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4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本报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梅峰路45号 电话:广告公司8851426 采访部8825301 传真 8831501 发行部8867229 闽北日报印务公司承印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闽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mb_707),同时,敬请关注闽北日报官方微博和新闻客户端《今日南平》。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第1版

今日农历丙申年十月廿一

国内统一刊号:CN35-0052

邮发代号:33-35

第8744期 今日四版

编辑部主办 电话:8820707 责任编辑:吴 敏 责任校对:魏光荣 电子邮箱:mbrbwygc@163.com

中共南平市委主办闽北日报社出版

1111月1919日,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白羽肉鸡联盟主席、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带领与会的一百多位知名食品行业企业家庄严宣誓。

这是傅光明董事长自20122012年以来,第55次在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带头宣誓。傅光明董事长55次领誓,既是对圣农食品安全的高度自信,也是出于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高度自律。

在本次大会上,圣农一举斩获

55项大奖:“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中国食品十强人物”、“管理创新十佳案例”、“百家诚信示范单位”、“普法先进工作者”。

质量是圣农公司的生命,产品是圣农人的人品。通过打造全球唯一的“自繁、自养、自宰、自控、自销”全封闭式、一条龙全产业链和实施农业养殖44..00项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圣农公司让消费者参与到圣农产品品质、质量的监督,随时追踪圣农全产业链,实现明明白白、

放放心心消费,购买到物超所值的圣农产品,从而印证出圣农人的匠人精神。 (陈志鸿)

本报讯 十届茶博会,十年两岸情。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18日在武夷山圆满落下帷幕。通过全面有效的组织运作,与前几届相比,本届茶博会在参展规模和档次、经贸活动、品牌影响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向国际性展会迈进的步伐加快。

作为两岸共同举办的茶业博览盛会,本届茶博会继续突出“海峡情两岸缘”,成为两岸茶文化、茶品种、茶技艺等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纽带。国际禅茶文化节、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海峡两岸乌龙茶(青茶)手工制茶技艺交流等活动汇聚两岸文化界、茶学界、宗教界精英。本届茶博会台湾馆

一改往届由政府买单的模式,首次实行市场化运营,台商参展和参会规模均超过往届。

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总展览面积4.3万平方米,设标准展位1230个。共吸引参展商517家,其中台湾参展商97家、境外参展商16家。参展产品涵盖了六大茶类及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品,参展商则涵盖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

本届茶博会注重深化茶企之间、商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开展“进百店、走百企、入百园”产销对接系列活动。交易成果丰硕,交易完成59.92亿元(其中现场交易1.26亿

元、意向交易58.66亿元),吸引38个项目“落子”闽北,现场签约项目合同金额289亿元。

注重创新突破是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的一大亮点。首次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将本届茶博会预估的86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抵消,是全省首个“碳中和”展会;来自福建六个产茶设区市政府领导及台湾地区代表现场推介闽台两地茶叶精品名品,促成现场申报意向采购金额5.2亿元;来自台湾、闽北、泉州,漳州、汕头5个乌龙茶主产区的茶人现场切磋乌龙茶技艺,共推制茶技艺转型升级;邀请了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华巨臣集

团、束氏茶道等企业以及武夷山本地茶企代表参加会议,围绕如何建立综合型的茶叶交易市场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本届茶博会国际化元素进一步增多。今年继续深化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万里茶道”再出发主题活动,有4家武夷山茶企选送的茶样分别被中蒙俄三国博物馆收藏,为进一步推动中蒙俄文化贸易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泰国驻华大使公使、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尼泊尔驻华大使作为外宾参加了茶博会期间举行的国际禅茶文化节活动。

(本报记者)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突出“海峡情两岸缘”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落幕

11月18日,光泽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县公安局、杭川镇联合举办“平安光泽”创建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图文展示、资料派送、现场咨询、技能展示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禁毒、禁赌、防盗、防抢、防火、防诈骗等知识。 (李福根 张蕾 摄)

本报讯 18日,首届武夷山生态养生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武夷山的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已知的就有千余种,彭祖、扣冰、朱熹、白玉蟾等文化名人,在此修身养性,留下了珍贵的养生文化。闽北是福建药用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5+3”重点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产业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得到重点扶持。近年来,养生、养育、养老产业成为武夷山打造国际型旅游度假城市的新亮点,养生产业正日益与旅游业相结合,将武夷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闽北养生文化、闽北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武夷山中药材现状及灵芝制剂研发、武夷灵芝全产业链开发案例、灵芝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专家建议,武夷山应立足环境优势、文化积淀,开发亲子游、研学游等养生旅游产品。食品药品企业要突出产地特色,生产适销对路的养生产品。

本次论坛由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武夷山元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元生泰公司董事长毛景华介绍,通过发展灵芝种植基地、挖掘彭祖养生文化、建设养生度假旅游村,“元生泰”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公司已研发出灵芝丸、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等精深保健产品;利用灵芝养鸡、鸭、鱼,研发出灵芝养生餐。每年,3万多名“元生泰”会员前来旅游,为武夷山养生旅游注入了新血液。

(本报记者 徐大崇 徐园园)

共话生态养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16日,建阳区黄坑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进入内装修阶段。

该中心计划总投资约300万元,占地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按徽派建筑结合黄坑本地建筑特点设计建设,分成游客接待区和竹、茶文化展示区两个功能区,中心的建成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服务。

据悉,今年以来,黄坑镇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按照全域化旅游、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将全镇作为开放式景区进行打造。目前,景区正在进行项目节点规划提升及建设,总投资400万元的朱熹墓修缮保护工程已开工,投资500万元的朱熹纪念馆正在紧张施工中,投资300万元的长见东方红现代农业观光园以及朱子文化公园、桂林古民居修复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黄家馨)

黄坑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工程竣工

本报讯 武夷山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洲头、兴田小流域(二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日前通过了省水利厅专家组验收,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571公顷,有效地遏制了九曲溪上游水土流失。

针对该项目,武夷山市水利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认真踏勘现场,主动向农村干部群众了解和收集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力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水

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好武夷山的青山绿水。同时,坚持用生态环保手段治理水土流失,设计方案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和生态美观的原则。施工材料全面采用可种花植草的生态砖,以绿化、美化村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福建省水利厅验收专家组经过实地考查,对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熊慎端肖力)

武夷山综合治理九曲溪上游水土流失

本报讯昨日,从福建投资集团下属的中闽能源公司下派到光泽县李坊乡管蜜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彭蕾,掏出手机点开“红色书屋”APP,阅读光泽红色故事《吴先喜血洒柴家》。“管蜜村比较偏远,业余生

活相对匮乏。但自从县光泽‘红色书屋’手机客户端开通后,我在手机上就能阅读红色故事,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让我更加了解光泽红色文化。”彭蕾说。

本月初,光泽“红色书屋”手机客户端(APP)正式开通上线。据介绍,这是面向全县党员干部弘扬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新平台,是宣传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开展党性教育

的新阵地。“红色书屋”内容包括红色文化、“两学一做”、党的建设、理论学习、人文历史等类别的数字图书和有声读物。县委宣传部负责管理该软件后台,定期对书库进行更新。同时,在软件页面上,还开辟了“光泽红色文化”版块,阅读者可在该板块上讨论和撰写书评、感受等,进行交流。“书屋里的红色文化、党政

文选等,正是我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光泽县政府办下派到李坊乡长源村任支书的龚武昌说,为了买书,他经常要村里、乡里、县里几头跑,即使买来也不常带在身边看。而手机天天在用,随时点开就可以学习了,非常方便。(潘建平彭伊威)

光泽开通“红色书屋”APP

邵武市供电公司举办2016年职工羽毛球比赛日前落下帷幕。举办此次比赛,旨在为员工展现风采、加强交流搭建平台,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卢国华朱丽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