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小锡班”为何不一般?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传承传统文化 塑造魅力桃娃□强军伟 朱凤娟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用真善美来指导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实践中,学校从学科教学的渗透、专题性社团、主题性活动等方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传统文化积淀;以桃文化为特色,展开校本研究,融合本地区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实际,开发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

桃文化特色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的“ 桃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2018年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名单,这标志着学校的“ 桃文化”课程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行“ 桃文化”特色研究,意在让孩子

们在系列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

收获的快乐,感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学习做人的道理,懂得与大自然、动植物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保护,启迪他们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将此中华民族的优秀农耕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延续千年水蜜桃香。学校新开发的校本教材分桃与神话

故事、桃与历史传说、桃与文学、桃与戏曲、桃符与楹联、桃与成语、桃与生态种植、桃与药用价值、桃与经济九大板块,让学生能尽情品味桃文化的精髓。学校开展的“ 桃文化”研究特色活动

更是获得了师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评价。如“ 遇见‘ 桃’乐陶陶”桃艺作品评比活动,低年级孩子通过收集、加工桃叶,制作桃叶贴画;中年级孩子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根雕艺术,进行桃树根雕的初步尝试;高年级孩子利用假期参观阳山镇“ 残疾人桃文化基地”,欣赏桃木、核雕艺术品,大胆尝试制作桃木作品或核雕。桃艺作品创作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奖作品也在惠山区“ 科普之光”活动中进行展

示,获一致好评。

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有声有色

传统民俗节日内容丰富,是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传统民俗节日为切入点,让学生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使节日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等。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了真,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体现了善,活动文化主要体现了美。研究过程中,学校首先依据“ 真善美”的标准,进行精华和糟粕的鉴别;其次,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选择,围绕“ 精、感、行”三个方面开展,主要分五个内容:传统节日简介、传统节日的习俗、传统节日的食俗、相关诗词歌谣以及实践活动。

塑造魅力桃娃不断深入发展

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在“ 桃文化”的统领下正融合推进,塑造魅力桃娃正不断深入发展。学校已初步完成关于传统民俗节日的校本教材,对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节日的由来、各种传说、节日相关习俗,到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赏析。教材实施中,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

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活动的直接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乐在其中,育在其中。阳山中心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探索,正向着良好有序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在桃文化的润泽下,能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阳小的校园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

学看学校督

2019年 7月 3日 星期三

编辑 素馨 视觉 俞洋 组版 陆德强

周刊 ·10·

看点周

庭教育关键词家

为锡剧,做一番很用心的传承

别让孩子学会大手大脚

【案例】

【案例分析】二、三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消费启动

阶段。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引导。童童父母出于补偿心理,尽量满足

孩子的消费要求,以此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然而,由于忽视了对孩子消费观念的指导和对零花钱使用的监督,事情的结果让人有了担忧。【应对方略】

一、抓住“ 启动”时机开展教育

二、不随意给零花钱

三、指导孩子学会购物的取舍

四、鼓励孩子记消费账

五、为孩子树立合理消费的榜样

本文摘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小学卷》

6月28日,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举办“ 绚礼童年 筑梦远航”毕业典礼。毕业生走上舞台载歌载舞,表达对母校的依恋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图为毕业生在表演节目。

汤毅 摄

关键词:合理消费

近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我和我的祖国”优秀毕业生专场音乐会,该校师范学院 2015 届优秀毕业生袁昶为母校师生带来精彩的钢琴演奏。

素馨 摄

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用吴地方言吟唱的锡剧,更是有着深深的无锡烙印。五月,对于锡剧和江阴而言都意义非凡。三天时间,大型锡剧《徐霞客》和

江阴“ 校园小锡班”汇报演出两台极具江阴本土特色的锡剧节目,接连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在向全国人民诠释锡剧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样的“ 土壤”,让锡剧在大江南岸的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焕

发新生?日前,记者走进江阴“ 小锡班”发源地———南闸中心小学寻找答案。

给孩子,创一个“ 不一般”的未来

为城市,树一种有底气的自信

徐兢辉 唐芸芸/文 沈思远/摄

江阴“ 小锡班”为何不一般?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