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1 认认认认认 认认认认认 广广广广广广广广广 广广广 E-mail [email protected]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 : [email protected]. 为何改? 一、课程改革的缘起和背景. 背景之一: 人口素质必须提高. 中国 必须提高人口素质,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广东 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广东今后发展关键在教育。 —— 张德江. 背景之二: 我国课程严重滞后. 与社会进步发展不适应 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群众生活 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适应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难、繁、偏、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E-mail : [email protected]

Page 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2

为何改?为何改?一、课程改革的缘起和背景一、课程改革的缘起和背景

Page 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3

背景之一:背景之一:人口素质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必须提高

中国中国必须提高人口素质,由人口大国转变必须提高人口素质,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广东广东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为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广东今后发展关键在教育。广东今后发展关键在教育。————张德江张德江

Page 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4

背景之二:背景之二:我国课程严重滞后我国课程严重滞后

与社会进步发展不适应与社会进步发展不适应 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群众生活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群众生活 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适应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适应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难、繁、偏、旧难、繁、偏、旧 联系社会生活 关注兴趣经验联系社会生活 关注兴趣经验

Page 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5

背景之三:背景之三:国际课程发展新趋势国际课程发展新趋势谋求课程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谋求课程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经验及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经验及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实行学分制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实行学分制

Page 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6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革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

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 20012001 年 年 20012001 年年 20042004 年 年 20042004 年年

普通高中普通高中20042004 年年

Page 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7

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情况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情况

20042004 年年 99 月,全省初中、小学月,全省初中、小学将全面实施新课程将全面实施新课程

Page 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8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

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评价考试开始改革 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评价考试开始改革 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促进学校基本建设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学校基本建设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但各方面各地区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但各方面各地区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Page 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99

怎样改?校长、教师务必——校长、教师务必——

认识新课程认识新课程

驾驭新课程 驾驭新课程

推进新课程 推进新课程 ————在新课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在新课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Page 1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010

特点一特点一新课程的教学组织新课程的教学组织

向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向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 —— 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Page 1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111

校长面对:校长面对:

1.1. 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方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方案

2.2. 省教育厅制订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制订的实施方案

3.3. 市县教育部门确定的执行方案市县教育部门确定的执行方案

据此制订学校的实际操作方案据此制订学校的实际操作方案

Page 1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212

校长受到的限制:校长受到的限制:

学校规模 学校规模 领导水平领导水平 教师状况教师状况 学生基础学生基础 设施设备设施设备

经费收支……经费收支……

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课程领导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课程领导

Page 1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313

校长可能的态度及对策:校长可能的态度及对策:

完全执行完全执行 加码执行加码执行 减量执行减量执行 变通执行变通执行 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 创造性执行…… 创造性执行…… 不折不扣地执行几乎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几乎不可能

Page 1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414

课程实施的检验办法:课程实施的检验办法:

各种考试各种考试 评估督导检查评估督导检查 学区教学测验学区教学测验 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家长反馈 社会舆论期望……社会舆论期望……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考试办法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考试办法

Page 1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515

需要提供的行政和学术支持:需要提供的行政和学术支持: 培训校长培训校长 培训教师培训教师 全面评估学校全面评估学校 科学评价教师、学生科学评价教师、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 ……

支持是否得力可决定得失成败支持是否得力可决定得失成败

Page 1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616

需要配套的机制:需要配套的机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开展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 …… ……学校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学校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

Page 1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717

特点二特点二

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 —— 教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课程教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Page 1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818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 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 12% 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50.8

30.5

12

5.40.8 0.6

0

10

20

30

40

50

6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

Page 1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1919

必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必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 组织广泛的课程资源。组织广泛的课程资源。 反思与交流,分析与提高。反思与交流,分析与提高。

Page 2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020

必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形成科学的个人修习计划。形成科学的个人修习计划。 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 广泛利用学习资源。广泛利用学习资源。

Page 2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121

评价教师新要求评价教师新要求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专业发展交流与反思,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Page 2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222

必须认识课程改革涉及的领域必须认识课程改革涉及的领域

理念 理念 含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质量观等,如创新含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质量观等,如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知识、技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知识、技

能、方能、方 法等法等 内容内容 精选与生活社会关联,关注经验,终身必备 精选与生活社会关联,关注经验,终身必备 方法 方法 有效,有用,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有效,有用,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 管理管理 科学、客观,适应新课程,保障改革实施 科学、客观,适应新课程,保障改革实施 评价评价 注重过程,形式多样,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注重过程,形式多样,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Page 2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323

教育理念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必须转变

谁来决定学校的课程?——学生、生活谁来决定学校的课程?——学生、生活 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弹性、动态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弹性、动态 教师教学应该教什么?——探究、创新教师教学应该教什么?——探究、创新 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人性化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人性化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

Page 2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424

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观——学生要全面发展教育目标观——学生要全面发展 教师角色观——必须为学生服务教师角色观——必须为学生服务 课程观——要思考、研制、开发课程观——要思考、研制、开发 教学观——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观——要以学生为本 教材观——要为教学服务教材观——要为教学服务 评价观——要重过程、多样化评价观——要重过程、多样化

Page 2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525

需要在若干方面建立机制需要在若干方面建立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 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 评价和考试制度评价和考试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 …………

Page 2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626

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学生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学生 提高教育能力——善于发现学生提高教育能力——善于发现学生 转变教育行为——与学生平等交往转变教育行为——与学生平等交往 反思教育过程——从中获得新体验反思教育过程——从中获得新体验 提升专业水准——能研制开发课程提升专业水准——能研制开发课程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课程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课程发展水平

Page 2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727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 20032003 年)年)

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三类地区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三类地区 穗、深、珠、莞、中 其他地区 穗、深、珠、莞、中 其他地区 1616个贫困县个贫困县

小学大专小学大专 80%80% 50% 50% 40% 40%初中本科初中本科 50%50% 25% 25% 20% 20%高中本科高中本科 90%90% 75% 65% 75% 65%中小幼新教师中小幼新教师 100%100%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负责,考核每缺 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负责,考核每缺 1 1 人扣 人扣 1 1 分。分。

(资料来源:《广东省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资料来源:《广东省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Page 2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828

广东省广东省 20052005 年目标年目标

85%85%以上中学教师、以上中学教师、 60%60%以上小学教师能以上小学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50%50%以上中学教师、以上中学教师、 20%20%以上小学教师能以上小学教师能基本用英语会话和阅读。基本用英语会话和阅读。

全省高校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全省高校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4040岁岁以下教师英语基本达到六级以上水平,部分以下教师英语基本达到六级以上水平,部分非英语专业用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用英语教学。

Page 2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2929

教师培训的新要求教师培训的新要求

多途径——培训机构、信息网络、校本培训多途径——培训机构、信息网络、校本培训 多形式——技能型、实践型、研究型、评价型多形式——技能型、实践型、研究型、评价型 全过程——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全过程——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 分责任——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岗位研训分责任——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岗位研训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校本研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校本研训

Page 3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030

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改革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小学 初中初中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Page 3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131

过程与方法

新新课课程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将转变课程的功能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

原课程

原课程

Page 3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232

课程目

课程目

标标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程评

课程评

价价课程管

课程管

理理

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目标

Page 3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333

课 程 目 标课 程 目 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态度,使获得知识知识与与技能技能的过程成为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和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过程。

结构、内容、教学、评价、管理

Page 3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434

1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获得获得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的 同时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形成正确价值观

Page 3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535

22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

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Page 3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636

3 课程内容:改变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Page 3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737

4 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Page 3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838

5 教学评价: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教师提高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Page 3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3939

6 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情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Page 4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040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年 级年 级 总课时比例总课时比例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课课

程程

门门

类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7-9%7-9%

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或历史、地理

3-4%3-4%

科 学科 学 科学或生、理、化科学或生、理、化 7-9%7-9%

语 文语 文 20-22%20-22%

数 学数 学 13-15%13-15%

外 语外 语 6-8%6-8%

体 育体 育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10-11%10-11%

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或音乐、美术 9-11%9-11%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16-20%16-20%地方与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

周课时周课时 2626 2626 3030 3030 3030 3030 3434 3434 3434 274274年课时年课时 910910 910910 105105

00105105

00105105

00105105

00119119

00119119

00112112

2295229522

Page 4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141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 年级年级 周课时周课时

科目科目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学科学科 总总课时课时

九年九年课时课时总计总计比例比例

必必

修修

课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 22 22 140140

7.37.3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 22 22 33 33 350350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22 22 22 206206

语 文语 文 99 88 77 77 66 66 66 55 55 20552055 21.621.6

数 学数 学 33 44 44 55 55 55 44 44 44 13221322 13.913.9

英 语英 语 33 33 33 33 44 44 44 832832 8.78.7

科科

学学

科 学科 学 22 22 22 22 44 55 55

760760 8.08.0 生 物生 物 22 22

物 理物 理 22 33

化 学化 学 33

Page 4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242

必必

修修

课课

历历史史与与社社会会

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 33 33 33

309309 3.23.2 历 史历 史 22 22 22

地 理地 理 22 22

体 育体 育 33 33 33 33 33 33 630630 9.99.9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33 33 33 309309

艺艺术术

艺术艺术 44 44 33 33 33 33 22 22 22

906906 9.59.5 音乐音乐 22 22 2/2/11

2/2/11

2/2/11

2/2/11

11 11 11

美术美术 22 22 1/1/22

1/1/22

1/1/22

1/1/22

11 11 1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11 11 11 11 11 11 208208 7.37.3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22 22 22 22 22 22 22 486486

合 计合 计 2211

2211

2266

2288

2288

2288

3311

3311

3311

85138513 89.489.4

选修课选修课 22 22 22 206206 10.610.6

地方与学校课程 地方与学校课程 55 55 44 22 22 22 11 11 11 803803

周课时总量周课时总量 2266

2266

3300

3300

3300

3300

3344

3344

3344

年 级年 级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Page 4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343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数学

语言与文学

人文与

社会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理化学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Page 4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444

2004年

开始实施

学习领域144分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116分

28分以上

选修 I 选修 II语言与文学

20语文 10

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 以上)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按 18学时1学分计算)

外语 10数学 10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21

政治 8历史 6地理 6

科学21

物理 6化学 6生物 6

技术8

信息技术 4通用技术 4

艺术6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活动23

研究性学习 15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Page 4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545

难点一难点一

课程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课程管理必须进行改革

————局长、校长、教师局长、校长、教师 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Page 4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646

课程管理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课程管理改革涉及方方面面 新概念:新概念: 学段、领域、模块、综合实践活动学段、领域、模块、综合实践活动 新机制:新机制: 学分管理、分级管理、走班学分管理、分级管理、走班 新任务:新任务: 选修课开设、选课指导、学习记录选修课开设、选课指导、学习记录

Page 4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747

教材的功能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可以调整、筛选和补充。

课程内容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资源”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点难点在于研究学生,而不是知识系统的建立及其演绎。

教材是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

Page 4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848

课程资源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丰富多样,校际合作,社区共享。 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

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Page 4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4949

鼓励学校独立或联校(也包括职业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部分选修课程,实现优势互补。

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建立广泛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Page 5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050

难点二难点二

评价与考试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

————局长、校长、教师局长、校长、教师 将如何实施和面对课程 将如何实施和面对课程

评价评价

Page 5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151

评价与考试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试行 ) ) 》要求:》要求: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Page 5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252

评 价 学 校评 价 学 校

学校领导学校领导

发展与规划发展与规划

制度与管理制度与管理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

Page 5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353

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估与督导制度

Page 5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454

评 价 学 生评 价 学 生

以发展为目标以发展为目标

Page 5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555

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高中生获得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同时建立省级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Page 5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656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0

10

20

30

40

50

60

校长 教师

Page 5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757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责任感和道德

创新精神生存生活能力

批判性思考

人生规划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校长 教师

Page 5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858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 69.8%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9. 8

25. 219

13. 5 13. 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Page 5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5959

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97.5% 的校长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0102030405060708090100

Page 6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060

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

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

85.4%85.4%的高中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的高中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况

6.5

85.4

8.1

0102030405060708090

能 不能 不知道

Page 6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161

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

12. 9

18. 8 2023. 8

12. 8

36. 9

53. 949. 6

0

10

20

30

40

50

60

Page 6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262

1. 1.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2. 2.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的评价体系3. 3.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4. 4. 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5. 5. 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改革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改革6 .6 . 深化高考改革深化高考改革7. 7. 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组织实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组织实施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考试 制度改革的通知》的主要内容 制度改革的通知》的主要内容

Page 6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363

基础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 (第 (第 7 7 点)点) 多样、有效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的评价方法 (第 (第 8 8 点)如:点)如: 行为观察、情景实验、学生成长记录、考试等行为观察、情景实验、学生成长记录、考试等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排队、公布;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改进计划 。 。

(( 11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的评价体系的评价体系

Page 6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464

( ( 22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 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生共同参与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制度。目的:目的:分析、反思、评价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分析、反思、评价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

Page 6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565

(( 33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的评价体系 的评价体系

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的做法;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制度与管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体育与文艺活动等;教学研究制度、体育与文艺活动等;

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评价学校重视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评价学校重视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实证性考察方法;析学校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实证性考察方法;

…………

Page 6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666

(( 44 )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有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有展示特长和潜能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的机会;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法,参考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参考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等;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

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杜绝腐败现象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杜绝腐败现象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题和考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题和考

试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试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

Page 6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767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南山区 20042004 年中考改革方案年中考改革方案 综合评价录取综合评价录取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 五门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呈现五门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呈现

综合表现评定等级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参考个人成长记录参考个人成长记录

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 其他资料其他资料

Page 6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868

南山区综合表现评定等级要素南山区综合表现评定等级要素

维 度维 度 要 素要 素

道德素养道德素养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法纪观念 法纪观念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活动

参与态度 参与态度 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

信息技术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 学习成果表现 学习成果表现

维 度维 度 要 素要 素

运动与运动与健康健康

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水平 参与与合作 参与与合作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艺术艺术修养修养

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参与 活动参与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个人成长记录个人成长记录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

Page 6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6969

(( 55 )普通高中会考改革)普通高中会考改革 省对普通高中会考具有统筹决策权。省对普通高中会考具有统筹决策权。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是否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是否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不进行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不进行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

业考试制度。业考试制度。 逐步形成允许高中阶段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逐步形成允许高中阶段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

加会考的机制。加会考的机制。 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

要参考之一。要参考之一。

Page 7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070

(( 66 ))高 考 改 革高 考 改 革(一)(一)

原则:原则:

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

Page 7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171

高 考 改 革(二)高 考 改 革(二)

要求:要求:

德、智、体全面衡量德、智、体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 择优录取

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平竞争、公正选拔

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Page 7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272

高 考 改 革(三)高 考 改 革(三)

高考科目设置:高考科目设置: 高考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高考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发展与个性发展

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之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之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取的办法

Page 7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373

高 考 改 革(四)高 考 改 革(四)

高中建立高中建立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体系体系 高中要反映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高中要反映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

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多学生成长的信息校招生提供更多学生成长的信息

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Page 7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474

(( 77 )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 结合起来组织实施 结合起来组织实施

结合实际,结合课改。结合实际,结合课改。

考试改革要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考试改革要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教研部门要认真研究,提高服务能力。教研部门要认真研究,提高服务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培训校长、教师,宣传考试教育行政部门要培训校长、教师,宣传考试改革,争取社会支持。改革,争取社会支持。

Page 75: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575

难点三难点三

教学研究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教学研究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教研员、教师教研员、教师 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Page 76: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676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校本研训、校本研修)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Page 77: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777

校本教研特点校本教研特点

把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把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

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培训含量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培训含量

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目的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目的

Page 78: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878

校本研训的优势:校本研训的优势:

(( 11)时效性强,可及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 )时效性强,可及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

够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够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新要求;

(( 22)层次性强,可根据实际要求和可能,分层分类)层次性强,可根据实际要求和可能,分层分类

组织教研和培训;组织教研和培训;

(( 33)针对性强,灵活机动,内容、方式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灵活机动,内容、方式切合实际,

能够根据教学热点、难点确定内容;能够根据教学热点、难点确定内容;

Page 79: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7979

校本研训的优势:校本研训的优势:

(( 44)操作性强,与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统筹;)操作性强,与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统筹;

(( 55)沟通容易,双方相互了解,易于接受;)沟通容易,双方相互了解,易于接受;

(( 66)形式多样,从教学实践出发可多项选择;)形式多样,从教学实践出发可多项选择;

(( 77)讲求实效,寻求对策,解决问题;)讲求实效,寻求对策,解决问题;

(( 88)责任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Page 80: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080

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模式

(( 11)课题中心模式)课题中心模式 (( 22)课题驱动模式 )课题驱动模式 (( 33)学分驱动模式)学分驱动模式 (( 44)课堂评优模式)课堂评优模式 (( 55)案例设计模式)案例设计模式 (( 66)骨干示范模式)骨干示范模式

Page 81: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181

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模式

(( 77)观摩实习模式)观摩实习模式 (( 88)考察研讨模式)考察研讨模式 (( 99)短期专题模式)短期专题模式 (( 1010)专题讲座模式)专题讲座模式 (( 1111)专家辅导模式)专家辅导模式 (( 1212)热点讨论模式)热点讨论模式

Page 82: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282

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模式

(( 1313)问题探究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 1414)远程开放模式)远程开放模式 (( 1515)网上交流模式)网上交流模式 (( 1616)开放参与模式 )开放参与模式 (( 1717)合作交流模式)合作交流模式 (( 1818)自学互助模式)自学互助模式

Page 83: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383

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模式

(( 1919)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 (( 2020)自学考试模式)自学考试模式 (( 2121)资源共享模式)资源共享模式 (( 2222)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其他模式其他模式

Page 84: 认识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