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見見見 見見見見 見見見 見見 見見見 見見 Eczem a

見 習 生:陳昆豪 指導醫師:黃雅慧 醫師 阮膺旭 醫師

  • Upload
    jiro

  • View
    192

  • Download
    7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濕 疹 Eczema. 見 習 生:陳昆豪 指導醫師:黃雅慧 醫師 阮膺旭 醫師. 內容大綱:. 1. 濕疹 ---- 西醫觀點 2. 濕疹 ---- 中醫觀點 3. 濕診 ---- 名老中醫經驗 4. 濕疹 ---- 針灸治療 5. 濕疹 ---- 論文期刊研究 6. 濕疹 ---- 結論. 濕疹 -- 西醫觀點 1. 定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見 習 生:陳昆豪 指導醫師:黃雅慧 醫師

阮膺旭 醫師

濕 疹Eczema

內容大綱:1. 濕疹 ---- 西醫觀點2. 濕疹 ---- 中醫觀點3. 濕診 ---- 名老中醫經驗4. 濕疹 ---- 針灸治療5. 濕疹 ---- 論文期刊研究6. 濕疹 ---- 結論

濕疹 -- 西醫觀點1. 定義

由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皮膚發炎、搔癢,且急性期容易產生丘疹或水疱、糜爛、滲出液的病理現象,是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出汗不良性濕疹、錢幣狀濕疹、慢性單純性苔癬、皮脂缺乏性濕疹…等皮膚炎的共同臨床表現。

• 皮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層: 1. Superficial reactive unit : dermis 的上 1/3 。 2. Reticular dermis : dermis 的下 2/3 ,還包括 一些腺體、汗腺等 3. Subcutis (脂肪層)。• 濕疹性疾病主要就發生在 Superficial reactive unit 。

濕疹 -- 西醫觀點2. 病理組織變化

濕疹性疾病主要就發生在 Superficial reactive unit

因濕疹而導致皮膚發炎時, Epidermis 的地方會逐漸出現一些間隙、空洞,這些空洞被稱為 spongiform vesicle ,是為了讓inflammatory cells 方便進入以進行免疫反應。

濕疹性疾病在患處會有發炎、浸潤的現象,因此被稱為「濕疹」。簡單而言,濕疹跟皮膚炎是一樣的。

濕疹 -- 西醫觀點2. 病理組織變化

1. 角質層變鬆散2. 看起來濕濕的3. 紅腫

濕疹 -- 西醫觀點2. 病理組織變化

濕疹 -- 西醫觀點3. 濕疹性皮膚炎的臨床表現

濕疹 ( 皮膚炎 ) 可分為三種:急性、亞急性、慢性,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治療方式。1. 急性 Acute :皮疹多樣性,界限不鮮明; 潮紅、濕潤糜爛、癢2. 亞急性 Subacute :丘疹、結痂、鱗屑為主; 少量水疱、輕度糜爛3. 慢性 Chronic :皮下浸潤、較無濕黏 (甚至乾燥 ); 皮膚肥厚粗糙、苔癬化

急性皮膚炎-- 汗疱疹 (Pompholyx)

• 皮疹多樣性 ( 丘疹、水疱 )• 潮紅、濕潤糜爛、癢

亞急性皮膚炎 -- 錢幣型濕疹 (Nummular

eczema)

• 丘疹、結痂、鱗屑為主;• 少量水疱、輕度糜爛

慢性皮膚炎 慢性單純苔癬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 皮下浸潤、較不會有濕黏;• 皮膚肥厚粗糙、苔癬化、皺折明顯

1. 外因性 Exognous : (1) contact (Irritant, Allergic) 接觸性 ( 又分為刺激、過敏兩種 ★★ ) (2) Infective 感染性 (3) Photo-allergic 光照性 (4) Pityriasis rosea 玫瑰糠疹 (5) Juvenile plantar dermatitis 足蹠部皮膚炎 ( 好發於青少年 ) (6) Miliairia 汗疹

濕疹 -- 西醫觀點4. 濕疹 ( 皮膚炎 ) 的分類

2. 內因性 Endogenous : (1) Atopic 異位性 (2) Seborrhoeic 脂漏性 (3) Stasis 鬱血性 ( 老人常見 ) (4) Discoid 錢幣形溼疹 (5) Asteatotic 缺脂性溼疹 ( 老人常見,富貴疹) (6) Dyshidrotic eczematous dermatitis 汗腺分泌異常性溼疹(汗疱疹,好發手

腳 ) (7) Autosensitization (ID reaction ) 自體敏感性

濕疹 -- 西醫觀點4. 濕疹 ( 皮膚炎 ) 的分類

濕疹 -- 西醫觀點Irritant 刺激性皮膚炎 ( 外因性 )

剝切大蒜 被水母螫

被毒藤刺到 水泥版模的工人

1.pruritus 搔癢症 → 皮膚癢的症狀要超過半年以上 (必要條件)2.兒童:癢的地方主要在臉跟四肢的伸側3.成人:癢的地方主要在四肢的屈側4.有典型且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症狀。5.有個人、家族史的過敏史。 1 為必要條件 + 2~5符合其中兩項以上 +次要表現 *3=確診

濕疹 -- 西醫觀點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

小孩的異位性皮膚炎

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 -- 西醫觀點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 -- 中醫觀點1. 中醫相關病名

• 全身性:浸淫瘡 (浸淫遍身、滲水極多,泛發性濕疹) 血風瘡 (粟瘡,抓之出血,丘疹性濕疹)• 局部性:旋耳瘡 (月食瘡,耳部濕疹 ) 瘑瘡 (指掌間、手背濕疹,可能為念珠菌感染) 濕臁瘡 (爛腿、裙風、老爛腳,小腿濕疹 ) 腎囊風 (繡毬風 ,陰囊濕疹) 胎歛瘡 (胎癬、奶癬,嬰兒濕疹) 四彎風 (四肢肘膕彎屈處,異位性皮膚炎) 漆瘡 (油漆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炎) 白屑風、面遊風 (髮內、面部,脂漏性皮膚炎)

• 《素問‧玉機真臟論》 「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太過則令人身熱 而膚痛,為浸淫。」•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 「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 口者不可治。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 《諸病源候論‧瘡病諸候‧月食瘡候》 「月食瘡,生於兩耳及鼻面間,並下部諸孔竅,侵 食乃至筋骨。月初則瘡盛,月末則瘡衰,以其隨 月生,因名之為月食瘡也。又小兒耳下生瘡,亦 名之為月食。」

濕疹 -- 中醫觀點2.歷史沿革

• 《外科大成‧分治部上〈癰疽〉‧手部》 「瘑瘡,生於手足,形如茱萸,相對癢痛,破硫黃 汁浸淫,時瘥時發。由風濕客於肌膚也。」

• 《證治準繩‧瘍醫‧腎囊風》 「腎囊風即腎囊風瘡,生於隱處,搔癢成瘡,挾有 耳鳴目癢,鼻赤齒浮,指甲縫白等症是也。」• 《外科正宗‧雜瘡毒門‧奶癬》 「兒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熱與小兒, 生後頭面遍身發為奶癬,流脂成片,睡臥不安, 搔癢不絕,治以文蛤散,或解毒雄黃散,甚則翠 文散妙。」

濕疹 -- 中醫觀點2.歷史沿革

• 起因:肝經濕熱,風邪外襲皮裏• 症狀:初起乾燥癢極,喜浴熱 湯,或起疙瘩,行如赤粟 麻癢,搔破浸淫脂水,皮 熱痛如火燎• 治療:內服「龍膽瀉肝湯」 外用「蛇床子」煎湯薰洗 「狼毒膏」外擦

濕疹 -- 中醫觀點腎囊風(繡毬風,現今陰囊濕疹)

• 起因: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 味,陽明胃經濕熱受風• 症狀:初發面目浮腫,癢若蟲 行,肌膚乾燥,時起白 屑次後癢極,抓破,溼 熱盛者津黃水,風燥盛 者津血

• 治療:癢甚者「消風散」, 痛甚者「黃連消毒飲」 外用「摩風膏」

濕疹 -- 中醫觀點面遊風(脂漏性皮膚炎)

•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 四彎風生在每腿彎腳彎,每月一發,形如風癬 屬于風邪襲入腠理而成,其癢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

濕疹 -- 中醫觀點四彎風(異位性皮膚炎)

• 多因稟賦不耐,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兼感受風、濕、熱邪,鬱於肌膚腠理日久反覆發作,致使脾虛血燥而致病。

濕疹 -- 中醫觀點3. 病因病機

1.風邪鬱表:遍身搔癢,或出現風團疹塊、紅斑、丘疹。 夾熱皮損鮮紅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夾寒皮損遇泠更甚,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 夾濕水皰糜爛,舌淡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滑數。2. 血熱熾盛:皮膚焮紅作癢,伴有丘疹與小水皰,滲液淋 漓糜爛;或出現紅斑、紫癜,或紅腫熱痛, 舌紅絳,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3. 血虛生熱:多見於老年人,秋冬尤劇,皮膚乾燥,搔抓 處呈苔蘚樣,皮膚脫屑,或遍佈血痂,伴有 面色無華、心悸失眠、頭暈眼花等症,脈象 弦細,舌淡苔淨。

濕疹 -- 中醫觀點4.辨證分型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1.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

•王(三九) 脈來濡浮,久瘡變幻未罷,是衛陽疏豁,不 耐寒暄,初受客邪不解,混處氣血,浸淫僅 在陽分,肌腠之患,議升舉一法,氣壯斯風 濕盡驅。 •人參 生黃耆 川芎 當歸 防風 僵蠶 蟬蛻 生薑 炙甘草 大棗

• 濕疹雖屬皮膚表病,但來源於內因,中醫著重於內治,輔以外治。內因以心火,脾濕為主,濕與熱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 濕熱型 → 龍膽瀉肝湯加減• 血風型 → 涼血除濕湯加減• 脾濕型 → 除濕胃苓湯加減• 陰傷型 → 滋陰除濕湯加減• 慢性濕疹 → 佐以二妙丸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2. 朱仁康

• 除內服中藥,尚須注意外用藥的應用。• 紅腫、糜爛、出水,可用中藥第 3 次煎湯濕敷。• 約一個月炎症控制後,即改用青黛散麻油調擦。 (青黛散:青黛 60克、石膏 120克、滑石 120克、

黃柏 60克,各研細末,和勻)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3. 顧伯華

•異位性皮膚炎: 平素體虛,脾失健運,濕毒內蘊,兼感外界風邪而致病;治宜除濕、解毒,祛風止癢兼調和氣血,標本兼治,獲得較理想的效果。•嬰兒濕疹: 不宜過用苦寒藥,以免戕傷脾胃。應以甘寒清熱,淡滲利濕為主,佐以消導化濕為治。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4. 趙炳南

•頑固慢性泛發性濕疹: 風濕熱久鬱,蘊毒入血分,秦艽丸加減。 ( 秦艽,黃耆,漏蘆,烏蛇,防風,黃連,苦參, 白蘚皮,威靈仙 )•外治法: 以馬齒莧煎水濕敷效果滿意,新鮮更佳。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4. 趙炳南 ( 續 )

•急性熱盛期 石藍草方 ( 觀察 440例 ) ( 生石膏、板藍根、龍膽草、車前草、黃芩、 乾生地、丹皮、赤芍、馬齒莧、六一散 )

•外治法: 馬齒莧 30g煎水 1000毫升,過濾冷卻浸紗布濕敷,可加黃柏、地丁、野菊花。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5. 張志禮

• 對部份頑固搔癢患者,用疏風、散風、搜風諸品,非但癢感不減,反有加重趨勢,建議可酌加安神平肝熄風之品,如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石決明、生龍牡等,常能獲得良效。• 治心 → 三心導赤散 (連翹心、梔子心、連子心 )• 治脾 → 胃苓湯• 治肺 → 涼膈散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6. 徐宜厚

1.「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風藥多燥,治皮膚癢 要用養血藥。

2. (1)先天不足 → 六味地黃丸加玉女煎同用。 (2)飲食不當 → 加味逍遙散加玉女煎加減。 (3)肺氣不宣 → 宣肺法,麻黃系列的麻杏甘石湯。 (4)營衛失調 → 桂枝系列或麻桂系列,柴桂系列。3. 異位性皮膚炎 內服:加味逍遙散、荊芥、川芎、連翹、薏仁、 雞血藤、桑白皮、丹參。

外洗:麻杏甘石湯、苦參根、黃柏、蒼耳子、百部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7. 張步桃

•董建華 常以苦參、萆薢、蠶沙三藥加味治療。•張子琳、謝秋聲 → 四物清疹湯 四物湯中以赤芍易白芍,生地易熟地, 必用蛇床子、地膚子、白蘚皮、苦參。

濕疹 -- 名老中醫經驗8. 其他

• 在癰疽、癤瘡等相關皮膚疾病提到,若患部有灼熱紅腫現象,可針委中、曲池、血海,以退熱消腫。• 委中 → 膀胱經合穴,搜風利濕。 曲池 → 大腸經合穴,清熱搜風行濕。 血海 → 脾經血科要穴,能調理各種血症。

濕疹 – 針灸治療1.《針灸科學》黃維三 老師編著

(1) 濕熱證:清瀉濕熱。瀉法 → 陶道 曲池 肺俞 神門 陰陵泉 方義:陶道疏表清熱,配肺俞可療皮膚之瘡瘍,因肺 主皮毛之故。曲池瀉陽明之火,神門寧神以止 癢,陰陵泉健牌而化濕。 隨證選穴 : 滋水多加水分;腹瀉加足三里。(2) 血虛證:養血潤燥。補法 → 足三里 三陰交 大都 郄門 方義:濕疹纏綿日久,營血虧虛,不能濡潤皮膚,故 取足三里、三陰交建中養血。大都是足太陰的 滎穴,能清熱化濕,郄門是手厥陰的要穴,可 清營止癢。 隨證選穴 : 局部經消毒後,用三棱計在患處輕輕叩刺, 皮膚微紅或出小血珠為度。陰囊濕疹禁用。灸法:患處用艾卷薰灸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止。耳針:取穴 → 肺、神門、腎上腺。 刺法 : 中等刺激。留針 1~2 小 時,病程長,兼有虛證表現者加用肝、皮質下。

濕疹 – 針灸治療2.《針灸治療學》楊長森 主編

1.風邪鬱表 → 風池、曲池、風市、血海 夾濕起皰 → 陰陵泉。 風寒 → 風門。 2. 血熱熾盛 → 大椎、曲池、合谷、血海、 三陰交、膈俞 在頭面部 → 瀉合谷 紅腫熱 → 尺澤、委中 點刺出血 3. 血虛生熱 → 肝俞、期門、風池、行間、血海 若屬風濕或寒濕,僅限局部,也可用艾條溫灸。

濕疹 – 針灸治療3.新編國考教材

• 方義淺解: 風池、行間 → 清泄肝膽經之火; 曲池、合谷 → 宣氣行血,清頭面風熱止癢, 風市 → 消風止癢。 膈俞、血海、三陰交 → 活血散瘀 督脈的大椎 → 諸陽之會,疏邪解熱。 肝俞、期門 → 俞募相配,針能疏肝,肝俞為肝 臟經氣注輸之處,能補肝益血。

濕疹 – 針灸治療3.新編國考教材

• 高宗桂 , “ 濕疹、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療法 ,” 《台灣中醫科學雜誌 2007 年第二卷第一期》: 風濕熱型 → 大椎 曲池 足三里 三陰交 風市 血虛風燥 → 曲池 血海 膈俞 風門

• 邱茂良 ,《針灸治法與處方》: 疏風止癢法 → 風池 風門 曲池 風市 血海 清熱涼血法 → 心俞 曲池 合谷 血海 三陰交 清熱除濕法 → 曲池 內庭 陰陵泉 三陰交 血海• 李世珍 , 《常用腧穴臨床發揮》: 風濕熱方 → 針瀉 雙曲池 陰陵泉

濕疹 – 針灸治療4.其它資料

• 張曄 , 《實用臨床針灸學》: 濕熱浸淫 → 合谷 曲池 肺俞 風市 陰陵泉 血海 神門 脾虛濕蘊 → 脾俞 足三里 三陰交 陰陵泉 血海 血虛風燥 → 膈俞 肝俞 脾俞 血海 足三里 三陰交 太谿• 呂景山 ,《單穴治病選萃》: 委中 → 膀胱經合穴,別名血郄,善清熱毒, 可治鼻衄、癤腫、濕疹、乳癰等證。• 李瑞 , 《針灸學表解》: 主穴 → 足三里 血海 委中 外邪侵襲 → 大椎 風池 曲池 合谷 脾虛濕盛 → 曲池 陰陵泉 中脘 血虛生風 → 膈俞 三陰交 郄門

濕疹 – 針灸治療4.其它資料 ( 續 )

• 65例 ( 男 39例,女 36例;年齡 12 ~ 46 歲 ) • 主穴:陰陵泉、內庭、合谷。 陰虛火旺 → 陰谷、太谿、三陰交 肝氣鬱結 → 蠡溝、太衝 濕熱明顯 → 商丘、陷谷 耳穴 → 脾、神門、內分泌、心相應區• 治療時間:最短 1週,最長 2.5 月。• 治癒 57 例,佔 87.69 % ; 有效 6 例,佔 9.23 % ; 無效共 2 例,佔 3.08 % ,總有效率為 96.92 %

針灸辨證治療慢性濕疹 65 例王向義 王敦林 仇裕豐四川中醫 2006 年第 24 卷第 9 期

• 52例 ( 男 29例,女 23 例,年齡 8 歲~ 75 歲 )• 針灸取穴:補法 → 足三里、三陰交、血海 瀉法 → 曲池。 拔罐取穴:肺俞、脾俞、三焦俞、大椎、命門 艾灸取穴:神闕• 治療時間:最短 1個月,最長 1 年以上。• 顯效 18 例,佔 34. 6 % ;有效 28 例,占 53.8 % ;無效 6 例,占 11. 5 %• 總有效率達 88. 5 %

針灸治療濕疹 52 例療效觀察劉金燕實用醫技雜誌 2006 年 1 月第 13 卷第 1 期

• 54 例 (德國斯圖加特中醫針灸中心門診病人, 男 18 人,女 36 人;年齡 15~ 79 歲 )• 主穴:平補平瀉 → 曲池、合谷、三陰交 瀉法 → 百蟲窩、行間、內庭。 梅花針 → 叩刺皮疹部位。 刺絡拔罐 → 大椎、膈俞、肺俞 交替使用 濕熱內蘊:瀉法 → 蠡溝、豐隆 血虛風燥:補法 → 膈俞、脾俞、足三里• 療程 1 ~ 2月,治癒 23 例,顯效 24 例,無效 7 例• 總有效率 87. 0% ,以濕熱內蘊型效果較佳

針刺配合刺絡拔罐治療濕疹 54 例療效觀察王 勤  IIKO A tanassov 趙惠馨上海針灸雜誌 2000 年 6 月第 19 卷第 3 期

• 86例 (均為成人,新加坡 36例,馬來西亞 9例,澳大利亞 6例,德國 22例,中國 12例,日本 1 例 )• 主穴:瀉法 → 尺澤、合谷 濕疹局部周圍用 4~8支毫針圍刺,行瀉法 脾虛濕盛:平補平瀉 → 三陰交、公孫、足三里 胃熱邪實:瀉法 → 足三里、中脘、內關 肺熱:瀉法 → 太淵、列缺 肝火亢盛:瀉法 → 太衝、行間、三陰交 腎水不足:補法 → 太谿、腎俞 針後用艾條灸濕疹部位 15~20 分鐘。療程 1個月。• 治癒 43例,顯效 31例,有效 12例,總有效率 100%

針灸治療皮膚濕疹趙壽毛中國針灸 2003 年 6 月第 23 卷第 4 期

• 88 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年齡 16 ~ 70 歲 ,平均43 歲 , 兩組患者均為急性病程 2 天~ 6 週 , 平均 22 天。

• 治療組 46 例 , 採用三棱針點刺病變部位 與背俞穴刺絡放血拔罐治療 ;

• 對照組 42 例 , 口服 Clarityne (開瑞坦 ) , 外用 Pairuisong (派瑞松 ) 軟膏。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and cupping with a three-edge needl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eczema

Authors : Yao, Jun. Li, Nai-fang.Zhongguo Zhenjiu. 27(6):424-6, 2007 Jun.

• 治療組 (1) 取穴:阿是穴 ( 濕疹部位 ) 、大椎、肺俞、膈俞、 脾俞。 (2) 操作:消毒濕疹部位 ,用三棱針從皮損中心逐漸 向外圍迅速點刺數下 , 至皮損最外邊界 , 以 微出血為度。較平坦部位在點刺後迅速拔 以火罐。 以三棱針點刺大椎及雙側肺俞、膈俞、脾 俞 , 以微出血為度 ,然後拔罐 ,留罐時間 , 最 長不超過 10 分鐘。每週治療 2 次。• 對照組 口服 開瑞坦 10 mg , 每日 1 次; 派瑞松軟膏 外塗患處 , 每日 2 次。

組別 例數 痊癒 顯效 有效 無效 癒顯率 ( %) 總有效率 ( %)治療組 46   31 (67.4)   10 (21.7)   5 (10.9) 0 (0)   89.1 100.0對照組 42 11 (26.2) 7 (16.7) 19 (45.2) 5 (11.9) 42.9 88. 1

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 P > 0. 05) ,癒顯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 P < 0. 01)

表 1  兩組濕疹患者療效比較 例 ( %)

表 2  兩組濕疹患者起效 ( 瘙癢緩解 ) 時間比較 例 ( %)

組別 例數 1 小時~ 1 天內 1 週內 2 週內  3 週內治療組 46   38 (82.6)   8 (17.4) 0 (0) 0 (0)  對照組 42     5 (11.9)        12 (28.6) 18 (42.9) 7 (16.6)

1 小時~ 1 天內 , χ2 = 44.57 , P < 0.001 ,有極顯著性差異 , 治療組起效時間快於對照組

結 論• 參考諸多醫家的經驗與近年的期刊研究,歸納整理出以下濕疹的針灸處方,希望也能應用於其它因風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主穴:曲池、陰陵泉、合谷 → 瀉法 血海、三陰交 → 濕熱偏盛:瀉法 → 血虛風燥:補法 足三里 → 補法 患部周圍 3~5 分 → 毫針圍刺用瀉法, 或點刺使其微出血 熱盛紅腫 → 委中、大椎,用瀉法或三稜針點刺放血 血虛風燥 → 膈俞,補法 癢甚 → 神門、風市,用瀉法

參考書目與網站1. 針灸科學 黃維三 國立編譯館

2006 年 10月2. 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 林昭庚 等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2004 年 12月3. 中醫外科講義 朱士宗 等 中國醫藥大學 2005 年

10月4.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廣安門醫院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年 1月5.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北京中醫院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年 2月6. 外科名家醫案精選導讀 田元祥 等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 年 8月7. 名醫名家方劑心得匯講 宋孝瑜 等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 2007 年 11月8.張步桃治百病 張步桃 知音出版社

2006 年 2月9. 外科名家顧伯華學術經驗集 上海中醫藥大學 2002 年 8月10.現代著名老中醫臨床診療薈萃 啟業書局 1988 年 7月 11.張志禮皮膚病臨床經驗輯要 張志禮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 2000 年 7月12.徐宜厚皮膚病臨床經驗輯要 徐宜厚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 1998 年 4月

參考書目與網站 ( 續 )

13.針灸治療學 楊長森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年 3月14.針灸治法與處方 邱茂良 知音出版社 2001年 7月15.常用腧穴臨床發揮 李世珍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年 9月16.單穴治病選萃 呂景山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年 2月17.實用臨床針灸學 張曄 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1998 年 12月18.針灸學表解 李瑞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 1月19.臨床常見病症的針灸治療 潘隆森 志遠書局 2004年 9月 20.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7/E , 200521. 中國期刊網22. 台灣電子期刊服務網23. Medline 電子期刊資料庫24. PubMed 電子期刊資料庫

~謝謝您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