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塑塑塑塑塑塑塑塑塑 塑塑塑塑 () 塑塑塑塑 塑塑塑塑塑塑 塑塑 塑塑塑塑 一一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 黄虹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介绍内容 一、教材基本情况 二 、编写教材的历史原因 三、教材编者情况 四、推荐理由 五、教材使用情况 六、教材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一、教材基本情况. 图 1. 图 2. 由黄虹教授编写的教材 《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第二版) 》 ,书号: 978-7-122-03797-8 , 2009 年 1 月 由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见图 1 ),第一次印刷量 5000 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第二版)

教材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 黄虹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Page 2: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介绍内容

一、教材基本情况二、编写教材的历史原因三、教材编者情况四、推荐理由五、教材使用情况六、教材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Page 3: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一、教材基本情况 由黄虹教授编写的教材《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第二版)》,书号: 978-7-122-03797-8 , 2009年 1 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见图 1 ),第一次印刷量5000册;

该教材 2010年 1 月第二次印刷,印刷量 5000册;

该教材 2011年 9 月第三次印刷(见图 2 ),印刷量 5000册。

图 1

图 2

Page 4: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二、编写教材的历史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1996年以前,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成型模具》为两门独立的专业课,各 45学时。工艺和模具课程的教材都是采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大学等高校合编的两本教材。

在 1997届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成型模具》合为一门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时为 64学时。教学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材问题。

Page 5: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二)对现行教材的研究与分析 以前选用的两本教材,是高分子成型加工专业用的,尤其是《塑料成型工艺》教材,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基础课有相当高的要求,对塑料的压制、挤出、注塑和压延等各种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而仔细的讨论,但在注射成型工艺的讨论中,对充模流动机理没有讨论。这与我们专业的情况不同。我们专业的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基础不强,而且侧重于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泛、形式最灵活、制件尺寸精度最高、模具需求量很大的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对注塑成型工艺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学时的缩短和教学内容不适应,使用这两本教材,己不能满足本课程的需要了。

Page 6: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对于全国各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90 年代初期,也相继开设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的课程,它是作为选修课,学时一般为 24 ~ 36 学时,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没有塑料成型原理和工艺方面的内容,只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作了一般的介绍。显然,这种教材也不能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Page 7: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三)编写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我们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编写适合我院本专业的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设计塑料制件的成型工艺,又能设计塑料成型模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多年的教学积累, 1996年 6 月开始编写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见图3 ),于 1997 年 9 月作为重庆工学院自编教材投入使用, 1999 年修订后再次印刷(见图 4 )。

图 3

图 4

Page 8: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四)出版教材 教材的命名 由于当时已经有较多版本

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为了与它们相区别,出版社编辑建议将书名更改为《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属于塑料成型加工范畴。我们接受了这个建议,将教材名称定为《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2003 年 3 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第一版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作为高校教材正式出版(见图 5 )。

该教材在 2003年~ 2007年中,共印刷 6 次(见图 6 ) ,发行量达 3 万册。

图 5

图 6

Page 9: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三、教材编者情况 编者:黄虹,女, 1982年 7 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

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 7 月~ 1991年 11月在重庆重型铸锻厂担任工程师, 1991年 12月至今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人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和锻造成形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主编高等学校教材 2 部;副主编和参编科技书籍 2 部;近年来,发表论文 60余篇;主持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 7 项,作为主研参加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 6 项,科研经费达 60余万元;主持和主研重庆市教委教研课题 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6 项;作为主持人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 项。

Page 10: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四、推荐理由 教材《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为材料成型与控

制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得到锤炼,又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该教材突出重点,特色鲜明,使用效果好,发行量大,满足高等学校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特推荐为重庆市“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一)重视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本教材第二章讨论了聚合物的流变学与流动分析、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等。只有掌握了塑料成型加工的理论知识才能认识塑料成型加工过程的本质,才能赋予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Page 11: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统一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就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而言,如果不懂塑料成型工艺,设计加工的模具就难以满足要求和正常工作。本教材第四章以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讨论该工艺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达到学生能编制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目的。

(三)强化模具结构设计 以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为主要讨论

对象,系统讨论了聚合物的流变学在注射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具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计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模具传热学设计,达到让学生具有设计中高等复杂塑料制件注射模具的能力。

Page 12: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四)引入了先进成型技术与模具结构 将如注射模热流道技术及针点浇口凝料的自动脱模机构等,也引入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五)教材内容精炼、文字简洁 由于该课程的学时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在修订教材时,既要增加教学内容,如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等,又要使总字数基本保持不变。

Page 13: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六)不断修订完善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

革, 1995年将《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成型模具》合并为一门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主讲教师,便开始编写教材。该教材由学校自编教材一步步完善, 2003年正式出版,进行了修订后 2009年第二版出版。

在这期间,完成重庆市教委教研课题《《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优秀教材及辅助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建设和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和重庆理工大学教研课题《《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高水平教材的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教学基本建设》、《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材建设和《基于《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第二版)教材的建设》等 7 篇,副主编教辅材料《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问答》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教辅材料《塑料成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为重庆理工大学自编教材。

Page 14: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五、教材使用情况 黄虹教授编写的第二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

具》教材,是在本人主编的第一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

第一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 2003年 3 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连续 6 次印刷,印刷量和销售量达 3 万册。

第二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自2009年 1 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已第三次印刷,印刷量达 15000册,目前销售量达 12000余册(见图 7 )。

根据销售信息反馈,该书被重庆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使用,主要用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图 7

Page 15: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部分教师评价意见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塑料成型工

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任课教师王梦寒博士说:“黄虹教授编写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立意新颖,详略得当,深浅适度,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篇章布局合理,学术观点明确,体现了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教材适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专业主干课《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材,它丰富了塑料成型工艺方面的内容,弥补了现行教材不注重塑料成型工艺的缺陷,将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成型模具有机的结合,能培养既懂工艺又懂模具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见图8 )。”

图 8

Page 16: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任课教师陈吉平教授说:“黄虹教授编写的《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将塑料成型理论基础、成型工艺和成型模具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将塑料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编入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着重讨论、分析和解决了应用最广泛地塑料注射成型技术,是一本很全面、系统、学术价值很高、又很实用的教材,对于培养既懂工艺,又懂模具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见图 9 )。” 图 9

Page 17: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多年来,一直使用《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教学计划规定,掌握塑料成型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和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能独立地设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编制注射成型工艺,还具有一定的塑料制品设计能力。培养的学生中,从事塑料成型加工毕业设计课题的,年年均有多人获得优秀,也有多人获得校级优秀;该专业有近 1/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塑料成型加工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这其中,也有该课程教材建设的功劳。

Page 18: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六、教材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2006年 6 月,第一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获兵工高校教材工作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年 7 月,第一版《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教材获重庆工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

图 10 图 11

Page 19: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第二版) 教材介绍

谢谢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