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活动赛网 · Web...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萌芽杯”全国青少年语文知识素养竞赛五年级备考指南(共三大部分,六十题)

传统文化常识(25题)1、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2、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3、 “花开时节动京城”指的是什么花?(牡丹)4、古稀之年指多少岁?(七十岁)5、古代贵族学习的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6、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哪里?(江西庐山)7、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8、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西汉)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10、 我们用“闭月”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貂蝉)11、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杨贵妃)12、 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16岁)13、 中国第一座佛寺是?(白马寺)14、 一甲子是多少年?(60年)15、 古代科举中殿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16、 两仪是指?(阴、阳)17、 四象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18、 三教是指?(儒、释、道)19、 “亚圣”是指?(孟子)20、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荀子)21、 “桑梓”指代的是?(家乡)22、 “婵娟”指代的是?(月亮)23、 “伉俪”指代的是?(夫妻)

1

24、 中国有着雾都之称的是?(重庆)25、 中国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是?(武汉)

文学常识(25题)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诗句出自?(《诗经》)2、哪本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周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3、《春秋》相传是谁编订的?(孔子)4、商代末期哪位帝王建了“酒池肉林”?(商纣王)5、曾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诗人是?(陶渊明)6、《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刘义庆)7、被称有“咏絮才”的女诗人指的是?(谢道韫)8、元白指的是?(元稹、白居易)9、刘白指的是?(刘禹锡、白居易)10、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11、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杜甫)12、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王维)13、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作者是?(王维)14、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作者是?(刘禹锡)15、 被称为“诗魔”的诗人是?(白居易)16、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和杨贵 妃)

17、南唐二主指?(李璟、李煜)18、易安居士是指宋代哪位女词人?(李清照)19、 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王安石)20、 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作者是?(岳飞)21、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谁?(王熙凤)22、 元曲《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

2

23、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24、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是?(《徐霞客游记》)25、元曲《墙头马上》、《梧桐雨》的作者是谁?(白朴)

古诗词(10首)

(一)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3

(2)绿:吹绿。(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 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

(二)书湖阴先生壁[ 宋 ] 王安石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4

【注释】(1)书:书写,题。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 江苏南京)时的邻居。(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3)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

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5)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 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 12月 18日-1086年 5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三)秋思[ 唐 ] 张籍

5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

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

还给他。【注释】

(1)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2)复恐:又恐怕。(3)行人:指捎信的人。(4)临发:将出发。(5)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作者简介】

张籍(约 766年 - 约 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 ( 今 安徽和县乌江镇 )人。 世称 "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四)长相思·山一程[ 清 ] 纳兰性德

6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

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

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7):故乡,这里指北京。(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 年 1 月 19 日—1685 年 7 月 1

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

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

(1685年 7月 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

7

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五)七律·长征毛泽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8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年 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 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年 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7)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8)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

峭。1935年 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9)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10)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

支流。1935年 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11)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

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12)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13)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14)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15)岷(mǐ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

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16)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17)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9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

(六)牧童[ 唐 ] 吕洞宾

【译文】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0

【注释】(1)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2)铺:铺开。(3)横野:辽阔的原野。(4)弄:逗弄,玩弄。(5)饱饭:吃饱了饭。(6)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7)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作者介绍】吕洞宾,名岩("岩"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

子,自称回道人,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

(七)舟过安仁[ 宋 ] 杨万里

11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注释】

(1)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3)棹:船桨。(4)怪生:怪不得。(5)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

12

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八)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

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1)清平乐(yuè):词牌名。(2)村居:题目。

13

(3)茅檐:茅屋的屋檐。(4)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6)翁媪(ǎo):老翁、老妇。(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10)卧:趴。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 5月 28日-1207年 10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

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

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

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九)望月怀古[ 唐 ] 张九龄

14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2)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3)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4)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 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5)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15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

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十)春游湖[宋] 徐俯

16

【译文】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

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

驶出。

【注释】(1)湖:指杭州西湖(2)夹岸:两岸。(3)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 是蘸着水开放。

(4)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5)度:与“渡”通用,走过。(6)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作者简介】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

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

17

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18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