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尧山情”温暖出行路 - peoplerail.com€¦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A3 站段新闻2018年5月28日

本版编辑 郑 晨 本版美编 尹 力 本版审校 李小琳 热线电话:(010)51895794 E-mail:tdzbs@263.net

今年以来,平顶山站落实“客运提质”计划,积极打造“尧山情”党团员志愿服务品牌,改善旅客出行环境,提供各类温情、助行服务,让服务窗口变得更美更亮。

精心谋划,让品牌立起来

该站精心谋划,组织“尧山情”服务台5名党团员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法,以服务重点旅客为牵动,为重点旅客提供购票、进站、遗失物品找寻等20余种志愿助行服务。

他们以保证基本服务、搞好重点服务为抓手,大力开展“亮标准、亮身份、

亮承诺”活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广大党团员在进站口、候车室不间断巡视,发现老、幼、病、残、孕旅客,主动上前询问乘车信息,及时提供帮助。

在今年春运客流高峰,针对二楼候车室台阶多、旅客携带行李多且重的实际,该站引导党团员在楼梯口、天桥等处所提供流动服务,主动为旅客提行李、抱小孩,传递温情。

丰富内涵,让品牌实起来

服务热情化。为了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该站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三勤一多”工作法,即眼勤、

口勤、手勤、多微笑。如今,这已成为“尧山情”服务台全体人员的共同服务标准。

服务贴心化。今年春运期间,该站为特殊旅客提供服务 400多人次。2月 5日,服务台工作人员为两名巴基斯坦旅客当翻译,购买了两张去往长沙的车票,解了旅客的燃眉之急。农历除夕夜,青年志愿者为候车的旅客送上爱心水饺,让旅客感受到出门在外的温暖。仅春运期间,服务台工作人员就用轮椅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服务 28 人次,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物品 31件。

服务人性化。该站实行特殊旅客服

务交接等制度,并为“尧山情”服务台配备了红十字药箱,为患病旅客免费提供 常 用 药 品 。 这 些 人 性 化 的 服 务 举措,使服务台成为腿脚不便旅客的拐杖、视力障碍旅客的眼睛、老年旅客的儿女、有病旅客的护士、年幼旅客的阿姨、普通旅客的朋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示范引领,让品牌亮起来

在 抓 实 候 车 室 助 行 服 务 的 基 础上,平顶山站发挥“尧山情”服务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员创岗建区活动延伸到售票大厅、延伸到客运营销和站区卫生保洁等工作中。

服务台工作人员利用休班时间,深入校区、学校开展营销宣传,及时清理站前广场上的白色垃圾,带动了周围职工共同搞好车站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创岗建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车票有到站,服务无止境。平顶山站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举措,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感受到了铁路出行的便捷、温馨。

“尧山情”温暖出行路——平顶山站擦亮品牌落实“客运提质”计划侧记

■本报通讯员 秦 涛 王宏民 郭 松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首深情、悠扬的 《橄榄树》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福州工务段福州路桥车间大箬工区在距离福州市约 60 公里的北郊,一群朴实的职工用辛勤的劳动把工区建成花香四溢的美丽家园,唱响了一曲属于自己的 《橄榄树》。

5 月初,记者走进大箬线路工区,首先眏入眼帘的是几棵高大、葱茏的橄榄树,浓密的枝叶间已经挂起小小的果实。接着,芒果树、枇杷树、香蕉树、龙眼树依次呈现眼前。进入整洁的工区内部,一条

“大箬欢迎您”的标语格外醒目,旁边 是 红 艳 艳 的 三 角 梅 、 紫 色 的 蔷薇,还有散发淡淡清香的桂花。工区北面有一堵文化墙,上面绘着一幅题为 《平安家园、绿色家园、和谐家园、活力家园》 的墙画。

福州工务段福州路桥车间党支部书记谢培忠向记者介绍,大箬工区其实包括两个工区,一个是福州路桥车间大箬路桥检查保养工区,另一个是闽清线路车间大箬线路工区,两个工区共同负责 10 公里线路和 路 桥 设 备 的 维 修 保 养 工 作 。 过去,工区的环境一度“脏乱差”,职工队伍不稳定。近年来,在上级支持下,工区开展“三线”建设,统一 建 成 了 更 衣 室 、 工 具 房 、 学 习室、厨房,职工休息室的每个房间都像宾馆的标准间,并统一配备了卧具和空调。

硬件靠上级,软件靠自己。为了把工区建成美丽家园,该段党委统一规划设计,两个兄弟工区也明确了分工:大箬路桥检查保养工区负责花草树木的修剪培植,大箬线路工区则负责场地清扫、瓜果蔬菜种植。两

支队伍共 16 个人,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在同一间房里睡觉,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家园变美了、人心稳定了、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工区工作的最大难点是雨季防洪和夏季线路防胀。去年夏天的一个凌晨,强降 雨 造 成 山 体 滑 坡 , 把 线 路 覆 盖了,危及行车安全。看守工林振国发现及时,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行 车 安 全 事 故 。 对 于 线 路 防 胀 工作,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天气再热,职工们也坚守岗位,按时上道巡查,确保了线路安全。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房还是那些房,只是观念一变、思路一变,就让工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福州工务段大箬工区的职工们在偏僻山区,不羡慕都市繁华,安心 扎 根 一 线 , 通 过 自 己 的 辛 勤 努力 , 把 工 区 建 成 了 温 馨 美 丽 的 家园。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有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只有把工区真正当成“家”、当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重要居所,家园文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记福州工务段大箬工区

■本报记者 陈南辉 本报通讯员 许建胜

5 月 14 日,武昌南机务段整备车间职工在检测车钩装置。该段开展春鉴“回头望”活动,针对当前机车质量状况和春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机车进行一次复验式检查整治,做到修一件保一件、修一处保一处、整治一台合格一台,确保出库机车运用质量。

袁 甫 摄

“什么?你们抢修要扫二维码?”“对,多亏了二维码,这次抢修时间至少节省了 3个小时。”5 月 15 日,在贵阳北供电段高铁实训基地,刚结束应急演练的几名电力工眉飞色舞地谈论着,引起其他专业兄弟的好奇。

来 到 该 段 贵 阳 北供电车间贵阳北电力工区值班室,墙上的“二维码地图”——应急抢修图引人注目。众人纷纷拿出手机扫描,随着嘀的一声,手机界面跳出了导航地图。

“瞧,地图上的标记就是电力箱式变压器所 在 的 位 置 , 一 目 了然。”一名职工介绍道。

该段管内大部分箱式变压器散布在沿线的荒山野岭中,汽车难以到达,修理起来很不方

便。今年初,贵阳北供电车间副主任徐春田带领车间技术员黄帮林以及贵阳北电力工区职工彭旭、李富华等技术骨干组建了攻关小组。

“我们试过很多办法,比如绘制纸质地图,或者给道路拍照,但难度都很大、实用性不强。”徐春田说。

攻关小组成员利用日常巡视,摸清了管内箱式变压器的位置,然后运用专业软件制作了一对一的导航二维码。经过 3个月的信息采集、反复确认、模拟试验,他们终于绘制成“二维码地图”。遇到险情时,存入手机的“二维码地图”发挥作用,抢修人员可快速准确地到达故障地点,缩短了抢修时间。

刘兆楠 马英棋

二维码扫出导航地图

一线 风采采

恒诺房建生活段

配备兼职健康管理员

本报包头 5月 27日电 (通讯员白立玲) 为提高职工健康水平,近日,恒诺房建生活段为各车间配备兼职健康管理员,对超重、“三高”等体检指标异常的职工重点进行健康干预,定期监测这些职工的血压和日常饮食。他们还对监控等级达到三级的职工进行岗位调整,降低其劳动强度,既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又保证优质高效完成运输任务。

济南车辆段

季度评估检查夯实安全基础

本报济南 5月 27日电 (通讯员李艺) 近期,济南车辆段成立安全管理评估小组,通过检查作业记录、抽查设备质量和现场作业情况,对 9个车间进行季度评估检查,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评估小组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明确责任,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间,并责令相关科室限期整改销号。

本溪车务段

开展应急演练应对恶劣天气

本报本溪 5月 27日电 (记者韩庆潇 通讯员李佳玲) 针对雨季恶劣天气较多,对接发列车、旅客乘降安全影响较大的实际,近日,本溪车务段开展突发情况应急演练,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该段在本溪、凤城等地组建应急处置分队,并配备了强光照明灯、电台等工具备品。段应急通信车、值班汽车随时待命,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出动救援。

5 月 19 日 13 时 47 分,侯马车务段临汾西站工作人员李萍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北京日坛中学的彭老师。彭老师的声音听起来很焦急:

“您想想办法吧,要不 200 多名学生都不能按时返校!”

北京日坛中学组织初中部230名学生到临汾市壶口镇进行研学旅行,并提前为学生购买了临汾西至北京西G628次列车返程车票。可是活动结束后突然下起大

雨,载着学生的大巴车全堵在了高速公路上。眼看离动车开车时间越来越近,彭老师心急如焚,只好打了求助电话。

李萍立即查询了所有到北京的动车,但都没有余票,没办法办理改签。她迅速向站长武春原汇报了情况。武春原果断决定:“让学生尽快赶到车站,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

“下了高速公路往右拐,到了第二个路口再左拐。”李萍一边在电话里向

彭老师讲明到临汾西站的最近路线,一边跑到进站口准备接人。

14 时 53 分 , 在 车 站 人 员 的 引 导下,大巴车驶进临汾西站落客平台。此时距离G628次列车开车时间还剩 18分钟。由于学生数量多,且每人至少携带了一件行李,安检口、实名验证口和进站口均启用应急通道。

15时 09分,G628次列车在二站台停靠。该站在 6号至 8号车厢门口专人防护,组织学生有序上车。动车启动时,车内的学生们纷纷向工作人员挥手致谢。彭老师激动地说:“谢谢高铁工作人员!再见,美丽的临汾!”

刘素红 功小东

“再见,美丽的临汾”

“老吴,出站口旅客拥堵,你去支援一下。”“老吴,一楼男卫生间漏水,你去检查一下。”5月 16日,乌兰浩特站客运车间客运员吴宝珍的对讲机里传来客运值班员吴伟安排工作的声音。

吴宝珍参加工作30余年,吴伟是他的女儿,也是班组负责人。吴伟每天要向父亲布置工作。刚开始,女儿一给老吴安排工作,同事们就会开老吴玩笑,但是日子久了,老吴慢慢觉得,女儿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她表现出色是自己的骄傲,必须全力支持。

为配合女儿工作,一有任务,吴宝珍就主动要求她先给自己安排,从不怕苦怕累。下班回到家,老吴会把一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跟女儿沟通,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女儿成长进步。父女俩俨然已经成为一对默契的黄金搭档,现在的老吴再也不怕同事开他玩笑了。

吴伟小的时候,不理解父亲的工作性质,每到节假日都抱怨父亲加班不能陪自己,直到自己从事了铁路客运工作,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今年五一小长假客流高峰期,父女俩一起加班,从进站检票、安检到站台接发车,从出站口到卫生间,哪里忙碌哪里就有父女俩的身影。吴伟觉得,父亲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自己的青春活力,遇到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能跟父亲在岗位上加班也是一种幸福。

焦 元 陈 力

编后 吴宝珍和吴伟是一对幸福的父女。这种幸福不仅在于“父慈女孝”,还源于两个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同在一个班组的父女俩对铁路客运事业充满激情,工作上配合默契、互相帮助,为旅客解决了出行难题,谱写了一曲动听的幸福之歌。

黄金“父女档”

凡人 事小小

站段 递速速

本报万州 5月 27日电 (特约通讯员吴正琪 通讯员张贤敏) 近日,随着 机 车 风 笛 一 声 长 鸣 , 万 州 至 普 兴41109次货物列车满载进口小麦从万州站缓缓驶出。这标志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公 (水) 转铁项目之一的“散粮入箱”项目在万州站成功启动。

据悉,该趟班列全部采用 35 吨敞顶箱运输,打破了以往通用集装箱不

能装散堆装货物的旧格局,且保证了粮食货物经由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为提高运输时效、满足货主需求,该班列从万州站始发,只需在达州调换机头即可一站直达目的地,全程运行时间仅需 17.5小时。

该班列根据客户需求和船期灵活调整运输时间,预计每天开行 1 列至 2列,预计今年运输散粮 30 万吨,实现运输收入 2000余万元。

散粮入箱实现一站直达

采访手记采访手记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家家园园

5月20日,兰州客运段担当的Y682次列车工作人员在主题功能车厢内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该段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完善旅游列车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何 健 摄

(上接A1版)在景生启家中,有一个堆满资料

的柜子,里面除了有勾画得密密麻麻的业务书籍外,还有他在一张张线路纵断面图、站场示意图中手记的操纵要点、坡道受力分析计算结果。大秦线先后更换过 6 种机型,开行过 6000吨、1 万吨、2 万吨列车,进行过 3 万吨列车试验,每一次的机型更换、载重试验,他都要进行 LKJ 操作、操纵预案等方面的分析,都要记录下操纵心 得 及 优 化 方 法 , 难 怪 有 人 说 他 是

“驾驶员操着工程师的心”。正是这种“国家有需要,大秦有担当”的使命感、这种匠人匠心的执着精神,为他在实践中不断钻研、不断进取、不断奋斗注入了不竭动力。

心诀全在一把闸上

距首都北京以北 100公里有座名为渭水河大桥的铁路桥,大秦线在这里画出一个漂亮的 S 形大弯。2.6 公里长的钢铁巨龙“浓缩”在 S形大弯中,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动感震撼。

当人们感叹钢铁巨龙的磅礴之势时不会想到,列车过桥驶入军都山隧道后,即刻进入大秦线驾驶难度最为复杂的区段:从 8.46 公里的军都山隧道开始,是长达 51 公里、坡度超过 12‰的连续下坡区段。在这样的坡道上操纵重载列车,撂闸猛了,冲击力瞬间集中释放,轻则造成中部机车渡板变形,重则造成断钩分离;撂闸浅了,则可能引发列车超速甚至放飏……

今天,大秦线的司机通过这一复杂区段时,都能够精确掌握排风、充风 、 速 度 三 者 的 最 佳 操 控 时 机 。 而这,都得益于景生启创造的“生启治坡法”。

653公里的大秦线仅大同到茶坞的300多公里线路上就有近 1公里的海拔落差,并有 52座隧道、540座桥梁,桥隧相连、地形复杂。2006 年,大秦线开始大规模开行 2万吨重载列车。列车越长,冲击力越大。开行 2 万吨列车,解决纵向冲动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景生启作为最先掌握 2万吨操纵技术的优秀司机之一,成为总结 2万吨操纵法的担纲人。

重载列车的驾驶心诀全在一把闸上。在外行看来,景生启的操纵并没有

什么特别。他轻握手柄的拇指和食指不

时推拉一下,长大列车就能平稳前行。但在行家眼中,那只手柄上的一毫米偏 差 , 在 列 车 上 的 体 现 可 是 天 壤 之别,看似简单自然的一招一式却处处透露出几十年的功底。熟悉景生启的人更清楚,这种精益化的操纵是一种

“人机合一”的境界,是他对车、路精准掌控的结果。

要把自己的操纵技术变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操纵法,景生启感到无从下手。之所以被称为心诀,是因为车况、路况、天气、载重等变量因素太多,操纵难度大。一些人说,在大秦线上驾驶2万吨列车就如同中国烹饪,大师的秘诀并不在于看得见的流程,而在于随变而变的掌控。从“输入”到“输出”,景生启开始了新的奋斗。

为了将个性化的操纵技法转化为模块化的操纵方法,景生启给自己编制了时间表,每趟出乘前设计一套操纵预案,运行中试验一种操纵手法,退勤后 再 对 照 运 行 曲 线 , 在 脑 海 中 “ 复盘”每一步操纵得失。他根据自己的操纵心得,计算出 2万吨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的下滑力,并结合不同车底及温度、湿度等诱因,制定针对性操纵方法,减少了列车纵向冲动,达到

“杯满不溢”的效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针对大秦线 16 个起伏坡道的“操纵模块”成功出炉,2万吨列车中部机车渡板变形等多个难题迎刃而解,景生启首创的“分步循环制动法”被命名为“生启治坡法”,填补了我国重载列车操纵技术空白。

铁路男儿更要担当

如果问景生启,25 年的重载岁月哪个时刻最难忘,他一定会告诉你是2014年的 4月 2日。那一天,他驾驶着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重载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果。

操纵 3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最大的难点是准确掌握头、中、尾 4台机车的相对距离和所处坡道位置,保证多台机车牵引、制动的同步性,否则,极易发生牵引时前拉后拽、制动时前堵后拥等危险状况。

这样的重任并非任何一位重载司机所能担当,这样的肩负也意味着景生启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正式试验前的 40 多天里,受命进入试验组的景生启完全处于忘我的

状态。在 3 万吨列车的静、动态试验中,他白天和操纵团队上车试验,夜晚就在试验组里梳理试验数据,将每趟车的操纵实况密密麻麻地记在 5 个大本子上。每个细节,他都要反复推演上百次,修改、试验,再修改、再试验,不断优化操纵方案。由他主导的“3 万吨列车操纵法”,为确保 3 万吨列车成功试验开行提供了操纵技术依据。

那段日子,他的妻子为照顾老人和孩子,辞去稳定的工作,一门心思地支持他。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没有告诉老母亲自己在忙什么。直到母亲看见他驾驶着 3万吨列车出现在电视上,才知道自己的儿子从事着一项伟大的试验。

3万吨重载试验的圆满成功,带给景生启的不仅是荣誉和成就,而且是一种“献身重载事业就是献身中国梦”的精神升华,让他对重载司机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3 万吨重载试验是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大秦人从来就以国家需要为使命,我们不仅要把重载技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且要把重载精神发扬光大。”

培养更多优秀的重载司机成为景生启新的奋斗方向。

2018 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六线六区域”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大秦线作为增量重点,今年要完成 4.5亿吨任务。太原局集团公司实施了提高 2万吨列车开行比重、提升列车达速率等一系列提效举措,使大秦线重载列车平均追踪间隔由 14分钟压缩至 12分钟。景生启说:“这样的车流密度,一列不畅就会影响全线的运输效率,必须让更多的司机都能具备‘贴线’运行的能力。”

“贴线”运行是指司机根据信号指示,达到实际运行速度与线路限制速度高度吻合的最佳状态,目前只有景生启等少数几名司机能做到。在他的倡导下,湖东机务段组建优秀司机培带团队,把过去的“1+1”培带模式拓展为

“N+N”培带模式,以“滚雪球”的方式促进2万吨列车司机技能的整体提升,为大秦线提质增效提供了操纵技术支撑。

心有所念,终有回响。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的景生启更加豪情满怀:“既然选择了重载事业,我就要用一生来担当。”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