天下 棠阴...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杰出国 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奖学...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17.9.24 3天下

HORIZON本版编辑:于珊珊本版美编:李晓婷本版审校:李春玲

热线电话:(010)51895625E-mail:tdzbs@263.net

第二届潘天寿奖学金在温哥华颁奖

第二届潘天寿奖学金颁奖典礼近日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举行,4名研究中华文化的优秀生获得本年度奖学金。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孔玮玮在致辞中说,希望 4位获奖学生在未来利用自身专业和跨文化研究的优势,促进中加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杰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奖学金是由中国浙江潘天寿基金会与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于2015年联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设立的,也是潘天寿基金会在海外设立的首个奖学金。

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周岳平说,设立这个奖学金的目的是希望潘天寿先生的精神能够在加拿大继承和发扬。

潘天寿基金会会长励国仪将印刷精美的潘天寿画册赠送给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并且希望加拿大的学生学者有机会去杭州参观潘天寿纪念馆。她说:

“希望通过颁发奖学金,让艺术交流更上一个台阶。”

潘天寿基金会成立于 1984年,是致力于资助美术学术研讨交流和奖励优秀人才的非公募基金会。 万 斌

上海将保留约730万平方米传统里弄住宅

9月17日,第2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举行。会上,上海市市长应勇介绍,上海中心城区将保留约730万平方米融汇中西传统民居特点的里弄住宅,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面向 2040 年,上海将着力打造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人文城市,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其中,上海将以更大力度保护城市历史风貌,进一步完善覆盖历史建筑、历史街坊、历史村落的风貌保护体系,在中心城区保留约 730万平方米融汇中西传统民居特点的里弄住宅,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到 2040 年,上海计划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 85%以上。同时,上海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吴 宇

科学家发明便携式降温仪器

想象一下,随身携带一个放在口袋里的降温器,从而让你拥有一部永远不会因过热而死机的手机或电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裴启兵教授等人发明了一种固态降温仪器,正在让这些梦想成为现实。

这项研究发表在 9月 15日出版的美国 《科学》 杂志上。

据项目负责人裴启兵介绍,他们的团队基于电热效应,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出一种可转换电和热能的薄膜。电热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下微观有序地发生变化,导致温度发生相应变化。因此,薄膜能根据外加电场的开或关而释放或吸收热。

数据显示,该薄膜每克制冷功率高达2.8瓦,性能系数超过现有的蒸汽压缩制冷技术。“这意味着转移同样的热量,我们的设备会消耗更少的电能。”裴启兵说。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制造的降温仪器能让一部三星智能手机电池的温度在5秒内降低8摄氏度。

林小春

一湾清亮亮的溪水沿着村里的暗巷欢歌。两岸所有的树木只是点缀。溪水渴望烙下那些明清建筑的身影,以及那些漂洗夏布的女子的笑声。巷子寂静。我看见时光悄悄滑过青砖和飞檐的姿势,仿佛杨柳袅娜时。荷叶以最后的绿,托起古镇的梦,也托起来访者的故园情结。

棠阴古镇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棠阴的成名,离不开夏布。所谓夏布,乃以苎麻为原料,取麻皮和麻秆之间那层薄薄的纤维,经多道工序编织成布,具有

“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娟、平如水镜”的特点,常用于夏季衣裳,故俗称夏布、夏物。夏布被漂白后称“白纻”,其极品者,需两年余方能织成一匹,一匹四丈八尺,可为两衫。自夏商周以降,白纻用于制作深衣、朝服、冠冕、巾帽和丧服。江西苎麻布为中国古代服饰面料中的佼佼者,唐宋时期便列为贡品。赣东以宜黄县为最,其夏布细而光洁,而宜黄首推棠阴镇。

据传,棠阴夏布始于明朝中叶,有一位吴姓的本地商人在汉口经商

时,见夏布盛销,便动了念头,组织一班人前往产地学技艺,而后回故里办起了织布坊。棠阴地处宜水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大量种植苎麻,而且这一带水流平缓,遍布鹅卵石,水面清澈如镜,水中硫黄含量极其丰富,乃夏布漂洗、生产的风水宝地,于是很快赢得“夏布不到棠阴不白”“棠阴夏布胜杭纺”之美誉。

说起夏布的制作流程,60 岁的当地人易国仔情绪高涨。他曾经跟祖父学技,蒸布、沦布、酱漂、打碾、水漂、过酱、脱水、漂晒、再打碾、上边、拆布、包装、上标,关于棠阴深加工的 13 道工序,在老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中,每年端午节后,南自清浦 (现雷湾村渣堡),北至解放村索 湖 , 绵 延 的 河 面 、 河 滩 , 夏 布 覆盖,好像皑皑白雪,更似银丝涌动,蔚为大观。易国仔忍不住在石器上比画起来,说:“要这样打碾,我一辈子忘不了啊。”

我孑然行走,穿街过巷,唯恐遗漏任何一隅。历史化为雨滴,淋湿我。宜水河如旧时的夏布,在苍茫里致意远方。河畔昨日故事,多少繁华烟雨中。古镇的每个细节,都仿佛深夜里猫碰碎瓷器的声音,惊心。

青山和绿水滋养了玲珑的棠阴。棠阴原名陂坪。偶然间,临川居士

吴竦野游,喜爱此地的钟灵毓秀,遂于北宋天圣九年 (公元 1031 年) 携夫人前来肇基,并亲手种植甘棠树于村西南通道边,祈祷说:“汝茂,吾子孙亦昌茂。”后来,甘棠成荫,吴家发达,人丁兴旺,后人为纪念吴竦,取“甘棠茂荫”之意,将地名改为“棠荫”,最后演变为现名。

夏布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商贸兴盛,成就了棠阴的空前繁荣,钱庄、旅馆、饭店、当铺、戏园、书院林立,交通空前发达。在经济与文化双轮驱动下,一批腰缠万贯的富商望族开始沿着黄金水道大兴土木。以吴、罗、符三大姓氏为代表,民谣说“罗三千、符八百、吴家老倌无价尺”,他们建祠堂豪宅,拓店铺门面,形成了风格各异、斑斓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建筑群落。清代邑人张士旒有《棠阴竹枝辞》道:“艳说仙乡下七都,人烟稠密近山隅。宜黄村落不知数,要比棠阴胜更无。”

我是在午后时分,由易国仔先生陪同走进吴家大院的。这座晚清时期扩建的大宅院名曰“恒福安”,其意不言自

明。它占地1000多平方米,据说有房间99个,幽深、冷清,透着禅意。或许曾经作为乡政府办公场所的缘故,整个建筑保存得较为理想,尤其是右厢房的那座绣花楼,处处布满精美的雕刻作品,尽显奢华阔绰。由楼上可远眺古镇西北方向的明代迎恩塔,以及静静流淌的宜水河。想来,每逢漂白夏布的时节,吴家小姐免不了欣赏这人间壮丽的景象。

沿着坡道寻到棠阴中心小学,一进校园,赫然见一座宏伟的古建筑守望雨中,如古稀长者。这便是古镇的璀璨明珠“八府君祠”。据 《吴氏族谱·八府君传》 记载,棠阴吴氏开基始祖吴竦排行第八,故有“八府君”之称。该祠初建于明神宗万历八年 (1580 年) 7 月,宅 基 面 积 4000 平 方 米 , 原 有 中 厅 三门、东西二廊、左右楼店、祠西厨房,现仅保存前半部分,但这丝毫撼动不了其“霸主”地位。中厅为单桅悬山顶,30 根石础木柱巨大,如一个个彪形大汉昂立,擎起云天。石础的镂空雕刻为

“ 宝 相 仰 莲 ” 图 饰 , 寓 有 “ 宝 ” 和“仙”之意。前梁则雕有雀、鹿、蜂、猴图案,寓意“爵禄封侯”。

一群少男少女穿过雨帘,如归巢的燕子,绕巨柱游戏。或许他们并不知道,当年,汤显祖的 《牡丹亭》 便是在

这八府君祠的戏台上由宜黄戏班首演的。先生与宜黄腔的感情极深,而伶人对戏中人物的把握恰如其分。台上,宜伶用情唱戏,演绎着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千古传奇。台下,桌上摆着棠阴的特色小吃豉渣饼、七分糕、薯粉圆、冻米肉丸、魔芋豆腐等,先生轻轻击打着檀板,似醉似醒,终于发出“小园须着小宜伶,唱到玲珑入犯听”的心语。

夏布自从根植于棠阴之日始,便注定了一种千年风雅。

雨蒙蒙,水切切。我站在堤岸上,看宜水一如既往地流淌,依稀可见“十里河滩晒夏布”的壮丽景象。附近的清溪居如同逸散的隐士,披一蓑烟雨,任凭水韵墨韵氤氲。

我向一位环卫工人问路。这时候,一辆摩托车在旁边刹车,后架上的几个液化气钢瓶发出坚脆的声音,一个戴着头盔、穿着雨衣的中年男人说:“看看罗家大院去吧,那儿才值得逗留。”

按着中年男子指引的方向,我缓缓朝建设村方向走去。行了约十分钟,身后传来摩托车的声音,竟然是那个中年男子追了上来。他大声招呼道:“还是我带你过去,反正从这边也可以绕到客户家。”这位以送液化气为谋生手段的汉子,名叫罗贤华。由于摩托车上载满钢瓶,他便骑行一段,等我一段,十分有耐心。在弯弯曲曲的西巷间穿行了好一阵子,眼前忽然呈现一座偌大的宅院,门楼全部由方砖和模式花砖垒砌而成,雕刻精湛,充满张力。这便是建于清代的“冠佳厅”,人们俗称“罗家大院”。

所谓“大院”并非浪言。整个建筑设计了中轴线,两边规则地布置房间,属于穿斗与抬梁混合框架、月梁起拱、梭柱分收、斗拱雀替的结构风格,但见一进三堂纵深延伸,气势非凡。在临近大门口的天井边,镶嵌着一块长达近9米的麻石,有“江南民居第一长石”之誉,据说当年仅搬运费便花费了一根金条。不过,棠阴的大户人家不在乎银两,满河满滩的夏布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

罗贤华打小成长在罗家大院,熟悉这里的结构、布局、梁柱、雕刻。这些年来,打工之余,他乐意向游客推介自己的家园,生怕这些祖先的宝贝寂寂湮没。据罗贤华说,日寇曾有一颗炮弹落在罗家大院的屋顶,所幸竟是哑弹,老宅院最终躲过一劫。

斜雨飘落。罗贤华默默地骑上摩托车,开始他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

生活在古镇,自有一种气质自华,那是开启棠阴大门的密码。我如是想。

夏布的身影已远,温度尚在。图①为棠阴古镇内的精美砖雕。图②为棠阴古镇内的巷子。图③为棠阴古镇内的古桥。图④为棠阴古镇内的迎恩塔。本文图片由彭文斌提供

2017 年,恰逢自行车诞生 200 周年。这一年,上下班时曾经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再现街头。随着中国共享单车快速在海外拓展,全球对中国共享单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这种模式得到全球关注又多了新的例证:由联合国及多家世界知名机构携手摩拜单车发起的“世界骑行日”于 9月 17日正式启动。

联合发起世界骑行日的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驻华代表,当天均在启动仪式上谈到了中国共享单车模式对世界的影响。“骑行是一种出行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说,“中国共享单车把人们又拽上了自行车轮。”众多共享单车的出现,代表了更环保的生活理念、更新的商业模式、更实用的创新科技,三者结合在全球也迅速掀起了共享单车的浪潮。“我上月出差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在那里竟然有咱们的摩拜单车,我太兴奋

啦!”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在启动仪式上说。他相信,世界骑行日能让全球更多的人参与骑行,让健康出行为地球带来更多绿色。

共享单车并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其背后有着卫星定位系统、移动支付、大数据、智能锁等诸多科技成果支撑。正是中国创业者在全球率先将这些科技元素结合到一起,开创出中国的共享单车模式。

“中国猝死相关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系列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多中心注册研究”日前启动。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 10多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专家联手狙击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与猝死、心力衰竭等恶性心脏事件密切相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前副院长惠汝太教授说,我国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为 1.6‰。据此推算,目前全国大约有 200万名患者。

数据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猝死,主要是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所导致,且60%至70%具有家族遗传性。阜外医院内科副主任宋雷教授表示,“由于这类疾病具有遗传性,悲剧不仅发生于患者,还可以通过遗传成为整个家族的噩梦。”

“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隐匿性,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做到早期确诊,但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检出基因突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研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说,伴随基因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人类心脏病防治正在迈入精准医学时代,肥厚型心肌病的早诊早治成为可能。

多名专家表示,心血管病治疗越“准”越好。据介绍,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在内的 300 多种单基因心血管疾病中,有 200多种已经找到致病基因,且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后多数都有有效的防控手段——这就给过去的很多不治之症带来了希望。

上海瑞金医院金玮教授呼吁:“中国的医生和科学家应组织起来,从肥厚型心肌病起步,对猝死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在发病前识别患者,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法,使疾病不再在家族中延续。” 霍 瑶

秋季,正是海鲜肥美的时节。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食用海鲜的方式方法,避免因食用海鲜不当引发腹泻、痛风。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海产品中携带很多细菌,如果加工不彻底,很

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鲜活海鲜的蛋白质含量高,但死亡后蛋白质易分解变性,若不能及时冷藏保鲜,细菌大量繁殖,不但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后还可导致腹泻。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的鱼类 (如金枪

鱼、竹夹鱼) 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产生自溶作用,会导致食物中毒。

专家提醒,对于痛风患者,吃过量海鲜可能引发病症,不建议食用。健康人群食用海鲜也需节制。食用海鲜要注意食用方法:一是确保海鲜类食物的新鲜和卫生,忌食已死亡、不新鲜或烹饪后隔夜的海鲜;二是彻底煮熟后再食用,高温可将水产品当中的细菌及寄生虫杀死。 帅 才

疾控部门提醒:秋季贪食海鲜当心痛风

秋雨迷离,在棠阴天地间斜织,像那些女子端坐高机前,挥着梭子,

演绎一种蝶舞。关于夏布的传说,正隐藏于棠阴古镇的幽深处,等待我去

寻觅。宜水河温软,由南而北,静静流淌。起起落落的棒槌声,分明是一

首小令,让时光不肯流动。一切,疑似唐代王维笔下的诗画。

犹见一把纸扇缓缓打开,扇面上,棠阴古镇自云水间向我走来。 棠阴夏布依旧有温度■彭文斌

健康在线健康在线HEALTH TIPS

心内科专家:重视精准诊疗降低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

把全球拽上自行车轮

——

世界骑行日中的中国共享单车模式

■新华社记者

江苏无锡市民骑共享单车出行。 还 月 摄

①①

②②

③③

④④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