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孩子一样,渴望最简单的快乐,身边有一群爱他们的人。因为...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特别关注

短评

基层动态

先锋时代 11Email:jlrbrbs@126.com 电话:(0431)88600611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编辑 贾浩

他们选择坚守、选择等待······如果有朝一日,这些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大人的目光,他们应该懂得,这时注视着他们的,是无边无际的爱

小雨馨坐在婴儿车里,老师一边用特制的刷子按摩他的舌头,一边告诉他发音的要领。他闪烁着双眼,望着说话的老师,笑了,喉咙中同时发出了几个含混的音节。

小雨馨已经34个月了,他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说话、行走,甚至连长时间的端坐都做不到。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父母,雨馨是一个脑瘫患儿,需要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半年前,雨馨的妈妈带他来到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在这里,还有300多个和雨馨情况相似的脑瘫、自闭症及智力落后儿童正在接受康复训练和治疗。现在,雨馨一天要在这里上7节课,系统地练习翻身、爬、坐、语言等一系列基础能力。

今天出门的时候,妈妈在小雨馨的额头上贴了一个纸蝴蝶,这让小雨馨非常开心。上这节语言课的时候,雨馨娇嫩的小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他虽然没办法说太多,但是孩子不经意流露的笑脸,总能让我感觉充满信心。”雨馨的妈妈说。

“虽然孩子得了这病,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一定能看到雨馨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玩耍的那一天。”小雨馨虽然需要康复,但是他的智力是健全的。医生告诉雨馨的妈妈,像雨馨这种情况,经过康复,是可以恢复大部分行动能力的。经过训练和治疗,雨馨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改观,他不仅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坐姿,有时还能说出几个常用的单词。

为了孩子的康复,雨馨的家人特意在康复中心周边安了家,妈妈辞掉了工作,全程陪护小雨馨,每天陪他上课,照顾他。尽管康复的前景不错,但小雨馨还是经历过几次险情,几次都是因为家长陪护在旁,及时送医院才得以挽救。

“从知道孩子患病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任何困难,我都不

会屈服。我时刻告诉自己,要首先变得坚强,做一个坚强的妈妈。”小雨馨的妈妈坚定地说,她的眼神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教室里,孩子们仍在进行着康复训练。教室外,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正静静地坐在走廊里,他们向教室里张望着,与孩子四目交接那一刻,他们会用微笑鼓励孩子。可能没有人知道,这里每一个微笑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生活的辛酸,但这里没有人被辛酸击倒,没有人埋怨命运的不公,他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等待。如果有朝一日,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大人的目光,他们应该懂得,这时注视着他们的,是家人无私的爱。

他们有迷茫、有困惑······他们渴望孩子能够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健康成长

伴着音乐的节奏,小家良和小伙伴们开始了愉快的游戏。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排着队从长坡上跑下来,轻松钻过一个圆形障碍物,再跑回长坡上排队。按照规定动作完成的小朋友,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就在几个孩子快乐游戏时,孩子们的妈妈正坐在一旁探讨孩子们的未来——小家良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6岁了,入学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家长们的面前。

小家良患有自闭症,与同龄的孩子几乎没有交流。为了安排家良入学,家良的妈妈这几天已经跑了好多个普通小学,可是每个学校听说孩子的情况,都表示没办法照顾家良这样的孩子。

这让家良的妈妈有点犯愁。按照相关规定,像家良这样的孩子,可以选择所在区域的特教学校就读。“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教学校,家长都是不能陪读的,不在孩子身边,做什么我的心都是悬着的。”让孩子单独处在学校的环境中,最令妈妈们担心。

“我们希望他能够在一个正常的学校环境中成长,希望他了解健全孩子怎样生活、玩耍,希望他能从健全孩子身上学到缺少的东西,帮助他完成康复治疗。”家良的母亲这样期待,“但因为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们更盼望孩子能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几个孩子的家长也都同意家良妈妈的观点,但他们也都明白这些孩子的与众不同,家长们都希望普通学校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陪读的机会。只要确认孩子安全,行为得当,他们就满足了。

虽然陆续接到了几个学校的拒绝,但是家长们并没有气馁,他们还在努力寻找着,寻找最适合孩子们的出路和未来,寻找继续保护这些孩子的途径和方法。几个孩子仍然在欢乐地蹦蹦跳跳,几个家长也不再说话,他们停了下来,望着孩子们嬉戏的背影,出了神。

他们不辞辛苦、乐于奉献······不是不懂拒绝,而是更想留住希望

赵磊把一个篮球放在一个与他肩膀差不多高的篮筐旁,一个孩子踮着脚将这个篮球扣进了篮筐。“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训练,但重复做,可以提高孩子手、脚、脑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赵磊负责感统训练教室的教学工作,一节课下来,脑门上已经渗出了一层小汗珠。

与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接触,最需要的是耐心。已经在这里工作7年的赵磊,与孩子的接触已经轻车熟路。“习惯了。”对于工作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赵磊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

康复中心的男老师只有3位,赵磊是其中之一。他是特教专业出身,教这些孩子对他来说是专业对口。 因为是大班教学,赵磊一节课最多的时候要面对10个孩子,在大教室里,他经常需要跑来跑去,在各个器械间穿梭,给孩子们指导。有的时候,孩子们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这时,赵磊总会有办法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抚平孩子的情绪。“有的时候,这些孩子真是需要那一点点理解。”孩子每一个细小动作的进步,都会带给赵磊发致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因为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刚刚走上岗位一年多的王婷,虽然不像赵磊那样经验丰富,工作却一样忙碌。作为

言语课程的老师,她一天要上14节课,为14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言语课程辅导。“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午餐时间。”王婷说。

言语康复训练的老师要帮助孩子恢复语言能力,上课时,老师要不停地与孩子进行交流。说起来是交流,实际上,孩子的回应能力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努力地帮助孩子们领会发音的要领。

尽管每节课王婷都要不停地说话,但她却一口水也不喝,“不是不渴,而是不敢喝。喝水要上厕所,这会耽误孩子们上课。”因为课表排得太紧,王婷的课程是没有课间的。

从早上7点半到岗,到晚上4点半下班,紧密的课程安排,没给王婷留下太多的喘息机会。“家长热切的眼光让我们没有办法拒绝。”王婷说,“上课对老师来说,是履行职责,但是对家长来说,是让孩子获得进步,看到更多希望的机会。”话音刚落,王婷的下一个学生已经走进了教室,又一次授课开始了。

别样的童年同样的 爱爱本报记者 潘锐 黄鹭

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患有脑瘫,或患有自闭症,或有着智力落后等残疾,

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地奔跑,正常地交流。虽然他们的童年与同龄孩子有些不同,但他们也和

其他孩子一样,渴望最简单的快乐,身边有一群爱他们的人。因为被爱,是每一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每位老师都对脑瘫、自闭症、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付出了大量心血,为了教会一个发音或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教上几十遍。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本报记者 栾雅丽 摄

他们或身有残疾,无法像健全孩子一样奔跑吵闹;他们或行为怪异,与健全人的世界格格不入,可无论他们与我们有怎样的不同,他们同样拥有和我们相同的被爱的权利。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到底该怎样行动,来回应这些特殊的孩子对社会的期待?

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来自贫困家庭的3 至 6 周岁自闭症患儿可以免费接受 10个月的康复训练;0至7周岁的脑瘫和智力落后残疾儿童可接受为期半年的免费训练课程。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让贫困的残疾儿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残疾儿童的康复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如果超出了康复时限,孩子的康复

费用怎么办?如果孩子过了7周岁?康复费用又该从何处来?

据介绍,目前,对于脑瘫、自闭症和智力落后的残疾儿童,在7-18周岁的学龄年龄段,各级财政将很难再提供任何康复费用和项目,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能否坚持自费康复,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7-18 周岁残疾孩子的康复,我们真的要放弃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官方组织的力量有限,我们还可以发动民间的爱心力量,来资助这些孩子继续康复。

大家都动员起来吧,一起努力,共同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把残疾儿童的希望延续下去,相信这些孩子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多彩未来。

让爱延续下去晓 白

“‘儿童之家’让我们有了新电脑,可以打字学习了,真开心呀。”2009年5月22日,对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前阿拉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省第一个农村“儿童之家”在前阿拉小学挂牌成立。

2009年2月,省妇联、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省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吉林省首届妇女儿童公益项目推介会。推出10大类55个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儿童之家”援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吉林市保民律师事务所修保主任积极参与并承接此项目,捐资2万元,为吉林市龙潭区前阿拉小学购买了7台电脑、10台复读机、4台点读机,建起了全省第一个省级“儿童之家”。前阿拉村是朝鲜族人口聚居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出国务工的人员较多,留守儿童有30多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教室,并安排了教师具体负责管理,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阅览图书学习知识。对此,孩子们兴奋不已。

随着我省首家“儿童之家”的建立,这颗种子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吉林大地上萌发起来。

刘海英曾是榆树市土桥镇的一名幼儿园老师,出于对留守儿童的爱心,她辞掉工作,在当地创办了

“海英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初,儿童之家只有1个孩子,第二年就增加到16名。如今,这座390平方米的农家院里已经有77名6岁至14岁的留守儿童,他们都是附近村镇外出务工的家长们主动送来的。刘海英的儿童留守之家负责孩子们的吃饭、住宿、日常卫生和课后的学习玩耍,很多孩子常年住在这里,他们亲切地称刘海英为“阿姨妈妈”。“这里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我为孩子们撑起爱的天空。”这便是刘海英坚持到如今的信念。

2012年10月,通化市东昌区妇联在民主街道江南社区举办了“东昌区江南社区儿童之家揭牌仪式”。 江南社区儿童之家由省妇联捐建,占地500平方米,设有儿童休息室、“儿童之家”管理室、亲情活动室、儿童心理咨询室、儿童健康检测室、儿童电子图书阅览室、3点半小课堂。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并要求进入“儿童之家”的学龄前儿童必须由家

长陪同。江南社区“儿童之家”的成立,搭建一个与家长、儿童、专家、志愿者交流的互动平台,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儿童改变心灵缺失、情感缺失所带来各种问题,成为辖区内儿童快乐的港湾。

为了使“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更深入、更完善,省妇联加大力度、采取措施、积极行动,推进“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突出“三个强化”,建好“儿童之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妇女儿童发展实事项目和妇联系统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分配资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的工作模式。强化层级推进。根据各地不同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资源共享”原则,确定了

“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三种类型,分类推进抓好项目建设,并逐步完善到位。强化示范引领。在每个市州援建一所省级示范“儿童之家”,先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活动,认真总结各个试点的良好经验和成功模式,指导全省“儿童之家”建设。2013年,长春市妇联申请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全市建立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116所。

加强“三个建设”,管好“儿童之家”。加强信息

建设。强化基本信息的采集、归纳和整理,对辖区内的家庭和儿童情况做到“三清”,即儿童底数清、家庭情况清、服务需求清。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儿童之家”管理办法,对设施管理、资金使用、活动安排、安全防护等工作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建立公益宣传、动态管理、考核督导等长效机制,确保“儿童之家”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加强队伍建设。重点组建四支服务队伍,即由退休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务工作者等组成的辅导教师队伍,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离退休干部等组成的代理妈妈队伍,由巾帼志愿者组成的爱心服务志愿队伍,由家庭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指导队伍。

推动“三个进入”,用好“儿童之家”。推动服务载体进“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建立儿童书屋、

“4点半小课堂”、科普实践基地、心理咨询室等服务载体,为广大家庭和儿童提供多样化服务。推动妇联工作进“家”。将“儿童之家”作为开展儿童工作的最前沿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把思想宣传、家庭教育、儿童关爱等妇联组织各项工作落实到“儿童之家”。推动广大儿童进“家”。推行“五亮”服务,即亮牌子标识、亮组织架构、亮服务载体、亮专业队伍、亮活动内容,通过“五亮”让家长和儿童了解信任“儿童之家”,

增强“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省妇联的带动下,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也纷纷行

动起来,在“儿童之家”建设项目上下功夫、见实效。敦化市妇联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儿童问题的新途

径、新方法,创建了“五个载体”,用好“儿童之家”。16点阳光驿站优化服务。为实现儿童放学后和寒暑假期间无间断服务,全市“儿童之家”均建立了基础设施完善的“16点阳光驿站”,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娱乐活动的托管场所;亲子乐园“启蒙早”。针对3周岁至10周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依托渤海街红旗社区“儿童之家”建立集学习、运动、娱乐为一体的早教机构——“亲子乐园”,定期对儿童免费开放;科普基地“探新知”。依托民主街林源社区“儿童之家”建立3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普益民活动中心,即

社区儿童科普教育基地,可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同时参观学习;艺术学校“展风采”。依托民主街林源社区“儿童之家”,与社会组织机构联合开办墨香斋书画艺术学校,开设软陶、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课程,定期免费为特殊困难家庭少年儿童进行素质培养;心灵驿站“促健康”。针对部分少年儿童学业负担、人际交往障碍和不良行为等问题,在“儿童之家”建立了“心灵驿站”,专门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采取一对一方式开展心理辅导。

通化市妇联开展“心手相牵共成长”援建“儿童之家”行动,进一步完善“儿童之家”软硬件设施。市妇联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儿童之家”的建设中,图书、体育设施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村委会更为明显。市妇联联合新华书店组织“心手相牵共成长”援建儿童之家图书捐赠活动,并与通化师院心理系结成共建对子,定期组织师生到“儿童之家”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倾诉、交流、心理测试等心理咨询服务,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进行疏导和帮助,并邀请心理学专家为社区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便能更好地服务儿童,把“儿童之家”建设成为儿童生活的帮手、学业的助手及心理问题排解的救治室。

松原市妇联全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打造试点,引领到位,使全市儿童之家建设做有榜样,赶有目标。市妇联从民生项目争取15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儿童之家”7所,其中示范儿童之家2所,每所投入5万元;标准化儿童之家5所,每所投入1万元。目前“儿童之家”建设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并先行开始启动工作,为全市“儿童之家”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提供良好经验和成功模式。同时,市妇联把“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并纳入到县(市)区妇联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工作,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妇联、开发区妇联,每个季度对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确保今年“儿童之家”建设数量要达到当地社区和村总数的40%。

做好关爱儿童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相信在省妇联及各级妇联组织的努力下,“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为更多儿童送去家一般的爱。

打造儿童快乐家园——全省各级妇联“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王超 通讯员 李冬萍

阅读提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守护好这些花朵?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近年来,省妇联坚持把“儿童之家”建设项目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及社会资金,深入实施“儿童之家”建设项目,为儿童提供游戏、教育、娱乐及心理辅导的活动场所,深受家长及孩子们的欢迎及喜爱。截至目前,全省共援建、自建、联建“儿童之家”1790所,其中,省级示范“儿童之家”10所,标准化“儿童之家”279所,各级各类儿童活动阵地1501个,为孩子们打造了更多的快乐家园。

本报讯(记者王超)近日,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体会议暨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在长春召开,会上,团省委为长春、吉林、辽源等3个市和榆树、桦甸、延吉等38个县

(市、区)发放了28万元“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提升项目”经费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经费保障项目”经费。下发了重新修定的《工作制

度》、《工作职责》和《2014年工作要点》。省法院、司法厅、榆树团市委、辽源市龙山团区委等4家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2013年,在省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专项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协调配合,不断健全机制,努力开拓创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司法保护、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提升青少年维权工作水平、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连续3年实现逐年下降。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省综治委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会议

做好农村干部培养本报讯(成松 郑磊)长白县十二道沟镇健全选拔机制,努力做好

“选拔”、“培育”、“使用”三篇文章,进一步做好农村干部培养工作。参观“五七干校”遗址

本报讯(董汉杰)近日,柳河县农发行全体党员干部到县“五七干校”遗址参观学习,大家回望老一辈党员的劳动精神,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构建多元化民行工作格局本报讯(侯雪寒 张勤)新民诉法实施后,梨树县检察院民行部门积

极构建民行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实现民行监督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救火解难保平安本报讯(杨彦杰 高雪)近日,双辽市红旗街义顺村贾春发家柴草垛

失火,红旗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边组织带领群众灭火,边拨打火警电话,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助弱扶贫最美女警本报讯(孙佳宇)前郭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女民警王远征把“立警为

公,执法为民”作为工作理念,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她去过的敬老院、福利中心有十几个,帮扶过的老弱幼童达600人,被辖区的百姓们誉为

“最美女警”。吸取意见 抵制“四风”

本报讯(曹凤发)国网舒兰供电检修分公司将理论学习灌输与工作实践感悟相结合,对党员干部进行多维立体式教育;广泛征求相关部门、职工群众和广大电力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抵制“四风”。

推进“阳光检务”本报讯(李其明 孙洁)为探索推进“阳光检务”,近日,农安县检察

院就两起审查逮捕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逮捕必要性进行陈述和辩论,听取当事各方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强化治安和消防文化宣传本报讯(林岩伟)近日,敦化市公安局红石派出所在全乡12个行政

村开通消防宣传广播室,并通过行政村村部、公共场所、田间地头等建立有线室外广播音箱和高音喇叭,为农民提供治安和消防文化宣传广播。

本报讯(记者李抑嫱 通讯员徐晓峰)近日,通化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党内关爱帮扶基金,并出台《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效化。

《办法》主要临时救助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导致困难的党员,对因病致贫急需救助的党员,在各种报销和救助基础上,报销范围内个人承担10000元以上的,给予50%救助,救助金额最高可达50000元;对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党员,一次性给予5000元救助;对因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一次性给予10000元救助;对因子女考取高等院校,无力承担学费的,一次性给予 5000元助学救助;对见义勇为受较大伤害或牺牲的,一次性给予10000 元和 20000 元的慰问金。同时,基金每年都为农民党员、社区无固定收入党员和企业生产一线党员进行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基金通过党支部(党总支)初审、党(工)委复审、县委组织部核审、县基金管理委员会终审和县党务公开网公示、党委公示、党支部公示的“四

审三公示”制度实施救助。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1名贫困党员提出了申请,有6名党员已通过审核,每人得到了5000元救助;全县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通化县建立基金组织

构建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

吉 林 市 经 开 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地气”,组建了由 53 名党员组成的“草根宣讲团”,每个村和社区至少有一名。他们按照经开区党工委统一编发的材料,深入各自所在的村屯、社区、企业和 18个行政村党员家中进行宣讲。图为经开区二台子村宣讲员蔡凤珍(左三)来到村老党员姚长武(右三)家宣讲时,爱练书法的姚长武兴奋地写下“搞好路线教 育 ,建 设 文 明 乡村”的条幅。

李景辉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