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堂數 授課大綱 第一堂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流程簡介 第二堂 第二章 審判權、管轄權與迴避 法院職員迴避 第三章 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 第三堂 第三章 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 第四章 訴訟客體與訴訟關係 單一性 同一性 訴訟關係 第五章 文書、送達、期日與期間 第四堂 第五章 文書、送達、期日與期間 送達 期日與期間 第六章 強制處分 第五堂 傳喚 拘提 逮捕 羈押 第六堂 羈押 搜索 第七堂 搜索、扣押 訊問 第七章 證據 第八堂 被告自白 傳聞法則 第九堂 舉證責任 證據調查 證人 鑑定人 12L 堂數 授課大綱 第十堂 勘驗 證據保全 證據排除 第八章 裁判 第十一堂 第九章 公訴 偵查概說 告訴權人 告訴不可分 第十二堂 偵查相關議題 偵查終結 再議 交付審判 第十三堂 起訴 準備程序 審判程序 第十四堂 第十章 自訴 第十一章 上訴通則 第十二章 第二審程序 第十五堂 第十三章 第三審程序 第十四章 抗告程序 刑事妥訴審判法 第十六堂 第十五章 再審 第十六章 非常上訴 第十七章 簡式審判程序、簡易處刑程序、協商程序 第十八章 執行與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堂數 授課大綱

第一堂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流程簡介

第二堂第二章 審判權、管轄權與迴避 法院職員迴避第三章 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

第三堂

第三章 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第四章 訴訟客體與訴訟關係 單一性 同一性 訴訟關係第五章 文書、送達、期日與期間

第四堂

第五章 文書、送達、期日與期間 送達 期日與期間第六章 強制處分

第五堂

傳喚 拘提 逮捕 羈押

第六堂 羈押 搜索

第七堂 搜索、扣押 訊問第七章 證據

第八堂 被告自白 傳聞法則

第九堂

舉證責任 證據調查 證人 鑑定人

12L

堂數 授課大綱

第十堂

勘驗 證據保全 證據排除第八章 裁判

第十一堂第九章 公訴 偵查概說 告訴權人 告訴不可分

第十二堂

偵查相關議題 偵查終結 再議 交付審判

第十三堂 起訴 準備程序 審判程序

第十四堂第十章 自訴第十一章 上訴通則第十二章 第二審程序

第十五堂第十三章 第三審程序第十四章 抗告程序 刑事妥訴審判法

第十六堂

第十五章 再審第十六章 非常上訴第十七章 簡式審判程序、簡易處刑程序、協商程序第十八章 執行與附帶民事訴訟

Page 2: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使用說明

使用前請先閱讀以下說明:

本講義之編輯,乃配合上課內容所撰寫,著重於概念理解與比較以及考試實

用性,所有實務見解及例題演練,均已收羅至最新,希望讀者透過本講義的

閱讀,可以輕鬆進入刑事訴訟法的領域,進而在國家考試作答時,更能無往

不利。文中有標示「☆☆」表示非常重要;「☆」表示重要;「★」表示考

試較不會考,而重點部分亦有用粗體字加黑。

此外,講義中有註明【案例】或【圖示】之空白處,乃是提供給讀者自行筆

記之用,那些案例或圖示,在老師在課程中,均有詳細解說與舉例。如果讀

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中說明、解釋,甚至可以跟老師一樣用

簡圖來描述事實,那就表示你已經充分理解了該案例所要傳達的刑事訴訟法

概念,相信對刑事訴訟法的學習會很有幫助。

另外有關【例題演練】,是收集最新幾年來的國家考試題目,讓讀者可以清

楚瞭解出題趨勢,並複習老師上課所教的內容,第一次學習時只要能掌握題

目考點即可。至於有關【例題演練】的解答與答題技巧,則是進階的練習,

我們將在其後的題庫課程中,擇要詳細解說。

Page 3: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刑事訴訟法近年試題落點分析

法條 歷屆試題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法例 §1~§3

97書記官(3)、96書記官(2)、95警

特四(3)

第二章 法院之管轄 §4~§16 96書記官(4)

第三章 法院職員之迴避 §17~§26

第四章 辯護人、輔佐人及代理人

§27~§38

99基警(3)、99警特三(3)、98基警

(3)、98原住民(1)

第五章 文書 §39~§54

第六章 送達 §55~§62 101書記官(1)、97法警(4)

第七章 期日及期間 §63~§70 98法警(2)

第八章 被 告 之 傳 喚 及 拘 提

§71~§93-1

100一般警察三(3)(4)、99基警

(3)、99法警(1)、97基警四(3)、

95基警四(4)

第九章 被告之訊問 §94~§100-3 96書記官(3)、95基警四(3)

第十章 被告之羈押 §101~§121 101身障四(1)、99警特四(3)、99

法警(2)、98法警(1)、95書記官

(3)

第十一章 搜索及扣押 §122~§153 100一般警特四(4)、100法警(3)、

99基警四(4)、99警特四(4)、99

身障書記官(3)、98警特四(3)、98

書記官(4)、98法警(3)、97法警

(3)、96原住民(2)、96警特四(3)

第十二章 證據 §154~§219-8 101警特四(1)(2)(3)、101移民

署三、101移民署四、101身障四

(2)、100一般警特四(3)、100書記

官(3)、100法警(1)(2)(4)、99書

記官(3)、98警特四(4)、96警特四

(4)、96書記官(3)、95警特四(4)

第十三章 裁判 §220~§227 99書記官(4)

Page 4: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第二編 第一審

第一章 公訴 §228~§318

101警特三(1)(2)、100身障書記官

(3)(4)、100書記官(4)、99警特

三(4)、99身障書記官 (4)、99法

警(4)、98警特四(3)、98基警(3)

(4)、98法警(4)、97書記官(4)、

97法警(2)、96原住民(3)、96書記

官(2)、96書記官(4)

第二章 自訴 §319~§343 97法警(2)、96書記官(4)、95書記

官(4)

第三編 上訴

第一章 通則 §344~§360

第二章 第二審 §361~§374 101警特四(4)

第三章 第三審 §375~§402 96書記官(3)

第四編 抗告 §403~§419

第五編 再審 §420~§440

第六編 非常上訴 §441~§448

第七編 簡易程序 §449~§455-1 99法警(3)、97法警(1)、96原住民

(4)

第七編之一 協商程序 §455-

2~§455-11

101原住民(4)

第八編 執行 §456~§486

第 九 編 附帶民事訴訟 §487~§512

Page 5: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目 錄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1-1

第二節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1-4

第三節 刑事訴訟流程簡介……………………………1-12

第二章 審判權、管轄權與迴避

第一節 審判權…………………………………………2-1

第二節 管轄權…………………………………………2-2

第三節 法院職員迴避…………………………………2-7

第三章 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

第一節 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3-1

第二節 檢察官(當事人)………………………………3-3

第三節 被告(當事人)…………………………………3-4

第四節 辯護人(訴訟關係人)…………………………3-6

第五節 代理人與輔佐人(訴訟關係人)………………3-11

第四章 訴訟客體與訴訟關係

第一節 案件與訴………………………………………4-1

第二節 單一性…………………………………………4-3

第三節 同一性…………………………………………4-8

第四節 訴訟關係………………………………………4-13

12L

Page 6: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第五章 文書、送達、期日與期間

第一節 文書……………………………………………5-1

第二節 送達……………………………………………5-7

第三節 期日與期間……………………………………5-12

第六章 強制處分

第一節 強制處分概說…………………………………6-1

第二節 傳喚……………………………………………6-3

第三節 拘提……………………………………………6-7

第四節 逮捕……………………………………………6-12

第五節 羈押……………………………………………6-14

第六節 搜索……………………………………………6-23

第七節 扣押……………………………………………6-32

第八節 提出命令………………………………………6-33

第九節 訊問……………………………………………6-34

第七章 證據

第一節 證據概說………………………………………7-1

第二節 被告自白………………………………………7-9

第三節 傳聞法則………………………………………7-16

第四節 舉證責任………………………………………7-29

第五節 證據調查………………………………………7-34

第六節 證據保全………………………………………7-51

第七節 證據排除………………………………………7-53

Page 7: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第八章 裁判

第一節 裁判的意義……………………………………8-1

第二節 裁判之成立……………………………………8-3

第三節 裁判之效力……………………………………8-3

第四節 無效判決………………………………………8-5

第九章 公訴

第一節 偵查……………………………………………9-1

第二節 起訴……………………………………………9-24

第三節 審判……………………………………………9-28

第十章 自訴

第一節 自訴之意義……………………………………10-1

第二節 自訴權人………………………………………10-1

第三節 自訴之限制……………………………………10-4

第四節 自訴程序………………………………………10-5

第五節 反訴……………………………………………10-6

第十一章 上訴通則(一般救濟)

第一節 上訴的意義…………………………………11-1

第二節 上訴審之性質………………………………11-1

第三節 上訴權人……………………………………11-2

第四節 上訴範圍……………………………………11-4

第五節 上訴程序應注意事項………………………11-6

第六節 捨棄上訴與撤回上訴………………………11-8

Page 8: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第十二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 概說…………………………………………12-1

第二節 流程…………………………………………12-2

第三節 上訴不合法之事由…………………………12-3

第四節 第二審程序之審理…………………………12-4

第五節 第二審程序之判決…………………………12-4

第六節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12-5

第七節 其他…………………………………………12-8

第十三章 第三審程序

第一節 概說…………………………………………13-1

第二節 流程…………………………………………13-15

第三節 第三審程序之審理…………………………13-16

第四節 第三審程序之判決…………………………13-17

第十四章 抗告

第一節 概說…………………………………………14-1

第二節 流程…………………………………………14-3

第三節 再抗告………………………………………14-4

第四節 準抗告………………………………………14-4

第十五章 再審

第一節 再審之意義…………………………………15-1

第二節 再審之流程圖………………………………15-1

第三節 重新開啟再審事由…………………………15-2

第四節 再審相關程序………………………………15-4

Page 9: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第十六章 非常上訴

第一節 非常上訴之意義……………………………16-1

第二節 非常上訴之程序……………………………16-1

第三節 非常上訴之判決……………………………16-1

第十七章 簡式審判程序、簡易處刑程序、協商程序

第一節 簡式審判程序………………………………17-1

第二節 簡易(判決處刑)程序………………………17-4

第三節 協商程序……………………………………17-7

第十八章 執行與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節 執行…………………………………………18-1

第二節 附帶民事訴訟………………………………18-3

Page 10: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Page 11: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

發現真實(§2有利不利一律注意)

法治程序(憲法§23、釋字384正當法律程序)

法和平性(§260不起訴處分或緩起訴處分之

效力、§302第1款)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程

序之開始

國家追訴原則

不告不理原則(§268)

起訴法定原則(§251公訴

之提起)

刑事訴訟程

序之進行

公開審理原則(§379第3款)

言詞審理原則(§221)

職權進行原則

★補充:改良式當事人進行

主義

檢 察 官 負 實 質 舉 證 責 任

(§161Ⅰ)

起訴審查制(§161ⅡⅢⅣ)

當事人聲請調查證據為主,

法 院 職 權 調 查 證 據 為 輔

(§163)

證據調查與

採認

無罪推定原則(§154Ⅰ)

證據裁判原則(§154Ⅱ)

直接審理原則(§164、§292)

自由心證原則(§155Ⅰ)

刑事訴訟程序之流程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體系表

Page 12: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1-1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刑事訴訟程序的作用,在於確定犯罪行為人所應受的處罰(即刑罰)。詳言

之,刑法雖然針對各種犯罪的處罰予以規定,但罪刑的確定與刑罰的執行仍

有賴訴訟程序來實現。因此相對於實體法(即刑法)而言,學習刑事訴訟法乃

是在瞭解定罪的程序,著重於流動的過程。而廣義的刑事訴訟是指包括偵

查、起訴、審判、執行四個階段,至於狹義的刑事訴訟是指起訴至裁判之間

的訴訟程序而言。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

有關刑事訴訟法的主要目的,主要在於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學者又將其分

列為三點來說明:

一、發現真實

發現真實完整的意義乃在於「勿枉勿縱」。詳言之,對於無辜的人可以

透過刑事訴訟程序還其清白;對於真正犯罪的人,可以透過刑事訴訟程

序將其繩之以法。

【例題演練】

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規定:「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就該管案

件,應於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試問何謂「實施刑事訴訟

程序之公務員」?何謂「有利及不利之情形」? (95四等警特)

◆95台上5806判決

「國家制定刑事訴訟法之目的,在於對特定被告之特定犯罪事實,經

由審判程序以決定國家刑罰權對之存在與否及其範圍,實施刑事訴訟

程序之公務員,自應兼顧實質的真實發現及程序之正義,以保護被告

之合法權益。」

Page 13: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元碩公職-刑事訴訟法1-2

二、法治程序

儘管發現真實是刑事訴訟法的主要目的,但也不可以為了發現真實而不

擇手段(例如:不可以為了發現真實而刑求逼供)。換言之,所有的訴訟

程序必須是合於正當的法律程序,而憲法§23所稱之法律保留原則及比

例原則,即是法治程序最基本的概念。

◆87台上4025判決

「刑事訴訟之目的,固在發現真實,藉以維護社會安全,其手段則應

合法純潔、公平公正,以保障人權;倘證據之取得非依法定程序,而

法院若容許該項證據作為認定犯罪事實之依據有害於公平正義時,因

已違背憲法第八條、第十六條所示應依正當法律程序保障人身自由、

貫徹訴訟基本權之行使及受公平審判權利之保障等旨意(司法院大法

官會議釋字第三八四、三九六、四一八號等解釋部分釋示參考),自

應排除其證據能力。準此,實施刑事訴訟之公務員對被告或訴訟關係

人施以通訊監察,如非依法定程序而有妨害憲法第十二條所保障人民

秘密通訊自由之重大違法情事,且從抑制違法偵查之觀點衡量,容許

該通訊監察所得資料作為證據並不適當時,當應否定其證據能力。」

◆93台上664判例

「刑事訴訟,係以確定國家具體之刑罰權為目的,為保全證據並確保

刑罰之執行,於訴訟程序之進行,固有許實施強制處分之必要,惟強

制處分之搜索、扣押,足以侵害個人之隱私權及財產權,若為達訴追

之目的而漫無限制,許其不擇手段為之,於人權之保障,自有未周。

故基於維持正當法律程序、司法純潔性及抑止違法偵查之原則,實施

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不得任意違背法定程序實施搜索、扣押;至於

違法搜索、扣押所取得之證據,若不分情節,一概以程序違法為由,

否定其證據能力,從究明事實真相之角度而言,難謂適當,且若僅因

程序上之瑕疵,致使許多與事實相符之證據,無例外地被排除而不

用,例如案情重大,然違背法定程序之情節輕微,若遽捨棄該證據不

用,被告可能逍遙法外,此與國民感情相悖,難為社會所接受,自有

害於審判之公平正義。因此,對於違法搜索、扣押所取得之證據,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為兼顧程序正義及發現實體真實,應由法院於個案

審理中,就個人基本人權之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依比例原則

及法益權衡原則,予以客觀之判斷,亦即宜就(一)違背法定程序之程

Page 14: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1-3

度。(二)違背法定程序時之主觀意圖(即實施搜索、扣押之公務員是

否明知違法並故意為之)。(三)違背法定程序時之狀況(即程序之違反

是否有緊急或不得已之情形)。(四)侵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權益之種

類及輕重。(五)犯罪所生之危險或實害。(六)禁止使用證據對於預防

將來違法取得證據之效果。(七)偵審人員如依法定程序,有無發現該

證據之必然性。(八)證據取得之違法對被告訴訟上防禦不利益之程度

等情狀予以審酌,以決定應否賦予證據能力。」

◆大法官釋字384解釋理由書

「人民身體自由享有充分保障,乃行使其憲法上所保障其他自由權利

之前提,為重要之基本人權。故憲法第八條對人民身體自之保障,特

詳加規定。該條第一項規定:「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

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

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審問處罰。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

禁,審問,處罰,得拒絕之。」係指凡限制人民身體自由之處置,在

一定限度內為憲法保留之範圍,不問是否屬於刑事被告身分,均受上

開規定之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其他事項所定之程

序,亦須以法律定之,且立法機關於制定法律時,其內容更須合於實

質正當,並應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所定之條件,此乃屬人身自由之制

度性保障。舉凡憲法施行以來已存在之保障人身自由之各種建制及現

代法治國家對於人身自由所普遍賦予之權利與保護,均包括在內,否

則人身自由之保障,勢將徒託空言,而首開憲法規定,亦必無從貫

徹。前述實質正當之法律程序,兼指實體法及程序法規定之內容,就

實體法而言,如須遵守罪刑法定主義;就程序法而言,如犯罪嫌疑人

除現行犯外,其逮捕應踐行必要之司法程序、被告自白須出於自由意

志、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同一行為不得重覆處罰、當事人有與證

人對質或詰問證人之權利、審判與檢察之分離、審判過程以公開為原

則及對裁判不服提供審級救濟等為其要者。除依法宣告戒嚴或國家、

人民處於緊急危難之狀態,容許其有必要之例外情形外,各種法律之

規定,倘與上述各項原則悖離,即應認為有違憲法上實質正當之法律

程序。現行檢肅流氓條例之制定,其前身始於戒嚴及動員戡亂時期而

延續至今,對於社會秩序之維護,固非全無意義,而該條例(指現行

法,下同)第二條所列舉之行為,亦非全不得制定法律加以防制,但

其內容應符合實質正當之法律程序,乃屬當然。按同條例第四條對於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Page 15: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元碩公職-刑事訴訟法1-4

列為流氓之告誠列冊輔導處分,非但影響人民之名譽,並有因此致受

感訓處分而喪失其身體自由之虞,自屬損害人民權益之行政處分。惟

依同條例第五條規定:經認定為流氓受告誡者,如有不服,得於收受

告誡書之翌日起十日內,以書面敘述理由,經由原認定機關向內政部

警政署聲明異議,對內政部警政署所為決定不服時,不得再聲明異

議。排除行政爭訟程序之適用,顯然違反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願

及訴訟之權。」

【例題演練】

何謂「正當法律程序」試說明之。

三、法和平性

透過刑事訴訟程序,使犯罪行為人得到應有的處罰,無辜的人獲得清

白。藉此使因刑事案件而受損的社會和平可以得到平復,換言之,透過

這個程序的終結,就是向被告、被害人及社會大眾等宣告,系爭刑事案

件在法律上已經「終局落幕」。所有人原則上都不得再爭執(避免一罪

兩罰),讓原本有爭端的法秩序,得以回復和平。

第二節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有關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主要可以歸類「刑事訴訟程序之開始」、「刑事

訴訟程序之進行」、「證據調查與採認」等三個重點,分述如下:

一、刑事訴訟程序之開始

(一)國家追訴原則

基於刑罰權屬於國家的基礎,原則上刑事追訴與審判,應該由國家

的司法機關開啟與進行。只有在告訴、請求乃論之罪或自訴案件的

情形,國家的公訴權才會受到限制。

(二)不告不理原則

無控訴即無審判。案件必須先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是自訴人提起

自訴,法院才可以開始審理,處於「被動」的狀態。此又稱為「彈

劾主義」。

【例題演練】

刑事訴訟採不告不理原則,試申述其內涵及違反比原則之法律效果(100警

特)

Page 16: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1-5

◆補充:有關彈劾主義與糾問主義之區別

彈劾主義 糾問主義

程序之發動 須由審判機關(即法院)

以外之人請求(如檢察

官或自訴人),方得發

動。

由審判機關(即法院)自

行發動。

訴訟關係 三面訴訟關係,亦即

「裁判者(法官)」,

「攻擊者(檢察官或自

訴人)」,「防禦者(被

告)」。

二面訴訟關係,即「偵

查兼審判(法官)」,

「防禦者(被告)」。

差別 對被告較有保障 (法

官為公正審判之第三

人)。

對被告較為不利(因為

法官有球員兼裁判之

嫌)。

(三)起訴法定原則

刑事訴訟法§251:「檢察官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

嫌疑者,應提起公訴。被告之所在不明者,亦應提起公訴。」只有

在下列情形可以不起訴或緩起訴,以避免檢察官之任意擅斷:

1.輕微案件(刑事訴訟法§253Ⅰ);

2.緩起訴(刑事訴訟法§253-1~253-3);

3.無關緊要之附屬行為(刑事訴訟法§254);

4.少年犯罪案件(少年事件處理法§67Ⅰ前段);

5.證人保護案件(證人保護法14Ⅱ)等。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Page 17: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元碩公職-刑事訴訟法1-6

二、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

(一)公開審理原則

法院對被告進行刑事訴訟時,除有特別情況外,原則上應允許其他

人在場旁聽。其目的在於使一般社會大眾對司法產生信任,杜絕黑

箱作業。例外:少年刑事案件(少年事件處理法§34)、妨害性自主

案件、公開審理有妨害國家安全與公序良俗之虞的案件(法院組織

法§86但書)等。

(二)言詞審理原則

在訴訟程序中,有關審理程序的進行,原則上應採言詞陳述之方

式,法官透過當事人間言詞的表現來瞭解案情及獲得心證。只有在

法庭以言詞陳述所提出之訴訟資料,方得作為裁判之依據。如果是

被告以外之人在法庭外之陳述,原則上為傳聞證據,不得作為判決

依據。

例外不經言詞辯論之情形(書面審理):§307、§372、§389Ⅰ、

§437Ⅰ、§444。

(三)職權進行原則

整體訴訟程序原則上,原則上由法院依職權來主導(即依職權來進

行)。但於證據調查與採認方面,此部分於我國修法後,已改採

「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其中要點,包括檢察官須負實質舉證

責任、交互詰問制度的落實、傳聞法則、認罪協商程序,以及強化

辯護功能等制度配合,以期建構公平正義之訴訟制度。

Page 18: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1-7

◆補充:職權進行主義與當事人進行主義的比較

當事人進行主義 職權進行主義

偵查程序 以當事人平等原則為前

提。雙方當事人均有獨立

蒐集證據之權利(國家司

法機關並不負有蒐集有

利或不利於被告證據之義

務。)此外被告亦為偵查

主體,因此被告可完全保

持緘默,無須忍受國家機

關偵訊之義務。

偵查程序由國家機關來主

導,犯罪嫌疑人僅屬偵查

的對象,並無偵查權限,

且有忍受國家機關偵訊之

義務。

起訴 當事人得自由處分訴訟標

的,可自由決定起訴與

否,又在起訴之後仍可撤

回起訴。

當事人對於訴訟標的原則

上無處分權,只要證據充

分,就必須起訴,即「起

訴法定主義」,但基於政

策性考量,亦可能兼採起

訴便宜主義。

證據之搜

集與調查

起訴後,仍由當事人主導

蒐集證據及調查證據之義

務。又稱之為辯論主義。

起訴後,由法院負主導蒐集

證據及調查證據之義務。又

稱之為職權探知主義。

協商程序 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自由

裁量權,因此有「認罪協

商制度」存在。

當事人對訴訟標的無處分

權,故無「認罪協商制度」

存在,即使被告承認有罪,

仍應透過審判確定。

審判程序 除審判期日由法院決定

外,調查證據順序、範

圍、方法均由當事人自行

決定。當事人間有不同意

見時,再由法院裁定。

均由法院決定。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Page 19: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元碩公職-刑事訴訟法1-8

◆補充: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重要修法

一、由檢察官負實質舉證責任

刑事訴訟法§161Ⅰ:「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

出證明之方法。」

二、起訴審查制

刑事訴訟法§161ⅡⅢⅣ:「法院於第一次審判期日前,認為檢察官指

出之證明方法顯不足認定被告有成立犯罪之可能時,應以裁定定期通知

檢察官補正;逾期未補正者,得以裁定駁回起訴。駁回起訴之裁定已確

定者,非有第二百六十條各款情形之一,不得對於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違反前項規定,再行起訴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三、由當事人聲請證據調查為主,法院職權調查為輔

刑事訴訟法§163:「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得聲請調查證

據,並得於調查證據時,詢問證人、鑑定人或被告。審判長除認為有不

當者外,不得禁止之。法院為發見真實,得依職權調查證據。但於公平

正義之維護或對被告之利益有重大關係事項,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法

院為前項調查證據前,應予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陳述意見

之機會。」

◆93台上2884判決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八日修正公布之刑事訴訟法,由職權主義之訴訟

制度調整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確立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

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暨當事人就調查證據有主導權等原

則。而為加強當事人進行主義之色彩,建構以當事人間攻擊、防禦為

主軸之公平法院,刑事訴訟法復於九十二年二月六日修正公布,調整

審判期日進行之順序。修正先前關於檢察官陳述起訴要旨後,審判長

應就被訴事實訊問被告之規定,改列於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條第三項,

明定除簡式審判程序案件外,審判長就被告被訴事實為訊問者,應

於調查證據程序之最後行之,以符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修法精

神,並於同年九月一日施行。此項被訴事實之訊問,依刑事訴訟法第

三百六十四條規定,亦為第二審之審判所準用,乃事實審法院必須踐

行之法定程序之一,旨在使被告有辯明犯罪嫌疑之機會,及陳述有利

於己之事實,屬被告行使防禦權最重要之一環。倘審判長於調查證據

程序完畢後,疏未就被告之被訴事實予以訊問,無異剝奪其防禦權之

Page 20: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1-9

行使,抑且有害於公平審判及程序正義,其本此有瑕疵之審判程序所

為之判決,自有判決不適用法則之違背法令。」

◆94台上5170判決

「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及輔佐人聲請傳喚之證人、鑑定人,於審

判長為人別訊問後,由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直接詰問之」,固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六條第一項前段所明定;惟在加強當事人進行

主義色彩之刑事訴訟架構下,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乃因發見真實之必

須而為,係居於補充性、輔佐性的地位。則證人、鑑定人經當事人、

代理人或辯護人詰問後,審判長為發見真實,亦可為補充性地訊問。

於此,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六條第四項乃規定:「證人、鑑定人經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詰問完畢後,審判長得為訊問」,以與同法

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法院為發見真實,得依職權調查證

據。但於公平正義之維護或對被告之利益有重大關係事項,法院應依

職權調查之」相呼應。」

【例題演練】

一、請依實務見解及學說,闡述檢察官舉證責任與法官應依職權調查證據

之關連性。 (101三等廉政)

二、最高法院一○一年度第二次刑事庭決議指出:「證明被告有罪既屬檢

察官應負之責任,基於公平法院原則,法院自無接續檢察官應盡之責

任而依職權調查證據之義務。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二項但

書所指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公平正義之維護』事項,依目的性限縮

之解釋,應以利益被告之事項為限,否則即與檢察官應負實質舉證責

任之規定及無罪推定原則相牴觸,無異回復糾問制度,而悖離整體法

律秩序理念。」試從理論與實務觀點,詳附理由說明,案件經起訴後

法院審理中,檢察官之舉證責任與法院職權調查義務間之分際應該為

何?被告要否負舉證責任? (101高考法制)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概論

Page 21: 刑事訴訟法授課大綱 - 5138.com.t · PDF file者們在聽過講解後,可以自行在筆記

元碩公職-刑事訴訟法1-10

三、證據調查與採認

(一)無罪推定原則

在國家追訴犯罪的過程中,基於保障被告的人權,在未經法院透過

公正的訴訟程序證明其為有罪定讞之前,該被告皆應被推定為無

罪,此即為無罪推定原則。

刑事訴訟法§154Ⅰ:「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

無罪。」定有明文。

◆補充:罪疑唯輕原則

為了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凡是對於被告有利或不利的證據,法官

均應注意。如果目前所有的證據仍存在許多疑點,不能完全證明

被告是犯罪行為人時,法官就不能判被告有罪,只能作出有利於

被告的無罪認定,此即為「罪疑唯輕原則」。

(二)證據裁判原則

刑事訴訟法§154Ⅱ:「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

定犯罪事實。」因此,法官若無證據判斷犯罪事實是否存在,則不

得作有罪之認定。

(三)直接審理原則

法院在審理時,檢察官、自訴人、被告、證人等均必須親自到場,

參與訴訟,又稱在場原則。法官透過言詞審理,直接從中獲得判

斷的心證。若違反直接審理原則,依其情形可能符合刑事訴訟法

§379第9.10或13款之情形,而屬於判決違背法令。

◆97台上5147判決

審判期日,應由參與之推事(法官)始終出庭;如有更易者,應

更新審判程序。又審判非一次期日所能終結者,除有特別情形

外,應於次日連續開庭;如下次開庭因事故間隔至十五日以上

者,應更新審判程序。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一項、第

二百九十三條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同法第三百六十四條

規定,為第二審之審判所準用。所謂更新審判程序,係指審判程

序之重新審理,依直接審理主義與言詞辯論主義精神,須重新進

行之謂,其目的除在保障當事人之訴訟權益外,並使參與審判之

法官獲得清晰明確之心證。故在第二審之更新審判程序,審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