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书阅读 改变语文教学格局 - chinateacher.com.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zgjsbxdkt@vip.163.com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zgjsbtp@vip.163.com

2017年9月6日 6版样本

作为扩版后现代课堂周刊的主打栏目之一,“发现教学原创成果”旨在关注一线课堂创新成果,关注微观领域的教学创新,发现基层学校的课堂改革成果。欢迎来稿,欢迎提供报道线索。

联系电话:18610378011邮箱:362149788@qq.com

发现教学原创成果

特级教师谈教学特级教师谈教学··祝禧祝禧

活动是教学的基本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反复地讲,不让一个知识点漏掉;学生努力地听,不让一个知识点丢掉。即便如此,仍会听到教师抱怨:“今天我很努力地讲了,可是学生好像不在状态。”让儿童在“状态”里,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充满内驱力的关键要素,是让儿童“活动”起来。活动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根基,没有活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文素养。

这里的“活动”是多元的。以技能为主的“训练”活动,以认知为主的“探究”活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体验”活动,以艺术表现为主的“表演”活动,以社会性互动为主的“合作”活动,等等。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会获得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得到人格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发展主体。现以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活动演练”。

训练

语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训练是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比琐碎的教材分析更有意义。但如果离开母语文化语境的机械、片面的训练,不仅低效,而且徒增学生的学业负担。像朗读、吟诵、讲述、辩论、演讲、创编、说明、介绍、论述、报道等语言能力,都需要通过系统、严格的训

练才能获得。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实践活

动就是朗读。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不是有感情地朗读。比如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一文,“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是一首问答歌,可以依据问答的语言表现形式创设问答情境,采用一问一答、众问众答、一问众答、众问一答、男问女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语言游戏中反复朗读、实践,提高认读能力,积淀语感。

其他的诸如领会词语、理解句意、领悟篇章、听说结合、以读促写、学会应用等,都是在文化情境中进行训练的。训练时要注重语言的整体性、情境性和意会性,让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易于理解,使语言训练符合母语的特殊规则。

探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自然、科技、人文、社会、历史等文化知识与信息。获取知识类的信息,最好的方式是探究。情境认知和学习论强调,学习某种知识除了要了解一些确定的概念和规则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工具使用的场合和条件,即运用这一工具的某一共同体的文化情境。比如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学生学完课文要回答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口渴了要喝水;瓶口小,石子要一颗一颗放进去;水面逐渐升高……这些是学生要学习的问题与使用工具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生从“看见瓶子里的水”(观察)、“想办法”(思考)、放石子(行动)、水渐渐升高(再观察)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探究活动可以采用实际动

手操作或者分组讨论,寻找遇到困难我们该如何观察、思考、行动与再观察的

“思维图式”。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

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接受文化共同体的行为和信念。此时,即使不依靠教师或者课本中的范例和说明性解释,学生仍能成功地感受和接受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一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再给出几个真实而略带复杂的生活问题,运用“思维图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提升什么时间、在哪里、如何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知识类型的能力。而这些正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进行知识创新所必需的。

表演

表演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是角色扮演或角色担当,从艺术学的角度讲是审美表现,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则是教学艺术。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作为教学艺术的表演,实际上是将角色担当和审美表现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演练方式。

创设表演活动情境,不是简单地分一下角色而已,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定。可以根据课文本身的语言创设表演情境,像《雨点儿》一课,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大雨点和小雨点,强调对话时的语气和语调,区别小雨点说的“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和大雨点说的“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的一字之差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把生活情境融入学习中,如《明天要远足》一文,学生扮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孩子,体验其内心的焦急、期待、兴奋等诸多情感。猜想文中的破折号、问号要表达什么,用动作、神态和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值得注意的是,表演活动的组织依然是在课文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表演的主体绝不限于学生,教师也可以加入到情境中。把形象与语言沟通起来,既有感知、记忆,也有想象与思维活动。由于表演活动能使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让眼耳口手脑都动起来,因而儿童特别喜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门市文化语文研究所)

长 期 以 来 ,语 文 阅 读 吃 力 而 不 讨好。一些教师尝试在课外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一些班级自创阅读角或者上阅读课,但是因为阅读文本的选择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和补充,加之学生的阅读水准和趣味并没有形成,所以各种阅读活动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语文阅读的“尴尬”。

在学校推进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只是选取一些文章片段让学生阅读,其本质与语文教材上的阅读并无多大区别,况且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更经典、更具有代表性。基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考虑,我们大胆地在全年级开展了整书阅读活动,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形成一个序列,形成阅读的思考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能力,改变课堂格局。

整书阅读,形成阅读序列

在学校刚刚开展整书阅读活动时,我们有两个担忧:一是学生对书籍的购买,二是书籍的选择。由于学校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购买书籍时不可能做到全部购买,所以我们分班级重点推荐书目,尽量采用交换阅读的方式促进书籍的流通。

另外,在书籍的选取上尽量与学校图书馆配合,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对于一个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也会采用印刷的方式发放给学生,让其重点阅读,从而有效地推进阅读活动的展开。

为了更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水平,我们在设计阅读序列时尽量与教材相结合,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整体规划。第一册围绕“现当代诗歌整书主题阅读”,第二册围绕“中国现当代散文整书主题阅读”,第三册围绕“古诗词整书主题阅读”,第四册围绕“外国现当代名家整书主题阅读”,第五册围绕“思想文化整书主题阅读”。

整书阅读,推动语文活动开展

在设计阅读序列时,我们尽量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编排阅读顺序,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我们在开展每一册阅读主题活动时,都会开展相应的全年级语文阅读推广活动。

我们围绕主题阅读先后策划过许多推广活动,具有典型性、激发兴趣、提升语文能力的主题活动主要有:

“为你读诗·为你写诗”活动。学校每个班级先在班内举行诗歌朗诵活动,选出优秀朗读者参加全年级诗歌朗读活动,并且开展诗歌征文。青春,原本是诗一般的季节,但是因为学业和各种原因,许多学生有诗意却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在高一年级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读海子、席慕蓉、汪国真、北岛、舒婷,当他们读过以后,教师不用教如何写诗,诗句便自然地从他们的笔下流淌出来。语文,或许需要的就是激发一个人内心的情感,让他有哭的冲动,亦能体会到笑的喜悦。

“在这里,读懂中国”活动。在全年级开展读后感写作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并在全校开展手抄报比赛。

记得在香港回归 20 周年的手抄报比赛中,一名学生梳理出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制作了张国荣和黄家驹歌曲特辑。由于她的手抄报,许多班级的学生开始关注香港流行音乐,试着写音乐赏析,师生一起听歌、鉴歌,整个语文课堂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教师趁机引导,又对香港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概括梳理,重点推荐香港的武侠小说和代表作家金庸。有些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老师会让我们看武侠小说吗?由于大部分学生看过金庸作品改编的各种影视作品,为了让学生正确看待武侠,我们首先推荐学生阅读孔庆东的

《金庸侠语》、陈默的《文化金庸》、刘斌的《侠骨文心论剑时——金庸小说教你传统文化》,从而找到正确打开金庸作品的阅读方式。

鉴于以地域作家归纳阅读也是不错的介入方式,在香港作家梳理完毕后,我们又推荐了台湾作家。其中龙应台作为重点推荐,并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拥护,一时读龙应台、说龙应台、写龙应台成了新风尚。

“奉曲填词”活动。围绕古诗词学会填词、赏析,优秀作品在学校艺术节上展出。由于我们大胆尝试,打破了古诗词呆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重新爱上古诗词。我们将热爱古诗词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采用沙龙的形式一起探讨,最后有两名学生的作品在学校 10 周年校庆上朗诵,分别是《望海潮·爱香中》和《水调歌头·香中颂》。

望海潮·爱香中文/龚汪翰

树德育人,养性修心,名校香中十载。插柳成荫,桃李天下,百年匠心育才。佳绩声在外,华彩耀六州,万国宾来,踌躇满志,笑立苍穹,登龙台。

绅淑两园似家,有风动银杏,水泛莲花。书音绕梁,伴影入夜,处处寻知问答,三秋作一日,任冬至夏来,时光飞逝。求不负寒窗事,激扬溢文字。

水调歌头·香中颂文/苏浩杰

蓉城寻文风,香中当其冲。十载白驹匆匆,成佳名如松。育人励学初衷,几代逐梦志,树德笃行称颂。求索日复日,芳引众宾至。

草木郁,锦鳞戏,自添趣。吟唱新句,且舞手边不辍笔,伴灯入夜问理,随情细会真意,凭栏尽豪情,更作一股气,颜开为及第。

虽然两首词在文字上有瑕疵,但学生的热爱就是我们坚持阅读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拘泥于古诗词,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走近他们”小论文写作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学写小论文,在全年级开展小论文比赛。由于高中生阅读时间有限,所以这个板块,我们采用了读书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许多学生喜欢苏东坡,我们一般会将高中语文课本里苏东坡选文整合在一起,在学习《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之前,我们会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苏东坡传》,并分享阅读感受。在学习完《赤壁赋》后,还会组织学生观看《宋之韵》中关于苏东坡的介绍。在学生对苏东坡有了整体了解之后,我们才会组织学生动笔写关于苏东坡的小论文。

“孰能无惧风吹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走的不是风雨,而是人生。天道茫茫,红尘恋恋,三界阡陌,人世多苦。苦有何悲?悲喜皆可付谈笑,一蓑雨裳,便可逍遥……”从学生胡林海《烟雨平生,便是逍遥 》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苏东坡的生平经历是熟悉并且热爱的,所以笔下的文字才会充满了情感和打动人的力量。

“思想论辩”活动。我们通过开展“学生讲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与区作家协会、图书馆联合,邀请区内外著名作家进校园,通过“作家、教师、学生”联合讲座、座谈的方式,促进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能够开展“学生讲座”的学生,我们会为他们制作特别的展板。在 2016 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举办了“阅读的力量”读书演讲活动,学校推荐3名学生登上

“香城大讲坛”,并分别为他们做了展板。其中,杨汝萍的展板内容为:

杨汝萍,香城中学学生。发表书法作品《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在清流乡下》发表于《华西都市报》,并收入《艾芜故里,明珠清流》文集。

推荐书籍:《人间词话》《白鹿原》《博物》《儿童文学》《飘》《飞鸟集》《高老头》

阅读感悟:读书要细读写作手法,品味文字的奥妙。整书阅读后要进行思考,分析内容结构,联系背景了解书的时代意义。博览群书,不局限于文学类书籍,同时

要阅读知识类书籍。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展板,却改变了

师生关系和对阅读的看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书阅读,形成阅读思考方法

从学校、教研组层面引导阅读,旨在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阅读有无效果,还必须具体到每个个体。考虑到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业中,学生在阅读时会存在敷衍阅读和被动阅读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真正的阅读素养,不同班级的教师会针对阅读序列设计不同的思考方向,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进行引领。

参照徐贲《阅读经典》一文中对于“阅读艺术”中“艺”的界定,阅读的“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阅读方法、技巧的训练和反复运用;另一个是阅读联想、想象和创新力的引导和培养。在第一、二、三册主题阅读活动中,我们侧重于阅读方法、技巧的细致训练和反复运用,针对每一次阅读主题,要求学生采用摘抄、点评的方式进行积累,针对阅读中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并让学生针对其中某些片段设计相应的问题或者写短评。

在第四、五册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我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新力。比如由“瓦尔登湖”联系当代隐士生活等,让学生讨论“隐士生活的本质”。

整书阅读,改变师生气质

阅 读 是 每 一 个 人 都 应 该 具 备 的 能力,学校提倡整书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阅读能力,而是希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冷静的头脑和高贵的心灵。

真 正 的 阅 读 是 阅 读 者 与 作 者 的 对话,而这种对话必须建立在阅读者的理解、感知基础上。而教师作为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并不掌握“知识”和“话语”权,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兴趣和问题意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正如徐贲在《课堂内外的人文经典阅读》一文中所说,“教师具备并在讨论中自然流露的知识准备、学

术热情、思想深度和广度、人文气质、思考和表达方式等,时时刻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当学生有了阅读意愿、方法和能力后,整书阅读才能得到保障。

整书阅读,形成语文课堂新格局

一直以来,当我们在抱怨传统阅读效果不明显时,是因为我们回避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并没有真正发生。

教材阅读具有零星化、碎片化的局限,一些教师虽然试图从一个主题入手,将每册教材做一个梳理,但是由于工作量大且效果不明显,往往会半途而废。况且局限于课堂教材的阅读,无法引发学生阅读内驱力。当语文课堂内容没有涉及真正的阅读时,因阅读而产生的能力和素养也就不复存在。

如果教师能够具备阅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进课堂,与学生产生真正的对话,不仅会深化课堂内容,还会改变课堂围绕教材进行教学的格局。这个阅读与教材并存的格局,将更看重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更尊重学生“对话与发现”的能力,更提倡学生思考的品质,更重视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推进整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在继续探索,努力找到更好的路径,让阅读真正发生。(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

整书阅读改变语文教学格局改变语文教学格局□余志勤

推荐理由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得阅读者得语文。然而,在

现实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在努力研究教材,把重心放在教材教法解读上。

究竟如何通过整书阅读,切实有效地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教师余志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

菁菁校园菁菁校园,,阅读无处不在阅读无处不在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