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2020 8 31 www.jfdaily.com MONDAY 2012 》《 》, ”“ 3 5 30 20 10 6 4 2 10 4 2 4 8772 6 15 1 4 6 3 5000 1100 4 5 3 Grab 4 3558 Guula Ngurra 139 20 ,“ 。” 2050 38 7 53%8 12%6 3 ,“ ”。 ,“ 12 50%”, 6.6 49000 10 1 …… 710.2 1% 90% 25%13% 2012 ”。 20 / 2019 4 ”“ ”“ ”。 4 4 ItsRainingRaincoats70 2000 40 ”, 500 Second Harvest Japan 2HJ ”, 2015 4 》。 1/6 ”。 2013 1 310 Marketplace 6 1981 。“ 1200 6287 flashfood

年 日星期一 编辑 吴越执行编辑 柳友娟 舌尖浪费 食物银行在行动...2020/08/30  · 蓬勃发展,有华文能力的人在这里的就业选择 更广、优势更大。因此,很多泰国家长希望让孩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年 日星期一 编辑 吴越执行编辑 柳友娟 舌尖浪费 食物银行在行动...2020/08/30  · 蓬勃发展,有华文能力的人在这里的就业选择 更广、优势更大。因此,很多泰国家长希望让孩

10 城事2020年 8? 31日 星期一

www.jfdaily.com

编辑:吴越 执行编辑:柳友娟MONDAY

向“舌尖浪费”出手,食物银行在行动■ 本报记者 吴越

与食物浪费的斗争,全世界都在行动。

在许多人肆意点餐、随意丢弃多余的食品时,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正为每日的餐食发愁。如何让这些仍在安全食用期内的食品得到更好的处置,帮助有需要的人?食物银行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食物银行联合政府、企业、商家,在一座座城市、一个个社区织起了一张张爱心网络,给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带来欢笑。

搜城记

海外同胞口述

复课后,泰国学校这样细致防疫■ 口述:永夏城 整理:张恬 所在地:泰国曼谷

上课戴口罩,集会活动暂停

我本科读的是泰语专业,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2012年来到泰国发展。一开始,

我从事旅游业,后来成为一名汉语老师,目前在泰国的公立学校教授汉语选修课。

近些年,中国流行文化在泰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很多泰国年轻人都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及追中国演员、明星。国内的爆款电视剧如《陈情令》《传闻中的陈芊芊》, 同样在泰国引发了收视热潮。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很多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奇, 也萌发了学习汉语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下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热门的电商平台“来赞达”“虾皮”也在蓬勃发展,有华文能力的人在这里的就业选择更广、优势更大。因此,很多泰国家长希望让孩子学习汉语,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一些优质的公立学校顺应这个趋势,纷纷开设汉语选修课。

泰国的学校分为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两类学校开学时间不一样。我所供职的公立学校, 每年 3月到 5月正好放暑假,因此教学任务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太多影响,只是稍微推迟了开学的日期。

复课之后,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

进入学校之前,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测量体温,确认体温正常后方可入校。为了避免课堂内人员过于密集,学校调整了每个班级上课的学生数量, 从原本的 30名学生调整至 20

名学生。上课期间,老师和学生都要佩戴口罩。

尽管泰国的夏天闷热难耐, 但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家还是选择坚持佩戴口罩。学校食堂内,

用餐环境和用餐秩序也做了调整,每张桌子上都放置了塑料挡板, 原本可以容纳 10个人同时用餐的餐桌,现在限定只能坐 6个人。

泰国学校经常会举办公共活动。正常情况

下,学生们每天早晨都要在操场集会,升国旗、唱国歌、唱校歌。如果是一所信仰佛教的学校,还要进行念经等相关佛教活动。复课以后,学校不再举行大型公共集会,转而组织同学们在各自的班级门口列队唱国歌。

机长卖炒饭,明星送外卖

疫情发生后,泰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4月 2日,出于防控需要,泰国总理宣布实行

全国宵禁。 宵禁时间为每天晚上 10点到次日凌晨 4 点。宵禁期间,除了医务人员和医疗、生活用品的运输人员等特殊行业的工作者之外,其他人不能出行, 违反者可能会被判处 2 年的监禁或者 4 万泰铢(8772 元人民币)的罚款。6 月15 日,全国宵禁解除,展厅、音乐会、电影制作、

运动场、 游乐园以及没有观众的体育比赛等随后也获准恢复。

疫情期间, 政府大力倡导人们保持社交距离,这里建议,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相隔 1 米距离。公交车、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实行限

流措施,每一趟车乘载一定人数后在下一站便不再停靠。 住所公寓内的电梯每次也限乘 4人至 6

人,乘坐电梯时,人们被提醒最好不要面对电梯口站立。

有着储蓄习惯、未雨绸缪的国人可能很难想象,泰国人很少有储蓄习惯,主张及时行乐的“月光族”比例非常高。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只能拿到平时五成到八成不等的薪水, 很多拿日薪的工作者则失去了经济来源。为此,泰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帮助民众渡过难关。

在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临时工、自由职业者等,连续 3 个月,每个月可以领取 5000 泰铢(约1100元人民币)的补助。每年的 4月、5月正值泰国一年最热的时候,居家防疫的电费对每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政府因此出台了为期 3

个月的电费补贴政策,不同用电量的家庭可以少交甚至免交电费。政策力度之大,可以说是户户受益。令人安心的是,超市的物资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对于哄抬物价的行为,泰国政府也予以严厉打击。在这些措施的保障下,人们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生活状态。

除了政府的惠民措施,泰国人也在努力自谋生路。赋闲在家的旅游业和航空业从业者纷纷转型,开启第二职业。疫情期间,有几则新闻火遍泰国:有的航空公司的机长在家里做起了烤肠和炒饭的小生意,还有机长送起了外卖。泰国的一位明星也在外卖平台上注册, 送餐补贴家用。明星送外卖,可能更多是出于增加曝光度或是公益的原因, 但这一行为确实起到了鼓励作用。

这段时间,本地的外卖和打车平台 Grab的食品配送业务增长了 4倍,吸纳了很多劳动力。在我周围,不少受疫情影响的普通职员、日薪工作者都成为送餐员, 或是在社交平台上经营起“微商”生意。

疫情当前,所有积极面对、勇于承担的人都值得尊敬。

新南威尔士

“守护”考拉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公园,该公园将保护新南威尔士州南部高地一个重要的考拉栖息地。州政府希望能借此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不断下降的考拉种群数量。

据报道, 占地 3558 公顷的 Guula

Ngurra 国家公园将是 139 种物种的家园, 其中包括 20多种濒危物种, 如考拉、黑鹦鹉、火红鸲鹟等。

新南威尔士州环境厅长基恩此前表示,由于去年夏天澳大利亚发生毁灭性的森林大火,考拉栖息地受到损毁大量减少,大量考拉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恩说,“若是不保护树木,则无法保护考拉,没有比加固和扩建国家公园更好的保护树木的方法了。我想确保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在未来的很多年里都能看到野生考拉。”

此前, 澳大利亚国会一项调查指出,如果政府不立即采取行动保护考拉及其栖息地,新南威尔士州的考拉可能会在 2050年灭绝。

(摘编自:中新网)

奥弗涅

户外旅游“逆袭”

据法国媒体报道,全球旅游业深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但法国东南部的奥弗涅大区凭借其独特自然风光逆流而上,迎来了比去年更多的游客。奥弗涅有法国最大的自然公园,非同寻常的景观由具有 38万年历史的火山活动造就而成。这样的湖光山色,成为饱受“禁足”煎熬后的法国人的度假首选。

大区内的多姆山脉,每年也有大量游人慕名而来,搭乘连接中央高原最高点、法国本土最高火山桑西山的空中缆车。今年 7 月,缆车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暴涨了 53%,桑西山旅游处官网的浏览量也翻了一倍,附近旅馆 8月的预订也增加了 12%。

在周边的莱桑西泽孔普,6 月刚落成新的旅游项目铁道单车也十分火爆。

游客们争相预约这个在废弃铁轨上骑脚踏车探索山谷的活动。景点负责人介绍说, 本来计划每天运营 3个来回,现在要多加两个来回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还得多招人手才应付得过来。

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少法国人取消了出国旅游计划,但又不敢冒险去人挤人的热门度假地, 再加上天气酷热,促使他们选择有众多湖泊、河谷、森林、池塘的奥弗涅。尽管还不确定好势头能否持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旺季足以抵消疫情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当地从事旅游推广事务的一名负责人表示,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样化的旅游路线都符合现代人的度假期待。尽管疫情导致外国游客减少,但法国国内游受到了青睐,不少人都是即兴预定行程,“说走就走”。

(摘编自:欧洲时报网)

阿姆斯特丹

“绿色方便器”

城市街头公共厕所难找,一时尿急怎么办?

为了解决民众因尿急而当街小便的问题,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街头近日出现多个既能当作小便池,又能栽种植物的“绿色方便”装置。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款由荷兰“都市感官” 公司设计的流动方便装置,外形看上去像传统的种植箱,上部有绿色植物,侧面是类似男性小便器的结构。

参与研发的环境心理学家迪弗里斯表示,“绿色方便器” 有多种益处,它可保护历史建筑免受尿液污染,比传统厕所耗水少, 上面的植物还能装点市容, 收集的尿液可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水,浇灌绿色植物。

据统计, 最近投放的 12个装置投入使用后,当地随地小便的情况减少了50%。目前,该研发公司已设计出升级版装置,增加了私密空间。他们下一步计划是让装置“瘦身”,以便于放在狭窄的巷子里。

(摘编自:环球网)

戴口罩上课的泰国学生。 受访者供图

美国纽约食物银行下属的一家慈善厨房内, 低收入家庭正在挑选免费食物。 均 新华社 发

在新加坡一家美食广场,顾客在安装了塑料隔板的餐桌上用餐。

特殊网点进驻商场手把手指导回收

平均每年浪费 6.6亿公斤的食物, 重量相当于 49000辆双层巴士!与此同时,每 10个人中就有 1 个人在挨饿……这是新加坡正面临的严峻问题。

资料显示, 新加坡土地总面积 710.2平方公里,仅有 1%的土地用于农业,90%以上的食物依靠进口。在新加坡,食物和餐饮开支平均占家庭支出的 25%,然而,食物浪费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被浪费的食物中,仅有 13%

通过堆肥、动物饲养、生物能源等方式被回收利用。2012年,新加坡食物银行注册成立,向食物浪费“宣战”。

新加坡食物银行成立后, 与全球另外 20

多个食物银行一起, 构成了全球食物银行网络,将食品店提供的安全食品经过处置后捐赠给有需求的机构。他们致力于“抢救”那些因为临期、标签/包装错误、条码不完整、囤积过多或细微的问题而导致失去了商业价值的安全食品,将它们回收之后分发给私人和公众救助机构,捐赠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物银行与食品监管机构合作,以确保一切程序正规合法。

2019年,新加坡食物银行将网点搬进了商场。在市区多个商圈的中心商场内,人们可以看到由 4个白色回收箱组成的回收点。回收箱后的背景墙上写着几行字,分别意为“在新加坡,食物浪费是最主要的浪费行为”“只买你所需要的”“捐赠,而不要浪费”。

走近之后,可以看到回收箱上的一块捐赠指导牌,引导人们将多余的食物放到这里。不过,并不是任何食物都适合捐赠,工作人员特意注明,只接受未开封、未被食用过且保质期还有至少 4 周的包装食品。 为了让人们更加直观地对照家中多余食物的情况,一旁还附上了可捐赠的食物范例,如罐装食品(沙丁鱼罐头、蘑菇罐头),腌制食品、蜜饯(杏干、葡萄干、

橄榄),主食(大米、面粉、意面);点心(饼干、巧克力),调料(油、盐、酱油),未冷藏过的饮料(牛奶、袋装饮品)。4个白色回收箱上贴有图文标注, 告诉人们应把何种食物投放入哪个箱子,同时提醒人们轻拿轻放,避免包装受损。如有任何疑问,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邮件联系工作人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加坡食物银行与新加坡星展银行合作,联合当地的客工援助组织 ItsRainingRaincoats,为老人、低收入人士及客工社区分发多达 70万份餐食。

星展银行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一部分餐食由个体食品商贩制作,随后交由临时组建的送餐车队, 根据食物银行联络网分发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疫情发生后,新加坡一度禁止民众外出堂食,大量餐饮店铺生意受到重创,

许多之前备好的食材原料积压在店内。 加入供应餐食行动后,个体店铺得以继续经营,大量

食物避免被浪费,更多民众可以在家享用美食。

“有瑕疵”也不要剩下食物转赠作用大

日本食物银行成立的时间更早一些。2000年前后,食物银行的概念在日本兴起,到现在,全日本共有 40多个团体从事这方面活动。

日本餐饮界以追求“工匠精神”而闻名。有资料显示,许多日本餐饮店铺为追求食材完美而丢弃大量食材 “边角料”, 每年超市及商贩丢弃的“有瑕疵”食物更是达到 500万吨。而这些食物若是得到加工,仍然可以烹制出美味佳肴。

日本首个食物银行 Second Harvest Japan

(2HJ)就“盯”上了这些食物。他们将那些被“剩下”的可用食材分配成食物包,交给社会福利机构分发给有需要的市民。该机构认为,在日本乃至全球大量食物被浪费的情况下,另花金钱购买食物绝非食物银行的首选,重要的是与合作商家签订食物转赠合约,厘清商家在捐赠食物时可能涉及的责任,令商家及团体在清晰合作关系下,互信合作。秉持着这个宗旨,该机构依靠着零政府资助, 食物来源几乎百分百来自捐赠。

在日本,商家处理剩余食材时也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金钱,而与食物银行达成合作后,不但能够节省这部分花费,甚至还能建立品牌甚至增加收入。提供食品的商家也不用担心食品后续的处理, 食物银行会带他们参观食物银行运作,展示他们如何确保食物安全以及食物的去向等。

起初,日本一些食物银行的目的是提供“附加的食品”,来丰富被救助者的饮食生活,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其契机是日本 2015

年 4月起正式实施的 《生活贫困者自立支援法

案》。借由该法案,食物银行与政府行政机关进行合作,作为民间救助手段之一,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士提供食品救济。

资料显示, 日本目前有约 1/6的人收入达不到收入中位数的一半,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当初只是为了提供“附加的食品”而开办的食物银行,如今收到的救助请求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连当天的伙食都没了着落”。

2013年成立的救助团体 “川崎食物银行”的救助对象是川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困难家庭。对于那些达到贫困标准的家庭,食物银行每周一次给他们送去大米、面包、蔬菜、方便面、速食食品、

罐头、饮料等食品,有时还会送一些日用品和二手电器。 需求最多的是能够保证饮食健康的蔬菜、鱼、肉等食品。

长期研究贫困问题的日本法政大学现代福利学部的汤浅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越来越多日本人的生活是一种 “处在悬崖边上”的状态。他们发觉自己“快要掉下悬崖”时,首先会减少伙食开销。但是,如果每顿只吃一包方便面, 每月伙食费可以控制在 1万日元以内,但这样分量和营养显然跟不上正常所需。 因此,食物银行“抢救”回来的放心食品,可以说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哪里食品正打折手机应用告诉你

几年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国际价值链管理组织也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加拿大人每年浪费价值 310 亿加元的食物。 加拿大广播公司

Marketplace 栏目曾花费 6 个月, 对超市进行调查, 仅在多伦多地区的两个沃尔玛超市后面,就发现了数十个装满食物的垃圾桶。

但与此同时,加拿大全国每月接受食物银行救济的人数高达几十万,还有不少人每周都要去食物银行领取免费食品。

加拿大首家食物银行成立于 1981年, 位于阿尔伯塔省的埃德蒙顿市。之后,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当地的食物银行。这些食物银行大都是为应付当时的经济危机而建立,没想到因为需要救济的人源源不断,于是一直坚持走到今天。

近年来,由于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申请免费食品的人因此越来越多。“大温哥华地区食物银行”的工作人员曾做过一个调查, 前去申请免费食品的民众中,

有一半家庭月收入不足 1200加元(约合 6287元人民币),支付了全家的生活费、日常开销和医疗费用后,所剩无几,购买水果蔬菜和食品时捉襟见肘,便只好去食物银行递交申请表。

食物银行主要靠机构、商店或是个人捐赠的不易变质的食品,有些是多余的食品,还有些是人们专门献爱心捐赠的食品。 食物银行还接受捐款用以购买新鲜水果蔬菜。加拿大人认为,生活困难时接受社会援助可以保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等将来生活改善后,还可以捐助社会、帮助别人。因此,不少接受过食物银行帮助的人会回过头成为捐赠者或是志愿者, 反哺食物银行。

除此之外,加拿大企业也在积极运用手机应用程序,减少食物浪费。比如当地有名的一款名为“flashfood”的应用程序,旨在帮助用户省钱的同时避免大量食物浪费。打开应用,消费者便可根据定位查到周围哪里有正在打折的食物,在线下单后即可到所在超市、商店或者餐馆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