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1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 Upload
    raja

  • View
    126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1. 农民的定义.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 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 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Page 2: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2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Page 3: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3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Page 4: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44

1. 农民的定义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

规定的任务而生产。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Page 5: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55

1. 农民的定义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

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1) 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 (2) 土地耕作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3) 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 农民从属于“外部”的社会力量。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Page 6: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66

1. 农民的定义

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1)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2)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 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 (3)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4) 未被触动的农民。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Page 7: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77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的经济社会 变迁有这样 5 种类型: (1) 经济分化 ; (2) 贫困化;

   (3) 从农民到农业者 ; (4) 集体化或国有化 ; (5) 小农化 。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Page 8: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88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Page 9: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99

1. 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起初,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

要是关于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 度及其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 与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

二重含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 形态或农民的分化问题。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Page 10: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010

1. 农民问题 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 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在普列奥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农业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点。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

业品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Page 1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111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农村转型 (agrarian transition) 是指一

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

解决的过程。

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分化说”和 “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Page 12: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212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13: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313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2. 市场贡献

3. 要素贡献 4. 外汇贡献

Page 14: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414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提供原材料。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

业的产品贡献。

Page 15: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515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市场贡献

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这样,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

品。库兹涅茨称前者为“生产过程的市场化”, 后者为“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

Page 16: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616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要素贡献

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 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

资本贡献: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

的主要来源。 劳动贡献: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 2/ 3 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 是增加工业城市人口的唯一来源。

Page 17: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717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外汇贡献

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十分宝贵的外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

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Page 18: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818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

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少使用购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庭农场只为满足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半生存农业中,生

产半为消费,半为市场。      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

Page 19: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1919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Page 20: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020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方式: (1) 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 (2) 种植园农业; (3) 大庄园;(4) 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 (5)租佃制; (6) 分成制;

(7) 不在地主; (8)公社制 ; (9) 集体化农业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2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121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例如,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佃农的使用权,依法签订限制地主驱逐佃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会使佃农更愿意投资于土地,而且也会给佃农的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稳定性。再如减租,包括规定地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佃农

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 还有,以有偿转让的方式使土地归于耕作 者。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22: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222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

数量的上限,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或者,法律可以规定除了耕作土地的人拥有的土地外,其余必须全部出售。以无偿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仅次于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

一律没收。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23: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323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 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

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更重要

的目标。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24: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424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机械

(技术 ) 系列和生物系列。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Page 25: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525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Page 26: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626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小农经济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对食品的需要,还有对衣物、居住等非农业产品的需要;在城乡分工水平很低、城市工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非农业产品只能由小农家庭的经济活动提供。这种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并存的特点,我们称之

为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Page 27: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727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为所居住地 以外的区域市场生产,这些市场还 经常是海外市场,不同区域的产品 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竞争。 第二,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小农—制 造业者一身二任的。

Page 28: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828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

第三,原始工业化由于制造了食物市场, 因而也刺激了商业化农业的发展。 换言之,原始工业与商业化农业 是共生共存的。 第四,生产区域内的城镇主要是贸易和 商业中心。

Page 29: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2929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 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

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口增长,打破 了原来那种在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稳 定均衡。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原始工业的发展,那些 经历原始工业化的区域迅速进入收益递 减状态,工业分散给产品集中、质量控 制带来了困难,这使得人力在工场内的 集中成为必要,并导致节约劳动型技术 的发明和使用。

Page 30: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030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 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三,原始工业的发展,使资本和机器设备集 中于商人、商业化农场主或地主手中。

第四,原始工业化使商人积累了技术知识,在 这种意义上,它为早期工厂主提供了训 练场所。

第五,原始工业和区域性商业化农业的同时发 展使农业能够承担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提供食品的任务。

Page 3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131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20 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以来,发展经济学开始

关注农村工业。这种关注是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首先,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没有产生意想中 的效果。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不平等问 题没有缓和,甚至还有所激化。第二,人们认识到在许多国家 ( 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国家 ) , 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有限,农村工业将在增加农村 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农村 工业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富有活力的活动。

Page 32: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232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2020 世纪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汇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

和研究论文的文献表明: (1) 亚洲国家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村非农活动。 (2) 农村非农活动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重要性呈增长 趋势。 (3) 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性的,有时是季节性的。

(4) 农村非农活动表现出一种二元性。 (5) 农村非农部门的增长既有劳动供给方面的推动,也

有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

Page 33: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333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农村非农活动的水平决定于“推”和“拉”两方面的因素。在“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

样一个事实:仅有的可耕地不能完全吸收农村 劳动力。 “拉”的因素则是指有吸引力的非农业 工作机会。在这两类因素中哪一类更为重要 ? 这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取决于人 口对土地压力的强度。

Page 34: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434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三、三农问题

Page 35: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535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农村的旧秩序,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宣告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

Page 36: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636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但由于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对农村所有制的改造过急过快,盲目扩大生产组织的规格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致使农村经

济的发展滞缓甚至遭到挫折。 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择业、

迁徙和改变社会身份的自由也设置了种种 束缚和限制。

Page 37: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737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1978年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 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

实行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集体统一与农户

分散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联产承包制度建立起了集体财产与农

民自有财产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成 为中国农村财产关系变革的起点。

Page 38: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838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承认农民的财产权利,相应就要求扩 大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 1978年以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地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逐步解除了原有体制

对农民经营自由的重重禁锢。

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这种双重解放造就了 1979年以后几年间的中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超常规增长。

Page 39: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3939

三、三农问题

进入 20 世纪 90年代后,尤其是在 90年 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 益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 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Page 40: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4040

三、三农问题 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第一,规模经济问题; 第二,农村土地制度问题; 第三,农民比较利益问题; 第四,资金投入问题; 第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第六,农民素质的提高问题。

Page 41: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4141

三、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

和现化的进程,必须妥善加以解决。

首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其次,调整农业比较利益,逐步实现工农业 自养与平等发展 ;

再次,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来看,我国 今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 和农村经济的高层次发展,还要依 赖于农村乡镇企业的深入发展和由 此而引起的农村的初步城镇化 ; 最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