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新区第三届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 简...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洋河新区第三届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

简 报

(第13期 2019 年 05 月 28 日)

主持人:姚 芳

导 师:朱其兵 陈长松

编 辑:李正中 丁 升

左根云 胡启杰

2019年5月28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五月下扬州。”2019年5月24

日上午,洋河新区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十三位成员

有幸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扬州大学,即将聆听第28届现代与

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教学观摩研讨会中为我们执教的都是研究小学语文教

学的专家、教授和特级教师。此次活动历时两天半,于5月

26日中午顺利结束。每位执教者的课堂都让在座学员赞不绝

口、受益匪浅,值得我们长期慢慢咀嚼、内化和沉淀。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的许嫣娜老师遵循低年级孩

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品味故事包

含的道 理。通

过对文本 的解

读,许老 师把重

点放在四 个问句

的朗读指 导上,

引导学生 读好文

中的问话和人物的语气读出了精益的语气,并进行分角色朗

读,读出小兔、小羊因大象奇怪的耳朵与它们的不一样而产

生的疑问;抓住“都”“真的”,读出大象信以为真的语气。

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有了真实的存在感。

在王崧舟老师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了。教学

语言、课 堂氛围

的营造 和把控、

教学机 智、对文

本的钻 研……

都是我 要学习

的。这节语文课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高超的创设情境的能

力。他领着学生读诗,反复读,每一遍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下。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读得投入其中且深情款款。如果不

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这都得益于王老师高深的文化

底蕴的熏陶。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

独立性、个体性。管建刚老师的阅读教学既关怀学生内心的

情感,又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

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

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

一篇 课

文提 供

了优 美

的语 言,

教师 在

教学 中

营造 了

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

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

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

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

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

朗读的目的。

何捷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自已的

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情。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

前后不同的态度。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何老师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

鹿 对 它 的 角

和 腿 前 后 不

同 的 态 度。通

过 前 后 对 比

朗读,让 学 生

体 会 到 鹿 的

思 想 在 悄 然

发 生 转 变。多

次 朗 读 “ 两

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可看的腿却让我狮

口逃生!”这些朗读训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

文本对话,为下文体会鹿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根据课

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

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

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

罗才军老师的小古文教学,在他的智慧引导下,整个会

场笑声阵阵,台上台下就这样跟着罗老师读着,笑着,品着,

度过了 一堂课的愉悦时光。 首先是在《杨氏之子》中品读

对话,体味言语秘妙。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 ”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梅—杨氏之子

杨家果, 孔雀—孔夫子—孔家禽,在对话中感受杨氏之子

的“甚聪慧”,继而罗老师又创 设情景引导学生练习文言

文对话,假如来的是“柳夫子”“黄夫子”,又该如何 应

答,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应声答曰:“未闻柳树是夫

子家树”“未闻黄 桃是夫子家果。”……罗老师顺势夸赞

孩子们“甚聪慧。”然后外读两篇,牧养 阅读能力。在《顾

长康啖甘蔗》中体会“渐入佳境”,在《张成洗疾走》中感

受“辄 不可禁”。阅读古文,让孩子们得到文言学习的美

好;阅读经典,为孩子种下安顿生命的种子。

戴建荣的《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同

样的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

气,效果是不一样的,运用恰

当的语气能让我们与他人的

交往融洽、和睦;而当我们与

他人发生矛盾或产生误会时,

只要我们语气和气,真诚待

人,就能将大事化成小事,从

而将误会解除,从而懂得恰当的语气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

孙双金的课紧紧围绕“在叙

述武松打虎的故事中,作者是怎

样成功地刻画了武松这一人物

形象的?”展开教学。这些可爱

的孩子们,有的抓住人物的语

言,有的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这样细细

品味一字、一词、一句,武松那

有勇有谋、沉着机智、勇猛无畏

的英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在学

生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罗才军教学文言文三则:《杨氏之子》课堂循序渐进,

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言文简洁精炼,称呼丰富的特点,

课堂上熟读成诵,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提升和进

步,让我相信优秀是教出来的!(李正中)

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表达,和我们不重视口语交际有关,

如果每堂课都能这样训练,相信孩子们听说能力会得到很大

提升,口语交际课语文老师们大有可为。感谢戴老师为我们

精彩的呈现,课堂结束,思考才刚刚开始。(左根云)

思考,就是提问,向自己提问,向文本提问。深度思考,

就是深人地提问,一个问题不满足,再追加一个又一个问题。

“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到长城非好汉”。如果我们在理解、

追问和批判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就

会逐步养成!(王玲)

不敢挑战权威,缺乏批判精神,是中国学生的通病。这

是千百年来,进行奴化教育的结果。当今时代极需要的是创

新人才,敢挑战、会思辨,具有批判思维品质,是创新人才

的必备素质。孙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挑战权威,不唯书,

不唯上,可谓高瞻远瞩,匠心独运。(陆瑶)

孙双金老师《景阳冈》聚焦英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

体会名著用词的精妙,感受人物的性格,批判性思维。无论

是读书还是教书,都要有批判意识。读中有思考,悟中有对

话,学中有提升,这样读书,这样教书,我们才会教出活生

生的孩子,塑造未来活生生的英雄。(丁升)

男老师教低年级口语课,很违和的搭配,戴建荣老师却

营造出了很和谐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在设

计上,教师没有将口语交际的话题局限于同一认知层面的反

复循环,而是通过灵活自如的调控,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

体现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层次性。(胡启杰)

武松打死一只老虎,我们称其为英雄。比武松打死的老

虎只数多的李逵为什么不称其为英雄?这一问,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思考,也引发了台下老师的思考。又不失幽默风趣。

语言不疾不徐,即儒雅沉稳又不失幽默风趣。(李敏)

从孙老师的板书上我们就能看到设计很用心, 用词精

准,抓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透过文字解读、通过演、读,

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三个“闪”、一个“揪” 、一

个“按”让学生体会、换词再思考,又通过李逵和武松打虎

的区别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一个多元的人才是真实具体的,

从而自然而然的对武松的形象进行了解读。(王晓红)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