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有千年骨 梯悬万仞船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 2沅江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农历丁酉年二月初七责任编辑 蔡德东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YUANJIANG

    柳叶湖像是镶嵌在常德城市边缘的一块天然瑰宝,是海绵城市的动力和源泉。我儿时的印象一直认为以泉水桥为界东南水域为柳叶湖,西北水域则为沾天湖,其实柳叶湖包含了沾天湖的全部水域。2月19日(星期天),伴随春天的脚步,我敞开胸怀拥抱了心中的圣湖。

    最初产生徒步环走柳叶湖的想法是看了一档纪录片《侣行》,节目中张昕宇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不是不行,只是不想”。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向心爱的人梁红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承诺。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上上班族的工作压力,原始的运动方式已被很多人所忽略了。在每次体检中总有几项指标偏高也是促使我徒步运动的因素之一。

    为准备这次徒步活动我先后进行了两次试水。第一次是1月7日,从金色晓岛出发,沿着德国风情街、大小河街、姻缘桥进入柳叶湖往东江、白鹤山、欢乐水世界、泉水桥、司马楼、柳叶大道,这一线路我把它称为“小柳叶湖”。第二次是2月5日,有我夫人参与从西北方向的沾天湖桥经锦江饭店、泉水桥、沾天湖东岸栈桥、沙滩公园、鸟展览馆(水上栈道),这一线路称为“沾天湖”。两次试水徒步活动时间均为5小时左右,经过考验,身体体能也基本能承受,这给我再次远距离徒步提振了信心。于是徒步环走大柳叶湖的思绪打开,心情渐入佳境。我默默地为自己鼓劲“我行、我能”。早上7点半从姻缘桥出发,大约用了8小时20分完成了徒步环走柳叶湖。

    环绕美丽的湖畔,难免有一些感悟。我曾目睹过雍容华贵、静谧仰卧的高原圣湖,但她因为气候环境的羁绊,阻断了人们的追索和梦想;我曾游览过碧波荡漾、辽阔深邃的大海,但她因为一望无垠的宽广,模糊了视野的边际和彼岸。而如今的柳叶湖,随着亚划赛的第一声枪响,她已渐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无论是走在泉水桥,还是登上摩天轮,柳叶湖真的像一片柳叶、又像橄榄枝一样静静地躺在太阳山的脚下,你既可以亲手抚摸,又可以一览无余。眺望四周,马拉松赛道像一根红色的飘带环绕湖边。湖面上,片片落霞与高速快艇齐飞;沙滩上,孩子嬉戏伴野鸭尖叫共鸣……

    美哉,柳叶湖!

    徒步环走柳叶湖□熊友国

    我们的爱情(外二首)□李代高

    一团洁白的寒冰凝固于凛冽的冬季有些冷意然而,分外透明澄澈,没有杂尘

    一条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负载很重但没有痛苦的呻吟却在岁月的林子里悄悄绽放蓓蕾的香馨

    一口清洌的矿泉井入口很小源头却来自地壳的深层掉下去后想要爬出除非来生

    关 于 荷

    在夏的怀里荷你尽情撒着绿色的娇把一颗颗晶亮的幼稚当作珍珠欢快地炫耀

    冬的信使还未启程寒风刚刚张开黑色的羽毛荷你为什么就匆匆地将苍翠的盾牌憔悴成如焚的芭蕉

    茶 的 述 说

    经历了漫长的跋涉,才来到你的港湾沉重的爱来不及卸下青翠的期待疯长你终于真正渴了用滚烫的情愫浸泡我氤氲在你奔涌的血脉内作石破天惊的畅游读懂了你心页上尘封的秘密因你我才圆了山野中追寻的梦才会有今天的芳名叫茶不称作山中败叶

    如果说桃花源美景一石,那么千丈河独占三斗。

    千丈河崖墓幽踞在沅水支流白洋河源头刀削斧凿的绝壁上,沿河两岸陡峭的山岭随千丈河水逶逦游走于桃源县钟家铺乡的悠悠白云间。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孔高出水面十米、上距崖顶十米的残存遗蜕(尸骸)或棺木的方窦,可谓“上不挨天,下不沾地”——这些形制以长方形为主亦有半月形和圆形的石洞就是古老而神秘的岩墓。古今众说纷纭的悬棺,谜一样的千古葬俗,不仅为奇险的千丈河披上了隐秘的面纱,也为奇诡的千丈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我们这群猎奇者,随蜿蜒的山溪游入一道天凿的奇峡。两岸夹着一线青天,岩鹰、翠鸟不时飞掠而过。那一堵堵森然高耸的峭壁,庞者若巨龙出潭,昂其首脑;拙者像笨熊饮涧,憨其情态;或如猎豹,附壁倏蹿;或似象鼻,深插水中。其中最让人称叹不已的是犀牛山峰顶上那块雕像般的老祖岩。从侧面观察,它仿佛是望穿秋水、情动天地的望夫石;从另一个角度仰望,它俨然是运筹从容、指挥倜傥的韩信——挺胸昂首,双手反背,寒风吹动着他的战袍,岁月剥蚀了他的容颜,而大将军在风雨之中一站就是几千年……任你尽情地将那千刻百镂的天工造化的妙趣品味,臻于物我两忘的化境。

    走在千丈河幽谷,不时扑入眼帘的是险峻的崖壁直插清澈碧绿的古潭深渊。远望洞穴一线,走近峭壁,仰观岩墓,或三五棺一群,或十余穴一片,如蜂巢,似鱼嘴,若酒瓮。据当地一位胡须飘飘的老者介绍,这些疏密适度、错落有致的崖墓,不知在何年何月早已被人洗劫一空。距水面相对稍低的棺木、尸骸及殉葬物品等已荡然无存。在仅有的几口高不可攀的墓穴中,前些年还尚存为数极少的朽材枯骨,棺材样式有像造型简易的木船,有圆筒形的,也有仓廪形或屋脊形的。所谓屋脊形,就是棺盖作卷棚屋顶形,中间突起有脊,两端脊角外扬而上翘。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少数棺椁上还饰有细致的雕纹。偶有几副是用整株硕大的楠木挖刳而成的棺材,棺盖与椁身釆用子母榫扣合,制作时采用了刨、刳、凿、钻、挖槽(几乎在所有的棺椁两端都凿有方形的槽孔,大约是先人们为了能捆绑或穿扎绳索,便于吊装运输而设置的)等多种工艺,“凹”形的棺壁和棺底内空为方形,棺盖外拱内平,形制已近当代的棺材模样。常德境内的崖墓葬俗是古三苗的后裔五溪蛮将死者葬在石壁上开凿的洞穴中的习俗。在楚国开发武陵之前,朗州境内活动着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百濮,他们在商末高举讨伐商纣王的旌旗,后向夺得天下的周王朝进贡朱砂。“中国最东方的汉族岩葬”也许是战国末叶濮人向地域邻近、往

    来频繁的巴人越人取经而来。汉新息侯马援征伐五溪蛮时,可能受到岩墓的启迪,在流经凌津滩的沅水之滨所凿避暑之洞名叫马援石室。至今钦山与棺材岩一带仍保存有宛若北斗七星高悬在伏波洞东北绝壁上的八、九孔方形岩墓遗迹。桃源发现的悬棺岩墓累计达二十四处,约有墓口一百零八孔。据考古调查,千丈河悬棺产生于常德境内岩墓葬俗最盛行的东汉时期,亦是常德岩墓的典型代表。

    千丈河崖墓的主人应是以渔业为生的濮人、五溪蛮及其后裔。岩墓高踞在河流两岸远离农耕区域的断崖峭壁上,是因为古代的渔民桨声咿哑、帆篷飘摇于江、河、溪、流上,就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因水而居,逐渔而生,极其分散而又飘泊不定,极少有自己的农耕之田,在陆地上也就无自己的立足之土,也很难争取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身处溪谷中的渔民头顶蓝天,脚踩碧流,两旁是巍峨的崇山,险恶的峻岭,死后大部分渔民除了水葬就只能将棺柩安放在山崖之间——首先是祖先崇拜。将死者葬在悬崖绝壁的岩穴之中是为了永久地保存尸骨,防止野兽和鹫鸟的啄食,以及种种人为的破坏与盗掘,使祖先安息的灵魂能够升上天堂——离地越高,则离天越近;离天越近,则升天越快。其次是看重风水。因悬棺几乎都安葬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山崖上,有的岩墓下临深谷

    流水,上有参天古木;或掩映在杂树荆丛之中,或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周围紫雾升腾,除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以外,也意味着亡灵对青山绿水的依恋和寄托之情。在先人们的眼里,山清水秀,则风转水活;悬岩以葬,则子孙高显。“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这正是悬棺葬俗长久盛行的精神力量。再次是身份标志。在绝壁上开凿一座岩墓,在古代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那些生前具有很高的地位雄厚的财力的人死后,才能选择悬棺作为葬身之所。所以,常德境内岩墓的总体数量包括临澧县青山水轮泵站附近澧水流淌的红石崖壁上——发现的一处从汉末到西晋壮观的岩墓一百零四座以外,总数只在两百座以上。一种事物在相对狭小的范围里流行,包括这种奇特的悬棺葬俗也就未能广泛流传……

    悬棺岩墓,寄存给天宫的书简,苦苦等待玉皇大帝下凡签收——一种奇诡的思想,企图通天的灵魂,让人仰望!历史的长度遥不可及,谜团的难度距离苍茫,在人生的硬度里尘封,却没有禁锢思想的飞翔。你这古濮人悠久而辉煌的历史遗篇!悬棺,高卧云天,防御人和兽、鸟侵扰沉睡的清梦,让一缕缕灵魂在宁静幽冥的世界安息么?

    其实,这并非殓死!你,渡生的船……

    岩有千年骨 梯悬万仞船——谁解千丈河崖墓葬俗?

    □解黎晴

    走在马拉松赛道上走在马拉松赛道上。(。(图片由熊友国提供图片由熊友国提供))

    睡我旁铺的兄弟□资若铭

    还记得么,我们俩头顶头睡了三年

    你喜欢靠在床上叼着烟

    看天花板,回忆自己充满梦想的从前

    我经常窝在被里读所谓的圣贤诗书

    写一些狗屁不通的文字

    然后,悄悄地仰望蓝天

    三年前,你说走就走

    带着旅行包和一万块钱学费

    手机关机,给父母留张纸条

    说想出去尝尝生活的新鲜

    一颗自由的心把你送到了彩云之南

    你开始与生命中的一切,失联

    走到大理,你病了

    流淌心中已久的热泪,被

    客栈老板的一碗泡面

    香了出来

    在玉龙雪山上,面对满天星斗

    你用一堆篝火开启了青春的盛典

    一年后,我的床头重新响起了鼾声

    你脸上显沧桑,不管他人的褒扬

    从此,继续听民谣长调,看金庸古龙

    与我们笑谈一路的风尘

    六月的某一天

    你扛着我的行李,走过校园大道

    你说:“待会,就是我一个人走回来了。”

    我笑着,点燃了人生中的第一根烟

    前一天晚上

    床头烟雾缭绕

    你重新跟我诉说云南的一切

    我突然觉得,那个火红的烟头里

    有着一股忧伤的眷恋

    在澧县西北约八十里,有山名为天供山,这山算是方圆百里之主脉,虽无奇骏山势却也有几分雄逸。自天供山往南,横竖道道山岭,都以天供山为屏为障,这里地势向南舒缓,尽是山湾连绵,有的拧成一团疙瘩,造捏出一岭山势,有的平摊铺开,形成一湾山水。

    你若再往南走几里,过了诰封碑,有个名叫蜈蚣岭的地方,这岭形似一条蛰伏的蜈蚣,东西走向弯延而去,形势并不出奇,少为外人所悉,这岭下,就是生养我的地方。

    这蜈蚣岭,北望天供山,西饮涔河水,曾经也郁郁青青,林木丰茂,岭下人家几户,鸡犬相闻,饮清风秋雨,沐日光月影,却也有一番山野乡村景象。

    岭东脚下,有古道从东而来,过风坡岭,到岭脚下打个弯折,走老龙口,下西晒

    坡,过会新桥后,再折西直奔槐市而去。说起这槐市,其实早就不复存在了,我

    也并不曾见过,上世纪50年代在涔河上修坝建了王家厂水库,建成蓄水后,这槐市沉入了库区水底。不过,听怀旧的老人说,这槐市是涔河的两条支流交汇之地,是涔河中上游一处要冲,很久以前,当地人就已经建棚立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渐渐兴盛起来,铺户鳞次栉比,客商云集,十分热闹繁华,称之为湘西北的“小沙市”。古槐市的中心位置,在如今王家厂库区的中上游,涔河两条支流的交汇处,古称两河口。枯水时节的时候,去水库踏青的话,你会见到很多古老的砖石残迹!我们小时候经常去那里扯猪草、放牛,偶尔会捡到残缺的瓷器,甚至是古铜钱!

    老人唠唠叨叨,说到了槐市的关帝庙,临河的青石板街,漂浮着杂碎却依旧那么

    清澈滑凉的涔河水,乌黑破旧的乌篷船上闲坐的艄公,还有街头铁匠铺里传出来的时急时缓的打铁声,和着西头油榨铺里飘出的油香,传得老远老远……

    他还依稀记得街角的裁缝铺里,那个清秀羞涩的姑娘低着头,麻利地把土布剪开一道口子后,“卟”的一声扯开的样子……说起这些,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现出丝丝亮彩。

    我偏过头,看着这沉醉中的老人,他眯着眼,望向远处的水面,微风徐来,水面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在水面上铺墨出金黄的色彩,我想,在这水中央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他牵记的某人某事吧!

    见我一副爱听的样子,不像别家的小孩一样嫌他讲得啰嗦枯燥,他又缓缓讲起了很多很多,断断续续,并不连贯,有些地方说得模模糊糊,支吾良久后,终于不再言

    语,我也听得有些潦草,以至于记不得太清!

    近山的太阳把灿烂的色彩尽情泼洒在古老的金豆岭上,我和老人并排坐在石头上,河风拂面,心绪如水波澹澹,彼此不再言语,感受着夕阳西下时刻的湖光山色,只见遥远处,山色如黛,水光涔涔!

    沉没的槐市,成就了澧阳平原的沃野千里,从此不受水旱之灾,而那些土生土长的槐市人,徙居各地,很多都已音讯杳然,他们的流离,是时代的悲歌,是岁月的苦吟!这些失去故乡的故乡人,就算离家时的少小,如今都已垂暮老矣,他们该如何释放自己的情感,安置自己的记忆!?

    如果说你听说过王家厂,那你一定会知道王家厂水库,但你是否知道,在这沉沉的水波之下,埋葬的何止是一个古老的南方小镇!!!

    沉没在水底的槐市□杨林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