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本章教学大纲. 【 目的要求 】 1. 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I , II , II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 熟悉 I , II , III ,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3. 了解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 教学内容 】 1.I 型超敏反应的特征,参与细胞及分子,发生机制(致敏,发病,生物活性介质及其效应,晚期反应等)。 2. 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3.II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 4.III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 5.IV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常见疾病。. 一、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2: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1. 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I, II, 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 熟悉 I, II, III, IV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3. 了解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本章教学大纲

Page 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教学内容】1.I型超敏反应的特征,参与细胞及分子,发生机制(致敏,发病,生物活性介质及其效应,晚期反应等)。

2.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3.I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4.II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5.IV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常见疾病。

Page 4: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一、概念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应答可引起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紊乱,这种免疫应答通常称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或称变态反应( allergy) 。

Page 5: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分类

ⅠⅠ 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Ⅱ Ⅱ 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 Ⅲ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 Ⅳ 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Page 6: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临床特点

1.早期反应 (early phase reaction)

(1)由 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

与。

(2)速发速止,多为功能性紊乱。

(3)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2.晚期反应 (late phase reaction)

Page 7: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一 )抗原 呼吸道 ----- 花粉、尘螨、霉菌和化学物质

等。 消化道 ----- 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

等。 皮肤 ------- 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人工注射 --- 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 (二 ) 抗体 --- IgE (三 )IgE Fc段受体( FcεR) FcεRI: 高亲和力。表达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 FcεRI: 低亲和力。

Page 8: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四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负反馈调节。

Page 9: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10: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致敏阶段 无任何临床症状,一般需 1-2周。

(二)发敏阶段

1.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IgE交联 FcεRⅠ 的微集聚 肥大细胞及嗜 碱性粒细胞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及细胞 因子等。

Page 11: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12: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2.生物活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 1)种类

储存介质 新合成的介质组胺 LTs

( LTC4、 LTD4、 LTE4)

激肽原酶 PGD2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PAF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生物活性介质

Page 1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 2)作用

①平滑肌收缩。

②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③粘膜腺体分泌增加等。

Page 14: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

Page 15: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16: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17: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三)效应阶段 1.速发相反应特点 ( 1)发生迅速。 ( 2)多为功能紊乱。 ( 3)经过紧急治疗可完全恢复。 ( 4)储存介质主要参与早期反应。 2.迟发相反应特点 ( 1)发生较慢。 ( 2)伴有炎性改变。 ( 3 )新合成介质、细胞因子及嗜酸粒细胞等主 要参与晚期反应。

Page 18: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过敏性休克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四)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

皮炎、神经血管性水肿

Page 19: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20: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一 )检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二 )脱敏治疗 1. 急 性 脱 敏 治 疗 (acute

desensitization) 2. 慢 性 脱 敏 治 疗性 脱 敏 治 疗 (chronic (chronic

desensitization)desensitization)

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Page 21: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三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1.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1) 色苷酸二钠 --- 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脱颗粒

(2)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前列腺

素 E 和氨茶碱 --- 提高细胞内 cAMP 的浓度

2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

(1) 组胺拮抗剂 --- 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

(2) 缓激肽拮抗剂 --- 水杨酸

(3) 多根皮苷酊磷酸盐 --- 白三烯拮抗剂

3 .改善效应器反应性的药物 ---肾上腺素

4.免疫新疗法

Page 22: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ββ--受体激活剂受体激活剂 ) ) 茶碱类茶碱类 促进促进 抑制抑制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ATP ATP cAMPcAMP 5’AMP5’AMP

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肾上腺素和茶碱类对肾上腺素和茶碱类对 cAMPcAMP的影响的影响

Page 2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由 IgG或 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

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 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Page 24: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一)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1.抗原 ---常为细胞性抗原 ( 1)细胞固有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 ( 2)吸附于细胞表面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 3)异嗜性抗原

2. 抗体 --- 调理性抗体,主要为 IgG和 IgM

3. 效应细胞和分子 --- 补体、吞噬细胞、 NK细胞

Page 25: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损伤细胞机制

1.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Page 26: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2.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调理作用 )

Page 27: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3.ADCC

Page 28: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29: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Page 30: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输血反应

(二)新生儿溶血症

Page 31: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三)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五)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Ⅱ型占 20%左右。

Page 32: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

链球菌使肾小球 基底膜抗原改变

补体、 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AbAg-Ab复合物复合物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制

Page 3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 (六)肺出血 肾炎综合症 (Goodpasture’s disease)

1. 临床特点 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2.发生机制

肺泡基底膜抗原改变

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

产生 IgG类抗体

肺泡基底膜和肾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共同抗原

肾、肺组织损伤

Page 34: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七)甲状腺机能亢进( Grave’s disease)

—— 刺激型超敏反应

Page 35: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概念: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 IgG、 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 ,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Page 36: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 (一)抗原 可溶性抗原 (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的影响因素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

(四)组织损伤特点

Page 37: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

马血清 家兔 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 1 )胰岛素 糖尿病人 局部出现红肿。 ( 2)过敏性肺炎

皮下多次注射

局部多次注射

局部红肿、出血及坏死。

Page 38: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 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Page 39: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由致敏 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 24-72小时后发生的,形成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Page 40: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一、 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抗原 --- 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

2. 效应细胞 --- CD4+Th1细胞和 CD8+CTL

单核巨噬细胞

3.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Page 41: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二、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二)接触性皮炎

(三)移植排斥反应

(四)脏器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Page 42: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

类型 ⅠⅠ ⅡⅡ ⅢⅢ ⅣⅣ

AbAb IgEIgE IgG, IgG, IgMIgM IgG, IgMIgG, IgM --

补体补体 -- ++ ++ --

细胞 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MφMφ

NKNK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嗜碱性粒细胞胞血小板血小板

Th1 CTL Mφ

Page 4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的特点超敏反应的特点

1.I、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Page 44: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1. 1.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2. Ⅰ﹑Ⅱ﹑Ⅲ2. Ⅰ﹑Ⅱ﹑Ⅲ、、 IVIV型超敏反应的特型超敏反应的特

点、 点、 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