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與名份──亞伯拉罕(三)2 【一】11:8...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1

信與名份──亞伯拉罕(三)

來 11:8-19

引言、亂作一團的經文脈絡

上篇講章已經講過,從分段結構上講,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是相當混亂的。今天,我會仍用第

十一章八至十九節關於亞伯拉罕的部分,再跟大家一起細心看它究竟有多混亂。當然,我絕

不是教大家搗蛋,而是教大家「亂中求序」,好明白聖經的真理是如何的不依常規卻總是超

乎想像、令人驚嘆。

我先分四小段來簡單解說它們又多混亂──

【一】11:8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

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9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

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10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這段,講到上帝如何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父家,然後在地上飄來蕩去,而亞伯拉罕又怎樣

有信心,一直跟出跟入。這段講的主題,無疑是「土地的應許」。

【二】11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

她的是可信的。12 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

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這段忽然跳到一個相關但又不一樣的主題,就是「子孫的應許」。連主角也好像由亞伯拉罕

變成了他的太太撒拉,講她如何有信心,相信上帝賜她兒子,並最終由此得著萬子千孫。【不

過,如果大家熟悉舊約事跡,就會知道這位撒拉女士並不見得很有信心,而且根據上下文,

這段經文中指涉的信心,仍應該以亞伯拉罕的信心為重心。這裡提到撒拉,只是作為一個襯

托。】無論如何,這段說的主題是「子孫的應許」。

【三】13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

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

家鄉。15 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16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

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

備了一座城。

奇怪的是,這第三段忽然又回到「土地的應許」上面去,雖然場面是進一步「壯大」了,關

連的也顯然不只亞伯拉罕一個人而是「這些人」。但從主題上看,卻明顯是從第一段承接下

來的。不信?你試由第八節讀起,讀到第十節,然後跳過第二段(即十一至十二節),直接

駁到下面的第十三節,你會看到是非常自然和順暢的,如下:

2

【一】11:8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

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9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

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10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刪去第二段)【三】13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

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既是這麼自然順暢,卻為甚麼從中插入第二段呢?

【四】17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

的,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18 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

你的後裔。」19 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好,這第四段,又回到第二回主題,即「子孫的應許」上面去。同樣,跳過第三段,由第二

段直駁到第四段,也是非常自然和順暢的,如下:

【二】11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

她的是可信的。12 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

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刪去第三段)【四】17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

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

大家都看到了嗎?這四段經文,「本來」,如果將第二、四段寫在一起,又將第一、三段寫

在一起,整段的主題和結構都會清晰整齊得多。現在卻來了個「交叉穿插」,兩個主題「扭

作一團」,主題和結構的齊整性都給搞亂了,情況大概有如下圖:

土地的應許(第一段)

子孫的應許(第二段)

土地的應許(第三段)

子孫的應許(第四段)

不過,如果我們懂得「亂中求序」,這個「混亂」本身,可能正正反映了一種更有深度的「秩

序」。 這個「秩序」,就是「土地的應許」和「子孫的應許」這兩個主題,不是泛泛的有

點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位一體,難解難分」。聖經將它們「糾纏」地寫在

一起,極可能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應該「糾纏」在一起。今天的信息,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去

發現這兩者的「糾纏」,並在它們的「糾纏」中,找到一個經文字面沒有說的,卻是超然得

多的「更美的應許」。【如下圖】

3

更美的應許?(全部)

土地的應許(第一、三段) 子孫的應許(第二、四段)

附錄、亞伯拉罕的飄流路線

為了搞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以下兩段經文不得不講:

創 11:26-12:5 他拉【亞伯拉罕的父】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即亞伯拉罕】、拿

鶴、哈蘭。......哈蘭死在他的本地【祖居地】迦勒底的吾珥【今伊拉克南部】......

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

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留意亞伯拉罕家族已在吾珥開枝散葉】......他拉帶

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

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拉離開吾珥的動機不明,但從此,亞伯拉罕就離開「本地」

了】;他們走到哈蘭【在今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就住在那裏。他拉共活了二百零

五歲,就死在哈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

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參看創 27,亞伯拉罕的一些親族可能當時留在或

隨後也移居哈蘭,無論如何,從此,亞伯拉罕就更徹底遠離「父家(親族)」了】......

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

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今以色列,即所謂「應許之地」】去。他

們就到了迦南地。

徒 7:2-4 ......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索不大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

耀的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他

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神使他從那裏搬到你們現在所住

之地。

在這兩段經文中,我們留意到亞伯拉罕的「飄流」是有三個步驟的,就是「吾珥」──>「哈

蘭」──>「迦南」。而且整合上面兩段經文,亞伯拉罕可能先後兩次蒙上帝呼召,一次是

在吾珥要他離開「本地」,一次是在哈蘭要他離開「父家」(這是一個方便的區分,實際可

以仍視為一個呼召)。驟看沒甚麼,細看,大家就會知道上帝的「呼召」與亞伯拉罕的「應

召」都是非常荒唐,或者瘋狂的。

4

一、吾珥──亞伯拉罕本來有人又有地

大約地講,「土地的應許」關乎的是「地」,「子孫的應許」關乎的是「人」。事實上,人

生世上,最重要的亦似乎是這兩樣東西。用現代一點的講法,即是「買樓置業」(地)與「結

婚生子」(人)。而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承諾),驟眼看亦似乎不能「免俗」,也包括

了「地」(永遠產業)和「人」(子孫萬代)兩方面。不過,大家不可不知,上帝口頭上「應

承」給你甚麼「地」甚麼「人」,十劃未有一撇,你不知好歹就「信」呢,你的「災難」就

開始了。亞伯拉罕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主前廿二世紀的吾珥,是個國際大商埠,甚至全民皆商。亞伯拉罕本來好端端地在吾珥,有

自己的家族(即有「人」),又有自己的祖居地(即有「地」),甚至可能有頗不錯的「家

族生意」。總之,在吾珥,亞伯拉罕本來有「人」又有「地」,卻沒頭沒腦「因著信」收拾

細軟「離鄉出走」了。離開吾珥時,身邊還有父親(人),但「地」呢?從此就沒有了。

大家看清楚沒有。聖經或者怕嚇倒大家,不明說,但你應該意會得到,「因著信」,你甚麼

也未曾得到以先(除了個抽象渺茫的「應許」外),就要實實際際地一樣一樣的失去。亞伯

拉罕「因著信」離開吾珥去「還不知在哪裡」的甚麼「應許之地」,首先,卻實實際際的離

開,即失去了自己的祖地(地)。正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二、哈蘭──亞伯拉罕只有人而再沒有地

好了,「飄」到了哈蘭住下,到父親他拉死了以後。上帝又來了,進一步要亞伯拉罕「離開

父家」(親族),即是連「人」,連可能有的幾個親戚都要拋下,再遠走他方去了。【聖經

沒有交代他拉在哈蘭有沒有再生養,可能沒有,但據創 27 提到的親戚「拉班」,則可推斷

亞伯拉罕的一些親族可能隨後也移居哈蘭。】總而言之,亞伯拉罕就又再帶著自己的妻子家

當,再「飄」到迦南去了。

在哈蘭,亞伯拉罕沒有「地」,但好歹還有一點「人」(父親及可能還有的少量親屬,或至

少仍住得離祖居地的親族不太遠)。現在,「因著信」聽命出去,就連這些「人」都沒有了。

記得,古代世界,絕子絕孫是很大的咒詛。但若還有個「大家族」住在一起或住得較近,自

己沒有子女,若叔伯兄弟有,大不了「過繼」(即將兄弟的子女「收」為自己的子女),至

少就「整個家族」上講,還不至於要絕後。但一旦離開親族,越走越遠,而自己又無沒有生

育的話,則大有絕後之虞,非常危險。

三、迦南──亞伯拉罕終於落得沒有人又沒有地 終於,到了所謂應許之地迦南了。但這裡有「地」嗎?對不起,你來遲一步,周圍早住滿人

了,結果還是在這「應許之地」飄來蕩去「作客」而已。至於人(子孫)呢?「應許」是有

的,但實際就沒有!亞伯拉罕兩夫妻等了十多年,卻是連「影子」也沒有一個。總之,去到

5

迦南,亞伯拉罕就落得「沒地又沒人」的處境了。大家想清楚,亞伯拉罕沒頭沒腦「因著信」,

離開吾珥的祖地(地),又離開哈蘭的父家(人),來到了這個迦南,結果呢?就成了沒有

地又沒有人的「無產階級」了。那些庸俗不堪的「成功神學」標榜「信心」與「得著」的關

係,卻沒有老實告訴你「信心」與「捨棄(損失)」的絕對關係。

四、渺茫的「地之應許」

好了,亞伯拉罕「因著信」落得這樣田地,先「失」去這麼多東西,結果「得」回甚麼呢?

第一、是渺茫得不能再渺茫的「地之應許」──上帝「口頭承諾」你終必得「這地(迦南)」

永遠為業。但事實呢,這地當下卻已住滿了人,實質幾時可以「交收」呢?上帝甚至連一紙

地契都沒有給亞伯拉罕,真是得個「信」字。你說不渺茫嗎?

五、苛刻的「人之應許」

亞伯拉罕如此「損失慘重」第二樣可以得回的,是非常苛刻的「人的應許」──又是「口頭

承諾」給亞伯拉罕萬子千孫。我說「苛刻」而不說「渺茫」是有原因的。

本來,「地的應許」若一時間辦不到,或者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清場」(驅逐「原居

民」)可能真要一點時間的,那倒不妨稍等一下。但「人的應許」卻應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的。首先,你既號稱創天造地的全能上帝,說一句話就甚麼都造得出來,哪為甚麼幫亞伯拉

罕(或者說撒拉也可以)生個子孩,會難成這個樣子,要這對可憐的老夫老妻足足等了二十

多年?說「苛刻」已是客氣了,嚴格來說應是「虐待」呀!

其次,如果上帝有甚麼苦衷困難,真的「做不來」,那麼,亞伯拉罕也自甘退而求其次,甚

麼「養子」【家僕以利以謝,見創 15:2】或「庶子」【接侍生的以實瑪利,見創 17:18-19】

也將就一下,總之隨便找一個勉強算數的來繼承產業,也不算過分吧。說真話,我很討厭那

些板起臉孔說這是亞伯拉罕「沒信心」的表現的「牧師」,我倒很想看看他們九十歲也沒有

兒子時會有多大「信心」,還是會墮落到去拜「送子觀音」!將心比心,這一對老人家,不

信不信也信了十多年啦,是你上帝「不合作」要人苦候嘛。現在人家做點小動作「助你一把」,

對是不對了,但情有可原吧!怎知,這位上帝,這個又不算,那個又不算,總是一定要撒拉

所生的才算,但你就是遲遲不讓她生。這不是「苛刻」而至於「虐待」,又是甚麼呢?

還有更「惡怖」的,是終於等到這個「算數」的兒子以撒出生了,好不容易養到十二歲,這

個上帝又出現,而且總是沒有好事,就是要「收回」這個兒子,還要亞伯拉罕親自落刀把他

殺了獻做祭品。這就更不只是「苛刻」和「虐待」,甚至近於「變態」了。總而言之,亞伯

拉罕「因著信」,離開吾珥「本地」,拋下哈蘭「父家」,打個比方,即時損失的都是明碼

實價的「現鈔」,而且數目不菲;但得到的呢,卻是虛無飄渺的「地之應許」與苛刻虐待甚

至變態的「人之應許」,連「期票」都不如,遠比「雷曼債券」還要危險。

6

不過,更加奇怪的是,這位上帝「願打」,但那個亞伯拉罕竟然也「願捱」,為著幾句「口

頭承諾」,就信得痴痴迷迷,放棄原本已經在手上的「地」與「人」的「實質擁有」,卻去

等候還在不知哪裡的「地」與「人」的「口頭應許」,比「不要現鈔寧要期票」還過分。

若我們說上帝的要求過分,亞伯拉罕的信,則是同樣或者更加過分。明明是應許之地,他怎

可以這樣不在乎地在上面「作客」,而不要求早早「收地」?明明終於等到上帝賜下兒子以

撒了,他怎可以又這樣聽命將他交回,若無其事?他「因著信」已經失去了所有「地」與「人」

了,現在,上帝終於似乎如約賜下「地」(迦南)與「人」(以撒),他怎麼又好像不怎樣

著意,可以甘心仍然將「地」留在別人手上,還將「人」拱手交還上帝?當日撇下「地」(吾

珥祖地)與「人」(哈蘭父家),不是為了今天的「地」(迦南)與「人」(以撒)嗎?怎

麼亞伯拉罕你又好像又不在乎似的呢?老老實實,哪你當天撇下祖地與父家,跟著上帝到處

亂跑,又是為了甚麼呢?若你畢竟志不在地又不在人,哪你「志」在甚麼呢?

但是,上帝除了說給你亞伯拉罕地和人外,祂還有說過給你甚麼呢?換句話說,是否有一樣

上帝沒有說出口的「更美的應許」,超過了字面說的「土地的應許」與「子孫的應許」,深

深地吸引著亞伯拉罕這些有信之人,願意死心塌地地「捱」(信)下去?

結語、為那「更美的應許」!

其實,上篇講章中,我已間接講了這篇講章的答案。上篇說到,「信是思鄉(想家)」,上

帝口頭沒有說,但這些有信之人,都知道上帝心底裡應許給他們的,是一個「家」,他們都

相信並且盼望終有一天「天父」會接他們「歸家」。今天的信息,其實與此一脈相承。

想想,上帝若應許給你甚麼「地」永遠為業,但不給你「人」(子孫)來繼承這「地」,則

這個「地的應許」是無意思的,甚至根本就是個大騙局。但是,就算上帝祂給你「人」(子

孫),但也不保證他們真的能守住這「祖地」永遠為業,敗壞祖業的二世祖、三世祖,大家

還見得少麼。總之,地與人必需都有,這個應許才是有意思的。【這正是「地的應許」與「人

的應許」兩個主題會「扭作一團」,難解難分的部分原因。】不過,就算你暫時有「地」又

有「人」,仍是不保證你真能得到甚麼「永遠之業」。除非,你能擁有「上帝」,有上帝親

自為你守護祂所賜給你的地與人。但問題是你是何人?你有甚麼「身份」?上帝有甚麼義務

為你守護土地與子孫?

關鍵是,亞伯拉罕與一切有信之人都深深知道,他們並不需要甚麼「地」與「人」,他們只

需要一個「份」,就是上帝所賜與的「子女名份」。只要有了這個「子女名份」,他們就會

有「父」(天父)又有「家」(天家)。只要能回到「天父的家」,就甚麼都有。所以,他

們志不在地、不在人,而在份。而得著這「份」的唯一方法就是信(順服),因為聽命與順

服是「作兒子」的唯一與必需要求。凡信而順服的,都是「天父的兒子」,都可以有「子女

名份」,都可以「繼承父業」,永居父家,永遠有「地」(天家)又有「人」(天父)。

請大家務必記得,最不可失的「地」是天家,最不可失的「人」是天父,有了

天父和天家,甚麼「地」與「人」,實在都不必操心了。大家看,亞伯拉罕對

7

地與人這麼漫不經心,因為他「心中有底」,知道甚麼是必不可失的──可以

暫時失去「地」(吾珥、哈蘭甚至迦南),可以暫時失去「人」(父家、以實

瑪利甚至以撒),但不可失去信心(順服上帝的心)。因為失去信心(順服上

帝的心)的,就會失去子女名份,就會失去天父,最終會失去一切。

所以,上帝要他離開本地父家,他信了;上帝口頭說會賜他地與人,他又信了;

上帝要他歸還愛子,他還是信(遵命而行)了。原來,亞伯拉罕志不在地不在

人,而在子女名份,於是信服聽命,因為有信的人,都可以成為神的兒女──

這個就是超乎一切地與人的「更美的應許」。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