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恒恒恒恒恒恒”恒恒恒恒 恒恒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目录. 1. 人员构成 2. 研究方向 3. 在研基金 4. 国际国内合作 5. 研究生课程 6. 课余活动. 1. 人员构成. 98 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科学创新工程,成立至今,现在是连续第三次进入创新工程 包括: 1. 固定人员四名 首席科学家:邓李才 副研究员三名:张孝斌,陆烨,梁艳春 2. 毕业博士生: 2 名 3. 在读博士生: 5 名 4. 在读硕士生: 2 名. 人员构成. 人员简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恒星与恒星系统”研究团组简介

Page 2: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目录

1. 人员构成2. 研究方向3. 在研基金4. 国际国内合作5. 研究生课程6. 课余活动

Page 3: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1. 人员构成

98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科学创新工程,成立至今,现在是连续第三次进入创新工程包括:1.固定人员四名 首席科学家:邓李才 副研究员三名:张孝斌,陆烨,梁艳春2.毕业博士生: 2 名3.在读博士生: 5 名4.在读硕士生: 2 名

Page 4: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人员构成

Page 5: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人员简介

1.首席科学家邓李才, 1964 年生人,三十四岁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 博士生导师, 98 年任创新团组首席,同时兼职北大天文系教授。为人热情随和,也很活跃。 93 年获意大利 SISSA 的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恒星与恒星系统的理论与观测研究”,近年来也从事星族合成方面的研究。

2.张孝斌,多年来一直从事变星的研究,主要方面有 星团内变星、密近双星搜寻和统计研究,与兰离散星的形成机制相结合,以及变星的测光观测研究。

Page 6: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人员简介(续)

3. 陆烨,一直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Gamma 射线暴、 X 射线脉冲星和吸积盘理论的研究,与香港大学及清华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在主讲研究生的《高能天体物理》课程。

4. 梁艳春, 2001年从国台博士毕业后到法国和德国做博士后,2004年回国,主要研究方向是星系形成与演化,利用光谱观测资料来研究星系的金属丰度,恒星形成率,星族成分等特征,进而研究星系的恒星及金属成分的累积历史。随着大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的投入使用,以及大巡天项目的实施及资料释放,这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还研究银河系化学演化及恒星的金属丰度。

Page 7: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2. 研究方向 恒星方面 :1. 星团内变星、密近双星的搜寻和统计研究2. 变星的测光观测研究3. 兰离散星的形成机制4. 兰离散星与 SSP的积分光谱性质研究5. 计算了兰离散星对星团积分光谱的影响6. 利用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望远镜观测获得星团中的兰离散星

的 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光谱,研究其细致特征7.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研究8. 钡星的光谱观测及重元素丰度研究9. 由恒星计数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利用 SDSS资料)10. LAMOST 与银河系结构

Page 8: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Fig15. The CMD of NGC 6397

Page 9: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星系方面:

1. 中等红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金属丰度、星族成分

2. 中等红移星系的光度-金属丰度关系、质量-金属丰度关系

3. 大样本近邻星系的丰度特征及定标关系(SDSS,LAMOST)

4. 极端贫金属星系5. 银河系的化学演化模型6. 修正的 SSP与椭球星系的光谱

Page 10: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Page 11: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高能方面:

1. γ射线暴2. 反常 X 射线脉冲星3. 极亮 X 射线源4. 吸积盘模型 5. 中等质量黑洞

Page 12: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3. 基金项目

主持的项目:

1. “LAMOST与银河系研究” (2006- 2008, 邓李才主持 )

2. “致密天体的动力学与辐射过程” (2006- 2008,陆烨主持 )

3. “星系的金属丰度、恒星形成率、星族成分及动力学特征” ( 2005- 2007, 梁艳春主持)

4. “ γ 射线暴”、反常 X 射线脉冲星和吸积盘模型” ( 2003- 2005,陆烨主持)5. “星团测光和变星搜寻” ( 2002- 2004, 邓李才主

持)

Page 13: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参加的项目:

1. “银河系的结构与演化”(基金委重点项目成员 , 2005- 2008)

2. “近邻星系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基金委重点项目成员 , 2004- 2007)

3. 973“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的子项目-“星系相互作用、并合和环境对星系形成的影响” (参加成员)

Page 14: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国际及港澳合作: 英国 Sheffield 大学, 意大利 Padova 天文台, 西班牙 IAC (加纳利天文研究所), 法国 Paris-Meudon 天文台、 Toulous 天文台, 墨西哥 INAOE (国立天文、光学和电子研究所) 香港大学郑广生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陈炯林教授

与香港科技大学,及英国 Sheffield 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4. 国际、国内合作

Page 15: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国内合作:

紫金山天文台的熊大润院士 清华大学张双南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张波教授 云南天文台的韩占文研究员

Page 16: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5. 主讲研究生课程

“恒星内部结构与演化” 邓李才 每年 60学时( 2002-) “高能天体物理” 陆 烨 每年 60学时( 2004-)

Page 17: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6. 其他方面

学术气氛较浓,每周都有学术讨论,报告近期科研进展,或读到的最新相关学术论文。

组内气氛活跃,关系融洽……

羽毛球,五名成员是天文台羽毛球队成员

篮球 , 学生代表天文台参加院级比赛

Page 18: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小结

1. 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组的基本情况2. 科研方向涉及恒星、星系、高能三个方面,

科研成果显著 3. 科研经费有保障,得到了基金委的大力支持4.积极担任研究生的教学任务5.有广泛而稳定的国际、国内合作,效果明显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Page 19: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bao.ac.cn

Page 20: “ 恒星与恒星系统 ” 研究团组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