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翻译与写作 - Harian Baru如“.Perusahaan Cekak”,...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海外华文媒体翻译与写作海外华文媒体,特别

是印尼的华文媒体,主流社会重要新闻都是靠翻译而取得,原因是, 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派专业记者采访.因此,翻译成为印尼华文媒体当地官方资讯的主要来源,而翻译的水平和质量,就决定了媒体的地位。

谈到翻译,这里要谈谈一些印尼文翻译的趣事。

在独立前近百年,如上节所说明,印尼的报纸传媒是由在当地出生致富的华裔商家所创办的,他们办的是马来文报,不是华文报,而当时的巴刹马来文,参进了一大批闽南语,如“马车”呌Beca”, 房间叫“pankeng”, 面条称”Bakmi”, 豆腐叫“tauhu”,后来1910年最大报纸〈新报〉出版马来文版时,更广泛使用闽南语在新闻报道中,因此,到1928年10月28日全国各地青年大集会宣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时,印尼语中已渗入一千多个中国语文(98%是闽南语),今天,印尼文报纸还经常使

用中国语来报导新闻,如“.Perusahaan Cekak”,意思是企业贫困没有钱,这Cekak是闽南语“一角”,Cuan Besar, 意思是“大赚钱”,Cuan 又是闽南语;还有Cap go me, 是闽南语”元宵节”,印尼人家喻户晓知道华人的新春节日,他们还有美食“Lontong Capgome”, (元宵美食恙),如果不熟悉闽南语,很难译好这类新闻。

《吧城中华会馆40周年纪念刊》一书是由梁友兰所编著,用当时闽语化的印尼文书写,名词十分难以翻译,比如,李金福、潘景赫等都被授予最高奨章,名为Kie Joe Seng Kong,著名专家梁英明都无法翻译,我研究后才理解这是闽南语“教育圣公”,不懂闽南语者难以理解,又如Lam Yang Tiong Hoa Tjin Kok Hie, 梁英明教授译为“南洋中华真国戏”,这又是对闽南话的方误解,其实准确的是“南洋中华赈国社”,是救济中国天灾人禍的慈善组织,不是演戏单位。

为什么有此特殊情

况?原来, 过去四百年的历史, 印尼首都雅加达是由华人为主的血泪汗水和来自各地的民众所兴建起来的,荷兰殖民统治者在1619年5月打败英国军队而占领吧达维亚(雅加达旧名)后,其他外地族民都逃之夭夭,只有400户中国侨民协助荷兰统治者维持生活和进行建设,荷殖当局想方设法拉拢中国人为其服务,委任华人甲必丹、给予承建城堡、吉里翁河等重要工程,中国人,当时主要是来自闽南地区的福建人成为荷殖的统治代理人,造成了在逐渐形成的巴刹马来语(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语)中有一千多个中国语文(闽南话占98%)

当前,印尼华文媒体的翻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名不统一,如苏南苜府Palembang, 旧译“巨港”,现在有报纸用“巴连邦”.(2)人名不统一,如中国用“苏西洛总统”,新加坡或印尼,还有人用“尤托约诺总统”,海洋统筹部长,新加坡用“潘贾丹”,中国或印尼用“卢虎特”或“

鲁胡特”等等。(3)语文不够通顺,带有印尼语化色彩,这是翻译不够水平造成。(4)对简称不理解,出现错误,如丅HHK,是“中华会馆”简称,Ganefo 是“新兴力量运动会”。还有苏南、南苏也经常错译。(5)未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如2018年春节印尼总统佐科维向华人祝贺阴历新年快乐、幸福,中国新闻社等的翻译,被廖建裕教授认为不准确传达总统的信息和精神。

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我一向写重要新闻都采用综合意译,就是参考几个不同印尼文报纸的报道,重新综合整理才写出报道,这样可以更准确和具体。不过,重要文件就必须认真准确,比如,2002年,印尼国会通过第四次修改宪法(即现行1945年基本宪法),我就逐字推敲,全文翻译登在<国际日报>上,后来也编进新书内。2006年国会通过第12号法令即<印尼公民权法令>,这是取消对华族歧视的国籍法,我也全文译成中文登在<国

际日报>,后来也选进新书内。

由于人力资源关系,现有印尼华文媒体很少有出色的特写。2008年,印尼最大的印尼日报〈罗盘报〉举办一次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一位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把他花了半年时间进行调查搜集1967年西加里曼丹发生的驱赶、追杀华人的悲惨事件所写出的报告文学寄去参赛,题目是〈西加华人失去的一代〉,结果荣获冠军。该文写的有血有泪,令人十分感动,因此,我也努力意译,用一个月时间刊登在<国际日报〉印华论坛上,获得广大读者关注与好评。这篇报告文学已编进新书〈历史悲剧。寻求真相〉一书内。欢迎大家阅读指正。

要办好海外华文媒体,高水平的翻译和优秀的特写是绝对要具备的条件.目前印尼各华文媒体都难以实现,因此须要年轻一代努力学习和大力支持,并真心支持华文媒体继续发展,否则必将走向没落。

李全

与原著名厦门韩副市长合影

公元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