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Go To Museums

Preview:

DESCRIPTION

Four college students go to museums around Taiwan to experience what we feel in this book.

Citation preview

  「那我們去環島吧!」突然有人這麼說著。

  四個大學生坐在自己系館的暗房廣場,討論著我們畢製的種種可能,

天馬行空提出一堆我們想要做的事,有的太夢幻,有的太艱難,有的則好

像可行,正當我們一行人聊來聊去偏離主題時,那個她蹦出了這句話。

  四個人頓時眼睛為之一亮,好像這句話同時戳中了我們心中那共同的

一點,就是——我們都喜歡旅行!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著我們的旅行,寫

下當時我們的感受,拍下那美麗的瞬間後出一本書,正當我們想得很完美

時,問題來了,我們旅行的目的為何,總不能漫無目的地說旅行就出發,

我們要去哪?要記錄些什麼?要拍些什麼?因為時間和金錢有限我們也不

能完全像個背包客,走遍台灣一圈,疑問不停的冒出來,使我們原本的計

劃好像瞬間被打到了谷底。這時又有人提議說我們可以做美食、好玩的地

方和遊樂園,但都直接被否決,因為想到市面上好像已經有許多這種書籍

存在,出一本這樣的書似乎有點太大眾性加上如果真的要以這些東西為主

題出書,想要走出自己的風格,似乎也有點難突破先前看過的旅遊書在腦

海中留下的框架,想到這,我們的討論又暫時的打結了。

1

  「那我們何不去博物館?」這時這個她突然冒出這句話,沒錯,又是

突然來的靈感化解了我們僵持的局面。似乎這是一個不錯的點子,似乎很

少看到以博物館為主題旅遊的的書籍,而且又想到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提倡

「知性」與「藝文性」,這兩項指標逐漸地站了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如

何從玩樂中獲得知識,我們應該要怎麼去欣賞一件事物的美,這些問題在

現代已經佔了不可或缺的頭銜。

  所以經過了一番激烈、難分難捨的廝殺挑選我們該去哪些博物館,最

終我們選定全台十八間博物館放進此書中,或許有些你已經知曉,或許有

的你連聽都沒有聽過,透過我們親自到訪,實際的感受,遊玩其中,這本

書不僅是我們在大學四年裡的一個成果展現,它也或多或少記錄著同學間

不可抹滅的友情與美好回憶,同時,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希望您經歷一趟

「博物館奇幻之旅」,也希望在看完本書後,能帶給您不一樣或從來沒有

過的體會、想法與感受。

接著,就讓我們開始這趟旅程吧!

台師大圖文傳播學系 102 級 心心玉米粒製作團隊 筆

2

  我們是由三位女生和一位男生組成的製作團隊,之所以

取這個名稱,是因為我們想以各自的名字組合出團隊名稱,

而其中兩位女生的名字裡都有相同的「心」字,再從孤單可

憐的唯一男生名字中連想了很多詞後,從「玉」字想到了玉

米,最後再加上另一位女生的「俐」字,於是將四個人的名

字拼湊出「心心玉米粒(俐)」!

How cute is that !

羅俐欣 LisaTaipei攝影、美編、排版設計

熱情奔放、活潑、青春洋溢笑容可掬,可說是所謂的女神

3

張玉翰 HankTaoyuan

攝影、文字、影像處理

活潑、認真負責、陽光怕鬼和「機器恐龍」

、擁有招牌笑容

陳心寧 CathyTaipei攝影、文字、資料搜集

開朗活潑、幽默、常常糊裡糊塗發生好笑的事

黃可心 Xin Taipei

排版設計、美編、插畫

正經、做事認真、接話達人大姐大,說的話小弟不敢不聽

3 4

1

10

16

20

24

2832

40

44

50

5

54

60

66

70

76

82

86

90

94

985 6

7

7 8

初到這間博物館時,完全沒有感覺我們已經到了一間博物館,

它就像是一間裝潢很漂亮的房子。或許因為台北的土地寸土寸

金,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就變身了這一間「曖曖內含光」的—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9

9

  第一層樓,各式各樣用紙做出來的精品:紙雕、剪紙、模型、小冊子等,

陳列在我們眼前,讓人目不暇給,不禁讚嘆:原來一張紙能有這麼多變化。

  繼續往後走,有一個小型的造紙工廠,擺放了好幾台老式造紙機,定期

有人為大家解說並示範如何從紙糊、紙漿,經過抄網到烘乾,變成一張真正

的紙。旁邊牆上還有一台螢幕,播放著紀錄片,介紹紙的故鄉—埔里的產業

印記與歷史風華重現,館方還貼心的設置漂亮的觀賞區,沒聽介紹還不知道

可以坐著看呢!

  二樓不定期會有關於紙的展覽:紙藝術、設計、創意等等,讓我們大開

眼界。在這我們也發現一件事:這棟建築物的樓梯並不像一般的透天房子都

在同一個方向,不停的往上走;而是經過巧妙設計後,要走到不同的地方才

能更上一層樓,展現了空間的的設計感。

11

  三樓展示了生活中的各式用紙,如吸油面紙、火鍋紙、撈魚紙等等,

提供參觀民眾觸摸感受,還有一排展示櫃可以聞聞看各種造紙材質的味道

喔!另外特別的一點是,此區還接受團體預約,很多家長和學校會帶小朋

友來體驗,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一張獨一無二的紙;旁邊有幾張小桌子,還

可以自己縫製自己的紙手工書耶!

11 12

  最後一層,是能親自體會造紙的體驗區,我們要自己用抄網下去水

裡撈紙糊(順帶一提,我們去的時候是冬天,所以水超級冰!這也才體

會到造紙師傅的辛苦!),之後將抄網上的紙漿用吸水紙吸乾後,交由

導覽員拿去烘乾,等參觀完就可以拿到自己做的紙,而且還會拿到一張

證書唷!

  走這一趟,不僅體驗了造紙的樂趣,也了解平常的用紙小常識,還

欣賞了許多紙藝術品。不瞞各位讀者,我們自己也買了好多紙作品,大

家有空不妨去這走走,不定期都會有些驚喜喔。

戶外造紙體驗區↑

還可以用手在紙糊上擺出形狀喔!

壓 擦 拍

13

× 週一 - 週六 09:30-16:30

×1F 店面至 17:00

×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 68 號

× 02-2507-5535

為什麼叫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呢?長春棉紙關係企業經陳樹火先生草創而茁長,省思紙孕育於中國文化,

卻未能在現代發揚的遺憾。成立紙博物館一直是陳樹火先生的願望,雖

然一場空難事件奪走陳樹火夫婦的生命,在財團法人長春棉紙基金會五

年的籌備下,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終於在 1995 年 10 月正式對外開放。

13 14

!袖珍有 miniature 之意,意思是縮小的!15

  若不是街上有著斗大的標誌寫著「袖珍博物館請往左轉」,我們還真

的不知道有座博物館藏在一棟辦公大樓的地下室。

  像是尋寶一樣的,我們跟著箭頭來到博物館隱秘的入口,就像祕寶要

被揭曉一樣,推開門的那一剎那,就像卡通情節一樣,當主角們發現寶物

時,那些寶物都是閃閃發光的-這就好比我們當時推開門時的感受。

  當下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非常氣派的豪宅,矗立在我們眼前;這棟「豪

宅」並不是高好幾公尺,佔地好幾平方公尺的城堡,而是一座縮小版的、

讓「娃娃」們居住的豪宅;這就是為什麼要取名為「袖珍」的原因。博物

館裡頭收藏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師父所打造出來的袖珍藝術品,包含各地方

不同年代的建築或者是室內裝潢。袖珍博物館是全亞洲第一座收藏袖珍工

藝的博物館呢!

15 16

  舉凡美國的白金漢宮,可以看得出其華

麗,從正面看去就是十八世紀在美國所建造的

宮殿外觀,繞道這模型的背後,才發現裡頭真

的是金碧輝煌,豪華富麗,看得出作者真的是

花了一番的心血來打造這件作品。還有許多像

是英國的酒吧、羅馬的神殿,都一座座的呈現

在我們眼前,不只外表,還有許多內部細部的

裝潢,以及傢俱的擺設,小到桌上茶杯、盤子

都擺設在裡頭,讓人不禁讚嘆作者竟能打造出

屬於每位作者夢想中的空間,想必期間是要多

麼有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一棟或者一間作品,

彷彿走完一圈就像是環遊世界一周,不僅看到

各國建築還有許多富麗堂皇的室內設計,除此

之外,如果是帶小朋友來參觀的話,裡頭也有

童話故事的作品,像是傑克與豌豆、格列佛遊

記、小木偶等,大家一定都不覺得陌生,小朋

友也能夠津津樂道。

  走完這一圈,除了不停地聽到參觀的遊客

此起彼落的讚嘆聲外,心中看到這些作品真的

就是不斷的「哇!」,原來還有袖珍這樣的藝

術,這真的是一趟豐富視覺兼顧知性的饗宴。

17

× 週二 - 週日 10:00-18:00

× 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段 96 號 B1

× 02-2515-0583

17 18

光線灑在博物館上,呈現出一種淡淡的、清新高雅的氛圍;

隱身在一旁的高樓大廈中,悄悄地透漏著它的獨樹一格,

我們來到了台北琉園水晶博物館。

  並不是一間高大雄偉的博物館,它只有兩層樓高。博物館裡展出來

自世界各地玻璃藝術大師的經典之作,作品數量不容小覷。

  走了一圈五顏六色,許多作品讓人不禁好奇且為之興嘆:能做出這

些作品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必定是要經過一番失敗,還要有非常多的耐

心,才有可能完成這些展示在我們眼前。一件件精雕細琢的作品,讓我

們在欣賞之餘還有股向這些作者敬禮的衝動。

這裡可是 " 兩岸三地第一座 "

以玻璃為主題成立的博物館喔!20

  與其說這裡是「博物館」—這三個字常常使人有種肅然起敬的

感覺,這裡似乎多了一點歡樂的氣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就在

參觀過許多展示區之後,我們來到了工作區,這裡可以讓大家親身

體驗製作琉璃!

  從最一開始在熱窯中燒熱玻璃、中途發揮巧思增加色彩、到最

後冷卻塑形,親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旁邊當然是有

專門的琉璃藝術家在指導囉!

  專家細心教導每個步驟,還會幫忙調整姿勢,甚至多加一些色

彩讓作品更漂亮,讓我們這些初學者的作品也能看起來別有一番風

味。大部份指導的藝術家都是外國人,當天我們去的時候也是,不

過不用擔心聽不懂英文,因為旁邊還會有人幫忙翻譯呢!

動手做琉璃,可以製作出屬

於 自 己 的 紙 鎮、 盤 子 或 杯

子,但是因為常有團體參觀

並預約製作,所以建議提早

預訂以免向隅唷!21

  除了自己動手燒製琉璃,這裡還有開班授課,像是琉璃彩繪、

磁磚拼貼以及雕刻琉璃等課程,讓人也能體會之中揮灑創意的樂趣。

  琉璃水晶博物館,不只是間博物館,還結合了教育的意義,使

我們不單單只是在欣賞這項工藝技術最後亮麗的成品,還讓我們親

自體驗製作的樂趣,甚至當中的辛苦。這裡是個沒有止盡、不斷發

現美麗與創意的國度,下次如果想要感受藝術熏陶或者靈感湧現時,

不妨就來這享受一下吧!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 515 巷 16 號

× 02-2895-8861

21 22

  一片片鑲在牆上的繽紛琉璃,閃閃發光如夢似幻,置身其中,

彷彿自己就是王子與公主。這是新竹的玻璃工藝博物館的外圍景觀,

在我們還未進到博物館前,就已然被這動人的景色所吸引。

  進到博物館裡頭,或許能用「眼花撩亂」來形容,每一件陳列

在博物館裡的作品是那樣的晶瑩剔透、五彩繽紛;顏色在透明的玻

璃作品中,像是跳舞一般;目不轉睛的盯著,感受其中「神采飛揚」

的曼妙,每一件作品好像都宣示著:我不只是琉璃作品!而是要告

訴你一個故事,使得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看著它們的故事。

24

  不管是具有表象的:一看作品就知道一匹俊俏的馬就要一躍而

起、一群天真無邪的孩童在廣場玩耍,擁有陽光般的笑容;或者具

有意象、當下看到並不知道這件作品要表達什麼的:許多五顏六色

不規則的小方塊組成一大方塊,其實要表達的是心中許多的想法,

這些都要看過解說後才能更容易品嘗作者要傳達的奧祕。參觀完這

裡,我們覺得經歷了一趟不只是視覺上的饗宴,更是心靈被洗滌、

被薰陶了一番的奇妙感覺。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新竹市東大路一段二號

× 03-562-6091

26

  在陽光毫不遮掩它那熱情如火的烈焰時,四個人浩浩蕩蕩彷彿

快看到海市蜃樓時,眼前這棟建築,給了我們一個暫時不用再跟太

陽打交道的世外桃源。

  這裡,南投縣炭雕博物館,位於鮮少有人車經過的公路旁,背

後就是山脈綿延與藍天接軌,建築物本身帶點像是日式早期的搭建,

用木頭建造而成,陪襯在旁的是一片花園與水池,像是會出現在日

本節目中出現的那種景色,離開喧囂暫時逃離繁忙的景色。

28

  進到裡頭,是一種古色古香的色調,帶點溫馨的氣息,往前走

去接著發現在玻璃櫃裡頭,放眼望去,乍看之下全都是黑黑的一團

一團,走近仔細一看,才發現每個玻璃櫃裡頭所陳列的都是所謂的

「精雕細琢」,每一件栩栩如生地擺在眼前,因為一般人想到木炭

第一印象就是黑的、硬邦邦的、中秋節拿來烤肉用的,如果沒有親

眼看到,大概沒有人會相信木炭也可以變得這麼活靈活現,又富有

藝術價值。

  在逛完後,雖然這裡不是間很大的博物館,但卻是一個能陶冶

心靈及開開眼界的地方。有機會不妨在出門踏青的同時,來參觀炭

雕博物館,或許在尋找靈感的人能在此找到了靈感,遊玩的人也多

了一份藝術的知性唷!

29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南投縣國姓鄉中正路一段 127 號

× 04-9272-0751

兔子好像就要朝著你蹦跳出來;

還有關公那正氣凜然的霸氣,

都是經過師傅巧手所雕刻出來的。29 30

  大馬路旁一下車,從大門走進來,眼

前就是一座高大的地震儀;雖然不是希望

地震要來,但自小時候聽到這個儀器時,

就很想看看地震來時,球是不是真的會從

龍的嘴巴掉到青蛙的嘴巴裡;到現在看到

古代的地震儀時,都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

從腦中浮現。再往前,走進彷彿本身就在

展現建築科技技術的博物館裡,讓人像是

置身於一個大型的迷宮,因為裡頭有著各

式各樣的展覽標語,有著不同的入口、不

同的指示,讓人不知道該從哪裡看起,這

就是第一步踏進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感覺。

32

  從動力機械、食品工業、科學的奧祕,再到外太空

一探究竟,接著再回到小朋友的遊樂天堂,正以為全部

都逛完了,博物館裡似乎永遠都還有東西等你去發掘。

當中有一種很奇妙的感受,那就是「遺忘」,為什麼說

是遺忘?就在我們逛著每一層的展覽時,彷彿以前的東

西又回到眼前,訴說著這件物品的歷史,使我們感受到

了我們的遺忘,原來我們以前還用過種東西,「遺忘的

驚訝」。

  例如在「電信台灣」展場中,讓我們體

認到現在的觸控式螢幕或智慧型手機有多普

遍。裡頭展示的從最一開始的通訊系統,到

電話的出現,再到攜帶型手機;而手機一開

始只有通話功能,到後來可以傳簡訊、可以

播放音樂、照相甚至上網等。在裡頭,最常

出現的幾句話就是:「對耶!以前我有用過

這個東西!」「天啊!還有這個東西!」

「哇!原來這東西是這樣來的!」。心中永

遠都會有個驚嘆號,而這只是其中之一的展

覽,逛完整座博物館,這些話大概會說不只

百遍吧!

33

  另外,特別展覽也是如此,當時我們遇到的其中一

個特展,展出各式各樣的「鎖」;鎖在我們的生活中扮

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鎖、刷卡鎖、瞳孔辨識鎖……

五花八門,你還能親自試著打開這些鎖,互動式展覽非

常有趣。另外還有「酒」的故事;酒陪伴人們已經有六、

七千年的歷史,這個特展介紹了酒的釀造,我們該如何

品酒,以及本土酒業的發展,詳細地介紹酒的文化。針

對了不同的主題,特展的部分,總是帶給我們驚豔及不

同的體驗享受。

  科學工藝博物館,我想它不單單只在介紹科學和工

藝,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

「文化與歷史」。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我們生活越來

越方便,甚至能創造出我們所想像的世界;但在同時,

我們不能忘了從前古人的結晶智慧,或許我們現在已經

用不到也不再想到,但是,如果沒有他們先前努力的開

發結果,就不會有現在的文化傳承及演變。

33 34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這樣,但

或許一百年後我們所用的東西也

將走入歷史,放在博物館中,供

之後的子孫參觀。所以,在技術

發展、科技進步之餘,文化和歷

史依然存在於其中,我想這是我

們不能忘的。在閒暇之餘,不妨

就走進這間博物館,一探這當中

的驚奇,相信你會有所不同的感

受!

35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720 號

× 07-380-0089

35 36

37

37 38

走出新北投捷運站,沿著中山路往山坡上走,經過了各式各樣新

穎的溫泉飯店及深具特色的北投圖書館,終於到達了充滿英式維

多利亞風情的建築物。

39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池,由日治時期公共

浴場”湯瀧浴場”擴建而成,並在周圍興建北投公園。1913 正式啟

用,建築形式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的公共溫泉浴池。光復後更名

為中山堂,後因使用單位的搬遷,所以逐漸荒廢。甚至連公共浴池

旁邊門窗上所裝飾的彩繪玻璃,也被不肖人士給偷走。直到 1994

年北投國小的師生在進行鄉土調查時,發現了它的歷史意義 ( 曾經

是東亞指標性的浴場 ),在經歷了一連串民間人士的奔走和支援,內

政部終於在 1997 年訂定其為三級古蹟。透過附近居民所提供的珍

貴照片,老建築才得以獲得全面性的修復。目前館內除了展示當時

的建築風格和陳設之外,也向大眾介紹北投溫泉以及珍貴的北投石。

39 40

  因為地形的關係,所以二樓才是主要的出入口。一進門就必須

換穿館方所準備的拖鞋,以免木質地板受損。二樓的空間安排是和

室、露臺還有大小溫泉浴池,一樓則是公共浴場。

  整趟參觀中,最令我們感動的是北投社區居民們那一份維護歷

史建築和保有地方特色的心意,因為北投溫泉博物館原先差點被拆

遷做為北投纜車的起點站,但,透過社區眾人的力量讓老建築又重

獲新生。比起原先規劃已經相當氾濫的纜車,這項社區經營不但凝

聚了居民們的向心力,也更加凸顯了這裡的特色。使我們優遊在這

裡頭時,不禁感受到時光讓這間博物館產生的蛻變,當我們踩踏在

地板上時,彷彿走在時光迴廊,又經歷了一趟時代淵遠的旅程。

41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2 號

× 02-2893-9981

北投石↑舊時大澡堂↑

41 42

43

  台中科學博物館是全台第一座科學博物館。館區由科學中心、

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中國科學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所組成,

永久展示天文、物理、地球科學、古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人

類學…等;並搭配各種不定期的特展,向大眾宣傳科學新知。每年

參觀人數排名台灣博物館的第二名(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除

此之外,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鳳凰谷鳥園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

區,也是科博館館外園區。博物館的地標是「水鐘」,高 3.5 公尺,

由法國物理學家設計製造,藉由水的重力與虹吸作用,

帶動鐘擺計時。

43 44

  科學中心在積體電路的世界中許多關於高科技的知識介紹,尤

其是跟台灣出口有密切關係的電子業,讓大家更了解台灣的重要經

濟命脈。

  科學探索區透過裝置讓我們能夠充分體會”自然”的各種原

理,其中最特別的是全像術攝影 , 跟師大圖文傳播學系的專業息息

相關。

  生命科學廳的展示都相當有趣,其中仿真尺寸的恐龍模型,還

有栩栩如生的音效和動作,讓不少大小朋友們驚叫連連。生老病死

是每個人人生必經過程,透過科學的角度及透過食物鏈以及地球負

荷量來解讀,可以了解到死亡這項任務的重要性。

  地球環境廳模擬了各種生態環境,其中微觀世界以顯微鏡的視

野,讓我們更清楚的看見了許多小生物的真面目,尤其是昆蟲的近

距離樣貌,真是令人印象相當深刻。

有趣的互動攝影器材,能放大顯示生態箱裡的生物,還能自己操作喔!→

螢幕↑

攝影機→

45

  中國科學廳展示了古代中國的醫藥、科學技術、農業…等及台

灣南島民族相關內容,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先人們的生活智慧。在一

樓有仿古中國的建築模型以及器物,特別是一些具有指標性的,如:

渾天儀、鄭和下西洋的船艦…等。

  植物園以展示台灣低海拔植物和熱帶雨林生態為主,建築外

觀特殊不說,門口更有一座以台灣特有種 - 珠光鳳蝶為藍本的大蝴

蝶。   相信科博館一定能夠勾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它是國中

國小畢業旅行的熱門景點。裡面除了豐富的展出內容外,更結合了

一些簡單的遊戲裝置,讓大家能夠更迅速的吸收新知。台中的朋友

們真的很幸福,有一座內容如此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大家一定要好

好善用這份珍貴的資源。

45 46

× 週二 - 週日 09:00-17:00

× 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 04-2322-6940

館內充滿著照片解說及逼真的動物、恐龍標本,讓博物館活了起來。

47

47 48

一大早天氣晴朗,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木生昆蟲博物館。

館方十分熱心的安排了一位解說員替我們導覽,在他仔

細的講解之下,帶領著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館。

  一入園,就先進入了蝴蝶溫室。溫室內為了飼育蝴蝶,種植了各式各

樣的蜜源植物。我們看到相當多種類的蝴蝶成蟲,例如:曙鳳蝶、黃裳鳳

蝶、珠光鳳蝶、青斑鳳蝶、柑橘鳳蝶、大琉璃紋鳳蝶、大白斑蝶、枯葉

蝶、三線蝶等。

  其中,曙鳳蝶、黃裳鳳蝶、珠光鳳蝶都是保育類的蝴蝶。珠光鳳蝶在

台灣本島是見不到的,只有蘭嶼才能看的到。保育類的蝴蝶通常因牠們的

食物來源較為單一,以至於棲地遭受破壞時數量就大量減少。由於溫室內

蝴蝶種類眾多,相對於蝴蝶的天敵來說,食物來源豐富,所以在溫室中也

發現許多蜘蛛和攀木蜥蜴的蹤跡。

50

  到了博物館一樓,裡面飼養各式各樣的其他昆蟲,例如:竹節蟲、鍬

形蟲、獨角仙、蜘蛛、攀木蜥蜴。另外,有一排架子上專門展示各種的蝶

蛹。陽台外還飼養了金剛鸚鵡、非洲灰鸚鵡、葵花鸚鵡、金太陽鸚鵡、雞

還有兔子。

  而博物館二樓更是整個參觀過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種時光

倒流的感覺,一瞬間又回到了台灣仍是蝴蝶王國的年代。有一個玻璃展示

櫃裡陳列了當時所流行出口的蝴蝶製品;除了蝴蝶標本之外,還有利用各

式蝴蝶翅膀拼貼而成的畫及利用蛾類巨大的蛹所製成的錢包。裡面還陳列

了許許多多國內外各式蛾類和其他昆蟲的標本。其中最特別的是一個價值

八百萬的蝴蝶標本,因為這隻蝴蝶為陰陽蝶,身上同時具有雄蝶和雌蝶的

花色和生殖特徵。另外還有一些全世界最小的蝴蝶,充滿數字花紋的蝴

蝶,擬態成貓頭鷹的蝴蝶,具有金屬色澤的蝴蝶等。

具有金屬光澤的蛹↓

51

×週一-週日 08:00-17:30

×南投縣埔里鎮南村路6之2號

× 04-291-3311

  木生昆蟲博物館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除了應有盡有的昆蟲標本、各

式各樣的活體昆蟲和動物外,整個木生昆蟲博物館也濃縮了台灣經濟發展

過程中的一段小小縮影。

青斑鳳蝶則是夏天的時候常常在溪流邊飛舞的

蝴蝶。柑橘鳳蝶也是相當常見的蝴蝶,時常可

以在家中所種植的柑橘類植物(金桔)上發現會吐

出臭角的幼蟲。鳳蝶類的幼蟲常常會擬態為蛇

的樣子,頭部會出現眼睛狀的花紋,而且遇到

危險時會吐出臭角。大白斑蝶就是俗稱的大笨

蝶,因為其體內有累積的植物毒素,不需要快

速飛行來躲避天敵,遇到危險時常常會裝死。

51 52

  由於博物館的外型獨特,遠遠的就可以看見,相當引人注目。以蘭陽

地區獨特的地形單面山為造型,利用外牆的排列分割,模仿單面山岩石節

理。館外則是濕地生態園區,為原先烏石港舊址。蘭陽博物館徽是以噶瑪

蘭族人型圖騰為構思,旨在傳達「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及「人與歷史的

聯想」,並且感謝大家盡心付出。

  博物館設計分成四層,分別是 : 序展廳、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

序展廳有互動劇場播放著「宜蘭的誕生」,讓大家了解宜蘭地質誕生歷史。

沿著長長的電扶梯向上,直接來到四樓的山之層。宜蘭因為多雨氣候和山

地地形,形成「迷霧森林」。思源埡口河谷生態,以物種多樣性聞名。場

中以樹影燈、垂直布幕及玻璃櫃形成森林的氛圍,並使用大量的模型和標

本模擬檜木林,展示宜蘭特有的物種,如 : 台灣檫樹與寬尾鳳蝶,以及宜

蘭的山地湖泊生態等,有一種朦朧的美感。

  平原層以表現人們在蘭陽平原的生活文化為主,帶領觀眾走入 1920

年代宜蘭城的西門渡口。站在人像旁邊就可聽見「人物心聲」,藉此得知

當年的社會生活面貌。展場有孤棚模型,上面還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搶

孤,十分的逼真。更特別的是,有一處在透明地板下陳列不同季節的稻作。

54

  海之層的空間設計,是取材自河流與

海洋交匯處的生態景觀,以「沙崙仔」展

櫃為主要空間架構,介紹宜蘭漁業、海洋

生態、漁民生活…等。

  蘭陽博物館透過多種手法來介紹宜

蘭,小劇場、燈光、模型、裝置藝術…等,

讓遊客跳脫了死板的文字介紹,身歷其

境,加深大家的印象。除了強調宜蘭的人

文歷史外,更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

大家在參觀的同時也可以好好省思一番。

55

55 56

× 週四 - 週二 09:00-17:00

× 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 750 號

× 03-977-9700

精緻的博物館模型↑

58

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內,原本是廢棄已久

的柴魚加工廠,後來在政府單位的輔導及民間人士的投

入,使它重新成為一個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博物館,

於 2004 年 2 月正式開幕啟用。

  除了保留即將失傳的傳統「柴燒法」古早味柴魚製程外,也記

錄了七星潭的定置漁業文化,並教大眾認識海洋生態。

  整棟博物館的建築忠於原味,完全依過去柴魚烤房設計。一樓

展示柴魚魚種、使用的木柴品種,以及烘烤煙燻的過程;二樓介紹

整個七星潭的定置漁業文化,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三樓則是親子互

動區,有四格漫畫、拼字遊戲、刨柴魚片等體驗活動;用餐區將當

年製作柴魚的器具,發揮巧思改成桌椅,十分的特別。

  「牽罟」是早年漁村常用的捕魚方法,需要集結眾人的力量,

合力將漁網拉上岸。如今,隨著捕魚技術的進步,「牽罟」已經不

常見了。因為台灣東部沿岸海床深邃,黑潮得以靠岸為花蓮海域帶

來了許多大洋性迴游漁類。七星潭的定置漁業就是利用魚群迴游的

路線設網固定,用遮斷、誘導、區劃、陷阱等方式來捕魚。

  七星潭美麗的海景再搭配上柴魚博物館濃厚的在地風情,令人

非常印象深刻。博物館融合了本身的人文歷史以及地理特色,創造

出永續的觀光價值,讓我們更加認識台灣每一個美麗的角落。

61

× 平日 09:00-19:00

× 假日 08:00-19:00

× 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 148 號

× 03-8236100

61 62

63

63 64

位於台大附近,公館夜市周圍,大家多半只注意到夜市,常常會不自覺忽略後面還有一座「自來水園區」以及位於其中的「自來水博物館」。

  走進園區掃視一周,再看看手上的地圖,看不到任何像是

博物館的建築;朝地圖上顯示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座巴洛克式

的城堡位於我們的右前方,於是我們決定進去一探究竟。途中

有著可愛水滴造型的園區吉祥物、一座座的小花園坐落於一旁

必經的道路上,這裡是大家最愛拍照的地點。一路走走拍拍到

了這棟巴洛克式建築,走進去一瞧,才發現原來這就是自來水

博物館;在這外觀像極了皇宮的建築裡,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水管←及水表都成了裝飾→ 66

  這裡收藏著早期用來抽取原水、輸送淨水的許多設備;在原先

被稱為「唧筒室」的地方,一台台大型抽水機矗立在我們眼前,空

氣中彷彿還聞得到油漆和機器的味道,腦中不禁想像當時運作的情

形:機器不停的作響,水蒸汽環繞在空氣中,想必夏天時這裡就成

了天然的三溫暖,汗水從工作人員臉上滴下,不禁提醒了我們必須

確實做到珍惜水資源。除了這些大型的機器設備,旁邊還擺放了這

裡的歷史導覽,自從這裡停止運作後,就被政府列為古蹟;經過幾

年的修建,為我們保存了當時的樣貌,供民眾參觀。

67

  從博物館出來後,繼續往後頭園區走,來到一處擺放著許多大

大小小、不同顏色水管的空地。說也奇怪,平常看這些水管就只是

水管,但當它們排排站在那裡時,卻成了可愛的藝術品。在這大家

可以躲進水管裡,擺出各種奇怪姿勢拍照留念。在夏天,還有玩水

區域,讓炎炎夏日裡多一份涼意,小朋友更能玩得不亦樂乎;而生

態觀景步道,是能讓年紀較大的長輩、或整天窩在家的宅男宅女出

來透透氣、走一走的好地點;路上還會看到以前的蓄水池,看看以

前的水源到底從何而來。

× 七、八月 09:00-22:00

其餘月份 09:00-18:00 ( 周一休 )× 台北市思源街一號

× 02-8369-5104

67 68

走在園區裡,感受那濃濃的懷舊氣息,伴隨著路上舊時的建

築與風土民情,以及陳設與黃金和礦產有關的設置,使整個

園區充滿了濃厚的日式復古風情。

69

  黃金博物館園區由黃金博物館、環境館、太子賓館、煉金樓、

本山五坑坑道體驗、生活美學體驗坊、昇平戲院組成,是過去金礦

礦區轉型而成的。

  黃金博物館由過去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重新整理,一樓以

九份、金瓜石一帶的採礦歷史和相關礦業文物為展示主題,內容包

含坑道模型、斜坡索道圖說 礦業器具、礦工用品、戰俘營等等,利

用各種模型及解說讓我們有更身歷其境的感覺。

↑模仿當時場景的逼真模型↑

69 70

  二樓由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多面向來介紹黃金。主要分為三個

主題:(一)亙古而來的黃金:依黃金的歷史發展、地理分佈設計

出的尋寶遊戲,來介紹黃金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還有黃金在不同

的文化意涵。(二)生命金河:陳列傳統金飾以及現代黃金工藝創

作。(三)你所不知道的黃金科學記:透過互動式遊戲和小劇場來

介紹黃金的化學特性及日常生活應用。並且展示了世界上最細金絲、

最薄金箔和鎮館之寶二百二十公斤的九九九純金大金磚。

71

71 72

  金九平地區由昔日沒落的山中礦城,經由電影悲情城市,

重新喚醒了人們記憶中那座美麗又繁榮的山城。而這個紀錄了

許多台灣過往的點點滴滴的地方,透過了政府和民間力量,結

合在地的歷史、地理以及人文特色,終於成功的搖身一變,成

為了歷久彌新的觀光勝地。加上近年國片的復興,台灣又多了

很多新興的電影觀光景點,讓我們也因此更認識了台灣。

73

× 週一 - 週五 09:30-17:00

× 週六 - 週日 09:30-18:00

× 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 8 號

× 02-2496-2800

73 74

75

  博物館外觀非常特別,據說是以被扒開、融

出巧克力漿的頂級手工巧克力的概念而建成的。

  在一樓大廳迎接我們的分別是兩隻可愛黑白

色猴子造型的吉祥物,代表著黑巧克力及白巧克

力。休息區的沙發也是採用巧克力的造型,讓人

置身在巧克力世界裡。

  到了二樓,有各個不同的主題區,介紹著各

式各樣的巧克力知識,例如:可可知識區、巧克

力知識區、歷史神話區、食器模組區等等,幾乎

每個展區都有規劃互動小遊戲,更能讓大家加深

印象。

可可產區分布圖↑

75 76

  在可可知識區中,我們可以充分的了解可可

豆的生成、產地及特色,巧克力知識區則是介紹

了可可豆製成巧克力的過程、大家對巧克力的迷

思以及如何辨別巧克力品質的好壞,歷史神話區

則寫出了許多與巧克力有關的有趣故事,而在食

器模組區中,擺放了許多機器以及製作好的巧克

力,可愛且生動的造型,令人目不轉睛。在認真

地參觀完這些展區之後,著實讓人對巧克力有更

深厚的興趣及著迷。

  另外還有影音播放室以及巧克力 DIY 教室。

在 DIY 教室中可以讓大家親自動手體驗製作巧克

力的樂趣。

77

  由於巧克力博物館是一間私人成立的博物

館,所以館內還是會為自家產品打廣告。因此博

物館內設計了一個很大的展示空間,專門陳列宏

亞食品公司的系列產品,例如:禮坊喜餅、七七

乳加巧克力,在禮坊喜餅的展示區中,布置得十

分浪漫甜蜜;而七七乳加巧克力的展示區則是增

添了幾分童趣。

  整體而言,博物館的風格十分大眾化,也以

比較通俗淺顯的方式來傳達巧克力的相關知識,

也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前來參觀。除此之外,一樓

還有餐廳供應了各式各樣的餐點與巧克力商品。

由於門票可折抵 100 元的消費,所以大家也別忘

了各自選購不同的點心來分享。

77 78

每個小窗戶都可以打開,裡面有巧克力小常識喔!

× 週二 - 週日 09:30-17:00

× 桃園縣八德市巧克力街底

× 03-365-6555

  巧克力共和國位於桃園一處工業區內,周圍

被大片的草原包圍;而博物館的位置較偏僻,巴

士的下車處離博物館需要步行 15~25 分鐘左右,

所以建議搭乘私人交通工具或是計程車喔。

80

  影像博物館是一座建立於日據時代的戲院古蹟,是全台灣第一間具有

冷氣設備的戲院。建築融合古羅馬和阿拉伯風格,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

曾經遭受過轟炸,從建築物上還看得出受損的痕跡,聽說當時要上太平洋

戰爭的神風特攻隊他們出征前會來這邊看人生的最後一場電影。

  光復後,由國民政府經營,名叫國民大戲院,在經過一段繁華的時光

之後,於民國 80 年歇業,在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閉之後,這裡一度淪為廢

墟。但在文建會以及民間人士的幫助下,又重新賦予了這棟老建築新的意

義和價值。現在館內都會定時定期的播放一些老電影讓大家懷舊。

82

   一進到博物館時,就會看到牆上有著許多方形鏡子的設計。

   除此之外,博物館的各個角落都是從以前保存至今,每根樑、

   柱都歷經了多年的歷史。

  館內收藏了各種老式的放映機,在這已走向數位化的現代,許

多老舊的攝影設備早已不存在,不過這裡仍舊保存了許多以前所使

用的設備。或許不夠齊全,但卻也足以帶領我們見證過去的歷史、

欽佩現在的進步。

  還有,館內也有設置一些關於影像投射的簡介,讓民眾可以輕

鬆的理解投影的原理。而在館內二樓的放映室則保持了舊電影院的

原有樣貌,風格十分不同於現在的電影院,充滿了復古的感覺。

83

× 週二 - 週日

09:30-12:00、13:30-17:00、18:30-21:00

× 新竹市東區中正路 65 號

× 03-528-5840~2

  外邊的走廊布告欄上,張貼著許多舊

電影的海報,復古的風格、舊時的情懷,

這裡充滿了濃濃的懷舊風情,從海報上能

明顯看出從前的流行、生活文化等等。

  在這裡參觀,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

緩緩的從爺爺、奶奶的年代一路走到爸爸、

媽媽的年代,最後再回到了車水馬龍的現

代。雖然影像博物館的規模不大,但是置

身其中卻讓人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對於

80 年代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這裡參觀,

或許會有一大收穫喔。

83 84

鹽博物館是以鹽山和鹽結晶分子為構想,將金字塔錐形融合四方

體廠房的造型。而建築物表面則是以仿粗鹽顆粒的塗料還有白色

石英版構成,遠遠看來就像鹽山矗立在路旁一般。

  鹽博館門口賣著一種口味相當特殊的冰

品 - 鹽奶茶冰棒。雖然是冬天,每個人還是都

買了一枝來嘗嘗鮮。一樓重現了民國 50 年代

七股土盤鹽田,鹽工們辛苦工作的場景。鹽田

的工作流程主要是:過滷 ( 確定各池鹽水濃度

後,再引入下一池 ) →收鹽 ( 待鹽結晶後,鏟

起成一籠籠堆在田邊 ) →整地 ( 曬鹽期將至時,

把土盤壓實、修理土堤…等,使滷水較不易滲

漏 )。鹽田有分為土盤和瓦盤鹽田,而土盤鹽

田主要是用來製造工業用鹽。另外,鹽田會分

成一格格,是因為如此一來可以使雜質減少。

戰後初期,鹽的專賣利益是國家重要財政來

源,但是民眾為了生計,常常會在黑市販賣私

鹽;為了查緝私鹽,1947 年政府成立了鹽警

隊,鹽場邊也築有碉堡監視。不過這個制度已

在 1977 年被廢止了。

86

  鹽博館 2 樓是台灣鹽展覽區。鹽工新村區

主要是陳列展示鹽業的歷史資料,及鹽場的舊時

文物,並介紹了一些小常識,例如:「台灣最早

的鹽田出現在金門」、「鹽工若受傷了要怎麼

辦 ?」... 等。鹽工腳底有傷口時會用年糕抹在上

面以免鹽水流入。在鹽的科學與文化展區,則是

介紹鹽的科學小常識。

  鹽博館 3 樓則是介紹世界各地的鹽及鹽類文

化。鹽分為:礦鹽、海鹽、湖鹽、井鹽。世界各

地的採鹽方式因地理條件的關係而不同,沿海地

區靠烈日曝曬海水取鹽;內陸地區則是依靠鹽礦

及鹽湖來取鹽。最特別的是,館內有一處模擬礦

坑,讓大家能稍稍體驗一下地下礦坑的樣貌。

  現在台灣的鹽多半自國外進口,而台灣的鹽

田也因不敷成本,只剩下觀光用途。在台灣經濟

發展的過程中,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

該多了解鹽曾經發展過的相關事物,不要這段辛

苦的過程被世人所遺忘。87

從鹽的消耗量可看出一國工業化的程度,所以鹽被視為”現代文明的尺度”

× 平日 09:00-17:00 週末 09:00-17:30× 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 69 號× 06-780-0990

87 88

89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從火車站一路步行了 20 多分鐘後,終於到

了位於嘉南藥理大學附近的家具博物館。博物館外有一座很高大的椅子,

相當顯眼。買完票以後,就由一位親切又風趣的阿姨為我們進行導覽。家

具博物館於民國 94 年成立,是原先的舊廠房改建而成。顧慮工資成本,

新廠房都已遷移至大陸了,而台灣則是負責設計和研發。中庭有一處漂流

木區,是為了紀念 88 風災造成的破壞,建築物的白牆上也都留有清晰的

水痕。園區一共分為三館三區,由於此次走的是大人版路線,所以兒童故

事屋就只好匆匆略過。

  典藏展覽館是原先木工師傅工作的地點,現在則用來保留一些特殊意

義的經典家具。其中含蓋了廣式、台式、日治時期、北歐、殖民風格…等。

家具流行風格也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像是台灣現在流行的是大主臥、

大衛浴。而中國在文革時期,因為不可集會結社,所以客廳就被虛化了。

雖然說木製家具需要砍樹,但是實際上它的碳足跡是最少也最環保的。

89 90

  現代東方館,永興 50 周年時所成立的紀念館,展示了台灣家具史的

縮影,陳列了台式、美式以及外銷時期所生產製造的家具樣式。裡面最特

別的是木製旋轉門和木材體驗區。讓我們能觀察木頭的氣味和聲音,還可

以互相比賽榫接小椅子。

  台灣家具展示館,則是陳列近期永興所製造及販售的家具。永興家具

的品牌名稱叫做青木堂,主要銷售於中國大陸一線城市,共有 20 家分店。

在台灣則有四家,根據導覽員的說法,永興之所以設立家具博物館,是因

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希望能提升大家的美感經驗。我們認為這也是一種

行銷手法,一方面提升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增廣大家對中式風格家具的

接受度。

91 92

× 週三 - 週日 10:00-17:00

× 台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 321 號

× 06-266-1193

博物館內的手作指標,別有一番風味→91 92

  台灣糖業博物館於西元 2006 年 5 月 1 日,跟台糖公司 60 週年慶

同時開幕。前身為橋仔頭糖廠 , 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的糖廠,分為

兩個廠區:一為原製糖工廠行政區,現已整建為台灣糖業博物館;另一

部份為休憩區和藝術創作區。

  台灣糖業博物館的形式類似台北的自來水博物館 , 由許多個部分構

成一個主體。重要的歷史建築有 : 製糖工廠舊建築 ( 現為製糖設備實體展

示館,了解一個糖廠如何製糖的過程 )、糖業文化主題館 ( 舊有倉庫重新

規劃成六大主題,包含糖業歷史區、製糖文化與生活區、台糖公司的發

展與願景展示區、農務耕作技術區、糖業運輸解說區及人文小劇場 )、台

灣製糖株式會社事務所 ( 於 1901 年興建,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時的

建築風格 )、俱樂部 ( 原日本武裝部隊的練兵場 )、宿舍區 ( 西元 1940 年

建造,為當時廠長居住之宿舍 )。

94

  另外還規劃一些保存文物的園區 , 例如 : 農場機具展示場、鐵道

景觀休憩區 ( 收集各廠不同甘蔗運輸的機具 , 如五分車頭、車廂等 )、

金木善三郎君碑 ( 東京大學畢業後在糖廠服務二十多年,死於所長

任內,為此立碑紀念 )…等。

  製糖自荷蘭時期即為台灣重要產業,日本據台後,更全力發展

糖業,積極興建新式糖廠,糖業於是乎成為了台灣第一大產業。光

復後 , 政府為持續糖業生產,於西元 1946 年 5 月 1 日成立台灣糖業

公司。西元 1950 年代,砂糖外銷高居外匯收入 73.6%,奠定了國

家經濟發展之基礎。後來因為經濟結構轉變,逐年關閉糖廠。

95

× 週一 - 週日 09:00-17:00

× 高雄市橋頭區橋南里糖廠路 24 號

× 07-611-3691

  雖然現今台灣的經濟主力早就不是糖業,然而這個衰微的產業

卻保有許多老一輩人的回憶,例如 : 到糖廠吃枝仔冰、坐小火車上

學、「送甘蔗給會社磅」…等。我們在向未來邁進的同時,也不能

夠遺忘過去。因為有過去才能有未來,而過去的一些經驗,也能提

供我們做為未來的參考。

95 96

  直到雲霄飛車從高空俯衝下來,水花濺起大約兩層樓的高度後,灑落

在身上,此時此刻我們才真的覺得我們在「旅行遊玩」。

  一整趟的行程,在別人的眼裡,我們好像就只是出去玩,東南西北,

全台到處跑;這好像也是我們一開始所想像的,邊旅行邊遊玩,到最後就

出一本旅遊書。直到在寫後記時,才深深地體會原來「玩」是這麼的辛苦

且不易。

  暫且不說我們的主題,是一般大眾認為比較無趣的:「博物館」,我

們要記錄、拍照我們參訪的一切,光是在開始規劃我們的旅行路線就相當

不容易:為了控制預算、每間博物館不同的開放時間、要配合當地的交通

工具……種種因素,加上還有天氣變化等不可抗拒因素,使我們一路的旅

程可以說是十分艱辛。

  一路上我們常叫苦連天,因為有些博物館位於交通較不發達的地方,

所以我們常常徒步而行,而且我們總在豔陽高照時,活生生地暴露在那似

乎多待一秒身體就會融化的高溫下,繼續朝目標前進;這時我們反而巴不

得趕快前往博物館,因為裡頭總是有冷氣能紓解我們躁熱不安的情緒。心

情暫時安頓好了,接著抗議的是我們的小腿肌;博物館之大,就好像開俄

羅斯娃娃一樣,以為已經沒了,裡頭卻還有一層,平常看到這娃娃是驚喜

的,現在卻非常希望沒有「更小的娃娃」了。

後記

97

  在一切旅程都劃下休止符的剎那,我們真的鬆了一口氣,但回想起一

路上發生的趣事,嘴角卻還是會不自覺的往上揚。好比說我們真的就像背

包客一樣,走在看似海市蜃樓的大道上,停在路邊比出大拇指招攬便車,

甚至找了張牌子寫著「便車」在路邊不停地揮動;那時真的有好心人停下

來順道載了我們一程,甚至還幫我們追公車,我們真的真的萬分的感謝(可

惜當時緊急,忘了問他名字,好在此書中感謝他);還有在花蓮熱心幫我

們叫車的博物館館員,和她的司機朋友,當了我們當天的導遊,還給了我

們優惠的價錢!再來還要感謝我們的好友曾鐘慶及組員張玉翰,提供我們

在台中及桃園的住宿。最後,感謝好友于果的大力幫忙,在製作後期提供

了非常多協助!這一路上受到很多熱心人士的幫助,或大或小,都讓我們

體會到了台灣濃濃的人情味。

  寫到這裡,本書也差不多近了尾聲,希望各位讀者在書中有感受到我

們的經歷,並因此決定規劃旅行,前往台灣各地的博物館逛逛。期待我們

之後還能夠再相見!

(完)

台師大圖文傳播學系 102 級 心心玉米粒製作團隊 筆

97 98

黃金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琉璃水晶博物館

溫泉博物館

樹火紙博物館

袖珍博物館

巧克力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

玻璃工藝博物館

台中科學博物館

木生昆蟲博物館

炭雕博物館

鹽博物館

家具產業博物館

糖業博物館

科學工藝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

柴魚博物館

特別感謝本系 洪子涵 學姊悉心指導

99

著作人   羅俐欣、黃可心、張玉翰、陳心寧

攝影    羅俐欣、張玉翰、陳心寧

文字撰寫  張玉翰、陳心寧

美術編輯  羅俐欣、黃可心

內頁插圖  黃可心

照片編修  羅俐欣、黃可心、張玉翰

電子書設計 張玉翰

初版一刷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版權所有 禁止翻印】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