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人物名片

姓名:吴小星

年龄:71岁

身份:夕阳红艺术团器乐

组成员

快乐宣言:过好每一天,

快乐每一天

■全媒体记者 杨峻达

乐活老年乐活老年

本版联系记者 戎志虎 联系电话:63014341

投稿邮箱:553277408@qq.com

A3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 毛敏敏 电话/ 63025417

古塘街道有一位年届七旬的笛子老师,名叫吴小星。如今,笛子已经相伴了他六十载,他用笛子陶心,更用音乐交友,笛子成了相知相伴的好友。

近日,记者来到吴小星家中,穿过略显空旷的客厅,一进入乐器室,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乐器。笛子、箫、葫芦丝……其中最多的还是笛子。在静谧的乐器室,吴小星将六十年与它们相伴的故事娓娓道来。

赤子之心入笛林,笛声相伴六十载

“对乐器的兴趣并非一蹴而就的,我第一次接触乐器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吴小星介绍,幼年时父亲在庵东盐务局工作,他十天半个月才能见到一次父亲。一到家中,父亲便会拿出一支箫送到嘴边,片刻时间,便幻化出各种音符。在旷远、低沉的箫声中度过的童年,让吴小星对箫分外着迷。于是,吴小星开始练习吹箫。

尽管吴小星最先接触的是箫,但笛子带给他的情感却更为深厚。“因为小时候能接触到的就只有箫,直到有一次我听到笛子的声音,一下子被吸引了。”吴小星介绍,箫的声音比较低沉、空旷,而笛子的

声音则更为丰富、灵动,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我那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笛子。”

对笛子心心念念的吴小星,十三岁时拿着压岁钱,跑到镇上的文具店里,一眼就找到了那支笛子。“笛子的价格我还记得特别清楚,两毛钱。当时我就在文具店里拿着笛子翻来覆去地看,越看越喜欢。”买到笛子的吴小星兴冲冲回到了家,却又被另一件事绊住了。“笛子拿到先要贴膜,把左端的第二个孔封住,吹奏时用来发声。最好的笛子膜都是用芦苇做成的。那时我找不到别的办法,就向邻居家要了锯竹子时剩下的内部的膜。贴上去发出了第一个音,虽然和我以前听到的笛声不太一样,但还是练了一个下午。”回忆起初次练笛子时的

趣事,吴小星不由微笑起来。他觉得,如今回忆起来,那个音符仿佛能穿越 60年岁月的洗礼,仍然清晰高亢。

年过半百潜心乐器,网友助力拨开云雾

去年,吴小星凭借着高超的笛子技艺从七百多位老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加入了夕阳红艺术团。在选拔中,吴小星一曲笛子独奏惊艳全场,改变了许多评委老师认为独奏曲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演奏的看法。吴小星表示,之前他也抱有同样的想法。“练笛子这些年来,之前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只能到那个水平了。因为我只是自己练习,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很多专业水平的笛子独奏曲无法跟上节奏。”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吴小星55岁时。由于年岁渐长空余时间变多,吴小星在网上结交了不少笛子演奏的同道中人。日常切磋,交流感受,成了吴小星和同好们之间不可或缺的打招呼方式。网上这些同好,尽管都是业余爱好者,却有着不输专业人士的水平,在他们的指导下,吴小星掌握了不少此前未曾注意、了解的技巧和细节。“那时候我还不敢尝试像 《牧民新歌》 这样的独奏曲,他们就鼓励我 要 试 一试。受到激励后我决定开始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吴小星就这样开始了和《牧民新歌》这首曲子三年的拉锯战。“我本身也是一个爱较劲的人,遇到翻不过去的山就喜欢一直尝试。其中很多次我也觉得快放弃了,但休息几天又重整精神继续练习。终于三年后的一天,我和上海虹口笛子协会的虹老师在网上切磋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将 《牧民新歌》 完整地演奏完了,他震惊地一下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告诉我已经练出师了。那一次我真正感到自己能出去演出了。”吴小星表示,和同好们交流、切磋的日子是他印象中最为紧凑、激动的时光,也是他笛子演奏技艺突飞猛进的时候。

退休后的日子,吴小星通过不同机会登上舞台,开始了真正的独奏。曾在逍林文化礼堂中以一曲《牧民新歌》轻松斩获了慈溪市文化馆百姓舞台老年才艺大赛的一等奖。如今,随着登台机会的不断增多,吴小星的演奏技术也愈发炉火纯青。在老年生活的起始,吴小星便谱出了别样的乐章。

古稀之年再为人师,老年生活其乐无穷

一支笛子陪伴了吴小星六

十年,因为笛子,吴小星结交了众多好友。如今随着年岁渐长,吴小星持笛觅友的心却丝毫没有停歇,相反,退休之后,他更借此认识了不少忘年交。“六年前,我在某地演出,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那次演出结束后,我就一个人走回家,远远地就感到有个人一直跟着我。我回头一看是个年轻人,大概二三十岁的样子。我从演出场地到家里两里路,他就跟了我两里路。我很好奇,结果跟到家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想跟我学笛子。我当时又惊又好笑,特地送了他一支笛子。”吴小星表示,正是这事之后他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老师。

古稀之年再为人师,要教授的东西也越发多了起来,但这不仅没有阻挡吴小星继续教学的道路,反而成了他锻炼技艺的方式。吴小星介绍,在教授的过程中和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打交道,让年龄增长的他不仅没有感到精力衰退,反而显得更加年轻。如今,在市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在南孙塘社区的葫芦丝教学课堂上,在三北琴行的笛子一对一教学课堂上,都能见到吴小星的身影。“我的学生从年纪和我相仿的老头老太太到只有八岁的孩子,年度跨越很大,但我感觉和他们每个人都有话能聊。用音乐来交流,是不会存在代沟的。我记得有一次到峙山公园去吹笛子,本来公园中人并不多,但我吹着吹着大家都聚到了我身边。可能我吹奏的曲子大家并不熟悉,但我相信是曲子里年轻、积极的心态吸引了大家。现在只要有邀请我去演奏,我基本都不会拒绝,音乐成了我交友时的金名片。”只要还有精力,吴小星表示愿意用笛子再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用音乐来交友——

这位老师,一支笛子伴他六十载

本报讯 前几天,胜山的严伯伯到胜山国医馆高年资医师姚林处就诊,自诉常年反复腹泻,每日 2到 3次,腹痛严重伴有肠鸣,便质稀溏但每次便量不多。经姚医师检查,严伯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慢性胃炎,从中医辩证属于慢性泄泻。

姚医师告诉记者,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大便有点像水一样的毛病,但他们对此都不重视。认为既没影响吃,也没影响睡觉,唯一的麻烦就是排便

次数多了点,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是慢性泄泻的典型症状,而慢性泄泻是很多疾病的源头。

姚医师说,慢性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 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一般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泄泻的病因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肝胆胰腺疾病及胃肠道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

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姚医师建议,出现慢性泄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地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正确治疗慢性泄泻。如果仅对慢性泄泻给以简单止泻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姚医师介绍,中医认为慢性泄泻与脾虚的关系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可形

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这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慢性泄泻患者平时保养应注意:①根治急性腹泻;②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贪食油腻生冷;③生活规律,避免疲劳、受凉,注意腹部保暖;④心情舒畅,乐观豁达;⑤平时可多做腹部保健按摩;⑥适当活动锻炼,增强体质;⑦多食用一些健脾止泻的食物,如苡仁、山药、大枣、莲肉 (去芯)、栗子、芡实、扁豆、茶叶、大

蒜、食醋等;⑧少吃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蜂蜜、香蕉、无花果、芝麻、麻油、花生仁、瓜子仁、核桃肉等。

慢性泄泻要及时治疗■全媒体记者 毛敏敏

扫描二维码关注鸣鹤国药馆微信

本报讯 “我记得非常清楚:1979年 2月 17日上午六点二十五分,为了保卫我们国家领土的完整,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我们和越南 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同时开战。当时我们穿着两件衣服,但边境线附近气候多变,白天 30多度,晚上却降到 10度以下,一会儿是晴天一会儿是雨天,很多战友就此生了病……”开学前的一节课堂上,一位身着军装系着红领巾的老兵爷爷和穿着整齐校服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组成了一副相映成趣的画面。

日前,在市党群服务中心,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获一等功的老兵余建国正为来自逍林中心小学三年级4班的学生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故事的内容从前线到救援,从森林到城镇,从“的确良”的军装到一公斤重的防刺鞋,在老兵爷爷平静的嗓音中,孩子们静静聆听着。

逍林中心小学三年级4班家委会主任陈黄冲介绍,暑期里孩子们都忙着进行文化课、艺术课的补习,有时就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她就想让孩子们来听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教育课。“这次活动是我们家长自发组织的,因为还未开学,孩子们都是由家长带过来的。让孩子们在暑期的结尾听一些平时不了解的战争年代的故事,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有趣的经历,更是开学前的第一课,懂得和平年代的幸福来之不易。”

“那时候边境线附近的学校都不能正常开学,学生和老师都疏散了。战争不仅影响了和我一样的军人,还影响着那些学生、老师,曾经学生们握笔的手不得不握起枪来。孩子们,你们现在能提笔学习,确实应该好好珍惜。”演讲的最后,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老兵爷爷余建国站起来深深地敬了一个礼。

开学前,聆听老兵讲故事

■全媒体记者 杨峻达

每天中午、傍晚,桥头镇五福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送餐员们骑着爱心餐车,为 60多位附近村庄的老年村民送上爱心餐,此举已经持续了三年,深受当地村民们的好评。图为送餐员陈张庆将午饭送到烟墩村76岁老人杨素英家中。

■摄影 全媒体记者 戎志虎 通讯员 毛幸儿

在家享受爱心餐

欢聚“夕阳红”

近日,浒山街道施山社区组织医务人员免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血糖血压测量和中医健康咨询服务。据悉,该活动每月 20日上午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自身的基本健康状况,提高居民健康生活品质。■摄影 全媒体记者 王烨江

关爱老人从健康做起

本报讯 近日,剑山社区“爱心义剪小站”迎来了每月一次的为老人免费理发活动,现场理发师们手脚麻利地为老人们理了一个清爽的头,深得老人们的好评。社区干部表示,米娜造型、九谷发艺两家爱心理发店的每月一剪,已经变成了社区一项常态化志愿服务,他们敬老爱老的美德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一致夸奖。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居民,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爱心商家地球村也于每月中旬前往鸣山社区参加义剪志愿服务活动。理发师每次到来,老人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前来老年活动中心理发的老人更是络绎不绝。

除了进社区参加义剪活动,一些爱心商家和社区联合,邀请辖区居民前往理发店享受免费或优惠理发服务。比如,东门社区将制作好的爱心理发卡发放给辖区的老年居民,持卡者可享受辖区内地球村和 1988形象设计馆两家爱心单位每月一次的免费理发;南孙塘社区也向老年居民发放

了理发爱心卡,居民可以凭着爱心卡到冉染造型享受6元一次的理发服务。

有些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社区老年活动室或是理发店理发,爱心商家了解情况后也会提供上门免费理发服务。如水南社区有位 90 岁的老人周华苗,因身体不便无法行动,辖区里一家名叫有样的理发店了解情况后,每月提供免费的上门理发服务,让老人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上门理发给老人带去了诸多便利。

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商家参与到义剪活动中,老人们为能享受到每月一次的免费理发服务而感到高兴。家住城区的耄耋老人赵奶奶说,他们老年人出门不便,义剪志愿者上门为他们理发,让他们感受到了志愿者的热情。对于众多老人的夸奖,不少爱心理发店的负责人表示,献爱心是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做志愿服务很开心 .

采访中,一些社区干部也表示,参加义剪的爱心理发商家中,有的才刚刚做起,有的已经做了三四年,还有的甚至坚持了十多年。不少爱心商家平时还在其他地方参加免费理发志愿服务。

爱心义剪花开遍地

■全媒体记者 戎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