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韵凝“三香” 员mbrb.greatwuyi.com/pc/att/201903/15/340badfa-78d1-4faf-8...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责任编辑:任智勇 责任校对:姚俊云 电子信箱:mbrbczk@163.com 电话:5130011

闽北日报社 主办 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 协办 152019年3月

星期五 日

R

0808

乍一听,武夷岩茶“三香”,还真以为是武夷岩茶品种的不同香型,如花果香、桂圆干香和蜜香。而“小娄茶叶店”茶老板娄桐友所讲述的,却推开了我的另一扇心窗,让我看到武夷岩茶别样的“三香”,即品种香、山场香和工艺香。茶香里揉入品种、山场和工艺的元素,似乎有点牵强,但经他一分析,心中茅塞顿开。茶香有韵,而韵从何来?除茶品种本身所含香型韵味特征外,茶叶生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后期的工艺制作,也对茶香韵味有所影响。这样解释,武夷岩茶韵味凝聚着品种香、山场香、工艺香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品种香:品种香是武夷岩茶品种本身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香型特征。

武夷山是茶的故乡,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生态环境优越,品种资源丰富,许

多茶品种在长期的自然杂交中产生基因重组突变,加之人工不断选育,才有如今千姿百态的优良茶品种,如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还有许多优良品

种,如半天夭、白瑞香、玉麒麟、向天梅金钥匙等。在武夷岩茶区主栽的品种有:水仙、肉桂、黄旦、毛蟹、梅占、佛手、奇兰、丹桂、金牡丹等。现今已挖掘有记录能找到的茶叶品种多达几百种,据罗盛财编著的《武夷岩茶名丛录》里就有武夷原生名丛72个。各个品种香味独特,如名丛肉桂品种多有桂皮、陈皮、蜜桃香,玉麒麟则多为玫瑰花香,名丛水金龟有轻微的腊梅花香等等。

山场香:茶品种在生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所产生的独特香型。

武夷山正岩茶产区山脉特殊,植被茂盛,沟谷险要。空气湿度变化大,谷底多有红砾岩石、岩层。这些

红砾岩石经过岁月的冲刷、分化与尘埃落叶混合搅拌形成特殊的沃土,植被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生长比较容易出现生长假象。茶也不例外。在品质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口感,这种口感与高山茶相比差异大,茶滋味丰富,制成的乌龙茶多有水浓色润细幽幽、香高气爽回甘流的特征。如若茶叶生长环境受限,土质营养单一,山场香易显平淡,味不持久,茶不耐泡,山场香与正岩产区相比,显然逊色不少。

工艺香:茶叶在山场生长环境不足条件下通过工艺加以弥补的香型。

有的山场条件差,有的品种品质差,师傅都要凭着经验对茶青加以判断,运用工艺技术手段对茶香缺失加以改良或提升。例如品种毛蟹,叶片于其它品种比较叶质轻薄,但它叶枝细脆,叶与枝相比极度不匀,有典型的牙签梗现象。这种茶品种制作乌龙茶,手法极难把握,倒青走水太少,

做青容易活青,造成整桶青叶不匀。倒青走水太多,做青时青桶都是叶片,简单的摇青方式,叶缘红镶边难起。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适当对其归堆发酵,待叶片回水后再做青延续。有的山场黄土层过厚。茶叶生长长势较好,叶枝旺盛,做青时出现活青现象整桶不匀或叶片受损苦水难以抽出,制成的毛茶取样冲泡苦麻不化,茶汤难以下咽。有经验的师傅会在炭焙过程中,凭着精湛的手艺,采用猛火定香、文火焙水的方式,反复数次改良精茶品质,以提高香型,弥补山场条件局限而产生的茶香不足。

武夷岩茶,韵凝“三香”。用心的茶人,才能悟出其中的妙理。品种香,其品种本身固有;山场香,茶树吸纳环境气息而凝聚其中;工艺香,茶叶的后期制作时用工艺手段加以弥补所至。人们在品茗闻香时,一般会为品种香而啧啧称赞,谁又会想到茶香里隐含着山场香和工艺香呢?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炒不揉,经自然晾晒而干”,可谓食药同源,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茶。白茶进行贸易,最早出现在建阳县漳墩吉坑,至今才240多年。主产白茶老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生产的白茶,史上大多供外销。松溪县一个特别适制白茶的优异茶树良种——九龙大白茶,伴随着白茶的发展,可谓历经世间沧桑与沉浮。

九龙大白茶源自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据双源村民传说:九龙岗条条逶迤山脉到此便“九龙归岗,风水聚合”。这里原是古老茶区,1963年,双源村支书魏明西与茶业队长魏元兴带领茶农垦荒种茶,发现并保留下7株茶树母株。经过数年压条繁殖与扦插育苗,扩大到12亩。上世纪80年代,又扩种到27亩。1981年,县茶科所带回200多株茶苗,种在茶科所茶园里进一步观察,定名为“九龙大白茶”。1992-1993年,在省农业厅支持下,分别在南平、福安、三明及本所茶树良种示范场作区域对照试验,作出总结。县茶科所还将九龙大白茶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成品,送中茶所作主要营养物质检测。1998年,经省品种专家组审定为省优良种。

九龙大白茶品性表现如何?据“区试”资料记载:该品种发芽期是大叶良种茶树中发芽最早的,与中叶种福鼎大白茶相近。芽头的长度及茸毛

白度厚度,均胜过其它大叶种。产品表现为毫香高显,滋味爽醇突出。曾制成“九龙翠芽”“九龙玉叶”“九龙雪芽”等绿茶、红茶、白茶,先后6次夺得福建省名、优茶奖。尤其是制成白茶,外形内质特异。制成白毫银针,不仅亳色特白,其“毫香蜜韵”的口感,令人回味难忘;制成白牡丹显兰花香,制成寿眉则显奶油香。销售的茶青与成品价,均比国优福鼎大白、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制成的同类产品高出10%-20%。经中茶所检测九龙大白茶的营养成份,氨基酸达4.7%,比福鼎大白茶还高出18%。其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也分别比福鼎大白茶高出6%与3%。

九龙大白茶在栽培上也有较好表现。它的分枝能力与芽头密度,虽然与很强的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对照种偏低,但百芽重强于上述品种。同时抗逆性强,幼龄成园快,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上世纪90年代在邵武等地推广,种植的面积比在松溪面积还大,故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说。

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何品性特优的九龙大白茶在发源地松溪会如此存世稀少?上世纪60年代,松溪县开始大抓茶叶发展,那时经济尚不发达,在产

量和品质之间,人们更多选择产量。因此,松溪大力推广福安大白茶与福云6号,近山宜山几乎都种上了茶。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松溪郑墩茶农的大部分白茶卖给邻近的政和县东平镇私营茶厂。当时白茶几乎都搞出口,九龙大白茶好茶收购没好价,有谁愿意改种呢?2002年,福建进出口公司在郑墩投资基地,2013年开始批量生产白茶。该公司采购部经理张雨先生,当时着手调查九龙大白茶这一“宝贝”,茶青的卖价随之提高,其优异品性才逐步在茶农中形成共识。

最近,笔者从松溪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处获悉:松溪县加大了对九龙大白茶品种推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计划五年内将面积扩大到1万亩。同时,着手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立产品研发小组,制定地方产品标准,着力打造公用品牌,挖掘特色文化。我们期待九龙大白茶卓尔不群的品质,不久能在白茶的芳菲苑里绽放光彩。

九龙大白茶的发现距今已半个世纪。老一辈茶叶专家蒒华先生,撰写的《松溪县的一个茶树品种》一文,在《中国茶叶》1980年第4期发表,整整过去39年。人说“茶悟人生”真不假,九龙大白茶如同创业者的人生一样,经过历史长河无数的积淀磨炼,让人看到了更加成熟绚丽的形象。

历经沉浮的九龙大白茶□□朱华芳

在武夷山,茶产业一头连着上万茶农,一头连着千万消费者,是一个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特色产业。

一片片茶叶,串起并壮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从武夷山出发,经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一代代福建茶商以茶为媒、以茶探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友好使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积极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茶叶贸易、茶文化交流始终是促进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媒介、重要动力。”何一心说。

何一心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的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些差异,会给‘走出去’带来一定影响。”他建议,要从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向更高标准迈进;行业自身要建立从采摘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严格标准体系。“走出去”发展,要坚持质量

为先、练好内功。何一心介绍,在武夷星茶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要做好企业自身质量管理,同时努力带动茶农参与其中。比如,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坚持生态化管理,绝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公司拥有全套检测设备和能力,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追溯到源头产地。他建议,要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加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茶园基地建设,以科技为抓手,坚持进行有机茶的种植加工,以环保为先锋,选用可降解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每个环节都认真负责,构建起健康中国茶的理念。

何一心介绍,2018年,福建深入实施产业绿色发展行动,新建150万亩不用化学农药绿色示范茶园,深入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支持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签订茶叶购销合同10.5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一带一路’建设给福建乃至武夷山茶业带来

了无限商机。”何一心建议,所有茶农茶商一起努力,坚持绿色生态,提高产业标准,提升品牌价值,共同推动福建茶更好地走向世界。 (夏朋)

何一心委员:

以茶为媒

推动武夷茶走向世界

武夷岩茶韵凝“三香”□□聂炳福

本报讯 一年一度的武夷山春茶即将进入采摘和制作季节。为满足茶产业发展需求,武夷山市农业机械部门备齐了各个品种和型号的茶机,供茶企和茶农选购,服务茶产业发展。

日前,笔者在武夷山永兴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内看到,工人们正有

条不紊地进行机械设备的组装。厂房边上,堆放着准备发货的上百台做青机。据了解,从现在到茶业生产季节,企业要制造完成600台做青机及50多台的烘干机等制茶机械。公司董事长张财生说:“去年我们企业已经基本把材料备足,产品的配件也都准备好了,人员也配满了,就

等待工人去组装。”武夷山市农业机械管理站站长

黄添孙介绍,“开春以来,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企业生产销售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今年还向省上争取了1600万元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从备耕春耕情况来看,农机具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基本能满足全市春耕的生产需求。” (熊慎端 徐 超 )

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谢联辉,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南京农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其荣,长江学者、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廖红等专家学者,来到武夷山市燕子窠的第一批优质安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进行考察。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套种油菜、茶豆等农作物来调节和提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也起到一定生态防控虫害的效果。

(徐园园 摄)

茶 人 心 语

茶 业 科 技

茶 里 镜 头

武夷山茶界名人罗盛财(右)和小娄一起探访牛栏坑水金龟茶树

武夷山茶机产销两旺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