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大綱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簡報大綱

• 基地區位

• 景觀資源分析

• 目標願景

• 課題對策

• 景觀系統建構

• 景觀亮點設計

基地區位

基地區位

料羅里

新湖里 本計畫範圍以行政區劃為界定界線之標準,包括十個自然村及新興聚落

總面積7.6平方公里 主要景觀環境涵括

都市景觀、傳統聚落、國家公園、濱海遊憩區、自然保護區、軍事基地等

景觀資源分析

5m

130m

因相鄰太武山,西北邊坡度變化較大,其次則為沿海丘陵,中央坡度平緩,為主要住宅區,南界靠海則形成景觀上之變化多元

地貌 地貌 綠帶 藍帶

綠帶 藍帶

沿海水域

內陸水域

藍帶景觀資源特徵為較少開發行為,海岸線變化風貌特殊,並擁有漁海生活及佔地歷史等記憶元素元素

藍帶

沿海景點 濱海公園 媽祖公園 南石滬公園 料羅港 新湖港

八二三砲戰紀念園區

料羅海濱公園

金門媽祖公園

料羅港

新湖港

南石滬公園

沿海景點

地貌

綠帶 藍帶

草地

農地

林地

綠帶保留完整,沒有過多的破碎地區或人為破壞,給予動植物完整棲地,但有無法與聚落連結的缺點

綠帶 地貌

草地

農地

林地

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

謝氏宗祠

吳氏古厝

新式建物型

混合式建物型

傳統式建物型

宗祠

聚落紋理 寺廟 紀念性建物

聚落的建物型態因受市區開發影響多屬混合型聚落,目前只剩料羅與湖前還保有較多傳統閩式建築

聚落紋理

新式建物型

混合式建物型

傳統式建物型

節點

景觀類型 視野空間 節點

道路周邊多以綠地為主及聚落為次,而大都未經縝密規劃與維護,忽略了道路景觀之可塑性

節點

道路

市港路與環島南路交界點 金港路、三多路與柏村路

交界點

環島南路

太湖路一段

市港路

公園路

復國路

士校路

三多路

金港路 柏村路

四維路

前港路

太湖路二段

太湖路三段

城鎮密集型

鄉野小鎮型

鄉野郊區型

沿岸海港型

景觀類型 視野空間 景觀類型 節點 景觀類型

道路

城鎮密集型

鄉野小鎮型

鄉野郊區型

沿岸海港型

環島南路

太湖路一段

市港路

公園路

復國路

士校路

三多路

金港路 柏村路

四維路

前港路

太湖路二段

太湖路三段

半開放

開放性

景觀類型 視野空間 視野空間 節點

道路

半開放

開放性

聲音 活動

景觀 類型

聲音

廟宇 人聲、祈福聲、祭拜聲、宗教活動

宗祠 人聲、祭拜聲、聚會活動

觀光 資源

遊憩聲、觀光導覽聲、市民活動

沿岸 海浪聲、船隻聲、搶灘活動

聲音景觀

藉由五感裡面的聲景分布圖表現出傳統文化及基地內觀光資源與居民生活之間的關係

基地具大面積綠地及綿長海岸本計畫以"綠憶"

與"水巷"為規劃主軸,透過諧音「憶、意、逸、驛」和「巷、鑲、響、相」,來表現出本計畫多元卻不失連結性的操作手法。

願景及目標體系

願景及目標體系

草地

農地

林地

沿海水域

內陸水域

聚落

願景及目標體系

願景及目標體系

綠帶資源 藍帶資源

地方文化

生活化的

綠色景觀

特色化的

親水空間 在地化的

人文環境

綠憶水巷

劃設重要

水岸地景

維護區

藍帶與綠帶內部及

外部空間有效連結

綠化點綴居住環境融入居民

生活

藉由綠色轉化空間使人們更願意親近

設計具歷史記憶元素的開放空間

創造當地獨特動態景觀之體驗

點 線

草地 農地 林地

綠色課題

1. 利用植生牆、閒置空間等等之綠化,增加居民與居住環境之間的互動,讓綠化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

2. 帶狀式的綠化豐富道路周邊的景觀層次性,讓居民在行動中也能感受到綠意

以觀光事業帶動整體建設,從政治力、經濟力、社會力、文化力的結構歷程,在自然生態環境的時空脈絡當中,整體考察而多元思維,找到長遠穩定的適變定位。

綠色空間無法融入居民生活 1

藍帶課題

1. 利用水岸與周邊綠帶做連結,提昇水岸景觀,再注入文化元素,創造景觀一致性

2. 推廣聲音景觀的概念,並規劃體驗區讓人們能夠更了解且直接的體會水岸周邊之整體氛圍

3. 增加休閒設施,進而建構水岸環境公共設施之系統化並活化居民親水文化

以觀光事業帶動整體建設,從政治力、經濟力、社會力、文化力的結構歷程,在自然生態環境的時空脈絡當中,整體考察而多元思維,找到長遠穩定的適變定位。

水岸周邊活動資源缺乏整體規劃 2

沿海水域

港口

人文課題

1. 修復殘破之歷史遺跡,加強各文化空間之特色,塑造在地文化景觀

2. 將歷史空間適當的融入綠色元素,活化歷史所帶來的沉重印象

以觀光事業帶動整體建設,從政治力、經濟力、社會力、文化力的結構歷程,在自然生態環境的時空脈絡當中,整體考察而多元思維,找到長遠穩定的適變定位。

3 文化空間釋出後,並無積極利用,導致空間閒置

景觀系統

綠逸 綠驛 水響 水相 綠意 綠憶 水鑲 水巷

點 具有鄉鎮空間之地標性、視覺焦點意

象的建築物為主

線 線狀景觀空間的效用在於提供連續性的景觀元素串連,並利用部份節點空間的變化,塑造出不同性格空間的特

面 面狀景觀空間除特定地區的分佈所形成外,大部分可經由點狀空間與成長軸線的串連所結合

而成

綠意

定義

立體綠化

操作手法 透過綠化點綴居住環境,

使綠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居民生活,也降低水泥建物視覺上直接的衝突

空間使用 破碎綠地

空間結構 面

綠逸

定義

逸豫空間

操作手法 法逃脫生活中的繁忙壓迫,藉由公園創造具有療癒心靈的空間,提供居民閒適安樂的環境

空間使用 大區塊綠地

空間結構 面

綠憶

定義

歷史記憶

操作手法 將荒廢的歷史文化空間藉由綠色的轉化,讓居民及遊客更願意親近

空間使用 文化遺址

空間結構 點

綠驛

定義

行動綠

操作手法 行動中的人們視覺所體驗的綠色,帶狀綠化增加道路景觀豐富層次

空間使用 帶狀綠地 、道路綠地

空間結構 線

水巷

定義

港口景觀

操作手法 與村落隨著時間一起經歷了歷史的洗禮,由當地的文化結合港灣創造舊意新景的景觀效果

空間使用 港口

空間結構 面

水響

定義

聲音水景

操作手法 藉由景觀的手法,創造水的湍流與平緩不同的聲音層次

空間使用 河川、海岸

空間結構 線

水相

定義

綠色水景

操作手法 藍帶與綠帶空間的結合創造水景的視覺豐富性

空間使用 海岸公園

空間結構 面

水鑲

定義

亮點景觀

操作手法 將基地比擬為項鍊,綠色網絡為鍊,作為景觀基底;水景為寶石,象徵基地的景觀亮點

空間使用 藍綠交界帶

空間結構 面

綠驛

綠逸

綠意

綠憶

水響

水相

水鑲

景觀系統

景觀亮點設計

整治白龍溪使居民及遊客可以觀察水中生態,設置綠籬植栽、藝術照明設施、自行車道、橋梁美化等,規劃河川親水空間,結合流域內之公共建設、開放空間,營造出屬於在地化的獨特景致,打造沿河兩岸的河濱公園

白龍溪

亮點計畫

亮點元素

1. 白龍溪為基地內唯一的溪流

2. 藍帶與綠帶結合處

3. 鄰近82搶灘據點

4. 擁有大自然的聲音景觀

海濱公園

亮點計畫

亮點元素

1. 具有豐富的綠帶與海岸資源

2. 擁有多元的聲音景觀

3. 地理位置佳,鄰近料羅港、82據點、媽祖公園、南石滬公園等許多人文與景觀資源

利用植栽配合水景設計一個和諧連續的景觀,並藉由聲音景觀的概念設置體驗區,這可以讓景觀不再只限於視覺,更延伸至聽覺,而另外將規劃一些親水設施以吸引遊客在此作停留遊憩

規劃階段

工作內容

週次

期初 期中 期末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計畫內容與程序、研究方法

2. 現況分析(自然與人文資源)

3. 現況分析(景觀觀光遊憩資源)

4. 上位計劃相關法令

5. 案例分析

6. 目標體系與計畫構想

7. 景觀系統建構與發展願景

8. 景觀發展課題與對策

9. 景觀規劃設計

10.規劃方案評估分析

11.景觀經營管理(財務)

12.景觀經營管理(行銷)

13.模型製作與設計圖繪

工作流程圖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