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組組組組組 - 組組組組 組組組組組組 組組組 6A170007 組組組 6A170020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 Upload
    kerri

  • View
    10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夜二技企三甲 鄭宏泉 6A170007 連芃 達 6A170020. 替中華民國 裝上輪子 - 裕隆汽車公司. 目 錄. 裕隆汽車公司的誕生 公司 沿革 創立期 擴張 期 自主 成長期 - 起飛 多角化 成長期 企業 再造 - 轉變 企業創造 – 超越 裕隆汽車 2003 年所進行的大規模策略與組織調整為何 ( 事業切割 ) ? 打造 LUXGEN 的使命與布局 結論. 裕隆汽車公司的誕生.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夜二技企三甲 鄭宏泉 6A170007

連芃達 6A170020

Page 2: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替中華民國裝上輪子 - 裕隆汽車公司

Page 3: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目 錄 裕隆汽車公司的誕生 公司沿革

創立期 擴張期 自主成長期 - 起飛 多角化成長期 企業再造 - 轉變 企業創造 –超越

裕隆汽車 2003 年所進行的大規模策略與組織調整為何 ( 事業切割 ) ? 打造 LUXGEN 的使命與布局 結論

Page 4: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裕隆汽車公司的誕生 1953 年,創辦人嚴慶齡先生( 1909-1981 )為響應先總統 蔣公「發動機救國」之號召,於 9 月 10 日創建此一公司。在嚴創辦人睿智領導下,從篳路藍縷中,為我國汽車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帶動了國內相關工業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和繁榮提供了積極的貢獻。 1981 年

3 月 20 日,嚴創辦人因病逝世,董事會改選常務董事吳舜文女士,出任公司第二任董事長。 裕隆成立之初,訂名為「裕隆機器製造有限公司」,業務範圍為機器製造銷售。 1957 年 2 月,與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正式簽訂技術合作合約。 1960 年 9 月,更名為「裕隆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正式製造小轎車及商用卡車。   1961 年至 1980 年,台灣經濟開始起飛,國民所得突破 2000美元,當時的汽車市場規模為 15 萬台,裕隆汽車開始擴大產業規模,首先藉由政府的輔導措施,打開台灣汽車市場規模,並帶動台灣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Page 5: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公司沿革 設立日期:民國四十二年九月十日 創辦人:嚴慶齡 榮譽董事長:吳舜文女士 董事長:嚴凱泰先生 公司沿革:

1953-1964 年創立期:投資龐大資金設廠,屬於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 。 1965-1980 年擴張期:此時在國產汽車市場規模最大,故成立相關 企業與合資公司。 1981-1988 年自主成長期:由 “ 代理 ”走向自行建立新產銷體系, 建立全省經銷網。 1989-1994 年多角化成長期:包括零組件外銷,汽車融資,進口車 銷售等。 1995-2002 年“企業再造” 工程:為“廠辦合一”,“差異化產品策略”,“國際化” 共三階段,從事垂直整合,提升品質等工作。 2003-2012 年 “企業超越”:與日產的分割,重新定位,創立自主品牌,邁向國際等進化。

Page 6: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創立期 1953 年 10 月:裕隆公司新店廠創建 1956 年 10 月:試造首輛吉普車成功,並於雙十節公開展覽。

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先生,一心懷抱著工業救國的理想,在戰後台灣仍處於振衰起蔽的時刻,依然決定創辦裕隆汽車,更成功製造出 台灣第一輛吉普車,開創我國汽車工業的先河。 1957 年 4 月 26 日,舉行台北高雄試車典禮,每一輛新車,載著歌星一 人隨車出發,十輛新的吉普車緩緩開動,浩浩蕩蕩,繞行台北市區向 高雄進發,車輛通過遠東第一的西螺公路大橋,台灣經濟建設各方面,齊頭並進的印象,深入人心 。

1957 年 3 月:出產的五噸大卡車,第一批 20輛出廠,台灣第一家汽車公司正式成立。 1957 年 12 月:與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簽訂技術合作合約。 1960 年 3 月:推出 YLN-701 1200C.C青鳥小轎車,開我國生產小型汽車之先河。

Page 7: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擴張期 1968 年 12 月:裕隆汽車公司新店廠鑄造工廠半自動化作業設備完工,汽缸體產能與品質更上層樓。 1969 年:成立相關企業,生產汽車玻璃、安全帶、汽車座椅、商用車等。 1970 年 3 月:裕隆汽車公司斥資千萬美元擴充之年產一萬八千輛新工場落成,全國第一套大型電著鍍漆設備及各一貫生產作業線同時啟用。 1976 年 7 月:裕隆汽車公司股票公開上市。 1976 年 7 月:規劃興建裕隆汽車公司三義工廠。 1979 年 4 月:裕隆汽車公司向美國國民電腦公司 (NCR)洽購電腦,成立資訊中心,公司邁入電腦化。

Page 8: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自主成長 ( 起飛 ) 期 1981 年 8 月:於桃園龜山工業區成立工程中心,專責汽車設計開發工作。 1983 年 5 月:速利小轎車外銷中東及加勒比海地區,開國產小轎車外銷之先河。 1986 年 10 月:第一輛國人自行設計開發的新車─飛羚101正式上市。

八○年代時,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國民所得正式突破一萬美元,汽車市場規模已達三十五萬輛,這也是裕隆開發自有品牌的初始。 一九八六年,裕隆生產的「飛羚 101 」上市,成為第一輛國人自行設計開發的新車,也等於為台灣裝上自己的輪子 。 當時飛羚 101 的經銷商是國產汽車,因為「愛用國貨」的愛國心驅使下,不少民眾下訂,就連不少計程車司機也改開飛羚,但因車子的穩定性、加速性等都不盡理想,市場反應不佳,也因此埋下一九八八年裕隆與國產汽車分開的種子。

Page 9: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自主成長期 - 台灣汽車工業的傳奇 飛羚 101 的開發→上市→消失,雖然耀眼的光采僅維持二年之許,但其歷史地位確是不可抹滅;「飛羚」的各項亮眼成績,更為台灣汽車工業史上創下一座漂亮的里程碑。 耀眼時刻:裕隆這個品牌在過去台灣民眾眼中,或許是受政府過度保護的「 阿斗」,飛羚 101亦或許是所謂的「破爛車」;實際上她確是為台灣汽車工業創下許許多多的輝煌紀錄。

經過了五年的辛勤研發,裕隆汽車投下了 1/3 資本額約 20億新台幣的巨額資金,第一部由國人主導設計的汽車終於在民國 75 年 10 月25 日正式推出。

飛羚幾乎成為了民國 75 年最受注目的事件與商品,而隨著成功的造勢活動與創新的產品特質,飛羚甫一上市旋即獲得了 5000 張以上的訂單,堪稱台灣汽車史上,上市銷售最成功的車款之一。 訴求動感流線的飛羚顯得格外耀眼,無論是充滿跑格的車頭設計還是獨步世界車壇的蜂巢式尾燈與五星式鋁合金輪圈,都在在證明了飛羚獨特的原創性。

Page 10: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自主成長期 - 台灣汽車工業的傳奇(續 )

根據當年實際至英國 MIRA實驗室測試的結果,飛羚 101 的風阻係數只有 0.33 ,而在 1987 年 7 月上市的 Fastback掀背款更低達0.29 ,不僅在國產車中無人能出其右,甚至直逼當年量產車的世界紀錄。

飛羚不僅符合歐洲 ECE法規,安全性也符合美國的 FMVSS法規,如果當年飛羚要外銷美國,只需依照美國法規將燈具和擋風玻璃改為膠合玻璃,並通過 5 萬公里的廢氣測試即可。 1991 年,由 101 改款而來的 102 ,順利外銷荷蘭 (102到了荷蘭以後,當地經銷商卻以部分品質問題拒絕驗收,使得這批車子只好整批賣斷給一家俄羅斯的貿易商,所以這批飛羚最終便在俄羅斯落腳 ) 。 飛羚 101 於上市一年後,正式參加第 27屆的日本東京車展,這不但是中華民國汽車廠第一次,也是至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參加國際性大車展的紀錄。

Page 11: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自主成長期 - 台灣汽車工業的傳奇(續 )

光采褪色:風靡一時的潮流,也會退換,只是在於功成身退亦或是狼狽敗退;「飛羚」似乎是踩著後者的路而行,但這也替裕隆未來的改變跟創新,鋪下另一大道。 設計上有許多創新的飛羚畢竟是車壇的初生之犢,許多構想固然很好,但是缺乏經驗的累積卻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同業間的惡意攻擊與裕隆和總經銷國產汽車之間的關係逐漸降溫,造成了飛羚 101後期銷售陷入冰點的窘境。 日產對於裕隆汽車亟欲技術自主極為感冒,因此在銷售上往往聯合國產汽車以制裕隆,而且國產汽車也仗著掌握裕隆汽車販售以及服務通路的優勢,對於裕隆的意見常常不予理會,造成雙方的摩擦日漸深厚。 在飛羚 101 產品壽命的最後一年,裕隆和國產終於在 1988 年因為飛羚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產銷合作關係,而國產汽車為了快速出清庫存的千餘台飛羚,當時台灣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跳樓大清倉被迫展開,飛羚的形象也因此被犧牲殆盡。

Page 12: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多角化成長期 1989 年 6 月:裕隆汽車公司自行設計開發之「飛羚 102 」上市。 1990 年 8 月:設立裕隆企業集團總管理處,整合集團資源並規劃集團整體發展方向與策略。 1990 年 7 月:嚴凱泰從美國回來接棒,接任裕隆首席副總經理。 1990 年 12 月: NEW SENTRA 轎車上市。 1991 年 12 月:「飛羚 102 」轎車,首度外銷荷蘭。 1992 年 9 月:全面更新企業識別系統 (CIS) 。 1993 年 3 月: March 正式上市。

Page 13: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企業再造 ( 轉變 ) 期 1995 年 11 月:實施廠辦集中政策 - 「遷都三義,廠辦合一」,將分散的研發、採購、生產及業務等部門,集中至苗栗三義工廠運作。 1996 年 2 月: CEFIRO 轎車正式上市 (逆境中轉敗為勝 ) 。

配備豪華內裝的 CEFIRO 轎車一上市就大熱賣,年銷售金額高達七十億元,也打破國產車售價跨不過七十萬元的魔咒,甚至讓當時連續三年出現赤字的裕隆,在一九九六年轉虧為盈獲利十五億元,更促使國產車市占率達到歷史新高的八五%以上。 CEFIRO推出後,即獲得市場熱烈的迴響,成為單一車系的銷售冠軍,大幅提升裕隆的獲利,轉虧為盈。 歷經七年的沈潛之後,裕隆已扭轉外界的眼光,接著裕隆更進行了一場,品牌行銷的策略革命,所有車系都換上 NISSAN的品牌,對外行銷,接軌國際。

1998 年 11 月:工程中心正式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 (YATC) 。 1999 年 10 月:投資菲律賓廠 (NMPI) ,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

Page 14: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企業創造 ( 超越 ) 期 2003 年 5 月:裕隆汽車宣佈分割重組為「裕隆汽車」與「裕隆日產汽車」兩家公司,並同時著手規畫將業務發展改為多元化品牌代工,以及自有品牌策略,並進一步與日產擴大合作,創造更高效益。 2008 年 6 月:設立納智捷汽車公司,行銷自創品牌汽車- LUXGEN 。 2009 年:發表首款 LUXGEN 7 MPV七人座休旅車。 2010 年:設立裕隆酷比汽車公司,行銷自創品牌汽車- TOBE 。

納智捷汽車公司成功打入多明尼加、越南、中東阿曼等國市場,進入國際車市服務領域。 裕隆汽車公司與中國大陸東風汽車公司,在杭州蕭山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汽車公司。

2011 年:東風裕隆汽車公司首款 LUXGEN 大 7 SUV 隆重上市。 2012 年:納智捷汽車推出首款轎車 Luxgen 5 Sedan 。

Page 15: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裕隆汽車 2003 年所進行的大規模策略與組織調整為何 ( 事業切割 ) ?

Page 16: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事業切割〉策略調整動機

策略調整的過程

策略的正確性與重要性

Page 17: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策略調整動機環境

目標

條件

台灣汽車銷售量有限 / 利用率不足

裕隆亞洲零件中心亞洲技術中心 (YATC)

成為 100 %台資企業 --- 裕隆汽車

Page 18: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策略調整的過程

裕隆公司Spin-offs

裕隆日產(裕隆 60% ,日產 40% )

舊裕隆

設計、研發、行銷

製造

Page 19: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策略的正確性與重要性

Page 20: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打造 LUXGEN 的使命與布局

Page 21: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民族的飛羚到專業的 LUXGEN

25 年前…消失的民族「飛羚」→嚴慶齡 & 吳舜文的歷史傳承 台灣能做出 100%自製的自主品牌汽車,這種事情在今日的台灣,顯得相當平淡。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把它看成只是汽車公司發表新產品,除了到處看得到上市廣告外,好像也沒有特別的感覺。成功與否跟大眾關係也沒什麼了不起。 不過這種事情在 23 年前可是全社會的大事。回想 1986 年裕隆推出中國人、當然也是台灣第一台自製自主品牌汽車,可是轟動一時。上市前還舉行盛大的全民命名活動,由社會賢達組成評審團,最後從許多提案中選出飛羚這個名字,未演先轟動。飛羚 101夾雜著濃厚的民族意識,在社會殷切期盼下出場,只可惜後來失敗了。

Page 22: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民族的飛羚到專業的 LUXGEN(續 ) 25 年後…崛起的國際 LUXGEN → 嚴凱泰的品牌夢 台灣第一部從第一張設計圖開始,直到成車,全部出自台灣工程師之手的汽車。此外,納智捷搭配的車用電子系統“ Think+” ,由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的技術團隊一手打造,這又是另一個令台灣人驕傲的自有品牌。 23 年前嚴凱泰回台,成功少主中興,他沒忘記父母的遺願與民族使命,要創造一台屬於中國人的汽車。在記取飛羚的教訓後,這一次,他創造了 LUXGEN 。 六年的研發,投入 100 多億,結合台灣 IT 業的優勢,放大異業乘方的效果,成功打造出具有 1000 多種人性化智慧功能的

LUXGEN 。 LUXGEN 的出現,可說是裕隆集團集體智慧的展現。如今的嚴凱泰,正走在自主品牌的國際道路上,進而延伸「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品牌定位。

Page 23: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結論 裕隆汽車的事業策略:

產品多元,集中多角化,但以國產車為主,且注重產品的精緻,舒適及休閒功能。市場上也因不同的消費族群,而推出因應的產品。 垂直整合的部份涵蓋範圍很廣。 經營規模逐年增加。

主要競爭壓力: 關稅,大陸市場需求量增加,開放市場而使國人選擇增加,自製率下降等。

主要因應方式: 國際分工,與國際大廠聯盟,在大陸設廠,集中多角化,產銷分離等。

主要競爭優勢: 成立裕隆亞洲技術中心,零組件品質及成本已達國際水準,累積多年市場開發及汽車行銷經驗。

Page 24: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結論 (續 ) 策略調整部分:

因應台灣汽車銷售量飽和,所以由傳統的以製造為主轉型為以設計,研發,行銷為主。 裕隆汽車對各種挑戰因應的方式:

人口結構變化:少子化趨勢發展小型房車。 消費行為:年輕族群小型房車,健康舒適健康房車 ,休閒休旅車。 新通路型態:透過連鎖店與網路服務顧客。 消費者重視生活:推出高價值與尊貴品牌的車款。 技術發展:成立「裕隆亞洲零件中心」,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 ( TOBE )。 同業競爭壓力:建構完整產品線,加入全球電子商務聯盟。 行銷上的推廣:媒體廣告,促銷,產品代言人,定點人員銷售。

Page 25: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謝謝您的聆聽與指教THE END

Page 26: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Page 27: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創新的流線造型

Page 28: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當代堪稱豪華內裝

Page 29: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Page 30: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Page 31: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

LUXGEN納智捷的中英文名字,是豪華( Luxury) 與智慧科技 (Genius) 的合寫

Page 32: 組織與管理 - 分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