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 中中 西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背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Page 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背景 自公元 220 年曹丕代汉 , 至公元 589 年隋统一南北 ,

史称魏晋南北朝 .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

Page 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曹不兴 《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

卫协 《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

戴 逵 《竹林七贤图》、《高士图

Page 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 “佛画祖师” 曹不兴与卫协 名画家,曹不兴,画人物,气势雄;

用丝绢,五丈盈,大笔挥,显才能。吴主命,画屏风,误落墨,绘苍蝇;龙虎马。技艺精,与皇严,八绝称。

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时民国画家。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画家,也是最早接受两域佛画影响的画家。他能在 50 尺长的丝绢上画大幅人像,心敏手捷,一挥而就,头身四肢都合比例。又擅画龙、虎、马;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奕等,世称“八绝”。相传孙权命他画屏风、误落墨点,因绘成蝇,孙权以为真蝇,用手弹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孙权赤乌元年 (228 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到宋文帝时,还常用这条赤龙求雨。当时大臣谢赫在秘阁中见到了曹不兴所画的龙头,还自认为是真龙降临。可见其画作之妙南朝谢赫在秘阁中只见不兴所画的一个龙头。列入《古画品录》,并评云:“观其风骨,名岂虚战!”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人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

Page 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时期,兵祸连结,杀伐无已,提倡和平行善的佛教乃迅速发展,一些西域(今中亚一带)僧人将佛本生故事画传到内地。吴国画家曹不兴见后,摹写不已。他心敏手灵,能将佛像头、面、手、足、肩、背等人体比例,画得与真人一样。后来由熟生巧,自成一体,所绘人物,衣纹折皱,紧贴身体,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

曹不兴学会佛像后,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 5 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他被誉为“佛像之祖”,对佛教东渐起到一定的推动。  世传曹不兴绘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他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

Page 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卫协继,从曹师,风格变,富巧思;用笔健,北风诗,东晋时,名画师。

 西晋时的卫协被谢赫评为“古画皆略,至(卫)协始精”,他是使绘画技巧空前提高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画家。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曾作大小《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等图。描法细如蛛丝,尤工人物点睛,顾恺之受其影响,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跆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和曹不兴比较,卫协有显著提高。由此可知。曹不兴的画和汉壁画接近,线条粗扩,气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不重视细部描写,而卫协改变了这种风格,比较精工细密。所以顾恺之评其《北风诗》卷画“巧密而精思”。这正是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度。

Page 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戴 逵 戴逵(?一 296 ),字安道,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谯郡侄县(今安徽宿县)人,后徙会稽之刻县(今浙江嵊县西南),他是一位少年成名的艺术家,十几岁时在建康瓦棺寺作的佛像五躯,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狮子国的玉象,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他曾就学于著名学者范宣,范宣好学贫俭而不虚夸,对他少年苦学影响根深。他出身在一个官僚士族家庭,但与顾恺之一样,活动在一个政治腐朽、文人放纵的时代,活动在一个传统艺术需要发展,外来艺术需要熔合的时代,故他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格,如他不为权贵鼓琴,多次拒绝“征拜”。他画过《竹林七贤图》、《高士图》,也绘塑了不少佛像。据《世说新语》记载:“戴安道中年画行象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唯务光(夏时贤人)当免卿此语耳’。”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戴安道的画,太贴近生活;二是他画的宗教人物画也反映现实人物的思想性格。他画过《稽轻车诗图》能完全捕捉人物的情态,即所谓“作啸人似啸人”的程度。顾恺之评他的肖像画说:“稽兴,如其人”,由此可知他的绘画成就。

Page 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述

六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服务政教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还有流行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有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备赅。风格也趋多样,名家各具个人特色,如唐 · 张怀瓘评:“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陆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历代名画记》)自此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然尚未成熟

Page 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Page 1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他的

大致的生卒年代是公元三四六一四○七年。 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

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但也有一些是形容他的聪明的,所以曾有人说他身上“痴黠各半”他不只是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了卓绝的才能,也是一个擅长文学的人。他遗留下来的残章断句中,保存着形容浙东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的名句。他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Page 1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故宫博物院藏),都很能说明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

Page 1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斫琴图》

Page 1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是宋代摹本之一。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一个制作场面。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在古代的长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此画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Page 1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图》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女史箴图》

Page 1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Page 1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图》 “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女史箴图》高 24.8厘米,长 348.2厘米,横卷。

Page 1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Page 1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

Page 1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 (局部)

《女史箴》

Page 2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绢本 设色 24×248 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 (局部)

Page 2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 (局部)

Page 2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 (局部)

Page 2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 (局部)

Page 2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 348.2厘米,横卷。原有 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 9段。专家认为自 "茫茫造化 " 至 " 式瞻清懿 " 为第 1段,画有庖牺氏定夫妇君臣之制的事迹。 "樊姬感庄,不食鲜禽 " 为第 2段。画楚庄王夫人樊姬为劝阻庄王沉溺于狩猎而不食鲜禽的故事。 " 卫女矫桓 " 至 " 而二主易心 " 为第 3段,画有齐醒公夫人卫姬不听郑卫之音、以感化好淫乐的齐醒公的故事。

Page 2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现存《女史箴图》第 1段 "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应为第 4段。冯媛是元帝的婕妤 (帝王妃子 ) ,元帝游园时,一只大熊突然从围栏里跑出来,情急之下,冯媛不顾个人安危冲到大熊跟前护住元帝。

现存第 2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从 "班婕有辞 " 至 "防微虑远 "4 名。班婕妤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成帝对之宠爱异常。一次成帝游兴大发,要班婕妤同辇一游,班婕妤推辞说: "古代贤君出游都有名臣在侧,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由宏妾陪同,今天你要学亡国之君吗 ?"

Page 2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 3段画冈峦重叠,一蹲虎伺一野马,从山后转山獐、免,山上日月左右相向,山下一人跪而张弩。插题箴文是“道罔隆而不杀”至“替若骇机”名。意思是日月星夺、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劝诫人们 ( 女史们 ) 得意时莫轻狂,得宠时不傲慢。

第 4段画两位皇后核饰。插题箴文从 " 人咸知修其容 " 至 "克念作圣 " 。意思是:人们都只知修猸容貌,而不知修身养性比这更重要。

第 5段画床帏间男女背坐,红衣女子侧坐一旁,仿佛发生了争执,男子正欣被作仓猝而起状。插题箴文 ? 出其言善“至”同衾以疑“。规劝女子对夫君应善言相待,否则即使同 床而寝也会互相猜疑。

Page 2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 6段画夫妇并坐,姜御 2 人旁侍,群婴罗膝。画意指日常生活中的一方一行都与自己的荣辱有关,勿以善小面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假如富贵了,也要不骄不躁。插题箴文是 "夫言如微 " 至 "则繁尔类 " 。

第 7段画男女 2 人相向对立,男的打算离开,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插题箴文是 "欢不可以渎 " 至 "实此之由 " 。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而专宠必生傲慢,宠到极点之时便是被抛弃之始。

第 8段画一妃端坐,有贞静之态。插题箴文 ?quot;故曰翼翼矜矜 " 。至 "荣显所期 " 。意思是女子若想大富大贵,必须谨言慎行。第 9段画一女子优雅地站着正执笔而书,前有 2姬相伴而行,作相顾而语之状。插题箴文是 "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 两句。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末题有 "顾恺之画 "4字

Page 2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原本为清宫所藏,遗憾的是国贫民弱,连累国宝受难,此摹本现存大英博物馆 (Tje British Museum,London,England) 。除看看印刷品外,如今欲睹真容,却要远涉重洋。望美人兮天一方,思之令人心痛不已。

Page 2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洛神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

而创作的。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对人物情感及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思恋,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画中的洛神,凌波飘飘、含情脉脉,生动传神。画面气氛则悱恻缠绵。这正是曹植赋中“悦其淑美兮心振荡”的境界。画卷分为三部分:一、惊艳;二、陈情;三、湝世。整个画面人物个性鲜明,顾盼生姿。在不同的时空中,人物自然地交替、重叠、变换、疏密安排相宜。作为背景的山川景物,其描绘巧妙地推

Page 3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Page 3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洛神赋》 晋 顾恺之 (局部)

Page 3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洛神赋》 晋 顾恺之 (局部)

Page 3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洛神赋》 晋 顾恺之 (局部)

Page 3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南朝 ·梁 ] 张僧繇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Page 3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南朝 ·梁 ]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Page 3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士大夫的典范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

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邪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七人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服膺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 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行径,作有《竹林七贤图》,可惜今以不存。所幸 1961 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全图线条挺劲锐利,是仿顾、陆之作。

Page 3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阮咸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Page 3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嵇康 嵇康 (224─263) ,三國時譙國銍縣

( 今安徽宿州西南 ) 人, 嵇康 (223~ 263)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 ( 今安徽宿县 ) 人。早年丧父 , 家境贫困 , 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 , 受到冷遇 , 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 ,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 ,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Page 3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王戎 王戎 (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 ( 今属山东 ) 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Page 4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阮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

属河南)。生於建安 15 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後,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稽喜一个大白眼;後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Page 4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向秀向秀 (约 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 ( 今河南武徙西南 ) 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Page 4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山濤 山濤 (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 今河南武陟西 ) 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鍾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餘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准。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Page 4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刘伶 刘伶,字伯倫,沛國 ( 今安徽宿縣 ) 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Page 4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南朝 ] 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的画像由 200多块墓砖组成,人物形象皆作线雕而凸现在画面上。画家抓刀如笔,准确生动,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Page 4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随着绘画的发展,除文人(如顾恺之)参与绘画外,皇帝也加入了画家的行列。若以传世画迹来看,南朝梁元帝萧绎(约 508 年— 554 年)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

  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聪慧好学,自幼爱作书画。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国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如描述滑国、波斯、百济等使臣像,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起事。原图不存,现有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院。

Page 4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这副纵 27.2厘米,横 200.7厘米的图上,使臣着各式民族服装,拱手而立。从他们仆仆风尘的脸上,流露出来到南朝进贡时既严肃又幸喜的表情,同时也传达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气质;脸型肤色,各具特点。

  此图线条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以兰叶描,简练遒劲,并分层次加以晕染,形象准确生动,富有装饰性。在南朝卷轴画无一存留的今天,这幅宋摹本无疑是研究、了解当时各国历史风俗与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Page 4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北朝的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 如果说南朝画家以木结构的寺院为创作中心,那么

北朝画家则是以石窟佛寺为活动场所。因木质不如石质易于保存,故至今传世的北朝绘画远远多于南朝,集中在当时少数民族政权开凿

的甘肃、新疆等石窟中。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瞩目。经历代开凿,如今它有 492 个洞窟, 4.5万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外景

Page 4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壁画( 1)——《飞天图》 麦积山在南北朝初期是西北佛教的中心,其石窟至唐代仍继续修建,至五代、末、元、明、清,皆未荒废。所以麦积山有各个时代的壁画、雕塑和建筑。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据考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麦积山现存最完整的藻井。尽管藻井前半部已严重塌毁,但后半部余下的七身飞天色彩艳丽,线描清晰。印度梵音称飞天为乾闼婆,又名香音神,是佛教图像中众神之 。据说飞天是莲花的化身,诞生于七宝池中,居住在风光绮丽的天宫七宝山,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出现时则是在鼓乐齐鸣、天花乱坠的佛说法的庄严时刻。此藻井中的七身飞天,程式化地上身赤裸,舞带飘忽,临空飞舞。其造型优美,姿态轻盈。飞天、浮云以纤细的铁线描勾画,表现其临风飘浮;飞天的肌肤、面容用纯白平涂,体现其洁白如玉;双唇、花饰以朱砂点染,则玲珑剔透;衣裙飘带,以青绿叠染,则端庄舒展有韵致。作者先用比较淡的土红色随意勾画出轮廓形象,再涂上一层薄薄的白粉,然后敷以色彩,最后以浓墨焦线勾勒。其处理手法是古朴博大处见精深。

Page 4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Page 5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伎乐天》采用恰当的装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起,翩翩起舞。给说法图画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因此有人要将敦煌莫高窟喻为“飞天的故乡”了。此图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 西魏 ]敦煌壁画《伎乐天》

Page 5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这是甘肃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无论构图、形象、动态等方面的处理,都异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 西秦 ] 壁画《伎乐天》

Page 5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 北魏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

魏晋南北朝壁画( 2)——《九色鹿本生图》

Page 5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摩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题材常见于早期佛教壁画中。此幅绘画把太子刺颈流血,舍身投崖,饿虎围食,两兄悲号报信,国王王后悲泣、收骨、造塔埋骨诸情节严密压缩在同一画面。人物安排交错有序,构图紧凑迫塞。整个画面以因年久变调而深邃难名、忽明忽暗的棕黑色为主,人体用粉色烘托,与散布其间的或平实庄严,或灵动蜿蜒的各种形状的青灰色、紫灰色、酱红色纠缠在一起,造成其逼面而来的幽冷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一条条深沉的黑线和轻如游丝的白线繁复多变,穿插其间,把人、神、虎、山、草、木连在一起,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都围绕着勇猛救虎的主题组织在一起,告诉人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虽然故事本身具有鲜明的纯粹性,但观者不得不折服其高超的压缩时空的处理手法,为其造成的严肃、悲壮的感染力所震慑。

魏晋南北朝壁画( 3)——《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Page 5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北魏、纵 120cm 、横 155cm 、壁画 敦煌莫高窟 254窟右。

Page 5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壁画( 4)——《五百强盗成佛图》   憍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所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药使五百强盗眼睛复明。强盗皈依佛法,剃发出家,隐居山林,参禅入定,最后成佛。此图为官兵与强盗作战的场面。官兵乘骑铠马,戴盔披甲,手握长枪,与穿裤褶、麻鞋的强盗展开厮杀。官兵以精良的装备和有利的地形等优势进逼强盗,预示强盗必败。该图采用传统的横卷式连环画构图,一开始即为激烈的战斗场面,引人入胜。画面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情景交融,人物动态生动自然,面貌神情各异,画面上部飞天舞动,与下部的场景形成对比,既具有装饰美感,富有艺术魅力,又暗示了五百强盗最后成佛的必然结果,符合佛教要求

Page 5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西域美术奇葩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新疆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魏晋时期开凿的克孜尔千佛洞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成就,气势雄伟森严,外来影响大,民族风味浓。它的壁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菱格图案。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皆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这些菱格还含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

Page 5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魏晋南北朝 ]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

Page 5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

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乐神图》

Page 5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人物,用曲铁盘丝描法与凹凸不平的染色法,线的韵律感强,人物脸呈椭圆形,脖子粗糙,胸体健壮,身体修长,手背圆肥,手心丰满而富有弹性,带有幼稚纯朴的美感,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审美观相吻合。

  由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富有装饰性,色彩绚丽,将有限的穹顶与窟壁开拓成一个大千世界,扩大了绘画艺术表现空间的层次和深度,而被后人誉为西域美术的奇葩。

Page 6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边关岁月——嘉峪关墓室壁画  除石窟壁画外,北方的墓室壁画也很发达,如河南邓县南齐墓门彩画砖、河北的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壁画、山西太原的北齐睿墓壁画等,而以嘉峪关魏晋间墓室壁画最为丰富。 6座墓共存壁画 6000余幅。内容包括农桑、畜牧、井饮、狩猎、林园、屯垦、营垒、庖厨、宴饮、奏乐、博奕等,从多方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

Page 6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魏晋南北朝 ]嘉峪关墓室壁画《进食图》

Page 6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耕耘图》 嘉峪关古墓砖画。其形象刻画简洁生动、用笔粗放,信手挥洒。

Page 6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壁画是以每砖各成单位的小幅构图,与汉画分层排列的布局法有所不同。画工以大写意手法,概括地刻画形象,粗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幅活泼感人的画面。线描均以中锋勾勒,多用富于弹性的园弧线,灵动潇洒,简练奔放,却不失外形的准确。色调热烈明快,单纯和谐,人们日常生活中瞬息的细节,被画工传神的手笔扑捉与画面上,主题朴素,洋溢着生活情感。这些壁画说明河西地区的传统壁画艺术,在北朝佛教壁画兴盛之前,就有了成熟的面貌。

Page 6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边关岁月——嘉峪关墓室壁画

[ 北齐 ]太原墓室壁画《仪卫出行图》

Page 6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山西太原的搂睿墓是迄今发现的最完美的北齐壁画。这幅《出行图》

画有导骑二人,为首者白袍长脸,眉清目秀,右手勒缰,扭转马头向后望。骑枣红马者仪态端庄,恬静肃穆。从者数人勒马回望。有的策马杨鞭有的坐骑受惊后马头高昂、眼睛上翻作惊骇状。壁画用单线勾画,平涂艳色,明暗映衬,富有立体感。特别是马的眼睛惟妙惟肖。

《仪卫出行图》

Page 6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书法 王羲之( 303-361 ,一作 321-379 ),东晋书法

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 ( 今属山东临沂 ) ,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Page 67: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 ( 公元 353 年 ) 三月三日,王羲之

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Page 68: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兰亭序》

Page 69: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丧乱帖

Page 70: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青瓷羊  吴甘露元年

(公元 265年),

瓷质,高 23.5厘米,长 31.5厘米,宽 15.2厘米。 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博物馆藏

Page 71: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男侍俑 东晋,陶质,高 34.4厘米, 195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新宁砖瓦厂三号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

Page 72: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 宋、石质,

身长 318厘米, 残高 256厘米, 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麒麟铺

Page 73: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高髻女俑 宋,陶质,

高 37.5厘米,1960 年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Page 74: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熊形瓷灯  吴甘露元年(公

元 265 年)瓷质, 高 11.5厘米,口径 9.7厘米,底径 15.5厘米。

1958 年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Page 75: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梁南康简王萧绩辟邪 梁,石质,通高 333厘米,身长375厘米,现在江苏省句容县石狮乡石狮村。

Page 76: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鸽 吴凤凰二年( 公元 273 年 ) ,陶制 高 4.5厘米 长 5.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赵士岗出土,南京博物院藏,该墓出土一群红陶胎薄茶黄釉的小件名器,品类繁多,鸽为其中之一。它形神兼备,宁静安详,温顺可爱。在六朝明器雕塑上,鸽是常见的形象,此件为孙吴陶塑动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