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交通人的身影真美...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大鱼馆餐饮 宁海味道 匠心铸就 品牌老店 不忘初心老缑城文化主题餐厅(三店宁昌路86号) 美食热线:65222666大鱼皇府至尊店(北斗北路289号) 美食热线:25595555会展中心海鲜城(金水路333号) 美食热线:13216687777竹口桃源店(科技大道2号) 美食热线:13023775888

本公司有一条电泳漆流水线(含除油、磷化工艺)对外承包。可加工1.1×0.7m五金产品有意者请联系:15088808572 尤先生 18067178999 王先生

电泳线对外承包 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

66928888 13732136971(微信手机同号)

商务公务包车(6座、20座、16座、39座、45座、53座、60座、70座) 18888695558 15336660229新正企业求购厂房

3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徐荐荃 电话:59979917 校对:葛优琴 版式:魏微

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 周韵健通讯员 葛芋君 薛飘梅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没有硝烟,不见炮火,但号角长鸣,交通人持续奋战在一线,发出坚定的声音:疫情不息,我们不退。

“一切都好,别担心我,早点睡。”在海拔 532米的麻岙岭执勤点巡查时,县公路局越溪养护所所长葛道坤紧了紧领口,拿出手机给妻子报了句平安。地处山区,又是深夜,天气异常寒冷,之前甚至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但作为一位有10多年军龄的退役军人,他丝毫没有退缩。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白天坚持上路巡查,晚上主动请缨在麻岙岭执勤,“白+黑”连续作战坚

守岗位。他说:“这点苦不算什么,这是年轻人应有的担当,也是退役军人的坚守,更是交通铁军的使命。”据了解,疫情阻击战一打响,县公路局就派出64人,采取4班3轮转的方式参与联合值勤,守在相关高速口以及宁海与象山、三门、新昌的交界处,坚决把好“第一关”。

“疫情不等人,就让我一个人去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感染的危险。不要告诉我家人我去接送湖北籍旅客,就说我出差了。”面对疫情,普通人躲都来不及,县公交公司机动车队驾驶员张江伟却主动请缨担起接驳湖北籍旅客的任务。自 1月31日承担接驳任务后,他便一直暂住宁波未曾回家,每天承担2至3趟接驳任务。虽然每次只有 1至 2名

乘客,但他丝毫不放松,穿好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和护目镜,认真对车厢进行细致全面地消毒,并做好体温测量、登记等工作。目前,他已完成 9趟次 14名武汉籍旅客的接送任务。

在火车站,县公管所维驾科科长葛海音坚持每天为出租车做消毒工作。可谁又知道她年前刚做完乳腺手术,正处于康复期。而在梅林高速出口执勤卡点,她的丈夫,县公路局超限检测站站长杨飞日夜坚守在这里,摆放拦截设施、检查车辆人员,一丝不苟。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两位交通人舍小家为大家,导致无法照顾年内因脑梗住院的老父亲,而家中的老人更是深明大义,克服困难全力支持夫妻俩的工作。“为

人子女,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没能陪在身边,觉得自己很不孝。但疫情当前,谁又不是迎难而上呢?”葛海音虽然觉得愧疚,但一想到自己的付出能守护千千万万的家庭,浑身便充满了力量。

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交通人选择了勇敢逆行,守牢关口、配送物资、运送旅客、消毒防疫……他们

“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战疫情 冲在前

这些交通人的身影真美

记者 潘旭婷通讯员 王珍珍 应秀珍

“每天看着这个浙江小姑娘,心情就好,哈哈……”这是自入院以来陈大爷的第一次开怀大笑,他身边站着的陈誉涵,是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90后护士。

2月 12日下午,陈誉涵进入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工作,交接班的时候前一班的老师再三叮嘱:7床陈大爷的情绪非常不稳定,要特别注意,做好心理抚慰!果不其然,陈誉涵一上岗就“领教”了陈大爷的

“作”,几乎每隔十几分钟 7床的铃声就会发出召唤。凭着多年的护理经验,她发现这位70多岁的大爷其实并不是因为病情变化而按铃,其实就是一些很小的事:倒点水、递

个东西……一见到护士,他就开始提各种要求和倾诉。

于是,小陈明白了,在没有其他操作时她就耐心地听老人说话,时不时地安慰他。在第 9 次拉铃后,小陈完成了大爷的指令性动作,就笑着对他说:“爷爷,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看您精神不错,接下去我要给18床做个护理,做好以后就过来看您,好不好?”老人答应了一声,马上闭上了眼睛。

等小陈忙完手头的工作过去,发现陈爷爷的眼睛一直盯着门口的方向,一看见小陈进来还故意扭过头去。不过这一次老人家的语气明显好多了。到第三个班次的时候,7床的铃声又响了,小组长蒋秋晴打趣说:“小涵涵,你家爷爷又想你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在病房响起,同病房的王先生说道:“把生命交给你们,我们放心,谢谢你们!”

“把自己交给你们,放心!”

宁海医护贴心服务感动武汉患者

日前,宁波振宁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建维先生带着2000斤土鸡蛋赶到县第一医院,慰问为防控疫情携手作战的医务人员,为他们无私奉献、勇者无畏的精神点赞。

(通讯员 胡楚颖 摄)

振宁禽业捐赠2000斤土鸡蛋

慰问“白衣战士”

记者 潘旭婷通讯员 王珍珍 胡楚颖

“你们辛苦了,这是我亲手做的花,送给大家!”近日,在县第一医院感染科留观病房,保洁员施孝丰为科里每位医务人员和患者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布艺玫瑰花。“蓝色妖姬”、“粉红佳人”……一朵朵布艺玫瑰花甚是“娇艳”,这是他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成果,表达了对医务人员为防控疫情辛勤付

出的敬佩之情,对患者早日出院的祝福。

施孝丰是一枚 1994年出生的腼腆大男生,去年4月份,因腿受伤在县第一医院治疗,曾受到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一直铭记于心。疫情发生后,该院因开设隔离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部分后勤人员离职。施孝丰在群里看到县第一医院急需后勤人员的消息,抱着“必须和医务人员一起上一线”的心态,1月 30日,他就从力洋老家带

着行囊来到了县第一医院感染科留观病房,成为了一名保洁员,和医务人员一起24小时守候在医院,连续16天没回家。

“既然成为不了他们一样的人,那我就在他们的背后,跟他们一起携手前进。”施孝丰是个热心肠的大男生,为了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他认真学习院感知识,穿着隔离衣进行清洁、消毒、整理、防护……样样不在话下,和大伙儿“抢”着干活。哪里有需要,他

就在哪里,不分昼夜。“没有休息没关系,报酬多少

无所谓,只要能为大家出一份力!”身处抗击疫情前沿阵地,工作性质危险程度仅次于医务人员。不过,在他看来,因为医院的公共区域、病房每天都在消毒,做得很全面到位,医院反而成了更安全的地方。施孝丰除了折布艺玫瑰花之外,还会陪患者聊天,疏解患者想家、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期望他们能够早日平安出院。

你在“疫”线冲锋陷阵 我在后勤保驾护航——90后保洁员的担当

记者 子函 通讯员 伍晓浩

今年春节,是陈杰一家度过的最特别的一个春节,家里的三名党员毅然选择携手“逆行”,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共战疫情,用这个小家庭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宁海这个大家庭。

丈夫陈杰:“这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要照顾好自己哦……”手机视频那边,陈杰 3岁的女儿不停地跟爸爸撒着娇。因为要在医院值守,陈杰已经几天没回家,两个女儿见不到爸爸,只能通过视频跟爸爸聊上几句。

陈杰是我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北部医院的一名全科医生,也是一名党员。1月 22日,陈杰主动请缨到县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支援。报名后,他给老婆王巧君打了个电话。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他说这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我自己也是党员,理解他的想法,也支持他的工作。”王巧君话语间藏不住的心疼和担心,但更多的是为丈夫的决定感到骄傲。

“目前体温正常,平时自己要多留心,如有不适,尽快报告。”除了值守医院外,连日来,陈杰还奔赴各村镇为居家医学观察点的市民测量体温和提供健康咨询。

“如果需要驰援武汉抗疫一线,我必定义不容辞。”对陈杰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从申请到发热门诊值守时他便做好了驰援一线的准备。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医疗服务工作,他还利用一切时间强化疫情防控业务技能学习。

听到视频那头女儿的思念,陈杰有些不忍,但听到女儿说“爸爸,加油”,他的心里暖暖的。“医务工作者保护生命,就像父亲保护女儿一样。”

母亲朱秀兰:“老党员要有新作为”

“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必须冲锋在前,发挥余热。我们村量体温的工作,我全包了。”陈杰的母亲朱秀兰今年 68岁,从梅林医院退休后一直在家帮着他们两口子料理家务带孩子。

疫情暴发后,朱秀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梅林街道志愿防疫工作。穿上红马甲后,她每天都在村口卡点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不仅如此,她还主动要求上门为居家隔离观察点的人员测体温、问病情、送温暖。

“虽然婆婆平时就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但 68岁的她还能这般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我们还是有些意外的。”婆婆的决定,让王巧君有些感动。面对家人的担心,朱秀兰总说:“我是医务工作者,比一般人有经验,我也是一名老党员,退休了也要有新作为,这时候我不上,谁上!”

妻子王巧君:“志愿服务义不容辞”

“丈夫和婆婆的决定,对我的触动很大,同样作为一名党员,我也不能落后。”王巧君是县水务集团的职工,疫情面前,她选择和丈夫、婆婆并肩作战。

2月 5日,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后,王巧君当起了兴圃社区的防疫志愿者,每天到社区卡点为过往行人量体温,并向市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互相加油打气,和其他志愿者并肩战斗在防控第一线。

志愿工作起早贪黑,虽然辛苦,但王巧君却从没喊过一声累,她唯一觉得亏欠的便是两个女儿。

这就是王巧君一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

“我们是党员,要竭尽所能”——一家三党员共赴防疫一线

记者 方景霞 通讯员 徐红燕

“我是院长,更是党支部书记,我有临床重症患者救治经验……”日前,伴随着西店镇企业复产复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工潮出现,县第三医院院长夏小伟用 6 条理由说服了院党支部,主动请缨,战斗在一线。

2019年12月19日,夏小伟到第三医院任职,刚刚熟悉院内的一些事务,就碰上了这次疫情。制定和落实各项防控举措、预案,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培训,组织加强发热门诊力量,开设两道体温卡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又到最辛苦的卡点和一线入户随访。白天随访,晚上去卡点执勤到 12点,夏小伟连续近一个月带头加班加点,成为全院的“拼命三郎”。

在“头儿”的带领下,“战疫”刚刚打响,县第三医院 200余名医护工作者就纷纷写下请战书,奔赴各村、各卡点和集中隔离点开展相关工作。

夏小伟作为亲历过“非典”

疫情的“老兵”,连续作战的日子里,大家早已习惯他常说的那句:“我有经验,我先上。”

“从腊月廿九开始,我和同事们就一直并肩作战。”刚从村里随访回办公室的夏小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 20多天。短短半个多月瘦了 7 斤,他笑道:

“正好减肥了。”为了更好地做好复工防疫工

作,三院以西店镇全域 22个行政村加 9个小区为单元,划分责任区,与镇干部、民警、村干部等构建起 5+X的责任制,积极参与居家人员管控、卫生消杀、宣传引导等工作,在西店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联防联控网络。

随着返工潮,居家隔离人员不断增加,医院人手不够怎么办?考虑到各个村都有乡村医生,他们大多是本地人,对村内情况又熟悉,夏小伟又一个个做通思想工作,让他们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来,每天两次上门测量居家隔离人员的体温,再次吹响了复工防控的“冲锋号”。

“我有经验,我先上”

抗“疫”一线的拼命三郎

连线武汉

本报讯 (通 讯 员 陈 军杰)“是你救了我的命啊!要不是你及时帮忙,我可能就熬不过去了。”近日,前童镇民政助理员张璐楠又一次前往该镇双桥村,看望低保对象王燕(化名)。面对如此关爱自己的张璐楠,王燕忍不住哭着再三感谢。

原来受疫情影响,我县暂停了城乡客运、城区公交营运,这可苦

了王燕。王燕患有尿毒症,今年 1月,王燕的母亲毅然将自己的肾捐给了她。做完肾移植手术后,王燕需定期去宁波的医院配药。当时,她身边的抗排异药物最多只能坚持二天了。如果断药,病情极有可能恶化,为此一家人心急如焚。

救人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小燕通过微信发出求助后,我马上跟同事们一起想办法。”前童镇

民政助理员张璐楠虽然是个“90后”,却是个细心的姑娘。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她平时在走访中加了不少低保户的微信。她打听到县第一医院也有王燕需要的药,于是提前通过电话预约挂号。第二天一早,又开车到王燕家接上她的家人,到县第一医院配好了一个月的药量。这下,王燕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为了帮助更多的“王燕”,疫情期间,县民政局进一步优化了困难群众救助审核审批程序,实行特殊时期全流程网上办理,确保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同时,该局已第一时间下派近 20名民政干部奔赴乡镇、社区等一线,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帮扶工作。

面临断药的尿毒症患者心急如焚

民政助理员“雪中送炭”

党旗飘扬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