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4 责任编辑/ 胡娇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 李云辉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人文 刘欢 妈祖是保佑渔民和渔船平安的海上女 神,沿海地区多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北 京并不是沿海地区却也有天后宫,这些天 后宫是怎样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护海运有奇应”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称为妈祖。 妈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屿,生于宋 建隆元年 (960 年) ,升化于宋雍煕四年 (987 年) 。传说妈祖“生而神异,能知人祸福”,经 常着红衣飞翻海上,救助遇险之人,因而被 当地父老奉为神, “相率祠之”。 宋宣和五年 (1123 年) ,给事中路允迪 奉旨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同行的船只 都因风浪倾覆,唯有路允迪所乘之船因女 神出现于桅杆之上而化险为夷。路允迪回 国后奏知皇帝,宋徽宗特赐妈祖神号“顺 济” —海上女神的身份由此得到了官方 认可。此后,这位女神不断显示灵异,封号 也不断添加,至南宋景定年间,已拥有“灵 惠溥济嘉应善庆妃”之称。 元代,大都的粮食依赖海运。海船大,载 粮多,风险也大。据《元史·食货志·海运》中 说:“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从事海运的人 为保平安,常会祈求女神保佑。平安抵达通 州的船员,便对女神感激不尽,崇拜也愈加 虔诚。忽必烈以“护海运有奇应”为妈祖加封 “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供奉天妃的 庙曰“灵慈” —天妃的称号便始于此。 据《元史·祭祀志》记载,当时,泉州、福 州、兴化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 、直沽、平江、周 泾等处皆建有天妃庙,位置都在运河及海运 港口,其中离大都最近处是天津。元皇庆年 (1312 年) 开始, “岁遣使赍香遍祭” —朝 廷每年派专人去各处天妃庙祭祀。截至元文 宗时期,天妃的神号增至 20 字,朝廷遣官致 祭的天妃庙增至 18 处,除上述几处之外,还 有淮安、昆山、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等地。 大通桥畔曾有天妃庙 北京出现天妃庙,是在元朝通惠河通航 之后。江南的船工频繁往来,将天妃崇拜也 带到了元大都。大都城跟前第一座天妃庙便 坐落在通惠河畔的大通桥之西,如今它的具 体位置已不可考,大约在建国门立交桥南。 当代学者赵洛认为,北京这座天妃庙 始建于元朝泰定年间,和天津的那座天后 宫是同时建的。天津的天后宫始建于元朝 泰定三年 (1326 年) ,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 修。现存建筑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 建筑风格,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 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天后宫”,也是元代 官方致祭的天后宫之一。而大通桥畔这座 天妃庙,不在官祭的 18 座天妃宫之中,很 可能是非官方建造的。因为天妃庙不仅用 来供奉天妃、祈求航海安全,还是船工海员 休憩娱乐的会所。如果说天津的天后宫是 随海运北上的,那大通桥畔这座天妃庙则 是沿通惠河而来到北京的。 明景泰末年,道士邱然源以南京的天 妃宫为例,请求朝廷将大通桥畔的“天妃 庙”改称为“天妃宫”。南京的天妃宫建于明 永乐七年,位于南京仪凤门 (今兴中门) 长江之滨、狮子山麓,是朱棣敕建的,赐额 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朱棣加封天妃为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委派 南京太常寺卿于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二 十三天妃诞辰进行官祭。 南京这座天妃宫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归来便向朱棣奏说,他 在航海途中遇到狂风巨浪,由于祈祷天妃 保佑而化险为夷。朱棣听说后马上派官员 前往福建湄山致祭,并赏天妃族孙每人五 百贯钱。之后,天妃“显灵”的事迹越发多 了,于是有了南京城外的这座天妃宫。 邱然源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应允,大通 桥畔的天妃庙从此“升格”为天妃宫,但是规 模并没有相应扩大。成化庚子年 (1480 年) 邱然源“募材鸠工”将天妃宫“拓大而一新 之”。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 “出朝阳 关沿河往南……有天妃宫。”据《日下旧闻 考》说,清朝乾隆年间,这座天妃宫尚存。 通州至今有“天后宫”地名 沿运河而北上的天妃庙不只这一座。 据《顺天府志》记载,通州就有两座天妃宫。 一座位于城内东北隅,在贡院北边,隔城就 是运河石坝楼。《顺天府志》记载,此宫“始 建无考,明崇祯十三年修”。但父老相传始 建于元代。明嘉靖年间编的《通州志略》也 这样记载:“天妃宫在靖嘉寺东” (今贡院小 学后院) ,元至正三年 (1343 年) 建。民国初 年在贡院旧址建小学时拆除,现在只 留下“天后宫”的地名。 另一座在北门 外,始建时名天妃宫, 清代时更名为天后 宫。据明 《通惠河 志》记载: 天妃宫一座,嘉靖七年 (1528年) 新建。每年农 历三月二十三天后生日那天,与河运有关的 人不分南北,均到庙中烧香祝寿,乞求天后保 佑水运平安。传说天后娘娘还掌管送子之事, 兼能“福佑众生”。 通州区张家湾里二泗村西的佑民观, 也是一座天妃庙,庙观之前就是运河。《日 下旧闻考》记载:“里二泗近张家湾,有佑民 观,中建玉皇阁醮坛,塑河神像。嘉靖十四 年,道士周从善乞宫观名,赐今额,名其阁 曰锡禧。万历十年,灵璧侯汤世龙复新之。” 在运河上船只往来频繁的年代,这座庙是 人们祀奉天后妈祖的重要道场。 有意思的是,佑民观供奉的天妃娘娘 不是海神娘娘,而是天妃娘娘与金花娘娘 的混合体,称“天妃金花圣母娘娘”。金花娘 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送子娘娘,是 粤、桂、鄂、浙等地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 天妃娘娘的这一变化,是大运河促进 南北文化融合的又一证明。 内城曾有两座天后宫 北京内城曾经有过一座天后宫,位 于东四牌楼马大人胡同,是清朝乾隆年 间福康安的家庙。乾隆五十一年(1786 ) 福康安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这一 年,台湾林爽文发动起义,福建提督柴大 纪被围于诸罗 (今 嘉 义) ,福州将军常青 多次征战不能取胜。第二年,即 1787 年, 福康安带兵渡台,次年俘获林爽文,台湾 安定。离开台湾前,福康安在彰化和台南 倡议修建天后宫。与此同时,福康安在给 朝廷的奏折中,多次讲述天后神力相助 的功绩。回京后不久,福康安便在他东四 二条府邸不远处的马大人胡同修建了天 后宫,以报答天妃的保佑。 位于北京前门外长巷的汀州会馆, 也曾有一座砖雕精美的天后宫。汀州位 于福建西部,这座天后宫是福建人建 的无疑了。 为什么北京不是沿海地区却有天后宫 王邦寿 “倒流三千八百里”的郁江,从湖 北省利川市佛宝山风景区奔腾而来, 流经忠路镇木坝河,形成一片洼地。 这里有一座木结构殿庑式建筑三元堂,整个建筑坐北朝南,藏于山 野之中,低调朴实,恬淡自然。行至此 处,仿佛抵达一个宁静自如的境界。 据《利川县志》所载,可推断这座 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前,现存主 体为利川谋道长坪支罗人罗宗题于 光绪二十七年扩建。整个建筑分三 进,依山就势呈台阶式摆布,东西宽 50 米,南北长 60 米,建筑面积约 3000 平方米,正门前的石梯及阶沿用长长 的条石铺成。由前殿经过天井过道, 顺着石梯进入正殿,但见中堂左右各 有过道和厢房,后方正中是天井和高 阁。后殿两厢重檐高翘,彩楼回旋,形 成对峙之势。 整个建筑布局巧妙,或飞檐翘 角,或回廊通幽,技艺精当,风采尽 显。殿内柱基为双层镂空石刻,玲珑 剔透,构图精良。这种柱基美观与实 用相结合,图像生动,活泼流畅,只可 惜有的已经残缺。 “山光淡淡水溶溶,知是蓬莱第 几峰。红日一轮方挂树,白云万叠又 闻钟。”到了清代,利川的名山秀水多 与庙宇相关。三元堂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是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一座 道观。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清凉宜 人的江水如飘然玉带,木坝河大桥若 静卧长虹。道观后面围着圈椅形的高 山,是当年忠路土司设在东大门上的 军事寨堡。这里地势低矮,气候温暖, 蝴蝶种类不下几十种,仿佛一座“蝴 蝶堂”,为道观增添幽静清雅之趣。 湖北利川三元堂: 山野之中的清代道观 初心不悔为敦煌 他裹着羊皮大衣,头戴老农毡帽,呼吸的 热气迅速结成冰花,蜷缩着像是“没有生命的 货物”。西去敦煌时,常书鸿还不到40 岁。 此前,他是留法 9 年的艺术家、北平艺 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西装笔挺,风度翩翩。 塞纳河畔的一本《敦煌石窟图录》让醉心油 画的他为中国艺术倾倒,家国破碎、战火纷 飞更让他心系敦煌。 1944 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 漠中创立。那时,莫高窟已荒废 400 余年。 流沙从崖壁顶部倾泻而下,上百个洞窟被 掩埋。壁画大块大块跌落,砸烂在地上。 破庙当办公室,马厩做宿舍,水里的泥 浆澄清了就拿来喝。最可怕的是孤独。带病 的同事含泪对常书鸿说: “我死了以后,可别 把我扔在沙堆中,请你把我埋在泥土里呀!” 初创者接连离开,妻子也弃他而去,常 书鸿却初心不悔。 “我如果为了个人的一些 挫折与磨难就放弃责任而退却的话,这个 劫后余生的艺术宝库,很可能随时再遭劫 难!不能走!” 段文杰、孙儒僩、欧阳琳、李承仙、史苇 湘……在常书鸿的全力招募下,一批批大学 生告别优渥的生活,奔赴大漠。旧照片见证 别样青春:穿旗袍的女孩和穿白衬衫的男 孩,乘坐的却是一辆破旧的木轮老牛车。 他们几乎用双手清除了数百年堆积在 300 多个洞窟内的积沙,修建了千余米长的 围墙。临摹缺纸就用窗纸自己裱褙,毛笔秃 了拿小刀削尖再用,连颜料也是自制的。 一个冬日的下午,敦煌研究院首任接 待部主任马竞驰走进院史陈列馆,在小院 里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生活:这里养过鸡,那 里理过发,联欢会上的欢声笑语历历在目。 “没人喊苦,也没人叫穷,日子就是这么过 的,大家高高兴兴干工作。” 眼前不见苦,只因宏图在心中。 勇担重任扛大旗 起初是白手起家斗流沙。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莫高窟人面临的课题则更严峻。 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他们 怎能甘心? 国家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 院,首任院长段文杰重任在肩。没有高谈阔 论,他只说守着莫高窟的人首先要有作为。 “要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让成果说话。” 一个初冬的早晨,马竞驰去段文杰的房 间,看到他一口气吃了6 个大大的香水梨,很 是不解。段文杰解释说: “梨解渴顶饿,不用下 来上厕所,在洞子里能一直待到太阳偏西。” 为了临摹一幅《都督夫人礼佛图》,他翻阅了 100 多种资料,摘录了2000 多张卡片。 《敦煌研究文集》《中国石窟·敦煌莫高 窟》以及《敦煌研究》期刊……20 世纪 80 代,满怀爱国心的一代莫高窟学人奋力拼 搏,用丰硕的学术成果扭转了“敦煌学在国 外”的局面。 段文杰力倡接轨国际。去年辞世的敦 煌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最雄曾回忆: “段老深 知文物保护工作的艰巨。要做好莫高窟的 保护工作,必须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捷 径。年轻人被送出国深造,光是去东京艺术 大学的就达 70 多人次。” 1998 年,年近 60 岁的樊锦诗被任命为 敦煌研究院院长。退休的年纪,她却重新站 在了起跑线上。 游客太多,她日夜揪心。 “不让看不行,看 坏了更不行。哪能一味想着门票和钞票?”于 是,莫高窟在我国的文化遗产地中率先进行 文物数字化探索和游客承载量研究, “数字敦 煌”项目让莫高窟“永葆青春”成为可能。 她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便推 动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在 她的持续呼吁下,甘肃制定专项法规《甘肃 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莫高窟有了“护身 符”。 开拓进取求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古丝路重镇 敦煌再度吸引世界的目光。 “古丝绸之路孕 育了敦煌。我们在历史中寻找未来,以文化 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故宫博物院院长、敦 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说。 去伊朗、去阿富汗、去吉尔吉斯斯坦…… 敦煌研究院的学者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扎根敦 煌,循着古老壁画探寻文明交流的印记。 2019 11 月,我国首个有关文物保护的 多场耦合实验室在敦煌研究院竣工,长时间 降雨、降雪、刮风等自然条件得以在实验室模 拟。 “文物保护进入深水区,要攻关的都是难 解决的问题,研究要向纵深方向去。”敦煌研 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说。 敦煌也在变得年轻可爱。新一代莫高 窟人携手科技企业,让敦煌文化以流行音 乐、游戏、漫画等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干了 20 多年讲解工作,敦煌研究院文 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转换赛道”设 计起研学课程。 “孩子们穿上仿唐代半臂襦 裙,走进壁画修复现场,深度感知莫高窟。 希望敦煌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回顾研究 70 余载历程,发展的根本在一个“人” 字。前辈奠基、大家关注、一代代人甘坐冷 板凳,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才 得以步步向前。愿更多高端人才走进莫高 窟,在千年敦煌找寻新天地。 明清至今 江南式建筑藏身四川山乡 从梓潼大庙山出发,沿着七弯八绕 的乡道,来到盐亭县安家镇鹅溪村。远远 地望见青山翠柏之间,隐隐露出一些飞 檐翘角,走到近前,只见一座气势恢宏的 房屋耸立在半山腰,这就是文星庙。不远 处,就是从梓潼七曲山文昌祖庭蜿蜒而 来的梓江,梓江支流鹅溪自东向西,从文 星庙前流过。文星庙耸立山腰,沿着数十 级石梯而上,俯瞰平坝,溪水环绕,与七 曲山大庙文昌祖庭一脉相通。 跟随着盐亭县文管所干部杨晓刚的 脚步,笔者穿过新建的仿古四合院山门, 饱经沧桑的文星庙主体建筑桂香殿就是 先前远远望见的。桂香殿位于两米高的 地基上,地基由条石砌筑,上面立着四根 柱子,粗壮有力,不施粉饰,极为古朴。桂 香殿檐下的斗拱,则让人眼前一亮,华丽 的木斗拱,雕刻精美,卷曲似菊花怒放, 又像龙爪盘曲,显示着高超的木工技艺。 大斗拱有 7 朵,是盐亭县内唯一的“斗拱 式古庙”建筑,据记载,只有敬奉孔子的 庙堂,才能使用这种斗拱样式。笔者看 到,桂香殿内的雀替、驼峰、梁头、槅扇等 物件也雕刻精美,梁栿间绘有彩画。 桂香殿的梁、脊、檩、枋等建筑构件 上,留有各种前人的墨书题记25 条,题记 者大多是明清时期盐亭、梓潼、三台、南 部等县的官员、学子。其中有几条墨书记 载,修建文星庙的木匠来自湖广武昌,即 今天的湖北赤壁市。修建文星庙的铁匠、 瓦匠、盖匠等也大都来自湖北。桂香殿的 建筑装饰等风格带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建 筑的特点,由此也能理解了。 据介绍,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 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建筑文化与建筑技 术强势输出至巴蜀等地,文星庙就是典 型实例。文星庙是明代晚期四川地区从 湖广地区引入新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 表,保存至今,十分罕见,开启了抬担式 构架在四川出现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 物价值。从清代初期起,抬担式建筑逐渐 成为四川高等级建筑的主流,影响了此 后两三百年间四川建筑的发展。 文脉传承 乡村孩儿求学文昌宫 桂香殿是三间 10 多米宽、进深 11 檩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小青瓦 屋面,是抬梁式与抬担式混合结构。 文星庙内有3 通石碑,据清嘉庆四年 (1799 年) 碑记,当时的文星庙创建已经 “历百有数十年”,结合建筑形制特点,文 物专家们判断,文星庙创建于明代晚期。 根据部分墨书题记中的官员、进士、举人 等人名,与地方志中的职官志、科举志等 进行比对,文物专家们得知,桂香殿在清 康熙五十五年 (1716 年) 有一次维修。清雍 正四年 (1726 年) 在殿内绘制了壁画。清嘉 庆四年 (1799 年) 增塑了一批塑像。清嘉庆 七年 (1802 年) 重妆了文昌神像。咸丰二年 (1852 年) 再次维修了桂香殿。 通过庙内的碑刻墨记,可以得知,文 星庙原是一所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见 证了当时文昌在四川地区的流行。清代 以后,文星庙虽由佛教僧人住持,但仍供 奉并增塑道教神像,同时又供奉孔子牌 位,见证了清代宗教世俗化、儒释道三教 合一的历史。作为这些历史的实物见证, 文星庙也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据介绍,发源于四川本土的梓潼神 信仰,在南宋至元代演变为文昌信仰, 到明清时期影响至全国,至今仍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亭文星庙正是 在这种文化滋养下应运而生的建筑,具 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数百年来,文星庙静静地守候着鹅溪 村,见证着时代更迭和社会变迁。古老的文 星庙,如今总占地约2340平方米,由庙前上 山的垂带踏道2段及主殿桂香殿组成。庙内 保存有石碑、石牌位等附属文物,现已建有 院门和围墙保护,并立有保护标志碑和文保 界桩。文星庙于2004 年公布为盐亭县文物 保护单位, 2009 年对桂香殿屋面进行了修 缮, 2012 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7 年新建了文星庙围墙、庙门,并修缮了 庙前踏道。 2018 年拆除了庙侧面后期搭建 的管理用房,规范改造庙内用电线路。 2019 10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乡“国宝”文星庙 隐藏数百年的川西建筑 田明霞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安家镇有一座创 建于明代的江南风格古建筑,以供奉孔子和 文昌而祈福,滋养一方文运,同时留下了令 人惊叹的明清文物。前不久,这处建筑新晋 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玉洁 漫漫黄沙,寂寂戈壁,莫高窟和守护 着它的人遍历这里每一个寒暑春秋。76年 间,一代代知识分子远赴大漠深处,接续 守护莫高窟,疮痍之地逐步成为世界文化 遗产保护的典范,“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成 为过去,世界敦煌学的中心冉冉升起。 工作人员在莫高窟 工作人员在莫高窟 196 196 窟内处理坠落的窟顶壁画 窟内处理坠落的窟顶壁画 1957 1957 10 10 月摄 月摄 ); ); 工作人员对莫高窟部 工作人员对莫高窟部 分洞窟进行加固施工 分洞窟进行加固施工 1964 1964 7 7 8 8 日摄 日摄 ); ); 4 4 文杰在莫高窟 文杰在莫高窟 130 130 窟甬道临摹壁画 窟甬道临摹壁画 1955 1955 7 7 20 20 日摄 日摄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 98 98 窟内对 窟内对 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人文 此生不悔 勇担重任 - yunnan.cnmzsb.yunnan.cn/images/2020-01/20/A04/20200120A04_pdf.pdf · 修。现存建筑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 建筑风格,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人文 此生不悔 勇担重任 - yunnan.cnmzsb.yunnan.cn/images/2020-01/20/A04/20200120A04_pdf.pdf · 修。现存建筑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 建筑风格,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

44责任编辑/ 胡娇

邮箱/ [email protected]美编/ 李云辉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人文

刘欢

妈祖是保佑渔民和渔船平安的海上女神,沿海地区多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北京并不是沿海地区却也有天后宫,这些天后宫是怎样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护海运有奇应”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称为妈祖。妈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屿,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于宋雍煕四年(987年)。传说妈祖“生而神异,能知人祸福”,经常着红衣飞翻海上,救助遇险之人,因而被当地父老奉为神,“相率祠之”。

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同行的船只都因风浪倾覆,唯有路允迪所乘之船因女神出现于桅杆之上而化险为夷。路允迪回国后奏知皇帝,宋徽宗特赐妈祖神号“顺济”——海上女神的身份由此得到了官方认可。此后,这位女神不断显示灵异,封号也不断添加,至南宋景定年间,已拥有“灵惠溥济嘉应善庆妃”之称。

元代,大都的粮食依赖海运。海船大,载粮多,风险也大。据《元史·食货志·海运》中说:“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从事海运的人为保平安,常会祈求女神保佑。平安抵达通州的船员,便对女神感激不尽,崇拜也愈加虔诚。忽必烈以“护海运有奇应”为妈祖加封

“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供奉天妃的庙曰“灵慈”——天妃的称号便始于此。

据《元史·祭祀志》记载,当时,泉州、福州、兴化(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直沽、平江、周泾等处皆建有天妃庙,位置都在运河及海运港口,其中离大都最近处是天津。元皇庆年间(1312年)开始,“岁遣使赍香遍祭”——朝廷每年派专人去各处天妃庙祭祀。截至元文宗时期,天妃的神号增至20字,朝廷遣官致祭的天妃庙增至18处,除上述几处之外,还有淮安、昆山、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等地。

大通桥畔曾有天妃庙

北京出现天妃庙,是在元朝通惠河通航之后。江南的船工频繁往来,将天妃崇拜也带到了元大都。大都城跟前第一座天妃庙便坐落在通惠河畔的大通桥之西,如今它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大约在建国门立交桥南。

当代学者赵洛认为,北京这座天妃庙始建于元朝泰定年间,和天津的那座天后宫是同时建的。天津的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天后宫”,也是元代官方致祭的天后宫之一。而大通桥畔这座

天妃庙,不在官祭的 18座天妃宫之中,很可能是非官方建造的。因为天妃庙不仅用来供奉天妃、祈求航海安全,还是船工海员休憩娱乐的会所。如果说天津的天后宫是随海运北上的,那大通桥畔这座天妃庙则是沿通惠河而来到北京的。

明景泰末年,道士邱然源以南京的天妃宫为例,请求朝廷将大通桥畔的“天妃庙”改称为“天妃宫”。南京的天妃宫建于明永乐七年,位于南京仪凤门(今兴中门)外长江之滨、狮子山麓,是朱棣敕建的,赐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朱棣加封天妃为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委派南京太常寺卿于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二十三天妃诞辰进行官祭。

南京这座天妃宫与郑和下西洋有关。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归来便向朱棣奏说,他在航海途中遇到狂风巨浪,由于祈祷天妃保佑而化险为夷。朱棣听说后马上派官员前往福建湄山致祭,并赏天妃族孙每人五百贯钱。之后,天妃“显灵”的事迹越发多了,于是有了南京城外的这座天妃宫。

邱然源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应允,大通桥畔的天妃庙从此“升格”为天妃宫,但是规模并没有相应扩大。成化庚子年(1480年),邱然源“募材鸠工”将天妃宫“拓大而一新之”。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出朝阳关沿河往南……有天妃宫。”据《日下旧闻考》说,清朝乾隆年间,这座天妃宫尚存。

通州至今有“天后宫”地名

沿运河而北上的天妃庙不只这一座。据《顺天府志》记载,通州就有两座天妃宫。一座位于城内东北隅,在贡院北边,隔城就是运河石坝楼。《顺天府志》记载,此宫“始建无考,明崇祯十三年修”。但父老相传始建于元代。明嘉靖年间编的《通州志略》也这样记载:“天妃宫在靖嘉寺东”(今贡院小学后院),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民国初年在贡院旧址建小学时拆除,现在只留下“天后宫”的地名。

另一座在北门外,始建时名天妃宫,清代时更名为天后宫 。据 明《通惠河志》记载:

天妃宫一座,嘉靖七年(1528年)新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生日那天,与河运有关的人不分南北,均到庙中烧香祝寿,乞求天后保佑水运平安。传说天后娘娘还掌管送子之事,兼能“福佑众生”。

通州区张家湾里二泗村西的佑民观,也是一座天妃庙,庙观之前就是运河。《日下旧闻考》记载:“里二泗近张家湾,有佑民观,中建玉皇阁醮坛,塑河神像。嘉靖十四年,道士周从善乞宫观名,赐今额,名其阁曰锡禧。万历十年,灵璧侯汤世龙复新之。”在运河上船只往来频繁的年代,这座庙是人们祀奉天后妈祖的重要道场。

有意思的是,佑民观供奉的天妃娘娘不是海神娘娘,而是天妃娘娘与金花娘娘的混合体,称“天妃金花圣母娘娘”。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送子娘娘,是粤、桂、鄂、浙等地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

天妃娘娘的这一变化,是大运河促进南北文化融合的又一证明。

内城曾有两座天后宫

北京内城曾经有过一座天后宫,位于东四牌楼马大人胡同,是清朝乾隆年间福康安的家庙。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福康安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这一年,台湾林爽文发动起义,福建提督柴大纪被围于诸罗(今嘉义),福州将军常青多次征战不能取胜。第二年,即 1787年,福康安带兵渡台,次年俘获林爽文,台湾安定。离开台湾前,福康安在彰化和台南倡议修建天后宫。与此同时,福康安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多次讲述天后神力相助的功绩。回京后不久,福康安便在他东四二条府邸不远处的马大人胡同修建了天后宫,以报答天妃的保佑。

位于北京前门外长巷的汀州会馆,也曾有一座砖雕精美的天后宫。汀州位

于福建西部,这座天后宫是福建人建的无疑了。

为什么北京不是沿海地区却有天后宫

王邦寿

“倒流三千八百里”的郁江,从湖北省利川市佛宝山风景区奔腾而来,流经忠路镇木坝河,形成一片洼地。这里有一座木结构殿庑式建筑——三元堂,整个建筑坐北朝南,藏于山野之中,低调朴实,恬淡自然。行至此处,仿佛抵达一个宁静自如的境界。

据《利川县志》所载,可推断这座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前,现存主体为利川谋道长坪支罗人罗宗题于光绪二十七年扩建。整个建筑分三进,依山就势呈台阶式摆布,东西宽50米,南北长 60米,建筑面积约 3000平方米,正门前的石梯及阶沿用长长的条石铺成。由前殿经过天井过道,顺着石梯进入正殿,但见中堂左右各有过道和厢房,后方正中是天井和高阁。后殿两厢重檐高翘,彩楼回旋,形成对峙之势。

整个建筑布局巧妙,或飞檐翘角,或回廊通幽,技艺精当,风采尽显。殿内柱基为双层镂空石刻,玲珑剔透,构图精良。这种柱基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图像生动,活泼流畅,只可惜有的已经残缺。

“山光淡淡水溶溶,知是蓬莱第几峰。红日一轮方挂树,白云万叠又闻钟。”到了清代,利川的名山秀水多与庙宇相关。三元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一座道观。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清凉宜人的江水如飘然玉带,木坝河大桥若静卧长虹。道观后面围着圈椅形的高山,是当年忠路土司设在东大门上的军事寨堡。这里地势低矮,气候温暖,蝴蝶种类不下几十种,仿佛一座“蝴蝶堂”,为道观增添幽静清雅之趣。

湖北利川三元堂:

山野之中的清代道观

初心不悔为敦煌

他裹着羊皮大衣,头戴老农毡帽,呼吸的热气迅速结成冰花,蜷缩着像是“没有生命的货物”。西去敦煌时,常书鸿还不到40岁。

此前,他是留法9年的艺术家、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西装笔挺,风度翩翩。塞纳河畔的一本《敦煌石窟图录》让醉心油画的他为中国艺术倾倒,家国破碎、战火纷飞更让他心系敦煌。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中创立。那时,莫高窟已荒废 400余年。流沙从崖壁顶部倾泻而下,上百个洞窟被掩埋。壁画大块大块跌落,砸烂在地上。

破庙当办公室,马厩做宿舍,水里的泥浆澄清了就拿来喝。最可怕的是孤独。带病的同事含泪对常书鸿说:“我死了以后,可别把我扔在沙堆中,请你把我埋在泥土里呀!”

初创者接连离开,妻子也弃他而去,常书鸿却初心不悔。“我如果为了个人的一些挫折与磨难就放弃责任而退却的话,这个劫后余生的艺术宝库,很可能随时再遭劫

难!不能走!”段文杰、孙儒僩、欧阳琳、李承仙、史苇

湘……在常书鸿的全力招募下,一批批大学生告别优渥的生活,奔赴大漠。旧照片见证别样青春:穿旗袍的女孩和穿白衬衫的男孩,乘坐的却是一辆破旧的木轮老牛车。

他们几乎用双手清除了数百年堆积在300多个洞窟内的积沙,修建了千余米长的围墙。临摹缺纸就用窗纸自己裱褙,毛笔秃了拿小刀削尖再用,连颜料也是自制的。

一个冬日的下午,敦煌研究院首任接待部主任马竞驰走进院史陈列馆,在小院里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生活:这里养过鸡,那里理过发,联欢会上的欢声笑语历历在目。

“没人喊苦,也没人叫穷,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大家高高兴兴干工作。”

眼前不见苦,只因宏图在心中。

勇担重任扛大旗

起初是白手起家斗流沙。到了20世纪80年代,莫高窟人面临的课题则更严峻。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他们怎能甘心?

国家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段文杰重任在肩。没有高谈阔论,他只说守着莫高窟的人首先要有作为。

“要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让成果说话。”一个初冬的早晨,马竞驰去段文杰的房

间,看到他一口气吃了6个大大的香水梨,很是不解。段文杰解释说:“梨解渴顶饿,不用下来上厕所,在洞子里能一直待到太阳偏西。”为了临摹一幅《都督夫人礼佛图》,他翻阅了100多种资料,摘录了2000多张卡片。

《敦煌研究文集》《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以及《敦煌研究》期刊……20世纪80年代,满怀爱国心的一代莫高窟学人奋力拼搏,用丰硕的学术成果扭转了“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

段文杰力倡接轨国际。去年辞世的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最雄曾回忆:“段老深知文物保护工作的艰巨。要做好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必须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捷径。年轻人被送出国深造,光是去东京艺术大学的就达70多人次。”

1998年,年近60岁的樊锦诗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退休的年纪,她却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游客太多,她日夜揪心。“不让看不行,看坏了更不行。哪能一味想着门票和钞票?”于是,莫高窟在我国的文化遗产地中率先进行文物数字化探索和游客承载量研究,“数字敦煌”项目让莫高窟“永葆青春”成为可能。

她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便推动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在她的持续呼吁下,甘肃制定专项法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莫高窟有了“护身符”。

开拓进取求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古丝路重镇敦煌再度吸引世界的目光。“古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我们在历史中寻找未来,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故宫博物院院长、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说。

去伊朗、去阿富汗、去吉尔吉斯斯坦……敦煌研究院的学者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扎根敦煌,循着古老壁画探寻文明交流的印记。

2019年11月,我国首个有关文物保护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在敦煌研究院竣工,长时间降雨、降雪、刮风等自然条件得以在实验室模拟。“文物保护进入深水区,要攻关的都是难解决的问题,研究要向纵深方向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说。

敦煌也在变得年轻可爱。新一代莫高窟人携手科技企业,让敦煌文化以流行音乐、游戏、漫画等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干了20多年讲解工作,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转换赛道”设计起研学课程。“孩子们穿上仿唐代半臂襦裙,走进壁画修复现场,深度感知莫高窟。希望敦煌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回顾研究院 70余载历程,发展的根本在一个“人”字。前辈奠基、大家关注、一代代人甘坐冷板凳,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才得以步步向前。愿更多高端人才走进莫高窟,在千年敦煌找寻新天地。

此生不悔

勇担重任

明清至今江南式建筑藏身四川山乡

从梓潼大庙山出发,沿着七弯八绕的乡道,来到盐亭县安家镇鹅溪村。远远地望见青山翠柏之间,隐隐露出一些飞檐翘角,走到近前,只见一座气势恢宏的房屋耸立在半山腰,这就是文星庙。不远处,就是从梓潼七曲山文昌祖庭蜿蜒而来的梓江,梓江支流鹅溪自东向西,从文星庙前流过。文星庙耸立山腰,沿着数十级石梯而上,俯瞰平坝,溪水环绕,与七曲山大庙文昌祖庭一脉相通。

跟随着盐亭县文管所干部杨晓刚的脚步,笔者穿过新建的仿古四合院山门,饱经沧桑的文星庙主体建筑桂香殿就是先前远远望见的。桂香殿位于两米高的地基上,地基由条石砌筑,上面立着四根柱子,粗壮有力,不施粉饰,极为古朴。桂香殿檐下的斗拱,则让人眼前一亮,华丽的木斗拱,雕刻精美,卷曲似菊花怒放,又像龙爪盘曲,显示着高超的木工技艺。大斗拱有7朵,是盐亭县内唯一的“斗拱式古庙”建筑,据记载,只有敬奉孔子的庙堂,才能使用这种斗拱样式。笔者看到,桂香殿内的雀替、驼峰、梁头、槅扇等物件也雕刻精美,梁栿间绘有彩画。

桂香殿的梁、脊、檩、枋等建筑构件上,留有各种前人的墨书题记25条,题记者大多是明清时期盐亭、梓潼、三台、南部等县的官员、学子。其中有几条墨书记载,修建文星庙的木匠来自湖广武昌,即今天的湖北赤壁市。修建文星庙的铁匠、瓦匠、盖匠等也大都来自湖北。桂香殿的建筑装饰等风格带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的特点,由此也能理解了。

据介绍,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强势输出至巴蜀等地,文星庙就是典型实例。文星庙是明代晚期四川地区从湖广地区引入新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保存至今,十分罕见,开启了抬担式构架在四川出现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从清代初期起,抬担式建筑逐渐成为四川高等级建筑的主流,影响了此后两三百年间四川建筑的发展。

文脉传承乡村孩儿求学文昌宫

桂香殿是三间 10多米宽、进深 11檩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抬梁式与抬担式混合结构。

文星庙内有3通石碑,据清嘉庆四年(1799年)碑记,当时的文星庙创建已经“历百有数十年”,结合建筑形制特点,文物专家们判断,文星庙创建于明代晚期。根据部分墨书题记中的官员、进士、举人等人名,与地方志中的职官志、科举志等进行比对,文物专家们得知,桂香殿在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有一次维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在殿内绘制了壁画。清嘉庆四年(1799年)增塑了一批塑像。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妆了文昌神像。咸丰二年(1852年)再次维修了桂香殿。

通过庙内的碑刻墨记,可以得知,文星庙原是一所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见证了当时文昌在四川地区的流行。清代以后,文星庙虽由佛教僧人住持,但仍供奉并增塑道教神像,同时又供奉孔子牌位,见证了清代宗教世俗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作为这些历史的实物见证,文星庙也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据介绍,发源于四川本土的梓潼神信仰,在南宋至元代演变为文昌信仰,到明清时期影响至全国,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亭文星庙正是在这种文化滋养下应运而生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数百年来,文星庙静静地守候着鹅溪村,见证着时代更迭和社会变迁。古老的文星庙,如今总占地约2340平方米,由庙前上山的垂带踏道2段及主殿桂香殿组成。庙内保存有石碑、石牌位等附属文物,现已建有院门和围墙保护,并立有保护标志碑和文保界桩。文星庙于2004年公布为盐亭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对桂香殿屋面进行了修缮,2012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新建了文星庙围墙、庙门,并修缮了庙前踏道。2018年拆除了庙侧面后期搭建的管理用房,规范改造庙内用电线路。2019年10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乡“国宝”文星庙

隐藏数百年的川西建筑

田明霞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安家镇有一座创建于明代的江南风格古建筑,以供奉孔子和文昌而祈福,滋养一方文运,同时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明清文物。前不久,这处建筑新晋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玉洁

漫漫黄沙,寂寂戈壁,莫高窟和守护着它的人遍历这里每一个寒暑春秋。76年间,一代代知识分子远赴大漠深处,接续守护莫高窟,疮痍之地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成为过去,世界敦煌学的中心冉冉升起。

①①工作人员在莫高窟工作人员在莫高窟196196窟内处理坠落的窟顶壁画窟内处理坠落的窟顶壁画((19571957年年1010月摄月摄););②②工作人员对莫高窟部工作人员对莫高窟部分洞窟进行加固施工分洞窟进行加固施工((19641964年年77月月88日摄日摄););③③段段44文杰在莫高窟文杰在莫高窟130130窟甬道临摹壁画窟甬道临摹壁画((19551955年年77月月2020日摄日摄))

③③①① ②②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98窟内对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病害壁画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