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苏苏苏苏苏苏 苏苏苏苏苏苏苏苏苏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1—3 学段)注:凡是楷体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 前 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Page 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1—3 学段)注:凡是楷体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Page 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Page 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Page 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Page 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学段 (3 ~ 4 年级 )( 一 ) 识字与写字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800个(比原减少 200 个)左右会写。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 4条)

Page 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 二 ) 阅读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Page 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 三 ) 习作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 3 条)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原 8 条,现 6条)

Page 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中年段阅读训练要求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读边想象,入境体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默读一般读物不少于 200 字 / 分钟;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能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重点内容、课题、主旨、关键词句表达效果等)。﹡2. 初步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由整体——局部——整体进行阅读,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划分意义段,能理清文章、段落的条理,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Page 1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学习用抓中心句、过渡句、扩题、合并段意等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习用课文及自己的语言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4. 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某个字词的作用,某些句段在表达上的作用等),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Page 1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5 . 初步学会审题。在老师指导下能读懂题目要求,明确问题指向及答题要点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阅读文章,能围绕问题整体阅读、深入思考,多方面、多角度从文章中寻找信息,进行整理,准确、全面地解答问题。﹡

6 . 阅读中,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根据语境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的意义,根据词语、句子情境选择正确的汉字;结合课文学习分类积累成语、名言、俗语、古诗等。﹡

Page 1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7 .深化对句子的认识:学习缩句,学会抓句子主干;学习扩句,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结合课文学习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这些基本句式,并了解主要特点; 结合课文学习继续认识了解比喻,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并能学习写较为形象、具体的比喻句;初步认识拟人、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尝试修改一些常见病句(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重复多余、前后矛盾等);模仿文本典范的句式、句段写话。﹡8 .认识总分、并列、承接等构段方式,并模仿练习写段,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把段落写具体、写生动。﹡

Page 1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9 . 结合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初步了解叙事文章的特点,学会找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初步了解写人、状物文章的特点,知道这类文章往往从人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写其一个或几个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最基本的说明方法,初步了解其作用;初步认识并了解寓言这类文体的特点(故事——道理),了解寓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尝试进行课外阅读;初步认识剧本,大致了解独幕剧的基本特点及学习方法,能从人物言行、旁白、背景介绍等中了解故事发展,体会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学习,初步认识借物喻人、侧面衬托、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初步体会其表达效果。﹡

Page 1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10 .认识一些简单的关联词语(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了解其作用并能比较恰当地选择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分号的一般用法,并能在自己的写话、习作中正确运用。﹡11 .在课内外阅读中,自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Page 1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12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50篇 ( 段 )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万字。

Page 1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上第一单元备课思考

一、单元特点 苏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四篇文章,意在用文字带领学生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二、教材说明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北海公园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尽情欢乐的场面,通俗易懂,堪称“经典”。

Page 1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诗歌语言形式优美,音律和谐。课文三个小节,每一小节结构相似,后两句相同,这在歌词上叫副歌,在诗歌写法上称为反复。三个小节如此反复,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歌的意境一层一层推进,让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3. 文中出现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这时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表现手法。

Page 1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 .题目吸引人。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2 .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质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读懂对话的内容不难,但教学的着力点,不能仅满足于此,更得小结出方法,后引出结论: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有字词典),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无字词典)学。

Page 1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三课《古诗两首》1 .相同点:这是两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均已“秋”为主景,借景抒情。2 .不同点:( 1 )《山行》中,杜牧心中是秋天之“爱”。《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心中是“愁”。( 2 )《山行》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所组成的山林秋色图。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望,“人家”与“石径”相照应,把两个景物有机相连;写云更是神来之笔,让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前两句所写景色已经很美,但在第三句中的“爱”字才让人明白,诗人爱的、能让他停车欣赏的却是那枫林晚景。

Page 2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这样通过前后映衬,为描写枫林蓄足了气势,于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点明爱枫林的原因,戛然而止,意蕴悠长。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能在万物萧瑟的秋天里,从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豪爽向上的气概,超凡的才情也在此处与一般封建文人见出高下。《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符合诗人感受:深夜的凉意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江枫”给读者以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战国楚宋玉《招魂》),“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些前人在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给人以联想。而这样的意象含义是可以作为知识向学生传授的。

Page 2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一个江边,一个江心,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夜卧小舟听钟声。寂寥的夜晚,听觉分外敏锐,古寺传来的钟声使得夜显得更加幽深,而诗人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也一起涌上心头,意蕴隽永。

Page 2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1 .内容简介 :这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创造美好的生活。2 .语言特色:色态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画面。如,比喻的美妙给人无穷想象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句式在齐整中富有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强:“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3 .这篇文章归入“生活”主题中,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生活”。

Page 2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三、教学思路: 本着“单元背景,主题统一”的思路来看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做出如下思考: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诗歌作为教材编入课本,主要因为旋律优美动听,语言清新自然。因此,本课应该把目标定位为: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不妨作以下考虑:

Page 2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1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始播放歌曲,在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让学生进入到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中——歌中所唱不就是我们吗?在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心怎会不被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歌词的欲望,也就找到了学好本课制胜的砝码。

Page 2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文本研读悟真情。这首诗歌是乔老爷只花 20 分钟就一气呵成的,因为这是他和孩子们的一次完整的愉快经历。所以学习这样的诗歌不能把诗割裂开了,逐字逐句来读,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读,来感悟,从人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综合来读诗,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词语入手,体验“荡起”“推开”“轻轻飘荡”“凉爽的风”等词感受少先队员的愉悦心情受。 “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等感受的优美景色。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握文本读懂诗歌:( 1 )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来感受美丽的景色。( 2 )绿树红墙 碧波荡漾 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

Page 2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追问质疑生“感”情。 学习本文重在要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同时也要他们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给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可以适时插入此歌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国家免掉了我们的学费、书本费,一些困难地区还免除住宿费和伙食费等情况。当然此处的处理和“谁”的理解都点到为止,不宜作为重点铺张。

Page 2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 .重视题目的研读。( 1 )引导学生观察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2 )关注引号的作用。2 .带着问题读书。( 1 )指名分角色读 2—5 自然段: 思考:聪聪是怎么理解“骄阳似火”的意思的,爸爸呢?( 2 )学生交流。(讲到爸爸理解词语时,相机进行语言训练)A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也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换成陈述句。B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呢?你也能学着爸爸的说法来说一说吗?请写在书本空白处。

Page 2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 3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小结:聪聪看到“骄阳似火”这个词,通过查阅有字的词典来理解;爸爸说起这个词,则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词语。

( 4 )自由朗读 6—8 自然段,思考:聪聪是怎样理解“惊涛拍岸”的? 学生交流,师相机小结:聪聪这回看到海水拍打岩石的现象,就明白了“惊涛拍岸”这个词的意思。

Page 2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 5 )出示: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引导学生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3 .迁移练笔。( 1 )练习 1“ 处处留心”的内容,选择一个词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意思;( 2 )写一个自己查阅无字词典的事例。4.词语教学。每一课都要重视识字和写字,尽管到了三年级,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关键处点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并注意积累一些好的词句。

Page 3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三课:《古诗两首》

对于古诗,学生已经学过很多,但是他们的年龄和经验还不足以对古诗进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我总以为,对于古诗可以采取“无为”的做法,他们的年龄还不足以支持其做过深的探究,教师也不宜多讲,只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后去好好诵读,大量地读背。同时也要“有为”,主要是学生自己去做,去利用经验、提示和工具书,试着理解。

Page 3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对两首古诗的教学做了以下安排:1 .对《山行》的教学一是诗画结合。教师可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诗的前两句,充分利用插图理解诗的后两句。图文结合,让“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的理解一目了然;二是用好经验。学生在公园、校园、小区等地方,看到过秋霜染红叶的事情,能从感情上与作者靠近;三是大胆想象。学古诗缺少了想象是不行的,让一些画面在脑海里还原。四是美读朗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动别人。

Page 3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对《枫桥夜泊》的教学一是给足时间,独立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诗中写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时不要设限,让其放开了说,取长补短;

二是问题引领,讨论交流。比如诗人的心情如何?姑苏城、寒山寺等。这时,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最好的教学资源。三是适度拓展。( 1 )你还知道其他写秋景的古诗吗?在老师

的安排下与同学一起交流。( 2 )用方格纸抄下这两首诗,和“习惯篇”

中的字比一比。

Page 3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美文,就该带着学生沿着文字铺成的路,领略一路的美景。紧扣“美”字,层层深入,亦行亦歌。1 .发现树、叶外在色态美。先以“在文中你觉得什么很美?”一问为切入口,找到“大树美”和“绿叶美”。接着分而攻之:哪些词语句子让你感到了它的美?引导学生品读“大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比喻中“绿色”为主要基调,那是一种生命之色;“春天的时候……冬日飘零……”则显示出四季色彩的丰富之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的形态之美;品味感悟基础上,美读成诵。

Page 3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解读树、叶内在哲理美。绿叶为大树“奉献”乳汁;“绿叶为大树而生”体会绿叶无私奉献精神,也是叶的内在之美。继而在“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和“无数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句中体会绿叶和大树互相依存的关系。“美的叶子”对于大树来说,贡献殊多,功不可没,但它依存于大树,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一旦离开大树,它就失去生存发展的余地了,这里边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多么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

Page 3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品悟由树及人的情意之美。“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引导思考:班上的每个人都像叶子,为 这棵大树输送营养,让它茁壮、葱翠。改编朗读:走近班级的时候,我发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很美。每一位同学形态各异——你找不大相同的同学。如此类推,改编,如果我们学校的每位老师和同学像叶子呢?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像叶子呢?在逐层改编朗读中,实现从物到人的深层感悟。

Page 3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四、训练建议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 .朗读训练:读出画面。2 .练笔:这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之首,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注。因此,在学习课文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诗歌中的美好生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活生生的美好生活。然后设计一个练笔: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是 。 3. 课后开展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唱一唱这首歌。画一画美好的新生活。看一看电影《祖国花朵》。

Page 3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 结合课后第四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2. 本文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是课标所提出的,因此,在课文例子的引导下,实践“查‘无字词典’”, 课堂上,设计个坡度:第一层教师先描述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第二层可以结合练习 1“ 处处留心”的内容,选择一个词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意思;第三层设计个小练笔:仿照课文写几句话,反映自己查“无字词典”的生活经历。

Page 3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三课:《古诗两首》 1 .训练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把古诗中的字说成词,看图读诗等方法,读懂古诗。想象诗中之景,体会诗中之情。适当介绍“江枫”这个意象在古诗中的特定含义。2 .我还是觉得古诗教学以体会、想象、积累为主,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积累了课文两首古诗的基础上,向外拓展,让学生搜集以“秋”为主题的古诗,进行诵读比赛。

Page 3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美”的丰富含义。立足文本,仔细品读,指导学生在文字中发现大树和绿叶的外在美、内在美以及由此生发的联想。2 .注重朗读的指导,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中,提取个体经验,体会物与人,个人与生活的关系,把理解从文字走向内心。3 .去听、去看、去查那些像绿叶一样立足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的故事,开个故事班会。

Page 4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在完成这一个单元之后,我们可以以“生活”为主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自然现象、自己的发现,写成生活日记,一个阶段后开展“生活日记展”。

Page 4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国标本小学语文三上第七单元主题备课思考

一、单元特点 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为精神篇,安排了三篇课文,都是关于塑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

Page 4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一课《军神》这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叙事文,讲的是刘伯承元帅真实的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小医院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来叙述故事,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发展。细读文章会发现课文隐含了一条“隐线”,即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可以抓住课文中沃克医生前后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来体悟:

Page 4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由一开始的“冷冷地问”到“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从这句关切的话语感受到的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关心、担忧,再到他“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由此抒发他的敬佩之情。这一态度变化过程也逐步让我们对刘伯承这个人物形象一步步深化,有了不断的新的认识。从课文一开始,首先印入我们脑海中的一个伤者形象,随后了解他的身份是个军人最后称颂他是当之无愧的“军神”,刘伯承的人格魅力始终震撼着每一个读者。“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这一问题是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内心世界中,透过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感受刘伯承的顽强意志。

Page 4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课文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在写刘伯承的同时,还着众多笔墨在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情绪变化,以此更好地衬托了刘伯承的勇敢坚强,体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这课,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Page 4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课《掌声》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写的是女孩英子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和伤痛,让英子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变得忧郁和沉默,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她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多么自信,多么乐观,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明白“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Page 4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文章语言质朴,准确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恰如其分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小英动作、神情表现的变化,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以小英的心理变化为情感线索,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学生就可以处于积极的探究氛围中,主动学习。由小英的故事,到课文结束作者的感悟,引导学生对“掌声”内涵的拓展理解,到课终掌声就是一曲爱的奉献的提升,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体验着:掌声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爱的奉献。

Page 4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三课《金子》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彼得 .弗雷特随大流去淘金,正当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却发现雨后土地长出了绿草,从中受启迪,改淘金为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故事性强,情节一波三折间蕴涵着深意。彼得怀揣获得财富的梦想来淘金,付出了坚持与汗水却一无所获,而当他转变实现梦想的方式,改淘金为种花,并一如既往地辛勤劳作后,得到的是娇艳的鲜花,从而获得了财富。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同时,课题中“金子”已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事物,而是成功与理想的代名词。要想获得成功,实现梦想,就得认定目标,不依靠侥幸,脚踏实地,付出辛勤的劳动。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寻常而又常被人们忽视的哲理,给人深刻的启示。

Page 4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三、教学思路遵循“单元背景,主题统一”的思路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思考。《军神》1 .抓题眼导入课文。以题目的“神“字导入新课:电视中看到过神仙吗?你印象中的神仙有哪些本领?再出示“军神”,课文中军神指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并质疑:神仙是无所不能,不会痛,不会死,可是课文中的军神只是一位凡人,怎么能称为神呢?由此,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认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Page 4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紧扣文本核心展开教学。“一个平凡人,为什么称之为军神?刘伯承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呢?”这是全文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简洁、明确而集中,人物形象也能得到彰显。教师可以凭借课文中三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第一次对话中,刘伯承伤势严重,却如此镇定。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补充的是 1916 年,袁世凯正在到处搜索部队军人的历史背景资料,从而弄懂刘伯承隐瞒自己身份的原因。第二次对话中,能体会到刘伯承平静的回答“能”背后的作为军人的勇气与革命精神。使用麻醉会损伤脑神经,为了更好地参加革命工作,他选择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Page 5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三次对话中,刘伯承忍受剧痛后一笑,如此镇定地说出手术的刀数,怎么不让人肃然起敬。在教学这三则对话的过程中,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人物的形象在对话的朗读中,学生才能读到人物的情感,读到沃克一生的前后态度的变化,也读到了人物的形象。

Page 5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注重文中比喻句的教学。“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把刘伯承比喻成钢板,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刘伯承与钢板在剧痛前同样能不喊痛,同样能一动也不动,同样能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但不同的是,钢板没有生命,本身不会痛,而刘伯承是人,有血有肉有知觉,他所承受的痛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此时,再补充刘伯承伤势的严重,补充手术的过程,体会课文中对手术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创设情境,进行朗读,升华情感:

Page 5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多么坚强的人啊,哪怕痛得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他还是( )。哪怕痛得他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还是( )。哪怕痛得他把 把崭新的白垫单都抓破了,他还是( )。哪怕痛得令一向冷傲的沃克医生都忍不住说可以哼叫一声,他还是( )。

Page 5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师小结: 同学们,这是血肉之躯可以做到的吗?你可以做到吗,我也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可是刘伯承也是,他和我们一样也知道疼痛,但是他也知道还有比自己的痛苦重要千百倍的事情,那就是革命。他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就像一块钢板一样,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Page 5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4 .学习写作手法。( 1 )了解什么叫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所写对象的描写方法。( 2 )结合课文内容领悟侧面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看文章不仅在写刘伯承,而且多处着笔墨在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情绪变化,体会侧面描写和对比的好处,更加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勇敢坚强与钢铁般的意志。

Page 5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掌声》1 .读好字、词、句,把握主要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生拉硬扯与代替。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姿势”等词语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致使小英自卑的原因,也知道了多音字“落”的正确读音和运用,并通过词语的训练来引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同样的方法,出示词语“骤然间、热烈、持久”来引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再出示句子“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

Page 5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犹豫。”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多音字“似的”,学生探究如何使用。再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交流得出这三个句子分别写“英子残疾”“掌声鼓励”“英子变化”。最后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概括方式是为学生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

Page 5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填补文本空白,深入文本对话。( 1 )揣摩内心,体验人物内心。 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和伤痛,让英子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自卑和不自信。但课文并没有对人物的内心进行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对英子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造情境,利用补白的方式揣摩人物的内心。“小英,你为什么低头?”“小英,你在犹豫什么?”“小英,你的眼圈儿怎么红了?”“小英,当你微笑着走下讲台的时候,你知道你的笑容有多美吗?你当时在想什么呢?”……在情境中,小英的忧郁、自卑、小英的紧张与犹豫,小英的自信与乐观平铺在学生面前,每一位学生能亲历小英的心理历程,真正地与人物对话,与文本对话。

Page 5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 2 )利用补白, 体会掌声含义。 请学生在“掌声”处填白。“在掌声里,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围绕两次掌声,用笔写下当时同学们的内心语言。由此,鼓励与赞赏在学生的笔尖一一流露。“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和同学们会鼓励你的。”“你真勇敢。”“英子,你以后不要忧郁了,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学生在书写掌声背后的语言时,参与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着这样的情感的过程中,也自然能明白,掌声是对同学的鼓励与赞赏,掌声能给人自信与力量,掌声是对别人的爱的付出。

Page 5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积累背诵,内化语言。“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是作者得出的一个人生哲理。掌声的魅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人需要爱,也需要付出爱。或许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只是停留于课文,停留于文字,但是当他背诵积累这句话后,当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像类似的故事后,他会记起这句话,并强化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真正懂得人应该学会给别人掌声,学会向别人爱的付出,也使这句话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Page 6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金子》1 .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故事一般都有比较清晰的故事情节,本文更是一波三折,情节性很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淘金者淘金的结果是什么?2.彼得开始是如何淘金的,结果怎样? 3.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彼得是怎么做的?4.彼得淘金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提供故事发展中情节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并把这些内容组合,训练学生合并各部分内容概括文章主要方法的能力。

Page 6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 .可以巧借对比体会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学中不妨设计几组对比性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领会深意。( 1 )彼得的执着努力与其他淘金者一哄而散的对比:“同样是淘金,彼得是怎么做的 ? 其他人又是怎么做的 ?” 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抓住“不甘心落空”,“埋头苦干”,“翻遍”,“整块”,“坑坑洼洼”等词 ,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体会彼得比他们多了几分坚持与勤劳。 (2)彼得由失败到成功的对比:“彼得这样的勤奋和执着,按理说应该成功。可为什么他淘金失败了,种花却成功了?”抓住“无意中听说”及淘金行为的投机性来体会选择淘金作为实现梦想的方法不够切合实际 ,存在侥幸性,而种花则更加实实在在,切实有效。

Page 6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 .激发想象深化主题。这篇文章有很多有值得挖掘的想象空间,如能善用这些契机,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观察力得以训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如理解“若有所悟”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迁移:“天晴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彼得,你看见了什么?”“看到眼前的情景,彼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借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文本,也体会到了什么叫“若有所悟”; 还有与第六小节相对应的生动的插图。图上主人公彼得满头大汗,站在“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的田地边,左手扶耙,右手拭汗,正欣慰地望着远处。图虽浅显,寓意却深。此处不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想象“为了种花,彼得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然会试着调动生活经验,实现了文本与生活得融合也从中体会到什么叫做“全部精力”,体会到种花的辛劳。

Page 6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此时,彼得站在长满鲜花的土地上,想起自己曾经的淘金梦,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学生联系前文,能感悟到要想真正的创造财富,不能依靠侥幸,必须寻找实实在在的方式,付出脚踏实地的劳动。

Page 6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4 .允许多元解读,感悟“真金”。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抓住“金子”与“真金”作对比。真金的内涵广于金子,获得财富,得到成功,实现理想都可以是真金。彼得通过寻找金子的成功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也是真金。真金的内涵太为丰富,我们需要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读懂它。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借助有限的阅历谈出自己的看法,体会两者的区别,体会什么是真正的金子,从而使学生能把“真金”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Page 6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四、训练建议《军神》1 .引导尝试运用侧面描写写一个片段。情境:暑假的某一天,烈日当空,空气中似乎也席卷着阵阵热浪,请你以侧面描写 (抓住景物、动物描写 )来表现天气的炎热。2. 课后延伸:( 1 )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2) 搜集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Page 6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掌声》1 .可以尝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内心,写一个片段。情境:试卷发下来啦!注重自己的真实感受。2 .在体会掌声含义的基础上,完成填空。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当( )时,我们可以给别人鲜花。当我们看到有人摔倒时,我们可以( )。当 ( )时,我们( )。3 .搜集关于爱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Page 6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金子》1 .可以根据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2 .课文练习设计:“你有什么梦想呢?”不妨以小诗的形式加以训练。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写诗,不妨多一些提示,帮他们营造美好的情怀。

Page 6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很美很美的梦想,一个从小就有的梦想,那就是 。为了这个梦想,我会 ,为了这个梦想,我会 。我相信,有志者, 。我相信,一分耕耘, 。我相信,世上无难事, 。我更相信,只要 ,梦想总会成真!

Page 6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第八单元主题备课思考一、单元特点苏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两篇都是写人的文章。文章中所写的两个人,都是伟人。一是古代的著名诗人王维,一是现代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前者侧重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后者侧重学习伟人的精神。

Page 7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二、教材说明第一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苏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文包诗”(一篇文章中既有文章又有古诗,以这种形式结合的文章形式叫“文包诗”)的特殊形式出现,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课文题目源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这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脍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这句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

Page 7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王维用自然凝练的语言将创作了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两个“独”字,体现了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无依无靠的孤寂、凄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表达自己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这其间深含的无奈与痛楚,令读者的心震撼。“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作者内心的呼喊!而这呼喊也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情”字是贯穿全诗的字眼,“情”路也是学生与文本最好的对话窗口,这“情”包括血浓于水的亲情,是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是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Page 7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第二篇《孙中山破陋习》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缠足是一种祖宗留下来的一种非常野蛮、非常残酷的虐待妇女的行为。那“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就像在给人上刑,不仅会在肉体上给人带来折磨,而且会在心灵上给人带来伤害,让那个曾经快乐的、可亲可爱、活泼能干的姐姐,遭受着肉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在缠足后像变了一个人,“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缠足让孙中山姐姐永远失去了笑脸和歌声,失去了童真和快乐。姐姐的缠足前后的对比、变化也给小时候的孙中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Page 7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文章中还运用了人物的对话描写,写了妈妈与孙中山的争论。在对话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于“祖宗传下来”的陋习的无奈和盲从,可悲又可怜的妈妈。一方面她亲身体验过缠足的痛苦,可是现在作为母亲,她又在亲手给可爱的女儿带来缠足的痛苦,虽然她是多么不愿意这样做,可是仅仅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仅仅因为“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妈妈只好“含着眼泪”给女儿缠足,陋习就这么延续着……在对话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年纪、是非分明、敢于指责陋习,从小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孙中山。

Page 7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回顾全文,正是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缠足的痛苦,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正是孙中山爱姐姐之深,才有恨缠足之烈。也正因为从小在心里就埋下了憎恶缠足这一恶习的种子,孙中山才会有后来的重大举措——废除缠足,他不能让姐姐的悲剧再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这是他产生破陋习动机之因,而陋习最终被废除则是由因导出之果,因写得详细、周密,果交代得简明、清楚。

Page 7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三、教学思路遵循“单元背景,主题统一”的思路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1.设疑激趣,由题入情学生读课题后,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读课题,边读边在课题上标注重点符号“每逢佳节倍思亲”,并激疑:课文为什么以这行诗句为题呢?教师用自身的语感、标注符号、疑问,诠释着课题,揭示文章主旨“倍思亲”,帮助学生敲开文中“亲情”的大门。

Page 7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诗文对照,读懂全诗。 做为一篇文包诗,和单独的一首古诗教学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文包诗为古诗提供了一个生动可感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时,应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写作背景和缘由,在读故事的基础上,把故事和诗句一一对照。学习古诗,读懂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Page 77: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词语教学,情景交融。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一个重点,如何读懂词语,这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本文中出现了一个词语:兴高采烈。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能大致了解它表示高兴的意思,但是如何高兴?高兴的场面怎样?高兴的程度如何?这些都需要通过借助语境,联系生活,才能丰富对“兴高采烈”这个词的理解。“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以请学生想象,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走在热闹的大街上谈笑着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想象亲人相伴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幸福画面,如此的热闹、愉快,就是兴高采烈这个词语的丰富内涵。同时,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的画面正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反衬。

Page 78: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本来在“异乡”为“异客”就容易引发思乡之情,更何况又是“佳节”来临,眼见人们如此兴高采烈,而王维形单影只,于是思念亲人的感情油然而生,而且是越发浓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的诞生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乡之情。学生也由词语的学习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体悟了诗人的情感,与诗人的心相交融。4.真情朗读,尽情抒发走进诗人,使孩子们的心里如王维一样“思绪万千”,胸怀中仿佛积聚了满满一腔真情的清泉,这腔清泉需要涌流,需要抒发。此时,教师再次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借助诵读来尽抒情怀。继而进行个性化的诵读交流活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情体会在彼此的心灵中交融了。

Page 79: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孙中山破陋习》1.抓住题眼,导入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破陋习是文章的题眼。“破”在这里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习惯,这里专指缠足。缠足是祖宗传下来的习俗。祖宗为什么要把缠小脚流传下来呢?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出示一则千年流传的顺口溜见证: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没吃没穿不自在。关于缠小脚还有许多故事,教师可以进行补充,比如《吴月娘的故事》,《大脚马皇后的故事》等。让学生明白:一个真正的才女,与脚的大小并无关系,大脚马皇后每缠小脚照样帮助朱元璋成就皇帝大业,可是人们明知道缠脚的习俗不好,却还要流传下来,这就是陋习、恶习。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光绪皇帝都想废除这一陋习,都没有成功,但孙中山却破除了这一陋习。

Page 80: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2.围绕故事结构,复述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明了,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现出“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复述的范例。既然是“孙中山破陋习”,那么,他为什么要破陋习?是怎样破陋习的?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结果呢?围绕这样的故事结构,在学生练习的故事中,教师进行梳理,增强饿学生篇章的结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Page 81: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3.对比教学,激发情感。“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此时的姐姐是怎样一个人?她是那样的自卑、痛苦,忧郁,可是以前她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引导学生把目标聚焦在课文的第一小节。第一小节的介绍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为下文做了充分的铺垫,经常唱歌与后来再也没有笑脸和歌声做对比;勤劳能吃苦于与不能下地干活作对比,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是缠足改变了她的性格和命运,使她由健康自由、活泼快乐的女孩,变成了封建陋习的牺牲品。两相对比,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然能从这对比中看到化看到缠足的危害,感受到缠足这个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之深,愤恨之情油然而生。

Page 82: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4.品读对话,感受人物。文中刻画了孙中山和他母亲的对话,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朗读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咄咄逼人的话语,掷地有声的质问,从对话中,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孙中山姐姐缠足的这件事在孙中山的幼小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孙中山从小的反抗精神,敢于指责陋习,从小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Page 83: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妈妈叹了口气说……”从妈妈的话语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形象,她自己饱受缠脚的痛苦,仅仅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仅仅因为“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只好“含着眼泪”给女儿缠足,陋习就是这么延续着……一位可怜可悲的、无可奈何的母亲。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到底是谁害了姐姐,明白缠足这千年陋习的危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Page 84: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四、训练建议《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每首诗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古诗吗?你也可以仿照“文包诗”的形式,写写你选择古诗背后的故事,创造一篇文包诗。拓展延伸:“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请你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读一读,感受一下我国古诗文的魅力。

Page 85: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

《孙中山破陋习》1.谈话:(出示孙中山图像)看,这就是废除了缠足陋习的孙中山。面对着可敬的孙中山爷爷,此时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练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2.同桌练说并组织交流、评议。拓展延伸:1.自己再搜集一些有关孙中山的故事讲一讲。2.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自己了解到的写下来。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Page 86: 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语文知识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