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网络 精深加工 嘉鱼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 2020.6.9 星期二责编:徐思弘 美编:张琴 责校:田星星电邮:xusihong@ncxb.com 3乡村创富

    湖北日报农村版

    健全网络 精深加工

    嘉鱼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新报讯(记者徐思弘、通讯

    员皮道琦)颗粒饱满,穗泛金光。6月 6日,随着 2万亩鲜食玉米陆续成熟,湖北蔬联农业供应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全波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 2400 立方米标准蔬菜保鲜冷库,还有意大利莱福康最新蔬菜保鲜制冷系统,一次就可完成600亩鲜食玉米保鲜保存。”

    蔬联公司是嘉鱼县2019年招商引入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之一。公司计划三年内把嘉鱼基地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鲜玉米集散地,发展订单种植3万亩以上,日吞吐量超 2000 吨,帮助农户亩增收 600元。

    近年来,嘉鱼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蔬菜精深加工,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蔬菜协会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搭建全国性蔬菜营销网络,推动蔬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 25万亩蔬菜板块基地,并依托此产业基础,采取“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的办法,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扶持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0家;已有8 个菜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40 个蔬菜产品及加工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129 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产品质

    量认证。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搭好营销平台,县里先后在武嘉线、咸潘线、红牌线等蔬菜产区公路沿线建设13 个交易市场,并引进湖北嘉安集团投资 1.2 亿元、湖北金润农业投资 8000 万元建成两个集物流、冷藏、营销于一体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蔬菜近 100万吨。嘉鱼蔬菜生产、销售和产地价格等信息可在互联网平台随时发布。

    健全的交通、物流、信息网络,让嘉鱼蔬菜越“走”越远。继嘉鱼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

    基地之后,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 5300亩湘莲种植基地近日也加入该队伍。数据显示,该县已成立蔬菜营销协会 6个,营销服务类组织 80多个、3000 多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0 多个大中城市有销售窗口,与 22个省级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目前,嘉鱼蔬菜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熊志敏种桃 品质打天下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萧丝 通讯员 汪红枫

    6 月 3日,阳光明媚,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兴达桃园,一个个鲜红诱人的水蜜桃在枝头摇曳,摘桃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桃大,味甜,口感非常好!”来自

    武汉的朱慧带着几个好姐妹,一边品尝一边拍照留影。“客人都说我种的桃好吃,所以

    熟客很多。”桃园老板熊志敏自豪地说。

    今年 47 岁的熊志敏,原在鄂州城区做纺织生意。他觉得国家涉农政策越来越好,2014 年便回到段店镇成立兴达种养合作社,最初流转 100

    多亩土地种桃。“这里的黄土矿物质非常丰富,种出来的桃口感好。”“品质决定竞争力!”熊志敏认

    为,要种好桃,品种和技术非常关键。6 年来,他先后试验 24 个早中晚优质品种,优选味道好、看相好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口碑不错的黄桃、蟠桃、大白桃,他的桃园里都有。从极早熟到极晚熟品种,桃园里布局得当,每十天半月便可成熟一个品种。游客从 5月到 10月都有桃可摘。

    为保证桃子的品质,桃园施用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菜籽饼等有机

    肥,用种黑麦草、野豌豆来除虫控草,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熊志敏从不一味追求产量,而是及时疏花疏果,保证出大桃、好桃。

    桃园离武汉和鄂州城区半小时车程,熊志敏计划将桃园打造成自驾休闲旅游地,为此,他投入 500 多万元规划养鱼、种花。

    目前,桃林已发展至 480 亩,今年全部挂果,其中 100 多亩进入盛果期,亩收入超万元。“水蜜桃正是味道最好的时候,黄桃下个月就熟了,希望‘吃货们’快来摘桃游玩!”熊志敏笑着说。

    襄城万余亩土豆直供百事公司

    农村新报讯(记者肖敏、通讯员安富斌、曾庆红)6 月2日,在襄阳市襄城区余家湖街道襄阳绿正农业有限公司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10 多台大型马铃薯自动采收机、拖拉机往来穿梭。新鲜马铃薯经过集中筛选后,通过输送带直接装车,被送往武汉的百事公司薯片加工车间。

    余家湖街道沿汉江岸边各村有大面积滩涂地,十分适宜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2018 年,该区引进绿正公司,流转土地 1万余亩,发展马铃薯订单化规模生产。绿正公司累计投资7000 余万元,建成“田成方、路成线、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配套大型指针式喷灌圈及滴灌系统,基本实现土地灌溉全覆盖;从德国进口土豆播种机,一次性可以装 4 吨种子,日播种 180 亩;购置大型马铃薯采收机和拖拉机,基本实现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

    小小土豆变身“金豆”。该基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大西洋”,具有抗旱性好,淀粉含量低,产量高等优点。绿正公司总经理余海舟介绍,公司与“世界 500 强”百事公司签订种植协议,为其旗下乐事薯片提供生产原料。订单土豆每亩产 5000 至 6000斤,亩产值超 5000 元。公司常年吸纳水洼、李刘集等村 50 多名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近万元。

    郧阳引进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农村新报讯(记者肖敏、通讯

    员姬廷顺、曹忠宏)6 月 6 日,由昌利菌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省内最先进的自动化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线、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和大型工厂化养菌车间,在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香菇产业园正式投产,此举将实现工厂化出菇和多季出菇,解决菇农“靠天收”的难题。

    据悉,昌利菌业公司致力打造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企业。此次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周年化生产菌种 500万袋,菌棒 1500 万棒,为郧阳当地菇农及十堰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产香菇菌种和优质菌棒;可解决 2500 人就业,带动 1万多农户参与香菇生产,年人均增收 2万元。

    近年来,郧阳区坚持把香菇产业作为全区脱贫主导产业来培育,在谭家湾镇建成集原材料提供、菌种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园;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配套建成 1100 余亩香菇产业基地;在 19 个乡镇建设制棒车间 25 个,搭建点菌、养菌、出菇等各类棚架 4.9 万个,带动 1万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宜昌组建农经专家团为落后村开良方

    农村新报讯(记者文凯、通讯员刘弘扬、方素珍)近日,宜昌市召开农村经济发展专家服务团动员会,王友海、陈邦清等 15名农业、林业、畜牧、文旅等方面专家,奔赴长阳、五峰、夷陵三地的 64 个经济落后村,将利用半年时间,逐一调研,为这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提出良方。

    专家团将采取集中、分组、分类调研等方式,对集体经济“空壳”、薄弱村逐一把脉问诊、摸清症结、掌握实情;充分发挥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优势,推动“空壳”、薄弱村与各类社会资源对接,研究开发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因村制宜提出村级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在开出良方后,根据该地发展方向,专家团将明确 1 至 2 名专家具体跟踪服务,指导地方抓落实,确保抓出实效。

    6 月 5 日,位于宜城市刘猴镇的湖北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村民正在为葛根幼苗搭架。该公司带动农民种植葛根4500 多亩,亩产量4000 多斤,全年可为农户增收 900 多万元。此外,公司常年用工 280 余人,季节性零工 220 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村新报通讯员 涂玉国 摄)

    葛根托起致富梦

    发发展展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合办

    聚焦农业高质量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