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Dr. Tim Xi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email protected]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 Upload
    ginata

  • View
    160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谢天蔚 Dr. Tim Xi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email protected]. 一、音韵学 二、文字学 三、中国的方言研究. 古代的注音方法:读若、直音、反切 字母、韵书 对创制注音字母的影响:注音符号以声母韵母为基础,以古文字为符号. 古代的注音方法:读若、直音. 讀若,直音 ‘珝’ 讀若‘許’ ‘倚 ’ 讀若以’ ‘誕 ’ 音但’. 问题. 沒有同音字,只好用聲音相近的字,如辭海:“仍,音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谢天蔚Dr. Tim Xi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email protected]

Page 2: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一、音韵学二、文字学三、中国的方言研究

Page 3: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古代的注音方法:读若、直音、反切 字母、韵书 对创制注音字母的影响:注音符号以声母

韵母为基础,以古文字为符号

Page 4: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古代的注音方法:读若、直音

讀若,直音

‘ 珝’ 讀若‘許’ ‘ 倚’ 讀若以’ ‘ 誕’ 音但’

Page 5: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问题

沒有同音字,只好用聲音相近的字,如辭海:“仍,音成”

有時找到同音字,但隱僻難識,等於不注。如辭源:“仳,音嚭”

Page 6: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双声叠韵

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字(一般是双音词) 如:仿佛、蜘蛛、辨别、含糊、忐忑、流离

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 如:葫芦、泛滥、昆仑、螳螂、从容、经营 有时只要韵腹、韵尾相同(去除韵头)也算叠

韵,如:堂皇 tanghuang

Page 7: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诗词中的押韵也遵守此原则

日照香炉生紫烟, yan遥看瀑布挂前川。 chuan飞流直下三千尺, chi疑似银河落九天。 tian

Page 8: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反切方法

東漢末年,公元二世紀開始,漢魏以後普遍用。(唐以前称“反”,宋以后多称“切”)

用兩個漢字來拼出一個字的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兼取聲調)

“ ”土 (tǔ) 他魯切 formula: tǔ= t(ā)+(l)ǔ

“ ”冬 (dōng) 都宗切 formula: dōng=d(ū)+(z)ōng

Page 9: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贡献与问题

把汉字音节分成了两大部分:声和韵,成为后音韵学的基础

没有统一的标准表示同一个声母或者韵母 应用了太多的字,非常复杂

Page 10: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字母

唐朝末年守温和尚给双声字制定了三十个字母,到宋代有人加上六个字母,成为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成为后来声母的基础。

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青、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

Page 11: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韵部

古人根据《诗经》的押韵系统以及形声字的谐声系统(如“江”与“工”,“河”与“可”)把带有同韵的字归类,并且一个字来代表一个韵部

如:王力把先秦古韵分为十一类二十九部 第一類

之部、職部、蒸部 幽部、覺部 宵部、藥部

Page 12: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韵书 李登《声类》(魏,三世纪初,失传) 陆法言《切韵》(隋, 601 年,残留) 陈彭年《广韵》(宋,十一世纪,完整保

留,全名《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收 26194 字,归为 206 韵,分

“平 (57韵 )、上 (55韵 )、去 (60韵 )、入 (34韵 ) 四声”

音韵学的研究成为日后制定注音字母的基础

Page 13: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Page 14: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Page 15: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古诗中的押韵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由于语音的变化,古代的诗歌本来是押韵的,但是到现代可能不押韵了

Page 16: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注音字母

Page 17: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大致為章炳麟創始﹐為「取古文篆籀徑省之形」的簡筆漢字

ㄅ [ 包 ] 本字ㄆ 字﹐普末切ㄇ [ 冪 ] 本字ㄈ 匚字﹐府良切﹐音 fāngㄉ 即 [ 刀 ] 字ㄊ 同 [ 突 ]ㄋ 即 [ 乃 ] 字ㄌ 即 [ 力 ] 字ㄍ 古 [ 澮 ] 字 , 音 kuàiㄎ 字﹐苦浩切ㄏ 厂字﹐呼旱切﹐音 hǎn

ㄐ [ 糾 ] 本字ㄑ 古 [ 畎 ] 字﹐音 quǎnㄒ 古 [ 下 ] 字ㄓ [ 之 ] 本字ㄔ ㄔ小步也﹐丑亦切﹐音 chì ㄕ 即 [ 尸 ] 字ㄖ 即 [ 日 ] 字ㄗ 古 [ 節 ] 字 ( 與精雙聲﹐尖音 )ㄘ 即 [ 七 ] 字 ( 與清雙聲﹐尖音 )ㄙ [ 私 ] 本字

Page 18: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ㄞ 古 [ 亥 ] 字 ( 與乖﹑該等疊韻 )ㄟ ㄟ者流也﹐ ( 與龜﹑歸等疊韻 )ㄠ 即 [ 么 ] 字 ( 與蕭﹑豪等疊韻 )ㄡ 即 [ 又 ] 字 ( 與尤疊韻 )ㄢ 即 [ ] 篆字﹐嘾也﹐音 dàn ( 與先疊韻 )ㄣ 古 [ 隱 ] 字ㄤ 古 [ 尪 ] 字﹐音 wāng ㄥ 古 [ 肱 ] 字ㄦ 古文奇字 [ 人 ]ㄧ 即 [ 一 ] 字ㄨ 古 [ 五 ] 字ㄩ 凵盧﹐ ( 音 qūlú)﹐ 飯器

Page 19: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二、文字 汉字的构成

Page 20: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六书 Six principles

象形 pictograph 指事 indicator 會意 meaning composite 形聲 semantic-phonetic 轉注 mutually defining 假借 phonetic loan

六书是后人归纳出来的规则,不是先人创造文字的规则

Page 21: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象形 pictographic

日,月,火,貝,門,人,木(獨體字)

Page 22: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指事 non-pictorial, abstract representations of words

上,下,二,三,出,至,本,(獨體字)

Page 23: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會意 joined meaning, combination of two parts

武,明,林,從,北,看,休,兵,友,伐,采(合體字)

Page 24: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形聲 phonetic compounding- semantic + phonetic

江,河 Semantic 義旁 : 氵 phonetic聲旁 : 工、可

Page 25: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轉注 mutually defining

一般認為是指形似、音近、義同的一組字彼此互相解釋。

「考」、 「老」兩字同在 「老」部,讀音相近,意義相通。「考」字的解釋是「老」;「老」字的解釋是「考」,所以是一對轉注字。   

Page 26: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假借 phonetic borrowing, loan characters

其,來,谷(穀),郁(鬱)

「自」 原是 「鼻」 的象形字 (象鼻之形 ) ,假借來記錄「自己」 的 「自」。

Page 27: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oracle bone script 商 金文 bronze script 西周、春秋 篆書 Seal script-the great seal and small seal

秦朝正式文字 (Qin Dynasty) 隸書 clerical script 漢 楷書 standard script 漢末起,南北朝形成 草書 cursive script 章草,今草 行書 running script 唐朝,楷書行書盛行

Page 28: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甲骨文

Page 29: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金文

Page 30: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篆书

Page 31: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隶书

Page 32: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楷書

Page 33: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草書

Page 34: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行書

Page 35: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三、中国的方言研究

方言分布 方言对应关系 语音词汇与法的差别 方言调查

Page 36: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方言分布

北方话(北京) 7 亿 1 千 5 百万 (71.5%) 吴 (上海) 8 千 5 百万 (8.5%) 粤 (广州) 5 千万 (5%) 湘 (长沙) 4 千 8 百万 (4.8%) 客家(梅县) 3 千 7 百万 (3.7%) 闽南(厦门) 2 千 8 百万 (2.8%) 赣 (南昌) 2 千 4 百万 (2.4%) 闽北(福州) 1 千 3 百万 (1.3%)

(DeFrancis (1984) The Chinese Language p. 58)

Page 37: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Page 38: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方言对应关系

方言之间有语音对应规律

Page 39: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Page 40: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语音差别

互相听不懂 北方话没有浊音 b-, d-, g-, z-, v- 和入声 – p, -t, -k -?

吴语有全浊音和入声 不分 z, c, s 和 zh, ch, sh 广东话有入声,但没有浊音

Page 41: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声调数不同

普通话 上海话 广东话

声调数 4 5 9

Page 42: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词汇

同样的概念不同的词

corn – 玉米、 棒子、 苞谷、 苞米、 珍珠米

match – 火柴、洋火、自来火、取灯儿

drink tea – 喝茶、 吃茶、饮茶

Page 43: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同样的词意义不同

阿爹:父親(嘉興),祖父(蘇州),外祖父(廣西)

Page 44: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Page 45: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语法差异

給:俾錢你 我俾本書佢

先:你行先

比:坐飛機快過坐火車

Page 46: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方言调查 最早研究:西漢末年楊雄 (53 BC-AD18)《方言》研究詞彙,紀錄周秦到西漢末年民間語詞。十三卷, 11,900多字。每個詞出現在什麼地區,使用區域大小。

元末:周德清《中原音韻》 (1324)紀錄十四世紀北方口音。

清代:杭世駿《續方言》,戴震《續方言》,章太炎《新方言》對楊雄《方言》做續補工作。

一九二四年北京大學成立“方言調查會”制定以國際音標為基礎的紀錄方言的字母,標注十四種方言。

Page 47: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一九五六年起全國方言普查 一九六零年起編寫各省方言概況 出版方言志、地图、词典、 CD

Page 48: 第五讲 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

研究方法

方言調查音系、詞匯和語法調查使用材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

整理方言體系 出版方言志 用現代化手段(電腦)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