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 第7第 第第第第第第 赵赵赵 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赵 赵赵赵赵赵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Upload
    aletha

  • View
    92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本章关键术语 】 1. 对外贸易政策 2. 贸易自由化 3. 新贸易保护主义 4. 协调管理贸易体制 5.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6.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7. 贫困化增长 8. 出口补贴 9. 出口加工区 10. 出口管制.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7 . 1 . 1 对外贸易政策的涵义与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 含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Page 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本章关键术语】1. 对外贸易政策 2. 贸易自由化 3. 新贸易保护主义 4. 协调管理贸易体制5.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6.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7. 贫困化增长 8. 出口补贴9. 出口加工区 10. 出口管制

Page 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3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7 . 1 . 1 对外贸易政策的涵义与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含义 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

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 对外贸易政策目的 第一,保护本国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第二,扩大商品或劳务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第三,推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 第四,积累资本或资金,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资金缺口; 第五,维护本国或地区的对外政治关系。

Page 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贸易政策要素 1. 政策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就是各国

或地区的政府2. 政策客体——贸易政策所规划和指导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

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3. 政策目标——贸易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4. 政策内容——贸易政策的具体指向,它反映了贸易政策的

倾向、性质、种类和结构等5. 政策手段——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Page 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从内部构成来看,对外贸易政策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体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它通常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因而对外贸活动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其次是进出口商品政策,它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经济结构及市场状况等而分别制定的进口与出口政策。

最后是国别贸易政策,它是一国根据有关国际经济格局及政治社会关系等情况,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不同贸易政策。

Page 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6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7.1.2 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贸易政策分类:1.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和限制,也

不给予任何补贴和优惠,允许产品自由输出和输入的贸易政策。

2.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外贸活动,限制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产品予以鼓励和支持的贸易政策。

Page 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7

7.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贸易政策制定依据

1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 2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3 .经济发展战略。 4.国内经济状况。 5.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6 .政府领导人的经济理论与贸易思想。 7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Page 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1] 大危机与贸易保护

1929 年 10 月 12 日,华尔街上的一条爆炸性新闻震撼了美国,震撼了欧洲,震撼了全世界。从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美国跌进了深渊,欧洲跌进了深渊,几乎全世界都跌进了灾难的深渊一一这就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斗争、经济冲突空前加剧,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经济大战。救命稻草人人想抓,可是救命的稻草毕竟有限,抓不到就抢,于是你争我夺;你有你的“法宝”,我有我的“护身符”,各不相让,于是混战一团。

关税历来是西方国家保护本国市场、打击外来竞争对手的惯用手段,各国无不视之为护宝法衣。危机爆发前,随着各国工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关税斗争已经相当激烈。在 1925 到 1929年间,德国关税提高了 29% ,法国提高了 38% ,比利时提高了 50% 。经济危机爆发后,关税战更是激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美国第一个投下新关税战的炸弹。 1930年 5 月 19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根据这项法令,约有 75 种农产品和925 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其中农产品关税的平均水平从 20%提高到 34% ,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 33%提高到 40% ,美国率先筑起了高关税的厚垒,其税率创历史最高纪录。美国的这一记“杀手锏”着实厉害,直杀得各国叫苦不迭。该法令对英国、法国、日本的丝、棉、毛织品,德国的化学制品,瑞士的钟表,比利时的水泥、玻璃,加拿大的木材等传统出口商品打击沉重。因此,美国的这一行动使得各国怨声载道,气恼不已,马上招致了 33 个国家的严重抗议,并有 7 个国家立即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加拿大决定大幅度提高对美国商品的征税率,法国对进口的美国小汽车增税 60% 。英国于 1931年制定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织品征收 50% 的重税。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 100% 的重关税,日本和欧洲其他各国也纷纷效尤,高筑关税壁垒。于是乎,你一招,我一式,各不相让。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直杀得难解难分。

【选自谢建华、倪健中主编: “《 狼来了”——中国闯关前前后后》,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3页。】

Page 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2] 美国支持与反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部分游说团体

劳工集团、劳动密集产业 人权组织 政治保守主义组织

劳联 ---- 产联 人权观察 / 亚洲观察

纳税人反对求助共产主义联盟

国际女装工人联盟( 劳联—产联团

体会员 )

律师人权协会 美国保守派联合会

(United Conservatives of

America)

全国成衣及纺织品协会

国际人权法组织劳改研究基金

家庭问题研究会

美国商业与产业理事会

国际支持西藏运动组织

基督教联盟

“ 1996 年停止对华最惠国待遇联

盟”

中国学生事务全国委员会

自由之家 (Freedom House)

  “ 地球之友”社 鹰论坛 (the Eagle Forum)

  民主中国基金会 关心美国妇女联盟

(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

  中国学者与学生独立联盟

美国天主教会

    南方浸礼教会

综合会 同业公会 主要企业

美国在港公民协会 北美谷物出口商协会

波音公司

香港美国商会 全国小麦种植者协会

麦道飞机公司

美国商会 美国玩具制造商协会

休斯飞机公司

全国制造商协会 零售行业贸易行动联盟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美国对外贸易紧急委员会

美国鞋批发商与零售商协会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美国国际商会 美国滑翔协会 三大汽车公司

美中贸易商界联盟 明尼苏达州皮革业主联盟

通用电器公司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联合技术公司

美国进出口商协会   大陆谷物公司

国际贸易协会   哈德运动商品公司

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    

华盛顿州对华关系委员会

   

加利福尼亚州美中关系联盟

   

A. 美国反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部分游说团体

B. 美国支持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部分游说团体

Page 1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0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7.2.1 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体上:贸易保护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重要措施:( 1 )取消外贸经营特权。( 2 )降低关税税率,缩减纳税商品项目。( 3 )废除航海法和谷物法。 ( 4 )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 ( 5 )与外国签订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贸易条约。

小资料:英国的谷物法及其废除

Page 1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英国的谷物法及其废除 英国的谷物法是在谷物 ( 主要包括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 )充足和低价时期,为

了生产者的利益,而企图控制谷物贸易的议会法规。禁止或不鼓励进口的法规可以追溯到 15世纪,但是,只是在 1663年的一个法令中它才生效。然而,出口补贴开始于 14世纪,并且依照 1689年制定的一个法令而变得更有系统了。然而,在1750年以前,似乎还没有经济学论文或小册子专门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只是在19世纪,这样的法规才引起人们争论,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以及由于 1795年的短缺和马尔萨斯 (Malthus)1798年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食品供应的关心,特别是 1815年的谷物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禁止进口,直到国内价格达到一定水平 ( 对小麦来说,达到每夸脱 80 先令 ) 的方法,来鼓励国内生产,但该谷物法却成为代表消费者利益的激进分子和中产阶级制造商以及出口商的猛烈攻击的目标。实际上,没有人对 1815年的谷物法满意。在某一个特殊的价格水平上,进口从全面禁止到全面开放的突然转变是不稳定的,而且没有保证供应,因为当上述价格达到了指定的水平时 ( 通常是 10月或 11 月 ) ,发出短缺信号,但波罗的海航路可能已经冰封了,使得在这个季节的其余时间无法得到便宜的外国进口谷物。为了对付这些问题,在 1828年,采用了一种可调节的税率,在 1842年降低了税率,并在 7 年后最终放弃了这种关税。在这期间的 1846年发生的一场重要的政治危机,使罗伯特·皮尔 (Robert Peel)爵士的第二届政府垮台,且基本上分裂了保守党。虽然随着欧洲小麦供应的枯竭,从 19世纪 30年代中期开始,谷物法己经停止对谷物贸易制造很大的实际困难,但谷物法的废除被认为是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在英国的最终胜利,并且迅速获得象征性的价值。谷物法的废除没有 (像大家希望的那样 ) 导致小麦价格的下跌,可是这样做减少了每年进口量的波动。

【选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 725页。】

Page 1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2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 1 )建立了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国际贸易机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世贸组织。

( 2 )关税水平的大幅度下降。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从战后初期的 40%左右下降到 5% 以下,发展中国家则从更高水平下降到 13%左右。此外,发达国家还以普惠制、洛美协定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单方面的贸易优惠。

( 3 )非关税壁垒有所减少。放宽了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和外汇管理等的限制。

小资料: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Page 1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4] 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贸易自由化作为美国的既定政策,在冷战时期主要服务于两大战略目标 : 一是促进美

国与西欧、日本形成支配世界经济的紧密战略经济同盟;一是藉贸易上的自由化确保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

在五六十年代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削减关税壁垒成为美国计划中的首要重点。利用 “关贸总协定”提供的机制,美国先后发起了六轮削减关税的谈判,即 1947年的日内瓦回合; 1949年的安尼 (Anney)回合; 1951年的托基 (Torguay)回合; 1956年的日内瓦回合; 1960 一 1961年的狄龙 (Dillon)回合; 1964 一 1967年的肯尼迪回合。在所有这些回合的谈判中,前五轮基本是按逐项讨论的原则进行,主要供应商之间先达成关税削减协议,然后再通过 “关贸总协定”的无歧视原则使之多边化。到第六轮谈判时,为了加快关税削减的步伐,则采取了一次性全面关税削减方式,除农产品贸易之外,非农产品的关税平均约削减了 1/3 ,达到了发达国家贸易合作的顶峰。这样,经过六轮的艰苦谈判,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 40年代的约 40%减少到了 10%左右,具体到各国的情况是:美国9.9% 、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 8.6% 、英国 10.8% 、日本 10.7% 。

关税大幅度削减,对于主要关税削减国贸易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 1960年到1969年,世界贸易总额扩大一倍以上,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 1963年到 1973年的十年间几乎翻了两番多,所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更由 64% 增加到了 68% 。

【选自张敏谦:《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年版,第 124-125页。】

Page 1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4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战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西方国家

首先,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了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根据关贸总协定等国际多边协议的规定,较大幅度地降低彼此之间的关税水平和放宽相互之间的数量限制,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却征收较高的关税,并实行其他的进口限制措施。

其次,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了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最后,不同商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战后实践来看,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要高于农产品中的贸易自由化。

Page 1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5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7 . 2 . 2 保护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1. 16世纪至 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时期——贸易保

护政策2.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自由贸

易政策处于主导地位3.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

时期——重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 7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贸易自由化思潮复兴

5.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滞胀”局面——重新推行贸易保护

小资料:关于滞涨

Page 1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6] 经济“滞胀” 到 20世纪 70年代初为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愈高、生产能力过剩愈大,工资率和价格膨胀率就愈低。由于低水平的经济活动在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的同时,也降低了利润率,因此,较低的投资率和较低的生产率增长率就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相联系。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Phillips)曲线意在把握这个问题。

20世纪 70年代初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事件动摇了失业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与膨胀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的信念。差不多是从 1974年开始,与日益上升的失业率相伴随的,即使不是加速的也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生产率的增长却急剧地下降了。

表中显示出某些有关的事实,即提供了 1963一 1973年和 1974 一 1979年两个时期 7 个最大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OECD) 的生产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这两个时期内的平均失业率。在每个国家都存在着上升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从世界范围的衰退来临前 10年到第二次石油冲击前 5 年这段时间下降的生产率增长率。日益加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升的失业率和下降的生产率增长率即停滞同时出现,导致经济学流行一个新的术语,即“滞胀”。

【选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 4 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 507页。】

  生产率增长率

( %))

通货膨胀率(%)

平均失业率(%)

加拿大

1963—1973 2.4 4.6 4.8

1974—1979 0.1 9.2 7.2

法国

1963—1973 4.6 4.7 2

1974—1979 2.7 10.7 4.5

意大利

1963—1973 5.4 4 5.2

1974—1979 1.4 16.1 6.6

日本

1963—1973 8.7 6.2 1.2

1974—1979 3.3 10.2 1.9

英国

1963—1973 3 5.3 3

1974—1979 0.8 15.7 5.3

美国

1963—1973 1.9 3.6 4.5

1974—1979 -0.1 8.6 6.7

联邦德国

1963—1973 4.6 3.6 0.8

1974—1979 2.9 4.7 3.2

Page 1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7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战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 1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 2 )对商品实施保护的范围从传统产品和农产品扩大到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

( 3 )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 4 )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Page 1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8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推行,虽然在缓和西方

国家的国内经济危机、减少财政赤字、平衡国际收支及抑制通货膨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给广大消费者和其它国家及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第一,提高了贸易保护程度,延缓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二,扭曲了贸易流向,妨碍了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加剧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 第五,导致贸易摩擦增多,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Page 1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19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7.2.3 协调管理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协调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即“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产生时间—— 20世纪 70年代 基础——新贸易保护主义 含义——它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

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国际贸易体制。

性质——既有别于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又不同于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

目的——既争取本国对外贸易的有效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他国利益,达成双方或多方均能接受的贸易折衷方案,以限制贸易战及其破坏程度,共同担负起维护国际经贸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Page 2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0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1 .各发达国家加强了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向合法化和制度化发展。 单行的法律 以外贸法为中心,与其他方面国内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 美国表现的最为明显,如:1974年的《贸易改革法》 、“ 301条款” 1979年的《贸易协定 》1984年的《贸易与关税法 》1988年通过的《综合贸易法》、“超级 301条款”、“特别 301条款”

2 .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协调日益加强,并与国际多边贸易协调体制相交织。 各国实行“公平贸易”政策:公平、互惠与机会均等 美国克林顿指出的公平贸易三项原则:( 1 )在欢迎范围广泛的产品和贸易伙伴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应该让美国商品全面进入外国

市场;( 2 )在欢迎外国在美国企业中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应该让美国商品全面进入外国市场;( 3 )在欢迎外国公司在美国设公司的同时,也应要求它们交纳与美国公司相同的所得税。

3 .跨国公司逐渐成为管理贸易的主体。 全球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的。 它们垄断了全球货物贸易额的 90%左右。

Page 2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1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的八种类型:

( 1 )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安排下,通过商品综合方案和各种长、短期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 2 )在国际组织协调下,通过国际商品协定、国际纺织品协定及多种纤维协定所进行的贸易;

( 3 )欧洲联盟在欧洲煤钢共同体和共同农业政策管理下所进行的贸易;( 4 )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产量限制与价格协议所进行的石油出口贸易;( 5 )各种双边贸易与对等贸易;( 6 )各种自愿出口限制安排下的贸易;( 7 )各种有秩序销售安排下的贸易;( 8 )西方发达国家进出口管制下的贸易;

Page 2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2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首先,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扩张,产生了系列负面连锁影响,一国如果过多地采

取贸易保护措施,反过来将会遭到其他国家或明或暗的报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迫切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贸易管理,并使外贸政策法律化。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的关贸总协定的许多条款已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失效;同时,科技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新领域的国际性管理与仲裁问题,使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收效甚微。在此情况下,各国贸易政策的立足点也就从多边贸易体系转向了双边互惠和区域内多边协调的贸易关系,变自由贸易为“公平贸易”,以有效地保护自身的贸易与经济利益。

第三,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发展与竞争已取代军事抗衡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而在经济竞争中,国际贸易和投资又成为经济争夺和控制的主要领域,因此,各国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加强对贸易的干预和管理,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最后,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出现环保贸易,但一些国家往往以保护环境为名而行贸易保护之实,因此需要各国通过国际会议、经贸集团及国家间的双边经贸协定等共同努力,达到有序管理贸易的目的。

Page 2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3

7.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它产生于 7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的背景之中,适应了发达国家既要遵循自由贸易原则,又要实行一定的贸易保护的现实需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极端形式的贸易冲突,减缓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美日半导体协定(小资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协定、移动电话协定和日欧汽车协定, 1992年的美欧农贸协定, 1995年的日本向美国开放汽车市场协定以及 199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蜂蜜的自动限额协定等事例中,它都发挥了作用。

消极作用:因为管理贸易体制毕竟包含了保护贸易的诸多措施和因素,尤其是它使贸易保护主义制度化和法律化,同时国际多边贸易关系也在向双边和区域内多边协调关系方向发展,这就为西方发达国家加大贸易保护力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贸易政策又是进一步引发新的贸易争端的重要制度因素。

Page 2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7] 美日半导体谈判 1986年初,美国贸易代表宣布他支持 SIA(半导体工业协会 ) 在 301案例中的立场, 1986 年

7 月 1 日,里根总统不得不决定美国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应该做出反应。 301案例的赞成性裁决一公布,美日政府就开始进行谈判,解决半导体贸易中的问题。由于 1986年春,三例倾销案初步赞成性裁决规定了 188% 的倾销税,美国的谈判地位大大加强。斯卡莱斯解释说:“这些裁决使我们在谈判中采取主动。日本企业知道三例倾销案的结果是征收倾销税。初期的税额已经公布,根据贸易法规定将自动启用。下一步就是根据 301案例本身性质可以实施的制裁。在贸易极度紧张时期,它们不可能指望这些制裁会软弱。它们可能已经发现我们得到政府高层部门的支持。”

在谈判中, SIA并没有规定美国希望占有日本市场份额的具体数字,但指出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美国半导体工业所占有的日本市场份额应该保持在 20% ~ 30%之间。正如一家公司的官员所评述:“关键是日本必须保证用 20表示市场份额,要接受的数字前必须有一个‘ 2’ 。”

1986 年 8 月,美国和日本宣布两国在半导体贸易问题上已经达成一致。日本同意在五年的时间里,将外国生产芯片占日本市场的份额增加到稍微高于 20% ,使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销售额成倍增加。日本打算建立一个组织,辅助外国半导体生产商的销售服务。日本还同意指定通商产业省对各种半导体产品——包括 EPROM 、 256KDRAM 、 8 比特和 16 比特微处理器的出口价格进行监督,避免日本出口商以低于合理市价的价格向美国或第三国家销售。美国保留将来增加或减少这类产品的权利。

美国商业部负责评定各种日本芯片在外国市场的价值 (FMV) , 监督日本的生产成本和芯片价格。日本企业不得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在美国和第三国家出售芯片。日本国内的价格不受 FMV 的限制,但希望日本企业不要在国内“釜底抽薪”。在美国生产的芯片,即使是由日本子公司生产的也均不受 FMV 制约。 FMV每季度调整一次。这种针对单个日本企业的做法非常少见,通常的程序是对整个国家制定一个总规则,然后让该国政府制订每个公司执行政策的细节。

为了自己的目的,美国同意暂时停止对日本的倾销起诉和 301案例。如果发现日本企业以低于合理价格出售,美国有权恢复起诉。对倾销案件而言,这就意味着可以重新征收关税;对 301案件而言,里根总统则不得不决定美国政府必须做出反应。如果两国政府对可能违反协定或其他与协议有关的事务都表示关注,就应当立刻举行不超过两周的协商会议。

【选自戴维 ·B .约菲、本杰明 ·戈梅斯一卡斯:《国际贸易与竞争——战略与管理案例及要点》,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 511—513页。】

Page 2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5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7.3.1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与保护政策

概念 产生背景 实施状况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Import Substitution) ,有时也称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Looking Inward) ,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

拉丁美洲国家实行此种战略的时 间较长,从 20世纪 50年代直到 80年代。东亚国家和地区在 50年代初至 60年代初、东 南亚国家在 5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初也曾主要实施 过这种战略。非洲国家 独立后,在实施初级产 品出口战略的同时,也推 行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 但主要是发展以本国原料为 主的加工工业和日用品生产。

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拉 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几个国家, 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德国也曾一 度加以推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

发展中国家面临摆脱外国资本控制, 以经济上的独立确保政治上独立

的紧 迫任务,因而大都把经济多元化

和快 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把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现 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故此,许多国家 都树立起明确的工业化目标,采取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Page 2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6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两个阶段

特点 行业 需求 难度第一阶段 建立和发展

一般消费品工业

收音机、自行车、纺织品、一般家用电器和食品加工

较少的资金和专业人才需求

容易实施和成功

第二阶段 建立和发展重工业

炼钢轧钢、石油提炼、机械设备制造

等工业

经济规模大,较多的资金和专业人才需求

难度较大,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这

个阶段。

Page 2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7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主要经济措施(1) 加强进口限制,提高进口关税。 运用贸易壁垒、进口许可证、进口数量限制和信用证押金制度等手段,

对国内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品的进口课以高额关税,并在数量上予以严格限制,即使是准许进口类似的物品,各国和地区也有权指定外汇来源、采购地区、货物等级和价格以及进口商等事项;

对进口替代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原料和机器设备等则课以较低关税,在数量上也尽可能放宽。

(2) 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政策。 (3)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

效果: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使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日趋得到缓和和抑制,而且增强了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为以后的经济起飞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拉丁美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

Page 2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8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的局限性

首先,它是一种内向型的经济战略,主要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轻工业品的消费基本都发展到已接近饱和状态时,经济就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台湾)

其次,它着眼于当前需要的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对自然条件敏感性大,生产和出口增长率一般都较低,换汇能力也很有限,加上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因此极易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韩国)

最后,它要求采取高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内相关部门免遭外来商品的冲击,得到正常的发展,但是从长期和根本上来说,却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妨碍了它们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自身适应能力的步伐,从而使事关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劳动生产率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根本性的改观。(台湾)

Page 2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29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7.3.2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与扶持政策

概念

产生背景

实施状况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Export Oriented) ,有时也称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Looking Outward) ,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国内看,时间不等的进口替代战略为它们的战略转换创造了良好条件,如工业基础较好以及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等。从国际方面来说,当时出现了极其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科技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技术工业产品生产的周期规律、国际贸易的扩大、能源及原材料的廉价供应等等,都为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1959~1964年期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先后从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各自的经济得到了起飞,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也随之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Page 3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30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主要经济措施

1. 政府对商品出口事业高度重视。建立以出口贸易经济为中心的国民经济体系,各国或地区都成立了相关的专门负责机构,以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规划、督促和引导工作。

2. 放宽进口限制,降低保护关税。

3. 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甚至退还政策。

4. 在金融政策上给予特殊待遇。如韩国将直接出口补贴改为出口信贷,其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有支援出口信贷、支援大型工业品出口信贷、支持非信用证方式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创汇用原材料及设备进口信贷、外汇支付担保制、中长期出口工业设备贷款、扶植中小企业出口信贷和使用国产原材料信贷等。此外还有资金融通方面的若干规定。

5. 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台湾和韩国都实行了货币贬值和汇率上调的政策。

Page 3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31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有利影响:1. 它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并加速了这一重要经济

发展阶段的进程。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2. 通过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被纳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循环体系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

3. 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4. 扩大了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规模。

不利影响: 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施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亚洲新兴工

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较严重的受到了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当发达国家经济景气,需求旺盛,推动出口增加时,亚洲四国和地区的经济便随之跃升;而一旦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萧条困境,需求锐减,使出口萎缩,四国和地区的经济则会随之走向衰落。

Page 3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32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采取了一些减少对外

贸易依存度的政策措施:(1) 进一步分散出口市场,开展全方位经济交流。如,大力开辟欧洲市场,努力拓展日本市场,积极发展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迅速推进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关系等。

(2) 推行经济发展自由化和国际化政策。即一方面尊重市场价格机制,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扩大经济活动空间,放宽进口限制,开放内部市场,促进内外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交流。

(3) 加速进行工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加强自身的科技开发能力,同时积极发展跨国公司,以对外投资形式占领国际市场。

但是这些努力遇到了一些困难,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韩国由于大量引进短期外国资本,同时出现严重的政府失灵现象,结果被深深地卷入了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中。

Page 3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小资料 :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 年 7 月 2 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

跌 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 月 11 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 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 7 月 2 日至 14 日贬值了 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 10 月 17 日,台市贬值 0.98元,达到 1 美元兑换 29 . 5 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 165 . 55点, 10 月 20 日。台币贬至 30 . 45元兑1 美元。台湾股市再跌 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 月 27 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 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 9 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 10 月 28 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 4.4%、 7.6%、 6.6%、 6.7%和 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 10 月 21 H 和 27 日分别跌 765.33点和1200点, 10 月 28 日再跌 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 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 11 月 20 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 10%,创下了 1139韩元兑 1 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 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 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 1 美元兑换 130 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 17 . 03%。

  从 1998 年 1 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 月 8 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 26%。 l 月 12 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 773 . 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 102 . 88点、 362点和 330 . 66点。直到 2 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Page 3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表 7-1 出口扩张和进口替代对韩国总产出和制造业发展的贡献度 ( 单位 %)

 对总产出的贡献 对制造业的贡献

 

1955~1960 1960~1963 1963~1966 1966~1968 1955~1960 1960~1963 1963~1966 1966~1968

出口扩张 12.9 6.3 31.4 21.3 5.1 6.2 29.4 13

进口替代 10.2 -6.9 8.9 -6.6 24.2 0.9 14.4 -0.1

资料来源:根据 [ 美 ]B·巴拉萨《准工业经济的发展战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258页所供数据编制。

Page 3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 专栏 7—8] 不同类型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投入及总和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贸易战略及时期

  总和要素生产率 *   要 素 投 入

国 ( 地区 )内生产总值平均 增长率

占国 ( 地区 )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份额

资本增长率 劳动力增长率总投入占国 ( 地

区 )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份额增长率

坚定外向型

香港 1960-70 9.1 4.28 47 7.6 2.97 53

韩国 1960-73 9.7 4.1 42.3 6.6 5 57.7

新加坡 1972-80 8 -0.01 -0.1 9.48 5.52 100.1

一般外向型

巴西 1960-74 7.3 1.6 21.9 7.5 3.3 78.1

哥伦比亚 1960-74 5.6 2.1 37.5 3.9 2.8 62.5

以色列 1960-65 11 3.4 30.9 13.1 5 69.1

一般内向型

墨西哥 1960-74 5.6 2.1 37.5 3.9 2.8 62.5

坚定内向型

阿根廷 1960-74 4.1 0.7 17.1 3.8 2.2 82.9

智利 1960-74 4.4 1.2 27.3 4.2 1.9 72.2

印度 1959/60-1978/79 6.24 -0.18 -2.9 4.77 1.65 102.9

秘鲁 1960-70 5.3 1.5 28.3 4.4 2.7 71.7

土耳其 1963-75 6.4 2.23 34.8 6.82 1.02 65.2

*总和要素生产率衡量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或低于新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率。

Page 3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小资料:亚洲四小龙与出口导向战略(一)

如所周知,亚洲“四小龙”主要是通过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来实现对外开放的。可以说,没有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没有亚洲“四小龙”的今天。但是,对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导向并非必定是唯一的战略选择。因为 : 第一,从理论上来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另一种相对应的发展战略即进口替代战略之间并无实质上的对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出口产业的增长来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同时伴随着对国内市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进口替代产业的成长。同样,进口替代也并不必然地排斥出口导向,因为出口的增长可以增加收人和提高购买力,从而有助于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促进新的产品市场的出现,降低劳动成本,使得本国产品同进口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战略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继性、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关系,二者的同时并存是完全可能的。第二,从亚洲“四小龙”的实践来看,虽然各个时期选择的战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叉在一起的。比如在 50年代实施进口替代时期,“四小” ( 其中主要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 )仍采取了一定措施来刺激部分产品的出口;进入 60年代转而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后,一方面促使劳动密集型工业面向出口,另一方面则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实行部分的进口替代, 70年代在加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又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采取了进口替代的保护性措施。因此,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战略都对亚洲 “四小”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只是不同时期两者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而已。第三,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践来看,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在不同国家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种不甚明确和确定的关系。比如1950年至 1973年期间,在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挪威和南斯拉夫等国家或地区,出口导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进口替代的贡献。相反,在另外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则是进口替代的贡献超过了出口导向的贡献。退一步说,即使出口导向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那么这也是需要有一定外在条件的。

Page 3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小资料:亚洲四小龙与出口导向战略(二)

美国学者 W.克莱因曾作过一项研究,他认为,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历史上,亚洲“四小龙”是一个极个别的特例,因为它们在 1976年时的实际出口水平是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所应具有的出口水平 (即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的理论值 ) 的 4.4倍,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水平则比理论值低一半以上。这就是说,其它发展中国家若要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出口水平的话,则要使自己的出口水平增加 10倍左右,而这将使发展中国家向 7 个主要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增加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 7.5倍,使它们在 7 个主要发达国家制成品进口中的份额从 16.7%上升到 60%左右,其中仅在美国的份额就要从 27%上升到 75%左右的水平上。这显然会遭到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对和限制,因而是不现实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世界银行在一份研究东南亚各国“经济奇迹”的报告中写道:“促进出口政策……不仅是他们干预政策中最成功的选择也是其它发展中国家最可采用的。但这一战略不得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再也不希望,在保护他们的幼稚工业不受进口商品破坏的同时,又能为出口提供补贴而又不会招致工业国家的报复。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另寻它路来刺激出口,例如出口信贷或给出口商的特别贸易优先权。”而美国学者 R.布罗德和 J.卡拉那格则直接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不会再有了”为题,表述了他们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因受国际环境影响而难再行成功的看法。

【选自赵春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多元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 292—295页。】

Page 3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38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与政策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与贫困性增长 “贫困化增长”:如果发展中国家过分追求出口,使得出口

产品的供给迅速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即这种出口增长不仅会严重恶化其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J.Bhagwati)

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1) 出口国为单一经济结构;(2) 出口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出口在世界市

场中占有相当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将导致该产品国际价格的波动;

(3) 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这种商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Page 3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增长前,巴西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AB , TT为国际价格线,表示制成品和咖啡的交换比例。该国在 b 点生产,出口 gb数量的咖啡,进口cg数量的制成品,在 c 点消费。现在假定该国的生产要素量增加,特别是生产咖啡的生产要素大量增加,使得该国生产咖啡的能力迅速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 AB向外扩张成 A‘B′,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该国生产咖啡的能力增强了。这种情况促使它大量增加咖啡的出口,导致咖啡的国际价格大幅度下降。以 T’T′表示咖啡相对价格的降低。假设巴西在 b‘ 进行生产,该点表明,咖啡和制成品的产量都增加了,但咖啡增长更快。咖啡的大量增产导致出口增加,但由于咖啡相对价格的下降,换回的制成品的数量反而比增长前少。 如图所示,增长后巴西出口 g′b'数量的咖啡,进口 c′g'数量的制成品,在 c′点消费,消费水平反而低于增长前的 c 点,从而出现了贫困化增长的现象。

图 7—1

巴西咖啡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图形

贫困性增长

制成品 巴西

咖啡TBO

A

B’

A’

g

b

b’g

c

UT

c’

U’

T’

T’

Page 4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0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7.4.1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限入” “奖出”

一、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Export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三、出口补贴( Export Subsidies)四、商品倾销( Dumping) 五、外汇倾销( Exchange Dumping) 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七、地区开放形式

Page 4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1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一、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概念:出口信贷是国家为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 商、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优惠货款。 目的:向国外推销商品时,吸引资金不足的进口商进口其商品。 1. 所贷款项仅限于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资本货物、技术或劳务; 2.贷款利率一般低于银行普通贷款利率,其差额由出口国政府补贴; 特点 3. 出口信贷的发放一般与国家提供的信贷保险相结合; 4.贷款偿还期限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其中短期出口信贷偿还 期以 1 年为限,中期为 1—5年,长期为 5—10年。 分类:按照银行提供贷款的对象不同,出口信贷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两种形式。发展: 1976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达成了一项协调各国出口信贷额度、利率 和期限的“出口信贷君子协定”。

Page 4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类别 概念 用途 做法 性质卖方信贷( Supplier’s Credit )

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金额大、期限长的交易项目

买卖双方在签定货物买卖合同后,由进口方预先支付买卖合同金额的 15--20%作为订金,其余货款在交货后若干年内分期偿还,并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出口商凭出口单据和国外进口商开出的汇票,向本国专业银行申请取得中长期货款,作为生产的垫付资金以利周转。待国外进口商归还货款后,出口商再按贷款合同的规定向银行偿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一种出口商从供款银行取得货款后向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风险较大。

买方信贷( Buyer’s Credit)

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货款

货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以促进商品出口

当出口方银行将款项直接贷给外国进口商时,进口商先用自身的资金,以即期付款方式向出口商交纳买卖合同金额 15--20% 的订金,其余货款以限期付款的方式付给出口商,然后再按货款合同所规定的条件,向供款银行还本付息。当出口方银行将款项货给进口方银行时,进口方银行也以即期付款的方式代进口商支付应付的货款,并按贷款协议规定的条件向供款银行归还贷款和利息等。进口商与本国银行的债务关系,则按双方商定办法在国内结算清偿。

约束性货款( Tied loan)。银行信用,风险较小,透明度较高。目前比较流行。

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Page 4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3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Export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概念:出口国为了扩大商品出口,设立专门的保险机构,对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进行担保,如果发生收不回贷款或不能如期收回贷款的风险时,由担保机构负责偿还贷款,承担外国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风险。

风险种类:政治性风险,承保金额约合同金额的 85-95% 经济性风险,承保金额约合同金额的 70-80%

担保对象:出口商 /银行

信贷期限:短期—— 6 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中、长期—— 2—5年,时间长金额大,逐步审批

Page 4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4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三、出口补贴( Export Subsidies)概念:又称出口津贴,指一国政府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

惠待遇,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分类:直接补贴( Direct Subsidies )——现金补贴 间接补贴 (Indirect Subsidies)——财政优惠

现金补贴可以弥补出口商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所带来的亏损,或者补偿出口商所获利润率低于国内利润率所造成的损失。当补贴金额大大超过实际的差价或利差时,这已含有出口奖励的成份,不属于出口补贴的范畴。

财政优惠的方式:1. 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销售税、增值税和盈利税等国内税收,以减轻纳税负担。 2. 对某些商品,如原材料或半成品,如果确定其不是用于国内消费,而是经加工制造后用于出口的,则允许其暂时免税进口,以降低制成品的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3. 若对进口的原料或半成品征收了关税,政府退还其加工制造的成品出口时的进口关税。4. 对出口商品一般都予以免征出口税,即使对某些商品仍征收出口税,在世界市场商品价格下跌时,也往往予以取消。

此外还有延期付税、运费优惠、低息贷款、采用复汇率等等。

Page 4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5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四、商品倾销( Dumping)概念:一国以低于国内市场的正常价格在国际上销售商品的行为。目的: 打击竞争对手,推销国内的过剩商品,拓展或垄断国外市场,牟取暴利。

分类:( 1 )偶然性倾销。 ( 2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 ( 3 )长期性倾销。 影响: 对出口国来说,出口生产企业往往通过提高国内售价,将低价竞销 的损失转嫁给了国内消费者,从而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对受到商品倾销的国家来说,其同类商品的生产会受到冲击和损害,从而影响这些产业的正常和健康发展。受倾销国家的消费者虽然在短时期内可以享受较低价格的商品,但从长远看,随着其国内工业的被破坏和国外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消费者也将逐渐被迫接受垄断高价的剥削,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小资料:倾销案例

Page 4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6

倾销案例 北京时间 2006 年 3 月 23 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

根据这一决定,在从 4 月 7 日起的 6 个月时间内 ,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的 4.8% 过渡到 19.4% ;对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税将从 4.2% 过渡到 16.8% 。不过,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随后发表声明称:欧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中国和越南先天具备的竞争优势,针对的只是不公平的贸易扭曲行为。

此前的 3 月 16 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针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对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进行了秘密投票。在欧盟 25 个成员国中 ,3 个国家投票赞成对原产于中国的廉价皮鞋实施制裁; 9 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11 个国家宣布弃权;2 个国家没有投票。但是根据反对者不超过半数就算通过的规则,分析人士当时预测欧盟委员会的投票将会正式通过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欧洲零售商的反应: 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增加 5 英镑 (1英镑约合人

民币 13.54 元 ) 的成本。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击。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在努力保护那些不能独立生存的产业,却把高昂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Page 4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7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五、外汇倾销( Exchange Dumping)概念:一国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而用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从而起到扩大商品出口和限制商品进口的双重作用。

条件:1.货币贬值幅度应大于国内市场物价上涨幅度。外汇倾销须在国内价格尚未上涨或上涨幅度小于货币贬值幅度的前提下进行,其成效方可得以发挥。其作用是暂时的和有限的。

2. 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它的报复性措施。 3. 产品需求弹性大,则外汇倾销的作用大。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以工业制成

品为主的国家来说,外汇倾销的作用较大;而出口商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则外汇倾销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Page 4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8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1) 成立专门组织,研究出口商品发展战略和具体的贸易政策,协调政策制定与落实 情况及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2)建立商业情报网络,为出口商提供所需的商业信息和资料。 (3)设立贸易中心,组织贸易博览会。 (4)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加强国际间的经贸联系。 (5)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对企业出口成绩优秀者给予精神奖励。 (6) 资本输出,即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国外进行投资,以此带动大量商品的输出 .(7) 外汇分红,即政府允许出口商从所得的出口外汇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外汇用于

出口,以鼓励其积极性。(8) 出口奖励证制,即政府对出口商出口某种商品后发给一种奖励证,持有该证可以

进口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或将该证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或出售,从中获利。(9)复汇率制,即对不同的出口商品运用不同的汇率,以促进某些商品的出口。…………

Page 4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9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七、地区开放形式

目的: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

做法:一国在其关境境外划出一定的区域,进行地区开放。也叫经济特区。

形式:1 .自由港( Free Port )和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Zone) 2 .保税区( Bonded Area)3 .出口加工区( Export Processing Zone)4 .自由边境区( Free Perimeter)和过境区 (Transit Zone) 5 .科学工业园区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Page 5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七、地区开放形式之一1 .自由港( Free Port )和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Zone) 自由港,有时也称作自由口岸,是外国船舶和货物可以自由进出的港口。自由港

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可以很好地发挥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 自由贸易区,有时又称对外贸易区或自由区,是自由港的发展和延伸,即它以自

由港为依托,并将范围扩大到自由港的邻近地区。自由贸易区侧重于商业贸易活动,以促进转口贸易及为转口贸易服务的商品储存和简单再加工为主要功能。

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 1 )贸易自由,即没有贸易管制,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没有国籍限制,除了少数国家禁运商品以外,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自由进入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而不必办理报关手续和缴纳关税。如果港内或区内的外国商品要转运至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则必须办理报关手续和缴纳进口关税;

( 2 )金融自由,即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出入、转移及经营自由,没有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之分;

( 3 )投资自由,即投资不受因国别差异导致的行业限制与经营方式限制; ( 4 )运输自由,即船舶入港免办海关手续,移民、卫生检查手续从简; ( 5 )业务活动自由,即对于允许进入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商品,可以依据

具体需要进行储存、展览、拆散、分类、分级、修理、改装、重新包装、重贴标签、清洗、整理、加工和制造、销毁、与外国的原材料或所在国的原材料混合、再出口或向所在国国内市场出售。

Page 5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七、地区开放形式之二

2 .保税区( Bonded Area)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它是海关所设置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并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

区和仓库,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也不缴纳出口税。运入区内的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

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和保税仓库区构成了保税业务体系。 保税仓库系境外货物不须办理通关手续,就可进仓存储,在储存规定期限内,不必缴纳关税,出仓转口和再出口也免征关税,但仓内货物进入海关管制区则要照章纳税。保税仓库的特点是不进行加工、组装和生产的业务。

保税工厂则具有出口加工区企业的功能特性,即进口机器设备、原料和中间产品,以及经加工或制造后的制成品出口,均可享受关税豁免待遇。但保税工厂的设置不象出口加工区的企业那样集中,而是比较分散。

保税仓库区即保税区同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相比,占地面积更大,经营范围更宽,区内既可储存,又可加工生产。从其功能作用和经营业务来看,保税区实际上是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的融合体,可视作一种小型的出口加工区。

保税业务体系的建立对推动转口贸易和三角贸易,拓展经贸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Page 52: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七、地区开放形式之三3 .出口加工区( Export Processing Zone) 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

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本实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区别:1. 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是一种贸易型的经济自由区,其传统功能是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免税和提供设施与便利条件,来发展转口贸易,增加商业性劳务收益。

2. 出口加工区是一种融贸易型和加工型为一体的经济自由区,它不仅提供一般的优惠关税措施,而且允许生产用机器、设备、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自由进出,并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外资,促进区内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3. 无论是在经营业务范围方面,还是在产品的深加工方面,出口加工区都要大大超过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出口加工区有专业性出口加工区和综合性出口加工区两类。前者在区内只准经营某种特定的出口加工产品,后者在区内则可经营多种出口加工工业。目前世界各地的出口加工区大部分是综合性出口加工区。

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国情来对出口加工区施行优惠或者限制措施。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与发展,对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扩大出口加工工业,增加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Page 53: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七、地区开放形式之四

4 .自由边境区( Free Perimeter)和过境区 (Transit Zone)

自由边境区曾被称作自由贸易区,一般设立在一国的一个或几个省的边境地区,对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消费品实行减税或免税进口。外国货物可在区内进行储存、展览、混合、包装、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外国投资开发边区的经济。

自由边境区在拉丁美洲的少数国家中实行。与出口加工区不同的是,自由边境区的进口商品加工后大多是在区内使用,只有少数是用于出口。因此,自由边境区享受的优惠待遇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它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发展后,政府就逐渐取消某些商品的优惠待遇,直至废除自由边境区。

过境区是沿海国家为了便利内陆邻国的进出口货物,开辟某些海港、河港或国境城市作为货物的自由中转区。对进入过境区的货物,一般予以简化海关手续,免征关税或只征小额过境费用的优惠待遇。与上述地区开放的形式不同,过境货物在过境区可作短期储存,重新包装,但不能加工。

Page 54: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七、地区开放形式之五

5 .科学工业园区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科学工业园区,有时也称工业科学园、科研工业区、新产业开发区、高技术园区及科学城等,是一种在战后科技革命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工业开发基地。

它将智力和资金高度集中起来,专门从事新技术研究、试验和生产,以加速新技术研制及其成果应用,为本国或本地区工业的现代化服务。与侧重于扩大制成品加工出口的出口加工区不同,科学工业园区旨在扩大科技产品的出口和扶持本国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学工业园区一般设在靠近信息渠道通畅和交通网络发达的大城市附近,有充足的科技资源和教育设施,并以一系列设施先进、资本雄厚、技术密集度高的专业性企业群体为依托。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工业园区,是 1951年正式创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科研工业区”,后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硅谷”。

除此以外,世界上较有影响的科学工业园区还有日本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和九州“硅岛”,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原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新加坡的“肯特岗科学工业园区”及我国台湾省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等。

Page 55: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5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7.4.2 出口管制的原因与对象 一、出口管制的原因1. 政治原因。政治原因往往是实行出口管制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国实行国别政

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常对与自己“敌对”或“不友好”的国家实行出口管制,特别是武器、军事设备、高技术和重要战略物资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2. 军事原因。为了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各国都有义务对可能用于核武器制造的技术与装置、原料的出口实行出口管制。

3. 经济原因。许多国家为了避免本国相对稀缺的商品过量流失而造成不利的影响,常常会对该类商品实行出口管制,以保证国内需要。此外,当一国的某些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时,为了控制、稳定国际市场价格,改善贸易条件,政府也将对此类商品实行出口管制。

4. 其它原因。如为了人权目的,禁止劳改产品的出口;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濒危动植物,对一些物资进行全球性的贸易禁运;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对一些特殊商品的出口实行管制。

Page 56: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6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7.4.2 出口管制的原因与对象 二、出口管制的对象 1 .战略物资及其有关的尖端技术和先进技术资料。如武器、军用飞机、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及有关技术资料等。

2 .国内的紧缺物资。即国内生产所紧迫需要的原材料和半制成品,以及国内供应明显不足的商品。这些物品如自由输往国外,势必加剧国内的供给不足和市场失衡,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其出口常受到限制。

3 .需要“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迫于对方国家或某一集团的强大压力,某些国家不得不对某些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实行出口管制。

4 .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商品和出口额大的商品,这点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大多出口商品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当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时,应尽量控制该商品的过多出口,以免加剧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不利形势,给本国经济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5 .为保持生态平衡而得到保护的某些动植物,如象牙、犀牛角、虎骨等珍稀动物药材、珍稀动物本身及其制品,均在禁止出口商品的范围之列。

6 .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如出口文物、艺术品、黄金、白银等特殊商品,国家一般都予以严格控制和管理,以保护本国艺术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及精神。

Page 57: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7

7.4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7.4.2 出口管制的原因与对象 三、出口管制的形式 单方面出口管制——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设立专门的执行机

构,对本国某些商品的出口实行管制。在这方面美国具有代表性。 多边出口管制——一些国家为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通过达成共

同管制出口的协议,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共同制订多边出口管制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目的。

冷战时期存在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多边出口管制机构。该组织正式成立于 1950 年 1 月,其总部设在巴黎,故而得名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其主要任务是:

1. 制定禁止、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战略物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和详细的禁运清单;

2. 审议可免除禁运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具体申请项目; 3. 协调和监督其禁运政策的执行和实施。

Page 58: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8

本章小结( 1 )1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保护本国市场、扩大商品或劳务

出口、积累资本和技术等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贸易方针、法规及措施。影响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经济状况、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政府领导人的经济理论与贸易思想以及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2 .发达国家在 20世纪 50—70年代初主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20世纪 70年代初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回升。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建立了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国际贸易机构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非关税壁垒有所减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对商品实施保护的范围从传统产品和农产品扩大到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产生了协商管理的贸易政策。它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因而既有别于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同时也不同于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

Page 59: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59

本章小结( 2 )3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就其实质来说,主要有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两大类型。两种战略特点不同,各有利弊,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推行出口导向战略,通过出口产业的增长来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伴随着对国内市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进口替代产业的成长。同样,进口替代也并不必然地排斥出口导向,因为出口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收入和提高购买力,从而有助于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促进新的产品市场的出现,降低劳动成本,使得本国产品同进口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两种战略在具有相继性和替代性特征的同时,也表现为一种互补性的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采取了一些促进商品出口的鼓励措施,使贸易政策的重心从消极防御转向积极拓展。鼓励出口的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以及地区开放形式。与此同时,出于某些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为履行贸易协定中应尽的义务,有些国家对一些商品实行出口管制,由此而形成了出口管制制度。

Page 60: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60

【本章荐读书目】1 .[美]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1995年版;

2 .世界银行政策调研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年版;

3 .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4 .张二震:《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与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5 .尹翔硕:《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6 .王如忠:《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变动中的趋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Page 61: 第 7 章  对外贸易政策

61

【本章复习思考题】1 .在 1999 年 12月召开的西雅图会议上,美国的劳联与产联组织成

为意将“劳工标准”纳入世界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为什么?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既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倡导者,同时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请对这一矛盾现象作出分析。

3 .出口导向战略对于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完全适用?请结合中国的实例进行分析。

4 .“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揭示了像韩国这样推行出口补贴的政策是明智之举。出口补贴使每一个产业都获得了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所需的战略优势。”请结合韩国出口补贴的实践对这一论点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