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林林林 林林林 林林林 林林林林林 Ch1 – Ch4 林 Ch3 –Ch4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林劼宏 吳俊逸 陳建熹. outline. 凸出與 合群 自我與內外群體之間的 關係 自尊與自我批判 低度背景 & 高度 背景 獨立自主與相互 依存 問題與討論. 凸出與合群. 東亞 人 較 少顧慮到自己的個人目標和自我權勢的擴張 。 團體 目標和同心協力 才是受重視的 。 維持 和諧人際關係優先 於達成個人目標 。 對 自己是否感到滿意往往和他們所屬的群體有關係,他們在乎能否符合群體所希望,並且和該群體保持和諧關係。. 自我與內外群體之間的關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林劼宏吳俊逸陳建熹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之 Ch3 –Ch4

Page 2: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outline凸出與合群自我與內外群體之間的關係自尊與自我批判低度背景 &高度背景獨立自主與相互依存問題與討論

Page 3: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凸出與合群東亞人

較少顧慮到自己的個人目標和自我權勢的擴張。團體目標和同心協力才是受重視的。維持和諧人際關係優先於達成個人目標。對自己是否感到滿意往往和他們所屬的群體有關係,他們在乎能否符合群體所希望,並且和該群體保持和諧關係。

Page 4: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自我與內外群體之間的關係東方人的自我比較侷限在內團體中,而與只是點頭之交的外團體比較疏離。

西方人比較遠離朋友和家庭,而且對於內團體和外團體的區別也沒有像東方人那麼明顯。

Page 5: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自尊與自我批判美國人比較會對自己表現由衷的讚美,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對自我評鑑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對自己的滿意度比調查的平均值高出許多。

亞洲人在評鑑自己時,在大部分的向度上相對的低很多,而且也比較堅持自己有負面的特質。主因在於要如何和社會的關係網絡保持和諧以及能為集體目標盡一份力量。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批判。

Page 6: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低度背景 &高度背景 西方人覺得每位獨特的個體是可以不受限於環境和人際關係的束縛,從這環境移到別的環境,不需有太大的轉變。但對東方人而言,人們是相互關聯的。

實驗:對自我描述的研究:請日本人和美國人描述自己,其一是有設定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另一則是沒有。結果顯示出日本人在沒有特定的情境下,例如沒限定是在加、在工作時或跟朋友時等等,他們就很難描述出自己是什麼樣子。相反地,美國人的回答則在設定特定情境時顯得笨拙,他們認為人不可能因情境而變。東方人認為,你的身分會因為和不同的人互動而有所改變。 (一個人是各種社會角色的綜合體 )

Page 7: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西方人傾向於擅長他們一開始就做得很好的工作;而東方人似乎比較可能在各行各業中成為五藝具全的人。

實驗:某個研究發現,西方人致力於對自己感到滿意,而亞洲人則是不斷地追求自我進步。實驗者要求加拿大和日本的學生進行表面的創造力測驗,之後回饋給學生測試結果,說他們做得很好或很糟。然後實驗者秘密觀察這些參與者後來投入在同一創造力測驗的時間長短。加拿大學生在該作業表現的成功時 (實驗者說他們做得很好 ),他們會繼續在這方面比較久;而日本人反而是失敗時會投入更長時間,他們如果看到自己還有進步的機會,會希望好好把握。

Page 8: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獨立自主與相互依存 美國家庭訓練小孩自己做決定;而東亞家庭則是教導小孩與社會間的依存關係,與家庭成員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

實驗:小孩拼字遊戲研究顯示當美國小孩可以選擇想要的答題範疇時,他們會表現出最大的動機,也就是願意花比較多時間在這作業上面,以致於達對的題數也較多。但如果是媽媽代選的範疇,美國小孩就表現出最少的動機,這顯示當他們覺得選擇權和自主性受到侵犯時,他們會喪失對這件事本身的興趣。亞洲小孩則是在媽媽選訂題目範疇的情況下表現出最大的動機。

Page 9: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亞洲人比美國人更能精確地察覺到他人的感受和態度。

實驗:研究者播放水中世界的錄影帶給日本和美國學生看,和美國學生的報告內容比起來,日本學生觀察到比較多關於魚的情感和動機。 EX:那條紅色的魚一定很生氣,因為他的鱗受傷了。

Page 10: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獨立社會和互依社會之間的差別

獨立社會 互依社會

個人行動自由 集體行動

個人獨特性 和諧融入團體

平等主義因努力而在地位上獲得提升

接受階級劃分被指定的地位

認為行為規範有通則 考慮社會背景和人情倫理的特殊性

Page 11: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實驗: Charles Hampten – Turner和 Alfons Trompenaas的實驗,他們詢問來自世界各地中階主管一系列問題:

Q1:對於一個主管,「鼓勵個人主動積極並且可滿足個人進取心的工作」 & 「不表揚個人功勞,大家一起努力的工作」

多於 90%的英美地區國家主管選前者,而少於 50%的亞洲國家主管選前者。

Q2:如果我到一家公司應徵,「我幾乎確定會在那裡工作一輩子」 & 「我幾乎可確定與公司的關係是有限的時段」

多於 90%的英美地區主管選後者,約 40%日本人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比英美地區的人更重視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Page 12: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Q3:成就地位與年資地位的相對價值觀:多於 60%的英美主管拒絕以任何年齡因素決定地位;大多 60%的東亞主管則接受地位高低在某種程度上跟年齡有關。

Q4:你有一個員工,雖有十五年的優異表現,但近一年來表現不甚令人滿意,如果沒有理由預期他表現會好轉,則「因該解雇他而不需顧慮他的年資」 & 「漠視他十五年來對公司的貢獻是不應該的,公司對他往後的生活也有責任」你會如何選擇?

多於 75% 英美主管選前者,而只有極少數的東亞主管有相同看法。代表西方人偏好以抽象原則生活,而且相信這些原則可以適用在任何人身上,且不認同因應某些情況而破例。

Page 13: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獨立與互依促動的研究實驗:大學生被要求閱讀獨立版本和互依版本的故事,或是請他們找尋有關獨立本質和互依本質的單字,然後再請他們填寫個人價值觀及集體價值觀的重要性。

受到獨立促動的學生對個人價值觀評價較高,若加入未受促動的對照組,發現美國學生將個人價值觀置於集體價值觀之上,除非他們受到互依的促動,而香港學生將集體價值觀置於個人價值觀之上,除非他們受到獨立的促動。

Page 14: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西方人「分析性」觀點,專注於顯著的物體和特性,而東方人則有「整體性」觀點,注重於物質的連續性與環境的關係。

實驗:「一個公司是設計有效執行功能和工作的系統。人員被雇用來借用機器和其他設備以執行這些功能,他們因為執行的工作而獲得薪水」 & 「一個公司是一群人一起工作。人員之間和組織整體存在社會關係,公司的運作決定於這些關係之上。」

約有 75%的美國人選第一種定義,只有三分之一的東亞人有相同看法。對於東方人而言,一個公司是一個有機體,其中社會關係是維持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

Page 15: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東亞人比西方人更注意人際社會世界。

實驗:研究團隊檢視單詞的記憶如何被背景圖案的種類所影響。有些單字顯示於社會性背景中,其中包括人的圖片,有些顯示在非社會性的背景中,像是花朵,有些字則沒有任何背景。

在回想所有呈現在非社會性背景與沒有背景的單詞時,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沒有差別,然而中國學生能想起較多呈現於社會性背景的字。

Page 16: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亞洲人透過廣角鏡看世界,而西方人是隧道式視域。

實驗:研究者給京都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學生看八項彩色的水底動畫,每張圖片都有隻焦點魚以及其他無生命的背景,參與者要回答看到的東西。

Page 17: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Page 18: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美國學生和日本學生指出焦點魚的次數差不多,但日本學生有 60%以上指出背景成份,且日本學生的第一句話常是關於環境的描述,美國學生則是焦點魚。

接著讓學生辨認 96個物體,其中有一半是他們看過的,物體呈現方式有兩種,一種在原背景,一種在新背景,結果顯示,當物體呈現在原背景時,日本學生的辨認表現比新背景還好,而美國學生在兩種背景的辨認表現則沒有差別。

Page 19: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東方人比西方人注意場景,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快捕獲顯著的前景物體的改變。

Page 20: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東亞人傾向於認為「人多就是安全」,認為在團體情境下,自己比較容易躲過不愉快的事情。

實驗:實驗有兩種情境,分為「單獨」和「團體」,在單獨情況。在單獨情境下的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將抽籤,四支籤上各有一個個位數字。在團體情況,所有參與者以為他們是四人小組的一員,然後每個人將抽一支籤,在這兩種情況下,參與者都會被告知四支籤號碼的總和將決定誰要喝苦的飲料。

結果日本人相信他們在團體情境下較容易躲過不愉快事件,美國男性則認為他們在單獨情境下較可能躲過,而美國女性則跟日本人一樣。

Page 21: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西方人「控制錯覺」。對個人成功的期望大於客觀機率所保證。當人們誤信可以控制工作時間所出現的噪音時,他們真的在工作上表現較好。而亞洲人比西方人少犯這種錯覺,對於控制的話題也較不關心。

實驗: Ellen Langer 詢問辦公大樓中的人們是否願意以一塊錢買一張樂透彩券,如果他們願意買,他會給那人一張獎券或秀出一堆讓他選擇。兩星期後在又去找哪些買了彩券的人,希望他們可以賣回給自己,平均來說,當初獎券被直接給定的都願意以大約兩塊的價格賣回給他。

但是當初自己選獎券的人有的要價到九塊錢才肯賣。

Page 22: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東西方人對於「變化」的信念不同,古希臘哲人強力傾向認為事物不會改變太大,如果它們真的改變,也會持續和現在的改變朝相同的方向,一樣的速度改變。亞洲人則是認為變化是不定且無法預測的。

實驗:研究者給北京和密西根大學的大學生十二張圖片,所呈現的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趨勢表,例如世界經濟成長率於 1995,1997, 1999 年分別是 3.2%, 2.8%, 2.0%。並詢問參與者 2001 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如何改變。

如同研究者預期,當改變的成長度越大,中國人更可能預期減慢或甚至扭轉趨勢,而美國人則認為速度的增加應是個特別強烈的指標指示趨勢將往某個方向持續 (持續上揚或持續下降 )。

Page 23: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對人生的認知的差異

實驗:研究者給密西根大學與北京大學的學生預測自己人生幸福的過程。共有 18種不同的趨勢選擇,六種是線性的 – 直線上升或下降,十二種是非線性的 – 將在起先的人生方向上停止或是逆轉。幾乎半數的美國學生選擇六種線性人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學生選該選項。

東亞人相信世界充滿變數,而且人生循環不已;西方人顯得較相信往上走的東西不會再掉下來。

Page 24: 思維的疆域 Ch1 – Ch4 之 Ch3 –Ch4

問題與討論: Q1:為什麼自我批判被認為是社會和諧的很重要的因素?

Q2:為什麼歐洲人的測試結果在美國與亞洲之間?

Q3:為什麼希伯來人的想法會類似中國人?為什麼美國女性的測試結果會類似日本男性?

Q4: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東方思維透過什麼樣的實質形式影響我們的觀點或判斷?比如說「快樂來自回憶,痛苦則來自回憶與現實的差距。」這種認為回憶總是較美好的心態是否跟東亞文化有關係 ? 「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較好」這種心態要如何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