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 Economy Weekly · · · 18 责任编辑:许海燕 胡敬 式:陆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25—58681709 星期一 2020 年 5 月 62 放眼长江三角洲整个版图,南京位 于“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衔接海陆”的中 心节点。5 月 11 日,南京举行《〈长江三 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 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和盘托出长三角区 域一体化发展的“南京路线图”。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 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服从和服务 这一战略,既是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机 遇。”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蒯旭光介绍, 方案明确了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基本定 位: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 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担当新使命,当好次区域发展 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明确,南京将打造 成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 为此不仅要在上海带动下,与其他城市 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还要当 好次区域发展的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一出台,朋友圈转 发的人特别多。”马鞍山市博望区公务员 陈晓说,马鞍山对南京的一举一动非常关 注,渴望拥抱南京,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总投资 20 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 与制造基地项目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 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 今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江宁-博望 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始建设。 像“江宁-博望”示范区这样,南京 和安徽跨界地区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发布会上,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 人介绍,将加快推进浦口-南谯、江宁- 博望等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 规划编制工作,将示范区作为区域协调发 展的重点片区予以谋划。 在省内,“宁镇扬一体化”亦在加 力。紫金山以东的紫东地区地处宁镇扬 交汇处。去年4月,南京成立紫东地区 建设指挥部,正式吹响南京“东进”号 角。今年 3 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张敬华专题调度紫东地区建设工作。 近日句容也亮出全新定位:“融入南 京、接力镇江”。句容市委书记潘群表 示,句容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 扬一体化等机遇,主动融入南京、服务南 京、拥抱南京,努力成为南京与镇江城区 间的“桥梁纽带”。 在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 究员刘怀玉看来,扬州需要向西“发力”, 以仪征为桥头堡,鼓励仪征市以“飞地” “托管”“共建”等模式,和南京江北新区 建立若干宁扬毗邻合作区。 “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中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京做大做强,周 边城市‘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伟说,南 京常住人口约占南京都市圈的20%,经 济总量占比超过30%,做好领头羊是南 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孙伟看来,作 为领头羊,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想要、什么 都不想放。南京要把一些生产制造功能 疏解到周边地区,集中精力做强创新和 服务等核心功能,这样其他城市也能获 得更多要素外溢和发展机会,进而再提 高南京的服务范围和市场规模,最终推 动次区域价值链和竞争力的整体攀升。 提升首位度,打造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创新名城 从年初召开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 推进大会,到刚刚发布的《南京实施方案》, “新”成为南京今年来最突出的关键词。 “南京要发展,必须抓创新;南京抓 创新,必须争一流。”今年第一个工作日, 张敬华用一句话点明:创新是南京高质 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创新都市圈’。” 《南京实施方案》同样让人感受到,南京 只有提升“含新量”,才能成为一体化发 展的活跃增长极。 2 月,正值疫情高峰期,南京迎来全 国首辆“5G+4K”新冠肺炎病人转运车, 远程指挥部内可同步呈现患者清晰影像, 为治疗争取时间;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 南京抗疫招商“两手抓”,通过“云招商” “云签约”模式,短短半小时就完成了 67 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千亿元;4 月底, 《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发展 白皮书》出炉,南京独角兽企业达 15 家, 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面对疫 情大考,南京凭借创新动能,一季度 GDP 逆势增长1.6%,在全国GDP过万亿元城 市中名列前茅。 2020年即将过半,南京展现出强劲 的创新“加速度”。4 月 11 日,南京启动 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 新”行动计划,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 市复苏、消费回升按下“快进键”。根据 计划,南京将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 亿元的 346 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 快建设,2020 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 867 亿元。计划到2022年,完成新基建及关 联产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 业载体面积 1000 万平方米以上。 发 力 新 基 建 ,培 育 新 产 业 。 2020 年,预计南京新产业总规模将超4000亿 元,其中新一代数字经济规模1800亿 元,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8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新型都市 工业产值 600 亿元。 “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贯通、创新资 源要素流通、科技基础设施联通、创新链 与产业链融通,充分发挥南京科教禀赋 优势。”南京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梁晓沭 表示,未来,南京不仅要培育原始创新的 “高峰”,更要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 同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让 “高峰”变“高原”。 打好开放牌,全力建设自贸区 南京片区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整的大背景 下,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南京,如何在 开放合作、深化共赢上取得新突破? 翻开《南京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 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 区,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共同提升长 三角地区整体开放水平,是“行动方向”。 去年8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揭 牌。随后,南京片区又成为继上海自贸区 后第 9 个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的成 员单位。“‘入群’自贸区,补上了江苏、南 京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对外开放上 的一块短板,也让江北新区迎来‘双区’叠 加的历史机遇。”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 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对此充满期待。 “自贸区南京片区一直在探索怎样 更好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 战略。”南京市江北新区经发局副局长袁 婷说,去年 10 月,南京江北新区与安徽 滁州来安县签订共建框架协议,推进顶 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去年12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与上海 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共 建框架协议,双方全力加强合作。 随着江苏自贸区成立,长三角已组成 自贸区“金三角”集群。未来,更多创新举 措将在长三角区域内先行先试,整个长三 角将成为宏观概念上的“长三角自贸 区”。根据差异化发展的功能定位,江苏 自贸区南京片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 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下一步,南京片区将积极与上海自 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探索、金 融服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等合作,进 一步与长三角地区其他自贸区建立联盟 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南京片区优势。” 袁婷说,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宁淮特别合 作区、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等合作平台,不断放大自贸效应,使合作 地区同步享受自贸区战略和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红利。 本报记者 王建朋 沈佳暄 许海燕 战略支点 创新引擎 门户枢纽 —“长三角的南京”加速启航 聚焦 微信公众号 江苏1号 敬请关注 在苏皖边界的江宁区丹阳镇,有条 名叫一人巷的小巷,巷北归苏,巷南属 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鸡鸣闻两省,一 脚踏两镇”。去年10月15日,南京、马鞍 山两市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 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江宁和博望从 “邻里”连成“一家”。 一朝梦圆,快马加鞭。3 月 20 日,总 投资 20 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 基地项目签约,该项目由南京腾亚精工科 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4 月 18 日,总投资 50 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 签约,这是博望建区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 项目……一个个项目陆续落地,江宁-博 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跨省 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生产车间足有9个足球场大,数十台套 全自动铝合金门窗生产线开足马力……5 月16日,如此场景出现在马鞍山市博望区 住方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内。住方 智能工厂负责人周宝凤介绍,随着江宁- 博望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启动,公司加快了 门窗智能制造转型步伐,“二期项目建成 后,可以达到全世界最大的生产能力。” “选择示范区,是因为这里区位优势 明显,交通便利,可以大幅降低人力、运 输成本。不过,最重要的是博望机床产 业基础很好。三四月份,在航空领域接 的订单有4000多万元,准备把在我国台 湾地区生产的五轴生产中心迁移到这 里。还有一个跟日本、欧洲同行PK的产 品,8 月份也将在这里生产。”乔崴进(安 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昕信心满 满,准备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 范区大干一场。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江宁-博望566 平方公里、重点是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 核心区建设,示范区突出“长三角省际产 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和“长三 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 区”两大战略定位。其中,产城融合同城 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将着力打造成为宁马 同城化“黏合带”、先行区,为南京都市圈 中心城市周边及长三角区域同城化发展 探索路径。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 为企业家角逐新高地。博商创道产业园项 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户14家企业,其中八成 为南京企业;台资企业乔崴进五轴龙门机 床项目已经实现首机下线, 6月开工建设占 地 130 亩的二期项目;中兴 5G 配套产业园 落户 3 家配套企业,将于 6 月开工建设;奥 特佳汽车空调压缩机一二期建成投产…… 据统计,目前示范区已落户工业企业60多 家,其中来自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约占 60%, “示范化成果”曙光初现。 携手共建“计划书”排定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建设是一场“双人赛”,需要宁马两市共 同发力。在两市大力推动下,南京江宁、 马鞍山博望两区商定采取“指挥部+管委 会 + 公 司 ”架 构 协 同 运 作 。 2019 年 11 月,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 挥部揭牌,两地合署办公。 在道路交通方面,G4221 沪武高速 增设出入口获批;皖 S446 与苏 S126 省 道连接线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一体化衔 接的毗邻公交客运体系正在构建。 在环境治理方面,启动示范区水环 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提升丹新河水质, 整治两岸生态环境;加强横山林业保护, 共筑生态屏障。 在民生服务上,签订《博望区城管局 与江宁区城管局一体化联动战略合作》, 启动数字城管合作;启动“苏皖两省一 街”警务室提档升级,加强警力保障。 日前,南京、马鞍山两市还共同起草、 出炉《2020年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 区工作计划》,共排定规划、生态环保、基 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等九方面重点任 务,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未 来,两地将以“计划书”为抓手,健全工作 机制,打破行政边界,实现深度融合,努力 实现“标杆性进度、示范化成果”。 28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5月16日,安徽省深入实施长三角区 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暨第五批贯彻“六 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马鞍 山市博望区举行。其中,马鞍山市集中开 工项目 28 个,总投资 368.8 亿元,今年计 划投资 71.6 亿元,涉及 8 大领域,来自苏浙 沪地区的项目共计12个,占比超过40%。 其中马鞍山市与安徽省投资集团控 股有限公司、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三方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 议》备受关注。根据这份协议,近期三方 将重点实施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 示范区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225.49 亿元,项目规划期 20 年,面积约 29.9 平 方公里,包括田园综合体和智能制造业 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带动区域生产 生活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000 亿元。 赵 冉/文 马鞍山市博望区委宣传部供图 鸡鸣闻两省 携手共发展 江宁-博望从“邻里”连成“一家” 博望区主城区 关注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

江宁-博望从“邻里”连成“一家”xh.xhby.net/mp3/pc/att/202005/18/b4ebf643-ad87-455... · 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 新”行动计划,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江宁-博望从“邻里”连成“一家”xh.xhby.net/mp3/pc/att/202005/18/b4ebf643-ad87-455... · 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 新”行动计划,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

12

周刊

Economy

Week

ly

深阅读·产业带·财经圈·

长三角

18责任编辑:许海燕 胡 敬

版 式:陆 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25—58681709

星期一 2020年5月

第62期

放眼长江三角洲整个版图,南京位于“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衔接海陆”的中心节点。5月11日,南京举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和盘托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南京路线图”。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服从和服务这一战略,既是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机遇。”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蒯旭光介绍,方案明确了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基本定位: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担当新使命,当好次区域发展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明确,南京将打造成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为此不仅要在上海带动下,与其他城市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还要当好次区域发展的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一出台,朋友圈转发的人特别多。”马鞍山市博望区公务员陈晓说,马鞍山对南京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渴望拥抱南京,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总投资20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今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江宁-博望

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始建设。像“江宁-博望”示范区这样,南京

和安徽跨界地区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发布会上,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加快推进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将示范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片区予以谋划。

在省内,“宁镇扬一体化”亦在加力。紫金山以东的紫东地区地处宁镇扬交汇处。去年4月,南京成立紫东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吹响南京“东进”号角。今年3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紫东地区建设工作。

近日句容也亮出全新定位:“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句容市委书记潘群表示,句容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机遇,主动融入南京、服务南京、拥抱南京,努力成为南京与镇江城区间的“桥梁纽带”。

在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看来,扬州需要向西“发力”,以仪征为桥头堡,鼓励仪征市以“飞地”

“托管”“共建”等模式,和南京江北新区建立若干宁扬毗邻合作区。

“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京做大做强,周边城市‘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伟说,南京常住人口约占南京都市圈的20%,经济总量占比超过30%,做好领头羊是南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孙伟看来,作为领头羊,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想要、什么

都不想放。南京要把一些生产制造功能疏解到周边地区,集中精力做强创新和服务等核心功能,这样其他城市也能获得更多要素外溢和发展机会,进而再提高南京的服务范围和市场规模,最终推动次区域价值链和竞争力的整体攀升。

提升首位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从年初召开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到刚刚发布的《南京实施方案》,

“新”成为南京今年来最突出的关键词。“南京要发展,必须抓创新;南京抓

创新,必须争一流。”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张敬华用一句话点明:创新是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创新都市圈’。”《南京实施方案》同样让人感受到,南京只有提升“含新量”,才能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活跃增长极。

2月,正值疫情高峰期,南京迎来全国首辆“5G+4K”新冠肺炎病人转运车,远程指挥部内可同步呈现患者清晰影像,为治疗争取时间;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南京抗疫招商“两手抓”,通过“云招商”

“云签约”模式,短短半小时就完成了67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千亿元;4月底,《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出炉,南京独角兽企业达15家,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面对疫情大考,南京凭借创新动能,一季度GDP逆势增长1.6%,在全国GDP过万亿元城市中名列前茅。

2020年即将过半,南京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加速度”。4月11日,南京启动

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新”行动计划,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复苏、消费回升按下“快进键”。根据计划,南京将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计划到2022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载体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

发力新基建,培育新产业。2020年,预计南京新产业总规模将超4000亿元,其中新一代数字经济规模1800亿元,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新型都市工业产值600亿元。

“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贯通、创新资源要素流通、科技基础设施联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充分发挥南京科教禀赋优势。”南京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梁晓沭表示,未来,南京不仅要培育原始创新的

“高峰”,更要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让

“高峰”变“高原”。

打好开放牌,全力建设自贸区南京片区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整的大背景下,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南京,如何在开放合作、深化共赢上取得新突破?

翻开《南京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共同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开放水平,是“行动方向”。

去年8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揭

牌。随后,南京片区又成为继上海自贸区后第9个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的成员单位。“‘入群’自贸区,补上了江苏、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对外开放上的一块短板,也让江北新区迎来‘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对此充满期待。

“自贸区南京片区一直在探索怎样更好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京市江北新区经发局副局长袁婷说,去年10月,南京江北新区与安徽滁州来安县签订共建框架协议,推进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去年12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全力加强合作。

随着江苏自贸区成立,长三角已组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未来,更多创新举措将在长三角区域内先行先试,整个长三角将成为宏观概念上的“长三角自贸区”。根据差异化发展的功能定位,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下一步,南京片区将积极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探索、金融服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等合作,进一步与长三角地区其他自贸区建立联盟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南京片区优势。”袁婷说,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宁淮特别合作区、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平台,不断放大自贸效应,使合作地区同步享受自贸区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红利。

本报记者 王建朋 沈佳暄 许海燕

战略支点 创新引擎 门户枢纽——“长三角的南京”加速启航

聚 焦

微信公众号

江苏1号敬请关注

在苏皖边界的江宁区丹阳镇,有条名叫一人巷的小巷,巷北归苏,巷南属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鸡鸣闻两省,一脚踏两镇”。去年10月15日,南京、马鞍山两市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江宁和博望从

“邻里”连成“一家”。一朝梦圆,快马加鞭。3月20日,总

投资20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该项目由南京腾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4月18日,总投资50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这是博望建区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一个个项目陆续落地,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生产车间足有9个足球场大,数十台套全自动铝合金门窗生产线开足马力……5月16日,如此场景出现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住方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内。住方智能工厂负责人周宝凤介绍,随着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启动,公司加快了门窗智能制造转型步伐,“二期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全世界最大的生产能力。”

“选择示范区,是因为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可以大幅降低人力、运输成本。不过,最重要的是博望机床产业基础很好。三四月份,在航空领域接的订单有4000多万元,准备把在我国台湾地区生产的五轴生产中心迁移到这里。还有一个跟日本、欧洲同行PK的产

品,8月份也将在这里生产。”乔崴进(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昕信心满满,准备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干一场。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江宁-博望566平方公里、重点是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示范区突出“长三角省际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和“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定位。其中,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将着力打造成为宁马同城化“黏合带”、先行区,为南京都市圈

中心城市周边及长三角区域同城化发展探索路径。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企业家角逐新高地。博商创道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户14家企业,其中八成为南京企业;台资企业乔崴进五轴龙门机床项目已经实现首机下线,6月开工建设占地130亩的二期项目;中兴5G配套产业园落户3家配套企业,将于6月开工建设;奥特佳汽车空调压缩机一二期建成投产……据统计,目前示范区已落户工业企业60多家,其中来自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约占60%,“示范化成果”曙光初现。

携手共建“计划书”排定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场“双人赛”,需要宁马两市共同发力。在两市大力推动下,南京江宁、马鞍山博望两区商定采取“指挥部+管委会+公司”架构协同运作。2019年 11月,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挥部揭牌,两地合署办公。

在道路交通方面,G4221沪武高速增设出入口获批;皖S446与苏S126省道连接线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一体化衔接的毗邻公交客运体系正在构建。

在环境治理方面,启动示范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提升丹新河水质,整治两岸生态环境;加强横山林业保护,共筑生态屏障。

在民生服务上,签订《博望区城管局与江宁区城管局一体化联动战略合作》,启动数字城管合作;启动“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提档升级,加强警力保障。

日前,南京、马鞍山两市还共同起草、出炉《2020年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计划》,共排定规划、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等九方面重点任务,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未来,两地将以“计划书”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打破行政边界,实现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标杆性进度、示范化成果”。

2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5月16日,安徽省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暨第五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举行。其中,马鞍山市集中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368.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71.6亿元,涉及8大领域,来自苏浙沪地区的项目共计12个,占比超过40%。

其中马鞍山市与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备受关注。根据这份协议,近期三方将重点实施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5.49亿元,项目规划期20年,面积约29.9平方公里,包括田园综合体和智能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带动区域生产生活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000亿元。 赵 冉/文

马鞍山市博望区委宣传部供图

鸡鸣闻两省 携手共发展

江宁-博望从“邻里”连成“一家”

◀博望区主城区

关 注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住方智能

工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