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臺大醫訊》 復刊三號

  • View
    251

  • Download
    6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課業、見習、實習……醫學生們的生活日復一日運轉如昔。或許我們已然對日常生活的每個步驟瞭若指掌,甚至是過於熟悉了,以致於我們經常壓抑住一些偶然迸發的奇想,反而想辦法說服自己:「凡是現實的必定是合理的」。《醫訊》想跟各位讀者介紹一群勇於勇於將自己的想像力從現實的桎梏中解放的人:「醫勞小組」,他們對實習醫學生遭遇的勞動處境不滿意,也認為實習醫學教育可以有不同的想像。

Citation preview

親愛的《醫訊》讀者,

  上次和大家見面還是 2011 年! 2012 年來了,世界末日(還?)沒有來臨,課業、見習、實習……醫學生們的生活日復一日運轉如昔。或許我們已然對日常生活的每個步驟瞭若指掌,甚至是過於熟悉了,以致於我們經常壓抑住一些偶然迸發的奇想,反而想辦法說服自己:「凡是現實的必定是合理的」。在此不必深究這個命題,不過我們想為各位介紹一群勇於挑戰、勇於將自己的想像力從現實的桎梏中解放的人。「醫勞小組」是由一群特別的醫(學)生組成的團體,他們對實習醫學生遭遇的勞動處境不滿意,也認為實習醫學教育可以有不同的想像。且讓我們聽聽看,所謂工時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有那麼嚴重嗎?職業醫學科的杜宗禮醫師也從專業提出他的觀點。

接著,本期《醫訊》也為各年級同學帶來其他年級發生的新鮮事,從大一負責籌辦杜鵑花節的青澀經驗,以大三到大五為主力的大醫盃各項競技的參賽與獲獎感想,到大七「銀彈」(intern)學長的實習甘苦談。七年,很長,也很短:第一年,當你站在攤位向高中生介紹本系時心裡還微微忐忑不安,恐怕自己講不出甚麼太精采的本系祕辛,甚至遠房親戚向你問起以後要走哪一科,你遠遠看不到自己七年之後的身影;第七年,跟診、查房、值班……有多久你沒有回去總區了?有多久你被困在這座白塔之中?你,還是你,已經不是你。希望《醫訊》貫穿七年的文章,能在你──無論是哪個你──凝望遠景、定睛當下或回望記憶時,帶給你一些身歷其境的感覺。

說到記憶,《醫訊》本期有兩位重量級貴賓來稿!寄生蟲學,是所有經歷過大二下(B98 改為大三上)的系友不會忘記的一門課──也許學名早被忘卻,總還記得「重修卵」;如果連這個都忘了,總不會忘記有過精采的分組表演!在寄生蟲學將與其他學科整併的此夕,我們邀請到人稱「蘇婆婆」,甫於二月退休的蘇霩靄教授,為我們講古談天;以及全醫學院最受歡迎的藍弘旭助教,分享八年助教生涯的點滴。

最後,本刊物的贊助單位(XD),台大醫學系學會,想要更認識讀著這行字的你。會本部及旗下各部在刊末向各位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也希望對各部業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到幸福的歸宿,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當然,《醫訊》所屬的文刊部也很需要新血加入。想知道《醫訊》是怎麼編出來的嗎?想和我們一起編刊物嗎?《醫訊》在找你!

2012.04.10

編輯室報告

01

各位關心醫師勞動議題的醫(學)生,大家好:

身為醫〈學〉生,當前的我們面臨極其嚴苛的醫療就業環境。已經有那麼多我們的夥伴當年風光考進醫學系,卻在多年後的職場上深受工作壓力、過勞或其他職災所苦,但主管機關僅以醫師一職具有持續性、緊急性、不可預期性等語搪塞、甚至在部會間互踢皮球,拒絕硬起手腕處理相關議題,以致實習醫師、住院醫師至今仍無從納入勞基法在基本勞動條件上的保障。而醫師在過勞的身心狀態下作出診療,亦非廣大病友之福。

2011.05.01,一群本不相識的各校醫學生,在網路串連逗陣參加五一大遊行。我們認識了許多工會和各方工運的先進們,也認識了同為醫療環境努力的護權會(臺灣護理人員促進會)的朋友們。我們並未隨著活動落幕而解散。當天傍晚,我們在鄰近凱道的臺大醫院地下街聚餐,隨後決議形成組織,一起繼續為醫(學)生的勞動條件和工作權益打拚。

現在這個組織叫作「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簡稱「醫勞小組」。與醫聯會〈臺灣醫學生聯合會〉緊密合作,在課業、工作之餘的組織運作雖然有限,但也形成分工:有人投入現有工作環境對醫(學)生健康傷害的本土研究;有人關注立法院修法動態;有人蒐集資料、準備論述;有人投書;有人於恰逢醫師節的秋鬥,再度揪團上街。不管做些什麼,我們都很熱切地盼望,在思考和討論中慢慢讓自己的行動方案萌芽。

如今過勞議題漸漸露出曙光,從前不可能的,在全聯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衛生署於 2011.11.11 的公聽會上所表態的「不反對」中看見了希望。醫勞小組與醫聯會也透過立法委員黃淑英國會辦公室的牽線,參與了 12.06 教育部主導、衛生署與勞委會列席召開的協調會以及後續的大大小小與政府機關的會議,把我們的訴求帶入討論當中。我們並於 12.18 邀請到政大法律系林佳和老師參與「醫師,您過勞了嗎?」座談會,另外還有小組成員在各自的學校耕耘的工作坊及討論會。

目前我們底下的編制有問卷設計、座談籌辦、影片拍攝、政策研究、文宣編寫、政府聯絡等六個小小組,並設置秘書一名負責監督。未來我們會以小組名義即時公告工作進度,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或者加入我們,一起打拚!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http://www.facebook.com/MEDLabor〉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聲明

02

※前言

醫師過勞事件頻傳,見諸媒體者僅冰山一角;不幸過勞死的醫師亦所在多有。雖說工時仍是目前最便於認定「過勞死」的指標,長工時也的確直接造成醫師睡眠不足;但根據職業醫學科的建議,除工時「量」的衡量外,也應該佐以勞動者工作的「質」,包括實質勞動內容以及勞動過程的自我實現,作勞動現況的綜合觀察。因此,我們將醫師勞動現況的困境粗分成工時過長、醫療訴訟氾濫以及健保分配不公三大項目。以下將擇與醫師勞動現場較迫切相關的工時過長作介紹。

根據各界調查與統計,醫師平均工時每日高達 18 小時、每週工時突破 110 大關並不稀奇,某些科別甚至會需要連續工作長達 36小時。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醫師,專注力下降無異於酒醉之人。酒醉不能開車,難道就可以替病友看病嗎?我們的訴求是,對醫師加以工時限制、並且納入勞基法,以免因過勞而發生疏失,在醫師本身健康與雇主成本外,更危及病友的生命安全。

1. Q:醫師因工作的持續性、緊急性與夜間急救等特性,不可能加以工時限制,病友也會期待由同一位醫師來繼續替他看診。如此,醫師當然是鞠躬盡瘁的責任制,否則怎能算是有醫德的好醫師?

A:我們都清楚:就算一位醫師再有醫德,

也不可能 365 天、24 小時全年無休地對一位病友負責。首先,針對持續性和緊急性的部分:必須從交接班制度下手。可擴大業已實施的或電子交班、或以書面取代口頭、以當面直接溝通取代間接聯繫;並且建立標準化的作業程序、若輪班開刀時將前後醫師的責任歸屬考慮進去等;使交接班變得順暢、確實。即便在緊急狀況下不能更換醫師,美國ACGME 也有規定,在連續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會強制過勞醫師休息一段時間。

再者是夜間急救:除了值班醫師可作為其他醫師的職務代理人之外,亦可擴大引進業已實施的「夜間值班醫師」制度,直接由一或多名醫師總理值班、夜間急救等事務。由此可見,「夜間急救」的工作特性不必然

作為工時延長、不能下班的理由。

2. Q:工時限制之後,將嚴重影響到人力供給以及醫院運作,就會造成「病友還得挑有醫師的日子生病」的窘境。該怎麼辦?

A:醫療人力分配現況並不患寡,而是患不

均!我們其實有很多辦法解決人力供給的問題:a. 給付分配的重新調整,讓開業與值班給付比例趨於合理;b. 醫療事故補償制度的推動;c. 輔助人力如專科護理師的合法化與培育。

以上這些,都是衛署言明已著手研擬的計劃。另外,還可以透過落實家醫制度、分級制度和各院所醫療資訊的整合、遏止無限擴充的病床數,讓病友得更合理地運用醫療資源,以均衡人力、資源的需求。由此,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人力不足」不該是工時無限的託辭!

3. Q:工時較難做出明確的操作型定義,因為許多額外增加的工時,屬於個人執業的生涯規劃〈如需要發展該專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要作出限制有其困難。該怎麼辦?

A:要為「工時」明確定義,必須先清楚實

習醫師、住院醫師乃至主治醫師的工作「目標」,才能逐一檢視醫師的工作「內容」,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究竟該具備哪些內涵。

工作「目標」,毫無疑問,就是讓每位醫師都能成為智識與關懷兼備的好醫師。而工作「內容」可分為四大面向 [1]:a.醫療服務方面包括門診、處置、開刀、急診、病房巡診及寫病歷、在醫院值班等項目的工作時數;b. 教學方面則包括了門診、病房及急診教學,以及討論會、授課等時數;c. 研究方面則調查從事研究及參加繼續教育或研討會時數;d. 行政工作方面包括出席各類行政或管理會議、擔任健保案件審查醫師,及準備健保申報、申覆所需資料等工作時數。

醫師勞動議題 - 工時 Q&A

03

以上這些沒有一項不是達成上述目標、撐起今日世界稱羨的臺灣醫療的必須手段;也沒有一項是範圍模糊、難以界定的。所以,即使這樣的工作「內容」導致工時因人而異,政策制定方仍應至少在上述範圍內,基於保護醫師具有足夠精神休息時間以及享有自我學習、成長空間的立場,設下一定的基本工時限制,而不是像現在將過勞的責任全推給個人,似乎要醫師自己承擔。

4. Q:許多人在談:將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是「勞工」嗎?納入勞基法究竟有什麼好處?就算實施工時限制可行,有納入勞基法的必要嗎?

A:醫師這行的崇高性、自主性,讓許多人

認為自己的受雇是短暫、可以被忽略的。又,過去許多人可以在外面兼職,所以醫界幾十年來從不認真面對這層勞工身分。不過,專業上受指示和勞動上受指示完全不一樣!我們專業上不受控制,但門診時段、門診數量或升遷與否,乃至勞動成果還是歸資方如醫院經營者時,就是勞工,就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保護。醫師納入勞基法,僅僅是爭取最基本的勞動權利而已;醫師納入勞基法,才是往後爭取所有勞動權益的根本。

好處是,實習醫師納入勞基法,才能享有勞工保險 [2]。再者,醫師納入勞基法後,才能一改衛生署消極乃至不作為的人力、工時調配規劃,製造出國家機制積極介入的空間。這些介入可能是對於雇主的罰則;可能是資遣、退休、職災補償等大大小小各種法規的適用;可能是職業醫學科對於過勞伸出的援手……族繁不及備載。總之,先有法律保障才能檢舉違法,否則再怎麼過勞都是合法。

5. Q:「納入勞基法」除了探討是否該當於勞工身分,還有法律條文細節的問題得克服。勞基法第 30 條所訂兩周 84 小時的工時上限或其餘輪班、輪休制度、女性夜間工作限制等,根本不可能適用於醫師這一行。該怎麼辦?

A:一般適用勞基法的面向分為四種,解雇

保護、特定給付〈退休金、資遣費〉、工資、工時〈工時範圍、例休、彈性休假〉。前兩項不是問題,工資部分留待後述。就工時部分,勞基法第 84-1 條給予了獨立調整的空間。即使未來可能廢除該條 [3],也是形式上廢除,對醫師來說「責任制」的枷鎖仍實質存在。比較理想的作法是:應以保障醫師的勞動法規為核心基石,或依行政命令,或依勞資協商後政府核可,訂出真正符合醫病需求且明確、合理的工時。除了勞方要夠團結外,訂定過程可旁徵博引,參考國內外的相關實證研究。萬一真訂不出來,就回歸法規本文的核心保障,這在歐洲早已行之有年。

另外,更細膩的工時規範,亦可從實質工作內容來調整。一名住院醫師究竟是把時間花在照顧病友,還是花在照顧評鑑、會議紀錄和教學意見等文書作業上?把這些本來就不需要由醫師來負荷的冗雜瑣事外包,並且重新規劃如值班後隔天早上只做教學或病歷類文書工作,不直接接觸病友等等,都是改善的方向。

6. Q:還有法令技術上的問題。法律的名詞上只有「受雇醫師」,並沒有所謂「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的分別,討論住院醫師是否納入勞基法時勢必得一併討論主治醫師。而主治醫師要納入則完全不可能。該怎麼辦?

A:這是一套似是而非的講法。住院醫師和

主治醫師當然不一樣,但若作為受雇醫師則完全一樣!在其他的許多行業,當資方面臨爭勞權的工運勢力時,最慣用的伎倆、或者思維,便是分化勞方。套用在醫勞議題上,就是製造「住院」與「主治」的矛盾,並且灌輸謬誤概念:「若一方享有工時限制,勢必會殃及另一方延長工時、增加值班」。

主治醫師作為勞工,理當納入勞基法。事實上,我們談的就是「受雇醫師」作為勞工,納入勞基法。訂定勞動權益規範時,同一勞動產業鏈上的受雇者本來就有一併考量的必要;不去在勞勞之間劃線,自然也沒有所謂法令技術上的問題。現行制度下,的確一些醫院的主治醫師的勞動狀態仍有部分自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04(續下頁)

主性,使他們並不符合勞基法對於「勞工」的定義。但在逐漸高度企業化經營的醫院生態中,主治醫師的勞動價值被醫院剝削也時有所聞。對於這些主治醫師日漸嚴峻的勞動地位,納入勞基法給予基本保障仍然有其必要。或者,即便不納入勞基法,亦應訂定工時上限,保障醫者與病友雙邊的安全。

7. Q: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的部分而言,「納入」勞基法就是修法,必須經過立法院三讀,過程曠日廢時。就實習醫師的部分而言,未來此一制度將走入歷史,要求修法更是緩不濟急。為何還堅持修法呢?

A:「緩不濟急」不該是繼續壓榨醫師的託

辭!事實上,「納入」勞基法並非修法,而是修改該法第 3 條第 1 項第 8 款所指稱之行政命令。勞委會可以完全主導命令的修改,何時生效也由勞委會決定,絕非緩不濟急。

實習醫師的部分則與前二者略有不同,應比照同法第 64 條以下之技術生納入適用[4]。實務上也是要求勞委會職訓局更改行政命令即可。

8. Q:承上題,現行的醫院評鑑基準已將工時納入考量範圍,未來可望將工時規範細緻化,以達到與修法相同目的,且效率更佳。有評鑑不就夠了嗎?

A:現行的醫院評鑑基準中並未將「醫師」

工時納入考量範圍。查民國 100 年一月所頒佈之「100 年醫院評鑑基準及評量項目」中,唯一一條明確寫出工時規範的條文是第 1.3.14條「單位主管派班合理,人員與能力合宜。」該條文項目中明確註明,「所稱派班合理,係指對於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人員,派班不得違反該法規定」,顯然保障的是目前醫師以外,受勞基法保障的醫事人員。循此邏輯,納入勞基法才是正本清源之道。試問若醫師尚未被納入勞基法,談何工時限制?

再者,目前的評鑑形式侷限於讓醫院自行回報缺失,評鑑委員並未在醫療現場作第一手的勞動觀察。立意良好的評鑑變成表面

工夫、虛應故事。舉例來說,上述評鑑基準第 5.3.3 條「住院醫師照護床數及值班班數安排適當,適合學習,並有適當指導監督機制」的第二項「每人每日照護床數上限為 15 床」即便在人力相對充足的醫學中心都難以實現。這樣的評鑑反而徒然增加醫事人員繁冗的文書作業、工作之餘的額外負擔。所以無論寫入評鑑基準的工時規範多麼細緻,都不可能達到與勞委會修行政命令相同目的,遑論效率更佳。何苦捨棄正途而在空泛的基礎上疊床架屋?

9. Q:工時限制之後,專科醫師所受的訓練強度不足,將延長專科醫師的修業年限以茲補償。你願意嗎?

A:美國確有報告認為工時限制影響了醫學

訓練,但該報告是立基於每週工時上限 80 小時的美國,而非每週工時動輒飆破 110 小時的台灣。況且,兩者的權衡本不是個全有全無的問題。關鍵在於,醫院是否真正將時間、心力完全聚焦在專科訓練上,還是把住院醫師當作廉價的工具人使喚?

訓練不足的疑慮固然存在,我們要做的不是武斷地否決,而是審慎地檢討現有工作內容,納入學習效果、訓練強度等各種考量,最後協調出一個合理的工時,以俾達到工作時數與學習質量的對等。另外,對於是否訓練足夠,亦有專科證照甄審等機制供評估、把關,單單因「工時限制」就演譯至「延長訓練」稍嫌推論過速。

10. Q:工時限制之後,工資必然相應地減少。另外,醫院可能因聘請輔助人力,而壓縮原本能夠發給醫護的薪資總額。該怎麼辦?

A:決定薪資的因素為何?現今醫院多半已

朝營利靠攏,就算健保有補助,院方也不見得會拿來改善人力吃緊問題。所以,工時和輔助人力對於薪資的壓縮並非問題的根源。

納入勞基法、工時限制之後,我們擁有了選擇的機會。若能落實該法第 24 條加班費的設計,平均時薪說不定反而能有所提升。

05

(承上頁)

我們可以選擇合理工時搭配較少的總薪資;或者維持現狀這般長工時、高負荷的工作,透過加班的形式獲得較高的總薪資。勞工要合理的薪資,唯有團結起來跟雇主爭取;整個醫界要合理的薪資,唯有團結起來去跟健保爭取。綜上所述,唯有彼此團結,才有更好的可能。

11. Q:使醫界團結的構想很好,如何可行?

A:藉由勞基法一役為契機,將彼此團結成

更緊密的利益團體,團結去跨越資方製造的區隔。而這個利益團體,就是工會 [5]。再進一步,工會不只能幫助住院醫師向個別雇主施壓以改善工作環境,也能聯合資深醫師、醫院團體向衛生署施壓改善健保,從根源來解決問題;於立法院立法或各部門形成命令時也具影響力。紐西蘭的住院醫師工會能量強大,對於工時、工資有決定性影響力,可資借鏡。

先組工會利用團體協約去協商工時、促請勞委會修改行政命令,或者先納入勞基法再組工會皆可。舉銀行員為例,他們是先組好工會,然後施壓,終於在民國 85 年 5 月 1日的時候納入勞基法。儘管有時候政府、資方一口咬定說醫師不是勞工,說這個權益不行、那項保障不准;但是,關鍵不是他者怎麼看你,而是你要自己先認為自己是勞工;「苦過去就沒事了」、「不過就是撐個幾年」等壓榨基層勞動力的論述,究竟是犧牲了誰又成就了誰?然後,下一步,我們要馬上團結合作、組織,爭取我們應得的勞動權益。

※註:1. 依教學醫院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之工作時數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楊銘欽等 , 2007〉所作分類,該研究過程及方法證明此一工作內容的操作型定義可以明確統計出工作時數。

2.目前實習醫師僅有意外險,並無勞保保障。意外險理賠範圍有限,而教育部規劃中的學生團體保險無法激勵醫院經營者改善勞動環境的職業安全,故勞工保險仍然是現有制度中最完善的措施。雖然納勞保本不以納入勞

基法為必要條件,但依勞委會一貫見解,實習醫師非有雇傭關係、非領有「薪資」,最後也唯有將實習醫學生比照技術生納入勞基法,才能將參加勞保的限制一併解套。

3. 勞委會日前頒布兩則行政命令,將醫師以外的醫事人員〈皆已納入勞基法〉分兩階段逐步排除勞基法第 84-1 條的適用。因為越來越多行業將來不適用該條,故有謂「該條即將廢除,不該將醫師納入一死條文中」者,對此我們一併予以回答。

4. 目前之所以未將實習醫師認定為技術生,原因在於實習醫師的勞動是「依學程要求或相關規定」,若破例「通融」實習醫師,將「對現有的實習制度造成衝擊」。試想,實習醫學生作為學徒,在臨床邊工作邊學習邊適應,未來走上住院醫師乃至主治醫師的道路幾乎可說是必然;那麼,對於這樣的一批產業後備軍,是否「依學程要求」和有否勞動事實究竟有何關係?況且,技術生仍是學生身分,與訓練單位之間為訓練契約關係,不是勞雇關係,所領的是「生活津貼」,便無基本工資之問題,此部分對現狀衝擊不大。

5. 可行的方案是,依工會法第 6 條及第 11 條找足三十名醫療從業人員,尋求與目前活躍運作的護權組織合作,組成跨縣市行政區域的「醫療產業工會」,來享有同法第 35 條以下的保障。

06

過勞的法律位階

現行法規中關於職業安全衛生的法規很複雜,醫師雖然沒有納入勞基法保障,但是勞工安全衛生法的適用範圍其實包含醫療保健服務業,醫院的安全衛生條件仍需要符合這些規範,但是醫師工時沒有相關的限制。

關於我們所談的過勞疾病,回到法律上看,其實是規範在勞委會公佈的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中,是一個位階很低的法令,適用範圍也只限於勞工保險的被保險人,勞基法或勞工安全衛生條例中雖然有職業病或職業災害的相關條文,但其實沒有定義得很清楚;假如今天關於過勞的議題在一個位階更高的法令中有明確規範,那麼約束力或許會更強。所以實習醫師現在沒有加入勞保,只有學生保險,學生保險、甚至公保、農保這些保險都沒有職業疾病的規範。

至於有保勞保的住院醫師,理論上他們是可以申請過勞疾病的認定,雖然住院醫師目前是沒有工時的限制,也還是有機會審查通過,畢竟法令沒有說住院醫師就必須工時比其他職業多。只是勞保的給付金額其實並不高,所以好像焦點也不在這上面。但要申請認定應該是沒問題的,申請通過醫院也就必須依照相關規定給付薪資或相關賠償。

工時限制的基準

國外已經有很多關於住院醫師工作時數的標準了,像是美國 ACGME 或是 IOM 在2003 年跟 2009 年各提出了工作時間規範與建議,包括每週最高工時、值班時間、值班頻率都有規定(註),台灣目前包括勞委會跟衛生署一直都沒有相關的規定,假如今天有過勞疾病認定的爭議送到法院或審查委員會,也可能用這個標準認定合理工時啊,按照這個標準,台灣住院醫師的工時應該都不符規定。但真的要依照這個標準限制工時,大家又會擔心人力的問題,人力不足又可能會引進國外醫學生,也不是很容易限制。

住院醫師的長時工作似乎常常被視為學習過程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其實 ACGME 和

IOM 的工時規定都包含教育活動,學習跟工作的區隔雖然可能有些困難,但還是可以做適當的限制。

除了工時之外

除了工時之外,勞委會現在在擬訂一個醫療保健服務業安全衛生指引,裡面包含很多醫療保健服務業可能面對的職業危害,包括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社會心理性等危害都有相關管理建議。可能促發過勞疾病的異常事件也包含職場壓力,在這份指引當中,也提出醫療院所應建立職場壓力管理計畫,要求醫院能提供勞工壓力管理、諮商、減壓訓練等協助。

或許有人會說醫院的事情已經很多了,還要撥出人力來做這些事很麻煩,但醫療工作者應該要先能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病人啊。而且按照去年 1 月 21 日修正通過的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事業單位應該按員工比例雇用專任從事勞工健康服務的醫護人員,以台大醫院為例,算起來應該要雇用四名專任的護理師,這些人力就應該用來從事勞工的健康管理。另外在這份指引中也要求擬訂勞工在職進修訓練規則,將就學進修也納入規範。

現在既然事件過後,教育部授權醫學生進行工時調查,可以藉這個機會好好做一點事,提出我們對醫院勞動條件的訴求,要求醫院建立對勞工健康的 supporting system,並納入勞工代表,把現在的實際工時調查做出來,讓事實說話。

註:

關於國外住院醫師工時限制的標準,可參考〈拒絕疲勞醫師 維護病人安全 -- 從平衡住院醫師工時談起〉,陳志金、林宏榮、莊銀清、邱仲慶,醫療品質雜誌 2009;3(4):44-49)

或連結以下網址:http://ppt.cc/ld-l

從職業醫學角度看醫師勞動◎杜宗禮醫師專訪

07

看到學弟妹瞪大的眼睛聽學長姐的升學咨詢,看到他們手操作微創手術的器材想要把豆子夾起來,看到學弟妹專心地玩著遊戲不時發出驚嘆的笑聲,人來人往的醫學系攤位,我也心滿意足了,心就像台大的杜鵑花一樣盛開向著陽光,似乎想要訴說著他們的美麗他們一年一度的精彩。

經過這兩天的日子,這次的活動總算圓滿結束。春天是個開學的季節,班上每個同學都在試著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回到規律的作息。醫學系的花節籌辦小組卻是忙碌的一刻也休息不得。每個小組都馬不停蹄的完成自己組別的事情,遊戲規劃、手冊製作、場地規劃、人力召集等等,感謝所有杜鵑花節籌辦小組的百級同學們,沒有你們就沒有這麼完美的花節。

這次的主題是一起打腎戰,我們規劃了一系列有關腎臟的海報、Logo、遊戲,雖然在製作紀念品的過程挫折不斷,不是校稿有問題就是價錢不合等等。有時候問題就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不過也總是在覺得窮途末路的時候,新的想法就會靈光乍現,還有副召的有力支持總是我最好的後盾,讓我們整個活動很順利地進行呢!最辛苦的美宣團隊,在花節前幾天連夜趕工,將整個醫學系的攤位裝飾得賞心悅目,Logo 上的腎臟超美麗,橫幅上的杜鵑花開的熱血就像我們每個攤位上努力的人員們。

杜鵑花節當天,每個來幫忙的同學們都竭盡所能的為高中生解惑,同學們的幫忙讓醫學系的攤位增添不少人氣,讓醫學系充滿活力、熱血。每個人在會場上幾乎都講到喉嚨沙啞,但依舊是站在攤位上努力著,令人感動,在這兩天裡,我看見每位同學對醫學系的付出還有彼此團結的力量,外頭的花開的耀眼,開的火紅,一如我滿腹熱血,花節的點滴長留我心。

那一年,我們一起辦的花節◎侯宜廷 (醫學一,杜鵑花節總召)

08

此 次 花 蓮 的 大 醫 盃,全隊都抱持著高昂的士氣前去。雖然最後在預賽以些微之差沒能晉級複賽,不過比賽過程中大家展現出的決心和團隊精神,並不會輸給任何一支球隊。我們也會在明年捲土重來,奪回屬於我們的榮耀!

除 了 比 賽, 大 家 一 起出去到另一個城市的經驗也是特別寶貴。晚上逛夜市,買東西吃,在旅館裡打屁聊天、打牌、看電視,相信也都存在許多隊友心目中的回憶,難以忘懷。比賽比的不只是成績,還有一個隊伍是否團結。建立在友情上的籃球, 是 我 們 台 大 醫 籃 的 招牌!

◎ 96 楊光祖

< 睽違六年餘,醫鯊重回男霸天 >清晨芬芳宜人,然而醫鯊的夥伴們卻無暇享受迴瀾的閒

情,緊接著一夜舟車勞頓之後,是整天的游泳競賽。嘶喊、雀躍、跳水、上岸,波浪與波浪之間,每隻鯊魚竄 進竄出,努力在 22° C 的水溫裡展現一年來的成果,四式個人項目與各項接力項目均獲得佳績。

自 Med88 官振翔學長創立以來,醫學院游泳隊在大醫盃屢獲成 果,於第十四屆慈濟大醫盃我們再次獲得男子總錦標第一名,總錦標第三名。

現在的醫鯊已不是單純的游泳系隊,而是豐富的全校性社團,包含各式活動諸如衝浪、海泳、烤肉、跨年、社遊……等。

想熱血青春嗎?來這裡吧!因為在醫鯊一定能找到讓你悠游的海洋。

98 鄭經綸

醫鯊

男籃

球隊的傳承是不可避免的階段,而今年的我們正是如此。全隊球員一字排開,除了一個大四以外都是小學妹們,也因此在經驗上遠差了別隊一大截,中斷了過去幾年來連續進入外卡戰或四強戰的輝煌紀錄。話雖如此,這次的大醫杯仍然是很具意義的,它讓平常在院隊比較沒有發揮機會的學妹們有整整兩場比賽去體驗場上的壓力,可以看出經過短短的兩天,學妹們卻出現了驚人的進步,相信以這個陣容繼續努力下去,未來的大醫杯非常值得期待!

97 黃暐琇

女籃

09

大醫盃是一年一度醫學生們最盛大的活動,而這次大醫盃選在有好山好水的花蓮慈濟大學舉辦,雖然路途遙遠,但作為一個全隊出去郊遊踏青的地點也是挺不錯的?!言歸正傳,這次我們羽球隊的隊員們表現優異,接連擊敗北醫、慈濟 B,以分組冠軍的身分晉級複賽。

在複賽時遭遇地主隊慈濟 A,前四點男單、女單、男雙、女雙打完以 2:2 持平。決戰關鍵第五點混雙,混雙在鏖戰三局之後以些微差距落敗,真是可惜。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我想眾人一心、大家榮辱與共的團結感,才是一個球隊最最重要的東西。we are a team!

台大醫羽 就 !!97 林彥伯

今年大醫盃女排因為下雨的關係在東華大學美崙校區的體育館內舉行。

橫跨七年級的我們賽前一起練習的時間很有限,只有一次是全員到齊,也只有兩三次友誼賽,比賽前的狀況真的滿令人擔心的。然而,今年我們陣容堅強,除了李英慈和何孟穎學姊外,還有雖然才大一卻很強的郭曉芮,我們一路從循環賽晉級,最後獲得亞軍。

98 鄭雅文

很幸運,這次台大醫學男排獲得了季軍。從前年自己進來了之後,也看了兩年的大醫盃,也上場

先發打過一年。但兩年來我們的成績一直沒有起來,其實中間我們也曾經很納悶過:是默契不好?基本動作不夠扎實?

今年是我們自認為很有希望的一年;但想想前兩年,哪一次不是充滿了期待,最後卻鎩羽而歸。我想是全隊都帶著這個心情,於是更加謹慎、更仔細於接住每顆嗆斯、處理球更冷靜。在場上我們贏過輕鬆的幾局;卻也有更多是緊張的拉距,讓場上的每個人都更專注於每一顆球。

我們曾經是無法堅持頂過任何小小壓力的球隊,但是今年我們挺住了,場上的、場下的,我們都挺住了。

98 許皓翔

大醫盃前一晚到達花蓮後隊友們便迫不及待前往打擊場找回擊球的手感,好面對星期五的兩場硬仗。

比賽當天天氣相當不好, 從 昨 晚 就 一 直 下 著 大雨,大會為了協調場地的事宜延遲一小時開打。第一場對上陽明,初次上場投球的學弟前兩局表現十分精彩,沒 讓 陽 明 越 雷 池 一 步, 在二局上半進帳的一分讓我們 1-0 暫時領先。但先是在三局下守備出了狀況掉了四分,四局下更是被對手攻下大局,1-11 提前結束了這場比賽。

大家都不甚滿意這場的結果,但還沒來得及檢討,隨即就是和成大的交手。成大的選手感覺起來更有耐心選球,使得投手辛苦萬分,一開始就被狂攻的情況下也是在四局就提前結束比賽。

今年成績感覺難堪許多,期待下屆大醫盃前有更充分的時間練習平常大家不熟悉的壘球、隊友間砥礪反省,讓台大醫學以複賽、前三為目標。

97 周聖勛

壘球

女排

羽球

男排

大醫盃 Fighting!

10

提筆之際,已然經過內外婦兒四大科的洗禮,實習生活逐漸邁向尾聲,然而回首去年六月連抽血、打針都不甚熟悉的自己,如今已積累出一種尚待磨練、卻穩定成長的自信。

名義上是學生的我們,每天一大早要先到醫院看病人、參與晨會,之後對新入門診或住院病人進行病史詢問、身體檢查、書寫病歷,與主治醫師迴診查房、討論治療計畫,進行病例討論或文獻閱讀的報告,並擔負了抽血、打軟針、做傷口或引流管的換藥、放鼻胃管、導尿管、拆線或移除管路、做心電圖、動脈血氣分析、血液抹片、運送病人、送檢體、協助處理醫囑或文書作業等雜務,在外科則加上充當跟刀拉鉤的人力。

實習醫師須過夜值班,每週工時偶逾 80 小時,連續工時則達 36 小時之久,相對需要體力負荷。繁雜工作之餘,也須致力於醫病溝通,避免可能的醫療糾紛,甚至臨終關懷,陪伴病人走過生命的幽谷,偶不經意會收到家屬的感謝函。

實習期間除了盡可能讓自己適應新環境,也要檢視醫療體制面的問題,如基層醫護人力失衡的工作環境與薪資結構、健保遭受濫用或分配不均的醫療資源,不時思考自己要成為怎麼樣的醫師、未來能為台灣醫療做出什麼改變,如此便能不愧這庸碌而倏忽即逝的一年!

醫學系大七生活◎劉子弘

「台大 ! 台大 ! 台大 ! 加油 ! 加油 ! 加油」慈濟大喜館的地下室迴盪著我們的加油聲,這是我們要打進複賽,前進四強的決心。台大醫桌歷經學長姐的畢業潮,依然靠著中生代與新血打進八強,雖然在八進四敗給冠軍中國,但看著學弟妹在場上揮灑汗水,咬緊牙根扛點,那握拳的小小勝利手勢的確如此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了。兩百個公正包子是我們的驕傲,溫馨又殘酷的餘興節目是歡樂的催化劑,在這個春天我們一起寫下的回憶,永遠不會忘記。

明年我們會更強更茁壯,一起攜手寫下屬於我們的故事。

96 夏昀

本次大醫盃院網揹著蟬聯的信心以及壓力參加,在賽前雖然已經做了很多調整及練習,但網球是個細膩的運動,到比賽的前一刻仍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不過院網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是用團隊的努力去克服這些不定的因素。本次花蓮比賽氣候不佳,細雨幾乎從沒斷過,間雜著不斷中斷比賽的大雨,即便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不只場上的球員不斷熱身維持隨時上場的機動性,場下其他隊員也隨時準備將場地拖乾或準備可能需要的補給品,以這樣的團隊精神,我們才能在打贏了陽明、北醫、長庚中醫、長庚、慈濟、中山後拿下最後的冠軍。

96 劉育瑞

連日的陰雨伴隨疾勁的寒風,吹不走的是在球場上拼鬥到最後一刻的堅持,澆不息的是對足球的熱情。

潮濕的空氣和著泥土與青草的氣味─嗅著熟悉的味道,想著連年來四處征戰。我們曾經失落過,也曾登上大醫盃的王座,而如今挾著台大醫足的榮耀而來,再度踏上花蓮慈濟的草地。

然而哨音響起的那一刻,我們輸了,僅止於八強。回頭望向其他隊友們的眼神,是不甘,但更多的是準備重新開始的鬥志。

今年過後,許多足球隊的學長就要離開我們了,而台大醫足也將翻開嶄新的扉頁─期待你我的加入。台大,加油!

96 藍靖宇

桌球

網球足球

11

台灣寄生蟲學發展

1950 年 代 美 國 的 經 濟援助對臺灣醫學教育及研究的提升,扮演重要的角色。美 援 會、 中 華 醫 學 基 金 會(CMB)、美國對華醫學發展委員會 (ABMAC) 及世界衛生組織 (WHO) 均 提 供 經 費 ( 當 時WHO 的辦公室就設在臺大醫學院內 ) 充實儀器設備,並邀請美國學者來訪。當時臺大寄生蟲學科受惠的有黃文賢教授及邱瑞光講師,分別曾接受資助至日本短期參訪與赴美進修一年。另外,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協助省衛生處,成立瘧疾研究所,對於臺灣瘧疾的研究、治療與預防有諸多貢獻,於 1965 年 即 獲 WHO 頒 發 瘧疾根除地區證書。

臺灣寄生蟲研究的推手:橫川定教授

橫川定 (1883~1956) 教授是臺大寄生蟲學科早期的靈魂人物,他於 1911 年四月來臺灣,到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擔任講師,當時負責病理學、解剖學、組織學及法醫學之教學。橫川教授最為人知的事蹟就是橫川吸蟲的發現,於 1944 年退休後在台擔任講師(即名譽教授),1947 年 5 月回日本,1956 年過世。

肺吸蟲的研究

世界上第一個肺吸蟲的人體病例是 1879 年在淡水發現的,病人為葡萄牙商人,1915 年至 1942 年間,橫川教授的團隊投入大量心力於肺吸

寄生蟲學科的歷史與未來◎蘇霩靄老師

蟲的研究,臺大醫科的盧萬德醫師即是追隨橫川教授研究肺吸蟲的治療。光復後,先後由黃文賢和邱瑞光教授持續進行肺吸蟲的研究。

日本血吸蟲的研究

1915 年橫川教授曾在台中州發現感染的臺灣釘螺,當時即認為臺灣的日本血吸蟲可能與日本的不同。光復後臺大動物學系的徐錫藩教授曾做人體感染實驗,證實臺灣的日本血吸蟲確實為動物株,幼蟲可侵入人的皮膚,但不能在人體發育為成蟲。其後在邱瑞光教授的美援計畫下,呂森吉講師和蘇霩靄助教研究釘螺對血吸蟲的感受性。日本血吸蟲的研究一直延續到 1995 年,翁秀貞副教授指導研究生杜文圓,比較臺灣株和大陸株日本血吸蟲之 DNA 譜系。

其他寄生蟲研究

光復初期的臺灣經費並不充裕,寄生蟲學科先後進行過全台腸道寄生蟲、鉤蟲、瘧疾之相關研究,並協助根除當時猖獗的瘧疾,見證台灣公共衛生環境的變化。

台大寄生蟲學科發展

臺北帝大醫學部寄生蟲學教室正式成立於 1936 年(原為隸屬臺北醫專之第二病理教室, 於 1921 年 成 立 )。1937年改為寄生蟲學講座,光復後,改名為寄生蟲學科,與解剖學科共用一號館二樓。臺大於 1965 年成立微生物學研究

所,本學科在寄生蟲學組下。

寄生蟲學科今年二月蘇老師退休,目前剩下兩位專任教師。孫錦虹老師研究方向為原蟲的細胞分化機制與原蟲的基因調控,其研究成果豐碩,兼具學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目前正在執行 NRPB 計畫,希望研究後感染性腸躁症之致病機轉和發展其治療用藥,將來對於寄生蟲領域的研究與藥物研發必有助益。目前在國內寄生蟲學門研究領先同儕。蕭信宏老師之研究方向主要為針對病媒昆蟲之分子生物學及其免疫、生殖調控機制。其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且執行多項跨領域合作計畫。蕭老師之博士班指導教授 Prof. Jules Hoffmann 榮獲 2011 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未來希望能有更進一步合作,以提升本學科於國際上之能見度。

未來

目前新興感染病,全球流行,且與中國大陸交流密切,仍有許多境外移入的病例,未來需要有專業的鑑定專家。我們學科一直傳承著這些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寄生蟲的專家。目前檢驗寄生蟲,大多可用分子生物學,如:PCR來鑑定。傳統的寄生蟲學鑑定慢慢的流失。若哪天有新的寄生蟲出現,就沒有人會用傳統鑑定寄生蟲,而分子生物學因為寄生蟲是新的種類,無法分析,如此一來,國家的衛生防治就會出現問題。未來仍有寄生蟲鑑定的人才需求。

12

答應醫學系的同學跟我邀稿,要我寫寫在台大的點滴感受,於是開始回想這些年。想想在臺大醫學院已經 11 年多了(包括八年的助教),每當看見某一處地方,就會想起一些回憶。例如:二號館喝下午茶、B2 打桌球、男二舍每天早上都有英文教學叫我起床、麵街從沒有改建到現在的樣子。印象最深刻是第一年帶實驗課的 med91 學生,這班都是超強的人:孟伯兄電腦高手、小包常上電視、在我念博士退學時寫信安慰我的欣翰,有小羅羅(羅婉育)幫我設立了 ptt 個版,有鄭琪睿送我的教鞭…好多人。在我唸書住男二舍時,與學生們的相處非常開心,學會很多電腦的東西,還可以跟施主任借好看的片子、學習同寢室的醫學系蔣建中與王修含的唸書態度;熱愛打桌球的我,也跟院隊的神豬周書緯、蔡有倫、謝向傑、小郭郭映暌、邱詮泰、夏昀等等都較量過,很痛快的經驗;也和吳彥葶、陳佳蓉、林培鈞、鄒佳航、陳宛瑩、郭筱筠、楊幼屏一起去坪林野外採集寄生蟲與抓魚;法醫所的洪志岡,每年都跟你拿糞便,看看體內鉤蟲的情形,這些都是特別的回憶。最近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一月與醫學系聚會,當天我生日,唱了一首歌,竟然被放在 youtube !

每年帶實驗課的三個班級總數至少有兩百人,有必修的醫學系、法醫所與微生物學所,再待兩年,就超過兩千人了,謝謝曾經幫忙的小老師如曾秉濤、陳慶蔚、紀峻儀…等等。實驗課時,學生常請我看玻片,如果沒看完,我會讓學生在我有上班的時間來看,彌補只有我一個人無法關心到的學生。

總複習是我最忙最累的時候,大家會努力看這學期所有的瓶瓶罐罐與示範顯微鏡。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平時的實驗課就欣賞寄生蟲電影,到學期結束前幾個星期,再來認識這些蟲卵與蟲體就可以了。當助教最大的快樂是每當有人遇到寄生蟲─不管是寄生蟲鑑定,還是回來旁聽寄生蟲─都會跑來找你,還滿有成就感的。前幾天呂佳澍就因為要去馬紹爾群島三個月,再回來上課。其次是聽聽班級的八卦,知道誰誰誰跟某某某在一起。

上寄生蟲課,學生辛苦背完一百種以上寄生蟲學名,考完八十台實驗跑台就忘光了,常跟我抱怨說為什麼要背學名呢?我就說,就當作一生只背這一次吧!記得當我念鳳山高中時,數學老師常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我就有這種感受,全臺灣最優秀的醫學系可以有機會認識相處一學期,真的很開心。

謝謝這些年讓我帶過的學生,謝謝你們帶給我點滴的回憶,或許幾年後再相遇,助教還可以跟你們約個時間吃飯聊聊天,就非常快樂了!就像二月我兒子住院,遇到第一屆的學生在榮總當醫師,她還買小禮物來看我們,就是個意外的驚喜!

當助教的這些年◎藍弘旭助教

13

Q:本屆幹部是如何徵集的?

接掌系學生會的第一件事情是邀集幹部,修訂章程。那時候我們幾個核心幹部坐下來翻通訊錄,一個一個討論哪些同學適合負責活動,哪些適合學術,乃至於合作能力和單兵作戰能力都討論的很透澈,再加上三翻兩次登門邀約,才算找齊了本屆的系學生會幹部。有幾次我問秘書長謝文翰:明年你選不選?他苦笑:學長,你今年的團隊把我想像中的夢幻組合用掉了,明年我怎麼當會長?

事實上,今年的幹部橫跨三個年級,又不以年級分職權,算是一個創舉。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網羅到大三到大五的人才為學生事務出力。其中我最自豪的是,我找的不少幹部原本都是彼此不認識,甚至我自己也不認識的同學,但是學期開始後,在在都證明我們找到了對的人,也放在對的組合中發光發熱。

Q:系學會為大家做些什麼?

上半學年度,系學會照慣例校正了通訊錄,也為今年的通訊錄設計增添了一點巧思 -加入捷運圖,校車時刻表,及 2012 年曆。美宣部也設計系服並發送給每位新生。活動方面,籌劃了瘋城傳說趣味競賽,也照慣例委託大一活動舉辦醫學系系烤。文化部舉辦了系列工作坊和 time saver 活動,學術部延續

了優良傳統,推出職涯講座,並恢復醫用臺語班開放給全院的同學參加。資訊部打造了medwiki 網站平台,搜羅了基礎到臨床的電子學習資源及課程心得,以及所有課程教科書的電子檔,並舉辦第二屆醫電盃電子競技活動。國事部則穩定運作,依循醫聯會各部門的政策在學校執行並推廣,其中當然包括SCOPE/SCORE 交換和泰迪熊醫院等等。會本部和秘書部則擔任折衝的角色,在新政策推出或各部門面臨困難時提供機動支援,扮演資源和與校方間的溝通橋樑角色。

Q:系學會費跑哪裡去了呢?

我們運用同學繳交的系學會會費,代大家支出近八萬的醫聯會會費及大醫盃,醫文獎等校際活動報名費,讓同學們可以參加大醫盃,或是報名醫聯會主持的 SCOPE/SCORE交換計畫。同時,系學會帳務也贊助迎新宿營及醫學之夜數萬元不等金額。一到七年級的通訊錄製作及大一新生系服發放,同樣也是一筆數萬元的開銷。系烤及系卡等由系學會支持的系級活動開銷,也會直接向系學生會報帳。簡而言之,同學們貢獻集合出來的金錢,幾乎全數回饋到系上同學身上。至於完全由系學會籌辦的項目如系列演講,文化部工作坊,及瘋城傳說等等,只能依賴學務分處給予社團的小額補助。在財務方面,並沒有想像中的寬裕。

此外,由於上半學期在班代大會通過了

會長專欄◎劉政亨

(續下頁)

14

系學會辦收取辦法,因此有特別針對未繳交會費的同學進行通告,未繳交者雖然不會強制收取,但會針對醫聯會會員及系學會會員的福利給予限制,以示公平:諸如大醫盃參賽資格,SCOPE/SCORE 申請資格,大一系服發放等等。

Q:學生會有落實溝通與動員的功能嗎?

雖然,系學會的能見度一直是我們的弱項,也是我今年一直未能改進的痛處。但是在動員人才方面,我們依舊努力不懈。學生會是系方與學生溝通的第一道橋樑,很多時候師長會委託系學會籌劃一些事情,而我們也會盡可能讓更專長的人才來參與。舉例來說,系務會議和六加二課綱制定,我們不僅尋訪多數同學意見,也找了不同年級代表來和師長們直接溝通。金山分院的社區活動也讓我們有機會動員有志服務的同學投入社區關懷行列。我們配合總區的教學發展中心和藝文中心,邀請科學繪圖老師來醫學院舉辦演講和工作坊,演繹科學繪圖的臨床運用。不僅如此,接待外賓,聯絡適合的相關學科和醫院科部,邀請老師出席交流,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項目之一。

Q:今年還有什麼特別的計畫嗎?

有鑑於醫學系學生會在社會責任和公關能力的不足,我想用三個計畫來補強這兩點。

首先,因應金山分院健保制度改成論人計籌,醫院師長們有針對高用量用戶進行家訪的構想,也希望學生會能夠派同學投入並參與社區計畫,分院願意提供必須的資源或食宿。於是,我想趁這個機會,把原來單一任務性質的工作規劃成可以長期經營的項目-成立系學會學生服務隊。和其他大學服務隊不同的是,我們不獨立運作,而是採取配合分院社區計畫的形式來進行。如果金山社區家訪可以出隊成功,之後台大體系的其他分院有類似計畫,都可以由這一支隊伍安排人力,並在師長們出資與指導下派出隊伍。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可望提供一個折抵服務學習,或是核發醫療服務時數的管道,在未來資金及人力穩定後,也有機會增設分院以外的服務據點,不過那是後話了。至少我們能做的是,把握機會,播下種子。

其次,醫學系學生會目前對外的最大活動是一年一度的台大醫學營,雖然年年報名人數都遠高於錄取名額,但是營期較長,收費達七千多元,以及人力資金成本大,機動性不高,除了年年精進以外,難以有其他彈性。於是我提出急救營的構想,想組成一個為期兩天,不過夜的營隊,以高中至大一的學生為對面,收取低廉的報名費用,安排各種基本救護常識的課程,期能增加一般學生面對創傷或醫療緊急情況時,危機處理的能力。這樣的短期營隊,不僅機動,舉辦時間彈性大,課程安排靈活,對於醫學生的社會責任也算盡到一份心力。

(承上頁)

15

/部長 王昱翔 陳韋豪 林繼宇

哈囉 !! 我們是系學會的活動部,是一個充滿無限歡樂、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各式各樣鬼靈精怪點子的地方 !!! 成員們各個身懷絕技,要把歡笑和感動帶到各個角落 XDDD

活動部今年所承辦和主辦的活動總計有,系烤、捕夢網、瘋城傳說以及系卡等。

捕夢網為上學期期末布置在一樓講堂區的一個靜態互動平台,提供大家懸掛各式卡片並且寫下自己的夢想、另外還有 All Pa 糖發放以及塗鴉牆等系列活動,提供大家在壓力大的期末一個紓壓放鬆空間;瘋城傳說則是在下學期初的周末所舉辦,涵蓋各大領域與體能並且巧妙結合醫學的益智闖關活動,這兩個新活動今年第一次舉辦,同學們的回應也讓我們很開心 !!!

我們希望能在你繁忙的醫學生生活中為大家注入活力與歡笑 ^^,往後的活動也請大家繼續給予支持與鼓勵,大家的參與就是活動部運作的動力:] 在此預告系卡的舉辦日期將在五月初,屆時更邀請醫學系的大家跟著我們一起 High 翻這個屬於我們的夜晚啦 !!!

期待你和我們一起創造醫學生涯中難忘的回憶 ~

活動部,下台,一鞠躬 ~~~

/部長 陳彥中 李岱儒 黃富榆

學術部工作主要為舉辦各式主題的系列演講、醫用台語班、蒐集教科書書評並和醫學通訊社合作實驗室徵文。以下為各活動說明以及本學期實行狀況:

1. 系列演講是在二至三週內連續舉行 3-4 場具有共通講題但不同觀點的活動。本學期三月舉辦的系列演講聚焦於醫學系畢業後出國深造、替代役等等,另外將於五月份舉辦的第二場演講題目則是 PGY 以及選科等與醫學生切身相關的議題。

2. 醫用台語班為兩年前由朱子宏學長發起,邀請台大醫院各科醫師教導學生們常用醫學專有名詞如何以台語解釋給病人,本學期的醫台班將於四月中至五月舉辦。

3. 教科書書評為歷屆學長姊對於眾多教科書的評價以及建議,所蒐集的書評會不定期在Medwiki 上更新。

4. 實驗室徵文是學長姊們的經驗分享與傳承,以此讓學弟妹們初步了解寒暑假進實驗室的機會與各實驗室內的狀況,文章將會在醫學通訊社的月刊中刊登。

活動部 學術部

系學會,你好!

16

/部長 張邦彥 蔡宗芸

美宣部主要負責的是在每一年度,收集醫學系同學的通訊資料,製作整理並設計出一本專屬於醫學系同學的通訊錄,內容包含基本通訊資料以及各個醫學院相關訊息,如校車的發車時刻表、主治醫師聯絡方式等等。另外美宣部也負責醫學系系服的部分,每個年度醫學系都會設計一套新的系服,除了往年傳統提供大一新生每人一件免費系服,今年度開始更開放醫學系的同學訂購,也引起了熱烈的迴響。

/部長 紀劭禹 林楗枰

大家或許還記得,前年系學會的文化部為藝術季而誕生,並策劃工作坊、MV 大賽與共筆回顧展。第二屆的文化部,同樣延續對於理想生活及藝術文化的熱愛,於上學期設計六場精采的藝文工作坊,包含導演講座、藝術史入門、調酒、點心製作和踢踏舞、肢體體驗;亦曾為陽光走廊的書桌憑添綠意,擺放小盆栽供大家照料,在 澆 水 施 肥 之 間 瞧 見 綠 苗 抽長!

而 這 學 期 文 化 部 也 沒 閑著。我們舉辦「我的定格奇想」動畫影片比賽,號召所有好手發揮無比創意,藉由「定格」這般介於動態影片與靜態攝影或繪畫之間的呈現,一窺彼此對於青春生活的多元視角。參賽影片即將於五月的醫學院藝術季公開播映!屆時每個同學都能欣賞作品,並且投票給你喜愛的隊伍喔!

關於更多的文化部,請上FB: medculture 粉絲頁!感謝大家支持!

美宣部文化部

秘書部/部長 吳蔓苓 謝文翰 陳成曄

秘書部在系學會中除了召集會內幹部會議、班級代表會議、發布會議紀錄等庶務性的工作之外,也負責每年籌辦正副會長選舉、通訊錄與系服的製作。相較於前述的例行性事務,本屆秘書部在上學期舉辦兩場學生權益座談會,分別討論雙主修輔系轉出新規定爭議和一百零二學年度六加二學制課程改革等議題,並就這兩項議題由部長出席多次系務會議。在成效方面,我們成功的讓系務會議通過對學生較有利的雙主修輔系轉出規定,並且也有效地傳達了學生們對於課程改革的意見,使得在三月份召開的課程委員會能根據學生意見進行課程的大幅修改。目前秘書部繼續和國際事務部合作舉辦第三屆醫學生學生自評,希望能進一步藉由學生自評的機制,更全面地反映學生們的意見。

系學會,你好!

17

/部長 柯申 凌典安

國事部為系學會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和亞洲醫學生聯合會溝通的橋梁,協助推行全國各醫學系的聯合活動與宣傳國際性的會議及活動,也提供系上同學出國交換的管道。部內架構依照世界醫學生聯合會 (IFMSA) 以及亞洲醫學生聯合會 (AMSA) 的組織規劃分成七個分部門:專業交換部 (SCOPE)、研究交換部 (SCORE)、公共衛生部 (SCOPH)、人權與和平部 (SCORP)、醫學教育部 (SCOME)、性健康推廣部 (SCORA) 以及亞洲醫學生會(AMSA),皆設有駐校部長聯絡官負責該部事務。

以下簡介這學期部內活動規劃:

1. SCOPE 和 SCOPE outgoing 學生名單已確定,並計畫暑假接待 incoming 學生。

2. AMSA 將於五月接待新加坡交換生,並規劃暑假時我方學生去新加坡的交換。

3. SCOPH 和藥學系合作的泰迪熊醫院已圓滿結束,教導小朋友正確的衛教知識並減少其對醫院的恐懼。

4. SCOME 正與系學會自評小組一起準備今年醫學生自評。

5. SCORP、SCOPH、SCORA 和 AMSA 共同籌畫四部聯合影展,將與醫學院藝術季合辦,播放精彩且具啟發性的電影。

無論是對各分部門關注的議題有興趣,或是想參與國際性會議、接觸外國醫學生,都歡迎加入國事部!

/部長 黃韋綸

【越調】天淨沙 ‧ 財務

宿營 1 醫夜 2 鵑花 3,學術 4 國事 5 文化 6,醫聯 7 大醫 8 系卡 9。預算 10 砍下,會費 11 仍在天涯 12。

《註釋》01. 宿營:迎新宿營,暑假期間為大一新生舉辦之營隊,由升大二學生主辦。02. 醫夜:醫學之夜,晚會型表演活動,由大二主辦、大一及各年級共同參與。03. 鵑花:杜鵑花的簡稱,指杜鵑花節,每年三月舉辦,由大一學生負責,設計攤位、活動,介紹並推廣本系。

以上三活動均為系上活動,由系學會協辦暨補助經費。

04. 學術:本會學術部,籌辦學術演講、醫用台語班等。05. 國事:本會國際事務部,籌辦國際學生交換,並與醫聯會合辦相關活動。06. 文化:本會文化部,籌辦藝文性活動、展演、比賽等。

以上三部均為系學會部門。本會另有秘書、公關、美宣、資訊、體育、文刊等部。

07. 醫聯: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本會為該會會員,除每年繳交該會會費,並協辦該會活動,為醫學生之交流與教育共同努力。08. 大醫:大醫盃,各大學醫學系體育競賽,本會體育部協辦並支付報名及保險費。09. 系卡:本會活動部主辦之卡拉 OK 歌唱競賽。10. 預算:本會預算,每學期初由各部編列後交財務部統整,送班代大會審議。班代大會由各年級班代(或指定代表)組成,審查預算、決算及各議案。11. 會費:本會會費,由本系學生繳交,一百學年度前為每學期六百元、繳交三學期; 一○一學年度起為每學期一千元、繳交二學期。12. 天涯:此指遙遠不可及之處,例如未繳會費同學的錢包。

財務部

國事部

18

部長:陳宗延 (97)、卓聖里 (96)成員:王彥欽 (95)、郭蕾旻 (96)、黃澤祺 (97)、金寧煊 (98)、蔡承哲 (98)、 陳亮甫 (99)、鄭龍驊 (00)封面設計:蔡宗芸 (98)

台大醫學系學會文刊部暨《醫訊》

近年來醫師的工作時數與生活品質持續惡化,為了促進同學在校內與校外相關勞動權益與知識的認識,故請到目前關心醫師勞動權益的醫改小組,來介紹目前醫師的勞動問題,另外也請到台灣大學工會的同學跟大家介紹大學工會的可能性以及現況。

本次講座分成兩個部份:1. 醫師勞動現況與問題。2. 臺大工會以及校內學生勞動問題。

主講人:醫勞小組陳秉暉、臺大工會理事長黃守達

流程:6:30 ~ 7:00 入場7:00 ~ 8:00 醫師當前的勞動問題8:00 ~ 9:00 校內勞動問題與台大工會現況9:30 ~ 自由討論發問

*現場備有簡單餐點,可及早進場用餐。

傾頹的白色巨塔——

醫勞小組暨台大工會醫生勞權聯合講座

時間/ 2012 年 4 月 24 日(二)18:30地點/台大醫學院基醫 403 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