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王世君、陳嘉生譯,《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台北:國防大學, 2004 6 月。 天下雜誌記者,《韓國,躍升中》。台北:天下雜誌,2005 年。 朱建民,《外交與外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77 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 年。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 朱松柏,《社會主義體制變化》。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 年。 朱松柏主編、柯玉枝副主編,《新世紀的中國大陸情勢與東亞》。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 年。 朱松柏,《北韓朝鮮勞動黨內部運作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3 年)。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 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出版社, 1997 2 月。 李植谷,《美國軍事戰略概述》。北京:國防大學,1989 年。 沈定昌,《韓國對外關係》。香港:香港社會科學,2003 年。 沈立人,《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參考文獻 -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主頁ir.lib.pccu.edu.tw/retrieve/58267/gsweb6.pdf · 首爾大學行政研究所編、朱立熙譯,《 南北韓,統一必亡》。台北:允晨出

  • Upload
    vokhanh

  • View
    2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王世君、陳嘉生譯,《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台北:國防大學,

2004 年 6 月。

天下雜誌記者,《韓國,躍升中》。台北:天下雜誌,2005 年。

朱建民,《外交與外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77 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 年。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

朱松柏,《社會主義體制變化》。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

年。

朱松柏主編、柯玉枝副主編,《新世紀的中國大陸情勢與東亞》。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 年。

朱松柏,《北韓朝鮮勞動黨內部運作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3 年)。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 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出版社,1997 年 2 月。

李植谷,《美國軍事戰略概述》。北京:國防大學,1989 年。

沈定昌,《韓國對外關係》。香港:香港社會科學,2003 年。

沈立人,《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宋文明,《當代美國外交政策》。台北:宋氏照遠出版社,2003 年。

克里斯多夫〃麥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查理斯〃摩利森(Charles

E. Morrison)著,《2001 亞太安全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

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政經外交篇(上)》。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8 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政經外交篇(中)》。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8 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政經外交篇(下)》。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8 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南北韓關係篇》。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8 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中韓關係篇》。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8 年。

林秋山,《韓國憲政與總統選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

林秋山,《北韓統一政策之形成及其可行性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

考核委員會,2008 年。

吳家興,《南韓的經濟發展與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邱稔壤主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關係國際關係

研究中心,2004 年。

孟義慶,《朝鮮半島:問題與出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施正鋒,《外交戰略》。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

2004 年。

首爾大學行政研究所編、朱立熙譯,《南北韓,統一必亡》。台北:允晨出

版社,2006 年。

胡春惠、宋成有主編,《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正中書局,2003

年。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合編,《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 年。

陶威廉,《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

年。

黃宗良、林勛健,《冷戰後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開放》。北京:北京大學,

2003 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亞洲的安全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

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97 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曾清貴譯,《2001 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2001 年。

理查〃艾林斯(Richard J. Ellings)、阿隆〃佛瑞柏格(Aaron Friedberg)編,

《2001-02 戰略亞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 年。

彭慧鸞主編,《蕃薯與泡菜—亞洲雙龍台韓經驗比較》。台北:財團法人亞

太文化學術交流基金會,2008 年。

張少文,《盧武鉉傳奇:貧農之子如何榮登韓國總統寶座》。台北,高麗

萬事通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張少文,《韓國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

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2002 年。

張啟雄主編,《後冷戰時期南北韓與中日美俄四強的關係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1999 年。

森山茂德著、吳明上譯,《韓國現代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 年。

趙全勝,《分裂與統一》。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 年。

蓋瑞〃哈(Gary Hart)著、黃文啟譯,《第四種國力,美國廿一世紀的大

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 年。

劉德海、陳寧寧著《韓國研究導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 年。

劉德海,《八○年代中期以來的南韓對外關係:經貿外交成功的實例》。台

北:永望出版社,1997。

賴宗男,《戰略與區域安全》。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6 年。

韓叢耀、高金虎,《百年戰事檔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1 年。

鐸木昌之著、胡慶山譯,《北朝鮮社會主義與傳統的共鳴》。台北:月旦出

版社,1994 年。

水野聖紹,(美伊戰爭後之北韓核武問題:外交斡旋抑或武力解決?),《展

望與探索》,第 1 卷第 9 期,2003 年,頁 86~頁 105。

王榮川,(金大中兩韓和平自主統一政策的戰略意涵與啟示),《國防雜

誌》,第 16 卷第 9 期,2001 年,頁 38~頁 53。

王傳劍,(試析冷戰後美韓同盟關係的變化),《國論論壇》,第 3 卷第 4

期,2001 年,頁 51~62。

巨克毅,(當前美國的東亞戰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 21 期,2008

年,頁 19~頁 44。

朱言明,(當前亞洲共產主義運動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 28 卷第 6

期,2002 年,頁 61~頁 77。

朱松柏,(南韓金大中執政之路及挑戰),《問題與研究》,第 37 卷第 4 期,

1998 年,頁 37~頁 46。

朱松柏,(中韓關係的現況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 30 卷第 10 期,1991

年,頁 34~頁 45。

朱松柏,(現階段南北韓統一政策之比較),《問題與研究》,第 41 卷第 5

期,2002 年 9、10 月,頁 1~頁 9。

朱松柏,(兩韓和解與東北亞新秩序),《問題與研究》,第 40 卷第 1 期,

2001 年,頁 1~頁 11。

朱松柏,(兩岸交流與兩韓關係之比較),《問題與研究》,第 40 卷第 6 期,

2001 年,頁 1~頁 11。

朱松柏,(南北韓的軍備競賽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 35 卷第 4

期,1996 年,頁 17~頁 27。

朱松柏,(南北韓新政府的統一政策及其進展),《問題與研究》,第 38 卷

第 11 期,1999 年,頁 19~頁 29。

朱松柏,(朝鮮半島四邊會談的構想與實際),《問題與研究》,第 36 卷第 8

期,1997 年,頁 19~頁 28。

朱松柏,(美國與北韓簽訂核子協議及其影響),《問題與研究》,第 34 卷

第 1 期,1995 年,頁 11~頁 18。

朱松柏,(金正日接班與北韓政局展望),《問題與研究》,第 36 卷第 12 期,

1997 年,頁 37~頁 49。

朱松柏,(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問題與研究》,第 37 卷第 7 期,1994

年 7 月,頁 1~頁 10。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 39 卷第 2 期,

2000 年 2 月,頁 1~頁 11。

朱松柏,(南北韓高峰會的意義與前景),《問題與研究》,第 39 卷第 10 期,

2001 年,頁 45~頁 56。

朱松柏,(對朝鮮半島軍事對峙的評估),《美國月刊》,第 7 卷第 5 期,1992

年,頁 17~頁 22。

朱松柏,(駐韓美軍撤離與朝鮮半島安全),《美國月刊》,第 5 卷第 4 期,

1990 年 8 月,頁 67~頁 74。

李明,(北韓核爆後的東亞國際情勢研析),《展望與探索》,第 4 卷第 11

期,2006 年 11 月,頁 16~頁 21。

李明,(兩韓第二次高峰會後的東北亞局勢),《展望與探索》,第 5 卷第 11

期,2007 年 11 月,頁 11~頁 15。

李明,(柯林頓政府亞太政策之展望),《美國月刊》,第 8 卷第 12 期,1993

年 12 月,頁 23~頁 35。

李明,(六方會談與中共),《海峽評論》,第 154 期,2003 年 10 月,頁 10~

頁 14。

余莓莓,(布希政府東亞戰略的框架與內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

卷第 3 期,2005 年,頁 61~頁 82。

林秋山,(北韓核武爭議的緣起及解決之道),《展望與探索》,第 4 卷第 8

期,2006 年,頁 4~頁 7。

林秋山,(南韓國會改選結果的影響及啟示),《展望與探索》,第 2 卷第 5

期,2004 年 5 月,頁 18~頁 22。

林秋山,(南韓新政府外交政策之走向及背景),《展望與探索》,第 16 卷

第 5 期,2008 年 5 月,頁 105~頁 109。

林秋山,(試析李明博與胡錦濤第三次高峰會),《展望與探索》,第 6 卷第

10 期,2008 年 10 月,頁 113~頁 117。

林秋山,(展望李明博當選後的韓國),《展望與探索》,第 6 卷第 1 期,2008

年 1 月,頁 1~頁 6。

林秋山,(南韓新政府對外政策之走向及背景),《展望與探索》,第 6 卷第

1 期,2008 年 1 月,頁 105~頁 109。

吳玲君,(美國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政治與經濟的互動關係),《美歐月

刊》,第 8 卷第 12 期,199 年 12 月,頁 40~頁 49。

金惠珍,(亞太區域多邊安全合作的發展與美國的角色),《美歐月刊》,第

11 卷第 5 期,1996 年 5 月,頁 39~頁 51。

胡敏遠,(論北韓在「美伊戰爭」中支持伊拉克的戰略思維),《展望與探

索》,第 1 卷第 6 期,2003 年 6 月,頁 13~頁 31。

高崇雲,(美國對北韓的政策),《美國月刊》,第 4 卷第 9 期,1990 年 1 月,

頁 51~頁 55。

亞倫〃茲姆(Alan Zimm)著、沈遠峰譯,(嚇阻之過去與未來),《國防譯

粹》,第 24 卷第 1 期,1997 年 1 月,頁 50~頁 62。

《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 1322 期,2000,頁 1022。

郭獻忠,(美國對亞太外交新佈局),《美國月刊》,第 7 卷第 4 期,1992

年 4 月,頁 4~頁 9。

梁英子,(中韓貿易不均衡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 2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頁 53~頁 67。

陳文賢,(柯林頓政府的核武政策),《問題與研究》,第 37 卷第 5 期,1998

年 5 月,頁 1~頁 16。

陳曉杭,(北韓共產制度實施現況與核武危機演變之探討),《展望與探

索》,第 5 卷第 3 期,2007 年 3 月,頁 84~頁 102。

陳鴻瑜,(2005 年東亞峰會評析),《展望與探索》,第 4 卷第 1 期,2006

年 1 月,頁 5~頁 11。

張登及,(中共朝鮮半島戰略偏好架構試擬),《展望與探索》,第 2 卷第 5

期,2004 年 5 月,頁 110~頁 114。

廖小娟,(中共與北韓的雙邊關係:以兩次核武危機檢視),《展望與探索》,

第 3 卷第 5 期,2005 年 5 月,頁 34~頁 47。

劉國興,(美國對朝鮮半島政策之分析),《美歐月刊》,第 9 卷第 8 期,1994

年,頁 34~頁 43。

劉德海,(冷戰後時代北韓的外交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亞洲研究》,第

41 期,2001 年 9 月,頁 185~頁 217。

劉德海,(南韓民主化與國家安全),《台灣民主季刊》,第 1 卷第 3 期,2004

年,頁 25~頁 47。

劉德海,(二千年兩韓高峰會對東北亞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戰略與國際

研究》,第 3 卷第 2 期,2001 年 4 月,頁 77~頁 101。

劉德海,(後冷戰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

《戰略與國際研究》,第 1 卷第 2 期,1999 年 4 月,頁 71~頁 92。

蔡東杰,(東北亞安全問題與區域治理機制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 19

期,2007 年,頁 1~頁 20。

蔡增家,(金大中金融改革與南韓政經體制的轉變),《問題與研究》,第 40

卷第 5 期,2001 年,頁 39~頁 62。

蔡裕明,(北韓核武變局與東北亞安全),《展望與探索》,第 1 卷第 3 期,

2003 年 3 月,頁 89~頁 92。

蔡瑋,(美國的亞洲政策),《美國月刊》,第 3 卷第 2 期,1988 年 6 月,頁

58~頁 65。

蔡政修,(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波灣戰爭與北韓核子危

機為例),《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6 期,2004 年 11、12 月,頁 129~

頁 165。

李慶熙,《後冷戰時期朝鮮半島問題對東北亞安全之影響》。台中:中興大

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論文,2008 年。

李明,《南北韓「國土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980 年。

姜振中,《美軍全球駐地檢討對東北亞安全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外交

系,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年。

黃悅貞,《盧武鉉時期南韓自主外交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

究所論文,2007 年。

張聖岱,《從美國外交決策因素觀其東北亞政策(1985~1992)》。台北:政治

大學外交系碩士論文,1992 年 12 月。

董建浩,《兩韓首次高峰會與朝鮮半島情勢—從衝突解決的角度分析》。台

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論文,2002 年。

賴德明,《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台北:政治大

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蘇宗鴻,《後冷戰時期美國亞太安全政策之分析:嚇阻模式與合作模式的

應用。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10 月。

中國時報,第 14 版,(1999 年 1 月 20 日)。

中國時報,第 13 版,(1999 年 10 月 18 日)。

中國時報,《北韓核試是日本發展核武的機會嗎?》,國際瞭望,(2006 年

10 月 7 日)。

聯合報,第 10 版,(1999 年 2 月 27 日)。

聯合報,《國際憂心,恐激亞洲核武競賽》,A13 國際,(2006 年 10 月 10

日)。

聯合報,《盧武鉉跨 38 度線》,頭版,(2007 年 10 月 3 日)。

聯合報,《美指北韓射衛星 日韓仍要求制裁》,AA 國際,(2009 年 4 月 2

日)。

聯合報,《現代叩門 北韓開放邊界、觀光限制》,A14 國際,(2009 年 8 月

18 日)。

聯合報,《金大中 引領韓流奇蹟》,(2009 年 8 月 24 日)。

聯合報,《北韓示好 恢復親人團聚》,A13 國際,(2009 年 8 月 29 日)。

Clough, Ralph N. East Asia and U.S. security, Washington DC:Library of

Congress in Publication, 2003.

East Asia Analytical Unit. Korea Rebuilds from Crisis to Opportunity,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1999.

Haggard, Steph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ashi

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

Jwa, Sung-Hee. The Evolution of. Large Corporations in Korea, Northampton,

MA:Edward Elgar, 2002.

Khalizad, Zalmay.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New York:Rand, 2001.

Mazarr , Michael. North Korea and the Bomb:A Case Study in Nonproliferatio

n, London:Macmillan Press, 1997.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major Powers, Seoul:The Sejong Institute Press,

1998.

Abramowitz , Morton and Bosworth , Stephen. “Adjusting to the New Asia,”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2, pp.121.

“Address by President Kim Dae-Jung at A Luncheon Given by the Korea Socie

ty and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Korea Annual, June 8, 1998, pp

.343~pp.346.

Beck , Peter M. “Revitalizing korea's Chaebol,” Asian Survey, vol. 38, no. 11, 1

998. pp.1022.

Cropsey, Seth. “The Only Credible Deterrent,” Foreign Affairs, vol. 73, no. 2,

March/April 1994, pp.17.

Dunn, Lewis A. “Rethinking the Nuclear Equation: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uclear Power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17, no. 9, Winter 1994,

pp.8.

Gertz, Bill. “Missile Threats and Defenses,”Air Force, October 1998, pp.42.

Jo, Yung Hwan and Walker , Stephen. “Divided Nations and Reunification Strat

egies,”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9, no. 3, 1972, pp247~pp.250.

Kim, Koo Chin. “South Korea's Policy toward Russia:A Korea View,” Journ

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4, pp.7.

Kwak, Seung ji. “Apparent Signs of Economic Policy Turn,” Vantage Point, Se

ptember 2000, pp.4.

Lin, Eul chul. “North Korea Missile Program:Assessment and Future Outlook,

” Korea Focus, October 1999, pp.6.

Mo, Jongryn. “Political Culture and Legislative Gridlock:Political of Economic

Reform in Precrisis Korea,”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34, no. 5,

2001, pp.472~pp.473.

Mo, Jongrny. “What Does South Korea Want?,” Policy, Apr/May 2007, pp.48

~pp.49.

Park, Jong chul. “Seoul's Engagement Policy toward Pyongyang─Setting,Fra

mework and Conditions,” 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pring 1998, pp.5~pp.

25.

Rumsfeld, Donald H. “Transforming the Military,”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3, May/June 2002, pp.24~pp.29.

Shorrock, Tim. “Debacle in Kwangju,” Nation, no. 263, December 9, 1996, pp.

19~pp.22.

Treverton , Gregory F.、Larson , Eric and Kim, Spencer H. “Bridging the “Open

Water” in the U.S.-South Korea Military Alliance,”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vol. 15, no. 2 , 2003, pp.154.

Yang, Young shik.“Kim Dae-jung Administration's North Korea Policy,”Korea

Focus, 1998, pp.49~pp.50.

李承坤,《韓國外交的再發現》。首爾:기파랑,2009 年。

《統一問答》。首爾:統一部教育院,1999 年。

《陽光政策之意涵與促進方向》。首爾:統一部教育院,1998 年。

大紀元,《南韓人均所得領先台灣,排名世界第 29》,(2006 年 8 月 28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8/n1436391.htm。

大紀元,《柯林頓對朝鮮戰爭“老根里屠殺事件”表示正式道歉》,(2001 年 1

月 12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n33325.htm

大紀元:前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黃長燁將重獲自由。(2008 年 9 月 4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4/n2251993.htm

大紀元:《南韓軍:北韓 13 年前也連續發射飛彈》,(2009 年 7 月 6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6/7/9/n1379641.htm

大公網,《韓指朝鮮戰爭美軍屠殺平民 200 次》,(2008 年 8 月 5 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8/05/YM-942317.htm

中國時報,《平壤「通美封韓」政策轉向》,(2000 年 4 月 14 日)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korea/main.htm.

中時電子報,《南北韓大突破,金大中金正日 6 月高峰會》,(2000 年 4 月

11 日)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korea/main.htm

中時電子報,《美日韓高峰會,小淵喪禮前舉行》,(2000 年 6 月 6 日)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korea/main.htm

中時電子報,《經貿與探親,兩韓峰會主焦點》,(2000 年 6 月 13 日)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korea/meet/89061309.htm

中時電子報,《美日南韓領袖,三方雙邊會談》,(2000 年 6 月 9 日)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korea/main.htm

中國評論網:《金大中畢生致力南朝鮮統一,被布希強硬政策拖累》,(2009

年 8 月 18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5/1/0/101051063_2.html?col

u id= 063&mdate=0818141922.

中國新聞網:《布希為兩名南韓少女遭美軍裝甲車碾斃事件致歉》,(2002

年 11 月 28 日)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2002-11-28/26/247888.html

自由時報專訪林秋山報導,《雙戰場?北韓旨在勒索西方》,(2003 年 2 月

8 日)

http://wwwga.epochtimes.com/b5/3/2/8/n273430.htm

《孝順和美善死亡的事實》,(2007 年 6 月 11 日)

http://blog.daum.net/2010corea/2554485

林霞,《駕馭「第三波」:台灣和韓國民主化比較研究》,(二十一世紀 網

路版),總第 74 期(2008 年 5 月 31 日)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803080.htm

星島環球網:《北韓核開發是北韓赤化統一的原動力?》,(2006 年 10 月 14

日)

http://www.singtaonet.com:82/pol_op/t20061014_359990.html

星島環球網:《從柏林墻倒塌 20 週年看北韓半島》,(2009 年 11 月 12 日)

http://www.stnn.cc:82/pol_op/200911/t20091111_1177690.html

亞洲時報:《領導人峰會唱輓歌 韓美恐分道揚鑣》,(2006 年 9 月 19 日)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

&id=22271&catid=189%3A2009-03-19-06-15-48&Itemid=110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金大中政府之評價》,(2001 年 12 月 20 日)

http://www.npf.org.tw/post/2/656

張佑之,《金大中籲請美國與北韓直接談判》,(2006 年 10 月 26 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26/19/5qg3.html

張西虎,《朝鮮半島核危機與中國的現實選擇》,(二十一世紀 網路版),

總第 42 期(2005 年)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06056.htm

新浪新聞:《韓官員,南北韓和平統一 須解決北韓核問題》,(2009 年 11

月 4 日)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104/2335492.html

新華網,《朝鮮核問題從三方到六方會談》,(2003 年 8 月 17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8/1

7/content_1030157.htm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5%91%A8%E6%B0%B8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0%AC%E6%99%AF%E8%87%BA

%E9%9D%A9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84%E9%95%BF%E7%83%A8.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C%AC%E4%B8%89%E4%B8%96

%E7%95%8C

韓聯網,《金大中呼籲政府對朝採取陽光政策》,(2009 年 5 月 21 日)

http://big5.yonhapnews.co.kr:83/gate/big5/chinese.yonhapnews.co.kr/nati

onal/2009/05/21/8100000000ACK20090521003000881.HTML

關中,《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下)》,(2001 年 9 月 29 日)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0/IA-R-090-036.htm.

BBC NEWS,《美韓未就韓戰暴行得到結論》,(2000 年 12 月 7 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111000/11115562.stm

George W. Bush,The President’s State of Union Address,29 Jan, 2002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1/20020129-11.html

KEDO's Executive Board Meeting Concludes─November 14, 2002

http://www.kedo.org/news_detail.asp?NewsID=23

KEDO's Executive Board Meeting─November 21, 2003

http://www.kedo.org/news_detail.asp?NewsID=25

KEDO Extends Suspension of LWR Project─November 26, 2004

http://www.kedo.org/news_detail.asp?NewsID=29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Joint Stat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May 14, 2003)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3/05/20030514-17.ht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