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Upload
    avani

  • View
    197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今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 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倾向:.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Page 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今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Page 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Page 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Page 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倾向:

Page 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Page 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这种倾向,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是难以解释的;当代经济学家力图对此作出解释,提出“产业内贸易”新概念。

Page 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按此理论,国际贸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是产业间贸易;另一类 是产业内贸易;

Page 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间贸易: 指按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优势实行

专业化的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

指一国对同一类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即所谓“双向贸易”。

Page 1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其中,产业内贸易以各国部门内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只能在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进行;

Page 1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为了恰当了解工业贸易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如下理论:

(一)产品异质论(二)规模经济论(三)技术差距论(四)便好相似论

Page 1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产品异质论回顾: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产业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

生 产同一产品的企业组成。

Page 1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实际上,一个企业通常生产好几种产品,不同企业也可生产同类产品;但在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Page 1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 主观差异性和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

费者心理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

主观差异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Page 1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此,工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不论其实物形态是否相同,都能形成异质性产品。( 1 )同一产品,由于品牌、商标、款式和包装等不同会形成实物形态上的差别,而被视为异质性产品。

Page 1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2 )即使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实物形态是相同的,只要在信贷条件、销售服务和交货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也视此产品为异质性产品;

Page 1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3 )同一种产品具有多种型号、规格、式样,此同种产品也被视为异质性;

Page 1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各家厂商在同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要能够提供异质性产品,只要这种异质性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特定的消费愿望,这种异质性便具有某种垄断性质;

Page 1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方面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使其在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特定的优势;同种产品的生产者依据各自的优势,生产具有垄断地位的异质性产品,经交换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Page 2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由于规模的制约,同种产品异质性“变体”的种类不可能多;因为种类越多,生产规模越小,则成本越高。

Page 2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开展国际贸易之后,两国市场合一,突破了规模的限制,各自可分别生产几种异质性产品,互不重合;

Page 2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同种产品“变体”出多种异质性的产品,通过贸易,相互出口各自的产品,既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又提高了福利水平,这就是产业内贸易得以持续开展的原因。

Page 2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规模经济论所谓规模经济论是指所有投入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下降,收益会随规模的扩大呈报酬递增的趋势;

Page 2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此,两个国家即使在生产要素禀赋方面具有相似性,仍有专业化分工和相互贸易的必要性。

Page 2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尤其在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生产厂家通过生产一种与其他产品在细节上不同的异质性产品,利用规模经济获得递增的报酬;

Page 2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大量的垄断性生产与经营必将引起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重新调整专业化分工,并形成相对优势。

Page 2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技术差距论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由于采用某种新技术,而导致创新产品处于暂时的垄断地位;此时,竞争对手尚未取得该项产品创新的技术,同时,法律保护生产创新产品企业的创新技术 (知识产权),从而出现技术差距。

Page 2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该项创新技术的企业,是创新产品的唯一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占据相对优势;

Page 2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如果不同种类的产品创新同时在两个国家的同一产业中出现,而两国又对这两种创新产品有需求的话,产业内贸易便应运而生。

Page 3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偏好相似论

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 林德,于 1961 年提出;

Page 3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一种工业品是

否出口在于该产品是否属于国内代表性需求的产品;

Page 3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那么,这种国内代表性需求的商品将出口到什么地方去呢???

Page 3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答案是:一国的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一般出口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即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世界上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的参差不齐,需求片好的相距甚远,反而成了产业内贸易的障碍。

Page 3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总之,工业化程度愈高,技术和产品的类同性愈大,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的份额也就愈多;

Page 3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工业化的普及,产业内贸易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的升高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Page 3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以及以色列经济学家埃尔赫南·赫尔普曼;

Page 3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 是指所有投入平衡增长导致劳动

生产率提高和平均成本下降; 大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其具

有规模经济特征。

Page 3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两种形式二、规模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

假设三、规模经济的效应分析

Page 3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两种形式

(一)外在规模经济(二)内在规模经济

Page 4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外在规模经济: 是指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

加,引起产业规模扩大,使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下降。

Page 4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加和相对集中,会使信息收集、原料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降低,并使单个企业的报酬随着企业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

Page 4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外在规模经济:一般存在于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中,企业的个数多,但企业的规模较小。

Page 4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平均成本,是企业边际报酬递增。

Page 4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般来说,垄断竞争企业、寡头企业或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扩大企业规模获得内在规模经济。一些资本密集或者知识密集的行业,厂商为了生存必须把生产规模控制在某一规模上。

Page 4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规模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假设: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同质性产

品,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Page 4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异质性产

品,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两个假设比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假设,更符合实际。

Page 4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 完全竞争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小,

大多数商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市场基本上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Page 4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为工业制成品多是不同质产品,很容易形成垄断,即使是同一行业并能相互替代的产品,只要在性能、型号、式样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色,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垄断竞争性时常。

Page 4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市场上的产品多为异质工业制成品:一方面,各种产品相类似并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产品又不完全一样,各有一定的特征,因而又有一定的垄断性。

Page 5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规模经济的效应分析在厂商具有内在和外在规模经济,以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Page 5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即 A点。

Page 5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 4-1 )

Page 5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 4-1

D2

MC ACB

MR1 MR2

BP1

P2

D1

Page 5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中 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 为国内需求曲线, D2 为国外需求曲线;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制在 Q1 ,价格为 P1 ;

Page 5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企业的产品同时要满足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需求,此时的需求曲线D2 比较平坦,因MR2 与MC相交于 R,所以厂商的生产数量可以由 Q1点增加到Q2点,产品价格由 P1降到P2 ;

Page 5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厂商既获得了经济利益, 又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用规模经济理论能较好地 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Page 5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age 5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传统国贸理论的前提是:信息可在国际间畅通无阻地自由流动;生产函数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Page 5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实与以上假设有较大的距离:信息的流动,特别是技术信息的流动,总是存在着一个时间差的当生产扩大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导致生产函数变化;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消费结构也不一样。

Page 6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针对这种现象,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作了修正;其假设是: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函数是可变的,各国的消费结构是不同的。

Page 6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新假设的确立,引出以下三个结论:( 1 )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需求强烈

的市场环境下更容易产生;( 2 )企业家愿意对在国内有需求的

新产品,进行风险投资;( 3 )接近市场的生产者,将市场信

息转化为产品设计,所花费的费用 较低。

Page 6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一)周期各阶段的特点(二)周期贸易模式

Page 6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代表人物: 雷蒙德·弗农, 1966 年提出。

Page 6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许多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会呈现出由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组成的周期,且周期各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

Page 6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1 )导入期( 2 )成长期( 3 ) 成熟期

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Page 6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周期贸易模式1 、西方经济学家赫希哲把世界贸易国分成三组:( 1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

达国家( 2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 3 )已开始工业化的某些发展

中国家或地区

Page 6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 、弗农则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提出国际产品贸易周期的五个阶段模型(见图 4-2 )

Page 6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 4-2

Ⅰ Ⅱ ⅤⅣⅢ

T

净进口

净出口

Page 6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阶段,出口导入期第二阶段,产品进入成长期第三阶段,产品仍处在成长期第四阶段,产品进入成熟期第五阶段,产品虽仍处在成熟期

Page 7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动态变化(二)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三)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

Page 7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一、理论前提二、理论内容三、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

Page 7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理论前提回顾: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供给对贸易的作用,却忽视需求对贸易的反作用;

Page 7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将需求 倒入国际贸易理论;林德认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贸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解释工业品贸易的偏好相似理论。

Page 7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理论内容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的基础(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易量越大

Page 7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 的基础

(略)

Page 7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易量越大林德认为,两个国家的收入水平越相似,则两国的需求结构越接近,需求的重叠部分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越能得到发展。

Page 7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若两国需求结构完全相同,则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物品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出口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需求就是外国的进口需求,从而也是促成两国贸易的原因。(见图 4-3 )

Page 7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 4-3

产品质量

平均收入

R

Q4

Q3

Q2

Q1

Q5

Q6

YB YA

Page 7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表示产品质量档次, 450线R表示各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正相关关系;纵轴上的 Q1 、 Q2……. Q6 分别表示产品质量档次与 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需求的水平。

Page 8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设 A 国在收入水平为 YA 条件下,代表性需求为 Q4 ,其需求产品的档次范围为 Q2 ~Q6 ;设 B 国在收入水平为 YB 条件下,代表性需求水平为 Q3 ,其需求产品的档次范围为 Q1 ~Q5 ;

Page 8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两国重叠需求部分为 Q2 ~Q5 的区域,亦即两国贸易潜力的范围;但最可能实现贸易的区域是 Q3 ~Q4 ,因为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达到了规模经济的生产水平,并有价格优势;由此可见,收入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的国家越有可能发生部门内贸易。

Page 8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

(略)

Page 8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

一、劳动力的移动二、国际资本流动

Page 8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劳动力的移动

(一)劳动力移动的形式(二)劳动力移动的原因(三)劳动力移动的效应分析

Page 8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劳动力移动的形式

(略)

Page 8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劳动力移动的原因

1. 工资差距2.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Page 8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劳动力移动的效应分析

1. 劳动价格均等化2.相互替代和相互补充

Page 8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二)二战后资本国际间流动日益活跃的原因(三)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效果

Page 8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1.短期资本流动2. 长期流动类型

Page 9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二战后资本国际间流动日益活跃的原因

1.资本收益的差异2.相对价格比率的变动

Page 9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效果1.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

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之后,将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国际上平均化,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进全世界和各国的福利。

Page 9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假设世界由投资国和接受投资国组成。资本流动前,投资国资本丰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低于接受国。

Page 9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资本流动后,投资国的生产量减少,但其资本边际生产力提高,其对外投资的收益,即投资量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乘积大于生产的减少量,因而获得比资本流动前更多的国民收入。

Page 9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资本接受国由于资本流动,其生产总量也随之增加(见图 4-5)

Page 9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 4-5 资本流动的效果

M

FE

K

O

X

D O’C

LH

J

G

YI

U

A

Page 9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中 AX、 YU线分别表示 A、B国资本的边际生产能力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在资本流动前, A国的资本存量是 OC,全部投入本国生产,国民总产值应为 OXGC,其中 OKGC为资本的总收益,剩下的 KXG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

Page 9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同理, B国投入资本 OC’,国民总产值应为 O’YIC,资本总收益为 O’JIC,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为 JYI。

Page 9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资本流动后, A国应有 CD量的资本流入 B国。这样, A国资本的价格由 OK上升到 OE,国内产值为 OXFD,国外资本投产所得为 DFHC,A国资本的总产值为 OXFD+

DFHC,比原先增加了 FHG。

Page 9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资本报酬由原先的 OKGC增至 OEHC,对 B国而言, DC量资本流入使资本价格由 O’J降至O’L,总产值由 O’YIC增至O’YFD,增加了 CIFD,其中 CHFD支付给国外投资者,净增 HIF,而国内资本报酬由 O’JIC减至O’LHC,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 YIJ增至 YFL。

Page 10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就全世界而言,总产值由 OXGC+O’YIC增至OXFD+O’YFD,增加了 GIF;

Page 10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 蒙代尔认为: 资本国际间流动会对国际贸易

产生替代和互补效应( 1 )关于资本流动的替代效应

( 2 )关于资本流动的互补效应

Page 10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人力资本要素二、研究与开发要素三、规模经济与管理要素

Page 10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人力资本要素(一 )人力资本的含义:

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

Page 10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观点:

他认为,知识化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人力资本的高低以受教育的程度来衡量,人力资本由教育投资产生。

Page 10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研究与开发要素(一 )含义:

是指开发某项产品所投入的费用,其度量指标以投入到新形成商品中的比重测定。

Page 10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研究与开发要素1.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勃、弗农和基辛等试图从研究与开发的角度去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确立等。

Page 10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规模经济与管理要素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具有相应的规模,其产品的成本便会下降;低廉的成本无疑会使该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规模经济也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

Page 10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管理作为生产要素的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泰勒首先提出。他认为,管理是生产函数的一个单独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要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是一种补充物,与其他要素不存在替代关系。

Page 10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二、原料贸易周期理论三、动态比较成本说四、动态比较优势说

Page 11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代表人物:

波斯纳, 1959年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赫克歇尔 -俄林模式,提出了技术差距论。

Page 11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利益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Page 11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当这种技术被该国发明出来并发展为一种新产品时,国外尚未掌握该项技术,于是产生了国际间的差距。

Page 11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般说来,一项新技术被一国独占的现象十分罕见,随着技术转移,技术差距会自行消失;在一项新技术由领先过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时滞: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

Page 11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需求时滞:指国外新产品问世,而本国消费者从对它尚无需求到需求消费之间的时间间隔;

Page 11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模仿时滞:指从技术创新国创造出新技术后,到其他国接受新技术,并利用这项新技术仿制该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时滞包括: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Page 11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反应时滞:指技术领先国影响到追随国,使其感到了威胁,从而要模仿国外技术自行生产的间隔时间;

Page 11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时滞:指追随国以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到完全能生产与技术领先国一样的产品,从而使进口变为零的时间距离。

Page 11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模式如图 4-6

t0 t1 t2t3 B国进口、出口

B国生产

A国生产T

A国出口B国进口

模仿时滞需求时滞反应时滞

掌握时滞

Page 11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如图 4-6 所示,该国假设A过为技术领先国, B国为追随国;t0—t1 为 B 国需求时滞, t0—t2

为反应时滞, t2—t3 为掌握时滞;

Page 12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从 t1开始贸易发生, B 国从A 国进口新技术产品,当 B国完全掌握技术后,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进口停止,并转而出口该产品。

Page 12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该模式表明:( 1 )技术领先国若能有效地反仿制,技术利益能保持较长时间;( 2 )两国收入水平和市场范围差距越小,需求滞后的时间就越短,贸易发生就越早,贸易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3 )模仿时滞后,追随国的贸易利益取决于低工资成本。

Page 12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论的贡献在于:( 1 )它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的静态性与凝固性( 2 )它指出由技术革新引起的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能够导致比较优势从技术领先国向技术追随国的动态转移。这更切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更能揭示国际贸易的特点。

Page 12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原料贸易周期理论代表人物:

1978年,麦吉和罗宾斯,在参照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础上,提出“原料贸易周期说”。

Page 12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该学说将原料贸易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派生的需求繁荣阶段第二、需求和供应来源替代

阶段第三、合成代用品及研究和

发展的介入阶段

Page 12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原料贸易周期理论试图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原料贸易优势存在着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2. 初级原料的贸易条件日趋恶化3.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主宰着原料生命周期阶段的转变

Page 12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动态比较成本说

由于生产要素和经济成长的动态性,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研究国际贸易时,必须使用动态比较成本的概念。

Page 12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筱原的动态比较成本说(二)经济成长与比较成本

Page 12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筱原的动态比较成本说内容:1. 将比较成本优势的形成和取得,视为一个动态过程。2.动态比较成本优势的建立必须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结合起来,实行“产贸一体化”。

Page 12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3.动态比较成本优势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必须利用国家的干预力量。4.“ 产贸一体化”应具有转形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能不断进行调整,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

Page 13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筱原学说的核心,是一国的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以形成比较利益。该学说的形成与日本国情及日本的贸易立国国策紧密相关,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Page 13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经济成长与比较成本代表人物:1965年,犹石威和奥溲克提出了“贸易形态的逆转”过程。认为: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对贸易的影响,有赖于由资本积累所导致的资本物的输出入状况。

Page 13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动态比较优势说(一)雁式形态理论(二)推进国民生产过程的国际互补原理

Page 13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雁式形态理论代表人物: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

Page 13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只雁为进口浪潮,大量西方棉纺织品流入日本市场;第二只雁为国内生产两朝,现代技术与日本低工资结合,是国内棉纺织品规模扩大,成本降低;

Page 13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只雁为出口浪潮,规模经济和低工资的优势,使日本纺织业取得低成本优势,从而取得国际竞争的有时,进而转为进口。

Page 13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 4-7

年代

市场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Page 13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略)

(二)推进国民生产过程的国际互补原理

Page 13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二、内部化理论三、区位因素理论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Page 13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具支配市场的力量。

Page 14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无论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其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地位不会改变,企业由于无法取得支配地位,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发生。

Page 14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实的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某些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对外投资获得垄断优势,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Page 14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哪些企业可以获得这种优势呢?一般说来,只有那些具有“独占性生产要素”的企业方能获得。

Page 14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具体说来,这些企业必须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 技术优势;2.规模经济;3.资金和货币优势;4.组织管理能力

Page 14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代表人物:

英国学者巴克利代表作:

1976 年《跨国公司的未来》及 1981 年《跨国公司内幕》

Page 14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包括

信息、技术、管理专长等)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一样,也是不完全的市场。

Page 14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发生买卖关系,必定会出现时滞和交易费用的增加。若把中间产品市场在一个厂商中内部化,即将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引入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中去,便可避免时滞,并将交易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Page 14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企业)内部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调拨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

Page 14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企业的种种优势,这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Page 14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为只有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能够控制的子公司,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将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优势转移到国外,并保证其技术不被外人获取,同时又能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各项费用得到充分补偿。

Page 15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区位因素理论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获得的区位优势;这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外部必备条件。

Page 151: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区位优势主要包括:

1. 劳动成本2. 市场需求3.贸易壁垒4.政府政策

Page 15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邓宁邓宁把上述三个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Page 153: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他认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决定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所有权优势二是内部化优势三是区位优势

Page 154: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相关概念: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是指某企业拥有外国企业不能获得的优势,如产品、技术、资本、组织管理等能力。

Page 155: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将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Page 156: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区位优势:指由于存在着贸易壁垒、政府政策、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差异,企业把生产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外更加有利可图。

Page 157: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邓宁据此列出一个表,用以说明上述三个条件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见表 4-1 ):

Page 158: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表 4-1 供应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供应市场的方式

优 势所有权 内部化 (国外)区位

对外直接投资

有 有 有

出口 有 有 无非股权资源转让

有 无 有

Page 159: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拥有这三种优势;若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无区位优势,则缺乏有利的投资场所,只能将这些优势在国内运用,即生产产品,然后出口。

Page 160: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若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优势难以在内部使用,只能转让给外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