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薄纸里的大千世界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最 近 ,求 实 中 学 的 校 园 里 掀 起一 股“ 猜 谜 热 ”,这 项 和 元 宵 节 紧 密联系的趣味活动使得学校沉浸在节庆 余 韵 中 ,参 加 央 视《中 国 谜 语 大会》的 马 筱 菡 、普 兰 惠 和 李 炎 昌 也成为该校的猜谜“明星”。

元宵佳节有猜灯谜的民俗。今年 ,中 央 电 视 台 推 出 一 档 集 文 化 、益 智 、娱 乐 于 一 体 的 大 型 电 视 竞 猜节 目《中 国 谜 语 大 会》。 该 节 目 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和周涛出任现场主 持 ,并 邀 请 众 多 文 化 名 人 、明 星担 任 现 场 点 评 和 嘉 宾 ,不 仅 让 人 体会 到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乐 趣 ,也 为 元宵佳节增添一分欢乐。

这 档 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 启 动 ,面向全国观众征集原创谜语的大型益 智 竞 技 节 目 ,两 个 月 内 征 集 到 两万 多 条 谜 语 ,节 目 异 彩 纷 呈 ,掀 起全民“猜谜热潮”。

经 过 前 期 的 省 级 选 拔 ,求 实 中学 代 表 队 脱 颖 而 出 ,代 表 我 省 参 加

《中 国 谜 语 大 会》。 在 2 月 11 日 至13 日 的 央 视 直 播 中 ,来 自 全 国 各 地的 10 支 参 赛 队 的 30 名 中 学 生 通 过多 轮 比 拼 ,竞 猜 谜 语 。 由 马 筱 菡 、普 兰 惠 和 李 炎 昌 组 成 的 求 实 中 学代 表 队 力 挫 劲 敌 ,顺 利 晋 级 决 赛 ,获 得 季 军 ,以 大 气 从 容 的 姿 态 和 镇定 冷 静 的 作 答 为 古 城 开 封 争 得 荣誉 。

“ 在 省 级 预 选 赛 之 前 ,孩 子 们就 开 始 进 行 专 项 训 练 。”求 实 中 学代 表 队 辅 导 老 师 付 硕 介 绍 说 。 参赛 前 ,除 了 每 周 3 次 分 类 练 习 外 ,学 校 还 特 意 邀 请 市 灯 谜 协 会 的 专家 对 参 赛 选 手 进 行 系 统 训 练 ,而 私底 下 ,这 3 个 孩 子 也 没 少 自 行 演练 。

“ 谜 语 包 罗 万 象 ,涉 及 社 会 生活 的 各 个 方 面 ,在 准 备 过 程 中 大 家都 承 受 了 很 大 的 压 力 。”提 及 孩 子们 的 表 现 ,带 队 老 师 代 永 感 触 颇深 。 他 说 ,马 筱 菡 、普 兰 惠 和 李 炎昌 将 辅 导 时 一 再 强 调 的“ 从 容 镇定 、大 气 乐 观 ”很 好 地 坚 持 下 来 ,就连 央 视 栏 目 组 都 夸 奖 求 实 中 学 代表 队 在 台 上“ 气 场 很 足 ”。 和 家 人一 起 守 在 电 视 机 前 观 看 直 播 的 付硕 笑 着 告 诉 记 者 ,经 过 细 致 对 比 ,家 里 的 老 人 都 感 慨“ 还 是 咱 的 孩 子好 ”。

对 3 名 年 轻 的 参 赛 选 手 来 说 ,此 次 登 上 央 视 的 舞 台 ,也 有 着 特 别的 意 义 。 马 筱 菡 说 :“ 在 系 统 学 习谜 语 后 ,我 发 现 它 涉 及 的 知 识 面 很广 ,越 是 了 解 就 越 是 喜 爱 。 我 们 还通 过 这 个 平 台 ,收 获 了 和 其 他 代 表队 参 赛 选 手 之 间 的 友 情 。”在 各 类文学竞赛中获过不少奖项的马筱菡坦 言 ,谜 语 不 仅 提 升 了 自 己 对 古 典文 学 和 国 学 知 识 的 兴 趣 ,更 让 自 己在竞争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深刻感受到文化魅力与亲友支持的普 兰 惠 表 示 ,这 个 特 殊 的 元 宵 节 将成为自己珍藏一生的回忆。

和 两 名 队 友 一 样 ,李 炎 昌 也 在比赛中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对这 个 初 三 年 级 的 帅 小 伙 来 说 ,谜 语是 一 项 让 人 觉 得 刺 激 的 游 戏 。“ 解谜 的 思 路 多 种 多 样 ,在 这 个 斗 智 斗勇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一 步 步 积 累 信心 ,从 初 赛 时 的 紧 张 忐 忑 到 决 赛 时的 淡 定 从 容 ,不 仅 收 获 了 荣 誉 ,更获得了成长。”李炎昌说。

“《中 国 谜 语 大 会》是 展 示 古 城和 中 原 风 采 的 平 台 。 孩 子 们 回 来后 ,‘ 小 伙 伴 们 ,我 们 来 一 起 猜 谜吧 ’已 成 为 校 园 流 行 语 。”求 实 中学 校 长 张 建 平 说 。 下 一 步 ,求 实中 学 将 开 设 谜 语 和 生 僻 字 专 栏 ,继 续 加 强 对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培养 ,让 孩 子 们 切 身 感 受 到 传 统 文化 的 魅 力 。

112014 年 2 月 25 日 星期二

责编:毛翠 版式:李雯 校对:李英汴梁人物

猜谜“明星”本报记者 马亮亮

纸张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去刻意关注它,然而,这些薄薄的纸通过纸刻艺术家的手,却能彰显出无限媚态,使普通的纸张成为唯美的艺术品。

然而,这些艺术品对于很多人而言依然陌生。初次见到纸刻作品,人们大多会产生一个疑问:这难道不就是剪纸吗?有这样的疑问也难怪,薄薄的纸张、镂空的图案,加上看似对称的布局,纸刻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这样。

痴迷纸刻不言悔

2 月 21 日,记者来到纸刻艺术家刘化的家中,75 岁的他手里紧握一支形似笔的小刀,面前摆放着一张四角大桌,桌面上牢牢钉着一张等同于桌面大小的白色图纸,四周则散落着十几把刀具。刘化时而站立创作,时而安坐冥思。

“千姿百态艺堪颂,皆是艺人神手来。”刘化告诉记者,纸刻艺术属于剪纸艺 术 的 一 个 分 支 ,同 样 有 着 悠 久 的 历史。传统的剪纸单纯用剪刀进行创作,不仅很难剪出大篇幅的作品,工艺也难以达到纸刻的精细;而纸刻所用的是刻刀,不仅可以刻出精致的掌上小品,也可以刻出长达数米的大作。“对纸刻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纸刻很难、很复杂,但熟练之后就会觉得一点都不难。在我手里,没有刻不出来的造型和图案。”

追溯刘化与纸刻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刘化年轻时说起。从小就喜欢剪剪画画的他,对于中国的民间艺术一直情有独钟。幼时的兴趣和努力使得刘化拥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对于水彩画和木刻,刘化都十分擅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我对艺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刘化在我市一家电机厂工作了 30

多年,但这并没有磨灭他的艺术梦想,反而把他的艺术天分充分地发挥出来。比较多的业余时间加上从小的兴趣爱好,为刘化后来专攻纸刻打下扎实基础。

1990 年的一天,刘化的一位同事带了两幅纸刻作品给刘化观赏。尽管已经在木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刘化还是被纸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所震惊。从此,刘化一门心思当起民间纸刻艺术家。

尽管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对于

纸刻艺术,刘化有着锲而不舍的执著与迷恋。他放弃安享天伦之乐,选择终日与纸为伴的日子,甚至把毕生的精力与财力全部投入到纸刻艺术创作中。

尽管无人指导,但是刘化凭借自己多年来的不断研究与改进,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纸刻手法,不仅聚、散、密、疏处理得当,而且力道十足,立体感强,“一张薄纸,一把刻刀,但见刀在纸上飞,纸在刀下行……”有人这样形容刘化的纸刻 技 术 。 一 把 小 小 刻 刀 、一 张 薄 薄 彩纸 ,经 刘 化 那 灵 巧 双 手 挑、点、填、衬、镂、削,眨眼间,美妙而神奇的大千世界便跃入眼帘。刘化表示,每一幅纸刻作品的诞生过程讲究的并不是速度,而是细致,力道都在一撇一捺的细微之处。

“纸刻通常使用普通的裁纸刀就可以,但为更好地完成作品,我还自制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刻刀。”刘化自豪地告诉记者。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刘化有着特别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很多创作元素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比如民间 文 化 中 常 见 的 龙 、凤 凰 和 飞 天 仙 女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刘化一直秉持这样的创作理念,不断创作着、努力着。他坚信用传统的元素一定能在现代的世界里闯出一番天地。

记者在刘化的家中看到,一幅幅纸刻作品精致美丽之余又不乏磅礴的气势,每幅都各具特色,让人惊叹。1992

年,刘化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1995年,刘化靠着一张金纸、一把小刀,耗时一年创作了长 17 米、高 1.1 米的《清明上河 图》,参 加 了“ 中 国 民 间 艺 术 一 绝 大展”。同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 年,刘化携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2008 年,刘化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 59 周年座谈会”。

心系艺术盼传承

据刘化介绍,一幅长宽约 1 米的刻纸作品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其中包括构思、起草、描点、手刻等繁琐步骤,既相互衔接又各具特点。“首先,在头脑中构思内容,用画笔勾勒出轮廓,再用刻刀细 细 雕 琢 ,一 张 纸 就 变 成 了 一 块‘ 底版’。”刘化对记者娓娓道来,“纸上的内容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最后,经过拓印、装裱等工序,一幅纸刻作品就完成了。”

刘化做事十分严谨,对待纸刻的态度更是追求完美。一幅作品的起草就需要十几次的修改才能最后定稿,就连雕

刻用的刀具都需要亲手制作。作品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雕刻,每一个步骤刘化都要进行反复的考量和比对。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纸刻是一门细活,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疏忽。人只有心静了才能将手里的刀运用自如。”

纸刻虽然源于剪纸,但是与剪纸相比,纸刻的表现形式更多样。单纯就图案而言,纸刻的图案往往比较复杂,布局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更有利于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延伸。目前,剪纸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之高、流传度之广是纸刻所不能及的。面对纸刻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知名度不高等一些客观问题,刘化忧心忡忡。

如何使纸刻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多年来,刘化一直在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纸刻是一门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当让下一代更好地继承下去。学习纸刻,对于开发人们的艺术潜能,开阔人们的艺术视野都是大有裨益的。”刘化告诉记者。刘化希望有关部门制定保护规划,完善保护制度,积极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鼓励和组织老艺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同时,鼓励民间艺术进课堂,激发青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树立学习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开封正在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是一颗颗值得珍藏的瑰宝。”刘化感慨地说。他特别希望自己的纸刻作品能成为家乡文化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一张薄纸里的大千世界本报记者 康冀楠

载誉归来的求实中学代表队。代永 摄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李俊生摄制图:李雯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