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里的中国 那只表了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自从孩子出生,儿歌就成了家里的必备品。逗孩子、哄孩子,都离不开那些或欢快或悠扬的曲调。虽说对这些歌曲耳熟能详,但是有时候,一首首儿歌会突然触动了我的心弦。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在我的记忆里,《卖报歌》似乎就是这么几句歌词,活泼跳跃的旋律中并没有太多凄苦悲惨之意。然而,仔细再听一下:“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还有“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一个面黄肌瘦、风餐露宿的小报童形象顿时映入脑海。一位在旧中国底层讨生活的孩子,经聂耳和安娥两位人民音乐家质朴却有力的刻画,在今天听来仍有许多感动。国家孱弱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苦难深重,但这个既天真又坚强的报童仍相信“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这一点光明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初心”吗?正是建立在对以童工为代表的被剥削和异化的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深刻同情之上,马克思才发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疾呼,立下了“解放全人类”的宏愿。共产党人努力使每一个中国人挺直腰杆

“站起来”,正是那近乎绝望的生活中的一线光明!

——“ 小 燕 子 ,穿 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歌简直就是哄娃睡觉的神曲,然而我每次只会翻来覆去地唱这第一段。没想到第二段歌词的画风陡然一变:“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 大 工 厂 ,装 上 了 新 机器 。 欢 迎 你 长 期 住 在 这里。”大工厂和新机器会让春 天 更 美 丽 ? 但 再 想 一想,这首歌描绘的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场景。那时的中国人满怀一腔奋斗之志,那是一段理想昂扬、激情燃烧的岁 月 。 那 是 一 代 人 的 回忆,也是一代人的付出。

“地球爷爷已经很累,默默承受人类的罪。地球爷爷意冷心灰,每天流下伤心眼泪。地球爷爷小小心愿,还他一片纯净空间。地球爷爷深深渴望,希望地球是最美的地方。我们是可爱的低碳贝贝,让爷爷心情变美不再受累。我们就是时尚的低碳贝贝,节能环保成为日常行为。我们就是热情的低碳贝贝,低碳生活人群迅速加倍。我们就是爱心的低碳贝贝,伸出双手使地球越来越美。”《低碳贝贝》的乐曲一出,美丽中国的未来似乎就在眼前。再多想一层,还不止中国,这首儿歌关心的可是地球爷爷!当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退出巴黎协定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蕴含在这首浅白的儿歌中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也镶嵌在了儿歌里。儿歌虽然简单易懂,却折射出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迁。儿歌里的中国,是一个历史的中国、一个现实的中国,也是一个不断地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都达到真正和谐的目标而努力前进的中国。

有人说,没亲眼见过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作品,就不能算到过西班牙,更不能说到过巴塞罗那。这话真实,巴塞罗那是“高迪之城”。在高迪的建筑作品中,有 17 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大师中,可能只有他享有这般荣耀。

我们一到巴塞罗那,就去拜见“高迪”。先去了圣家族大教堂。这座教堂位于巴塞罗那的市中心,是城市最显著的地标,我们在很远处就看到教堂塔尖顶端的“花朵”。这座教堂始建于1882 年,至今也没有完工。说要到 2026 年才能基本竣工。我们去的时候,教堂顶上有施工的起重机,里面搭着手脚架,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在专心干活。可这些似乎并不妨碍游人的观赏。圣家族大教堂设计非常奇特,每一处造型都是仿自然的。高迪把鸟巢、蚂蚁窝、钟乳石、山脉、树木、花朵和岩石变成了尖塔、拱顶、圆顶、支柱、墙壁和门窗。墙壁上雕刻出的各种各类动植物,就像它们在自然中一样惬意和安顿。教堂里的支柱形同大树,长出大大小小的分枝。整个教堂就如同一片原始森林,枝繁叶茂,百鸟争鸣,百兽嬉戏,百花怒放。

高迪的父亲是锅匠,家境贫寒,他是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爱独处,爱胡思乱想,爱静静地观察自然,对一只小虫子和

一片树叶都能瞧上半天。他渴望成为建筑师,就上了巴塞罗那建筑学校。高迪的建筑理念是一切建筑都不应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必须是对自然的再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建筑要遵循大自然的所有规律。高迪痛恨直线,酷爱曲线,因为他认为自然界根本没有僵硬的直线,没有横平竖直和方方正正的东西,波浪弧度、螺丝纹路、鸟巢网格、动物躯体、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都是由曲线和弧度构成的。所以,高迪的建筑基本没 有 直 线 和 平 面 ,而 是 以 螺 旋 、锥 形 、双 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来组合出仿自然的建筑,充满韵律的动感和统一的美感。高迪是一个单纯的人,像长不大的孩子,充满童心和童趣。他热爱大地,不遵循现有的理论,不接受俗成的观念,他直接观察事物的本质,从大山、森林、海洋、动植物中得到灵感,他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高迪证明,没有建筑物的支柱能比大树的形态更美好,要获得建筑

物的平衡,就必须观察山脉的稳定。圣家族大教堂内的柱子形同大树,就是高迪受到自然的启发,创造出树状立柱这样的结构来分摊和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古埃尔公园是高迪的乌托邦,里面每一处建筑都透露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未泯童心。我们一大早进去时,游人寥寥无几,四周静谧。观景台墙壁和座椅都镶嵌着白、棕、蓝、绿、橘红色的碎瓷片,犹如星星点点的野花;土色的支柱表面疙疙瘩瘩,就像原始森林中生长多年的老树;避雨和遮阳通道的原石墙壁故意歪斜,支柱也不正,就像走进天然的洞穴;各种怪兽造型的排水口、蜥蜴、蛇和蝾螈的雕塑散布在各处,看上去栩栩如生。公园里的所有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真不像人造的,就像天然长出来的。

高迪设计的每一座建筑都弯弯曲曲,古怪精灵,令人过目难忘,久久回味。两位西班牙作家合著的小说《高迪密码》,风靡全球。高迪的建筑是否真的留下了神秘莫测的密码?人们不得而知。可我们却能明显感受到高迪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在人类经历了环境破坏悲剧并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和谐之后,人们开始理解高迪建筑传达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密码——建筑应该敬畏、体现和效仿自然。建筑就是顺应自然的一座座雕塑。

奶奶 17 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爷爷。爷爷对奶奶一见钟情,头一回去奶奶家,就厚脸皮地主动留下来吃饭。

那天中午家人刚好不在。奶奶是家中的小女儿,从没做过饭,她说:“我不会。”想借此打发爷爷走,爷爷继续厚脸皮:“你随便弄点,你做啥我都吃。”

于是,奶奶拿前一天剩下的红薯丝和米饭,给爷爷做了个炒饭,炒煳了,又黑又硬,像一团锅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份

“黑暗料理”。爷爷居然傻呵呵地把它吃了个精光,奶奶笑了,他们的事儿也就这样成了。

奶奶嫁进门后,仍旧不会做饭,不是懒,而是厨艺不错的爷爷把做饭的事全给揽下来了。奶奶专心当她的人民教师,穿裙子梳辫子,在本子上抄歌词,教爷爷听不懂的“洋鬼子”英语,两手不沾阳春水,像一个已婚少女。

现在的奶奶,写一手秀气字,绣一手漂亮花,唯独不会做饭,对于一个优秀的文艺老太来说,这似乎有点美中不足,但是一个女人能够一辈子都不会做饭,该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福气。

奶奶的抽屉里保存着一只古老的 手 表 带 ,那是她跟爷爷 的 小 秘密。

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 ,手 表 可是大物件,一般家庭没有。有一年,爷爷得了单位的先进,听说会奖励一只手表,可把他乐坏了,因为他知道,奶奶一直想要一只。

回家之后,爷爷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奶奶。

奶奶很开心,转念想想又补充道:“你奖励的那只,肯定是男式手表吧,能不能跟单位说说,换一只女式的?”

爷爷说应该没问题。去单位上提起这个事,同事说,这批

先进名单里刚好没有女同志,所以全部都是男式手表,换不了。

爷爷懊恼之际,同事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买一根女式的手表带,表芯上一换就可以了。手表带跟手表比起来,可是便宜不少呢。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心急的爷爷当天就去商店挑了一个女式手表带,花了他不少钱,现在就等单位把那只手表发下来了。

一晃,曾经襁褓里胖乎乎的爷爷的儿子,成了如今成熟稳重的我爸爸;奶奶也从亭亭玉立的大辫子姑娘,变成如今满头白发的衰老模样;而爷爷停止了变老,他沉睡在那个温暖的午后。

爷爷走后,奶奶整个人暗淡了下来,像明亮的人生突然关掉一盏大灯。

爷爷是土葬,他平常随身携带的物品都一并给他放在棺木中了,其中包括那个他使用得不利索的手机。

奶奶会在深夜睡不着时,拿出电话拨打爷爷生前的手机号码,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时,就像听到爷爷在跟她说“晚安”,她才安心睡去。

我让奶奶不要再打了,因为不久后电话会停机,号码会被别人重新使用,对方接通的一刹那会把奶奶吓坏的。

奶奶说:“没关系,不会被别人重新使用的,我给你爷爷的手机卡充了好多好多话费。”

●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里,有个令我难忘的小片段。片中主角,名字唤作严守一,在电视台担任热门课题讨论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有一回,他就《人应不应该撒谎》这个课题而与观众展开热烈的讨论。

●动物园里有个老员工,义正词严地说:“当然不该撒谎,不但语言要诚实,行为也得老实。我在动物园的工作是喂老虎,这么多年来,在喂它时,该给多少肉,便给得足足的,从来没有一次半回缺斤少两。”

●诙谐的主持人严守一即刻应道:“老虎不会说话,你少喂了它,它既不会告诉别人,也不会去投诉,可是,它会用您身上的肉来补上不足的那一部分。”

●莞尔之余,觉得主持人在谈的,其实是“血淋淋的人生”。

●许多人,心中养了一头猛虎,他总以为别人“手无寸铁”而可以让他任意放虎“蹂躏”,可是,他不知道,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潜伏着一头蓄势待发的虎,当被逼到了墙角而逃遁无门时,那头老虎便会张牙舞爪地飞扑出来;那种力道,堪比飓风,破坏力强似八级地震。

●有的时候,也会遇上心有疯虎的人。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老虎安安静静地囚禁着,像头呆虎;然而,一旦形势对他不利,为了自保,他便会放虎出来,黑白不分地将有恩于他的人咬得遍体鳞伤;这时,曾经的肝胆相照,便都成了他的武器,也成了你的七寸,刀刀都捅入要害。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是:饿虎噬人,有潜在因素;疯虎伤人,却没前因。

●每个人的心,都应该有两道门。一道敞开,以诚待人;一道上锁,防止疯虎闯入。

162019.8.9 星期五 编辑 李傲 美编 丁锐微信:lswbchiguihua

广告经营许可证:辽工商广字01—257号印刷:辽宁金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社址:沈阳市青年大街 356号电报挂号:1032 邮编:110003

发行部:22853760 订报热线:22895302广告部:22699260 22699261

社务管理部:22698080编采管理部:22699233总第8736期

零售专供报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总 值 班:于林姝一版编辑:赫巍利一版美编:冯 漫图 编:王泰舒

零售价:1.00元/份订阅价:300元/年

本版稿件作者如涉稿酬,请与lswbcgh@sina.com联系

□尤今饿虎与疯虎大家V微语

□顾超

儿歌里的中国

□随风

就等那只表了

□无垠

高迪密码海外风情录

无论什么颜色的花,交杂一起地长在大自然,总是一幅悦目的图画,绝对不会给人颜色不协调的感觉。要是我们把这许多颜色混在一起,却是一塌糊涂,颜色全部冲突。

在郊野,那边一座山,这边一棵树,前面一堆石,后面一丛花,左看右看,都是美的构图,不需要讲平衡,也不需要讲比例,反观我们画画,总是大一点便不平衡,小一点又不合比例,绝对不能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随处生长也总是好看。

所以,谁说我们可以把大自然写真呢?天然的事,是搬不到纸上的。

我们会说这条街道丑,那个城市丑;丑,因为街道城市,都有人工建筑物。我们会说荒野丑吗?我们会说荒野脏吗?即使鸟尸腐叶积在

地上,也不觉其脏,只觉那是大自然生老病死的循环的一部分。

人死会丑,树死却不会丑。原来,天地本来没有“丑”这个

字。天地本无美丑之分,任何一个

角落,任何一块土地都动人。天地本无章法,在乱树急水中,自

有安定的生命,鸟儿筑巢,鱼儿戏水。天地间也本无“险”字,没有摔

水的野兽,没有淹死的鱼儿,没有从悬崖上掉下来的树,也没有怕峭壁高的鸟,高低深浅,长短阔窄,在它们眼中都一样。

大自然没有噪音,清风入松,晨曦鸟叫,马嘶狮哮,有声也似无声,因为一切都是自然。

这个天地,实在奇妙,大自然,始终作风不变。

□林燕妮大自然谈天说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