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看云龙山水”大型采风创作活动-作品选登 编者 的话 黄茅...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中国作家看云龙山水”大型采风创作活动 -作品选登

由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历

史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中国作家看云龙山水”大型采风创作活动,春意盎然

时节启动,秋色斑斓时节收关。其间,许多知名作家沉醉于大美云龙山水,流

连忘返。一篇篇佳作纷至沓来,本刊今选发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编 者 的 话编 者 的 话编 者 的 话编 者 的 话编 者 的 话

152019年 9月 26日 星期四

□责编:张琦 美编:田园 校对:张霞男

本版投稿信箱:xzrbzmz@sina.com

(因版面篇幅所限,部分征文作品刊发时有删节。)

春登观景台

◎钱丽娅

春日融融,我登上了云龙山观景台。观景台,亦称南天门。坐落在云龙山第

三节山上,是云龙湖 5A风景区唯一的超高

地标。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山水城林尽收眼底;登高望远,念天地之悠悠,古彭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此刻涌动在眼前。

徐州山多,环城皆山也。城外数百座山,

城区周围有山 72座。徐州的山多,山山有名。最出名的还是云龙山。徐州人最熟悉、最常去的也是云龙山。这座山,我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

云龙山,山有九节,节节蜿蜒,由北向南,云雾缭绕,似龙盘卧,故曰云龙,是徐州一处最具龙脉象的山。国

人爱龙,这“龙”字也成就了徐州,徐州不仅诞生了“真龙天子”,也衍生了一个大汉民族。徐州的山叫云龙山,徐州的湖叫云龙湖,若干年后又衍生出大龙湖、九龙湖、金龙湖。徐州

与龙有说不清、扯不断的文化渊源。龙脉为山,是云龙山古今往来的

独特风景;龙文化,是徐州人用山作笔,以水为墨,书写的一篇大文章。

云龙山不高,也非雄关,但它见

证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鼓角铮鸣。汉楚相争,四面楚歌,奠定了一个朝代的根基。一小亭长,胜则为王,城头插上霸王旗;一代枭雄,败则不甘为寇,至死不肯过江东。汉皇的后裔要

与徐州的山一同万古,于是把墓穴葬于山石之洞,将疆场上厮杀的军队点化为威严的兵马俑。今天云龙湖畔的汉画像石,浓缩了两千多年前雄威的一幕。

云龙山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张历史名片。900多年前的一天,云龙山迎来了徐州太守大文豪苏轼。那时节,云龙山下的杏花正灼灼怒放,意气风发的太守在这里为同乡好友壮行,“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

如飞”。这位在徐州一年又十一个月的太守,也常去云龙山上的放鹤亭,与张山人品酒论诗,醉中一挥而就《放鹤亭记》,就是一幅大写意的徐州山水四季图。太守也常喝得酩酊大醉,一日跌跌撞撞走到了云龙山下的

黄茅冈,一首千古绝句《登云龙山》就此留存。而今,太守没有走远,依然醉卧在云龙山的东坡石床上:他宽袍博袖,双眼迷离,半卧于石床上,可右手仍高擎着笔,似乎要为徐州再写一首好诗。太守依然,那张山人何在?

还在那故居里。只是那“张山人故居”已成为“云龙书院”,竹林萧萧,清风朗月,时常听到黄口小儿、青年才俊朗朗的读书声,读的正是《放鹤亭记》。云龙山上的云也在倾

听,所以是那般净然、悠然、飘然……一代伟人、诗人毛主席曾七次来到徐

州。1952年 10月 29日毛主席第二次到徐

州,登上了云龙山,眺望整座徐州古城。当看到徐州周边石灰岩构造的光秃秃的山峦时,感慨万千,发出了“绿化荒山,发动群众上山造林,变穷山为富山”的号召。也就是从那时起,徐州人绿化荒山,向荒山进军的脚

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每逢重阳时节,满山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徐州城万人空巷,重阳登云龙山望远已成为徐州人的新习俗。

站在观景台向西眺望,碧波荡漾的云龙湖送来清凉之风。云龙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邻市区。这里古代是一片洼地,俗称“簸箕洼”。北宋时称

“尔家川”,明代称“苏伯湖”。明万历年间,因湖水经常泛滥成灾而以石狗镇水,故名“石狗湖”。改称“云龙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据《重修云龙湖碑记》载:“徐州市人民政

府于 1958 年浚湖工,清淤叠堤,穿渠起闸,军民劳作,两易寒暑,八里长堤北卧,万亩绿波荡漾。1960年 2月竣工之日,始有云龙湖之新称。”

现在的云龙湖东岸即云龙山西麓,真正是一色杏花三十里。揭开盖

头显山露水,好风光不再藏着掖着。三让亭、刘备泉、苏公塔、季子挂剑台,高山仰止,先贤引导你前行;杏花广场、杏花村、杏花坞,一色杏花香雪海。湖水边,水榭亭廊、生态码

头、亲水平台、盆景园点缀其间,真山真水与人文古迹珠联璧合,形成了一条历史长廊。靠山临湖,坐拥山水。自然山水和两汉文化交相辉映、时代风情与悠久历

史珠帘玉缀。近十多年来,小南湖实施退渔还湖工

程,一个鱼肥荷香、小桥流水、兼有北雄南秀的水乡园林景区已现高颜值。珠山公园堪称

徐州人民的骄傲,有天师广场,有叠石飞瀑,有沉水走廊,“五斗瀑布”飞流直下,5000 吨绵羊石错落叠加。这里有历史传说,有真实故事。刚柔静动,相映成趣。哪一处景点不是一个传奇?哪一处设计不让人拍案叫绝?

徐州有山,其名云龙;山下有湖,又名云龙。一山一湖,相依相偎,青山秀水,宛若情侣。这样的福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谁不说徐州人福莫大焉?

阳春三月,云龙山下游人如织。延绵数十里的杏花,与云龙湖岸边的桃柳相映,构成一

幅杏花春雨迎春图。偌大的一面山坡,芳草萋萋,鲜花怒放,铺陈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徐州作杭州”……

云龙湖景区内珠山东麓,与沉水廊道相呼应的诗博园,选入了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现代的 50 多位文人雅士

歌咏徐州的诗词歌赋。其中元代蒙古诗人萨都刺赴任江南途经徐州时所作的《木兰花慢·徐州怀古》尤其引人驻足流连。这首词几年前已被音乐家谷建芬谱曲、歌唱家韩磊演唱,成

为了徐州“市歌”。游览中,有心的导游姑娘为我们播放了这首充满激情令人感慨的《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

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此词第一段的末了一句“乱山回合云龙”,其中“乱山”就是指的徐州周围的地理环境。据《徐州府志》记载,徐州被大大小小山峦包围,城北有成就了一

代名曲《十面埋伏》的九里山,城西有历史厚重的楚王山,城南有佛教圣地的太山,城东南有奎山、三山,城东有子房山、定国山、圣水山,城东北有彭成山、桓山、寨山、荆山。所以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名不虚传!而

词中“云龙”指的就是云龙山。云龙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曰:

云龙山宋武微时憩息于此,有盘龙旋绕之。《旧志》亦称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云龙山巨石嶙峋,林壑壮美;由九节山

头组成,蜿蜒如龙。传说,每逢

重 雾 的 清

晨,会有龙体现身,张牙舞爪,喷云吐雾。而且是五爪龙。至于谁能有幸遇见,那就看个人缘分与造化了。

若有朋友问曰:你们徐州有啥玩头?徐州人会脱口而出:登云龙山,游云龙湖。游山玩水,这是我们徐州人脸面,也是徐州人的骄傲!

三面环山的云龙湖,原名“簸箕

洼”,又称石狗湖,大文学家苏轼诗中又称其为尔家川。有一年大旱,湖水见了底,老百姓吃水都十分困难,万民求雨不成,水贵到了车水车银的地步。突然一天,徐州上空大白天

黑云密布,有人发现,云龙山顶悬挂着一条巨龙,大口大口向湖里喷水,继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像是龙王爷搬倒了天河,瞬间,徐州四处沟满

河平。旱情解除,以后再无大旱之年。是为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云龙山揽云龙湖而卧,云龙湖枕云龙山而眠。水与石交辉,山与湖呼应。

云龙山无论四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绿:嫩绿、淡绿、深绿、苍绿,由浅入深,从奔放到迟暮。再从迟暮到奔放。比的是轮回。

岸边四季分明,春月桃红柳绿,仲夏香荷争艳,秋日枫叶似火,寒冬松柏傲雪。

无论是云龙山历史悠久的饮鹤泉、古风古韵的放鹤亭、历经沧桑的兴化禅寺,还是云龙湖鱼跃水面的沉水廊道、灵性聚集

的珠山、历代名士的诗博园、约 2000 年五层金山宝塔,都为云龙山水积淀了丰富的内涵。

2018 年,拥有 6000 年文明史和 2600年建城史的徐州,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青

山绿水的云龙山与云龙湖劳苦功高。有诗曰:感恩你是一城青山半城湖的代表,感恩

你立下联合国人居奖的功劳。山清水秀是你的灵魂,容颜不老是你的

美貌。神奇而古老的云龙山,

青春而蓬勃的云龙湖,我为你点赞,我为

你骄傲!

山水经典◎薛友津

黄茅冈上醉花荫◎杨刚良

天鹅驾到云龙湖◎李继玲

初冬时节,天鹅驾临南北交界的徐州云龙湖。大鸟飘飘然从天际落下时,云龙湖仿佛

还在梦里,天鹅不想惊动任何人,微服私访般驾到。

其实,从北方飞来的天鹅,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应淮海大地徐州的环境,它们被风领来

后,先在阔大的天空盘旋张望,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算是找到了感觉,于是直奔主题,落入了云龙湖的梦境里。

天鹅生来就带着一种迁徙

的使命,每年冬天,精灵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带着爱情,年复一年地扶老携幼迁徙南方,只有洁净的水质、和谐的环境才能入得了它们的法眼。

初来乍到,它们警惕地打量着四周,当看到大批的鹭鸟成群结队,已在冬天的湖面上卿卿我我、安营扎寨时,北方来的天鹅,才开始对这片湖水表现出少有的亲近,片

刻间,侦察者就从天空召唤来更多的伙伴,融入了湖光山色中。

云龙湖立时就变成了天鹅湖。视野里,这些白色的天使或挥动

翅膀,队列整齐地在空中飞翔;或在

水中游弋、岸边觅食,形成城市、湖泊、天鹅浑然一体的绝美画面。

苏公塔、东湖、西湖、小南湖,美丽的大鸟驾临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焦点,飘逸展翅的姿态打动了所有人。

哦啊哦啊的嬉闹声似乎惊醒了山水的梦境,也惊得云龙湖笑出了涟漪,蓝白色的晕一圈圈漾开。

人们闻讯,携三带两地跑过来观赏这场新近上演的“天鹅湖”。

跑得最快的摄影师,他们率先将第一次驾临云龙湖的天鹅发往朋友圈,引发了更多的人呼哧哧往这里赶,于是越来越多的微信群被美丽的大鸟们刷屏了!

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王子深深地爱上了天鹅公主奥杰塔,并向她表示了爱慕之情,经过和偷梁换柱的魔王战斗,最终收获了爱情。人们喜爱天鹅,绝非它与生俱来的美丽姿态,也非它一身

的洁白或黝黑,而是钟爱它们的洁净品质,孤独的爱情至上。天鹅严守一夫一妻制,如果一只不幸死亡,另一只宁愿

站成寂寥山水,也要忠于原配,终身为其守护。

季节虽已初冬,却没有肃杀和凛冽;草叶虽有黄褶,但仍然挺拔俏丽,此刻,不知有多少鸥鸟在云龙湖中栖

息。这些近年才有、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的各种鸟儿,每年越过千难险阻,和天鹅一样寻到这山这水这城来过冬。

厚重文化,生物多样,生态

净化,移步换景,城中的云龙湖早已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写的是湿地,这云龙

湖和大大小小的湿地其实就是“地球之肾”和“鸟儿乐园”,

它们或温,或润,或明媚,或水墨,从容,闲散,不动声色,相依相伴。

正是观鸟的最佳时节。登上云龙

山眺望云龙湖,视野里仅有大面积的浅蓝,满湖鹭鸟只是些白白黑黑的点子,它们沿着整个湖面,群集回旋,且歌且舞,动感十足,亲近欢喜。远处,一群黑野鸭正在湖里消闲,与白天鹅

相互呼应,和谐共啁。阳光西斜,湖光粼粼,碧波、山

峦、摄影家、游人、小狗、鹭鸟……

还有眼前这盈盈然的天鹅们,此刻共同在一片天空下,与时间共度,被风景放养,难以言状的安静与美好。与其说人们改造了自然的模样,不如说其实是自然滋润了人们

的心灵。电影《迁徙的鸟》这样说,候鸟

的迁徙,是一种对回归的承诺,它们在途中的各个驿站短暂相聚又马上分离,历尽艰辛,只为再回到彼岸故

乡。那阅尽山河的天鹅,如今与已是“淘尽黄沙始见金”的云龙湖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一相认,和谐温馨,自在淡然,彼此倾心。

苍天知道,这世间,有一种鸟,以

高不可攀的姿势俯瞰苍茫大地,孤独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驿站;大地知道,南北交界的经纬线上,有一片叫作云龙湖的湿地,永远敞开温暖的怀抱,迎接天鹅的驾到!

从小便对音乐感兴趣,因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境。但我领悟到了音乐是一座桥,却是退休以后,在滨湖

公园音乐厅旁的音乐广场参加广场舞锻炼之时———我听说 “徐州云龙湖湖中路上有一座音乐桥”。

在徐州云龙湖湖中路北段、音乐厅附近有座音乐桥,每天夜色降临,

桥上的灯光都会随着音乐节拍闪亮。白天来此游玩,欣赏白天的音乐桥也很优雅,有时还有海鸥在桥上飞翔。云龙湖作为徐州市唯一 5A 级旅游景区,随着环境的改善,空气更加清新。站在湖中路、音乐桥上,欣赏云龙湖的云霞和湖水,更是美不胜收。然心向往

之,却终未成行。2019 年 4 月 17 日,即

“中国作家看徐州云龙山水”活动的第二天,我决定专程拜访这“湖中路的音乐桥”。清

晨 8 时,我信步越过熟悉的音乐喷泉、音乐广场,向湖边走去。却听到一阵悦耳的小提琴声缓缓飘来,抬眼一看,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人,正坐

在水边的石凳上,拉着一把桔黄色的小提琴,如痴如醉地独自演奏着。我小心地坐在他身边,春风吹拂,碧波荡漾,湖水轻轻拍打堤岸 “啪———啪———啪啪”,像是在为他伴奏……不一会儿,他转过脸来,发现了我的存在,不

好意思地笑了。我说明了“欣赏音乐桥”的来意,他欣然起身,主动担当我的向导,他姓马,我叫他马先生。

我和马先生一同起身,向湖中路

走去。湖中路是一条“步行街”,没有汽车通行,但助力车还是不少的,行人不多。马先生介绍,傍晚夕阳西下时,便有多支“健身快走”的队伍,经过湖中路,暴走云龙湖,体味“一湖

碧水环绕、满目青山入怀”的快意。音乐桥就在眼前了,这是一座紧

贴着水面横卧着的一座音乐长桥,桥头有“音乐桥”三个大字。马先生指着

遥遥南去的桥身说,这座桥与水上音乐厅相隔百米,桥长165米。桥上装饰以音符为主题,桥梁栏杆柱采用 176

块亚光不锈钢,像一个钢琴琴键,形成一组完整的五线谱图案。说到这里,马先生重复一下:“这是一组完整的五线谱图案!你知道组成的是什么歌曲吗?”我摇了摇头,他骄傲地微笑道:

“这五线谱组成了两首完整的歌曲,东侧是《咱们工人有力量》、西侧是《南泥湾》,都是我的一家子———徐州籍音

乐家马可先生的代表作。”马先生说罢,举起手中的小提琴,边拉边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我们注意到,这桥下正传来轻盈美妙的轻音乐曲呢,悠扬的曲音,正飘过湖面,远去,远去……啊,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音乐桥”。

我和马先生沿着桥面,由北向南,缓缓地走着。到了桥南头,却见竖着一块牌子,上书“徐州市云龙湖湖长制公示牌”,哦,原来这里的“湖长”还有“市级湖

长”“区级湖长”“办事处级湖长”三层,是层层分包的……啊,这云龙湖的整个范围,也都有各级湖长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呢。音乐桥上,马先生的小提琴又响

起来了,“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悠扬的《南泥湾》,又

把我们带到了那令人敬仰的大生产运动的时代。

一群海鸥飞过,我们在云龙湖的音乐桥边,看它们在蓝天自由翱翔,多想插上翅膀,和它们一起飞在这蓝

天碧水间,飞在这湖光山色里。啊,音乐桥,一座让人对劳动充

满敬仰,对过去充满留恋,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桥!

流连音乐桥◎耿家强

早就不饮酒了,何以就醉了?的确是醉了!然醉的不是酒,是这春日里满坡的杏花,把

我醉在黄茅冈的杏花荫下了。

花也能使人醉?能。据说坦桑尼亚生着一种木菊,花瓣儿味道香甜,无论

是人是兽,闻着即醉。不懂它的,只垂涎它的香甜,摘下就尝,不多会儿便昏沉醉倒在地。坦桑尼亚太远,咱也只是听说,没真正被那木菊醉过。

唐代诗人李商隐,他有一首七言绝句《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诗固然写的是醉,但只是被“流霞”而醉。流霞是传说中的仙酒,故他终非因花而醉。

李诗人“花下醉”的地方离这儿太远。而大文豪苏东坡,

却着实地醉卧在徐州百姓的面前,且引得路人“拍手大笑使君狂”。其实,他醉的也不是花。“醉中走上黄茅冈”,来这儿之前就醉了,他醉的也是酒———十有八九是徐州酒。他的醉,似乎与黄茅冈无关,与黄茅冈的杏花也无关。

而我,的确是因这满坡的杏花而醉。东坡醉后引得路人

“拍手大笑”;而我的醉,路人却不知晓。山下路人虽多,或车或步,各人自走,全不理会我心底里的醉。

杏花所以醉我,是因杏花开得繁盛而持久。东坡诗云“一色杏花三十里”,三十里啊!的确是够繁盛的。而且一开就是千年。千年还不够持久?醉我在杏花荫下的,正是黄茅冈

这繁盛而又持久开着的杏花!杏花真能醉人?怎么不能?没见那流连于花间的蜂儿,忽忽闪闪,晃晃悠

悠,分明就是醉了嘛!蜂儿能醉,人就不能?想想便觉怅然,蜂儿醉后还能酿出些蜜来,我醉在这杏

花荫下这么久,又醉出个什么结果来了?惭愧,惭愧,人竟不如个蜂儿!

醉眼蒙 ,四周景色便也如梦如幻起来。一湖碧水,浩渺无边。春日撒水面一层碎银,亮亮闪闪,

醉眼便愈加蒙 起来。

说这湖比杭州西湖还大。有精确的数字在,不由你不信。西湖是杭州的骄傲。徐州也有骄傲。徐州的骄傲,多半与

眼前的这湖有关。高空俯瞰徐州,包括云龙山、云龙湖的地理形势,果然如

苏东坡说的“冈岭四合”。含蕴精华的“云龙山水”呢?元萨

都剌有“乱山回合云龙”的诗句。读这样的诗句,头脑中还没有清晰的形象。站在黄茅冈上纵目,云龙山水确在“乱山回合”之中。萨都剌在山前冠一“乱”字,而在徐州人的眼里,山一点儿也不“乱”。就我蒙 醉眼所见,湖周诸山次第有序:云龙山紧挨的是小金山,山顶苏公塔凌云高耸;南望山之

高者是泉山,是徐州城区的最高山;西南坐落的是珠山;西面正对着的,则是韩山、天齐山。清清爽爽,怎么就“乱”了?不仅不乱,而且每座山都有迥异于他山的韵致,并以其独特的美吸引着游客。

云龙湖三面环山,独北一面长堤牵城。山城拥抱着的,就

是这一片大湖。湖前冠一“大”字,是需要底气的。我之所以敢说,皆因

她比最负盛名的杭州西湖还大0.6 平方公里。云龙湖不愧为杭州西湖的姐姐。

“姐姐”水面三分。挨着天齐、韩山的,是西湖;黄茅冈杏林紧傍着的是东湖;两湖又拥抱着南湖。三湖团结起来,

水面就有了 6.76 平方公里。这“姐姐”也就有了异于杭州西湖的美妙。

云龙湖怎就成了西湖的姐姐?仅凭大出来的这点水面?当然不是。因缘何在呢?

这又说到了苏东坡。说苏东坡曾站在云龙山上感叹:“若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而徐州俨若杭州。”

1994年 12月 11日,徐州人终于圆了苏东坡的千年之梦。徐州云龙湖与杭州西湖友好“联姻”,结为姊妹湖。姐妹情深,比妍赛艳,各美其美,携手发展。云龙湖边的黄茅冈一

带,亦地覆天翻起来。一番“引水增容”“显山露水”“退渔还湖”“拆违建绿”“生态修复”之后,湖岸愈变愈美,湖面遽然开阔且大于西湖,“姐姐”便名副其实了。

眼下,徐州的名气大了:2018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云龙湖的名气也大了:位列中国十大城市风景湖泊第四。后一

条是网上得来的信息,未必可信。但我宁愿相信,因为我是徐州人。杭州人为西湖骄傲,我为云龙湖骄傲。

云龙湖的确变美了,高颜值景点珍珠般撒遍湖区,引得八方游客游览观赏。我也常来,四季景色各有精彩,我亦常常为其所醉迷。

现在,我便被醉倒在黄茅冈的“三十里杏花”丛中了。蓝天白云下花枝摇曳,乱我迷离醉眼。随处缭绕的

杏花馨香,沁入心田。置身这里,你不醉都不行。山路蜿蜒,游人如织。相机或手机,朝

着开朗的、娇羞的、热烈

的、安静的各色杏花,不停地咔嚓、

咔嚓……

目龙

目龙

目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