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2 RB08 副刊Cepaper.xmnn.cn/xmrb/20190802/20.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责编:海 鹰 美编:郑芸如投稿邮箱:yy1220@xmrb.comB08

·身边人身边事·再回首 ♠三叶草 脸谱 ♠泠风

老照片 ♠劳臣

三言二拍 ♠林丽春

难忘时日 ♠黄梦子

十七八岁的战士,一身戎装,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激情犹如燃烧的火焰,释放着绚烂的光芒——这,就是照片里的我们。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是1970年5月,部队新闻干事来演出队采访时,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照片(前排右一为作者)。说起来,我们这支战士业余演出队,兵演兵、兵唱兵、兵说兵,自编自导,小有名气。

我们创作的歌曲、诗朗诵等作品被《解放军歌曲》和军区报纸发表,我们的先进事迹也上了军区报纸。

那时,我们排练场所很简陋,生活条件也很艰苦。白天,我们在团部礼堂的舞台上排练,晚上,把草席往舞台上一摊,便成了我们的床铺。天气炎热,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大家只好光着膀子睡觉。早上起来掀开草席,舞台上

留下的是清晰可见的汗渍。练功没有练功毯,我们便找来旧麻袋拼接起来制成“土地毯”。从此,“土地毯”就成了我们练功的好伙伴。在“土地毯”上,我们练倒立、劈叉、跨越、跳跃;练小翻、虎跳、旋子。我们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越练,大家干劲越足;越练,大家功力越长。一天,我在练小翻时,因“土地毯”滑移,重重地摔在地上,腰椎疼痛难忍,久久爬不起来。见此情景,大家都惊呆了,我也吓坏了:

“腰椎摔坏了怎么办?”大家赶紧把我送到卫生队,一番检查后,确定无碍。我想,这回没摔伤,也许是血气方刚、激情满溢的缘故吧。

排练结束,我们就自背乐器、自扛道具,跋山涉水,到一个个连队演出。那时,一些连队的驻地还没通车,有的连队地处沿海突出部,海水涨潮后就成了孤岛。有一次,我们在南澳二连演出后因事耽搁了一会,海水就开始上涨,我们只好涉水返回。当我们踏着齐膝深的海水前行时,心中就如翻腾的潮水一般,激情澎湃。

岁月远去,激情难忘。回首往事,那些青春岁月虽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那些充满激情的美好记忆,却深深镌刻在脑海里,成了不能忘却的根、不能丢弃的魂。

“菜脯”即经过腌制的白萝卜干。婆家在漳浦农村,“踏菜脯”是那里的乡亲都会的一种手艺。每年二三月,把经过霜冻,口味甘甜的白萝卜拔起,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晚上放进铺着稻草的土坑里,一层萝卜一层粗盐踏严实;第二天再拿出来晒,晚上放进坑里,如此重复十天左右,一直踏到丰腴圆润的白萝卜变得干瘪黑瘦,盐巴渗透进去,用陶罐密封好,一个月后“菜脯”就可以食用了。

“菜脯”腌的年份越长,颜色就越深,陈年“菜脯”是指腌了十年以上的萝卜干,因为只用盐腌渍,陈化以后有独特的风味,会自然黑化。

“老菜脯”只要不受潮,不需任何保鲜剂即可长年累月存放,而且越老越值钱,具有消食开胃、止咳化痰等功效。

当漳浦媳妇30年,用“菜脯”做各种菜肴是我拿手的。小姑子每次要过来吃晚饭,就会说:熬一大锅地瓜粥,再来一盘“菜脯煎蛋”就可以了。做“菜脯煎蛋”,不用“老菜脯”,一年的“菜脯”就可以了,将“菜脯”洗净剁碎,放入油锅炒出香味,打入鸡蛋液摊平,煎至金黄起锅,盐和味精都不用加,我们都非常爱吃。

对我们来说,“菜脯”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看到“菜脯”,先生总会思绪万千。先生上初中时,每次过完周末返校,背包里总有一罐菜脯粒。那时的婆婆为了给还在上学的先生增加营养,会在菜脯中加点猪肉末,先生说那是最好的下饭菜。

我经常在家做“老菜脯猪肚鸡”,取两条“老菜脯”切小块,猪肚一个,土鸡一只,洗净切块焯水,放入几片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待鸡肉和猪肚炖得烂熟,便可品尝。如此一锅,营养丰富,消食开胃,大人小孩都喜欢。

“菜脯蒸鲈鱼”是小侄女的最爱。买一斤左右的活鲈鱼一条,洗净开背、细盐抹匀,铺上葱段、姜丝和细长条的“菜脯”,大火蒸熟后,倒出汤汁、挑去葱姜,留下“菜脯”,再加入葱丝、姜丝、辣椒丝,淋上热油和蒸鱼酱油,鱼鲜味美。其实,“菜脯”香、纯、脆,用来炖肉、炖排骨、炖牛肉都很不错。

如今生活富足,可“菜脯”依然是我们全家人的最爱,或许是因为它承载着一种简单、踏实、温暖的记忆,这些记忆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

人不多的公交车上来一对母女,坐在我斜对面的座位上,母亲低头看手机,我刚好能看到小女孩的侧面。小女孩两岁的样子,乌黑的童花头,葡萄般的大眼睛黑白分明,浓密卷翘的睫毛——好漂亮的娃娃,我不由得看了又看。

她很快发现了我的目光,好奇地转过头来。我亲切地打招呼:“娃娃,你好!”见她不为所动,我拿出逗弄孙子的那套小把戏:挑眉毛眨眼睛,咧开嘴吐舌头,再加上各种夸张的表情。可是“十八般武艺”全部使尽,她还是用如泉水般清澈见底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问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你在干吗?”

我被她以不变应万变的眼神打败了,自觉像个跳梁小丑,心里涌起说不出的沮丧,只好假装欣赏车

窗外明净高远的蓝天和街边的开得正艳的花儿,偷偷对着车窗玻璃研究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丑?

公交车开过了一站,我发现小女孩依旧盯着我看。为了掩饰不自在,我只好勉强挤出笑容,换了个离她远些的座位。未及舒口气,一抬头,发现她的目光追随而至,还是那样看着我……忽然,我有些明白,在这般无邪的目光中,你是什么样,便会看到什么样的自己,于是,我索性迎着她的目光不再躲闪。

小女孩的目光像泉水一样澄澈,像空气一样透明,像羽毛一样轻

柔。我心生感慨,我和她仿佛是生命长河的两端,最初都有着无邪的目光,可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我的眼神已不复无邪,究竟是我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我莫名有些失落。想起了大文豪林语堂的一句话:“没有一个小孩生来就是冷心的,当我们渐次失掉那种少年心时,我们才会逐渐失掉我们内在的热情。……我们在获得‘世事经验’的过程中,对我们的天性曾多方摧残,我们学会了硬心肠,学会了虚伪矫饰,学会了冷酷、残忍……”

我到站了,下车时我忍不住回头,小女孩天使般温柔的眼神迎上来,粉红的唇像天使的翅膀绽开来——啊!她终于对我笑了。站台的玻璃上,也映出我的笑容,我忽然觉得心里前所未有地轻松。

表弟是“新手老爸”,25岁当上爸爸,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没长大就当上了老爸,这角色转换有点难啊!”难归难,表弟自信满满:“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好爸爸的,大家多多监督、指导我!”

表弟说到做到。车子停好熄火,“儿子,老爸回来啦!”人未到声已至,他伸出尚未洗净的双手想抱抱孩子:“来来来,让老爸抱抱。”可这娃完全无视他,这下轮到表弟郁闷了:“你都不喜欢我,我怎么能做好老爸?”这时候,表弟媳妇忍不住批评起他来:“回家的第一件事要先洗手换衣服,毕竟外面回来比较脏,孩子还小,抵抗力比较差,对吧?”“嘿嘿。”表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错了我错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洗好手换好衣服,表弟伸手接过孩子。谁知,孩子一到他手上立马大哭起来。“孩子的头要靠在我们左手臂的最上方,然后手臂弓成弧形,手掌刚好托住孩子的腿部,右手再托住孩子臀部。”表弟媳妇边说边做示范:“像这

样,孩子的头舒服了才愿意让你抱啊,而且这样抱孩子你也不会太累!”表弟一边笨拙地演练,一边念念有词:“弧形,托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折腾,表弟总算掌握了抱孩子的基本方法。这下,孩子愿意让他抱了,小家伙躺在他的怀里咿咿呀呀,他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看,儿子笑了,儿子笑了。”

因为经常上夜班的缘故,表弟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我们都让他要多陪孩子,他虽然满口答应,但有时却抵挡不了朋友饭局的“诱惑”。有一天,他问我:“是不是做了爸爸就不能有其他活动啊?”我笑着摇头:“不是不能,是要有度,毕竟你应该担负起做老爸的责任,难道不是吗?”他摸摸脑袋,若有所思。

孩子一天天长大,表弟也一天天成熟。他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啊,想想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那是一段多么艰难的过程啊!我这新手老爸还真得多努力,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老爸!”

乡下的虫子在昆虫家族里,屎壳郎因其不雅

的觅食方式而不大招人待见,但是对于从小就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孩子来说,屎壳郎却是天然的玩具。乡下的牛走在路上,总会留下一坨坨粪堆。勤快的老人会用簸箕把牛粪扫回家晒干,可以做肥料或者种蘑菇。可是总有“漏网”的牛粪,那里头就可能有屎壳郎。

屎壳郎通常躲在粪堆里,一般由男孩子来找,他们不怕脏,整天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在地上玩弹珠,个个都被太阳晒得黑不溜秋的。他们找来一根树枝,扒开粪堆,如果看见里头有会动的黑色的虫子,就会兴奋地大叫,那虫子就是屎壳郎。

屎壳郎虽然生长的环境遭人嫌弃,但它的样子并不丑。全身黑色,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光泽,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微微的皱褶。它有三对足,像耙子一样,是它强有力的挖掘工具。男孩们兴奋地把屎壳郎拿在手上把玩,女孩表面嫌弃它脏,其实内心也想拿它来玩玩。牛是食草动物,牛粪不算很臭,所以大人们也不怎么阻挠孩子捉屎壳郎玩。

在田间地头,我们时常会看到屎壳郎推着粪球前行,那个样子很可爱,它们很勤快,也被称为大自然的清道夫。据说澳大利亚的牧场因为牛羊的粪便太多,清理不过来,当地的人们便引进许多品种的屎壳郎,它们能够很快地清除牧场的粪便,让牧草快速生长。看来,这黑色的虫子也是有用处的。

除了屎壳郎,乡下还有很多女孩们喜欢的漂亮的虫子,例如蜻蜓、蝴蝶,还有龙眼鸡。有时,男孩为了讨好女孩也会去捉这些好看的虫子。我最喜欢的是龙眼鸡。龙眼鸡经常停在龙眼树上,是一种极美丽的虫子。它的头上方微微翘起红色的“长鼻子”,眼珠黑亮有神,绿色的翅膀上有清晰的脉络,分布着鲜亮的柠檬黄的花纹,艳丽夺目。它们经常飞来,停在龙眼树的枝干上,用它长长的“鼻子”吸食龙眼树的汁液。在闽南农村,房前屋后都栽种着龙眼树,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漂亮的龙眼鸡,有时是一只,有时是正在交尾的两只,它们的飞行速度并不快,我们很容易捕捉到,拿来家里缝衣服的线,用线绑住它的“长鼻子”,它就不会飞走。后来,我们知道龙眼鸡还有个学名,叫“长鼻蜡蝉”,但是这个名字很拗口,大家觉得不好念,还是喜欢叫这种虫子“龙眼鸡”。

乡下的虫子,是这片土地上灵动的、富有生机的存在,是这些可爱的虫子陪伴我们度过了那么简单快乐的童年时光。

读小学时,父母工作忙,一放暑假,便把我送到外公家。外公家的老屋正对着一大片金色的稻田,老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大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我每天都在这片天地畅快地玩耍。

记忆中,老屋在夏日里最美:屋外有会开花的高高的仙人掌;月季花攀着栅栏直往上;菜园里的四季豆探头探脑地伸进院里,想和我们打招呼;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盈盈的粉色映着翠绿的荷叶格外美丽;金龟子停在草叶上,像是漂亮果子;暴雨前的午后,蚂蚁们忙着搬家……

虽然不会游泳,但老屋前的小溪最吸引我。小伙伴们赤脚在浅浅的溪水中打水漂,看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溪里大石头的底下往往藏着螺,我乐此不疲地捡着螺,有一回鞋子都差点被冲走了。听说溪里有水蛇,我不敢学游泳,看到会游泳的小伙伴潜到溪里,我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屋寻宝是消暑的另一法宝。老屋里有许多房间,我在玩躲猫猫时,总能发现妈妈和她的兄弟

姐妹们遗落下的小玩意儿,比如,舅舅远洋航行时买来的会“下雪”的玻璃球,小姨上学时喜欢的明星的海报,外婆年轻时秀美的老照片……老屋的角落还常躺着一些书,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没了封皮的《山海经》,夏日的午后,大人们在外头忙,我就静静地坐在地板上读书。

我也会跟着大人们去田里收割稻子。成熟的稻穗黄灿灿的,特别漂亮。收割稻子十分辛苦,我这个小屁孩也得帮忙,为大人们送饭。看着大人们坐在田间地头吃饭,手里掰着米粿、嘴里大口嚼着馒头,配着凉白开,我总是纳闷,为啥他们能吃得这么香呢?后来,我才懂,那是忙碌和充实带来的轻松感。

稻子收割完了,庆丰收的老酒也喝了,我的暑假也快结束了。还是孩子的我,心里竟无端地生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夏天要结束了,告别夏天,是我关于离别的第一个记忆。长大后想想,这个离别也算有始有终,不至于那么仓促。

老妈劳累了大半辈子,现在不需要干什么农活了,她爱上了种花。

我家阳台上种着一株日日春,碧绿的叶子,紫色的花瓣,朵朵艳丽。老妈一见便说:“春,这花开得好旺哦,真美!哪里能买到花苗,记得带几株给我,我要种在院子里。”老妈种下两株日日春,长势良好。上周我一踏进家门,老妈便欣喜地说:“你看,我种的花开了。”是啊!功夫不负爱花人,愿花儿每天给老妈带来好心情。

前阵子,带妈妈到一处山庄去散心,山庄的草地上种植着许多凤仙花。我和姐姐说,这是我们小时候种过的花儿。老妈却说,完全不记得我们姐妹俩小时候有种过花儿。老妈怎么可能记

得呢?那时候的她和老爸,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吃饭睡觉都嫌浪费时间,哪有时间关注我和姐姐呢。听说凤仙花的花朵有很多颜色,非常漂亮,妈妈便向山庄的主人讨要。凤仙花拿回家后,老妈居然把它们种到了田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浇灌,这凤仙花不负老妈的精心培植,居然绽放了。田里没种菜却种着花儿,这也是咱村里独特的一景了。

老妈大半辈子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忙碌,现在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开始有一颗爱花的心了。老妈年轻时与老爸一起,靠种菜卖菜养大了我们姐弟三个;年老了,就让我们这些儿女陪她一起种花吧。衷心祝愿老妈的老年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远去的青春

闽南话本 ♠程玺

此句闽南俗语,也有人说成“笑头笑面,有通食搁有通剩”。笑头笑面,指那些乐观的人,常常面带笑容。这句闽南俗语大意是说常笑的人有得吃,而且吃的还有剩余,比较有福气,鼓励人们要乐观、积极向上。

从心理学来说,这是极有道理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很重要。不管是愁眉苦脸,还是眉开眼笑,都是过日子,但往往愁眉苦脸的人越过越不顺,而眉开眼笑的人却更有可能化困阻为顺畅。

每天,提醒自己微笑了吗?

笑头笑面吃有剩

新手老爸

儿时暑假

老妈爱种花

无邪的目光

感悟 ♥金炎

食尚 ♥蒋寒霜

百吃不腻的“菜脯”

富美同安·同享莲花

2019同安区莲花镇

澳溪凤梨采摘节

主办:同安区旅游协会

承办:厦门同享莲花休闲农业有限公司

时间:2019年8月3日(周六)

地点: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真军洋

广告热线:5581538

详情请见8月2日城市捷报

乘地铁

,看捷报

要时尚

,找捷报

八月的同安硕果累累,万木滴翠。本周六,澳溪凤梨采摘节将在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拉开帷幕,游客们可以在山清水秀中感受原生态的山野风情,在成片的凤梨等成熟瓜果中,尽情体验自由采摘的乐趣,品尝原滋原味的台湾金钻凤梨。

采摘节文旅结合,以果为媒,以旅会友,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一村小蜂”采摘,参观九品莲花池、朱熹文化长廊、中华锦鲤观赏园,在“一村古堡”、百怪石园等网红点打卡拍照,体验月季花海、孔雀园,此外,不仅可以畅享凤梨饭等美食,游客们还可以DIY烘烤小面包、凤梨酥等甜品。

本周六,就让我们相约同安莲花镇澳溪村真军洋,来一场乡野风情之旅吧。 文/图 记者 陈宗坪 俞杰(见习)

赏“一村古堡”品“一村小蜂”

扫一扫,

活动全知晓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