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 3 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 Upload
    danae

  • View
    130

  • Download
    7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壹、國際關係 貳、國際現勢 參、國際組織 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 在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的現代世界, 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等交 流日益頻繁,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於國際 社會之外。所以,現代各國政府除了處理 國內事務以外,還要處理國 際間的事務。此外,由於交 通和通訊發達, 「地球村」 的夢想已非遙不可及 。. 壹、國際關係. 一、國際關係的本質. 1. 現代國際關係的起源 , 可追溯至十七 世紀中葉 , 現代主權國家成立後 ,主權國家間互動而建構的種種規範,成為國際政治的基礎。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第 3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壹、國際關係貳、國際現勢參、國際組織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

Page 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在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的現代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等交流日益頻繁,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所以,現代各國政府除了處理國內事務以外,還要處理國際間的事務。此外,由於交通和通訊發達,「地球村」的夢想已非遙不可及。

Page 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壹、國際關係壹、國際關係1. 現代國際關係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七 世紀中葉,現代主權國家成立後,主權國家間互動而建構的種種規範,成為國際政治的基礎。 2. 現代的國際關係,是指國際社會成員的關係,而國際社會的成員除各個主權國家以外,尚涵蓋國際組織、跨國公司乃至於個人等其他成員。

一、國際關係的本質

Page 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國際關係的本質,可從下列兩方面加以分析:( 一 )合作與衝突1. 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團體,為 了達成共同目標,而透過妥協,採取互不衝突,甚或一致的政策立場。 2. 衝突:較合作更為常見,國家與國家間的衝突,往往是國際關係的常態。衝突的成因主要是為了利益,有時嚴重的衝突會導致戰爭。

Page 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在各國之間,合作與衝突往往同時並存,二國彼此之間究竟為合作或衝突之關係,往往難以單一認定。 例如:美國面對臺灣問題,美國希望維持臺海和平,中共則始終不放棄以武力侵犯臺灣的可能,但基於各方面的考量,美國又不得不放低姿態,給予中共「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以合作的方式,來換取中國廣大的市場與龐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有助於為雙方建立較穩定之政治關係。

Page 6: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國際社會運作,權力也是一項重要因素。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權力之於國際政治,一如金錢之於國際經濟,所以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本質上就是一種權力政治。無可諱言的,國家活動必然涉及權力,因為政治活動的本質就是權力的爭取、行使和控制,所以權力依然是國際關係的核心。

( 二 )權力均衡

Page 7: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影響權力的形成因素:影響權力的形成因素:1.有形因素:人口、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力量、軍事力量。2.無形因素:國民士氣、國家領導風格等無形因素,對於一國在國際上是否獲得他國承認及尊重,以維護國家利益與發揮國際影響力,也具有關鍵的作用。例如:以色列雖是個 小國,但由於國民愛國心強烈, 加上它獲得美國等大國的支持,且十分團結,因而得以在中東地區與周遭阿拉伯國家相互抗衡。

Page 8: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由於國際社會缺乏強有力的制裁能力,為使國際社會能順利運作,避免發生戰爭,「權力平衡」是常被用以維持國際秩序與和平的方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強的對峙,基本上就是一種權力均衡的政治運作。

Page 9: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國際關係的形成、演進與特點( 一 )國際關係的形成與演進 1. 國際政治的開展 自 1648 年西發里亞條約簽訂後,不但結束了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也確立了現代國家的概念。主權是現代國家的最高意志,國家共同禦敵的聯盟也自然產生。主權國家所構成的國際社會是處於一種群龍無首的「無政府狀態」,是一個無組織、缺乏結構化的社會。

Page 10: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2. 十八、十九世紀的國際關係 十八世紀以來,不少歐洲國家拜工業革命之賜,經濟發達、國力強盛,藉著海上航運之便,開始殖民擴張政策,也增加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接觸機會,國際關係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的列強如英國、法國、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西班牙,時而軍事衝突,又時而軍事結盟,歐洲因而成為國際政治的核心,主宰了整個世界。

Page 1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3. 兩極對立的國際政治情勢 到了二十世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摧毀了歐洲主導的國際體系結構,英、法等傳統歐洲殖民強國的實力式微,國際政治體系結構開始發生結構性的改變。美國與蘇聯因不同的意識形態,成為東西兩大陣營的強權,國際政治遂進入以兩極對立及東西對抗為主軸的冷戰結構,此種對立延續到 1990 年代初期。

Page 1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4.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局勢 蘇聯解體後,冷戰結束,國際社會又回到多元競爭的後冷戰結構。

Page 1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十世紀晚期以來,隨著科技及交通的發展,加上人民對戰爭的恐懼,國家之間的互動,除利用武力來爭取及維護國家利益外,還要透過經濟、貿易的手段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國際社會又發展出更複雜的國際關係,國際社會的成員也由原始的主權國家,擴展到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甚至政商領袖等個人菁英。

Page 1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 二 )國際關係演進的特點1. 國際社會成員互賴加深2. 由兩極對立到多極並立 3.區域衝突代替全面對抗 4. 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Page 1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1. 國際社會成員互賴加深 早期的國際關係只限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接觸,但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國際社會的成員不只限於國家,國際關係的行為者包括了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及跨國公司等。 在各種領域裡與我們生活相關的事務,都已無法由單一國家獨自面對,因此藉由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國際組織的協助,才能解決各種問題,國際社會的成員,彼此的互賴及合作,也較以往緊密。

Page 16: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2. 由兩極對立到多元並立 二次大戰結束至九○年代蘇聯解體,為國際政治的兩極對立時期。冷戰結束後,進入多元時代,雖然美國擁有政治、經濟及貿易上的優勢,仍扮演著超強的地位,但日本、中國、歐盟、俄羅斯等國相繼崛起,它們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多元體系的架構逐漸浮現。

Page 17: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3. 區域衝突代替全面對抗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捲入戰爭的漩渦,基本上是全面性的衝突與對抗,戰後的東西對抗,實質上也是一種全面性的對抗。但進入後冷戰時期,這種全面對抗已不復見,然而區域性衝突仍層出不窮。

Page 18: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區域衝突的區域衝突的性質性質1. 爭奪戰略地位之衝突,例如:美國為了維護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於 2003 年入侵伊拉克事件。2. 爭奪領土的衝突,例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有關占領區的持續性衝突。3.分裂國家之衝突,例如:南、北韓之衝突。4.分離主義引發之衝突,例如:俄羅斯之車臣問題、英國之北愛爾蘭問題、印尼之東帝汶問題等。

Page 19: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進入後冷戰時期,在談判代替對抗的氛圍下,軍事衝突降低,國際問題的焦點,已由軍事轉移至經濟、貿易、人權、環保、貧窮等議題,尤其進入全球化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在貿易方面的競爭已到白熱化的階段,其重要及影響程度,已凌駕過去的軍事對抗。

4. 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Page 20: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貳、國際現勢貳、國際現勢一、東西對抗與南北對抗( 一 )東西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勢力深入歐洲的心臟地區,並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擴張軍力,東歐國家相繼淪入共黨統治;而西方國家內部亦有共黨分子進行各種顛覆活動,遂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美國目睹共黨勢力的擴張,不僅削弱世界和平的基礎,也危及美國的安全,乃企圖採取圍堵政策對抗蘇聯的赤化。

Page 2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六○年代,亞非新興國家脫離殖民統治尋求獨立,而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為避免捲入美蘇對峙的漩渦,標榜和兩強維持等距關係,採行不結盟政策,無形中降低了兩強對立的情勢。

Page 2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七○年代,美國退出越戰,和緩了對峙緊張的局面,加上美、蘇雙方皆能體認核子戰爭的危險,願意展開限制核武談判,東西對抗的國際關係,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Page 2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八○年代,蘇聯政局有了急遽轉變,1985年戈巴契夫上臺,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危機,改採開放政策,對東歐共黨國家採行不干涉政策。 1989 年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時,東歐及蘇聯不敵民主浪潮,政權相繼解體,整個國際結構有了重大的改變,集團對峙的局面不復存在,遂進入政治學者所謂的「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結構也呈多元發展。

Page 2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 )南北對抗 今日世界北半球的國家幾乎是工業發達國家,南半球的國家包括部分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澳洲、紐西蘭與少數產油國除外),皆為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般統稱為開發中國家或第三世界的國家,以有別於共產集團的第二世界和已開發的第一世界國家。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之工業國家間的衝突及對抗,近年通稱為南北衝突或南北對抗。

Page 2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南北對抗」的問題範圍廣泛,包括人口過剩、糧食不足、武器擴散、軍備競賽、人權保障、環境保護、新殖民主義貿易及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等。其中仍以經濟發展不均衡所衍生的種種紛爭,為問題的核心。

Page 26: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七○年代之後,南北經濟力量的差距更加拉大,使南方國家的不滿升高。 1973 年石油危機時,開發中國家即以其所出產的初級產品為武器,得以成功地威脅到已開發國家,使得北方國家不得不正視南方國家的要求,開始與開發中國家對話。次年,在南方國家「七七集團」的策動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言。

Page 27: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自 2003 年以來,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 G8)開始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國家參與對話,討論如何解決南北差距的問題。

Page 28: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八大工業國組織( G8 ) 八大工業國組織的成員,包括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 該組織成立於 1975年,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 1997年俄羅斯正式成為 G8 的成員。

Page 29: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國際政治結盟區塊 九○年代,蘇聯解體後,國際政治舞臺呈現多元發展。 1. 歐洲 a.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 EEC ), 1993 年擴大組成歐洲聯盟( EU),將經濟的統合擴大到政治層面。目前會員國已增加到二十七國,人口總數高達四億九千萬人,為現今世界上統合最成功的區塊。 b.獨立國協組織:該國協擁有可觀的軍備,實力不容小覷;而俄羅斯每年都參與「八大工業國高峰會」( G8),其影響力自不在話下。

Page 30: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2. 亞洲地區a. 中國積極與北韓合作,並利用北韓的核武問題,迫使美國、日本、俄羅斯、南韓等四個國家,不定期舉行「六方會議」,提高中國在東亞區塊的發言地位。

Page 3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b.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原由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五國所組成,近年大事擴張,東南亞國家如越南、緬甸相繼加盟外,還積極拉攏鄰近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甚至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入盟。若上述國家都能順利加入的話,此區塊將擁有全世界過半的人口,政治及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Page 3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3. 美洲的「北美自由貿易區」( NAFTA )、 「南美共同市場」( Mercosur ) 。4. 非洲的「非洲聯盟」( AU)等區域結盟。 5. 跨洲際的政治結盟,首推聯合國( UN), 其次有「不結盟國家組織」(簡稱 NAM )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

Page 3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三、當前主要的國際衝突( 一 )政治衝突   政治衝突大多在爭取國家利益及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例如: 2003 年美國向伊拉克開戰,無非在維護其在中東地區的石油權益;又如中國不願西藏獨立,若發生動亂,不惜軍事鎮壓、兵戎相見,即在伸張國家主權,維護領土完整的利益。

Page 3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例如: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國境內的庫德族問題、俄羅斯的車臣問題、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族問題;又如 2008 年 2月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在英美兩大國的支持下,宣布獨立,但俄羅斯、中國和西班牙等國家,不是反對就是不予承認,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境內的少數族裔都有爭取獨立的聲浪。因此,族群衝突有時會引發連鎖效應,不易處理。

( 二 )族群衝突

Page 3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 三 )文明衝突 文明衝突,包括了意識形態及宗教意識的衝突,此也是國際上頗為棘手的問題。一則強調東西之間本有文明差距,衝突無法避免;二則西方國家辯稱其殖民政策是一種現代化的努力。

Page 36: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 四 )經濟衝突 早期的經濟衝突,在於資源的掠奪,如日本在 1937年侵略中國後,又發動太平洋戰爭,其目的在爭取更多的原料,以供應本國的經濟發展。但在今天國際關係中,造成經濟衝突的因素,主要包括國際貿易上的關稅、市場開放、貿易出超、入超平衡、金融外匯、外國產品市場、勞工等問題。

Page 37: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國際社會中有許多衝突與紛擾的局勢,但為了解決各種衝突,國際社會突破主權國家的界限,提出了各種方案,求新求變,創造光明的未來。

Page 38: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許多政治、經濟、環境、疾病等議題跨越國與國的界限,為了有效解決國際的衝突或問題,促進國際社會的合作,增進各國的共同發展,乃有國際組織的出現,結合各國政府或民間的力量,處理單一國家無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合作關係與解決紛爭的管道。

參、國際組織參、國際組織

Page 39: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政府間國際組織(簡稱政府間國際組織(簡稱 IGOsIGOs )) 是指國與國之間或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組織形態,此類組織通常是由國家或政府簽訂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條約規章所建立的,並依此協商簽署國的合作事宜,其領域涵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例如:聯合國( UN)、世界貿易組織( WTO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等皆屬之。

一、國際組織及其功能

Page 40: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國際組織的功能國際組織的功能 (一 )國家安全利益的保障(二 ) 提供國際合作的平臺 (三 )扮演衝突協調者的角色( 四 )發揮弱勢國家集體的力量( 五 )取代國家部分功能

Page 4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國際非政府組織及其功能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或稱國際非政府組織(簡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或稱國際非政府組織(簡稱稱 INGOsINGOs )) 是指依各國私法而成立,且行為主體並非是國家或政府,其組成主要著重於非政治性目標,例如:國際紅十字會( ICRC )、國際奧林匹克組織( IOC )、國際特赦組織( AI)等。

Page 4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由於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具有國家主權性質的國際組織不同,其範圍涵蓋經濟、社會、法律、科學、運動、宗教、人文等各種層面,甚至將跨國公司及個人菁英都納入在內,例如: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他提出全球暖化的報告,警惕世人要重視現有的生活環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他的影響力超越美國本土,擴及全球。

Page 4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國際非政府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國際非政府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一 ) 提供多元的溝通管道(二 )擴大人類社會關心的議題

Page 4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一、全球化與全球民間社會的形成 1980 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的來臨,經濟貿易、人權、人道救援、環境保護、政治民主化、貧富差距以及永續經營等跨國性的國際問題紛至沓來,以國家為主要行為角色的國際關係,已然無法滿足與因應國際社會的轉變。

Page 4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聯合國前任祕書長安南提出以「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 )的觀點來處理跨國性議題,全球治理概念強調以民間社會或非政府組織直接涉入國際事務,而非透過主權國家作為中介者,使得非政府組織在治理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促成「全球民間社會」( global civil society)的成形。

Page 46: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民間社會(民間社會( civil societcivil societyy )) 相對於國家與營利企業,它具有自主特性,是由人民自動組成團體以監督政府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自發性力量。然而,隨著全球化到來,原本以國內範疇為主的民間社會,也開始面臨許多挑戰及轉變。一方面,許多原本屬於國內之議題,開始擴張為各國共同遭逢之挑戰,另一方面,某些國內事務,也可透過通訊網絡,快速訴諸全球民眾,成為普世關切之議題。

Page 47: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例如: 2008 年 3月西藏爆發抗暴事件,中國派兵鎮壓,不數日即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中國頓成為眾矢之的,連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傳遞,都成 為世人抗議的對象, 甚至揚言抵制奧運。

Page 48: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全球民間社會的形成要件全球民間社會的形成要件:: (一 )全球性的議題(二 )超國界的溝通(三 )跨國性的組織

Page 49: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二、反全球化的運動 由於在全球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跨國公司剝削弱勢群體、國際組織決策時未能顧及弱勢群體利益的各種現象,因此世界各地陸續出現了各項由民間自發的反全球化行動。

Page 50: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目前進行反全球化運動的全球民間社會,是由許多世界各國不同的反全球化民間組織共同合作所形成,而較少見大型的特定跨國組織。 在少數的反全球化大型跨國組織中,最具影響力之一為「人民全球行動組織」(簡稱 PGA )。

Page 51: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在各國民間組織中,以臺灣為例,臺灣的相關組織有苦勞網;而香港則有反全球貧窮化陣線。

Page 52: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全球民間社會推動反全球化運動的方式,包括:1. 在各項與全球化相關之國際經貿會議 會場外舉行大規模示威抗議。2.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

Page 53: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反全球化運動的反全球化運動的重要功能重要功能1. 對各國際組織與跨國公司施壓,迫使其修 正政策。2.匯集各方意見,透過共同討論,找出如何 反制全球化力量,以保障弱勢群體利益的 具體策略。3.引起輿論關注,以召集更多世界各地民間 組織加入反全球化行動,建立起跨國合作 網絡,以擴大全球民間社會力量。

Page 54: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三、國際志工主義的盛行 全球民間社會力量展現的另一具體面向為國際志工團體的興盛。 志工是指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者,而志願服務則是指面對他人需要,個人出於自願且不求回報的助人行動。 近幾年來國際間形成了許多跨國性的志工組織例如:青年志工服務日組織(簡稱GYSD)、國際志工協會(簡稱 IAVE )。

Page 55: 第 3 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全球民間社會的興起則意味著人民參與國際事務的自主力量,此自主力量常致力於關注各種弱勢團體之權益,並召集更多人為這些弱勢團體提供服務。 因此,全球民間社會力量的投入,相信將對國際事務的解決帶來更為正面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