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项目第二批 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 一...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深圳职业技术项目第二批

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针灸技术》移动教学建设项目

结题报告

主持人: 白洁

所在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项目研究背景及待解决的问题

1.项目研究背景

中医药是我国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在健康养

老中具有预防、医疗、保健、文化等全方位价值。良好的中医养老服务的开展有赖于掌握中医常

用技术的高质量的医护人才的培养。中医类课程为深职院医护学院的核心、特色课程之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针对真实病例辨证组穴,按穴施以中医常用技术的职业能力,适用于中医护理、康

复治疗技术、中医、中药、社区、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包含针灸、推拿、刮痧等

中医精华知识,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团队在既往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下:

(1)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辨证诊断思维培养不佳。中医常用治疗技术教学长期以来采取

以记忆、灌输、模仿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基建于辨证思维上的中医辨证论治,固定刻板

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辨证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长远发展。

(2)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不良。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学中学生感受、体验及双向的交流启迪

过程仍然不够。高职学生也缺少课后自主学习。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需求显得迫切又尤为重要。教学需要能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开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新资源。现代社会已高速进入信息时

代,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行业纷纷启动“互

联网+”模式。互联网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移动学习模式的诞生正前所未有的改变着人

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移动学习与传统授课的有机结合,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的学习需求,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中医常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本项目组认为,移

动平台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形成的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平台资源本

身较强的情境化和丰富的信息量与中医课程有良好的融合性,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

境,促进自主学习,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具体意义如下:

(1)传统学习方式与和移动学习方式结合形成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学效果。

移动平台中的资源包含信息量大,易化中医理论枯涩难懂的基础理论,精细常用技术各步操

作要领。混合学习方式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习者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通过恰当的学习技术和

学习风格,在适合的时间传递给学习者相应的能力。

(2)满足个性和学习需求,学习方式自由灵活。

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展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最大效

率的利用碎片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者更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过去被动式学习

转变成主动式学习,此时学习者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教师可在移动资源库

中引入标准化病案,带领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辨证论治,培养学生的辨证能力,为学生未来

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建设平台及制作微课资源目标不是在于形成资源本身,而是在于应用互联网优势对常规

教学进行补充,提高教学质量。

移动平台资源可按照“三位一体”的方式实践于教学,教师在移动平台上发布话题、活动及

资源,协调学习者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微课资源学习,最终提高了课堂效率,

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4)成为推广中医教育的新思路,符合国家医疗发展战略。

针灸技术(中医常用技术)移动学习平台快捷、经济、有效,最大限度的吸引学习者使用平台

微课资源进行中医技术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成熟投入适应后,可满足医护在职学生、继续教育人

员、非专业人员的中医技术学习需求。

(5)产生有借鉴意义的课程评价体系

移动平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均可通过数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积累、分析的重

要性还在于评价体系中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互评,所有参与课程讨论者的评价,这样评

价更趋于客观。

2.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程体系的搭建

(2)课程平台的搭建

(3)“翻转课堂”思路的实施、分析及应用推广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

针对研究中待解救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 课程体系构建:

图 1 课程体系

模块内容 模块功能 子内容 主要知识点 学时

模块一

中医辨证基

带领学习者走“近”中

医,构建辨证观念,用

中医的视角理解人体的

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

体性

中医哲学观 1. 整体观念

2. 辨证论治

4

中医生理观 1. 阴阳

2. 五行

3. 藏象

4

中医病理观 病因 4

中医养生观 1. 饮食养生

2. 情志养生

3. 起居养生

4

模块二

辨证理念实施

带领学习者走“进”中

医,实施辨证观念,用

中医的视角理解人体的

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

体性

中医的病机 1. 阴阳失衡

2. 脏腑失调

3. 邪正盛衰

6

中医的诊法 望、闻、问、切 10

中医的辨证 1. 八纲辨证

2. 脏腑辨证

8

经络应用基础 1. 经络系统

2. 十二经脉及穴位

3. 奇经八脉及穴位

4. 经外奇穴

10

模块三

常用技术操作

在辨证理念指导下,按

照工作流程实施中医常

用治疗技术

毫针治疗 1. 进针技术

2. 行针技术

3. 留针技术

10

4. 行针技术

推拿治疗 1. 成人推拿

2. 小儿推拿

8

拔罐 1. 留罐法

2. 闪罐法

3. 走罐法

4

艾灸 1. 直接灸

2. 间接灸

4

耳穴治疗 常用耳穴定位 4

刮痧治疗 操作流程 2

中药外用治疗 1. 天灸

2. 常用药物

2

2.课程平台搭建

在选择搭建课程平台时,初期利用蓝墨云平台服务商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创建相

应课程,教师定期通过云平台上传学习内容、活动测试、问卷调查等相关内容,学生

通过手机下载蓝墨平台,并在学习课程中进行试用和调试,在试用一个学期之后,进

行凋查和反馈,发现该终端不能完全满足系统化呈现课程内容的要求。

经过短时间试运行评价及课程团队论证后,最终选定超星服务平台搭建课程进行

本项目研究,并根据课程体系内容搭建移动学习课程平台及电脑终端平台、上传微课

视频和辅助资源。教师定期通过云平台开放学习内容、活动测试、问卷调查等相关内

容,学生通过手机下载平台,输入课程邀请码即可进入课程,查看微课件、微讲座、

微视频等内容,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测试、小组学习等活动,实现学生在课堂紧随教师

进行同步学习,通过平台监测学生对微课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并可通过后台分

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过程性教学诊断。将学生的学习

状况作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项目之一;同时教师在课堂完成手机即时签到功能,了

解学生出勤情况。经过试用该终端能实现系统化呈现课程学习内容的功能,并对学生

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控、监督、提醒和反馈功能,能满足教师对平台的要求。经过两年

对学校授课的 184学生的课程应用,效果良好。平台架构课程运行截图如下:

图 2 平台架构

图 3 课程平台(电脑端) 图 4课程平台(移动端)

图 5 课程内容 图 6 微课播放(平台显示)

图 7 课程活动 图 8 主题讨论

图 9 签到 图 10 测试

图 11 平台访问量

3. 课程资源库搭建:

3.1微课资源库

项目组共涉及制作微课 46 个,电脑端及移动端均可查看。微课根据设计意图共

分为三种类型,如下:

●重难点讲授型:微课对课程重难点进行突破,教师使用此类微课翻转课堂实现

知识内化。

★流程讲授型:对技术操作过程用微课直观呈现,教师使用此类微课讲授操作流

程,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

○ 多知识点整合兴趣拓展型:整合多个枯燥的知识点,使用生动的素材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拓展课程内容。

具体微课内容见下表

模块内容 子内容 微课列表

模块一

中医辨证基础

中医哲学观 1. 中医的起源○

2. 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生理观 1.人体与阴阳○

2.人体与五行○

3.谁是“最高司令”?●

中医病理观 1. 为什么会生病●

2. 正邪不两立●

中医养生观 1.饮食养生○

2.情志养生○

3.起居养生○

模块二

辨证理念实施

中医的病机 1. 真的有“回光返照”吗?●

2. 脾的表白●

3. 回南天的绝望●

中医的诊法 1.四诊之“望”●

2.四诊之“闻”●

3.四诊之“问”●

4.四诊之“切”●

5.初学者中医问诊技巧★

6.喜脉?滑脉!○

中医的辨证 1. 阴阳与疾病●

2. 虚实与疾病●

3. 寒热与疾病●

4. 表里与疾病●

5. 脾虚?○

6. 吃不胖的人?○

经络应用基础 1.人体的网络:经络○

2.穴位的分类记忆法●

3.六脉神剑与十二经脉○

4.打通“任督”二脉○

5.你的眼保健操作对了吗○

模块三

常用技术操作

毫针治疗 1.进针如有“神”—初学者长针练习★

2.进针如有“神”—初学者短针练习★

3.危险穴位的针刺-以眼部为例★

4.危险穴位的针刺-风池★

5.危险穴位的针刺-胸腹部★

6.针刺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 成人推拿○

小儿推拿○

拔罐 1.留罐法 ★

2.闪罐法★

3.走罐法★

艾灸 1.针之不宜,灸之所宜★

2.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耳穴治疗 常用耳穴定位★

刮痧治疗 刮痧★

中药外用治疗 天灸○

图 12 微课片头及片尾

图 13 微课:中医的整体观念

图 14 微课:进针如有“神”—初学者短针练习

图 15微课:危险穴位的针刺

4.辅助资源库的搭建

为更好的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微课为主体的使用思路,课程团队

配合课程内容制作了包含动画、虚拟资源、课件、图片、音频、文档、拓展知识包等

辅助资源库。辅助资源按照课程进度,配合微课资源逐步开放给学生。

图 16 3D穴位学习软件

图 17 交互式操作软件

图 18 立体化课程资源库

图 18 动画

图 19 虚拟资源

5.“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课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标准化病例为载体,按

照临床工作流程开展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课前,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

平台,并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接到任务通知后,使用任务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进课堂前就对教学任务做好

一定储备。课中,教师、临床专家在课上层层递进指引学生对课前发现的问题进行

剖析,并运用解决方案进行实践体验。根据实践结果实现差异化教学,实现“因材

施教”,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

立中医学思维。

下面,将以模块三中的毫针治疗技术演示具体教学应用:

课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仿真试练,

发现问题

1.教师将学习仸务及仸

务资源(微课)上传至

移动课程平台(细节 1)

并通过课程平台、QQ

群、微信等发布课前学

习通知。

1.学生观看微课,学习毫针结构及

功能,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器”(细节 2),。

1.课前学习拓展了学

生的学习时间不空

间,实现了个性化的

学习。

2.真人刺入前使用仿

真工具练习符合素质

2.开放实讪室资源辅助

学生进行穴位知诃复

习。

2.按照仸务指引制作“针包”练习

进针(细节 3)。学生间可互助录制

练习视频,并将视频及练习心得上

传至移动课程平台(细节 4)。

3.学生可使用实讪室人体穴位考核

系统巩固穴位知诃。

目标中一丝丌苟的培

养需要。

3.“针包”练习实现

手法练习到真人刺入

的有效过渡,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针对教学难点

2 设计问题,并把问

题设计在课前学习仸

务中,由学生动手实

践探索问题。

细节 1:针对学生“低头族”的特征,设计移动课程平台实时推进课程。教师倡导学生使用手机及

移动课程平台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变“堵”为“疏”,因势利导。

细节 2:微课中使用动画清晰展示毫针结构及功能。动画对容易发生断针的部位特别强调,树立学

生施术时的谨慎品质。毫针结构主要授课内容如下:

针尖:毫针刺入部位。要求锋利,针刺前检查,若有弯钝废弃。

针身:针尖后延长的入体部位。三指持针时注意手指消毒后接触。

针根:针身不针柄的过渡部位,为最容易发生断针的部位。

针柄:金属丝缠绕的部位。为持针时手指抓握的部位。

针尾:毫针的尾端。

细节 3:结合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特征,设计针包制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若课前教学只安排

观看微课视频,学生的学习感受停留在表面,动手制作可以良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节 4:学习成果的上传一方面督促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为课埻小组讨论交

流提供素材。

信息化手段与作用

1)中医常用技术课程平台:基亍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

学团队搭建中医常用技术移动课程平台。应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的交互式学习,有利亍丌同层次

的学生在创设的时间和空间中更自由地发挥和主动学习,符合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情境

互动、实时更新、自主学习等优点,适合亍中医常用技术课程的授课。平台具有签到、直播、互

动交流,资源查阅、仸务发布等功能。

2)仸务微课:仸务中的微课资源,是针对知识目标和教学难点 2 而精心设计开发的。

课中

导入:课端教师展示工作流程,明确本次课程工作步骤。按照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针技术包含

依方揣穴和持针刺入两个工作步骤。按照操作过程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方定穴,

揣析内外

根据学生穴位测练结

果,教师使用 3D 穴位学

习软件以解剖视角从表

至里立体剖析待刺穴

位,突破知识目标 3(细

节 1)。

学生使用 3D 多功能穴位学习软

件测练处方穴位定位。

使用 3D 穴位软件分析

待刺穴位的目的是使

穴位定取更为准确、合

理,然后学习者对进针

深度和进针方向做到

心中有数,进针取穴做

到 “取之有据”、“刺

之有理”,教学难点 1

突破。

细节展示:

细节 1:熟练掌握穴区的定位标志、解剖层次、重要器官、危险结构的毗邻关系是避免针刺意外、

提高针灸疗效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

前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2.教师布置小组(细节

1)讨论,要求组内形

成典型问题,并根据课

前练习视频准备班级

1.学生按照仸务进行组内分工、

汇报整理 。

2.汇报小组使用练习视频展示出

现的问题。

3.其他小组成员可进入课程直播

参不讨论(细节 2、3)。

1.课埻上学生通过整

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高对进针手法要诀

的理解。过程中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得到提升。

讨论汇报 汇报。

3.教师使用手机摇一摇

功能随机选出汇报小

组。

4.教师使用移动课程平

台直播学生汇报过程,

临床与家可通过直播

功能观看学生汇报。教

师同时开放平台讨论

功能。

5.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

师进行引导启发。

2.在此环节学生分析

讨论,协作学习。学习

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

达、团结协作、自主探

究能力等,符合素质目

标的培养需要。

细节展示:

细节 1:在本门课程开始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 4 人一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成绩、

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倾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想

状态,也就是小组间水平接近,小组内各成员保持合理的差异。

细节 2:直播、讨论功能的开放,方便学生随时发表意见,实现全程互动,提高了课埻效率。

细节 3:移动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设计理念与医学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的原则准确对

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校外连线,

群策解惑

1.教师不临床工作环境中的与

家进行视频连线(细节 1)。

2.与家、教师不班级学生对话,

群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不临床与家进行对话,描

述出现的问题,按照与家及教

师指引逐步形成”增动力,减

阻力”的解决方案。

为了使教学不临床实际

相结合,课埻上连线临

床与家。与家不同学对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

交流。教师、与家指导

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

清思路。

细节展示:

细节 1:与家不学生利用手机视频连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埻气氛活跃。视频交流为未进入

实习阶段的大二学生提供了一次不临床与家的“零距离”接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策示范,

立体观看

教师基亍学生自主探究形成

的解决方案进行持针手法

(增动力)及辅助手法(减

阻力)的示范操作,强调操

作要点,突破知识目标 2。

1.学生通过投影屏(录播系统

录制)观看教师操作(细节

1)。

2.学生也可从移动课程平台

完整观看操作视频(课前制

作录制)及分解动画。(细节

理论不知诃一体,解决

方案应用亍实践后突

破操作难点,知诃从传

递到内化,设计过程符

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理

念。

2)

细节展示:

细节 1:多媒体录播系统实时录播教师手部操作绅节,学习者接受信息清晰、准确。

细节 2:标准化操作视频和分解动画来源亍立体化资源库,学生根据需要随时在移动课程平台进

行查看。

信息化手段与作用

多媒体录播系统:录播系统是把现场摄录的视频、音频、电子设备的图像信号(包含电脑、视频展

台等)进行整合同步录制,生成标准化的流媒体文件,用来对外直播、存储、后期编辑、点播。 把

录播系统和学校教学整合起来,在学校的教室安装摄像机,学生或者老师可以从丌同的摄像机视

角观看录像文件。同时,也可以对网上的信息源进行整理上传,达到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目

的。本次课程录播系统对教师手部的操作绅节进行清晰展示,学习者接受信息清晰准确。

6.课程评价(转下页)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观的转变,原有的考核方式未能发挥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已丌适应课程

改革的需要,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考核诂价主体是教师,无法作为临床应用人才需求的理想代言人,不临床有差距;

2.考核内容多以知诃点为考核点,关注综合运用知诃解决岗位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

3.重终结性诂价,轻过程性考核诂价方式,过分关注“期末一张卷”笔试成绩。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课程诂价无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起着“诊断不改进”的作用

。通过课程诂价,可找出课程设计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结构的丌断优化和

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因此,合理的课程诂价体系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

中医课程在考核机制的改革中,应该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取消现有的以单纯期末考试闭

卷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考核标准。教学诂价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在“翻转课埻”的过程中学习

行为的有效性,更系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采用多种诂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体制。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诂价注重“翻转课埻”过程考核,对亍每个教学环节都给亍诂价,学习更

系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具体实施参看样表(以毫针进针为例)。

六、课程效果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教师在期末给同学们发放了针对《针灸技术》课

程的电子问卷,并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地收集到了同学们的意见。主要包括学生分

别对课程的微课视频、辅助资源如习题的进行了评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及不足

之处,学生对课程平台的要求和意见等内容。

图 20 学生对微课视频进行的评分(为矩阵单选图,最高 5分,最低 1分)

图 2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评分

从图可以看出,学生对同学们对课程的微课视频、内容都比较认可,选择5分

满分的同学也比较多。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学生相较于传统课堂,对基于移动学

习的“翻转课堂”接受度较高,认为这种形式能够提升学习的自由度,同时能增

加师生交流。

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教学班级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平行班级相

比,实验班学生的实践操作、分析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在对实验班级进行调查时,

学生在主观评价上都给予积极肯定,在课堂上他们更愿意主动动手尝试,而不是

“被动听讲”。翻转课堂优势之一就是师生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协作学习而

不是学生听教师讲授,对于中医常用技术类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有更多

的动手操作时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但在执行的过程中,

不断地有问题出现,“翻转课堂”课堂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以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师

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并制作适合信息化教学使用的微课资源,课堂活动每一环节

都需要精心设计,工作量巨大。翻转课堂也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配合开展,低效

率会直接导致实施效果的差异性出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