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认识至圣者 Knowledge of the Holy By A.W. Tozer Translated by 陈思珍 and 姚影侠 into simplified Chinese Copyright ©2015 Relevance, a non-profit ministry of Jesus Ch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as permitted under the US copyright act of 1976,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distribut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of this translation. Relevance 3440 NW Covey Run Rd. Corvallis, OR 97330 www.RelevanceOnline.org My thanks to Ruby and Jane, their Chinese names are 陈思珍 and 姚影侠. Also, my grateful thanks to my wife, Kim, for allowing this dream to become reality. Without them, this translation would not have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glory of God. A.W. Tozer’s messag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is rich and deep; and at times, may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However, I encourage you to meditate on the insight of the Holy God, Creator of all. He, God, is One, but revealed to man as Triune. He is both easy to know and a gigantic mystery that evades our understanding. That is why He is my God; not one of wood or stone, but One who knows me, sees me, hears me and calls me one of His very own. Walt Griffiths

认识至圣者 Knowledge of the Holy By A.W. Tozercourtyardlife.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认识至圣者... · A.W. Tozer’s messag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is rich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认识至圣者 Knowledge of the Holy By A.W. Tozer

Translated by 陈思珍 and 姚影侠 into simplified Chinese

Copyright ©2015 Relevance, a non-profit ministry of Jesus Ch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as permitted under the US copyright act of 1976,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distribut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of this translation.

Relevance

3440 NW Covey Run Rd.

Corvallis, OR 97330

www.RelevanceOnline.org

My thanks to Ruby and Jane, their Chinese names are 陈思珍 and 姚影侠. Also,

my grateful thanks to my wife, Kim, for allowing this dream to become reality.

Without them, this translation would not have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glory

of God. A.W. Tozer’s messag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is rich and

deep; and at times, may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However, I encourage you

to meditate on the insight of the Holy God, Creator of all. He, God, is One,

but revealed to man as Triune. He is both easy to know and a gigantic

mystery that evades our understanding. That is why He is my God; not one of

wood or stone, but One who knows me, sees me, hears me and calls me one

of His very own.

Walt Griffiths

1

开始接触并翻译这本书是在 2013年年初,那年我大学毕业工作半年,重新

认识主也只有三年的时间,感觉有这样的机会翻译陶恕的书很不可思议。但是

谢谢沃尔特 • 格雷菲斯夫妇,一直鼓励并为此祷告,还有姚影侠姐姐耐心地查

考校正,但不得不承认这是神在我们中间的工作,使得这样的工作可以完成。

我们时常说,主啊,我渴慕你,渴慕你的话语。我愿意跟随你,不论顺境

逆境,有你同在便是天堂。我要以你为我最大的满足,因为只有你是我最大的

满足,等等。

但是,不得不承认,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认识神。我们所认识的只是我们

自以为认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思想局限中所想要认识的神。尽管我们知道神是

无限的,全知全善的,但这些信息一旦进入我们有限的脑中,就被局限了,加

上了我们思想认知。

尽管如此,我想说,神看重我们的努力。神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竭尽

全力认识他,永远不停止。本书中开始以这个问题展开:你认识的神是怎样的?

思考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检查我们的属灵状况,帮助我们对神持有正确的认识,

端正我们的对神态度,在真理上建造我们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想要改变的时

候,能加给你智慧与力量。怀疑的时候,能使你我安静反思,认识局限的自我。

渴慕停止的时候,能挑动我们的心火,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实质性的翻转。

最近有一本畅销书《认识你的敌人》,看完了之后,我获悉很多知识,我喜

欢这本书,因它将东西方哲学,文学,历史事件都连在一起,了解为什么有人

认为天主教是邪教,什么是“全识之眼”以及很多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背后的

属灵争战,我有一段时间惊慌失措,甚至难以入睡。

直到又重新开始校正这本书《认识至圣者》,同样都是很好的书,同样读者

都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知识,但因为对至圣者更加地认识,心里就自然而然地平

安,享受安息,享受与神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怎样的动荡,

怎样的堕落败坏,我们因认识神而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白神的旨意。更加明白

为什么耶稣在离开世界的时候,说要把平安赐给我们。更加明白这些简单的基

督教词汇的意义:信,望,爱,喜乐,感恩,平安,生命……

愿这本书也带给你满满的祝福!

陈思珍于 2015 年 7 月

2

衷心感谢沃尔特 • 格雷菲斯夫妇给予这么一个珍贵的机会和亲爱的陈思珍姊

妹一起同工,完成对陶恕作品的翻译,虽与思珍姊妹未曾谋面,但她的坚韧和

认真,耐心和真诚一直鼓舞着我。也感谢盖瑞 • 冯格润在校正过程中对我诸多

问题的耐心和圆满的解答。最重要的是,感谢这位神,一直全在地陪在译者的

身边,使得翻译——这份孤独而苦涩的工作变得几分甜蜜;有时在获得恰当的

词和感应之后,心情开始变得狂喜,这是属天的喜乐,感谢祂的不吝赐与。

陶恕的这本经典小作品对新信和久信的基督徒来说,都是一种赐福。新信

者也许还不明白神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如何与我们对话,以及祂的那些

数不胜数的属性是怎么一体的运作,互相之间有矛盾吗,等等,这本书通俗易

懂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对于久信的基督徒来说,这本书更是值得去读的,它在

许多方面校正了我们对神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教会长期在教导神的怜悯和公义

方面犯有错误,认为两者互相冲突,所以很长时间内过多强调一个方面,而忽

视另外一个方面。这么做的结果很难让人信服,过多强调神的怜悯,让信徒面

对这个世界的诸多邪恶时显得非常沮丧和绝望,而无所盼望;而过多强调神的

公义,使得信徒会对祂敬而远之,从而不能亲近这位属个人的神。

书中对于圣经的引用,翻译时采用的是现代标点和合本,对于其他作者的

参考,保持了英文引用,便于读者作进一步的探索。在第八章里,陶恕谈及神

的无限性时说:“我不能完全明白我谈及的内容;读者也必须承认他也不能理解

全部。”我想加上一句是,译者也不能完全明白他所译的全部内容。我们有限的

受造物的头脑怎能理解的了那无限的造物主神!但同时我们又能够在某种程度

上真实的认识了祂,这是怎么回事?在二十一章神的圣洁里,陶恕又说道,“只

有神的灵可以把有关至圣者的知识传授给人,就像电流经导体一样,圣灵借着

真理这个管道流通。”因此,祷告吧,求助圣灵,让我们更多更真实的接近神,

认识这位至圣者!无论我们在哪里,让我们有奥古斯丁母亲莫妮卡的勇气。奥

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回忆,当母亲被问及是否害怕客死异乡时,她说,

没有什么对于神来说是遥远的,当世界末日来临时,祂绝不会忘记从那里把我

带到祂的身边。愿接触本书的读者朋友,无论你感受神离你是近还是远,都得

到属天的赐福,从而认识那位真实的神,并亲近祂,让祂成为你一生的救主。

姚影侠于 2015 年 8 月

3

4

5

认识至圣者

作者 陶恕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神 第二章 神的不可理解性 第三章 神的真实性 第四章 圣三位一体 第五章 神的自存性 第六章 神的自足性 第七章 神的永恒性 第八章 神的无限性 第九章 神的亘古不变 第十章 神的全知性 第十一章 神的智慧 第十二章神的全能性 第十三章 神的超乎众人之上 第十四章 神的全在性 第十五章 神的信实 第十六章 神的良善 第十七章 神的公义 第十八章 神的怜悯 第十九章 神的恩典 第二十章 神的爱 第二十一章 神的圣洁 第二十二章 神至高的权柄 第二十三章 公开的秘诀——亲近神

序言

真正的信仰,以天堂遭遇尘世,并把永恒带入世间。尽管基督的使者

借着神说话,但是贵格信徒也曾说:“要针对听众说话,否则使者所说的只

有他自己能懂。他的信息不仅要有永恒的意义,还必须适合当代,他必须

对着同时代的人说话。”

本书的信息并非过时,因而对大家来说是适时的。写作此书是因为教

会中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并持续恶化。这里我所指的是:普遍的信

仰思想中,神的威严被人们遗忘。教会作为整体,已经把原来被他看为极

6

为崇高的神大大降格,甚至到了不再值得被人思想和崇拜的地步。虽然教

会并不故意这样做,但还是一点一点地丧失了对神的认识;教会自身的无

察觉只会让她的处境更加糟糕。

在基督徒中,将神降格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间存在

着诸多邪恶。而我们在宗教信仰中所犯的这类基本错误,必然导致一套全

新的基督教生活哲学的出现。

不再仰望神的威严,从而导致不再敬畏神,进而感知不到神的存在。

我们丧失了敬拜之灵,也丧失了在寂静中遇见神的能力。当代基督教不能

够产生这样的信徒,使其在生命中享受或经历圣灵。“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这话对二十世纪中期繁忙无比却又十分自信的基督徒来说似乎毫无意

义。

过去的几百年中,当宗教日益得势,教会日益繁荣之际,也是我们不

再仰望神的威严之时。令人忧心的是,我们所得的大都是外在的,所失的

却是内在的;而真正影响我们信仰的东西恰是这些内在的因素。

拯救属灵缺失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到原因当中,并根据圣经提供的真理

做一些修正。对神认识的衰退,导致了我们自身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解决

这些问题,则需要重新发现神的威严,尽管这路漫漫。

当对神的认识不正确也不充分时,我们不可能既保持健康的道德操守

,又保持着正确的态度。想要把圣灵的力量带回到生活中,对神的认识必

须更加贴近祂本身。

我尽自身绵薄之力去正确认识神及祂的属性,这本小书充满了对祂的

敬畏。今天的基督徒如果还去读奥古斯丁或安塞姆,那么我的小书就没必

要存在了;可惜人们仅仅记住这些著名的早期教父的名字而已。出版社依

旧忠实地翻印着他们的书籍,好使它们摆在我们的书架上,但问题是它们

就只尘封在那里。当前的宗教氛围让人不去读这些作品,甚至包括受过良

好教育的基督徒在内。很明显,并没有很多基督徒会去翻阅厚厚的宗教书

籍,那会消耗掉无比的精力。这总让人想起,在学校时被迫去阅读一些世

俗经典,却最终因为失望而放弃阅读它们。

当然,若出于此种原因去努力读书,应该不会有好的效果。我的这本

7

小书既不晦涩难懂也不精深;它的写作语言是敬拜式的,不是优雅的文学

术语,也许这会吸引人去读它。书中观点也不违背正统神学观点;本书不

为神学家而写,任何渴慕神的人,都可阅读它。

我希望这本小册子能提升个人的内在信仰;或许有些人会从中受到鼓

舞,并开始默想神是怎样的一位神,这要远远超过我写它的初衷。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神

哦,全能神,你不是哲学家和智者的神,而是先知和信徒们的神;比这一

切都好的是,你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我可以这样来表述吗?我们知道

的只是名义上的你而非真实的你,所以我们敬拜的不是你,而是我们自己喜好

的;为此,请你来启发我们的头脑明白你,这样我们才能完全的爱你,配得赞

美你。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有一件事至关重要,就是当我们思想神的时候,头脑中有着怎样的想法。

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谁能超越他们所信奉的宗教,而人类的精神史也毫无疑问

地表明了没有哪一个宗教思想能强大过神的思想。信仰崇拜的纯洁或污秽,正

在于敬拜者对神理解的高超或卑下。

正因为此,在教会产生以前,总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关于神本身。令

人惊讶的是,这并不在于人在特定的时间所说所行,而在于他内心里确信神是

怎样的。我们往往会借助于灵魂的神秘法则来接近我们意念中的神。不管是个

体的基督徒还是教会,都是如此。认识一个教会就是看她如何宣讲神或对神缄

口不谈,教会选择沉默有时比她对神的言说更为有力,教会所见证的神迟早为

世人所知。

那么,“你觉得神是怎样的?”如果我们可以提取任何一个人关于这个问题

的完整答案,则可以预测到他将来的属灵情况。如果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当今

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们是怎么想的,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准确的预示教会

的未来。

毫无疑问,头脑里最强大的思想,语言里最有力的词汇,都是描述神的。

思想和语言是神给满有祂形象的受造物的恩赐;这些都和祂紧密相连。正像世

界存在以先是神的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我们说话是因为神先说话,

8

在神那里,话语和想法是不可分割的。

思想中的神和真实存在的神要尽可能的相符,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信

仰所宣称的,与我们对神真实的想法相比,便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对神真实的

想法大概就埋藏于传统的信仰见解之下,需要智慧和一番功夫才能将其发掘。

只有通过痛苦而经久的自我探寻后,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到底信仰的是怎样一位

神。

正确的认识神不仅是系统神学的基础,也是基督徒实际生活的根底。正确

的认识神是根基,敬拜是殿宇;若根基不稳,殿宇坍塌是迟早的事。我相信教

义的错误,以及不能应用基督教道德到生活中,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对神的认识

有缺陷,或者是将神降格。

我个人认为,当下即二十世纪中期,基督教对神的观念在走下坡路,严重

到完全抹去至高者应有的威严。实际上,这种贬低神性的认识对信徒们来说不

亚于道德上的灾难。

尽管我们同时面临属天和属世的诸多问题,但它们都没有认识神来得重

要。与神有关的问题至关重要,包括:神是谁;神是怎样的一位神;作为道德

的人,我们和神有怎样的关系。

一个人若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被成千上万个世俗的问题所困扰,因

为他能立刻看到这些尘世的问题不会让他忧心很久。即使这世上的多重负担从

他身上卸去,尘世的悲苦凄凉一个个接踵而来,但是它们都不能和永生之重负

相比,后者很容易将他压垮。这永生之重负,也就是他对神的义务,包括:用

所有的心思意念去爱天父,去完全的顺服祂,去合祂心意的敬拜祂,这职责是

片刻之间的,又是一生之久的。当他的良知觉察自己没有做到这其中的任何一

点,并且从儿时起就因违背天国权威而负疚日深,内心自我谴责的压力便沉重

得难以背负。

福音可以把死气沉沉的心从摧毁性的重担中拯救出来,给尘土以美丽,给

忧伤的灵以赞美之衣。但另一方面,除非这人感受到了永生之重负,否则福音

对人来说毫无意义;直到人仰望至高者,才意味着没有悲苦重负。对神理解的

卑下则会摧毁所有信守福音的人。

所有的罪中,人心最倾向的就是拜偶像,这也是神最厌恶的,因为拜偶像

9

实际上是诽谤神。拜偶像的人在自身之外,随己意假设神,以此造出自己喜欢

的神来替代真实的神,就其本身而言这是一种极大的罪。这个“神”往往是遵

照拜偶像者的道德境界所造出,他的想法或污秽或纯洁,或残忍或善良。一颗

堕落的心造出的神自然不会和真实的神相似。这是公然严重地侮辱至高神。神

在诗篇中对邪恶的人说,“你行了这些事,我还闭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

样?”诗篇 50:22 认识主的天使撒拉弗和基路伯依然在神面前呼求,“圣哉、

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以赛亚书 6:3)

我们要提防,唯恐我们骄傲的心接受了偶像崇拜错误的概念,认为偶像崇

拜只是跪拜、爱慕有形的对象,以为受过教育的文明人不会受其影响。偶像崇

拜的本质是对神的认识不配得祂的名。它发源于心里,可能并没有公开的敬拜

行为。保罗写到:“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做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

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马书 1:21)

拜塑造的人像,或飞禽走兽的像之后,一系列可耻的行为便从人心里开始

了。偶像崇拜的污水里喷涌出来的不仅是对神错误的看法,还有自我崇拜。偶

像崇拜者只是拜自己想象中的偶像,并把他们的偶像当成真实的神。

对神错误的认识会摧毁其信仰或者宗教,以色列长期的生涯中已足够清晰地

证明了这点,教会的历史也确认了这点。教会尊崇神是必要的,反之,当教会

在各个方面降卑神,教会的敬拜活动以及教会的道德标准都会随之下滑。对任

何一个教会来说,降卑神就是她下滑的第一步。

在教会被人遗忘之前,它所信奉的基本神学观是出了严重问题的,甚至是

腐化的。她轻易地给“神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一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源头。

尽管教会名义上信奉的信条是正统的,但在实践中,教会已经走向歧途。众多

的信徒们开始敬拜非真实的神;这种异端是最危险的,危害也是最致命的。

当今基督教会最沉重的职责就是净化和提升对神的认识,直至这种认识配

得神的名,也配得教会的名,这在教会所有的祷告和工作中都应当居首位。我

们做的最大服侍就是接过从希伯来人和基督徒的先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关于对

神尊贵的理解,并将它清晰而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信徒们,这比任何科学和艺

术对下一代来说都更有价值。18 世纪英国的圣诗作者菲利普•陶德瑞写道:

10

伯特利的神啊,你恩手

叫百姓得饱足;

艰苦的旅途上,你恩领

叫列祖得平安。

我们的誓言,我们的祈祷,

呈递在你恩典的宝座前。

我们的天父

是引领后代人生之路的父神。

第二章 神的不可理解性

主,我们置身于多么为难的境地啊!在你面前,我们最适合沉默,爱点燃

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却只能沉默不语。可是我们若闭口不出声,那些石头必要

呼叫起来。但若要开口,我们能说些什么呢?请将那人不能知的事教导于我

们,因为人不懂神,但圣灵可以。请在理性解释不通的地方赐下信心,这样,

使我们所信的帮助我们思考,而非为了相信而思考。奉耶稣的名,阿门。

神是怎样的?孩童、哲学家、宗教学家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本书正致力于

回答它。但从一开始我必须承认,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除非承认神不像任何事

或物,也就是说,神根本就不像任何事或人。

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作为通向认识神的桥梁。我们的头脑不可能瞬间

就从所熟悉领域纵身一跃,到达完全陌生的领域。仅凭想象,即使最健全最大

胆的头脑也不可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创造。迷信和神话世界里那些古怪精灵也非

凭空想象而出,其原型乃是来自于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的常见生物,或将它

们的常态加以夸张,或将两种或多种以上的生物结合,创造出新的东西。但无

论美丑,总能找到它们的原型,它们总与我们已知的某物相像。

在圣经中,受神启示之人在思维和语言上竭力传达神启示的信息。这些启

示本身高于自然界,而受启示人的头脑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作者不得

不用许多类似于“像”这样的词汇,好使神谕被理解。

当我们遇见未知的东西时,圣灵会帮助在已知物和未知物间搭建联系,并

启示我们未知物相似于已知物,但圣灵总是很谨慎祂所要陈述的,这样我们不

至于拘泥于字面上的理解。比如,当先知以西结看见天门打开,目睹神的形

11

象,他发现语言已无力描述眼前所见。

以西结所见的和他之前认识的完全不同,所以他求助于语言中的相似性词

汇。他这么描述:“至于四活物的形象,就如烧着火炭的形状。”越靠近神的宝

座,他的话语就越发不确定,“在他们头以上的穹苍有宝座的形象,仿佛蓝宝

石,在宝座形象以上有仿佛人的形状。我见从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

围都有火的形状,周围也有光辉......这就是耶和华荣耀的形象。”(以西结书 1:

13,26-28)

虽然先知以西结的语言有些怪异,但他所传达的并不失真,让人觉得所有

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尽管非常有别于普通人的经历。因此,以西结为了表达所

见,使用了“形象”、“形状”、“仿佛”、“好像”、“仿佛的形状”这样的词汇,

甚至宝座被写成“宝座的形象”;至高者坐在上面,尽管像一个人,但又是那样

的不确定,使得他只好用“仿佛有人的形状”来描述。

当圣经里写到人是满有神的形像的受造物,我们不敢妄自宣称,人完全地

受造于神的形像。这样的话就使人成了神的复制品,结果失掉神的独一性,最

终导致否认神的存在。这如同推倒一堵极高的墙,而这高墙就是用来区分神与

非神的存在。认为造物主和受造物是相似的,本质上是在否认神的特性,将其

降格为受造物。再具体一点说,这是在否认神的无限性:宇宙中不可能同时存

在两种无限的物质。这也是否认神的权柄:宇宙中不可能有两种完全自由的存

在体,因为迟早会在他们之间爆发冲突。这些特性只属仅属独一的神。

当我们试图构想神的形像时,我们的头脑借用的原材料一定是那些非神的

存在;因此,不论我们假想中的神是怎么样的,祂都不是我们假想中的样子。

我们构想神的原材料都是受造物,而受造物不是神。如果我们坚持构想神的形

像,结果只能是我们用意念创造一个偶像,虽然不是手工制造。然而意念创造

的偶像,如同手造的偶像一样冒犯神。

十五世纪德意志神学家库斯·冯·尼古拉斯,人称库萨的尼古拉斯,他曾说:

“智者晓得你(神)是不可知的,因为,除非不可知的被认知,无形的被看见,

无法到达的可达到,否则,你便是可知的。”i尼古拉斯又说,“如果有人提出任

何理解你的概念,我知道那概念不能完全理解你,因为人世间的任何概念都不

12

能测透你,除非我们在天堂里才可懂你......同样,若任何人试图要讲述你,并希

望提供一个方法,借此使全能的你可以被理解,那么这人便离你甚远。因为你

绝对高于所有的概念,是任何人都不能框住的。”ii

我们则往往倾向于将神安放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希望的是在能用到祂的

地方可以用到祂,或者,至少知道我们需要祂的时候祂在那。我们想要的是,

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掌控的神。我们都需要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

自于知道神是什么样的,在我们所见的宗教图景里,所接触或听说过的最杰出

的人那里,所接纳崇高的观念里,都涉及到神的形象。

如果现今的人听到这些感觉很奇怪,那恰恰是因为整整半个世纪我们都在

理所当然的去看待神。神的荣耀尚未显明给这一代人,当代基督教的神似乎只

略微优于甚至是低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众神们,因为我们的神似乎很软弱和无

助,但至少他们的神拥有权力。

如果我们所认识的神不是神本身,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怎样去思想祂呢?

保罗曾说过,如果神像基督教教义所宣称的那样,确实是无法测透,不可靠近

的,那么,基督徒要怎样满足一颗渴慕神的心?“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这

给人希望的话语经久不衰;我们用尽所有的心智,努力地去思想这位神,可祂

似乎在躲避,我们该如何承担得起知这不可知之神呢?

约伯记里拿玛人琐法问道:“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

者吗?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约伯

记 11:7-8)

主耶稣说:“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

道父。”(路加福音 10:22)依照约翰福音揭示的,在伟大而神秘的神面前,人

类的智力是多么有限。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教导:只有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

了,因为只有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渴望那不可知的,理解那不可解的,品尝那难以接近的,这源自人性中造

物主的形象所求。人类的灵魂因原罪而受重重污染,走向堕落的深渊,尽管如

此,它仍听得到神的呼唤,来到祂面前,这是生命的本源。这个过程要怎样才

能实现?

13

圣经的答案是:“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基督里,也借着基督,神向

我们显明了。我们认识神并非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信心和爱,借着信我们来

到神面前,借着爱我们经历神。

神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耶稣赎了我们的罪。我们借着信心和爱才可来到

施恩的宝座前,紧紧抓住耶和华神。

耶稣忠实的仆人,14 世纪英国的宗教作家理查德·罗尔说过:“神的确无限

伟大,比我们能想象的更伟大......是我们受造物所不能知的,也绝对不可理解

的,因祂在祂里面。但即使是此时此地,只要一颗心燃烧起对神的渴望,就将

被永存之光照耀,领受到启示,得到圣灵恩赐的满足,品尝到天堂喜悦的滋

味。超越所有可见的事物,被提升到永恒生命的甜蜜中......在心里面,拥有完全

的爱;所有的心思意念,所有内心的神秘活动,都被高举到神的爱当中。”iii

在细腻的个人经历中,灵魂可以认识神,而神却无限远离理性好奇的眼

睛。十九世纪英国神学家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法伯尔很好的描述了这种矛盾:

理性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心却见到了光明。法伯尔在他的小书《未识之云》

中,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说,在靠近神时,探寻者发现神居住在暗中,隐藏在

一团未知的云之后;然而他不应该气馁而应该下定决心,立下志向寻求神。这

片云挡在他和神之间,使得他也许永远不可能洞察神,感受神。但神是怜悯的

神,如果他坚信追求神的话语,信心则可以使他冲破疑云到达神的面前。iv

西班牙的圣徒莫林诺,也在教导着同样的信息。在他的《属灵引导》中,

他说:“圣手托着灵魂,领她走纯洁的信心之路,神领着她一路向前,使她将疑

虑与理性思考都抛在身后。神赐给她简单却难以言传的信心,借着信,这作为

新妇的灵魂热望着她的新郎——主耶稣,并休憩在祂爱的翅膀荫下。”v

因为这类的教导,莫林诺被宗教法庭以异端名义定罪,并判终身监禁。虽

然他很快就在监狱中去世了,但是他所教导的真理永存着。在论到基督徒的灵

魂时,莫林诺说:“让灵魂这么认为吧!这世上最智慧的人提出的最精炼的概念

也不能教给她什么,因这灵魂的至爱——耶和华神的美善超越一切智者的知

识。让灵魂信服连所有的受造物都不能教导给她的——关于耶和华的知识吧!

14

她应该带着她对神的爱勇敢前行,将所有她的理解都抛诸脑后。让她爱真实的

神,而不是她想象中拼凑的神。”vi

“神是怎样的?”若我们所问的是,“神本身是什么样的?”那就没有答

案。 若我们问的是,“为使理性得以理解,神如何显明他自己?”那么是有答

案的,我相信,这答案能令人心满意足。

由于神的名是神秘的,祂的本质也是难解的,祂屈尊降卑,在爱中启示真

实的自己。我们把这些叫做祂的特性。18 世纪英国的圣诗作者查理·卫斯理歌

唱道:

至高的父啊,

天上的君王,

我们要歌颂你;

歌颂你的属性,无比荣耀,数不胜数。

第三章 神的真实性

主啊,语言形容无法你的威严,我的灵渴慕亲眼目睹你;我从尘土里向你

呼求,寻求你的名,但你的名是隐秘的。你住在没有人可以靠近的光中,你是

我们思想所不能及,倾吐不能达的,你的荣耀无言能及。先知、诗篇作家、使

徒和信徒们依然激励我相信,也许在某些程度上我是认识你的。因此,我祷告

,不论你曾经欣然启示过什么,都将帮助我找寻出那比红宝石和纯金更贵重的

信息。因你我才活着,暮光里的星星会消失、天堂也会幻灭,只有你永存,阿

门。

对受过教育的基督徒而言,学习神的特性,远非枯涩,反而是一段无比甘

甜,又投入于心的属灵操练。对渴慕神的灵魂而言,是多么欣喜至极的事。法

伯尔写道:

只当坐下,思想神,

哦,无比的喜乐!

想他所想,

15

呼吸他名,

如此福分,地上难寻。

在我继续动笔之前,似乎很必要先给属性这个词下一个定义。这个词在本

书中反复出现时,既非它的哲学意义,也非它最严格的神学意义。简单地来说

,无论什么,只要能正确的描述神,那么这个就是神的属性。这本书旨在陈述

神的这些属性,就是神在任何方面启示的真实的自己。

这就引来了关于属性数量的问题。宗教思想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些坚

持有七个属性,但是法伯尔认为神有上千个特性,而卫斯理也宣称,神“你的

属性,无比荣耀,数不胜数”。事实上,这些人是在敬拜神,而非数算神的属性

;也许明智的做法是采纳这些敬拜者的真知灼见,而非神学家头脑里小心翼翼

的推算。如果那些特性是神真实拥有的,我们并不去一一罗列。况且,默想神

属性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这里只提及有限的几个神的属性。

若一种属性是神真实拥有的,那么,这样的真实也就是我们所能相信的。

神是无限的,一定有一些祂的属性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所认识的属性,是心

里的一种概念,是在理智上对神自我启示的一种回应。也是神在回答问题,是

对我们问询祂作出的回答。

神是怎样的呢?祂是哪一类神呢?我们期望祂怎样待我们以及所有的受造

物呢?这些问题并不纯粹是学术上的,它们深层次地触及人类内在的灵魂,其

答案也对人的生活、品格,及命运产生重要影响。当你心存敬畏地发问,又谦

卑地寻求答案,这当然会取悦我们在天上的父。十四世纪英国的修女,人称诺

维奇的朱利安说:“因为神愿意我们的时间都是用来认识祂,践行爱,直到我们

来到天堂的那一天......在所有事情中,唯有能亲眼目睹并且爱神,才使我们较少

的考虑自己,更多地是敬畏神,真正的谦卑在祂面前,并丰丰富富的爱我们的

弟兄姐妹。”vii

神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当然并非所有问题的答案,但足以满足我们的

心智,使我们欢欣雀跃。神的这些答案在大自然中,在圣经里,在人子身上。

神在受造物中启示他自己的旨意,但事实上,当代的基督徒却已不那样热

16

衷于坚持这点;然而圣经中阐明了,尤其是《旧约》中大卫和以赛亚受启示时

的话语,及《新约》中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圣经的启示是清晰的,正如

十八世纪英国圣诗作者以撒·华滋所说:“诸天述说你的荣耀,神啊,每个辰星

都闪烁着你的智慧;我们的眼目亲睹你的话语,我们在字里行间中读你的名,

你的话使我们更懂你。”

道成肉身,永生的话语变成血肉之躯住在我们中间,这烈火般的启示是基

督教信息中神圣且最重要的部分。

尽管神已启示给我们,祂是三位一体的神,但答案绝不在表面。答案的获

得必须通过祷告,长久地默想圣言,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不论真理的亮光多么

的闪烁,只有那些属灵上已经准备好的人才可以看到。“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

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 5:8)

如果我们要准确的思想神的属性,则必须学会丢弃这些词语:特点,特征

,特色。它们适合描述受造物,不适合描述神。我们必须打破自我的思维定势

,不以思想受造物的方式来思想造物主。

不用词语的思考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若允许思想错误的话语,那很快我们

满脑子就堆积了错误的思想;因为用来表达思想的词语,常常超越它所要表达

的含义范围,并决定所思想的内容。英国 17 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特拉赫恩说

:“只是思考是最容易的,但正确的思考却是最难的。”viii若我们想正确的思考

,那应是我们思想神的时刻。

人是一个组合体,其性格是由一个个特征构成。特征因人而异,即使在同

一个人身上,不同的时间特征亦不同。人的性格也非一成不变的,因为构成性

格的特征或者特点是不稳定的。特征可以朝来暮去,也如潮汐,在我们的生命

中起起落落,不断变化。因此,一个人可能在三十岁时,善良又细心,五十岁

时,却残酷无礼;这样的变化是可能的,因为人是受造物。真正意义上,人是

组合体,其性格是由大大小小的特征组成。

我们理所当然地这样理解,认为人是由属天智慧的锻造,人既是神的受造

物,又是被神组合而成。然而人的受造始终是个秘密,我们不清楚也许永远不

17

会知道神是如何从无到有,从非存在体到存在体的创造过程,只有祂知道。但

神如何将人组合在一起,我们却知其中一小部分。我们知道人拥有肉体,灵魂

和精神;知道人有记忆、理性、意志、智力,和情感;我们知道为了让这些有

意义,神给了我们美妙的恩赐——意识;我们也知道,它们与多样的脾气一起

构成完全的人性。

构成人性的部分是神的恩赐,由属天的智慧安排。它们如音符,组成最崇

高的交响乐,如丝线,组成宇宙主宰者编织的绣帏。

而我们总还是按着受造物的方式思想,用受造物的语言来表达。不论这样

的思维还是语言都不符合神性。以阐述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为中心的亚他那修

信经认为:“圣父从无生出,不是从有中创造出来,也不被生出。圣子从圣父生

出,非被制造也非被创造。圣灵从圣父圣子而来,既非被制造,也非被创造,

或被生出。”ix神在祂自己里面,包含祂本身,祂独立于任何外在的事或人。神

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祂不是部分的组合体,祂是单一体。

神的整体性意味着有且仅有一位神;也意味着神不是复杂的,是简单的,

就是祂自己。神存在的和谐性,不是说神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整体的部分之间

的协调与平衡,而是说祂自身是一个整体,并非由部分组成的。祂的众多的属

性之间也不互相冲突,祂不需要暂停一个属性而运转另外一个,因为祂所有的

属性构成一个整体。作为整体且一体的神在作工,祂不分割自己,不是以拼凑

而成的神的形式在作工。

谈及神的某个属性,是在描述神是怎样的,而非神的某个组成部分。若我

们的头脑能进一步推理的话,便可以说这就是神的样子,尽管,我在极力解释

,祂准确的样子却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当神感知自己时,只有祂知道。“除了神

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只有和神等同的才可以交流神性;但若认为有和

神等同的对象,那只会陷入一场智力的谬论当中。

神的属性是我们所知神真实拥有的。这些属性并非神的品格,而是祂借此

把自己启示给祂的受造物。举例来说,爱不是神具有的某些可能会生长或消失

或停止的东西。神就是爱,爱就是神本身。其它的属性也亦如此。法伯尔这样

写道:

18

独一神,独有的威严!

惟有你,再无别神!

生命由你而出,

你的生命是充满喜悦的统一。

你的统一无边无际,深不可测!

第四章 圣三位一体

我们的天父啊,你坐在光中的宝座之上!人类的语言多么丰富,多么悦耳

,但当我们试图讲述你的奇观妙景时,才发现人的言辞多么匮乏,多么格格不

入。当思想你那令人敬畏又神秘的三位一体神性时,我们只能缄口不言。在你

向摩西显现的荆棘火焰前,我们不求能明白,只一心单单寻求你,好让我们能

恰如其分地爱慕你,三位一体的你,阿门。

默想三位一体的神性就好像是让思想踏上圣洁的伊甸园,向东前行。神秘

的三位一体永难测透,而我们真诚的努力在神面前注定徒劳,只有最深切的敬

畏,才可免去我们的那些妄测。

有些人拒绝他们所不能解释的,否认神是三位一体的神。他们用冷酷、有

限的眼光审视至高者,因此得出结论:神不可能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三种形式

19

存在,而同时三者又是一体的。然而,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生活全都被神秘笼罩

着,他们没有考虑到,即使是对大自然中最简单现象的解释,也只能做到隐隐

约约,而这些并不比理解上帝的神秘性容易。

不论非信徒还是信徒,每个人都因信心而活;前者相信自然法则,后者信

靠神。纵观人的一生,他总会接受一些自己所不能理解的。若以此问最渊博的

圣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什么?”他只能沉默不语。问题的答案永远都在那

未知的深海里,非人力所及。“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人却永

远不能。

像柏拉图的洞穴理论,19 世纪苏格兰的作家托马斯·卡莱尔笔下曾有这样

的描绘:一个沉思的异教徒在隐蔽的洞穴里逐渐变得成熟,然后,他被引到了

洞外,突然间,日出映入眼帘。“他在惊奇什么呢?”卡莱尔呼喊道,“看到景

象和平日里大不相同,他惊讶不已!此时的他有着成熟人的能力,却也像孩子

般敞开,他整个心都被点亮了......他的视野之中,绚丽的绿色岩石拼成了陆地,

有树木、群山、河流,和哗啦啦的海水,在蔚蓝的天空和深海中遨游,风儿轻

轻吹拂着,乌云也会聚拢,刹那间就倾泻出火、冰雹、大雨。那又是什么呢?

呜呼,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那在尽头的,我们根本永远都不会知道。”x

长大之后,便不再和从前一样,我们习惯于周遭,便没了好奇心。卡莱尔

说:“我们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不是因为避免难题所需,而是因为我们轻率、疏

忽,和缺乏洞察力。同样,我们没了好奇心,不是因为停止了思想......我们把如

火般的黑雷云叫做电,宣称我们很懂它,也能在摩擦玻璃、丝绸等物品中发现

类似“电”的火花。然而它究竟是什么呢?从何而来呢?又往何处去呢?是的

,科学已为我们做了很多,但科学仍是贫乏的,因其不能揭示这神圣的无限性

的关于‘神’的科学,我们永远无法参透它,所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

学在它面前都是肤浅的。这个世界,经过所有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后,对任何人

来说仍旧是神秘的、美好的、难解的,和高深莫测的。

卡莱尔的预言有洞见且深远,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并没

有让他的预言失效,甚至没有让其标点符号过时。我们却似乎依然不清楚,轻

浮地重复着通用又流行的科学术语来保存颜面。各种能量穿行于世界,我们驾

20

驭着它们,只要轻轻地动动手指,就能控制车子和厨房里的各种琐事,我们让

它们像阿拉丁神灯一样为我们工作,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世俗主义、

唯物主义和各种东西的侵入,已经扑灭了我们的灵魂之光,我们成了僵尸的一

代。我们用语言遮掩自己的愚昧无知,也羞于去好奇,甚至害怕低语出“神秘

。”

教会曾毫不犹豫地教导着三位一体的信息,没有不懂装懂,并且亲自见证

,也重复着圣经的教导。有人否认圣经所教导的神的三位一体,原因是他认为

神的三位性和与一体性是互相矛盾的。可是,我们既理解不了路旁树叶的脱落

,也理解不了巢里知更鸟蛋的孵出,为什么三位一体成了我们的问题呢?莫林

诺说:“我们是通过明白神的不可理解,神高于我们的理解力,认识到他更崇高

,而非莽撞地将神与受造物等量齐观。神高于一切受造物之美。”xi

好几个世纪以来,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信仰三位一体。在炙热的火柱里,神

显明自己给以色列,带领其走出旷野,祂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子民”。也是

自使徒时代教会始建,及至如今,三位一体的信仰一直都在,纯洁和力量紧随

其后。行走在这面信仰大旗之下的有众使徒、教父们、殉道者、神秘主义者、

赞美诗作者、改革者,和宗教复兴派,神赞许的印章已刻在他们为之付出的努

力和生命之上。尽管他们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三位一体的信条将他们联系

在一起。

神说一颗相信的心会承认,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确实如此,寻找证据是

承认怀疑,获得证据会让信心变得多余。每个有信心恩赐的人,会辨别出早期

教父勇敢话语中的智慧:“我相信基督为我而死,因为这是不可思议的;我相信

他从死里复活,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亚伯拉罕的态度,在所有证据面前,信心无比强大,且把荣耀归给神

。这也是安塞姆的态度,他被称作“第二个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时期最伟大的

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信心必须走在所有为理解而进行的努力之前。很自然地,

信心带领着对启示真理的反思,信心首先来自于一颗侧耳倾听神话语的耳朵,

而非深思熟虑的大脑。有信之人不是通过推敲圣言,或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到达

信心之地,他更不寻求哲学或科学来确认信心。他反而发自内心呼求,“地啊,

地啊,地啊,当听耶和华的话!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

21

那么这是在说,专业知识在已启示的宗教里无用吗?绝不是。研究者有一

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精心选择一个区域去做研究,他的任务是要保证文本的

纯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传达圣言。他可能要对比斟酌圣经,直到他发现其真

正的意义,但就此结束他所能做的。他一定不能裁决圣言,他绝不敢用理性推

测圣言,他也绝不敢去赞扬或谴责圣言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科学的或非科学

的。圣言的意义一经发现,是圣言判定他,而非他判定圣言。

对一颗渴慕神的心来说,三位一体是真理。人的灵可以穿过将圣所和至圣

所隔开的幔子直达至圣所。十一世纪的大主教安塞姆恳求道:“让我在渴慕中寻

求你,让我在寻求中渴慕你;让我在爱中寻见你,让我在寻找中爱你。”xii爱和

信心是神性奥秘的家,让理性跪在外面敬畏吧!

基督在说祂自己、父、圣灵时,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复数形式。“并且我们要

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祂又说道,“我与父原为一。”在思想神的三位的统一

性时,最重要的,不是混淆这三位,也不是分割这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才可

能正确的思想神,配得祂,也配得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主耶稣宣称和天父平等,正是这惹得那时期宗教家们的怒火,最终

导致了祂十字架上的刑罚。两个世纪之后,即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神学家阿里

乌和其他人仍然攻击基督宣称的神性和三位一体。

在阿里乌争议期间,318 位教会的教父(其中许多人伤痕累累,成了宗教

迫害史上的早期受害者)聚会在尼西亚,讨论并最终定下一个统一的信仰,其

中之一是:

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

父的唯一子,

在所有时间以先,

子是众神之神,光中之光,

特别之特别,被生出,非被制造,

与圣父一体,

万物乃是借着祂而造。

一千六百多年来,这一直作为测试教义是否正统的最后一站,因为它的语

言浓缩了新约中教导的关于人子的神性。

22

确立于四世纪被基督教广泛采纳的尼西亚信经也称颂圣灵为神,认为圣灵

和圣父、圣子是平等的:

我信圣灵是主,

是生命的给予者,

是从父而来,

与父和子一起

同受敬拜和赞美。

且不说圣灵是只从父而来,还是从父和子两个而来,三位一体这个古老的

信条,除了极少的基督徒不信,一直被东西方教会所采纳。

亚他那修信经的作者们谨慎地阐明了“三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圣言范

围内尽可能地填补人类思想的缺口。这信经里说道,“三位一体,没有先后,没

有大小,三者永远并存、一体、平等。”

这信经所述如何与耶稣所说的“父是比我大的”一致?那些四世纪的神学

家是知道的,并记载在信经里,“与祂的父平等,是指祂的神性;不及父,是指

祂的人性。”这样的解释对每位认真寻求真理的人来说,完全合宜。

对永生子来说,赎回人类并没有使祂离开父亲的怀抱;当行走在人间时,

祂称自己是“父怀里的独生子”,再次提到祂自己“在天的人子”。我们承认这

里是神秘难解的,但并不迷惑。在祂的道成肉身里,人子给祂的神性蒙上了面

纱,但神性仍在。神三位的一体性使得祂的神性永远都在。当神道成为人时,

祂并没有降卑自己,或者不如祂之前的任何时候。神永远都不会不如自己,因

为让神成为任何祂所不是的都是不可想象的。

神的三位统一在一体中,同样的,也只有一个意旨。他们相互协作,最微

小的行为也绝不是没有其他两位即时的默许,由其中一位单独完成的。神的每

一个行为都是三位统一完成的。这里,当然出于必要,以人的语言和思维理解

神,但以人来思想神,结果必然逊于终极真理。然而如果非要去思想神,那我

们必须改变受造物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适应造物主。认为圣父、圣子和圣

灵互相交换思想,寻求对方意见以达成一致,像我们人一样,这样来思想神所

犯的错误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弥尔顿的著名著作《失

乐园》的缺憾之处在于,他将神救赎人类呈现为圣父、圣子和圣灵讨论和对话

23

的结果。

当神的儿子作为人的儿子行走在地上时,祂经常对天父说话,天父也回答

祂;作为人子,祂为祂的子民向父祈求。此类天父和儿子的对话被记录在圣经

里,为了人可以理解永生父和人子耶稣基督的关系。圣父、圣子和圣灵之间的

交流是即时的、直接的、永恒的,也是无声的、不需花力气的、无需行动的。

法伯尔写道:

永恒的寂静中,

神在无尽的言说。

只有神的话在那里,却无人听见,

寂静一片,永远。

哦,如此的绝妙!

哦,如此的可敬!

没有一丝声响,

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在爱里,智慧里,力量里,

天父说着祂尊贵永生的话语。

通俗的基督教信仰会划分三位一体具体每一个部分的作工,比如说,天父

的创造,人子的救赎,圣灵的重建。这种信仰部分正确,但整体上并非如此,

因为神不会让自己三位之一在运作,而其他的两位闲置不动。圣经里,在所有

遍及宇宙权能的作为中,神三位的做工都显示出了和谐和统一。

圣经中把创造工作归给天父(见创世纪1:1),圣子(歌罗西书1:16),和

圣灵(在约伯记 26:13 和诗篇 104:30)。道成肉身的完成显示了三位一体的

作工(路加福音 1:35),虽然只有独生子变成肉身居住在我们中间。基督受洗

,人子从水里出来时,圣灵降下,父的声音也从空中传来(马太福音 3:16,1

7)。对救赎人类最美的描绘莫属希伯来书 9:14 了,它这样记载:基督借着永

恒的灵将自己无瑕疵的献给神。这里我们看到了三位是怎样一起运作的。

24

基督的复活同样归于三位的神:天父(使徒行传2:32)、圣子(约翰福音1

0:17-18),和圣灵(罗马书 1:4)。使徒彼得记载个体的救赎也是三位一起作

工的结果(彼得前书 1:2),是圣父、圣子,和圣灵住在基督徒的灵魂中(约翰

福音 14:15-23)。

正如我之前所说,对于一颗渴慕神的心来说,三位一体的信条是真理。事

实上它不可能被圆满的解释,我们要喜爱它而非反对。这真理必须被揭示,没

人能想象得出。法伯尔的诗这样写道:

哦,三位一体赐福!

哦,至高威严!

哦,三位归一,

你是永远独一的神。

圣洁的三位一体,同受赞美!

赞美你,独一的神。

第五章 神的自存性

万物之主,你说“我是自有永有的”。每个在你里面,照你的形象被造的也

许会说“我是”,我们承认自己从你而来,但我们口里的话不过在模仿你。不管

我们承认的方式完美或否,你是那伟大的源头。哦,永在的父,借着你的良善

恩慈,我们敬拜你,阿门。

三世纪出生于罗马的神学家诺洼天说:“神没有源头。”xiii正是没有源头这

个概念,把“属神的”和“不属神的”区别开了。

源头这个词只适用于被造之物。当头脑中出现有源头的任何事物时,我们

所思想的就不再是神了。神是独立存在的;所有受造物必然是源于某时某地,

25

在神之外,没有什么是独立存在的。

对事物的起源,我们极力地追寻着,我们承认也相信,每个事物都是被某

个人创造的,而这个人却不是受造物。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事物都“源于其他

某个事物”。任何东西若存在,则必定有一个缘由先于它,或至少与它等同,因

为小的不能产出大的,任何人或物是其他人或物的因或果。因此,回到这个人

上,他是万物之因,却独立于万物而存在。

小孩子会问:“神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不经意间承认了祂的受造。起因、

来源和源头的概念已经刻在孩子的脑里了。他以为凡物都来自他物,并非事物

本身,于是也简单推测神也遵循这一规则,这小小哲学家以受造物的立场来思

考问题。考虑到他缺乏基本的信息,但他的推理方向却是正确的。若有人告诉

他神是没有源头的,他一定觉得很难理解,因为这其实引入一种全新的概念,

和人类根深蒂固追寻源头的思维倾向相抵触,而这种思维倾向阻碍着人类探索

那起初的,未被发现的源头。

源头的概念不适用于神,能一步步思想到这里并不容易,即使事实确实如此。

这就好似在某种条件下,微光不是通过直视而是稍微看向别处才可见。同样的

道理应用在那些自存之物上,若我们试图把思想集中在一个完全自存之物上,

也许什么都看不到,因为祂居住在无人能靠近的光里。如若我们居住在岩石的

裂缝中,当神经过我们的居所时,只有靠信心和爱才能瞥见一眼神的荣光。莫

林诺说:“尽管这种关于神的知识是模糊的,一般的,但因其是超自然的,所以

反倒比任何对于这个世界具体的、可感知的理解更清晰完美。”xiv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受造物人类的心智,理解起来神不那么容易。一想到

有一位神完全存在于我们所熟知的范畴之外,让我们倍感不适,一想到这位神

还没有对自己的存在作出过任何解释,令我们焦虑不安。这位神不依靠我们,

对任何人都没有责任,自因存在,依靠自己,自己自足。

哲学与科学对待神不总是友好的,原因是它们致力于解释事物,对那些拒

绝给自身作出解释的事物相当不耐烦。哲学家和科学家会承认,还有许多东西

他们不知道,但要承认有些事情他们永远不知道,则是另外一回事,况且他们

没有技术去发现。要承认有一位神在我们之上,所有的范畴不能描述祂,其存

在不仅因其名,祂不受我们理性的束缚,也不臣服于我们好奇的询问,这需要

26

我们谦卑到底。然而,并非每个人可以做到,为此,我们将神降卑到我们的思

维水平,至少到我们可以掌控他的地步,以此来保留颜面。

然而神“逃离了”我们的控制,祂无处不在,又不独在任何一处。“哪里”

这个词总是和物质、空间相关,但神却独立于这两者之外。时间和运动不能局

限祂,祂全然依靠自己,对这个祂亲手创造的世界毫无亏欠。法伯尔称赞道:

永恒、无限、单一、独一,

崇高的三位,

惟有你永远宏大。

一体的神,

独有威严,独有荣耀,

谁能诉说你的奇观?

威严的三位一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之中数百万计的人,居住在基督教国家里,属于

教会,并努力推动基督教,也许在世的生命将要逝去,却不曾思想或试着认真

思想过神的存在。很少有人心里感叹,关注那自存的神。思想神对我们来说太

痛苦了,我们更喜欢去思想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比如说,怎样去造一个更好的

捕鼠器,怎样让这片草长得比从前好。世俗化宗教荒废了我们内里的生命,我

们正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概有些真诚却依然困惑的基督徒不禁要问,我所阐明的概念有何实用性。

他们或许会问:“这和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自存的神对这世代的他人和我

又有什么可能的意义呢?”对此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是神亲手所造,我们所

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具有神学上的意义。在世界的景象中,获悉关于

运转整个宇宙的神的知识,是健全生活哲学与健康的世界观必不可少的。

教皇亚历山大的建议常被人引用:如果只研究人类,不知道神,认为最好由

人类研究他们自身,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任何可能的方面和领域,人只能

肤浅地知晓自己;神是人的参照物,失去了神,人将没有标准去知道自己。直

到我们认识神,我们才会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是怎样的。正因为如此,自存的

神不是干枯的教条,没那么学术气,也没那么遥远;事实上,它贴近我们的呼

吸,实用得就像最新的外科手术。

27

神按祂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高于万物,原因只有祂自己知道。让我们如

此理解吧,这是人身上所存的神的形象,并非诗情画意般的幻想,也不是源于

宗教渴望的念头,而是拥有坚实的神学基础,经由圣经自始至终明明白白教导

的,为教会所公认,是正确理解基督教信仰必需的真理。

人是被造的,衍生的,因造物主而存在的。人什么都不拥有,其存在时时

刻刻都依赖那位按自己形象创造他的神,神是人存在的必要条件;抹去了神,

人的存在将毫无基础。

在救赎问题上,神承担一切,而人无所作为,这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基本

信条。这里基督教的教导,与那些高深的东方哲学宗教不谋而合:人及其才能

不过是源头发出的回音而已,是那自存之光的反射。若切断太阳,阳光也就消

逝了;同样的道理,若人与神分离,人就退回到创世以先的虚空中去了。

不只是人,所有的事物,都是被神创造和并依赖神的管理而持续存在。使

徒约翰这样解释:“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

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保罗也同意,“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

,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

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

靠他而立。”为了证实这些,保罗在希伯来书中还写道,“他(耶稣)是神荣耀

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

万物完全依赖神的创造意旨,在这种情况下,圣洁和罪都有可能产生。神

的形象在人里面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人有施行道德选择的能力。基督教的教导

是:人选择独立于神,故意的违抗神的诫命而依从自己的选择,这种行为违反

了神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拒绝神是万有存在的根基,从而人退回到他自己里

面。此后,人不再围绕着作为太阳的神旋转,而是把自己当成太阳,要求其它

一切都必须围绕着自己转。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就自我身份认可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

积极的了。宣称“神是一切等同于一切是神”,错误理解了神的独立存在性。在

神那里,自我不是罪,而是体现神的所有可能良善、圣洁,和真理。

自然人是罪人,因为在面对他的自我时,他挑战神的自我。他也许在其它

方面,愿意接受神的权柄,但在自己的生命里拒绝。对他来说,当他的支配权

28

开始的时候,神的支配权就该结束。从此,他变成了神。在这点上,他无意间

模仿了路西法,这个早晨之子,明亮之星在心里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

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自我如此微妙,几乎没有人觉察到它存在。因为人生来就是叛逆的,并没

有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就他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人总是肯定自己,这在他

看来,似乎再正常不过。他也愿意去分享自己,有时候甚至是为一个好的目的

牺牲自己,但他绝不罢黜自我。在社会任何的天秤上,无论他已滑落多远,在

他自己眼里,他就是宝座之上的王,无人即使是神,也不能将他的王位拿走。

罪有很多表现形式,但其实质就一个:人的受造本身是为敬拜神,然而他坐在

宝座上,自高自傲地宣称:“我才是我的神,”这就是罪的本质。这看起来很自

然,好像没有什么不对。在福音里,只有当人的灵被带到至圣者面前,没有无

知作为挡箭牌,吓得瑟瑟发抖的自我才会重回良心的家园。用福音传道者的话

来说:人遇见了炽烈的全能神,由此才承认自己有罪。耶稣基督提到父差遣的

来到这个世界的圣灵说,“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

备自己。”

基督的这些话,最早在圣灵降临节彼得的第一次讲道后应验的。“众人听见

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这

里的“我们当怎样行”是每个猛然觉醒,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偷了王位的篡位者

的深处的呼求,多么痛苦!正是这种道德上的惊惶失措,使得他们忏悔。在篡

位者的忏悔、废黜自我,和否定自己当中,他得到神的宽恕,也拥有心灵的平

安,这样一个健康的信徒就诞生了。

克尔凯郭尔说过:“纯洁的心只专心一件事。”同样的道理来看罪,罪的本

质只专心一件事:就是用我们的意志对抗神的意志,目的是罢免神的王位,把

自己放在人类灵魂小王国的至高位置,这就是罪恶的根源。罪多如细沙,但本

质上只有一种罪,罪的本质决定了罪的数量。这是为人所诟病的人类道德堕落

信条背后所秉持的原理,它认为人不忏悔,除了犯罪什么都不能成就,他做的

那些好事一点都不好,神拒绝他做的那些好事就像拒绝该隐的供物一样。只有

当他还原他所盗取的神的王位,他的作为才会被接纳。

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生动的描述了基督徒的挣扎:希望为善,同时内心不

29

自觉地倾向于自我肯定,保罗的见证和先知们所教导的完全一致。在基督降临

之前八百年,先知以赛亚这样鉴定罪:悖逆神的旨意,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

利选择走自己的路。他说:“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我相信没有比

这对罪的描述再确切的了。

信徒们、先知,和使徒的见证如此一致,都认为自我内心的法则指导着人

的行为,将一切人所为的变成邪恶。为了完全拯救我们,基督必须翻转我们的

本性,他必须在我们的内心植入新的法则,从而我们之后的行为涌流出一种渴

望去荣耀神和寻主内弟兄的益处。老我的罪必须死,唯一的途径就是将罪钉死

在十字架上。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

跟从我。”多年以后得胜的保罗也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希腊赞美诗这么描述:

我的神,罪有能力维持吗?

它在我的灵里挑衅着!

有你的宽恕是不够的,

十字架必高升,自我必要被钉死,

哦,慈爱的神,释放你的能力,

有耶稣的复活是不够的,

我,也必要去寻找明亮的天空,

像基督一样,从死里复活。

第六章 神的自足性

哦,神啊,教导我们,没有什么对你来说是必需的。任何对你来说必要的

事情都是在挑战三位一体的完美性。我们怎会敬拜一个不完美的神呢?如果你

什么都不需要,对你来说,没有人算得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人是必要的,那你

也不需要我们。然你仍旧寻找着,即使你并不需要我们。我们却因需要你而寻

求你,因在你里面,我们才活着,行动着,成为我们,阿门。

主耶稣说:“父在自己有生命。”祂简洁的教导讲述至高的真理,非人的思

维所及。主说父是自给自足的,父在祂自己里面,这是“父在自己有生命”所

30

最终传达的。

不论神是怎样的,神都在祂自己里面。万物从无意识的低级生命形式到有

意识的高级生命形式,如智慧的撒拉弗天使,其生命皆从神而来。在神里面,

没有任何生物可以给予自己生命,所有生命都是神的恩赐。相反,神的生命却

不源于恩赐;若神从别处接受了生命,或任何其他礼物,这施予者便是事实上

的神了。正确认识神的一个基本途径是:神包含万有,并给予一切;在祂没有

赐予之先,万物不会接受得到什么。

认为神有需求就是承认神的不完全。需求这个词用于受造物,不能用于创

造者。神与祂的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是自愿的,不是必需的。神对受造物的关心

源于祂作为至高者的良善和喜悦之心,并非因为受造物可以满足祂的需求,或

为成就祂完全性而作的添砖加瓦的行为。

我们必须改变定式思维,试着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而非其他任何地方,

神的自足性是与众不同的,且真实的。我们通常认为受造物之间彼此需要,任

何事物都不是完备的,其存在都有赖于外物,生物呼吸需要空气,有机物需要

食物和水,若把空气和水从地球上拿走,所有生命都会迅速灭绝。这是公理:

为了生存,每个受造物都需要他物,所有受造物都需要神,只有神没有需求。

小溪汇成江河,万物皆从神而出,祂无限和完备,但汇聚着万物之源的小

溪在何方?法伯尔这么称颂神:

深不可测,像海一样,

生命皆因你而出,

你的生命是喜乐的统一。

神为什么创造宇宙依然困惑着思考的人们,虽不能知道原因,我们至少知

道,人建造房屋来御寒,种植庄稼以防饥饿。但神创造世界并非为了满足祂的

需求,在神的字典里没有需求这个词。

神是至高者,因此无人能提升祂,没有什么高于祂,也没有什么在祂之外

;祂对人的每个举动都是为了提升人,人离开祂,就会堕落。祂可以提升自己

,而无需任何人的扶持。因无人能提升祂,所以也无人能降低祂。圣经记载祂

话语的力量一直供养着万物,被祂供养的万物怎能扶持的了祂呢!

就算全人类顿时成盲,太阳依然在白天照耀,星星依然在夜空闪烁,数以

31

万计的人受益于日月星辰之光,但后者并不亏欠前者。即使地球上的人全都变

成无神论者,也丝毫影响不了神。祂全在自己里面,和外物无关。相信增加不

了祂的完美,怀疑也不能损伤祂的无暇。

神是全能的,正因为祂是全能的,祂才不需要扶持,但想到一个紧张兮兮

的,为赢得好感而讨好人的神并不让人愉快,可是我们到处所宣扬的神却正是

这样。20 世纪的基督教对待神就像一个富人看待一个穷人,总抬高自己。我们

自视甚高,虽非喜悦但仍容易相信,我们对神来说是必需的,但事实是神不因

我们存在与否,或伟大或渺小。我们的存在完全是神自由的决定,不是我们应

得的或神的需要。

天生自我为中心的我们,大概最难想到的就是,神不需要我们帮忙。通常

我们所呈现的神,是一个忙碌、急切、有几分沮丧的父亲,匆忙中寻求帮助,

想要通过祂仁慈的计划把和平与救赎带给世界。但事实却如修女朱利安所说:“

我切切实实地看到,神做了所有的事情,不论有些事情何其微小。”xv运作一切

的神当然不需要帮助,也不需要帮手。

太多传教事工的呼吁都建立在这个空想出来的沮丧的全能神身上。有影响

力的演讲者很容易就在他的听众中激起同情,这中间包括异教徒,也包括如此

劳累并试图拯救他们,却因缺少帮助而徒劳的神。我唯恐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这

样想:以为神的爱将祂陷入困窘之地,神有限的能力不能解救自己,才投入到

基督教的服侍中,以解救神出尴尬之境;再加上某种程度上,值得称赞的理想

主义情绪和对贫困者相当的同情,你会找到当今基督教活动的真实驱动力。

再次重申,神不需要捍卫,祂是永恒的防御者。为了我们明白,神在圣经

里充分使用了军事术语,但这绝不是告诉我们圣神威严的宝座正遭遇狂风暴雨

般的围攻,米迦勒和他的天军们,以及天使们正全力捍卫。如若这样理解,则

误读了圣经里告诉我们关于神的所有事情。不论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都不能

证实如此幼稚的理解。一个必须被捍卫的神,只有在有人帮祂的时候,祂才有

能力帮助我们;在宇宙的是非之战中,只有神取胜了,我们才可依赖祂;结果

是这样的一位神得不到我们的尊重,只能引发我们的无限同情。

我们必须正确地思想神,以配得祂的名。道德上,我们必须清除所有脑子

里关于神的卑微的念头,愿宇宙中真实的神成为我们脑中的神。基督教须和神

32

、人有关,但其焦点是神不是人。人固守着重要性只因他是按神的形象被造,

此外他什么都不是。圣经的诗篇作者和先知们,悲哀中带着嘲弄提及人,说其

脆弱的用鼻孔呼吸,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神为自己存在,人为神的

荣耀而活,这是圣经所着重教导的,因神的荣耀,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都得

显现。

以此来看,我们也许开始理解,为什么圣经说了那么多信是至关重要的,

斥责不信为致命的罪。没有哪个受造物敢信其本身,惟有神可以信任自己,其

他生命都必须信赖神。不信实际是一种歪曲的信仰,因为它把信任放在正奔向

死亡的人,而不是永生神身上。非信徒否认自给自足的神,篡夺了神的属性,

这双重罪蒙羞了神,也最终摧毁了人的灵魂。

神因爱和同情,以基督的样式来到我们中间,这是教会从使徒时期到现在

始终坚信的。永生子道成肉身,已被认定为基督教信仰。然而近年来,对此信

仰的理解不同于,甚至逊于早期教会的理解。肉身出现的耶稣被完全与神划等

号,所有人子的软弱与局限全被认为是神的软弱和局限。然而实际上,在我们

中间行走的人子是一种示范,祂不是穿戴面纱的神,而是完完全全的人。降为

全人的耶稣,以柔软的人的外衣,恩慈地覆盖了神的威严,从而保护了见祂的

人。正如耶和华在西奈山上晓谕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的

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之后又对摩西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

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

当今基督徒似乎只知道作为人子的基督。耶稣在地上时掩盖了祂神性的燃

烧的圣洁和不可靠近的威严,将荣耀完全归于在天上的父。现今的信徒试图剥

离耶稣的神性以成就与祂的交流,因此他们的耶稣笑容软弱,带有一层遮蔽其

神性的晕圈,耶稣成了“在天上的某位人”。也许他们对耶稣心存感激,但并无

深刻印象,认为如果他们需要神,神也需要他们。

我肯请大家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神的自足性,与此同时斥责人的自视甚高,

这不仅不会有害于基督教活动,反而使我们摆脱仰视人类的重负,鼓励我们把

重担卸给耶稣轻省的轭,花时间在圣灵的感动里,为了荣耀神和人的益处而辛

勤的工作。神不需要人,神通过顺服祂的孩子而做工,这是一个祝福人类的好

消息。

33

如果还认为这些是自相矛盾的,那就这样吧。构成真理的部分总是互相冲

突,在我们等待接收知识时,有时需要相信这些冲突和对立。那些看似现在冲

突的部分将来会呈现出璀璨的统一性,且会证明这冲突其实不在真理本身,而

在我们被罪侵蚀的头脑里。

与此同时,我们里面的满足感,在于喜爱顺服基督的诫命和众使徒的训导

。“是神在你里面做工,”神不需要任何人,但当人呈现出信心时,祂会借着任

何人作工。这话有两层意思,健康的灵性生活要求我们接受两者。对这一代人

,第一层意思“神不需要任何人”,几乎全被遗忘,而这也深深伤害了我们的属

灵生活。17 世纪德国的神父约翰•夫勒颂赞:

美好的源泉,一切祝福从你而出,

你无比丰盛,毫不缺乏。

除你之外,你还渴慕谁吗?

你自给自足,

但却寻求卑微的我,

哦,这,只有这,是你所需的。

第七章 神的永恒性

哦,永生神,我们内心欣然接纳你,虽凭借理性永远无法理解你。哦,我

主,我的神,我圣洁的神,你岂不是从永恒而来?我们敬拜你,永在的父,你

的年数永无终点;我们敬拜你,神的爱子耶稣,你永不衰老;我们钦慕你,永

生的灵,在世界存在以先就存在,并与父、子一起享有同等的荣耀。神啊,恳

请你来拓展并清洁我们的灵,以适宜你的灵居住,因你的灵喜欢住在正直清洁

的心胜过庙宇,阿门。

34

永恒的概念像高大绵延的山脉一样,贯穿着整本圣经,大多隐现在传统的

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中。如果拒绝永恒的概念,我们将不可能体会到为何先知

和使徒长长久久地期盼、思念永恒。

永恒这个词,有时即使是在基督教作家笔下,也仅仅是长存的意思,像“

长存的丘陵”。有人认为当作家使用这个概念时,他们头脑里并没有永恒的意思

,是之后的神学家才补充进来的,这种认识错误严重,在我看来,严肃的学术

也找不到相关研究来支撑。已有人用此理由来逃脱永生审判的信条,他们抵制

永恒的道德惩罚,为了保持一致,他们只会不断削弱对永恒的完整理解,此番

作为,抹灭了证据,唯恐真理显现,此类做法不胜枚举。

事实是如果圣经没有教导神的永恒性,我们则不得不从祂的其他属性作出

推断。如果圣经不曾提及绝对永恒,我们则不得不造出一个词来表达永恒的意

义,但圣经里无处不在默示了神的永恒。永恒对于神的国来说,就像碳对自然

界的重要性一样,碳无处不在,是维持生物的基本元素,所以永恒是赋予任何

基督教信条的必要元素。的确,如果舍去永恒,任何基督教信条都不能保持其

意义。

充满圣灵的摩西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与摩西的话完全一致的另

一种表达是“从尽头到尽头”。回顾过去,直等到模糊的记忆消失;展望未来,

直至穷尽思维与想象力,神同时在这首尾两端,且互不影响。

神造万物那一刻,开始了时间。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所以时间不

适用于他。“开始”是一个时间词,对居住在永恒里的至高至圣者来说没有个人

意义。法伯尔歌颂道:

没有年岁能数算你,

亲爱的神啊,

你本身就是永恒!

神居住在永恒的现在,所以对祂来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当有关时间

的词在圣经中被提到,那是对我们而言,不是对神而言。当四活物在宝座前昼

夜不住的呼喊:“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他们是用生物存在的三种时态理解神,这是对的,也是好的,神十分愿意这

样被看待。但由于神非被造,不因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祂不受我们所说的时

35

间影响。

神居在永恒里,时间居在神里。祂知道我们所有的未来,就像祂知晓我们

所有的过去。二十世纪英国基督教作家 C.S.路易斯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

理解,他建议我们想象一张无限延伸的纸,代表永恒,然后在这张纸上画一条

短线代表时间。那么,就如这条线的始端和末端都在这无限伸展的纸上,所以

时间始于神,终于神。

神出现在时间以先并不难理解,但是祂同时出现在时间的首尾两端就不那

么容易领会,但事实如此。我们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理解时间,同样的方式

我们记述宇宙中的系列变化。一个个的变化不是同时完成而是连续发生,一个

接着一个,先与后的关系给了我们时间的观念。我们等待日出日落,或钟表时

针的转动,但神用不着等待。对他来说,所有将要发生的已经发生了,这就是

为什么神可以说:“我是神,并无别神,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祂可以同时

看到开始和结束。神学家尼古拉斯说,“无限,就是永恒本身,包括所有的连续

。所有在我们看来有先后之分的事,在你那里是同时的,因为你是永恒......因你

是全能神,你住在天堂里,在那里早晚,始终,阿尔法和欧米伽同时发生......因

为此时和彼时同时存在。但我的神啊,绝对永生神,你的存在和言语都超越了

现在和过去。”xvi

摩西老的时候,他写了诗篇,之前已引用,其中他歌颂神的永恒,这个真

理对他来说就是神学事实,坚固得与他所熟悉的西奈山一样,神的永恒性对他

有两层实用意义:一,由于神是永恒的,祂可以并永远成为,受时间主宰的祂

的孩子们的安全避难所,“主啊,你世世代代做我们的居所。”第二层意义需要

勇气接受,神的永恒如此长远,而我们在地球上的年岁如此短暂,我们如何保

存自己的事工?我们如何逃离那些几乎毁灭我们的让我们精疲力竭的诸多事件

?是神写下并主导这诗篇,因此,摩西对祂悲伤地呼求,“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

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也愿我们没有荒废对神永恒性的认知

我们行走在匆忙的年月中,在神面前,站在永恒的边缘,时常花时间默想

我们的生命和日子是明智的。因为我们是为永生而造,就像我们为时间而造一

36

样,作为有责任有道德的生命体,我们必须面对两者。

布道者说:“神将永生放在祂的子民心里。”我认为这里他说到了人的荣耀

与不幸。对人类来说,为永生而造,被迫居住在时间里,很大程度上是个悲剧

。我们里面呼唤着生命和永生,但周遭却提醒着我们死亡和变化。但神造我们

为永生的事实既是要去实现荣耀,也是要去应验预言。

我希望自己不是在过度重复,让我们重回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之柱:人满有

神的形象。罪将人身上的神的形象如此遮掩,已不容易分辨。但这不是可理解

的吗,不正是神的形象的印迹驱使着人类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不朽吗?英国 19

世纪诗人丁尼生这么理解神与人:“你不会把我们遗弃在尘埃中,你造了人,人

却不知道原因;人认为他的被造不是为了死;你造了他,你是公义的。”xvii

普通人内心最深处的本能与丁尼生的话一致。在人身上的神的形象低语着

人对永恒的渴望,人的生命还在,但他仍然不能喜乐,因照进世上和人心里的

光警醒着人的良知,让他有愧疚之心,和畏惧不期然来临的死亡。所以,他处

在盼望的磨石之下,恐惧的石头之上。

就在这里,基督教带来了好消息:“耶稣基督......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

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耶稣最伟大的门徒保罗在他要出去见刽子手前

如此写道。神的永生和人的死亡都在说服我们:在耶稣基督里的信不是偶然的。

对于任何人,要么是信耶稣,得永生,要么是不信,而堕入永恒的地狱。人的

愚蠢不仅愚昧了他的过去,而且让其成为罪的奴隶,是神从永生介入,来到由

时间主导的世间,去拯救祂的子民出离罪恶与死亡。十二世纪的法国修道院的

建立者圣伯纳德写道:

这儿,我们易逝的生命,短暂的忧伤,人世间的挂怀,转瞬即逝;

那儿,生命没有终点,没有眼泪和悲伤。

神,我们的王,我们的产业,

在他们满满的恩典里。

我们得见祂的荣光,

37

面对面的敬拜,

直到永远。

第八章 神的无限性

我们在天上的父,若我们只能躲在磐石穴中,并有你手臂作遮掩保护,才

能看你,恳请让我们看见你的荣耀。即便失去了朋友和财富,寿命变短,请让

我们认识真实的你,对你有应有的爱慕。借着我主耶稣基督之名,阿门。

圣伯纳德的赞美诗歌“人世邪恶”这样开始,“人世邪恶,但距离末日不远

,到耶稣再来的时候,他会除去人世间所有的罪和邪恶,将全部荣耀归于神。”

恰似先知以西结曾看到炽热的云从至圣所门前升走一样,神的荣耀也离开

了教会。亚伯拉罕的神从我们面前隐去了祂的面,另一个祖先们不认识的神,

将家安在我们中间。我们造了这个神,也因我们造了他,所以我们能理解他;

我们太熟悉他,所以不会惊讶,甚至畏惧他,当然他也不高于我们。

神的荣耀有时将祂自己显明的像太阳一样,又赐福又温暖;但在祂医治和

赐予永恒之光前,往往是让我们震惊,不知所措,甚至是让我们成盲。我们父

辈的神,愿意成为作为子子孙孙的我们的神,我们只需要用爱、信心,和谦卑

来为祂预备住所;只要我们足够需要祂,祂就会把自己显明给我们。

我们是否需要来自某个思维缜密的圣人的劝勉呢?让我们来聆听安塞姆的

话语吧:

“微小的人啊,快起来!逃离你的忙碌,哪怕只是一会;逃离你的烦恼,

哪怕只是几分钟。卸去你的繁重忧虑,抛开你辛劳的工作。留点空间给神,在

祂里面安静休息。让祂进入你内里的殿堂,将所有思虑从脑中赶出,只留神,

这会有助于你寻求祂。然后,请开口说话,用你全然的心思意念!请现在就对

神说话,说:主啊,我寻求你的面,你的面,是我单单寻求的。”xviii

38

在认识神的过程中,祂的无限性是最难理解的,即使是努力形成的概念看

似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概念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去做些事,而这似乎注定从一

开始就办不成。但我们必须尝试,因为圣经中教导——神是无限的,如果我们

接受祂别的属性,也必须接受这条。

让我们试着尽力去理解,绝不因为这是条上坡路,越走越艰辛,没有可辅

助的工具而退缩折回。反之,越往上走,风景就越好地铺展开来,这不是行路

的脚丫发现的,而是欣赏风景的心灵发现的。让我们不断寻求,也许神乐意给

予我们“出神入化的思想和展翅高飞的头脑”,要知道祂常常倾注视力给瞎眼的

人,与童真的婴孩耳语,给聪明和谨慎的人连做梦都不可及的真理。现在,瞎

眼的必看见,耳聋的必听见。我们也必期望收到暗处的宝藏,和秘密之地所隐

藏的财富。

无限意味着没有界限,显然,有限的头脑不可能理解无限。本章里,我不

能完全明白我谈及的内容;读者也必须承认他也不能理解全部。噢,神的智慧

与知识是多么高深与丰富;祂的审判,祂的道是多么神秘!

前面已提及我们有此困境的原因。我们试图拟想一个陌生于我们的模式,

在时间、空间,和物质上,都不与我们所熟悉世界的任何事物相似。

罗马神学家诺洼天写道:“在我们对神以及祂品格的默想中,我们没有适合

的概念,极善言辞的人也无法表达出祂的伟大。在沉思和表达祂的威严上,所

有的修辞都是愚钝的,所有的脑力都是微弱的。因为神远胜于心智本身,祂的

伟大是我们设想不到的。反过来,假若祂的伟大是我们可设想到的,那么祂就

在人脑之下。祂在所有语言之外,没有什么言辞可以传达出祂;若有任何表述

可以传达出祂,就意味着祂在表达和理解祂的语言之下。我们所有的思想都无

法传达出祂,即使是最崇高的言辞与祂相比,都相当微不足道。”xix

不幸的是,人用“无限”这个词往往不是因其本意,而是随意将它等同为

“相当”或“许多”。比如,我们会说一个艺术家花相当多的精力在他的创作上

,或一个老师对待其课堂有许多耐心。确切地说,无限这个词只能用于神,而

非受造物。若是讨论空间是否无限,那是在玩弄语言。无限不属于受造物,只

属仅属于神。

谈及神的无限时,我们的意思是说祂毫无边界。不管神是什么,祂没有界

39

限。我们必须再次打破词语一般的意思。例如:“无穷的财富”和“无尽的精力

”进一步误用了词语。除非提到是神的财富和精力,否则,在人是没有无限制

的财富,也没有无边的精力。

再一次地,说神是无限的就是说祂是不可测量的。测量是受造物自己考虑

问题的方式,它描述的是限制和瑕疵,不适用于神。重量是描述地球对物体的

吸引力,距离是测量物体的间距,长度是衡量空间上的伸展,还有其他我们熟

悉的测量方法,比如测量液体,能量,声音,光以及数字的多少。说到信心的

大小,智力的高低,天赋的多少时,我们也试图在做抽象的测量。

难道还不够明白吗?这些测量不可能适用于神。我们的测量方法衡量的是

祂的造物,而不是造物主本身。祂在这些测量之上和之外,并超越它们。我们

衡量的内容包括了高山和人类,原子和星辰,重力和能量,数量和速度,但绝

不包括神。我们在提到量度和数量,尺寸和重量时,不是对神而言,因为这些

告诉的是程度,而在神那里没有程度。祂就是祂,没有这些所谓的增长、加添

或发展。在神里没有多少、变化,和大小之分。祂在祂自己里面,我们无需言

语和思想加添祂,祂就是神。

在那极致的深邃里,属天的那位所呈现的属性,也许是我们一无所知的,

或是对我们没有意义的。正如神的怜悯和恩典对天使撒拉弗和基路伯没有个人

意义一样,这些圣洁的天使也许清楚神的属性,却不能感受得到,因为他们没

有罪,因此不需要神的怜悯和恩典。

所以可能是这样,我们也确信是这样,神的其它属性,甚至对已经被祂赎

回和圣灵开启的孩子,依然没有显明。这些隐藏的神的属性,恰恰是关于祂和

祂自身的关系。它们就像月亮遥远的另一边,我们知道它就在那,但因没被探

索过,所以对地球上的人来说,没有什么直接意义。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发现那

未显明的神的属性,认识这神是神就足够了。法伯尔赞美道:

神啊,

你永恒的充满

自我点燃的火焰;

你是纯洁一切的

恩膏者,

40

不去敬拜受造物,

也不去遮掩你的属性。

你就是那亘古不变的神!

但神的无限性是属于我们的,为了我们永恒的益处神将无限性显明给我们

。然而,除了在惊叹中思考它之外,它究竟对我们有何意义呢?我们所作的大

多尝试,都会帮我们更加的认识自己,更好的认识神。

神是无限的,因此从祂里面流淌出的也是无限。可怜的我们时常对自身内

外怎么也摆脱不掉的局限感到沮丧,我们的生命白驹过隙,快于织匠手中的梭

子。在音乐会开始之前我们便已逝去,我们的生命不过是一场短暂而激昂的彩

排。当似乎刚刚掌握一些技能时,我们便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乐器。我们实在是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成为,去成就我们的能力所允许的可以成就的。

从有限的我们转向无限的神,是多么令人心满意足,神就是永生。对祂来

说,时间不会过去,一直是进行时。在基督里的人与祂一同享受一切丰富、永

无止境的岁月。神从来不匆忙,祂无需为应付期限,必须工作。只有认识到这

点,我们的心境才得以平息,神经才得以放松。对不在基督里的人来说,时间

转瞬即逝,是他们的敌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总能找到时间事工,时间成了他

们的朋友,甚至连星辰也站在他们那一边,与他们并肩作战,这点我们可以从

神的无限性中学到。

另外,神的造物本质上也有其局限,因他们被造,所以是有限的。但是在

基督里的永生与神一样,是无限的。基督徒拥有神的生命,并且分享着神的无

限,在神里,有足够的生命和足够的时间去欣赏。无论是拥有什么形式的自然

生命,都是在地球上出生,然后,穿越自己的周期,直到生命终止。但是神的

生命是回归自己,永不停息。对人而言永恒的生命即:认识独一的真神和他派

遣的耶稣基督。

同样,神的怜悯也是无限的。因内疚而苦痛的人明白,这不是学术之谈。“

罪滋生的地方,恩典更加丰盛。”众多的罪令世界恐惧,而丰盛的恩典乃是人类

的希望。虽罪盛行,它仍然有限,因为它产生于有限的心智,但神的恩典引领

我们到无限,在受造物深深的疾病面前站立的,是神无限的治愈能力。

数个世纪以来,基督徒见证了“神如此的爱世人……”我们仍见证着神的

41

无限属性之下的爱。他的爱无法测度,没有边际,没有界限,因为那爱不是一

个东西,而是神的一个基本属性。神的爱意味着神就是爱,因祂是无限的,所

以祂的爱能包裹整个被创造的世界,除此之外,还可容纳无数个宇宙。十八世

纪的英国牧师约瑟夫•哈特这样歌颂神:

这是我们钦慕的神,

我们忠诚不变的友人,

祂的爱与他的权柄同等强大,

没有边界,无法测度,

祂是耶稣,

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

祂的圣灵引我们到达安全的家;

我们为过去赞美祂,

也将未来交托在祂手中。

第九章 神的亘古不变

哦,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世世代代,你是我们的居所。就像岩石为沙番的

藏处,神你是我们安全的避难所;飞鸟怎样游荡归来,我们也怎样飞回到你的

平安里。大自然与人类的小小世界里充斥着机遇和变化,但在你里面我们找到

了稳定的庇护。我们在你里面安息,没有惧怕,没有疑虑,也不需要为明天忧

虑,阿门。

神的属性当中,不变性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要领悟它,我们必须审

视自身,排除那些思考受造物的惯常念头,只保留那稀少的对于神的思想。

说神是不变的,等于说祂与自身永远都是一样的。在圣经中,你找不到一

位成长或发展中的神。不论怎样,对我来说,认为神多变是不可能的,原因如

下:

42

对一个道德人来说,改变有三种可能:由好到坏;由坏到好;或第三种,

从懵懂到成熟,或从一个级别到另一个级别,这是考虑到道德品质的稳定性,

人的改变是从里面进行的。可以清楚地说,神不会在这三种方向上改变,这点

我们应该都非常清楚,祂的完美排除了任何变化的可能。

神不会变得更好,因为祂是全然圣洁的,祂现在的圣洁绝不比过去少,也

绝不会比以往和将来更圣洁。神不会变得更糟糕,对一个无法言传的圣洁的神

来说,任何衰退都是不可能的。的确,我相信即使这样思想神,也不可能,因

为正当我们努力思想之时,我们思想的对象却已不再是神,而是其他低于神的

人或者物。我们所思想的那个“他”也许伟大、非常了不起,但却始终是个受

造物,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造物主。

正因为神的道德品质不会改变,所以所有属神的品质亦不会改变。神的存

在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祂的存在区别于万物。我们已经了解神的自在存

在,自给自足,及永恒性是如何区别于万物的。正因为这些属性,神是神,而

非其他生物体。任何存在只要允许一丁点的变化,就不是自在的存在、自给自

足,和永恒的,也就不是神了。只有由部分组成的存在才会改变,因为,改变

从根本上说,是构成整体的部分之间关系的改变,或外来元素的加入。由于神

是自有的,不是组成的,在祂里面没有要改变的部分。由于祂是自给自足的,

因此祂不需要任何外来物。

安塞姆说:“一切由部分组成的事物本身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某种程度上的

复合体,也不同于自身,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可分解。但神啊,没什么比你更好

,你不同于此,你不是由部分组成的,也不是复合的存在;但你却是无比真实

又统一的神,三位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地方与自身不符,三位完全统一的整体

,任何概念都不能分割你。”xx

“神从未改变,祂曾是怎样的,将来也是怎样的。”神曾说的话永不会改变

;受启示的先知和使徒口中传讲的神永远不会废去,祂的亘古不变性确保了这

点。

在人的易变性面前,神的不变性最能呈现出完美。在神是不可能有改变的

,在人改变是无法逃脱的。人和他所在的世界都不是固定的,总在变化中。每

个人此时欢喜和哭泣,彼时工作和享受,然后让位于下一代,如此循环不息。

43

有些诗人在变化无常中找到了近于病态的快乐,用小调儿吟唱着永久的变

化之歌。帐篷制造者奥马尔在他的诗中,悲痛又诙谐地吟唱着变化和死亡,这

是折磨人类的两种疾病。他告诫制陶工人:“不要粗暴的拍打泥土,那也许是你

祖父的骨灰。”他告诫狂欢者,“当你举杯喝红酒的时候,你嘴唇亲吻的也许是

某个很久之前过世的美人。”在温和的幽默中,奥马尔甜蜜而忧伤的表达使得他

的诗发出耀眼的美,然而,不论多美,整首长诗是极度悲观的。就像小鸟着迷

于毒蛇,却被吞噬,诗人着迷于死亡,世世代代却为死亡摧毁。

基督教作家也面临人类的易变性,但他们是健康的,其言辞里蕴含健康的

力量。他们已经找到了治愈这大疾病的方法——就是神,他们说神永不改变。

变化的规律属于堕落的世界,神却是不变的,在祂里面,信徒们找到了永恒的

居所。然而同时,变化也是为了神的子民,而非有害于他们,他们的变化是活

着的圣灵在作工。保罗说:“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

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在这个不断变化和堕落的世界里,有信之人也并非全然快乐,他本能地寻

找着永恒,然后,对那些熟悉而亲切事物的逝去无限悲伤。法伯尔写道:

哦,主啊!我心患了重病,

厌恶这无休止的变化;

在不停歇的奔走和变化中,

生命易逝,乏味无比;

但在你里面,永无变化,

变化也绝唤不起一丝回想。

法伯尔的诗句引起每个心灵的共鸣,但我们也许太过哀悼世俗事物缺乏稳

定性。在这个堕落的世界,这种变化的能力恰是上帝给的礼物,无限宝贵如黄

金,足以唤起我们持久的感恩。

忏悔的本质就是从一种人变成另一种人:撒谎的变为真诚的,偷窃的变为

诚实的,淫乱的变为纯洁的,骄傲的变为谦卑的。个人生命的整个道德质地改

变了,思想、愿望,和情感都被改变一新,他从此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改变是

那么的彻底,以致于保罗称过去的这人为“旧人”,现在的为“新人,这新人在

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44

然而这改变如此彻底和深刻,任何外在的行为都不能将其显示,因其包含

着对另一种更高生命的接受。旧人,在其最好的时候,也仅是拥有亚当的生命

;新人却拥有神的生命。这绝不是说辞而已,而是真实的。当神把永生注入到

人的灵里时,人就脱离他旧有生命的级别,进入到新的更高的生命之列了。

永生神在祂救赎的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了变化,通过连续的改变最终到达

永恒。希伯来书最为清晰地展示了这点。“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

,某种程度上是对希伯来书的总结。旧的临时的约,已被废除了,新的永存的

约取代了它。当替罪羔羊的宝血流出时,公牛和山羊的血的重要性便失去了。

律法、祭坛,和祭司都是暂时的,易变的;现在神永恒的律法永远铭刻在活着

的人敏感的心灵之上。古老的圣所不再,新的圣所在永恒的天国,那里人子是

祂永远的祭司。

这里我们看出,神运用改变——这个卑微的仆人,来祝福祂所赎回的儿女

,但祂自身是在变化的规律之外,不受宇宙中出现的任何变化影响。十八世纪

卫斯理写道:

变化的万物都是在宣告:

神的亘古不变。

再回到实用的问题上来,若有人问:“认识神是亘古不变的对我有什么用

吗?”“它难道仅仅是形式上的思辨吗?可能只会给某类特殊的人群带来某种满

足感,但对注重实用性的人来说,就没有真正意义、可言性吗?”

谈到“实用性的人”,我们指的是,那些沉浸于世俗事务中,对有关基督、

他们自身灵魂的福祉,和来世漠不关心的人;对他们来说,此书毫无意义可言

,不仅如此,任何慎重对待宗教的书都没有意义。也许大多数人是这样,不论

怎样,他们构不成整个人类,仍然有耶和华预留的七千以色列人未曾向巴力屈

膝(列王纪上 19),这七千人相信自己被造是为了敬拜神,永享神的面,他们

渴求尽可能的认识神,并期待和神一起享受永生。

在这个世界,人会忘记我们,会听命于自身的利益而改变对我们的态度,

也会因极其微小的事而改变对我们的看法。然而神对我们的态度从未改变,这

难道不是一种奇妙的力量之源吗?祂今时、过去,和未来,对我们的态度永不

改变。

45

知道我们天上的父亘古不变,能给基督徒心里带来多大的平安啊!每次来

到神面前,我们无需琢磨祂的情绪接纳与否,对忧伤的和有需求的祂从来都是

接纳的,同样接纳有爱的和信祂的。祂没有特定的办公时间,也没有另立时间

不见任何人,祂对待祂的受造物——婴儿、患病的、堕落的,和有罪的,正如

当初祂差遣祂的独生子来到世上,为世人而死一样充满怜悯和恩慈。

神的心境从不更改,情感从不冷却,热情从不丧失。祂现在对罪的态度同

祂当初从伊甸园逐出人类时一模一样,祂对罪人的态度也如祂伸出手说到的一

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神不会妥协,也不会被劝诱。祂不会因劝服而改变自己的话语,也不会回

应自私的祷告。在努力寻求神,取悦祂,与祂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记得,

所有的改变都在我们这一方。“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我们只有达到祂说的

境地,我们的生活才能被相应地带到祂所启示的旨意当中,且祂无限的能力将

借着圣经中阐明的真理福音,在我们的行为上即时的永不停息的运作。18 世

纪的英国圣诗作者乔治•沃克这样写道:

生命的源泉!美善的泉源!

神啊,你永不改变!

变化的影子也

无法遮掩你荣耀的权柄。

哪一天地球和其力量或会消解,

若这是伟大的造物主你的旨意;

但永恒的你,永远不改,

昔在、今在、永在的耶和华神是你独有的纪念。

第十章 神的全知性

主啊,你知晓万有;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46

。我告诉不了你什么,更向你掩藏不了什么,因为都是徒劳。在你全知的光里

,我是天真孩童。主啊,卸去我所有的顾虑,因为你知道我所选择的路,你熬

炼我,我必如精金,阿门。

说神是全知的是指祂拥有完全的知识,因此不需要学习。进一步说,就是

神从来不曾学习过,也不可能学习。

圣经教导神从不曾向任何人学习过,以赛亚书 40:13-14:“谁曾测度

耶和华的心,或做他的谋士指教他呢?他与谁商议,谁教导他?谁将公平的路

指示他,又将知识教训他,将通达的道指教他呢?”保罗在罗马书也提到,“谁

知道主的心?谁做过他的谋士呢?”这些反问句都表明了神从曾不学习过。

进一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神是不可能学习的。从永生角度看,若神在任

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接受了祂不曾拥有的知识,那祂便不是完美的,祂就低于

自身。以为神必须聆听某位老师的教诲,尽管那位老师可能是天使长或六翼天

使,那么这思想的对象是人,而不再是至高者——宇宙的造物主了。

我相信以否定的方式认识全知者神,在一定情境下是合适的。由于我们头

脑里对神的认识又少又不清晰,有时通过简单地回答神不像什么,更有利于理

解祂。到目前为止,在检视神属性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否定式。我们

知道神是没有源头,没有开端的,祂不需要协助者,不会改变,在祂那里毫无

局限。

通过指出神不是怎样的去认识祂,这种方法圣经中的先知也用过。以赛亚

呼求:“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

并不疲乏,也不困倦。”神自己也说过,“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这要比那些以

肯定式描写神的专著告知我们的更多。保罗也用否定式陈述神永恒的信实,“神

.....不会说谎。”当天使宣称“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时,双重否

定加强了其肯定的意思。

神的全知性不仅圣经中有教导,也可以从别处关于神的教导中推断出。神

完全知道祂自己,作为源头和万物的创造者,祂自然通晓一切。祂瞬间知晓宇

宙中的一切存在,任何时间段包括:过去,或已存在了几个世纪,或将来的数

个世纪,祂拥有关乎所有之事最完备的知识。

神不用吹灰之力就立即通晓一切物质和每件事情,一切思想和每个头脑,

47

一切灵界和每个灵魂,一切存在和每个存在物,一切受造和每个受造物,一切

复合物和每个复合体,一切律例和每个律法,所有关系、原因、思想、奥秘、

迷团,感情、渴望、性格、未说出口的秘密、有位的和主治的,以及一切天上

的、地上的、有形的、无形的运动、空间、时间、生命、死亡、良善、邪恶、

天堂,和地狱。

神全然知晓一切,不是对一件事情了解的比对另一件事情多,而是同等了

解。祂从不发现什么,从不惊讶,也不希奇。祂也从不寻求信息或提出问题,

除非是在人的心里作工以求那人的益处。

神是自在存在的,自足的,全然知晓祂自己,人却不能。“除了神的灵,没

有人知道神的事。”只有那无限的神能知道自己的无限。

在神的全知里,我们看到处于对立面的令人恐惧和散发魅力的神性。神彻

彻底底的知道每个人,包括那些隐蔽的不能遗弃的罪,和冒犯人或神的秘密罪

行。不受祝福的灵魂可能颤颤巍巍,神知道每个托词的弊病,不接纳为罪而找

的站不住脚的借口,都因祂完全知道真正的原因。“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

,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的面光之中。”亚当的后裔试图在园中树下躲藏,是多么

令人恐惧的事!但他们能藏在哪里呢?“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

躲避你的面?......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黑暗

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

对寻求避难所的我们,福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希望,知道天父全然了解我

们,是多么不可言传的甜蜜!在神面前,造谣者绝不能检举我们,敌人绝不能

使用指控棒;被遗忘的骷髅绝不能掀翻秘密的橱柜,暴露我们的过去以羞辱我

们;我们性格中毋庸置疑的软弱绝不能让神远离我们,因为祂在我们认识祂之

先就完全了解我们,且用全备的知识呼召我们到祂面前。“‘大山可以挪开,小

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

和华说的。”

天父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祂知道我们生来诡诈,祂为

了自己的缘故来拯救我们(以赛亚书 48:8-11)。当祂独生子行走在我们中间时

,感受着我们赤裸裸的痛苦。祂对我们苦难和逆境的认知不是理论上的,而是

亲身经历的,温暖而又充满同情的。不论什么降临到我们身上,神比任何人都

48

了解和关心我们。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在其诗歌《对别

人的忧伤》中写道:

祂把自己的喜乐给了一切人;

祂成了弱小的婴儿;

祂降为人子,满载人世的疾苦;

你的伤悲,祂感同身受。

不要以为当你叹息时,

你的造物主袖手旁观;

不要以为你哭泣难过时,

你的造物主不在近旁。

哦!祂赐下祂的喜乐

祂摧毁人世的不幸;

祂一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悲恸,

直到悲伤不再。

第十一章 神的智慧

哦,耶稣基督啊,你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你没有犯罪。我

们想要聪明,也想要人所普遍认同的智慧,尽管这智慧是无知的,请你坚固我

49

们,胜过这些欲望,抛开我们自己的聪明,也离奇自己的愚蠢,奔向你——这

个有智慧与权柄的神面前,阿门。

在本章简短的学习中,我们带着对神的信心开始。遵照之前的观点:寻求

理解不是为了去信,而是信之后以求更好的理解。因此,我们不去证明神的智

慧,怀疑的头脑不会信服任何确据,敬拜的心也不需要任何证据。

先知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

属乎他......他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他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

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他同居。” 如众天使的吟唱,神的信徒们这样回应,“

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

!”他们从来没想过神应该为自己的智慧和权柄提供证据,难道祂是神还不够吗

当基督教神学称神是智慧的时,其真实意思要比所说的及所能说的要宽广

的多,因为单单一个词如何能传达那无法理解的神的智慧的真实之意,任何词

语在它面前都苍白无力,渺不可及。诗篇作者说:“他的智慧无法测度。”基督

教神学努力表达的正是神的无限性。因为无法测度这个词描述的是独一性,没

有什么词能修饰。我们不会说“更独一”或“非常无法测度”。在无法测度面前

我们只能沉默。

神确实创造了第二位的智慧,并应受造物最高的益处之需而给予他们。当

与神无边无际的智慧对比时,人类任何的智慧都渺小的可怜。因此保罗准确地

说祂是“独一全智的神”,意思是神的智慧在祂里面,所有人甚至天使智慧的光

芒也不过是天堂威严宝座涌流出的永存之光的一种反射。

神无法测度的智慧是一切真理之根,此信条是认识神的其它健全信条的基

础。作为神,祂不需要知道我们如何看待祂,当然我们对祂的看法也影响不了

祂。但是,健康的道德要求我们把全然完美的智慧归于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持者

。不这么做,我们将与动物无异。

在圣经中,当描述神和良善之人的智慧时,总有很强的道德意蕴,指的是

纯洁、爱,和良善。当描述邪恶之人的智慧时,常指精明,这类智慧是诡诈的

、错误的。这两类智慧永远对立。

事实上,从西奈山或各各他的山顶俯瞰整个世界,会发现其历史正是神的

50

智慧与狡猾的撒旦及堕落人类的智慧之间的较量。毫无疑问,结果是不完美的

俯伏在完美的脚下。神告诫过,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他们所谋的必

不成就。

纵观所有,惟有全然的智慧才能设计出完美的结局,并能通过最完美的方

式去实现它。智慧是从开始就能预见结果,所以没有必要去猜想推测。智慧将

每件事情定位,事与事之间适当关联,因此能准确无瑕疵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努

力。

神所有的作为都在完美的智慧中实现,首先是为祂的荣耀,其次是在最长

时段里,为成就大多数人最高的益处。祂所有的作为都是智慧的、纯全的,和

良善的,三者相通。神的作为好到极致,想象不到还有更好的方式。智慧的神

作工的方式必不是有限的人所能改进的。“哦,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

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

若没有创造,神的智慧将永远尘封在神性无边的深海里。神创造了人,祂

喜悦人,人也在祂里面得喜悦。“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都称自己不能相信世界的基本智慧竟存在着如此之

多的谬误。十八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在他的《憨第德》里讲述了一个坚定的乐

观主义者,名叫潘格罗士博士,他经常为“现在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

的”的哲学辩护。当然伏尔泰,这位有名的讽世者,乐此不疲地为这老教授设

立种种情境,使他的哲学看起来十分荒谬。

但基督徒对生命的观点,要比有“充足理由”的潘格罗士博士更加实际,

认为当下不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时刻,而是一个掩藏在人类堕落——这个

巨大灾难和阴影之下的世界。他们不像潘格罗士一样提供充足的理由,而是坚

称“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这里不需

要任何努力证明神对人的方式,只是一简单的声明,神的存在就是对祂自己的

辩护。

但是,我们的泪水里是有希望的。当基督胜利的号角吹响时,苦难的世界

将被带进神儿子荣耀的自由里。对于新造的人来说,黄金时代不是过去而是未

来,当它真正来临时,令人惊羡的宇宙将看到神真实的智慧,朝我们驶来要充

满我们。与此同时,我们将希望栖息在独一全智的神,我们的救主里,并耐心

51

等候祂美好意旨循序渐进地铺展开来。

尽管有泪水、疼痛,和死亡,我们相信,造我们的神,祂的智慧和良善无

法测度。亚伯拉罕对神的应许没有吃惊,不是因他不信,相反,他有着强大的

信心,且把荣耀归给神,完全的信赖神有能力施行祂所应许的。像亚伯拉罕一

样,我们把众多的希望单单寄托在神身上,越过重重黑暗直到黎明破晓,在神

里面安息,我相信这才是真实的信心。任何由感觉支撑的信心都不是真实的信

心。“耶稣对他说:‘多马,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了的有福了’。

信心的见证乃是这样的:不论这个世界看起来多么堕落,依然相信所有神

的作为都是完美的。道成肉身的永生子,就是神的大作为之一,我们可以确信

这样奇妙的作为,只有那位无限完美的神能做到。“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

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

神所有的作为都是完美无瑕的,赎罪计划就是其中之一。但我们知道的何

其少,我们只知道基督救赎的工作,完美地解决了人与神之间的隔绝,并为所

信之人打开了天国之门。我们关注的不是去解释而是去传扬。我确实在想,是

否神会让我们明白在十字架上所发生的一切。依据使徒彼得,即使天使们渴慕

看到十字架上发生的事,他们也不能知晓。

福音的传播,重生,圣灵降临到人身上,推翻终极的邪恶和最终建立起基

督公义的王国——所有这些都是从神无限丰富的智慧中涌出。在神宝座四围的

天使们也找不到神的作为中有一丝瑕疵,即使穷极六翼天使和小天使们的智慧

,也给不出一个可以改善神作为的建议。“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无

所增添,无所减少,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坚持神的智慧无法测度的真理,并将其作为我们的信条至关重要。但这还

不够,我们必须操练信心,并通过祷告日日带到实践中。

积极的相信天父时常围绕在我们身边,兴起各种环境,为我们现在和永恒

的益处不停作工,会带给灵魂真实的祝福。我们大都这样生活过:很少祷告和

计划,争权夺利,希望但从不确定任何事,而且常常默默地害怕错过了正确的

路,心却永远无法停歇——这是在糟糕且令人心痛地浪费真理。

现在,有更好的一条路摆在我们面前:就是拒斥自我聪明,用神无限的智

52

慧来代之。我们自然地坚持朝前看,但过多这么做会成为我们属灵进步的阻碍

。神已经完全负责起我们永生的幸福,等我们以信心转向祂的那一刻,祂将接

管我们的生命。这是祂的应许:“我要引瞎子行不认识的道,领他们走不知道的

路,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使弯曲变为平直。这些事我都要行,并不离

弃他们。” 18 世纪德国宗教作家格哈德•特司提根的诗这样写道:

无需用眼观看,

让神来带领你,

你对祂的爱也无需明白;

有天父带领的孩子

跨越荒野或山脉,

即便前路未知,

也不问去哪里。

神不断的鼓励我们在黑暗中要信任祂。“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

我必打破铜门,砍断铁闩。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的财宝赐给你,使你知道

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知道神奇妙的作为在秘密中进行,远离人和天使们窥视的眼神,是多么鼓

舞人心!起初神创造天地时,渊面黑暗。当永生子道成肉身时,祂在甜蜜的童

贞女的子宫里住过一段时间,那里也一片黑暗。当祂为世人而死时,遍地都黑

暗了,无人得见直到申初。当祂从死里复活时,正是黎明时分,没有人看到祂

复活。好像是神在说:“我是谁关乎你的一切,你的希望和平安在我这里。我将

做我要做的,最终都会显明给你,但怎么做是我的秘密。相信我,不要惧怕。”

有良善的神为我们谋最大的益处,有祂无法测度的智慧出谋划策,并有祂

的能力去实现,我们还缺少什么呢!毫无疑问,万物之中我们是祂最珍爱的。

十八世纪的英国诗人托马斯•布莱克写道:

在造物主所有宏大的计划里,

祂全能的智慧发出璀璨的光芒;

透过这奇妙的设计,

祂的作为述说着属天的荣耀。

53

第十二章 神的全能性

天父啊,我们曾听你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除非

你赋予我们非凡的能力,不然,我们本性中的软弱与罪性怎能使自己的行为完

全呢?主啊,请帮助我们学会持守住那运行在基督里面的大力,就是那当基督

锻造之时,你使祂从死里复活,又使祂坐在你右手边的强大力量,阿门。

看到异象的约翰在启示录中记载,他听见好像一大群人的声音,也像众水

的声音,又像大雷的声音,那声音响彻宇宙,传扬着神的权柄和全能:“哈利路

亚,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

神的至高权柄和全能相互依存,各自不能独立存在。要作王,神必须拥有

权力;要作万王之王,祂则必须拥有一切能力。全能(omnipotent)正指代

拥有一切权力,它来自拉丁语,其意思与我们更为熟悉的来自盎格鲁-撒克逊

语的全能(almighty)等同,后者在英文圣经里出现过 56 次,且只用于神,

只有祂是全能的。

54

神拥有绝对的、无法理解的能力,是人永远无法拥有的。神启示给我们祂

的能力,一旦知道了,就意识到它与理性合拍。知道神是无限的、自存的,我

们立刻明白祂必须也是全能的,理性必要俯伏跪拜全能神。

诗篇作者说:“能力都属乎神。”保罗也说神的永能和神性是借着所造之物

可以知晓的(罗马书1:20)。这里我们可以这么推理神的全能:神是有能力的,

由于祂也是无限的,即没有任何限制;因此祂的能力也无任何限制,即为全能

。进一步来说作为自存的造物主神,是一切能力之源;由于源头至少等同于任

何由它流出之物,神必然等同一切能力,再次说明祂是全能的。

神已将祂的能力授权给受造物,但作为自足的神,祂不会放弃任何祂的完

美性,能力便是其中之一,祂也从没失去过哪怕极微小的能力。祂给予,但从

不失去。所有祂给予的依然是属祂的,会再次回归到祂那里,祂一定是永永远

远的那位全能神。

若一个人常常读圣经时保有一颗同理心,应该不会没注意到,圣经中的人

与现代人之间明显的差异。我们今天遭遇着世俗化的心智,有信仰的作家们看

到的是神,我们看到的却是自然规律。他们的世界是充实的,我们的却是空虚

的。他们的世界是生动的和个人的,我们的却是死板的和物质的。神支配着他

们的世界,我们的却被自然规律支配着,且总是一再远离神的存在。

取代神在百万人心中位置的自然规律是什么呢?规律有两个意思,一个是

指由权威执行的外在规则,如那些反对抢劫或侵扰的法律。另一个是指宇宙万

物所运行的统一方式,但第二个意思被用错了。我们所见的自然只不过是神通

过祂的造物指向祂的能力和智慧的现象,不是规律,但我们将它们类比为社会

中由权威实施的规律。

科学观察的是,神的能力如何运作。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一个反复出现的现

象并将它定为“规律”。通过祂的造物,神活动的一致性使得科学家可以预测自

然现象的进程。在神所造的世界,祂运作的可靠性是所有科学真理的基石。科

学家的信心建立于此,然后在航海、化学、农业、医术界等领域,去成就伟大

而实用的事情。

另一方面,虔诚者研究的是神,它所关注的不是上帝沿着祂的造物走过的

路留下的脚印,而是上帝亲自踩出的那些路。虔诚者主要感兴趣的是那位神:

55

万物的源头和所有现象的主人。哲学家赋予神很多名称,我所见的最骇人的是

19、20 世纪德国路德宗神学家鲁道夫•奥托提供的:“这位绝对的,庞然大物

的,永不休止的,一直活动着并紧迫世界的能量。”xxi基督徒乐于记住“这位紧

迫世界的能量”曾说过“我是自有永有的”。最伟大的教师耶稣指导祂的门徒,

将天父当作一个对他们有个人意义的人,“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

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圣经中的人处处都在和“这位绝对的庞然大物者

”作个人化的交谈,只要言语许可这样的谈话;先知和圣徒们与神并肩前行,

充满喜乐、温暖、亲密,和深深的满足。

全能不是所有能力的总和,而是神的一个属性,在其中,基督徒们以及那

些坚持永生的人相信上帝是耶稣的父亲。敬拜的心发现这样的认识是自己内心

生命力量的奇妙之源,其信仰拉近了他与神的关系;那位神能做到任何祂想要

做的事,在祂没有难处,祂拥有绝对的能力。

宇宙中神有一切的能力,因此祂可以轻而易举的做任何事。祂所有的作为

都不费吹灰之力,祂不消耗精力,不必重新补充。祂的自足性使祂不必从外界

续借力量。祂所消耗的力量都来自祂无限的存在,在其中丰盛的力量永无消减

19 世纪加拿大长老会的牧师辛普森,接近中年时健康衰退,非常沮丧并

准备离开事工,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首简单的黑人圣歌中的这么两句:

在耶稣面前没有难事,没人像祂一样工作。诗歌中的信息像飞箭一般深入辛普

森的心,给他的肉体和灵魂带来了信心与希望。他找了一个退休之地,单独亲

近神,一段时间之后,他可以站起来走路,并且身体奇迹般的全愈了。心中充

满喜乐,辛普森建立起了一个团体,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国外事工团体

之一。在遭遇神之后的这三十五年,辛普森全心致力于服事基督,他坚信,是

全能的神给了所有的力量备他前行。19 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宝宁爵士写道

全能神!

在尘灰中,我向你屈膝;

连带上幔子的天使们也俯伏敬拜你;

56

在寂静和孤独中钦慕你——

我全智的、全在的朋友。

你赐给地球翡翠般的袍子,

和洁白的雪;

璀璨的阳光和柔和的月光,

都向你屈膝。

第十三章 神的超乎众人之上

哦,主啊,我们的主,天上地下,无人能像你。尊大、尊贵、威严都是你

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权柄、荣耀也是你的,直到永远。并且你

为至高,为万有之首,阿门。

提到超乎众人之上的神,意思当然是祂远远高过被造的宇宙,高于人的思

想。然而,要正确的理解这点,必须牢牢记住“远远高于”所指的不是物理距

离,而是关乎生命的特质。我们重视的既不是空间方位,也不是海拔高度,而

是生命。

神是灵,量值和距离对祂毫无意义而言;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正如类比

和图解对我们有用一样。当神对我们有限的理解力说话时,往往使用我们听得

懂的语言,如以赛亚书出现的“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

这里就高度,神的话给出了明显的印象,这是因为我们居住在有时空概念的物

质世界里,往往是按照思想物质的方式看待别物;只有在和实物作某种联系时

,我们才可以掌握抽象概念。要挣脱这个物质世界语言的锁链,则必须学会把

圣灵教导我们所用的语言,提升到神的世界里。

圣灵赋予物质意义,没有圣灵,物质最终会失去价值。举例来说,一个旅

游团队正在游览观光,有个小孩在山里迷路了,立刻,所有人的心思全被改变

57

:不再是全神贯注地欣赏大自然的壮丽,而是着急于孩子的安危。很快,人群

在山坡上散开,急切呼喊着孩子的名字,焦急的在每个可能的角落搜索孩子。

是什么带来这突然的改变?树木素裹着的山依然伫立着,耸入云端,美得惊人

,现在却无人理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不到两岁,少于三十磅重的

卷发小女孩身上。尽管是如此小的新生儿,对她的父母亲友来说,却比他们几

分钟前观赏过的巨大而古老的山更加宝贵。在他们看来,包括整个文明世界也

一致认为,小女孩会爱,会笑,会说话,会祷告,但山却不会。是孩子的生命

特质赋予了其价值。

但我们绝不能像方才比较孩子和山一样,将神与任何其它生命比较。我们

也绝不能把神当作生物次序中最高一级:从单细胞到鱼类,从飞禽走兽到人,

从天使到神的智天使再到神。这是承认神显赫的地位,但即使是超显赫,都不

够,我们必须把超乎众人之上这个词最丰富的含义赋予神。

神永远与众不同,存在无法靠近的光中。祂远远高于天使长,就像祂远远

高于毛毛虫一样。天使长和毛毛虫之间的距离是有限的,但他们和神之间的鸿

沟却是无限的。尽管毛毛虫和天使长之间相距甚远,但两者都是受造物,同属

非神的范畴,并与神被无限永久隔开。

在一颗敬拜神的心中,沉默和冲动永远斗争着。以撒·华滋写道:

罪人怎敢歌唱

你的荣耀与恩典?

我们遥远地俯伏在你的脚下,

能看到的就只是你的影子。

是神使我们的心寻求祂,并让我们一定程度上认识祂,而人哪怕尽绵薄之

力去宣扬神的名都让祂喜悦,认识到这点会让我们释然。

若有天使来到人间,听到繁忙人类的喋喋不休,他会觉得多么没有意义。

在他看来,眼前这一切很奇怪,每周讲坛上所讲的,听起来多么平淡和无益,

枯燥与空虚。若这位天使在地上宣讲福音,他会不谈及神吗?他对神狂喜的描

述会不吸引听众吗?听他之后,我们会同意再听任何无关神学或神论的谈话吗?

我们难道不会告诉那些传道者以神给的异象开口,否则就干脆不要说话吗?

诗篇的作者领悟到恶人的罪过,恶人在心中说:“我眼中不怕神。”诗篇作

58

者解释到,如此的言谈显露出我们内里的罪。当人不再敬畏神时,会毫不迟疑

地违反神的律法。当对神的敬畏消失,敬畏就不再有威慑力。

古人的信仰被认为是“凡事敬畏神”和“存畏惧侍奉耶和华”。不管他们与

神多么亲密,祷告多么勇敢,他们信仰生活的底子是无比敬畏神的。整本圣经

都渗透着神超乎众人之上的概念,这也使得圣徒的形象有声有色。对神的敬畏

感不仅仅是对自然危险的忧惧,还是一种理性难以理解的恐惧,是在全能神面

前,严重感觉到个人的不足。

在圣经时代,不论神在哪里出现,结果都是一样的——一种排山倒海式的

沮丧和恐惧,一种极度痛苦的内疚和罪感。当神说话时,亚伯拉罕俯伏在地聆

听。摩西看到神显现在荆棘火焰中时,蒙上脸,因为怕看神。当以赛亚在异象

中看到神时,哀痛呼求道:“祸哉!”他坦言,“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

人。”

先知但以理遭遇神的经历大概是所有他们中最可怕也是最美妙的。他举目

看到一位“身体如水苍玉,面貌如闪电,眼目如火把,手和脚如光明的铜,说

话的声音如大众的声音。”随后他写道,“这异象惟有我但以理一人看见,同着

我的人没有看见,他们却大大战兢,逃跑隐藏,只剩下我一人。我见了这异象

便浑身无力,面貌失色,毫无力气。我却听见他说话的声音,一听见就面伏在

地沉睡了。”

这些经历表明,一旦神超乎众人之上的异象出现,人与神之间所有的冲突

都将很快终止,这人便向神投降,如被主征服的保罗一样会问:“主啊,你要我

做什么呢?”相反的,现代基督徒相当自信,普遍的轻浮态度呈现在我们诸多

的聚会当中,对神的极度不尊重足以说明其内心的无知与盲目。许多人自称是

基督徒,口中常讲着神,有时候向神祷告祷告,但很明显却不知道神是谁。“敬

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但这种非常的敬畏却很难在现金基督徒身上找到。

诗人歌德曾与他的朋友爱克曼聊天,当歌德思索到宗教,提到对神名称滥

用的时候,他说到:“人们总是将那位不可理解的,超越人思想的至高者,看得

跟自己一样。否则便不会说‘神啊,亲爱的神,善良的神啊’。这些表达对他们

来说,尤其对嘴里日日提及神的神职人员来说,不过是一个短语,贫瘠的没有

附加丝毫思考。若他们真认识到神的伟大,他们便会瞠目结舌,因尊敬祂而不

59

愿称呼祂的名。”xxii19 世纪美国的医生和诗人奥利弗•温德尔•赫尔姆斯写道:

万有之主啊,坐在遥不可及的宝座上,

日月星辰述说你的荣耀;

万有的灵魂与中心,

你如此靠近每颗爱心!

天上、地下,生命之主,

你的光是真理,你的温暖是爱,

在你永远闪耀的宝座前,

我们不求自己光亮。

第十四章 神的全在性

天父啊,我们知道你与我们同在,但我们的知识不过是真理的影子,几乎

难以品尝到属灵的甘甜,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也是我们内心深处软弱的缘由

。请帮助我们作出补救,因为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历到“在你面

前有满足的喜乐”的真正含义,阿门。

“present”一词,是在这里、靠近、左右的意思,前缀“omni”赋予其普

遍性。因此,神全在性(omnipresent)是指神在每个地方,近每个事物,在每

个人左右。

圣经中教导的神的全在性十分清晰,支持此教义的章节也非常清楚,很难

去误解它。经文告诉神无处不在,凡祂所造的,天上、地下、阴间无处可以躲

避神的面。圣经也教导神可同时既在近处又在远处,在神里面,人存在着,行

动着,活着。同样可信的是,圣经促使我们认为神是无所不在的,以此可以解

释其他关于神的教导。

举例来说,圣经教导神是无限的,这意味着祂的存在没有界限,因此祂的

存在没有限制。祂是无所不在的,祂的无限围绕、包含着有限的造物。在祂之

外没有活物,就像海洋对游鱼,天空对飞鸟一样,神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中

60

世纪出生在拉瓦丹的何德伯特神父写道:“神在万有之上,万有之下,万有之外

;在万有之内却不被封闭,在万有之外却不被隔绝;在万有之上不是被高举,

在万有之下不是被推倒;完全在上,主管万有;完全在下,支撑万有;完全在

内,充满万有。”xxiii

全面的相信神的无所不在,在很多神学思想领域颇有实际意义,直接影响

到了一些宗教方面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世界的本质这个问题,几乎在每个时代

每个文化困扰着爱思考的人们。到底这个世界是由物质运作的物质世界,还是

由看不见的力量运作的属灵的世界?这个内部互相联系的世界能够解释它自身

,还是它隐藏在奥秘当中?万物的存在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还是它起源于更高

更远的某处?

基督教神学宣称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它既不推测也不提供一种观点,而是

将“耶和华如此说”作为其权威。它毫不怀疑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属灵的,起源

于灵,从灵里涌出,本质上是属灵的。若没有圣灵居住在其中,这个世界将毫

无意义。

神无处不在的信条关联到,人和祂自身所在的宇宙间的关系。神的全在性

赋予所有其它真理以意义,给人微不足道的生活以至高的价值。神在这里,靠

近人,在他左右;这位神懂他,知道他的一切,信仰就是始于这里,也许会慢

慢加入其它上千个真理,但最终都要回到神的全在性那里:即神存在和神就在

这里。希伯来书中说:“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基督也说,“你们信神,

也当信......”不管“也”后面加上什么,都将是“信神”这个基础之上的上层建

筑;也不论加的有多高,它始终将根稳稳地扎在“信神”这个基础上。

新约教导,神借着道创造了世界。道被认为是三位一体中的圣子,圣子在

道成肉身之前就出现在世上。道创造了万有之后,仍在造物中维持着万有;同

时,祂作为道德的光引导着人分辨善恶。宇宙运转有序,不是靠客观规律,乃

是靠圣子的创造力,普遍存在的道。

印度教士霍尔姆斯讲述自己看到印度教教徒轻轻拍打树和石头,低声对也

许会驻留在里面的神灵问道:“你在吗,你在吗?”在完全的谦卑里,霍尔姆斯

带来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神确实在那儿;祂在那,就像祂在这儿一样,祂在每

处,不限于树木和石头,而是自由的充满整个宇宙,靠近每个事物,在每个人

61

左右,借着耶稣基督靠近每颗爱心。神无处不在的信条永远决定了这点。

此真理能深深地安慰悲伤中的基督徒,是他们多变的生活经历中稳定的依

靠。对他们来说,“经历神的存在”不是去实现那个头脑里凭空想象的神的存在

,而是去真真切切的感受神的面——即所有健全神学声称的客观存在的实体,

其存在不受任何造物的理解所影响。经历神的存在不是虚幻的,而是真真实实

的。

确定神永远在我们近旁,时刻存在于造物中,比我们的思考更靠近我们,

使得我们在绝大多数时间,维持较高的道德幸福心境。但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这

样,许诺所有的信徒持久的幸福感不太诚实,也不现实去期望如此。孩子疼痛

的时候会哭,即使是在母亲的怀里;基督徒知道,自己虽然有时候是哪般的挣

扎,却能感知神的面;即使“常常喜乐”的保罗也承认有时痛苦。因我们的缘

故,基督经历了大声哀哭和流泪祷告,即使他从未离开父的怀里(约翰福音 1

:18)。

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样的世界,眼泪有其疗伤的功效。治愈的香膏

,从神的圣衣里提炼而出,使得我们的疾病在致命之前被治愈。明白我们永远

不孤单,可以平静我们生活的波涛,平息我们灵魂的风暴。

圣经和理性都宣称神的全在性,需要我们做的是学着在经历中去体会。20

世纪慕迪圣经学院和哥伦比亚圣经学院的教授兼牧师艾伦•弗里斯信中的一句话

总结了其他人的见证:“明白神存在是一种祝福,但若感到祂的存在便是全然幸

福。”格哈德•特司提根的诗写道:

神启示了的祂存在,

让我们现在就敬慕祂,

带着敬畏,跪拜在祂面前。

单单只有祂,我们的神;

祂是主,我们的救主,

永远赞美祂的名。

62

神与我们同在,

天堂里

天使们心存敬畏地服事祂。

第十五章 神的信实

噢,要称谢耶和华,歌颂你至高者的名,实在美好。早晨传扬你的慈爱,

夜晚传扬你的信实,这本为美事。你的爱子在地上怎样忠于祂的天父,现在,

在天国也怎样地忠于我们——祂在地上的弟兄姊妹;明白这点,将更加坚固我

们对未来的信心,阿门。

如前面所强调的,神的属性并非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特点,而是构成统一

体神的不同方面;也非属性内部含有的东西,而是对我们完美整体的神的思考

,是给任何我们所知的真实神性的种种称谓。

要正确理解神的属性,必须将它们看成是一体的。我们可以分别思考神的

属性,但它们本身却不可分割。尼古拉斯说:“归在神身上的属性在实际中不会

有所区别,考虑到神是完美与简单的统一,尽管我们用了不同的词,以不同的

方式描述神。因此,尽管我们以词的不同意义赋予神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感觉、理性,与才智等等,但在神那里,视觉就是听觉,或者是味觉

、嗅觉、触觉、感觉、理解力。因此所有的神学思想被认为组成一个圆,神的

任何属性之一,都是对其它属性的确认。”xxiv

在学习任何神的属性中,所有属性的一体性很快凸显出来。比如,如果神

是自存的,祂必须是自足的;如果神有能力,是无限的,祂必是全能的。如果

祂拥有知识,祂的无限性使我们确信祂拥有完全的知识。类似的,祂的不变性

预先假定了祂的信实;如果祂不会改变,祂就不会不信实,因为不信实要求祂

是变化的。任何神的属性中的缺失将推出神的不完美;由于神是完美的,这便

绝不会发生。从而,属性之间互为解释,且证明了这仅是人的头脑享受对绝对

完美神性的一瞥。

63

所有神的作为和祂的属性都是一致的,没有哪个属性与其它的相抵触,所

有属性和谐地存在着,且在神性无限的深邃里互相融合。神所作的与神的身份

吻合,神的存在和所为是一体的。

通常认为神的公义和怜悯不可同时统一在祂身上,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认

为神一会倾向于这个属性,一会倾向于那个,等于认为神对自己没把握,沮丧

中情绪不稳;这当然在说我们思考的神不是真神,而是软弱的,在反思自己时

缺乏中心。

神是祂自己,一刻都不曾也不会停止成为自己;也正因为是祂自己,祂的

行为不会违背自己的品格。祂同时是信实的又是不变的,因此祂的言行必须保

持信实。由于欲望、恐惧、软弱、失了兴趣,或受外部强大的影响,人会变得

不忠实。很明显,这些力量没有哪个能以任何方式影响神。祂是怎样的及祂怎

样做,原因都出于祂自身。外部力量不能驱使祂,祂的言行全出于内里,即让

祂喜悦的意志。

我想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几乎所有折磨教会的异端,都起源

于相信不属神的东西,或者过度强调一些对的事情,去遮盖其它同等真实的事

。夸大任何一个神的属性,排斥其它属性,就是将神学推向泥沼之中,而我们

常常不由自主地那样做。

例如,圣经教导神是爱,有些人过度强调此点,却实际上否认同是圣经教

导的神的公义。有些人过度强调神的良善,以至于认为它和神的圣洁冲突;或

者过于宣讲神的同情而抵消关于祂的其它真理。仍旧有些人把神的权能理解为

破坏,或者其理解降低了神的良善与爱。

只有敢于相信一切神所说的,我们才能对真理持有正确的观点。无知的人

不喜欢神显明的某些特征,而将其随意删除,那么他实在要担当严重的责任。

我们因盲目而自以为是,才去做这样的事,这完全不宜。我们不必畏惧保存圣

经记载的真理,神的属性之间没有冲突,祂的存在是统一的。祂自身不可分割

,祂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在给定时间内工作,而其它的却休息或闲置。神的

身份必须和祂所做的一致,公义显示在怜悯里,爱显示在审判里,神所有的属

性都如此。

神的信实是健全神学的基础,对信徒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它从成为信徒

64

的知识,进而成为滋养他们灵魂的食粮。圣经不仅教导真理,还告诉人们它们

的用途。受神启示的作者和我们一样有热情,神对他们来说是一把剑,一个盾

牌,一把铁锤,是他们生命的动力,美好的希望,有信的期望。从客观的事实

来看,他们将此应用到个人生活中,产生出数不尽的喜乐!诗篇里回响着对神

信实的欢呼和感恩;新约延续此主题,庆祝忠诚的天父和在本丢彼拉多前作过

美好见证的圣子耶稣;在启示录里,可以看到骑着白马朝着胜利的基督,祂的

名是信实,是真理。

基督徒的歌曲也在赞美神的属性,神的信实便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的赞美

诗里,最好的意境就是,神的属性成为泉源,流淌出欢乐的旋律。在一些古老

的赞美诗集中,可以找到也许连名字都没有的赞美诗,开头的斜体往往告诉了

主题,敬拜的心在此找到了喜乐。诗歌的名字如:“庆贺荣耀之神的完美”,“神

的智慧、威严和良善”,“神的全知”,“神的全能和永不改变”,“神的荣耀、怜

悯和恩典”,这些都是从 1849 年出版的赞美诗集中选取的。熟悉圣诗的知道圣

歌起源于早期教会的兴起,从一开始,信仰完美的神就给信的心以甜蜜的确据

,并代代传唱下来。

神的信实是我们未来全部的幸福与希望,只有祂是信实的,祂所立的约才

会永在,祂的应许才是荣耀的。只有完全信赖祂的信实,我们才会有平安,并

带着信心展望未来。

每个人根据需要都可以将神的信实应用到生活中,并从中得出真理许可的

结论。不论是受试探的、焦虑的、畏惧的,和失了信心的,若认识到天父是信

实的,都可以找到新的愉悦和希望。神必永远忠于祂的承诺,没能守神约的,

要信神永远不会挪走祂的慈爱,也不会失去祂的信实。以撒·华滋写道:

将希望泊于以色列神的人

要幸福了;

那位神创造穹苍、陆地,和海洋,

使造物各从其类;

祂的真理永远安然伫立;

祂拯救压迫的,养活贫穷的,

在祂的应许没有落空的。

65

第十六章 神的良善

哦,主啊,求你随你的美意善待我们。不要以我们应得的待我们,而是因

你是神。这样,我们便无需惧怕这个世界,与那即将到来之事,阿门。

Good 这个词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简短的本章以对它的定义开

始,这里我们只用同义词,从不同的路径去理解神的良善。

当基督教神学说神是良善的,这与说祂是公义的或圣洁的不一样。不论神

所启示的自己如何,在天上神圣洁的号角吹响,在地上祂的信徒作出回响。然

而此时,我们考虑的不是祂的圣洁,而是祂的良善。

神的良善,是说祂是和蔼的、热忱的、善意的,和对人有一切美好的意愿

。祂心肠软,富有同情心,祂对所有人敞开、直率,态度友好,不会改变。因

为祂天性如此,祂倾向于赐下祝福,祂子民的幸福让祂喜悦。

圣经每一页都传讲着神的良善,我们必须坚信此点,如同坚信神的宝座一

般,这是所有健全神学的基石,和健康道德之必须。若认为神不是良善的,就

是否认所有思想的正确性,否定每一个道德判断。如果神不良善,那么慈爱和

残酷就没有区别,天堂可以是地狱,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神每日赐下的所有祝福的背后都是祂的良善。神创造了我们,因为祂心良

善,同样地,因良善祂赎回我们。

生活在早我们六百年前的英国修女诺维奇,清晰地看到地上所有的祝福都

是出于神的美善。她的短小的经典作品《神爱的启示》,非常优美与敏锐,此书

第六章开头写道:“这本小书,是为使我们的灵魂学着智慧,紧紧抓住神的良善

。”然后她列举了一些神为了我们所完成的大能的作为,并在每个后面都加注“

因为祂的良善”。她认为我们所有的宗教活动及每一个给予,不论是多么正确和

有用,都算不了什么,直到我们明白,神无与伦比的、自发的良善是这一切以

及祂所有作为的支撑。

作为属性之一的神的良善,是自因的、无限的、完美的,和永恒的。由于

神是不变的,祂慈爱的程度不会变化。祂过去不会比现在更仁慈,将来也不会

66

比现在少慈爱。祂从不偏待任何人,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

人也给不义的人。祂的良善源于自身,接受祂良善的人都是不配得的,且是无

需回报的受益者。

人的理性与智慧认可这点,并一致承认,人的行为里即使是最纯洁最美好

的,也无价值。神的良善一直都是我们各种期待的基础。悔改尽管是必须的,

并不值得称赞,那是接受神善意赐予的宽恕的条件。祷告本身也不值得称赞,

神没有义务去回答,也不亏欠任何人。祂垂听祷告,因为祂是良善的,除此之

外并无其它原因。信仰也无甚可称赞的,仅仅说明对神的良善有信心;没有信

仰则表明不认识这位圣洁的神。

如果相信晴空之下,我们都和睦友好地居住着,天上的神满有权力和威严

,却仍然渴望与我们为友,那么整个人类的前景可能会扭转。但是,罪使我们

胆怯和极度自我。多年悖逆神的习惯已在我们心中滋生畏惧,非一朝一夕可以

克服。被虏之徒与王争战多年,怎甘心来到王面前!但如果人真的忏悔,就会

来到神面前,信任他唯一慈爱的救主,神则既往不咎。中世纪的神学家迈斯特•

艾克哈特鼓励我们记住,当我们转向神时,即使我们的罪抵得上人类所有的罪

,神也不会拿我们的过去惩罚我们,而是对我们有极大的信心,好像我们从来

没有犯过罪。

有人尽管过去犯了罪,现在真诚的想与神和解,也许他还是会小心翼翼地

询问:“如果我到神面前,祂会怎样对我呢?祂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答案是:

你会发现祂和耶稣一模一样。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基督行

走在地上,祂会告诉那些对神持有错误观念的人神真正的样子,这是耶稣为人

子时所作的事情之一,且做得完美至极。因耶稣我们知道神是如何对待人的:

虚伪不真诚的认为祂冷若冰霜;忏悔的会发现祂慈爱怜悯;自责的人会发现祂

宽宏大量。祂亲切地对待惧怕的,原谅灵里贫穷的;体贴那些无知的,温柔地

对待软弱的,友好地对待陌生人。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态度知道神是否接受我们。虽然神的慈爱是无边的,

涌流着真挚的泉源,但祂不会将祂的注意力强留在人身上。若像浪子一样被接

待,我们则必如浪子一样归来;当我们真正悔改时,即使法利赛人和文士在外

边愠怒,里面会有欢迎我们的筵席,欢快的音乐和舞蹈,就像天父再次得着祂

67

的儿子一样。

神的伟大唤醒了我们里面的敬畏,但是,祂的良善鼓励我们不用惧怕祂。

敬畏而不惧怕——这就是信仰的自相矛盾之处。卫斯理写道:

噢,神啊,我的希望,我在天堂的居所,

我在地上所有的幸福;

请回答我穷追不舍的请求,

以你的良善,示我,示我;

你赐福的脸流露出,

那永恒之日的亮光。

请你所有的良善经过,

我被信心点亮的双眸;

我的双眼要赞美你的良善,

但愿得见你的笑脸;

住在我灵里的你传扬,

并显明你的爱,荣耀你的名。

第十七章 神的公义

天父,我们爱你的公义。我们承认你的审判真实又公平。你的公义撑起宇

宙中的秩序,给所有信你的以安全感。我们活着,因为你是公义和怜悯的。圣

哉,圣哉,圣哉,全能神,你所有的作为都是公义和圣洁的,阿门。

在圣经中,公平和公义几乎没有区别。在希伯来语中是同一个词,到了英

文圣经那里就变成了 justice 和 righteousness,或许是译者的一时兴起。

关于神的公平,旧约的语言清晰而饱满,几乎在人类作品中难以找到这么

美的语言。当知道神要毁灭所多玛城,亚伯拉罕为这城里的义人求情,提到神

68

在人类危机的时候会如何行。“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

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诗篇作者和以色列的先知们如此看待神:认为祂是全能的统治者,无比至

高,公正地治理全地。“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

”有预言说弥撒亚要历经长久的等候,当祂来的时候,祂会以公义审判世人,

以公平判断贫穷人。

圣洁的人有同情心,对地上统治者的不公正发怒,祷告说:“耶和华啊,你

是伸冤的神。伸冤的神啊,求你发出光来!审判世界的主啊,求你挺身而立,

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耶和华啊,恶人夸胜要到几时呢?要到几时呢?” 这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渴望,渴望见到道德公正盛行于人类社会,而不是为个人报

复而发的请求。

对比神的公义,大卫、但以理这样的人承认自己的不义,他们痛悔万分,

在祷告中获得大能和影响。“主啊,你是公义的,我们是脸上蒙羞的。”当神长

期克制的审判开始降临在地上时,约翰看到得胜的圣人站在玻璃海上,其中有

火掺杂,拿着神的琴,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歌曲的主题就是神的公

义。“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你的道途义哉,诚

哉!主啊,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万民

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义的作为已经显出来了。”

公平体现了道德公正的观念,而不公平恰恰相反;人的想法与行为中缺少

平等,就是不公平。审判是为做到道德公正,根据处于审判之下的这个人的行

为与心是否公正,来决定结果对他有利或者不利。

有时候人会说“公义要求神如此作”,这个想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

假定在神之外有一个公义的原则,迫使神照此而行,当然没有这样的原则。如

果有,它必定高于神,因为只有上级才可以要求下级的顺服。事实是没有这样

一个原则,在神之外绝不可能有什么可以号令祂,哪怕一丝一毫。一切神行为

的原因都来自祂是自在的存在,非被造出。不曾有什么进入到神里面,也没有

什么被拿走,一切都不曾改变。

我们把公平用在神身上时,指的是祂的存在及行为方式;当神行公义时,

祂不是要顺从一个独立于祂之外的准则,而仅仅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作祂自己。

69

正如黄金是一种元素一样,不会被改变,也不会妥协,无论你在何处发现它,

都是黄金。因此神永远是神,是独有、完全的神,永远不会成为另一个祂。宇

宙中的一切,符合神本性的都是善的,否则都是恶的。神就是祂自存的道德公

正的原则,当祂审判恶人或酬劳义人时,祂是在作自己,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

这一切似乎会摧毁掉解释罪人回转的希望,但这仅仅是似乎。基督教哲学

家,坎特伯雷市的大主教安塞姆,找到了一个方案来解决神的公义和怜悯之间

明显的冲突。他询问神:“如果你是完全的和至高的公义,你怎样赦免恶人?”

xxv然后,他盯着神,等待回答,因为他明白答案就在神是祂自己。也许可以这

样理解安塞姆的答案:神的存在是统一的,不是由部分和谐地组成,而是统为

一,祂的公义里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祂的怜悯。有时候把神想象成法庭上一个和

蔼的法官,迫于法律条文,流着泪、道着歉,宣判一个人死刑,这样的想法与

真实的神根本不匹配。神永远不会和自己有冲突,神的属性之间也不互相冲突

神的同情心从祂的良善而来,没有公义,祂的良善便不是良善。神饶恕我

们因为祂是良善的;祂若不公义,祂便不良善。安塞姆总结说,当神惩罚恶人

时,是公义的,因为这与他们应得的一致;当神饶恕恶人时,是公义的,因为

这与神的良善是兼容的;因此神所作为的就是至善的神。这是理性在寻找理解

,不是也许相信,而是已经相信。

神既公义又让罪人称义,可以在基督救赎的信条中,找到更熟悉和通俗易

懂的回答。借着基督的救赎,当神赦免罪人时,祂的公义不是被违背反而被实

行了。此信条教导,只有当神的公义实行之时,祂对人的怜悯才生效。神的公

义要求对罪作出惩罚,祂的救赎方案是设立耶稣做挽回祭,替我们死在十字架

上。这在不信之人听起来是多么不愉快,但对有信之人却是甜蜜的。这信息使

数百万人在道德和精神上彻底改变,他们活着时,大有道德能力,平安离去时

,仍安然信靠它。

神的公义必须要行,且祂的怜悯同时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听起来让人欣喜

的神学理论;它事实上深深满足了我们内心的需要。罪的工价乃是死,死是神

的公义审判我们道德境况的必然结果。当神无限的公义与我们长期、恣意的不

70

公正的道德相遇时,两者之间必然争战,但最终神会胜出,也必常胜。但是当

忏悔的罪人信赖耶稣的救恩时,他的道德境况发生逆转。神的公义面临着改变

的道德,由此称信的人为义,从而神的公义站在信靠祂的一方。这就是使徒约

翰那些大胆言语的意义:“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

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但是,神的公义永远与罪绝对严格对立。模糊而微弱地希望神因良善,而

不去惩罚邪恶,已成了数百万计有良知之人致命的鸦片。这让他们的敬畏缄默

,容许他们去体验所有不义的快乐,当死亡一天天逼近,要悔改的诫命被抛诸

脑后。作为有责任、有道德的人,我们断不敢玩弄我们永生的未来。十八世纪

的德国神学家尼古劳斯•岑多夫写道:

耶稣,你的宝血与公义,

何其美丽,是我荣耀的衣服;

在燃烧的世界中,我穿着它,

带着喜乐我仰望你。

基督再来的末日审判里,

我勇敢站起,

有谁会指责我吗?

从罪和恐惧里,罪孽和羞愧里,

借着你的血和义,我被完全赦免了。

第十八章 神的怜悯

圣父,你的智慧激起我们对你的敬仰,你的大能令人肃然起敬,你的出现

让每一个地方成为圣地。我们以为最不需要你的怜悯,主啊,教会我们怎么感

谢你的怜悯都不够,因它给尘灰以美丽,变哀悼为喜乐,给忧伤的灵赐下赞美

之衣。借着耶稣基督我们祝福和赞美你的怜悯,阿门。

借着永约之血,我们这些罪人最终到达了天家。如果我们有一百架竖琴,

71

但最甜美的,莫过于那个能够完全奏出传扬神怜悯的音符。

为什么我们可以来到天家?我们来到神面前,岂是因为罪吗?岂是因为悖

逆的我们伺机罢黜创造之君王的荣耀吗?岂是因为我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

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吗

?岂是因为我们放纵肉体的私欲,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吗?但我们从前

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而今我们要见祂的面。祂的名字必写在

我们的额上。本应被流放的我们,竟得享用圣餐;配得阴间痛苦的我们,竟能

体会天堂的极乐。所有的这些都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

到我们。英国十七、十八世纪的诗人约瑟夫•艾迪生写道:

我的灵魂追寻着

神你的怜悯,

我不能明白你所予的和所为的,

在惊异和爱中,

我沉醉在赞美你的荣耀里。

怜悯是神的一种属性,是指神在处理事情时富有的同情心,神性中的无限

,和永不枯竭的精力。新旧约都在传扬神的怜悯,旧约中的要比新约多出四倍

我们应当永远从脑中消除这种常见的错误:认为以色列的神只负责公义与

审判,怜悯和恩典只属于教会的主。原则上,旧约与新约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新约是对救赎真理更好的发展。独一的神虽在旧约和新约时代说话,祂所行的

与祂所是的却无比一致。无论何时何地,神出现在人前时,祂所行的正是祂自

己。不管是在伊甸园,还是客西马尼园,神都是一样的既怜悯又公义。祂总以

怜悯待人,当怜悯被轻视时,祂会以公义相待,在洪水时代之前如此;当基督

行走在人间时如此;今天的和将来的神都如此,不因其它,只因祂是神。

倘若我们铭记,神的怜悯不是暂时的一种情绪,而是永在的一种属性,我

们便不用惧怕它某天会终止。神的怜悯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它绝不会更多

或更少,因为它自身是无限的。不论天上、地上、还是阴间已发生的或将要出

现的,都不能改变神怜悯的心肠。祂的怜悯与同情永驻,势不可挡、永无止境

72

正如道德的不公正必遭遇神的审判一样,人类的悔罪和苦难必有神的怜悯

相顾。世上若没有罪孽、痛苦和眼泪,神无限的怜悯也许会隐藏在自己心里,

不为受造的宇宙所知。没人需要怜悯,也就没有歌颂怜悯的声音响起。唤起神

怜悯的正是人类的苦难和罪恶。

“求主怜悯,基督怜悯!”教会这样祈求了数个世纪;但如果我没有误会,

我听到的是,绝望中痛苦祈求的声音。教会往往一次又一次,在无声的绝望中

哀伤地哭泣,使人以为她在祷告一个永远不曾奢望得到的恩惠。她也许会继续

尽职尽责地歌颂神的伟大,无数次的默诵教义,但她所祈求的怜悯听起来了无

希望,怜悯就像一种属天的礼物,只能渴望却永远无法真实拥有。

若我们没能抓住那些意识中的经历过的怜悯,以及之后带来的纯粹的喜乐

,会导致我们不信或者无知,或者两者兼有吗?会的,以色列就曾有过。保罗

作见证:“我可以证明他们(以色列人)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他

们没信心,是因为至少有一件事他们不晓得,这件事意义重大。希伯来书记载

,在旷野中的以色列人“听见的道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

道调和”。要接受恩典,我们必须首先明白神是怜悯的。知道祂曾怜悯过诺亚、

亚伯拉罕、大卫,以及将来某天祂仍会显示怜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相信祂

的怜悯是无止境的,白白得来的;而且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我们今天仍旧

可以享有。

我们或许一生都在不信中祈求怜悯,甚至在最后的日子,仍然悲哀的期望

在某时某地可以得到它。这就相当于我们已被盛情邀请参加宴席,却始终徘徊

在殿外,最终饿死。或许我们能,若我们愿意,用信心依靠神的怜悯,大胆而

热切地踏入殿堂,不受羞怯的不信阻挠,坐下来享用祂为我们摆设的筵席。卫

斯理写道:

兴起,我的灵魂,兴起吧;

抖落掉愧疚和惧怕;

耶稣宝血的牺牲

为了我而洒,

因此在施恩的宝座前,我坦然无惧,

祂的手中写着我的名字。

73

我的神与我和好了;

祂宽恕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

我成为祂的子女,

便可以不再惧怕:

带着信心亲近神,

呼叫,“父啊!阿爸!父!”

第十九章 神的恩典

全然赐恩惠的神,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

念。请赐予我们相信的心,相信在你的爱子里已被接纳;请赐予我们心智,去

瞻仰完美的道德智慧,发现可以保守属天纯全的方法,接纳我们。我们惊奇诧

异,如此圣洁又令人畏惧的这一位神竟邀请我们进入你的筵席,以爱为旗在我

以上。我们表达不出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你已经被写入我们的心坎,阿门。

在神怜悯和恩典是一体的;当它们临到我们,我们则把它看做是两个,它

们相关,但不完全相同。

就像怜悯是神对人类的苦难与悔罪所示的美善,恩典则是祂对人类的罪和

过失所示的良善。正因祂的恩典,神将本不存在人身上的美德归给人,并宣告

他以前所欠的债都没有了。

恩典出于神的美意,赐给不配之人好处。它是自存的,内在于神性的;在

我们看来,它自因地同情受苦的,宽恕悔罪的,接受被遗弃的,使先前受谴责

的蒙恩惠。它拯救我们罪人,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坐在天上,要将祂极丰富

的恩典,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使我们永生受益的是神成为祂自己。因为祂是神,祂高举我们的头,使我

们不再成为罪的囚徒,脱去囚服换上朝服,终身常在祂面前吃饭。

追溯恩典的历史,它诞生于神的胸膛——这令人敬畏又无法理解的造物主

74

。它借着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的管道流向我们。靠着神的恩典得救赎的保罗,

从来没有将它与耶稣的十字架分离。在祂的教导中,会发现这两者本为一体,

不可分离。

在保罗的以弗所书中,可以找到关于此主题全备的总结:“(神)又因爱我

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

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

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

约翰福音里记载,基督是恩典抵达人类的中保:“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

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但在这里,很容易远离真道,误入歧途。已

经有人这样做了,他们将这节经文独立出来,认为它与圣经中其它教导恩典的

经文没有关系,并且以为摩西只懂律法,基督只懂恩典;因此旧约被看成是一

本律法书,而新约被看成是一本恩典之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律法是借着摩西传给人,但并非摩西创立。它在世界存在以先就在神的心

里了。在西奈山,它成为以色列民族的法典,但律法里体现的道德原则是永恒

的。

从来没有哪个时间,律法不代表神对人的旨意,也没有哪个时间,违反它

不会带来惩罚;尽管神是耐心的,对待因无知而做错事的人们有时“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罗马书的第三章和第五章里,保罗清晰而紧密地论证了这点。

基督教道德的泉源是基督的爱,不是摩西律法;不过律法所包含的道德准

则不曾被废除,特权阶级违背了律法要求的公义不能被豁免。

旧约确实是一本律法书,但绝不仅仅是律法。在大洪水来临之前,“惟有诺

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在赐下律法后,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在我眼前蒙了恩

。”怎么会这样呢?神一直都是祂自己,恩典是祂的一种属性。太阳不能隐藏其

光芒,神也不会隐藏其恩典。人可以逃离阳光,躲到暗处或洞穴,但不能熄灭

太阳。同样地,人也许会想方设法蔑视神的恩典,但不能使它止息。

如果旧约时代是严峻冷酷的律法时代,那么早期世界的整个面貌,就不会

像古代著作中记载的那样有趣,反倒是枯燥乏味的。如若这样,就不会有称为

神朋友的亚伯拉罕;不会有追随神心意的大卫;也不会有撒母耳、以赛亚,和

但以理。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记录的旧约时代的伟大精神代表也将无人知晓。神

75

的恩典成就了旧约时代的圣徒们,正如祂的恩典成就今天的圣徒一样。

从亚伯至今,除却神的恩典,没有任何可以拯救世人的。自从人类被从伊

甸园逐出,如若不是靠着神的纯全良善,没有人能回到祂的恩惠面前。总是借

着耶稣基督,恩典临到人身上,但恩典的降临绝不是等到耶稣出生在马槽里,

或祂在十字架上受死才有。在世界创立以先,基督就已是被杀的羔羊。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和神恢复关系的人是通过在基督里的信。在旧约时代,人们盼望

基督施行拯救;在我们的世代里,人们回望过去;他们可以来到神面前,常常

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我们也必须谨记神的恩典是无限的、永恒的、无起点、无终点。作为神的

属性,它无限、无边无际。

理解这个神学真理比较费力,更好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神的恩典与我们的

需要作比较。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罪的数量和程度,也没必要知道。但我们

可以知道的是:“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罪“显多”,是我们能做的最糟糕也是最多的事,“显多”说明我们能力的

有限性。尽管我们感觉到我们的过犯如高山一样压过我们,然而这山有边界,

它再高再大,总有个重量,如此而已。但是谁来称量神无限的恩典呢?“更显

多”将我们的思想带入无限,使其叹为观止,因此所有的感谢赞美都归给有丰

盛恩典的神。

疏远神的我们,现在可以鼓起勇气,抬起头来仰望神。借着基督十字架的

救赎,我们不再与神为敌,我们或许像浪子一样回转,结果必受祂欢迎。当我

们越来越靠近伊甸园——人类堕落之前的家,神撤去祂的怒。生命之树的守护

者,站在旁边,看着恩典之子慢慢走近。19 世纪英国的牧师威廉•科里尔写道

回转吧,流浪者,现在回转吧,

寻求你天父的面;

你胸中燃烧的新的热望,

是他的恩典点燃。

回转吧,流浪者,现在回转吧,

76

擦去洒落的泪水,

不要再哀怨,

你的父在召唤,

爱邀请你走进祂身旁。

第二十章 神的爱

我们在天上的父,作为你的孩子,我们的思想却常常被搅扰,我们感到自

己里面有坚定的信心,同时又听到良心的指责。你是如此圣洁又公义,我们确

信在我们里面,没有什么能吸引你。在耶稣基督里,你宣告对我们永不改变的

爱。在我们里面没有什么可以赢得你的爱,在宇宙中,却没什么能阻挡你爱我

们。你的爱是自因的,是我们不配得的,你对我们的爱是出于你自己。帮助我

们相信吧,那找到我们的永恒的爱如此之浓烈,这爱会驱走我们的恐惧,我们

忧愁的心将会有平安。父啊,帮助我们,不去相信我们自己,而是坚信你所宣

称的,阿门。

受圣灵感动的使徒约翰写到:“神就是爱。”就神的本质来说,有人将此当

作是对神的定义,这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约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非给出

一个定义。

将爱与神等同是个大错误,并已经产生出诸多不健全的宗教哲学,带来了

大量空想的诗歌;它们完全不符合圣经所教导的,由此构成了基督教历史的另

一分支。

如果约翰认为爱是神,那我们不得不推断神是爱。若字面上理解神是爱,

那么实际上爱就是神了,因此我们必须把爱当成独一神去敬拜了。如果爱等于

神,神也只等于爱,那么神与爱将完全相同;如此以来,我们就破坏了神性这

个概念,彻底否认了神的属性,除了一个外,不幸的是我们用神代替了这个属

性。结果我们认为的神既不是以色列的神,也不是我们的主耶稣的天父;既不

是先知和使徒的神,也不是改革者和殉道者的神;既不是神学家的神,也不是

77

圣诗作者的神。

为了灵魂的福祉,我们必须学着理解圣经。我们务必要逃离文字的束缚,

忠于并遵守意思本身。文字表达的应该是意思,而非它的起源。我们说神是爱

,神是光,基督是真理;我们要表达的,就如当我们说“这个人是慈爱”一样

,我们不是陈述这人与慈爱等同,没人会这么理解我们的话。

“神是爱”要表达的是,爱是神的基本属性之一。爱是神真实的某种东西

,但并非神本身。爱表达了一体的神的属性,像圣洁,公义,信实和真理这些

词的用法一样。神是更古不变的,祂所行的从不改变。因为祂是一体的神,祂

绝不会为了要操练这个属性,而把其它的属性闲置。

我们也可以从神的其它属性中了解祂的爱。比如,神是自存的,所以祂的

爱没有起点;祂是永恒的,所以祂的爱没有终点;祂是无限的,所以祂的爱无

边;祂是圣洁的,所以祂的爱纯洁的一尘不染;祂无可称量,所以祂的爱如一

望无际的、深不可测的大海,无法测透。在神的爱面前,我们在狂喜的静默中

屈膝敬拜,最优美高亢的演说家也必捉襟见肘,不知所措。

若我们认识神,为了别人的好处,则要告诉他们我们所知道的,由此我们

必会提到祂的爱。众姊妹弟兄都尝试过,但没有做得特别好的;我对充满敬畏

和惊异的至高者的理解,不会比小孩子对星星的认识更准确。但尽管如此,因

为想要靠近,孩子会格外注意星星,甚至指出一个我们必须要看的方向。因此

,当我的心努力朝向神的光芒四射的爱时,不曾晓得的人或被鼓舞,去观望神

的爱,怀有希望。

我们不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爱是什么,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它如何

显明自身,这就够了。首先我们看到,爱显明良好的意愿。爱希望一切好的,

没有任何伤害和恶意。这就解释了使徒约翰说过的:“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

,就把惧怕除去。”

惧怕是一种痛苦的情感,担心会受伤或遭受折磨。当某人不想我们的好时

,我们又受制于他,恐惧会持续。当我们处于一个善意之人的保护时,恐惧便

消失了。一个迷失在拥挤商店的小孩,会感到无比恐惧,是因为他把周围的陌

生人当成了敌人。当他在妈妈怀中时,所有的恐惧便退去了,因为知道妈妈的

好意,爱驱走了他的恐惧。

78

敌人充斥着这个世界,只要我们有可能遭遇他们的伤害,恐惧就不可避免

。征服恐惧又不除去原因的努力是无用的,仅仅说不要惧怕是不够的。只要我

们受制于机率,希望均衡,相信我们可以胜过敌人,我们就有理由害怕,且被

它折磨着。

明白爱是属神的,爱会进入秘密之地,并给我们耶稣坚实的臂膀作依靠;

这样,只有这样才能驱走恐惧;请相信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我们,瞬间所有的

恐惧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我们仍能感受因身体疼痛而带来的神经上,也

是自然的憎恶感,但惧怕带来的深深的折磨已不在了。神是爱,又是权能的,

祂的爱使祂关切我们永恒的福祉,祂的权能确保祂可以做到这点。没有什么可

以伤害一个好人,17 世纪新教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说:

身体可以消灭,

但神的真理常存,

祂的国度永远长存。

神的爱告诉我们,祂是友好的,祂的话使我们相信祂是我们的朋友,也想

要我们成为祂的朋友。凡带一丝谦卑的人,一开始都不会觉得自己是神的朋友

;但这样的想法并非始于人。亚伯拉罕不会说:“我是神的朋友,”而是神称亚

伯拉罕为祂的朋友。耶稣的门徒也可能同样犹豫称作祂的朋友,但是基督告诉

他们,“你们是我的朋友。”

谦逊也许会反对这种轻率的想法,但是大胆的信心敢于相信圣经,并公开

称与神的友谊。我们相信神所说的自己,鼓起勇气,大胆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要比带着羞怯躲藏在园中树下更能荣耀神。

爱也是一种情感的认可,它不计自己,完全不求回报地将一切给予所钟情

的对象,这在我们的世界男女之爱里很常见。一个瘦弱疲惫的年轻妈妈,喂养

着她怀中胖嘟嘟的健康宝宝,毫无抱怨,妈妈看着她的小孩,眼睛里闪烁着幸

福和骄傲。自我牺牲是爱的共性,基督说他自己:“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

有比这个大的。”

如此奇怪又美妙,自由的神竟允许祂的心与人之间有情感上的联系。祂如

此自足,却想要我们的爱,直到得到后才会满足。祂如此自由,竟让祂的心与

我们永远相系。“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

79

回祭,这就是爱了。” 朱利安如此说,“我们的灵魂是如此的被至高者爱着,那

样的挚爱超越了所有受造物的理解:也就是说,凡被造的,没有谁能明白,我

们的造物主是多么深沉、多么甜蜜、多么温柔地,爱着我们。因此,我们靠着

祂的恩典和帮助,带着永恒的惊奇,凝望这位至上的,超越一切的,无法测透

的全能神,祂对我们有完全的良善。”xxvi

爱的另一特点是喜悦它的对象。神喜爱祂的造物。约翰坦言,神造万物的

目的就是祂自己的喜乐。祂喜爱祂造的一切,我们不能错过神提及祂的工作时

喜悦的情感。受圣灵启发而写的诗篇 104,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自然诗,整首诗

充满了神的喜乐。“愿耶和华的荣耀存到永远,愿耶和华喜悦自己所造的!”

耶和华特别喜悦祂的信徒。许多人认为神是遥远的,对所有事情都是悲观

、强烈不满的,且以固有的冷漠俯视着很久之前祂就失去兴趣的世界,这是错

误地理解神。神确实恨恶罪,也绝不会喜悦邪恶,但是,当人寻求祂旨意时,

祂将以真挚的情感做出回应。基督的救赎,已经移走了神人之间的拦阻,现在

,在基督里,所有的信徒就是神喜悦的对象。“耶和华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

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

根据约伯记,神的创作是在悦耳的音乐中完成的,神问:“我立大地根基的

时候你在哪里呢......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十七世纪的英国

诗人约翰•德莱顿把这想法更推进一步,但也许并不太远反倒真实。下面是节选

自他的长诗《圣赛西莉亚节颂》:

宇宙开始于

和谐,天堂的和谐:

大自然是无序的,

其下躺着不和谐的原子;

天上传来优美的声音:

“起来,比死还糟的你们。”

于是冷、热、潮、干,

一跃脱离原地,

顺从大音乐的能力。

80

宇宙开始于

和谐,天堂的和谐:

从和谐到和谐,

穿越所有的音符,

最高的受造物——人出现时,音域完美的结束。

音乐是喜乐的一种表达,也是喜乐的源泉之一,而最纯粹最贴近神的喜乐

,乃是爱。阴间里没有喜乐,因为那里没有爱。天堂里充满音乐,因为那里充

满着圣洁的爱。因世上有罪、仇恨,和邪念,所以那里有爱也有痛苦。在我们

生活的世界里,爱有时必须忍受苦痛,就像基督为我们所做的牺牲一样。但是

,我们有神的应许:那就是所有引起悲伤的原因都将不复存在,新的一代永享

一个有完全之爱的无私世界。

爱在本质上不会保持沉寂,它是积极的、有创造力的,和善良的。“唯有基

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神爱世人

,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因此,爱在哪里,爱必给出自己,不管代价有

多高。使徒们批评年轻的教会,因为他们中有一些人已经忘记这点,并且当自

己的弟兄有需要时,仍允许个人的享受存在。因此,为耶稣所爱的约翰写到,“

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

呢?”

神的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事实之一,是这世界希望的顶梁支柱。但这却又

是比较个人的一件事,祂爱的不是大众,而是具体的每个人。祂大能的爱,爱

着我们,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在基督徒的经历中,这种高度满足的爱区别于其他的宗教,将基督教高高

举起,甚至是最纯粹最高贵的哲学都难望其项背。这爱的内容不只是一件事情

,而是神本身;祂在教会中唱给祂的子民,基督徒真正的喜乐是在内心和谐地

回应主爱之歌。特司提根写道:

主啊,你隐藏的爱,

多么高深,无人能晓,

我从远处看见你极美的光。

我的心极痛,也得不到休息,

81

直到在你里面找到安息。

第二十一章 神的圣洁

至高之处的耶和华,荣耀都归给你。因你的大荣耀,我们赞美你,我们敬

拜你。主啊,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从前

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哦,主

啊,我只好用手捂口。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说了两次,就不再说。当我默

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便用舌头说话。主啊, 我要诉说你,唯恐我的沉默冒

犯你的众子。看哪,你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

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主啊,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

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请在你的教会中,兴起那些赞美你、荣耀你的先知

和先见,并借着全能的圣灵来重建你子民对至圣者的认识,阿门。

因为和神的意志决裂,我们容忍道德上的堕落,这给每个人留下永久的创

伤,影响到我们本性的每个角落,这疾病不仅在我们里面,也在我们的环境里

当以赛亚看到天堂那重大的异象——圣洁的神时,他心里发颤,像得了中

风一样,猛然觉察到自己的堕落,于是满是痛苦的哭诉:“祸哉!我灭亡了!因

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

华。”这表达出人伪装好自己,突然发现圣洁的神洞察到内里的惊惶之感,且只

能是剧烈的情感上的经历。

只要我们舒适的生活没受到威胁,还在可控范围内,我们就不太可能被周

围环境变化所搅扰,直到我们以神的眼光看待自己。我们已经习得不圣洁的生

活方式,且认为是自然的、预料中的事。如果老师那里没有全部的真理,政治

家不信实,商人身上缺乏完全的诚实,朋友身上找不到完全的信赖,我们不会

因此而失望;我们会继续生活下去,制定出一些必要的法律来保护我们不受同

胞的伤害,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没有办法领会神的圣洁。是真的,我们需要一个新

82

的通道穿越我们心灵的荒漠,让甘甜的真理之泉涌入,以治愈我们的大疾病。

通过思考某个非常纯洁的人或事,然后将圣洁的概念提高到我们能想象到的最

高程度,并不能让我们领会神圣洁的真实含义。将最好趋向于无限,并非就是

神的圣洁,对此,我们实在是无知。神的圣洁是远离我们的、独特的、不可靠

近、无法理解,和无可企及的,是自然人所不能见的。人也许会畏惧神的能力

,敬仰祂的智慧,但是祂的圣洁是人连想都想不到的。

只有神的灵可以把有关至圣者的知识传授给人,就像电流经导体一样,圣

灵借着真理这个管道流通。在圣灵点亮人心之前,相应地人的头脑里必须蓄有

一些真理,真理敲门,信会苏醒,且信只响应真理的声音。“信道是从听道来的

,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神学知识是圣灵流入人心的媒介,但首先必须有一

颗谦卑懊悔的心,才能产生出信。圣灵就是真理的灵,头脑里存有知识,不必

要求心里一定要有圣灵;但圣灵和真理是绝不会分开的。

奥托关于至圣者的研究是非常敏锐的,他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认为一些东

西会出现在人的头脑里,他把这些东西叫做“完全不同于此世界的存在”,指的

是一种不清晰的、无法理解的某个东西——令人颤栗却无比吸引人的神秘,笼

罩着宇宙;是令人敬畏的祂,头脑无法理解,只能靠心灵感受得到。这种感觉

是一种信仰直觉,可以感受那不知名的,未被发现的存在,这存在充满整个宇

宙。有时候,人遭遇这超自然、超理性的存在会不知所措,并垂下高傲的头;

在这神秘面前,人只能战栗和沉默。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即对自存神秘的感知,是所有宗教的支撑。圣经里纯

全的信仰,不比原始部落最基本的泛灵论少,只因这基本的直觉本来就存在于

人性之中。当然,以赛亚和保罗的宗教与泛灵论的区别在于,一个有真理,另

一个没有。后者只有“超自然”的直觉,感觉尾随着一位未知的神;而前者借

着他们的神在圣经中的自我启示,找到了这位真正的神。

对神秘,甚至是对大奥秘的感知,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也是宗教信仰中必

不可少的,但这并不够。因为人也许会低语“那是可怕之物”,但他们并不呼求

“我的圣者”!在圣经中,神显明自己,并赋予这种启示以人格和道德内容。“

这令人敬畏的存在”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道德存在,有着真实的性格和温

暖人心的道德品质。不仅如此,祂是绝对的道德美善,在公义、纯洁、正直,

83

和圣洁上,都无限完美。总而总之,祂非被造,是自存的、自足的,人类思维

无法想象,语言无法表达得出。

借着圣经里神的自我启示和圣灵的鼓舞,基督徒赢得了一切,且分毫无损

。在对神的认识中,增加了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双重概念,并且,在充满世界的

全在神的面前,依然保守着起初对神的赞叹和敬畏。今天他可能在心里欢呼:“

阿爸父啊,我主我的神!”明天也可能会颤颤巍巍,欣然跪下,去仰慕尊崇至高

至上、永远长存的神。

神是圣洁的,祂不需要符合哪种标准成为圣洁,祂就是标准。祂的圣洁是

绝对、无限、全然的,其纯洁性不可思议、无与伦比。因祂是圣洁的,祂的属

性也是圣洁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所思所想的是什么,属神的就一定是圣洁

的。

神是圣洁的,祂要求这个世界的道德健康也必须是圣洁的。罪的暂时存在

只能强调这点。凡圣洁的都是健康的;邪恶是道德疾病,其结局必是死亡。语

言本身的形成过程也说明了这点,英语里圣洁这个词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

意思是“好和完全”。

因神首先在乎的是祂所造世界的道德健康,即圣洁,因此与此冲突的,必

是祂不喜悦的。为了保存祂的所造,一切破坏造物的,神都将摧毁之。当祂兴

起,挫败一切邪恶,把世人从不可挽回的道德堕落中拯救出来时,据说祂是愤

怒的。历史上,任何神发怒的审判,都是保存人类的圣洁的行为。神的圣洁,

神的愤怒,与受造物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神的发怒表达了祂不能容忍任何堕

落与败坏。祂恨恶邪恶,就像母亲憎恶夺走她孩子生命的小儿麻痹症一样。

神绝对的圣洁,无程度而言,祂不能将此赐予祂的造物。但是,有一个相

对的圣洁,祂与众天使以及地上被赎之人一同分享,神的这份圣洁是可以给予

属祂的孩子;借着羔羊的血,神将其呈现在祂的孩子面前,也因此要求祂的孩

子圣洁。对起初的以色列和随后祂的教会,神说:“你们要圣洁,因我是圣洁的

。”祂没有说,“要和我一样的圣洁,”因为那是以绝对的圣洁来要求我们,绝对

的圣洁只属神。 在神的圣洁之火面前,天使也要用面纱遮脸。是啊,在祂看来

,天上是不洁净的,星星也是不纯的。没有哪个诚实的人敢说,“我是圣洁的,

”但他们不会忽视被启示作者的庄严宣告,“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

84

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我们基督徒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必要像摩西那样,

带着信心和谦卑,偷偷瞥一眼神;因为没有人见祂还能活着;祂必不轻看忧伤

痛悔的心。我们必把自己的不圣洁藏在基督的伤口里,就像当神的荣耀经过时

,摩西藏在磐石穴中一样。我们必须逃离神的荣耀来保全生命,也必须寻求神

为我们的避难所。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相信,神在祂的独生子里看我们是完

全的,当祂管教、鞭打,和洗净我们时,为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份。

借着信与顺服,常常默想神的圣洁,喜爱公义,恨恶邪恶,以此来逐渐增

长对圣灵的了解。在地上,我们应学着与众姊妹弟兄休戚与共,为了和神以及

天上的圣徒们永恒的相伴而预备自己。因此,他们说,当谦卑的信徒们相遇时

,就是人间的天堂,是为能住进天上的天堂而预备的。法伯尔写道:

哦,永生神啊,

你的永恒年数使人无比敬畏!

我们的灵日日夜夜俯伏,

不停地尊崇!

多么美丽,多么美丽,

所见到的你,

无尽的智慧,无边的能力,庄严的纯洁!

哦,永生神,我多么敬畏你!

发自最深处,最温柔的敬畏,

颤巍中,心怀希望,

任忏悔之泪流淌,

我敬拜你。

85

第二十二章 神至高的权柄

哦,万军之耶和华,至高至威严的主,谁能不敬畏你呢?因为唯独你,是

耶和华。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凡活物的生命

,都在你手中。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你是全地的大君王,你披戴能力,以力量为衣,荣耀和威严都在你面前,阿

门。

神至高的权柄是祂的又一个属性,即祂统管所有受造之物。拥有至高权柄

的神,就必须是全知、全能,和全然自主的。原因如下:

只要神不知道,哪怕一个微小的知识,无论多小,祂的权柄将因此而瓦解

。作为万有之上的主,祂必须拥有完全的知识。若祂缺乏哪怕极其微小的能力

,都会导致祂不再为王,祂的王国也将分崩离析;那一丁点能力将属于别人,

神由此成为一个有限的王,不再是至高的。

进一步而言,神至高的权柄要求祂全然自主。简单来说就是,祂有自由去

作一切祂决定要做的事,不论何时何地,在每个细节上不受干预地,执行祂永

恒的目的。若祂不全然自主,祂就不再是至高的。

理解神的全然自主即不受限制的自由,需要精力充沛的头脑。我们习惯于

理解不完全的自由,无法理解神的全然自主。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也塑

造了我们理解自由的观念。世上凡物必依赖于他物,依赖本身就限定了其自由

19 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他的长诗《序曲》的开始,庆祝他从长期幽

禁的城市里逃离出来,开始“像小鸟随意栖息般的自由”生活,但是,小鸟的

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然主义者知道,自由的小鸟实质上一生都生活在笼子

里,靠本能应对恐惧和饥饿;受天气情况、气压变化、食物供应,以及它的天

敌限制。最为奇怪的限制是,它不能抗拒地选择呆在一个对它友好的鸟类小天

地里。最自由的鸟,连同其他的受造物,都因诸多的必须而不自由;只有神是

自由的。

神全然自由,因为无人无物可以干扰祂、强迫,或阻止祂。祂总能做祂所

喜悦的,无时间、地点限制。此般的自由,也意味着祂必须拥有全部的权力。

我们从圣经以及神其他的属性知道,祂确实有着无限制的权力。但祂的权力是

86

什么呢?

实际上,讨论全能神的权力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拷问也是荒谬的。我们

可以想象一下,难道万军之耶和华,需要恳请任何较高级的人或事吗?神需要

谁的准许呢?谁能比那至高的还高?谁还能比那全能者更有力量?谁还能在那

永恒者的前面?神会在谁的王位前屈膝呢?神需要恳请的更大的那一位在哪呢

?“耶和华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

,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

神至高的权柄已经在圣经中建立得很完备,真理的逻辑也证实如此。但无

可否认,也引起了一些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满意的答案。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受造物中,有些神所不喜悦的,比如说邪恶、苦痛,和死亡。如果

神是有权柄的,祂就不会让它们存在。祂为什么不这么做?

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祆教,是除圣经宗教以外

的最高的宗教,它比较干净漂亮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的是神学二元论来解释

。在此教义里有两位神:善神马兹达和恶神阿里曼,他们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

。其中善神做了所有的好事,其余的都是恶神所为,这相当的简单明了。显而

易见,马兹达不用担心他的权柄,也不介意和其他人分享他的特权。

对基督徒来说这个解释行不通,因为它与整本圣经所强调的真理相悖。圣

经里,有且只有一位神,祂独自创造了天和地,并其中一切所存的。神的属性

,排除了另一位神存在的可能性。基督徒承认自己没有一个终极答案来解“允

许邪恶存在”之谜,但他知道答案一定不是什么,且他知道琐罗亚斯德教也没

有答案。

虽然我们不清楚对于原罪完整的解释,但我们确实知道一些事。在神至高

的智慧里,祂谨慎地允许邪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且邪恶的活动是暂时的,在

范围上是受限制的。神这么做,凭的是祂无限的智慧和美善,除此以外,没有

人知道更多,也无需知道,神的名足够保证了祂作为的完美性。

神至高权柄引起的另一个问题与人的意志有关。倘若神以祂至高的法令统

管万有,人怎能行使其自由意志呢?倘若人不能自由地选择,他又如何对他的

行为负责?若人的行为都由神在幕后秘密的操纵,只为取悦祂,那人不就是个

傀儡吗?

87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经将基督教划分成两个阵营,分别以两位著名神学家

命名:雅各布斯•阿民念和约翰•加尔文。大多数的基督徒要么进入这个阵营,

要么那个阵营;或者否定神的权柄,或者否定人的自由意志。调和两派但又不

伤害任何一方似乎是可能的,尽管事实证明,两派的信徒对这种努力都不会太

满意。

我是这么认为的:神凭着权柄赐下,人有自由作出道德选择的权利。而起

初人通过在善恶之间作出的决定,就应验了神的赐令。当人选择作恶,并没有

因此违背神至高的意志,反而是应验了它;因为神永恒的法令不是决定人应该

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而是他应该自由地去作选择。在神全然的自由里,祂都凭

自己的意旨行事,如果祂已经愿意给人有限的自由,那么谁还能拦住祂手,或

问祂说:“你做什么呢?”正因为神是有权柄的,所以人才会有自由意志。一个

没有权柄的神,不能授予祂的造物道德上的自由,祂也害怕这么做。

也许一个普通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这算是一个有关于权威的例子

,尽管不那么清晰。有一个远洋班轮从纽约出发到利物浦,其目的地是由当地

有关部门决定的,这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船上有许许多多的乘客,他们的手脚

自由,他们的活动没有被预先安排好。他们是自由的,完全可以决定想去哪里

,吃饭、睡觉、游玩、在夹板上消磨时间,或读书,或闲聊,全看自己的喜好

而行;但与此同时,这艘巨轮一直载着他们,平稳地驶向预先确定的港口。

自由与权威都呈现在这个例子里,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同样地,我相信,

人的自由和神的权柄也不互相冲突。神权能的设计这个巨轮,掌握着人类历史

的航行方向。祂带领着那些未被打扰的和不受阻碍的实现那永恒的目的,就是

那在世界创立以先就在耶稣基督里确立下来的目的。我们并不知道全部,但已

经显明的目的足以提供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未来图景,给我们以美好的希望和坚

实的信心去相信未来的福祉。

我们知道神会实现祂对先知所作的每个应许;我们知道罪人终有一天会从

地上被清除;我们知道被赎的可以享受神的喜乐,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

光来;我们知道全地都要欢呼神的完美,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现在不完美的秩序要归为无有,新天新地将永远建立。

神以无穷的智慧和完美无暇的作为朝此方向努力,没人能说服祂不去这么

88

做;也没有什么可以搁置祂的计划。由于祂是全知的,没有祂不能预见的境况

,没有偶然。由于祂是至高的,没有别的命令要祂执行,祂的权威也不会中断

。由于祂是全能的,实现祂既定目的的路上不会缺少力量。在一切事上,神是

完全自足的。

与此同时,事情不会进展的那么顺利,像我们上面概述的,邪恶在暗中进

行着。在神的权柄内,允许了人的自由意志,善恶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进行

着殊死的搏斗。在漩涡风暴中,神有自己的道;但风暴犹在,作为负责任的我

们必须在当前的道德情境下作出选择。

自由决定的神,确实判定了某些事。作出选择和承受选择带来的结果就是

其中之一。神宣称凡愿意委身于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以信心顺服的人,都将

得到永生,成为神的儿子。 祂也曾宣称凡喜爱黑暗,并坚持悖逆、对抗天国权

威的人,将永远处于属灵隔绝的状态,最终遭受永恒之死。

将整个事情应用到个人,我们会得到一些至关重要,且无比私人的结论。

现今,道德冲突在我们周围肆虐着,任何站在神一边的,必赢不输;任何站在

神对立面的都必输无疑。这里没有侥幸,没有赌博。我们有自由选择站在哪边

,但一旦选择后,我们便没自由去协商这选择带来的结果。因着神的怜悯,我

们可能会在错误决定面前忏悔,然后重新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改变其结果。除

此之外,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道德选择的中心是耶稣基督,基督明明白白地说过:“不与我相合的,就是

敌我的。”还有,“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福音传达了三个不同的

内容:宣告、命令,和呼召。它宣告了因怜悯带来的关于救赎的好消息;它命

令地上所有人悔改,呼召所有人借着信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赎主,降服在恩典

之下。

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或顺服福音,或不信离开,并拒绝它的权威。选择是

我们自己的,但是,选择的结果是至高权柄的神旨意里命定的,这是没有上诉

的余地。下面是摘自 16 世纪英国托马斯•史登厚的诗篇 18 的释义:

耶和华亲自从天降临,

祂又使天下垂,

有黑云在祂脚下。

89

祂坐着基路伯与撒拉弗飞行,无比庄严,

祂借着风的翅膀飞越全地。

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平静地坐着为王,

肆虐的洪水止息了;

至高全能神,

祂作王直到永远。

第二十三章 公开的秘诀——亲近神

当我们以永恒的眼光来看当下,最重要的需求很可能是教会应该被从巴比

伦之囚中拯救出来,如同旧时一样,荣耀神的名。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教会是

无名的机构,抽象意义上的神秘的宗教团体。我们基督徒就是教会,且我们所

做的代表了教会。因此,这关乎我们每个人,教会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从个体开

始。

要重新拥有离开的神的荣耀,我们这些平凡的基督徒能做些什么呢?有什

么可以学的秘诀吗?有没有一套公式,既适用于当下形势,又可以应用到我们

的生活中,使个人复兴起来?答案是肯定的,但答案也许容易让有些人失望,

因为它并不深远。我所带来的不是业内机密,一点也不神秘,无需费力破译编

码。我求助的不是潜意识里隐藏的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魔法知识。秘诀

是公开的,路人皆懂。它是简单的旧道理,但却是常新的忠告,那就是:你要

亲近你的神。若要重拾失去的力量,教会必须明白天国是敞开的,对神的认识

要有一个质的改变。

我们眼中的神绝不能是这样的:一个功利主义的神,很受欢迎,之所以能

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是因为祂能给人带来各式各样的成功,也因此受到那些想

要祂“帮助”之人的吹捧。我们必须学会认识神是天上至大者,全能的父神,

天地的创造者,惟一全智的耶和华,我们的救主。是那位坐在地球大圈之上,

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帐棚的神。是那位大能,创造万象,并按数

90

目领出,一一称其名的神。是那位看人的作为都是虚空,不倚靠,也不问询君

王谋略的耶和华。

单靠学习不可能获得关于至圣者的知识,人的智慧不能及,也无法知道,

因为这是在灵里面领悟的。认识神是世上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说简单,是因

为这知识不是靠脑力的辛勤耕耘所得,而是属天来的白白的赏赐,像阳光普照

大地一样,圣神的知识是给一切敞开心扉之人的恩赐。认识神又是困难的,因

为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顽固的堕落之人不会善意地接受。圣经教导了这些条件

,数个世纪以来信徒们也不断重复着它们,让我来简短概括一下:

首先,我们必须离弃罪。恶人不能知道圣神,对基督教信仰来说并不新鲜

。希伯来人的智慧代表——所罗门智训,早于基督教许多,其中有这样的话:“

爱正义吧,你们这些世上的君王。以诚恳之心想念主,以善良之意寻求主。不

去试探主的人,才能发现主;主将向其忠信者显现。邪恶的念头会使人与上帝

分离。如果我们愚蠢得竟去试探上帝,那么他的大能将使我们受辱蒙羞。智慧

永远不入任何诡诈者或罪奴之家,因为每个圣洁之人都懂得回避诡诈之徒。邪

念刚一萌发,他就坐立不安。不义刚一冒头,他就顿觉内疚。”同样的思想在不

同的场合贯穿于圣经,最有名的莫过于基督所说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

们必得见神。”

其次,在信仰里对基督必须有彻底的、一生的委身,这就是“信基督”的

意思。包括对耶稣的意志层面和情感层面的依赖,并在一切事上坚实地顺服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祂的诫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爱神也爱人。

第三,我们必须认定自己已在罪上死,并在耶稣基督里向神活,向神完全

敞开,将自己交给圣灵的手中。我们必须操练顺应圣灵而行所需的节制,并将

肉体的情欲都踩在脚下。

第四,我们必须敢于拒绝这个堕落世界的廉价的价值观。在精神上,与所

有不信之人心里定意之事完全分离,容许我们享受单纯的自然乐趣,那是神赐

予义人和不义之人的。

第五,我们必须长久操练对威严神的默想,并喜爱如此做。这需要花费一

些精力,因为对人类来说,神威严的概念早已销声匿迹了。现在人所敬拜的是

他自己,在理解生命意义上,人道主义以各种形式取代了神学。19 世纪的诗

91

人斯温伯恩写道:“荣耀归给在至高处的人!因为人是万物的主宰。”他重新找

了一个“神”来赞美。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改变这种颂扬人为神的观念,并耐心

地、以意志坚守下去。

当我们的心关注奇事时,通过不断的亲近这位个人的神,我们会逐渐认识

祂更多。当圣经中描述的无处不在的神的荣耀照亮我们内里的生活时,改变我

们之前对神的认识是必要的。我们可能需要默默地且优雅地,与盛行在福音教

会中的了无生气墨守圣经原文的做法脱离关系,也要反对在我们中间那种轻浮

对待经文的做法。这样以来,我们也许会失去朋友,得到假装虔诚的名声;但

像这样的情况,允许不健康的做法影响自己的人是断不能进入神的国的。

第六,随着认识神,一切变得如此奇妙,要求我们更多的服侍姊妹弟兄。

这赐予我们祝福的知识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们越完全的认识神,就越渴望

将新知转变为怜悯受苦受难的人类的行动。赐一切给我们的神,会借着我们慢

慢认识祂,一直加给我们。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考虑了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一只手里

有香膏,香味就是遮挡不住的;任何我们对神更坚固的认识,都将很快地影响

到周围的基督徒。我们必须有目标地寻求与主爱之家里的其他成员,分享我们

的心得。

我们所能尽的最大努力就是:通过在我们一切的公共服侍中,完全的聚焦

并坚守神的威严。不仅仅我们私下的祷告完全与神一起,我们的见证、歌声、

讲道,和写作都应以我们最最圣洁的主为中心,不住的赞美祂的尊贵和大能。

荣耀的人子坐在父的右手边,忠实地代表我们。我们在世人中活一段时间,就

让我们在这里忠实地代表祂吧!

92

i Nicholas of Cusa, The Vision of God. E. P. Dutton & Sons, New York, 1928. P.60.

ii Ibid. Pp. 58-59.

iii Richard Rolle, The Amending of Life. John M. Watkins, London, 1922. Pp. 83-84.

iv The Cloud of Unknowing. John M. Watkins, London, 1946.

v Michael de Molinos, The Spiritual Guide. Methune & Co., Ltd., London, sixth edition, 1950. P. 56.

vi Ibid. Pp. 56-57.

vii Julian of Norwich, Revelations of Divine Love. Methune & Co., Ltd., London, seventh edition, 1920.

Pp 14-15.

viii Thomas Traherne, Centuries of Meditations. P. J. and A. E. Dobell, London, 1948. P. 6.

ix The Athanasian Creed.

x Thomas Carlyle, Heroes and Hero Worship. Henry Altemus Co., Philadelphia. Pp. 14-15.

xi Michael de Molinos, op. cit. P. 58.

xii St. Anselm, Proslogium.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 LaSalle, Ill., 1903. P. 6.

xiii Novatian, On the Trinity. Macmillan Co., New York, 1919. P. 25.

xiv Michael de Molinos, op. cit. P. 58.

xv Julian of Norwich, op. cit. P. 27.

xvi Nicholas of Cusa, op. cit. Pp. 48, 49, 50.

xvii Tennyson, In Memoriam.

xviii St. Anselm, op. cit. P. 3.

xix Novatian, op. cit. Pp. 26-27.

xx St. Anselm, op.cit. Pp24-25.

xxi Rudolf Otto, The Idea of the Ho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58. P.24.

xxii Johann Peter Eckermann, Conversations with Eckermann. M. Walter Dunn, Washington and London,

1901. P. 45.

xxiii A New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Selected and Edited by H. L. Mencken.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1942. Pp. 462-463.

xxiv Nicholas of Cusa, op. cit. P. 12.

xxv St. Anselm, op. cit. P. 14.

xxvi Julian of Norwich, op. cit. P.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