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 16 第 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传体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 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传传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 16 课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 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 口语 和 书籍 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 主要方式 ,发挥着迟缓而重要的作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 报刊 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社会由 信息封闭时代 进入 大众传媒时代 的 标志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 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 等大众传播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16 课

第 16 课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发挥着迟缓而重要的作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社会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Page 2: 第 16 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中国早在西汉(据说),有据可考的是唐朝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所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的 << 邸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它是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Page 3: 第 16 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9 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 世纪 70 年代国人办报

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中国丛报》是美籍基督教士在 1832 年独立创办的一份英文月报,专门向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介绍”当时中国各方面的情况,特别着重鼓吹侵略思想,以“中国通”的资格提供侵华具体方策。《万国公报》是基督教会于 1868 年在上海创办,初以宗教内容为主,销路不广。 1894 年改为以刊登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1889 年成为广学会宣传刊物,多载时事论文和中外重大政治法令,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等,发行量渐增。

Page 4: 第 16 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 1833 年 7 月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9 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 世纪 70 年代国人办报

1872年 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 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以至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词,把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据上海市邮政局 1931 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此外,外文的报刊中,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和《万国公报》。

Page 5: 第 16 课

19 世纪 70 年代起,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艾小梅 (艾小梅 18731873 年 汉口)。年 汉口)。 同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还有:我国第一同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还有: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个报刊政论家王韬 1874.1. 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报》和容闳在上海创办中文报纸《汇报》。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9 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 世纪 70 年代国人办报

Page 6: 第 16 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大多反映社会思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 1896 年创办的《时务报》。 该报刊由梁启超主笔,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 年 11 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民报》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报》大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党人的主张。在国内进步分子中广泛流传,也和国外进步舆论相呼应,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 1896 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 年 11 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Page 7: 第 16 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 : 《新青年》,由陈独秀 1915 年 9 月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1923 年 6 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陈独秀 李大钊

Page 8: 第 16 课

当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党也开始创办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 1931 年 12 月在江西瑞金出版。最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新华日报》则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Page 9: 第 16 课

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是 1949 年创办的,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而本课所说的《解放日报》,是 1941 年 5 月在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军情紧急,环境恶劣,该报在 1947 年 3 月停刊。虽然历时仅 6 年,但是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光荣的使命。 这些报纸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我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 1948年 6 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

Page 10: 第 16 课

与此同时,《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纸也很著名。 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领域的摧残,使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很多报纸停办,仅存几种报纸在内容和宣传手法上也是千篇一律。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故名。

Page 11: 第 16 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报纸的总数从 1978年的 186 家,发展到 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 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 1978年的 930种增加到 2000年的8725种。

Page 12: 第 16 课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良影响:1 、报纸品种过多给读者增加了选择所需信息的困难;2 、由于竞争压力过大,报纸可能提供假消息甚至是不良消息。

Page 13: 第 16 课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报纸的缺陷?

Page 14: 第 16 课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形成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发展

《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繁荣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9 世纪中期前后1872 年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申报》

1873 年 《昭文新报》戊戌变法时期

《民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影响

Page 15: 第 16 课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不久,电影传入了我国。 在电影发明仅仅 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1905年 11 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主演是京剧界泰斗谭鑫培。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Page 16: 第 16 课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20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 1926 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 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 年 ,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影片上映后,其号召力远远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全国震动,波及南洋。菲律宾片商以 1 万 8 千元的价格购买其拷贝,而无声片卖价最高不过 2000 元。

Page 17: 第 16 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此时电影的主流是左翼电影。著名的影片有《狂流》、《渔光曲》、《风云儿女》等。《狂流》是第一部左翼影片。《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该片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尤其是多次出现的主题歌《渔光曲》的词曲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片在上海创连映 84 天的新纪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Page 18: 第 16 课

八十年代有《阿八十年代有《阿 QQ 正传》、《红高粱》等影正传》、《红高粱》等影片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20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张艺谋 陈凯歌

冯小刚

Page 19: 第 16 课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电影媒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Page 20: 第 16 课

(1) :(1) :电影就传入了我国电影就传入了我国(2)1905(2)1905年年 ::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 ──京剧京剧(3)20(3)20世纪世纪 2020年代年代 :: 走向成熟走向成熟(4)1931(4)1931 年年 :: 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5)20(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纪三四十年代 :: 相当发达相当发达 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电影插曲成为国歌电影插曲成为国歌————(6)(6)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 ::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7)(7)改革开放后:名导、明星,荣获国际大奖改革开放后:名导、明星,荣获国际大奖

中国电影发展小结

Page 21: 第 16 课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广播按传播方式可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种, 20 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 20 世纪 20 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电子媒介。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据统计,到 2005 年,我国城乡有收音机 5亿台,全国听众 12亿。

Page 22: 第 16 课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3、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 1958年 5月 1 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Page 23: 第 16 课

问题探究: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电视已经成为家庭中的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电视已经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通电器2.2. 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3.3. 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覆盖面积4.4. 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 “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施的工程。从 19981998 年开始实施,到年开始实施,到 20012001 年年 33 月,月,累计投资累计投资 16.2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 1010 万多个,万多个,解决了近解决了近 7 000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Page 24: 第 16 课

1 、原因2 、出现3 、运用的事例4 、影响

三、互联网(第四媒介)的兴起1 、互联网的诞生: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

2 、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 年

33 、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的优势:(( 11 )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2 )费用低廉)费用低廉(( 33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4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取信息

Page 25: 第 16 课

4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5 、互联网害处:( 1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2)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Page 26: 第 16 课

1 、哪一种媒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报 刊2、中国人自己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报刊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Page 27: 第 16 课

3、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是什么?《人民日报》4、 1958年、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第一家电视台是?

北京电视台

Page 28: 第 16 课

5、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 光 曲6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年代? 1994年7、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Page 29: 第 16 课

你如何看待早期外国人在中国办报?•   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侵略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阵地;•   但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和近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