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ISSN 1994-4926 半年刊 Semiannual Vol.14 澳门基金会资助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4 No.1 June 2020

半年刊 Semiannual Vol - lib.must.edu.mo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ISSN 1994-4926

半年刊Semiannual Vol14澳门基金会资助出版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Organizer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委会主席 刘良Chairman of Editorial Board Liu Liang

主编 许敖敖Chief Editors Xu Ao Ao

编辑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Editor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话 +853-8897-2173

Tel +853-8897-2173 传真+853-2888-0022 Fax +853-2888-0022 电邮publicationmustedumo E-mail publicationmustedumo 地址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Addr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venida Wai Long Taipa Macau

出版及总发行澳门科技大学Publisher amp Distribution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话+853-8897-2166

Tel +853-8897-2166 电邮cbpsadminmustedumo E-mail cbpsadminmustedumo 地址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Addr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venida Wai Long Taipa Macau

封面及版式设计Graphic amp Layout Designers

印刷 400本Print Run 400

出版日期2020年6月Issued Date June 2020

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 1994-4926

规格 21cmtimes297cmSize 21cm width by 297cm height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e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prior consent of the publisher

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

编委会主席刘良Chairman of Editorial Board Liu Liang

主编 许敖敖Chief Editors Xu Ao Ao

编委刘良许敖敖祈务晨余秋雨张志庆姜志宏方泉林伟基戴龙基黎晓平唐泽圣陈乃九庞川孙立云孙建荣

Editorial Board MembersLiu Liang Xu Ao AoKeith Robert Barclay Morrison Yu Qiu Yu Zhang Zhi Qing Jiang Zhi Hong Fang Quan Lam Wai Kei Dai Long Ji Li Xiao Ping Tang Ze Sheng Chan Lai Kow Pang Chuan Sun Li Yun Sun Jian Rong

目 次

【管理与旅遊】压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调节作用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邹文篪苏玲林宝文蒲小红石永东  (1)

基于保兑仓模式下的生鲜零售商订单决策研究 middotmiddot 郎宇晴何丽鸥黃秀贤黃宣语唐华军 (14)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绿色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定义mdashmdash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研究评论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蒋楠 (24)

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研究--基于中国民航客舱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刘观胜佟伟俊 (35)

中国保险业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销策略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宜有 (50)

互联网消费信贷应用用户的冲动购买意图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郭泰麟黃斐王璟宁 (57)

【人文与艺术】女性主义视觉下的拉斐尔前派女性形象象征性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季敏 (72)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文化演变探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郑应峰 (81)

存在之思与历史性哲学的追寻论马尔库塞与存在主义的渊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萧宝凤 (88)

【法学】论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防卫人退避义务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薛文超 (95)

【资讯科技】概率统计的新数字特征值及其平衡定理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黄志新王向阳 (108)

【信息短文】学生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49)

大学建设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71)

服务澳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80)

两岸四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94)

校园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107)

Contents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 Ling SU Baowen LIN Xiaohong PU Yongdong SHI (1)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14)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24)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 Weijun TONG (35)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 (5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 (57)

Humanities and Arts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 (72)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 (81)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On the Rela 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 (88)

Law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 Xiangyang WANG (108)

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鄒文篪1蘇玲1林寶文1蒲小紅2石永東1

(1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

的影響機制374名来自澳门珠海南京和沈阳的在校大學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本研究的結果

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2)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影响網絡成癮

(3)主观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间發揮中介作用(4)外控型人格调节壓力型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壓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影响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产生的方法

關鍵詞 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1 Ling SU1 Baowen LIN1 Xiaohong PU2 Yongdong SHI1 (1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who come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Macau Zhuhai Nanjing and Sheny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3) subjective well-be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4)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out how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to overcome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020-06-19項目資助本研究獲得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FRG-19-039-MSB)

通訊作者石永東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係戰略管理博彩行為與心理市場調研等

E-mail ydshimustedumoTel 00853-88972041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

及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中國

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最新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

報告》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大陸青少年

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比

例 873 [1]而且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出現普遍

2

化和低齡化的特點網絡用戶中網絡成癮的發

生比率為 24-182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網

絡成癮人群 [2]而且這一比例的數字呈現逐年遞增

的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較多課外自主時間

課程教學依託於網絡以及缺少家長監督等原因

促使大學生成為青少年中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3]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是

一種非成癮物質使人產生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的

結果是一種不良適應行為的表現(maladaptive

behavior)[4]網絡成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

面分別是個體無節制的使用網絡以及網絡成

癮導致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損害 [5][6]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們試圖找到網絡

成癮的成因及其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並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尚未解決

的問題有待探尋和檢驗如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機

制的研究仍不夠全面 [7-11]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總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網

絡 應 用 程 式(applications) 社 會 支 持(social

support)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壓力

型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以及遺傳和生物

因素(genetic and biological factors)[12][13] 其中

心理因素又可細分為人格特質社交障礙自我

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孤獨感抑鬱等

由此得知網絡成癮的研究充滿多樣性和複雜性

而此種複雜性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如不同的心理因素(如生活滿意度人格特質

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在網絡成癮過程中發揮何

種作用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交互作用存在這

些都值得學者們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實證檢

驗因此現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完整的理論

體系時本研究做出如下發展和完善第一很

多研究者分析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時嘗試從網

絡成癮個體的內在特質進行解釋例如分析艾

森克人格特質感覺尋求焦慮特質來解釋網絡

成癮產生的原因 [14-18]但是這種類型的研究過度

關注了個體內在特質對網絡成癮發揮的影響力

忽略了外在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所以本研究將壓力型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面

對的外在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選擇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其不僅會影響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19]還會促使大學生選擇網

絡的方式來逃避壓力 [20-21]第二本研究還將外

在環境刺激(stimulus)和心理特征整合到一個研

究模型中分析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控型人格的

交互作用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響因為個體在面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其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存

在不同所以分析這樣的交互作用能更好的解釋

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第三本研究採用資源保

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作為整

個研究模型的全局理論(overarching theory)解

釋壓力型生活事件使個體擁有的資源(主觀幸福

感)產生變化時所導致的不良適應行為(網絡

成癮)同時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也是構

建本研究理論模型的重要依據 [22]根據該視角的

觀點認知會引發情感和行為反應而不良的認

知模式和習慣會導致慣性消極認知情緒和行為

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消解自我調節這些情緒

反應和衝突則會對個體生理或心理狀態造成負

面影響由此本研究認為引起個體主觀幸福感

變化且產生行為改變的並不只是壓力型生活事件

這一個因素而是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認知

和解讀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外控型人格這一代

表了個體歸因和認知特點的因素作為調節變量

分析大學生個體在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該人

格特質對應的認知特點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對

生活事件的解讀從而造成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

壓力型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學習工作家

庭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刺激的總和 [23]而其

中包含的刺激的種類範圍也很廣 可表現為具體的

3

事件如金錢損失失戀等也可表現為抽象範疇

的刺激如工作環境不理想領導風格嚴苛自卑

等而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刺激都會對個

體的生活情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23]網絡成

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適當使用從而引發個體產

生對網絡過分依賴難以戒斷的表現也是一種

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終日沉迷於此的上癮表現

網絡成癮者會持續不斷地有上網的欲望若得不

到滿足會有焦躁不安煩躁等情緒嚴重者甚至

會導致行為失控

資 源 保 存 理 論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認為個體自身擁有一定有價值的

資源包括物品(object)個體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條 件(conditions) 和 能 量

(energies)當個體的資源減少時會竭力保護資

源並盡力借助其他方式來補充自己的資源 [24]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本研究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會

使大學生個體產生自身擁有資源減少的認知這

是因為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壓力型生活事件大多與

校園生活有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

朋輩之間的比較異地求學帶來的陌生感和孤獨

感經濟困難導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缺少長期

處於不良的人際關係環境中等這樣的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發生會讓大學生個體感受到自身的資源

不斷失去也會產生尋求資源的動機

網絡的社交娛樂和媒體功能是大學生個體

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資源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現有

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資源損耗會提升青少年網絡

使用的頻率和時間 [2025-26]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

當不能獲得來自家庭老師朋輩情感上的鼓勵

和支持時大學生個體會很容易通過網絡在虛擬

世界中尋求這樣的情感支持以此作為壓力型生

活事件所導致的情感和關係缺失的補償 [27]此外

大學生個體在學業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在朋輩的壓

力下(peer pressure)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逃

避現實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可以暫

時忘卻學業和生活中的煩惱網絡遊戲和網絡社

區裏面的影響力又可以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自我認

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個體從新

資源的獲得中體會到網絡帶來的滿足感根據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 H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

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正向影響

12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按照自己主觀確定的標準

對其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做出的評價包括生活

旺盛(fl ourishing)積極情感(positive feeling)

和消極情感(negative feeling)三個維度 [28]生活

旺盛是個體依據其主觀體驗判斷其是否擁有幸福

生活的認知評價而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個體

通過評估自身生活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29-30]

再將兩者作比較從而得出的關於情感體驗方面

的評價所以主觀幸福感代表個體對其生活中

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其情緒資源狀況的評價 [28]

研究表明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個體

的生活旺盛感產生負面影響 [23]這是基於資源保

存理論的主要觀點即資源的保存會給個體的生

活帶來正面的價值資源的獲取能夠對個體的心

理生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會帶來消

極影響因此從生活旺盛的維度來看壓力型

生活事件的發生會導致個體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

活資源無法得到保存及持續獲取在大學生個體

主觀的評價中會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使

自己難以達到幸福的標準降低了生活旺盛感

導致主觀幸福感的下滑

再者壓力型生活事件經歷得越多個體承

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就越大 [30]根據關於壓力的

交互作用模型 (Transactional model) [32-33] 視角

大學生個體會判斷生活事件事件對其資源產生的

影響依據判斷的結果大學生個體會產生壓力

應對過程和應激反應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會

導致個體產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负面评价帶來積

極情感資源流失並降低主觀幸福感此外研究

者們也指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的關聯因素

例如頻率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會影響大學生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4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34-3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

提出假設 H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產生負向影響

13 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

網絡資源使用動機分為學習(learn)社

會 補 償(social compensation) 消 磨 時 間(pass

time)娛樂(entertainment)和朋輩聯繫(peer

communication)[36]但大學生個體的上網動機

更多是為了獲取身心的愉悅或者彌補對現實世界

的不滿 [37]也就是上述動機中的社會補償動機

社會補償屬於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的表現是指當個體遇到困境或挫折

時希望通過其他物質心靈等資源的獲得來

補償因挫折給其帶來的消極情感或行為而帶來資

源的損失以此來減輕內心不安和恢復心理的穩

定 [38-39]

主觀幸福感代表了大學生在其生活中所擁有

的資源的多少 [27]前文論述了壓力型生活事件給

大學生帶來資源損失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為

這樣的資源損失會導致個體負面情感的產生并

影響主觀幸福感在此情況下個體需要通過社

會補償的形式來獲取資源減少資源損失給自身

帶來的負面情感上網作為社會補償的方式之一

能對個體的負面情感的產生感進行補償 [25-26]因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下降会造成網絡成癮

的產生反之當大學生個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

福感其需要通過網絡獲得社會補償的動機會大

大降低這也会降低了網絡成癮的產生

此外情緒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水準和思考風

格負性情緒會增加個體認知偏差出現的可能性

如焦慮個體會過分注重自身產生的失誤擾亂正

常的認知過程神經質的個體會有情緒波動與衝

動對生活滿足感的認知會出現錯誤評價 [40]由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低的大學生對自身與

他人的關係的感知更為消極認為他人不能理解

自己 [41]所以會與他人保持疏遠關係 [26]而由於

現實生活中趣事的發現通常需要多人參與及分享

所以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大學生會表現出相對較低

的主觀幸福感這樣的個體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

獲取相對應的情緒資源和社會支持比如轉向虛

擬網絡尋求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以滿足現實

生活中與朋輩關係疏遠消磨時間和娛樂的需求

所以本研究認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低其需

要尋求的補償和替代資源就越多花費在網絡中

的時間也越长網絡成瘾发生的概率也相對越高

反之若主观幸福感较越高网络成瘾发生概率

相对越低

綜合假設 1 和假設 2 的論述以及主觀幸福感

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 H3主觀幸

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

作用

14 心理控制源的調節作用

現有的研究發現在生活中盡管個體在經歷

重大壓力型生活事件後認知和情緒會遭受強烈打

擊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

理疾病如抑鬱和自殺傾向這說明消極認知或

情緒在進行遞進轉換時可能有其他因素對原有

關係發生了影響如人格特質 [42]心理控制源作

為一種典型的個體人格特質會將個體經歷的生

活事件做不同的歸因這種歸因會使個體產生不

同的情感和行為 [43]其歸因方式包括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兩種互為反向的歸因類型 [44]傾向於外控歸因的

個體可稱之為外控型人格他們傾向於把結果

歸因於外部因素影響認為結果是由運氣或命運

等外部作用力決定的 [45]相反傾向於內控歸因

的個體可稱之為內控型人格他們認為結果與

個體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有關並認為

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因此

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理解會受心理控制源的

影響在此情況下若大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

5

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通常做外部歸因認為

外部因素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難以掌控前途命

運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弱於內控型人格

面對的壓力也隨之更大這使其受壓力型生活事

件影響時心理資源流失會遠高於內控型人格個

體最終導致主觀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46]基於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 H4外控型人格調

節壓力型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當

大學生個體表現為高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負向影響增強

綜合前文分析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和

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構建了研究模型提

出了中介假設和調節假設這樣的假設共同構建

了有調節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

因此我們提出假設 H5 壓力型生活事件經過

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受到外控

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外控型人

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

癮產生的效果減弱研究假設對應模型如圖 1 所

2 方法

21 被試

本 研 究 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與 SPSS 的

Process 插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抽樣的過程中採取

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便利抽樣向位於澳門珠

海南京瀋陽的七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问

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的同学共發

放問卷 450 份回收並剔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

問卷 374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其中男生 146

人女生 228 人樣本年齡範圍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20 歲

22 工具

採用的外控型人格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原始版

本皆為英文因此需要對英文量表進行翻譯和修

訂為了確保量表意義的準確性本研究對量表

的翻譯採用了標準的ldquo翻譯mdash回譯rdquo程式最終

得到正式施測量表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

採用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47]該量表由 27 項壓力型生活事件構

成包括 6 個分量表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受

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將選項設

置為未發生(評分為 0)和發生後的影響程度(1

= 沒有影響5 = 極重影響)6 個選項本研究中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22 外控型人格

採用 Spector [48] (1988)編制的心理控制源量

表中的外控型(externality)維度量表因為施測

對象是大學生所以將部份題目文字進行微調

圖 1 假設模型路徑圖

壓力型生活事件

外控型人格

主觀幸福感 網絡成癮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6

以適合施測對象背景該部分量表包含 8 個條目

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為 087

223 網絡成癮

採用白羽和樊富瑉針對中國大學生修訂的網

絡成癮量表的中文版 [49]該量表根據 Young[6] 及

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r[50] 的量表發展而成

共 19 個條目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6

224 主觀幸福感

採用 Diener 等 [28] 開發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该

量表测量了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以及生活的

旺盛感共计 20 个条目该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其中關於積極和消極情緒問題的評

分方法採用ldquo1= 從不5= 大部分時間rdquo關於

流暢感問題評分方法用ldquo1 = 非常不同意5 = 非

常同意rdquo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 SPSS220 進行信度分析描述

統計分析和 Pearson 相關分析採用 SPSS Process

組件進行中介檢驗和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採用

Mplus83 進行區分效度檢驗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數分析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採用了匿名和保密

的方式對調查程式進行了控制以減少自我報告

式的問卷收集方法所導致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common method bias) 同 時 應 用 Mplus83

對区分效度進行檢驗由於量表的題項數量較多

按 照 Little Cunningham Shahar 和 Widaman[51] 的

建議採用了隨機打包(parceling)的方法將每個

變量打包成 3 個指標後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表

1 中報告了包含四個變量(壓力型生活事件外

控型人格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的基準模型

(baseline model)和其他四個備選模型(alternative

model)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擬合指標來看基準

模型的擬合度最好 χ2df =240RMSEA為008

小於 01CFI 和 NNFI 的值在 090 以上與基準

模型相比其餘 4 個備選模型的卡方值增加而

且擬合指標和基準模型相比也不理想表明各變

數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

法偏差問題

表 1 測量模型之間的比較結果

注SLE 代表壓力型生活事件ELC 外控型人格IA 代表網絡成癮SWB代表主觀幸福感ldquo+rdquo代表變數合並

 模型 包含因數 χ2 df χ2df RMSEA CFI SRMR

基準模型 4 因子SLE ELC IA SWB 11502 48 240 006 097 005

模型 1 3 因子SLE+ELC IA SWB 38503 51 755 014 086 011

模型 2 2 因子SLE+ELC IA+SWB 72784 53 1373 021 073 015

模型 3 2 因子SLE+IA ELC+SWB 73127 53 1380 020 072 018

模型 4 單因子SLE+IA+ELC+SWB 83447 54 1545 021 068 015

7

32 描述統計分析

表 2 顯示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r

= 066 p lt 001)和外控型人格(r = 035 p lt

001)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r

= -037 plt 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

與外控型人格(r = 065 p lt 001)存在顯著的

正相關上述結果符合中介檢驗的前提條件此

外表 2 还報告了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

萃 取 量(AVE) 的 檢 驗 結 果CR 均 大 於 07

AVE 均大於 05表明有較好的組合信度和收斂

效度

33 中介檢驗

在檢驗變數之間的中介關係時本研究採用

了 Cole Walter 和 Burch[52] 的 檢 驗 方 式 並 按 照

Hayes[53] 編寫的拔靴法(Bootstrap)腳本檢驗中介

效應的顯著性從表 3 中可以看到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產生正面影響(β=060 p=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β=-

044 p =000) 壓 力 型 生 活 事 件 通 過 主 觀 幸

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β=050 p=000)Sobel 檢驗(正態分佈假定)結果也表

明了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Sobel z =

531 p= 000)對網絡成癮產生間接影響Bootstrap

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在 95 的置信區間條件下

經過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沒有包括 0(006 015)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

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表 2 研究變數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注N = 374 代表plt005 代表plt001

   變 數 M SD 1 2 3 4 組合信度(CR)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1 壓力型生活事件 291 070 mdash 088 071

2 外控型人格 310 068 035 mdash 077 052

3 主觀幸福感 314 082 -037 -028 mdash 074 050

4 網絡成癮 306 064 066 065 -049 mdash 081 058

表 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 374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 (下限)UL=upper limit (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 (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直接效應和總效應(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 060 036 168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主觀幸福感 -044 006 -786 000

主觀幸福感到網絡成癮(控制壓力型生活事件) -022 031 -726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控制主觀幸福感) 050 004 1389 000

Value SE LL95CI UL95CI z p

正態分佈下的間接效果和顯著性(Indirec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using normal distribution)

Sobel 010 002 009 019 531 000

M SE LL95CI UL95CI

拔靴法間接效果(Bootstrap results for indirect effect)

Effect 010 002 006 015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8

34 有調節的中介檢驗

表 4 上半部分報告的是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

控型人格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對主

觀幸福感的影響當个体表现为高外控型人格時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观幸福感的影響力增强(B =

018 p lt 001) 基 於 Aiken 和 West[54] 的 方 法

本研究畫出調節效果圖(圖 2)表 4 下半部分報

告的是在外控型人格取不同值的情況下有條件的

間接作用效果(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在外

控型人格取低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

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11在 90 的置

信區間是(006 018)沒有包括零在外控型

人格取高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05在 90 的置信區

間是(001 010)沒有包括零有調節的中介

指數為 -004在 90 的置信區間是(-010 000)

基於上述結果有調節的中介假設得到支持

表 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374 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下限)UL=upper limit(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主觀幸福感

常數 632 066 9 6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92 024 -388 000

外控型人格 -069 022 -318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times外控型人格 018 008 237 002

網絡成癮

常數 230 017 1359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50 004 1389 000

主觀幸福感 -022 003 -726 000

外控型人格 Boot indirect effect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外控型人格取值(M plusmn 1SD)範圍內的有條件的間接效果

-SD (-068) 011 003 006 018

M (000) 008 002 005 013

+SD (068) 005 002 001 010

Index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有調節的中介指數 (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

外控型人格 -004 003 -010 000

圖 2外控型人格調節效果圖

4 研究结果与討論

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同時還檢驗了主觀

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研

究結果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產

生正向影響(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

9

產生負向影響(3)主觀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網

絡成癮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4)壓力型生活

事件經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

受到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

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對主觀幸福

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效果減弱

41 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促進網絡成癮

過往的研究中對於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

癮的分析雖然有相對一致的結論但是不同的學

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以及對網絡成癮分析的視角不

同例如德國一項關於網絡依賴兒童(11-14 歲)

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網絡和視頻遊戲

是他們面對壓力時的首選應對方式 [55]神經生理

視角的研究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Liu 和 Luo [56] 對比了 33 名網絡成癮青少年和 33 名正常青少

年的末梢血多巴胺水準(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和 血 漿 多 巴 胺 水 準(plasma dopamine

level)對比後發現血漿多巴胺水準與每週上

網時長顯著正相關Zhao[57] 等人的研究表明和

普通人相比網絡成癮者經歷的壓力型生活事件

更多程度更嚴重胡丹耿 [58] 對中國 2003-2009

年的 20 篇(含 10287 名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成癮

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壓力型

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具有正向影響 此外

國內外很多其他研究的結果也與此一致 [59-61]

雖然很多研究者都發現生活中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會造成網絡成癮但是本研究的一个首要贡

献是采用了資源保存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解釋

了為什麼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產生影響原因如下第一網絡成癮是對個體

因壓力型生活事件而損失的資源的補償行為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個體具有保護自己現有資源和

獲取額外資源的需求對大學生而言當個體感

覺到資源損失時上網這一流行容易獲得並

且能帶來快樂的方式就成為了他們補償資源的方

式第二儘管是不恰當的應對方式但網絡成

癮是壓力型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之一網絡遊戲

因其反饋和獎賞的即時性給人帶來快樂社交網

站因其緩解了個體的孤獨感滿足了個體的人際

支持需求而成為青少年乃至很多成人應對壓力的

方式 [11]因此資源保存的觀點為解釋大學生使

用網絡的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即網絡使

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和增加大學生個體的資源

判斷是否是合理補充資源還是網絡成癮關鍵在

於其補充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幫助其從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恢複且不會因為過度使用

網絡而造成網絡成癮這樣的研究視角帶來的客

觀分析結果也會在未來幫助研究者確定新的網

絡成癮的判斷標注和開發新的方法此外如本

研究前文所述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青少年

群體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分析其網絡成癮行為

能夠更客觀有效地對該群體的網絡使用動機進行

客觀的解讀

42 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

事件與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存在的消極影響會首先作用

在個體的認知上形成對自身生活方面的評價認

知降低根據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理論這種負

面的認知隨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產生不良

行為如網絡成癮另一方面消極情緒是個體

主觀幸福感的判別條件之一積極情緒的減少

消極情緒的增加會促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下降

同時主觀幸福感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個

體所擁有的資源的多少較低水準的主觀幸福感

代表個體擁有的資源狀態不佳難以緩解壓力型

生活事件帶給個體的消極影響根據社會補償的

觀點 [37]個體某方面資源的流失需要其從另一領

域補償這種心理體驗或行為損失上網是一個非

常簡單易得的補償途徑這是由於上網具備匿名

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

現實性(Escape)的特徵網絡使用不僅能給個體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0

帶來快樂還容易成為個體補償心理資源的重要

方式若個體經歷較多或較嚴重的壓力型生活事

件其需要獲得的額外心理資源也越多上網這

種資源獲取方式就會變得頻繁久之就形成網絡

成癮行為

43 外控型人格的調節效應分析

壓力型生活事件會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心理

和行為兩方面的應對方式但並非所有個體的心

理應對方式都趨於一致這其中的原因包括人格

特質帶來的認知差異 [25]不同人格對壓力或負面

狀態進行的不同歸因會使個體產生認知上的差

異即導致不同個體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情感反

應的差異外控型人格傾向於外部歸因他們在

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壓力時會把壓力型生活

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外在因素的掌控認為自己無

法改變這種壓力狀態對自我能力表現出否定

這種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會使其經歷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表現得更加無助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

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也會更強這樣的心理狀

態會使外控型人格感受到自己心理資源的缺失

從而在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影響下其幸福感會降

低得更為明顯因此外控型人格的認知和歸因

特征會影響大學生經歷壓力型生活事件後的主觀

幸福感的高低该研究结论对先前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完善

此外過往的研究中多是將外控型或內控型

人格做自變量處理分析其對個體產生的影響 [62]

但近階段開始有學者將心理控制源(外控型或內

控型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分析其對大學生學業

成績產生的影響 [63]這是因為人格特質在作為一

種心理狀態(state)的表現在不同的情境刺激

(stimulus)之下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表現 [64]因此

本研究將外控型人格特征作為調節變量處理可

以更好地說明大學生個體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這

樣的情境刺激時人格特質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

差異最終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所產生的影響

5 实践意義與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和ldquo認知 - 情

感 - 行為rdquo模型從認知的角度探尋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及主觀幸福感在網絡成癮機制中的角色和作

用研究發現的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與

網絡成癮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對現有網絡成癮理

論框架的重要補充其次外控型人格會增強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影響調節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大學

生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大學生

個體而言當自身遇到生活中的負面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例如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長期處於不

良的人際關係環境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一定

時期內會面對資源損失的困境導致幸福感下降但

是要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補償自身的資源

這樣積極有效的方式包含參加社團活動來從志同

道合的朋友中獲得理解和支持從事自願者活動

參與到社會服務當中從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中獲得

自我的價值感和生活的意義感拓展自己學習知識

和技能的渠道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來應對學業壓

力帶來的挑戰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運動和網絡

娛樂時間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壓

力型生活事件的能力總體而言建議大學生個體

通過多種有益的渠道來幫助自己補充資源降低生

活事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

增加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如加大對校園社團及

文體活動的支持鼓勵老師課後與同學們進行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些都會直

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反

應在提升大學生個體幸福感的同時避免其網路成

癮的發生

對於外控型人格發揮的影響可以通過心理健

康課程及工作坊的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

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弱點在其對自身性

格有了准確認知之後可以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中積

極培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減少過度外部歸因造成

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也可以為通過專業機構和

11

從業人員大學生個體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詢和心靈成

長服務通過心理幹預來引導大學生個體幫助其

構建積極的生活認知模式和習慣

儘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

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

中加以完善第一研究方法方面採用了橫截

面(cross-sectional)和自我報告的研究方法未來

可採用縱向(longitudinal)研究法更有效地追蹤

壓力型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網

絡成癮之間關係及其動態變化過程此外網絡

成癮的行為表現還可採用同伴父母評價的方式

避免個體自評帶來的社會稱許(social desirable)

現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没

有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生

活事件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学生

群体在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面对的生活事件是不

同的例如大一新生面对的更多是来自新环境和

新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但大四的同学除了学

业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就业或读研压力带来的挑

战从专业方面看就业相对容易的热门专业领

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和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面对的就业压力(壓力型生活事件)是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具体地分析不同年

级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壓力型生活事件有哪些

以及这些壓力型生活事件产生的作用效果第三

基于前文讨论到不同年级和专业同学面对的生活

事件的差异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分析不同維度的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影

響對比不同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效果第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人

際關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外虛擬網路

中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其幸福感例如網路霸

淩(cyber bullying)給大學生人際關係帶來的影

響 [65]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測量大學生的生活

壓力事件時也要將大學生在網路虛擬世界經歷

的事件作為因素之一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的主

觀幸福感和網路成癮現象產生的影響同時還

可以通過虛擬和現實世界經歷的人際關係產生的

影響效果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現實

和虛擬世界的生活事件給大學生幸福感帶來的影

響第五本研究採用的外控型人格量表測量的

維度集中在學業方面但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

經歷的生活事件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未來的

研究中也會考慮開發符合中國大學生群體特點的

多維度的大學生外控型人格量表用來測量在不

同生活情境中大學生群體的外控型人格特點的表

現第六在衡量網路成癮衡量方面未來也需

要找出更有效準確的方法和標準因為智能手機

和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很多生活

學業和工作上的溝通及問題的處理會通過網絡

所以個體使用網絡的平均時間及使用頻率都會提

升那麼原有的衡量網絡成癮的標準(例如網絡

使用時間)和方法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發

展和完善例如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路不只是

玩遊戲和網路直播等單純的娛樂他們還會通過

各種網路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未

來要更加細緻地測量非網路學習時間以外的過

度的網路娛樂時間作為網路成癮的衡量標準尤

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不只是大學生

整個社會的網路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在增加因

此未來需要開發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環境的網

路成癮量表第七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經歷給大

學生造成的資源流失除了可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

獲得補償之外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

非常好的補償途徑例如以往的研究中提到的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66] 以及社會活動(social

activities)[67]所以未來的研究中還可以考慮分析

現實的人際關係網路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緩衝效

果(buffer effects)除此之外從資源保存理論

的視角來看個體在生活中擁有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也會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影響產生緩衝效果進

而對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產生影響所以未來的研

究還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作為個

體差異納入到研究中分析其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效果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2

[1]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 2016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

告(2016-08)[2019-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2]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44(1) 64ndash73

[3] 周世傑 唐志紅 彭陽網路成癮青少年的網路相關行為特徵 中國

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2) 151ndash153

[4] 葉寶娟 方小婷 楊強等情緒調節困難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相貌負面身體自我和社交回避與苦惱的鏈式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

與教育 2017 33(2) 249ndash256

[5] Yung K Eickhoff E Davis D L Klam W P amp Doan A P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blematic use of google glasstrade in patient treated at a 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2015 41 58ndash60

[6] Young K S Rodgers R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998 1(1) 25ndash28

[7]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VandeCreek L amp Jackson T eds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7 19ndash31

[8] Young K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Montag C Reuter M (eds)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5 Springer Cham

[9] Caplan S 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m Behavior 2002 18(5) 553ndash575

[10] Caplan S E Preference for Onl ine Socia l In teract 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3 30(6) 625ndash648

[11] Weinstein A amp Lejoyeux M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77ndash283

[12] Cerniglia L Zoratto F Cimino S Laviola G Ammaniti M amp Adriani W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Neurobiological psychosocial and clin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mp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6 174ndash184

[13] Poli R Internet addiction upd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ssessment and prevalence Neuropsychiatry (London) 2017 7(1) 04ndash08

[14] 聶佳 鄭麗娜 張微冒險情境與獎懲資訊對網路成癮者決策行為

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6 24(4) 601ndash604

[15] 王潔 陳健芷 楊琳等感覺尋求與網路成癮關係的元分析 心理科

學進展 2013 21(10) 1720ndash1730

[16] 徐遠超 楊裕萍 吳大興衝動性在負性情緒與大學生網路過度使

用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6) 942ndash945

[17] Munno D Cappellin F Saroldi M Bechon E Guglielmucci F amp Passera R Zullo 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pathological overuse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6 248 1ndash5

[18] Tao Z Wu G Wang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in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anxiety binge eat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pringerplus 2016 5(1) 1579

[19] 傅俏俏 葉寶娟 溫忠麟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

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20] 羅一君 孔繁昌 牛更楓等壓力事件對初中生抑鬱的影響網路

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強度的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7 33(3) 337ndash344

[21] Anderson D R Collins P A Schmitt K L amp Jacobvitz R 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 23(3) 243ndash260

[22] Crossley C 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social undermining A closer look at perceived offender mo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9 108(1) 14ndash24

[23] Liu X Kurita H Uchiyama M Okawa M Liu L amp Ma D Life events locus of contro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56(12) 1565ndash1577

[24] Hobfoll S E The infl 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1 50 337ndash421

[25] 魏華 周宗奎 李雄等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網路遊戲成癮逃避動機

的中介效應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3) 357ndash361

[26] Frison E amp Eggermont S 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rsquo depressed mood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4(44) 315ndash325

[27] Zhao F Zhang Z H Bi L Wu X S Wang W J Li Y F amp Sun Y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28]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amp Biswas-Diener R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97(2) 143ndash156

[29] Christopher A N Lasane T P Troisi J D amp Park L E Materialism defensive and assertive self-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 26(10) 1146ndash1163

[30]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ndash575

[31] Diener E amp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5) 926ndash935

[3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1) 1ndash22

[33] Lazarus R amp Folkman S Stres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Barcelona Martiacutenez Roca 1986

[34] 傅俏俏 叶宝娟 温忠麟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35]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ndash183

[36]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参考文献

13

学 2011

[37] 石如彬何凯蒙静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智库时代 2020(16) 112ndash114

[38]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 48(4)402-415

[39]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学 2011

[40] 郭丹高低神经质个体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 2014

[41] 艳宁 孔风 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01) 50ndash51

[4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3) 281ndash291

[43] 黃曙傑 郭菲 王雅芯等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

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 25(1) 70ndash74

[44] 石怡 周永紅 曾垂凱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

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5 23(3) 538ndash540

[45]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46] Diener E Emmons R A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7(5) 1105

[47] 劉賢臣 劉連啟 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1 34ndash36

[48] Spector P 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locus of control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8 61(4) 335ndash340

[49] 白羽樊富瑉 大學生網路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 心理發

展與教育 2005 21(4) 99ndash104

[50] Morahan-Martin J amp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 13ndash29

[51] Little T D Cunningham WA Shahar G amp Widaman K F To parcel or not to parcel Exploring the question weighing the meri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9(2) 151ndash173

[52] Cole M S Walter F Bruch H Aff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dysfunctional behavior to performance in work tea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5) 945ndash958

[53]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ublications 2017

[54] Aiken L S amp West S G amp Reno R R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Sage 1991

[55] Winkler A Doumlrsing B Rief W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2) 317-329

[56] Liu M Luo J H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ey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6)

9943ndash9948

[57] Zhao F Zhang Z H Bi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58] 胡丹耿 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原因元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 2011 6

66ndash70

[59] Leung L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 Behavior 2007 10(2)

204ndash214

[60] Young K Internet Addict 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9 39

241ndash246

[61] 侯友 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0 39(4) 19ndash22

[62] Stewart M A De Georgewalker L Self-handicapping

perfection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 path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160ndash164

[63] Albert M A Dahling J J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teract to predict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45ndash248

[64]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65] Gahagan K Vaterlaus J M Frost L R College student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onceptualization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bystander responsibi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1097ndash1105

[66] Leung L Lee P S N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the

roles of Internet activities use of new media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elematics amp Informatics 2005 22(3)161ndash180

[67] Jeong E J Kim D H Social activities self-efficacy game

attitudes and game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4) 213ndash221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郎宇晴何麗鷗黃秀賢黃宣語唐華軍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隨著線上新零售的出現線下零售商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痛點如生鮮產品易

腐易變質生鮮供需易分散冷鏈中斷和缺失等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其中許多中小型生鮮零

售商常常面臨資金流斷裂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

題金融機構如銀行聯合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本

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作為易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了生鮮零售商在

自有資金充足時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資方案下的最優打折時點與訂貨決策本文進

一步研究了敏感性分析探析了產品打折時間點對於生鮮零售商最優利潤和最優訂貨量的影響

從而為生鮮零售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保兌倉生鮮零售決策優化敏感性分析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online retailing offl ine retailers encounter the challeng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fresh products dispersed supply and demand interruption of cold chain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tailers often have poor capital flow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capit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CF)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C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feature of fresh produ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iscount time and order decision of retailers under the two cases suffi cient capital fl ow and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 nancing Furthermore this work mak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time on the optimal profi t and optimal profi 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retailers of fresh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confi rming warehouse fresh retailing decision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3-18修訂日期2020-04-22 通訊作者唐華軍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交通優化與綠色物流

E-mail hjt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874

0 前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

生鮮 O2O 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2012 年以後的交易額的增速保持在約 65截至

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高達 179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 65生鮮一躍成為了

零售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存在2016 年以來出現

15

了阿裏的ldquo盒馬鮮生rdquo永輝的ldquo超級物種rdquo等

線上新零售物種作為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在面

臨新零售這一嶄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挑戰時

嘗試以線下為主體穩定線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

度發揮門店內購買全方位消費體驗的優勢

同時借助線上導流再次奪回大眾的目光在生

鮮零售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遇到了不少痛點

如生鮮產品易腐爛易變質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都影響了線下零售業的

發展以至於許多中小型生鮮零售企業都面臨著

因資金不充足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而

且中小型的生鮮零售商普遍處在資信等級較低

擔保機制不是十分健全以及缺乏固定資產銀行

往往會減少對其的貸款額度這導致中小型生鮮

零售商得不到充足的信貸資金的支援此外生

鮮零售商往往實行ldquo提前支付折扣rdquoldquo延長支

付賬期rdquo和ldquo使用賒銷結算rdquo等方式但是卻往

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得不到及時的貨款積壓的

賬單資金會使得此壓力往上下遊疊加造成牛

鞭效應與整條供應鏈的總體利益相沖突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供應鏈中資金鏈梗阻以

及優化資金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供應

鏈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推出了新型的供應鏈

融資方案供應鏈融資相比傳統融資管道更易

幫助中小型企業獲得資金這使得其成為目前大

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擔

保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授信彌補了中小型企業

授信的空白為其供應鏈的運營註入了資金盤

活了資金流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

供應鏈金融是指為了適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的資金需要而開展的資金與相關服務定價與市

場交易活動 [1]主要通過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

或以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提供的金融類產

品及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2]流程(見附錄-

圖 1)

(1)采購階段的保兌倉模式

保兌倉屬於供應鏈金融中的預付款融資模

式 [3]該模式採用多種信用增級方式降低了企

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效地解決了中小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保兌倉模式

進行融資即上遊核心企業如供應商與下遊中小

企業如零售商簽訂購銷和回購合同但其提貨和

發貨的權利是由銀行控制零售商用指定倉庫的

既定倉單去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一般指定的

倉庫由獨立的物流企業提供

保兌倉模式適用於上遊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

采購正如林強等 [4] 認為相比於傳統融資渠道

保兌倉模式下的融資能增加供應鏈上下遊的收益

優化整體的供應鏈在該模式下上遊供應商根

據合同對下遊零售商未售出的商品實施一定的經

濟補償比如進行殘值回收此時上遊供應商

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遊零售商的利益從而穩

固了合作夥伴的忠誠度達到反哺的效果

(2)運營階段的融通倉模式

一般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固定資產比例往往

較小動產比例較大基本上利用不動產貸款

是很難獲得高金額的抵押貸款因而可通過存貨

融資模式即融通倉模式銀行交託物流企業首

先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動產進行價值評估如果

滿足質押條件銀行通過貸款並敲定額度完成

質押合同回購合同倉儲監管合同

(3)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 [5] 一般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

等而形成的應向對方收取而未收取款項的流動資

產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指使用未到期的應收

賬款來向金融機構如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處於

供應鏈上遊的中小型企業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收到

下遊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

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業務此時核心企

業成為反擔保的角色若有違約行為或合同中斷

核心企業將依照合同承諾來補償銀行後續的虧損

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下

首先核心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出應收賬款

單據成為這段交易關係中的債務人 [6]其次

中小型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依靠的就是應

收賬款憑據接著核心企業便向銀行出具應收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6

賬款證明然後銀行資質審核通過後貸款給

中小型企業 [7]最後等到核心企業銷售產品

收到貨款後再將預付賬款的金額支付到銀行指

定的賬號從中小型生鮮零售商的角度來說保

兌倉模式的週期短頻率高適合於生鮮品補貨

頻繁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零售商資金不足的困

難從而保障了貨源的供應通暢[8]

本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

作為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充足時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

資方案的最優訂貨決策從而為生鮮零售業提供

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

1 文獻綜述

為便於清晰表述以下分別從供應鏈金融

生鮮產品訂貨定價及其融資模式與決策等四方

面進行文獻綜述

11 供應鏈金融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

連接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新的融

資模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較早地提出和研究供應鏈金融國外

學 者 一 般 將ldquoSupply chain fi nance (SCF)rdquo 或

ldquo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rdquo 稱

為供應鏈金融Cronin[9] 認為在未來的金融服務

行業中電子商務將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領

域Camerineri[10] 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以金融機構

為中心金融機構給連鎖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產

品和服務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重視資訊流動和貨

物流動的管控但供應鏈金融卻是強調資金在組

織間集成和優化最終共同創造價值 [11]Randall

和 Farris[12] 提出依賴於協助是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供應鏈的參與者通常會用降低債務成本來獲取貸

款的機會或減少供應鏈的運營資金的方法來讓整

條供應鏈提高信任承諾以及盈利水準而在解

決中小企業融資方案的研究之中Urquhart[13] 是

最先研究其融資額方案並深入分析其運作的過

程在此之後Wuttke 等 [14] 證實了供給鏈金融能

夠延長零售商的支付時間以提高整體績效並且

運用擴散模型推導出企業引進鏈條金融的最合適

時機和最優的營運決策供企業參考在此基礎上

Cavenaghi[15] 論證了利用實時不斷更新的數據加速

資金的流通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通過協力廠商

資訊平臺的溝通可以大大縮短供應需求這雙方

間資金在銀行中轉的週期問題對於銀行來說

也減弱了貸款的風險而 Yang 和 Birge[16] 則是從

風險分擔的方面出發研究了貿易信用的重要性

證實了貿易徵信在庫存融資中是十分重要的融資

通道Kouvelis 和 Zhao[17] 研究的則是對於存在

破產成本的前提下資金約束供應鏈融資之時如

何協調的相關問題

(2)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起

步較晚胡躍飛和黃少卿 [1] 是最先提出供應鏈金

融的概念該如何界定的學者博弈分析則是柳鍵

馬士華聯手合作得出不同契約下的均衡結果和結

論 [1]在某些定性的研究領域楊德禮等學者 [18]

通過分析與總結後得出了幾種典型供應鏈契約的

基本數學模型張蔚虹等 [19] 闡述開展供應鏈融資

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mdashmdash供應商全程融資與經銷

商全程融資及其匹配的融資產品就供應鏈中

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了新的

思路和新的方法張佳卉 [20] 剖析了供應鏈融資在

不同角色下的不同策略 供應商的應收賬款策略

製造商的存貨質押策略和分銷商的預付賬款策略

且對供應鏈融資策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論證

劉兆瑩和戴誌遠等 [21] 從企業自身銀行資本市

場三個方面分析中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抵押

擔保不足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並提出資產證券化

模式對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證券化進行了可

17

行性分析商業貿易流通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位置

具備了進行供應鏈融資的天然基礎經過多年的

供應鏈融資為商業貿易流通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

了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驗凡俊 [22] 對選擇了內部

融資或外部融資均可以為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商貿

流通的企業產生最大的利益進行了分析同時強

調了供給鏈的融資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線上供

應鏈金融日趨發展完善塗祥和宋平 [23] 認為線上

的模式能夠提高融資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線上化是大勢所趨而這

一趨勢的主導者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或者是核心企業主體將會更加的廣泛此後

劉伶蕾 [24] 提出在現在的大數據背景之下供應鏈

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把區

塊鏈的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如若二者協同

發展則能夠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風險

12 生鮮產品供訂貨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的不同程度的變質情

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高優先級(2)低

優先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給出不同的定價策

略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不同程度的變質率把它

們分為了兩種類型高優先級和低優先級定價

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均是依據不同類型

的產品給出的Abad[26] 把商品變質率作為考慮因

素為零售商提供最優定價和訂貨策略Parker[27]

等對電子商務能否促進生鮮品的供應鏈提高透明

化以方便對其進行管理進行了實例論證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在考慮生鮮產品在流通期間會有

所損耗的情況之下引入生鮮度的因素建立了

變質庫存模型以降低損耗為目標研究在不同

折扣下的最優訂貨策略賈濤等 [29] 基於供應商和

零售商之間一部分貸款延期交付是被允許的前提

下對有腐壞率是一個常數的產品建立了經濟訂

貨批量的決策模型而陳淮莉和韓偉 [30] 論證了隨

機的需求下生鮮品的多個週期訂貨批量和有所

損耗的產品的折扣力度進行了研究不僅僅考慮

了單一產品同時也考慮了可能存在替代關係的

產品的情況下為有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建立了

多週期訂貨批量模型並站在從零售商的角度給

予最優訂貨批量和最優的折扣價的建議趙菊花 [31]

在考慮生鮮品有庫存總成本的情況下運用經典

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最優的訂貨量和合理

的庫存數量紀賢兵等 [32] 引入庫存變質率的變量

建立了多週期生鮮產品的 EOQ 模型並得出零售

商的最優訂單決策而仇戈與吳勝 [33] 則是利用指

數函數的模型來闡釋生鮮品的新鮮度會隨時間的

增加而減小這一關係

13 生鮮產品定價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Bhattacharjee 和 Ramesh[34] 建立了動態的規劃

模型為易腐爛的產品得出利潤最大化並設計了

啟發式演算法以推導出訂貨量和價格Qin 等 [35]

探討發現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其質量價格以

及庫存狀況相關在考慮運輸途中或是保存的過

程中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研究了生鮮產品

零售商如何制定最佳的售價和訂貨的策略生鮮

品通常來說都會考慮到庫存和新鮮度Feng[36] 表

示鼓勵消費者購買可以通過新增庫存展示並構

建了與價格新鮮度和庫存展示相關多個變量的

庫存模型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基於零售商有一定的需求量和以

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添加了影響降價的因素對

不同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

基礎上李琳和範體軍 [37] 針對生鮮產品的特殊性

質建立三種模式(固定的價格動態的價格

會降價的價格)下單週期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8

在定價策略這一方面常麗娜 [38] 在競爭的定價方

法上建立了定價模型

14 基於供應鏈金融生鮮品的模式和決策研究

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Hahn 等 [39] 假設基於

回購合同的前提下對折扣影響生鮮零售商的定

價和訂貨策略進行研究國內該方面的研究相對

較多例如韓明輝 [40] 對農業企業的採購營運

以及銷售期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保兌倉融資

融通倉融資和應付賬款融資)進行分析而李巍 [41]

提出了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

這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陳小梅 [42] 詳細解釋了應

收款訂單質押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劉

秀麗 [43] 指出了倉單融資回購合同保理和方向

保理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四個主要模式它們均

可以緩解中小生鮮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融資難的

問題劉傑 [44] 不僅分析了生鮮品 O2O 供應鏈金融

模式同時也運用 Shapley 值法對比了供應鏈金融

模式和傳統的融資模式兩者之間的收益差焦貝

貝與鄭風田 [8] 研究是否參與保兌倉融資會對供應

鏈中生鮮產品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利潤有所

影響林強 [45] 等證實了採用保兌倉融資可增加零

售商的訂貨量同時還可以提高供應商的利潤和

提高供應鏈的績效嚴暢 [46] 考慮了應收賬款的模

式和生鮮產品的特殊性質對中小型企業沒有資

金約束有資金約束時不進行融資與有資金約束

的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額

度和不同情況下中小型生鮮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15 本文创新

現有文獻大多是聚焦於研究生鮮零售商的訂

貨決策和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但是現實

中有很多小型的生鮮零售面臨日常的訂購決策

打折促銷策略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供應鏈

融資模式下的相應決策問題本文正是基於這樣

的現實背景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易變質性需要在

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打折促銷研究當天最佳的打

折促銷時點以及日常訂貨量以及當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不足採用供應鏈融資方案時的最佳決策

2 模型與分析

21 自有資金充足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1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不完善多數生鮮產

品隨意擺放在貨架上在此過程中生鮮零售超市

難以控制顧客因隨意挑選和翻動帶來的損壞風險

導致隨著時間增長人為損壞愈加嚴重新鮮度快

速下降因此構建新鮮度函數 θ (t)= θt [28] 用來

描述新鮮度的變化規律其中 0ltθ le 1表示產品

剛上架時的初始新鮮度該函數可以描述出生鮮產

品在最初時刻的最新鮮狀態(即 t= 0時θ (t)= 1)

是指時間 t 的單調連續遞減函數根據普遍規律

如果生鮮產品的新鮮度較高且價格較低顧客會傾

向於提高購買數量因此假設生鮮產品的需求率

D(t)=(a-bntimespn )timesθ tn(註a 表示市場潛在需求

b 表示價格對需求的敏感系數)

零售商設定折扣時點主要參照存貨量和剩餘

銷售時長為此設折扣時點(降價的初始時刻)t_

i=(1-ki)T其中 i=12hellipn-1n 表示銷售時段數

即零售商在銷售期 T 內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k 是

時間分段因數0 < k < 1通過 k 的不同取值

能夠實現對銷售期的任意劃分 [28] 本文假設生鮮零

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假設

(1)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滿足對生鮮農產品日

19

常需求的采購

(2)生鮮產品在出廠後立即上架即日過了

一段時間顧客也難以分辨出新鮮度變化故假

設初始銷售時間段的新鮮度恒定為 θ

(3)據市場調研零售過程中主要的損耗來

源於認為過度挑選因此忽略了生鮮產品在非營

業時間內自然變質造成的損耗

(4)零售商按需求訂貨沒有庫存故不計

庫存成本等特點

(5)人為因素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使得零售商

難以預測後期的損耗情況設每個銷售時段取其

平均損耗率

(6)生鮮產品的殘值為 0

相關符號釋義

c單位產品進貨成本

P1折扣前單位產品售價

P2折扣後單位產品售價

λ1折扣前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λ2折扣後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Q(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訂貨量

R(n) 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收益

π(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利潤

基於上文關於生鮮零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的假設n=2

212 模型構建

本文基於陳軍等人 [28] 的多級折扣模型導

出零售商每天提供 1 次價格折扣時的利潤模型

其中

由於 t1 = (1-k)T因此可得到關於時間分段因

素 k 的利潤模型

由此可得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

及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最優的時間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13 算例1

通過市場調研以蝦為例進行優化分析某

生鮮超市從 0600 開始營業2000 打烊營業時

間 T=14 小時假設新鮮度 θ=095打折前平均

損耗率 λ1 = 002打折後平均損耗率 λ2 = 005

市場潛在需求率 a=50 斤 小時b1=01b2=05c

=10由於零售商只提供一次價格折扣通過調查

得折扣前 p1 = 100 元折扣後 p2 = 80 元通過優

化分析得最優時間因數 k = 0107即最優打折時

間為下午 18 時 30 分最優訂貨量为 684 斤最

優利潤为 403858 元

214 敏感性分析

本小節在算例 1 的基礎上討論時間因數 k

的變化對最優訂貨量和利潤的影響除了最佳時

間因數為 0107 之外分析了時間因素分別為 008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0

009 011013 及 015 時的訂貨量和利潤

表 1 反映了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

潤在未達 0107 之前時間因數越大價格下降

其面臨的需求变化不大但零售商的最優总利潤

隨之上升在超過 0107 之後時間因素越大意

味著打折時間過早導致零售商的最優利潤隨之下

當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足時本文採用了保

兌倉融資模式下面就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模式

下的最優決策和最優利潤進行優化分析

22 保兌倉模式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2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保兌倉是指供應商承諾向銀行退回承兌金額

與發貨金額的差價或回購的前提下向銀行申請以

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的貸款融

資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業務模式 [47]

關鍵是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在於整條供應鏈

上的參與方可以統一獲得授信或者統一檢查授信

不僅公開且透明而且可以實現槓桿採購銀行

以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為基礎合同中

零售商的提貨權或在途存貨均可成為保兌倉模式

下融資的擔保零售商也要付出一定的義務每

次銷售收入都要優先償還貸款零售商融得所需

表 1 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潤

k Q π

008 679 200496

009 682 301892

0107 684 403858

011 685 375262

013 684 301892

015 679 200496

資金供應商可以批量銷售形成規模經濟銀行

獲得利息多方共贏因此成就[48]

模式步驟

首先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供應

商和銀行簽訂回購合同而零售商向銀行提交一

定比例的保證金

其次金融機構開具票面金額為 Qtimesc 的銀行

承兌匯票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按照 r 的利率向零售

商收取利息 Qtimesctimesr

接著供應商收到匯票後向銀行指定的物流

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質押

然後每次零售商向銀行追加 (1-w)timesQtimesc 的保

證金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分批 (1-w)timesQ 的票

據貨即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發貨經零售商

售完再次追加保證金

最後零售商獲得銷售收入當市場需求量

DltQ 時零售商無法到期償還銀行敞口則供應

商負責以進貨價 c 向銀行回購剩餘庫存產品 (Q-D)

到期供應商到銀行將承兌價值為 Qtimesc 的銀行承兌

匯票或提前貼現 [48]

假設

(1)生鮮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滿足對生鮮日

常需求的採購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問題

(2)除資金問題外模型一的其餘假設在模

型二中均成立

(3)供銷週期短通常 6 個月以內故不考

慮資金時間價值

21

(4)零售商單位產品售價 P 應大於單位銀行

利率與單位進貨價之和 Ctimes(1+r)否則銷售無利可

圖且不融資

(5)倉單質押率為貸款本金 貨物市值

即 w= (Qtimesc)(Qtimesp)

(6)採取保兌倉模式應滿足企業自有資金大

於保證金數額負責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且票據貨要滿足上游供應商最低訂貨批量

相關符號釋義(已有的符號意義不變)

r銀行利率

w倉單質押率

(1-w)timesQ票據貨

222 模型構建

採取保兌倉模式下單次訂貨量為票據貨數

量因此根據模型 (1)可得採取保兌倉模式時的

利潤函數為

類似地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及

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融資模式下最優的時間

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

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23 算例2

在算例 1 的基礎上假設自有資金無法滿足

採購資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採用保兌

倉融資方案r=44w=507通過優化分析計

算得最優折扣時間因數 k=0263即最優打折時間

為 16 時 25 分最優訂貨量为 232 斤以及相應

的最優利潤為 406989 元

224 敏感性分析

對於保兌倉模式而言融資利率 r 和倉單質押

率 w 是影響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和利潤的兩個

關鍵因素接下來對其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

表 2 反映了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當

倉單質押率 507 固定時融資利率未達 44 之

前其最優利潤隨著融資利率的上升而緩慢上升

超過 44 之後對應的最優潤因融資利率的上升

而隨之下降因而融資利率的高低對融資企業的

利潤影響顯著

表 3 反映了不同倉單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2

最佳訂貨量當固定融資利率為 44零售商的

倉單質押率越高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越少

相應的最優利潤隨之緩慢上升但票據貨數量的

減少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倉單質押率不

僅影響了零售商的訂貨數量和利潤同時也影響

了市場需求滿足率

表 2 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

r π

0040 406083

0042 406717

0044 406989

0046 406895

0048 406801

0050 406707

表 3 不同倉庫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訂貨量

w π Q

0501 406707 234

0504 406849 233

0507 406989 232

0510 407130 230

0513 407271 229

0516 407411 227

3 結論及未來研究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生鮮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及自

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打折

與訂貨模型將时间因素對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和

最佳訂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並通過

算例分析給出了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以及不足

下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的最佳訂購決策和最優利

研究結果首先表明了當生鮮零售商自有資金

不足時可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解決其短期資金不

足的困難同時通過優化決策達到最佳收益

其次本文驗證了在自有資金充足情景下產品

打折时间点的时间因子是影響生鮮零售最優利潤

的關鍵因素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可以通過在銷售

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進行打折銷售而實現

再者本文還進一步表明了在自有資金不足採

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鮮零售商的融資利率和倉

單質押率是影響其最優利潤的關鍵因素零售商

最優利潤可以在融資利率區間的中間某個點上實

現並隨著倉當質押率的上升而上升

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融資在

生鮮零售行業的理論內容同時給生鮮零售商在

實務上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打折時點訂購和融資

決策參考

32 未來研究

在商業實踐中保兌倉融資實施還存在一些

潛在的問題例如金融機構如何控制發貨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文尚未考慮生鮮零售商違約以及破

產的風險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

致 謝

本研究得到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編號為 FRG-

19-033-MSB 項目的資助

[1] 胡躍飛 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2] 李晨暉李俊霞農產品供應鏈的金融支持研究mdashmdash基於供應鏈金

融的角度[J] 新農村 2012(2) 210-211

[3] 巫卓宸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之特徵操作模式及價值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2) 21-23

[4] 林強李苗保兌倉融資模式下收益共用契約的參數設計[J]系統科

學與數學 201333(4)430-444

参考文献

23

[5] 許淑蘭呂春梅陸曉英現代企業信用體系與應收賬款管理分

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2 59

[6] 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1) 295-297

[7] 安娜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吉

林大學2015

[8] 焦貝貝鄭風田保兌倉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最優訂貨策

略分析mdashmdash基於貝葉斯報童模型]研究了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

鮮農產品零售商的貝葉斯報童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6 38(1)12-15

[9] Cronin John E Method of making stacked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regions of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given stack level US5602051A 1997

[10] Camerinelli ESupply chain finance[J]Journal of Payments StaregyampampSystems 20093(2)114-128

[11]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ME financi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MC13-121 2008 (10) 14-15

[12] Randall W FarrisT II Supply chain financingusing cash-tocash variable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ampamp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8)669-689

[13] Hartley-Urquhart WR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US US6167385 2000

[14] Wuttke DA Blome C Heese H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8 72-81

[15] Cavenaghi E Supply-chain fi nance The new frontier in the world of paymen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amp Systems 2014 7(4) 290-293

[16] Yang S A Birge J R Trade credit risk sharing and inventory fi nancing portfolios[J]Management Science 2018 64(8) 3667-3689

[17] Kouvelis P ZHAO W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 der fi 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341mdash2357

[18] 楊德禮 郭瓊 何勇 徐經意供應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理學報 2006 (1) 117-125

[19] 張蔚虹王鑫宋盼基於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

模式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8(2) 27-34

[20] 張佳卉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

業2018(18) 52-54

[21] 劉兆瑩戴志遠趙曉玲武晖基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中小企業供應

鏈融資[J]農村金融研究 2017(10)26-29

[22] 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供應鏈融資研究[J]商業經

濟研究2018(12) 170-172

[23] 塗祥楊琦峰宋平楊興忠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決策分析[[J]武漢

金融2016(10)21-25

[24] 劉伶蕾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J]財訊2019(1)113

[25] Ishii H Nose T Perishable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wo types of customers and different selling prices under the warehouse capacity co ns train 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4(1-2) 167-176

[26] Abad PL Optimal price and order size under partial backordering incorporating shortage backorder and lost sale co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79-186

[27] Parker C Ramdas KSavva N Is it enough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Indiarsquos agriculture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9) 1-23

[28] 陳軍但斌張旭梅多級價格折扣下基於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

品EOQ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9(7) 43-54

[29] 賈濤徐渝耿凱平部分延期付款下易腐品聯合經濟訂貨批量

模型[J]運籌與管理 2011 20(4) 1-9

[30] 陳淮莉韓偉基於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訂貨批量以及定價決策研

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18)3 19-23

[31] 趙菊花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17(6) 1-3

[32] 紀賢兵徐健孫玉玲多週期下的生鮮農產品 EOQ 模型[J]內蒙古

科技與經濟2018(16) 85-86

[33] 仇戈 吳勝高鐵快運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決策[J]西南交

通大学學報 201853(2) 392-399

[34] Bhattachaqee S Ramesh R A multi-period profi t maximizing model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side mechanis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2(3) 584-601

[35] Qin Y Wang J Wei C 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2(2) 42-48

[36] Feng LChan Y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es for perishable goods when the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displayed stocksand expiration d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1718511-20

[37] 李琳範體軍零售商主導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対比

研究[J]中國管理 科學201523(12) 113-123

[38] 常麗娜基於參考競爭的電商生鮮品動態定價策略[J]物流工程與

管理201638(3)73-75

[39] Hahn KH Hwang H Shinn SW A returns policy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 coordination of perishable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2(3) 770-780

[40]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小企業融資信用風險研究會計之

友2010 9(4)56-57

[41] 李巍 淺析生鮮品供應鏈物流的金融模式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33(9) 44mdash45

[42] 陳小梅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機制研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 2013 6(3)14mdash18

[43] 劉秀莉基於信用風險視角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農業經濟

2014 4(7) 32mdash33

[44] 劉傑生鮮品O2O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收益博弈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 2016

[45] 林強賀勇資金約束下給予零售商競爭的融資模式對比研究

20156 10-12

[46] 嚴暢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廣州華南理

工大學 2017

[47] 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 2005(10) 179-182

[48] 李小金保兌倉融資供應鏈決策模型的構建及參數求解[J]金融教

育研究 2016 29(2) 57-64

[49] 张继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肅科

技20084 106-107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蔣楠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農業作為中國基礎性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生產效率是衡量農業綜合生產力

的重要指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長久以來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

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但是在度量時僅僅基於傳統的資本勞動和土地

等基本要素忽略了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際上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各國農業

發展面臨的難題是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取得如此巨

大的成績一方面依託大自然的饋贈得到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經濟增長是建立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的代價之上尤其是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逐年遞增

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時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有數據表明在全國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17未來形式會更加嚴峻毫無疑問中國農

業經濟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不能建立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代價的基礎上為了實現農

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者統籌協調發展通過梳理

農業生產效率的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導整個產業

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本文將對相關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並對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及

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重新定義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關鍵詞 農業綠色生產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碳排放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basic industry in China is a major event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a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o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bor and land and ignore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ac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come diffi cult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收稿日期2020-03-23修訂日期2020-04-29通訊作者蔣楠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nji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1931

25

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 40 多年中國農業在這個歷程

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確立家庭農場承包責任

制以來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從農業總產值上

看2016 年中國農業總產值是 1978 年 50 多倍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6從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上看2016 年是改革開放時期收入的 90 多

倍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7為 123636 元從中

國糧食總產量上看2016 年取得糧食總產量是改

革開放時期的 2 倍多達到 61625 萬噸養活了

地球上接近 20 的人口解決了人民的溫飽的問

題我國目前沒有形成有效的回收機制化學製

品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而

且很可能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

問題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的日程上同時近年來

農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

的重點議題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

逐年遞增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形式

會更加嚴峻 [1]有數據表明在全國溫室氣體排

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 17[2]2009

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明

確制定了碳減排的目標並達成了《哥本哈根協

議》根據《哥本哈根協議》中國政府規劃提

出了相比 2015 年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量降

低 172015 年中國政府再次下達了新一輪的

碳減排的目標這是我國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

框架公約》之後主動再次提升碳減排的目標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幾千年

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歷史農業相比其他行業

一直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政府一直重點關注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

展連續十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ldquo三農

問題rdquo並且頒佈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2015-2030)》綱領性文件指導我國農業進一

步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

大量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率的目標這也是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觀點古典經濟增長理

論認為生產率的增長是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的源泉因此很多學者在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時

把視角放在了生產率上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問

題時很多學者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把研究的

視角放在農業生產率這個視角上試圖找到農業

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很多領域的學者嘗試了很多方法測定農業生產率

希望能識別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路徑也為後

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通過梳理關於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問題研究文獻發現很多學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s achieved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relied on the gift of nature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fi lms it has brought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optimistic Data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 for about 17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form will be more severe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not be based on the cos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gricultur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ordin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it is found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perspectives only on a specifi c industry lacking a policy path to guide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y to improve ecological effi 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defi n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s

26

者對農業生產率的度量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的投入上忽視了資源的投入

僅僅關注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等這幾個要素

而且在產出方面也只是關注農業經濟的總量增長

也沒有兼顧生態和環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理

念相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古典經濟學理論在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核心分歧在於資源和環境也

可以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變量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2 研究目的

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以來基礎的產業承擔起

了國計民生的重任作為一個產業具有很強的

經濟屬性有常規的投入和產出而衡量投入產

出的手段就是效率評價將效率評價作為一種

技術手段評價農業部門的真實績效這種績效

兼顧了農業部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研

究農業綠色生產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

過去建立起的評價傳統農業部門經濟績效的框架

是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改變成為亟須研究的

課題通過梳理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很多學者

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

導整個產業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之上將對相關理論進行

全面梳理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3 相關文獻綜述

31農業碳排放源研究

關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最早是在

1997 年出版的《京都議定書》該書認為產生碳

排放源主要包括農業土壤水稻種植焚燒和秸

稈燃燒等方面也包括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 [3]在

《氣候變化 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

放總量是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構成的第二大源泉 [4]

國外學者對於農業碳排放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Jane MF Johnson 對農業生產過程的調查發現的結

論農業生產投入使用的化肥農業化石燃料的

使用均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5]Prashant Rajput 等

則是通過研究印度北部的小麥和水稻發現農戶燃

燒農田中的小麥和水稻會導致大量農業碳排放 [6]

Immo Kaumlmpf 等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強

度與不同氣候的地區土壤有相關的關係溫帶地

區的森林砍伐和農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7]

國內對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較晚更

多關於低碳農業的研究直到 2000 年以後才興起

趙其國等研究發現農業碳源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

工農田中的廢棄物和秸稈回收等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甲烷和一氧

化氮 [8]李波等發現碳排放的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

投入的化學製品比如農藥化肥農膜以及

農業生產過程中翻耕灌溉以及農業機械化 [9]田

雲和張俊飆等調研湖北省的農業碳排放源認為

農業碳源產生的絕大部分是農業耕作投入使用的

化肥農藥農膜以及土地翻耕農業機耕的

柴油等方面 [10]因此通過上述農業碳源基本

可以界定農業碳源主要是由以下 4 類產生1)農

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化學製品主要是農業

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藥化肥農膜農耕灌

溉等 [9-11]2)農業機械化使用的能源產生的農業

碳排放 [12]3)農業碳源不僅包括農地直接產生

也包括農地間接產生的碳排放 [13]4)廣義的農業

碳排放不僅指農地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包

括家禽牲畜農地直接生產過程農業機械化使

用的能源等等 [14-15]

在厘清出農業碳源後發現關於農業碳源的

測算與影響碳源的因素文獻主要從國家和省級兩

個方面為切入點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

面 [9-10 16-20]

(1) 關 於 農 業 碳 排 放 量 的 測 算Keith

Paustian 發現溫室氣體總量中農業生產活動導致占

27

五分之一而且隨著農業生產規模擴張可能加速

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增加氣候逐漸變暖 [21]Jane

M-F Johnson 認為農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是導致農

業碳排放逐年遞增的直接因素 [5]田雲等發現中國

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為ldquo上升mdash下降mdash上升rdquo

的特點對碳排放總量貢獻最大來自於中國糧食

主產區的農業大省 [10]劉治國等李煒通過對山

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山西省的

碳排放量最是由農田秸稈燃燒導致而且呈現遞

增的趨勢其中山西省中晉中運城臨汾等三

個城市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較高 [22-23]高標等通過

分析區域農業碳排放量發現導致白城市碳排放

量活躍因素是化肥和水稻種植總體的農業碳排

放量呈現出先遞增後遞減的特徵 [24]閆吉以吉林

省以例通過測算 1990-2013 年吉林省及 2013 年

各州市農地生產投入使用的生產資料的碳排放量

分析了吉林省碳排放量與碳排放強度的變化趨勢

並針對導致吉林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因素

提出了減少碳排放強度相關的政策建議 [25]李賽

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發現河南省農業碳排放

量主要來源是化肥的使用和農業機耕等兩方面產

生受其變化而變化而且農業碳排放強度處在

較高水平 [26]

(2) 農 業 碳 排 放 影 響 因 素 分 析 國 外 學

者對農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學者 LM

Vleeshouwers 等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或者種植過程的模式二

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降水氣溫土壤條件 [27]

Michael R 等主要是研究宏觀因素對農業碳排放量

的影響發現全球碳排放量的強度與經濟總量

人口規模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有相關關係 [28]

P Fernandez 等以歐盟 27 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

LMDI 對數分解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表明歐盟

27 國的碳排放量與能源使用效率有關 [29]Hannah

等通過 LMDI 模型研究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使用

能源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碳排放強

度進而會影響氣候 [30]Waggoner PE 等以丹麥

為研究對象利用 IPAT 模型分析了農作物種植的

產量與農業碳排量之間的關係 [31]

國內學者主要通過 LMDI 模型分解農業碳排

放驅動因素因其可以進行加法分解乘法分解

等相互分解而且操作簡便張小平等以甘肅省

為例通過 LMDI 模型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農業

碳排放量的因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業

結構越合理會減少農業碳排放量而農業經濟發

展程度越低和勞動力文化程度越低會增加農業生

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20]王妍利用 LMDI 對數分

解模型以宏觀層面為視角分析了中國農業碳排量

的影響因素通過分解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農業

經濟發展程度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32]田雲等以 1996-2009

年武漢市 14 個方面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碳排量測

算數據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經濟因素能

源效率能源結構和人口規模的影響 [33]堯波等

利用碳轉化係數法估算了江西省 2000-2010 年的農

業碳排放量分析了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

特徵以及影響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因素 [34]

32 農業效率研究綜述

效率最先應用在評價經濟活動通過比較成

本和收益的關係得到效率值從評價經濟活動延

伸到評價生產過程比較投入和產出的關係評

價某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可以指該單元在

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得到了最優的利用也可

以是指在產出的產量得到了最大化稱之為有效

性 [35]對於生產效率的定義國外很多組織對此

有很多相關的闡述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歐洲環境署聯合國貿易與

發展會議等機構 [36]

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集中在農業

生產效率測算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和農業生產

效率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包括農業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如

李周於法穩馬鳳才等周腰華周亞光 [37-39]

(1)農業生產效率測算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28

通過梳理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相

關的文獻包含了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以

及從微觀地區及宏觀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效率

首先對於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國外學者主

要採用的方法是非參數和參數生產率的分析方法

Ball 等分析了美國和歐洲 9 個國家近 20 年的農業

生產率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增

加資本投入的途徑 [40]Ajibefun 和 Aderinola 以尼

日利亞為研究對象發現糧食作物的生產效率中

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41]Bravo-

Ureta 等測算了各大洲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效

率並對比分析 167 個國家的農業技術效率 [42]

Dubey 等對比分析了美國俄亥俄州與印度旁遮普省

的農業效率發現俄亥俄州的農業效率整體高於

印度旁遮普省 [43]Lio MC 等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

了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44]

國內學者在測算傳統農業生產率主要是以隨

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為主郭軍

華等研究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因素包括城市

化進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農業受災率和政府的財政支農水平發現前

兩者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係是正向促進的而其

餘的影響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阻礙的作用 [45]

車維漢等通過對比中國農業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的

農業生產率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對

農業生產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46]彭代彥等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技術

效率整體偏低而且受到勞動力結構和老齡化的

影響 [47]楊剛等通過運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實證

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性

並呈現空間集聚的特點 [48]後期的一些文獻在研

究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統稱

為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農業生產效率傅東平等以

廣西各地級市為例通過 Malmqusit-DEA 模型分

析了 2006-2014 年各地級市農業生產效率發現廣

西農業全要素增長率先下降後上升的特點農業

生產率在考察期間存在收斂的特性 [49]李博等是

在碳排放約束下運用非期望產出的 SBM 模型

得到了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發現絕大部分地區的

農業生產效率差異性較大並且到達有效率的省

份較少 [16]朱紀廣等通過 DEA 模型分解為農業綜

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發現 2000-2010

年黃淮海平原多數縣域的農業規模效率處在遞增

的階段而且農業綜合效率達到 1 的縣域較多 [50]

賀正楚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在很多地區

技術效率不高只有 5 個省市的農業生產效率達

到了有效率 [51]吳昊運用 Malmquist-DEA 模型分

析了我國 2003-2012 年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分

析了各省的靜態農業生產效率和動態農業生產效

率並對其進行差值分析 [52]田雲等在運用 DEA-

Malmquist 模型測算中國各省農業生產效率包含

了好的產出和壞的產出 [53]潘丹等改進了 SBM 模

型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並從投入冗

餘率和產出不足率等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效率的

政策建議 [54]楊俊等通過 DEA 模型中方向性距離

函數和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我國三大區域的農業環

境效率 [55]沈能等在結合 DEA 模型和共同前沿

函數法分析了不同環境和技術下我國農業生產效

率的地區差異空間特徵 [56]潘丹等在測算的農

業生產效率包含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對環境造成

的污染對此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57]劉志成

等通過組合 DEA 模型將傳統的 DEA 測算方法

和 SBM-Undesirable 模型結合一起分析了湖南

省 2004-2013 年的農業生產效率造成農業生產效

率損失的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化

學製品 [58]其他方法如朱玉林等運用了能值分析

法研究了湖南農業生態系統吳小慶等將 AHP 方

法和 DEA 方法結合分析無錫市農業生產的環境污

染 [59-60]

(2)農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很多通過梳理文

獻影響因素基本選定在宏觀因素包括農業結構

變遷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政府

的財政支農水平產業結構以及農地流轉對農

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在研究農業結構變遷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認為是農業生產效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 Fan

Lin 和 Kalirajan 等 [61-63]鄭晶等和黃少安等分別

從我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和土地制度分析了對我

國農業生產率及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4-65]

Huang Kalirajan 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的因素除了從農業投入的角度可以提升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還可以從提升農戶勞動力資本和市

場化改革這兩個方面著手 [66]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戶生產

規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研究和開發等

方面入手研究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 Fan

和 PardeySen李谷成王紅林等 [67-70]梁流濤

等則從農業生產結構變動和農業生產投入的程度

分析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71]韓海彬在分析對

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中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因

素是農業經營收入占比政府的農業政策勞動

力受教育水平有著負向阻礙的作用的因素是農

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地農村的工業化程度 [72]

梅國平等分析了 29 個省 10 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呈現區域差異性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同時考

慮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程度產業結構等因

素 [73]程翠雲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生

態效率高低受制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資源稟賦而

且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因素在不同時期對當地的生

態效率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優化農資投入和加大

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促進生態效率 [74]楊騫等

通過分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發現農業

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取決於當地基礎設施條件

狀況和環境規章制度 [75]洪開榮等通過網絡 DEA

模型測算了農業生態效率並發現區位條件自

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對農業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人均農業 GDP農業機械化密度對農業生態效率

起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受災率工業化發展水

平農業市場化程度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生態

效率起著負向的阻礙作用 [76]從農地流轉的角度

研究對農業生產率的間接影響如劉衛柏等分析

了加速農地流轉進而提升農戶的勞動生產效率

最終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積極作用 [77]戚焦耳等

分別分析農地流轉中轉入和轉出對農業生產效率

的影響農地流轉轉入的農戶相比農地流轉轉出

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要更高 [78]田雲等通過 Tobit

模型分析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

及政府的財政政策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 [53]龐家

幸和陳玉華從全國層面與個省分別研究了農業生

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35 79]

(3)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研究

關於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少較多

的收斂性文獻研究集中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

斂性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對於同一個

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有的

學者認為存在收斂有的學者認為不存在收斂

Lamber 和 Parker 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存在

區域差異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特

別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制

度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明顯 [80]田偉等

檢驗了 1998-2010 年全國和區域的農業技術效率收

斂性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差異不會隨著時

間的變化而自動消失不存在 σ 收斂 [81]潘丹等

通過收斂性檢驗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在 1998-2009

年考察期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

數僅僅存在條件收斂收斂性跟特定地區的條件

有關不存在其他方式收斂 [57]韓海彬等檢驗了

1993-2010 年我國 29 個省份的農業環境全要素生

產率指數的收斂性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是收斂的存在絕對 σ 和條件 szlig 收斂 [72]

33 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綜述

全要素生產率最早是由 Solow 提出相比單

要素生產率能同時考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

素對產出的貢獻率而且能解釋技術進步對產出

的貢獻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延伸到了很

多研究領域並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結合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是研究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考慮

勞動力土地資本等投入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

貢獻與此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獲得農業技術進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0

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

算的研究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的研

究以及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步被認為是農業經濟增

長的基礎也一直成為國內外許多農業經濟學家

研 究 的 重 點Grilliches 與 AlstonJorgenson 和

Gollop 等對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都

認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美國農業經濟產出貢獻

很大甚至貢獻率達到了 82以及後來的學者

包括 McMillan 等Lambert 和 Bayda 也對此進行

了研究 [82-83]除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

問題研究也包括日本農業經濟增長和印度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學者 Hayami 和 Rutta

Rosegrant 和 Evenson均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動

力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特別是技術進步

對其他國家的研究如巴基斯坦東非一些國家

北歐的丹麥和中歐的瑞士中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

率 的 研 究 包 括 學 者 AParikh 等Heshmati 和

Mulugeta 以及 JFAgger 等 [84-86]除此之外很多

國外學者也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研究

特別是中國確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對中

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78Wen 也

對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 1979-1984 年對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近 50[87] Kalirajan 等也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認為這段期間推動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動力不在於農業技術進步

而是在於農業技術效率的進步 [6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 Xin

和 Qin 通過測算中國 1987-2005 年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發現東部地區的最高中部地區其次西部

地區最低 [88]Hou Linke 等以縣域層面出發以我

國 1924 個縣為研究樣本對 1995 年到 1999 年的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分析 [89]

(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是研究各地區的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差異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

消失或者這種差異是否於特定的條件有關以

及這種差異是否長期存在簡而言之是研究不同

地區是否存在追趕趨勢和趨同效應

國內外關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文獻成

果較豐富集中討論存在何種收斂和收斂速度

Bernard 和 Jones 檢驗了歐盟在十七年間十四個國

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結果顯示存在 σ

收斂和絕對 szlig 收斂收斂速度為 65[90]McCunn

和 Huffman 檢驗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

發現美國 42 個州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條件 szlig

收斂收斂平均速度為 101並發現影響收斂速

度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研發的投入程度和從事農業

生產的勞動力素質 [91]Martin 和 Mitra 擴大了研究

對象範圍是以 51 個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

樣本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否存在收斂性而

且研究認為農業部門的科研投入影響農業全要素

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速

度快於這些國家製造業收斂速度 [92]Alexiadis 研

究發現歐盟一些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俱

樂部收斂的特徵一些國家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93]

AN Rezitis(2010)分析檢驗了美國和歐盟九個國

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但是相比測算方法

有了改進用窗口 Malmquist 指數的方法研究發

現樣本期間呈現的收斂性不一致有顯著的時間

差異 [94]Liu 等實證研究發現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僅存在絕對 szlig 收斂和條件 szlig 收斂不存在 σ 收

斂 [95]

McErlean 和 Wu 以 我 國 1985 到 2000 年 期 間

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直到

1992 年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呈現出收斂的趨

勢但是收斂的速度較慢僅為 31[96]

國內學者在測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主

要是以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為主在此基礎上對我

國或者地區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檢驗研究成

果較多趙蕾等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

在收斂的特徵即使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表現出

了時間省份等差異但是仍然存在收斂 [97]石

慧等採用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中國 1985-2005

31

年 28 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績效的動態表現研究發

現八大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均為正增長

規模效率呈現出較明顯的負增長配置效率的波

動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的首要推動力 [98]田

偉等首先是通過非參數的模型方法測算了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研究發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

沒有收斂的特徵但是區域內部之間卻表現出不

同的收斂特徵 [81]馬述忠等測算了我國農業生產

率的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了我國農業技術效率

的收斂特徵結果顯示有收斂的趨勢並呈現出

逐步增強的特點 [99]欒義君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存在追高趨勢即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較低的地區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地區有

追趕趨勢並且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100]

(3)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研究

雖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

但國內及海外學者的主要研究包括農業內部結

構農業制度農業價格政策人力資本等因素

Peneder M 研究發現表明提升整個農業部門的全

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產率較高的要素

流動到農業部門因此要調整農業部門中生產要素

流動 [101]Lin 研究了農業制度對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變革或創新傳統農業制度是

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62]

Daniel C Monchuk(2009)研究了價格調控對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設定合理的價格

對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和流動起積極作用進而可

以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價格過高反而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不良影響 [102]除此之外

Appleton 等人認為提升農業中人力資本也直接

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在市場信息收集

日常管理農業資源配上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 [10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雖不多

但涉及到了除農業領域的其他領域如工業全

要素生產率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全要

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潘丹等選定了投資開發度

農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城鄉收入差距農產品

價格政策等影響因素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

影響發現農業的投資開放度越大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越完善更能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但是當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農產品價格政策不合

理會導致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 [104]陳超

凡建立了 SYS-GMM 動態面板模型研究了投資開

放度和企業規模對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兩者對其影響並不明顯但優化工業企

業的產權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卻對工業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起著積極作用 [105]丁黎黎等研究了

工業規模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海洋產業結構

優化對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

僅有工業規模對其起著負面顯著的作用其他影

響因素均對其起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106]汪鋒等通

過研究我國 30 個省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因素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反而降低了我國綠色全

要素生產率但是市場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

產業結構升級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起著顯著

的積極作用 [107]

4 總結

41 文獻綜述

通過梳理以上相關的文獻綜述發現農業碳排

放源主要是通過測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

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農膜以及農業機械使

用的能源灌溉翻耕等幾個方面產生的碳排放

而且多數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農業碳排放源由

於在測量技術手段的限制很難去統計其他經濟

作物或者森林對碳匯的吸收量因此碳排放量測

算估算肯定存在偏差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包括

農業生產效率測算收斂性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有的學者從微觀出發研究單個農戶的生產效率

有的學者從宏觀層面地區層級去研究農業生產

效率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以數據包絡分析

法為主但是得到效率也有差異原因在於有的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2

學者在測算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

響有的學者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

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是否存在收斂性存在爭議

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很多學者肯定了農業制度變

遷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生產效率的積極作用

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城鎮化進程工業

化發展水平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結論不一致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和測算基本與農

業生產效率得到的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對

於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研究文獻不多

42 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

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

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是農業綠色生產率及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王利提出1998 年聯合國環境署

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高級研討會上ldquo綠色生產

率rdquo(Green ProductivityGP)的概念在《國際清

潔生產宣言》中首先提出 [108]此後隨著生產過

程中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諸

多國內外學者評價經濟效益時開始把資源和環

境因素納入到研究範圍中亞洲生產率組織將ldquo綠

色生產率rdquo的概念闡述為ldquo通過生產技術以及管

理水平的提升生產環保產品服務從而達到

環境保護的戰略以及提高生產率rdquo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與傳統的生產率相

比綠色生產率是扣除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

破壞後的生產率水平基於此本文將ldquo農業綠

色生產率rdquo定義為將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素

納入研究範圍內的農業生產率水平ldquo綠色全要

素生產率rdquo定義為在傳統以資源為投入要素

以生產總值等為期望產出核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基

礎上將污染排放(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

歸入到測算生產率體系之內從而得到的全要素

生產率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變動趨勢

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32-38

[2] 董紅敏李玉娥陶秀萍等 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

技術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0)269-273

[3] 夏慶利 基於碳匯功能的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生態經

濟2010(10)106-109

[4] 秦大河羅勇陳振林等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IPCC 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解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6)311-314

[5] Jane M-F Johnsonet Alan JF Sharon LW Donald C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7 150(6)107-124

[6] Prashant Rajput M Sarin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aerosols from large-scale agricultural-waste burning emissions in Nor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to organic mass-to-organic carbon ratio Original Research Chemosphere 2012 103(5)74-79

[7] Kaumlmpf I Haumllzel N Staumlrrle M Potential of temperate agricultural soil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land-use eff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10)428-435

[8] 趙 其 國 錢 海 燕 低 碳 經 濟 與 農 業 發 展 思 考 生 態 環 境 學

報200918(5)1609-1614

[9]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影響因素分

解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8)80-86

[10] 田雲張俊飆李波湖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時空特徵與脫鉤彈

性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514-1519

[11] 張志高袁征李貝歌等 基於投入視角的河南省農業碳

排 放 時 空 演 化 特 徵 與 影 響 因 素 分 解 中 國 農 業 資 源 與 區 劃 201738(10)152-161

[12] 李國志李 宗 植 中國農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因素分解實證分

析mdashmdash基於LMDI模型農業技術經濟 2010(10)66-72

[13] 李俊傑 民族地區農地利用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

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222(9)42-47

[14] 曹俊文曹玲娟 江西省農業碳排放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生態

經濟 201632(7)66-68

[15] 楊紅娟李明雲劉紅琴 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mdashmdash

以雲南為例生態經濟 201531(10)76-78

[16] 李博張文忠餘建輝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地區

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636(9)150-157

[17] 黃祖輝米松華農業碳足跡研究mdashmdash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

題2011(11)40-47

[18] 楊鈞中國農業碳排放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河南農業大

學學報201246(3)336-342

参考文献

33

[19] 高標房驕許清濤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及驅動因

素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617-621

[20] 張小平王龍飛甘肅省農業碳排放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乾旱區

地理2014(05)1029-1035

[21] Keith Paustian Vernon Cole C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135-162

[22] 劉治國張紅李煒 等 山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及時空特徵研

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7(08)124-129

[23] 李煒 山西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學 2014

[24] 高標房 驕許清濤等 白城市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與碳減排

潛力分析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37(9)195-203

[25] 閆吉 吉林省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吉林吉林農業

大學 2016

[26] 李賽河北省農業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設計[D]河北河北地質

大學 2016

[27] LM Vleeshollwers AVerhagen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by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model Study for Europ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519-530

[28] MR Raupach G Marland P Ciais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4)10288-10293

[29] P Fernandez Gonzalez M Landajo MJ Presn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anges in CO2 emission levels in EU-27 Differences between member sta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policy20143811-16

[30] Hannan Foerdter Katja Schumacher Enrica DE CIAN et al Europea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ies beyond 2030 - A sectoral multi-model decompositio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34(Suppl1)13400041-134000429

[31] Waggoner PE Ausubel JH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 renovated IPAT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200299(12)7860-7865

[32] 王妍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空間效應研究[D]雲南 雲南財

經大學 2017

[33] 田雲李波張俊飆 武漢市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解研究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88- 92

[34] 堯波鄭豔明等 江西省縣域農業碳排放的時空動態及影響因

素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3(3)311- 318

[35] 龐家幸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6

[36] 孫露 耿湧等 基於能值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生產效率評估[J] 生態學雜誌 2014(02)462- 468

[ 3 7 ] 李 周 於 法 穩 西 部 地 區 農 業 生 產 效 率 的 分 析 中 國 農 村 觀

察2005(6)2-9

[38] 馬鳳才趙連閣 任瑩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農業技術

經濟2008(2)91-92

[39] 周腰華周亞光1996-2007 年遼寧省 14 個市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與比較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59-260

[40] Ball VE Nehring R Levels of Farm Sector Productiv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 15(1)5-29

[41] Ajibefun I Aderinola Eeditors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 cienc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irical study of Nigerian food crop farmers Final Report Presentation at Bi-annual Research Workshop of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Nairobi Kenya 2004

[42] Bravo-Ureta BE Soliacutes D Loacutepez VH M et al Technical effi ciency in farming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7 27(1)57-72

[4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332-350

[44] Monchi L Hu J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ross-country aggregate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60(1)40-61

[45] 郭軍華倪明李幫義基於三階段DEA 模型的農業生產效率

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7-38

[46] 車維漢楊榮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

提高mdashmdash基於國際比較的實證分析財經研究201036(3)113-123

[47] 彭代彥吳翔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mdashmdash基於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經濟學家2013(9)68-76

[48] 楊剛楊孟禹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關聯效應mdashmdash基於

靜態與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1333(11)122-129

[49] 傅東平王鑫 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與氣候變化mdashmdash以廣西為

例生態經濟2017(05)155-159

[50] 朱紀廣李二玲李小建等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效率及其分

解的時空格局 地理科學 2013(12)1458-1466

[51] 賀正楚吳豔周震虹 我國各省市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評價 經濟地理2011(06)999-1002

[52] 吳昊 ldquo兩型農業rdquo視角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陝西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 2016

[53] 田雲張俊飆吳賢榮等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

長與分解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29(11)7-12

[54] 潘丹應瑞瑤環境污染約束下農業生產率增長地區差異及其動

態分佈演進中國科技論壇20131(05)60-67

[55] 楊俊陳怡基於環境因素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研究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6)153-157

[56] 沈能周晶晶王群偉考慮技術差距的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

庫茲涅茨曲線再估計地理空間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13(12)72-83

[57] 潘丹 應瑞瑤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評價方法與實證mdashmdash基於非期

望產出的SBM模型分析 生態學報 2013(12)3837-3845

[58] 劉志成張晨成湖南省農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mdashmdash基於 SBM-undesirable 模型與CCR 模型的對比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9(6)32-36

[59] 朱 玉 林 周 傑 李 莎 等 基 於 能 值 理 論 的 湖 南 農 業 生

態 經 濟 系 統 生 態 效 率 分 析 湖 南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201114(6)86-89

[60] 吳小慶王亞平何麗梅等基於 AHP 和 DEA 模型的農業生態

效率評價mdashmdash以無錫市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6)714-719

[61] Fan S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266-275

[62] 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34-51

[63] Kalirajan 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78(2)331-338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4

[64] 鄭晶沮思美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的影響1988-2005改革2007(7)40-47

[65] 黃少安孫聖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

影響mdashmdash對 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中國

社會科學2005(3)48-61

[66] Huang Y Kalirajan KP Potential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household dat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7(2-3)191-199

[67] Fan S Pardey P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68] Sen A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5)425-450

[69]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評

論2009(2)60-68

[70] 王紅林張林秀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公共投資作用研究mdash以江蘇

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2(10)21-25

[71] 梁流濤曲福田馮淑怡基於環境污染約束視角的農業技術效

率測度自然資源學報2012(9)1580-1589

[72] 韓海彬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經濟與管理研

究2013(9)61-68

[73] 梅國平甘敬義朱清貞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研

究當代財經2014(7)13-20

[74] 程翠雲任景明王如松我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生態學

報201434(1)142-148

[75] 楊騫劉華軍污染排放約束下中國農業水資源效率的區域差異

與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1)114-128

[76] 洪開榮陳誠豐超等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

素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1-41

[77] 劉衛柏鄭愛民 彭魏倬加 等 農村土地流轉與勞動生產率變

化mdashmdash基於CIR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經濟地理 2017(12)195-202

[78] 戚焦耳郭貫成 陳永生 農地流轉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

究mdashmdash基於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資源科學 2015(09)1816- 1824

[79] 陳玉華 雲南省農業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雲南雲南農

業大學 2017

[80] Lambert D K Parker E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Provinci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49(3)378-392

[81] 田偉柳思維中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及收斂性分析mdashmdash

基於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農業經濟問題2012(12)11-18

[82] Mc Millan et al The Impact of Chinarsquo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83] DK Lambert VV Bayda The Impacts of Farm Financial Structure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1)277-289

[84] A Parikh et al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of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45(1)132-138

[85] A Heshmati Y Mmulugeta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Ugandan matoke farm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63(7)491-494

[86] JF Agger LG Lawson M Lund T Coelli Lameness 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 91(1-2)157-172

[87] Wen GJ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rsquo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 tural Change199342(1)1-41

[88] Xin Xiangfei Qin Fu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92-100

[89] Hou Linke Zhang Yanjie Zhan Jinyan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22(1)167-178

[90] Bernard A and Jones CI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Measurement across Industries and Coun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5)1216-1238

[91] McCunn A Huffman W 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 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o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370-388

[92] Martin W Mitra D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versus manufact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149(2)403-22

[93] S Alexiadis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023(11)84-96

[94] AN Reziti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8) 1029-1044

[95] Liu Yucan CR Shumwa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agriculture new cointegration panel data results Applied Economics 201143(1)91-102

[96] McErlean and Wu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China Food Policy 200328(3)237-252

[97] 趙蕾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及收斂性分析農業技術經

濟2007(02)93-98

[98] 石慧孟令杰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地區差距及波動性研

究mdashmdash基於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科學2008(03)20-33

[99] 馬述忠馮晗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效率衰退會終結嗎mdashmdash基於

開放與收斂視角的考察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5)3189-3196

[100] 欒義君任傑我國農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斂性研究中國農

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5)20-24

[101] Peneder M 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 WIFO Working Paper182Vienna2002

[102] Daniel C Monchuk The non-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9247-56

[103] Appleton S Balihuta 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8415-444

[104] 潘丹應瑞瑤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時空變異基於文獻

的再研究經濟地理201232(07)113-117+128

[105] 陳超凡中國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mdashmdash基於ML生

產率指數及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1633(03)53-62

[106] 丁黎黎朱琳何廣順中國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

影響因素中國科技論壇2015(02)72-78

[107] 汪鋒解晉中國分省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研究中國人口科

學2015(02)53-62+127

[108] 王利 我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7

3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觀勝1佟偉俊2

(1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2中國南方航空廣東)

摘要 為提高民航客艙的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對客艙安全狀態全面和快捷的評估本研究基於

中國民航局2006-2019年共計359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以系統工程理論中ldquo人mdashmdash

機mdashmdash環境三要素為依據通過探索性因數分析(EFA)對問卷調研的資料進行處理並結合

相關領域專家訪談結果從人員環境管理乘載等四個方面選取了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評估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性可靠性及量化其路徑係

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在已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SEM)並通過 AMOS軟體對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CFA)最後提出建立客

艙安全評估系統的構想並提供全面(包含17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和快捷(包含14個二

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兩套評估方式及其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客艙安全安全評估結構方程模型(SEM)AMOS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1 Weijun T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2China Southern Airlines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abin saf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359 valid cabin unsafe events by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human-machine-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Processing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abin safe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n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lo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quantify its path coeffi cients and determine its degree of infl uenc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MO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confi 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orsFinally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a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wo set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17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0 tertiary indicators) and quick (including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provided Specifi c method

Keywords Cabin safety safety assess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MOS

收稿日期2020-04-07修訂日期2020-06-08通訊作者劉觀勝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King_lao123hotmailcomTel 00853-66885272

36

0 研究背景

民用航空運輸源於上世紀初期德國的齊

柏林飛艇 [1]LZ-129 在著陸時不幸著火爆炸LZ-

129ldquo興登堡號rdquo的災難開始引起了人們對航空

器客艙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穩定性使民用飛機的事故

率逐步下降但和在上世紀 80 年代發生的航空事

件 [2]如 1983 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 DC-9 飛機和

1985 年英國航空旅遊公司的 B-737 飛機著火事件

使得各界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再次引起關注和恐

慌直至近期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巴基斯坦

國際航空 8303 號班機一架空客 A320 由拉合爾

飛往卡拉奇於降落時雙發失效在巴基斯坦南

部卡拉奇市郊居民區附近墜毀事故仍在調查中

因此航空事故的頻密發生促使美國聯邦航空

局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運輸部開始加

強關注保障乘員安全和事故後存活率等問題他

們對客艙安全技術研究提出更多的要求1990 年

初來自各國的運輸部門及其客艙安全研究團隊

提議組建客艙安全研究技術組致力於研究客艙

安全問題尤其是飛行中和墜機後客艙成員的安

全性和存活率等問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亦定期

發表報告在 2018 年出版的《國際民航組織安全

報告》[3] 中也提到通過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航

空界合作以改善安全性重點是通過標準化

監測和實施來改善安全績效在過去十年的致命

事故和死亡人數普遍呈下降趨勢

安全是民航業界永恆的名詞是民航運輸業

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民航業界的共同目標

客艙安全作為飛行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

航空運輸客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經濟

快速增長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

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 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4] 顯示民航安全運行

平穩可控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

動值為 0013(世界平均水準為 0153)自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2018 年底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

行 100 個月累計安全飛行 6836 萬小時2018 年

運輸航空事故徵候 568 起同比下降 122其中

運輸航空嚴重事故徵候 16 起同比下降 2381

嚴重事故徵候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分

別為 00139 和 00329各項指標均較好控制在年

度安全目標範圍內2018 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

周轉量 120653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114全

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 6117377 萬人次比上年增

長 109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 73851 萬噸

比上年增長 46民航運輸業迅猛發展機遇和

挑戰並存但航空業的發展要以保證安全作為前

提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按照這

種水準估算整個ldquo十三五rdquo期間事故增長率將

會有增無減因此用最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

企業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管理航空安全將

安全管理從原來的事件查處事態管理走向科學

的系統管理和風險預警管理轉變實施安全管理

關口前移不斷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成為民航

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中國民航正在高速發展航空器日益先進

客艙乘務員從業人數也在急速增長日趨複雜的

客艙運行環境與ldquo速成式rdquo的崗前培訓形成鮮明

的反差這些都是客艙不安全事件頻發的誘因

王燕青和周紅月 [5] 認為民用客機嚴重事故和飛行

事故時有發生且難以完全避免提升客艙乘務

員安全疏散能力對減少人員傷亡損失有著重要

意義另外由於行業內對乘務員崗位的認識普

遍存在誤區因此在公司運營層面對客艙安全的

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航空公司為追求經濟效益普

遍存在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現象這與民航快

速發展的整體態勢極不相稱與社會大眾對航空

安全的期待也不相符

客艙安全相關研究偏重於飛行空管或機場

等技術方面本研究結合人機環境系統

工程理論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等多種理論通過

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採用定性和定量理論聯

繫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民航客艙運行過程中的不

安全事件進行分類與分析對影響民航客艙安全

3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探究民航客艙安全事故的

內涵及致因機理研究各因素間的相關性確定

客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為客艙事故致因理論

的發展民航客艙安全評估水準的提高奠定理論

基礎為客艙安全管理理論的推進提供實證同

時由於是直接使用民航統計資料來研究民航客

艙運行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其目的

是為現有局方客艙安全評價系統的改善方案提供

新的思路在安全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標值的確

定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經過 AMOS 結構方程檢

驗提供全面和快捷兩套評估方式和及其具體操

作方法並劃定評價指標的值域範圍這使得本

研究對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客艙安全是處理客艙成

員存活率延長從飛機逃生的有效時間可分為

機上安全和空難求生兩個方面研究重點是機載

人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而歐洲航空安全局則認

為客艙安全是在飛行全程中為乘客及機組成員提

供安全環境及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減低傷亡國際

航空運輸協會認為客艙安全應該包含在航空公司

安全管理系統中包含主動性的資料搜集和事前

預防與監督活動簡言之有關客艙安全的研究

大概可以分為緊急事故的逃生(通常發生在航空

器墜落起火或沖出跑道等階段)與航空保安

相關的課題 ( 如劫機或乘客攜帶危險物品等 )其

他不正常的事件 ( 如亂流乘客吸煙與性騷擾等 )

客艙內的環境與健康條件 ( 如通風條件與傳染病的

預防等 ) 四個方面

11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現況

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方面嚴文婷 [6] 運用風

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客艙安全進行探討建立風

險管理體系會給我們的客艙安全監控和管理帶來

巨大的幫助李紅毅 [7] 認為只有明確了民航客

艙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瞭解民航客

艙安管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風險管理

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規避民航客艙安全風險進

而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飛行環境從于蓉 [8] 的

研究客艙安全中提到客艙安全是飛行安全最為

直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確保飛行安全的

重要基礎更是民航安全運輸管理系統的最後屏

客艙安全管理可以從旅客乘務員設備

以及需求四个方面進行理解

在旅客方面崔振新和趙慶濤 [9] 從旅客客艙

不安全行為致因機理提出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

影響因素之間的假設關係態度風險感知風

險傾向和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行為意向

在乘務員方面王漢滋 [10] 等人認為為提高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對乘務員應

急處置能力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素質然後依次為

處置能力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另外李青 [11]

認為客艙乘務員對飛機的飛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

障作用不僅有效管理客艙安全而且有效整合

資源為旅客提供最安全最溫馨的服務關鍵

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設備方面柳智慧 [12] 研究中表明客艙設

備選型安全性(適航性)分析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熊力 [13] 認為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

當中越來越離不開通訊設備在飛機上也對通

訊服務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人們熱切期

望在民航客機上也享受到無線通訊服務不過通

訊設備會在客機運行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輻射干擾

進而影響客機飛行時的安全性

在需求方面沈巧 [14] 認為日益增多的需求給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

須加強民航客艙之安全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12 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研究

美國聯邦航空局客艙安全研究範圍主要涉及機

38

上安全與空難求生兩個方面其研究重點在機載人

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上研究跨度從飛機開始研製

到運營維修直至退役涵蓋了 FAR23 部FAR25

部FAR91 部FAR121 部FAR135 部及相關 AC

和 TSO 等要求加拿大運輸部與運輸安全委員會

認為客艙安全的研究範圍應包含機身耐撞毀性客

艙作業人為因素心理生理人體工學與教育

等方面澳洲運輸安全局下轄的澳洲聯邦運輸與區

域服務部針對客艙安全的研究有客艙安全溝通

大眾觀點態度與行為最佳乘客管理的疏散指令

機內兒童的固定機上嬰兒的安全提升火災時安

全性的新材料歐盟執行委員會於 2004 年提出ldquo未

來歐洲飛機安全計劃rdquo該計劃的目標是創造系

列技術革新以阻止類似 9middot11 事件的再次發生

Airbus 認為客艙安全的重點在預防即主動安全

其研究重點主要有五個方面防火材質防煙功能

提升Halon 滅火劑替代品燃油系統的改良機

上氧氣提供方式的研發

客艙安全研究大致可分為組員間的溝通逃

生劫機客艙組員等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委員

會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認為應將飛行機組與客艙機

組成員視為一個團隊加強駕駛艙與客艙組員間

的團隊精神另外FSF Editorial Staff[15] 認為乘客

如能清楚瞭解與遵守違禁品的相關規定則可減

輕客艙組員的壓力

13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研究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6] 認為由人的缺陷導致

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主導原因從海因里希因果

連鎖論 [17] 提出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件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互相之間的連鎖關係並以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

鎖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8]

更加符合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認為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管理失誤以及亞當斯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9]

提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

為現場失誤目的在於提醒不安全行爲和不安全 圖 1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

狀態的變化性質

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個複雜的人造社會

技術系統在瑞士乳酪理論 [20] 提出動失誤和潛在

條件造成的系統防禦層上的漏洞是事故成因認

為在縱深防禦條件下任何技術失效人誤違

章都只是事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當

這些觸發器與縱深防禦系統重合時才會發生事

故而崔振新和趙慶濤 [21] 客艙安全事故發生的原

因可以從人員設備管理環境訊息乘載

六個方面來分析人員方面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

綜合水準工作人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

整個組織安全文化等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主要

表現在管理思想僵化手段落後規章制度不完

善制定的安全規定得不到落實管理流程不合

理而導致的管理無效效率較低尤其是ldquo重飛

行輕客艙rdquo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思想在過

去佔據主導地位等問題在複雜的運行環境中

如果環境中存在的誘因突破了防範機制所能承受

的極限事故就必然會發生

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資訊化程度也有所提

升資訊在傳遞和辨識中出現的問題使管理不

能發揮對人物環境的協調和控制這就可能

導致潛在的風險演變成事故航空運輸已經大眾

化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

齊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

都是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本研究以系統工程理

論中ldquo人mdashmdash機mdashmdash環境rdquo[22] 三要素為依據結

合專家訪談結果並在趙荔 [23]崔振新和趙慶濤 [24]

等人的文獻從人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

乘載等六個方面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

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具體評估綜上所述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可用圖 1 來表示

人员缺陷

信息缺陷

安全事故

乘载缺陷

管理缺陷

环境缺陷人员

缺陷

39

2 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1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構建

為客觀全面地選取客艙安全評估指標從人

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乘載等六個方面

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

全進行具體評估並根據相關指標設計調查問卷

運用 SPSS 軟體並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數

分析和確立客艙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就客艙安

全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艙安全影響因

素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院校及幾大航空公司

包括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及海南

航空的主管進行了訪談結合實際狀況對已選

出的評估指標進行修正和整理使得評估指標更

加全面貼合實際具有可靠性和針對性便於

目標群體對問卷的理解從而提高問卷測量的效

度通過對以上專業人士意見的歸納和整理並綜

合考慮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在參考客艙安全事故

致因理論模型分析結果借鑒民航飛行安全評估

的相關資料後整理出了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如表 1 所示

根據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客艙安全風

險評估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受訪

者的基本資訊二是包含 40 個評估指標的客艙安

全量表要求受訪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指標打

分評分 1 到 5分值越大說明該指標重要性越

強本研究樣本取自中國民航各個單位為全面

評估中國民航客艙安全現狀本次調研選取了不

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中國民航單位為代表進行調

查統計受訪者主要為民航客艙管理人員共於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放問卷 438 份對於資料

缺失的問卷填寫時間少於 100 秒或者大於 200

秒得分為 2001601208040該問卷視為

無效最後確定的有效問卷為 300 份為保證測

量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

(Cronbach α)係數來檢驗同質性信度各因數

的 Cronbach α 係數都在 08 以上 ( 表 2)問卷總

體的信度為 0942問卷發放採取局方監察員協助

的方式確保問卷填寫資訊的真實性問卷收集

的樣本量為總測試題的 10 倍且結果穩定說明問

卷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問卷基本資訊統計結

果顯示受訪者中 95 的人聽說目睹或者親身經

歷過客艙不安全事件說明中國民航在客艙不安

全的事件頻率較高8167 的航空公司都是有內

外結合進行客艙安全評估僅有 83 的公司重視

客艙安全評估工作表明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表 1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0

表 2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4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40 指標 因子載荷 (40 指標 )

人員 913 91

機器 839 84

環境 918 87

管理 958 93

信息 822 79

承載 834 81

總體 969 93

表 3 KMO及 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30指標)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30 指標)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91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045849

df 780

Sig 00032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 項)體系構建

對航空公司進行仔細全面的評價評價指

標當然越多越好該評價體系由 6 個方面 40 個

評價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時需要涉及多個部門

製定多張表格並進行打分耗時長工作量

大不適合日常應用因此全面細緻的安全

評價體系適用於定期評估但從日常管理的角

度看航空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對生產營運中所

有指標都進行充分的關注與分析需要在眾多

的評價指標中遴選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全狀況

的關鍵指標來評價過去和當前的安全狀態

為客觀分析影響民航客艙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收集到中國民航局 2006-2019 年共計 359

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其中對事

故原因明確的 317 案件逐一進行分析後製作統

計不安全事件的原因作為參考並歸類依據

按照其性質可以歸類到人員管理環境乘

載四個因素中並選用預警指標參照的標準有

專家經驗標準行業均值標準以及行業強制標

準具體的量化方法 ( 參見附表 1)

為使評估指標更為精簡本研究擬採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重新整理指標內容首

先對數據進行了 KMO 和 Bartlett 來檢驗結

果如表 3 所示其中KMO 統計量為 0918

Bartlett 球體檢驗統計量的 P 值為 0說明非常

適合進行因數分析其次我們以 Varimax 旋

轉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如表 45 所示發現因子 1 中包含一般安全事

件等 10 項指標因子 2 中包含機型設備狀況等 8

項指標因子 3 中包含操作違規率等 9 項指標

因子 4 中包含乘客安全水準等 3 項指標 ( 表 4表

5)累計解釋方差為 6642

表 4 旋轉成份矩陣 a

旋轉成份矩陣 a30 個指標 成份

1 2 3 4

一般安全事件 802 218 174 209空防安全事件 796 148 131 260安全組織計劃 757 193 135 255安全標準規章 755 268 206 092安全監督檢查 744 214 291 184安全激勵機制 730 201 263 123領導重視程度 729 246 266 063資訊處理能力 712 340 151 200安全教育培訓 702 309 177 159資訊處理能力 663 279 103 200機型設備狀況 250 773 171 096飛機使用時間 324 728 182 065空管保障能力 244 726 135 210機場管理能力 221 675 137 062內部保障能力 241 614 221 306維修差錯概率 192 574 183 280設備故障情況 355 553 099 342設備達標情況 403 544 236 242操作違規概率 038 227 772 -054操作失誤概率 056 268 762 -037事故發生概率 344 055 755 141業務技能水平 035 146 717 055組織管理能力 327 035 684 249協調配合能力 351 140 684 150工作超限時數 408 275 642 140身體健康狀態 351 090 550 449心理健康狀態 348 197 530 390乘客安全水準 171 292 041 773乘客乘機素質 239 319 145 728乘載危險程度 309 364 297 548

41

使指標在評估工作中概念更清楚能更好地反映實

際情況將環境因數下屬的原評估指標ldquo飛機廠家

型號rdquo修正為ldquo機型設備情況rdquoldquo安全綜合計劃rdquo

修正為ldquo安全性群組織計劃rdquoldquo乘客應急能力rdquo修

正為ldquo乘客安全水準rdquo但所有指標在評估量表中的

解釋意義均保持不變僅做名稱上的修正

3 實證研究

31 模型構建

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可靠

性及量化其路徑係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給客

艙安全評估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基

於上述已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系統工程

的ldquo人rdquoldquo機rdquoldquo環rdquoldquo管rdquo的原理 [25]

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全球航空安全計劃》[26]

中的要件把指標體系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包

括管理水準環境保障機器性能人員表現

乘載影響並建立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影響關

係的初始理論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圖

2)把路徑圖轉化成因數與指標間關係的測量

模型和因數間關係的結構模型如圖 3 所示

使用 AMOS 軟體對模型進行檢測和修正從

而確定最佳的模型

表 6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項)體系

表 5 解釋的總方差根據因數分析結果結合專家以及問卷回饋

意見將 40 個評估指標合併為 30 個指標(表6)

重新對合併後的 30 個指標進行因數分析雖然指

標數量精簡但更具有代表性解釋性更強操

作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

雖然新的指標分類與初始分類有個別指標存在

差異但其原來的意義完全支援新類別的共同屬性

即在大的因數分類上基本一致只是將資訊因素合併

作為管理因數的評估指標因此確定的 30 個指標

的評估系統由ldquo人員環境管理乘載rdquo四個因數

構成另外根據專家回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為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2

圖 2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

43

圖 3 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 圖 4 驗證性因數分析模型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4

本研究驗證性因數分析 (CFA) 方法對測量模

型進行檢驗如圖 4 所示各因子 Cronbach α 係

數與因子載荷如表 7 所示

32 結果分析

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後得出了

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larr環境保

障rdquo兩條路徑未達到顯著性外測量模型的整

體擬合情況較好各擬合指標值均達到了要求的

數值鑒於關鍵的擬合指標已達到要求不再對

模型指標做修正只對部分路徑進行調整表 8

列出了對修正後的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

的結果模型 1ldquo人員表現larr環境保障rdquo模型

2刪除路徑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

larr環境保障rdquo

模型 1 和模型 2 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見表 9

可以看到經路徑調整後的模型各因數之間的顯著

性明顯提高而模型與資料擬合的評價指標值變

化不大因此確定第二次路徑調整後的模型 2

為最終模型

表 7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3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30 指標 ) 因子載荷

人員 876 92

環境 876 85

管理 926 91

承載 813 78

總體 942 92

表 9 模型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

評價指標 建議要求 模型 1 模型 2

χ2 越小越好 385567 391832

χ2df

(P > 005) < 3 2294 2399

GFI > 09 0868 0889

AGFI > 08 0861 0861

IFI > 09 0938 0937

TLI > 09 0927 0927

RMSEA < 007 0068 0068

表 8 因數載荷與路徑係數分析

路徑 標準化回歸係數

模型 1 模型 2

機場管理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832 0831

空管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69 0769

内部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92 0798

維修差错概率 larr 環境保障 0727 0729

飛行使用時間 larr 環境保障 0909 0923

飛機廠家型號 larr 環境保障 0692 0692

設備故障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531 0511

設備逹標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611 0632

安全綜合計劃 larr 管理水平 0821 0826

安全標準規章 larr 管理水平 0788 0778

空防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805 0819

信息處理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87 0789

一般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764 0774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624 0634

安全監督檢查 larr 管理水平 0662 0673

領導重視程度 larr 管理水平 0721 0736

安全教育培訓 larr 管理水平 0626 0634

資訊辨認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22 0732

乘客應急能力 larr 乘載影响 0888 0893

乘客乘機素質 larr 乘載影响 0821 0837

乘載危险程度 larr 乘載影响 0668 0679

操作失誤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10 0810

工作超限時數 larr 人員表现 0524 0519

業務技能水平 larr 人員表现 0651 0651

操作違規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34 0836

事故發生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766 0778

身體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716 0742

心理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621 0625

協調配合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11 0723

組織管理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81 0790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746 0749

人員表现 larr 管理水平 0628 0638

人員表现 larr 環境保障 0234 0228

乘載影响 larr 管理水平 0422 0652

乘載影响 larr 人員表现 0148

乘載影响 larr 環境保障 0177

注plt001

45

模型 2 的路徑係數如圖 5 所示可以看到

1) 人員表現操作違規及失誤兩個指標的載

荷均較高這表明對於客艙不安全事件而言操

作失誤和違規都是對其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

也是衡量客艙安全水準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其

中在人員表現中操作違規的載荷最大這與民航

局客艙不安全事件記錄統計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情

況是吻合的工作超限時數業務技能水準指標

心理健康狀態與其他指標相比載荷較低這可能

與實際運行中的狀況有關另外管理水準和環境

保障亦會使人員表現出現變化這也是明確了

持續的培訓提升管理技巧和環境變化是影響人員

表現的先決條件故此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

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27](CCAR-121

部)中對客艙運行人員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對

於客艙運行人員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局方近年

來也將客艙監察工作的重點放在運行資格和超

時上所以儘管大家都反映飛行疲勞但實際上

由於錯誤操作引發的客艙不安全事件在數量和影

響上遠遠超過因超時而導致的而且操作違規和

失誤的根本原因除了是身心健康和態度的問題

也是由於業務技能不熟悉而引起的故明確對維

修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作嚴格的要求和提升協調

能力

2) 管理水準除了安全激勵機制安全監督

檢查和安全教育培訓外其他指標的因數載荷都

較大這表明管理水準因素對於客艙運行安全而

言其意義非常重大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一

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內部分工細緻且與外部各個

單位聯繫密切還有管理水準的好與壞對環境

保障人員表現乘載影響都有關係因此加

強管理力度理順各種關係才能讓這個複雜的

系統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把潛在的風

險和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3) 環境保障分為內部環境保障和外部環境

保障這大部分的指標載荷都較高從近年顛簸

傷人事件頻發可以反映出來另外環境保障與

管理水準互為影響也對人員表現提供了變化

因此加強對客艙運行中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的預

測和掌控成為減少此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

段另一方面飛機使用時間指標的因數載荷均

較大表明這指標能較好地作為環境保障中機器

性能部分的衡量標準其中設備型號設備性能

及飛機役齡對設備的影響都直接體現在設備的

故障率上而這恰恰是不安全事件記錄中佔據很

大比例的一部分同時也受到環境保障管理水

準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合適的環境有助客艙安

全的提高

4) 乘載影響乘員安全水準和乘機素質載荷

係數都比較高原因是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大

眾化包括乘載人和乘載物對航空安全的影響越

來越大也受到管理水準的優劣所影響首先是

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齊

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都是

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

4 結論

在實際使用時客艙安全評估系統儘可能使

用多樣化簡單可行且客觀公正的檢查評估方式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本評估系統對於 30 個評估

指標採用以下 7 種評估方式1) 由客艙安全檢查

員按照民航局飛行檢查標準使用檢查單進行跟班

飛行檢查2) 由檢查組按照評估檢查單對航空公

司進行實地檢查3) 被評估公司填寫公司報告表

格4) 通過採集記錄器中的資料對客艙運行品質

進行檢查5) 由檢查組出題對有關人員特別是客

艙安全運行人員進行考試6) 系統給出個人意見

單分發到基層單位由公司群眾對公司安全現狀

安全管理等專案進行評分7) 由檢查評估人員對

被評估單位的人員進行隨機的實地訪談

客艙安全管理提升方面要不斷加強客艙運

行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差錯管理方法的學習

強化業務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良好安全意識和

業務技能的客艙人員降低客艙不安全事件發生

的概率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是保證飛行和客艙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6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附表 1預警指標量化表

4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48

運行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飛機設備的把關

安全是最基本的服務服務工作不能影響安全工

作加強客艙安全運行的管理力度強調客艙運

行中安全基礎不能動搖客艙運行相關部門應加

強溝通保持資訊共用加強人對於客艙的掌控

力度從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來減少這些因素對客

艙運行安全的影響

圖 5 模型 2路徑係數圖

49

[1] 江東飛艇自主飛行的方舟[J]大飛機2012(02)90-91

[2] 民用航空[J]國際航空1999(06)3-5

[3] ICAO Latest edition of ICAO Safety Report confirms 2017 as aviationrsquos safest year [EBOL] (2017) [2020-6-03] httpswwwicaointNewsroomPagesLatest-edition-of-ICAO-Safety-Report-confi rms-2017-as-aviations-safest-yearaspx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中國中國民

用航空局 2019

[5] 王燕青周紅月 民機客艙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中國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9165-169

[6] 嚴文婷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內江科 201334(08)21-22+24

[7] 李紅毅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索 ldquo決策

論壇mdashmdash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rdquo論文集(下) 2016年06月25日北京《決策與資訊》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

學院 2016171

[8] 于蓉 民航客艙安全文化初探[J] 民航管理 2015(08)18-20

[9]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

與環境學報 201818(03)993-997

[10] 王漢滋杜紅兵賈曼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9(31)407-412

[11] 李青 民航客艙乘務員在飛行安全中的作用探討[J] 企業改革與

管理 2019(02)99+101

[12] 柳智慧 民航飛機客艙設備選型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民用航空 2008(10)90-91

[13] 熊力 民航客機客艙內無線通信設備天線輻射干擾危害研究[J] 電子製作 2016(11)47+50

[14] 沈巧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現代經濟

資訊 2019(10)386

[15] FSF Editorial Staff Generic Checklists Focus Response to In-fl ight Dangerous-good Incidents[EBOL] (2005-1) [2020-7-29] httpsfl ightsafetyorgccsccs_jan-feb05pdf

[16] 徐小杰呂海霞宋建麗事故致因理論發展現狀研究[J]航空標準

化與質量 2019(06)42-45

[17] 趙立祥劉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及其應用[J] 經濟論壇 2009(09)94-95

[18] 歐陽帆 基於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內河水上交通事故成因分

析[J] 水運管理 2007(12)31-33+35

[19] 肖莉 典型化工設備事故致因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14

[20] 劉金玲張傳興 從ldquo瑞士乳酪理論rdquo看血液質量與安全建設的重

要性[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S1)165

[21]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2] 彭忠運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J]工業

安全與防塵 1990(04)26-29

[23] 趙荔 航空公司人力資源預警機制研究[D] 湖北武漢理工大

學2006

[24]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5] 張朋鵬 航空公司安全績效評價研究[D] 中國民航大學2008

[26] ICAO 全球航空安全計劃[EBOL] (2016) [2020-6-03] httpswwwicaointsafetyGASPGASP20LibraryPrevious20GASP20documentation2017-201920Edition10004_zhpdf

[27] 中國民用航空局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

規則》第五次修訂的解讀[EBOL] (2017-10-09) [2020-6-6]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CJD201710t20171009_47121html

参考文献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學生活動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學生榮獲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優勝獎

由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園林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近

日圓滿落幕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本科生鄒淇凱榮獲大賽優勝獎指導老師為人

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

比賽是各地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專業性比賽迄今共舉辦了七屆今年大賽的主題是ldquo從lsquo城市動脈rsquo

到lsquo城市靜脈rsquordquo學生鄒淇凱在 300 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優勝獎他創作的獲獎

作品《飛鳥與海浪》將ldquo飛鳥rdquo和ldquo海浪rdquo的元素提取到設計中以波浪形狀為場地主線用翅膀的護

河呈現河道修復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素養展現了澳科大設計專業師生的風采鄒淇凱表示一直有關

注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該比賽提供給景觀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子一個展示個人風采與能

力的廣闊舞台也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50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陳宜有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伴隨

這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步加深保險業隨著國際市場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保險行

銷策略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此

基礎上創新符合國際行銷的策略已成為現今中國保險企業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在頻繁的經貿活動

和國家間關係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傳統的保險行銷策略和市場環境無法適應因此本文以經濟

全球化為基礎著眼點希望借由本次研究為中國保險企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故本文

先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行銷的影響進行分析 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最後给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中國保險業行銷理念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E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s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come closer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also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ow to occupy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on this basis to innovat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sh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reform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quent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ditional insur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annot adap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scientifi 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 rs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n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Maca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Marketing Concept

收稿日期2020-04-29修訂日期2020-07-13通訊作者陳宜有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銷學

E-mail hahamamananahotmailcomTel 00853-66998837

0 引言

保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保

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無可

取代的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國際

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都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國際

行銷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的聯繫

更為密切 [2]中國加入 WTO 以來面臨和接受經

51

濟全球化的改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最大體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

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

區的流動 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繫的一

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

趨勢 [3]近年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

術的飛速發展各國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升級不斷

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在全球經濟帶來了世界市場

的巨大變化中極大地促進了行銷策略的變化和創

新 [3]

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 越來

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資源與市場機

遇 [4]企業要想得到不斷的發展 就要對市場的全

球化及全球化的劇烈競爭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

中國保險企業必須隨著發生的變化改進現有不符

合市場要求的體制如果中國保險企業在發展中

仍然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

將被其他適應變化的國際保險企業所取代因此

中國保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

之地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那就必須在經濟全球

化的基礎上創新保險行銷管道的現代運作模式

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以

尋求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的影響

1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管道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不再限

定於本土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其已擴展為全球同

行業之間的競爭這不僅使市場競爭越加激烈

也使得企業所面對的發展與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加

大 [5]保險企業都在謀求創新市場行銷的策略希

望借由全新的市場行銷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與

市場的發展需求同時面對全新的需求保險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巨大中國作為新興經

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較發達經濟體還很

不健全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賴某一能

源資源容易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5]因此在創新行

銷模式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法想像的各種問題所

以這需要保險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模式調整現

有的行銷管理制度 從而創造有效創新市場行銷

管道因為行銷管道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企業賴以

生存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

費者的整個過程和路徑任何行銷管道的起點都

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終點均為消費者或用戶

對於保險業而言整個保險行銷管道的過程無論

是保險公司本身還是仲介人最終面對的都是保

險產品的消費者或需求者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

漸迅速這不僅使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也

使各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

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 [6]現階段資訊的傳遞

與共用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為世界各國之間的

貿易往來與經濟交往創造了便捷條件企業獲取

市場訊息的管道也愈加豐富化與多樣化電子商

務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與技術優勢面對這些

新的情況如何做好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成為企

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7]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行銷挑戰諸多企業已

跨過產品競爭直接採用品牌行銷的全新行銷方式

眾所周知的國際品牌逐漸由自身轉為國家的臉面

和名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逐漸加深因

此在今後考慮市場行銷時就需要充分考量消費

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且需與國外接軌可見

企業必須越加重視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

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的市場行銷進行新的思考與

發展以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企業自

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8]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

保險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保險銷售的弊端

日益突出作為行業中謀求上進的小型保險公司

為生存開創了較多的行銷方式為市場帶來了更

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引入了符合國際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2

標準的高端行銷管道

便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保險企業需要將行

銷管道納入其市場戰略和管理體系之中並建立

或擁有產品代理仲介和零售終端架構在保險

行銷過程中實現高度協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管

道衝突最終于行銷管道建設中形成最有效最

理想的管道是整合管道由此可見具有雄厚資

金和綜合實力且願意做出改變的保險企業將建立

新的整合管道體系通過行銷和企業管理創新達

到管道整合的效果

12 經濟全球化使銷售管道網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保險企業為了

獲取長足的發展已經將相關業務拓展到世界各

個角落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的經濟也得

以注入新鮮的血液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資訊

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也認識到

網路資訊技術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

越來越密不可分線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電

商活動以低成本低庫存以及打破交易時間和區

域的絕對優勢加速滲透到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

面也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全世界提

供了方便且統一的交互平臺造就了任何有野心

的企業都可以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種便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

網路行銷投入特別是針對那些消費類產品的企

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企業也逐步加大了投

入可想而知若企業在這個時代還處在固步自封

的思維向使用且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企業就勢必

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而忽略的企業將

在國際市場上中難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採用通

過網路環境來進行行銷且利用互聯網環境為行

銷提供的便利使企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

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也能夠樹立品牌形

象 [9]因此保險企業更需要注重在網路化環境下

的市場訊息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及時瞭解市場上

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資訊技術的及時整合並通

過全球網路範圍的各種資源整合及時調整產品結

構使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吻合

在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保險企業之

間的競爭也非常殘酷保險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

不再是他們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經營理

念和行銷策略的競爭只有擁有較為先進的經營

理念並且不斷對行銷方式和行銷手段進行改進

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市場份額

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擁護讓企業能夠提升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企業 非常地同

質化他們的商品並不具備獨特性這就更需要

創新行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佔領市場也能夠

更好地抓住機遇打開銷售管道增加銷售額 [9]

在網路化的資金透明度和網路支付的安全性

使線民與網路購物使用者激增的今天電子商務

為代表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經濟高速發展

同時也象徵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正因

如此互聯網保險以低價和便利的行銷模式近

年來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借由此出現的網路行

銷方式給變革的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功

能來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並線上完成保

險交易的一種銷售形式 特別是借助支付寶和微信

等協力廠商的網路銷售平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

逐漸成為保險行銷的最前沿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開創了國際貿易和行銷的

新紀元網路行銷在這個數位時代取得了長足的

進步伴隨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行銷活動行

銷中的行銷連結逐漸與網路集成在一起 [3]借由網

路化的市場行銷發展使傳統企業行銷的局限性

得以打破嶄新的電子行銷管道使保險企業與保

護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

掌握大量的產品資訊從而節省了許多流通環節

使用這種全新的消費管道的保險消費者完全可以

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購買過程甚至不需要出門就

能夠瞭解各種最新的商品消息以及完成相關的購

買活動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方

便快捷全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說還可以有效

53

降低市場的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險企業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全新

的銷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並且在提高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以及多

元化的消費需求更重要是在保險銷售的同時還

可以大面積地採集客戶資訊深吸根據客戶的意

見回饋調整產品和服務的性能使客戶認為保險

企業銷售的產品是定制化的服務是貼心的對

保險企業而言採用合理且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段

對於保險企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最

終為保險企業提供科學合理方法降低成本並提

升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當順應社會發展

趨勢盡可能多地豐富自己的銷售管道增加企業

多方收入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11]

13 經濟全球化下的互動行銷模式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企業市場行銷帶來了

巨大的挑戰 傳統企業行銷市場導向絕大部份依賴

於產品的銷售量 不深入調查市場走向 盲目的大

批量生產產品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產品日

新月異 更新速度十分快 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很

容易出現供大於求的產品滯留現象 [12]移動電子

商務互動行銷摆脱了傳統電子商務行銷對時間和

地點的束縛利用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即可以實

現交易的全部過程使交易更加靈活而且通過

移動終端設備還能夠實現賣家與買家的商業對話

實現賣家產品推廣和行銷目的的同時滿足買家

對商品的實際需求 [13]

面對電子商務為主的行銷管道並在經濟全

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中國消費者

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購物的方式而依託於網路

進行的互動保險商業模式就需要保險企業在更加

謹慎地細化行銷環節的同時加強對行銷環節的

管理借由此保證行銷環節的品質

由於保險企業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和保險

產品後續的服務者若採用網路互動行銷模式進

行保險行銷就更加需要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

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電腦和資訊通信快速發展

的時代移動電子商務互動行銷不斷對傳統商業

模式進行著衝擊使用各種 APP 的消費者與保險

企業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方式這種互動的行銷

模式逐漸成為管道模式的主體消費者完全可以

借由這種全新的模式實現足不出戶的產品選擇

和採購這也使得因為這種基於互聯網的直銷方

式更有效地實現了保險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使

消費者可以更加快捷地選定所需產品整個消費

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個性化這種全新的消費

模式標誌著消費者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

選購過程中也可獲得了更多的產品資訊滿足客

戶的權益的同時也給保險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因此可見保險企業熟練使用並借由互動行

銷產品推廣和銷售效果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

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的性質

和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互動行銷模式才能對

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和銷售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

電子商務互動行銷模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

需要著重培養和吸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對

現有和未來將要推出的 APP 不斷地完善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不斷提高

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的互動行銷是適應

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未來產品推廣和行銷的主要

模式之一並伴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

逐漸成為產品銷售模式的主流保險企業借助這

種互動行銷模式收集顧客的資訊可以説明保險

企業在高品質高效率地完成產品和服務的回饋

更重要的可以幫助保險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

可以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方

式實現互動行銷的最終目標 [14]

當然這種全新的互動行銷模式也直接地削

弱了仲介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15]雖然通過互聯網

交易保險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增強

保險產品的供求關係得到極大的協調使消費者

和保險企業在行銷管道中充分互動但是在互

動的基礎上保險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

務導致其成本變相的增加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4

2 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

調 研 考 察 在 2019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1 月 期

間進行調研目標包括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公

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

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且最

有代表性的一線銷售人員從七個方面對現有中

國保險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行銷策略做出

調查参照学者们对营销影响因素做出的模型

总结根据行业特性选出现今中国保险业常见问

题 [16]分別是忽視網路行銷反向行銷模糊

行銷落後管理品牌意識差忽略品牌意識

缺乏品牌形象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400 張收

回 361 張回收率 9025其中中國太平保險集

團有限公司占 317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占 292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占 26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

125詳見表 3-1

表 3-2 行銷組織和概念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173 481

忽視網路行銷 同意 164 456

不同意 23 64

非常同意 99 275

反向行銷 同意 136 378

不同意 125 347

非常同意 29 81

模糊行銷 同意 106 294

不同意 225 625

非常同意 97 269

落後管理 同意 202 561

不同意 61 169

表 3-1 所屬公司占比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中國太平 114 317

中國人保 96 292

所屬公司

中國平安 105 267

太平洋保險 45 125

21 缺乏行銷組織和概念

保險企業行銷的理論和概念是每個現金保險

企業建立的基礎但是對於現今中國保險企業來

說他們並沒有增強自己的行銷意識也沒有正

式科學合理的行銷組織及相關計畫雖然中

國保險企業順應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使用並實現

了一定的全新行銷手段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中國保險企業的行銷觀念還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和應用這可能是由於中國保險企業仍然採用的

傳統的行銷方式或行銷思想形成的並沒有與時

俱進再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忽略網路行銷最為

嚴重不同意比率只占 64其次是落後的經營

理念不同意比率占 169而反向行銷並沒有收到

較好的結果不同意比率占 347最終模糊行銷

方式基本已被取締不同意比率占 625可見落

後的經營理念和忽略網路行銷是主要問題詳見

表 3-2

22 忽略品牌意識

對於中國保險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化的浪

潮中創建良好的品牌意識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重

要的核心建立中國保險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企

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品牌不僅可以體現

在產品的品質和外觀上還包括服務的品質和信

譽度當前中國保險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

是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儘管通過媒體不斷宣傳

自身品牌希望可以通過宣傳提高企業本身的知

名度從而在行銷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

保險企業並不關心自己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內涵

最終導致保險企業無法在高強度的全球經濟化浪

55

表 3-3 品牌意識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65 181

品牌意識差 同意 189 525

不同意 106 294

非常同意 100 278

忽略品牌意識 同意 222 617

不同意 38 106

非常同意 98 272

缺乏品牌形象 同意 125 347

不同意 137 381

潮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調查結果缺乏品牌形象

和忽略品牌意識差是主要問題分別占 619和

894如圖 3-3 所示

3 結論和建議

31 加强行銷的組織概念和市場推廣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走向和行銷方式的不斷变

化保險行銷的傳統方式和方法已不能獲得既有

的效果因此需要保險企業跟緊時代的轉變認

真審視競爭的轉變即由產品行銷上的競爭轉

化為品牌行銷的全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保險企

業的進駐所帶來的全新品牌已對現有中國保險企

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消費者選擇保險產品的

考慮角度已經從能否滿足需要轉變為考量保險企

業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實力因此在全球經濟化

的影響下進行行銷行為的中國保險企業需要充分

考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場行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完成一

是通過網路方式進行全新包裝包裝應當符合當

地消費者的口味並針對網路的病毒性傳播特性

設計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實用性保險行銷策略二

是打折策略我們可以考慮以通過網路投保帶來

的成本降低將降低的成本以折扣的方式回歸客

戶第三是加強管理及售後服務消費者雖然無

法直接體會保險企業的管理能力但完全可以透

過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對保險企業的管理給予評價

尤其是資訊技術和其他產品的售後服務因此

如果我們能在售後服務中獲得客戶的認可則更

容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四是嚴格控制產

品品質只有真正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才能贏得

消費者的聲譽這將影響行銷管道的順利建立

也將對利潤產生影響

32 增強品牌與產品的連接和創新

保險企業的競爭主要通過保險產品來實現

這也是所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 許多

中國保險企業在創新行銷策略時會參照國際標

準分析國際消費者的心理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

的消費需求但伴随網路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數

十幾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和認知的統一平臺國

內保險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所選擇的保險產

品全面地瞭解同時對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

品牌形象進行解讀最終導致選擇保險產品方式

也越來越多因此保險企業在重視保險產品銷售

的同時就更需要注重企業的品牌價值的建立

並在激烈的選擇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更重要

的是對於保險企業這個類似消費實際是服務型企

業來說如果能夠良好運用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理賠資訊展出來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

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

同時因為在保險企業對保險產品的過程中

不僅要全面考慮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即保險產

品帶來的保障還應在行銷的過程中對構建良好

的企業文化引起從而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如

果可以合理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行销中可見在將

來中國保險企業完全可借由此實現中國保險產品

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6

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保險

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不同

雖然國內市場是國內企業熟悉的環境但是與國

際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環境更加陌生且不可估

量 因此中國保險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經營決

策和發展中通過分析國際行銷中產生的各種問

題來制定合理的計畫和方案最終讓國際行銷為

中國保險企業帶來更多的指導意見更重要的是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保險企業不能

自我封閉需要膽大心細地在國際市場上發展遨

遊不能以百年老店為目標要以建立全球知名

品牌為己任藉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我

們要無時無刻地清醒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國際化行銷是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

活動是確保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重視並採用先進的行銷模式是每個中

國保險企業必不可少的改革這是國際市場發展

而決定的

33 研究限制及後續建議

此次研究對於中国保险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

的行销进行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说明但

受調研條件和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樣本選取上

本研究不能得到中国所有所有保險企業的總體抽

樣只選擇了名列前四的保險企業從而導致嚴

格意義上無法對全部中国保险企業做出有效的評

測也無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如港澳地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後續研究之可擴大研究範圍選取範圍更加廣泛

並進行深入研究

同時由於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雖大體種類

可以歸類但個別子類別無法詳細進行闡述也

就導致無法針對產品的特性對行銷的方法和企業

品牌的建立進行有效的分析故在後續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並在針對每一個產品做出的研究中產生有益於增

強研究的實踐性意義

[1] 謝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資保險公司行銷策略研究[D]清華

大學2003

[2] 王銳邱蘭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銷組合策略變化[J] 農家參謀2019(24)191

[3] Lamberton C and Stephen A T (2016)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rketing 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6)146-172

[4] 張偉汪濤 網路化行銷能力及其對企業國際化績效的影響mdashmdash基

於企業知識基礎理論[J] 珞珈管理評論2019(02)139-155

[5] 周晶楊馥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保險發展mdashmdash來自ldquo一帶一路rdquo

沿線國家的實證研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2)5-11

[6] 牟豔蓉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現代行銷(資訊版)2020(03)246

[7] 戴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探討[J] 現代行

銷(下旬刊)2020(03)60-61

[8] Wang Jianfeng Zhang Chuang (2020) The impa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62118-127

[9] 仇 志 清 如 何 做 好 市 場 行 銷 工 作 的 變 革 與 創 新 [ J ] 行 銷

界2019(26)146-147

[10] Kumar A Bezawada R Rishika R Janakiraman R and Kannan PK (2016) From Social to Sale The Effects of Firm-Generated Content in Social Media on Custo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 (January) 7ndash25

[11] 葉蔚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0(01)78-79

[12] Watson IV G F Wormb S Palmatier R W Ganesan S (2015)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Trend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546-568

[13] 李 曉 丹 廣 播 融 媒 體 互 動 行 銷 的 創 新 探 索 [ J ] 中 國 廣

播2019(08)57-59

[14] 黃 淑 貞 互 動 行 銷 網 路 時 代 的 行 銷 [ J ] 現 代 行 銷 ( 下 旬

刊)2019(07)75-76

[15] Venkatesan R Farris P Guissoni L A and Neves M F (2015) Consumer Brand Marketing through Full- and Self-Service Channel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644-659

[16] Palmatier Robert et al ldqu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 Meta-Analysisrdquo Journal of Marketing 704 (2006) 136ndash153

参考文献

57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郭泰麟黃斐王璟寧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聚焦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意願上在傳統的衝動購買

行為模型基礎上聯繫了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概念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

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探討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構建了相

應的研究假設和模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了249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並採用結

構方程來分析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數據主要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傳統因

素對於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而且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也有重要影響同時感知價值也是衝動購買意願產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澳門互聯網消費信貸衝動購買意願自我效能感知價值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focus on major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onsumers in thei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personal online fi nancial services will affect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and consum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ho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Ant Credit Pay 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Moreover time press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e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Ant Credit Pay thus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loans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elf-effi cacyPerceived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29修訂日期2020-07-08通訊作者黃斐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E-mail fhu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191

0 背景

根據《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 2018 年已經達到 71

億報告認同網絡消費的供需兩端的ldquo雙升級rdquo

正為中國電商市場注入充沛的發展動力在這大

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普及應用可以被

視為水到渠成的供給端服務升級是品質電商對

58

傳統消費信貸服務的自然創新成為豐富消費服

務場景和催化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上

龐大的業務用戶和數據等方面的資源發揮

電子商務交互中用戶關係消費情境和商業情資

的優勢不僅提升了電商時代中受限於傳統消費

信貸的服務能力而且升級了消費信貸服務中的

產品業務和風控等行業發展要素互聯網消費

信貸工具一般能夠簡化消費信貸的程式以便利大

眾用戶又能在大數據環境中精准營銷目標客戶

滿足其用戶需求然而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

迅猛發展正在重塑中國傳統的ldquo量入為出rdquo和側

重儲蓄的消費觀念在享受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

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助長了

ldquo超前消費rdquoldquo過度消費rdquo這樣的負面消費信

貸行為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另一

不可不知的是衝動性購買是常見又重要的

消費者行為衝動性購買行為依然需要經歷消費

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它不單由消費者自身特質決

定環境因素往往扮演關鍵的驅動角色而互聯

網消費信貸工具的兩面性可能會形成重要的環境

刺激 [1]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的用

戶群體發展迅猛在大學生和初入職場新鮮人中

中非常流行既與網絡購物和電子支付應用的普

及趨勢相契合分期付款先消費再支付等規則

又能去打動ldquo不夠錢的慾望rdquo的用戶痛點刺激

計劃外和衝動性的購買行為研究者需要跟進理

解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我們

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

經驗探究這些用戶的衝動性購買意願的主要影

響因素

我們研究聚焦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

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上在衝動性購買的既有

文獻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發展並通過實證研究

不僅討論了傳統的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和金錢

充裕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且提出消費者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自我效能感來顯示互聯網

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在消費者心理歷程中與衝動

性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同時還將消費者對商品

的感知價值來作為內外部刺激作用衝動性購買意

願的仲介因素期望能更全面地反映消費者在衝

動性購買行為發展中的心理決策平衡的歷程並

能針對性地給出推廣和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衝動性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長期以來受到持續

的研究關注早期研究通過對比實際購買商品和

購物清單上商品而得出的非計劃購買行為的認識

逐步加入消費者感知的刺激因素而產生的不同衝

動性購買行為模式在簡單的計劃與否的差異中

進一步區分購買行為中理性的變化不斷擴充對

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感知和情緒的影響作

用的理解突出了衝動性購買行為裡較少理性思

考決策較多內生感性反應的特徵明確衝動性

購買受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驅動的內涵

Rook 等人的研究 (1995) 將ldquo衝動性購買rdquo

定義為消費者出乎意料經歷內心中突然強烈

而難以抗拒的購物慾望常常體現出愉悅中其他

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還伴隨不顧後果的思考傾

向 [2]Bayley 和 Nancarrow (1998) 認為ldquo衝動性購

買rdquo在心理歷程裡包含了突發強烈情感享樂導

向的特徵並且歸納出四種衝動的類型(1)盲

目的衝動(blind impluse)當時完全被商品的單

一特性吸引忽略全面的價值衡量產生出即時

和執著的購買慾望往往容易在事後注意到決策

的不正常就像消費者回顧當時購買行為過程裡

如同被催眠了一樣(2)加速的衝動(Accelerator

Impulse)消費者出於未來需求的滿足而願意當

前更多地購買某商品作為一定的存貨譬如用促

銷提醒消費者在當下需要以外進行提前購買和儲

59

存(3)補償的衝動(Compensatory Impulse)

消費者對於自身感受的偏差而進行的平衡和報酬

的自我心理適應譬如情緒低落目標失落任

務艱難自尊受損等情況下消費者進行無理性

的非計劃購買(4)突破的衝動(Breakthrough

Impulse) 出於消費者改變自身生活現狀的決心而

進行的超乎尋常的購買行動往往表現出異常的高

消費和違背習慣的購物決策譬如昂貴又超乎消

費水準的儀式場景珠寶藝術品等 [3]Omar 和

Kent(2001) 描述了消費者在商品購買決策過程裡出

現即時即刻的自發的情緒反應不僅顯示對商品

欠缺理性認知的平衡思考而且在短時間內出現

缺少自我控制的失衡狀態 [4]

我們在這些文獻基礎上選擇確定本研究中衝

動性購買(Impulse Buying)需要包含了非計劃性

購買內在的消費者認知和情感消費者對於外

部刺激的反應等三大部分內容將衝動性購買定

義為ldquo消費者產生非計劃內的強烈且難以抗拒

的對於商品的購買慾望並且缺失正常情況中對

商品多方面特性的衡量思考rdquo以此作為在我們消

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構面基礎

由於衝動性購買行為在消費者購物經驗中並

不少見在某些品類的消費活動裡會佔有很高比

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會比在傳統線下購物消費

環境時擁有更高的衝動購物傾向 [5]究其原因互

聯網時代下線上購物模式提供給消費者時間和空

間上充分的靈活度其價格發現和交易過程也更

為彈性和效率比普通線下購物環境更有效地滿

足用戶的購物欲望既有研究認為線上購物環境

裡衝動消費行為存在且普遍 [5]本研究注意到互聯

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客觀上也能提升了

支付環節的彈性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感知

和決策評估由於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

唄)可以與線上購物支付過程融合一體研究這

個用戶群體內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會具有

普遍意義並在研究的可討論性上得到一定支援

對於引導和管理消費者的此類互聯網消費貸款工

具使用行為帶來一些實證證據

12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中

將商品營銷情境和消費者個人特質結合在一起

用營銷情境中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金錢壓力

和決策評估等因素與消費者個人差異化較明顯

的衝動性傾向易受社會影響和自我主控性自

我價值觀等因素對立統一起來基本促使研究衝

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注意區分消費者個人

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 [1]考慮互聯網消費貸款應用

可以為消費者幫助提供金錢我們研究將時間壓

力和金錢充裕作為重要的前置變量影響衝動性購

買行為

時間壓力 (Time Pressure) 很早就被辨識為影響

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外因時間壓力主要體現在影

響消費者處理資訊和決策轉換的限制因素在時

間限制下消費者感知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轉換策略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準確度

Dhar 與 Nowlis(1999)總結出時間壓力對於消費

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加速接受和處理商

品相關資訊自覺聚焦自認為的突出特徵容易衝

動性購買並後悔其購買決策 [6]而金錢充裕 (Money

Available) 主要是說明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決策

歷程中對於消費預算的權衡研究者將其視為購

買意願的重要驅動因素代表了消費者感知的某

種購物實力 [1]在影響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因素中

金錢充裕關係到消費者對於消費後果的擔憂和顧

慮較高的金錢充足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預算

較易刺激消費者的非計劃購買甚或衝動性購買

線上購物環境中倒數式的限時策略比較常

見以往研究成果也普遍認可時間壓力會對消費

者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也能套用金錢充裕的概念來解釋用戶的心理變

化所以這兩個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中的外部變

數被納入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

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

經典的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的個人認知行為和

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因果模式對於促使消費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0

者發展使用某能力的信心並使用該能力執行和

完成特定任務再通過目標系統成就來加強個人

動機其中自我效能作為個人對於未來行動達成

目標或期望的信念和自我能力的評估判斷可以

作為基礎動力使自己有動機去進行個人行動所

以個人自我效能將影響個人特定行動相關的決策

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對於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的自我效能高低會採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因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表現 [7]具體而言自我

效能感(Self-effi cacy)概念通過表達個體判斷自

身是否完成某任務或行為的信心程度體現出個

體對於行為前後的自我能力方面的理性評估其

結果會直接影響行為相關決策不僅影響個體對

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引導個體選擇不同難

易程度的行為的轉換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行為前後的情緒自我效能較高的人相對表現

出更有信心和更積極的情緒 [8]個人特定的自我效

能較低時較會採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而個人特

定的自我效能較高時較會採取積極應對的行為

自我效能感經常出現在科技接受行為研究中譬

如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意願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直

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包含的效能預期(能夠執行

特定行為的自信)和結果預期(相信執行特定行

為的結果)能夠持續影響物件行為的初始和進行

所以線上購物環境中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其自我效能感代表用戶對線上上購物過程裡

關於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行為和使用結果

的認知在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能否

出現自我效能與意圖之間的正向影響這引發了

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

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另一外部變數的研究興趣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在衝

動意圖形成機制中著重觀察研究了消費者情緒

的作用同期類似的研究也很多會去討論消費者

個體的心理狀態人格特徵和性格傾向 [1]由於普

遍接受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並不特別偏向非理

性(甚至病態)的部分而多數研究將衝動購買

視為非計劃性特別刺激後的消費者決策結果的

產物圍繞商品的行銷刺激因素曾被認為是衝動

性購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商品自身的

諸如產品資訊展示方式和行銷刺激等容易刺

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但是這較難以充分評估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者在資訊傳遞和認知上的差

異也不能解釋不具有此類行銷刺激因素的商品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Dholakia(2000) 解

釋了消費者從衝動欲望轉化成實際的衝動性購買

行為的過程提出了在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

素中需要檢驗消費者在購買欲望產生後隨即進行

的理性反應和決策評估存在哪些阻礙購買行動

的限制因素 [9]

研究者大多認同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圍繞商

品的付出和收益的比較結果包含了消費者對商

品支付價格換取的相對品質的評估從而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價值上的認知此認知對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有直接影響Zeithaml 等人提出(1988)大

多數消費者會關心商品的價格和品質的平衡這

種權衡包含了消費者基於收益和付出的個人觀點

對商品作出的整體評估形成消費者感知購買收

穫的相對商品品質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偏向正面

即消費者對商品判斷的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這

種主觀整體認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一般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10]在ldquo物有所值rdquo

的基本思路下消費者對商品的收穫利益和付出

成本的主觀判斷可以包含了金錢因素和非金錢

因素個體經驗和特徵的綜合內容相對鮮明的

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者們開發出眾多的感

知價值的構成部分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思路

其一是偏向購買基於理性思考傳統地圍繞商品

性價比和主要特質所形成的功利方面的價值典

型的有節省的價格價值品質的功能價值有用

的實用價值認同的社會價值等其二是描述消

費者個人的情緒感知集中在消費者主觀在商品

和購買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主要的有娛樂的享樂

價值滿足的個人價值獵奇的求知價值愉悅

的情感價值等Babin 和 Attaway(2000) 將感知價

值主要劃分在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兩個部分Lee

61

and Overby(2004) 則用實用價值和體驗價值來進行

區分 [1112]在感知價值的內在構成上我們主要

沿用 Sweeney amp Soutar (2001) 總結前人研究得出的

四維度劃分分別是情感價值 - 消費者感知的生理

心理的情緒狀態和主觀體驗社會價值 - 消費者對

於其社會自我概念的增強有效性的判斷價格價

值 - 消費者對於付出成本的減少的評估品質價值 -

消費者對實際感知品質和預期的品質的比較 [13]

所以在諸如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外部環

境因素之外圍繞購物標的的感知品質和感知付

出的消費者心理我們研究用消費者感知價值來

作為消費者認知的利得和利失的評估並認為感

知價值可以在主要外部變數與衝動購買意圖之間

起到仲介作用希望以此豐富研究互聯網消費信

貸工具用戶產生衝動購買意圖的心理決策過程

2 研究設計  

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過程中既有研究文獻成果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礎本研究首先主要借鑒了 Beatty 等

(1998)的衝動購買模型(圖 2-1)[1]其研究結

果突出了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購物樂趣以及衝

動購買傾向通過仲介變量來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

買意願

圖 2-1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1]

再結合了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電子商務背

景將技術接受概念和消費場景聯繫在一起選

擇ldquo消費者感知價值rdquo去替代原有模型中ldquo購物

情緒rdquo的仲介因素能夠適當完整消費者在購物

決策過程中的複雜感知同時以社會認知理論中

的ldquo自我效能rdquo來反映消費者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使用中的ldquo信念rdquo在個人行為層面上

可以整合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後進一步探討對ldquo衝

動購買意願rdquo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實了時間壓力是消費者在購物決

策過程裡的重要情境變數作為消費者感知的時

間可用和時間緊張感是造成非計畫購買的關鍵

推手時間壓力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買

意願 [14]Graa 等(2014)的研究分析驗證了時間

壓力通過消費者感知的時間限定催促消費者加快

做出購物決策並執行並引發消費者對於購物時

間短缺的情緒感受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物

意願和購物行為 [15]研究希望證實互聯網消貸應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2

用的用戶的衝動消費意願如常會受到時間壓力的

影響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1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

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儘管傳統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中包含消費

者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認知但是無論是非計畫購

買行為研究還是電子商務研究都有不少結果顯

示感知價值對於購物意願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14]

電子商務背景中購物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資訊

吸引力依然是通過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評估來塑造

相關信念來推動購物意願感知價值的提高能

夠產生衝動購買意願的提升研究希望檢驗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在消費決策過程中的感知價值

能夠影響其衝動消費意願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包含的不同價

值內容感知和整體收益成本的比較評估而時間

壓力被證實會催促消費者的決策思考在時間壓

力和感知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論缺口上有些實踐

經驗顯示了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如果較低價格會

減少對商品品質的思考判斷時間壓力對感知價

值的影響關係是較為直觀存在的曾有研究者也

試圖去證實它 [16]Etkin 等(2015)通過實驗顯示

出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評估內容的增加會讓消

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的增加並且產生壓迫感和

焦慮感去影響消費者對於付出和補償的比較從

而在價值感知上推動相關決策 [17]由於時間讓消

費者能對目標和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更仔

細地評估其價值Lu 和 Jen(2016)注意到消費

者在評估產品的服務和成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

決策猶豫和衝突感知在決策困難的同時時間

緊迫感對於感知價值判斷的影響切實存在 [18]研

究希望檢驗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網消貸應用

的用戶感受到時間壓力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

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

響有仲介效果

金錢充裕作為消費者感知的可支配金錢的相

對滿足在網路金融投資的實證研究中會反映在

網路金融投資者對於投資價值的判定裡 [19]類似

的關係也發生在消費情境中當消費者認為金錢

充裕時會更關注待購買商品的品質並願意付

出更高的價格成本而當消費者認為金錢充裕相

對較低時消費者對於待購買商品的價格更敏感

並對商品的非首要品質較為不重視 [20]在俗稱的

零花錢效應裡經常發現經濟狀況較好與價格的

低估較高的購買意願和較高的衝動消費行為聯

繫在一起Newcomb 和 Rabow(1999) 認為在人的

心理中在金錢的交易工具的理解以外更能形

成諸如快樂和控制的心理價值評估更進一步反

映在自己對個人財務管理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

好的習慣認知其中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好的習

慣認知很接近去消費者的自我經濟狀況評估對於

價格感知風險和感知價值的影響 [21]研究希望

由此聯繫到消費決策情境中的感知價值中收益獲

取和成本付出的對比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的金錢充裕認知對其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

如下假設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

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自我效能作為個人認知的重要基本因素聯繫

到社會認知理論中個人認知環境和行為的三元

相互關係自我效能因素能夠對個體行為形成關

鍵影響很多研究證實個體的自我效能直接影響

相關信念和價值觀從而逐步引導去影響個體的

實際行為 [22]在證實自我效能是個人執行相關行

為的重要因素的時候也有研究注意到自我效能

在顧客服務進程中可以產生變化而這種自我效

能的變化能夠顯著影響顧客對於服務的價值感知

如果企業能夠在服務顧客的過程裡提升顧客的

自我效能感這種認知水準的提升會讓顧客產生

更高的服務滿意和更好的價值體驗 [23]在社會認

知理論框架下一些研究試圖證實自我效能與特

定的感知價值內容之間的關係由於感知價值實

質上作為消費者的決策評價不僅圍繞商品的客

觀品質而且更多地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評估

所以消費者的個人經驗和特質無疑會影響整體感

63

知價值的結果 [24]研究希望去思考感知價值的評

估在用戶的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感

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

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5 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

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

有仲介效果

如前所討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自我

效能體現出個體對於自身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的能力評估以往研究顯示了互聯網使用者相

關的自我效能可以對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意願產生

正向影響還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此類的自我認

知會通過作用表現在用戶的心情和情緒影響其

衝動消費意願 [25]在科技接受理論的研究發展中

自我效能也被證實可以成為用戶的行為意願的重

要影響因素而且也是個人執行相關行為的重要

因素 [26]由此我們研究試圖驗證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用戶的自我效能會否影響其衝動購買意願

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

願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在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的基礎上聯繫了消費感知價值科技接受理論

和社會認知理論的概念加入感知價值和自我效

能的新變數意願進一步討論這些因素在互聯網

消費信貸應用用戶中對於其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

關係總共提出如下六個主要研究假設並繪出

以下研究模型(見圖 2-2)

H1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5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

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圖 2-2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研究模型圖

在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選擇上主要是依據

對應的經典文獻作為量表題項的開發基礎並採

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dquo非常同意rdquoldquo同意rdquoldquo普

通rdquoldquo不同意rdquo以及ldquo非常不同意rdquo分別由ldquo5rdquo

到ldquo1rdquo來表示分數越高表示受訪者越贊同問題

內容

ldquo時間壓力rdquo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時消費者感受到購物過程中可用的時間被

壓縮rdquo採用了 J Duncan Herrington(1995)的時

間壓力量表作為主要參考(見表 2-1)[27]

金錢充裕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時消費者對可支配金錢多寡的認知程度rdquo參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4

考 了 Beatty 和 Ferrell (1998) 的 金 錢 充 裕 量 表

適當修改調整作為測量本研究金錢充裕量表(表

2-2)[1]

自我效能定義為ldquo個人對自身能夠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來完成消費行為的主觀認知採

用 Compeau DR 和 CA Higgins (1995) 所發表的

自我效能量表適當修改整理得出本研究自我效

能量表(表 2-3)[8]

感知價值主要根據 Sweeney(2001) 等人的定

義 [13]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包含了四個部分

(1)情感價值(PVE)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所獲得的感情或情感狀態

的效用(2)社會價值(PVS)使用互聯網消

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認知到可以提高

自己與社會連接的地位(3)價格價值(PVP)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

成本的看法(4)質量價值(PVQ)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品質的看

法是否與先前預估的一致(表 2-4)

衝動購買意願定義為ldquo消費者在購買商品

時產生消費衝動的認知rdquo結合 Rook and Fisher

(1995) 的衝動消費量表 [2]作為本研究的量表基礎

(表 2-5)

表 2-1 時間壓力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TA1我認為我必須動作快點才能完成我的購物之旅

TA2我覺得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物

時間壓力

TA3我可以在我空暇的時間購物 TA4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我的購物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2 金錢充裕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MA1我不認為我可以負擔任何非計劃性的購買 MA2我認為我的錢夠用 金錢充裕

MA3我的購物預算比較緊張 MA4我覺得我在購物中有足夠的閒錢

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3 自我效能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SE1即使周圍沒有人告訴我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怎麼使用

我也能使用它

SE2即使我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我也會使

用它

SE3當我碰到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的使用困難時我可

以找到人幫助我我就能使用它

SE4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學習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

的使用方式我就能使用它

SE5只要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具有線上求助(幫助)或

疑難解答的功能我就能使用它

SE6如果我以前有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類似的其他

軟件及應用我就能使用它

自我效能

65

表 2-4 感知價值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PVE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喜歡購物

PVE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PVE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感覺很好

PVE4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給我帶來快樂

PVS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是被普遍接受的

PVS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PVS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PVP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合理的

PVP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願意支付的

PVP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可以負擔的

PVQ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有一定水準的

PVQ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的品質是好的

PVQ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實用的

情感價值

社會價值

價格價值

質量價值

表 2-5 衝動購買意願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衝動購買意願

IB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有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

東西我覺得我很想買

IB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發現有很多想買但不

在購物單清單的東西

IB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覺得臨時的自發性購

買是可以接受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願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性購買行為引入了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因

素加強傳統的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的因素整

合在一起探討對於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對

像是有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使用經驗的消費者

並不限定年齡性別等人口特徵實際操作中

本研究在正式發放問卷前進行了前測請 20 位受

訪者回答測試問卷並依據實測受訪者的建議修

改了題項的措辭以提升正式問卷的可答性

正式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以瞭解消費者基本資訊和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時

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能感知價值以及衝

動購買意願的量表來衡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關係共計 36 個題項

針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進行邀請問捲

髮放採用便利抽樣法在網絡上填寫問卷且

回收填寫問卷 249 份回收率為 100調查期間

為 2018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共兩周有

效問卷 249 份

完成問卷回收後開始對問卷進行整理將

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基本資料資訊由 SPSS

統計學軟件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其餘主要以 Amo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項分析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249 份根據樣本

的回收情況對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網購頻率等

分別進行所佔百分比分配分析

(1)在男女比例上女性的人數是男性人數的

三倍(2)在年齡的分佈方面21-30 歲的人最多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6

所佔樣本 5622其次是 31-40 歲20-40 歲的樣本

人群數佔總樣本的 80 以上(3)在教育程度上

以本科 專科明顯居多佔整個樣本數量的 8192

(4)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頻率來看一周至

少使用 1 次的人最多佔總體樣本的 5441

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Cronbachrsquos Alpha)信

度系數來檢查調查問卷研究變量在各個測量題項

上的一致性程度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

能社會價值價格價值情感價值質量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等主要變量的 Cronbachrsquos Alpha 系

數 分 別 為 09120929090508380917

087709000862均大於 07 的標準表明所

有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且刪除任

意題項均不會引起 Cronbachrsquos Alpha 值增加這

也同樣表明所有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基於經典文獻來保障

變量之間的關係構建並且根據問卷前測的結果

對題項措辭作了修正和完善量表可被認為能夠

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由下表 3-1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主

要變量各題項標準化因素負荷均大於 05 以上殘

差均為正而且顯著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

效能感知價值社會價值價格價值質量價

值情感價值衝動購買意願的組成信度分別為

0913093209060828084109200902

08800865均大於 07平均變異萃取量分別

為 072607750617054706380792

075506470681均大於 05均達到收斂效

度的標準配適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此保留

全部題目作為後續分析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構面 題項 非標準化 標準誤 CR P 標準化 CR AVE 因素負荷 SE (t-value) 因素負荷 時間壓力 SDS1 1 0757 0913 0726 SDS2 1145 0082 1401 0846 SDS3 1144 0076 14996 0899 SDS4 1239 0083 14981 0898 金錢充裕 Be10 1 0896 0932 0775 Be11 0974 0041 23672 0942 Be12 0841 0042 2017 0875 Be13 0848 005 16907 0802 自我效能 Le2 1 0815 0906 0617 Le3 0996 0073 13725 078 Le4 1065 0077 13748 0781 Le5 1134 008 14157 0798 Le6 1091 0078 14017 0793 Le7 0911 0071 12885 0744 感知價值 社會價值 1 0715 0828 0547 價格價值 1231 0158 7793 0781 質量價值 0943 0132 7164 0679 情感價值 1106 0143 7756 0779 社會價值 Lo1 1 0802 0841 0638 Lo2 1113 0087 12758 0822 Lo3 0872 0072 12125 0772 價格價值 Bo1 1 0838 092 0792 Bo2 1092 0058 18978 093 Bo3 1045 0057 18222 09 質量價值 Sa1 1 0806 0902 0755 Sa2 11 0069 15947 0878 Sa3 1144 0069 16597 0919 情感價值 Se1 1 0839 088 0647 Se2 0935 006 15602 0849 Se3 1054 0071 14795 0816 Se4 0835 0069 1217 0706 衝動購買意願 Be1 1 0859 0865 0681 Be2 0794 0059 13515 0809 Be3 0889 0066 13476 0806

67

區別效度分析是驗證不同的兩個構面相關在

統計上是否有差異在不同構面的題項應該不具

有高度相關如有(085 以上)就表示這些題

項是測量同一件事通常會發生在構面的定義如

有過度重疊時本研究採用較嚴謹的 AVE 法對區

別效度進行評估 由下表 3-2 可知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自我效能與感知價值之間的相關係數

本研究進一步使用 AMOS210 軟件對研究

問卷進行結構方程研究分析首先對各因數與其

對應的各問項之間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明確實

際的測量數據與理論架構的適配狀況(見表3-3)

從表 3-3 可知大多的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結構方程

研究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模型具有不錯

的適配度同時研究模型路徑結果分析如下表

3-4 所示

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數β=0198

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7 且 Plt005 表 明 金 錢 充 裕 對 感 知 價

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感知價

值的標準化系數 β=0213且 Plt005表明自我

效能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感知

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290且

Plt005表明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

系數 β=0223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衝動

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318且 Plt005

表明時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

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9且 Plt005表明自我效能對衝動購

表 3-2 相關分析和區別效度 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 自我效能 感知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

時間壓力 0852

金錢充裕 411 0880

自我效能 563 356 0785

感知價值 344 328 354 0739

衝動購買意願 537 552 528 496 0825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表 3-3 模型擬合度

擬合指標 可接受範圍 測量值

CMIN 53479

DF 391

CMINDF lt3 1366

GFI gt09 0878

AGFI gt09 0855

RMSEA lt008 0038

IFI gt09 0973

TLI(NNFI) gt09 0970

CFI gt09 0973

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其中假設 12

6 皆成立

在驗證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金錢充裕和使

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無仲介效

果的假設 345

本文採用 bootstrap 方法設定 bootstrap 樣本

數位 1000執行仲介效應檢驗bootstrap 置信區

間不包含 0則對應的間接效應存在

1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30131]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08011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57因此分析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8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3 成立

2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200135]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7012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6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4 成立

3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10139]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00137]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2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裕對購買意圖結

構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5 成立

4 結論和建議  

衝動消費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的貢獻一直

比較突出近年來出現很多研究集中在情緒在消

費者決策過程裡的作用將情緒作為預測衝動性

購買意願的前置因素然後轉向找尋環境因素(譬

如互聯網上版面產品等因素)與個人情緒反應

之間的聯繫將其作為消費者個人認知和情感的

反映塑造消費者的決策判斷譬如越正面的情

緒狀態越有助於形成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 [28]

這個部分不僅擴充了而且是聯繫了傳統的強調

外部情境的刺激因素(場地商品優惠等)和

消費者自身個體的特徵因素(消費態度價值觀

性格等)為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實際情境進一步

提示了內外刺激因素的合成作用 [1]本研究考慮到

互聯網消費貸應用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壓力和

預算判斷試圖將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

效能感來作為消費者個體內在特徵並嘗試以感

知價值來作為反映用戶個體情緒和認知的結合的

顯示來研究它們對於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

整體上本研究在經典的衝動消費行為研究基

礎上並通過聯繫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

表 3-4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路徑關係 標準化系數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誤差 T 值 P 值 假設成立

感知價值larr時間壓力 0198 0162 0075 216 0031 支持

感知價值larr金錢充裕 0227 0196 0066 2961 0003 支持

感知價值larr自我效能 0213 0202 0086 2346 001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感知價值 029 0323 0077 4193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時間壓力 0223 0204 0063 3231 0001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金錢充裕 0318 0305 0056 540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自我效能 0229 0243 0072 336 支持

表 3-5 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檢驗

路徑

間接效應 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計值 95CI 95CI

1 時間壓力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57 0013 0131

2 金錢充裕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6 0020 0135

3 自我效能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2 0011 0139

69

加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認知

來研究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衝動

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了時間

壓力自我效能和感知價值均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直接產生顯著影響而金錢充裕不但可以直接影

響到衝動購買意願還能夠與時間壓力和自我效

能通過感知價值的仲介作用來影響沖購買意願

一時間壓力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1 的結果顯著證實了時間壓力與消費

者決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大的時間壓力就

越會導致消費者衝動消費類似 Jung Chang Yan

和 Eckman (2014)在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衝動購

買意願產生影響的研究發現降低時間壓力可

以緩解消費者對衝動購買的意願以及情緒上的積

極反應 [29]意味著商家讓消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

例如商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被出售或促銷消費

者會覺得錯過了該時間段就無法購買或享受不到

優惠會直接使消費者產生衝動購買意願對商

家來說也能在限定期間內提升商品的販賣量

二感知價值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2 的成立驗證了感知價值是衝動購買產

生的前提之一感知價值是能夠影響衝動購買意

願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感知價值

的認知尤其是享樂方面的體驗可以促使消費者

快速購買該商品 [30]本研究討論了消費者在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消費者對於感知價值的認

知如何影響購買意願而衝動購物的消費行為依

然可以通過商品物超所值資訊來進行付出收益的

比較做出非計畫內的購物決策

三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對衝動

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時間壓力與消費者感知價值之間的關係存在

一些理論缺口本研究通過研究時間壓力對消費

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拓展了這個部分的理解時

間壓力對消費者非理性決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

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與衝動

購買意願之間的仲介效應檢驗如同 Ahituv 等人

(1998)研究認為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消費者

想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獲得付出對應的價

值 [31]假設 H3 的驗證讓本研究注意到感知價值在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影響衝動購買最常見的經典因素之一就有

消費者的金錢預算假設 H4 的檢驗結果也支持這

一發現消費者認知中可支配金錢的增加在認

為預算充足的認知下會推動衝動消費意願而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來獲取所需要金錢也十

分便利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意外之財時會

較平常更快速更不經思考地進行購買 [18]本研

究驗證了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的

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及感知

價值在其間具有仲介效應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消費者個體在其個人特

徵偏好的差異都會對商品的感知產生影響 [32]

從 H5 和 H6 的假設看來自我效能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較為顯著Kalla(2016)在衝動購買的內因

動機的研究中也表明消費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到其

對於衝動購買的信念 [33]由此當消費者對於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越具有較高自我效能者有

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購買意願本研究的假設 H5

和 H6 的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當消費者對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者使用

經驗會正面激勵他們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進行消費活動並認為自己不會失控刺激衝動

消費意願並且驗證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感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本研究針對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通過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驗證在金錢充裕和時間壓力

這些較成熟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以外提

出了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在衝動購買意願

的產生過程裡的相關性以此理解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的新因素商家可以在定價和支付過程裡

通過引入互聯網消費貸應用使用的安排設置優惠

刺激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幫助開發設計相應

的推廣策略此外也需要不斷改善互聯網消費

貸應用在網路購物和支付平臺的介面設計説明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70

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行為習慣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正是改變了中國消

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從前ldquo先儲蓄再消費rdquo的

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超前消費分期付款正在取

而代之在認可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市場

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現代消費觀念變化

的這一新動向注意到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很

可能造成無視自身真正的消費實力而盲目地信貸

消費進而遭遇個人財務陷阱當前的消費者需

要堅持理性消費的習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時候要重視法律和社會規範上要求提高

風險防範意識

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努力探索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在

衝動性購買意願上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在傳

統成熟因素以外找尋一些新的線索試圖加入互

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的

因素儘管在研究設計和架構上儘量達成嚴謹的

要求但在條件限制下依然有以下的問題期許

可以在以後的研究中改進

首先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

在既有研究文獻裡的角色並不確定有的場合也

將其作為控制變數所以對於這個部分的作用可

以在更強力的文獻支援下進一步地嘗試和加強

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

人而且女性比例偏高以後可以更貼近互聯網消

費貸應用使用者的人口分佈特徵去更全面瞭解和

分析這個部分人群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法的方法本身限制更深入地真實

地和準確地瞭解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

買意願的形成過程和喜好想法未來研究可以考

慮實驗法通過一些新科技(移動應用和 VR

AR)來探索和驗證某些影響因素對衝動購買意願

的作用

[1] Beatty S E amp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2] Rook D W amp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3) 305-313

[3] Bayley G amp Nancarrow C (1998)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99-114

[4] OmarOand KentA(2001)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fluences on Impulse Shopping Trait and Norm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9(5) 226-235

[5] T Verhagen W van Dolen (2011)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tore beliefs on consum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A model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48(8) 320ndash327

[6] Dhar R amp Nowlis S M (1999)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 choice deferr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4) 369-384

[7] Compeau D R amp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 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89-211

[8]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9] Dholakia UM (2000) Temptation and Resistance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nsumption Impulse Formation and Enactment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17 955-982

[1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22

[11] Babin B J amp Attaway J S (2000) Atmospheric affect as a tool for creating value and gaining share of custom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9(2) 91-99

[12] Lee E amp Overby J W (2004) Creating value for online shoppers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7 54-67

[13] Sweeney J C amp Soutar G 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77(2) 203-220

[14] Peng L Zhang W Wang X amp Liang S (2019)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social E-commerce sales promo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56(2) 317-328

[15] Graa A Dani-Elkebir M amp Bensaid M (2014)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Using the Mehrabian and Russells Framework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参考文献

71

13(24) 101-114

[16] Lin Y H amp Chen C F (2013) Passengers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airportsndash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impulse buying tendency Tourism Management 36 426-434

[17] Etkin J Evangelidis I amp Aaker J (2015) Pressed for time Goal confl ict shapes how time is perceived spent and valued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2(3) 394-406

[18] Lu M amp Jen W (2016) Effects of Product Option Framing and Temporal Distance on Consumer Cho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ess versus Outcome Mental Simulations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33(10) 856-863

[19] Lea S E amp Webley P (2006) Money as tool money as drug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y of a strong incentive Behavioral amp Brain Sciences29(2) 161-176

[20] Foroughi A Buang N A amp Sadeghi R H M (2012)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money amp time available)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among different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damental Psychology amp Social Sciences 2(2) 41-44

[21] Newcomb Michael D Rabow Jerom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pr99 Vol 29 Issue 4 p852-869

[2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2) 122-147

[23] van Beuningen Jacqueline de Ruyter Ko Wetzels Martin(2011)The Power of Self-Efficacy Change During Service Provision Making Your Custom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mselves Pays Off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4(1) p108-125

[24] Zhu G So K K F amp Hudson S (2017) Inside the sharing econom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9) 2218-2239

[25] Chen Tser-Yieth Yeh Tsai-Lien Lo Wen-Chun(2017) Impacts on Online Impulse Purchase through Perceived Cogn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29(5) p319-330

[26] Tandon U Kiran R amp Sah A N (2016) 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India unifi 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 with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 Service Science 8(4) 420-437

[27] Duncan Herrington J amp Capella L M (1995) Shopper reactions to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3(12) 13-20

[28] Gillespie Brian Muehling Darrel D Kareklas Ioannis Fitting product placements Affective fi t and cognitive fi t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placed brand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2(1) 90-102

[29] Jung Chang H Yan R N amp Eckman M (2014)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uls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42(4) 298-314

[30] Karbasivar A amp Yarahmadi H (2011) Evaluating effective factors on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ies 2(4) 174-181

[31] Ahituv N Igbaria M amp Sella A V (1998)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o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5(2) 153-172

[32] De Kerviler G Demoulin N T amp Zidda P (2016) Adoption of in-store mobile payment Are perceived risk and convenience the only driv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31 334-344

[33] Kalla S M (2016) Impulse buying What instills this desire to indulge Internal motivating factors of impulse buy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Indian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Retail Management Research 10(2)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建設

澳科大首度躋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第32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 6 月 3 日公佈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內地共有 81 所大學進入排名港澳地區共有 8 所大學入榜澳門科技大

學首次參與排名亞洲大學第 32 位其中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入榜高校中澳科大排名第 13 位

是澳門地區排名最好的大學

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科大首次進入世界三百強並且在 2019 年軟科中國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澳科大再創新高首進二十強展現了澳科大近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政府的

支持下教學質量和創新科技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囊括了亞洲 30 個國家 地區共 489 所大學是對研究型大

學的所有核心使命進行評判的亞洲大學績效排行榜此排行榜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 13 個績效指標

並對它們進行了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院校的屬性包括教學(學習環境)25科研(産量收入和聲譽)

30引用量(研究影響力)30 國際視野(教員學生和研究)75産業收入(知識轉化)75

有關《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regional-rankingpage0length25

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陳季敏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拉斐爾前派是活躍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與藝術流派這場短命卻影響深遠的藝術革

命起源於幾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對浪漫主義及中世紀的迷戀他們厭惡學院派的守舊與古板

一心想重回拉斐爾以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返樸歸真的狀態同時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們

熱愛文學與同時代的詩人又來往甚密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文學主題屢見不鮮女模特

女性角色和肖像是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最深的印象而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關的核心成員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與拉斐爾前派初衷最背道而馳卻影響至深的帶有女性肖像烙印的畫家

兼詩人本文擬從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角度出發研究探討拉斐爾前派代表作品中投射出的女性

主義元素及其象徵性並結合時代背景及藝術理念挖掘其成因及其它相關性此外論文亦從

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拉斐爾前派的女藝術家們的身份認同及轉變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拉斐爾前派繪畫女性形象象徵性女性主義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lso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poetic and artistic group founded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This short-lived but far-reaching artistic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obsession with Romanticism and the Middle Ages of several Royal Academy students They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old-fashioned and lifeless academy and wanted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al state of early Italian art before Raphael Also these passionate young artists loved literature and had close contact with Victorian poets making the literary themes in their paintings common Female models female images and portraits are the deepest impressions of Pre-Raphaelite painting and the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painting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is both a painter and a poe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eminist elements and their symbolism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re-Raphael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other correlation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idea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ntity change and identifi cation of Pre-Raphaelite female artist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Keywords Pre-Raphaelite painting Female image Symbolism Feminism

收稿日期2020-03-12修訂日期2020-04-12通訊作者陳季敏女碩士(博士在讀)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美術

E-mail jmichenmustedumoTel 00853-88972075

73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0 引言

英國留給世界的美術瑰寶除浪漫主義外還

有 19 世紀的寫實主義即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發起並衍生出的拉

斐爾前派這一概念模糊有失精准的命名旨在

打破古典主義及學院派的墨守成規用核心成員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話說ldquo是為了牢

記我們的決心對抗今日輕浮的藝術rdquo(Honour

and Fleming 666)[1]因此除成立拉斐爾前派的

初衷有跡可循外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拉斐爾前

派的定義和特徵不僅是因為每個代表畫家的畫

風皆不相同而且同一畫家前後風格亦不統一

早期或鼎盛時期的拉斐爾前派的確呈現出一種後

浪漫主義的自然風亦有古風時期《採花的少女》

之意味但多數作品仍是晦澀說教的文藝風即

引用古典文學(多為中世紀)作品中偏宗教性的

場景來繪製作品說拉斐爾前派承襲古典之風或

許是因為其內容大有復興中世紀基督教教義之意

但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一幅幅

夢幻般的女性肖像及藝術家們和模特間的風流韻

事畫家們筆下的自然與女性真實細緻大膽奔

放天人合一顏色上亦是濃鬱熱烈姹紫嫣紅

張揚不羈若擯棄象徵與說教性後期的拉斐爾

前派大有復興女主之風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作

品中的女性都為拉斐爾前派主義注入了濃墨重彩

的唯美光環 [2]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批判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焦點都在對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和階級矛盾進行批判

當時頂尖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也真實深刻地反映出

貧富差距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拉斐爾前派雖

也強調真實客觀地描繪事物他們雇傭模特並堅

持寫生但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卻是脫離現實的

他們用一種象徵性和神秘主義來描繪中世紀的文

學題材和神話故事體現出一種避世消極的ldquo非

現實主義rdquo價值觀後期及追隨者們更是將拉斐

爾前派演變成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唯美主義風俗

畫美則美矣全無最初時的那種隱喻和象徵性

19 世紀中葉歐洲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爆發

這場持續到 20 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主義浪潮雖主要

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但卻反映了女性已逐漸從依

附家庭男權社會的地位中覺醒開始意識到自

身獨立人格的存在和意義自浪漫主義後期最富

盛名的女作家簡 bull 奧斯丁(Jane Austen)以匿名的

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後更多

的女性開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各界嶄露頭角

向世界證明自身不俗的才情和能力如文學界的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美術界的瑪

麗bull斯巴達利(Marie Spartali Stillman)伊麗莎白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等

本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拉斐爾前派繪

畫中女性形象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和象徵性並結

合藝術家自身的藝術理念挖掘其創作女性人物

背後的主觀及客觀性此外拉斐爾前派及之後

的追隨者們創造了大量的女性肖像有些女模特

自身也是畫家這些模特兼畫家的女藝術家的作

品和自身命運反映了怎麼樣的時代信息這些幾

乎被歷史遺忘了的拉斐爾前派女藝術家們的創作

風格是否亦體現出女性主義特徵

1 研究現狀及意義

11 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

國內目前關於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較為綜合

全面的研究是 2014 年及 2011 年的兩篇碩士論文

張雨在《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研究》一文中探索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與特定的時

代和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繫重點探討維多

利亞時期女性的道德標準及生活狀況對藝術家創

作的女性形象的影響 [3]另一位學者楊燦在更早

的《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

74

以女性形象角度入手通過圖像分析法比較對

照法歸納法對一系列繪畫作品及史料文本進

行挖掘探討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

特質及藝術價值 [4]兩篇文章都大同小異地介紹

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女性形象產生

的社會背景及條件並用憂鬱唯美墮落來歸

類分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及這些形象

對後世女性塑造的影響其餘女性方面的研究主

要是期刊論文基本圍繞該學派的一些代表畫家

展開如張鵬峰的《論羅塞蒂女性審美救贖觀的

形成》和《論羅塞蒂詩畫藝術中的女性主題及其

倫理內涵》王金玲的《從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

蒂的女模特看其女性觀》呐喊的《命運註定的

女性mdashmdash淺談但丁 bull 加佈裏埃爾 bull 羅塞蒂的女性題

材創作》李昕的《唯美神秘mdashmdash淺談羅塞蒂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憂鬱美》等 [5]這些期刊論文多

是通過圖像學分析比較探討羅塞蒂不同時期的

女性主題的創作變化並結合藝術家個人生活經

歷來挖掘其女性觀背後成因但除羅塞蒂之外的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研究幾乎空白兩篇碩士論

文也不約而同地把女性主題的繪畫放在工業革命

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進行討論沒有提及西方

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與女性題材創作的關聯

相 比 之 下 西 方 學 界 對 19 世 紀 的 女 畫

家 尤 其 是 拉 斐 爾 前 派 姐 妹 團(Pre-Raphaelite

Sisterhood)的研究更為全面和細緻有專門研究

諸如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瑪麗 bull 斯巴達利簡 bull 莫

里斯(Jane Morris)克里斯蒂娜bull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等女畫家及詩人的專著這些多為傳記

的著作除對女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盡的整理

外側重於討論她們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成員間的密切關係及隨

之形成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如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

蒂這位維多利亞時期女詩人的插圖作品以塗鴉爲

主充滿了宗教隱喻技法隨性而童真生動逗

趣多少受到了其兄但丁 bull 加百利 bull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及其它拉斐爾前派相關成員的影

響 [6]而西達爾從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禦用模特到

自己成爲藝術家離不開其耳聞目染及丈夫羅塞蒂

潛移默化的影響 [7]對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最為深

入的英國女作家簡 bull 瑪什(Jan Marsh)除為藝術

家們單獨撰寫傳記外亦曾出版過多部以女性形

象或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為題的相關著作如 Pre-

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1988) Pre-

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1997) 等 [8] [9]其中對羅

塞蒂作品影響頗深的其妹克里斯蒂娜實則是維多

利亞時代著名的女詩人其妻西達爾後來也成為

一名畫家這些現今來看才華卓越的女性當時並

非標榜自己為女權主義者19 世紀中葉女權運動

初露端倪她們用行動捍衛女性權利和尊嚴是

真正的女性主義的標杆和原型而男藝術家們前

期作品裡的女性角色雖富含較重的道德說教意味

但亦為各種狀況的女性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對現

實生活中形形色色卻一貫驚豔的模特的選擇雖是

男權的典型特徵之一但這些不隨波逐流的女性

卻慢慢走出被命運安排好的既定角色在藝術氛

圍的影響下走向自我走向獨立西方學者對拉

斐爾前派女性的個案或群體研究多是探討人與人

即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影響不同

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元素和技法相互比較是傳承

抑或顛覆及對某一作品或現象進行深入反復挖

掘而並未像國內學者針對作者身処的時代背景

大環境影響進行剖析探討雖沒有涉及女性主義

思潮但西方學者在對個案和集體的女藝術家的

研究中無不充斥著女性力量的元素為本文從女

性主義視覺下對女性形象進行研究提供了有力基

礎和依據

12 女性主義研究

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feminism)這個舶來詞

的核心理念即男女平等換言之當在男權社會

生活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面對諸

多因性別而產生的限制時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便應運而生了女性運動的第一波浪潮源於 19 世

75

紀中產階級婦女對選舉權的關注20 世紀 50-60

年代婦女運動再次蘇醒大批女性學者及作家

把女性意識的觸角伸向家庭社會身份性別

身體與自我所產生的矛盾衝突有關注女性作家

窘境的弗吉尼亞 bull 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

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rsquos Own)也有像波

娃 Simone de Beauvoir 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和貝蒂 bull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奧

秘》(The Feminine Mystique)等探討女性價值和

定位的代表著作問世

女性主義的藝術研究是一種ldquo關注作爲藝術

家贊助人觀者與 或對象的婦女rdquo的研究西

方女性藝術討論的開端是由美國藝術史學家 Linda

Nochlin 於 1971 年發表的題為《爲什麽沒有偉大

的女性藝術家》一文歸因當然是由於性別而產

生的各種歧視阻礙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10]

現今女性主義藝術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意識形

態對藝朮創作和藝術家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的

凝視對象或ldquo作爲表達與強化父權制價值觀的手

段的女性身體的拷問rdquo變得尤爲突出藝術史家

Amelia Jones 認爲女性身體具有特殊力量有潛在

的政治意圖 [11]以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和

Helene Cixous 這些女性主義藝朮史家為代表的作

品則更多地關注ldquo多元與交叉的身份mdashmdash種族

階級家庭年齡性取向等等mdashmdash是如何有助

於決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對女性的再現的rdquo[12]

比如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一定會探究義大利女藝術

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基於聖經次經中的女英雄

Judith 誅殺敵營首領 Holofernes 的故事所繪之作品

比多數男藝術家同名主題的作品更加暴力和血腥

的原因並對其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和她與別不

同的訓練創作環境買家贊助人等等細枝末

節刨根問底女性主義藝術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

究語境及方式並成功融入解構主義與後結構主

義為研究主體創造了多元性

本論文把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及女藝術家們

與同時代的女性主義運動相結合擬從女性主義

的視角探討作品有意或無意折射出的女性意識及

元素客觀評價總結這些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

對於西方幾波女性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對現代女性

繪畫的影響

2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討論

本文從作品切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選取拉

斐爾前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所呈現

出的女性主義元素及特徵的解讀和剖析來挖掘作

品創作背後的動機及意義

這裡先嘗試解讀分析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代表作之一《良心覺醒》(Figure 1)[13]

作品的標題讓人聯想到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凱特 bull

蕭 邦(Kate Chopin) 于 1899 年 出 版 的《 覺 醒 》

(The Awakening)小說講述已婚婦女 Edna 如

何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探索自身獨立人格的

價值與需求對反傳統的渴望與掙紮致其最終選

擇死亡亨特的這幅畫作中男女主角的身份與關

係要從家居佈置散落的樂譜掛毯上飛禽啄食

莊稼及萎靡的少婦地上的貓與死鳥女主的戒

指與男主掉落的手套窗外陽光明媚綠意盎然

的景致等一系列圖像細節和象徵性來分析判斷

局促而淩亂的室內形成男女偷歡之所男主隨性

地撥撩著琴鍵為女主伴唱一首名為ldquoOften in the

Still Nightrdquo的歌女主似被某句歌詞或其聯想陡

然震懾幡然覺醒她面向敞開的窗戶望著窗

外的春意盎然從男主身上一躍而起雙目噙淚

不管這位美麗的少婦頓悟或追求的是什麼畫中

的她此刻已從小鳥依人戲謔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對自我和自身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藝術家

亨特在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偏好宗教和道德象徵性

他是拉斐爾前派宗旨最執著的實踐和引領者此

類主題無非是維多利亞時期隨處可見的墮落女性

的縮影亨特在追求自然法則和道德隱喻的同時

關注到了男權社會中的中下層女性的生存環境和

自身追求同時也下意識地喚醒了大時代下的女

性意識

初次以模特身份亮相的貧苦酒吧女安妮 bull 米勒

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76

(Annie Miller)即《良心覺醒》中的女主人公

成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和生活中的繆斯和

寵兒她與亨特和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的核心成員羅

塞蒂之間的情感糾葛導致兄弟團關係惡化之後

同亨特結緣的模特沃家姐妹范妮(Fanny Waugh)

和伊迪絲(Edith Waugh)外形上總有米勒的影子

亨特亦不惜背負亂倫的罪名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之

路 [14]

第二幅作品是源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及濟慈

的同名敘事詩《伊莎貝拉》的女主人公 Isabella 的

悲劇故事伊莎貝拉是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寵

兒這位柔弱卻又堅韌的富家小姐在尋獲自己朝思

暮想的情人 Lorenzo 的屍首後毅然砍下其頭顱

植入羅勒花盆內每日以淚滋養最後花盆被偷

Isabella 抑鬱而終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

作品(Figure 2)[15] 表現的是管家 Lorenzo 在被殺

前與 Isabella 家族聚餐以致兩人親密關係暴露的場

景Isabella 安然自若的神情舉止映襯出周圍每個

人的不安猜疑憤恨和驚恐所有細節都預示

著她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亨特(Figure 3)[16] 和

另一位後拉斐爾前派畫家沃特豪斯(Figure 4)[17]

則把焦點放在了 Isabella 和裝有愛人頭顱的羅勒花

盆上女人和自然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細想這

個纖弱之軀在陰森的樹林裡掘出愛人的屍體並割

下其頭顱埋入花盆以淚澆灌這等絕望而又殘

暴的愛情折射出金錢至上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對於

宿命的不甘與控訴Isabella 人前人後靜如處子般

的表情與其炙熱的暴力感情形成強烈對比對情

人的極端的佔有欲亦是女性主義最極端的呐喊

拉斐爾前派筆下的絕世美女們大都體型豐滿

且有一頭黝黑或者紅棕色的秀髮這與西方傳統文

化中的典型美女相悖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是傳

統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而黑色是純潔的

對立面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裡亦描寫過一位有

別於傳統的ldquo黑女士rdquo而紅色更是叛逆與非主

流的象徵維多利亞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遵循傳

統的女性標籤mdashmdash柔美而嬌弱作為拉斐爾前派

繪畫核心卻不典型的成員兩棲藝術家羅塞蒂既

是畫家又是詩人他 95 的詩歌和 98 的繪畫

都與女性有關(Sonstroem 28)[18]羅塞蒂畫中的

女模特普遍體態壯實膀大頸粗身著寬鬆的衣

袍扮演著各種中世紀聖經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這些唯美憂鬱的女性肖像幾乎成了羅塞蒂和拉

斐爾前派繪畫的標籤雖然這些特徵與拉斐爾前

派藝術成立的初衷相去甚遠其中羅塞蒂摯愛的

創作繆斯簡bull莫里斯(Jane Morris)(Figure 5-6)[19]

Figure 1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William Holman Hunt

Figure 2 Isabella (1849) John Everett Millais

77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3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868) William Holman Hunt

F igure 5 Pandora (1871)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 i g u r e 6 Proserpine (1874) Dante G a b r i e l Rossetti

Figure 4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907)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78

Figure 7 La Ghirlandata (1873)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igure 8 The Roman Widow (1874) Dante Gabriel Rossetti

[20] 一反西方女性傳統一頭烏黑濃烈的長卷髮

身材與輪廓皆具陽剛之氣雖說她扮演的潘朵拉

和冥後都帶有詭邪之意但莫里斯本身作為模特

的獨特氣質和外形打破了西方傳統美女的刻板印

象羅塞蒂的獨具慧眼更昇華了莫里斯的這種另類

的獨特性讓她美得深沉而獨立而另一位羅塞

蒂的御用模特阿萊克夏 bull 懷爾丁(Alexa Wilding)

(Figure 7-8)[21] [22] 所扮演的美人及寡婦皆有著一

頭亮紅的秀髮身形碩大明豔動人花團錦簇

色彩斑斕的色調直逼感官展現出維多利亞女性

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另一面

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和克里

斯蒂娜 bull 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是羅塞蒂早期

作品裡的御用模特她們蒼白消瘦的儀態同上一

節提到的羅塞蒂後期作品中的創作繆斯大相徑庭

同多數拉斐爾前派的女模特一樣西達爾出身低

微她是刀具工匠的女兒被挖掘前在磨坊和縫

紉廠工作她的模特成名作《奧菲莉亞》(1851-2)

成就了米萊也使她成為了羅塞蒂的模特學生

及妻子在羅塞蒂的幫助和影響下西達爾開始

繪畫她的畫風與技巧同羅塞蒂以中世紀為主題

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哥特式造型幾何平面構

圖豐富濃烈的色彩使她即刻獲得了維多利亞著

名藝術評論家及拉斐爾前派的擁護者羅斯金(John

Ruskin)的賞識與資助《夏洛特之女》(Figure 9)

源於維多利亞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基於

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撰寫的一首抒情民謠無數藝

術家曾為這一故事創作過繪畫他們多以女主回

眸後被織布纏繞或因詛咒最後死於小船上為主題

創作但西達爾女士選取的是女主回眸的致命性

的瞬間這看似波瀾不驚衝破詛咒的孕育性的一

刻註定了她悲慘的結局西達爾作為藝術家的感

知與悟性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男藝術家但現實

生活中的她受情愛與健康所累只能活在丈夫耀

眼的光芒下 [23]與印象派的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相比西達爾的逆來順受和在藝術上的

謹小慎微更像是出身階級所致她短暫的一生映

照出女性主義微弱的掙紮和曙光與之相比羅

79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9 The Lady of Shalott (1853) Elizabeth Siddal

Figure 10 Pencil illustrations added by Christina Rossetti in her copy of John Keble The Christian Year 1837

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身上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更

為突出

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蒂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詩

人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其兄在美術史

上的地位相較她雖不標榜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但有多部詩集為女性發聲繼而被貼上了女性主

義的標籤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因宗教信仰不

同解除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成員之一詹姆斯 bull 科

林森(James Collinson)的婚約之後又因同一原

因相繼拒絕了兩位追求者的求婚終生未嫁克

里斯蒂娜幼時習畫卻由於性別和家庭經濟的原

因沒有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但這絲毫不影響

她的創作才情浸淫在拉斐爾前派兄弟團及詩人

與藝術家的社交圈中她時而為家人畫肖像畫

並習慣性地為自己與他人的詩作配插圖她為自

己 的 詩 集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精

靈市集》)以及為 John Keble 的宗教靈修書 The

Christian Year 私下繪製的業餘插畫及塗鴉(Figure

10)妙筆橫飛線條恣意大膽比起西達爾拘謹

的筆觸及畫風似乎更顯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曾在

她學習繪畫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布朗(Ford Madox

Brown)曾表示克里斯蒂娜若堅持繪畫創作的話

當與她哥哥相比肩

3 結語

本文選取了亨特的《良心覺醒》三位拉斐

爾前派藝術家對同一文學主題《伊莎貝拉》的不

同詮釋拉斐爾前派核心畫家羅塞蒂筆下的女性

代表形象及拉斐爾前派兩位女藝術家的經歷和作

品進行分析與解讀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了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和現實中的女

性身份的象徵性通過對作品中及作品背後的女

性主義相關元素及拉斐爾前派女性對生活和藝術

追求的分析討論不難看出 19 世紀的男女藝術家

們已經從不同角度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

現狀身份意識並對女性不亞於男性的藝術領

80

悟與才華予以支持而女藝術家對身份的轉換和

認同亦持開放態度無論是模特藝術家還是

愛人繆斯抑或妻子她們隨心所欲盡情創作

不受外界約束作品更多的是反應內心mdashmdash即興

的情緒和想像並不刻意追求真實與技巧這種

恣意的創作倒更趨近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的藝朮風

格無論受到女性運動影響與否拉斐爾前派女

性形象與女藝術家們都為女性主義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素材她們與藝術家們彼此成就成爲藝術

家和藝朮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雖不起源於藝術但在

藝術中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女性的崛起對 19 世

紀以來的政治文化及社會各領域均產生了重大而

深遠的影響拉斐爾前派藝術以女性肖像為典型代

表開啟了象徵主義和唯美主義的風潮為現代及

後現代女性形象的創作和研究給予靈感和方向

[1] Honour Hugh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藝術史 吳介禎等譯 北京美

術攝影出版社 2013

[2] 朱伯雄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兿術家出版社 2003

[3] 張雨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江蘇師範

大學2014

[4] 楊燦 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1

[5] All mentioned journal articles are from CNKI journal

[6] Owens Susan Christina Rossetti Poetry in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7] Marsh Jan The Legend of Elizabeth Siddal Quartet Books 2010

[8] Marsh Jan Pre-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Harmony Books 1988

[9] Marsh Jan and Pamela Gerrish Nunn Pre-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 1997

[10] Nochlin Linda From 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Art Media Artnews Llc 2015

[11] Jones Amelia Body Art - Performing the Subjec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12] Cixous Heacute legrave ne and Susan Sellers The Helene Cixous Reader 1994

[13] ldquoThe Awakening Conscience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Mar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wakening_Conscience

[14] Hiramatsu Hiroshi 美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世界 謝玥譯 第1

版 ed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

[15] ldquoIsabella (Millais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2 July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Millais_painting)

[16] ldquo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Feb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and_the_Pot_of_Basil

[17] ldquoJohn William Waterhouse and John Keats ndash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Byronrsquos Muse 31 Oct 2017 httpbyronsmusewordpresscom20171031john-william-waterhouse-and-john-keats-isabella-and-the-pot-of-basil

[18] Sonstroem David Rossetti and the Fair Lady[M]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70 28 20

[19] ldquolsquoPandorarsquo Dante Gabriel Rossettirdquo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httpwwwliverpoolmuseumsorgukwalkerexhibitionsrossettiworkslateworkpandoraaspx

[20] ldquoProserpine (Rossetti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erpine_(Rossetti_painting)

[21] ldquoAlexa Wild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xa_Wilding

[22] ldquoRoman Widow bull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rdquo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 14 Sept 2017 httppreraphaelitesisterhoodcomroman-widow

[23] Brown Phillip et al ldquo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Elizabeth Siddalrdquo LizzieSiddalcom httplizziesiddalcomportallizzies-art

参考文献

服務澳門

澳科大醫學院專家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測試系統

期望盡快生產應對澳門抗疫需求

2 月 11 日香港理工大學宣佈經過四年研究成功研發全自動多重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診斷系統

可快速於一小時内準確檢測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 (NCP)沙士 (SARS)中東呼吸综

合症病毒 (MERS)禽流感 (H5H7 H9) 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參與研發團隊他表示 該診斷系統目前已進行多次臨床樣本測試

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结果測試全部準確霍院長期望此技術在現時疫情下能盡快生產並在市場應

用填補現時澳門對快速及準確病毒測試的需求

8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鄭應峰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經歷了四次轉換每次轉換背後都聯繫著特定的環境因素和歷史內涵

四次轉換主要是指從清末19世紀30年代到當代的演變過程第一次是ldquo搭棚時期粵劇劇場作

為儀程的部分體現了澳門華人社會民族文化在閾限地帶的中介交融性和自我認同第二次是志

士班和抗戰時期劇場空間由劇場性向預設的在場性轉換體現了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意識第三

次是戲院時期市民文化消費的市場性決定了粵劇的職業化繁榮是粵劇劇場性的集中體現第

四次是澳門粵劇由職業化向業餘化的劇場空間轉換體現了澳門粵劇和資本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

內在聯繫

關鍵詞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在场公共领域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theatre space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has undergone four transformations each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 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The fi rst time was in the period of Straw Shack As a part of the ritual the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embodied the intermediary blending and self-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Macau in the threshold area The second is the period of Zhishiban and Anti-Japanese War The theatre space changed from theatricality to presupposed presence refl ec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ird is the theatre period The marketability of citizenscultural consumption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of Cantonese oper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 ection of the theatricality of Cantonese opera The fourth ti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atre space from professionalism to amateurism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which refl 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au Cantonese Opera and the public domain of capital civil society

Keywords Maca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Space Presence Public Domain

收稿日期2020-03-26修訂日期2020-04-05本文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FRG-19-011-UIC)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鄭應峰男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戲劇

E-mail yfzhe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366

0 引言

澳門粵劇的劇場空間每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

所側重體現了粵劇文化與市民社會的環境聯繫

和內在互動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演變既有特定

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聯繫著不同的民俗內涵澳

門粵劇的發展可以從其劇場空間的轉換看到不

同階段的歷史特點反映了澳門粵劇的社會環境

82

轉換過程從澳門粵劇可以看到粵劇劇場空間

並非單純的舞臺空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

會生活的延伸歸屬於日常經驗所在的市民公共

領域

1 儀式性的劇場空間

根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清朝咸豐年間澳門已

有粵劇演出ldquo粵劇何時傳入澳門雖是一個尚

待考證的問題但起碼在 19 世紀 30 年代即已

在澳門生根開花並深受民眾歡迎rdquo[1] 在澳門粵

劇的早期階段並無固定的演出場所ldquo搭棚rdquo

成為澳門粵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所謂ldquo搭棚rdquo

是指用竹子搭建用以粵劇臨時表演隨唱隨拆

的粵劇舞臺形式今天主要見於香港澳門地區

對於澳門粵劇而言ldquo搭棚rdquo既是演出空間也

代表著相應的劇場文化清代晚期之前澳門的

劇場空間並無代表性的固定演出場所一直以ldquo搭

棚rdquo為主ldquo在清平戲院建成之前即 1870 年以前

澳門的粵劇演出場地大都在搭棚中進行rdquo[2] 這一

時期的粵劇主要以普及為主和當地華人民俗需

求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研究資料顯示1830 年

在澳門華人人口為 3 萬左右規模性的華人社會

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也是粵劇的誕生和形成時

期粵劇主要體現為民間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植

根於市民的精神意識

首先是作為ldquo酬神rdquo的儀式在澳門華人民

間信仰中以演戲的形式來感謝神明的保佑自粵

劇傳入之後即已有之即後來所稱ldquo神功戲rdquo

十六世紀利瑪竇神父到達澳門的時候記述曾見

到一種民間戲劇表演當代學者陳樹榮認為這極

有可能是粵劇的前身澳門古戲劇什麼時間開始

參與ldquo酬神rdquo儀式目前尚無確切記錄有較明

確時間記載的是澳門粵劇從藝術發展角度神

功戲促進了粵劇這一劇種的普及與推廣比如法

國旅行家畫家博爾傑 1839 年曾在澳門住過半年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ldquo如果說廟前空地上擠

滿了各行各業的人群以及看熱鬧的人們的話那

麼廟裏卻是無人問津早晨有個別虔誠者來幾臺

前拜佛白天則杳無一人rdquo[3] 又如瑞典學者龍思

泰在《早期澳門史對澳門中國人娛樂的反對》

中說道ldquo告誡書發表的日期是 1816 年 4 月 15 日

書中以慈父般的語調勸誡說所有的基督教徒為

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遊行隊伍通過時

不能在街上或透過百葉窗簾觀看違者革除教籍

但這種懲戒無法實行因為在基督教徒總人數中

也許不到 50 名為成年人他們能夠抑制誘惑的衝

動然而其他人卻認為觀看是一種享樂中國

人的儀式太隆重了整整持續了三天rdquo[4]

然而神功戲粵劇如果僅僅作為民眾娛樂的形

式則仍未能解釋粵劇在早期幾乎以ldquo搭棚rdquo存在

的問題ldquo搭棚rdquo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屬於祭祀程

式深層次則聯繫著在澳華人的身份認同有學

者認為ldquo中國戲曲是世俗的宗教祭禮有了宗教

並不一定就會產生戲曲但是沒有宗教戲曲是

決然不會產生rdquo[5] 由此可見戲劇和宗教信仰的密

切聯繫神功戲的演出舞臺一般都是臨時搭建在

廟宇的對面讓神明ldquo觀演rdquo以示酬謝在澳

門而言ldquo舉辦神功戲演出照例都要搭建戲棚

戲棚多在廟前空地搭建面向神壇以方便神佛

觀賞酬神之戲rdquo[6] 在這個意義上粵劇的劇場空

間已經不僅僅體現演出的設施功能更是作為神

佛ldquo觀演rdquo的專門性場所帶有濃厚的儀式色彩

而這一儀式則與當時澳門人口結構和社會分層有

關神功戲出現的清末在澳華人日漸增多資

本主義ldquo專營rdquo模式的推行使澳門華商階層開

始出現然而ldquo葡化華人在價值觀念上趨同於

西方卻不被西人所完全接納在故土上對lsquo祖

國rsquo懷有深厚的情感家鄉人卻已將其唾棄葡

人沒有將葡化華人視為同族的人中國人則視之

為lsquo假洋鬼子rsquo這勢必會使得這些人在民族情

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亂rdquo[7] 由於澳門所處位置

特殊毗鄰大陸文化交流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母文化影響非常強大有力地抵抗著外來文化屬

性的侵佔ldquo澳門處於中西交融地帶文化視野

的包容性使其具備lsquo文化中介rsquo的特色rdquo[8]ldquo文

83

化中介rdquo的特點實際上使被殖民者和殖民宗主國

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對抗的關係

ldquo於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在優越與自卑純正與

摻雜模仿與戲弄的矛盾狀態中經常形成一種

既排斥又吸引的依存關係rdquo[9] 又如在十九世紀的

澳門土生葡人在社會地位上要高於一般華人

但對於血統純正的葡萄牙人來說又低了一等

在這種略微矛盾的身份狀態中土生葡人戲侃葡

萄牙人為ldquo牛叔rdquo(ldquo牛叔rdquo一說見澳門土生葡

語話劇《畢哥去西洋》土生葡人調侃葡國葡人

為ldquoNgau-sokrdquo)大致說明了澳門城市當時類

後殖民文化的社會結構特徵粵劇神功戲結合為

民俗祭祀儀式顯在部分實際上已經通向精神層

面的自我提升通過祭祀神明這樣的儀程來喚

起和提醒當地華人的歷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從

而獲得在社會結構中的自我認同在殖民者外來

文化和母文化的間隙中保持一種適當的精神張力

粵劇神功戲處在在地文化和外來殖民文化的罅隙

交融地帶粵劇正是在祭祀神功戲這樣的層面彰

顯了當地華人的文化潛意識

2 民族意識的劇場空間

粵劇劇場空間的第二次轉換是在清末志士班

時期孫中山提出ldqu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quo的口

號進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1889 年陳少白

等人利用粵劇來宣傳革命成立粵劇組織是為

ldquo志士班rdquo的開始ldquo這種志士班以宣傳革命

改良戲劇為宗旨時人稱之為新劇或新派劇以

示有別於舊式戲班helliphellip乙巳(一九 Ο 五年)東在

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登出開眼所排新劇頗博

世人好評實開粵省粵劇界革命之先聲rdquo[10] 志

士班在澳門的活動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功用而

輕娛樂比如香港記者黃魯逸黃軒胄歐博

明等人在澳門成立ldquo優天社rdquo數月而散ldquo該

社(優天社)設於澳門籌備數月後舉行首演 當

時許多社會名流出席觀看並大聲喝采鼓掌而

黃魯逸認為這些上層人士認可反說明下層群眾

認為不可說明了改良的不徹底和失敗遂決定

將優天社宣佈解散改名優天影社表示要徹底

改良的決心rdquo[11] 黃魯逸志不稍懈邀請黃軒胄

陳鐵軍等人在澳門成立優天影社不久也解散了

澳門優天社優天影社都屬於志士班的範疇其

主要是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在藝術上有突破和

改良之處時人稱為改良粵劇但也帶有探索過

程的粗糙之處當時自詡正統粵劇的ldquo紅船班rdquo

嘲笑志士班稱之為ldquo白船班rdquo以示區別在

劇場空間的選擇上志士班不拘一格到廣東各

地南洋華僑聚居地巡迴演出其主要目的是為

了推翻滿清籌措軍火物資

志士班在澳門的演出突破了神功戲ldquo搭棚rdquo

的範疇實際上也是對演劇文化意識的外向延伸

這時候的粵劇實際上是以社會空間作為劇場設

定空間以塑造真實的在場來取代傳統程式化表

演的劇場是從儀式向現實的轉化是精神力量

尋求生活依據的社會實踐這種在場是指接近

真實的幻覺也即戲劇在場性的幻覺性體現這

從志士班改良粵劇的兩大特徵可以看得出來一

是大量採用粵語演劇最早的粵劇只有地域意義

以流行在兩廣地區為特徵演劇語言並非粵語

ldquo以前的粵劇用戲棚官話唱梆黃板腔和念白

舞臺上使用的語言和觀眾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helliphellip改良新戲的舞臺實踐驅使志

士班的演員在扮演多種角色時使用廣州方言去演

唱舞臺語言的改變直接促進了唱詞唱腔的

生活化和通俗化rdquo[11] 採用粵語演劇是由志士班

的任務所決定的就是要通過戲劇演出來喚起民

眾的反封建革命意識當時作為和內地毗鄰的澳

門其精神內蘊和其他中國人渴望擺脫貧弱走向

富強的意識是共鳴的甚至因為接觸到西方殖民

文化的影響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讓這種願

望還要更強烈一些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革命

志士班在演劇過程中直接用粵語演講現身說法

這一做法影響了其他的粵劇戲班甚至傳統粵劇行

會組織八和會館也掛出了ldquo籍古代衣冠實行宣傳

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rdquo的對聯第二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4

是大量創作改編時事新劇如早期志士班的《皇

帝征蚩尤》《六國朝宗》《文天祥殉國》優天社

優天影的《 虐牌報》《 賊現官身》《火燒大沙頭》

《盲公問米》《義刺馬申儀》等都是和時事有關

或映射當時社會的像《盲公問米》是反對迷信

《義刺馬申儀》是針對清朝高官《自梳女不落

家》是揭露社會黑暗等等志士班的劇場空間

和在場性緊密相關這一特點體現出反傳統舞臺

的傾向傳統舞臺和劇場性程式化表意性等

聯繫在一起而志士班的宗旨則是要觀眾聯繫當

下是要寫實再現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特

徵使改良粵劇和文明新戲的話劇有不少重疊之處

也正是這樣的舞臺特徵使得志士班在辛亥革命

之後走向了衰落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ldquo在場性rdquo

依據的喪失

志士班之後再次突破舞臺依據尋求在場

性再現的澳門粵劇空間轉換階段就是在抗戰時期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當時澳門的《朝陽日報》

和《大眾報》聯合發起組織了ldquo澳門學界音樂界體

育界戲劇界救災會rdquo時人稱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

ldquo在lsquo四界救災會rsquo遊藝部中包含了一支以粵劇名

伶為代表的粵劇股粵劇股主任為粵曲名家陳卓

瑩副主任是粵劇紅伶任劍輝和張植華helliphellip當晚

先後有麗仙惠蘭寄塵杜鵑兒紅玲彩雲

六位粵劇藝術家演唱了《搥烏龜》《琵琶紅淚》《無

定河邊骨》《關山胡馬渡黃魂》《血濺紅樓》等曲

目演出中的許多唱段慷慨激昂使得在場觀眾

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博得了陣陣掌聲rdquo[12] 此後

澳門粵劇界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愛國演劇活動

這一特殊時期的澳門粵劇已不似改良粵劇階段

的探索如帶有大段獨白演講體系日臻完善

經典劇碼日趨完整甚至即將迎來澳門粵劇的巔

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劇場空間的轉換中依然帶

有突破舞臺力圖再現在場性的特點比如四界

救災會的戲劇界到茶樓演出到臨近的香山縣演

出無不是為了喚起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歷史在場

澳門抗戰粵劇和志士班改良粵劇雖先後相隔幾十

年然而其劇場空間的在場性特點是一致的其

對應的就是在地文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認知

3 劇場空間的劇場性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第三次轉換是在澳門戲院

興起時期大致以清平戲院的啟用始至二十世

紀五十年代永樂戲院的建成澳門從十九世紀末

開始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前後相繼

的中式戲院的修建過程主要戲院的時間點如下

清平戲院 1870 年開始修造1875 年正式啟用域

多利戲院 1911 年建成國華戲院 1929 年建成

南京戲院 1933 年開業平安戲院 1935 年開業

1940 年樂斯戲院開業還有後來居上 1952 年建成

的永樂戲院澳門中式戲院的陸續建成主要基於

兩個產業一是粵劇二是電影業比如清平戲

院主要以演粵劇為主域多利戲院主攻電影兼

演粵劇永樂戲院既演電影又支持演劇戲院

的出現使澳門粵劇迎來發展的巔峰時期形成

了和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粵劇文化消費期

首先戲院期帶來的最顯著後果就是澳門粵劇

的職業化發展在戲院期到來之前澳門粵劇主要

是以民間化外來化的形式存在有名的劇團班

社較少更缺乏常駐澳門的劇團逢有節日慶典

祭祀禮儀重大事件粵劇以不定期的形式演出

談不上有真正的本土粵劇在一系列劇院建成之

後澳門逐漸出現了常駐的正規班社劇團各

劇院也以某某名班作為自己的招牌以延攬觀眾

進入戲院期之後在澳門演出的劇團數不勝數

像三十年代人壽年劇團劍花豔影勝壽年劇團

興中華劇團等四十年代覺先聲劇團新日月星

劇團平安劇團新聲劇團等等這些劇團大部

分是外來的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劇團常駐澳

門喜歡臨時組班以班牌為號召吸引觀演促

使了澳門本地粵劇職業化的形成其中一個顯著

標誌就是 1943 年澳門新聲劇團的成立新聲劇團

以任劍輝歐陽儉白雪仙靚次伯等人為骨幹

陣容固定在澳門長期演出成為澳門職業名班

澳門粵劇的職業化意味著劇場空間從志士班抗

85

戰時期的在場拉回到劇場而這一選擇是由觀眾

決定的同時又和澳門粵劇普及時期的十九世

紀不同那時的神功戲劇場是作為儀式化的一部

分必須以搭棚的形式演出於神廟的旁邊如果

將舞臺演出視作文本那麼澳門戲院恰恰是要將

劇場空間和文本進行剝離讓觀眾進入由文本所

建構的劇場世界在現實當中各劇院紛紛解數

以標榜各自的先進設施為噱頭來吸引觀演如

1942 年 6 月 3 日國華戲院在報紙上刊出ldquo獨家

啟用電風扇rdquo字樣廣告又如 1942 年 11 月 14 日

再度啟業的海鏡戲院在報紙上打廣告放出ldquo唯

一高尚娛樂場所rdquo字樣戲院作為劇場空間的提供

一方營造舒適便捷的觀劇環境是為了塑造更好

的劇場觀演氛圍也可以說是為了切斷觀眾在進

入觀演時與外界的聯繫減少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而這一結果也是市場化的選擇比如 1942 年 9 月

澳門為了試用新發電機規定每晚 9 時至 12 時不

能啟用馬達要求各戲院停放夜場ldquo但院商叫

苦連天紛稱放映時間過早導致觀眾銳減rdquo[13]

那時的戲院不能不考慮市民的觀演感受而成立

於五十年代初的永樂戲院則是繼清平戲院之後最

重要的粵劇演出場所1979 年在此演出廣東粵劇

《搜書院》吸引了包括澳門總督在內一大批社

會名流前來觀演永樂戲院是澳門粵劇戲院期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戲院期帶來的第二個後果就是澳門粵劇的革

新和發展戲院文化的形成讓澳門有了常駐劇

團的基礎形成劇團爭勝的局面其後果就是各

劇團推陳出新在客觀上推動了粵劇藝術的發展

首先是形成名角班底競爭與合作局面如覺先

聲劇團以薛覺先為台柱義擎天由靚少鳳率領

新聲劇團則有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國壽年

台柱有白玉堂廖俠懷上海妹各戲院則延請

名班以招來觀眾如平安戲院和任白的新聲

劇團長期合作而域多利戲院則打出大觀劇團的

招牌兩大劇團在 1944 年形成爭勝局面1945 年

新聲劇團和清平戲院的太上劇團形成對壘這些

戲院劇團在商業上形成競爭同時也不乏同行

業的合作如平安戲院邀約太上劇團合作改革粵

劇另外劇人之間的另外組班客串也是常有之

事其次是促使澳門粵劇不斷推出新劇創造了

一批經典作品像與任劍輝關係密切的徐若呆

為鏡花豔影創作了《雙鳳擁蛟龍》《漢奸之子》

令鏡花豔影劇團震動澳門香港後來徐若呆又

為新聲劇團創作了《晨妻暮嫂》《紅樓夢》等粵

劇經典讓新聲劇團名動一時何非凡創作《情

僧偷到瀟湘館》火爆異常還有馮志芬唐滌

生廖俠懷等都為澳門粵劇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

的作品新聲劇團還演出由話劇改編成粵劇的《雷

雨》第三就是根據戲院設施改善粵劇舞臺佈景

和設置ldquo像lsquo覺先聲rsquo於國華演出時曾邀請lsquo結

他聖手崔薇林客串玩電結他rsquordquo[13] 甚至粵劇還

取用話劇舞臺佈景的長處聘請澳門話劇人員為粵

劇佈景ldquo近來本澳的粵劇壇上卷起了一種新

風尚那就是話劇工作人從事於粵班佈景之白

熱化趙鍵黃濤開其端而鮑洛夫又起而繼之helliphellip

擇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有虛心合作的最好辦法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寧非觀眾之眼福不淺

嗎rdquo[14] 澳門戲院期和粵劇的發展與革新有重要

聯繫其直接動力是來自於市民的文化消費選擇

戲院這一劇場空間是澳門粵劇職業化的見證和符

號然而澳門粵劇的戲院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之

後因為這時觀眾回流粵港和其他各地電影業

復蘇促使澳門粵劇職業化趨於消失但是在澳

門粵劇職業化的戲院期粵劇卻得到了有力的推

廣最終使粵劇走向市民化和普及化

4 日常經驗的劇場空間

澳門粵劇的第四次劇場空間轉換是在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以來的當代經歷了一個從戲院到社

區從職業向業餘普及的社會轉換過程太平洋

戰爭結束後澳門粵劇趨於冷清職業劇團紛紛

回流或解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業的重新興

起和戰時人口的回流ldquo香港事變後的時年本

澳的粵班稀少到差不多沒有了電影片也是殘舊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6

不堪張雪峰領導下lsquo藝聯rsquo延續了四十多天的

生命在澳門一樣的能夠賣座但不一定是lsquo藝

聯rsquo劇團本身的成功當時是無戲可看rdquo[15]ldquo雖

然二戰期間沒有戲院倒閉但放映拷貝不足大

量粵劇公演亦見經營的困難跨過 1945 年戲

院的鑼鼓聲逐漸緩慢下來澳門的粵劇演出亦盛

況不再除了清平戲院其他戲院都恢復放映電

影rdquo[13] 粵劇和話劇一樣職業化的過程伴隨著

戰爭這個客觀環境但是粵劇的發展要比話劇更

繁榮一些

澳門粵劇在戰後的劇場空間顯著的轉換是

退出戲院劇場向公園廣場乃至私人庭院轉

移這一轉移雖然意味著粵劇職業化的退場

但是和職業化之前情況不同的是粵劇在澳門市民

中得到極大的推廣粵劇真正成為澳門的民俗文

化戰後澳門粵劇民俗化主要從兩大形式上展

首先是粵劇的曲藝化發展粵劇和粵曲本屬

於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別粵劇如其他劇種強調

唱念做打照顧各大行當粵曲曲本以唱腔為主

演唱者一人分飾多角以代言敘述為主兩者互

相借鑒互相吸收共同發展但是在民間這

兩者的區分並不是那麼嚴格許多人把粵曲當成

粵劇的分化戰後原來的戲院為適應市場以

演電影為主粵劇失去了原有的劇場空間然而

在市民中卻培養了許多愛好者其顯著標誌就是

各種粵劇曲藝團體的成立和出現ldquo50 年代中期

澳門興起清池頤園等十多個音樂曲藝會(社)

1961 年澳門濠鏡業餘音樂會成立首任會長是

何賢副會長是崔德祺陳瓊rdquo[6]70 年代有澳門

祥樂樂團青年曲藝團海濤粵劇曲藝會等80

年代有澳門音樂曲藝協會黑沙環區協會粵樂組

等90 年代的粵劇曲藝組更是如雨後春筍2004

年 10 月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像這些社團粵

劇粵曲兼攻多以曲藝為主劇曲相融也有主

攻粵劇的社團像 1991 年成立的澳門勵進粵劇社

1994 年成立的娛樂之友曲藝會但是曲藝團體在

澳門占絕對多數如果要嚴格區分曲劇像粵曲

的ldquo師娘rdquo女伶茶座等傳統標誌已經逐步喪失

劇和曲在戰後的澳門形成合流之勢形成了澳門

粵劇的曲藝化曲藝化使得粵劇不再拘束於舞臺

也不必拘於做表對劇場空間的要求大為減少

極適合在市民中開展有利於為粵劇文化的傳承

培養後備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粵劇不僅深

入市民生活而且成為民間對外交流的常見藝術

品類粵劇的劇場空間可以說是收縮了由唱念

做打變成以唱為主主要在較戲院為小的空間開

展在這種情況下由戲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

空闊的劇場空間已經消失由適合表意轉為以欣

賞節奏韻律為主劇場性要素逐步減少故事

內容或不再完整而音樂的比重得到強調標誌

著市民審美趣味的偏轉

承粵劇劇場空間的轉換而來澳門粵劇在戰

後的當代逐漸形成一種公園演劇文化有些曲藝

社有專門的室內訓練場所或操練地點但並不普

遍對於更廣泛的粵劇愛好者而言公園則成為

他們社會生活的延伸公園具有日常的便利在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看來社會空間包含日常生

活經驗的重要性公園這一場所並不僅僅是粵

劇操演練習的地點市民在此聚集在此談論和

分享粵劇作為精神文化和資本市民社會的公共

性聯繫在一起由粵劇而形成的公園文化從而成

為澳門這一獨特城市的文化表徵粵劇的公園文

化形成於戰後的當代歷史較久的有盧廉若公園

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像盧廉若公

園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何賢先生助葡澳政府購

入的盧九花園修葺後對公眾開放重新命名而

成的公園公園建成後這裏成為粵劇粵曲操

演的重要場所唱曲演劇一般從上午九點到中午

像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也有不少票

友戲迷甚至引發了附近居民的一些雜訊投訴

公園演劇文化對於粵劇發展而言重要的影響在

於將粵劇從劇場性轉換為非劇場的自娛性主要

體現為音樂關注實際上是形成了新的審美方向

經久不衰的神功戲可為一例當下澳門的神功戲

已是粵劇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但與前此階段的

87

神功戲有所不同以前的神功戲主要是儀式化

演劇劇場就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借由演劇而表

達對神明的感恩正是演劇所要達到的劇場性人

的情感跟戲是高度融合的然而公園演劇文化實

現了粵劇的通俗性轉換公園這一天然ldquo劇場rdquo

恰恰是提醒了人與戲的距離感和審視化由隨意

的自娛目的形成的觀演不可避免導致粵劇傳統

審美標準的游離更多時候是戲就人而非人就

戲體現出粵劇曲藝化的特色今天的神功戲

減少了過往的儀式化和神秘性更多地成為一種

節日慶典一種民俗的紀念方式比如說現在的

哪吒廟神功戲哪吒仔不再站立成人肩頭散花

仙女也有成年女性參與這都和以往不同但是

卻強化了粵劇的市民性和現場感這正是由劇場

空間轉換帶來相應民俗形成的一個例證有了民

俗文化的鋪墊澳門粵劇才具有了成為本地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基礎

澳門粵劇發展從 19 世紀 30 年代至當代

社會經歷了近 200 年的時間依然方興未艾

以神功戲起劇場空間以特定的ldquo搭棚rdquo內化為

祭祀和儀式的一部分內中隱含著文化閾限地帶

存在的民族意識粵劇在民間形成一種自由的發

展形勢在辛亥革命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澳門粵劇

以其文化歸屬由空間劇場向預設社會劇場轉換

劇場空間帶有強烈的在場意識形成志士班和抗

戰兩大戲劇在場同時在戰爭期間因為電影

凋零的客觀環境澳門粵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黃

金時期戲院成為這一時期劇場空間的標誌市

民的選擇使粵劇經歷了在場向劇場的轉向隨著

戰爭的結束澳門粵劇重歸平靜但是此前的

職業化卻大大促進了粵劇的業餘發展澳門業餘

粵劇收縮了劇場性空間造成人與劇的疏離與審

視並逐步形成公園演劇文化公園演劇文化是

澳門粵劇收縮劇場性通向世俗化的重要轉變

也是使澳門粵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社會

基礎作為社會空間行為的延伸公園演劇在市

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從整體而言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四次轉變

分別對應的是清末民俗時期國族意識時期戰

爭環境時期當代市民時期體現了粵劇因應市

民需求而產生的藝術轉變進程粵劇藝術具體而

微有著適應時代的不同改變對於當代粵劇而

言如何適應市民突破固定劇場限制的大眾化要

求以及在大眾娛樂文化浪潮中獲得更多年輕人

的認可和支持是關係粵劇藝術未來生命力的重

要思考方向

[1] 李岩 繽紛妙響 澳門音樂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

[2] 楊迪 戲棚劇院私夥局mdashmdash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粵劇活動

的場所變化 戲曲研究 2017 100(2) 66

[3] 轉引自陳棟 天府瑤光百載神功戲 澳門 2001 22 36

[4] 轉引自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5] 郭英德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 香港國際文化出

版社 1998

[6] 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7] 陳文源李琴 明清時期澳門人口族群與階層分析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33(3) 186

[8] 鄭應峰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戲劇 2019 64(2) 104

[9] 生安鋒 霍米bull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 張福光(整理) 廣東早期及抗戰前的話劇概述 中國戲劇家協

會廣東分會廣東話劇研究會(編) 廣東話劇運動史料集bull第一集 1984 2

[11] 謝彬籌 清末民初的粵劇改良活動 學術研究 1982 25(1) 8882

[12] 何燕漪 抗戰時期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的愛國活動 人文天下 2015 9 87

[13] 黃夏柏 澳門戲院志 香港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2012

[14] 佚名 話劇人從事粵班佈景的白熱化 鮑洛夫設計ldquo紅樓夢rdquo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N] 澳門市民日報 1945-8-7

[15] 佚名 藝聯劇團是機會者 澳門的話劇運動 劉芳排演lsquo金玉滿

堂rsquo定下六月計畫[N] 澳門市民日報 1944-12-3

参考文献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蕭寶鳳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他早年曾受存在主義哲學的重大影響此後對人的

存在的關注也一直是他思想中的內在因素本文通過探討他對兩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和

薩特思想的繼承和批判並大致勾勒他本人的思想發展脈絡考察馬爾庫塞思想中存在主義思想

因素的消長

關鍵詞 馬爾庫塞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Marc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ologis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existence is all along the intrinsic factors in his thinking philosophy which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great forepart infl uence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on him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ebb and fl ow of the factors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Marcusersquos thinking philosophy through drawing the venation of his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hi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wo Existentialism masters Heidegger and Sartre

Keywords Marcuse Heidegger Sartre Existentialism

收稿日期2020-06-23修訂日期2020-08-28通訊作者蕭寶鳳女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

E-mail bfxiaomustedumoTel 00853-88972801

0 引言

赫 伯 特 bull 馬 爾 庫 塞(Herbert Marcuse1898-

1978)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早年研究

德國文學海德格爾黑格爾後轉向弗洛依德

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ldquo嫁接性rdquo

的特點即會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文化思潮

從中尋找批判理論的生長點根據馬爾庫塞在不

同歷史時期所受的理論影響及其相關著作中顯現

的研究重心的轉換研究者認為他的思想發展軌

跡依次是海德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黑格

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

89

主義者本文擬對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存在主義因

素作一大略考察在他的思想起步階段海德格

爾曾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馬爾庫塞最終背

離了這一哲學路徑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人的存

在的關注一直是馬爾庫塞思想的內在因素其晚

期作品也常被視為向早年海德格爾時期 的回歸 [1]

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馬爾庫塞還曾認真研讀過

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著作並對其有關於

個體內在自由的論述進行了批判但在他的晚期

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中卻又可看到對於薩特思想

的遙相呼應

1 探尋ldquo具體的哲學rdquo

1928 年- 1932 年是馬爾庫塞的ldquo海德格爾化

的馬克思主義者rdquo時期他此時師從於海德格爾

嘗試把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

來一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對人的具體存在

的關注使它從對經濟決定論的過度執著中解放

出來另一方面賦予存在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的

歷史感把對人的本質的探詢帶入真正的社會關

係和歷史場景中

1918 年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失敗以後馬爾庫

塞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有效性感到懷疑他脫離

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投入到對德國浪漫主義

文學的研究中並於 1922 年完成他的第一部著述

《德國藝術小說》1927 年馬爾庫塞研讀了海

德格爾的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中發現了

繼胡塞爾現象學之後的ldquo哲學的又一個新起點rdquo

馬爾庫塞晚年在一次談話中說道ldquo我們在海德

格爾那裡發現了我們曾經在胡塞爾那裡發現的東

西即一種新的開端一種新的希望以便把哲

學置之於真正具體的基礎mdashmdash讓哲學關注人的生

存人的條件而不是那些純屬抽象的觀念和原

則 [2]rdquo他於 1928 年進入弗萊堡大學成為海德

格爾的弟子馬爾庫塞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接受

啟發他創造一種關注人的實存的具體哲學他在

弗萊堡大學時期發表的論文中認為海德格爾的

《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標誌意味著資產

階級哲學從內部消解了自己並打開了一條通向

具體哲學的新途徑在馬爾庫塞的這一階段的作

品中用到了很多海德格爾的特有詞彙如ldquo被

拋處境rdquoldquo決斷rdquoldquo此在rdquoldquo關切rdquo可以說

寫作這兩篇論文時他完全在其老師的思想籠罩

之下

馬爾庫塞試圖綜合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

存在主義但是憑著他哲學家的敏銳意識和馬

克思主義者的激進立場他很快發現之前將海

德格爾的思想當作一種具體哲學是一種誤認儘

管海德格爾大談歷史性但這種歷史性從來都是

非歷史的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以時間為本性

的此在(Dasein)從根本上就是歷史地生存著但

這並不同於所謂的ldquo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rdquo此

在並非由於總在ldquo歷史之中rdquo而是時間性的恰

恰相反由於它本來就是緣構時性的它才歷史

性地生存ldquo時間性就是這種原本的在自身之中

並為了自身地lsquo出離自身rsquordquo而ldquo將來rdquoldquo已

在rdquoldquo當前rdquo這些已被刻畫的現象為時間性的諸

ldquo出神態rdquo或ldquo逸出態rdquo[3]馬爾庫塞認為這種

存在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存在和時間性概念事實上

排斥了具體的歷史並將ldquo人rdquo和他的ldquo世界rdquo

從宏大的歷史社會整體和動態的歷史性中抽離了

出來使人的此在的現象學跳過了歷史此在的物

質內容而這種非歷史傾向在面對歷史時不能產

生他所期待的激進行為

馬爾庫塞認為需要以更積極的哲學來調合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中遺世獨立的靜觀冥思

色彩和對於歷史的消極性使其從ldquo歷史性rdquo回

到真實ldquo歷史rdquo場景將存在本體論轉為歷史本

體論他選擇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即試圖融合黑

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

體論由此打開將歷史性證明為此在的根本規定

性的道路這形成了馬爾庫塞彼時思想探尋路徑

的獨特標記 [4]馬爾庫塞始終強調思想對具體的

社會 - 歷史場景的介入與批判功能在《試論一

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1928)一文中馬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0

爾庫塞明確地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科學理

論helliphellip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和歷史行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對資產階級社會的革

命性批判的理論rdquo相對於海德格爾黑格爾哲

學的理性主義及其對總體性和否定性的關注無疑

與馬爾庫塞的思想底色更為契合mdashmdash對馬爾庫塞

來說他始終更關切在革命實踐中而非在哲學意

義上實現人的主體解放

馬爾庫塞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申

請教職的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和歷史理論的基

礎》是對《存在與時間》的一種解構式閱讀黑

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人的本質看作一個自

我創造的過程把人的歷史看作人的自我創造和

自我實現的歷史而人的現實性就體現為從人的

本質力量外化到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從而為歷

史的運動找到了思辨的表達馬爾庫塞在論文中

引入了黑格爾的此種ldquo否定性辯證法rdquo和ldquo歷史

原則rdquo賦予實踐唯物主義哲學以批判價值和革

命功能為真正克服異化與實現人的本質和解放

指明道路馬爾庫塞試圖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意

義上的ldquo歷史性rdquoldquo存在rdquo概念注入海德格爾的

存在和時間性中最終以一種迂迴的策略從內部

解構了海德格爾的靜態的ldquo存在和時間性rdquo使

它們敞向更為宏大的動態的歷史mdashmdashldquo社會整體

和歷史性rdquo如此一來海德格爾以現象學原則

清除出的黑格爾的ldquo存在的歷史性rdquo和ldquo歷史的

流動性rdquo被馬爾庫塞重新召喚回來ldquo人在世界

中的存在rdquo變成了ldquo人在歷史 - 社會整體中的存

在rdquo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個人被置於人

與人的關係之中ldquo我rdquo成了ldquo我們rdquo馬爾庫

塞所做的這個推演正對應於馬克思的階級學說

而階級才是新的歷史運動的承擔者海德格爾顯

然看到了馬爾庫塞綜合唯物史觀與存在之思的思

想路徑的激進色彩及其對自己思想的背離他拒

絕授予馬爾庫塞授課資格這樣馬爾庫塞離開

了弗萊堡大學並在胡塞爾和阿多諾等人的引薦下

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1933 年納粹上臺

馬爾庫塞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起流亡到

美國結束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甚至

不再在此後的著作中使用海德格爾的術語

2 對薩特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

當馬爾庫塞於 1948 年再次接觸存在主義時

他已是一個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那時

在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存在主義是薩特的ldquo存在主

義的馬克思主義rdquo薩特的這種整合存在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與馬爾庫塞哲學思考第一

階段所做的努力有神似之處不過與馬爾庫塞不

同的是薩特是由現象學存在主義走到存在主義

的馬克思主義如果說 1932 年《黑格爾的本體論

和歷史理論的基礎》是由內部迂回地批判了存在

主義的話這時的馬爾庫塞已經擺脫了存在主義

的影響完全從外部來對存在主義進行再批判

當然此時的薩特也還未實現在《辯證理性批判》

中對ldquo歷史人學rdquo的理論構建

任何哲學都如文學一樣是對一定歷史狀況的

表述與回應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文學尤其如此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是他在巴黎淪陷時期撰寫

並於 1944 年出版的當時他正體驗著現代世界的

恐怖和戰爭對人身自由的殘酷剝奪這種極端體

驗促使其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下降至生存

的人道主義層面將被抽象描繪的存在論意義上

的 Being 闡說為 human beingsldquo籌畫rdquo成了必須

為之負責的ldquo選擇rdquo在《沉默的共和國》一文中

薩特描述了從 1940 年到 1945 年法國抵抗運動時

期的生活這是一群失去了大地和世界並被拋入

他人之中的個體正因為有外在的壓迫力量強迫

人們保持沉默壓制人們的反抗行動在這種處

境下人們的語言行動和選擇也便有了特別的

意義具有原則宣言的價值 [5]在薩特的思想裡

純粹的本體論和現象學由於現實歷史的侵入而退

隱他繼承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個人但個

人不再身處海德格爾哲學世界中去歷史化的寂靜

安穩的大地而是被拋入到德國人佔領下的巴黎

91

進入到一種極限處境中這種包圍著真實個體的

處境是一種召喚由人們自己去用行動作出選擇

和定義自由薩特曾說過納粹的法西斯統治使

他真正理解了自由的本質它意味著一種ldquo意向

性的行動rdquo即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一種意向性的

自由選擇去獲得自己的本質創造自己的價值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靜觀主義的哲學而是告訴人

們希望只存在於人的行動之中只有行動才能

使人生活得有意義他認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最

終的不可剝奪的自由是說一聲ldquo不rdquo[6]

馬爾庫塞認為薩特所主張的在死亡與奴役之

間的自由選擇既不自由也不是一種選擇他嚴

厲地指出薩特絕對自由的哲學的藝術遊戲ldquo每一

肯定都演示到它的否定把每一陳述都變成為它

的反論把每一觀點都推及荒誕使自由成為強制

而使強制成為自由使選擇成為必然使必然成

為選擇從哲學到純文學又從純文學到哲學

把本體論與性欲攪在一起rdquo [7]他認為薩特的生存

論分析抽象掉了構成經驗的具體性的歷史性因素

這些歷史性因素只是用來圖解形而上學思想和元 -

歷史性思想而薩特關於自由與選擇的唯心論表

述反而填平了劊子手和被迫害者之間的鴻溝mdashmdash

他們都是自由的自負其責的選擇的主人mdashmdash這無

疑歪曲了人的真實存在也使ldquo自由rdquo的含義喪

失殆盡使得存在主義哲學的激進主義成為一種

假象而且儘管薩特在其ldquo欲望態度rdquo的分析

中觸及到了唯物主義原則的革命性作用但卻依

然局限在哲學的框架內並未導向對意識形態與

社會組織本身的摧毀因而薩特的ldquo內在自由rdquo

說到底只不過是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最後避難

所在這個思想階段的馬爾庫塞對ldquo內在自由rdquo

是心懷抗拒的因為它排除了一種從外部改變不

自由狀況的革命激情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

立場使他堅持要探究人的實在必須邁出哲學

的殿堂進入社會理論的領域他強調存在主義

應由哲學意識形態向革命理論轉向將對人類自

由的界定由意識的領域轉到物質滿足的領域從

苦役的領域轉到快樂的領域從道德原則的領域

轉到快樂原則的領域即是說只有社會革命才

會使社會主體得到解放從而現實地實現自由

ldquo他人即地獄rdquo這是薩特的哲學中最聳人

聽聞最為人熟知的話了在闡釋ldquo我rdquo與ldquo他者rdquo

的對立時薩特說ldquo由於把我擲於我之外而拋向

一些同時逃避我又定義我的結果一開始就對我

揭示了他人rdquo他者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透明的

存在ldquo他者的存在就其本性來看是一件偶

然的不可歸納的事實他者是被遭遇到他不

是被(自我)建構起來的 [8]rdquo我把握不了他者

存在的真實性而他者的存在本身對我則是一個

威脅是我的世界的侵佔者他者的ldquo看rdquo總是

像美杜莎的凝視一樣使我成為一個ldquo被欣賞和評

價的物件rdquo使我的自我世界轉化為一個ldquo物化rdquo

的世界在論述這種物化關係時薩特甚至認為

平常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男女雙方不斷

把對方貶為物的過程因為快感正來源於雙方把

對方的身體當作物來利用所獲的征服感並導致

施虐和受虐兩種情況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

化這可以說是一種極富創意的關於情感的心理

學理論馬爾庫塞認為ldquo薩特的人際關係主要是

一種身體關係rdquo而他並不認為身體關係就是像

薩特所認為的一種物化關係他有更為激進樂觀

的看法這可以看作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弗洛

伊德學說的ldquo愛欲rdquo作為其新的哲學體系出發點

的徵兆馬爾庫塞指出薩特的哲學世界並非指

向ldquo歷史-社會rdquo而是一個ldquo人際關係rdquo的社會

其所規定的人際之間的內在矛盾並非現實的全

面的本質的ldquo人性rdquo危機對馬克思意義上的

社會運動的信念與介入精神使馬爾庫塞看到群體

聯合的重要性他強調立足於人的社會存在來探

索人的解放問題由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定的社

會團體的作用與反作用來創造ldquo國家rdquoldquo階級rdquo

馬爾庫塞認為存在主義通過把人存在的特

殊歷史條件賦予存在論以及形而上學上的特點

通過對人類自由的一種ldquo存在論mdash現象學rdquo分析

存在主義就變成了他所反對的那種意識形態的一

部分而薩特所謂的自由本體在現實生活中也只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2

是奴役的象徵其激進主義是一個幻覺更像一

種ldquo唯心主義的神秘化rdquo從具體的歷史狀況來

分析可以說 1948 年的馬爾庫塞對 1943 年的薩

特的理解並不十分公正因為戰爭時期他生活在

安全的美國而不是像薩特那樣生活在被德國佔

領下的巴黎被剝奪了任何外部自由ldquo內在自

由rdquo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自由而且更不應忽視的

是存在主義的薩特同時又是抵抗運動的成員並

始終提倡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日後當寫作《愛欲與

文明》(1955)時特別是見證了 1968 年的法國

ldquo五月風暴rdquo學生反抗運動失敗後馬爾庫塞結

束了對任何外在自由的可能性探索重新回到了

ldquo內在自由rdquo中另外薩特的存在主義在精神分

析學上的深刻性以及對身體的關注儘管在這時還

是馬爾庫塞批駁的靶子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

後也將進入他的理論視野並被他作為建構新的

文明發展動力學說的基礎理論

3 旅行回歸批判與救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馬爾庫塞再次面臨

了理論上的尷尬局面那就是黑格爾的馬克思主

義所期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無產階級和作為歷史

運動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經消失整個社會呈現

一種肯定性傾向唯一的革命能量似乎只保存在

孤獨個體的心靈深處馬爾庫塞的歷史主體概念

在一次次地縮小一步步從群體變成孤獨的個體

甚至是有待添寫的空白1955 年發表的《愛欲與

文明》是其思想發展路徑的一個大轉向這次轉

向對他後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的發展具

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節將主要從考察馬爾庫塞

後期的美學思想的角度分析馬爾庫塞後期思想中

存在主義因素的的復歸

也許應該先提到馬爾庫塞後期社會批判理論

中的核心即對人的單向度性的批判和對否定意識

的召喚早在《試論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

中馬爾庫塞就已從哲學上將海德格爾的ldquo非本真

性rdquo和ldquo沉淪rdquo的概念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和物

化的概念加以合併因此他認為海德格爾所

說日常的焦慮體驗逼近的死亡罪感是對本真性

狀態的籌畫條件應意味著導向一種改變現實存

在境遇的激進行為關於技術對人的統治海德

格爾也有很多追問與沉思他認為科學技術事先

假定了同自然的工具性和控制性關係因而具有

天然的禁錮性他曾說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

暗意味著最大的時代貧乏使世界的意義也變

得晦暗不明 [9]海德格爾認為追問技術的本質

應該先追問存在本身他希望在ldquo存在之思rdquo中

獲得技術的自我解蔽馬爾庫塞的後期作品《單

向度的人》(1964)也認為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經濟力量技術和生產設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限定了人的工作領域生活態度和思想意願等

導致了政治領域和話語領域的封閉使人們喪失

了有洞見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成為ldquo單向度

的人rdquo 馬爾庫塞由此論及ldquo文明的辯證法rdquo

當技術上升為文明的替代物時文明的辯證法也

就成了技術的辯證法技術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

政治特性成為更有效統治的工具並創造出強大

的極權主義領域操縱著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

技術也由此成為最具破壞性和壓抑性同時最為空

洞化的意識形態隨著現代世界的前進薩特式

的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人所唯一能夠經驗的自由

社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自由之島越來越小有多

少人能清醒地意識到為了保存自己最後一點自由

應該堅持說ldquo不rdquo可以說馬爾庫塞對於當下社

會中人的單向度狀態的分析正是對海德格爾的ldquo沉

淪rdquo概念的沿用而他對人的否定意識的呼喚在

理論上也正是對薩特的充滿否定性的ldquo內在自我rdquo

的一種呼應只是他似乎要比海德格爾激進也

要比薩特樂觀他提出了ldquo超越性謀劃rdquo的概念

來強調歷史實踐的特殊性質ldquo它產生於對理解

組織超越現實的其他那些道路之一的決定性選

擇和捕捉rdquo它通過對文明的生產成就提供保存

和改進的前景並以其結構基本趨勢和關係為

準繩來規定已確立的總體來證明自己具有更高的

合理性為生存的和平提供更大機會 [10]

93

因而馬爾庫塞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

賴以控制社會的技術有其破壞性和壓抑性但反

過來控制的技術也會削弱控制的基礎而技術

的高度發展也可能會為社會變革消除異化勞動

提供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一切使得想象的烏

托邦要求充滿了歷史的現實性而未來的自由社

會人的解放也就具有了在必然王國基礎上實現

的可能性

美學是馬爾庫塞思想發展史的最後階段是

他在一切外部革命的可能性喪失之後尋求到的唯

一的革命潛能所在他曾這樣說道ldquo永恆的美

學顛覆這就是藝術的道路 [11]rdquo在馬爾庫塞看

來這是一個只能在內部重建業已在外部失去了確

定性的時代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是融合在他對

資本主義及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中的

與人的解放學說聯繫在一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

代的《愛欲與文明》開始到晚年的《審美之維》

馬爾庫塞開始充分地闡釋藝術對現實的超離所具

有的批判解放革命的意味認為通過審美之

維的革命能在根本上重塑嶄新的人及其心理 - 觀念

結構在此前提下社會變革才有一個深厚的人

性基礎在《愛欲與文明》中他借鑒了弗洛伊

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闡述的文明與本能的對

立關係指出資本主義文明的統治除了對人的快

樂本能施加了建立和維護文明所必需的ldquo基本壓

抑rdquo之外還施加了為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

某些社會集團的特殊利益的ldquo剩餘壓抑rdquo而這

種ldquo剩餘壓抑rdquo是一個異化的世界剝奪了人的自

然本性的具體表現使人的潛能不能得到發揮

人的愛欲不能得到實現他認為非壓抑性文明形

成的過程即是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ldquo幸福的實

質就是自由rdquo而 ldquo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壓制的

解除rdquo由此他呼喚一種愛欲的徹底解放而

這種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的審美感性的恢

復美學領域正是愛欲得以自由釋放的領域 [12]

馬爾庫塞將審美領域作為批判性超越的最重

要的領域他援引了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概念ldquo大

拒絕rdquo(the Great Refusal)來界定藝術最核心的

特徵它拒絕了現實的一切原則和生存方式以

美的法則及其ldquo否定理性rdquo來衝擊現實的異化

藝術真正的潛能存在於其審美之維中通過ldquo異

在rdquo性實現其ldquo革命rdquo性其中內蘊著一種真正

的社會批判潛能在談到藝術作品的政治潛能時

他特別強調藝術作品只有作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

政治發生關係ldquo藝術的政治潛能僅僅存在於它

自身的審美層面藝術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強

就越會弱化自身的異在力量越會迷失根本的超

越的變革目標 [13]rdquo他的ldquo審美之維rdquo實際是通

向人的本能解放這個ldquo烏托邦rdquo構想的在他看

來ldquo烏托邦rdquo不是一種空間化的遠景而是一種

對人的自由解放的嶄新構想是使得人們在精

神上獲得社會變革的自我意識的阿基米德點這

仍是一種相當激進的美學觀與 1944 年的薩特有

了共鳴薩特在《什麼是文學》(1947)中提倡

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認為文學是一種行動模式一

種作家的自由行動這種行動力圖訴諸其他個人

的自由並最終訴諸人類集體的整個自由而在重

估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的關係將藝術作為一種

對存在的最後的烏托邦救贖上他們又可以與海

德格爾對話《存在與時間》中本體論的魅力就

在於它是一種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對世界的描述

而藝術正是這種烏托邦精神最純粹的實現方式

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性否定晚期海德格爾對

詩學和詩歌的啟迪意義有特別的偏好在海德格

爾那裡詩人是真正執著于本真生存的人ldquo能

在世界黑暗的時代裡道說神聖 [14]rdquo

4 結語

馬爾庫塞是一位具有激進批判精神和深重歷

史責任感的人本主義者所以在他吸收理論資源

時總是會出於對現實關切的需要對這種理論資源

進行激進化的闡釋和改寫但他又是一個深受德

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影響的烏托邦主義者這也

預示了其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進徑正如一位思

想家所言馬爾庫塞的思想具有一種旅行的意味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4

旅行是為了探險但旅行的最終目標卻是回家

馬爾庫塞思想的終結點正是對早年自己的詩學回

歸對個體實存的關注和回歸自然從很大意義

上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回歸這與他作為法蘭克

福學派中最具批判力也最具烏托邦主義樂觀色彩

的形象並不衝突這個學派的另一成員那位憂

鬱的天才瓦爾特 bull 本雅明在法西斯時代之初曾經寫

道ldquo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

賜予了我們 [15]rdquomdashmdash馬爾庫塞將這句話作為他

的著作《單向度的人》的結尾

[1] 馬丁傑伊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 程巍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3]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Richard Wolin amp John Abromeit Heideggerian Marxism Herbert Marcuse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5]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dashmdash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4

[6] 薩特薩特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馬爾庫塞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

店1989

[8] 薩特存在與虛無[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店2007

[9]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10][1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11][13] 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4]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参考文献

兩岸四地

澳科大生參加2019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

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

2019 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於 12 月 18

日至 23 日在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組織來自法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及人文藝術學院五名學生赴北京參加是次活動

研習營於 19 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開營儀式邀請了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饒戈平教授進

行ldquo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比較視角rdquo的主題演講在場營員受益良多當天下午營員們參訪了人民大

會堂及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楊兆業主任座談楊主任深入淺出地

解讀了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分析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拓寬了營員們的思路和眼界

研習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還聆聽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教授主講的ldquo中國國際戰略形勢與

外交政策rdquo專題講座深入了解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形勢通過參與澳門菁英圓桌峰會與在

京優秀澳門青年討論規劃個人未來發展最後營員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北京大學校園定向比賽

在比賽中學習燕園文化和學風增進了彼此間友誼

營員們也前往南開大學與該校學生社團進行交流和學習前往天津和北京體驗了相聲文化遊覽了

具有悠久歷史的故宮閉幕儀式上營員們觀看各組活動成果展示視頻北京大學為所有營員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受益良多不僅增進澳門與內地學生的交流的同時也加強了澳門青年

學生的國家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為祖國強大為民族復興為維護一國兩制制度持續穩定

實施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薛文超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摘要 面對能躲避的不法侵害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的疑難歐陸理論通

說是防衛人無須退避英美法歷史上是以肯定退避義務為原則我國內地實務上不要求防衛人退

避除非遭遇無行為能力人侵害時存例外2005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的ldquo不退避法案全面否

定了防衛人存在退避義務但這一立場面對爭議巨大不斷有重新修法肯定退避義務的動議美

國學界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是效果性的而歐陸與我國理論上缺少對防衛認定與否的效果

關照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ldquo唯結果論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限縮適用問

題但也不可矯枉過正不能使正當防衛的成立走向另一個極端使用致命性防衛手段的防衛人

應當存在退避義務在具有退避可能性前提下法益權衡與比例原則約束正當防衛的成立

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必要性 退避義務 不退避法案 緊急避險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It is diffi cult in determination of self-defense that Whether the defenders have the duty of retreat in the face of the unlawful infringement which can be avoided The continental theory stands that defenders do not have to retreat and China takes a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the principle was the obligation of affi rmative withdrawal The SYG bill passed by several US states since 2005 totally denies the retreat duty in defense but the SYG bill faces controversy due to the 2013 trial of Trayvon Martin in Virginia Based on the social effect of case law the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elf-defense has a results-only situation which limits the authorized defense right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defense should not be overcorrected and go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defender who uses the fatal defense means should be obliged to retre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treat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and proportion of legal interests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defense

Keywords self-defense necessity duty of retreat Stand Your Ground Laws(SYG) emergency measures

收稿日期2020-03-04修訂日期2020-03-30通訊作者薛文超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E-mail wcxuemustedumoTel 00853-88973292

0 问题的提出

當造成不法侵害的威脅時如被侵害人在很

大可能性上能躲開險境但卻並未逃離而是選擇

實施ldquo以暴制暴rdquo的防衛行為甚至採取致命性

暴力手段殺死不法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而阻卻

不法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

務的問題如勞東燕教授認為ldquo防衛人不負有

96

退避義務在各國刑法理論上幾乎沒有爭議建立

在法益權衡基礎上的優越利益原理無法解釋不退

避的立場rdquo[ 1] 加之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

法實踐中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

限縮適用問題越發成為學界和輿論所重視的話

題[2]ldquo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

趨保守不敢或者不善於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將

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

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現象仍然客

觀存在rdquo[3] 照此理解若肯定防衛人有退避義務

則也就意味著對防衛權的削弱進一步限縮正當

防衛的成立範圍但是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的

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推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

衛判斷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在歐陸與英美刑法

發展史上特別是晚近英美刑事立法經驗來看

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其學術爭議內容較有

啟發性無論對有無退避義務本身例外情形

抑或所持立場的根據都很有爭議結合內地司

法實踐來看學界通說觀點失之絕對化防衛人

有無退避義務爭議有著深厚的法文化背景與法

效益上的理由有必要對相關論爭進行考察和研

究對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有無給出充分的理由

1 大陸法系理論的基本立場與我國內地通說之考察

11原則上無退避義務的基本立場與依據

判斷不法侵害受害人正當防衛之成立實

際上涉及侵害人與防衛人(受害人)之間的互

動關係以及法規範所設定的行為預期防衛人

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有無退避義務換言之在

存在退避可能性時而不退避的情形是否成立

正當防衛抑或防衛行為是否需具備ldquo不得

已rdquo要件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大陸法系主

流刑法理論與我國之通說基本契合以 Roxin

KindhaumluserMurmannBuumllte 等學者為代表的德

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防衛者不負任何退避義務

(Ausweichpfl icht)防衛者只要對抗不法侵害者

無須顧慮其有無罪責防衛者亦不負退避義務

也不考量個案的法益權衡關係可採取ldquo果斷且

無須遲疑性rdquo(Schneidigkeit)的防衛措施[4] 換

言之當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客觀上可以躲避

但未退避而直接實施ldquo反擊rdquo的防衛行為時也

屬於正當防衛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以ldquo於海明正

當防衛案rdquo為代表的案件使得ldquo法不能向不法

讓步rdquo成為司法機關和學界頗為肯定的論點 [5]

其一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或ldquo優越利益說rdquo

從 正 當 防 衛 權 屬 性 上 理 解 防 衛 人 有 無 退 避 義

務德國通說認為正當防衛阻卻違法的基礎是

保 護 防 衛 人 的 更 為 優 越 的 利 益(Uumlberwiegende

Interessen)即ldquo合法無須向不法讓步rdquo(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6]

也可以從緊急權角度理解正當防衛是法律緊急

權體系之一部分是一種法定的權利ldquo緊急時

無法律rdquo團藤重光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

救行為和義務衝突都認為是在緊急狀態下所產

生的權利[7] 我國內地學界通說認為ldquo正當防

衛是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手段是公民的權

利並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換言之中

國刑法並未將正當防衛規定為一種ldquo不得已rdquo的

應急措施並未要求防衛人窮盡一切手段之後才

能實施正當防衛相反即使防衛人在有條件躲

避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的情況下仍然有

權實施正當防衛rdquo[8]

其二ldquo必要性說rdquo或稱ldquo個人權利保護說rdquo

對於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人而言可以不退避地

實施防衛行為是拯救生命等緊迫利益必需的ldquo所

謂防衛的必要性是指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

要的行為與緊急避險中的補充性要件不同它

不以行為人沒有其他辦法為必要對於不法侵害

行為人即使可以採取躲避等其他方法但不躲避而

實施反擊的也符合防衛的必要性rdquo[9] ldquohelliphellip

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立場不應要求 A 只可選擇

逃避而非反擊行為故在面對多數人開槍射擊包

97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圍下的防衛者採取擊斃對手的措施以保全性

命即屬必要的措施而得適用正當防衛以阻卻

違法rdquo[10] 因此從效果上為不退避地防衛提供依

據由於退避本身不必然能夠發生預期作用退

避不成功還是要通過防衛手段對抗退避方法的

失效可能增加攻擊的強度造成更多損害因此

主張退避義務之目的是避免兩敗俱傷但是過度

課予退避義務反而是兩敗俱傷特別是促進被

侵害人受害的原因

其三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或稱ldquo法確證原則rdquo

德國主流觀點認為該見解之基礎是法確證原則

(Rechtsbewaumlhrung)ldquo防衛者透過反擊捍衛

保護了法的秩序其反擊行動當然應果敢為之

沒有必要顧慮或關心原不法侵害者的法益即便

有其他雙方均不成傷的退避可能性rdquo[11] 臺灣學

者許達恒不認同法確證原則基於個人保護觀點

認為防衛者也不負擔優先退避的法律義務侵害

者之法益因侵害強度而部分ldquo懸置rdquo法外喪失

了法益屬性的利益因此防衛者可以積極侵害

不違反法秩序是暫時不屬於法益的利益也不

再尋找任何法之保護機制的必然推論[12]ldquo確證rdquo

也可以被理解為刑罰的積極一般預防論中追求的

公民對法的信賴效果確證了法規範的妥當性[13]

實施正當防衛以傷害侵害人的合法根據來自於不

法侵害對法規範的動搖

12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與依據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較少有學者認為原

則上防衛人有退避義務只有佐伯仁志有這一立

場的表達他認為只要出現正當防衛的情狀

任何防衛者均負有優先採取退避措施的義務理

由在於ldquo正當防衛不可避免將造成侵害者法益受

損為求雙方之間利益的最大化或可要求防衛

者優先採取退避措施不僅防衛者可以保護自己

也不會造成侵害者的利益受損是兩全其美的解

決方案rdquo[14] 在通說意義上大陸法系的主流觀

點都是認為在特殊情況下防衛人有退避義務但

是該特殊情況的範圍不同理論與實務立場有所

不同

在《德國刑法典》第 32 條第 1 款規定的緊急

防衛ldquo要求性rdquo也即ldquo被(法律)允許性rdquo的

判斷中羅克辛認為有五種情況下緊急防衛權可

能受到限制並稱之為緊急防衛權的ldquo社會道德

性限制rdquo具體包括(1)無罪責或者有重大減

輕罪責的攻擊(2)由被攻擊者違法挑起的攻擊

(3)輕微攻擊(4)在保證關係範圍內的攻擊

(5)通過威脅的勒索性攻擊[15] 羅克辛對防衛人

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大致是從侵害人的主體

特徵與不法行為危害程度兩個方面進行限定但

在遭受精神病人的攻擊等情況下也並非完全排

斥防衛行為必須判斷是否出於ldquo道德上的理由

放棄對防衛所必要的措施rdquo羅克辛還將ldquo逃跑rdquo

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他認為當招來其他人的幫助

就是一種逃跑並且會暫時給攻擊者以控制權時

就不必要實施防衛也即向他人求助也是防衛

例如學生在面對攻擊他的同學時有義務首先尋

求老師的幫助不可以一種ldquo粗暴的榮譽概念rdquo

鼓勵學生採取放棄攻擊者生命的手段進行防衛[16]

還有學者認為德國之通說是原則上被攻擊

者必須使用最婉轉的即最小危險的或損害的防

衛手段等不需要局限於純粹的防守(ldquo保護的

防衛rdquoSchutzwehr)當情勢對於攻擊的防衛是必

要的時可以轉向而為積極的對抗的防衛(ldquo抵

抗的防衛rdquoTrutzwehr)但存在例外情形當具

有較少的攻擊強度的案件例如被一個醉漢所侮

辱的人不可立即使用暴力而在住宅被侵害的

人在不得已之時必須請求警方的救助[17]

在德國司法實務的觀點上防衛人有退避義

務的判例局限在ldquo親密親屬間的正當防衛rdquo和ldquo挑

唆防衛rdquo兩種情形之中但裁判立場並不完全一

致德國判例認為當丈夫不法侵害妻子時妻

子的防衛權因最近親屬之故而受有限制妻子負

有退避義務如果無法退避以保全雙方法益時

也只能設法採取較和緩的反擊措施[18] 但臺灣有

學者認為這一立場並不妥當不論從保證人地

98

位或者親屬或婚姻制度所產生的社會連帶等觀

點都無法合理說明最近親屬負退避義務的理由

從保證人的觀點上當保證人成為防衛者時會

陷入保護對方 保護自己的兩難關係因此認為

挑唆防衛是唯一可以限制正當防衛ldquo果斷而無遲

疑rdquo特性的規範事由必須先行退避[19]

在日本實務判例中對防衛人是否具有退避

義務也存在爭議裁判立場發生變化核心在於

對不法侵害ldquo急迫性rdquo的解釋1955 年的判例認

為被告人早已預見不正侵害而迅速有力地予以還

擊這一不正侵害不能言之為急迫因此否定了

正當防衛[20]1970 年日本最高裁判例修改了立場

認為ldquo刑法第 36 條所謂急迫是指法益侵害現在

已經存在或者已經逼近身邊即便事先已經預

期到該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接導致急

迫性的喪失rdquo[21] 這裡重視的還是有合理理由

不回避已經預期的侵害但立場在 1976 年再次轉

換最高裁認為ldquo正當防衛以存在侵害的急迫性

為要件但其宗旨並不在於已經預期到的損害

科以應當回避的義務因此即便是當然或幾乎

已確定地預期到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

接導致侵害的急迫性的喪失然而從該條將侵

害的急迫性作為要件的宗旨來看在並非僅僅是

未能避免所預期到的侵害而是出於利用此機會

積極地向對方實施加害行為的意思而面對侵害的

場合認為這並未滿足侵害的急迫性要件是合適

的rdquo[22] 其核心在於存在ldquo積極的加害意思rdquo時

否定急迫性並不成立正當防衛例如2001 年

一起判例中防衛人在確信暴力團成員就要趕來

襲擊之後本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離開辦公室或

者請求員警的幫助卻並不採取這種措施而是

做好充分的反擊準備實際上也實施了反擊應

否定存在急迫性不認定其成立正當防衛[23] 可

見日本實務原則上肯定防衛人無躲避義務但

是在例外情形下足以認定ldquo加害意思rdquo的侵害不

認定為防衛行為

我國內地通說觀點認為正當防衛制度是鼓勵

公民與犯罪作鬥爭但是司法實務中的傾向卻

表現出ldquo截然不同的傾向rdquoldquo裁判者常用迂回

的方式將退避義務引入到正當防衛的構成中rdquo[24]

表現為以缺乏緊迫性必要性或者防衛意識將

反擊行為人的為ldquo鬥毆rdquoldquo互毆rdquo或者故意傷害

通說上認為例外主張防衛人應有躲避義務的情形

主要有三類(1)侵害人是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

的未成年人(2)侵害人是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25](3)防衛挑撥的特別情形ldquo防

衛挑撥人可以行使有限的正當防衛權所謂限制

一是指這種正當防衛必須出於迫不得已如果能

夠躲避就應當躲避能夠緊急避險就應當緊急避

險能夠用其他方法保全本人的人身就應該採

用其他方法rdquo[26] 這一ldquo原則 + 例外rdquo的通說立

場肯定了在一般情形下防衛人即使在有躲避可

能性時也可以實施防衛行為除非特定例外

例如《刑事審判參考》曾刊載一例精神病人侵害

的案件認為ldquo被侵害者不得對精神病人採取可

能損害其利益的攻擊性防衛措施rdquo[27]

13 大陸法系與我國內地通說存在的疑問

第一作為論證防衛人無退避義務價值基礎

的三種學說也包括例外上有退避義務的根據

實際上都存在疑問存在論證上的ldquo明希豪森困

境rdquo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為防衛人不退避提供了一

個不容反駁的高階出處但某一特定權利的正當

性從來不來自於其本身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與ldquo個

人權利保護說rdquo雖然給出了實體上有一定說服力

的理由但存在著論證上的片面法秩序從來都

不是單方的法秩序防衛人與加害人同樣是法秩

序的一部分降低對一方法的保護需要充分的理

由而非僅給出一個加害人安全法益ldquo懸置rdquo法

外的論點即可這種武斷終止論證的結論顯然

並沒有提供真正的依據對於例外情況而言兩

類無行為能力人退避義務是否違背個人保護原

則這種情況降低對防衛人保護依據是什麼很

顯然都不是可以單純通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的

問題

99

第二原則上堅持不退避原則的法效果如何

或許是真正能夠回答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的理

由刑法作為行為規範並非僅是個案的權衡

更給社會確定行為預期三階犯罪論體系中正

當防衛作為違法性排除事由防衛本身是符合構

成要件的有危害結果的行為雖然刑法並不將其

評價為犯罪但並不意味著造成傷害的事實本身

是法所期待的況且防衛過當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鼓勵不退避很容易導致防衛行為由合法滑坡到犯

罪並在整體上影響社會安全在無論歐陸抑或

我國內地的文獻中都較少涉及對肯定退避義務

的防衛案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以及個案的社會影

響這一效果性評價

第三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需要面對的法益

衡量與價值難題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法益真的

不值得保護嗎探討退避義務的場域是防衛人

在確實能夠躲避侵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取防

衛手段進而肯定對不法侵害人合限度的傷害

肯定退避義務的價值主張ldquo生命法益高於財產法

益rdquoldquo生命法益高於身體法益rdquo受到學者的批評

為ldquo貌似無可辯駁的抽象說辭rdquo[28] 但這種價值

又並非無意義法是否降低對侵害人的保護本身

才是一個缺乏原理性的需要證明的主張不法侵

害人的法益在防衛人有退避義務時是否值得保

護這種價值權衡並非空洞的疑問而是實實在

在的兩難

2 英美刑法中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Stand Your Ground原則與Duty of Retreat原則的爭議

21肯定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普通法傳統及其

立場轉向

在普通法歷史上對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

(self defence)是現代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這

一確立並非天然的在英國中世紀時期緩慢發

展直到西元 13 世紀以正當防衛為由實施的

殺傷(homicide)也是違法行為19 世紀以來英

國普通法全面承認了實施正當防衛可以實施致命

暴力的一般原則但該防衛行為受到必要性原則

(necessity)的嚴格限制普通法傳統對防衛人退

避義務的立場是一致的即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以

及在例外情形的可不退避遭受蓄意殺害搶劫

綁架強姦等威脅人身財產等行為的受害人

在採取可能導致不法行為人生命危險的防衛行為

前應當先履行退避義務但是如果這侵害是

發生在住所(residence)的話就不要求履行退避

義務這被稱為ldquo退避原則rdquo(Duty of Retreat)

與ldquo 城 堡 原 則 rdquo(Castle doctrinedefence of

habitation)後者的稱謂是由於將住宅視為人的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退無可退之時可採取

無限制的防衛行為

英國普通法傳統對正當防衛規定了嚴格的退

避義務(duty of retreat)除非能夠證明其對侵犯

者(aggressor)實施暴力殺害行為前其已經退

無可退(back to the wall)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曾闡釋了這種觀點

ldquo法律要求當一人在其自衛中殺死另一個

人應當已盡其可能採取安全的退避以避免對

襲擊者使用暴力這種退避不應當是虛假的或

者是伺機而動而是出於一種盡力避免讓同胞流

血的真摯情感在兩國交戰時這樣做可能會被

視為懦夫之行但是對於受法律管束的兩個主體

而言沒有這種榮譽可言mdashmdash國王和法庭才是不

法行為之復仇者(vindices injuriarum)會給予犯

錯的一方應得之懲罰rdquo[29]

雖然防衛人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但是這一原

則卻一直受到不同觀點的挑戰並進而逐漸轉變

為以不退避(No retreat)為原則柯克爵士 (Edward

Coke) 就認為退避義務對於遭受侵害的人來說是

不恰當的[30] 在英國 1969 年的判決中法庭認

為退避是構成正當防衛抗辯理由的先決條件(pre-

requisite)防衛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欲採

取武力的意思但這一立場已被改變在 1985 年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0

一起案件中上訴法院認為儘管防衛人表明不

欲暴力對抗的行為是表明其出於善意防衛的最好

證據但在一般情形下自我防衛無須退避妥

協但是當退避是唯一的合理(reasonable)選

擇的情形防衛行為(stand and fi ght)就不再是正

當的[31] 可見英國法對退避義務原則上是否定

的但基於合理性的判斷將個案中是否構成正

當防衛委諸司法裁量當有躲避可能性時即使

非致命的暴力(non-deadly force)防衛措施也是不

合法的[32]

美國在早期同樣對正當防衛規定了一般性的

退避義務同時規定了一定情形下的例外不過

在 19 世紀中晚期以後以聯邦最高法院和有影響

的數個州法院裁判為代表美國本土法律觀點轉

向了不退避(Stand Your Ground)原則成為強觀

點最具開創性的案件是 1876 年的 Erwin v State

案件愛荷華州高等法院認為一個無辜的個人

無義務躲開那些試圖採用暴力和無法預知的手段

惡意地嚴重傷害生命或肢體的不法侵害者[33] 而

且這一認識並非基於促人免於懦弱(cowardice)

而是因為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原則是最好的保護

和防衛人生命的手段1877 年印第安那州高級法

院同樣重申了不退避原則在對 Runyan v State 案

的判決中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中對退避原則

的堅守和ldquonecessityrdquo要件的肯定[34]

ldquo身處住宅之內rdquo作為退避原則的例外是一個

發展的歷程1895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Beard vs

U S 案中確立了現代法上的城堡原則(Doctrine

of Castle)即在住宅遭受襲擊之人可採取無限

制防衛自從 20 世紀初開始處在其住宅之中

只要其合理的相信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其自身

就可以採取致命暴力[35] 在 1921 年的 Brown v U

S 案中霍姆斯(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援引並肯定了 Beard v U S 案的立場他認為不退

避原則是更符合人類天性的[36] 霍姆斯認為ldquo面

對出鞘之利刃無暇可為冷靜之權衡rdquo[37] 在緊

迫傷害帶來的壓力下作出是否退避的精確判斷

是超出人能力範圍的Brown 案確定的先例是

由住宅享有的完全不需退避的特權進一步擴大

到任何行為人有合理理由擔憂將遭受緊迫的身體

重傷或死亡的傷害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霍姆

斯的判決不僅使得司法上免除了遭受致命暴力危

害者的退避義務而且是普遍的 SYG 原則的立法

的開始[38]

ldquo一個長時間適用的法律規定並非其為正確

的理由rdquo對於不退避原則來說也是如此轉向

防衛人不退避的理由在於一該原則可以拯救

生命潛在襲擊者可能因為考慮到被襲擊者有權

合法殺害而放棄實施危害行為二退避原則要

求無辜的被襲擊者在面對緊迫危險時採取退避或

迎擊的生存可能性這是強人所難的是一種ldquo不

切實際的假設rdquo[39] 神經學家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大腦控制包括恐懼焦慮情緒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在面對高強度壓力時能壓倒理

智的功能區第二這類情況下的情緒崩潰會促

使個人作出無意識的行為選擇[40] 第三一些法

院判決基於公平原則等確認了不退避原則例如

1990 年 Culverson v State 案被指控一級謀殺的被

告人以法官不適當地向陪審團闡釋正當防衛應當

滿足退避義務[41] 內華達州高級法院推翻了下級

法院判決肯定了不退避原則並援引了 90 年前

的先例 State v Grimmett(1910)此外還有法

文化的因素的觀點認為在 1800 年代脫胎於英

國普通法的美國法開始改變普通法傳統特別是

以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重心的美國南部和中西部

地區對勇氣和榮譽(bravery and honor)的推崇

與工業化的東部地區不同不成文法上認為防衛

不須負退避義務到了這些地區逐步工業化後

這些不成文法傳統依舊保留下來[42]

儘管實務上有裁判觀點轉向不退避原則但

美國模範刑法典(The Model Penal Code MPC)一

直規定了防衛人的退避義務ldquo防衛人在能夠採

取躲避或者通過放棄對物的佔有的情況而避免損

害時採取致命性暴力手段不是正當防衛rdquo[43]

同 時 也 MPC 也 規 定 了 城 堡 原 則 即 在 住 所

(home)被襲擊的情況下可不退避地直接採取

101

致命性暴力措施[44] 依普通法的通說採取致命

性暴力手段而被認為合法的正當防衛需要有三個

要 素(1) 必 要 性(necessity)(2) 比 例 性

(proportionality)(3)合理的確信(reasonable

belief)[45] 必要性要素要求在防衛場合使用暴

力包括致命性暴力手段(deadly force)與非致

命性暴力手段(non-deadly force)只有在必要的程

度上才應該被採用只有當防衛人沒有其他選擇

時才可以採取致命性暴力如果採取非致命性

防衛對於制止襲擊是充分的那麼就不應當使用

致命性防衛手段[46] 普通法判例對正當防衛必要

性規定了ldquo迫近的rdquo(imminent)和ldquo直接的rdquo

(immediate)兩個要素[47] 這就意味著普通法

對成立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先履行退避義務對

此要求防衛人退避是法律和社會重視人生命的

保護超越了對個人在面對襲擊時表現出男子氣

與勇氣(manly or brave)這一價值[48]

在我國學者翻譯的英美刑法的著作中認為

肯定可以 ldquo不躲避rdquo 使用致命暴力是司法實踐中

較少存在情況並指出ldquo趨勢是遠離lsquo不躲避rsquo

規則rdquo[49] 這一觀點並未總結美國各州的實際立

法狀況其指出的趨勢也並不準確[50] 也有研究

認為美國對於正當防衛退避必要性問題有兩

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就整個社會來說應盡可能地

減少不必要的損害應採取能退避就不自衛的態

度這是普通法的傳統觀點另一種認為對侵害

者躲避無異於鼓勵犯罪是不光彩的丟臉做法

因此在即使能夠躲避時也可以進行自衛在美國

後一種觀點占統治地位但極少數州採取了前一

種態度並作了一些補充例如在使用致命暴

力之前如果防衛人可以安全躲避則應當躲

避[51] 這一認識是基本符合 2005 年後美國各州大

量修法之前的狀況

22 不退避原則立法的背景與內容

在 20 世紀後半葉逐步提升的城市化和犯

罪論驅使著正當防衛權利的進一步成比例地

擴大[52]2005 年 10 月佛羅里達州修法通過

Protection of PersonsUse of Force Bill 法 案 對 四

條法律確立了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SYG)即不

退避原則(No Retreat)對於遭受致命威脅的受

害人來說並不負有首先試著採取躲避的責任[53]

這一立法改變了自我防衛中的城堡原則取消了

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有先行躲避義務的規定即改

變了原有傳統上正當防衛成立的必要性和比例性

原則的內容[54] 這一修法直接改變了類似案件的

罪與非罪判斷在法案通過一年之前聲稱因擔

心遭受醉酒乘客襲擊而強殺乘客的 Robert Smiley

案獲得有罪判決但如果該案件發生在一年之後

那麼可能就會被作為正當防衛認定[55] 肯定的觀

點認為SYG 法案並未創設一個新的權利也即

在公民感受到侵害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危險時

採取防衛行為是一種歷史性的自然權利它根

植於不可剝奪的自我保護的權利[56] 在弗羅裡達

州之後三十餘個州陸續通過了類似法案或者以

判例確認了不退避原則

佛羅里達州 SYG 法案的核心在於將無限制

的不退避實施防衛特別是致命性防衛手段的條

件擴大到公共場所遭遇的侵害而在此前採取

這種防衛手段的情境受到嚴格限制佛羅里達州

在 1929 年 Pell v State 案中首次明確闡述了不退避

權(ldquoRight to stand onersquos groundrdquo)除了在一

般情況下實施正當防衛負有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應

當先行退避義務的情形在自己住宅遭受暴力襲

擊的無須退避[57] 此後通過判例陸續擴大了

可不退避防衛的情形其中關於住宅的界定防

衛人與侵害人關係等都值得關注

1965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擴大了這一

無須退讓權利的適用範圍即使襲擊是來自處在

住宅中的受邀者或客人同樣適用[58] 不過

無論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抑或美國最高法院在

Bobbitt 案中都否認了該原則適用在同居關係的兩

人發生傷害中的正當防衛行為[59] 美國最高法院

認為城堡原則的基礎在於每個人在其住所中免

受侵害的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對於同居一處的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2

來說雙方並無一方優越于另一方

但是到了 1999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在

Weiand v State 案中針對是否推翻 Bobbitt 案的

判決發出複審令法庭判決認為該案婦女具有ldquo受

虐 待 婦 女 綜 合癥rdquo(Battered-spouse Syndrome)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認定受害婦女

可不負有退避義務首先Bobbitt 案確定的原

則是建立在對財產權利之上的而非人身權之上

的第二家庭暴力在社會中的持續嚴重化使得

有必要確定更嚴格的保護政策因此應當將

住宅視為ldquo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rdquo(the ultimate

sanctuary)城堡原則應涵蓋來自配偶的襲擊[60]

佛州的城堡原則的適用也從住宅擴大到工作

場所(place of employment)聯邦第三巡迴法庭

在 Redondo v State 案中如此認為[61] 且如在住宅

遭受襲擊的立場一致均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同

在一處工作者(co-workers)並不適用於城堡原

則[62] 不過城堡原則的擴大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在 2003 年的 State v James 上訴案中聯邦第三巡

迴法庭判決受邀請到住宅中的第三人實施防衛

行為並不被免除退避義務這是基於被邀請者缺

乏住宅所有人所具有的最後避難所權利[63] 而且

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同樣拒絕將城堡原則適用於

汽車(vehicles)在 Baker v State 案法庭認為

汽車本身為駕乘者提供的退避的手段不宜免除

退避義務[64]

更為細緻地分析SYG 法案的內容主要有

1 免除了在公共場所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

將城堡原則的限制條件取消

2 允 許 對 侵 害 對 物 的 佔 有(defence of

Property)而非人身的行為實施致命性的防衛手

段至少有九個州的 SYG 法案允許對於沒有身

體傷害危險為了保護物權而允許槍擊[65] 還有一

個州甚至允許這種情況下侵害者在逃跑中實施槍

擊[66] 四個州允許為了保護包括現金手機和相

機等個人財物而使用致命性暴力[67]

3SYG 法案帶來的一個程式上的預設在某

些情形下用槍殺人是合法的在受害人(發起襲

擊者)死亡且沒有證人或者錄影作為證據的情

況下一般就很難推翻辯解這迫使裁判者必然

只能宣判其無罪而傳統上對於無罪的證明是

建立在排除合理懷疑之上的

4 刑事程式上對逮捕可能涉嫌防衛過當者更

為困難修法之前一般是基於一種合理的確信

(reasonable belief)槍擊殺害某人的一般足以引

起逮捕但是六個州的 SYG 法案要求對於主

張基於正當防衛目的槍擊的行為人員警如果不

能發現否定其主張的證據就不能實施逮捕[68]

這會導致偵查程式上的困難

5 裁 判 程 式 的 改 變 八 個 州 的 SYG 法 案

在刑事起訴程式之前建立了訴前的審理程式

(immunity hearing)[69] 由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

的證據決定是否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如構成

則撤銷案件(dismiss)如不構成正當防衛則

案件進入審判程式(trial)這一程式的設置改

變了由陪審團審判案件事實的做法

6 民事責任的免除十一個州的法案對於

合法使用暴力的行為完全免除了民事責任(civil

immunity)包括引起無辜第三者傷害的情形也

不能對行為人提起告訴[70]

23 不退避原則立法引起的爭議與修法動議

SYG 原則這一個百年歷史的陳舊話題在近

年來有了新的闡述佔據了主流媒體的頭條並

成為公眾輿論學者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影響

和改變司法體制的力量[71]2013 年夏天George

Zimmerman 射 殺 Trayvon Martin 一 案 弗 羅 裡

達州的無罪裁判引起了相當大的政治風暴並對

SYG 原則的適用產生了動搖

對 SYG 原則三個有影響力的指責(incendiary

charges)是第一該原則內在是種族主義的

第二立法確認該原則其動因是全美步槍協會(the

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主導的推動擁有槍支運

動第三該原則促進和提升了致死暴力事件的

發生率雖然通過 SYG 法案的州都聲稱是為了防

103

控犯罪(deter criminals)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州

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發生並未受法案實施的影響

同時這些州的殺人傷害案件發生率卻在上升

應當正視 SYG 法案實際上免除了在種族群體中的

行兇者毒販暴徒等人在傷害案件中的法律責

任並且實際上導致了犯罪率上升據 2013 年的

一項研究在佛羅里達州通過該犯案後被裁判

為合法的殺人案件(Justifi able Homicides)比例上

升了 200對當時全部 22 個通過了 SYG 法案的

州這一數位為平均上升了 53[72] 該原則的確

立受到質疑反對和批評者稱之為 Shoot First 原

則即ldquoShoot fi rstAsk Questions Laterrdquo批評

者認為這一法律可能會導致該州陷入更多暴力

的境地特別的對於佛州這樣一個高犯罪率人

口眾多監獄人滿為患種族複雜的州來說更是

如此[73]

Trayvon Martin 事件發生後州政府委派小組

調查 SYG 法案爭議2013 年該調查的最終報告

出爐[74] 報告指出ldquo違法行為rdquo要件應當被進

一步明確以確保法律統一適用並使無辜者免受

不當侵害概念缺乏明確性也會使得法律適用不一

致而這一概念是認定是否成立了正當防衛的基礎

性(fundamental)概念有學者專門研究了ldquo違法

行為rdquo概念的範圍問題建議法庭在司法適用中應

統一概念[75] 有觀點認為 SYG 法案破壞了普通

法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要素(necessity)取消

了執法檢察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多了暴力活

動[76]2013 年 5 月美國民事權利協會(the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USCCR))以 53 的投

票勝出決定對 SYG 法案引起的種族歧視(racial

bias)問題進行調查這是近十幾年來該協會第一

起有關種族問題的調查

2013 年 美 國 律 師 協 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對美國多個州通過 SYG 法案的情況及其對刑事司

法系統與公共安全的影響進行研究[77] 該報告指

出SYG 法案缺少必要性(necessity)主要包括

(1)法案帶來的問題遠多於解決的問題對法案

內容的解釋分歧與模糊邊界使其適用更加困難

而修法之前對公民的保護本已充分(2)SYG 法

案的不退避抗辯實際上多是由毒品犯罪者非

法持槍者等刑事慣犯所主張SYG 法案使公民享

有過多的使用致命暴力的自由使其幾乎有了ldquo殺

人 執 照 rdquo (a license to kill)[78](3)SYG 法 案

對於遏制暴力犯罪並無實際作用研究者給出了

詳實的資料據研究者估計因該法律的頒佈

每月會多發生 28 到 33 名白人男性被殺事件以

2010 年的資料為例這一數量約站到全面被殺害

人數的 8 到 9[79] 而且儘管槍支協會聲稱

SYG 法案的目的在於遏制犯罪但是有學者研究

了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s (UCR) 的實證資料

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法案對於盜竊搶劫等犯罪有

任何的遏制效果[80] 法案產生的ldquo一個自相矛盾

的結局是法律賦予殺戮的自由越多就造就了

更多對被害的擔憂rdquo[81]

Trayvon Martin 案引起的社會普遍呼籲是修法

的直接動因影響從佛羅里達州擴展到全國範圍

內有修改或推翻法案立法動議的州包括阿拉

巴馬佐治亞印第安那弗羅裡達肯塔基

路易斯安那密西根新罕布林等有州議員

州長學者等提出了修改或廢除 SYG 法案的建議

或者議案經過審議但是迄今並未有真正實現的

例子

3 結論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則的評價與啟示

邱吉爾有一句關於防衛的名言ldquo當你面對

來自他人的威脅之時絕不要背過身去試圖逃

離這危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放大了一倍

的危險但如果你當時就直面這威脅毫無懼

色你就將這威脅減半了絕不要逃避什麼絕

不rdquo[82] 但是這種面對國民的政治性宣示強

調的是正面的鼓呼而法律人面對的則是無限複

雜的個案情勢與價值選擇學界對英美法正當防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4

衛認定討論熱烈的退避義務問題還較少關注劉

士心教授新近指出ldquo躲避原則rdquo對中國刑法具

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即不應將 ldquo正義不必屈從

于非正義rdquo絕對化應當盡力減少防衛中對生命

的損害對致命性暴力與非致命性暴力分別設置

使用條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衛中增加躲避義

務的要求司法中應當區分不同情形的躲避義務

分別把握其範圍和限度[83] 本文對該論點進一步

從晚近英美立法與司法現實問題展開並對比大

陸法系與我國的立場對關於防衛人的退避義務

從上述論述中有如下判斷

第一英美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更具規則

主義堅守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更為精細一般

情況下大陸法法系對正當防衛成立相比英美法系

更寬鬆但在對住宅等可不退避的場域則保護防

衛人立場明確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

則上肯定的立場而其例外情形比較狹窄大陸

法系正當防衛構成要件中欠缺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

行為人並非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正

當防衛即便存在逃避報警等其他同樣有效的

法益保護措施也不妨礙行為人直面侵害出手

反擊英美刑法對防衛人躲避義務的退避原則與

不退避原則的爭議突出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法益

衡量原則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與司法判

例更為豐富與細緻SYG 法案在多個州法出臺之

後的效果受到媒體專業機構與學者的關注

並對其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對法案的科學性進

行評估儘管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的

法益衡量過於粗糙ldquo探究國家保護我們的責任

與個人使用暴力甚至是致命暴力擊退和消除侵

犯者的權利之前的界限變得無比重要並不存

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來劃定國家權力和個人自保權

利之間的界限rdquo[84] 學理上的簡單論斷並不足以

支撐案正確與規則有效

第二應當重視正當防衛認定的社會效果評

價與思考對我國正當防衛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情形

不可也不必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對

防衛人躲避義務的論斷清晰但缺乏說理效果

性的評價就如同美國相關機構對 SYG 法案的

研究一樣得出了這一旨在保護社會的立法效果

卻是引發了暴力案件的增多反觀我國也同樣

存在如此情形以於歡案為例不能否認的事實

是討債公司的暴力非法拘禁侮辱等手段在

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暫時或者可預見的

長期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歡遭遇到的ldquo辱

母rdquo當然正常人都會無比憤怒但卻算不得少

見mdashmdash畢竟面對人性之惡遠甚於此的刑事案件每

天發生如果債務人(哪怕是非法債權)遭遇此

類侵權就可以無限制地採取致命性暴力這無

疑有賦予其ldquo殺人之刀rdquo在社會治理無效的背

景下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個案問題無疑將成為賦

予社會正確性期待的規則問題如果因此引發此

類討債中的大量致人死傷的刑事案件增長將是

社會與司法無法承受之重規範上對正當防衛的

理解並不重視結果而是基於行為本身那麼實

務是否屬於ldquo唯結果論rdquo還需要考察實務判決

中是否對防衛行為本身的正當性進行了恰當的闡

釋因此更應當重視行為上的判斷

第三法益衡量與比例原則同樣制約正當防衛

的成立必要性因素是正當防衛特別是採取致

命暴力手段防衛手段成立的判斷要素退避義務

並非完全沒有適用的空間法益衡量貫穿英美法

對退避原則的討論ldquo退避原則本身從不是旨在

提高無辜者的危險其正確適用也不要求沒有過

錯的受害人以其自身受傷害的可能性提升來更

好保護侵害者的安全rdquo[85] 比例原則要求的防衛

與危害的適應性是法益衡量原則的具體落實儘

管我國刑法規定ldquo防衛限度rdquo和ldquo避險限度rdquo都

採用了ldquo必要限度rdquo一詞但無論學界還是實務

界都已達成共識在判斷防衛行為是否超過限度

時並不需要像緊急避險那樣進行嚴格的法益衡

量正當防衛是相比緊急避險有更為充分的自主

權不能將緊急避險中的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ldquo偷樑

換柱rdquo到正當防衛中來[86] 緊急權(Notrecht)是

公民在緊急狀態下為保護法益而損害他人法益的

權利利益衡量是一切緊急權的基礎利益衡量

105

理論的立場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在為維護更好價

值的利益時犧牲較低價值利益的行為是合法的

傳統的單一法益衡量說已經走向綜合的利益衡量

說不再是以ldquo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人身權

利中生命最高財產權利以財產價值大小來衡量rdquo

的公式的簡單對比而是綜合危險的急迫程度

危險源與避險物件的關係法益損害的強度行

為人對危險狀態的責任等事實具體考察在眾多

緊急權中正當防衛權是在行使過程中所受限制

條件最少進攻性最強的一種那麼法律在授予

公民正當防衛權時必然慎之又慎既要保證公民

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要為這種激烈的自

救方式的適用範圍劃定合理的邊界ldquo必要性原

則的深層意義在於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暴力犯

罪者的生命都是有價值並值得保護的rdquo[87] 有

學者主張當不法侵害的程度沒有達到嚴重的不

法侵害時可以按照防禦性的緊急避險來判斷

將無責任能力者的侵害等排除出正當防衛的正當

性體系中[88] 陳興良教授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

正當防衛制度未得到有效實施的表現是防衛人

的利益優先未被貫徹是一種司法偏差[89] 但是

正當防衛的極端強勢性更決定了其適用範圍的

謙抑性而在致命性暴力場合的退避義務需要在

實踐中闡述和明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 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構無價值論的不足》《中外

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2] 參見陳璿《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20頁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果無

價值論的不足》《中外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3] 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人民法院報》

2017年6月26日第2版

[4] vgl Roxin (Fn 18) S 398 Kindhaumluser Zur Genese der Formel 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ldquo in FreundMurmannBloyPerron (Hrsg) Frisch-FS Berlin 2013 S 494 Buumllte (Fn 13) S 146-147 Neumann Individuelle und uumlberindividuelle Begruumlndung des Notwehrrechts in Luumlderssen (Hrsg) Modernes Strafrecht und ultima ratio Prinzip Frankfurt a M 1990 S 219 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

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44頁

[5] 黎宏《ldquo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dquo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民

法院報》2019年7月25日第006版於海明正當防衛案檢例

第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

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8年12月18日

[6] Vgl Roxin (Fn 1) sect 14 Rn 40 JescheckWeigend (Fn 1) S 326 Schaffstein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

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1期

[7] 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頁

[8] 參見高銘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頁

[9] 參見陳家林《外國刑法基礎理論與研究動向》陳家林著 2013第133頁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第206-207頁

[11] Vorallem Kuumlhl (Fn 1) sect 7 Rn 78轉引自林鈺雄《新刑法總

則》元照2014年9月4版第252頁

[12]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22頁369-370頁

[13] 參見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版第62-63頁

[14] 參見佐伯仁志《日本正當防衛論之新開展》黃士軒譯

《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第172-175頁

[15]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3-446頁

[16]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1-442頁

[17] 參見薛泰成《德國刑法中合法化事由的體系》薛泰成自發

行2007年第43頁

[18] vgl Wohlers (Fn 45) S 434-435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

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頁

[19]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376頁

[20] 昭和30bull10bull25刑集9卷11號2295頁

[21] 昭和46bull11bull16刑集25卷8號996頁

[22] 昭和52bull7bull21刑集31卷4號747頁

[23] 東京地判平成14bull1bull11刑集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5] 參見劉憲權《刑法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128頁蘇惠漁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規劃教材刑法

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賈宇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頁從司

法考試等教材來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認可參見羅翔編著

《2014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第47頁

参考文献

106

[26] 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8] 陳璇《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2015年第

3期第120頁

[29]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184-8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69)轉引自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ce 42 Am J Crim L 89 2014-2015

[30] See eg Edward Coke The Third Part of the Institutes of the Laws of England 55-56 (1669)

[31] Julien [1969] 1 WLR 839 Law Relating to Self DefenceEric Baskind LLB (Hons) FHEA MCIArb 7th Dan BJJAGB

[32] See A J Ashworth Self-defence and the Right to Life 34 Camb LJ282(1975)

[33] Erwin v State 29 Ohio St 186 194-99 (Ohio 1876))

[34] 57 Ind 80 (Ind 1877)

[35] 158 US 550(1895)

[36] 256 US 335 (1921)

[37] ldquoDetached reflection cannot be demand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uplifted kniferdquo

[38] See generally Christine Cantalfamo Note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 RUTGERS JL amp PUB POLrsquoY 504 509 (2007)

[39] 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se 42 Am J Crim L 89 105(2015)

[40] Richard Restak The Law The Fiction of the Reasonable Man WASH POST May 17 1987 at C3

[41] Culverson v State 797 P2d 238 (Nev 1990)

[42] Richard Maxwell Brown Southern Violence-Regional Problem or National Nemesis Legal Attitudes Towards Southern Homici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VAND L REV 225 232 (1979) 507-508

[43]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

[44]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ii)(i)

[45]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1-222

[46]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2

[47] State v Norman 378 SE2d 8 13 (NC 1989)

[48]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49] 參見[美]約書亞bull德雷斯勒《美國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

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註腳[36]

[50] 趙秉志主編《英美刑法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0年

版第136頁

[51] 儲槐植江溯《美國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

[52] James D Brewer The Danger from Strangers Confronting the Threat of Assault 119 (1994)

[53] Fla Stat sectsect 776012 013 031 032 (2005)

[54] Christine Catalfamo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mp Public Policy

Fall 2007 Vol 43

[55]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7 2016

[56] Joshua Prince Allen Thompson The Inalienable Right to Stand Your Ground St Thomas law Review Vol272015 pp47

[57] 122 So 11o 116 (Fla 1929)

[58] Hedges v State 172 So 2d 824 827 (Fla 1965)

[59] Fla State v Bobbitt 389 So 2d 1094 Fla 1st Dist Ct App 1980 State v Bobbitt 415 So 2d 724 (1982)

[60] 732 So 2d 1044 (Fla 1999)

[61] Redondo v State 38o So 2d 1107 1110-11 (Fla 3d Dist Ct App 1980)

[62] Frazier v State 681 So 2d 824 825 (Fla 2d Dist Ct App 1996)

[63] 867 So 2d 414 (Fla 3d Dist Ct App 2003)

[64] Baker v State 5o6 So 2d 1056 1059 (1987)

[65]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a)(3) Arizona ARS sect 13-411(A) Florida Fla Stat sectsect 776031 77608 Georgia OCGA sect 16-3-23(3)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Kentucky KRS sect 503080(2)(b)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6]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2)(B)

[67]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8]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G)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B)

[69]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e)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1) Georgia OCGA sect 16-3-24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 14-513(b)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70]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Arizona ARS sect 13-413 Florida Fla Stat sect 776032 Kansas KSA sect 21-3219 Kentucky KRS sectsect 503085 Louisiana La Rev Stat Ann sect 9280019 Mississippi Miss Code Ann sect 97-3-15(5)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sect 14-512(b) 14-513(b) Oklahoma 21 Okla Sta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Texas VTCA sect 83001

[71] Travis Jessica and James Jeffrey Know the Ground Youre Standing On Analyzing Stand Your Ground and Self-Defense in Floridas Legal System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5 p91 (2015)

[72] Aya GruberRace to Incarcerate Punitive Impulse and the Bid to Repeal Stand Your Ground68 U Miami L Rev 961 2013-2014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961 (2014)

[73] Linda Kliendienst Welcome to Florida But Look Out Expanded Self-Defense Law Sparks Campaign to Alert Guests SUN-SENTINEL (Ft Lauderdale Fla) Broward Metro Edition Sept 26 2005 at lB

[74] 全文參見The Honourable Jennifer Carroll Governorrsquos Task Force on Citizen Safety and Protection (2013) available at http

107

wwwflgov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Citizen-Safety-and-Protection-Task-Force-Report- FINALpdf

[75] Campbell R Christopher (2015) ldquoUnlawfulCriminal Activity The Ill-Defi ned and Inadequate Provision for a Stand Your Ground Defenserdquo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3pp44

[76]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5 2016 p717

[77]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al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Sep 2015 P4

[78] Megale EB (2010) ldquoMaking Murder Legal How Laws Expanding Self-Defense Allow Criminals to ldquoGet Away with Murderrdquo Working Paper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elizabeth_megale1

[79] Chandler B McClellan Erdal Teki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Homicides and Injurie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8187 June 2012 httpwwwnberorgpapersw18187

[80] Cheng C and M Hoekstra (2012) ldquoDoes Strengthening Self-Defense Law Deter Crime or Escalate Violence Evidence from Castle Doctrinerdquo 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ampM University

[81] Elizabeth Megale A Call for Change A Contextual-Configurative Analysis of Floridarsquos Stand Your Ground Law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1051p1094

[82] One ought never to turn ones back on a threatened danger and try to run away from i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double the danger But if you meet it promptly and without flinching you will reduce the danger by half Never run away from anything Nev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83] 劉士心《英美刑法正當防衛中ldquo躲避原則rdquo及其啟示》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 5期第113頁

[84] [美]喬治bull弗萊徹《地鐵裡的槍聲mdashmdash正當防衛還是持槍殺

人》陳緒剛範文潔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85] Wayne R LaFave Modern Criminal Law Cases Comments and Questions 4th edition Thomson West (2006) pp492

[86] 劉沛清著《刑法的實踐面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

51-52頁

[87]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88] 參見趙雪爽《對無責任能力者進行正當防衛兼論刑法的緊急

權體系》《中外法學》2018年第6期第1614頁

[89] 陳興良《正當防衛的司法偏差及其糾正》《政治與法律》

2019年第8期第41頁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校園生活

澳科大致力推廣節能文化 建設可持續綠色智慧校園

今年澳門科技大學連續第 13 年支持由澳門特區政府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ldquo澳門節能週 2020rdquo

活動作為是次活動協辦單位之一澳科大全體教職員積極響應ldquo齊熄燈一小時rdquo和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

共同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支持環保

澳科大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包括響應主辦方建議於 6 月 15 日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關掉

大學 9 棟建築物非必要的燈一小時呼籲教職員當天晚上在家參與熄燈活動在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期間

調節室內空調系統溫度維持不低於 25deg C在不影響專業形象前提下大學教職員穿著輕便服飾上班共

同營造輕裝上班的節能文化等

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宣傳推廣節能的行動并沒有停止在加強校園防疫措施確保環境安全的

前提下6 月 16 日唐嘉樂副校長龐川副校長鄺應華副校長和孫建榮協理副校長帶領學院和行政單

位代表人員一同穿上大學和學院的彩色 T 恤身體力行共同倡導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

近年來澳科大大力支持環保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於 2019 年大學新落成的 R 座綜合教學大樓是以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出發作出整體規劃和建築單體設計整體規劃方面在不改變大學整體發展的合理

佈局模式且滿足新大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為今後大學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空間儘量減少

硬質鋪地多配置綠化喬木灌木等建築單體設計方面外牆採用可回收利用的ldquo穿孔rdquo金屬鋁板材料

充分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減少對用電設備的使用率照明多以具有節能長壽環保特性的 LED

燈為主通過智慧化設計控制升降機的使用以及按日常時段需要控制燈光根據實際空間使用需要的

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空調的開閉和空調量從各方面保證新大樓可持續發展等

10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黃志新1王向陽2

(1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2 中山大學數學學院)

摘要 現在概率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量的種類比較稀少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

矩而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一的數學意義並且由於三四階矩的計算較複雜

因此不常用這樣就更顯得現有的數字特徵量種類稀少了有鑑於此本文定義了一些新的數字

特徵量如左右概率左右平均負正均差等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

均值公式而且還研究出了一個不用絕對值計算的平均差公式由於平均差比方差更能真實地反

映數據離散的狀況本文希望該公式能被大家重視並廣泛使用上述這些新的統計特徵量是同一

總體對應特徵量的線性最小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它們擴充了統計特徵量的數量及種類從各方面

反映出概率統計資料的真實內涵與資訊

關鍵詞 平均差左右概率左右均值 正負均差平衡定理三均值公式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1 Xiangyang W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2 School of Math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Nowadays the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probability statistics including only mean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However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ctually represent almost the same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si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results in fewer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currentl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defi nes some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such as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etc On this basis the equilibrium theorem and tri-mean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a mean difference formula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absolute value is studied ou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ula should be valued and widely used as the average deviation can refl ect the discrete state of the data more truly than the variance The aforementioned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the minimum variance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Thus the quantities and types o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expanded to refl ect the true meaning and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rom all aspects

Keywords mean difference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 balance theoremtri-mean formula

收稿日期2020-04-08 修訂日期2020-06-24 通訊作者黃志新男碩士研究生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概率統計數學物理

E-mail 871367655qqcomTel+86 1552123619913005107434

0 引言

現在概率統計中數字特徵量的種類很少

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矩而

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樣的數學意

義而且它們僅代表統計資料的一些的數字特徵

而統計資料的局部特徵如順序統計量的前半部

或後半部的特徵就無從表述因此它們並不是概

109

率統計中全面而理想的數字特徵量

為了表達資料的離散情況現在一般是選用樣

本的修正方差 ( ) 因為它是總體的一致最小方

差無偏估計這是很大的優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

諸多缺陷

1)它的量綱與均值不同是均值的平方

2)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修正方差卻

是平方變換

3)儘管標準差沒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它卻有

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樣本標準差不是總體標準差的

無偏估計甚至用上述的經無偏修正的方差直接開

方得到的標準差 也不是其總體標準差的無偏

估計 [1]

4)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指標只適合於正態分

佈它們基本上表達同一個意義區別只在於有沒

有開方

5)三四階矩的計算都是很複雜的沒有多

少實用價值

因此這些僅有的幾個數字特徵量只能反映統

計資料所蘊含豐富資訊的極少部分在科技日新月

異進步的大數據時代概率統計還是靠這幾個數字

特徵量來表徵是很不全面的

很多文獻曾經建議選用絕對平均差作為對統

計資料平均值離散狀況的描述他們在這方面做過

不少的研究 [2]-[6] 認為平均差反映資料對中心的平

均波動程度意義既直觀又簡潔準確並且對

極少數異常值也不太敏感 因而它的抗幹擾性能比

方差好但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差採用離差的絕對值

來計算所以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有諸多問

題因而平均差在概率統計中處於無關重要的地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系列新

的數字特徵量如左右概率 左右平

均 負正均差 並且在此基礎上研

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式還研究出了可以不

用絕對值計算的新平均差公式並且重新研究了平

均差 m的性質有利於對它的各方面優良品質的

理論分析研究及實用上的數值計算

1  新的數字特徵量

現在 概率統計文獻中 在介紹分佈函數時

基本採用左連續 有些也採用右連續 但這兩種連

續函數的定義 在本文使用中都不太理想 因此有

必要先定義一種新的連續方法 再介紹新的數字特

徵量

定義 101 一個函數 具有左極限和右極限 那

麼它們的中間值是

上面式子裡 中括號內的第一項是左極限 第

二項是右極限而中極限是左極限與右極限的平

均值

定義 102 一個具有間斷點的階躍函數 在間

斷點處既有左連續函數 又有

右連續函數 那麼它們的中間

稱 為中連續今後凡是中極限或中連續

的函數它的下標帶一個 ldquordquo做記號

在概率統計中凡階躍函數如離散型隨機變

數的概率函數及分佈函數一般的數理統計數據

若要分段計算在本文中都採用中連續進行處理

11 新數字特徵量的定義

定義 11 設X為任一概率空間 ( ) 上的隨機變數

為中極限 ( 也即平均極限 )

稱 為以中連續定義的概率分佈 稱

是以中連續定義的隨機變量 X 的分佈函數

註 這樣定義的連續函數稱為中連續函數 介

孚於左連續函數及右連續函數之間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0

在隨機變量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群隨機

變量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概率上應該是平權

的用中連續進行分割是平權分割而用左連續

或右連續來分割分後的兩群數據就不是平權了

始終有一群比另一群多分一個隨機變數的概率

因此中連續比左連續或右連續更為合理

在中連續隨機變量函數中 存在數學期望

以 為界把這隨機變數分為左和右兩部分

當 X 恰好在 這一點有概率

時就把它的一半 分別加到左右各部

分中去

定義 12

分別稱 的左概率和右概率

這裡

注 這一項只是用在離散

型隨機變數上當且僅當恰好在 這一點有

概率 時才加上去 否則這一項為 0(對於數理

統計也同理)而對於連續型隨機變數因為任

何一點的概率為 0因此 以下的公式中凡

是有這一項的按同一方法處理

定義 13 設以下隨機變量為中連續分割

分別稱 和 為 的左右分佈函

這裏的分佈函數是一種一元隨機變數被分

割後的條件分佈函數這是一種特殊的條件分佈

函數它把整個隨機變數分成兩個既不相同又

互有關聯的分佈函數 其中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這兩種條件分佈也存在著通常條件分佈的性

定義 14 設以下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

在 且以下積分絕對收斂

分別稱 為 的左右條件期望 ( 左右

條件均值)以上兩個積分的外形十分相似僅

是積分區域不同而已 (注意 對應ldquo rdquo區

域 對應ldquo rdquo區域)以下類推以上

兩個是既不相同又互有關聯的條件期望從下

面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等號當且僅當單點分佈時成立

先證 對於(13)式的積分

在積分號內分別乘以

或 並且由於 所以有

所以 同理可證 結合起來就

定義 15 設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在且以

下的積分絕對收斂令

分別稱 和 為 的負均差和正均差 經過運算對比(13)式得

111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2 數理統計中的新數字特徵量

在數理統計中 也有對應的新數字特徵量 或

稱為新線性統計量因為統計資料基本上都是離

散型的 所以這些新統計特徵量的公式與上述的離

散型隨機變數的同名公式十分相似在此應以某

一樣本頻率 替換相應的概率 以樣本均值

替換隨機變量均值 ( 為任意腳標既可以

為 也可以不添加)前兩者分別為左右

頻率後者為第 項的頻率把上述新定義的統計

量公式寫於下麵( 公式編號與第一節類似的公式

的編號相對應在上面加兩撇以示異同 )在數

理統計與概率論中類似的線性公式其證明方法

基本雷同為了節省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再證

明瞭

121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頻率上式取絕對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有的被求

和的各項都取非負值而絕對值不是變數的解析

函數 不具有良好的數學性質因此對於理論的深

入探討及實際應用有諸多的不便人們轉而求其

方差但正如前言所述平均差比方差有著更多

的優點因此有必要尋找不用計算絕對值的平均

差公式為此先把上式分成三段求和式

因為中間項恒為 0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只要各項的絕對值號內被減數

大於減數就能達到所有的求和項都能取非負值

的目的其中第二項自然成立因此絕對值號可

以改為小括弧而第一項卻全部相反(被減數小

於減數)絕對值號內全為負值但只需把 與

的位置互換一下即把 用 替換

式中 稱為小於樣本均值的經驗

分佈函數 分別稱為經驗分佈

函數的左右頻率 分別稱為左右頻數

為總頻數若統計資料 在均值 這一點沒有

頻率則 以下同理

122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均值的公式

類似於公式 15負正均差的另一公式為

123 樣本統計量的負正均差公式

13 重新探討平均差的計算公式

131 現在統計上通用的絕對平均差公式

112

一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原公式可以

改寫為

這就是求有限樣本統計資料的新平均差公式

因為上式求和號內全部取非負值這樣既可以達

到不用求每個離差的絕對值也使得新平均差公

式中 的值與絕對平均差公式(16)保持一致  

132 在一般的隨機變數中的平均差公式

同理按平均差的定義在一般的隨機變數

中上式也可以寫成 R-S 積分形式

該公式通用於隨機變數的各種類型分佈中

以上兩個公式把求平均差的絕對值運算變成

了求普通統計資料(隨機變數)的線性泛函了

這些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在統計界使用的絕對平

均差公式所得結果完全相同既保持了原公式的

優異性但卻又不用求絕對值又具有線性泛函

的優良品質能以清晰的線性泛函理論深入的研

究探討它的性質及用途使得對它的理論探討

以及計算應用都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下

遇到平均差時全部應用(17)或(17)rsquo式計算

14 三種均差的區別

平均差與正負均差都是表徵隨機變數(或

統計資料)平均偏離中心狀態的特徵參數它們

在使用時的區別在於

141 當分佈為對稱或偏態很少時(考慮到隨

機誤差)就可用平均差來表徵它們對均值的離

散狀況

142 當偏態較大時則應該用正負均差來

表徵它倆一定要成對地應用它們除了可以分

別表徵資料左右兩邊的平均誤差之外還可以

表徵分佈對中心的偏態狀況

15 新偏態係數

現在的偏態係數要用到離差的三階係數求和

既繁雜意義也不太明確下麵重新定義新偏態係

數意義既明確且計算又簡便綜合上述狀況

一起分析

2 平衡定理与三均值公式

21 半均差

在概率統計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定理一

階中心矩為 0

把上述積分寫成三段之和

因為中間的積分項為 0可以消去其餘項

移項整理後得到

113

22 平衡定理

定理 1 設隨機變數X 的數學期望及正負均

差都存在 則有平衡定理

                     

證 根據 (14) 式 (21)式可以寫成

把上式右邊的上下兩行寫成一個等式便可

得證此定理從上述證明中可以看出M是一個

不變數從中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穎的定理和公式

把(22)式經比例變形運算可得平衡定理的

另一種運算式平衡定理的反比例式

把 (11) 式中有關左右頻數與頻率的關係式

代入 (25) 式化簡得到有限統計樣本中的平衡

定理公式

設M為半均差把上式右邊小括弧內的 的位

置調轉然後去掉該積分前的負號有

以(21)rsquo上下兩式相加得

與(17)式對比可得

即平均差 就等於兩倍的半均差 (24)及 (24)rsquo這三組公式也是平衡定理的另一種表達

形式

它們是平均差的更為簡潔實用的計算公

式 其 計 算 結 果 與(16)(17) 式 完 全 一 致

           

23 新統計量的平衡定理

把(15)式代入上式可得一個更實用的

公式

又根據(22)式 對於有限的統計樣本(25)

式可以寫成 圖 1 概率曲線中的各種新數位特徵值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4

24 随机变数的三均值公式

推論 2 設X為隨機變數它具有均值 左

均值 右均值 左概率 右概率 則有三均值公式如下

             

證把(15)式代入平衡定理(22)式

因為 所以得(27)式定理證畢

推論 3 新統計量的的三均值公式

對於數理統計有相似的三均值公式與前面

一樣只要把(27)式的 置換成相應的

便可 [7][8]

公式 (27)是用頻數寫出的三均值公式只

要把 代進 (27)式整理後便可得到 平衡定理與三均值公式是新數位特徵值的基

本公式之一依據它們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的定

理及公式既可以深化概率統計的理論研究在

實際計算中也可以使運算得到簡化

3 新數位特徵量的線性變換

31 以上所定義的新數位特徵量都是其總

體分佈函數 的線性泛函

即型如

形式的X的線性泛函

這裡所述的新數位特徵值都是 一階及以下

的原點矩或中心矩 ( 包括數學期望 )它們都是統

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在線性變換下它們有著非

常優異的線性協變性 [7]

( 以下設X為隨機變數 Y 是X的線性函數

定理 4 數學期望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這是期望值的普通性質在一般教科書上都

有介紹

定理 5 左右均值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證先證(31)的第一式該式實質是對分

佈 求條件數學期望類似於數學期望的

協變性由條件數學期望的性質得到 ( 對於均值這

一點的處理按照定義 11 處理 )

同理可證

定理 6 平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變性

證因為(32)

(31)

代入 (24) 式 並考慮到 (21) 式以及定理 4

因為中括弧裡是 證畢

115

定理 7 正負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

變性

定理 8 方差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線性協變性

證 當原統計資料具有尺度變換

時其方差的尺度變換為

在此證明瞭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方

差卻是的平方變換定理得證因此方差不具有

尺度變換下的協變性故它以下的三項性能都較

差 [7]

(1)方差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因為當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偏離均值很大的奇異值

時設該奇異值對均值的離差是平均離差的 倍

而該奇異值的方差卻被放大成 倍 [7]

因此它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2)方差的量綱與均值不同它的量綱是均

值量綱的平方見(34)式正如美國著名統計

學教授 DAFreedman 所說方差常常用來度量散

佈然而方差有錯誤的單位和錯誤的大小因

此要取平方根來得到 SD(標準差)[9]

(3)至於 SD(標準差)它雖然沒有方差

這方面的缺點但是它卻是 的有偏估計欲求

它的無偏估計卻要乘一個很麻煩的變化係數 [1]因

此很少應用這 無偏估計這一指標

(4)由此外推當 時是各種大於一階

的原點矩及中心矩它們都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

線性協變性

證 先證第二式當 時由 (15) 式得

所以

同理可證

4 新數字特徵量在同名點估計中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同名點估計與現在文獻所述的

點估計定義有點不同本文的點估計特別強調同

名(或近似同名)點估計即以樣本的某一局部

頻率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概率以樣本的某一局

部的均值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值以樣本的

某一局部的均差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差其

餘同理

定理 9 設 是來自總體的分佈族 的

樣本資料 其左右頻率是其總體左右概率的強

相合和最佳估計也是其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UMVUE)

證由於左右頻率 都是經驗分佈函數

的線性統計量 [7]-[13]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

樣本在 時 左右頻率以概率 1 分別強收

斂於左右概率 由於符合強大數定律

的估計是最佳估計因此是其 UMVUE[8] 業已證

定理 10 設 為可估函數 的

個相互獨立的線性無偏估計量而且它們具有相

同 的 方 差 並 且 則

統計量 的線性組合類中

可估函數 的(UMVUE)且有 (證

明見 [9])

推理 11 樣本均值是其數學期望的UMVUE

其方差為 一般教科書都業已證明 [10]-[11]

推理 12 樣本的左右均值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左右均值實質就是一種變異的條

件均值 它們也

具有條件均值的所有特點與性質它們也完全符

合定理 7 的條件及結論類似於推理 11因此該

推理也成立

推理 13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負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6

正均差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與平均值的線性函數(見(15)式)它們也

符合定理 7的條件與結論按照最小線性無偏估計

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的理論 [9]因此它

們也是其總體分佈中負正均差的UMVUE由於

在 樣本的前提下 的方差就等

於 與 方差之和即 [12]-[13]

同理可證

推理 14 樣本的平均差是其總體平均差的

UMVUE

證 根據(25)式 由於它們是

來自總體分佈族 的 變數所以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得知 所以上式可寫為

具有線密度 質量為 的一塊板材 以質

心(平均值 )為界將該板材一分為二 這兩部

分板材分別又具有各自相應的質量 稱為

左右質量(相當於概率上的左右概率 )

而左右均值 的數學意義就分別是這兩部分板材的質量中心或稱幾何中心其物理意義

就分別代表這兩部分的左右質心正負均差

就分別表示左右板材對總質心 的平均

距離(平均力臂長度)平均差則表示板材兩邊

對總質心的平均距離平衡定理(22)式表示左

右兩邊對質心的力矩平衡其相等代表靜力平衡

52 新數字特徵量的應用

521左右概率的應用(以收入統計為例)

表示收入較低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示收入較高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無偏性證畢

對於一個正常的分佈其左右概率基本是兩

個固定的比例常數因此 實際上是 的線性

函數而 都是最優線性無偏估計基於最優

線性無偏估計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 [8]

所以樣本的 是其總體 的UMVUE平均差

的這些性質比方差與標準差優越

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陳希孺教授曾經說過ldquo好

的點估計會產生好的區間估計rdquo由於這些新數字

特徵量具有以上的優良特性因此引進它們是很有

必要的並且還可以大大的擴展了對隨機變數或統

計資料各種資訊的描述以及各項性質的提煉

5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51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以一維分佈為例)

522 各種均值的應用

表 1 三種均值的用途

項目 左均值 平均值 右均值

1 工效統計(件 工) 落後者平均工效 全員平均工效 先進者平均工效

2 收入統計(元 月) 低收入者均值 全員平均收入 高收入者均值

3 年齡統計 ( 歲 ) 低齡人群均值 全員平均年齡 高齡人群的平均

4 水文統計 枯水年平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豐水年平均流量

5 潮水統計(m) 低潮平均水位 平均潮水位 高潮平均水位

117

523 正負均差的應用

正負均差 實際上已被應用於機械製

圖之中在機械圖中如標注為 即表

示以 50mm 為基本尺寸相當於數學期望極限

偏差寫在後面的在括弧內 + 0003 為上偏差相

當於最大正偏差-0004 為下偏差相當於最大

負偏差 [14]而 分別表示實際尺寸檢測的

正負平均偏差上偏差 = 下偏差 =

當機械的公差系統服從正態分佈

時上下偏差 =

6 例 有一組自動機床加工的零件其公稱

尺寸為 1mm 它的 10 次檢測資料如下 099609

9609991000100010011001100210021003

(mm) 分別求它們的均值新的特徵參數以

及方差和標準差

解為了簡化計算量首先把測量值減去公稱

尺寸得出每次的測量偏差(計量單位改為 )

計算完成之後把結

果加上公稱尺寸便可得到各種均值

1)先求每次檢測的偏差值

計算結果如下

-4-4-10011223

2)求整個資料組的平均偏差

3)零件檢測的平均值

= 公稱尺寸

4) 把資料以平均值為界分成左右兩組

並分別以(11rdquo)式求它們的區間頻率

5)分別以(13rdquo)式求它們的左右均值

6)分別以(15rdquo)式求它們的負正均差

因為 所以統計資料為負偏分佈

7)以 (25) 式驗證平衡定理

8)以 (25) 式求平均差

注用傳統的公式去求平均差

其結果與前式所求一樣但用(25)式計算

不用絕對值

由於各種均差的量綱在線性變換下的協變性

所以不論均值的尺寸單位用 還是 它們平均

差負正均差的單位與之都是相同的

9)樣本的無偏方差計算如下

從上式可以看出由於方差把統計資料的線

性變換變成平方變換所以

a)其量綱為均值的平方

b)當尺寸的量綱從 變為 時倍率為

1000但方差卻增加了 1000000 倍這就不再具

有線性協變性了 [9]

10)標準差

雖然標準差的量綱變化與均值相同但它卻

是有偏的而無偏標準差由於計算太複雜一般

都不使用

3 結論

本文引進了一些新的數字特徵量它們是

左右概率(頻率)左右均值負正均差

以及它們的平衡定理和三均值公式並重新研究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8

了絕對平均差得到了一個新的只用線性函數

計算的平均差計算公式

1)由於新增加的幾個統計特徵量都是統計資

料的線性泛函因此它們都具有線性泛函的優良

特性

a 無偏性樣本的線性統計量都是其總體相

應同名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線性無偏估計

b 相似性它們的量綱與均值相同線性統

計量與概率論的(特別是離散型)計算公式相似

2) 新的平均差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有的絕对

平均差是一樣的 但是免去了使用絕對值的麻煩

從而能大大地促進對它各方面性能的深入研究

因為它比方差能更真實地反映數據離散的狀況

並且還具有很多其他優良的性質應該成為表達

概率統計的有效數字特徵量之一

3)正負均差既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

的離散狀態也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的偏態

情況

4)在上述基礎上推導出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

式使得線性特徵參數在理論研究及實際計算中

更顯得合理與方便

5) 在穩健性方面新的特徵參數都比較穩定

比方差好

上述這些新的數字特徵量當用在數理統計

時它們都是統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基於這點

又可稱它們為線性特徵參數(或稱線性統計量)

它們都是其總體對應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的無

偏估計由於增加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優良的數字

特徵量加上現在已有的數字特徵量就能更準

確地反映統計資料各方面豐富多彩的資訊

今後還需完成的任務是

1 在大數據時代應大力推廣上述這些新

數字特徵量的研究與使用使它們與現有的幾

個數字特徵量(均值方差標準差)一起

以便較為準確全面地描述每一統計資料組群

的各個方面的數字特徵狀況本文順便提議及

希望能促進新的平均差計算公式及平衡定理在

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達到充分利用及壓縮統

計數據的功能

2 在此同時積極開展多元概率統計的新數

字特徵量的研究與開發把這些新觀念推廣到多

元概率統計中去

[1] 沈恒範(編)概率論講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35

[2] Tukey A Survey of Sampling from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s l Olkin and otherIn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Essays in Honor of Harold Hotelling Stanford 1960448-485

[3] Gong C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g Variability Indicators Zhe jiang Statistics2000004-005

[4] 朱子雲朱益超 平均差的演算法改型及其數學性質研究 麗 水 學 院 學 報 2012 (2)001-003

[5] Cen LGZang XFampZao HY Mean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ifference in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presentative DiscussionStatistical and Consulting 2012(4)271

[6] M F M Yousof H Ahmad M M Yaacob A Eyam S Muhammad and SS AhmedUsing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 (DABS) in Interpreting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ummit 2017005-007

[7] LWassermanAll of Statis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836-79

[8] 範金城吳可法(编)統計推斷導引科學出版社200146

[9] 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s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 (ISBN978-0-521-74385-3)first pud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ection 23

[10] 梁之舜鄧集賢楊維權等(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9(上冊) 44(下冊)

[11] 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編)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1--158

[12] 劉強王琳(編)應用數理統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367

[13] Huber PJRobust Statistical Procedures(5th Printing)SIAM1989

[14] 陳於萍周兆元(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122-24

参考文献

半年刊 2007年6月创刊

第十四卷 第一期 2020年6月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miannual Started in June 2007

Vol14 No1 June 2020

定价 20元澳门币(人民币港币)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Organizer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委会主席 刘良Chairman of Editorial Board Liu Liang

主编 许敖敖Chief Editors Xu Ao Ao

编辑 《澳门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Editor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话 +853-8897-2173

Tel +853-8897-2173 传真+853-2888-0022 Fax +853-2888-0022 电邮publicationmustedumo E-mail publicationmustedumo 地址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Addr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venida Wai Long Taipa Macau

出版及总发行澳门科技大学Publisher amp Distribution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话+853-8897-2166

Tel +853-8897-2166 电邮cbpsadminmustedumo E-mail cbpsadminmustedumo 地址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Addr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venida Wai Long Taipa Macau

封面及版式设计Graphic amp Layout Designers

印刷 400本Print Run 400

出版日期2020年6月Issued Date June 2020

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 1994-4926

规格 21cmtimes297cmSize 21cm width by 297cm height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e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prior consent of the publisher

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

编委会主席刘良Chairman of Editorial Board Liu Liang

主编 许敖敖Chief Editors Xu Ao Ao

编委刘良许敖敖祈务晨余秋雨张志庆姜志宏方泉林伟基戴龙基黎晓平唐泽圣陈乃九庞川孙立云孙建荣

Editorial Board MembersLiu Liang Xu Ao AoKeith Robert Barclay Morrison Yu Qiu Yu Zhang Zhi Qing Jiang Zhi Hong Fang Quan Lam Wai Kei Dai Long Ji Li Xiao Ping Tang Ze Sheng Chan Lai Kow Pang Chuan Sun Li Yun Sun Jian Rong

目 次

【管理与旅遊】压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调节作用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邹文篪苏玲林宝文蒲小红石永东  (1)

基于保兑仓模式下的生鲜零售商订单决策研究 middotmiddot 郎宇晴何丽鸥黃秀贤黃宣语唐华军 (14)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绿色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定义mdashmdash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研究评论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蒋楠 (24)

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研究--基于中国民航客舱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刘观胜佟伟俊 (35)

中国保险业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销策略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宜有 (50)

互联网消费信贷应用用户的冲动购买意图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郭泰麟黃斐王璟宁 (57)

【人文与艺术】女性主义视觉下的拉斐尔前派女性形象象征性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季敏 (72)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文化演变探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郑应峰 (81)

存在之思与历史性哲学的追寻论马尔库塞与存在主义的渊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萧宝凤 (88)

【法学】论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防卫人退避义务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薛文超 (95)

【资讯科技】概率统计的新数字特征值及其平衡定理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黄志新王向阳 (108)

【信息短文】学生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49)

大学建设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71)

服务澳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80)

两岸四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94)

校园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107)

Contents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 Ling SU Baowen LIN Xiaohong PU Yongdong SHI (1)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14)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24)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 Weijun TONG (35)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 (5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 (57)

Humanities and Arts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 (72)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 (81)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On the Rela 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 (88)

Law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 Xiangyang WANG (108)

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鄒文篪1蘇玲1林寶文1蒲小紅2石永東1

(1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

的影響機制374名来自澳门珠海南京和沈阳的在校大學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本研究的結果

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2)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影响網絡成癮

(3)主观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间發揮中介作用(4)外控型人格调节壓力型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壓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影响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产生的方法

關鍵詞 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1 Ling SU1 Baowen LIN1 Xiaohong PU2 Yongdong SHI1 (1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who come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Macau Zhuhai Nanjing and Sheny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3) subjective well-be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4)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out how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to overcome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020-06-19項目資助本研究獲得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FRG-19-039-MSB)

通訊作者石永東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係戰略管理博彩行為與心理市場調研等

E-mail ydshimustedumoTel 00853-88972041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

及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中國

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最新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

報告》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大陸青少年

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比

例 873 [1]而且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出現普遍

2

化和低齡化的特點網絡用戶中網絡成癮的發

生比率為 24-182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網

絡成癮人群 [2]而且這一比例的數字呈現逐年遞增

的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較多課外自主時間

課程教學依託於網絡以及缺少家長監督等原因

促使大學生成為青少年中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3]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是

一種非成癮物質使人產生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的

結果是一種不良適應行為的表現(maladaptive

behavior)[4]網絡成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

面分別是個體無節制的使用網絡以及網絡成

癮導致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損害 [5][6]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們試圖找到網絡

成癮的成因及其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並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尚未解決

的問題有待探尋和檢驗如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機

制的研究仍不夠全面 [7-11]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總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網

絡 應 用 程 式(applications) 社 會 支 持(social

support)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壓力

型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以及遺傳和生物

因素(genetic and biological factors)[12][13] 其中

心理因素又可細分為人格特質社交障礙自我

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孤獨感抑鬱等

由此得知網絡成癮的研究充滿多樣性和複雜性

而此種複雜性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如不同的心理因素(如生活滿意度人格特質

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在網絡成癮過程中發揮何

種作用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交互作用存在這

些都值得學者們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實證檢

驗因此現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完整的理論

體系時本研究做出如下發展和完善第一很

多研究者分析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時嘗試從網

絡成癮個體的內在特質進行解釋例如分析艾

森克人格特質感覺尋求焦慮特質來解釋網絡

成癮產生的原因 [14-18]但是這種類型的研究過度

關注了個體內在特質對網絡成癮發揮的影響力

忽略了外在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所以本研究將壓力型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面

對的外在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選擇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其不僅會影響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19]還會促使大學生選擇網

絡的方式來逃避壓力 [20-21]第二本研究還將外

在環境刺激(stimulus)和心理特征整合到一個研

究模型中分析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控型人格的

交互作用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響因為個體在面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其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存

在不同所以分析這樣的交互作用能更好的解釋

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第三本研究採用資源保

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作為整

個研究模型的全局理論(overarching theory)解

釋壓力型生活事件使個體擁有的資源(主觀幸福

感)產生變化時所導致的不良適應行為(網絡

成癮)同時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也是構

建本研究理論模型的重要依據 [22]根據該視角的

觀點認知會引發情感和行為反應而不良的認

知模式和習慣會導致慣性消極認知情緒和行為

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消解自我調節這些情緒

反應和衝突則會對個體生理或心理狀態造成負

面影響由此本研究認為引起個體主觀幸福感

變化且產生行為改變的並不只是壓力型生活事件

這一個因素而是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認知

和解讀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外控型人格這一代

表了個體歸因和認知特點的因素作為調節變量

分析大學生個體在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該人

格特質對應的認知特點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對

生活事件的解讀從而造成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

壓力型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學習工作家

庭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刺激的總和 [23]而其

中包含的刺激的種類範圍也很廣 可表現為具體的

3

事件如金錢損失失戀等也可表現為抽象範疇

的刺激如工作環境不理想領導風格嚴苛自卑

等而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刺激都會對個

體的生活情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23]網絡成

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適當使用從而引發個體產

生對網絡過分依賴難以戒斷的表現也是一種

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終日沉迷於此的上癮表現

網絡成癮者會持續不斷地有上網的欲望若得不

到滿足會有焦躁不安煩躁等情緒嚴重者甚至

會導致行為失控

資 源 保 存 理 論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認為個體自身擁有一定有價值的

資源包括物品(object)個體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條 件(conditions) 和 能 量

(energies)當個體的資源減少時會竭力保護資

源並盡力借助其他方式來補充自己的資源 [24]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本研究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會

使大學生個體產生自身擁有資源減少的認知這

是因為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壓力型生活事件大多與

校園生活有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

朋輩之間的比較異地求學帶來的陌生感和孤獨

感經濟困難導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缺少長期

處於不良的人際關係環境中等這樣的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發生會讓大學生個體感受到自身的資源

不斷失去也會產生尋求資源的動機

網絡的社交娛樂和媒體功能是大學生個體

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資源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現有

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資源損耗會提升青少年網絡

使用的頻率和時間 [2025-26]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

當不能獲得來自家庭老師朋輩情感上的鼓勵

和支持時大學生個體會很容易通過網絡在虛擬

世界中尋求這樣的情感支持以此作為壓力型生

活事件所導致的情感和關係缺失的補償 [27]此外

大學生個體在學業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在朋輩的壓

力下(peer pressure)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逃

避現實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可以暫

時忘卻學業和生活中的煩惱網絡遊戲和網絡社

區裏面的影響力又可以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自我認

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個體從新

資源的獲得中體會到網絡帶來的滿足感根據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 H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

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正向影響

12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按照自己主觀確定的標準

對其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做出的評價包括生活

旺盛(fl ourishing)積極情感(positive feeling)

和消極情感(negative feeling)三個維度 [28]生活

旺盛是個體依據其主觀體驗判斷其是否擁有幸福

生活的認知評價而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個體

通過評估自身生活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29-30]

再將兩者作比較從而得出的關於情感體驗方面

的評價所以主觀幸福感代表個體對其生活中

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其情緒資源狀況的評價 [28]

研究表明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個體

的生活旺盛感產生負面影響 [23]這是基於資源保

存理論的主要觀點即資源的保存會給個體的生

活帶來正面的價值資源的獲取能夠對個體的心

理生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會帶來消

極影響因此從生活旺盛的維度來看壓力型

生活事件的發生會導致個體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

活資源無法得到保存及持續獲取在大學生個體

主觀的評價中會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使

自己難以達到幸福的標準降低了生活旺盛感

導致主觀幸福感的下滑

再者壓力型生活事件經歷得越多個體承

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就越大 [30]根據關於壓力的

交互作用模型 (Transactional model) [32-33] 視角

大學生個體會判斷生活事件事件對其資源產生的

影響依據判斷的結果大學生個體會產生壓力

應對過程和應激反應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會

導致個體產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负面评价帶來積

極情感資源流失並降低主觀幸福感此外研究

者們也指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的關聯因素

例如頻率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會影響大學生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4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34-3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

提出假設 H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產生負向影響

13 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

網絡資源使用動機分為學習(learn)社

會 補 償(social compensation) 消 磨 時 間(pass

time)娛樂(entertainment)和朋輩聯繫(peer

communication)[36]但大學生個體的上網動機

更多是為了獲取身心的愉悅或者彌補對現實世界

的不滿 [37]也就是上述動機中的社會補償動機

社會補償屬於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的表現是指當個體遇到困境或挫折

時希望通過其他物質心靈等資源的獲得來

補償因挫折給其帶來的消極情感或行為而帶來資

源的損失以此來減輕內心不安和恢復心理的穩

定 [38-39]

主觀幸福感代表了大學生在其生活中所擁有

的資源的多少 [27]前文論述了壓力型生活事件給

大學生帶來資源損失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為

這樣的資源損失會導致個體負面情感的產生并

影響主觀幸福感在此情況下個體需要通過社

會補償的形式來獲取資源減少資源損失給自身

帶來的負面情感上網作為社會補償的方式之一

能對個體的負面情感的產生感進行補償 [25-26]因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下降会造成網絡成癮

的產生反之當大學生個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

福感其需要通過網絡獲得社會補償的動機會大

大降低這也会降低了網絡成癮的產生

此外情緒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水準和思考風

格負性情緒會增加個體認知偏差出現的可能性

如焦慮個體會過分注重自身產生的失誤擾亂正

常的認知過程神經質的個體會有情緒波動與衝

動對生活滿足感的認知會出現錯誤評價 [40]由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低的大學生對自身與

他人的關係的感知更為消極認為他人不能理解

自己 [41]所以會與他人保持疏遠關係 [26]而由於

現實生活中趣事的發現通常需要多人參與及分享

所以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大學生會表現出相對較低

的主觀幸福感這樣的個體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

獲取相對應的情緒資源和社會支持比如轉向虛

擬網絡尋求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以滿足現實

生活中與朋輩關係疏遠消磨時間和娛樂的需求

所以本研究認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低其需

要尋求的補償和替代資源就越多花費在網絡中

的時間也越长網絡成瘾发生的概率也相對越高

反之若主观幸福感较越高网络成瘾发生概率

相对越低

綜合假設 1 和假設 2 的論述以及主觀幸福感

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 H3主觀幸

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

作用

14 心理控制源的調節作用

現有的研究發現在生活中盡管個體在經歷

重大壓力型生活事件後認知和情緒會遭受強烈打

擊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

理疾病如抑鬱和自殺傾向這說明消極認知或

情緒在進行遞進轉換時可能有其他因素對原有

關係發生了影響如人格特質 [42]心理控制源作

為一種典型的個體人格特質會將個體經歷的生

活事件做不同的歸因這種歸因會使個體產生不

同的情感和行為 [43]其歸因方式包括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兩種互為反向的歸因類型 [44]傾向於外控歸因的

個體可稱之為外控型人格他們傾向於把結果

歸因於外部因素影響認為結果是由運氣或命運

等外部作用力決定的 [45]相反傾向於內控歸因

的個體可稱之為內控型人格他們認為結果與

個體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有關並認為

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因此

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理解會受心理控制源的

影響在此情況下若大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

5

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通常做外部歸因認為

外部因素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難以掌控前途命

運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弱於內控型人格

面對的壓力也隨之更大這使其受壓力型生活事

件影響時心理資源流失會遠高於內控型人格個

體最終導致主觀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46]基於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 H4外控型人格調

節壓力型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當

大學生個體表現為高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負向影響增強

綜合前文分析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和

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構建了研究模型提

出了中介假設和調節假設這樣的假設共同構建

了有調節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

因此我們提出假設 H5 壓力型生活事件經過

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受到外控

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外控型人

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

癮產生的效果減弱研究假設對應模型如圖 1 所

2 方法

21 被試

本 研 究 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與 SPSS 的

Process 插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抽樣的過程中採取

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便利抽樣向位於澳門珠

海南京瀋陽的七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问

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的同学共發

放問卷 450 份回收並剔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

問卷 374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其中男生 146

人女生 228 人樣本年齡範圍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20 歲

22 工具

採用的外控型人格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原始版

本皆為英文因此需要對英文量表進行翻譯和修

訂為了確保量表意義的準確性本研究對量表

的翻譯採用了標準的ldquo翻譯mdash回譯rdquo程式最終

得到正式施測量表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

採用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47]該量表由 27 項壓力型生活事件構

成包括 6 個分量表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受

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將選項設

置為未發生(評分為 0)和發生後的影響程度(1

= 沒有影響5 = 極重影響)6 個選項本研究中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22 外控型人格

採用 Spector [48] (1988)編制的心理控制源量

表中的外控型(externality)維度量表因為施測

對象是大學生所以將部份題目文字進行微調

圖 1 假設模型路徑圖

壓力型生活事件

外控型人格

主觀幸福感 網絡成癮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6

以適合施測對象背景該部分量表包含 8 個條目

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為 087

223 網絡成癮

採用白羽和樊富瑉針對中國大學生修訂的網

絡成癮量表的中文版 [49]該量表根據 Young[6] 及

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r[50] 的量表發展而成

共 19 個條目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6

224 主觀幸福感

採用 Diener 等 [28] 開發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该

量表测量了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以及生活的

旺盛感共计 20 个条目该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其中關於積極和消極情緒問題的評

分方法採用ldquo1= 從不5= 大部分時間rdquo關於

流暢感問題評分方法用ldquo1 = 非常不同意5 = 非

常同意rdquo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 SPSS220 進行信度分析描述

統計分析和 Pearson 相關分析採用 SPSS Process

組件進行中介檢驗和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採用

Mplus83 進行區分效度檢驗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數分析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採用了匿名和保密

的方式對調查程式進行了控制以減少自我報告

式的問卷收集方法所導致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common method bias) 同 時 應 用 Mplus83

對区分效度進行檢驗由於量表的題項數量較多

按 照 Little Cunningham Shahar 和 Widaman[51] 的

建議採用了隨機打包(parceling)的方法將每個

變量打包成 3 個指標後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表

1 中報告了包含四個變量(壓力型生活事件外

控型人格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的基準模型

(baseline model)和其他四個備選模型(alternative

model)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擬合指標來看基準

模型的擬合度最好 χ2df =240RMSEA為008

小於 01CFI 和 NNFI 的值在 090 以上與基準

模型相比其餘 4 個備選模型的卡方值增加而

且擬合指標和基準模型相比也不理想表明各變

數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

法偏差問題

表 1 測量模型之間的比較結果

注SLE 代表壓力型生活事件ELC 外控型人格IA 代表網絡成癮SWB代表主觀幸福感ldquo+rdquo代表變數合並

 模型 包含因數 χ2 df χ2df RMSEA CFI SRMR

基準模型 4 因子SLE ELC IA SWB 11502 48 240 006 097 005

模型 1 3 因子SLE+ELC IA SWB 38503 51 755 014 086 011

模型 2 2 因子SLE+ELC IA+SWB 72784 53 1373 021 073 015

模型 3 2 因子SLE+IA ELC+SWB 73127 53 1380 020 072 018

模型 4 單因子SLE+IA+ELC+SWB 83447 54 1545 021 068 015

7

32 描述統計分析

表 2 顯示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r

= 066 p lt 001)和外控型人格(r = 035 p lt

001)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r

= -037 plt 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

與外控型人格(r = 065 p lt 001)存在顯著的

正相關上述結果符合中介檢驗的前提條件此

外表 2 还報告了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

萃 取 量(AVE) 的 檢 驗 結 果CR 均 大 於 07

AVE 均大於 05表明有較好的組合信度和收斂

效度

33 中介檢驗

在檢驗變數之間的中介關係時本研究採用

了 Cole Walter 和 Burch[52] 的 檢 驗 方 式 並 按 照

Hayes[53] 編寫的拔靴法(Bootstrap)腳本檢驗中介

效應的顯著性從表 3 中可以看到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產生正面影響(β=060 p=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β=-

044 p =000) 壓 力 型 生 活 事 件 通 過 主 觀 幸

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β=050 p=000)Sobel 檢驗(正態分佈假定)結果也表

明了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Sobel z =

531 p= 000)對網絡成癮產生間接影響Bootstrap

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在 95 的置信區間條件下

經過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沒有包括 0(006 015)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

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表 2 研究變數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注N = 374 代表plt005 代表plt001

   變 數 M SD 1 2 3 4 組合信度(CR)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1 壓力型生活事件 291 070 mdash 088 071

2 外控型人格 310 068 035 mdash 077 052

3 主觀幸福感 314 082 -037 -028 mdash 074 050

4 網絡成癮 306 064 066 065 -049 mdash 081 058

表 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 374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 (下限)UL=upper limit (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 (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直接效應和總效應(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 060 036 168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主觀幸福感 -044 006 -786 000

主觀幸福感到網絡成癮(控制壓力型生活事件) -022 031 -726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控制主觀幸福感) 050 004 1389 000

Value SE LL95CI UL95CI z p

正態分佈下的間接效果和顯著性(Indirec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using normal distribution)

Sobel 010 002 009 019 531 000

M SE LL95CI UL95CI

拔靴法間接效果(Bootstrap results for indirect effect)

Effect 010 002 006 015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8

34 有調節的中介檢驗

表 4 上半部分報告的是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

控型人格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對主

觀幸福感的影響當个体表现为高外控型人格時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观幸福感的影響力增强(B =

018 p lt 001) 基 於 Aiken 和 West[54] 的 方 法

本研究畫出調節效果圖(圖 2)表 4 下半部分報

告的是在外控型人格取不同值的情況下有條件的

間接作用效果(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在外

控型人格取低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

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11在 90 的置

信區間是(006 018)沒有包括零在外控型

人格取高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05在 90 的置信區

間是(001 010)沒有包括零有調節的中介

指數為 -004在 90 的置信區間是(-010 000)

基於上述結果有調節的中介假設得到支持

表 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374 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下限)UL=upper limit(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主觀幸福感

常數 632 066 9 6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92 024 -388 000

外控型人格 -069 022 -318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times外控型人格 018 008 237 002

網絡成癮

常數 230 017 1359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50 004 1389 000

主觀幸福感 -022 003 -726 000

外控型人格 Boot indirect effect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外控型人格取值(M plusmn 1SD)範圍內的有條件的間接效果

-SD (-068) 011 003 006 018

M (000) 008 002 005 013

+SD (068) 005 002 001 010

Index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有調節的中介指數 (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

外控型人格 -004 003 -010 000

圖 2外控型人格調節效果圖

4 研究结果与討論

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同時還檢驗了主觀

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研

究結果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產

生正向影響(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

9

產生負向影響(3)主觀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網

絡成癮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4)壓力型生活

事件經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

受到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

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對主觀幸福

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效果減弱

41 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促進網絡成癮

過往的研究中對於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

癮的分析雖然有相對一致的結論但是不同的學

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以及對網絡成癮分析的視角不

同例如德國一項關於網絡依賴兒童(11-14 歲)

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網絡和視頻遊戲

是他們面對壓力時的首選應對方式 [55]神經生理

視角的研究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Liu 和 Luo [56] 對比了 33 名網絡成癮青少年和 33 名正常青少

年的末梢血多巴胺水準(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和 血 漿 多 巴 胺 水 準(plasma dopamine

level)對比後發現血漿多巴胺水準與每週上

網時長顯著正相關Zhao[57] 等人的研究表明和

普通人相比網絡成癮者經歷的壓力型生活事件

更多程度更嚴重胡丹耿 [58] 對中國 2003-2009

年的 20 篇(含 10287 名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成癮

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壓力型

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具有正向影響 此外

國內外很多其他研究的結果也與此一致 [59-61]

雖然很多研究者都發現生活中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會造成網絡成癮但是本研究的一个首要贡

献是采用了資源保存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解釋

了為什麼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產生影響原因如下第一網絡成癮是對個體

因壓力型生活事件而損失的資源的補償行為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個體具有保護自己現有資源和

獲取額外資源的需求對大學生而言當個體感

覺到資源損失時上網這一流行容易獲得並

且能帶來快樂的方式就成為了他們補償資源的方

式第二儘管是不恰當的應對方式但網絡成

癮是壓力型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之一網絡遊戲

因其反饋和獎賞的即時性給人帶來快樂社交網

站因其緩解了個體的孤獨感滿足了個體的人際

支持需求而成為青少年乃至很多成人應對壓力的

方式 [11]因此資源保存的觀點為解釋大學生使

用網絡的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即網絡使

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和增加大學生個體的資源

判斷是否是合理補充資源還是網絡成癮關鍵在

於其補充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幫助其從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恢複且不會因為過度使用

網絡而造成網絡成癮這樣的研究視角帶來的客

觀分析結果也會在未來幫助研究者確定新的網

絡成癮的判斷標注和開發新的方法此外如本

研究前文所述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青少年

群體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分析其網絡成癮行為

能夠更客觀有效地對該群體的網絡使用動機進行

客觀的解讀

42 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

事件與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存在的消極影響會首先作用

在個體的認知上形成對自身生活方面的評價認

知降低根據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理論這種負

面的認知隨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產生不良

行為如網絡成癮另一方面消極情緒是個體

主觀幸福感的判別條件之一積極情緒的減少

消極情緒的增加會促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下降

同時主觀幸福感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個

體所擁有的資源的多少較低水準的主觀幸福感

代表個體擁有的資源狀態不佳難以緩解壓力型

生活事件帶給個體的消極影響根據社會補償的

觀點 [37]個體某方面資源的流失需要其從另一領

域補償這種心理體驗或行為損失上網是一個非

常簡單易得的補償途徑這是由於上網具備匿名

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

現實性(Escape)的特徵網絡使用不僅能給個體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0

帶來快樂還容易成為個體補償心理資源的重要

方式若個體經歷較多或較嚴重的壓力型生活事

件其需要獲得的額外心理資源也越多上網這

種資源獲取方式就會變得頻繁久之就形成網絡

成癮行為

43 外控型人格的調節效應分析

壓力型生活事件會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心理

和行為兩方面的應對方式但並非所有個體的心

理應對方式都趨於一致這其中的原因包括人格

特質帶來的認知差異 [25]不同人格對壓力或負面

狀態進行的不同歸因會使個體產生認知上的差

異即導致不同個體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情感反

應的差異外控型人格傾向於外部歸因他們在

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壓力時會把壓力型生活

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外在因素的掌控認為自己無

法改變這種壓力狀態對自我能力表現出否定

這種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會使其經歷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表現得更加無助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

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也會更強這樣的心理狀

態會使外控型人格感受到自己心理資源的缺失

從而在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影響下其幸福感會降

低得更為明顯因此外控型人格的認知和歸因

特征會影響大學生經歷壓力型生活事件後的主觀

幸福感的高低该研究结论对先前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完善

此外過往的研究中多是將外控型或內控型

人格做自變量處理分析其對個體產生的影響 [62]

但近階段開始有學者將心理控制源(外控型或內

控型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分析其對大學生學業

成績產生的影響 [63]這是因為人格特質在作為一

種心理狀態(state)的表現在不同的情境刺激

(stimulus)之下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表現 [64]因此

本研究將外控型人格特征作為調節變量處理可

以更好地說明大學生個體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這

樣的情境刺激時人格特質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

差異最終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所產生的影響

5 实践意義與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和ldquo認知 - 情

感 - 行為rdquo模型從認知的角度探尋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及主觀幸福感在網絡成癮機制中的角色和作

用研究發現的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與

網絡成癮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對現有網絡成癮理

論框架的重要補充其次外控型人格會增強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影響調節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大學

生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大學生

個體而言當自身遇到生活中的負面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例如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長期處於不

良的人際關係環境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一定

時期內會面對資源損失的困境導致幸福感下降但

是要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補償自身的資源

這樣積極有效的方式包含參加社團活動來從志同

道合的朋友中獲得理解和支持從事自願者活動

參與到社會服務當中從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中獲得

自我的價值感和生活的意義感拓展自己學習知識

和技能的渠道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來應對學業壓

力帶來的挑戰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運動和網絡

娛樂時間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壓

力型生活事件的能力總體而言建議大學生個體

通過多種有益的渠道來幫助自己補充資源降低生

活事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

增加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如加大對校園社團及

文體活動的支持鼓勵老師課後與同學們進行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些都會直

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反

應在提升大學生個體幸福感的同時避免其網路成

癮的發生

對於外控型人格發揮的影響可以通過心理健

康課程及工作坊的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

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弱點在其對自身性

格有了准確認知之後可以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中積

極培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減少過度外部歸因造成

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也可以為通過專業機構和

11

從業人員大學生個體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詢和心靈成

長服務通過心理幹預來引導大學生個體幫助其

構建積極的生活認知模式和習慣

儘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

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

中加以完善第一研究方法方面採用了橫截

面(cross-sectional)和自我報告的研究方法未來

可採用縱向(longitudinal)研究法更有效地追蹤

壓力型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網

絡成癮之間關係及其動態變化過程此外網絡

成癮的行為表現還可採用同伴父母評價的方式

避免個體自評帶來的社會稱許(social desirable)

現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没

有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生

活事件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学生

群体在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面对的生活事件是不

同的例如大一新生面对的更多是来自新环境和

新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但大四的同学除了学

业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就业或读研压力带来的挑

战从专业方面看就业相对容易的热门专业领

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和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面对的就业压力(壓力型生活事件)是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具体地分析不同年

级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壓力型生活事件有哪些

以及这些壓力型生活事件产生的作用效果第三

基于前文讨论到不同年级和专业同学面对的生活

事件的差异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分析不同維度的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影

響對比不同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效果第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人

際關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外虛擬網路

中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其幸福感例如網路霸

淩(cyber bullying)給大學生人際關係帶來的影

響 [65]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測量大學生的生活

壓力事件時也要將大學生在網路虛擬世界經歷

的事件作為因素之一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的主

觀幸福感和網路成癮現象產生的影響同時還

可以通過虛擬和現實世界經歷的人際關係產生的

影響效果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現實

和虛擬世界的生活事件給大學生幸福感帶來的影

響第五本研究採用的外控型人格量表測量的

維度集中在學業方面但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

經歷的生活事件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未來的

研究中也會考慮開發符合中國大學生群體特點的

多維度的大學生外控型人格量表用來測量在不

同生活情境中大學生群體的外控型人格特點的表

現第六在衡量網路成癮衡量方面未來也需

要找出更有效準確的方法和標準因為智能手機

和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很多生活

學業和工作上的溝通及問題的處理會通過網絡

所以個體使用網絡的平均時間及使用頻率都會提

升那麼原有的衡量網絡成癮的標準(例如網絡

使用時間)和方法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發

展和完善例如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路不只是

玩遊戲和網路直播等單純的娛樂他們還會通過

各種網路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未

來要更加細緻地測量非網路學習時間以外的過

度的網路娛樂時間作為網路成癮的衡量標準尤

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不只是大學生

整個社會的網路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在增加因

此未來需要開發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環境的網

路成癮量表第七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經歷給大

學生造成的資源流失除了可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

獲得補償之外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

非常好的補償途徑例如以往的研究中提到的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66] 以及社會活動(social

activities)[67]所以未來的研究中還可以考慮分析

現實的人際關係網路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緩衝效

果(buffer effects)除此之外從資源保存理論

的視角來看個體在生活中擁有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也會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影響產生緩衝效果進

而對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產生影響所以未來的研

究還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作為個

體差異納入到研究中分析其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效果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2

[1]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 2016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

告(2016-08)[2019-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2]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44(1) 64ndash73

[3] 周世傑 唐志紅 彭陽網路成癮青少年的網路相關行為特徵 中國

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2) 151ndash153

[4] 葉寶娟 方小婷 楊強等情緒調節困難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相貌負面身體自我和社交回避與苦惱的鏈式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

與教育 2017 33(2) 249ndash256

[5] Yung K Eickhoff E Davis D L Klam W P amp Doan A P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blematic use of google glasstrade in patient treated at a 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2015 41 58ndash60

[6] Young K S Rodgers R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998 1(1) 25ndash28

[7]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VandeCreek L amp Jackson T eds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7 19ndash31

[8] Young K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Montag C Reuter M (eds)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5 Springer Cham

[9] Caplan S 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m Behavior 2002 18(5) 553ndash575

[10] Caplan S E Preference for Onl ine Socia l In teract 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3 30(6) 625ndash648

[11] Weinstein A amp Lejoyeux M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77ndash283

[12] Cerniglia L Zoratto F Cimino S Laviola G Ammaniti M amp Adriani W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Neurobiological psychosocial and clin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mp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6 174ndash184

[13] Poli R Internet addiction upd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ssessment and prevalence Neuropsychiatry (London) 2017 7(1) 04ndash08

[14] 聶佳 鄭麗娜 張微冒險情境與獎懲資訊對網路成癮者決策行為

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6 24(4) 601ndash604

[15] 王潔 陳健芷 楊琳等感覺尋求與網路成癮關係的元分析 心理科

學進展 2013 21(10) 1720ndash1730

[16] 徐遠超 楊裕萍 吳大興衝動性在負性情緒與大學生網路過度使

用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6) 942ndash945

[17] Munno D Cappellin F Saroldi M Bechon E Guglielmucci F amp Passera R Zullo 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pathological overuse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6 248 1ndash5

[18] Tao Z Wu G Wang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in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anxiety binge eat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pringerplus 2016 5(1) 1579

[19] 傅俏俏 葉寶娟 溫忠麟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

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20] 羅一君 孔繁昌 牛更楓等壓力事件對初中生抑鬱的影響網路

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強度的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7 33(3) 337ndash344

[21] Anderson D R Collins P A Schmitt K L amp Jacobvitz R 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 23(3) 243ndash260

[22] Crossley C 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social undermining A closer look at perceived offender mo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9 108(1) 14ndash24

[23] Liu X Kurita H Uchiyama M Okawa M Liu L amp Ma D Life events locus of contro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56(12) 1565ndash1577

[24] Hobfoll S E The infl 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1 50 337ndash421

[25] 魏華 周宗奎 李雄等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網路遊戲成癮逃避動機

的中介效應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3) 357ndash361

[26] Frison E amp Eggermont S 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rsquo depressed mood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4(44) 315ndash325

[27] Zhao F Zhang Z H Bi L Wu X S Wang W J Li Y F amp Sun Y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28]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amp Biswas-Diener R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97(2) 143ndash156

[29] Christopher A N Lasane T P Troisi J D amp Park L E Materialism defensive and assertive self-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 26(10) 1146ndash1163

[30]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ndash575

[31] Diener E amp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5) 926ndash935

[3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1) 1ndash22

[33] Lazarus R amp Folkman S Stres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Barcelona Martiacutenez Roca 1986

[34] 傅俏俏 叶宝娟 温忠麟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35]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ndash183

[36]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参考文献

13

学 2011

[37] 石如彬何凯蒙静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智库时代 2020(16) 112ndash114

[38]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 48(4)402-415

[39]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学 2011

[40] 郭丹高低神经质个体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 2014

[41] 艳宁 孔风 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01) 50ndash51

[4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3) 281ndash291

[43] 黃曙傑 郭菲 王雅芯等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

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 25(1) 70ndash74

[44] 石怡 周永紅 曾垂凱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

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5 23(3) 538ndash540

[45]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46] Diener E Emmons R A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7(5) 1105

[47] 劉賢臣 劉連啟 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1 34ndash36

[48] Spector P 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locus of control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8 61(4) 335ndash340

[49] 白羽樊富瑉 大學生網路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 心理發

展與教育 2005 21(4) 99ndash104

[50] Morahan-Martin J amp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 13ndash29

[51] Little T D Cunningham WA Shahar G amp Widaman K F To parcel or not to parcel Exploring the question weighing the meri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9(2) 151ndash173

[52] Cole M S Walter F Bruch H Aff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dysfunctional behavior to performance in work tea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5) 945ndash958

[53]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ublications 2017

[54] Aiken L S amp West S G amp Reno R R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Sage 1991

[55] Winkler A Doumlrsing B Rief W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2) 317-329

[56] Liu M Luo J H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ey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6)

9943ndash9948

[57] Zhao F Zhang Z H Bi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58] 胡丹耿 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原因元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 2011 6

66ndash70

[59] Leung L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 Behavior 2007 10(2)

204ndash214

[60] Young K Internet Addict 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9 39

241ndash246

[61] 侯友 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0 39(4) 19ndash22

[62] Stewart M A De Georgewalker L Self-handicapping

perfection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 path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160ndash164

[63] Albert M A Dahling J J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teract to predict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45ndash248

[64]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65] Gahagan K Vaterlaus J M Frost L R College student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onceptualization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bystander responsibi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1097ndash1105

[66] Leung L Lee P S N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the

roles of Internet activities use of new media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elematics amp Informatics 2005 22(3)161ndash180

[67] Jeong E J Kim D H Social activities self-efficacy game

attitudes and game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4) 213ndash221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郎宇晴何麗鷗黃秀賢黃宣語唐華軍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隨著線上新零售的出現線下零售商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痛點如生鮮產品易

腐易變質生鮮供需易分散冷鏈中斷和缺失等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其中許多中小型生鮮零

售商常常面臨資金流斷裂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

題金融機構如銀行聯合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本

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作為易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了生鮮零售商在

自有資金充足時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資方案下的最優打折時點與訂貨決策本文進

一步研究了敏感性分析探析了產品打折時間點對於生鮮零售商最優利潤和最優訂貨量的影響

從而為生鮮零售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保兌倉生鮮零售決策優化敏感性分析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online retailing offl ine retailers encounter the challeng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fresh products dispersed supply and demand interruption of cold chain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tailers often have poor capital flow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capit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CF)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C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feature of fresh produ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iscount time and order decision of retailers under the two cases suffi cient capital fl ow and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 nancing Furthermore this work mak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time on the optimal profi t and optimal profi 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retailers of fresh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confi rming warehouse fresh retailing decision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3-18修訂日期2020-04-22 通訊作者唐華軍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交通優化與綠色物流

E-mail hjt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874

0 前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

生鮮 O2O 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2012 年以後的交易額的增速保持在約 65截至

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高達 179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 65生鮮一躍成為了

零售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存在2016 年以來出現

15

了阿裏的ldquo盒馬鮮生rdquo永輝的ldquo超級物種rdquo等

線上新零售物種作為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在面

臨新零售這一嶄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挑戰時

嘗試以線下為主體穩定線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

度發揮門店內購買全方位消費體驗的優勢

同時借助線上導流再次奪回大眾的目光在生

鮮零售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遇到了不少痛點

如生鮮產品易腐爛易變質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都影響了線下零售業的

發展以至於許多中小型生鮮零售企業都面臨著

因資金不充足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而

且中小型的生鮮零售商普遍處在資信等級較低

擔保機制不是十分健全以及缺乏固定資產銀行

往往會減少對其的貸款額度這導致中小型生鮮

零售商得不到充足的信貸資金的支援此外生

鮮零售商往往實行ldquo提前支付折扣rdquoldquo延長支

付賬期rdquo和ldquo使用賒銷結算rdquo等方式但是卻往

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得不到及時的貨款積壓的

賬單資金會使得此壓力往上下遊疊加造成牛

鞭效應與整條供應鏈的總體利益相沖突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供應鏈中資金鏈梗阻以

及優化資金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供應

鏈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推出了新型的供應鏈

融資方案供應鏈融資相比傳統融資管道更易

幫助中小型企業獲得資金這使得其成為目前大

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擔

保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授信彌補了中小型企業

授信的空白為其供應鏈的運營註入了資金盤

活了資金流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

供應鏈金融是指為了適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的資金需要而開展的資金與相關服務定價與市

場交易活動 [1]主要通過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

或以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提供的金融類產

品及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2]流程(見附錄-

圖 1)

(1)采購階段的保兌倉模式

保兌倉屬於供應鏈金融中的預付款融資模

式 [3]該模式採用多種信用增級方式降低了企

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效地解決了中小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保兌倉模式

進行融資即上遊核心企業如供應商與下遊中小

企業如零售商簽訂購銷和回購合同但其提貨和

發貨的權利是由銀行控制零售商用指定倉庫的

既定倉單去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一般指定的

倉庫由獨立的物流企業提供

保兌倉模式適用於上遊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

采購正如林強等 [4] 認為相比於傳統融資渠道

保兌倉模式下的融資能增加供應鏈上下遊的收益

優化整體的供應鏈在該模式下上遊供應商根

據合同對下遊零售商未售出的商品實施一定的經

濟補償比如進行殘值回收此時上遊供應商

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遊零售商的利益從而穩

固了合作夥伴的忠誠度達到反哺的效果

(2)運營階段的融通倉模式

一般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固定資產比例往往

較小動產比例較大基本上利用不動產貸款

是很難獲得高金額的抵押貸款因而可通過存貨

融資模式即融通倉模式銀行交託物流企業首

先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動產進行價值評估如果

滿足質押條件銀行通過貸款並敲定額度完成

質押合同回購合同倉儲監管合同

(3)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 [5] 一般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

等而形成的應向對方收取而未收取款項的流動資

產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指使用未到期的應收

賬款來向金融機構如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處於

供應鏈上遊的中小型企業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收到

下遊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

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業務此時核心企

業成為反擔保的角色若有違約行為或合同中斷

核心企業將依照合同承諾來補償銀行後續的虧損

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下

首先核心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出應收賬款

單據成為這段交易關係中的債務人 [6]其次

中小型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依靠的就是應

收賬款憑據接著核心企業便向銀行出具應收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6

賬款證明然後銀行資質審核通過後貸款給

中小型企業 [7]最後等到核心企業銷售產品

收到貨款後再將預付賬款的金額支付到銀行指

定的賬號從中小型生鮮零售商的角度來說保

兌倉模式的週期短頻率高適合於生鮮品補貨

頻繁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零售商資金不足的困

難從而保障了貨源的供應通暢[8]

本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

作為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充足時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

資方案的最優訂貨決策從而為生鮮零售業提供

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

1 文獻綜述

為便於清晰表述以下分別從供應鏈金融

生鮮產品訂貨定價及其融資模式與決策等四方

面進行文獻綜述

11 供應鏈金融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

連接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新的融

資模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較早地提出和研究供應鏈金融國外

學 者 一 般 將ldquoSupply chain fi nance (SCF)rdquo 或

ldquo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rdquo 稱

為供應鏈金融Cronin[9] 認為在未來的金融服務

行業中電子商務將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領

域Camerineri[10] 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以金融機構

為中心金融機構給連鎖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產

品和服務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重視資訊流動和貨

物流動的管控但供應鏈金融卻是強調資金在組

織間集成和優化最終共同創造價值 [11]Randall

和 Farris[12] 提出依賴於協助是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供應鏈的參與者通常會用降低債務成本來獲取貸

款的機會或減少供應鏈的運營資金的方法來讓整

條供應鏈提高信任承諾以及盈利水準而在解

決中小企業融資方案的研究之中Urquhart[13] 是

最先研究其融資額方案並深入分析其運作的過

程在此之後Wuttke 等 [14] 證實了供給鏈金融能

夠延長零售商的支付時間以提高整體績效並且

運用擴散模型推導出企業引進鏈條金融的最合適

時機和最優的營運決策供企業參考在此基礎上

Cavenaghi[15] 論證了利用實時不斷更新的數據加速

資金的流通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通過協力廠商

資訊平臺的溝通可以大大縮短供應需求這雙方

間資金在銀行中轉的週期問題對於銀行來說

也減弱了貸款的風險而 Yang 和 Birge[16] 則是從

風險分擔的方面出發研究了貿易信用的重要性

證實了貿易徵信在庫存融資中是十分重要的融資

通道Kouvelis 和 Zhao[17] 研究的則是對於存在

破產成本的前提下資金約束供應鏈融資之時如

何協調的相關問題

(2)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起

步較晚胡躍飛和黃少卿 [1] 是最先提出供應鏈金

融的概念該如何界定的學者博弈分析則是柳鍵

馬士華聯手合作得出不同契約下的均衡結果和結

論 [1]在某些定性的研究領域楊德禮等學者 [18]

通過分析與總結後得出了幾種典型供應鏈契約的

基本數學模型張蔚虹等 [19] 闡述開展供應鏈融資

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mdashmdash供應商全程融資與經銷

商全程融資及其匹配的融資產品就供應鏈中

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了新的

思路和新的方法張佳卉 [20] 剖析了供應鏈融資在

不同角色下的不同策略 供應商的應收賬款策略

製造商的存貨質押策略和分銷商的預付賬款策略

且對供應鏈融資策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論證

劉兆瑩和戴誌遠等 [21] 從企業自身銀行資本市

場三個方面分析中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抵押

擔保不足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並提出資產證券化

模式對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證券化進行了可

17

行性分析商業貿易流通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位置

具備了進行供應鏈融資的天然基礎經過多年的

供應鏈融資為商業貿易流通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

了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驗凡俊 [22] 對選擇了內部

融資或外部融資均可以為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商貿

流通的企業產生最大的利益進行了分析同時強

調了供給鏈的融資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線上供

應鏈金融日趨發展完善塗祥和宋平 [23] 認為線上

的模式能夠提高融資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線上化是大勢所趨而這

一趨勢的主導者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或者是核心企業主體將會更加的廣泛此後

劉伶蕾 [24] 提出在現在的大數據背景之下供應鏈

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把區

塊鏈的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如若二者協同

發展則能夠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風險

12 生鮮產品供訂貨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的不同程度的變質情

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高優先級(2)低

優先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給出不同的定價策

略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不同程度的變質率把它

們分為了兩種類型高優先級和低優先級定價

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均是依據不同類型

的產品給出的Abad[26] 把商品變質率作為考慮因

素為零售商提供最優定價和訂貨策略Parker[27]

等對電子商務能否促進生鮮品的供應鏈提高透明

化以方便對其進行管理進行了實例論證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在考慮生鮮產品在流通期間會有

所損耗的情況之下引入生鮮度的因素建立了

變質庫存模型以降低損耗為目標研究在不同

折扣下的最優訂貨策略賈濤等 [29] 基於供應商和

零售商之間一部分貸款延期交付是被允許的前提

下對有腐壞率是一個常數的產品建立了經濟訂

貨批量的決策模型而陳淮莉和韓偉 [30] 論證了隨

機的需求下生鮮品的多個週期訂貨批量和有所

損耗的產品的折扣力度進行了研究不僅僅考慮

了單一產品同時也考慮了可能存在替代關係的

產品的情況下為有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建立了

多週期訂貨批量模型並站在從零售商的角度給

予最優訂貨批量和最優的折扣價的建議趙菊花 [31]

在考慮生鮮品有庫存總成本的情況下運用經典

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最優的訂貨量和合理

的庫存數量紀賢兵等 [32] 引入庫存變質率的變量

建立了多週期生鮮產品的 EOQ 模型並得出零售

商的最優訂單決策而仇戈與吳勝 [33] 則是利用指

數函數的模型來闡釋生鮮品的新鮮度會隨時間的

增加而減小這一關係

13 生鮮產品定價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Bhattacharjee 和 Ramesh[34] 建立了動態的規劃

模型為易腐爛的產品得出利潤最大化並設計了

啟發式演算法以推導出訂貨量和價格Qin 等 [35]

探討發現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其質量價格以

及庫存狀況相關在考慮運輸途中或是保存的過

程中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研究了生鮮產品

零售商如何制定最佳的售價和訂貨的策略生鮮

品通常來說都會考慮到庫存和新鮮度Feng[36] 表

示鼓勵消費者購買可以通過新增庫存展示並構

建了與價格新鮮度和庫存展示相關多個變量的

庫存模型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基於零售商有一定的需求量和以

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添加了影響降價的因素對

不同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

基礎上李琳和範體軍 [37] 針對生鮮產品的特殊性

質建立三種模式(固定的價格動態的價格

會降價的價格)下單週期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8

在定價策略這一方面常麗娜 [38] 在競爭的定價方

法上建立了定價模型

14 基於供應鏈金融生鮮品的模式和決策研究

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Hahn 等 [39] 假設基於

回購合同的前提下對折扣影響生鮮零售商的定

價和訂貨策略進行研究國內該方面的研究相對

較多例如韓明輝 [40] 對農業企業的採購營運

以及銷售期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保兌倉融資

融通倉融資和應付賬款融資)進行分析而李巍 [41]

提出了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

這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陳小梅 [42] 詳細解釋了應

收款訂單質押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劉

秀麗 [43] 指出了倉單融資回購合同保理和方向

保理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四個主要模式它們均

可以緩解中小生鮮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融資難的

問題劉傑 [44] 不僅分析了生鮮品 O2O 供應鏈金融

模式同時也運用 Shapley 值法對比了供應鏈金融

模式和傳統的融資模式兩者之間的收益差焦貝

貝與鄭風田 [8] 研究是否參與保兌倉融資會對供應

鏈中生鮮產品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利潤有所

影響林強 [45] 等證實了採用保兌倉融資可增加零

售商的訂貨量同時還可以提高供應商的利潤和

提高供應鏈的績效嚴暢 [46] 考慮了應收賬款的模

式和生鮮產品的特殊性質對中小型企業沒有資

金約束有資金約束時不進行融資與有資金約束

的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額

度和不同情況下中小型生鮮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15 本文创新

現有文獻大多是聚焦於研究生鮮零售商的訂

貨決策和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但是現實

中有很多小型的生鮮零售面臨日常的訂購決策

打折促銷策略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供應鏈

融資模式下的相應決策問題本文正是基於這樣

的現實背景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易變質性需要在

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打折促銷研究當天最佳的打

折促銷時點以及日常訂貨量以及當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不足採用供應鏈融資方案時的最佳決策

2 模型與分析

21 自有資金充足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1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不完善多數生鮮產

品隨意擺放在貨架上在此過程中生鮮零售超市

難以控制顧客因隨意挑選和翻動帶來的損壞風險

導致隨著時間增長人為損壞愈加嚴重新鮮度快

速下降因此構建新鮮度函數 θ (t)= θt [28] 用來

描述新鮮度的變化規律其中 0ltθ le 1表示產品

剛上架時的初始新鮮度該函數可以描述出生鮮產

品在最初時刻的最新鮮狀態(即 t= 0時θ (t)= 1)

是指時間 t 的單調連續遞減函數根據普遍規律

如果生鮮產品的新鮮度較高且價格較低顧客會傾

向於提高購買數量因此假設生鮮產品的需求率

D(t)=(a-bntimespn )timesθ tn(註a 表示市場潛在需求

b 表示價格對需求的敏感系數)

零售商設定折扣時點主要參照存貨量和剩餘

銷售時長為此設折扣時點(降價的初始時刻)t_

i=(1-ki)T其中 i=12hellipn-1n 表示銷售時段數

即零售商在銷售期 T 內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k 是

時間分段因數0 < k < 1通過 k 的不同取值

能夠實現對銷售期的任意劃分 [28] 本文假設生鮮零

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假設

(1)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滿足對生鮮農產品日

19

常需求的采購

(2)生鮮產品在出廠後立即上架即日過了

一段時間顧客也難以分辨出新鮮度變化故假

設初始銷售時間段的新鮮度恒定為 θ

(3)據市場調研零售過程中主要的損耗來

源於認為過度挑選因此忽略了生鮮產品在非營

業時間內自然變質造成的損耗

(4)零售商按需求訂貨沒有庫存故不計

庫存成本等特點

(5)人為因素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使得零售商

難以預測後期的損耗情況設每個銷售時段取其

平均損耗率

(6)生鮮產品的殘值為 0

相關符號釋義

c單位產品進貨成本

P1折扣前單位產品售價

P2折扣後單位產品售價

λ1折扣前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λ2折扣後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Q(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訂貨量

R(n) 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收益

π(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利潤

基於上文關於生鮮零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的假設n=2

212 模型構建

本文基於陳軍等人 [28] 的多級折扣模型導

出零售商每天提供 1 次價格折扣時的利潤模型

其中

由於 t1 = (1-k)T因此可得到關於時間分段因

素 k 的利潤模型

由此可得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

及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最優的時間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13 算例1

通過市場調研以蝦為例進行優化分析某

生鮮超市從 0600 開始營業2000 打烊營業時

間 T=14 小時假設新鮮度 θ=095打折前平均

損耗率 λ1 = 002打折後平均損耗率 λ2 = 005

市場潛在需求率 a=50 斤 小時b1=01b2=05c

=10由於零售商只提供一次價格折扣通過調查

得折扣前 p1 = 100 元折扣後 p2 = 80 元通過優

化分析得最優時間因數 k = 0107即最優打折時

間為下午 18 時 30 分最優訂貨量为 684 斤最

優利潤为 403858 元

214 敏感性分析

本小節在算例 1 的基礎上討論時間因數 k

的變化對最優訂貨量和利潤的影響除了最佳時

間因數為 0107 之外分析了時間因素分別為 008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0

009 011013 及 015 時的訂貨量和利潤

表 1 反映了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

潤在未達 0107 之前時間因數越大價格下降

其面臨的需求变化不大但零售商的最優总利潤

隨之上升在超過 0107 之後時間因素越大意

味著打折時間過早導致零售商的最優利潤隨之下

當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足時本文採用了保

兌倉融資模式下面就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模式

下的最優決策和最優利潤進行優化分析

22 保兌倉模式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2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保兌倉是指供應商承諾向銀行退回承兌金額

與發貨金額的差價或回購的前提下向銀行申請以

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的貸款融

資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業務模式 [47]

關鍵是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在於整條供應鏈

上的參與方可以統一獲得授信或者統一檢查授信

不僅公開且透明而且可以實現槓桿採購銀行

以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為基礎合同中

零售商的提貨權或在途存貨均可成為保兌倉模式

下融資的擔保零售商也要付出一定的義務每

次銷售收入都要優先償還貸款零售商融得所需

表 1 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潤

k Q π

008 679 200496

009 682 301892

0107 684 403858

011 685 375262

013 684 301892

015 679 200496

資金供應商可以批量銷售形成規模經濟銀行

獲得利息多方共贏因此成就[48]

模式步驟

首先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供應

商和銀行簽訂回購合同而零售商向銀行提交一

定比例的保證金

其次金融機構開具票面金額為 Qtimesc 的銀行

承兌匯票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按照 r 的利率向零售

商收取利息 Qtimesctimesr

接著供應商收到匯票後向銀行指定的物流

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質押

然後每次零售商向銀行追加 (1-w)timesQtimesc 的保

證金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分批 (1-w)timesQ 的票

據貨即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發貨經零售商

售完再次追加保證金

最後零售商獲得銷售收入當市場需求量

DltQ 時零售商無法到期償還銀行敞口則供應

商負責以進貨價 c 向銀行回購剩餘庫存產品 (Q-D)

到期供應商到銀行將承兌價值為 Qtimesc 的銀行承兌

匯票或提前貼現 [48]

假設

(1)生鮮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滿足對生鮮日

常需求的採購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問題

(2)除資金問題外模型一的其餘假設在模

型二中均成立

(3)供銷週期短通常 6 個月以內故不考

慮資金時間價值

21

(4)零售商單位產品售價 P 應大於單位銀行

利率與單位進貨價之和 Ctimes(1+r)否則銷售無利可

圖且不融資

(5)倉單質押率為貸款本金 貨物市值

即 w= (Qtimesc)(Qtimesp)

(6)採取保兌倉模式應滿足企業自有資金大

於保證金數額負責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且票據貨要滿足上游供應商最低訂貨批量

相關符號釋義(已有的符號意義不變)

r銀行利率

w倉單質押率

(1-w)timesQ票據貨

222 模型構建

採取保兌倉模式下單次訂貨量為票據貨數

量因此根據模型 (1)可得採取保兌倉模式時的

利潤函數為

類似地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及

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融資模式下最優的時間

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

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23 算例2

在算例 1 的基礎上假設自有資金無法滿足

採購資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採用保兌

倉融資方案r=44w=507通過優化分析計

算得最優折扣時間因數 k=0263即最優打折時間

為 16 時 25 分最優訂貨量为 232 斤以及相應

的最優利潤為 406989 元

224 敏感性分析

對於保兌倉模式而言融資利率 r 和倉單質押

率 w 是影響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和利潤的兩個

關鍵因素接下來對其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

表 2 反映了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當

倉單質押率 507 固定時融資利率未達 44 之

前其最優利潤隨著融資利率的上升而緩慢上升

超過 44 之後對應的最優潤因融資利率的上升

而隨之下降因而融資利率的高低對融資企業的

利潤影響顯著

表 3 反映了不同倉單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2

最佳訂貨量當固定融資利率為 44零售商的

倉單質押率越高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越少

相應的最優利潤隨之緩慢上升但票據貨數量的

減少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倉單質押率不

僅影響了零售商的訂貨數量和利潤同時也影響

了市場需求滿足率

表 2 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

r π

0040 406083

0042 406717

0044 406989

0046 406895

0048 406801

0050 406707

表 3 不同倉庫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訂貨量

w π Q

0501 406707 234

0504 406849 233

0507 406989 232

0510 407130 230

0513 407271 229

0516 407411 227

3 結論及未來研究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生鮮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及自

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打折

與訂貨模型將时间因素對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和

最佳訂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並通過

算例分析給出了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以及不足

下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的最佳訂購決策和最優利

研究結果首先表明了當生鮮零售商自有資金

不足時可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解決其短期資金不

足的困難同時通過優化決策達到最佳收益

其次本文驗證了在自有資金充足情景下產品

打折时间点的时间因子是影響生鮮零售最優利潤

的關鍵因素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可以通過在銷售

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進行打折銷售而實現

再者本文還進一步表明了在自有資金不足採

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鮮零售商的融資利率和倉

單質押率是影響其最優利潤的關鍵因素零售商

最優利潤可以在融資利率區間的中間某個點上實

現並隨著倉當質押率的上升而上升

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融資在

生鮮零售行業的理論內容同時給生鮮零售商在

實務上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打折時點訂購和融資

決策參考

32 未來研究

在商業實踐中保兌倉融資實施還存在一些

潛在的問題例如金融機構如何控制發貨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文尚未考慮生鮮零售商違約以及破

產的風險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

致 謝

本研究得到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編號為 FRG-

19-033-MSB 項目的資助

[1] 胡躍飛 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2] 李晨暉李俊霞農產品供應鏈的金融支持研究mdashmdash基於供應鏈金

融的角度[J] 新農村 2012(2) 210-211

[3] 巫卓宸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之特徵操作模式及價值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2) 21-23

[4] 林強李苗保兌倉融資模式下收益共用契約的參數設計[J]系統科

學與數學 201333(4)430-444

参考文献

23

[5] 許淑蘭呂春梅陸曉英現代企業信用體系與應收賬款管理分

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2 59

[6] 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1) 295-297

[7] 安娜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吉

林大學2015

[8] 焦貝貝鄭風田保兌倉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最優訂貨策

略分析mdashmdash基於貝葉斯報童模型]研究了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

鮮農產品零售商的貝葉斯報童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6 38(1)12-15

[9] Cronin John E Method of making stacked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regions of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given stack level US5602051A 1997

[10] Camerinelli ESupply chain finance[J]Journal of Payments StaregyampampSystems 20093(2)114-128

[11]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ME financi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MC13-121 2008 (10) 14-15

[12] Randall W FarrisT II Supply chain financingusing cash-tocash variable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ampamp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8)669-689

[13] Hartley-Urquhart WR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US US6167385 2000

[14] Wuttke DA Blome C Heese H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8 72-81

[15] Cavenaghi E Supply-chain fi nance The new frontier in the world of paymen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amp Systems 2014 7(4) 290-293

[16] Yang S A Birge J R Trade credit risk sharing and inventory fi nancing portfolios[J]Management Science 2018 64(8) 3667-3689

[17] Kouvelis P ZHAO W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 der fi 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341mdash2357

[18] 楊德禮 郭瓊 何勇 徐經意供應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理學報 2006 (1) 117-125

[19] 張蔚虹王鑫宋盼基於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

模式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8(2) 27-34

[20] 張佳卉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

業2018(18) 52-54

[21] 劉兆瑩戴志遠趙曉玲武晖基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中小企業供應

鏈融資[J]農村金融研究 2017(10)26-29

[22] 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供應鏈融資研究[J]商業經

濟研究2018(12) 170-172

[23] 塗祥楊琦峰宋平楊興忠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決策分析[[J]武漢

金融2016(10)21-25

[24] 劉伶蕾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J]財訊2019(1)113

[25] Ishii H Nose T Perishable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wo types of customers and different selling prices under the warehouse capacity co ns train 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4(1-2) 167-176

[26] Abad PL Optimal price and order size under partial backordering incorporating shortage backorder and lost sale co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79-186

[27] Parker C Ramdas KSavva N Is it enough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Indiarsquos agriculture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9) 1-23

[28] 陳軍但斌張旭梅多級價格折扣下基於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

品EOQ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9(7) 43-54

[29] 賈濤徐渝耿凱平部分延期付款下易腐品聯合經濟訂貨批量

模型[J]運籌與管理 2011 20(4) 1-9

[30] 陳淮莉韓偉基於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訂貨批量以及定價決策研

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18)3 19-23

[31] 趙菊花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17(6) 1-3

[32] 紀賢兵徐健孫玉玲多週期下的生鮮農產品 EOQ 模型[J]內蒙古

科技與經濟2018(16) 85-86

[33] 仇戈 吳勝高鐵快運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決策[J]西南交

通大学學報 201853(2) 392-399

[34] Bhattachaqee S Ramesh R A multi-period profi t maximizing model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side mechanis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2(3) 584-601

[35] Qin Y Wang J Wei C 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2(2) 42-48

[36] Feng LChan Y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es for perishable goods when the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displayed stocksand expiration d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1718511-20

[37] 李琳範體軍零售商主導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対比

研究[J]中國管理 科學201523(12) 113-123

[38] 常麗娜基於參考競爭的電商生鮮品動態定價策略[J]物流工程與

管理201638(3)73-75

[39] Hahn KH Hwang H Shinn SW A returns policy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 coordination of perishable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2(3) 770-780

[40]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小企業融資信用風險研究會計之

友2010 9(4)56-57

[41] 李巍 淺析生鮮品供應鏈物流的金融模式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33(9) 44mdash45

[42] 陳小梅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機制研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 2013 6(3)14mdash18

[43] 劉秀莉基於信用風險視角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農業經濟

2014 4(7) 32mdash33

[44] 劉傑生鮮品O2O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收益博弈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 2016

[45] 林強賀勇資金約束下給予零售商競爭的融資模式對比研究

20156 10-12

[46] 嚴暢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廣州華南理

工大學 2017

[47] 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 2005(10) 179-182

[48] 李小金保兌倉融資供應鏈決策模型的構建及參數求解[J]金融教

育研究 2016 29(2) 57-64

[49] 张继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肅科

技20084 106-107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蔣楠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農業作為中國基礎性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生產效率是衡量農業綜合生產力

的重要指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長久以來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

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但是在度量時僅僅基於傳統的資本勞動和土地

等基本要素忽略了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際上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各國農業

發展面臨的難題是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取得如此巨

大的成績一方面依託大自然的饋贈得到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經濟增長是建立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的代價之上尤其是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逐年遞增

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時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有數據表明在全國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17未來形式會更加嚴峻毫無疑問中國農

業經濟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不能建立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代價的基礎上為了實現農

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者統籌協調發展通過梳理

農業生產效率的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導整個產業

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本文將對相關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並對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及

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重新定義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關鍵詞 農業綠色生產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碳排放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basic industry in China is a major event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a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o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bor and land and ignore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ac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come diffi cult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收稿日期2020-03-23修訂日期2020-04-29通訊作者蔣楠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nji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1931

25

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 40 多年中國農業在這個歷程

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確立家庭農場承包責任

制以來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從農業總產值上

看2016 年中國農業總產值是 1978 年 50 多倍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6從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上看2016 年是改革開放時期收入的 90 多

倍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7為 123636 元從中

國糧食總產量上看2016 年取得糧食總產量是改

革開放時期的 2 倍多達到 61625 萬噸養活了

地球上接近 20 的人口解決了人民的溫飽的問

題我國目前沒有形成有效的回收機制化學製

品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而

且很可能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

問題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的日程上同時近年來

農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

的重點議題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

逐年遞增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形式

會更加嚴峻 [1]有數據表明在全國溫室氣體排

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 17[2]2009

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明

確制定了碳減排的目標並達成了《哥本哈根協

議》根據《哥本哈根協議》中國政府規劃提

出了相比 2015 年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量降

低 172015 年中國政府再次下達了新一輪的

碳減排的目標這是我國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

框架公約》之後主動再次提升碳減排的目標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幾千年

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歷史農業相比其他行業

一直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政府一直重點關注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

展連續十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ldquo三農

問題rdquo並且頒佈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2015-2030)》綱領性文件指導我國農業進一

步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

大量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率的目標這也是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觀點古典經濟增長理

論認為生產率的增長是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的源泉因此很多學者在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時

把視角放在了生產率上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問

題時很多學者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把研究的

視角放在農業生產率這個視角上試圖找到農業

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很多領域的學者嘗試了很多方法測定農業生產率

希望能識別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路徑也為後

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通過梳理關於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問題研究文獻發現很多學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s achieved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relied on the gift of nature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fi lms it has brought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optimistic Data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 for about 17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form will be more severe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not be based on the cos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gricultur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ordin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it is found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perspectives only on a specifi c industry lacking a policy path to guide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y to improve ecological effi 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defi n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s

26

者對農業生產率的度量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的投入上忽視了資源的投入

僅僅關注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等這幾個要素

而且在產出方面也只是關注農業經濟的總量增長

也沒有兼顧生態和環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理

念相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古典經濟學理論在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核心分歧在於資源和環境也

可以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變量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2 研究目的

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以來基礎的產業承擔起

了國計民生的重任作為一個產業具有很強的

經濟屬性有常規的投入和產出而衡量投入產

出的手段就是效率評價將效率評價作為一種

技術手段評價農業部門的真實績效這種績效

兼顧了農業部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研

究農業綠色生產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

過去建立起的評價傳統農業部門經濟績效的框架

是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改變成為亟須研究的

課題通過梳理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很多學者

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

導整個產業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之上將對相關理論進行

全面梳理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3 相關文獻綜述

31農業碳排放源研究

關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最早是在

1997 年出版的《京都議定書》該書認為產生碳

排放源主要包括農業土壤水稻種植焚燒和秸

稈燃燒等方面也包括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 [3]在

《氣候變化 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

放總量是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構成的第二大源泉 [4]

國外學者對於農業碳排放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Jane MF Johnson 對農業生產過程的調查發現的結

論農業生產投入使用的化肥農業化石燃料的

使用均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5]Prashant Rajput 等

則是通過研究印度北部的小麥和水稻發現農戶燃

燒農田中的小麥和水稻會導致大量農業碳排放 [6]

Immo Kaumlmpf 等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強

度與不同氣候的地區土壤有相關的關係溫帶地

區的森林砍伐和農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7]

國內對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較晚更

多關於低碳農業的研究直到 2000 年以後才興起

趙其國等研究發現農業碳源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

工農田中的廢棄物和秸稈回收等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甲烷和一氧

化氮 [8]李波等發現碳排放的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

投入的化學製品比如農藥化肥農膜以及

農業生產過程中翻耕灌溉以及農業機械化 [9]田

雲和張俊飆等調研湖北省的農業碳排放源認為

農業碳源產生的絕大部分是農業耕作投入使用的

化肥農藥農膜以及土地翻耕農業機耕的

柴油等方面 [10]因此通過上述農業碳源基本

可以界定農業碳源主要是由以下 4 類產生1)農

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化學製品主要是農業

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藥化肥農膜農耕灌

溉等 [9-11]2)農業機械化使用的能源產生的農業

碳排放 [12]3)農業碳源不僅包括農地直接產生

也包括農地間接產生的碳排放 [13]4)廣義的農業

碳排放不僅指農地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包

括家禽牲畜農地直接生產過程農業機械化使

用的能源等等 [14-15]

在厘清出農業碳源後發現關於農業碳源的

測算與影響碳源的因素文獻主要從國家和省級兩

個方面為切入點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

面 [9-10 16-20]

(1) 關 於 農 業 碳 排 放 量 的 測 算Keith

Paustian 發現溫室氣體總量中農業生產活動導致占

27

五分之一而且隨著農業生產規模擴張可能加速

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增加氣候逐漸變暖 [21]Jane

M-F Johnson 認為農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是導致農

業碳排放逐年遞增的直接因素 [5]田雲等發現中國

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為ldquo上升mdash下降mdash上升rdquo

的特點對碳排放總量貢獻最大來自於中國糧食

主產區的農業大省 [10]劉治國等李煒通過對山

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山西省的

碳排放量最是由農田秸稈燃燒導致而且呈現遞

增的趨勢其中山西省中晉中運城臨汾等三

個城市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較高 [22-23]高標等通過

分析區域農業碳排放量發現導致白城市碳排放

量活躍因素是化肥和水稻種植總體的農業碳排

放量呈現出先遞增後遞減的特徵 [24]閆吉以吉林

省以例通過測算 1990-2013 年吉林省及 2013 年

各州市農地生產投入使用的生產資料的碳排放量

分析了吉林省碳排放量與碳排放強度的變化趨勢

並針對導致吉林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因素

提出了減少碳排放強度相關的政策建議 [25]李賽

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發現河南省農業碳排放

量主要來源是化肥的使用和農業機耕等兩方面產

生受其變化而變化而且農業碳排放強度處在

較高水平 [26]

(2) 農 業 碳 排 放 影 響 因 素 分 析 國 外 學

者對農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學者 LM

Vleeshouwers 等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或者種植過程的模式二

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降水氣溫土壤條件 [27]

Michael R 等主要是研究宏觀因素對農業碳排放量

的影響發現全球碳排放量的強度與經濟總量

人口規模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有相關關係 [28]

P Fernandez 等以歐盟 27 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

LMDI 對數分解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表明歐盟

27 國的碳排放量與能源使用效率有關 [29]Hannah

等通過 LMDI 模型研究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使用

能源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碳排放強

度進而會影響氣候 [30]Waggoner PE 等以丹麥

為研究對象利用 IPAT 模型分析了農作物種植的

產量與農業碳排量之間的關係 [31]

國內學者主要通過 LMDI 模型分解農業碳排

放驅動因素因其可以進行加法分解乘法分解

等相互分解而且操作簡便張小平等以甘肅省

為例通過 LMDI 模型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農業

碳排放量的因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業

結構越合理會減少農業碳排放量而農業經濟發

展程度越低和勞動力文化程度越低會增加農業生

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20]王妍利用 LMDI 對數分

解模型以宏觀層面為視角分析了中國農業碳排量

的影響因素通過分解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農業

經濟發展程度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32]田雲等以 1996-2009

年武漢市 14 個方面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碳排量測

算數據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經濟因素能

源效率能源結構和人口規模的影響 [33]堯波等

利用碳轉化係數法估算了江西省 2000-2010 年的農

業碳排放量分析了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

特徵以及影響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因素 [34]

32 農業效率研究綜述

效率最先應用在評價經濟活動通過比較成

本和收益的關係得到效率值從評價經濟活動延

伸到評價生產過程比較投入和產出的關係評

價某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可以指該單元在

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得到了最優的利用也可

以是指在產出的產量得到了最大化稱之為有效

性 [35]對於生產效率的定義國外很多組織對此

有很多相關的闡述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歐洲環境署聯合國貿易與

發展會議等機構 [36]

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集中在農業

生產效率測算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和農業生產

效率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包括農業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如

李周於法穩馬鳳才等周腰華周亞光 [37-39]

(1)農業生產效率測算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28

通過梳理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相

關的文獻包含了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以

及從微觀地區及宏觀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效率

首先對於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國外學者主

要採用的方法是非參數和參數生產率的分析方法

Ball 等分析了美國和歐洲 9 個國家近 20 年的農業

生產率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增

加資本投入的途徑 [40]Ajibefun 和 Aderinola 以尼

日利亞為研究對象發現糧食作物的生產效率中

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41]Bravo-

Ureta 等測算了各大洲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效

率並對比分析 167 個國家的農業技術效率 [42]

Dubey 等對比分析了美國俄亥俄州與印度旁遮普省

的農業效率發現俄亥俄州的農業效率整體高於

印度旁遮普省 [43]Lio MC 等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

了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44]

國內學者在測算傳統農業生產率主要是以隨

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為主郭軍

華等研究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因素包括城市

化進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農業受災率和政府的財政支農水平發現前

兩者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係是正向促進的而其

餘的影響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阻礙的作用 [45]

車維漢等通過對比中國農業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的

農業生產率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對

農業生產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46]彭代彥等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技術

效率整體偏低而且受到勞動力結構和老齡化的

影響 [47]楊剛等通過運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實證

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性

並呈現空間集聚的特點 [48]後期的一些文獻在研

究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統稱

為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農業生產效率傅東平等以

廣西各地級市為例通過 Malmqusit-DEA 模型分

析了 2006-2014 年各地級市農業生產效率發現廣

西農業全要素增長率先下降後上升的特點農業

生產率在考察期間存在收斂的特性 [49]李博等是

在碳排放約束下運用非期望產出的 SBM 模型

得到了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發現絕大部分地區的

農業生產效率差異性較大並且到達有效率的省

份較少 [16]朱紀廣等通過 DEA 模型分解為農業綜

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發現 2000-2010

年黃淮海平原多數縣域的農業規模效率處在遞增

的階段而且農業綜合效率達到 1 的縣域較多 [50]

賀正楚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在很多地區

技術效率不高只有 5 個省市的農業生產效率達

到了有效率 [51]吳昊運用 Malmquist-DEA 模型分

析了我國 2003-2012 年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分

析了各省的靜態農業生產效率和動態農業生產效

率並對其進行差值分析 [52]田雲等在運用 DEA-

Malmquist 模型測算中國各省農業生產效率包含

了好的產出和壞的產出 [53]潘丹等改進了 SBM 模

型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並從投入冗

餘率和產出不足率等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效率的

政策建議 [54]楊俊等通過 DEA 模型中方向性距離

函數和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我國三大區域的農業環

境效率 [55]沈能等在結合 DEA 模型和共同前沿

函數法分析了不同環境和技術下我國農業生產效

率的地區差異空間特徵 [56]潘丹等在測算的農

業生產效率包含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對環境造成

的污染對此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57]劉志成

等通過組合 DEA 模型將傳統的 DEA 測算方法

和 SBM-Undesirable 模型結合一起分析了湖南

省 2004-2013 年的農業生產效率造成農業生產效

率損失的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化

學製品 [58]其他方法如朱玉林等運用了能值分析

法研究了湖南農業生態系統吳小慶等將 AHP 方

法和 DEA 方法結合分析無錫市農業生產的環境污

染 [59-60]

(2)農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很多通過梳理文

獻影響因素基本選定在宏觀因素包括農業結構

變遷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政府

的財政支農水平產業結構以及農地流轉對農

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在研究農業結構變遷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認為是農業生產效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 Fan

Lin 和 Kalirajan 等 [61-63]鄭晶等和黃少安等分別

從我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和土地制度分析了對我

國農業生產率及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4-65]

Huang Kalirajan 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的因素除了從農業投入的角度可以提升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還可以從提升農戶勞動力資本和市

場化改革這兩個方面著手 [66]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戶生產

規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研究和開發等

方面入手研究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 Fan

和 PardeySen李谷成王紅林等 [67-70]梁流濤

等則從農業生產結構變動和農業生產投入的程度

分析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71]韓海彬在分析對

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中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因

素是農業經營收入占比政府的農業政策勞動

力受教育水平有著負向阻礙的作用的因素是農

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地農村的工業化程度 [72]

梅國平等分析了 29 個省 10 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呈現區域差異性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同時考

慮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程度產業結構等因

素 [73]程翠雲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生

態效率高低受制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資源稟賦而

且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因素在不同時期對當地的生

態效率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優化農資投入和加大

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促進生態效率 [74]楊騫等

通過分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發現農業

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取決於當地基礎設施條件

狀況和環境規章制度 [75]洪開榮等通過網絡 DEA

模型測算了農業生態效率並發現區位條件自

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對農業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人均農業 GDP農業機械化密度對農業生態效率

起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受災率工業化發展水

平農業市場化程度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生態

效率起著負向的阻礙作用 [76]從農地流轉的角度

研究對農業生產率的間接影響如劉衛柏等分析

了加速農地流轉進而提升農戶的勞動生產效率

最終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積極作用 [77]戚焦耳等

分別分析農地流轉中轉入和轉出對農業生產效率

的影響農地流轉轉入的農戶相比農地流轉轉出

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要更高 [78]田雲等通過 Tobit

模型分析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

及政府的財政政策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 [53]龐家

幸和陳玉華從全國層面與個省分別研究了農業生

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35 79]

(3)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研究

關於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少較多

的收斂性文獻研究集中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

斂性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對於同一個

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有的

學者認為存在收斂有的學者認為不存在收斂

Lamber 和 Parker 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存在

區域差異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特

別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制

度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明顯 [80]田偉等

檢驗了 1998-2010 年全國和區域的農業技術效率收

斂性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差異不會隨著時

間的變化而自動消失不存在 σ 收斂 [81]潘丹等

通過收斂性檢驗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在 1998-2009

年考察期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

數僅僅存在條件收斂收斂性跟特定地區的條件

有關不存在其他方式收斂 [57]韓海彬等檢驗了

1993-2010 年我國 29 個省份的農業環境全要素生

產率指數的收斂性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是收斂的存在絕對 σ 和條件 szlig 收斂 [72]

33 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綜述

全要素生產率最早是由 Solow 提出相比單

要素生產率能同時考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

素對產出的貢獻率而且能解釋技術進步對產出

的貢獻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延伸到了很

多研究領域並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結合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是研究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考慮

勞動力土地資本等投入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

貢獻與此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獲得農業技術進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0

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

算的研究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的研

究以及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步被認為是農業經濟增

長的基礎也一直成為國內外許多農業經濟學家

研 究 的 重 點Grilliches 與 AlstonJorgenson 和

Gollop 等對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都

認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美國農業經濟產出貢獻

很大甚至貢獻率達到了 82以及後來的學者

包括 McMillan 等Lambert 和 Bayda 也對此進行

了研究 [82-83]除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

問題研究也包括日本農業經濟增長和印度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學者 Hayami 和 Rutta

Rosegrant 和 Evenson均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動

力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特別是技術進步

對其他國家的研究如巴基斯坦東非一些國家

北歐的丹麥和中歐的瑞士中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

率 的 研 究 包 括 學 者 AParikh 等Heshmati 和

Mulugeta 以及 JFAgger 等 [84-86]除此之外很多

國外學者也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研究

特別是中國確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對中

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78Wen 也

對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 1979-1984 年對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近 50[87] Kalirajan 等也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認為這段期間推動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動力不在於農業技術進步

而是在於農業技術效率的進步 [6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 Xin

和 Qin 通過測算中國 1987-2005 年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發現東部地區的最高中部地區其次西部

地區最低 [88]Hou Linke 等以縣域層面出發以我

國 1924 個縣為研究樣本對 1995 年到 1999 年的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分析 [89]

(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是研究各地區的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差異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

消失或者這種差異是否於特定的條件有關以

及這種差異是否長期存在簡而言之是研究不同

地區是否存在追趕趨勢和趨同效應

國內外關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文獻成

果較豐富集中討論存在何種收斂和收斂速度

Bernard 和 Jones 檢驗了歐盟在十七年間十四個國

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結果顯示存在 σ

收斂和絕對 szlig 收斂收斂速度為 65[90]McCunn

和 Huffman 檢驗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

發現美國 42 個州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條件 szlig

收斂收斂平均速度為 101並發現影響收斂速

度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研發的投入程度和從事農業

生產的勞動力素質 [91]Martin 和 Mitra 擴大了研究

對象範圍是以 51 個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

樣本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否存在收斂性而

且研究認為農業部門的科研投入影響農業全要素

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速

度快於這些國家製造業收斂速度 [92]Alexiadis 研

究發現歐盟一些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俱

樂部收斂的特徵一些國家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93]

AN Rezitis(2010)分析檢驗了美國和歐盟九個國

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但是相比測算方法

有了改進用窗口 Malmquist 指數的方法研究發

現樣本期間呈現的收斂性不一致有顯著的時間

差異 [94]Liu 等實證研究發現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僅存在絕對 szlig 收斂和條件 szlig 收斂不存在 σ 收

斂 [95]

McErlean 和 Wu 以 我 國 1985 到 2000 年 期 間

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直到

1992 年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呈現出收斂的趨

勢但是收斂的速度較慢僅為 31[96]

國內學者在測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主

要是以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為主在此基礎上對我

國或者地區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檢驗研究成

果較多趙蕾等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

在收斂的特徵即使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表現出

了時間省份等差異但是仍然存在收斂 [97]石

慧等採用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中國 1985-2005

31

年 28 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績效的動態表現研究發

現八大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均為正增長

規模效率呈現出較明顯的負增長配置效率的波

動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的首要推動力 [98]田

偉等首先是通過非參數的模型方法測算了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研究發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

沒有收斂的特徵但是區域內部之間卻表現出不

同的收斂特徵 [81]馬述忠等測算了我國農業生產

率的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了我國農業技術效率

的收斂特徵結果顯示有收斂的趨勢並呈現出

逐步增強的特點 [99]欒義君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存在追高趨勢即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較低的地區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地區有

追趕趨勢並且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100]

(3)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研究

雖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

但國內及海外學者的主要研究包括農業內部結

構農業制度農業價格政策人力資本等因素

Peneder M 研究發現表明提升整個農業部門的全

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產率較高的要素

流動到農業部門因此要調整農業部門中生產要素

流動 [101]Lin 研究了農業制度對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變革或創新傳統農業制度是

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62]

Daniel C Monchuk(2009)研究了價格調控對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設定合理的價格

對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和流動起積極作用進而可

以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價格過高反而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不良影響 [102]除此之外

Appleton 等人認為提升農業中人力資本也直接

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在市場信息收集

日常管理農業資源配上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 [10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雖不多

但涉及到了除農業領域的其他領域如工業全

要素生產率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全要

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潘丹等選定了投資開發度

農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城鄉收入差距農產品

價格政策等影響因素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

影響發現農業的投資開放度越大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越完善更能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但是當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農產品價格政策不合

理會導致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 [104]陳超

凡建立了 SYS-GMM 動態面板模型研究了投資開

放度和企業規模對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兩者對其影響並不明顯但優化工業企

業的產權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卻對工業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起著積極作用 [105]丁黎黎等研究了

工業規模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海洋產業結構

優化對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

僅有工業規模對其起著負面顯著的作用其他影

響因素均對其起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106]汪鋒等通

過研究我國 30 個省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因素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反而降低了我國綠色全

要素生產率但是市場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

產業結構升級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起著顯著

的積極作用 [107]

4 總結

41 文獻綜述

通過梳理以上相關的文獻綜述發現農業碳排

放源主要是通過測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

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農膜以及農業機械使

用的能源灌溉翻耕等幾個方面產生的碳排放

而且多數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農業碳排放源由

於在測量技術手段的限制很難去統計其他經濟

作物或者森林對碳匯的吸收量因此碳排放量測

算估算肯定存在偏差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包括

農業生產效率測算收斂性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有的學者從微觀出發研究單個農戶的生產效率

有的學者從宏觀層面地區層級去研究農業生產

效率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以數據包絡分析

法為主但是得到效率也有差異原因在於有的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2

學者在測算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

響有的學者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

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是否存在收斂性存在爭議

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很多學者肯定了農業制度變

遷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生產效率的積極作用

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城鎮化進程工業

化發展水平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結論不一致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和測算基本與農

業生產效率得到的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對

於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研究文獻不多

42 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

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

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是農業綠色生產率及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王利提出1998 年聯合國環境署

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高級研討會上ldquo綠色生產

率rdquo(Green ProductivityGP)的概念在《國際清

潔生產宣言》中首先提出 [108]此後隨著生產過

程中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諸

多國內外學者評價經濟效益時開始把資源和環

境因素納入到研究範圍中亞洲生產率組織將ldquo綠

色生產率rdquo的概念闡述為ldquo通過生產技術以及管

理水平的提升生產環保產品服務從而達到

環境保護的戰略以及提高生產率rdquo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與傳統的生產率相

比綠色生產率是扣除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

破壞後的生產率水平基於此本文將ldquo農業綠

色生產率rdquo定義為將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素

納入研究範圍內的農業生產率水平ldquo綠色全要

素生產率rdquo定義為在傳統以資源為投入要素

以生產總值等為期望產出核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基

礎上將污染排放(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

歸入到測算生產率體系之內從而得到的全要素

生產率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變動趨勢

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32-38

[2] 董紅敏李玉娥陶秀萍等 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

技術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0)269-273

[3] 夏慶利 基於碳匯功能的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生態經

濟2010(10)106-109

[4] 秦大河羅勇陳振林等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IPCC 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解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6)311-314

[5] Jane M-F Johnsonet Alan JF Sharon LW Donald C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7 150(6)107-124

[6] Prashant Rajput M Sarin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aerosols from large-scale agricultural-waste burning emissions in Nor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to organic mass-to-organic carbon ratio Original Research Chemosphere 2012 103(5)74-79

[7] Kaumlmpf I Haumllzel N Staumlrrle M Potential of temperate agricultural soil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land-use eff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10)428-435

[8] 趙 其 國 錢 海 燕 低 碳 經 濟 與 農 業 發 展 思 考 生 態 環 境 學

報200918(5)1609-1614

[9]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影響因素分

解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8)80-86

[10] 田雲張俊飆李波湖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時空特徵與脫鉤彈

性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514-1519

[11] 張志高袁征李貝歌等 基於投入視角的河南省農業碳

排 放 時 空 演 化 特 徵 與 影 響 因 素 分 解 中 國 農 業 資 源 與 區 劃 201738(10)152-161

[12] 李國志李 宗 植 中國農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因素分解實證分

析mdashmdash基於LMDI模型農業技術經濟 2010(10)66-72

[13] 李俊傑 民族地區農地利用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

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222(9)42-47

[14] 曹俊文曹玲娟 江西省農業碳排放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生態

經濟 201632(7)66-68

[15] 楊紅娟李明雲劉紅琴 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mdashmdash

以雲南為例生態經濟 201531(10)76-78

[16] 李博張文忠餘建輝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地區

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636(9)150-157

[17] 黃祖輝米松華農業碳足跡研究mdashmdash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

題2011(11)40-47

[18] 楊鈞中國農業碳排放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河南農業大

學學報201246(3)336-342

参考文献

33

[19] 高標房驕許清濤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及驅動因

素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617-621

[20] 張小平王龍飛甘肅省農業碳排放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乾旱區

地理2014(05)1029-1035

[21] Keith Paustian Vernon Cole C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135-162

[22] 劉治國張紅李煒 等 山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及時空特徵研

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7(08)124-129

[23] 李煒 山西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學 2014

[24] 高標房 驕許清濤等 白城市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與碳減排

潛力分析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37(9)195-203

[25] 閆吉 吉林省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吉林吉林農業

大學 2016

[26] 李賽河北省農業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設計[D]河北河北地質

大學 2016

[27] LM Vleeshollwers AVerhagen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by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model Study for Europ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519-530

[28] MR Raupach G Marland P Ciais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4)10288-10293

[29] P Fernandez Gonzalez M Landajo MJ Presn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anges in CO2 emission levels in EU-27 Differences between member sta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policy20143811-16

[30] Hannan Foerdter Katja Schumacher Enrica DE CIAN et al Europea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ies beyond 2030 - A sectoral multi-model decompositio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34(Suppl1)13400041-134000429

[31] Waggoner PE Ausubel JH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 renovated IPAT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200299(12)7860-7865

[32] 王妍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空間效應研究[D]雲南 雲南財

經大學 2017

[33] 田雲李波張俊飆 武漢市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解研究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88- 92

[34] 堯波鄭豔明等 江西省縣域農業碳排放的時空動態及影響因

素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3(3)311- 318

[35] 龐家幸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6

[36] 孫露 耿湧等 基於能值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生產效率評估[J] 生態學雜誌 2014(02)462- 468

[ 3 7 ] 李 周 於 法 穩 西 部 地 區 農 業 生 產 效 率 的 分 析 中 國 農 村 觀

察2005(6)2-9

[38] 馬鳳才趙連閣 任瑩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農業技術

經濟2008(2)91-92

[39] 周腰華周亞光1996-2007 年遼寧省 14 個市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與比較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59-260

[40] Ball VE Nehring R Levels of Farm Sector Productiv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 15(1)5-29

[41] Ajibefun I Aderinola Eeditors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 cienc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irical study of Nigerian food crop farmers Final Report Presentation at Bi-annual Research Workshop of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Nairobi Kenya 2004

[42] Bravo-Ureta BE Soliacutes D Loacutepez VH M et al Technical effi ciency in farming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7 27(1)57-72

[4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332-350

[44] Monchi L Hu J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ross-country aggregate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60(1)40-61

[45] 郭軍華倪明李幫義基於三階段DEA 模型的農業生產效率

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7-38

[46] 車維漢楊榮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

提高mdashmdash基於國際比較的實證分析財經研究201036(3)113-123

[47] 彭代彥吳翔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mdashmdash基於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經濟學家2013(9)68-76

[48] 楊剛楊孟禹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關聯效應mdashmdash基於

靜態與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1333(11)122-129

[49] 傅東平王鑫 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與氣候變化mdashmdash以廣西為

例生態經濟2017(05)155-159

[50] 朱紀廣李二玲李小建等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效率及其分

解的時空格局 地理科學 2013(12)1458-1466

[51] 賀正楚吳豔周震虹 我國各省市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評價 經濟地理2011(06)999-1002

[52] 吳昊 ldquo兩型農業rdquo視角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陝西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 2016

[53] 田雲張俊飆吳賢榮等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

長與分解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29(11)7-12

[54] 潘丹應瑞瑤環境污染約束下農業生產率增長地區差異及其動

態分佈演進中國科技論壇20131(05)60-67

[55] 楊俊陳怡基於環境因素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研究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6)153-157

[56] 沈能周晶晶王群偉考慮技術差距的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

庫茲涅茨曲線再估計地理空間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13(12)72-83

[57] 潘丹 應瑞瑤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評價方法與實證mdashmdash基於非期

望產出的SBM模型分析 生態學報 2013(12)3837-3845

[58] 劉志成張晨成湖南省農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mdashmdash基於 SBM-undesirable 模型與CCR 模型的對比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9(6)32-36

[59] 朱 玉 林 周 傑 李 莎 等 基 於 能 值 理 論 的 湖 南 農 業 生

態 經 濟 系 統 生 態 效 率 分 析 湖 南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201114(6)86-89

[60] 吳小慶王亞平何麗梅等基於 AHP 和 DEA 模型的農業生態

效率評價mdashmdash以無錫市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6)714-719

[61] Fan S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266-275

[62] 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34-51

[63] Kalirajan 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78(2)331-338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4

[64] 鄭晶沮思美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的影響1988-2005改革2007(7)40-47

[65] 黃少安孫聖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

影響mdashmdash對 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中國

社會科學2005(3)48-61

[66] Huang Y Kalirajan KP Potential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household dat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7(2-3)191-199

[67] Fan S Pardey P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68] Sen A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5)425-450

[69]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評

論2009(2)60-68

[70] 王紅林張林秀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公共投資作用研究mdash以江蘇

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2(10)21-25

[71] 梁流濤曲福田馮淑怡基於環境污染約束視角的農業技術效

率測度自然資源學報2012(9)1580-1589

[72] 韓海彬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經濟與管理研

究2013(9)61-68

[73] 梅國平甘敬義朱清貞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研

究當代財經2014(7)13-20

[74] 程翠雲任景明王如松我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生態學

報201434(1)142-148

[75] 楊騫劉華軍污染排放約束下中國農業水資源效率的區域差異

與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1)114-128

[76] 洪開榮陳誠豐超等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

素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1-41

[77] 劉衛柏鄭愛民 彭魏倬加 等 農村土地流轉與勞動生產率變

化mdashmdash基於CIR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經濟地理 2017(12)195-202

[78] 戚焦耳郭貫成 陳永生 農地流轉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

究mdashmdash基於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資源科學 2015(09)1816- 1824

[79] 陳玉華 雲南省農業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雲南雲南農

業大學 2017

[80] Lambert D K Parker E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Provinci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49(3)378-392

[81] 田偉柳思維中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及收斂性分析mdashmdash

基於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農業經濟問題2012(12)11-18

[82] Mc Millan et al The Impact of Chinarsquo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83] DK Lambert VV Bayda The Impacts of Farm Financial Structure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1)277-289

[84] A Parikh et al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of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45(1)132-138

[85] A Heshmati Y Mmulugeta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Ugandan matoke farm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63(7)491-494

[86] JF Agger LG Lawson M Lund T Coelli Lameness 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 91(1-2)157-172

[87] Wen GJ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rsquo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 tural Change199342(1)1-41

[88] Xin Xiangfei Qin Fu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92-100

[89] Hou Linke Zhang Yanjie Zhan Jinyan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22(1)167-178

[90] Bernard A and Jones CI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Measurement across Industries and Coun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5)1216-1238

[91] McCunn A Huffman W 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 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o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370-388

[92] Martin W Mitra D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versus manufact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149(2)403-22

[93] S Alexiadis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023(11)84-96

[94] AN Reziti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8) 1029-1044

[95] Liu Yucan CR Shumwa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agriculture new cointegration panel data results Applied Economics 201143(1)91-102

[96] McErlean and Wu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China Food Policy 200328(3)237-252

[97] 趙蕾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及收斂性分析農業技術經

濟2007(02)93-98

[98] 石慧孟令杰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地區差距及波動性研

究mdashmdash基於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科學2008(03)20-33

[99] 馬述忠馮晗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效率衰退會終結嗎mdashmdash基於

開放與收斂視角的考察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5)3189-3196

[100] 欒義君任傑我國農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斂性研究中國農

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5)20-24

[101] Peneder M 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 WIFO Working Paper182Vienna2002

[102] Daniel C Monchuk The non-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9247-56

[103] Appleton S Balihuta 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8415-444

[104] 潘丹應瑞瑤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時空變異基於文獻

的再研究經濟地理201232(07)113-117+128

[105] 陳超凡中國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mdashmdash基於ML生

產率指數及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1633(03)53-62

[106] 丁黎黎朱琳何廣順中國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

影響因素中國科技論壇2015(02)72-78

[107] 汪鋒解晉中國分省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研究中國人口科

學2015(02)53-62+127

[108] 王利 我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7

3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觀勝1佟偉俊2

(1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2中國南方航空廣東)

摘要 為提高民航客艙的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對客艙安全狀態全面和快捷的評估本研究基於

中國民航局2006-2019年共計359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以系統工程理論中ldquo人mdashmdash

機mdashmdash環境三要素為依據通過探索性因數分析(EFA)對問卷調研的資料進行處理並結合

相關領域專家訪談結果從人員環境管理乘載等四個方面選取了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評估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性可靠性及量化其路徑係

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在已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SEM)並通過 AMOS軟體對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CFA)最後提出建立客

艙安全評估系統的構想並提供全面(包含17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和快捷(包含14個二

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兩套評估方式及其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客艙安全安全評估結構方程模型(SEM)AMOS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1 Weijun T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2China Southern Airlines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abin saf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359 valid cabin unsafe events by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human-machine-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Processing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abin safe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n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lo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quantify its path coeffi cients and determine its degree of infl uenc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MO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confi 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orsFinally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a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wo set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17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0 tertiary indicators) and quick (including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provided Specifi c method

Keywords Cabin safety safety assess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MOS

收稿日期2020-04-07修訂日期2020-06-08通訊作者劉觀勝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King_lao123hotmailcomTel 00853-66885272

36

0 研究背景

民用航空運輸源於上世紀初期德國的齊

柏林飛艇 [1]LZ-129 在著陸時不幸著火爆炸LZ-

129ldquo興登堡號rdquo的災難開始引起了人們對航空

器客艙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穩定性使民用飛機的事故

率逐步下降但和在上世紀 80 年代發生的航空事

件 [2]如 1983 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 DC-9 飛機和

1985 年英國航空旅遊公司的 B-737 飛機著火事件

使得各界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再次引起關注和恐

慌直至近期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巴基斯坦

國際航空 8303 號班機一架空客 A320 由拉合爾

飛往卡拉奇於降落時雙發失效在巴基斯坦南

部卡拉奇市郊居民區附近墜毀事故仍在調查中

因此航空事故的頻密發生促使美國聯邦航空

局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運輸部開始加

強關注保障乘員安全和事故後存活率等問題他

們對客艙安全技術研究提出更多的要求1990 年

初來自各國的運輸部門及其客艙安全研究團隊

提議組建客艙安全研究技術組致力於研究客艙

安全問題尤其是飛行中和墜機後客艙成員的安

全性和存活率等問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亦定期

發表報告在 2018 年出版的《國際民航組織安全

報告》[3] 中也提到通過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航

空界合作以改善安全性重點是通過標準化

監測和實施來改善安全績效在過去十年的致命

事故和死亡人數普遍呈下降趨勢

安全是民航業界永恆的名詞是民航運輸業

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民航業界的共同目標

客艙安全作為飛行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

航空運輸客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經濟

快速增長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

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 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4] 顯示民航安全運行

平穩可控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

動值為 0013(世界平均水準為 0153)自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2018 年底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

行 100 個月累計安全飛行 6836 萬小時2018 年

運輸航空事故徵候 568 起同比下降 122其中

運輸航空嚴重事故徵候 16 起同比下降 2381

嚴重事故徵候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分

別為 00139 和 00329各項指標均較好控制在年

度安全目標範圍內2018 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

周轉量 120653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114全

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 6117377 萬人次比上年增

長 109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 73851 萬噸

比上年增長 46民航運輸業迅猛發展機遇和

挑戰並存但航空業的發展要以保證安全作為前

提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按照這

種水準估算整個ldquo十三五rdquo期間事故增長率將

會有增無減因此用最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

企業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管理航空安全將

安全管理從原來的事件查處事態管理走向科學

的系統管理和風險預警管理轉變實施安全管理

關口前移不斷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成為民航

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中國民航正在高速發展航空器日益先進

客艙乘務員從業人數也在急速增長日趨複雜的

客艙運行環境與ldquo速成式rdquo的崗前培訓形成鮮明

的反差這些都是客艙不安全事件頻發的誘因

王燕青和周紅月 [5] 認為民用客機嚴重事故和飛行

事故時有發生且難以完全避免提升客艙乘務

員安全疏散能力對減少人員傷亡損失有著重要

意義另外由於行業內對乘務員崗位的認識普

遍存在誤區因此在公司運營層面對客艙安全的

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航空公司為追求經濟效益普

遍存在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現象這與民航快

速發展的整體態勢極不相稱與社會大眾對航空

安全的期待也不相符

客艙安全相關研究偏重於飛行空管或機場

等技術方面本研究結合人機環境系統

工程理論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等多種理論通過

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採用定性和定量理論聯

繫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民航客艙運行過程中的不

安全事件進行分類與分析對影響民航客艙安全

3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探究民航客艙安全事故的

內涵及致因機理研究各因素間的相關性確定

客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為客艙事故致因理論

的發展民航客艙安全評估水準的提高奠定理論

基礎為客艙安全管理理論的推進提供實證同

時由於是直接使用民航統計資料來研究民航客

艙運行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其目的

是為現有局方客艙安全評價系統的改善方案提供

新的思路在安全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標值的確

定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經過 AMOS 結構方程檢

驗提供全面和快捷兩套評估方式和及其具體操

作方法並劃定評價指標的值域範圍這使得本

研究對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客艙安全是處理客艙成

員存活率延長從飛機逃生的有效時間可分為

機上安全和空難求生兩個方面研究重點是機載

人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而歐洲航空安全局則認

為客艙安全是在飛行全程中為乘客及機組成員提

供安全環境及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減低傷亡國際

航空運輸協會認為客艙安全應該包含在航空公司

安全管理系統中包含主動性的資料搜集和事前

預防與監督活動簡言之有關客艙安全的研究

大概可以分為緊急事故的逃生(通常發生在航空

器墜落起火或沖出跑道等階段)與航空保安

相關的課題 ( 如劫機或乘客攜帶危險物品等 )其

他不正常的事件 ( 如亂流乘客吸煙與性騷擾等 )

客艙內的環境與健康條件 ( 如通風條件與傳染病的

預防等 ) 四個方面

11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現況

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方面嚴文婷 [6] 運用風

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客艙安全進行探討建立風

險管理體系會給我們的客艙安全監控和管理帶來

巨大的幫助李紅毅 [7] 認為只有明確了民航客

艙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瞭解民航客

艙安管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風險管理

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規避民航客艙安全風險進

而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飛行環境從于蓉 [8] 的

研究客艙安全中提到客艙安全是飛行安全最為

直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確保飛行安全的

重要基礎更是民航安全運輸管理系統的最後屏

客艙安全管理可以從旅客乘務員設備

以及需求四个方面進行理解

在旅客方面崔振新和趙慶濤 [9] 從旅客客艙

不安全行為致因機理提出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

影響因素之間的假設關係態度風險感知風

險傾向和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行為意向

在乘務員方面王漢滋 [10] 等人認為為提高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對乘務員應

急處置能力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素質然後依次為

處置能力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另外李青 [11]

認為客艙乘務員對飛機的飛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

障作用不僅有效管理客艙安全而且有效整合

資源為旅客提供最安全最溫馨的服務關鍵

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設備方面柳智慧 [12] 研究中表明客艙設

備選型安全性(適航性)分析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熊力 [13] 認為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

當中越來越離不開通訊設備在飛機上也對通

訊服務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人們熱切期

望在民航客機上也享受到無線通訊服務不過通

訊設備會在客機運行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輻射干擾

進而影響客機飛行時的安全性

在需求方面沈巧 [14] 認為日益增多的需求給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

須加強民航客艙之安全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12 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研究

美國聯邦航空局客艙安全研究範圍主要涉及機

38

上安全與空難求生兩個方面其研究重點在機載人

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上研究跨度從飛機開始研製

到運營維修直至退役涵蓋了 FAR23 部FAR25

部FAR91 部FAR121 部FAR135 部及相關 AC

和 TSO 等要求加拿大運輸部與運輸安全委員會

認為客艙安全的研究範圍應包含機身耐撞毀性客

艙作業人為因素心理生理人體工學與教育

等方面澳洲運輸安全局下轄的澳洲聯邦運輸與區

域服務部針對客艙安全的研究有客艙安全溝通

大眾觀點態度與行為最佳乘客管理的疏散指令

機內兒童的固定機上嬰兒的安全提升火災時安

全性的新材料歐盟執行委員會於 2004 年提出ldquo未

來歐洲飛機安全計劃rdquo該計劃的目標是創造系

列技術革新以阻止類似 9middot11 事件的再次發生

Airbus 認為客艙安全的重點在預防即主動安全

其研究重點主要有五個方面防火材質防煙功能

提升Halon 滅火劑替代品燃油系統的改良機

上氧氣提供方式的研發

客艙安全研究大致可分為組員間的溝通逃

生劫機客艙組員等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委員

會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認為應將飛行機組與客艙機

組成員視為一個團隊加強駕駛艙與客艙組員間

的團隊精神另外FSF Editorial Staff[15] 認為乘客

如能清楚瞭解與遵守違禁品的相關規定則可減

輕客艙組員的壓力

13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研究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6] 認為由人的缺陷導致

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主導原因從海因里希因果

連鎖論 [17] 提出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件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互相之間的連鎖關係並以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

鎖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8]

更加符合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認為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管理失誤以及亞當斯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9]

提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

為現場失誤目的在於提醒不安全行爲和不安全 圖 1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

狀態的變化性質

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個複雜的人造社會

技術系統在瑞士乳酪理論 [20] 提出動失誤和潛在

條件造成的系統防禦層上的漏洞是事故成因認

為在縱深防禦條件下任何技術失效人誤違

章都只是事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當

這些觸發器與縱深防禦系統重合時才會發生事

故而崔振新和趙慶濤 [21] 客艙安全事故發生的原

因可以從人員設備管理環境訊息乘載

六個方面來分析人員方面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

綜合水準工作人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

整個組織安全文化等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主要

表現在管理思想僵化手段落後規章制度不完

善制定的安全規定得不到落實管理流程不合

理而導致的管理無效效率較低尤其是ldquo重飛

行輕客艙rdquo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思想在過

去佔據主導地位等問題在複雜的運行環境中

如果環境中存在的誘因突破了防範機制所能承受

的極限事故就必然會發生

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資訊化程度也有所提

升資訊在傳遞和辨識中出現的問題使管理不

能發揮對人物環境的協調和控制這就可能

導致潛在的風險演變成事故航空運輸已經大眾

化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

齊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

都是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本研究以系統工程理

論中ldquo人mdashmdash機mdashmdash環境rdquo[22] 三要素為依據結

合專家訪談結果並在趙荔 [23]崔振新和趙慶濤 [24]

等人的文獻從人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

乘載等六個方面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

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具體評估綜上所述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可用圖 1 來表示

人员缺陷

信息缺陷

安全事故

乘载缺陷

管理缺陷

环境缺陷人员

缺陷

39

2 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1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構建

為客觀全面地選取客艙安全評估指標從人

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乘載等六個方面

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

全進行具體評估並根據相關指標設計調查問卷

運用 SPSS 軟體並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數

分析和確立客艙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就客艙安

全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艙安全影響因

素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院校及幾大航空公司

包括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及海南

航空的主管進行了訪談結合實際狀況對已選

出的評估指標進行修正和整理使得評估指標更

加全面貼合實際具有可靠性和針對性便於

目標群體對問卷的理解從而提高問卷測量的效

度通過對以上專業人士意見的歸納和整理並綜

合考慮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在參考客艙安全事故

致因理論模型分析結果借鑒民航飛行安全評估

的相關資料後整理出了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如表 1 所示

根據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客艙安全風

險評估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受訪

者的基本資訊二是包含 40 個評估指標的客艙安

全量表要求受訪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指標打

分評分 1 到 5分值越大說明該指標重要性越

強本研究樣本取自中國民航各個單位為全面

評估中國民航客艙安全現狀本次調研選取了不

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中國民航單位為代表進行調

查統計受訪者主要為民航客艙管理人員共於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放問卷 438 份對於資料

缺失的問卷填寫時間少於 100 秒或者大於 200

秒得分為 2001601208040該問卷視為

無效最後確定的有效問卷為 300 份為保證測

量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

(Cronbach α)係數來檢驗同質性信度各因數

的 Cronbach α 係數都在 08 以上 ( 表 2)問卷總

體的信度為 0942問卷發放採取局方監察員協助

的方式確保問卷填寫資訊的真實性問卷收集

的樣本量為總測試題的 10 倍且結果穩定說明問

卷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問卷基本資訊統計結

果顯示受訪者中 95 的人聽說目睹或者親身經

歷過客艙不安全事件說明中國民航在客艙不安

全的事件頻率較高8167 的航空公司都是有內

外結合進行客艙安全評估僅有 83 的公司重視

客艙安全評估工作表明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表 1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0

表 2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4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40 指標 因子載荷 (40 指標 )

人員 913 91

機器 839 84

環境 918 87

管理 958 93

信息 822 79

承載 834 81

總體 969 93

表 3 KMO及 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30指標)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30 指標)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91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045849

df 780

Sig 00032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 項)體系構建

對航空公司進行仔細全面的評價評價指

標當然越多越好該評價體系由 6 個方面 40 個

評價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時需要涉及多個部門

製定多張表格並進行打分耗時長工作量

大不適合日常應用因此全面細緻的安全

評價體系適用於定期評估但從日常管理的角

度看航空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對生產營運中所

有指標都進行充分的關注與分析需要在眾多

的評價指標中遴選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全狀況

的關鍵指標來評價過去和當前的安全狀態

為客觀分析影響民航客艙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收集到中國民航局 2006-2019 年共計 359

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其中對事

故原因明確的 317 案件逐一進行分析後製作統

計不安全事件的原因作為參考並歸類依據

按照其性質可以歸類到人員管理環境乘

載四個因素中並選用預警指標參照的標準有

專家經驗標準行業均值標準以及行業強制標

準具體的量化方法 ( 參見附表 1)

為使評估指標更為精簡本研究擬採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重新整理指標內容首

先對數據進行了 KMO 和 Bartlett 來檢驗結

果如表 3 所示其中KMO 統計量為 0918

Bartlett 球體檢驗統計量的 P 值為 0說明非常

適合進行因數分析其次我們以 Varimax 旋

轉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如表 45 所示發現因子 1 中包含一般安全事

件等 10 項指標因子 2 中包含機型設備狀況等 8

項指標因子 3 中包含操作違規率等 9 項指標

因子 4 中包含乘客安全水準等 3 項指標 ( 表 4表

5)累計解釋方差為 6642

表 4 旋轉成份矩陣 a

旋轉成份矩陣 a30 個指標 成份

1 2 3 4

一般安全事件 802 218 174 209空防安全事件 796 148 131 260安全組織計劃 757 193 135 255安全標準規章 755 268 206 092安全監督檢查 744 214 291 184安全激勵機制 730 201 263 123領導重視程度 729 246 266 063資訊處理能力 712 340 151 200安全教育培訓 702 309 177 159資訊處理能力 663 279 103 200機型設備狀況 250 773 171 096飛機使用時間 324 728 182 065空管保障能力 244 726 135 210機場管理能力 221 675 137 062內部保障能力 241 614 221 306維修差錯概率 192 574 183 280設備故障情況 355 553 099 342設備達標情況 403 544 236 242操作違規概率 038 227 772 -054操作失誤概率 056 268 762 -037事故發生概率 344 055 755 141業務技能水平 035 146 717 055組織管理能力 327 035 684 249協調配合能力 351 140 684 150工作超限時數 408 275 642 140身體健康狀態 351 090 550 449心理健康狀態 348 197 530 390乘客安全水準 171 292 041 773乘客乘機素質 239 319 145 728乘載危險程度 309 364 297 548

41

使指標在評估工作中概念更清楚能更好地反映實

際情況將環境因數下屬的原評估指標ldquo飛機廠家

型號rdquo修正為ldquo機型設備情況rdquoldquo安全綜合計劃rdquo

修正為ldquo安全性群組織計劃rdquoldquo乘客應急能力rdquo修

正為ldquo乘客安全水準rdquo但所有指標在評估量表中的

解釋意義均保持不變僅做名稱上的修正

3 實證研究

31 模型構建

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可靠

性及量化其路徑係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給客

艙安全評估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基

於上述已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系統工程

的ldquo人rdquoldquo機rdquoldquo環rdquoldquo管rdquo的原理 [25]

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全球航空安全計劃》[26]

中的要件把指標體系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包

括管理水準環境保障機器性能人員表現

乘載影響並建立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影響關

係的初始理論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圖

2)把路徑圖轉化成因數與指標間關係的測量

模型和因數間關係的結構模型如圖 3 所示

使用 AMOS 軟體對模型進行檢測和修正從

而確定最佳的模型

表 6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項)體系

表 5 解釋的總方差根據因數分析結果結合專家以及問卷回饋

意見將 40 個評估指標合併為 30 個指標(表6)

重新對合併後的 30 個指標進行因數分析雖然指

標數量精簡但更具有代表性解釋性更強操

作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

雖然新的指標分類與初始分類有個別指標存在

差異但其原來的意義完全支援新類別的共同屬性

即在大的因數分類上基本一致只是將資訊因素合併

作為管理因數的評估指標因此確定的 30 個指標

的評估系統由ldquo人員環境管理乘載rdquo四個因數

構成另外根據專家回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為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2

圖 2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

43

圖 3 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 圖 4 驗證性因數分析模型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4

本研究驗證性因數分析 (CFA) 方法對測量模

型進行檢驗如圖 4 所示各因子 Cronbach α 係

數與因子載荷如表 7 所示

32 結果分析

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後得出了

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larr環境保

障rdquo兩條路徑未達到顯著性外測量模型的整

體擬合情況較好各擬合指標值均達到了要求的

數值鑒於關鍵的擬合指標已達到要求不再對

模型指標做修正只對部分路徑進行調整表 8

列出了對修正後的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

的結果模型 1ldquo人員表現larr環境保障rdquo模型

2刪除路徑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

larr環境保障rdquo

模型 1 和模型 2 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見表 9

可以看到經路徑調整後的模型各因數之間的顯著

性明顯提高而模型與資料擬合的評價指標值變

化不大因此確定第二次路徑調整後的模型 2

為最終模型

表 7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3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30 指標 ) 因子載荷

人員 876 92

環境 876 85

管理 926 91

承載 813 78

總體 942 92

表 9 模型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

評價指標 建議要求 模型 1 模型 2

χ2 越小越好 385567 391832

χ2df

(P > 005) < 3 2294 2399

GFI > 09 0868 0889

AGFI > 08 0861 0861

IFI > 09 0938 0937

TLI > 09 0927 0927

RMSEA < 007 0068 0068

表 8 因數載荷與路徑係數分析

路徑 標準化回歸係數

模型 1 模型 2

機場管理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832 0831

空管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69 0769

内部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92 0798

維修差错概率 larr 環境保障 0727 0729

飛行使用時間 larr 環境保障 0909 0923

飛機廠家型號 larr 環境保障 0692 0692

設備故障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531 0511

設備逹標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611 0632

安全綜合計劃 larr 管理水平 0821 0826

安全標準規章 larr 管理水平 0788 0778

空防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805 0819

信息處理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87 0789

一般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764 0774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624 0634

安全監督檢查 larr 管理水平 0662 0673

領導重視程度 larr 管理水平 0721 0736

安全教育培訓 larr 管理水平 0626 0634

資訊辨認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22 0732

乘客應急能力 larr 乘載影响 0888 0893

乘客乘機素質 larr 乘載影响 0821 0837

乘載危险程度 larr 乘載影响 0668 0679

操作失誤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10 0810

工作超限時數 larr 人員表现 0524 0519

業務技能水平 larr 人員表现 0651 0651

操作違規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34 0836

事故發生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766 0778

身體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716 0742

心理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621 0625

協調配合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11 0723

組織管理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81 0790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746 0749

人員表现 larr 管理水平 0628 0638

人員表现 larr 環境保障 0234 0228

乘載影响 larr 管理水平 0422 0652

乘載影响 larr 人員表现 0148

乘載影响 larr 環境保障 0177

注plt001

45

模型 2 的路徑係數如圖 5 所示可以看到

1) 人員表現操作違規及失誤兩個指標的載

荷均較高這表明對於客艙不安全事件而言操

作失誤和違規都是對其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

也是衡量客艙安全水準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其

中在人員表現中操作違規的載荷最大這與民航

局客艙不安全事件記錄統計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情

況是吻合的工作超限時數業務技能水準指標

心理健康狀態與其他指標相比載荷較低這可能

與實際運行中的狀況有關另外管理水準和環境

保障亦會使人員表現出現變化這也是明確了

持續的培訓提升管理技巧和環境變化是影響人員

表現的先決條件故此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

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27](CCAR-121

部)中對客艙運行人員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對

於客艙運行人員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局方近年

來也將客艙監察工作的重點放在運行資格和超

時上所以儘管大家都反映飛行疲勞但實際上

由於錯誤操作引發的客艙不安全事件在數量和影

響上遠遠超過因超時而導致的而且操作違規和

失誤的根本原因除了是身心健康和態度的問題

也是由於業務技能不熟悉而引起的故明確對維

修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作嚴格的要求和提升協調

能力

2) 管理水準除了安全激勵機制安全監督

檢查和安全教育培訓外其他指標的因數載荷都

較大這表明管理水準因素對於客艙運行安全而

言其意義非常重大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一

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內部分工細緻且與外部各個

單位聯繫密切還有管理水準的好與壞對環境

保障人員表現乘載影響都有關係因此加

強管理力度理順各種關係才能讓這個複雜的

系統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把潛在的風

險和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3) 環境保障分為內部環境保障和外部環境

保障這大部分的指標載荷都較高從近年顛簸

傷人事件頻發可以反映出來另外環境保障與

管理水準互為影響也對人員表現提供了變化

因此加強對客艙運行中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的預

測和掌控成為減少此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

段另一方面飛機使用時間指標的因數載荷均

較大表明這指標能較好地作為環境保障中機器

性能部分的衡量標準其中設備型號設備性能

及飛機役齡對設備的影響都直接體現在設備的

故障率上而這恰恰是不安全事件記錄中佔據很

大比例的一部分同時也受到環境保障管理水

準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合適的環境有助客艙安

全的提高

4) 乘載影響乘員安全水準和乘機素質載荷

係數都比較高原因是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大

眾化包括乘載人和乘載物對航空安全的影響越

來越大也受到管理水準的優劣所影響首先是

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齊

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都是

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

4 結論

在實際使用時客艙安全評估系統儘可能使

用多樣化簡單可行且客觀公正的檢查評估方式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本評估系統對於 30 個評估

指標採用以下 7 種評估方式1) 由客艙安全檢查

員按照民航局飛行檢查標準使用檢查單進行跟班

飛行檢查2) 由檢查組按照評估檢查單對航空公

司進行實地檢查3) 被評估公司填寫公司報告表

格4) 通過採集記錄器中的資料對客艙運行品質

進行檢查5) 由檢查組出題對有關人員特別是客

艙安全運行人員進行考試6) 系統給出個人意見

單分發到基層單位由公司群眾對公司安全現狀

安全管理等專案進行評分7) 由檢查評估人員對

被評估單位的人員進行隨機的實地訪談

客艙安全管理提升方面要不斷加強客艙運

行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差錯管理方法的學習

強化業務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良好安全意識和

業務技能的客艙人員降低客艙不安全事件發生

的概率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是保證飛行和客艙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6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附表 1預警指標量化表

4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48

運行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飛機設備的把關

安全是最基本的服務服務工作不能影響安全工

作加強客艙安全運行的管理力度強調客艙運

行中安全基礎不能動搖客艙運行相關部門應加

強溝通保持資訊共用加強人對於客艙的掌控

力度從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來減少這些因素對客

艙運行安全的影響

圖 5 模型 2路徑係數圖

49

[1] 江東飛艇自主飛行的方舟[J]大飛機2012(02)90-91

[2] 民用航空[J]國際航空1999(06)3-5

[3] ICAO Latest edition of ICAO Safety Report confirms 2017 as aviationrsquos safest year [EBOL] (2017) [2020-6-03] httpswwwicaointNewsroomPagesLatest-edition-of-ICAO-Safety-Report-confi rms-2017-as-aviations-safest-yearaspx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中國中國民

用航空局 2019

[5] 王燕青周紅月 民機客艙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中國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9165-169

[6] 嚴文婷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內江科 201334(08)21-22+24

[7] 李紅毅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索 ldquo決策

論壇mdashmdash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rdquo論文集(下) 2016年06月25日北京《決策與資訊》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

學院 2016171

[8] 于蓉 民航客艙安全文化初探[J] 民航管理 2015(08)18-20

[9]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

與環境學報 201818(03)993-997

[10] 王漢滋杜紅兵賈曼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9(31)407-412

[11] 李青 民航客艙乘務員在飛行安全中的作用探討[J] 企業改革與

管理 2019(02)99+101

[12] 柳智慧 民航飛機客艙設備選型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民用航空 2008(10)90-91

[13] 熊力 民航客機客艙內無線通信設備天線輻射干擾危害研究[J] 電子製作 2016(11)47+50

[14] 沈巧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現代經濟

資訊 2019(10)386

[15] FSF Editorial Staff Generic Checklists Focus Response to In-fl ight Dangerous-good Incidents[EBOL] (2005-1) [2020-7-29] httpsfl ightsafetyorgccsccs_jan-feb05pdf

[16] 徐小杰呂海霞宋建麗事故致因理論發展現狀研究[J]航空標準

化與質量 2019(06)42-45

[17] 趙立祥劉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及其應用[J] 經濟論壇 2009(09)94-95

[18] 歐陽帆 基於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內河水上交通事故成因分

析[J] 水運管理 2007(12)31-33+35

[19] 肖莉 典型化工設備事故致因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14

[20] 劉金玲張傳興 從ldquo瑞士乳酪理論rdquo看血液質量與安全建設的重

要性[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S1)165

[21]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2] 彭忠運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J]工業

安全與防塵 1990(04)26-29

[23] 趙荔 航空公司人力資源預警機制研究[D] 湖北武漢理工大

學2006

[24]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5] 張朋鵬 航空公司安全績效評價研究[D] 中國民航大學2008

[26] ICAO 全球航空安全計劃[EBOL] (2016) [2020-6-03] httpswwwicaointsafetyGASPGASP20LibraryPrevious20GASP20documentation2017-201920Edition10004_zhpdf

[27] 中國民用航空局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

規則》第五次修訂的解讀[EBOL] (2017-10-09) [2020-6-6]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CJD201710t20171009_47121html

参考文献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學生活動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學生榮獲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優勝獎

由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園林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近

日圓滿落幕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本科生鄒淇凱榮獲大賽優勝獎指導老師為人

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

比賽是各地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專業性比賽迄今共舉辦了七屆今年大賽的主題是ldquo從lsquo城市動脈rsquo

到lsquo城市靜脈rsquordquo學生鄒淇凱在 300 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優勝獎他創作的獲獎

作品《飛鳥與海浪》將ldquo飛鳥rdquo和ldquo海浪rdquo的元素提取到設計中以波浪形狀為場地主線用翅膀的護

河呈現河道修復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素養展現了澳科大設計專業師生的風采鄒淇凱表示一直有關

注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該比賽提供給景觀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子一個展示個人風采與能

力的廣闊舞台也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50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陳宜有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伴隨

這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步加深保險業隨著國際市場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保險行

銷策略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此

基礎上創新符合國際行銷的策略已成為現今中國保險企業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在頻繁的經貿活動

和國家間關係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傳統的保險行銷策略和市場環境無法適應因此本文以經濟

全球化為基礎著眼點希望借由本次研究為中國保險企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故本文

先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行銷的影響進行分析 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最後给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中國保險業行銷理念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E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s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come closer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also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ow to occupy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on this basis to innovat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sh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reform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quent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ditional insur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annot adap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scientifi 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 rs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n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Maca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Marketing Concept

收稿日期2020-04-29修訂日期2020-07-13通訊作者陳宜有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銷學

E-mail hahamamananahotmailcomTel 00853-66998837

0 引言

保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保

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無可

取代的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國際

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都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國際

行銷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的聯繫

更為密切 [2]中國加入 WTO 以來面臨和接受經

51

濟全球化的改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最大體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

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

區的流動 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繫的一

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

趨勢 [3]近年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

術的飛速發展各國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升級不斷

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在全球經濟帶來了世界市場

的巨大變化中極大地促進了行銷策略的變化和創

新 [3]

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 越來

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資源與市場機

遇 [4]企業要想得到不斷的發展 就要對市場的全

球化及全球化的劇烈競爭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

中國保險企業必須隨著發生的變化改進現有不符

合市場要求的體制如果中國保險企業在發展中

仍然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

將被其他適應變化的國際保險企業所取代因此

中國保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

之地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那就必須在經濟全球

化的基礎上創新保險行銷管道的現代運作模式

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以

尋求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的影響

1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管道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不再限

定於本土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其已擴展為全球同

行業之間的競爭這不僅使市場競爭越加激烈

也使得企業所面對的發展與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加

大 [5]保險企業都在謀求創新市場行銷的策略希

望借由全新的市場行銷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與

市場的發展需求同時面對全新的需求保險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巨大中國作為新興經

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較發達經濟體還很

不健全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賴某一能

源資源容易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5]因此在創新行

銷模式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法想像的各種問題所

以這需要保險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模式調整現

有的行銷管理制度 從而創造有效創新市場行銷

管道因為行銷管道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企業賴以

生存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

費者的整個過程和路徑任何行銷管道的起點都

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終點均為消費者或用戶

對於保險業而言整個保險行銷管道的過程無論

是保險公司本身還是仲介人最終面對的都是保

險產品的消費者或需求者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

漸迅速這不僅使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也

使各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

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 [6]現階段資訊的傳遞

與共用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為世界各國之間的

貿易往來與經濟交往創造了便捷條件企業獲取

市場訊息的管道也愈加豐富化與多樣化電子商

務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與技術優勢面對這些

新的情況如何做好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成為企

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7]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行銷挑戰諸多企業已

跨過產品競爭直接採用品牌行銷的全新行銷方式

眾所周知的國際品牌逐漸由自身轉為國家的臉面

和名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逐漸加深因

此在今後考慮市場行銷時就需要充分考量消費

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且需與國外接軌可見

企業必須越加重視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

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的市場行銷進行新的思考與

發展以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企業自

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8]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

保險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保險銷售的弊端

日益突出作為行業中謀求上進的小型保險公司

為生存開創了較多的行銷方式為市場帶來了更

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引入了符合國際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2

標準的高端行銷管道

便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保險企業需要將行

銷管道納入其市場戰略和管理體系之中並建立

或擁有產品代理仲介和零售終端架構在保險

行銷過程中實現高度協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管

道衝突最終于行銷管道建設中形成最有效最

理想的管道是整合管道由此可見具有雄厚資

金和綜合實力且願意做出改變的保險企業將建立

新的整合管道體系通過行銷和企業管理創新達

到管道整合的效果

12 經濟全球化使銷售管道網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保險企業為了

獲取長足的發展已經將相關業務拓展到世界各

個角落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的經濟也得

以注入新鮮的血液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資訊

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也認識到

網路資訊技術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

越來越密不可分線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電

商活動以低成本低庫存以及打破交易時間和區

域的絕對優勢加速滲透到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

面也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全世界提

供了方便且統一的交互平臺造就了任何有野心

的企業都可以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種便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

網路行銷投入特別是針對那些消費類產品的企

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企業也逐步加大了投

入可想而知若企業在這個時代還處在固步自封

的思維向使用且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企業就勢必

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而忽略的企業將

在國際市場上中難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採用通

過網路環境來進行行銷且利用互聯網環境為行

銷提供的便利使企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

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也能夠樹立品牌形

象 [9]因此保險企業更需要注重在網路化環境下

的市場訊息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及時瞭解市場上

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資訊技術的及時整合並通

過全球網路範圍的各種資源整合及時調整產品結

構使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吻合

在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保險企業之

間的競爭也非常殘酷保險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

不再是他們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經營理

念和行銷策略的競爭只有擁有較為先進的經營

理念並且不斷對行銷方式和行銷手段進行改進

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市場份額

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擁護讓企業能夠提升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企業 非常地同

質化他們的商品並不具備獨特性這就更需要

創新行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佔領市場也能夠

更好地抓住機遇打開銷售管道增加銷售額 [9]

在網路化的資金透明度和網路支付的安全性

使線民與網路購物使用者激增的今天電子商務

為代表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經濟高速發展

同時也象徵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正因

如此互聯網保險以低價和便利的行銷模式近

年來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借由此出現的網路行

銷方式給變革的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功

能來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並線上完成保

險交易的一種銷售形式 特別是借助支付寶和微信

等協力廠商的網路銷售平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

逐漸成為保險行銷的最前沿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開創了國際貿易和行銷的

新紀元網路行銷在這個數位時代取得了長足的

進步伴隨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行銷活動行

銷中的行銷連結逐漸與網路集成在一起 [3]借由網

路化的市場行銷發展使傳統企業行銷的局限性

得以打破嶄新的電子行銷管道使保險企業與保

護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

掌握大量的產品資訊從而節省了許多流通環節

使用這種全新的消費管道的保險消費者完全可以

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購買過程甚至不需要出門就

能夠瞭解各種最新的商品消息以及完成相關的購

買活動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方

便快捷全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說還可以有效

53

降低市場的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險企業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全新

的銷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並且在提高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以及多

元化的消費需求更重要是在保險銷售的同時還

可以大面積地採集客戶資訊深吸根據客戶的意

見回饋調整產品和服務的性能使客戶認為保險

企業銷售的產品是定制化的服務是貼心的對

保險企業而言採用合理且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段

對於保險企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最

終為保險企業提供科學合理方法降低成本並提

升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當順應社會發展

趨勢盡可能多地豐富自己的銷售管道增加企業

多方收入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11]

13 經濟全球化下的互動行銷模式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企業市場行銷帶來了

巨大的挑戰 傳統企業行銷市場導向絕大部份依賴

於產品的銷售量 不深入調查市場走向 盲目的大

批量生產產品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產品日

新月異 更新速度十分快 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很

容易出現供大於求的產品滯留現象 [12]移動電子

商務互動行銷摆脱了傳統電子商務行銷對時間和

地點的束縛利用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即可以實

現交易的全部過程使交易更加靈活而且通過

移動終端設備還能夠實現賣家與買家的商業對話

實現賣家產品推廣和行銷目的的同時滿足買家

對商品的實際需求 [13]

面對電子商務為主的行銷管道並在經濟全

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中國消費者

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購物的方式而依託於網路

進行的互動保險商業模式就需要保險企業在更加

謹慎地細化行銷環節的同時加強對行銷環節的

管理借由此保證行銷環節的品質

由於保險企業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和保險

產品後續的服務者若採用網路互動行銷模式進

行保險行銷就更加需要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

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電腦和資訊通信快速發展

的時代移動電子商務互動行銷不斷對傳統商業

模式進行著衝擊使用各種 APP 的消費者與保險

企業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方式這種互動的行銷

模式逐漸成為管道模式的主體消費者完全可以

借由這種全新的模式實現足不出戶的產品選擇

和採購這也使得因為這種基於互聯網的直銷方

式更有效地實現了保險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使

消費者可以更加快捷地選定所需產品整個消費

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個性化這種全新的消費

模式標誌著消費者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

選購過程中也可獲得了更多的產品資訊滿足客

戶的權益的同時也給保險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因此可見保險企業熟練使用並借由互動行

銷產品推廣和銷售效果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

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的性質

和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互動行銷模式才能對

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和銷售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

電子商務互動行銷模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

需要著重培養和吸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對

現有和未來將要推出的 APP 不斷地完善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不斷提高

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的互動行銷是適應

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未來產品推廣和行銷的主要

模式之一並伴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

逐漸成為產品銷售模式的主流保險企業借助這

種互動行銷模式收集顧客的資訊可以説明保險

企業在高品質高效率地完成產品和服務的回饋

更重要的可以幫助保險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

可以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方

式實現互動行銷的最終目標 [14]

當然這種全新的互動行銷模式也直接地削

弱了仲介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15]雖然通過互聯網

交易保險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增強

保險產品的供求關係得到極大的協調使消費者

和保險企業在行銷管道中充分互動但是在互

動的基礎上保險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

務導致其成本變相的增加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4

2 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

調 研 考 察 在 2019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1 月 期

間進行調研目標包括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公

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

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且最

有代表性的一線銷售人員從七個方面對現有中

國保險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行銷策略做出

調查参照学者们对营销影响因素做出的模型

总结根据行业特性选出现今中国保险业常见问

题 [16]分別是忽視網路行銷反向行銷模糊

行銷落後管理品牌意識差忽略品牌意識

缺乏品牌形象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400 張收

回 361 張回收率 9025其中中國太平保險集

團有限公司占 317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占 292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占 26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

125詳見表 3-1

表 3-2 行銷組織和概念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173 481

忽視網路行銷 同意 164 456

不同意 23 64

非常同意 99 275

反向行銷 同意 136 378

不同意 125 347

非常同意 29 81

模糊行銷 同意 106 294

不同意 225 625

非常同意 97 269

落後管理 同意 202 561

不同意 61 169

表 3-1 所屬公司占比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中國太平 114 317

中國人保 96 292

所屬公司

中國平安 105 267

太平洋保險 45 125

21 缺乏行銷組織和概念

保險企業行銷的理論和概念是每個現金保險

企業建立的基礎但是對於現今中國保險企業來

說他們並沒有增強自己的行銷意識也沒有正

式科學合理的行銷組織及相關計畫雖然中

國保險企業順應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使用並實現

了一定的全新行銷手段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中國保險企業的行銷觀念還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和應用這可能是由於中國保險企業仍然採用的

傳統的行銷方式或行銷思想形成的並沒有與時

俱進再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忽略網路行銷最為

嚴重不同意比率只占 64其次是落後的經營

理念不同意比率占 169而反向行銷並沒有收到

較好的結果不同意比率占 347最終模糊行銷

方式基本已被取締不同意比率占 625可見落

後的經營理念和忽略網路行銷是主要問題詳見

表 3-2

22 忽略品牌意識

對於中國保險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化的浪

潮中創建良好的品牌意識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重

要的核心建立中國保險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企

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品牌不僅可以體現

在產品的品質和外觀上還包括服務的品質和信

譽度當前中國保險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

是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儘管通過媒體不斷宣傳

自身品牌希望可以通過宣傳提高企業本身的知

名度從而在行銷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

保險企業並不關心自己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內涵

最終導致保險企業無法在高強度的全球經濟化浪

55

表 3-3 品牌意識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65 181

品牌意識差 同意 189 525

不同意 106 294

非常同意 100 278

忽略品牌意識 同意 222 617

不同意 38 106

非常同意 98 272

缺乏品牌形象 同意 125 347

不同意 137 381

潮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調查結果缺乏品牌形象

和忽略品牌意識差是主要問題分別占 619和

894如圖 3-3 所示

3 結論和建議

31 加强行銷的組織概念和市場推廣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走向和行銷方式的不斷变

化保險行銷的傳統方式和方法已不能獲得既有

的效果因此需要保險企業跟緊時代的轉變認

真審視競爭的轉變即由產品行銷上的競爭轉

化為品牌行銷的全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保險企

業的進駐所帶來的全新品牌已對現有中國保險企

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消費者選擇保險產品的

考慮角度已經從能否滿足需要轉變為考量保險企

業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實力因此在全球經濟化

的影響下進行行銷行為的中國保險企業需要充分

考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場行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完成一

是通過網路方式進行全新包裝包裝應當符合當

地消費者的口味並針對網路的病毒性傳播特性

設計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實用性保險行銷策略二

是打折策略我們可以考慮以通過網路投保帶來

的成本降低將降低的成本以折扣的方式回歸客

戶第三是加強管理及售後服務消費者雖然無

法直接體會保險企業的管理能力但完全可以透

過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對保險企業的管理給予評價

尤其是資訊技術和其他產品的售後服務因此

如果我們能在售後服務中獲得客戶的認可則更

容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四是嚴格控制產

品品質只有真正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才能贏得

消費者的聲譽這將影響行銷管道的順利建立

也將對利潤產生影響

32 增強品牌與產品的連接和創新

保險企業的競爭主要通過保險產品來實現

這也是所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 許多

中國保險企業在創新行銷策略時會參照國際標

準分析國際消費者的心理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

的消費需求但伴随網路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數

十幾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和認知的統一平臺國

內保險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所選擇的保險產

品全面地瞭解同時對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

品牌形象進行解讀最終導致選擇保險產品方式

也越來越多因此保險企業在重視保險產品銷售

的同時就更需要注重企業的品牌價值的建立

並在激烈的選擇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更重要

的是對於保險企業這個類似消費實際是服務型企

業來說如果能夠良好運用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理賠資訊展出來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

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

同時因為在保險企業對保險產品的過程中

不僅要全面考慮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即保險產

品帶來的保障還應在行銷的過程中對構建良好

的企業文化引起從而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如

果可以合理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行销中可見在將

來中國保險企業完全可借由此實現中國保險產品

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6

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保險

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不同

雖然國內市場是國內企業熟悉的環境但是與國

際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環境更加陌生且不可估

量 因此中國保險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經營決

策和發展中通過分析國際行銷中產生的各種問

題來制定合理的計畫和方案最終讓國際行銷為

中國保險企業帶來更多的指導意見更重要的是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保險企業不能

自我封閉需要膽大心細地在國際市場上發展遨

遊不能以百年老店為目標要以建立全球知名

品牌為己任藉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我

們要無時無刻地清醒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國際化行銷是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

活動是確保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重視並採用先進的行銷模式是每個中

國保險企業必不可少的改革這是國際市場發展

而決定的

33 研究限制及後續建議

此次研究對於中国保险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

的行销进行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说明但

受調研條件和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樣本選取上

本研究不能得到中国所有所有保險企業的總體抽

樣只選擇了名列前四的保險企業從而導致嚴

格意義上無法對全部中国保险企業做出有效的評

測也無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如港澳地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後續研究之可擴大研究範圍選取範圍更加廣泛

並進行深入研究

同時由於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雖大體種類

可以歸類但個別子類別無法詳細進行闡述也

就導致無法針對產品的特性對行銷的方法和企業

品牌的建立進行有效的分析故在後續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並在針對每一個產品做出的研究中產生有益於增

強研究的實踐性意義

[1] 謝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資保險公司行銷策略研究[D]清華

大學2003

[2] 王銳邱蘭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銷組合策略變化[J] 農家參謀2019(24)191

[3] Lamberton C and Stephen A T (2016)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rketing 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6)146-172

[4] 張偉汪濤 網路化行銷能力及其對企業國際化績效的影響mdashmdash基

於企業知識基礎理論[J] 珞珈管理評論2019(02)139-155

[5] 周晶楊馥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保險發展mdashmdash來自ldquo一帶一路rdquo

沿線國家的實證研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2)5-11

[6] 牟豔蓉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現代行銷(資訊版)2020(03)246

[7] 戴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探討[J] 現代行

銷(下旬刊)2020(03)60-61

[8] Wang Jianfeng Zhang Chuang (2020) The impa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62118-127

[9] 仇 志 清 如 何 做 好 市 場 行 銷 工 作 的 變 革 與 創 新 [ J ] 行 銷

界2019(26)146-147

[10] Kumar A Bezawada R Rishika R Janakiraman R and Kannan PK (2016) From Social to Sale The Effects of Firm-Generated Content in Social Media on Custo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 (January) 7ndash25

[11] 葉蔚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0(01)78-79

[12] Watson IV G F Wormb S Palmatier R W Ganesan S (2015)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Trend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546-568

[13] 李 曉 丹 廣 播 融 媒 體 互 動 行 銷 的 創 新 探 索 [ J ] 中 國 廣

播2019(08)57-59

[14] 黃 淑 貞 互 動 行 銷 網 路 時 代 的 行 銷 [ J ] 現 代 行 銷 ( 下 旬

刊)2019(07)75-76

[15] Venkatesan R Farris P Guissoni L A and Neves M F (2015) Consumer Brand Marketing through Full- and Self-Service Channel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644-659

[16] Palmatier Robert et al ldqu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 Meta-Analysisrdquo Journal of Marketing 704 (2006) 136ndash153

参考文献

57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郭泰麟黃斐王璟寧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聚焦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意願上在傳統的衝動購買

行為模型基礎上聯繫了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概念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

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探討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構建了相

應的研究假設和模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了249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並採用結

構方程來分析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數據主要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傳統因

素對於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而且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也有重要影響同時感知價值也是衝動購買意願產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澳門互聯網消費信貸衝動購買意願自我效能感知價值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focus on major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onsumers in thei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personal online fi nancial services will affect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and consum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ho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Ant Credit Pay 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Moreover time press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e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Ant Credit Pay thus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loans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elf-effi cacyPerceived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29修訂日期2020-07-08通訊作者黃斐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E-mail fhu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191

0 背景

根據《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 2018 年已經達到 71

億報告認同網絡消費的供需兩端的ldquo雙升級rdquo

正為中國電商市場注入充沛的發展動力在這大

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普及應用可以被

視為水到渠成的供給端服務升級是品質電商對

58

傳統消費信貸服務的自然創新成為豐富消費服

務場景和催化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上

龐大的業務用戶和數據等方面的資源發揮

電子商務交互中用戶關係消費情境和商業情資

的優勢不僅提升了電商時代中受限於傳統消費

信貸的服務能力而且升級了消費信貸服務中的

產品業務和風控等行業發展要素互聯網消費

信貸工具一般能夠簡化消費信貸的程式以便利大

眾用戶又能在大數據環境中精准營銷目標客戶

滿足其用戶需求然而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

迅猛發展正在重塑中國傳統的ldquo量入為出rdquo和側

重儲蓄的消費觀念在享受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

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助長了

ldquo超前消費rdquoldquo過度消費rdquo這樣的負面消費信

貸行為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另一

不可不知的是衝動性購買是常見又重要的

消費者行為衝動性購買行為依然需要經歷消費

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它不單由消費者自身特質決

定環境因素往往扮演關鍵的驅動角色而互聯

網消費信貸工具的兩面性可能會形成重要的環境

刺激 [1]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的用

戶群體發展迅猛在大學生和初入職場新鮮人中

中非常流行既與網絡購物和電子支付應用的普

及趨勢相契合分期付款先消費再支付等規則

又能去打動ldquo不夠錢的慾望rdquo的用戶痛點刺激

計劃外和衝動性的購買行為研究者需要跟進理

解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我們

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

經驗探究這些用戶的衝動性購買意願的主要影

響因素

我們研究聚焦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

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上在衝動性購買的既有

文獻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發展並通過實證研究

不僅討論了傳統的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和金錢

充裕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且提出消費者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自我效能感來顯示互聯網

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在消費者心理歷程中與衝動

性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同時還將消費者對商品

的感知價值來作為內外部刺激作用衝動性購買意

願的仲介因素期望能更全面地反映消費者在衝

動性購買行為發展中的心理決策平衡的歷程並

能針對性地給出推廣和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衝動性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長期以來受到持續

的研究關注早期研究通過對比實際購買商品和

購物清單上商品而得出的非計劃購買行為的認識

逐步加入消費者感知的刺激因素而產生的不同衝

動性購買行為模式在簡單的計劃與否的差異中

進一步區分購買行為中理性的變化不斷擴充對

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感知和情緒的影響作

用的理解突出了衝動性購買行為裡較少理性思

考決策較多內生感性反應的特徵明確衝動性

購買受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驅動的內涵

Rook 等人的研究 (1995) 將ldquo衝動性購買rdquo

定義為消費者出乎意料經歷內心中突然強烈

而難以抗拒的購物慾望常常體現出愉悅中其他

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還伴隨不顧後果的思考傾

向 [2]Bayley 和 Nancarrow (1998) 認為ldquo衝動性購

買rdquo在心理歷程裡包含了突發強烈情感享樂導

向的特徵並且歸納出四種衝動的類型(1)盲

目的衝動(blind impluse)當時完全被商品的單

一特性吸引忽略全面的價值衡量產生出即時

和執著的購買慾望往往容易在事後注意到決策

的不正常就像消費者回顧當時購買行為過程裡

如同被催眠了一樣(2)加速的衝動(Accelerator

Impulse)消費者出於未來需求的滿足而願意當

前更多地購買某商品作為一定的存貨譬如用促

銷提醒消費者在當下需要以外進行提前購買和儲

59

存(3)補償的衝動(Compensatory Impulse)

消費者對於自身感受的偏差而進行的平衡和報酬

的自我心理適應譬如情緒低落目標失落任

務艱難自尊受損等情況下消費者進行無理性

的非計劃購買(4)突破的衝動(Breakthrough

Impulse) 出於消費者改變自身生活現狀的決心而

進行的超乎尋常的購買行動往往表現出異常的高

消費和違背習慣的購物決策譬如昂貴又超乎消

費水準的儀式場景珠寶藝術品等 [3]Omar 和

Kent(2001) 描述了消費者在商品購買決策過程裡出

現即時即刻的自發的情緒反應不僅顯示對商品

欠缺理性認知的平衡思考而且在短時間內出現

缺少自我控制的失衡狀態 [4]

我們在這些文獻基礎上選擇確定本研究中衝

動性購買(Impulse Buying)需要包含了非計劃性

購買內在的消費者認知和情感消費者對於外

部刺激的反應等三大部分內容將衝動性購買定

義為ldquo消費者產生非計劃內的強烈且難以抗拒

的對於商品的購買慾望並且缺失正常情況中對

商品多方面特性的衡量思考rdquo以此作為在我們消

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構面基礎

由於衝動性購買行為在消費者購物經驗中並

不少見在某些品類的消費活動裡會佔有很高比

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會比在傳統線下購物消費

環境時擁有更高的衝動購物傾向 [5]究其原因互

聯網時代下線上購物模式提供給消費者時間和空

間上充分的靈活度其價格發現和交易過程也更

為彈性和效率比普通線下購物環境更有效地滿

足用戶的購物欲望既有研究認為線上購物環境

裡衝動消費行為存在且普遍 [5]本研究注意到互聯

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客觀上也能提升了

支付環節的彈性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感知

和決策評估由於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

唄)可以與線上購物支付過程融合一體研究這

個用戶群體內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會具有

普遍意義並在研究的可討論性上得到一定支援

對於引導和管理消費者的此類互聯網消費貸款工

具使用行為帶來一些實證證據

12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中

將商品營銷情境和消費者個人特質結合在一起

用營銷情境中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金錢壓力

和決策評估等因素與消費者個人差異化較明顯

的衝動性傾向易受社會影響和自我主控性自

我價值觀等因素對立統一起來基本促使研究衝

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注意區分消費者個人

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 [1]考慮互聯網消費貸款應用

可以為消費者幫助提供金錢我們研究將時間壓

力和金錢充裕作為重要的前置變量影響衝動性購

買行為

時間壓力 (Time Pressure) 很早就被辨識為影響

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外因時間壓力主要體現在影

響消費者處理資訊和決策轉換的限制因素在時

間限制下消費者感知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轉換策略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準確度

Dhar 與 Nowlis(1999)總結出時間壓力對於消費

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加速接受和處理商

品相關資訊自覺聚焦自認為的突出特徵容易衝

動性購買並後悔其購買決策 [6]而金錢充裕 (Money

Available) 主要是說明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決策

歷程中對於消費預算的權衡研究者將其視為購

買意願的重要驅動因素代表了消費者感知的某

種購物實力 [1]在影響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因素中

金錢充裕關係到消費者對於消費後果的擔憂和顧

慮較高的金錢充足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預算

較易刺激消費者的非計劃購買甚或衝動性購買

線上購物環境中倒數式的限時策略比較常

見以往研究成果也普遍認可時間壓力會對消費

者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也能套用金錢充裕的概念來解釋用戶的心理變

化所以這兩個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中的外部變

數被納入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

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

經典的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的個人認知行為和

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因果模式對於促使消費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0

者發展使用某能力的信心並使用該能力執行和

完成特定任務再通過目標系統成就來加強個人

動機其中自我效能作為個人對於未來行動達成

目標或期望的信念和自我能力的評估判斷可以

作為基礎動力使自己有動機去進行個人行動所

以個人自我效能將影響個人特定行動相關的決策

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對於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的自我效能高低會採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因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表現 [7]具體而言自我

效能感(Self-effi cacy)概念通過表達個體判斷自

身是否完成某任務或行為的信心程度體現出個

體對於行為前後的自我能力方面的理性評估其

結果會直接影響行為相關決策不僅影響個體對

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引導個體選擇不同難

易程度的行為的轉換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行為前後的情緒自我效能較高的人相對表現

出更有信心和更積極的情緒 [8]個人特定的自我效

能較低時較會採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而個人特

定的自我效能較高時較會採取積極應對的行為

自我效能感經常出現在科技接受行為研究中譬

如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意願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直

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包含的效能預期(能夠執行

特定行為的自信)和結果預期(相信執行特定行

為的結果)能夠持續影響物件行為的初始和進行

所以線上購物環境中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其自我效能感代表用戶對線上上購物過程裡

關於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行為和使用結果

的認知在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能否

出現自我效能與意圖之間的正向影響這引發了

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

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另一外部變數的研究興趣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在衝

動意圖形成機制中著重觀察研究了消費者情緒

的作用同期類似的研究也很多會去討論消費者

個體的心理狀態人格特徵和性格傾向 [1]由於普

遍接受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並不特別偏向非理

性(甚至病態)的部分而多數研究將衝動購買

視為非計劃性特別刺激後的消費者決策結果的

產物圍繞商品的行銷刺激因素曾被認為是衝動

性購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商品自身的

諸如產品資訊展示方式和行銷刺激等容易刺

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但是這較難以充分評估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者在資訊傳遞和認知上的差

異也不能解釋不具有此類行銷刺激因素的商品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Dholakia(2000) 解

釋了消費者從衝動欲望轉化成實際的衝動性購買

行為的過程提出了在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

素中需要檢驗消費者在購買欲望產生後隨即進行

的理性反應和決策評估存在哪些阻礙購買行動

的限制因素 [9]

研究者大多認同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圍繞商

品的付出和收益的比較結果包含了消費者對商

品支付價格換取的相對品質的評估從而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價值上的認知此認知對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有直接影響Zeithaml 等人提出(1988)大

多數消費者會關心商品的價格和品質的平衡這

種權衡包含了消費者基於收益和付出的個人觀點

對商品作出的整體評估形成消費者感知購買收

穫的相對商品品質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偏向正面

即消費者對商品判斷的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這

種主觀整體認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一般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10]在ldquo物有所值rdquo

的基本思路下消費者對商品的收穫利益和付出

成本的主觀判斷可以包含了金錢因素和非金錢

因素個體經驗和特徵的綜合內容相對鮮明的

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者們開發出眾多的感

知價值的構成部分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思路

其一是偏向購買基於理性思考傳統地圍繞商品

性價比和主要特質所形成的功利方面的價值典

型的有節省的價格價值品質的功能價值有用

的實用價值認同的社會價值等其二是描述消

費者個人的情緒感知集中在消費者主觀在商品

和購買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主要的有娛樂的享樂

價值滿足的個人價值獵奇的求知價值愉悅

的情感價值等Babin 和 Attaway(2000) 將感知價

值主要劃分在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兩個部分Lee

61

and Overby(2004) 則用實用價值和體驗價值來進行

區分 [1112]在感知價值的內在構成上我們主要

沿用 Sweeney amp Soutar (2001) 總結前人研究得出的

四維度劃分分別是情感價值 - 消費者感知的生理

心理的情緒狀態和主觀體驗社會價值 - 消費者對

於其社會自我概念的增強有效性的判斷價格價

值 - 消費者對於付出成本的減少的評估品質價值 -

消費者對實際感知品質和預期的品質的比較 [13]

所以在諸如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外部環

境因素之外圍繞購物標的的感知品質和感知付

出的消費者心理我們研究用消費者感知價值來

作為消費者認知的利得和利失的評估並認為感

知價值可以在主要外部變數與衝動購買意圖之間

起到仲介作用希望以此豐富研究互聯網消費信

貸工具用戶產生衝動購買意圖的心理決策過程

2 研究設計  

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過程中既有研究文獻成果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礎本研究首先主要借鑒了 Beatty 等

(1998)的衝動購買模型(圖 2-1)[1]其研究結

果突出了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購物樂趣以及衝

動購買傾向通過仲介變量來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

買意願

圖 2-1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1]

再結合了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電子商務背

景將技術接受概念和消費場景聯繫在一起選

擇ldquo消費者感知價值rdquo去替代原有模型中ldquo購物

情緒rdquo的仲介因素能夠適當完整消費者在購物

決策過程中的複雜感知同時以社會認知理論中

的ldquo自我效能rdquo來反映消費者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使用中的ldquo信念rdquo在個人行為層面上

可以整合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後進一步探討對ldquo衝

動購買意願rdquo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實了時間壓力是消費者在購物決

策過程裡的重要情境變數作為消費者感知的時

間可用和時間緊張感是造成非計畫購買的關鍵

推手時間壓力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買

意願 [14]Graa 等(2014)的研究分析驗證了時間

壓力通過消費者感知的時間限定催促消費者加快

做出購物決策並執行並引發消費者對於購物時

間短缺的情緒感受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物

意願和購物行為 [15]研究希望證實互聯網消貸應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2

用的用戶的衝動消費意願如常會受到時間壓力的

影響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1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

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儘管傳統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中包含消費

者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認知但是無論是非計畫購

買行為研究還是電子商務研究都有不少結果顯

示感知價值對於購物意願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14]

電子商務背景中購物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資訊

吸引力依然是通過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評估來塑造

相關信念來推動購物意願感知價值的提高能

夠產生衝動購買意願的提升研究希望檢驗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在消費決策過程中的感知價值

能夠影響其衝動消費意願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包含的不同價

值內容感知和整體收益成本的比較評估而時間

壓力被證實會催促消費者的決策思考在時間壓

力和感知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論缺口上有些實踐

經驗顯示了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如果較低價格會

減少對商品品質的思考判斷時間壓力對感知價

值的影響關係是較為直觀存在的曾有研究者也

試圖去證實它 [16]Etkin 等(2015)通過實驗顯示

出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評估內容的增加會讓消

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的增加並且產生壓迫感和

焦慮感去影響消費者對於付出和補償的比較從

而在價值感知上推動相關決策 [17]由於時間讓消

費者能對目標和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更仔

細地評估其價值Lu 和 Jen(2016)注意到消費

者在評估產品的服務和成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

決策猶豫和衝突感知在決策困難的同時時間

緊迫感對於感知價值判斷的影響切實存在 [18]研

究希望檢驗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網消貸應用

的用戶感受到時間壓力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

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

響有仲介效果

金錢充裕作為消費者感知的可支配金錢的相

對滿足在網路金融投資的實證研究中會反映在

網路金融投資者對於投資價值的判定裡 [19]類似

的關係也發生在消費情境中當消費者認為金錢

充裕時會更關注待購買商品的品質並願意付

出更高的價格成本而當消費者認為金錢充裕相

對較低時消費者對於待購買商品的價格更敏感

並對商品的非首要品質較為不重視 [20]在俗稱的

零花錢效應裡經常發現經濟狀況較好與價格的

低估較高的購買意願和較高的衝動消費行為聯

繫在一起Newcomb 和 Rabow(1999) 認為在人的

心理中在金錢的交易工具的理解以外更能形

成諸如快樂和控制的心理價值評估更進一步反

映在自己對個人財務管理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

好的習慣認知其中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好的習

慣認知很接近去消費者的自我經濟狀況評估對於

價格感知風險和感知價值的影響 [21]研究希望

由此聯繫到消費決策情境中的感知價值中收益獲

取和成本付出的對比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的金錢充裕認知對其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

如下假設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

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自我效能作為個人認知的重要基本因素聯繫

到社會認知理論中個人認知環境和行為的三元

相互關係自我效能因素能夠對個體行為形成關

鍵影響很多研究證實個體的自我效能直接影響

相關信念和價值觀從而逐步引導去影響個體的

實際行為 [22]在證實自我效能是個人執行相關行

為的重要因素的時候也有研究注意到自我效能

在顧客服務進程中可以產生變化而這種自我效

能的變化能夠顯著影響顧客對於服務的價值感知

如果企業能夠在服務顧客的過程裡提升顧客的

自我效能感這種認知水準的提升會讓顧客產生

更高的服務滿意和更好的價值體驗 [23]在社會認

知理論框架下一些研究試圖證實自我效能與特

定的感知價值內容之間的關係由於感知價值實

質上作為消費者的決策評價不僅圍繞商品的客

觀品質而且更多地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評估

所以消費者的個人經驗和特質無疑會影響整體感

63

知價值的結果 [24]研究希望去思考感知價值的評

估在用戶的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感

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

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5 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

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

有仲介效果

如前所討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自我

效能體現出個體對於自身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的能力評估以往研究顯示了互聯網使用者相

關的自我效能可以對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意願產生

正向影響還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此類的自我認

知會通過作用表現在用戶的心情和情緒影響其

衝動消費意願 [25]在科技接受理論的研究發展中

自我效能也被證實可以成為用戶的行為意願的重

要影響因素而且也是個人執行相關行為的重要

因素 [26]由此我們研究試圖驗證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用戶的自我效能會否影響其衝動購買意願

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

願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在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的基礎上聯繫了消費感知價值科技接受理論

和社會認知理論的概念加入感知價值和自我效

能的新變數意願進一步討論這些因素在互聯網

消費信貸應用用戶中對於其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

關係總共提出如下六個主要研究假設並繪出

以下研究模型(見圖 2-2)

H1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5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

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圖 2-2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研究模型圖

在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選擇上主要是依據

對應的經典文獻作為量表題項的開發基礎並採

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dquo非常同意rdquoldquo同意rdquoldquo普

通rdquoldquo不同意rdquo以及ldquo非常不同意rdquo分別由ldquo5rdquo

到ldquo1rdquo來表示分數越高表示受訪者越贊同問題

內容

ldquo時間壓力rdquo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時消費者感受到購物過程中可用的時間被

壓縮rdquo採用了 J Duncan Herrington(1995)的時

間壓力量表作為主要參考(見表 2-1)[27]

金錢充裕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時消費者對可支配金錢多寡的認知程度rdquo參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4

考 了 Beatty 和 Ferrell (1998) 的 金 錢 充 裕 量 表

適當修改調整作為測量本研究金錢充裕量表(表

2-2)[1]

自我效能定義為ldquo個人對自身能夠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來完成消費行為的主觀認知採

用 Compeau DR 和 CA Higgins (1995) 所發表的

自我效能量表適當修改整理得出本研究自我效

能量表(表 2-3)[8]

感知價值主要根據 Sweeney(2001) 等人的定

義 [13]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包含了四個部分

(1)情感價值(PVE)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所獲得的感情或情感狀態

的效用(2)社會價值(PVS)使用互聯網消

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認知到可以提高

自己與社會連接的地位(3)價格價值(PVP)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

成本的看法(4)質量價值(PVQ)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品質的看

法是否與先前預估的一致(表 2-4)

衝動購買意願定義為ldquo消費者在購買商品

時產生消費衝動的認知rdquo結合 Rook and Fisher

(1995) 的衝動消費量表 [2]作為本研究的量表基礎

(表 2-5)

表 2-1 時間壓力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TA1我認為我必須動作快點才能完成我的購物之旅

TA2我覺得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物

時間壓力

TA3我可以在我空暇的時間購物 TA4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我的購物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2 金錢充裕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MA1我不認為我可以負擔任何非計劃性的購買 MA2我認為我的錢夠用 金錢充裕

MA3我的購物預算比較緊張 MA4我覺得我在購物中有足夠的閒錢

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3 自我效能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SE1即使周圍沒有人告訴我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怎麼使用

我也能使用它

SE2即使我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我也會使

用它

SE3當我碰到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的使用困難時我可

以找到人幫助我我就能使用它

SE4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學習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

的使用方式我就能使用它

SE5只要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具有線上求助(幫助)或

疑難解答的功能我就能使用它

SE6如果我以前有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類似的其他

軟件及應用我就能使用它

自我效能

65

表 2-4 感知價值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PVE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喜歡購物

PVE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PVE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感覺很好

PVE4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給我帶來快樂

PVS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是被普遍接受的

PVS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PVS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PVP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合理的

PVP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願意支付的

PVP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可以負擔的

PVQ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有一定水準的

PVQ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的品質是好的

PVQ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實用的

情感價值

社會價值

價格價值

質量價值

表 2-5 衝動購買意願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衝動購買意願

IB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有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

東西我覺得我很想買

IB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發現有很多想買但不

在購物單清單的東西

IB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覺得臨時的自發性購

買是可以接受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願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性購買行為引入了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因

素加強傳統的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的因素整

合在一起探討對於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對

像是有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使用經驗的消費者

並不限定年齡性別等人口特徵實際操作中

本研究在正式發放問卷前進行了前測請 20 位受

訪者回答測試問卷並依據實測受訪者的建議修

改了題項的措辭以提升正式問卷的可答性

正式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以瞭解消費者基本資訊和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時

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能感知價值以及衝

動購買意願的量表來衡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關係共計 36 個題項

針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進行邀請問捲

髮放採用便利抽樣法在網絡上填寫問卷且

回收填寫問卷 249 份回收率為 100調查期間

為 2018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共兩周有

效問卷 249 份

完成問卷回收後開始對問卷進行整理將

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基本資料資訊由 SPSS

統計學軟件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其餘主要以 Amo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項分析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249 份根據樣本

的回收情況對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網購頻率等

分別進行所佔百分比分配分析

(1)在男女比例上女性的人數是男性人數的

三倍(2)在年齡的分佈方面21-30 歲的人最多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6

所佔樣本 5622其次是 31-40 歲20-40 歲的樣本

人群數佔總樣本的 80 以上(3)在教育程度上

以本科 專科明顯居多佔整個樣本數量的 8192

(4)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頻率來看一周至

少使用 1 次的人最多佔總體樣本的 5441

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Cronbachrsquos Alpha)信

度系數來檢查調查問卷研究變量在各個測量題項

上的一致性程度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

能社會價值價格價值情感價值質量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等主要變量的 Cronbachrsquos Alpha 系

數 分 別 為 09120929090508380917

087709000862均大於 07 的標準表明所

有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且刪除任

意題項均不會引起 Cronbachrsquos Alpha 值增加這

也同樣表明所有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基於經典文獻來保障

變量之間的關係構建並且根據問卷前測的結果

對題項措辭作了修正和完善量表可被認為能夠

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由下表 3-1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主

要變量各題項標準化因素負荷均大於 05 以上殘

差均為正而且顯著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

效能感知價值社會價值價格價值質量價

值情感價值衝動購買意願的組成信度分別為

0913093209060828084109200902

08800865均大於 07平均變異萃取量分別

為 072607750617054706380792

075506470681均大於 05均達到收斂效

度的標準配適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此保留

全部題目作為後續分析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構面 題項 非標準化 標準誤 CR P 標準化 CR AVE 因素負荷 SE (t-value) 因素負荷 時間壓力 SDS1 1 0757 0913 0726 SDS2 1145 0082 1401 0846 SDS3 1144 0076 14996 0899 SDS4 1239 0083 14981 0898 金錢充裕 Be10 1 0896 0932 0775 Be11 0974 0041 23672 0942 Be12 0841 0042 2017 0875 Be13 0848 005 16907 0802 自我效能 Le2 1 0815 0906 0617 Le3 0996 0073 13725 078 Le4 1065 0077 13748 0781 Le5 1134 008 14157 0798 Le6 1091 0078 14017 0793 Le7 0911 0071 12885 0744 感知價值 社會價值 1 0715 0828 0547 價格價值 1231 0158 7793 0781 質量價值 0943 0132 7164 0679 情感價值 1106 0143 7756 0779 社會價值 Lo1 1 0802 0841 0638 Lo2 1113 0087 12758 0822 Lo3 0872 0072 12125 0772 價格價值 Bo1 1 0838 092 0792 Bo2 1092 0058 18978 093 Bo3 1045 0057 18222 09 質量價值 Sa1 1 0806 0902 0755 Sa2 11 0069 15947 0878 Sa3 1144 0069 16597 0919 情感價值 Se1 1 0839 088 0647 Se2 0935 006 15602 0849 Se3 1054 0071 14795 0816 Se4 0835 0069 1217 0706 衝動購買意願 Be1 1 0859 0865 0681 Be2 0794 0059 13515 0809 Be3 0889 0066 13476 0806

67

區別效度分析是驗證不同的兩個構面相關在

統計上是否有差異在不同構面的題項應該不具

有高度相關如有(085 以上)就表示這些題

項是測量同一件事通常會發生在構面的定義如

有過度重疊時本研究採用較嚴謹的 AVE 法對區

別效度進行評估 由下表 3-2 可知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自我效能與感知價值之間的相關係數

本研究進一步使用 AMOS210 軟件對研究

問卷進行結構方程研究分析首先對各因數與其

對應的各問項之間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明確實

際的測量數據與理論架構的適配狀況(見表3-3)

從表 3-3 可知大多的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結構方程

研究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模型具有不錯

的適配度同時研究模型路徑結果分析如下表

3-4 所示

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數β=0198

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7 且 Plt005 表 明 金 錢 充 裕 對 感 知 價

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感知價

值的標準化系數 β=0213且 Plt005表明自我

效能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感知

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290且

Plt005表明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

系數 β=0223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衝動

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318且 Plt005

表明時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

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9且 Plt005表明自我效能對衝動購

表 3-2 相關分析和區別效度 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 自我效能 感知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

時間壓力 0852

金錢充裕 411 0880

自我效能 563 356 0785

感知價值 344 328 354 0739

衝動購買意願 537 552 528 496 0825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表 3-3 模型擬合度

擬合指標 可接受範圍 測量值

CMIN 53479

DF 391

CMINDF lt3 1366

GFI gt09 0878

AGFI gt09 0855

RMSEA lt008 0038

IFI gt09 0973

TLI(NNFI) gt09 0970

CFI gt09 0973

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其中假設 12

6 皆成立

在驗證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金錢充裕和使

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無仲介效

果的假設 345

本文採用 bootstrap 方法設定 bootstrap 樣本

數位 1000執行仲介效應檢驗bootstrap 置信區

間不包含 0則對應的間接效應存在

1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30131]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08011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57因此分析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8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3 成立

2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200135]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7012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6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4 成立

3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10139]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00137]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2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裕對購買意圖結

構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5 成立

4 結論和建議  

衝動消費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的貢獻一直

比較突出近年來出現很多研究集中在情緒在消

費者決策過程裡的作用將情緒作為預測衝動性

購買意願的前置因素然後轉向找尋環境因素(譬

如互聯網上版面產品等因素)與個人情緒反應

之間的聯繫將其作為消費者個人認知和情感的

反映塑造消費者的決策判斷譬如越正面的情

緒狀態越有助於形成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 [28]

這個部分不僅擴充了而且是聯繫了傳統的強調

外部情境的刺激因素(場地商品優惠等)和

消費者自身個體的特徵因素(消費態度價值觀

性格等)為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實際情境進一步

提示了內外刺激因素的合成作用 [1]本研究考慮到

互聯網消費貸應用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壓力和

預算判斷試圖將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

效能感來作為消費者個體內在特徵並嘗試以感

知價值來作為反映用戶個體情緒和認知的結合的

顯示來研究它們對於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

整體上本研究在經典的衝動消費行為研究基

礎上並通過聯繫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

表 3-4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路徑關係 標準化系數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誤差 T 值 P 值 假設成立

感知價值larr時間壓力 0198 0162 0075 216 0031 支持

感知價值larr金錢充裕 0227 0196 0066 2961 0003 支持

感知價值larr自我效能 0213 0202 0086 2346 001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感知價值 029 0323 0077 4193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時間壓力 0223 0204 0063 3231 0001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金錢充裕 0318 0305 0056 540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自我效能 0229 0243 0072 336 支持

表 3-5 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檢驗

路徑

間接效應 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計值 95CI 95CI

1 時間壓力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57 0013 0131

2 金錢充裕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6 0020 0135

3 自我效能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2 0011 0139

69

加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認知

來研究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衝動

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了時間

壓力自我效能和感知價值均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直接產生顯著影響而金錢充裕不但可以直接影

響到衝動購買意願還能夠與時間壓力和自我效

能通過感知價值的仲介作用來影響沖購買意願

一時間壓力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1 的結果顯著證實了時間壓力與消費

者決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大的時間壓力就

越會導致消費者衝動消費類似 Jung Chang Yan

和 Eckman (2014)在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衝動購

買意願產生影響的研究發現降低時間壓力可

以緩解消費者對衝動購買的意願以及情緒上的積

極反應 [29]意味著商家讓消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

例如商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被出售或促銷消費

者會覺得錯過了該時間段就無法購買或享受不到

優惠會直接使消費者產生衝動購買意願對商

家來說也能在限定期間內提升商品的販賣量

二感知價值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2 的成立驗證了感知價值是衝動購買產

生的前提之一感知價值是能夠影響衝動購買意

願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感知價值

的認知尤其是享樂方面的體驗可以促使消費者

快速購買該商品 [30]本研究討論了消費者在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消費者對於感知價值的認

知如何影響購買意願而衝動購物的消費行為依

然可以通過商品物超所值資訊來進行付出收益的

比較做出非計畫內的購物決策

三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對衝動

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時間壓力與消費者感知價值之間的關係存在

一些理論缺口本研究通過研究時間壓力對消費

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拓展了這個部分的理解時

間壓力對消費者非理性決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

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與衝動

購買意願之間的仲介效應檢驗如同 Ahituv 等人

(1998)研究認為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消費者

想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獲得付出對應的價

值 [31]假設 H3 的驗證讓本研究注意到感知價值在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影響衝動購買最常見的經典因素之一就有

消費者的金錢預算假設 H4 的檢驗結果也支持這

一發現消費者認知中可支配金錢的增加在認

為預算充足的認知下會推動衝動消費意願而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來獲取所需要金錢也十

分便利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意外之財時會

較平常更快速更不經思考地進行購買 [18]本研

究驗證了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的

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及感知

價值在其間具有仲介效應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消費者個體在其個人特

徵偏好的差異都會對商品的感知產生影響 [32]

從 H5 和 H6 的假設看來自我效能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較為顯著Kalla(2016)在衝動購買的內因

動機的研究中也表明消費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到其

對於衝動購買的信念 [33]由此當消費者對於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越具有較高自我效能者有

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購買意願本研究的假設 H5

和 H6 的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當消費者對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者使用

經驗會正面激勵他們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進行消費活動並認為自己不會失控刺激衝動

消費意願並且驗證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感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本研究針對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通過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驗證在金錢充裕和時間壓力

這些較成熟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以外提

出了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在衝動購買意願

的產生過程裡的相關性以此理解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的新因素商家可以在定價和支付過程裡

通過引入互聯網消費貸應用使用的安排設置優惠

刺激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幫助開發設計相應

的推廣策略此外也需要不斷改善互聯網消費

貸應用在網路購物和支付平臺的介面設計説明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70

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行為習慣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正是改變了中國消

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從前ldquo先儲蓄再消費rdquo的

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超前消費分期付款正在取

而代之在認可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市場

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現代消費觀念變化

的這一新動向注意到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很

可能造成無視自身真正的消費實力而盲目地信貸

消費進而遭遇個人財務陷阱當前的消費者需

要堅持理性消費的習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時候要重視法律和社會規範上要求提高

風險防範意識

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努力探索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在

衝動性購買意願上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在傳

統成熟因素以外找尋一些新的線索試圖加入互

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的

因素儘管在研究設計和架構上儘量達成嚴謹的

要求但在條件限制下依然有以下的問題期許

可以在以後的研究中改進

首先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

在既有研究文獻裡的角色並不確定有的場合也

將其作為控制變數所以對於這個部分的作用可

以在更強力的文獻支援下進一步地嘗試和加強

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

人而且女性比例偏高以後可以更貼近互聯網消

費貸應用使用者的人口分佈特徵去更全面瞭解和

分析這個部分人群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法的方法本身限制更深入地真實

地和準確地瞭解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

買意願的形成過程和喜好想法未來研究可以考

慮實驗法通過一些新科技(移動應用和 VR

AR)來探索和驗證某些影響因素對衝動購買意願

的作用

[1] Beatty S E amp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2] Rook D W amp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3) 305-313

[3] Bayley G amp Nancarrow C (1998)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99-114

[4] OmarOand KentA(2001)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fluences on Impulse Shopping Trait and Norm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9(5) 226-235

[5] T Verhagen W van Dolen (2011)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tore beliefs on consum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A model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48(8) 320ndash327

[6] Dhar R amp Nowlis S M (1999)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 choice deferr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4) 369-384

[7] Compeau D R amp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 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89-211

[8]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9] Dholakia UM (2000) Temptation and Resistance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nsumption Impulse Formation and Enactment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17 955-982

[1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22

[11] Babin B J amp Attaway J S (2000) Atmospheric affect as a tool for creating value and gaining share of custom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9(2) 91-99

[12] Lee E amp Overby J W (2004) Creating value for online shoppers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7 54-67

[13] Sweeney J C amp Soutar G 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77(2) 203-220

[14] Peng L Zhang W Wang X amp Liang S (2019)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social E-commerce sales promo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56(2) 317-328

[15] Graa A Dani-Elkebir M amp Bensaid M (2014)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Using the Mehrabian and Russells Framework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参考文献

71

13(24) 101-114

[16] Lin Y H amp Chen C F (2013) Passengers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airportsndash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impulse buying tendency Tourism Management 36 426-434

[17] Etkin J Evangelidis I amp Aaker J (2015) Pressed for time Goal confl ict shapes how time is perceived spent and valued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2(3) 394-406

[18] Lu M amp Jen W (2016) Effects of Product Option Framing and Temporal Distance on Consumer Cho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ess versus Outcome Mental Simulations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33(10) 856-863

[19] Lea S E amp Webley P (2006) Money as tool money as drug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y of a strong incentive Behavioral amp Brain Sciences29(2) 161-176

[20] Foroughi A Buang N A amp Sadeghi R H M (2012)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money amp time available)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among different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damental Psychology amp Social Sciences 2(2) 41-44

[21] Newcomb Michael D Rabow Jerom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pr99 Vol 29 Issue 4 p852-869

[2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2) 122-147

[23] van Beuningen Jacqueline de Ruyter Ko Wetzels Martin(2011)The Power of Self-Efficacy Change During Service Provision Making Your Custom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mselves Pays Off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4(1) p108-125

[24] Zhu G So K K F amp Hudson S (2017) Inside the sharing econom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9) 2218-2239

[25] Chen Tser-Yieth Yeh Tsai-Lien Lo Wen-Chun(2017) Impacts on Online Impulse Purchase through Perceived Cogn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29(5) p319-330

[26] Tandon U Kiran R amp Sah A N (2016) 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India unifi 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 with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 Service Science 8(4) 420-437

[27] Duncan Herrington J amp Capella L M (1995) Shopper reactions to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3(12) 13-20

[28] Gillespie Brian Muehling Darrel D Kareklas Ioannis Fitting product placements Affective fi t and cognitive fi t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placed brand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2(1) 90-102

[29] Jung Chang H Yan R N amp Eckman M (2014)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uls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42(4) 298-314

[30] Karbasivar A amp Yarahmadi H (2011) Evaluating effective factors on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ies 2(4) 174-181

[31] Ahituv N Igbaria M amp Sella A V (1998)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o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5(2) 153-172

[32] De Kerviler G Demoulin N T amp Zidda P (2016) Adoption of in-store mobile payment Are perceived risk and convenience the only driv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31 334-344

[33] Kalla S M (2016) Impulse buying What instills this desire to indulge Internal motivating factors of impulse buy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Indian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Retail Management Research 10(2)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建設

澳科大首度躋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第32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 6 月 3 日公佈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內地共有 81 所大學進入排名港澳地區共有 8 所大學入榜澳門科技大

學首次參與排名亞洲大學第 32 位其中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入榜高校中澳科大排名第 13 位

是澳門地區排名最好的大學

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科大首次進入世界三百強並且在 2019 年軟科中國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澳科大再創新高首進二十強展現了澳科大近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政府的

支持下教學質量和創新科技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囊括了亞洲 30 個國家 地區共 489 所大學是對研究型大

學的所有核心使命進行評判的亞洲大學績效排行榜此排行榜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 13 個績效指標

並對它們進行了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院校的屬性包括教學(學習環境)25科研(産量收入和聲譽)

30引用量(研究影響力)30 國際視野(教員學生和研究)75産業收入(知識轉化)75

有關《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regional-rankingpage0length25

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陳季敏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拉斐爾前派是活躍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與藝術流派這場短命卻影響深遠的藝術革

命起源於幾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對浪漫主義及中世紀的迷戀他們厭惡學院派的守舊與古板

一心想重回拉斐爾以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返樸歸真的狀態同時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們

熱愛文學與同時代的詩人又來往甚密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文學主題屢見不鮮女模特

女性角色和肖像是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最深的印象而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關的核心成員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與拉斐爾前派初衷最背道而馳卻影響至深的帶有女性肖像烙印的畫家

兼詩人本文擬從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角度出發研究探討拉斐爾前派代表作品中投射出的女性

主義元素及其象徵性並結合時代背景及藝術理念挖掘其成因及其它相關性此外論文亦從

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拉斐爾前派的女藝術家們的身份認同及轉變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拉斐爾前派繪畫女性形象象徵性女性主義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lso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poetic and artistic group founded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This short-lived but far-reaching artistic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obsession with Romanticism and the Middle Ages of several Royal Academy students They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old-fashioned and lifeless academy and wanted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al state of early Italian art before Raphael Also these passionate young artists loved literature and had close contact with Victorian poets making the literary themes in their paintings common Female models female images and portraits are the deepest impressions of Pre-Raphaelite painting and the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painting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is both a painter and a poe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eminist elements and their symbolism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re-Raphael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other correlation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idea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ntity change and identifi cation of Pre-Raphaelite female artist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Keywords Pre-Raphaelite painting Female image Symbolism Feminism

收稿日期2020-03-12修訂日期2020-04-12通訊作者陳季敏女碩士(博士在讀)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美術

E-mail jmichenmustedumoTel 00853-88972075

73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0 引言

英國留給世界的美術瑰寶除浪漫主義外還

有 19 世紀的寫實主義即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發起並衍生出的拉

斐爾前派這一概念模糊有失精准的命名旨在

打破古典主義及學院派的墨守成規用核心成員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話說ldquo是為了牢

記我們的決心對抗今日輕浮的藝術rdquo(Honour

and Fleming 666)[1]因此除成立拉斐爾前派的

初衷有跡可循外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拉斐爾前

派的定義和特徵不僅是因為每個代表畫家的畫

風皆不相同而且同一畫家前後風格亦不統一

早期或鼎盛時期的拉斐爾前派的確呈現出一種後

浪漫主義的自然風亦有古風時期《採花的少女》

之意味但多數作品仍是晦澀說教的文藝風即

引用古典文學(多為中世紀)作品中偏宗教性的

場景來繪製作品說拉斐爾前派承襲古典之風或

許是因為其內容大有復興中世紀基督教教義之意

但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一幅幅

夢幻般的女性肖像及藝術家們和模特間的風流韻

事畫家們筆下的自然與女性真實細緻大膽奔

放天人合一顏色上亦是濃鬱熱烈姹紫嫣紅

張揚不羈若擯棄象徵與說教性後期的拉斐爾

前派大有復興女主之風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作

品中的女性都為拉斐爾前派主義注入了濃墨重彩

的唯美光環 [2]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批判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焦點都在對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和階級矛盾進行批判

當時頂尖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也真實深刻地反映出

貧富差距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拉斐爾前派雖

也強調真實客觀地描繪事物他們雇傭模特並堅

持寫生但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卻是脫離現實的

他們用一種象徵性和神秘主義來描繪中世紀的文

學題材和神話故事體現出一種避世消極的ldquo非

現實主義rdquo價值觀後期及追隨者們更是將拉斐

爾前派演變成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唯美主義風俗

畫美則美矣全無最初時的那種隱喻和象徵性

19 世紀中葉歐洲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爆發

這場持續到 20 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主義浪潮雖主要

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但卻反映了女性已逐漸從依

附家庭男權社會的地位中覺醒開始意識到自

身獨立人格的存在和意義自浪漫主義後期最富

盛名的女作家簡 bull 奧斯丁(Jane Austen)以匿名的

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後更多

的女性開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各界嶄露頭角

向世界證明自身不俗的才情和能力如文學界的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美術界的瑪

麗bull斯巴達利(Marie Spartali Stillman)伊麗莎白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等

本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拉斐爾前派繪

畫中女性形象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和象徵性並結

合藝術家自身的藝術理念挖掘其創作女性人物

背後的主觀及客觀性此外拉斐爾前派及之後

的追隨者們創造了大量的女性肖像有些女模特

自身也是畫家這些模特兼畫家的女藝術家的作

品和自身命運反映了怎麼樣的時代信息這些幾

乎被歷史遺忘了的拉斐爾前派女藝術家們的創作

風格是否亦體現出女性主義特徵

1 研究現狀及意義

11 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

國內目前關於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較為綜合

全面的研究是 2014 年及 2011 年的兩篇碩士論文

張雨在《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研究》一文中探索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與特定的時

代和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繫重點探討維多

利亞時期女性的道德標準及生活狀況對藝術家創

作的女性形象的影響 [3]另一位學者楊燦在更早

的《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

74

以女性形象角度入手通過圖像分析法比較對

照法歸納法對一系列繪畫作品及史料文本進

行挖掘探討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

特質及藝術價值 [4]兩篇文章都大同小異地介紹

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女性形象產生

的社會背景及條件並用憂鬱唯美墮落來歸

類分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及這些形象

對後世女性塑造的影響其餘女性方面的研究主

要是期刊論文基本圍繞該學派的一些代表畫家

展開如張鵬峰的《論羅塞蒂女性審美救贖觀的

形成》和《論羅塞蒂詩畫藝術中的女性主題及其

倫理內涵》王金玲的《從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

蒂的女模特看其女性觀》呐喊的《命運註定的

女性mdashmdash淺談但丁 bull 加佈裏埃爾 bull 羅塞蒂的女性題

材創作》李昕的《唯美神秘mdashmdash淺談羅塞蒂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憂鬱美》等 [5]這些期刊論文多

是通過圖像學分析比較探討羅塞蒂不同時期的

女性主題的創作變化並結合藝術家個人生活經

歷來挖掘其女性觀背後成因但除羅塞蒂之外的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研究幾乎空白兩篇碩士論

文也不約而同地把女性主題的繪畫放在工業革命

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進行討論沒有提及西方

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與女性題材創作的關聯

相 比 之 下 西 方 學 界 對 19 世 紀 的 女 畫

家 尤 其 是 拉 斐 爾 前 派 姐 妹 團(Pre-Raphaelite

Sisterhood)的研究更為全面和細緻有專門研究

諸如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瑪麗 bull 斯巴達利簡 bull 莫

里斯(Jane Morris)克里斯蒂娜bull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等女畫家及詩人的專著這些多為傳記

的著作除對女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盡的整理

外側重於討論她們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成員間的密切關係及隨

之形成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如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

蒂這位維多利亞時期女詩人的插圖作品以塗鴉爲

主充滿了宗教隱喻技法隨性而童真生動逗

趣多少受到了其兄但丁 bull 加百利 bull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及其它拉斐爾前派相關成員的影

響 [6]而西達爾從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禦用模特到

自己成爲藝術家離不開其耳聞目染及丈夫羅塞蒂

潛移默化的影響 [7]對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最為深

入的英國女作家簡 bull 瑪什(Jan Marsh)除為藝術

家們單獨撰寫傳記外亦曾出版過多部以女性形

象或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為題的相關著作如 Pre-

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1988) Pre-

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1997) 等 [8] [9]其中對羅

塞蒂作品影響頗深的其妹克里斯蒂娜實則是維多

利亞時代著名的女詩人其妻西達爾後來也成為

一名畫家這些現今來看才華卓越的女性當時並

非標榜自己為女權主義者19 世紀中葉女權運動

初露端倪她們用行動捍衛女性權利和尊嚴是

真正的女性主義的標杆和原型而男藝術家們前

期作品裡的女性角色雖富含較重的道德說教意味

但亦為各種狀況的女性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對現

實生活中形形色色卻一貫驚豔的模特的選擇雖是

男權的典型特徵之一但這些不隨波逐流的女性

卻慢慢走出被命運安排好的既定角色在藝術氛

圍的影響下走向自我走向獨立西方學者對拉

斐爾前派女性的個案或群體研究多是探討人與人

即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影響不同

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元素和技法相互比較是傳承

抑或顛覆及對某一作品或現象進行深入反復挖

掘而並未像國內學者針對作者身処的時代背景

大環境影響進行剖析探討雖沒有涉及女性主義

思潮但西方學者在對個案和集體的女藝術家的

研究中無不充斥著女性力量的元素為本文從女

性主義視覺下對女性形象進行研究提供了有力基

礎和依據

12 女性主義研究

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feminism)這個舶來詞

的核心理念即男女平等換言之當在男權社會

生活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面對諸

多因性別而產生的限制時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便應運而生了女性運動的第一波浪潮源於 19 世

75

紀中產階級婦女對選舉權的關注20 世紀 50-60

年代婦女運動再次蘇醒大批女性學者及作家

把女性意識的觸角伸向家庭社會身份性別

身體與自我所產生的矛盾衝突有關注女性作家

窘境的弗吉尼亞 bull 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

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rsquos Own)也有像波

娃 Simone de Beauvoir 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和貝蒂 bull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奧

秘》(The Feminine Mystique)等探討女性價值和

定位的代表著作問世

女性主義的藝術研究是一種ldquo關注作爲藝術

家贊助人觀者與 或對象的婦女rdquo的研究西

方女性藝術討論的開端是由美國藝術史學家 Linda

Nochlin 於 1971 年發表的題為《爲什麽沒有偉大

的女性藝術家》一文歸因當然是由於性別而產

生的各種歧視阻礙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10]

現今女性主義藝術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意識形

態對藝朮創作和藝術家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的

凝視對象或ldquo作爲表達與強化父權制價值觀的手

段的女性身體的拷問rdquo變得尤爲突出藝術史家

Amelia Jones 認爲女性身體具有特殊力量有潛在

的政治意圖 [11]以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和

Helene Cixous 這些女性主義藝朮史家為代表的作

品則更多地關注ldquo多元與交叉的身份mdashmdash種族

階級家庭年齡性取向等等mdashmdash是如何有助

於決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對女性的再現的rdquo[12]

比如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一定會探究義大利女藝術

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基於聖經次經中的女英雄

Judith 誅殺敵營首領 Holofernes 的故事所繪之作品

比多數男藝術家同名主題的作品更加暴力和血腥

的原因並對其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和她與別不

同的訓練創作環境買家贊助人等等細枝末

節刨根問底女性主義藝術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

究語境及方式並成功融入解構主義與後結構主

義為研究主體創造了多元性

本論文把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及女藝術家們

與同時代的女性主義運動相結合擬從女性主義

的視角探討作品有意或無意折射出的女性意識及

元素客觀評價總結這些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

對於西方幾波女性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對現代女性

繪畫的影響

2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討論

本文從作品切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選取拉

斐爾前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所呈現

出的女性主義元素及特徵的解讀和剖析來挖掘作

品創作背後的動機及意義

這裡先嘗試解讀分析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代表作之一《良心覺醒》(Figure 1)[13]

作品的標題讓人聯想到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凱特 bull

蕭 邦(Kate Chopin) 于 1899 年 出 版 的《 覺 醒 》

(The Awakening)小說講述已婚婦女 Edna 如

何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探索自身獨立人格的

價值與需求對反傳統的渴望與掙紮致其最終選

擇死亡亨特的這幅畫作中男女主角的身份與關

係要從家居佈置散落的樂譜掛毯上飛禽啄食

莊稼及萎靡的少婦地上的貓與死鳥女主的戒

指與男主掉落的手套窗外陽光明媚綠意盎然

的景致等一系列圖像細節和象徵性來分析判斷

局促而淩亂的室內形成男女偷歡之所男主隨性

地撥撩著琴鍵為女主伴唱一首名為ldquoOften in the

Still Nightrdquo的歌女主似被某句歌詞或其聯想陡

然震懾幡然覺醒她面向敞開的窗戶望著窗

外的春意盎然從男主身上一躍而起雙目噙淚

不管這位美麗的少婦頓悟或追求的是什麼畫中

的她此刻已從小鳥依人戲謔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對自我和自身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藝術家

亨特在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偏好宗教和道德象徵性

他是拉斐爾前派宗旨最執著的實踐和引領者此

類主題無非是維多利亞時期隨處可見的墮落女性

的縮影亨特在追求自然法則和道德隱喻的同時

關注到了男權社會中的中下層女性的生存環境和

自身追求同時也下意識地喚醒了大時代下的女

性意識

初次以模特身份亮相的貧苦酒吧女安妮 bull 米勒

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76

(Annie Miller)即《良心覺醒》中的女主人公

成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和生活中的繆斯和

寵兒她與亨特和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的核心成員羅

塞蒂之間的情感糾葛導致兄弟團關係惡化之後

同亨特結緣的模特沃家姐妹范妮(Fanny Waugh)

和伊迪絲(Edith Waugh)外形上總有米勒的影子

亨特亦不惜背負亂倫的罪名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之

路 [14]

第二幅作品是源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及濟慈

的同名敘事詩《伊莎貝拉》的女主人公 Isabella 的

悲劇故事伊莎貝拉是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寵

兒這位柔弱卻又堅韌的富家小姐在尋獲自己朝思

暮想的情人 Lorenzo 的屍首後毅然砍下其頭顱

植入羅勒花盆內每日以淚滋養最後花盆被偷

Isabella 抑鬱而終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

作品(Figure 2)[15] 表現的是管家 Lorenzo 在被殺

前與 Isabella 家族聚餐以致兩人親密關係暴露的場

景Isabella 安然自若的神情舉止映襯出周圍每個

人的不安猜疑憤恨和驚恐所有細節都預示

著她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亨特(Figure 3)[16] 和

另一位後拉斐爾前派畫家沃特豪斯(Figure 4)[17]

則把焦點放在了 Isabella 和裝有愛人頭顱的羅勒花

盆上女人和自然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細想這

個纖弱之軀在陰森的樹林裡掘出愛人的屍體並割

下其頭顱埋入花盆以淚澆灌這等絕望而又殘

暴的愛情折射出金錢至上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對於

宿命的不甘與控訴Isabella 人前人後靜如處子般

的表情與其炙熱的暴力感情形成強烈對比對情

人的極端的佔有欲亦是女性主義最極端的呐喊

拉斐爾前派筆下的絕世美女們大都體型豐滿

且有一頭黝黑或者紅棕色的秀髮這與西方傳統文

化中的典型美女相悖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是傳

統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而黑色是純潔的

對立面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裡亦描寫過一位有

別於傳統的ldquo黑女士rdquo而紅色更是叛逆與非主

流的象徵維多利亞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遵循傳

統的女性標籤mdashmdash柔美而嬌弱作為拉斐爾前派

繪畫核心卻不典型的成員兩棲藝術家羅塞蒂既

是畫家又是詩人他 95 的詩歌和 98 的繪畫

都與女性有關(Sonstroem 28)[18]羅塞蒂畫中的

女模特普遍體態壯實膀大頸粗身著寬鬆的衣

袍扮演著各種中世紀聖經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這些唯美憂鬱的女性肖像幾乎成了羅塞蒂和拉

斐爾前派繪畫的標籤雖然這些特徵與拉斐爾前

派藝術成立的初衷相去甚遠其中羅塞蒂摯愛的

創作繆斯簡bull莫里斯(Jane Morris)(Figure 5-6)[19]

Figure 1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William Holman Hunt

Figure 2 Isabella (1849) John Everett Millais

77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3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868) William Holman Hunt

F igure 5 Pandora (1871)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 i g u r e 6 Proserpine (1874) Dante G a b r i e l Rossetti

Figure 4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907)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78

Figure 7 La Ghirlandata (1873)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igure 8 The Roman Widow (1874) Dante Gabriel Rossetti

[20] 一反西方女性傳統一頭烏黑濃烈的長卷髮

身材與輪廓皆具陽剛之氣雖說她扮演的潘朵拉

和冥後都帶有詭邪之意但莫里斯本身作為模特

的獨特氣質和外形打破了西方傳統美女的刻板印

象羅塞蒂的獨具慧眼更昇華了莫里斯的這種另類

的獨特性讓她美得深沉而獨立而另一位羅塞

蒂的御用模特阿萊克夏 bull 懷爾丁(Alexa Wilding)

(Figure 7-8)[21] [22] 所扮演的美人及寡婦皆有著一

頭亮紅的秀髮身形碩大明豔動人花團錦簇

色彩斑斕的色調直逼感官展現出維多利亞女性

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另一面

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和克里

斯蒂娜 bull 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是羅塞蒂早期

作品裡的御用模特她們蒼白消瘦的儀態同上一

節提到的羅塞蒂後期作品中的創作繆斯大相徑庭

同多數拉斐爾前派的女模特一樣西達爾出身低

微她是刀具工匠的女兒被挖掘前在磨坊和縫

紉廠工作她的模特成名作《奧菲莉亞》(1851-2)

成就了米萊也使她成為了羅塞蒂的模特學生

及妻子在羅塞蒂的幫助和影響下西達爾開始

繪畫她的畫風與技巧同羅塞蒂以中世紀為主題

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哥特式造型幾何平面構

圖豐富濃烈的色彩使她即刻獲得了維多利亞著

名藝術評論家及拉斐爾前派的擁護者羅斯金(John

Ruskin)的賞識與資助《夏洛特之女》(Figure 9)

源於維多利亞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基於

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撰寫的一首抒情民謠無數藝

術家曾為這一故事創作過繪畫他們多以女主回

眸後被織布纏繞或因詛咒最後死於小船上為主題

創作但西達爾女士選取的是女主回眸的致命性

的瞬間這看似波瀾不驚衝破詛咒的孕育性的一

刻註定了她悲慘的結局西達爾作為藝術家的感

知與悟性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男藝術家但現實

生活中的她受情愛與健康所累只能活在丈夫耀

眼的光芒下 [23]與印象派的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相比西達爾的逆來順受和在藝術上的

謹小慎微更像是出身階級所致她短暫的一生映

照出女性主義微弱的掙紮和曙光與之相比羅

79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9 The Lady of Shalott (1853) Elizabeth Siddal

Figure 10 Pencil illustrations added by Christina Rossetti in her copy of John Keble The Christian Year 1837

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身上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更

為突出

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蒂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詩

人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其兄在美術史

上的地位相較她雖不標榜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但有多部詩集為女性發聲繼而被貼上了女性主

義的標籤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因宗教信仰不

同解除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成員之一詹姆斯 bull 科

林森(James Collinson)的婚約之後又因同一原

因相繼拒絕了兩位追求者的求婚終生未嫁克

里斯蒂娜幼時習畫卻由於性別和家庭經濟的原

因沒有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但這絲毫不影響

她的創作才情浸淫在拉斐爾前派兄弟團及詩人

與藝術家的社交圈中她時而為家人畫肖像畫

並習慣性地為自己與他人的詩作配插圖她為自

己 的 詩 集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精

靈市集》)以及為 John Keble 的宗教靈修書 The

Christian Year 私下繪製的業餘插畫及塗鴉(Figure

10)妙筆橫飛線條恣意大膽比起西達爾拘謹

的筆觸及畫風似乎更顯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曾在

她學習繪畫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布朗(Ford Madox

Brown)曾表示克里斯蒂娜若堅持繪畫創作的話

當與她哥哥相比肩

3 結語

本文選取了亨特的《良心覺醒》三位拉斐

爾前派藝術家對同一文學主題《伊莎貝拉》的不

同詮釋拉斐爾前派核心畫家羅塞蒂筆下的女性

代表形象及拉斐爾前派兩位女藝術家的經歷和作

品進行分析與解讀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了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和現實中的女

性身份的象徵性通過對作品中及作品背後的女

性主義相關元素及拉斐爾前派女性對生活和藝術

追求的分析討論不難看出 19 世紀的男女藝術家

們已經從不同角度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

現狀身份意識並對女性不亞於男性的藝術領

80

悟與才華予以支持而女藝術家對身份的轉換和

認同亦持開放態度無論是模特藝術家還是

愛人繆斯抑或妻子她們隨心所欲盡情創作

不受外界約束作品更多的是反應內心mdashmdash即興

的情緒和想像並不刻意追求真實與技巧這種

恣意的創作倒更趨近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的藝朮風

格無論受到女性運動影響與否拉斐爾前派女

性形象與女藝術家們都為女性主義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素材她們與藝術家們彼此成就成爲藝術

家和藝朮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雖不起源於藝術但在

藝術中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女性的崛起對 19 世

紀以來的政治文化及社會各領域均產生了重大而

深遠的影響拉斐爾前派藝術以女性肖像為典型代

表開啟了象徵主義和唯美主義的風潮為現代及

後現代女性形象的創作和研究給予靈感和方向

[1] Honour Hugh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藝術史 吳介禎等譯 北京美

術攝影出版社 2013

[2] 朱伯雄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兿術家出版社 2003

[3] 張雨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江蘇師範

大學2014

[4] 楊燦 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1

[5] All mentioned journal articles are from CNKI journal

[6] Owens Susan Christina Rossetti Poetry in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7] Marsh Jan The Legend of Elizabeth Siddal Quartet Books 2010

[8] Marsh Jan Pre-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Harmony Books 1988

[9] Marsh Jan and Pamela Gerrish Nunn Pre-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 1997

[10] Nochlin Linda From 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Art Media Artnews Llc 2015

[11] Jones Amelia Body Art - Performing the Subjec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12] Cixous Heacute legrave ne and Susan Sellers The Helene Cixous Reader 1994

[13] ldquoThe Awakening Conscience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Mar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wakening_Conscience

[14] Hiramatsu Hiroshi 美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世界 謝玥譯 第1

版 ed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

[15] ldquoIsabella (Millais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2 July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Millais_painting)

[16] ldquo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Feb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and_the_Pot_of_Basil

[17] ldquoJohn William Waterhouse and John Keats ndash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Byronrsquos Muse 31 Oct 2017 httpbyronsmusewordpresscom20171031john-william-waterhouse-and-john-keats-isabella-and-the-pot-of-basil

[18] Sonstroem David Rossetti and the Fair Lady[M]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70 28 20

[19] ldquolsquoPandorarsquo Dante Gabriel Rossettirdquo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httpwwwliverpoolmuseumsorgukwalkerexhibitionsrossettiworkslateworkpandoraaspx

[20] ldquoProserpine (Rossetti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erpine_(Rossetti_painting)

[21] ldquoAlexa Wild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xa_Wilding

[22] ldquoRoman Widow bull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rdquo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 14 Sept 2017 httppreraphaelitesisterhoodcomroman-widow

[23] Brown Phillip et al ldquo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Elizabeth Siddalrdquo LizzieSiddalcom httplizziesiddalcomportallizzies-art

参考文献

服務澳門

澳科大醫學院專家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測試系統

期望盡快生產應對澳門抗疫需求

2 月 11 日香港理工大學宣佈經過四年研究成功研發全自動多重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診斷系統

可快速於一小時内準確檢測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 (NCP)沙士 (SARS)中東呼吸综

合症病毒 (MERS)禽流感 (H5H7 H9) 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參與研發團隊他表示 該診斷系統目前已進行多次臨床樣本測試

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结果測試全部準確霍院長期望此技術在現時疫情下能盡快生產並在市場應

用填補現時澳門對快速及準確病毒測試的需求

8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鄭應峰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經歷了四次轉換每次轉換背後都聯繫著特定的環境因素和歷史內涵

四次轉換主要是指從清末19世紀30年代到當代的演變過程第一次是ldquo搭棚時期粵劇劇場作

為儀程的部分體現了澳門華人社會民族文化在閾限地帶的中介交融性和自我認同第二次是志

士班和抗戰時期劇場空間由劇場性向預設的在場性轉換體現了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意識第三

次是戲院時期市民文化消費的市場性決定了粵劇的職業化繁榮是粵劇劇場性的集中體現第

四次是澳門粵劇由職業化向業餘化的劇場空間轉換體現了澳門粵劇和資本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

內在聯繫

關鍵詞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在场公共领域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theatre space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has undergone four transformations each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 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The fi rst time was in the period of Straw Shack As a part of the ritual the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embodied the intermediary blending and self-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Macau in the threshold area The second is the period of Zhishiban and Anti-Japanese War The theatre space changed from theatricality to presupposed presence refl ec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ird is the theatre period The marketability of citizenscultural consumption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of Cantonese oper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 ection of the theatricality of Cantonese opera The fourth ti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atre space from professionalism to amateurism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which refl 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au Cantonese Opera and the public domain of capital civil society

Keywords Maca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Space Presence Public Domain

收稿日期2020-03-26修訂日期2020-04-05本文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FRG-19-011-UIC)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鄭應峰男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戲劇

E-mail yfzhe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366

0 引言

澳門粵劇的劇場空間每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

所側重體現了粵劇文化與市民社會的環境聯繫

和內在互動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演變既有特定

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聯繫著不同的民俗內涵澳

門粵劇的發展可以從其劇場空間的轉換看到不

同階段的歷史特點反映了澳門粵劇的社會環境

82

轉換過程從澳門粵劇可以看到粵劇劇場空間

並非單純的舞臺空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

會生活的延伸歸屬於日常經驗所在的市民公共

領域

1 儀式性的劇場空間

根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清朝咸豐年間澳門已

有粵劇演出ldquo粵劇何時傳入澳門雖是一個尚

待考證的問題但起碼在 19 世紀 30 年代即已

在澳門生根開花並深受民眾歡迎rdquo[1] 在澳門粵

劇的早期階段並無固定的演出場所ldquo搭棚rdquo

成為澳門粵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所謂ldquo搭棚rdquo

是指用竹子搭建用以粵劇臨時表演隨唱隨拆

的粵劇舞臺形式今天主要見於香港澳門地區

對於澳門粵劇而言ldquo搭棚rdquo既是演出空間也

代表著相應的劇場文化清代晚期之前澳門的

劇場空間並無代表性的固定演出場所一直以ldquo搭

棚rdquo為主ldquo在清平戲院建成之前即 1870 年以前

澳門的粵劇演出場地大都在搭棚中進行rdquo[2] 這一

時期的粵劇主要以普及為主和當地華人民俗需

求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研究資料顯示1830 年

在澳門華人人口為 3 萬左右規模性的華人社會

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也是粵劇的誕生和形成時

期粵劇主要體現為民間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植

根於市民的精神意識

首先是作為ldquo酬神rdquo的儀式在澳門華人民

間信仰中以演戲的形式來感謝神明的保佑自粵

劇傳入之後即已有之即後來所稱ldquo神功戲rdquo

十六世紀利瑪竇神父到達澳門的時候記述曾見

到一種民間戲劇表演當代學者陳樹榮認為這極

有可能是粵劇的前身澳門古戲劇什麼時間開始

參與ldquo酬神rdquo儀式目前尚無確切記錄有較明

確時間記載的是澳門粵劇從藝術發展角度神

功戲促進了粵劇這一劇種的普及與推廣比如法

國旅行家畫家博爾傑 1839 年曾在澳門住過半年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ldquo如果說廟前空地上擠

滿了各行各業的人群以及看熱鬧的人們的話那

麼廟裏卻是無人問津早晨有個別虔誠者來幾臺

前拜佛白天則杳無一人rdquo[3] 又如瑞典學者龍思

泰在《早期澳門史對澳門中國人娛樂的反對》

中說道ldquo告誡書發表的日期是 1816 年 4 月 15 日

書中以慈父般的語調勸誡說所有的基督教徒為

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遊行隊伍通過時

不能在街上或透過百葉窗簾觀看違者革除教籍

但這種懲戒無法實行因為在基督教徒總人數中

也許不到 50 名為成年人他們能夠抑制誘惑的衝

動然而其他人卻認為觀看是一種享樂中國

人的儀式太隆重了整整持續了三天rdquo[4]

然而神功戲粵劇如果僅僅作為民眾娛樂的形

式則仍未能解釋粵劇在早期幾乎以ldquo搭棚rdquo存在

的問題ldquo搭棚rdquo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屬於祭祀程

式深層次則聯繫著在澳華人的身份認同有學

者認為ldquo中國戲曲是世俗的宗教祭禮有了宗教

並不一定就會產生戲曲但是沒有宗教戲曲是

決然不會產生rdquo[5] 由此可見戲劇和宗教信仰的密

切聯繫神功戲的演出舞臺一般都是臨時搭建在

廟宇的對面讓神明ldquo觀演rdquo以示酬謝在澳

門而言ldquo舉辦神功戲演出照例都要搭建戲棚

戲棚多在廟前空地搭建面向神壇以方便神佛

觀賞酬神之戲rdquo[6] 在這個意義上粵劇的劇場空

間已經不僅僅體現演出的設施功能更是作為神

佛ldquo觀演rdquo的專門性場所帶有濃厚的儀式色彩

而這一儀式則與當時澳門人口結構和社會分層有

關神功戲出現的清末在澳華人日漸增多資

本主義ldquo專營rdquo模式的推行使澳門華商階層開

始出現然而ldquo葡化華人在價值觀念上趨同於

西方卻不被西人所完全接納在故土上對lsquo祖

國rsquo懷有深厚的情感家鄉人卻已將其唾棄葡

人沒有將葡化華人視為同族的人中國人則視之

為lsquo假洋鬼子rsquo這勢必會使得這些人在民族情

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亂rdquo[7] 由於澳門所處位置

特殊毗鄰大陸文化交流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母文化影響非常強大有力地抵抗著外來文化屬

性的侵佔ldquo澳門處於中西交融地帶文化視野

的包容性使其具備lsquo文化中介rsquo的特色rdquo[8]ldquo文

83

化中介rdquo的特點實際上使被殖民者和殖民宗主國

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對抗的關係

ldquo於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在優越與自卑純正與

摻雜模仿與戲弄的矛盾狀態中經常形成一種

既排斥又吸引的依存關係rdquo[9] 又如在十九世紀的

澳門土生葡人在社會地位上要高於一般華人

但對於血統純正的葡萄牙人來說又低了一等

在這種略微矛盾的身份狀態中土生葡人戲侃葡

萄牙人為ldquo牛叔rdquo(ldquo牛叔rdquo一說見澳門土生葡

語話劇《畢哥去西洋》土生葡人調侃葡國葡人

為ldquoNgau-sokrdquo)大致說明了澳門城市當時類

後殖民文化的社會結構特徵粵劇神功戲結合為

民俗祭祀儀式顯在部分實際上已經通向精神層

面的自我提升通過祭祀神明這樣的儀程來喚

起和提醒當地華人的歷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從

而獲得在社會結構中的自我認同在殖民者外來

文化和母文化的間隙中保持一種適當的精神張力

粵劇神功戲處在在地文化和外來殖民文化的罅隙

交融地帶粵劇正是在祭祀神功戲這樣的層面彰

顯了當地華人的文化潛意識

2 民族意識的劇場空間

粵劇劇場空間的第二次轉換是在清末志士班

時期孫中山提出ldqu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quo的口

號進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1889 年陳少白

等人利用粵劇來宣傳革命成立粵劇組織是為

ldquo志士班rdquo的開始ldquo這種志士班以宣傳革命

改良戲劇為宗旨時人稱之為新劇或新派劇以

示有別於舊式戲班helliphellip乙巳(一九 Ο 五年)東在

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登出開眼所排新劇頗博

世人好評實開粵省粵劇界革命之先聲rdquo[10] 志

士班在澳門的活動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功用而

輕娛樂比如香港記者黃魯逸黃軒胄歐博

明等人在澳門成立ldquo優天社rdquo數月而散ldquo該

社(優天社)設於澳門籌備數月後舉行首演 當

時許多社會名流出席觀看並大聲喝采鼓掌而

黃魯逸認為這些上層人士認可反說明下層群眾

認為不可說明了改良的不徹底和失敗遂決定

將優天社宣佈解散改名優天影社表示要徹底

改良的決心rdquo[11] 黃魯逸志不稍懈邀請黃軒胄

陳鐵軍等人在澳門成立優天影社不久也解散了

澳門優天社優天影社都屬於志士班的範疇其

主要是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在藝術上有突破和

改良之處時人稱為改良粵劇但也帶有探索過

程的粗糙之處當時自詡正統粵劇的ldquo紅船班rdquo

嘲笑志士班稱之為ldquo白船班rdquo以示區別在

劇場空間的選擇上志士班不拘一格到廣東各

地南洋華僑聚居地巡迴演出其主要目的是為

了推翻滿清籌措軍火物資

志士班在澳門的演出突破了神功戲ldquo搭棚rdquo

的範疇實際上也是對演劇文化意識的外向延伸

這時候的粵劇實際上是以社會空間作為劇場設

定空間以塑造真實的在場來取代傳統程式化表

演的劇場是從儀式向現實的轉化是精神力量

尋求生活依據的社會實踐這種在場是指接近

真實的幻覺也即戲劇在場性的幻覺性體現這

從志士班改良粵劇的兩大特徵可以看得出來一

是大量採用粵語演劇最早的粵劇只有地域意義

以流行在兩廣地區為特徵演劇語言並非粵語

ldquo以前的粵劇用戲棚官話唱梆黃板腔和念白

舞臺上使用的語言和觀眾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helliphellip改良新戲的舞臺實踐驅使志

士班的演員在扮演多種角色時使用廣州方言去演

唱舞臺語言的改變直接促進了唱詞唱腔的

生活化和通俗化rdquo[11] 採用粵語演劇是由志士班

的任務所決定的就是要通過戲劇演出來喚起民

眾的反封建革命意識當時作為和內地毗鄰的澳

門其精神內蘊和其他中國人渴望擺脫貧弱走向

富強的意識是共鳴的甚至因為接觸到西方殖民

文化的影響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讓這種願

望還要更強烈一些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革命

志士班在演劇過程中直接用粵語演講現身說法

這一做法影響了其他的粵劇戲班甚至傳統粵劇行

會組織八和會館也掛出了ldquo籍古代衣冠實行宣傳

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rdquo的對聯第二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4

是大量創作改編時事新劇如早期志士班的《皇

帝征蚩尤》《六國朝宗》《文天祥殉國》優天社

優天影的《 虐牌報》《 賊現官身》《火燒大沙頭》

《盲公問米》《義刺馬申儀》等都是和時事有關

或映射當時社會的像《盲公問米》是反對迷信

《義刺馬申儀》是針對清朝高官《自梳女不落

家》是揭露社會黑暗等等志士班的劇場空間

和在場性緊密相關這一特點體現出反傳統舞臺

的傾向傳統舞臺和劇場性程式化表意性等

聯繫在一起而志士班的宗旨則是要觀眾聯繫當

下是要寫實再現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特

徵使改良粵劇和文明新戲的話劇有不少重疊之處

也正是這樣的舞臺特徵使得志士班在辛亥革命

之後走向了衰落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ldquo在場性rdquo

依據的喪失

志士班之後再次突破舞臺依據尋求在場

性再現的澳門粵劇空間轉換階段就是在抗戰時期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當時澳門的《朝陽日報》

和《大眾報》聯合發起組織了ldquo澳門學界音樂界體

育界戲劇界救災會rdquo時人稱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

ldquo在lsquo四界救災會rsquo遊藝部中包含了一支以粵劇名

伶為代表的粵劇股粵劇股主任為粵曲名家陳卓

瑩副主任是粵劇紅伶任劍輝和張植華helliphellip當晚

先後有麗仙惠蘭寄塵杜鵑兒紅玲彩雲

六位粵劇藝術家演唱了《搥烏龜》《琵琶紅淚》《無

定河邊骨》《關山胡馬渡黃魂》《血濺紅樓》等曲

目演出中的許多唱段慷慨激昂使得在場觀眾

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博得了陣陣掌聲rdquo[12] 此後

澳門粵劇界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愛國演劇活動

這一特殊時期的澳門粵劇已不似改良粵劇階段

的探索如帶有大段獨白演講體系日臻完善

經典劇碼日趨完整甚至即將迎來澳門粵劇的巔

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劇場空間的轉換中依然帶

有突破舞臺力圖再現在場性的特點比如四界

救災會的戲劇界到茶樓演出到臨近的香山縣演

出無不是為了喚起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歷史在場

澳門抗戰粵劇和志士班改良粵劇雖先後相隔幾十

年然而其劇場空間的在場性特點是一致的其

對應的就是在地文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認知

3 劇場空間的劇場性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第三次轉換是在澳門戲院

興起時期大致以清平戲院的啟用始至二十世

紀五十年代永樂戲院的建成澳門從十九世紀末

開始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前後相繼

的中式戲院的修建過程主要戲院的時間點如下

清平戲院 1870 年開始修造1875 年正式啟用域

多利戲院 1911 年建成國華戲院 1929 年建成

南京戲院 1933 年開業平安戲院 1935 年開業

1940 年樂斯戲院開業還有後來居上 1952 年建成

的永樂戲院澳門中式戲院的陸續建成主要基於

兩個產業一是粵劇二是電影業比如清平戲

院主要以演粵劇為主域多利戲院主攻電影兼

演粵劇永樂戲院既演電影又支持演劇戲院

的出現使澳門粵劇迎來發展的巔峰時期形成

了和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粵劇文化消費期

首先戲院期帶來的最顯著後果就是澳門粵劇

的職業化發展在戲院期到來之前澳門粵劇主要

是以民間化外來化的形式存在有名的劇團班

社較少更缺乏常駐澳門的劇團逢有節日慶典

祭祀禮儀重大事件粵劇以不定期的形式演出

談不上有真正的本土粵劇在一系列劇院建成之

後澳門逐漸出現了常駐的正規班社劇團各

劇院也以某某名班作為自己的招牌以延攬觀眾

進入戲院期之後在澳門演出的劇團數不勝數

像三十年代人壽年劇團劍花豔影勝壽年劇團

興中華劇團等四十年代覺先聲劇團新日月星

劇團平安劇團新聲劇團等等這些劇團大部

分是外來的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劇團常駐澳

門喜歡臨時組班以班牌為號召吸引觀演促

使了澳門本地粵劇職業化的形成其中一個顯著

標誌就是 1943 年澳門新聲劇團的成立新聲劇團

以任劍輝歐陽儉白雪仙靚次伯等人為骨幹

陣容固定在澳門長期演出成為澳門職業名班

澳門粵劇的職業化意味著劇場空間從志士班抗

85

戰時期的在場拉回到劇場而這一選擇是由觀眾

決定的同時又和澳門粵劇普及時期的十九世

紀不同那時的神功戲劇場是作為儀式化的一部

分必須以搭棚的形式演出於神廟的旁邊如果

將舞臺演出視作文本那麼澳門戲院恰恰是要將

劇場空間和文本進行剝離讓觀眾進入由文本所

建構的劇場世界在現實當中各劇院紛紛解數

以標榜各自的先進設施為噱頭來吸引觀演如

1942 年 6 月 3 日國華戲院在報紙上刊出ldquo獨家

啟用電風扇rdquo字樣廣告又如 1942 年 11 月 14 日

再度啟業的海鏡戲院在報紙上打廣告放出ldquo唯

一高尚娛樂場所rdquo字樣戲院作為劇場空間的提供

一方營造舒適便捷的觀劇環境是為了塑造更好

的劇場觀演氛圍也可以說是為了切斷觀眾在進

入觀演時與外界的聯繫減少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而這一結果也是市場化的選擇比如 1942 年 9 月

澳門為了試用新發電機規定每晚 9 時至 12 時不

能啟用馬達要求各戲院停放夜場ldquo但院商叫

苦連天紛稱放映時間過早導致觀眾銳減rdquo[13]

那時的戲院不能不考慮市民的觀演感受而成立

於五十年代初的永樂戲院則是繼清平戲院之後最

重要的粵劇演出場所1979 年在此演出廣東粵劇

《搜書院》吸引了包括澳門總督在內一大批社

會名流前來觀演永樂戲院是澳門粵劇戲院期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戲院期帶來的第二個後果就是澳門粵劇的革

新和發展戲院文化的形成讓澳門有了常駐劇

團的基礎形成劇團爭勝的局面其後果就是各

劇團推陳出新在客觀上推動了粵劇藝術的發展

首先是形成名角班底競爭與合作局面如覺先

聲劇團以薛覺先為台柱義擎天由靚少鳳率領

新聲劇團則有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國壽年

台柱有白玉堂廖俠懷上海妹各戲院則延請

名班以招來觀眾如平安戲院和任白的新聲

劇團長期合作而域多利戲院則打出大觀劇團的

招牌兩大劇團在 1944 年形成爭勝局面1945 年

新聲劇團和清平戲院的太上劇團形成對壘這些

戲院劇團在商業上形成競爭同時也不乏同行

業的合作如平安戲院邀約太上劇團合作改革粵

劇另外劇人之間的另外組班客串也是常有之

事其次是促使澳門粵劇不斷推出新劇創造了

一批經典作品像與任劍輝關係密切的徐若呆

為鏡花豔影創作了《雙鳳擁蛟龍》《漢奸之子》

令鏡花豔影劇團震動澳門香港後來徐若呆又

為新聲劇團創作了《晨妻暮嫂》《紅樓夢》等粵

劇經典讓新聲劇團名動一時何非凡創作《情

僧偷到瀟湘館》火爆異常還有馮志芬唐滌

生廖俠懷等都為澳門粵劇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

的作品新聲劇團還演出由話劇改編成粵劇的《雷

雨》第三就是根據戲院設施改善粵劇舞臺佈景

和設置ldquo像lsquo覺先聲rsquo於國華演出時曾邀請lsquo結

他聖手崔薇林客串玩電結他rsquordquo[13] 甚至粵劇還

取用話劇舞臺佈景的長處聘請澳門話劇人員為粵

劇佈景ldquo近來本澳的粵劇壇上卷起了一種新

風尚那就是話劇工作人從事於粵班佈景之白

熱化趙鍵黃濤開其端而鮑洛夫又起而繼之helliphellip

擇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有虛心合作的最好辦法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寧非觀眾之眼福不淺

嗎rdquo[14] 澳門戲院期和粵劇的發展與革新有重要

聯繫其直接動力是來自於市民的文化消費選擇

戲院這一劇場空間是澳門粵劇職業化的見證和符

號然而澳門粵劇的戲院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之

後因為這時觀眾回流粵港和其他各地電影業

復蘇促使澳門粵劇職業化趨於消失但是在澳

門粵劇職業化的戲院期粵劇卻得到了有力的推

廣最終使粵劇走向市民化和普及化

4 日常經驗的劇場空間

澳門粵劇的第四次劇場空間轉換是在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以來的當代經歷了一個從戲院到社

區從職業向業餘普及的社會轉換過程太平洋

戰爭結束後澳門粵劇趨於冷清職業劇團紛紛

回流或解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業的重新興

起和戰時人口的回流ldquo香港事變後的時年本

澳的粵班稀少到差不多沒有了電影片也是殘舊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6

不堪張雪峰領導下lsquo藝聯rsquo延續了四十多天的

生命在澳門一樣的能夠賣座但不一定是lsquo藝

聯rsquo劇團本身的成功當時是無戲可看rdquo[15]ldquo雖

然二戰期間沒有戲院倒閉但放映拷貝不足大

量粵劇公演亦見經營的困難跨過 1945 年戲

院的鑼鼓聲逐漸緩慢下來澳門的粵劇演出亦盛

況不再除了清平戲院其他戲院都恢復放映電

影rdquo[13] 粵劇和話劇一樣職業化的過程伴隨著

戰爭這個客觀環境但是粵劇的發展要比話劇更

繁榮一些

澳門粵劇在戰後的劇場空間顯著的轉換是

退出戲院劇場向公園廣場乃至私人庭院轉

移這一轉移雖然意味著粵劇職業化的退場

但是和職業化之前情況不同的是粵劇在澳門市民

中得到極大的推廣粵劇真正成為澳門的民俗文

化戰後澳門粵劇民俗化主要從兩大形式上展

首先是粵劇的曲藝化發展粵劇和粵曲本屬

於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別粵劇如其他劇種強調

唱念做打照顧各大行當粵曲曲本以唱腔為主

演唱者一人分飾多角以代言敘述為主兩者互

相借鑒互相吸收共同發展但是在民間這

兩者的區分並不是那麼嚴格許多人把粵曲當成

粵劇的分化戰後原來的戲院為適應市場以

演電影為主粵劇失去了原有的劇場空間然而

在市民中卻培養了許多愛好者其顯著標誌就是

各種粵劇曲藝團體的成立和出現ldquo50 年代中期

澳門興起清池頤園等十多個音樂曲藝會(社)

1961 年澳門濠鏡業餘音樂會成立首任會長是

何賢副會長是崔德祺陳瓊rdquo[6]70 年代有澳門

祥樂樂團青年曲藝團海濤粵劇曲藝會等80

年代有澳門音樂曲藝協會黑沙環區協會粵樂組

等90 年代的粵劇曲藝組更是如雨後春筍2004

年 10 月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像這些社團粵

劇粵曲兼攻多以曲藝為主劇曲相融也有主

攻粵劇的社團像 1991 年成立的澳門勵進粵劇社

1994 年成立的娛樂之友曲藝會但是曲藝團體在

澳門占絕對多數如果要嚴格區分曲劇像粵曲

的ldquo師娘rdquo女伶茶座等傳統標誌已經逐步喪失

劇和曲在戰後的澳門形成合流之勢形成了澳門

粵劇的曲藝化曲藝化使得粵劇不再拘束於舞臺

也不必拘於做表對劇場空間的要求大為減少

極適合在市民中開展有利於為粵劇文化的傳承

培養後備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粵劇不僅深

入市民生活而且成為民間對外交流的常見藝術

品類粵劇的劇場空間可以說是收縮了由唱念

做打變成以唱為主主要在較戲院為小的空間開

展在這種情況下由戲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

空闊的劇場空間已經消失由適合表意轉為以欣

賞節奏韻律為主劇場性要素逐步減少故事

內容或不再完整而音樂的比重得到強調標誌

著市民審美趣味的偏轉

承粵劇劇場空間的轉換而來澳門粵劇在戰

後的當代逐漸形成一種公園演劇文化有些曲藝

社有專門的室內訓練場所或操練地點但並不普

遍對於更廣泛的粵劇愛好者而言公園則成為

他們社會生活的延伸公園具有日常的便利在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看來社會空間包含日常生

活經驗的重要性公園這一場所並不僅僅是粵

劇操演練習的地點市民在此聚集在此談論和

分享粵劇作為精神文化和資本市民社會的公共

性聯繫在一起由粵劇而形成的公園文化從而成

為澳門這一獨特城市的文化表徵粵劇的公園文

化形成於戰後的當代歷史較久的有盧廉若公園

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像盧廉若公

園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何賢先生助葡澳政府購

入的盧九花園修葺後對公眾開放重新命名而

成的公園公園建成後這裏成為粵劇粵曲操

演的重要場所唱曲演劇一般從上午九點到中午

像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也有不少票

友戲迷甚至引發了附近居民的一些雜訊投訴

公園演劇文化對於粵劇發展而言重要的影響在

於將粵劇從劇場性轉換為非劇場的自娛性主要

體現為音樂關注實際上是形成了新的審美方向

經久不衰的神功戲可為一例當下澳門的神功戲

已是粵劇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但與前此階段的

87

神功戲有所不同以前的神功戲主要是儀式化

演劇劇場就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借由演劇而表

達對神明的感恩正是演劇所要達到的劇場性人

的情感跟戲是高度融合的然而公園演劇文化實

現了粵劇的通俗性轉換公園這一天然ldquo劇場rdquo

恰恰是提醒了人與戲的距離感和審視化由隨意

的自娛目的形成的觀演不可避免導致粵劇傳統

審美標準的游離更多時候是戲就人而非人就

戲體現出粵劇曲藝化的特色今天的神功戲

減少了過往的儀式化和神秘性更多地成為一種

節日慶典一種民俗的紀念方式比如說現在的

哪吒廟神功戲哪吒仔不再站立成人肩頭散花

仙女也有成年女性參與這都和以往不同但是

卻強化了粵劇的市民性和現場感這正是由劇場

空間轉換帶來相應民俗形成的一個例證有了民

俗文化的鋪墊澳門粵劇才具有了成為本地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基礎

澳門粵劇發展從 19 世紀 30 年代至當代

社會經歷了近 200 年的時間依然方興未艾

以神功戲起劇場空間以特定的ldquo搭棚rdquo內化為

祭祀和儀式的一部分內中隱含著文化閾限地帶

存在的民族意識粵劇在民間形成一種自由的發

展形勢在辛亥革命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澳門粵劇

以其文化歸屬由空間劇場向預設社會劇場轉換

劇場空間帶有強烈的在場意識形成志士班和抗

戰兩大戲劇在場同時在戰爭期間因為電影

凋零的客觀環境澳門粵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黃

金時期戲院成為這一時期劇場空間的標誌市

民的選擇使粵劇經歷了在場向劇場的轉向隨著

戰爭的結束澳門粵劇重歸平靜但是此前的

職業化卻大大促進了粵劇的業餘發展澳門業餘

粵劇收縮了劇場性空間造成人與劇的疏離與審

視並逐步形成公園演劇文化公園演劇文化是

澳門粵劇收縮劇場性通向世俗化的重要轉變

也是使澳門粵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社會

基礎作為社會空間行為的延伸公園演劇在市

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從整體而言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四次轉變

分別對應的是清末民俗時期國族意識時期戰

爭環境時期當代市民時期體現了粵劇因應市

民需求而產生的藝術轉變進程粵劇藝術具體而

微有著適應時代的不同改變對於當代粵劇而

言如何適應市民突破固定劇場限制的大眾化要

求以及在大眾娛樂文化浪潮中獲得更多年輕人

的認可和支持是關係粵劇藝術未來生命力的重

要思考方向

[1] 李岩 繽紛妙響 澳門音樂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

[2] 楊迪 戲棚劇院私夥局mdashmdash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粵劇活動

的場所變化 戲曲研究 2017 100(2) 66

[3] 轉引自陳棟 天府瑤光百載神功戲 澳門 2001 22 36

[4] 轉引自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5] 郭英德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 香港國際文化出

版社 1998

[6] 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7] 陳文源李琴 明清時期澳門人口族群與階層分析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33(3) 186

[8] 鄭應峰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戲劇 2019 64(2) 104

[9] 生安鋒 霍米bull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 張福光(整理) 廣東早期及抗戰前的話劇概述 中國戲劇家協

會廣東分會廣東話劇研究會(編) 廣東話劇運動史料集bull第一集 1984 2

[11] 謝彬籌 清末民初的粵劇改良活動 學術研究 1982 25(1) 8882

[12] 何燕漪 抗戰時期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的愛國活動 人文天下 2015 9 87

[13] 黃夏柏 澳門戲院志 香港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2012

[14] 佚名 話劇人從事粵班佈景的白熱化 鮑洛夫設計ldquo紅樓夢rdquo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N] 澳門市民日報 1945-8-7

[15] 佚名 藝聯劇團是機會者 澳門的話劇運動 劉芳排演lsquo金玉滿

堂rsquo定下六月計畫[N] 澳門市民日報 1944-12-3

参考文献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蕭寶鳳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他早年曾受存在主義哲學的重大影響此後對人的

存在的關注也一直是他思想中的內在因素本文通過探討他對兩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和

薩特思想的繼承和批判並大致勾勒他本人的思想發展脈絡考察馬爾庫塞思想中存在主義思想

因素的消長

關鍵詞 馬爾庫塞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Marc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ologis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existence is all along the intrinsic factors in his thinking philosophy which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great forepart infl uence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on him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ebb and fl ow of the factors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Marcusersquos thinking philosophy through drawing the venation of his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hi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wo Existentialism masters Heidegger and Sartre

Keywords Marcuse Heidegger Sartre Existentialism

收稿日期2020-06-23修訂日期2020-08-28通訊作者蕭寶鳳女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

E-mail bfxiaomustedumoTel 00853-88972801

0 引言

赫 伯 特 bull 馬 爾 庫 塞(Herbert Marcuse1898-

1978)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早年研究

德國文學海德格爾黑格爾後轉向弗洛依德

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ldquo嫁接性rdquo

的特點即會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文化思潮

從中尋找批判理論的生長點根據馬爾庫塞在不

同歷史時期所受的理論影響及其相關著作中顯現

的研究重心的轉換研究者認為他的思想發展軌

跡依次是海德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黑格

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

89

主義者本文擬對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存在主義因

素作一大略考察在他的思想起步階段海德格

爾曾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馬爾庫塞最終背

離了這一哲學路徑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人的存

在的關注一直是馬爾庫塞思想的內在因素其晚

期作品也常被視為向早年海德格爾時期 的回歸 [1]

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馬爾庫塞還曾認真研讀過

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著作並對其有關於

個體內在自由的論述進行了批判但在他的晚期

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中卻又可看到對於薩特思想

的遙相呼應

1 探尋ldquo具體的哲學rdquo

1928 年- 1932 年是馬爾庫塞的ldquo海德格爾化

的馬克思主義者rdquo時期他此時師從於海德格爾

嘗試把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

來一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對人的具體存在

的關注使它從對經濟決定論的過度執著中解放

出來另一方面賦予存在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的

歷史感把對人的本質的探詢帶入真正的社會關

係和歷史場景中

1918 年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失敗以後馬爾庫

塞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有效性感到懷疑他脫離

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投入到對德國浪漫主義

文學的研究中並於 1922 年完成他的第一部著述

《德國藝術小說》1927 年馬爾庫塞研讀了海

德格爾的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中發現了

繼胡塞爾現象學之後的ldquo哲學的又一個新起點rdquo

馬爾庫塞晚年在一次談話中說道ldquo我們在海德

格爾那裡發現了我們曾經在胡塞爾那裡發現的東

西即一種新的開端一種新的希望以便把哲

學置之於真正具體的基礎mdashmdash讓哲學關注人的生

存人的條件而不是那些純屬抽象的觀念和原

則 [2]rdquo他於 1928 年進入弗萊堡大學成為海德

格爾的弟子馬爾庫塞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接受

啟發他創造一種關注人的實存的具體哲學他在

弗萊堡大學時期發表的論文中認為海德格爾的

《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標誌意味著資產

階級哲學從內部消解了自己並打開了一條通向

具體哲學的新途徑在馬爾庫塞的這一階段的作

品中用到了很多海德格爾的特有詞彙如ldquo被

拋處境rdquoldquo決斷rdquoldquo此在rdquoldquo關切rdquo可以說

寫作這兩篇論文時他完全在其老師的思想籠罩

之下

馬爾庫塞試圖綜合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

存在主義但是憑著他哲學家的敏銳意識和馬

克思主義者的激進立場他很快發現之前將海

德格爾的思想當作一種具體哲學是一種誤認儘

管海德格爾大談歷史性但這種歷史性從來都是

非歷史的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以時間為本性

的此在(Dasein)從根本上就是歷史地生存著但

這並不同於所謂的ldquo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rdquo此

在並非由於總在ldquo歷史之中rdquo而是時間性的恰

恰相反由於它本來就是緣構時性的它才歷史

性地生存ldquo時間性就是這種原本的在自身之中

並為了自身地lsquo出離自身rsquordquo而ldquo將來rdquoldquo已

在rdquoldquo當前rdquo這些已被刻畫的現象為時間性的諸

ldquo出神態rdquo或ldquo逸出態rdquo[3]馬爾庫塞認為這種

存在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存在和時間性概念事實上

排斥了具體的歷史並將ldquo人rdquo和他的ldquo世界rdquo

從宏大的歷史社會整體和動態的歷史性中抽離了

出來使人的此在的現象學跳過了歷史此在的物

質內容而這種非歷史傾向在面對歷史時不能產

生他所期待的激進行為

馬爾庫塞認為需要以更積極的哲學來調合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中遺世獨立的靜觀冥思

色彩和對於歷史的消極性使其從ldquo歷史性rdquo回

到真實ldquo歷史rdquo場景將存在本體論轉為歷史本

體論他選擇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即試圖融合黑

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

體論由此打開將歷史性證明為此在的根本規定

性的道路這形成了馬爾庫塞彼時思想探尋路徑

的獨特標記 [4]馬爾庫塞始終強調思想對具體的

社會 - 歷史場景的介入與批判功能在《試論一

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1928)一文中馬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0

爾庫塞明確地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科學理

論helliphellip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和歷史行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對資產階級社會的革

命性批判的理論rdquo相對於海德格爾黑格爾哲

學的理性主義及其對總體性和否定性的關注無疑

與馬爾庫塞的思想底色更為契合mdashmdash對馬爾庫塞

來說他始終更關切在革命實踐中而非在哲學意

義上實現人的主體解放

馬爾庫塞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申

請教職的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和歷史理論的基

礎》是對《存在與時間》的一種解構式閱讀黑

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人的本質看作一個自

我創造的過程把人的歷史看作人的自我創造和

自我實現的歷史而人的現實性就體現為從人的

本質力量外化到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從而為歷

史的運動找到了思辨的表達馬爾庫塞在論文中

引入了黑格爾的此種ldquo否定性辯證法rdquo和ldquo歷史

原則rdquo賦予實踐唯物主義哲學以批判價值和革

命功能為真正克服異化與實現人的本質和解放

指明道路馬爾庫塞試圖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意

義上的ldquo歷史性rdquoldquo存在rdquo概念注入海德格爾的

存在和時間性中最終以一種迂迴的策略從內部

解構了海德格爾的靜態的ldquo存在和時間性rdquo使

它們敞向更為宏大的動態的歷史mdashmdashldquo社會整體

和歷史性rdquo如此一來海德格爾以現象學原則

清除出的黑格爾的ldquo存在的歷史性rdquo和ldquo歷史的

流動性rdquo被馬爾庫塞重新召喚回來ldquo人在世界

中的存在rdquo變成了ldquo人在歷史 - 社會整體中的存

在rdquo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個人被置於人

與人的關係之中ldquo我rdquo成了ldquo我們rdquo馬爾庫

塞所做的這個推演正對應於馬克思的階級學說

而階級才是新的歷史運動的承擔者海德格爾顯

然看到了馬爾庫塞綜合唯物史觀與存在之思的思

想路徑的激進色彩及其對自己思想的背離他拒

絕授予馬爾庫塞授課資格這樣馬爾庫塞離開

了弗萊堡大學並在胡塞爾和阿多諾等人的引薦下

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1933 年納粹上臺

馬爾庫塞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起流亡到

美國結束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甚至

不再在此後的著作中使用海德格爾的術語

2 對薩特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

當馬爾庫塞於 1948 年再次接觸存在主義時

他已是一個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那時

在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存在主義是薩特的ldquo存在主

義的馬克思主義rdquo薩特的這種整合存在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與馬爾庫塞哲學思考第一

階段所做的努力有神似之處不過與馬爾庫塞不

同的是薩特是由現象學存在主義走到存在主義

的馬克思主義如果說 1932 年《黑格爾的本體論

和歷史理論的基礎》是由內部迂回地批判了存在

主義的話這時的馬爾庫塞已經擺脫了存在主義

的影響完全從外部來對存在主義進行再批判

當然此時的薩特也還未實現在《辯證理性批判》

中對ldquo歷史人學rdquo的理論構建

任何哲學都如文學一樣是對一定歷史狀況的

表述與回應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文學尤其如此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是他在巴黎淪陷時期撰寫

並於 1944 年出版的當時他正體驗著現代世界的

恐怖和戰爭對人身自由的殘酷剝奪這種極端體

驗促使其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下降至生存

的人道主義層面將被抽象描繪的存在論意義上

的 Being 闡說為 human beingsldquo籌畫rdquo成了必須

為之負責的ldquo選擇rdquo在《沉默的共和國》一文中

薩特描述了從 1940 年到 1945 年法國抵抗運動時

期的生活這是一群失去了大地和世界並被拋入

他人之中的個體正因為有外在的壓迫力量強迫

人們保持沉默壓制人們的反抗行動在這種處

境下人們的語言行動和選擇也便有了特別的

意義具有原則宣言的價值 [5]在薩特的思想裡

純粹的本體論和現象學由於現實歷史的侵入而退

隱他繼承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個人但個

人不再身處海德格爾哲學世界中去歷史化的寂靜

安穩的大地而是被拋入到德國人佔領下的巴黎

91

進入到一種極限處境中這種包圍著真實個體的

處境是一種召喚由人們自己去用行動作出選擇

和定義自由薩特曾說過納粹的法西斯統治使

他真正理解了自由的本質它意味著一種ldquo意向

性的行動rdquo即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一種意向性的

自由選擇去獲得自己的本質創造自己的價值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靜觀主義的哲學而是告訴人

們希望只存在於人的行動之中只有行動才能

使人生活得有意義他認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最

終的不可剝奪的自由是說一聲ldquo不rdquo[6]

馬爾庫塞認為薩特所主張的在死亡與奴役之

間的自由選擇既不自由也不是一種選擇他嚴

厲地指出薩特絕對自由的哲學的藝術遊戲ldquo每一

肯定都演示到它的否定把每一陳述都變成為它

的反論把每一觀點都推及荒誕使自由成為強制

而使強制成為自由使選擇成為必然使必然成

為選擇從哲學到純文學又從純文學到哲學

把本體論與性欲攪在一起rdquo [7]他認為薩特的生存

論分析抽象掉了構成經驗的具體性的歷史性因素

這些歷史性因素只是用來圖解形而上學思想和元 -

歷史性思想而薩特關於自由與選擇的唯心論表

述反而填平了劊子手和被迫害者之間的鴻溝mdashmdash

他們都是自由的自負其責的選擇的主人mdashmdash這無

疑歪曲了人的真實存在也使ldquo自由rdquo的含義喪

失殆盡使得存在主義哲學的激進主義成為一種

假象而且儘管薩特在其ldquo欲望態度rdquo的分析

中觸及到了唯物主義原則的革命性作用但卻依

然局限在哲學的框架內並未導向對意識形態與

社會組織本身的摧毀因而薩特的ldquo內在自由rdquo

說到底只不過是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最後避難

所在這個思想階段的馬爾庫塞對ldquo內在自由rdquo

是心懷抗拒的因為它排除了一種從外部改變不

自由狀況的革命激情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

立場使他堅持要探究人的實在必須邁出哲學

的殿堂進入社會理論的領域他強調存在主義

應由哲學意識形態向革命理論轉向將對人類自

由的界定由意識的領域轉到物質滿足的領域從

苦役的領域轉到快樂的領域從道德原則的領域

轉到快樂原則的領域即是說只有社會革命才

會使社會主體得到解放從而現實地實現自由

ldquo他人即地獄rdquo這是薩特的哲學中最聳人

聽聞最為人熟知的話了在闡釋ldquo我rdquo與ldquo他者rdquo

的對立時薩特說ldquo由於把我擲於我之外而拋向

一些同時逃避我又定義我的結果一開始就對我

揭示了他人rdquo他者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透明的

存在ldquo他者的存在就其本性來看是一件偶

然的不可歸納的事實他者是被遭遇到他不

是被(自我)建構起來的 [8]rdquo我把握不了他者

存在的真實性而他者的存在本身對我則是一個

威脅是我的世界的侵佔者他者的ldquo看rdquo總是

像美杜莎的凝視一樣使我成為一個ldquo被欣賞和評

價的物件rdquo使我的自我世界轉化為一個ldquo物化rdquo

的世界在論述這種物化關係時薩特甚至認為

平常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男女雙方不斷

把對方貶為物的過程因為快感正來源於雙方把

對方的身體當作物來利用所獲的征服感並導致

施虐和受虐兩種情況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

化這可以說是一種極富創意的關於情感的心理

學理論馬爾庫塞認為ldquo薩特的人際關係主要是

一種身體關係rdquo而他並不認為身體關係就是像

薩特所認為的一種物化關係他有更為激進樂觀

的看法這可以看作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弗洛

伊德學說的ldquo愛欲rdquo作為其新的哲學體系出發點

的徵兆馬爾庫塞指出薩特的哲學世界並非指

向ldquo歷史-社會rdquo而是一個ldquo人際關係rdquo的社會

其所規定的人際之間的內在矛盾並非現實的全

面的本質的ldquo人性rdquo危機對馬克思意義上的

社會運動的信念與介入精神使馬爾庫塞看到群體

聯合的重要性他強調立足於人的社會存在來探

索人的解放問題由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定的社

會團體的作用與反作用來創造ldquo國家rdquoldquo階級rdquo

馬爾庫塞認為存在主義通過把人存在的特

殊歷史條件賦予存在論以及形而上學上的特點

通過對人類自由的一種ldquo存在論mdash現象學rdquo分析

存在主義就變成了他所反對的那種意識形態的一

部分而薩特所謂的自由本體在現實生活中也只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2

是奴役的象徵其激進主義是一個幻覺更像一

種ldquo唯心主義的神秘化rdquo從具體的歷史狀況來

分析可以說 1948 年的馬爾庫塞對 1943 年的薩

特的理解並不十分公正因為戰爭時期他生活在

安全的美國而不是像薩特那樣生活在被德國佔

領下的巴黎被剝奪了任何外部自由ldquo內在自

由rdquo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自由而且更不應忽視的

是存在主義的薩特同時又是抵抗運動的成員並

始終提倡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日後當寫作《愛欲與

文明》(1955)時特別是見證了 1968 年的法國

ldquo五月風暴rdquo學生反抗運動失敗後馬爾庫塞結

束了對任何外在自由的可能性探索重新回到了

ldquo內在自由rdquo中另外薩特的存在主義在精神分

析學上的深刻性以及對身體的關注儘管在這時還

是馬爾庫塞批駁的靶子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

後也將進入他的理論視野並被他作為建構新的

文明發展動力學說的基礎理論

3 旅行回歸批判與救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馬爾庫塞再次面臨

了理論上的尷尬局面那就是黑格爾的馬克思主

義所期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無產階級和作為歷史

運動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經消失整個社會呈現

一種肯定性傾向唯一的革命能量似乎只保存在

孤獨個體的心靈深處馬爾庫塞的歷史主體概念

在一次次地縮小一步步從群體變成孤獨的個體

甚至是有待添寫的空白1955 年發表的《愛欲與

文明》是其思想發展路徑的一個大轉向這次轉

向對他後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的發展具

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節將主要從考察馬爾庫塞

後期的美學思想的角度分析馬爾庫塞後期思想中

存在主義因素的的復歸

也許應該先提到馬爾庫塞後期社會批判理論

中的核心即對人的單向度性的批判和對否定意識

的召喚早在《試論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

中馬爾庫塞就已從哲學上將海德格爾的ldquo非本真

性rdquo和ldquo沉淪rdquo的概念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和物

化的概念加以合併因此他認為海德格爾所

說日常的焦慮體驗逼近的死亡罪感是對本真性

狀態的籌畫條件應意味著導向一種改變現實存

在境遇的激進行為關於技術對人的統治海德

格爾也有很多追問與沉思他認為科學技術事先

假定了同自然的工具性和控制性關係因而具有

天然的禁錮性他曾說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

暗意味著最大的時代貧乏使世界的意義也變

得晦暗不明 [9]海德格爾認為追問技術的本質

應該先追問存在本身他希望在ldquo存在之思rdquo中

獲得技術的自我解蔽馬爾庫塞的後期作品《單

向度的人》(1964)也認為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經濟力量技術和生產設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限定了人的工作領域生活態度和思想意願等

導致了政治領域和話語領域的封閉使人們喪失

了有洞見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成為ldquo單向度

的人rdquo 馬爾庫塞由此論及ldquo文明的辯證法rdquo

當技術上升為文明的替代物時文明的辯證法也

就成了技術的辯證法技術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

政治特性成為更有效統治的工具並創造出強大

的極權主義領域操縱著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

技術也由此成為最具破壞性和壓抑性同時最為空

洞化的意識形態隨著現代世界的前進薩特式

的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人所唯一能夠經驗的自由

社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自由之島越來越小有多

少人能清醒地意識到為了保存自己最後一點自由

應該堅持說ldquo不rdquo可以說馬爾庫塞對於當下社

會中人的單向度狀態的分析正是對海德格爾的ldquo沉

淪rdquo概念的沿用而他對人的否定意識的呼喚在

理論上也正是對薩特的充滿否定性的ldquo內在自我rdquo

的一種呼應只是他似乎要比海德格爾激進也

要比薩特樂觀他提出了ldquo超越性謀劃rdquo的概念

來強調歷史實踐的特殊性質ldquo它產生於對理解

組織超越現實的其他那些道路之一的決定性選

擇和捕捉rdquo它通過對文明的生產成就提供保存

和改進的前景並以其結構基本趨勢和關係為

準繩來規定已確立的總體來證明自己具有更高的

合理性為生存的和平提供更大機會 [10]

93

因而馬爾庫塞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

賴以控制社會的技術有其破壞性和壓抑性但反

過來控制的技術也會削弱控制的基礎而技術

的高度發展也可能會為社會變革消除異化勞動

提供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一切使得想象的烏

托邦要求充滿了歷史的現實性而未來的自由社

會人的解放也就具有了在必然王國基礎上實現

的可能性

美學是馬爾庫塞思想發展史的最後階段是

他在一切外部革命的可能性喪失之後尋求到的唯

一的革命潛能所在他曾這樣說道ldquo永恆的美

學顛覆這就是藝術的道路 [11]rdquo在馬爾庫塞看

來這是一個只能在內部重建業已在外部失去了確

定性的時代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是融合在他對

資本主義及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中的

與人的解放學說聯繫在一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

代的《愛欲與文明》開始到晚年的《審美之維》

馬爾庫塞開始充分地闡釋藝術對現實的超離所具

有的批判解放革命的意味認為通過審美之

維的革命能在根本上重塑嶄新的人及其心理 - 觀念

結構在此前提下社會變革才有一個深厚的人

性基礎在《愛欲與文明》中他借鑒了弗洛伊

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闡述的文明與本能的對

立關係指出資本主義文明的統治除了對人的快

樂本能施加了建立和維護文明所必需的ldquo基本壓

抑rdquo之外還施加了為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

某些社會集團的特殊利益的ldquo剩餘壓抑rdquo而這

種ldquo剩餘壓抑rdquo是一個異化的世界剝奪了人的自

然本性的具體表現使人的潛能不能得到發揮

人的愛欲不能得到實現他認為非壓抑性文明形

成的過程即是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ldquo幸福的實

質就是自由rdquo而 ldquo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壓制的

解除rdquo由此他呼喚一種愛欲的徹底解放而

這種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的審美感性的恢

復美學領域正是愛欲得以自由釋放的領域 [12]

馬爾庫塞將審美領域作為批判性超越的最重

要的領域他援引了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概念ldquo大

拒絕rdquo(the Great Refusal)來界定藝術最核心的

特徵它拒絕了現實的一切原則和生存方式以

美的法則及其ldquo否定理性rdquo來衝擊現實的異化

藝術真正的潛能存在於其審美之維中通過ldquo異

在rdquo性實現其ldquo革命rdquo性其中內蘊著一種真正

的社會批判潛能在談到藝術作品的政治潛能時

他特別強調藝術作品只有作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

政治發生關係ldquo藝術的政治潛能僅僅存在於它

自身的審美層面藝術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強

就越會弱化自身的異在力量越會迷失根本的超

越的變革目標 [13]rdquo他的ldquo審美之維rdquo實際是通

向人的本能解放這個ldquo烏托邦rdquo構想的在他看

來ldquo烏托邦rdquo不是一種空間化的遠景而是一種

對人的自由解放的嶄新構想是使得人們在精

神上獲得社會變革的自我意識的阿基米德點這

仍是一種相當激進的美學觀與 1944 年的薩特有

了共鳴薩特在《什麼是文學》(1947)中提倡

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認為文學是一種行動模式一

種作家的自由行動這種行動力圖訴諸其他個人

的自由並最終訴諸人類集體的整個自由而在重

估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的關係將藝術作為一種

對存在的最後的烏托邦救贖上他們又可以與海

德格爾對話《存在與時間》中本體論的魅力就

在於它是一種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對世界的描述

而藝術正是這種烏托邦精神最純粹的實現方式

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性否定晚期海德格爾對

詩學和詩歌的啟迪意義有特別的偏好在海德格

爾那裡詩人是真正執著于本真生存的人ldquo能

在世界黑暗的時代裡道說神聖 [14]rdquo

4 結語

馬爾庫塞是一位具有激進批判精神和深重歷

史責任感的人本主義者所以在他吸收理論資源

時總是會出於對現實關切的需要對這種理論資源

進行激進化的闡釋和改寫但他又是一個深受德

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影響的烏托邦主義者這也

預示了其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進徑正如一位思

想家所言馬爾庫塞的思想具有一種旅行的意味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4

旅行是為了探險但旅行的最終目標卻是回家

馬爾庫塞思想的終結點正是對早年自己的詩學回

歸對個體實存的關注和回歸自然從很大意義

上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回歸這與他作為法蘭克

福學派中最具批判力也最具烏托邦主義樂觀色彩

的形象並不衝突這個學派的另一成員那位憂

鬱的天才瓦爾特 bull 本雅明在法西斯時代之初曾經寫

道ldquo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

賜予了我們 [15]rdquomdashmdash馬爾庫塞將這句話作為他

的著作《單向度的人》的結尾

[1] 馬丁傑伊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 程巍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3]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Richard Wolin amp John Abromeit Heideggerian Marxism Herbert Marcuse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5]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dashmdash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4

[6] 薩特薩特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馬爾庫塞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

店1989

[8] 薩特存在與虛無[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店2007

[9]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10][1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11][13] 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4]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参考文献

兩岸四地

澳科大生參加2019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

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

2019 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於 12 月 18

日至 23 日在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組織來自法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及人文藝術學院五名學生赴北京參加是次活動

研習營於 19 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開營儀式邀請了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饒戈平教授進

行ldquo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比較視角rdquo的主題演講在場營員受益良多當天下午營員們參訪了人民大

會堂及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楊兆業主任座談楊主任深入淺出地

解讀了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分析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拓寬了營員們的思路和眼界

研習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還聆聽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教授主講的ldquo中國國際戰略形勢與

外交政策rdquo專題講座深入了解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形勢通過參與澳門菁英圓桌峰會與在

京優秀澳門青年討論規劃個人未來發展最後營員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北京大學校園定向比賽

在比賽中學習燕園文化和學風增進了彼此間友誼

營員們也前往南開大學與該校學生社團進行交流和學習前往天津和北京體驗了相聲文化遊覽了

具有悠久歷史的故宮閉幕儀式上營員們觀看各組活動成果展示視頻北京大學為所有營員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受益良多不僅增進澳門與內地學生的交流的同時也加強了澳門青年

學生的國家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為祖國強大為民族復興為維護一國兩制制度持續穩定

實施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薛文超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摘要 面對能躲避的不法侵害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的疑難歐陸理論通

說是防衛人無須退避英美法歷史上是以肯定退避義務為原則我國內地實務上不要求防衛人退

避除非遭遇無行為能力人侵害時存例外2005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的ldquo不退避法案全面否

定了防衛人存在退避義務但這一立場面對爭議巨大不斷有重新修法肯定退避義務的動議美

國學界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是效果性的而歐陸與我國理論上缺少對防衛認定與否的效果

關照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ldquo唯結果論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限縮適用問

題但也不可矯枉過正不能使正當防衛的成立走向另一個極端使用致命性防衛手段的防衛人

應當存在退避義務在具有退避可能性前提下法益權衡與比例原則約束正當防衛的成立

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必要性 退避義務 不退避法案 緊急避險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It is diffi cult in determination of self-defense that Whether the defenders have the duty of retreat in the face of the unlawful infringement which can be avoided The continental theory stands that defenders do not have to retreat and China takes a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the principle was the obligation of affi rmative withdrawal The SYG bill passed by several US states since 2005 totally denies the retreat duty in defense but the SYG bill faces controversy due to the 2013 trial of Trayvon Martin in Virginia Based on the social effect of case law the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elf-defense has a results-only situation which limits the authorized defense right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defense should not be overcorrected and go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defender who uses the fatal defense means should be obliged to retre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treat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and proportion of legal interests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defense

Keywords self-defense necessity duty of retreat Stand Your Ground Laws(SYG) emergency measures

收稿日期2020-03-04修訂日期2020-03-30通訊作者薛文超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E-mail wcxuemustedumoTel 00853-88973292

0 问题的提出

當造成不法侵害的威脅時如被侵害人在很

大可能性上能躲開險境但卻並未逃離而是選擇

實施ldquo以暴制暴rdquo的防衛行為甚至採取致命性

暴力手段殺死不法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而阻卻

不法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

務的問題如勞東燕教授認為ldquo防衛人不負有

96

退避義務在各國刑法理論上幾乎沒有爭議建立

在法益權衡基礎上的優越利益原理無法解釋不退

避的立場rdquo[ 1] 加之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

法實踐中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

限縮適用問題越發成為學界和輿論所重視的話

題[2]ldquo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

趨保守不敢或者不善於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將

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

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現象仍然客

觀存在rdquo[3] 照此理解若肯定防衛人有退避義務

則也就意味著對防衛權的削弱進一步限縮正當

防衛的成立範圍但是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的

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推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

衛判斷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在歐陸與英美刑法

發展史上特別是晚近英美刑事立法經驗來看

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其學術爭議內容較有

啟發性無論對有無退避義務本身例外情形

抑或所持立場的根據都很有爭議結合內地司

法實踐來看學界通說觀點失之絕對化防衛人

有無退避義務爭議有著深厚的法文化背景與法

效益上的理由有必要對相關論爭進行考察和研

究對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有無給出充分的理由

1 大陸法系理論的基本立場與我國內地通說之考察

11原則上無退避義務的基本立場與依據

判斷不法侵害受害人正當防衛之成立實

際上涉及侵害人與防衛人(受害人)之間的互

動關係以及法規範所設定的行為預期防衛人

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有無退避義務換言之在

存在退避可能性時而不退避的情形是否成立

正當防衛抑或防衛行為是否需具備ldquo不得

已rdquo要件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大陸法系主

流刑法理論與我國之通說基本契合以 Roxin

KindhaumluserMurmannBuumllte 等學者為代表的德

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防衛者不負任何退避義務

(Ausweichpfl icht)防衛者只要對抗不法侵害者

無須顧慮其有無罪責防衛者亦不負退避義務

也不考量個案的法益權衡關係可採取ldquo果斷且

無須遲疑性rdquo(Schneidigkeit)的防衛措施[4] 換

言之當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客觀上可以躲避

但未退避而直接實施ldquo反擊rdquo的防衛行為時也

屬於正當防衛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以ldquo於海明正

當防衛案rdquo為代表的案件使得ldquo法不能向不法

讓步rdquo成為司法機關和學界頗為肯定的論點 [5]

其一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或ldquo優越利益說rdquo

從 正 當 防 衛 權 屬 性 上 理 解 防 衛 人 有 無 退 避 義

務德國通說認為正當防衛阻卻違法的基礎是

保 護 防 衛 人 的 更 為 優 越 的 利 益(Uumlberwiegende

Interessen)即ldquo合法無須向不法讓步rdquo(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6]

也可以從緊急權角度理解正當防衛是法律緊急

權體系之一部分是一種法定的權利ldquo緊急時

無法律rdquo團藤重光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

救行為和義務衝突都認為是在緊急狀態下所產

生的權利[7] 我國內地學界通說認為ldquo正當防

衛是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手段是公民的權

利並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換言之中

國刑法並未將正當防衛規定為一種ldquo不得已rdquo的

應急措施並未要求防衛人窮盡一切手段之後才

能實施正當防衛相反即使防衛人在有條件躲

避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的情況下仍然有

權實施正當防衛rdquo[8]

其二ldquo必要性說rdquo或稱ldquo個人權利保護說rdquo

對於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人而言可以不退避地

實施防衛行為是拯救生命等緊迫利益必需的ldquo所

謂防衛的必要性是指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

要的行為與緊急避險中的補充性要件不同它

不以行為人沒有其他辦法為必要對於不法侵害

行為人即使可以採取躲避等其他方法但不躲避而

實施反擊的也符合防衛的必要性rdquo[9] ldquohelliphellip

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立場不應要求 A 只可選擇

逃避而非反擊行為故在面對多數人開槍射擊包

97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圍下的防衛者採取擊斃對手的措施以保全性

命即屬必要的措施而得適用正當防衛以阻卻

違法rdquo[10] 因此從效果上為不退避地防衛提供依

據由於退避本身不必然能夠發生預期作用退

避不成功還是要通過防衛手段對抗退避方法的

失效可能增加攻擊的強度造成更多損害因此

主張退避義務之目的是避免兩敗俱傷但是過度

課予退避義務反而是兩敗俱傷特別是促進被

侵害人受害的原因

其三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或稱ldquo法確證原則rdquo

德國主流觀點認為該見解之基礎是法確證原則

(Rechtsbewaumlhrung)ldquo防衛者透過反擊捍衛

保護了法的秩序其反擊行動當然應果敢為之

沒有必要顧慮或關心原不法侵害者的法益即便

有其他雙方均不成傷的退避可能性rdquo[11] 臺灣學

者許達恒不認同法確證原則基於個人保護觀點

認為防衛者也不負擔優先退避的法律義務侵害

者之法益因侵害強度而部分ldquo懸置rdquo法外喪失

了法益屬性的利益因此防衛者可以積極侵害

不違反法秩序是暫時不屬於法益的利益也不

再尋找任何法之保護機制的必然推論[12]ldquo確證rdquo

也可以被理解為刑罰的積極一般預防論中追求的

公民對法的信賴效果確證了法規範的妥當性[13]

實施正當防衛以傷害侵害人的合法根據來自於不

法侵害對法規範的動搖

12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與依據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較少有學者認為原

則上防衛人有退避義務只有佐伯仁志有這一立

場的表達他認為只要出現正當防衛的情狀

任何防衛者均負有優先採取退避措施的義務理

由在於ldquo正當防衛不可避免將造成侵害者法益受

損為求雙方之間利益的最大化或可要求防衛

者優先採取退避措施不僅防衛者可以保護自己

也不會造成侵害者的利益受損是兩全其美的解

決方案rdquo[14] 在通說意義上大陸法系的主流觀

點都是認為在特殊情況下防衛人有退避義務但

是該特殊情況的範圍不同理論與實務立場有所

不同

在《德國刑法典》第 32 條第 1 款規定的緊急

防衛ldquo要求性rdquo也即ldquo被(法律)允許性rdquo的

判斷中羅克辛認為有五種情況下緊急防衛權可

能受到限制並稱之為緊急防衛權的ldquo社會道德

性限制rdquo具體包括(1)無罪責或者有重大減

輕罪責的攻擊(2)由被攻擊者違法挑起的攻擊

(3)輕微攻擊(4)在保證關係範圍內的攻擊

(5)通過威脅的勒索性攻擊[15] 羅克辛對防衛人

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大致是從侵害人的主體

特徵與不法行為危害程度兩個方面進行限定但

在遭受精神病人的攻擊等情況下也並非完全排

斥防衛行為必須判斷是否出於ldquo道德上的理由

放棄對防衛所必要的措施rdquo羅克辛還將ldquo逃跑rdquo

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他認為當招來其他人的幫助

就是一種逃跑並且會暫時給攻擊者以控制權時

就不必要實施防衛也即向他人求助也是防衛

例如學生在面對攻擊他的同學時有義務首先尋

求老師的幫助不可以一種ldquo粗暴的榮譽概念rdquo

鼓勵學生採取放棄攻擊者生命的手段進行防衛[16]

還有學者認為德國之通說是原則上被攻擊

者必須使用最婉轉的即最小危險的或損害的防

衛手段等不需要局限於純粹的防守(ldquo保護的

防衛rdquoSchutzwehr)當情勢對於攻擊的防衛是必

要的時可以轉向而為積極的對抗的防衛(ldquo抵

抗的防衛rdquoTrutzwehr)但存在例外情形當具

有較少的攻擊強度的案件例如被一個醉漢所侮

辱的人不可立即使用暴力而在住宅被侵害的

人在不得已之時必須請求警方的救助[17]

在德國司法實務的觀點上防衛人有退避義

務的判例局限在ldquo親密親屬間的正當防衛rdquo和ldquo挑

唆防衛rdquo兩種情形之中但裁判立場並不完全一

致德國判例認為當丈夫不法侵害妻子時妻

子的防衛權因最近親屬之故而受有限制妻子負

有退避義務如果無法退避以保全雙方法益時

也只能設法採取較和緩的反擊措施[18] 但臺灣有

學者認為這一立場並不妥當不論從保證人地

98

位或者親屬或婚姻制度所產生的社會連帶等觀

點都無法合理說明最近親屬負退避義務的理由

從保證人的觀點上當保證人成為防衛者時會

陷入保護對方 保護自己的兩難關係因此認為

挑唆防衛是唯一可以限制正當防衛ldquo果斷而無遲

疑rdquo特性的規範事由必須先行退避[19]

在日本實務判例中對防衛人是否具有退避

義務也存在爭議裁判立場發生變化核心在於

對不法侵害ldquo急迫性rdquo的解釋1955 年的判例認

為被告人早已預見不正侵害而迅速有力地予以還

擊這一不正侵害不能言之為急迫因此否定了

正當防衛[20]1970 年日本最高裁判例修改了立場

認為ldquo刑法第 36 條所謂急迫是指法益侵害現在

已經存在或者已經逼近身邊即便事先已經預

期到該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接導致急

迫性的喪失rdquo[21] 這裡重視的還是有合理理由

不回避已經預期的侵害但立場在 1976 年再次轉

換最高裁認為ldquo正當防衛以存在侵害的急迫性

為要件但其宗旨並不在於已經預期到的損害

科以應當回避的義務因此即便是當然或幾乎

已確定地預期到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

接導致侵害的急迫性的喪失然而從該條將侵

害的急迫性作為要件的宗旨來看在並非僅僅是

未能避免所預期到的侵害而是出於利用此機會

積極地向對方實施加害行為的意思而面對侵害的

場合認為這並未滿足侵害的急迫性要件是合適

的rdquo[22] 其核心在於存在ldquo積極的加害意思rdquo時

否定急迫性並不成立正當防衛例如2001 年

一起判例中防衛人在確信暴力團成員就要趕來

襲擊之後本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離開辦公室或

者請求員警的幫助卻並不採取這種措施而是

做好充分的反擊準備實際上也實施了反擊應

否定存在急迫性不認定其成立正當防衛[23] 可

見日本實務原則上肯定防衛人無躲避義務但

是在例外情形下足以認定ldquo加害意思rdquo的侵害不

認定為防衛行為

我國內地通說觀點認為正當防衛制度是鼓勵

公民與犯罪作鬥爭但是司法實務中的傾向卻

表現出ldquo截然不同的傾向rdquoldquo裁判者常用迂回

的方式將退避義務引入到正當防衛的構成中rdquo[24]

表現為以缺乏緊迫性必要性或者防衛意識將

反擊行為人的為ldquo鬥毆rdquoldquo互毆rdquo或者故意傷害

通說上認為例外主張防衛人應有躲避義務的情形

主要有三類(1)侵害人是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

的未成年人(2)侵害人是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25](3)防衛挑撥的特別情形ldquo防

衛挑撥人可以行使有限的正當防衛權所謂限制

一是指這種正當防衛必須出於迫不得已如果能

夠躲避就應當躲避能夠緊急避險就應當緊急避

險能夠用其他方法保全本人的人身就應該採

用其他方法rdquo[26] 這一ldquo原則 + 例外rdquo的通說立

場肯定了在一般情形下防衛人即使在有躲避可

能性時也可以實施防衛行為除非特定例外

例如《刑事審判參考》曾刊載一例精神病人侵害

的案件認為ldquo被侵害者不得對精神病人採取可

能損害其利益的攻擊性防衛措施rdquo[27]

13 大陸法系與我國內地通說存在的疑問

第一作為論證防衛人無退避義務價值基礎

的三種學說也包括例外上有退避義務的根據

實際上都存在疑問存在論證上的ldquo明希豪森困

境rdquo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為防衛人不退避提供了一

個不容反駁的高階出處但某一特定權利的正當

性從來不來自於其本身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與ldquo個

人權利保護說rdquo雖然給出了實體上有一定說服力

的理由但存在著論證上的片面法秩序從來都

不是單方的法秩序防衛人與加害人同樣是法秩

序的一部分降低對一方法的保護需要充分的理

由而非僅給出一個加害人安全法益ldquo懸置rdquo法

外的論點即可這種武斷終止論證的結論顯然

並沒有提供真正的依據對於例外情況而言兩

類無行為能力人退避義務是否違背個人保護原

則這種情況降低對防衛人保護依據是什麼很

顯然都不是可以單純通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的

問題

99

第二原則上堅持不退避原則的法效果如何

或許是真正能夠回答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的理

由刑法作為行為規範並非僅是個案的權衡

更給社會確定行為預期三階犯罪論體系中正

當防衛作為違法性排除事由防衛本身是符合構

成要件的有危害結果的行為雖然刑法並不將其

評價為犯罪但並不意味著造成傷害的事實本身

是法所期待的況且防衛過當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鼓勵不退避很容易導致防衛行為由合法滑坡到犯

罪並在整體上影響社會安全在無論歐陸抑或

我國內地的文獻中都較少涉及對肯定退避義務

的防衛案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以及個案的社會影

響這一效果性評價

第三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需要面對的法益

衡量與價值難題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法益真的

不值得保護嗎探討退避義務的場域是防衛人

在確實能夠躲避侵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取防

衛手段進而肯定對不法侵害人合限度的傷害

肯定退避義務的價值主張ldquo生命法益高於財產法

益rdquoldquo生命法益高於身體法益rdquo受到學者的批評

為ldquo貌似無可辯駁的抽象說辭rdquo[28] 但這種價值

又並非無意義法是否降低對侵害人的保護本身

才是一個缺乏原理性的需要證明的主張不法侵

害人的法益在防衛人有退避義務時是否值得保

護這種價值權衡並非空洞的疑問而是實實在

在的兩難

2 英美刑法中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Stand Your Ground原則與Duty of Retreat原則的爭議

21肯定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普通法傳統及其

立場轉向

在普通法歷史上對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

(self defence)是現代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這

一確立並非天然的在英國中世紀時期緩慢發

展直到西元 13 世紀以正當防衛為由實施的

殺傷(homicide)也是違法行為19 世紀以來英

國普通法全面承認了實施正當防衛可以實施致命

暴力的一般原則但該防衛行為受到必要性原則

(necessity)的嚴格限制普通法傳統對防衛人退

避義務的立場是一致的即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以

及在例外情形的可不退避遭受蓄意殺害搶劫

綁架強姦等威脅人身財產等行為的受害人

在採取可能導致不法行為人生命危險的防衛行為

前應當先履行退避義務但是如果這侵害是

發生在住所(residence)的話就不要求履行退避

義務這被稱為ldquo退避原則rdquo(Duty of Retreat)

與ldquo 城 堡 原 則 rdquo(Castle doctrinedefence of

habitation)後者的稱謂是由於將住宅視為人的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退無可退之時可採取

無限制的防衛行為

英國普通法傳統對正當防衛規定了嚴格的退

避義務(duty of retreat)除非能夠證明其對侵犯

者(aggressor)實施暴力殺害行為前其已經退

無可退(back to the wall)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曾闡釋了這種觀點

ldquo法律要求當一人在其自衛中殺死另一個

人應當已盡其可能採取安全的退避以避免對

襲擊者使用暴力這種退避不應當是虛假的或

者是伺機而動而是出於一種盡力避免讓同胞流

血的真摯情感在兩國交戰時這樣做可能會被

視為懦夫之行但是對於受法律管束的兩個主體

而言沒有這種榮譽可言mdashmdash國王和法庭才是不

法行為之復仇者(vindices injuriarum)會給予犯

錯的一方應得之懲罰rdquo[29]

雖然防衛人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但是這一原

則卻一直受到不同觀點的挑戰並進而逐漸轉變

為以不退避(No retreat)為原則柯克爵士 (Edward

Coke) 就認為退避義務對於遭受侵害的人來說是

不恰當的[30] 在英國 1969 年的判決中法庭認

為退避是構成正當防衛抗辯理由的先決條件(pre-

requisite)防衛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欲採

取武力的意思但這一立場已被改變在 1985 年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0

一起案件中上訴法院認為儘管防衛人表明不

欲暴力對抗的行為是表明其出於善意防衛的最好

證據但在一般情形下自我防衛無須退避妥

協但是當退避是唯一的合理(reasonable)選

擇的情形防衛行為(stand and fi ght)就不再是正

當的[31] 可見英國法對退避義務原則上是否定

的但基於合理性的判斷將個案中是否構成正

當防衛委諸司法裁量當有躲避可能性時即使

非致命的暴力(non-deadly force)防衛措施也是不

合法的[32]

美國在早期同樣對正當防衛規定了一般性的

退避義務同時規定了一定情形下的例外不過

在 19 世紀中晚期以後以聯邦最高法院和有影響

的數個州法院裁判為代表美國本土法律觀點轉

向了不退避(Stand Your Ground)原則成為強觀

點最具開創性的案件是 1876 年的 Erwin v State

案件愛荷華州高等法院認為一個無辜的個人

無義務躲開那些試圖採用暴力和無法預知的手段

惡意地嚴重傷害生命或肢體的不法侵害者[33] 而

且這一認識並非基於促人免於懦弱(cowardice)

而是因為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原則是最好的保護

和防衛人生命的手段1877 年印第安那州高級法

院同樣重申了不退避原則在對 Runyan v State 案

的判決中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中對退避原則

的堅守和ldquonecessityrdquo要件的肯定[34]

ldquo身處住宅之內rdquo作為退避原則的例外是一個

發展的歷程1895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Beard vs

U S 案中確立了現代法上的城堡原則(Doctrine

of Castle)即在住宅遭受襲擊之人可採取無限

制防衛自從 20 世紀初開始處在其住宅之中

只要其合理的相信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其自身

就可以採取致命暴力[35] 在 1921 年的 Brown v U

S 案中霍姆斯(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援引並肯定了 Beard v U S 案的立場他認為不退

避原則是更符合人類天性的[36] 霍姆斯認為ldquo面

對出鞘之利刃無暇可為冷靜之權衡rdquo[37] 在緊

迫傷害帶來的壓力下作出是否退避的精確判斷

是超出人能力範圍的Brown 案確定的先例是

由住宅享有的完全不需退避的特權進一步擴大

到任何行為人有合理理由擔憂將遭受緊迫的身體

重傷或死亡的傷害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霍姆

斯的判決不僅使得司法上免除了遭受致命暴力危

害者的退避義務而且是普遍的 SYG 原則的立法

的開始[38]

ldquo一個長時間適用的法律規定並非其為正確

的理由rdquo對於不退避原則來說也是如此轉向

防衛人不退避的理由在於一該原則可以拯救

生命潛在襲擊者可能因為考慮到被襲擊者有權

合法殺害而放棄實施危害行為二退避原則要

求無辜的被襲擊者在面對緊迫危險時採取退避或

迎擊的生存可能性這是強人所難的是一種ldquo不

切實際的假設rdquo[39] 神經學家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大腦控制包括恐懼焦慮情緒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在面對高強度壓力時能壓倒理

智的功能區第二這類情況下的情緒崩潰會促

使個人作出無意識的行為選擇[40] 第三一些法

院判決基於公平原則等確認了不退避原則例如

1990 年 Culverson v State 案被指控一級謀殺的被

告人以法官不適當地向陪審團闡釋正當防衛應當

滿足退避義務[41] 內華達州高級法院推翻了下級

法院判決肯定了不退避原則並援引了 90 年前

的先例 State v Grimmett(1910)此外還有法

文化的因素的觀點認為在 1800 年代脫胎於英

國普通法的美國法開始改變普通法傳統特別是

以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重心的美國南部和中西部

地區對勇氣和榮譽(bravery and honor)的推崇

與工業化的東部地區不同不成文法上認為防衛

不須負退避義務到了這些地區逐步工業化後

這些不成文法傳統依舊保留下來[42]

儘管實務上有裁判觀點轉向不退避原則但

美國模範刑法典(The Model Penal Code MPC)一

直規定了防衛人的退避義務ldquo防衛人在能夠採

取躲避或者通過放棄對物的佔有的情況而避免損

害時採取致命性暴力手段不是正當防衛rdquo[43]

同 時 也 MPC 也 規 定 了 城 堡 原 則 即 在 住 所

(home)被襲擊的情況下可不退避地直接採取

101

致命性暴力措施[44] 依普通法的通說採取致命

性暴力手段而被認為合法的正當防衛需要有三個

要 素(1) 必 要 性(necessity)(2) 比 例 性

(proportionality)(3)合理的確信(reasonable

belief)[45] 必要性要素要求在防衛場合使用暴

力包括致命性暴力手段(deadly force)與非致

命性暴力手段(non-deadly force)只有在必要的程

度上才應該被採用只有當防衛人沒有其他選擇

時才可以採取致命性暴力如果採取非致命性

防衛對於制止襲擊是充分的那麼就不應當使用

致命性防衛手段[46] 普通法判例對正當防衛必要

性規定了ldquo迫近的rdquo(imminent)和ldquo直接的rdquo

(immediate)兩個要素[47] 這就意味著普通法

對成立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先履行退避義務對

此要求防衛人退避是法律和社會重視人生命的

保護超越了對個人在面對襲擊時表現出男子氣

與勇氣(manly or brave)這一價值[48]

在我國學者翻譯的英美刑法的著作中認為

肯定可以 ldquo不躲避rdquo 使用致命暴力是司法實踐中

較少存在情況並指出ldquo趨勢是遠離lsquo不躲避rsquo

規則rdquo[49] 這一觀點並未總結美國各州的實際立

法狀況其指出的趨勢也並不準確[50] 也有研究

認為美國對於正當防衛退避必要性問題有兩

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就整個社會來說應盡可能地

減少不必要的損害應採取能退避就不自衛的態

度這是普通法的傳統觀點另一種認為對侵害

者躲避無異於鼓勵犯罪是不光彩的丟臉做法

因此在即使能夠躲避時也可以進行自衛在美國

後一種觀點占統治地位但極少數州採取了前一

種態度並作了一些補充例如在使用致命暴

力之前如果防衛人可以安全躲避則應當躲

避[51] 這一認識是基本符合 2005 年後美國各州大

量修法之前的狀況

22 不退避原則立法的背景與內容

在 20 世紀後半葉逐步提升的城市化和犯

罪論驅使著正當防衛權利的進一步成比例地

擴大[52]2005 年 10 月佛羅里達州修法通過

Protection of PersonsUse of Force Bill 法 案 對 四

條法律確立了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SYG)即不

退避原則(No Retreat)對於遭受致命威脅的受

害人來說並不負有首先試著採取躲避的責任[53]

這一立法改變了自我防衛中的城堡原則取消了

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有先行躲避義務的規定即改

變了原有傳統上正當防衛成立的必要性和比例性

原則的內容[54] 這一修法直接改變了類似案件的

罪與非罪判斷在法案通過一年之前聲稱因擔

心遭受醉酒乘客襲擊而強殺乘客的 Robert Smiley

案獲得有罪判決但如果該案件發生在一年之後

那麼可能就會被作為正當防衛認定[55] 肯定的觀

點認為SYG 法案並未創設一個新的權利也即

在公民感受到侵害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危險時

採取防衛行為是一種歷史性的自然權利它根

植於不可剝奪的自我保護的權利[56] 在弗羅裡達

州之後三十餘個州陸續通過了類似法案或者以

判例確認了不退避原則

佛羅里達州 SYG 法案的核心在於將無限制

的不退避實施防衛特別是致命性防衛手段的條

件擴大到公共場所遭遇的侵害而在此前採取

這種防衛手段的情境受到嚴格限制佛羅里達州

在 1929 年 Pell v State 案中首次明確闡述了不退避

權(ldquoRight to stand onersquos groundrdquo)除了在一

般情況下實施正當防衛負有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應

當先行退避義務的情形在自己住宅遭受暴力襲

擊的無須退避[57] 此後通過判例陸續擴大了

可不退避防衛的情形其中關於住宅的界定防

衛人與侵害人關係等都值得關注

1965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擴大了這一

無須退讓權利的適用範圍即使襲擊是來自處在

住宅中的受邀者或客人同樣適用[58] 不過

無論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抑或美國最高法院在

Bobbitt 案中都否認了該原則適用在同居關係的兩

人發生傷害中的正當防衛行為[59] 美國最高法院

認為城堡原則的基礎在於每個人在其住所中免

受侵害的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對於同居一處的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2

來說雙方並無一方優越于另一方

但是到了 1999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在

Weiand v State 案中針對是否推翻 Bobbitt 案的

判決發出複審令法庭判決認為該案婦女具有ldquo受

虐 待 婦 女 綜 合癥rdquo(Battered-spouse Syndrome)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認定受害婦女

可不負有退避義務首先Bobbitt 案確定的原

則是建立在對財產權利之上的而非人身權之上

的第二家庭暴力在社會中的持續嚴重化使得

有必要確定更嚴格的保護政策因此應當將

住宅視為ldquo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rdquo(the ultimate

sanctuary)城堡原則應涵蓋來自配偶的襲擊[60]

佛州的城堡原則的適用也從住宅擴大到工作

場所(place of employment)聯邦第三巡迴法庭

在 Redondo v State 案中如此認為[61] 且如在住宅

遭受襲擊的立場一致均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同

在一處工作者(co-workers)並不適用於城堡原

則[62] 不過城堡原則的擴大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在 2003 年的 State v James 上訴案中聯邦第三巡

迴法庭判決受邀請到住宅中的第三人實施防衛

行為並不被免除退避義務這是基於被邀請者缺

乏住宅所有人所具有的最後避難所權利[63] 而且

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同樣拒絕將城堡原則適用於

汽車(vehicles)在 Baker v State 案法庭認為

汽車本身為駕乘者提供的退避的手段不宜免除

退避義務[64]

更為細緻地分析SYG 法案的內容主要有

1 免除了在公共場所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

將城堡原則的限制條件取消

2 允 許 對 侵 害 對 物 的 佔 有(defence of

Property)而非人身的行為實施致命性的防衛手

段至少有九個州的 SYG 法案允許對於沒有身

體傷害危險為了保護物權而允許槍擊[65] 還有一

個州甚至允許這種情況下侵害者在逃跑中實施槍

擊[66] 四個州允許為了保護包括現金手機和相

機等個人財物而使用致命性暴力[67]

3SYG 法案帶來的一個程式上的預設在某

些情形下用槍殺人是合法的在受害人(發起襲

擊者)死亡且沒有證人或者錄影作為證據的情

況下一般就很難推翻辯解這迫使裁判者必然

只能宣判其無罪而傳統上對於無罪的證明是

建立在排除合理懷疑之上的

4 刑事程式上對逮捕可能涉嫌防衛過當者更

為困難修法之前一般是基於一種合理的確信

(reasonable belief)槍擊殺害某人的一般足以引

起逮捕但是六個州的 SYG 法案要求對於主

張基於正當防衛目的槍擊的行為人員警如果不

能發現否定其主張的證據就不能實施逮捕[68]

這會導致偵查程式上的困難

5 裁 判 程 式 的 改 變 八 個 州 的 SYG 法 案

在刑事起訴程式之前建立了訴前的審理程式

(immunity hearing)[69] 由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

的證據決定是否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如構成

則撤銷案件(dismiss)如不構成正當防衛則

案件進入審判程式(trial)這一程式的設置改

變了由陪審團審判案件事實的做法

6 民事責任的免除十一個州的法案對於

合法使用暴力的行為完全免除了民事責任(civil

immunity)包括引起無辜第三者傷害的情形也

不能對行為人提起告訴[70]

23 不退避原則立法引起的爭議與修法動議

SYG 原則這一個百年歷史的陳舊話題在近

年來有了新的闡述佔據了主流媒體的頭條並

成為公眾輿論學者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影響

和改變司法體制的力量[71]2013 年夏天George

Zimmerman 射 殺 Trayvon Martin 一 案 弗 羅 裡

達州的無罪裁判引起了相當大的政治風暴並對

SYG 原則的適用產生了動搖

對 SYG 原則三個有影響力的指責(incendiary

charges)是第一該原則內在是種族主義的

第二立法確認該原則其動因是全美步槍協會(the

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主導的推動擁有槍支運

動第三該原則促進和提升了致死暴力事件的

發生率雖然通過 SYG 法案的州都聲稱是為了防

103

控犯罪(deter criminals)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州

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發生並未受法案實施的影響

同時這些州的殺人傷害案件發生率卻在上升

應當正視 SYG 法案實際上免除了在種族群體中的

行兇者毒販暴徒等人在傷害案件中的法律責

任並且實際上導致了犯罪率上升據 2013 年的

一項研究在佛羅里達州通過該犯案後被裁判

為合法的殺人案件(Justifi able Homicides)比例上

升了 200對當時全部 22 個通過了 SYG 法案的

州這一數位為平均上升了 53[72] 該原則的確

立受到質疑反對和批評者稱之為 Shoot First 原

則即ldquoShoot fi rstAsk Questions Laterrdquo批評

者認為這一法律可能會導致該州陷入更多暴力

的境地特別的對於佛州這樣一個高犯罪率人

口眾多監獄人滿為患種族複雜的州來說更是

如此[73]

Trayvon Martin 事件發生後州政府委派小組

調查 SYG 法案爭議2013 年該調查的最終報告

出爐[74] 報告指出ldquo違法行為rdquo要件應當被進

一步明確以確保法律統一適用並使無辜者免受

不當侵害概念缺乏明確性也會使得法律適用不一

致而這一概念是認定是否成立了正當防衛的基礎

性(fundamental)概念有學者專門研究了ldquo違法

行為rdquo概念的範圍問題建議法庭在司法適用中應

統一概念[75] 有觀點認為 SYG 法案破壞了普通

法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要素(necessity)取消

了執法檢察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多了暴力活

動[76]2013 年 5 月美國民事權利協會(the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USCCR))以 53 的投

票勝出決定對 SYG 法案引起的種族歧視(racial

bias)問題進行調查這是近十幾年來該協會第一

起有關種族問題的調查

2013 年 美 國 律 師 協 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對美國多個州通過 SYG 法案的情況及其對刑事司

法系統與公共安全的影響進行研究[77] 該報告指

出SYG 法案缺少必要性(necessity)主要包括

(1)法案帶來的問題遠多於解決的問題對法案

內容的解釋分歧與模糊邊界使其適用更加困難

而修法之前對公民的保護本已充分(2)SYG 法

案的不退避抗辯實際上多是由毒品犯罪者非

法持槍者等刑事慣犯所主張SYG 法案使公民享

有過多的使用致命暴力的自由使其幾乎有了ldquo殺

人 執 照 rdquo (a license to kill)[78](3)SYG 法 案

對於遏制暴力犯罪並無實際作用研究者給出了

詳實的資料據研究者估計因該法律的頒佈

每月會多發生 28 到 33 名白人男性被殺事件以

2010 年的資料為例這一數量約站到全面被殺害

人數的 8 到 9[79] 而且儘管槍支協會聲稱

SYG 法案的目的在於遏制犯罪但是有學者研究

了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s (UCR) 的實證資料

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法案對於盜竊搶劫等犯罪有

任何的遏制效果[80] 法案產生的ldquo一個自相矛盾

的結局是法律賦予殺戮的自由越多就造就了

更多對被害的擔憂rdquo[81]

Trayvon Martin 案引起的社會普遍呼籲是修法

的直接動因影響從佛羅里達州擴展到全國範圍

內有修改或推翻法案立法動議的州包括阿拉

巴馬佐治亞印第安那弗羅裡達肯塔基

路易斯安那密西根新罕布林等有州議員

州長學者等提出了修改或廢除 SYG 法案的建議

或者議案經過審議但是迄今並未有真正實現的

例子

3 結論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則的評價與啟示

邱吉爾有一句關於防衛的名言ldquo當你面對

來自他人的威脅之時絕不要背過身去試圖逃

離這危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放大了一倍

的危險但如果你當時就直面這威脅毫無懼

色你就將這威脅減半了絕不要逃避什麼絕

不rdquo[82] 但是這種面對國民的政治性宣示強

調的是正面的鼓呼而法律人面對的則是無限複

雜的個案情勢與價值選擇學界對英美法正當防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4

衛認定討論熱烈的退避義務問題還較少關注劉

士心教授新近指出ldquo躲避原則rdquo對中國刑法具

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即不應將 ldquo正義不必屈從

于非正義rdquo絕對化應當盡力減少防衛中對生命

的損害對致命性暴力與非致命性暴力分別設置

使用條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衛中增加躲避義

務的要求司法中應當區分不同情形的躲避義務

分別把握其範圍和限度[83] 本文對該論點進一步

從晚近英美立法與司法現實問題展開並對比大

陸法系與我國的立場對關於防衛人的退避義務

從上述論述中有如下判斷

第一英美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更具規則

主義堅守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更為精細一般

情況下大陸法法系對正當防衛成立相比英美法系

更寬鬆但在對住宅等可不退避的場域則保護防

衛人立場明確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

則上肯定的立場而其例外情形比較狹窄大陸

法系正當防衛構成要件中欠缺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

行為人並非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正

當防衛即便存在逃避報警等其他同樣有效的

法益保護措施也不妨礙行為人直面侵害出手

反擊英美刑法對防衛人躲避義務的退避原則與

不退避原則的爭議突出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法益

衡量原則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與司法判

例更為豐富與細緻SYG 法案在多個州法出臺之

後的效果受到媒體專業機構與學者的關注

並對其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對法案的科學性進

行評估儘管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的

法益衡量過於粗糙ldquo探究國家保護我們的責任

與個人使用暴力甚至是致命暴力擊退和消除侵

犯者的權利之前的界限變得無比重要並不存

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來劃定國家權力和個人自保權

利之間的界限rdquo[84] 學理上的簡單論斷並不足以

支撐案正確與規則有效

第二應當重視正當防衛認定的社會效果評

價與思考對我國正當防衛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情形

不可也不必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對

防衛人躲避義務的論斷清晰但缺乏說理效果

性的評價就如同美國相關機構對 SYG 法案的

研究一樣得出了這一旨在保護社會的立法效果

卻是引發了暴力案件的增多反觀我國也同樣

存在如此情形以於歡案為例不能否認的事實

是討債公司的暴力非法拘禁侮辱等手段在

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暫時或者可預見的

長期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歡遭遇到的ldquo辱

母rdquo當然正常人都會無比憤怒但卻算不得少

見mdashmdash畢竟面對人性之惡遠甚於此的刑事案件每

天發生如果債務人(哪怕是非法債權)遭遇此

類侵權就可以無限制地採取致命性暴力這無

疑有賦予其ldquo殺人之刀rdquo在社會治理無效的背

景下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個案問題無疑將成為賦

予社會正確性期待的規則問題如果因此引發此

類討債中的大量致人死傷的刑事案件增長將是

社會與司法無法承受之重規範上對正當防衛的

理解並不重視結果而是基於行為本身那麼實

務是否屬於ldquo唯結果論rdquo還需要考察實務判決

中是否對防衛行為本身的正當性進行了恰當的闡

釋因此更應當重視行為上的判斷

第三法益衡量與比例原則同樣制約正當防衛

的成立必要性因素是正當防衛特別是採取致

命暴力手段防衛手段成立的判斷要素退避義務

並非完全沒有適用的空間法益衡量貫穿英美法

對退避原則的討論ldquo退避原則本身從不是旨在

提高無辜者的危險其正確適用也不要求沒有過

錯的受害人以其自身受傷害的可能性提升來更

好保護侵害者的安全rdquo[85] 比例原則要求的防衛

與危害的適應性是法益衡量原則的具體落實儘

管我國刑法規定ldquo防衛限度rdquo和ldquo避險限度rdquo都

採用了ldquo必要限度rdquo一詞但無論學界還是實務

界都已達成共識在判斷防衛行為是否超過限度

時並不需要像緊急避險那樣進行嚴格的法益衡

量正當防衛是相比緊急避險有更為充分的自主

權不能將緊急避險中的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ldquo偷樑

換柱rdquo到正當防衛中來[86] 緊急權(Notrecht)是

公民在緊急狀態下為保護法益而損害他人法益的

權利利益衡量是一切緊急權的基礎利益衡量

105

理論的立場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在為維護更好價

值的利益時犧牲較低價值利益的行為是合法的

傳統的單一法益衡量說已經走向綜合的利益衡量

說不再是以ldquo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人身權

利中生命最高財產權利以財產價值大小來衡量rdquo

的公式的簡單對比而是綜合危險的急迫程度

危險源與避險物件的關係法益損害的強度行

為人對危險狀態的責任等事實具體考察在眾多

緊急權中正當防衛權是在行使過程中所受限制

條件最少進攻性最強的一種那麼法律在授予

公民正當防衛權時必然慎之又慎既要保證公民

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要為這種激烈的自

救方式的適用範圍劃定合理的邊界ldquo必要性原

則的深層意義在於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暴力犯

罪者的生命都是有價值並值得保護的rdquo[87] 有

學者主張當不法侵害的程度沒有達到嚴重的不

法侵害時可以按照防禦性的緊急避險來判斷

將無責任能力者的侵害等排除出正當防衛的正當

性體系中[88] 陳興良教授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

正當防衛制度未得到有效實施的表現是防衛人

的利益優先未被貫徹是一種司法偏差[89] 但是

正當防衛的極端強勢性更決定了其適用範圍的

謙抑性而在致命性暴力場合的退避義務需要在

實踐中闡述和明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 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構無價值論的不足》《中外

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2] 參見陳璿《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20頁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果無

價值論的不足》《中外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3] 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人民法院報》

2017年6月26日第2版

[4] vgl Roxin (Fn 18) S 398 Kindhaumluser Zur Genese der Formel 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ldquo in FreundMurmannBloyPerron (Hrsg) Frisch-FS Berlin 2013 S 494 Buumllte (Fn 13) S 146-147 Neumann Individuelle und uumlberindividuelle Begruumlndung des Notwehrrechts in Luumlderssen (Hrsg) Modernes Strafrecht und ultima ratio Prinzip Frankfurt a M 1990 S 219 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

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44頁

[5] 黎宏《ldquo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dquo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民

法院報》2019年7月25日第006版於海明正當防衛案檢例

第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

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8年12月18日

[6] Vgl Roxin (Fn 1) sect 14 Rn 40 JescheckWeigend (Fn 1) S 326 Schaffstein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

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1期

[7] 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頁

[8] 參見高銘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頁

[9] 參見陳家林《外國刑法基礎理論與研究動向》陳家林著 2013第133頁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第206-207頁

[11] Vorallem Kuumlhl (Fn 1) sect 7 Rn 78轉引自林鈺雄《新刑法總

則》元照2014年9月4版第252頁

[12]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22頁369-370頁

[13] 參見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版第62-63頁

[14] 參見佐伯仁志《日本正當防衛論之新開展》黃士軒譯

《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第172-175頁

[15]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3-446頁

[16]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1-442頁

[17] 參見薛泰成《德國刑法中合法化事由的體系》薛泰成自發

行2007年第43頁

[18] vgl Wohlers (Fn 45) S 434-435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

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頁

[19]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376頁

[20] 昭和30bull10bull25刑集9卷11號2295頁

[21] 昭和46bull11bull16刑集25卷8號996頁

[22] 昭和52bull7bull21刑集31卷4號747頁

[23] 東京地判平成14bull1bull11刑集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5] 參見劉憲權《刑法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128頁蘇惠漁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規劃教材刑法

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賈宇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頁從司

法考試等教材來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認可參見羅翔編著

《2014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第47頁

参考文献

106

[26] 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8] 陳璇《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2015年第

3期第120頁

[29]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184-8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69)轉引自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ce 42 Am J Crim L 89 2014-2015

[30] See eg Edward Coke The Third Part of the Institutes of the Laws of England 55-56 (1669)

[31] Julien [1969] 1 WLR 839 Law Relating to Self DefenceEric Baskind LLB (Hons) FHEA MCIArb 7th Dan BJJAGB

[32] See A J Ashworth Self-defence and the Right to Life 34 Camb LJ282(1975)

[33] Erwin v State 29 Ohio St 186 194-99 (Ohio 1876))

[34] 57 Ind 80 (Ind 1877)

[35] 158 US 550(1895)

[36] 256 US 335 (1921)

[37] ldquoDetached reflection cannot be demand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uplifted kniferdquo

[38] See generally Christine Cantalfamo Note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 RUTGERS JL amp PUB POLrsquoY 504 509 (2007)

[39] 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se 42 Am J Crim L 89 105(2015)

[40] Richard Restak The Law The Fiction of the Reasonable Man WASH POST May 17 1987 at C3

[41] Culverson v State 797 P2d 238 (Nev 1990)

[42] Richard Maxwell Brown Southern Violence-Regional Problem or National Nemesis Legal Attitudes Towards Southern Homici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VAND L REV 225 232 (1979) 507-508

[43]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

[44]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ii)(i)

[45]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1-222

[46]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2

[47] State v Norman 378 SE2d 8 13 (NC 1989)

[48]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49] 參見[美]約書亞bull德雷斯勒《美國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

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註腳[36]

[50] 趙秉志主編《英美刑法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0年

版第136頁

[51] 儲槐植江溯《美國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

[52] James D Brewer The Danger from Strangers Confronting the Threat of Assault 119 (1994)

[53] Fla Stat sectsect 776012 013 031 032 (2005)

[54] Christine Catalfamo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mp Public Policy

Fall 2007 Vol 43

[55]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7 2016

[56] Joshua Prince Allen Thompson The Inalienable Right to Stand Your Ground St Thomas law Review Vol272015 pp47

[57] 122 So 11o 116 (Fla 1929)

[58] Hedges v State 172 So 2d 824 827 (Fla 1965)

[59] Fla State v Bobbitt 389 So 2d 1094 Fla 1st Dist Ct App 1980 State v Bobbitt 415 So 2d 724 (1982)

[60] 732 So 2d 1044 (Fla 1999)

[61] Redondo v State 38o So 2d 1107 1110-11 (Fla 3d Dist Ct App 1980)

[62] Frazier v State 681 So 2d 824 825 (Fla 2d Dist Ct App 1996)

[63] 867 So 2d 414 (Fla 3d Dist Ct App 2003)

[64] Baker v State 5o6 So 2d 1056 1059 (1987)

[65]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a)(3) Arizona ARS sect 13-411(A) Florida Fla Stat sectsect 776031 77608 Georgia OCGA sect 16-3-23(3)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Kentucky KRS sect 503080(2)(b)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6]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2)(B)

[67]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8]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G)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B)

[69]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e)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1) Georgia OCGA sect 16-3-24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 14-513(b)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70]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Arizona ARS sect 13-413 Florida Fla Stat sect 776032 Kansas KSA sect 21-3219 Kentucky KRS sectsect 503085 Louisiana La Rev Stat Ann sect 9280019 Mississippi Miss Code Ann sect 97-3-15(5)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sect 14-512(b) 14-513(b) Oklahoma 21 Okla Sta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Texas VTCA sect 83001

[71] Travis Jessica and James Jeffrey Know the Ground Youre Standing On Analyzing Stand Your Ground and Self-Defense in Floridas Legal System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5 p91 (2015)

[72] Aya GruberRace to Incarcerate Punitive Impulse and the Bid to Repeal Stand Your Ground68 U Miami L Rev 961 2013-2014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961 (2014)

[73] Linda Kliendienst Welcome to Florida But Look Out Expanded Self-Defense Law Sparks Campaign to Alert Guests SUN-SENTINEL (Ft Lauderdale Fla) Broward Metro Edition Sept 26 2005 at lB

[74] 全文參見The Honourable Jennifer Carroll Governorrsquos Task Force on Citizen Safety and Protection (2013) available at http

107

wwwflgov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Citizen-Safety-and-Protection-Task-Force-Report- FINALpdf

[75] Campbell R Christopher (2015) ldquoUnlawfulCriminal Activity The Ill-Defi ned and Inadequate Provision for a Stand Your Ground Defenserdquo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3pp44

[76]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5 2016 p717

[77]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al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Sep 2015 P4

[78] Megale EB (2010) ldquoMaking Murder Legal How Laws Expanding Self-Defense Allow Criminals to ldquoGet Away with Murderrdquo Working Paper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elizabeth_megale1

[79] Chandler B McClellan Erdal Teki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Homicides and Injurie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8187 June 2012 httpwwwnberorgpapersw18187

[80] Cheng C and M Hoekstra (2012) ldquoDoes Strengthening Self-Defense Law Deter Crime or Escalate Violence Evidence from Castle Doctrinerdquo 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ampM University

[81] Elizabeth Megale A Call for Change A Contextual-Configurative Analysis of Floridarsquos Stand Your Ground Law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1051p1094

[82] One ought never to turn ones back on a threatened danger and try to run away from i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double the danger But if you meet it promptly and without flinching you will reduce the danger by half Never run away from anything Nev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83] 劉士心《英美刑法正當防衛中ldquo躲避原則rdquo及其啟示》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 5期第113頁

[84] [美]喬治bull弗萊徹《地鐵裡的槍聲mdashmdash正當防衛還是持槍殺

人》陳緒剛範文潔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85] Wayne R LaFave Modern Criminal Law Cases Comments and Questions 4th edition Thomson West (2006) pp492

[86] 劉沛清著《刑法的實踐面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

51-52頁

[87]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88] 參見趙雪爽《對無責任能力者進行正當防衛兼論刑法的緊急

權體系》《中外法學》2018年第6期第1614頁

[89] 陳興良《正當防衛的司法偏差及其糾正》《政治與法律》

2019年第8期第41頁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校園生活

澳科大致力推廣節能文化 建設可持續綠色智慧校園

今年澳門科技大學連續第 13 年支持由澳門特區政府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ldquo澳門節能週 2020rdquo

活動作為是次活動協辦單位之一澳科大全體教職員積極響應ldquo齊熄燈一小時rdquo和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

共同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支持環保

澳科大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包括響應主辦方建議於 6 月 15 日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關掉

大學 9 棟建築物非必要的燈一小時呼籲教職員當天晚上在家參與熄燈活動在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期間

調節室內空調系統溫度維持不低於 25deg C在不影響專業形象前提下大學教職員穿著輕便服飾上班共

同營造輕裝上班的節能文化等

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宣傳推廣節能的行動并沒有停止在加強校園防疫措施確保環境安全的

前提下6 月 16 日唐嘉樂副校長龐川副校長鄺應華副校長和孫建榮協理副校長帶領學院和行政單

位代表人員一同穿上大學和學院的彩色 T 恤身體力行共同倡導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

近年來澳科大大力支持環保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於 2019 年大學新落成的 R 座綜合教學大樓是以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出發作出整體規劃和建築單體設計整體規劃方面在不改變大學整體發展的合理

佈局模式且滿足新大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為今後大學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空間儘量減少

硬質鋪地多配置綠化喬木灌木等建築單體設計方面外牆採用可回收利用的ldquo穿孔rdquo金屬鋁板材料

充分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減少對用電設備的使用率照明多以具有節能長壽環保特性的 LED

燈為主通過智慧化設計控制升降機的使用以及按日常時段需要控制燈光根據實際空間使用需要的

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空調的開閉和空調量從各方面保證新大樓可持續發展等

10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黃志新1王向陽2

(1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2 中山大學數學學院)

摘要 現在概率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量的種類比較稀少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

矩而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一的數學意義並且由於三四階矩的計算較複雜

因此不常用這樣就更顯得現有的數字特徵量種類稀少了有鑑於此本文定義了一些新的數字

特徵量如左右概率左右平均負正均差等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

均值公式而且還研究出了一個不用絕對值計算的平均差公式由於平均差比方差更能真實地反

映數據離散的狀況本文希望該公式能被大家重視並廣泛使用上述這些新的統計特徵量是同一

總體對應特徵量的線性最小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它們擴充了統計特徵量的數量及種類從各方面

反映出概率統計資料的真實內涵與資訊

關鍵詞 平均差左右概率左右均值 正負均差平衡定理三均值公式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1 Xiangyang W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2 School of Math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Nowadays the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probability statistics including only mean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However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ctually represent almost the same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si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results in fewer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currentl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defi nes some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such as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etc On this basis the equilibrium theorem and tri-mean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a mean difference formula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absolute value is studied ou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ula should be valued and widely used as the average deviation can refl ect the discrete state of the data more truly than the variance The aforementioned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the minimum variance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Thus the quantities and types o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expanded to refl ect the true meaning and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rom all aspects

Keywords mean difference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 balance theoremtri-mean formula

收稿日期2020-04-08 修訂日期2020-06-24 通訊作者黃志新男碩士研究生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概率統計數學物理

E-mail 871367655qqcomTel+86 1552123619913005107434

0 引言

現在概率統計中數字特徵量的種類很少

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矩而

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樣的數學意

義而且它們僅代表統計資料的一些的數字特徵

而統計資料的局部特徵如順序統計量的前半部

或後半部的特徵就無從表述因此它們並不是概

109

率統計中全面而理想的數字特徵量

為了表達資料的離散情況現在一般是選用樣

本的修正方差 ( ) 因為它是總體的一致最小方

差無偏估計這是很大的優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

諸多缺陷

1)它的量綱與均值不同是均值的平方

2)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修正方差卻

是平方變換

3)儘管標準差沒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它卻有

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樣本標準差不是總體標準差的

無偏估計甚至用上述的經無偏修正的方差直接開

方得到的標準差 也不是其總體標準差的無偏

估計 [1]

4)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指標只適合於正態分

佈它們基本上表達同一個意義區別只在於有沒

有開方

5)三四階矩的計算都是很複雜的沒有多

少實用價值

因此這些僅有的幾個數字特徵量只能反映統

計資料所蘊含豐富資訊的極少部分在科技日新月

異進步的大數據時代概率統計還是靠這幾個數字

特徵量來表徵是很不全面的

很多文獻曾經建議選用絕對平均差作為對統

計資料平均值離散狀況的描述他們在這方面做過

不少的研究 [2]-[6] 認為平均差反映資料對中心的平

均波動程度意義既直觀又簡潔準確並且對

極少數異常值也不太敏感 因而它的抗幹擾性能比

方差好但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差採用離差的絕對值

來計算所以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有諸多問

題因而平均差在概率統計中處於無關重要的地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系列新

的數字特徵量如左右概率 左右平

均 負正均差 並且在此基礎上研

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式還研究出了可以不

用絕對值計算的新平均差公式並且重新研究了平

均差 m的性質有利於對它的各方面優良品質的

理論分析研究及實用上的數值計算

1  新的數字特徵量

現在 概率統計文獻中 在介紹分佈函數時

基本採用左連續 有些也採用右連續 但這兩種連

續函數的定義 在本文使用中都不太理想 因此有

必要先定義一種新的連續方法 再介紹新的數字特

徵量

定義 101 一個函數 具有左極限和右極限 那

麼它們的中間值是

上面式子裡 中括號內的第一項是左極限 第

二項是右極限而中極限是左極限與右極限的平

均值

定義 102 一個具有間斷點的階躍函數 在間

斷點處既有左連續函數 又有

右連續函數 那麼它們的中間

稱 為中連續今後凡是中極限或中連續

的函數它的下標帶一個 ldquordquo做記號

在概率統計中凡階躍函數如離散型隨機變

數的概率函數及分佈函數一般的數理統計數據

若要分段計算在本文中都採用中連續進行處理

11 新數字特徵量的定義

定義 11 設X為任一概率空間 ( ) 上的隨機變數

為中極限 ( 也即平均極限 )

稱 為以中連續定義的概率分佈 稱

是以中連續定義的隨機變量 X 的分佈函數

註 這樣定義的連續函數稱為中連續函數 介

孚於左連續函數及右連續函數之間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0

在隨機變量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群隨機

變量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概率上應該是平權

的用中連續進行分割是平權分割而用左連續

或右連續來分割分後的兩群數據就不是平權了

始終有一群比另一群多分一個隨機變數的概率

因此中連續比左連續或右連續更為合理

在中連續隨機變量函數中 存在數學期望

以 為界把這隨機變數分為左和右兩部分

當 X 恰好在 這一點有概率

時就把它的一半 分別加到左右各部

分中去

定義 12

分別稱 的左概率和右概率

這裡

注 這一項只是用在離散

型隨機變數上當且僅當恰好在 這一點有

概率 時才加上去 否則這一項為 0(對於數理

統計也同理)而對於連續型隨機變數因為任

何一點的概率為 0因此 以下的公式中凡

是有這一項的按同一方法處理

定義 13 設以下隨機變量為中連續分割

分別稱 和 為 的左右分佈函

這裏的分佈函數是一種一元隨機變數被分

割後的條件分佈函數這是一種特殊的條件分佈

函數它把整個隨機變數分成兩個既不相同又

互有關聯的分佈函數 其中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這兩種條件分佈也存在著通常條件分佈的性

定義 14 設以下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

在 且以下積分絕對收斂

分別稱 為 的左右條件期望 ( 左右

條件均值)以上兩個積分的外形十分相似僅

是積分區域不同而已 (注意 對應ldquo rdquo區

域 對應ldquo rdquo區域)以下類推以上

兩個是既不相同又互有關聯的條件期望從下

面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等號當且僅當單點分佈時成立

先證 對於(13)式的積分

在積分號內分別乘以

或 並且由於 所以有

所以 同理可證 結合起來就

定義 15 設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在且以

下的積分絕對收斂令

分別稱 和 為 的負均差和正均差 經過運算對比(13)式得

111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2 數理統計中的新數字特徵量

在數理統計中 也有對應的新數字特徵量 或

稱為新線性統計量因為統計資料基本上都是離

散型的 所以這些新統計特徵量的公式與上述的離

散型隨機變數的同名公式十分相似在此應以某

一樣本頻率 替換相應的概率 以樣本均值

替換隨機變量均值 ( 為任意腳標既可以

為 也可以不添加)前兩者分別為左右

頻率後者為第 項的頻率把上述新定義的統計

量公式寫於下麵( 公式編號與第一節類似的公式

的編號相對應在上面加兩撇以示異同 )在數

理統計與概率論中類似的線性公式其證明方法

基本雷同為了節省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再證

明瞭

121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頻率上式取絕對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有的被求

和的各項都取非負值而絕對值不是變數的解析

函數 不具有良好的數學性質因此對於理論的深

入探討及實際應用有諸多的不便人們轉而求其

方差但正如前言所述平均差比方差有著更多

的優點因此有必要尋找不用計算絕對值的平均

差公式為此先把上式分成三段求和式

因為中間項恒為 0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只要各項的絕對值號內被減數

大於減數就能達到所有的求和項都能取非負值

的目的其中第二項自然成立因此絕對值號可

以改為小括弧而第一項卻全部相反(被減數小

於減數)絕對值號內全為負值但只需把 與

的位置互換一下即把 用 替換

式中 稱為小於樣本均值的經驗

分佈函數 分別稱為經驗分佈

函數的左右頻率 分別稱為左右頻數

為總頻數若統計資料 在均值 這一點沒有

頻率則 以下同理

122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均值的公式

類似於公式 15負正均差的另一公式為

123 樣本統計量的負正均差公式

13 重新探討平均差的計算公式

131 現在統計上通用的絕對平均差公式

112

一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原公式可以

改寫為

這就是求有限樣本統計資料的新平均差公式

因為上式求和號內全部取非負值這樣既可以達

到不用求每個離差的絕對值也使得新平均差公

式中 的值與絕對平均差公式(16)保持一致  

132 在一般的隨機變數中的平均差公式

同理按平均差的定義在一般的隨機變數

中上式也可以寫成 R-S 積分形式

該公式通用於隨機變數的各種類型分佈中

以上兩個公式把求平均差的絕對值運算變成

了求普通統計資料(隨機變數)的線性泛函了

這些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在統計界使用的絕對平

均差公式所得結果完全相同既保持了原公式的

優異性但卻又不用求絕對值又具有線性泛函

的優良品質能以清晰的線性泛函理論深入的研

究探討它的性質及用途使得對它的理論探討

以及計算應用都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下

遇到平均差時全部應用(17)或(17)rsquo式計算

14 三種均差的區別

平均差與正負均差都是表徵隨機變數(或

統計資料)平均偏離中心狀態的特徵參數它們

在使用時的區別在於

141 當分佈為對稱或偏態很少時(考慮到隨

機誤差)就可用平均差來表徵它們對均值的離

散狀況

142 當偏態較大時則應該用正負均差來

表徵它倆一定要成對地應用它們除了可以分

別表徵資料左右兩邊的平均誤差之外還可以

表徵分佈對中心的偏態狀況

15 新偏態係數

現在的偏態係數要用到離差的三階係數求和

既繁雜意義也不太明確下麵重新定義新偏態係

數意義既明確且計算又簡便綜合上述狀況

一起分析

2 平衡定理与三均值公式

21 半均差

在概率統計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定理一

階中心矩為 0

把上述積分寫成三段之和

因為中間的積分項為 0可以消去其餘項

移項整理後得到

113

22 平衡定理

定理 1 設隨機變數X 的數學期望及正負均

差都存在 則有平衡定理

                     

證 根據 (14) 式 (21)式可以寫成

把上式右邊的上下兩行寫成一個等式便可

得證此定理從上述證明中可以看出M是一個

不變數從中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穎的定理和公式

把(22)式經比例變形運算可得平衡定理的

另一種運算式平衡定理的反比例式

把 (11) 式中有關左右頻數與頻率的關係式

代入 (25) 式化簡得到有限統計樣本中的平衡

定理公式

設M為半均差把上式右邊小括弧內的 的位

置調轉然後去掉該積分前的負號有

以(21)rsquo上下兩式相加得

與(17)式對比可得

即平均差 就等於兩倍的半均差 (24)及 (24)rsquo這三組公式也是平衡定理的另一種表達

形式

它們是平均差的更為簡潔實用的計算公

式 其 計 算 結 果 與(16)(17) 式 完 全 一 致

           

23 新統計量的平衡定理

把(15)式代入上式可得一個更實用的

公式

又根據(22)式 對於有限的統計樣本(25)

式可以寫成 圖 1 概率曲線中的各種新數位特徵值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4

24 随机变数的三均值公式

推論 2 設X為隨機變數它具有均值 左

均值 右均值 左概率 右概率 則有三均值公式如下

             

證把(15)式代入平衡定理(22)式

因為 所以得(27)式定理證畢

推論 3 新統計量的的三均值公式

對於數理統計有相似的三均值公式與前面

一樣只要把(27)式的 置換成相應的

便可 [7][8]

公式 (27)是用頻數寫出的三均值公式只

要把 代進 (27)式整理後便可得到 平衡定理與三均值公式是新數位特徵值的基

本公式之一依據它們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的定

理及公式既可以深化概率統計的理論研究在

實際計算中也可以使運算得到簡化

3 新數位特徵量的線性變換

31 以上所定義的新數位特徵量都是其總

體分佈函數 的線性泛函

即型如

形式的X的線性泛函

這裡所述的新數位特徵值都是 一階及以下

的原點矩或中心矩 ( 包括數學期望 )它們都是統

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在線性變換下它們有著非

常優異的線性協變性 [7]

( 以下設X為隨機變數 Y 是X的線性函數

定理 4 數學期望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這是期望值的普通性質在一般教科書上都

有介紹

定理 5 左右均值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證先證(31)的第一式該式實質是對分

佈 求條件數學期望類似於數學期望的

協變性由條件數學期望的性質得到 ( 對於均值這

一點的處理按照定義 11 處理 )

同理可證

定理 6 平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變性

證因為(32)

(31)

代入 (24) 式 並考慮到 (21) 式以及定理 4

因為中括弧裡是 證畢

115

定理 7 正負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

變性

定理 8 方差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線性協變性

證 當原統計資料具有尺度變換

時其方差的尺度變換為

在此證明瞭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方

差卻是的平方變換定理得證因此方差不具有

尺度變換下的協變性故它以下的三項性能都較

差 [7]

(1)方差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因為當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偏離均值很大的奇異值

時設該奇異值對均值的離差是平均離差的 倍

而該奇異值的方差卻被放大成 倍 [7]

因此它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2)方差的量綱與均值不同它的量綱是均

值量綱的平方見(34)式正如美國著名統計

學教授 DAFreedman 所說方差常常用來度量散

佈然而方差有錯誤的單位和錯誤的大小因

此要取平方根來得到 SD(標準差)[9]

(3)至於 SD(標準差)它雖然沒有方差

這方面的缺點但是它卻是 的有偏估計欲求

它的無偏估計卻要乘一個很麻煩的變化係數 [1]因

此很少應用這 無偏估計這一指標

(4)由此外推當 時是各種大於一階

的原點矩及中心矩它們都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

線性協變性

證 先證第二式當 時由 (15) 式得

所以

同理可證

4 新數字特徵量在同名點估計中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同名點估計與現在文獻所述的

點估計定義有點不同本文的點估計特別強調同

名(或近似同名)點估計即以樣本的某一局部

頻率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概率以樣本的某一局

部的均值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值以樣本的

某一局部的均差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差其

餘同理

定理 9 設 是來自總體的分佈族 的

樣本資料 其左右頻率是其總體左右概率的強

相合和最佳估計也是其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UMVUE)

證由於左右頻率 都是經驗分佈函數

的線性統計量 [7]-[13]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

樣本在 時 左右頻率以概率 1 分別強收

斂於左右概率 由於符合強大數定律

的估計是最佳估計因此是其 UMVUE[8] 業已證

定理 10 設 為可估函數 的

個相互獨立的線性無偏估計量而且它們具有相

同 的 方 差 並 且 則

統計量 的線性組合類中

可估函數 的(UMVUE)且有 (證

明見 [9])

推理 11 樣本均值是其數學期望的UMVUE

其方差為 一般教科書都業已證明 [10]-[11]

推理 12 樣本的左右均值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左右均值實質就是一種變異的條

件均值 它們也

具有條件均值的所有特點與性質它們也完全符

合定理 7 的條件及結論類似於推理 11因此該

推理也成立

推理 13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負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6

正均差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與平均值的線性函數(見(15)式)它們也

符合定理 7的條件與結論按照最小線性無偏估計

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的理論 [9]因此它

們也是其總體分佈中負正均差的UMVUE由於

在 樣本的前提下 的方差就等

於 與 方差之和即 [12]-[13]

同理可證

推理 14 樣本的平均差是其總體平均差的

UMVUE

證 根據(25)式 由於它們是

來自總體分佈族 的 變數所以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得知 所以上式可寫為

具有線密度 質量為 的一塊板材 以質

心(平均值 )為界將該板材一分為二 這兩部

分板材分別又具有各自相應的質量 稱為

左右質量(相當於概率上的左右概率 )

而左右均值 的數學意義就分別是這兩部分板材的質量中心或稱幾何中心其物理意義

就分別代表這兩部分的左右質心正負均差

就分別表示左右板材對總質心 的平均

距離(平均力臂長度)平均差則表示板材兩邊

對總質心的平均距離平衡定理(22)式表示左

右兩邊對質心的力矩平衡其相等代表靜力平衡

52 新數字特徵量的應用

521左右概率的應用(以收入統計為例)

表示收入較低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示收入較高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無偏性證畢

對於一個正常的分佈其左右概率基本是兩

個固定的比例常數因此 實際上是 的線性

函數而 都是最優線性無偏估計基於最優

線性無偏估計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 [8]

所以樣本的 是其總體 的UMVUE平均差

的這些性質比方差與標準差優越

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陳希孺教授曾經說過ldquo好

的點估計會產生好的區間估計rdquo由於這些新數字

特徵量具有以上的優良特性因此引進它們是很有

必要的並且還可以大大的擴展了對隨機變數或統

計資料各種資訊的描述以及各項性質的提煉

5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51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以一維分佈為例)

522 各種均值的應用

表 1 三種均值的用途

項目 左均值 平均值 右均值

1 工效統計(件 工) 落後者平均工效 全員平均工效 先進者平均工效

2 收入統計(元 月) 低收入者均值 全員平均收入 高收入者均值

3 年齡統計 ( 歲 ) 低齡人群均值 全員平均年齡 高齡人群的平均

4 水文統計 枯水年平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豐水年平均流量

5 潮水統計(m) 低潮平均水位 平均潮水位 高潮平均水位

117

523 正負均差的應用

正負均差 實際上已被應用於機械製

圖之中在機械圖中如標注為 即表

示以 50mm 為基本尺寸相當於數學期望極限

偏差寫在後面的在括弧內 + 0003 為上偏差相

當於最大正偏差-0004 為下偏差相當於最大

負偏差 [14]而 分別表示實際尺寸檢測的

正負平均偏差上偏差 = 下偏差 =

當機械的公差系統服從正態分佈

時上下偏差 =

6 例 有一組自動機床加工的零件其公稱

尺寸為 1mm 它的 10 次檢測資料如下 099609

9609991000100010011001100210021003

(mm) 分別求它們的均值新的特徵參數以

及方差和標準差

解為了簡化計算量首先把測量值減去公稱

尺寸得出每次的測量偏差(計量單位改為 )

計算完成之後把結

果加上公稱尺寸便可得到各種均值

1)先求每次檢測的偏差值

計算結果如下

-4-4-10011223

2)求整個資料組的平均偏差

3)零件檢測的平均值

= 公稱尺寸

4) 把資料以平均值為界分成左右兩組

並分別以(11rdquo)式求它們的區間頻率

5)分別以(13rdquo)式求它們的左右均值

6)分別以(15rdquo)式求它們的負正均差

因為 所以統計資料為負偏分佈

7)以 (25) 式驗證平衡定理

8)以 (25) 式求平均差

注用傳統的公式去求平均差

其結果與前式所求一樣但用(25)式計算

不用絕對值

由於各種均差的量綱在線性變換下的協變性

所以不論均值的尺寸單位用 還是 它們平均

差負正均差的單位與之都是相同的

9)樣本的無偏方差計算如下

從上式可以看出由於方差把統計資料的線

性變換變成平方變換所以

a)其量綱為均值的平方

b)當尺寸的量綱從 變為 時倍率為

1000但方差卻增加了 1000000 倍這就不再具

有線性協變性了 [9]

10)標準差

雖然標準差的量綱變化與均值相同但它卻

是有偏的而無偏標準差由於計算太複雜一般

都不使用

3 結論

本文引進了一些新的數字特徵量它們是

左右概率(頻率)左右均值負正均差

以及它們的平衡定理和三均值公式並重新研究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8

了絕對平均差得到了一個新的只用線性函數

計算的平均差計算公式

1)由於新增加的幾個統計特徵量都是統計資

料的線性泛函因此它們都具有線性泛函的優良

特性

a 無偏性樣本的線性統計量都是其總體相

應同名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線性無偏估計

b 相似性它們的量綱與均值相同線性統

計量與概率論的(特別是離散型)計算公式相似

2) 新的平均差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有的絕对

平均差是一樣的 但是免去了使用絕對值的麻煩

從而能大大地促進對它各方面性能的深入研究

因為它比方差能更真實地反映數據離散的狀況

並且還具有很多其他優良的性質應該成為表達

概率統計的有效數字特徵量之一

3)正負均差既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

的離散狀態也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的偏態

情況

4)在上述基礎上推導出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

式使得線性特徵參數在理論研究及實際計算中

更顯得合理與方便

5) 在穩健性方面新的特徵參數都比較穩定

比方差好

上述這些新的數字特徵量當用在數理統計

時它們都是統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基於這點

又可稱它們為線性特徵參數(或稱線性統計量)

它們都是其總體對應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的無

偏估計由於增加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優良的數字

特徵量加上現在已有的數字特徵量就能更準

確地反映統計資料各方面豐富多彩的資訊

今後還需完成的任務是

1 在大數據時代應大力推廣上述這些新

數字特徵量的研究與使用使它們與現有的幾

個數字特徵量(均值方差標準差)一起

以便較為準確全面地描述每一統計資料組群

的各個方面的數字特徵狀況本文順便提議及

希望能促進新的平均差計算公式及平衡定理在

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達到充分利用及壓縮統

計數據的功能

2 在此同時積極開展多元概率統計的新數

字特徵量的研究與開發把這些新觀念推廣到多

元概率統計中去

[1] 沈恒範(編)概率論講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35

[2] Tukey A Survey of Sampling from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s l Olkin and otherIn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Essays in Honor of Harold Hotelling Stanford 1960448-485

[3] Gong C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g Variability Indicators Zhe jiang Statistics2000004-005

[4] 朱子雲朱益超 平均差的演算法改型及其數學性質研究 麗 水 學 院 學 報 2012 (2)001-003

[5] Cen LGZang XFampZao HY Mean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ifference in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presentative DiscussionStatistical and Consulting 2012(4)271

[6] M F M Yousof H Ahmad M M Yaacob A Eyam S Muhammad and SS AhmedUsing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 (DABS) in Interpreting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ummit 2017005-007

[7] LWassermanAll of Statis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836-79

[8] 範金城吳可法(编)統計推斷導引科學出版社200146

[9] 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s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 (ISBN978-0-521-74385-3)first pud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ection 23

[10] 梁之舜鄧集賢楊維權等(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9(上冊) 44(下冊)

[11] 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編)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1--158

[12] 劉強王琳(編)應用數理統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367

[13] Huber PJRobust Statistical Procedures(5th Printing)SIAM1989

[14] 陳於萍周兆元(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122-24

参考文献

半年刊 2007年6月创刊

第十四卷 第一期 2020年6月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miannual Started in June 2007

Vol14 No1 June 2020

定价 20元澳门币(人民币港币)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

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

编委会主席刘良Chairman of Editorial Board Liu Liang

主编 许敖敖Chief Editors Xu Ao Ao

编委刘良许敖敖祈务晨余秋雨张志庆姜志宏方泉林伟基戴龙基黎晓平唐泽圣陈乃九庞川孙立云孙建荣

Editorial Board MembersLiu Liang Xu Ao AoKeith Robert Barclay Morrison Yu Qiu Yu Zhang Zhi Qing Jiang Zhi Hong Fang Quan Lam Wai Kei Dai Long Ji Li Xiao Ping Tang Ze Sheng Chan Lai Kow Pang Chuan Sun Li Yun Sun Jian Rong

目 次

【管理与旅遊】压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调节作用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邹文篪苏玲林宝文蒲小红石永东  (1)

基于保兑仓模式下的生鲜零售商订单决策研究 middotmiddot 郎宇晴何丽鸥黃秀贤黃宣语唐华军 (14)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绿色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定义mdashmdash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研究评论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蒋楠 (24)

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研究--基于中国民航客舱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刘观胜佟伟俊 (35)

中国保险业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销策略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宜有 (50)

互联网消费信贷应用用户的冲动购买意图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郭泰麟黃斐王璟宁 (57)

【人文与艺术】女性主义视觉下的拉斐尔前派女性形象象征性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季敏 (72)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文化演变探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郑应峰 (81)

存在之思与历史性哲学的追寻论马尔库塞与存在主义的渊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萧宝凤 (88)

【法学】论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防卫人退避义务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薛文超 (95)

【资讯科技】概率统计的新数字特征值及其平衡定理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黄志新王向阳 (108)

【信息短文】学生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49)

大学建设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71)

服务澳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80)

两岸四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94)

校园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107)

Contents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 Ling SU Baowen LIN Xiaohong PU Yongdong SHI (1)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14)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24)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 Weijun TONG (35)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 (5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 (57)

Humanities and Arts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 (72)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 (81)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On the Rela 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 (88)

Law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 Xiangyang WANG (108)

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鄒文篪1蘇玲1林寶文1蒲小紅2石永東1

(1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

的影響機制374名来自澳门珠海南京和沈阳的在校大學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本研究的結果

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2)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影响網絡成癮

(3)主观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间發揮中介作用(4)外控型人格调节壓力型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壓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影响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产生的方法

關鍵詞 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1 Ling SU1 Baowen LIN1 Xiaohong PU2 Yongdong SHI1 (1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who come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Macau Zhuhai Nanjing and Sheny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3) subjective well-be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4)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out how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to overcome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020-06-19項目資助本研究獲得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FRG-19-039-MSB)

通訊作者石永東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係戰略管理博彩行為與心理市場調研等

E-mail ydshimustedumoTel 00853-88972041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

及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中國

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最新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

報告》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大陸青少年

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比

例 873 [1]而且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出現普遍

2

化和低齡化的特點網絡用戶中網絡成癮的發

生比率為 24-182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網

絡成癮人群 [2]而且這一比例的數字呈現逐年遞增

的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較多課外自主時間

課程教學依託於網絡以及缺少家長監督等原因

促使大學生成為青少年中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3]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是

一種非成癮物質使人產生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的

結果是一種不良適應行為的表現(maladaptive

behavior)[4]網絡成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

面分別是個體無節制的使用網絡以及網絡成

癮導致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損害 [5][6]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們試圖找到網絡

成癮的成因及其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並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尚未解決

的問題有待探尋和檢驗如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機

制的研究仍不夠全面 [7-11]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總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網

絡 應 用 程 式(applications) 社 會 支 持(social

support)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壓力

型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以及遺傳和生物

因素(genetic and biological factors)[12][13] 其中

心理因素又可細分為人格特質社交障礙自我

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孤獨感抑鬱等

由此得知網絡成癮的研究充滿多樣性和複雜性

而此種複雜性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如不同的心理因素(如生活滿意度人格特質

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在網絡成癮過程中發揮何

種作用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交互作用存在這

些都值得學者們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實證檢

驗因此現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完整的理論

體系時本研究做出如下發展和完善第一很

多研究者分析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時嘗試從網

絡成癮個體的內在特質進行解釋例如分析艾

森克人格特質感覺尋求焦慮特質來解釋網絡

成癮產生的原因 [14-18]但是這種類型的研究過度

關注了個體內在特質對網絡成癮發揮的影響力

忽略了外在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所以本研究將壓力型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面

對的外在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選擇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其不僅會影響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19]還會促使大學生選擇網

絡的方式來逃避壓力 [20-21]第二本研究還將外

在環境刺激(stimulus)和心理特征整合到一個研

究模型中分析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控型人格的

交互作用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響因為個體在面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其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存

在不同所以分析這樣的交互作用能更好的解釋

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第三本研究採用資源保

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作為整

個研究模型的全局理論(overarching theory)解

釋壓力型生活事件使個體擁有的資源(主觀幸福

感)產生變化時所導致的不良適應行為(網絡

成癮)同時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也是構

建本研究理論模型的重要依據 [22]根據該視角的

觀點認知會引發情感和行為反應而不良的認

知模式和習慣會導致慣性消極認知情緒和行為

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消解自我調節這些情緒

反應和衝突則會對個體生理或心理狀態造成負

面影響由此本研究認為引起個體主觀幸福感

變化且產生行為改變的並不只是壓力型生活事件

這一個因素而是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認知

和解讀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外控型人格這一代

表了個體歸因和認知特點的因素作為調節變量

分析大學生個體在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該人

格特質對應的認知特點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對

生活事件的解讀從而造成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

壓力型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學習工作家

庭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刺激的總和 [23]而其

中包含的刺激的種類範圍也很廣 可表現為具體的

3

事件如金錢損失失戀等也可表現為抽象範疇

的刺激如工作環境不理想領導風格嚴苛自卑

等而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刺激都會對個

體的生活情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23]網絡成

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適當使用從而引發個體產

生對網絡過分依賴難以戒斷的表現也是一種

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終日沉迷於此的上癮表現

網絡成癮者會持續不斷地有上網的欲望若得不

到滿足會有焦躁不安煩躁等情緒嚴重者甚至

會導致行為失控

資 源 保 存 理 論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認為個體自身擁有一定有價值的

資源包括物品(object)個體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條 件(conditions) 和 能 量

(energies)當個體的資源減少時會竭力保護資

源並盡力借助其他方式來補充自己的資源 [24]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本研究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會

使大學生個體產生自身擁有資源減少的認知這

是因為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壓力型生活事件大多與

校園生活有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

朋輩之間的比較異地求學帶來的陌生感和孤獨

感經濟困難導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缺少長期

處於不良的人際關係環境中等這樣的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發生會讓大學生個體感受到自身的資源

不斷失去也會產生尋求資源的動機

網絡的社交娛樂和媒體功能是大學生個體

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資源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現有

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資源損耗會提升青少年網絡

使用的頻率和時間 [2025-26]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

當不能獲得來自家庭老師朋輩情感上的鼓勵

和支持時大學生個體會很容易通過網絡在虛擬

世界中尋求這樣的情感支持以此作為壓力型生

活事件所導致的情感和關係缺失的補償 [27]此外

大學生個體在學業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在朋輩的壓

力下(peer pressure)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逃

避現實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可以暫

時忘卻學業和生活中的煩惱網絡遊戲和網絡社

區裏面的影響力又可以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自我認

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個體從新

資源的獲得中體會到網絡帶來的滿足感根據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 H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

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正向影響

12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按照自己主觀確定的標準

對其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做出的評價包括生活

旺盛(fl ourishing)積極情感(positive feeling)

和消極情感(negative feeling)三個維度 [28]生活

旺盛是個體依據其主觀體驗判斷其是否擁有幸福

生活的認知評價而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個體

通過評估自身生活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29-30]

再將兩者作比較從而得出的關於情感體驗方面

的評價所以主觀幸福感代表個體對其生活中

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其情緒資源狀況的評價 [28]

研究表明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個體

的生活旺盛感產生負面影響 [23]這是基於資源保

存理論的主要觀點即資源的保存會給個體的生

活帶來正面的價值資源的獲取能夠對個體的心

理生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會帶來消

極影響因此從生活旺盛的維度來看壓力型

生活事件的發生會導致個體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

活資源無法得到保存及持續獲取在大學生個體

主觀的評價中會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使

自己難以達到幸福的標準降低了生活旺盛感

導致主觀幸福感的下滑

再者壓力型生活事件經歷得越多個體承

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就越大 [30]根據關於壓力的

交互作用模型 (Transactional model) [32-33] 視角

大學生個體會判斷生活事件事件對其資源產生的

影響依據判斷的結果大學生個體會產生壓力

應對過程和應激反應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會

導致個體產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负面评价帶來積

極情感資源流失並降低主觀幸福感此外研究

者們也指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的關聯因素

例如頻率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會影響大學生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4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34-3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

提出假設 H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產生負向影響

13 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

網絡資源使用動機分為學習(learn)社

會 補 償(social compensation) 消 磨 時 間(pass

time)娛樂(entertainment)和朋輩聯繫(peer

communication)[36]但大學生個體的上網動機

更多是為了獲取身心的愉悅或者彌補對現實世界

的不滿 [37]也就是上述動機中的社會補償動機

社會補償屬於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的表現是指當個體遇到困境或挫折

時希望通過其他物質心靈等資源的獲得來

補償因挫折給其帶來的消極情感或行為而帶來資

源的損失以此來減輕內心不安和恢復心理的穩

定 [38-39]

主觀幸福感代表了大學生在其生活中所擁有

的資源的多少 [27]前文論述了壓力型生活事件給

大學生帶來資源損失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為

這樣的資源損失會導致個體負面情感的產生并

影響主觀幸福感在此情況下個體需要通過社

會補償的形式來獲取資源減少資源損失給自身

帶來的負面情感上網作為社會補償的方式之一

能對個體的負面情感的產生感進行補償 [25-26]因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下降会造成網絡成癮

的產生反之當大學生個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

福感其需要通過網絡獲得社會補償的動機會大

大降低這也会降低了網絡成癮的產生

此外情緒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水準和思考風

格負性情緒會增加個體認知偏差出現的可能性

如焦慮個體會過分注重自身產生的失誤擾亂正

常的認知過程神經質的個體會有情緒波動與衝

動對生活滿足感的認知會出現錯誤評價 [40]由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低的大學生對自身與

他人的關係的感知更為消極認為他人不能理解

自己 [41]所以會與他人保持疏遠關係 [26]而由於

現實生活中趣事的發現通常需要多人參與及分享

所以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大學生會表現出相對較低

的主觀幸福感這樣的個體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

獲取相對應的情緒資源和社會支持比如轉向虛

擬網絡尋求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以滿足現實

生活中與朋輩關係疏遠消磨時間和娛樂的需求

所以本研究認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低其需

要尋求的補償和替代資源就越多花費在網絡中

的時間也越长網絡成瘾发生的概率也相對越高

反之若主观幸福感较越高网络成瘾发生概率

相对越低

綜合假設 1 和假設 2 的論述以及主觀幸福感

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 H3主觀幸

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

作用

14 心理控制源的調節作用

現有的研究發現在生活中盡管個體在經歷

重大壓力型生活事件後認知和情緒會遭受強烈打

擊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

理疾病如抑鬱和自殺傾向這說明消極認知或

情緒在進行遞進轉換時可能有其他因素對原有

關係發生了影響如人格特質 [42]心理控制源作

為一種典型的個體人格特質會將個體經歷的生

活事件做不同的歸因這種歸因會使個體產生不

同的情感和行為 [43]其歸因方式包括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兩種互為反向的歸因類型 [44]傾向於外控歸因的

個體可稱之為外控型人格他們傾向於把結果

歸因於外部因素影響認為結果是由運氣或命運

等外部作用力決定的 [45]相反傾向於內控歸因

的個體可稱之為內控型人格他們認為結果與

個體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有關並認為

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因此

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理解會受心理控制源的

影響在此情況下若大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

5

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通常做外部歸因認為

外部因素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難以掌控前途命

運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弱於內控型人格

面對的壓力也隨之更大這使其受壓力型生活事

件影響時心理資源流失會遠高於內控型人格個

體最終導致主觀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46]基於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 H4外控型人格調

節壓力型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當

大學生個體表現為高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負向影響增強

綜合前文分析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和

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構建了研究模型提

出了中介假設和調節假設這樣的假設共同構建

了有調節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

因此我們提出假設 H5 壓力型生活事件經過

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受到外控

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外控型人

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

癮產生的效果減弱研究假設對應模型如圖 1 所

2 方法

21 被試

本 研 究 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與 SPSS 的

Process 插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抽樣的過程中採取

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便利抽樣向位於澳門珠

海南京瀋陽的七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问

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的同学共發

放問卷 450 份回收並剔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

問卷 374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其中男生 146

人女生 228 人樣本年齡範圍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20 歲

22 工具

採用的外控型人格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原始版

本皆為英文因此需要對英文量表進行翻譯和修

訂為了確保量表意義的準確性本研究對量表

的翻譯採用了標準的ldquo翻譯mdash回譯rdquo程式最終

得到正式施測量表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

採用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47]該量表由 27 項壓力型生活事件構

成包括 6 個分量表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受

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將選項設

置為未發生(評分為 0)和發生後的影響程度(1

= 沒有影響5 = 極重影響)6 個選項本研究中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22 外控型人格

採用 Spector [48] (1988)編制的心理控制源量

表中的外控型(externality)維度量表因為施測

對象是大學生所以將部份題目文字進行微調

圖 1 假設模型路徑圖

壓力型生活事件

外控型人格

主觀幸福感 網絡成癮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6

以適合施測對象背景該部分量表包含 8 個條目

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為 087

223 網絡成癮

採用白羽和樊富瑉針對中國大學生修訂的網

絡成癮量表的中文版 [49]該量表根據 Young[6] 及

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r[50] 的量表發展而成

共 19 個條目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6

224 主觀幸福感

採用 Diener 等 [28] 開發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该

量表测量了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以及生活的

旺盛感共计 20 个条目该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其中關於積極和消極情緒問題的評

分方法採用ldquo1= 從不5= 大部分時間rdquo關於

流暢感問題評分方法用ldquo1 = 非常不同意5 = 非

常同意rdquo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 SPSS220 進行信度分析描述

統計分析和 Pearson 相關分析採用 SPSS Process

組件進行中介檢驗和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採用

Mplus83 進行區分效度檢驗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數分析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採用了匿名和保密

的方式對調查程式進行了控制以減少自我報告

式的問卷收集方法所導致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common method bias) 同 時 應 用 Mplus83

對区分效度進行檢驗由於量表的題項數量較多

按 照 Little Cunningham Shahar 和 Widaman[51] 的

建議採用了隨機打包(parceling)的方法將每個

變量打包成 3 個指標後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表

1 中報告了包含四個變量(壓力型生活事件外

控型人格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的基準模型

(baseline model)和其他四個備選模型(alternative

model)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擬合指標來看基準

模型的擬合度最好 χ2df =240RMSEA為008

小於 01CFI 和 NNFI 的值在 090 以上與基準

模型相比其餘 4 個備選模型的卡方值增加而

且擬合指標和基準模型相比也不理想表明各變

數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

法偏差問題

表 1 測量模型之間的比較結果

注SLE 代表壓力型生活事件ELC 外控型人格IA 代表網絡成癮SWB代表主觀幸福感ldquo+rdquo代表變數合並

 模型 包含因數 χ2 df χ2df RMSEA CFI SRMR

基準模型 4 因子SLE ELC IA SWB 11502 48 240 006 097 005

模型 1 3 因子SLE+ELC IA SWB 38503 51 755 014 086 011

模型 2 2 因子SLE+ELC IA+SWB 72784 53 1373 021 073 015

模型 3 2 因子SLE+IA ELC+SWB 73127 53 1380 020 072 018

模型 4 單因子SLE+IA+ELC+SWB 83447 54 1545 021 068 015

7

32 描述統計分析

表 2 顯示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r

= 066 p lt 001)和外控型人格(r = 035 p lt

001)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r

= -037 plt 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

與外控型人格(r = 065 p lt 001)存在顯著的

正相關上述結果符合中介檢驗的前提條件此

外表 2 还報告了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

萃 取 量(AVE) 的 檢 驗 結 果CR 均 大 於 07

AVE 均大於 05表明有較好的組合信度和收斂

效度

33 中介檢驗

在檢驗變數之間的中介關係時本研究採用

了 Cole Walter 和 Burch[52] 的 檢 驗 方 式 並 按 照

Hayes[53] 編寫的拔靴法(Bootstrap)腳本檢驗中介

效應的顯著性從表 3 中可以看到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產生正面影響(β=060 p=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β=-

044 p =000) 壓 力 型 生 活 事 件 通 過 主 觀 幸

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β=050 p=000)Sobel 檢驗(正態分佈假定)結果也表

明了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Sobel z =

531 p= 000)對網絡成癮產生間接影響Bootstrap

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在 95 的置信區間條件下

經過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沒有包括 0(006 015)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

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表 2 研究變數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注N = 374 代表plt005 代表plt001

   變 數 M SD 1 2 3 4 組合信度(CR)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1 壓力型生活事件 291 070 mdash 088 071

2 外控型人格 310 068 035 mdash 077 052

3 主觀幸福感 314 082 -037 -028 mdash 074 050

4 網絡成癮 306 064 066 065 -049 mdash 081 058

表 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 374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 (下限)UL=upper limit (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 (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直接效應和總效應(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 060 036 168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主觀幸福感 -044 006 -786 000

主觀幸福感到網絡成癮(控制壓力型生活事件) -022 031 -726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控制主觀幸福感) 050 004 1389 000

Value SE LL95CI UL95CI z p

正態分佈下的間接效果和顯著性(Indirec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using normal distribution)

Sobel 010 002 009 019 531 000

M SE LL95CI UL95CI

拔靴法間接效果(Bootstrap results for indirect effect)

Effect 010 002 006 015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8

34 有調節的中介檢驗

表 4 上半部分報告的是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

控型人格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對主

觀幸福感的影響當个体表现为高外控型人格時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观幸福感的影響力增强(B =

018 p lt 001) 基 於 Aiken 和 West[54] 的 方 法

本研究畫出調節效果圖(圖 2)表 4 下半部分報

告的是在外控型人格取不同值的情況下有條件的

間接作用效果(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在外

控型人格取低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

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11在 90 的置

信區間是(006 018)沒有包括零在外控型

人格取高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05在 90 的置信區

間是(001 010)沒有包括零有調節的中介

指數為 -004在 90 的置信區間是(-010 000)

基於上述結果有調節的中介假設得到支持

表 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374 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下限)UL=upper limit(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主觀幸福感

常數 632 066 9 6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92 024 -388 000

外控型人格 -069 022 -318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times外控型人格 018 008 237 002

網絡成癮

常數 230 017 1359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50 004 1389 000

主觀幸福感 -022 003 -726 000

外控型人格 Boot indirect effect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外控型人格取值(M plusmn 1SD)範圍內的有條件的間接效果

-SD (-068) 011 003 006 018

M (000) 008 002 005 013

+SD (068) 005 002 001 010

Index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有調節的中介指數 (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

外控型人格 -004 003 -010 000

圖 2外控型人格調節效果圖

4 研究结果与討論

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同時還檢驗了主觀

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研

究結果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產

生正向影響(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

9

產生負向影響(3)主觀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網

絡成癮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4)壓力型生活

事件經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

受到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

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對主觀幸福

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效果減弱

41 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促進網絡成癮

過往的研究中對於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

癮的分析雖然有相對一致的結論但是不同的學

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以及對網絡成癮分析的視角不

同例如德國一項關於網絡依賴兒童(11-14 歲)

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網絡和視頻遊戲

是他們面對壓力時的首選應對方式 [55]神經生理

視角的研究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Liu 和 Luo [56] 對比了 33 名網絡成癮青少年和 33 名正常青少

年的末梢血多巴胺水準(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和 血 漿 多 巴 胺 水 準(plasma dopamine

level)對比後發現血漿多巴胺水準與每週上

網時長顯著正相關Zhao[57] 等人的研究表明和

普通人相比網絡成癮者經歷的壓力型生活事件

更多程度更嚴重胡丹耿 [58] 對中國 2003-2009

年的 20 篇(含 10287 名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成癮

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壓力型

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具有正向影響 此外

國內外很多其他研究的結果也與此一致 [59-61]

雖然很多研究者都發現生活中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會造成網絡成癮但是本研究的一个首要贡

献是采用了資源保存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解釋

了為什麼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產生影響原因如下第一網絡成癮是對個體

因壓力型生活事件而損失的資源的補償行為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個體具有保護自己現有資源和

獲取額外資源的需求對大學生而言當個體感

覺到資源損失時上網這一流行容易獲得並

且能帶來快樂的方式就成為了他們補償資源的方

式第二儘管是不恰當的應對方式但網絡成

癮是壓力型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之一網絡遊戲

因其反饋和獎賞的即時性給人帶來快樂社交網

站因其緩解了個體的孤獨感滿足了個體的人際

支持需求而成為青少年乃至很多成人應對壓力的

方式 [11]因此資源保存的觀點為解釋大學生使

用網絡的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即網絡使

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和增加大學生個體的資源

判斷是否是合理補充資源還是網絡成癮關鍵在

於其補充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幫助其從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恢複且不會因為過度使用

網絡而造成網絡成癮這樣的研究視角帶來的客

觀分析結果也會在未來幫助研究者確定新的網

絡成癮的判斷標注和開發新的方法此外如本

研究前文所述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青少年

群體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分析其網絡成癮行為

能夠更客觀有效地對該群體的網絡使用動機進行

客觀的解讀

42 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

事件與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存在的消極影響會首先作用

在個體的認知上形成對自身生活方面的評價認

知降低根據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理論這種負

面的認知隨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產生不良

行為如網絡成癮另一方面消極情緒是個體

主觀幸福感的判別條件之一積極情緒的減少

消極情緒的增加會促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下降

同時主觀幸福感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個

體所擁有的資源的多少較低水準的主觀幸福感

代表個體擁有的資源狀態不佳難以緩解壓力型

生活事件帶給個體的消極影響根據社會補償的

觀點 [37]個體某方面資源的流失需要其從另一領

域補償這種心理體驗或行為損失上網是一個非

常簡單易得的補償途徑這是由於上網具備匿名

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

現實性(Escape)的特徵網絡使用不僅能給個體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0

帶來快樂還容易成為個體補償心理資源的重要

方式若個體經歷較多或較嚴重的壓力型生活事

件其需要獲得的額外心理資源也越多上網這

種資源獲取方式就會變得頻繁久之就形成網絡

成癮行為

43 外控型人格的調節效應分析

壓力型生活事件會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心理

和行為兩方面的應對方式但並非所有個體的心

理應對方式都趨於一致這其中的原因包括人格

特質帶來的認知差異 [25]不同人格對壓力或負面

狀態進行的不同歸因會使個體產生認知上的差

異即導致不同個體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情感反

應的差異外控型人格傾向於外部歸因他們在

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壓力時會把壓力型生活

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外在因素的掌控認為自己無

法改變這種壓力狀態對自我能力表現出否定

這種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會使其經歷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表現得更加無助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

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也會更強這樣的心理狀

態會使外控型人格感受到自己心理資源的缺失

從而在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影響下其幸福感會降

低得更為明顯因此外控型人格的認知和歸因

特征會影響大學生經歷壓力型生活事件後的主觀

幸福感的高低该研究结论对先前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完善

此外過往的研究中多是將外控型或內控型

人格做自變量處理分析其對個體產生的影響 [62]

但近階段開始有學者將心理控制源(外控型或內

控型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分析其對大學生學業

成績產生的影響 [63]這是因為人格特質在作為一

種心理狀態(state)的表現在不同的情境刺激

(stimulus)之下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表現 [64]因此

本研究將外控型人格特征作為調節變量處理可

以更好地說明大學生個體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這

樣的情境刺激時人格特質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

差異最終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所產生的影響

5 实践意義與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和ldquo認知 - 情

感 - 行為rdquo模型從認知的角度探尋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及主觀幸福感在網絡成癮機制中的角色和作

用研究發現的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與

網絡成癮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對現有網絡成癮理

論框架的重要補充其次外控型人格會增強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影響調節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大學

生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大學生

個體而言當自身遇到生活中的負面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例如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長期處於不

良的人際關係環境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一定

時期內會面對資源損失的困境導致幸福感下降但

是要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補償自身的資源

這樣積極有效的方式包含參加社團活動來從志同

道合的朋友中獲得理解和支持從事自願者活動

參與到社會服務當中從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中獲得

自我的價值感和生活的意義感拓展自己學習知識

和技能的渠道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來應對學業壓

力帶來的挑戰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運動和網絡

娛樂時間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壓

力型生活事件的能力總體而言建議大學生個體

通過多種有益的渠道來幫助自己補充資源降低生

活事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

增加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如加大對校園社團及

文體活動的支持鼓勵老師課後與同學們進行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些都會直

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反

應在提升大學生個體幸福感的同時避免其網路成

癮的發生

對於外控型人格發揮的影響可以通過心理健

康課程及工作坊的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

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弱點在其對自身性

格有了准確認知之後可以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中積

極培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減少過度外部歸因造成

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也可以為通過專業機構和

11

從業人員大學生個體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詢和心靈成

長服務通過心理幹預來引導大學生個體幫助其

構建積極的生活認知模式和習慣

儘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

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

中加以完善第一研究方法方面採用了橫截

面(cross-sectional)和自我報告的研究方法未來

可採用縱向(longitudinal)研究法更有效地追蹤

壓力型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網

絡成癮之間關係及其動態變化過程此外網絡

成癮的行為表現還可採用同伴父母評價的方式

避免個體自評帶來的社會稱許(social desirable)

現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没

有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生

活事件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学生

群体在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面对的生活事件是不

同的例如大一新生面对的更多是来自新环境和

新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但大四的同学除了学

业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就业或读研压力带来的挑

战从专业方面看就业相对容易的热门专业领

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和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面对的就业压力(壓力型生活事件)是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具体地分析不同年

级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壓力型生活事件有哪些

以及这些壓力型生活事件产生的作用效果第三

基于前文讨论到不同年级和专业同学面对的生活

事件的差异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分析不同維度的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影

響對比不同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效果第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人

際關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外虛擬網路

中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其幸福感例如網路霸

淩(cyber bullying)給大學生人際關係帶來的影

響 [65]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測量大學生的生活

壓力事件時也要將大學生在網路虛擬世界經歷

的事件作為因素之一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的主

觀幸福感和網路成癮現象產生的影響同時還

可以通過虛擬和現實世界經歷的人際關係產生的

影響效果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現實

和虛擬世界的生活事件給大學生幸福感帶來的影

響第五本研究採用的外控型人格量表測量的

維度集中在學業方面但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

經歷的生活事件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未來的

研究中也會考慮開發符合中國大學生群體特點的

多維度的大學生外控型人格量表用來測量在不

同生活情境中大學生群體的外控型人格特點的表

現第六在衡量網路成癮衡量方面未來也需

要找出更有效準確的方法和標準因為智能手機

和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很多生活

學業和工作上的溝通及問題的處理會通過網絡

所以個體使用網絡的平均時間及使用頻率都會提

升那麼原有的衡量網絡成癮的標準(例如網絡

使用時間)和方法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發

展和完善例如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路不只是

玩遊戲和網路直播等單純的娛樂他們還會通過

各種網路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未

來要更加細緻地測量非網路學習時間以外的過

度的網路娛樂時間作為網路成癮的衡量標準尤

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不只是大學生

整個社會的網路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在增加因

此未來需要開發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環境的網

路成癮量表第七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經歷給大

學生造成的資源流失除了可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

獲得補償之外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

非常好的補償途徑例如以往的研究中提到的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66] 以及社會活動(social

activities)[67]所以未來的研究中還可以考慮分析

現實的人際關係網路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緩衝效

果(buffer effects)除此之外從資源保存理論

的視角來看個體在生活中擁有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也會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影響產生緩衝效果進

而對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產生影響所以未來的研

究還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作為個

體差異納入到研究中分析其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效果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2

[1]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 2016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

告(2016-08)[2019-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2]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44(1) 64ndash73

[3] 周世傑 唐志紅 彭陽網路成癮青少年的網路相關行為特徵 中國

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2) 151ndash153

[4] 葉寶娟 方小婷 楊強等情緒調節困難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相貌負面身體自我和社交回避與苦惱的鏈式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

與教育 2017 33(2) 249ndash256

[5] Yung K Eickhoff E Davis D L Klam W P amp Doan A P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blematic use of google glasstrade in patient treated at a 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2015 41 58ndash60

[6] Young K S Rodgers R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998 1(1) 25ndash28

[7]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VandeCreek L amp Jackson T eds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7 19ndash31

[8] Young K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Montag C Reuter M (eds)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5 Springer Cham

[9] Caplan S 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m Behavior 2002 18(5) 553ndash575

[10] Caplan S E Preference for Onl ine Socia l In teract 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3 30(6) 625ndash648

[11] Weinstein A amp Lejoyeux M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77ndash283

[12] Cerniglia L Zoratto F Cimino S Laviola G Ammaniti M amp Adriani W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Neurobiological psychosocial and clin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mp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6 174ndash184

[13] Poli R Internet addiction upd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ssessment and prevalence Neuropsychiatry (London) 2017 7(1) 04ndash08

[14] 聶佳 鄭麗娜 張微冒險情境與獎懲資訊對網路成癮者決策行為

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6 24(4) 601ndash604

[15] 王潔 陳健芷 楊琳等感覺尋求與網路成癮關係的元分析 心理科

學進展 2013 21(10) 1720ndash1730

[16] 徐遠超 楊裕萍 吳大興衝動性在負性情緒與大學生網路過度使

用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6) 942ndash945

[17] Munno D Cappellin F Saroldi M Bechon E Guglielmucci F amp Passera R Zullo 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pathological overuse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6 248 1ndash5

[18] Tao Z Wu G Wang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in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anxiety binge eat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pringerplus 2016 5(1) 1579

[19] 傅俏俏 葉寶娟 溫忠麟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

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20] 羅一君 孔繁昌 牛更楓等壓力事件對初中生抑鬱的影響網路

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強度的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7 33(3) 337ndash344

[21] Anderson D R Collins P A Schmitt K L amp Jacobvitz R 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 23(3) 243ndash260

[22] Crossley C 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social undermining A closer look at perceived offender mo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9 108(1) 14ndash24

[23] Liu X Kurita H Uchiyama M Okawa M Liu L amp Ma D Life events locus of contro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56(12) 1565ndash1577

[24] Hobfoll S E The infl 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1 50 337ndash421

[25] 魏華 周宗奎 李雄等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網路遊戲成癮逃避動機

的中介效應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3) 357ndash361

[26] Frison E amp Eggermont S 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rsquo depressed mood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4(44) 315ndash325

[27] Zhao F Zhang Z H Bi L Wu X S Wang W J Li Y F amp Sun Y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28]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amp Biswas-Diener R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97(2) 143ndash156

[29] Christopher A N Lasane T P Troisi J D amp Park L E Materialism defensive and assertive self-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 26(10) 1146ndash1163

[30]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ndash575

[31] Diener E amp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5) 926ndash935

[3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1) 1ndash22

[33] Lazarus R amp Folkman S Stres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Barcelona Martiacutenez Roca 1986

[34] 傅俏俏 叶宝娟 温忠麟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35]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ndash183

[36]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参考文献

13

学 2011

[37] 石如彬何凯蒙静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智库时代 2020(16) 112ndash114

[38]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 48(4)402-415

[39]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学 2011

[40] 郭丹高低神经质个体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 2014

[41] 艳宁 孔风 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01) 50ndash51

[4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3) 281ndash291

[43] 黃曙傑 郭菲 王雅芯等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

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 25(1) 70ndash74

[44] 石怡 周永紅 曾垂凱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

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5 23(3) 538ndash540

[45]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46] Diener E Emmons R A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7(5) 1105

[47] 劉賢臣 劉連啟 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1 34ndash36

[48] Spector P 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locus of control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8 61(4) 335ndash340

[49] 白羽樊富瑉 大學生網路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 心理發

展與教育 2005 21(4) 99ndash104

[50] Morahan-Martin J amp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 13ndash29

[51] Little T D Cunningham WA Shahar G amp Widaman K F To parcel or not to parcel Exploring the question weighing the meri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9(2) 151ndash173

[52] Cole M S Walter F Bruch H Aff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dysfunctional behavior to performance in work tea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5) 945ndash958

[53]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ublications 2017

[54] Aiken L S amp West S G amp Reno R R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Sage 1991

[55] Winkler A Doumlrsing B Rief W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2) 317-329

[56] Liu M Luo J H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ey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6)

9943ndash9948

[57] Zhao F Zhang Z H Bi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58] 胡丹耿 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原因元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 2011 6

66ndash70

[59] Leung L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 Behavior 2007 10(2)

204ndash214

[60] Young K Internet Addict 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9 39

241ndash246

[61] 侯友 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0 39(4) 19ndash22

[62] Stewart M A De Georgewalker L Self-handicapping

perfection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 path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160ndash164

[63] Albert M A Dahling J J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teract to predict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45ndash248

[64]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65] Gahagan K Vaterlaus J M Frost L R College student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onceptualization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bystander responsibi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1097ndash1105

[66] Leung L Lee P S N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the

roles of Internet activities use of new media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elematics amp Informatics 2005 22(3)161ndash180

[67] Jeong E J Kim D H Social activities self-efficacy game

attitudes and game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4) 213ndash221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郎宇晴何麗鷗黃秀賢黃宣語唐華軍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隨著線上新零售的出現線下零售商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痛點如生鮮產品易

腐易變質生鮮供需易分散冷鏈中斷和缺失等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其中許多中小型生鮮零

售商常常面臨資金流斷裂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

題金融機構如銀行聯合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本

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作為易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了生鮮零售商在

自有資金充足時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資方案下的最優打折時點與訂貨決策本文進

一步研究了敏感性分析探析了產品打折時間點對於生鮮零售商最優利潤和最優訂貨量的影響

從而為生鮮零售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保兌倉生鮮零售決策優化敏感性分析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online retailing offl ine retailers encounter the challeng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fresh products dispersed supply and demand interruption of cold chain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tailers often have poor capital flow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capit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CF)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C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feature of fresh produ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iscount time and order decision of retailers under the two cases suffi cient capital fl ow and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 nancing Furthermore this work mak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time on the optimal profi t and optimal profi 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retailers of fresh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confi rming warehouse fresh retailing decision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3-18修訂日期2020-04-22 通訊作者唐華軍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交通優化與綠色物流

E-mail hjt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874

0 前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

生鮮 O2O 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2012 年以後的交易額的增速保持在約 65截至

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高達 179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 65生鮮一躍成為了

零售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存在2016 年以來出現

15

了阿裏的ldquo盒馬鮮生rdquo永輝的ldquo超級物種rdquo等

線上新零售物種作為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在面

臨新零售這一嶄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挑戰時

嘗試以線下為主體穩定線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

度發揮門店內購買全方位消費體驗的優勢

同時借助線上導流再次奪回大眾的目光在生

鮮零售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遇到了不少痛點

如生鮮產品易腐爛易變質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都影響了線下零售業的

發展以至於許多中小型生鮮零售企業都面臨著

因資金不充足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而

且中小型的生鮮零售商普遍處在資信等級較低

擔保機制不是十分健全以及缺乏固定資產銀行

往往會減少對其的貸款額度這導致中小型生鮮

零售商得不到充足的信貸資金的支援此外生

鮮零售商往往實行ldquo提前支付折扣rdquoldquo延長支

付賬期rdquo和ldquo使用賒銷結算rdquo等方式但是卻往

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得不到及時的貨款積壓的

賬單資金會使得此壓力往上下遊疊加造成牛

鞭效應與整條供應鏈的總體利益相沖突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供應鏈中資金鏈梗阻以

及優化資金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供應

鏈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推出了新型的供應鏈

融資方案供應鏈融資相比傳統融資管道更易

幫助中小型企業獲得資金這使得其成為目前大

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擔

保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授信彌補了中小型企業

授信的空白為其供應鏈的運營註入了資金盤

活了資金流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

供應鏈金融是指為了適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的資金需要而開展的資金與相關服務定價與市

場交易活動 [1]主要通過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

或以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提供的金融類產

品及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2]流程(見附錄-

圖 1)

(1)采購階段的保兌倉模式

保兌倉屬於供應鏈金融中的預付款融資模

式 [3]該模式採用多種信用增級方式降低了企

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效地解決了中小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保兌倉模式

進行融資即上遊核心企業如供應商與下遊中小

企業如零售商簽訂購銷和回購合同但其提貨和

發貨的權利是由銀行控制零售商用指定倉庫的

既定倉單去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一般指定的

倉庫由獨立的物流企業提供

保兌倉模式適用於上遊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

采購正如林強等 [4] 認為相比於傳統融資渠道

保兌倉模式下的融資能增加供應鏈上下遊的收益

優化整體的供應鏈在該模式下上遊供應商根

據合同對下遊零售商未售出的商品實施一定的經

濟補償比如進行殘值回收此時上遊供應商

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遊零售商的利益從而穩

固了合作夥伴的忠誠度達到反哺的效果

(2)運營階段的融通倉模式

一般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固定資產比例往往

較小動產比例較大基本上利用不動產貸款

是很難獲得高金額的抵押貸款因而可通過存貨

融資模式即融通倉模式銀行交託物流企業首

先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動產進行價值評估如果

滿足質押條件銀行通過貸款並敲定額度完成

質押合同回購合同倉儲監管合同

(3)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 [5] 一般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

等而形成的應向對方收取而未收取款項的流動資

產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指使用未到期的應收

賬款來向金融機構如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處於

供應鏈上遊的中小型企業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收到

下遊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

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業務此時核心企

業成為反擔保的角色若有違約行為或合同中斷

核心企業將依照合同承諾來補償銀行後續的虧損

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下

首先核心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出應收賬款

單據成為這段交易關係中的債務人 [6]其次

中小型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依靠的就是應

收賬款憑據接著核心企業便向銀行出具應收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6

賬款證明然後銀行資質審核通過後貸款給

中小型企業 [7]最後等到核心企業銷售產品

收到貨款後再將預付賬款的金額支付到銀行指

定的賬號從中小型生鮮零售商的角度來說保

兌倉模式的週期短頻率高適合於生鮮品補貨

頻繁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零售商資金不足的困

難從而保障了貨源的供應通暢[8]

本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

作為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充足時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

資方案的最優訂貨決策從而為生鮮零售業提供

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

1 文獻綜述

為便於清晰表述以下分別從供應鏈金融

生鮮產品訂貨定價及其融資模式與決策等四方

面進行文獻綜述

11 供應鏈金融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

連接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新的融

資模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較早地提出和研究供應鏈金融國外

學 者 一 般 將ldquoSupply chain fi nance (SCF)rdquo 或

ldquo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rdquo 稱

為供應鏈金融Cronin[9] 認為在未來的金融服務

行業中電子商務將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領

域Camerineri[10] 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以金融機構

為中心金融機構給連鎖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產

品和服務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重視資訊流動和貨

物流動的管控但供應鏈金融卻是強調資金在組

織間集成和優化最終共同創造價值 [11]Randall

和 Farris[12] 提出依賴於協助是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供應鏈的參與者通常會用降低債務成本來獲取貸

款的機會或減少供應鏈的運營資金的方法來讓整

條供應鏈提高信任承諾以及盈利水準而在解

決中小企業融資方案的研究之中Urquhart[13] 是

最先研究其融資額方案並深入分析其運作的過

程在此之後Wuttke 等 [14] 證實了供給鏈金融能

夠延長零售商的支付時間以提高整體績效並且

運用擴散模型推導出企業引進鏈條金融的最合適

時機和最優的營運決策供企業參考在此基礎上

Cavenaghi[15] 論證了利用實時不斷更新的數據加速

資金的流通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通過協力廠商

資訊平臺的溝通可以大大縮短供應需求這雙方

間資金在銀行中轉的週期問題對於銀行來說

也減弱了貸款的風險而 Yang 和 Birge[16] 則是從

風險分擔的方面出發研究了貿易信用的重要性

證實了貿易徵信在庫存融資中是十分重要的融資

通道Kouvelis 和 Zhao[17] 研究的則是對於存在

破產成本的前提下資金約束供應鏈融資之時如

何協調的相關問題

(2)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起

步較晚胡躍飛和黃少卿 [1] 是最先提出供應鏈金

融的概念該如何界定的學者博弈分析則是柳鍵

馬士華聯手合作得出不同契約下的均衡結果和結

論 [1]在某些定性的研究領域楊德禮等學者 [18]

通過分析與總結後得出了幾種典型供應鏈契約的

基本數學模型張蔚虹等 [19] 闡述開展供應鏈融資

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mdashmdash供應商全程融資與經銷

商全程融資及其匹配的融資產品就供應鏈中

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了新的

思路和新的方法張佳卉 [20] 剖析了供應鏈融資在

不同角色下的不同策略 供應商的應收賬款策略

製造商的存貨質押策略和分銷商的預付賬款策略

且對供應鏈融資策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論證

劉兆瑩和戴誌遠等 [21] 從企業自身銀行資本市

場三個方面分析中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抵押

擔保不足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並提出資產證券化

模式對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證券化進行了可

17

行性分析商業貿易流通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位置

具備了進行供應鏈融資的天然基礎經過多年的

供應鏈融資為商業貿易流通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

了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驗凡俊 [22] 對選擇了內部

融資或外部融資均可以為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商貿

流通的企業產生最大的利益進行了分析同時強

調了供給鏈的融資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線上供

應鏈金融日趨發展完善塗祥和宋平 [23] 認為線上

的模式能夠提高融資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線上化是大勢所趨而這

一趨勢的主導者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或者是核心企業主體將會更加的廣泛此後

劉伶蕾 [24] 提出在現在的大數據背景之下供應鏈

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把區

塊鏈的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如若二者協同

發展則能夠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風險

12 生鮮產品供訂貨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的不同程度的變質情

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高優先級(2)低

優先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給出不同的定價策

略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不同程度的變質率把它

們分為了兩種類型高優先級和低優先級定價

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均是依據不同類型

的產品給出的Abad[26] 把商品變質率作為考慮因

素為零售商提供最優定價和訂貨策略Parker[27]

等對電子商務能否促進生鮮品的供應鏈提高透明

化以方便對其進行管理進行了實例論證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在考慮生鮮產品在流通期間會有

所損耗的情況之下引入生鮮度的因素建立了

變質庫存模型以降低損耗為目標研究在不同

折扣下的最優訂貨策略賈濤等 [29] 基於供應商和

零售商之間一部分貸款延期交付是被允許的前提

下對有腐壞率是一個常數的產品建立了經濟訂

貨批量的決策模型而陳淮莉和韓偉 [30] 論證了隨

機的需求下生鮮品的多個週期訂貨批量和有所

損耗的產品的折扣力度進行了研究不僅僅考慮

了單一產品同時也考慮了可能存在替代關係的

產品的情況下為有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建立了

多週期訂貨批量模型並站在從零售商的角度給

予最優訂貨批量和最優的折扣價的建議趙菊花 [31]

在考慮生鮮品有庫存總成本的情況下運用經典

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最優的訂貨量和合理

的庫存數量紀賢兵等 [32] 引入庫存變質率的變量

建立了多週期生鮮產品的 EOQ 模型並得出零售

商的最優訂單決策而仇戈與吳勝 [33] 則是利用指

數函數的模型來闡釋生鮮品的新鮮度會隨時間的

增加而減小這一關係

13 生鮮產品定價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Bhattacharjee 和 Ramesh[34] 建立了動態的規劃

模型為易腐爛的產品得出利潤最大化並設計了

啟發式演算法以推導出訂貨量和價格Qin 等 [35]

探討發現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其質量價格以

及庫存狀況相關在考慮運輸途中或是保存的過

程中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研究了生鮮產品

零售商如何制定最佳的售價和訂貨的策略生鮮

品通常來說都會考慮到庫存和新鮮度Feng[36] 表

示鼓勵消費者購買可以通過新增庫存展示並構

建了與價格新鮮度和庫存展示相關多個變量的

庫存模型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基於零售商有一定的需求量和以

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添加了影響降價的因素對

不同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

基礎上李琳和範體軍 [37] 針對生鮮產品的特殊性

質建立三種模式(固定的價格動態的價格

會降價的價格)下單週期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8

在定價策略這一方面常麗娜 [38] 在競爭的定價方

法上建立了定價模型

14 基於供應鏈金融生鮮品的模式和決策研究

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Hahn 等 [39] 假設基於

回購合同的前提下對折扣影響生鮮零售商的定

價和訂貨策略進行研究國內該方面的研究相對

較多例如韓明輝 [40] 對農業企業的採購營運

以及銷售期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保兌倉融資

融通倉融資和應付賬款融資)進行分析而李巍 [41]

提出了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

這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陳小梅 [42] 詳細解釋了應

收款訂單質押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劉

秀麗 [43] 指出了倉單融資回購合同保理和方向

保理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四個主要模式它們均

可以緩解中小生鮮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融資難的

問題劉傑 [44] 不僅分析了生鮮品 O2O 供應鏈金融

模式同時也運用 Shapley 值法對比了供應鏈金融

模式和傳統的融資模式兩者之間的收益差焦貝

貝與鄭風田 [8] 研究是否參與保兌倉融資會對供應

鏈中生鮮產品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利潤有所

影響林強 [45] 等證實了採用保兌倉融資可增加零

售商的訂貨量同時還可以提高供應商的利潤和

提高供應鏈的績效嚴暢 [46] 考慮了應收賬款的模

式和生鮮產品的特殊性質對中小型企業沒有資

金約束有資金約束時不進行融資與有資金約束

的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額

度和不同情況下中小型生鮮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15 本文创新

現有文獻大多是聚焦於研究生鮮零售商的訂

貨決策和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但是現實

中有很多小型的生鮮零售面臨日常的訂購決策

打折促銷策略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供應鏈

融資模式下的相應決策問題本文正是基於這樣

的現實背景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易變質性需要在

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打折促銷研究當天最佳的打

折促銷時點以及日常訂貨量以及當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不足採用供應鏈融資方案時的最佳決策

2 模型與分析

21 自有資金充足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1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不完善多數生鮮產

品隨意擺放在貨架上在此過程中生鮮零售超市

難以控制顧客因隨意挑選和翻動帶來的損壞風險

導致隨著時間增長人為損壞愈加嚴重新鮮度快

速下降因此構建新鮮度函數 θ (t)= θt [28] 用來

描述新鮮度的變化規律其中 0ltθ le 1表示產品

剛上架時的初始新鮮度該函數可以描述出生鮮產

品在最初時刻的最新鮮狀態(即 t= 0時θ (t)= 1)

是指時間 t 的單調連續遞減函數根據普遍規律

如果生鮮產品的新鮮度較高且價格較低顧客會傾

向於提高購買數量因此假設生鮮產品的需求率

D(t)=(a-bntimespn )timesθ tn(註a 表示市場潛在需求

b 表示價格對需求的敏感系數)

零售商設定折扣時點主要參照存貨量和剩餘

銷售時長為此設折扣時點(降價的初始時刻)t_

i=(1-ki)T其中 i=12hellipn-1n 表示銷售時段數

即零售商在銷售期 T 內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k 是

時間分段因數0 < k < 1通過 k 的不同取值

能夠實現對銷售期的任意劃分 [28] 本文假設生鮮零

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假設

(1)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滿足對生鮮農產品日

19

常需求的采購

(2)生鮮產品在出廠後立即上架即日過了

一段時間顧客也難以分辨出新鮮度變化故假

設初始銷售時間段的新鮮度恒定為 θ

(3)據市場調研零售過程中主要的損耗來

源於認為過度挑選因此忽略了生鮮產品在非營

業時間內自然變質造成的損耗

(4)零售商按需求訂貨沒有庫存故不計

庫存成本等特點

(5)人為因素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使得零售商

難以預測後期的損耗情況設每個銷售時段取其

平均損耗率

(6)生鮮產品的殘值為 0

相關符號釋義

c單位產品進貨成本

P1折扣前單位產品售價

P2折扣後單位產品售價

λ1折扣前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λ2折扣後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Q(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訂貨量

R(n) 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收益

π(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利潤

基於上文關於生鮮零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的假設n=2

212 模型構建

本文基於陳軍等人 [28] 的多級折扣模型導

出零售商每天提供 1 次價格折扣時的利潤模型

其中

由於 t1 = (1-k)T因此可得到關於時間分段因

素 k 的利潤模型

由此可得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

及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最優的時間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13 算例1

通過市場調研以蝦為例進行優化分析某

生鮮超市從 0600 開始營業2000 打烊營業時

間 T=14 小時假設新鮮度 θ=095打折前平均

損耗率 λ1 = 002打折後平均損耗率 λ2 = 005

市場潛在需求率 a=50 斤 小時b1=01b2=05c

=10由於零售商只提供一次價格折扣通過調查

得折扣前 p1 = 100 元折扣後 p2 = 80 元通過優

化分析得最優時間因數 k = 0107即最優打折時

間為下午 18 時 30 分最優訂貨量为 684 斤最

優利潤为 403858 元

214 敏感性分析

本小節在算例 1 的基礎上討論時間因數 k

的變化對最優訂貨量和利潤的影響除了最佳時

間因數為 0107 之外分析了時間因素分別為 008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0

009 011013 及 015 時的訂貨量和利潤

表 1 反映了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

潤在未達 0107 之前時間因數越大價格下降

其面臨的需求变化不大但零售商的最優总利潤

隨之上升在超過 0107 之後時間因素越大意

味著打折時間過早導致零售商的最優利潤隨之下

當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足時本文採用了保

兌倉融資模式下面就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模式

下的最優決策和最優利潤進行優化分析

22 保兌倉模式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2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保兌倉是指供應商承諾向銀行退回承兌金額

與發貨金額的差價或回購的前提下向銀行申請以

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的貸款融

資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業務模式 [47]

關鍵是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在於整條供應鏈

上的參與方可以統一獲得授信或者統一檢查授信

不僅公開且透明而且可以實現槓桿採購銀行

以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為基礎合同中

零售商的提貨權或在途存貨均可成為保兌倉模式

下融資的擔保零售商也要付出一定的義務每

次銷售收入都要優先償還貸款零售商融得所需

表 1 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潤

k Q π

008 679 200496

009 682 301892

0107 684 403858

011 685 375262

013 684 301892

015 679 200496

資金供應商可以批量銷售形成規模經濟銀行

獲得利息多方共贏因此成就[48]

模式步驟

首先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供應

商和銀行簽訂回購合同而零售商向銀行提交一

定比例的保證金

其次金融機構開具票面金額為 Qtimesc 的銀行

承兌匯票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按照 r 的利率向零售

商收取利息 Qtimesctimesr

接著供應商收到匯票後向銀行指定的物流

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質押

然後每次零售商向銀行追加 (1-w)timesQtimesc 的保

證金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分批 (1-w)timesQ 的票

據貨即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發貨經零售商

售完再次追加保證金

最後零售商獲得銷售收入當市場需求量

DltQ 時零售商無法到期償還銀行敞口則供應

商負責以進貨價 c 向銀行回購剩餘庫存產品 (Q-D)

到期供應商到銀行將承兌價值為 Qtimesc 的銀行承兌

匯票或提前貼現 [48]

假設

(1)生鮮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滿足對生鮮日

常需求的採購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問題

(2)除資金問題外模型一的其餘假設在模

型二中均成立

(3)供銷週期短通常 6 個月以內故不考

慮資金時間價值

21

(4)零售商單位產品售價 P 應大於單位銀行

利率與單位進貨價之和 Ctimes(1+r)否則銷售無利可

圖且不融資

(5)倉單質押率為貸款本金 貨物市值

即 w= (Qtimesc)(Qtimesp)

(6)採取保兌倉模式應滿足企業自有資金大

於保證金數額負責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且票據貨要滿足上游供應商最低訂貨批量

相關符號釋義(已有的符號意義不變)

r銀行利率

w倉單質押率

(1-w)timesQ票據貨

222 模型構建

採取保兌倉模式下單次訂貨量為票據貨數

量因此根據模型 (1)可得採取保兌倉模式時的

利潤函數為

類似地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及

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融資模式下最優的時間

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

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23 算例2

在算例 1 的基礎上假設自有資金無法滿足

採購資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採用保兌

倉融資方案r=44w=507通過優化分析計

算得最優折扣時間因數 k=0263即最優打折時間

為 16 時 25 分最優訂貨量为 232 斤以及相應

的最優利潤為 406989 元

224 敏感性分析

對於保兌倉模式而言融資利率 r 和倉單質押

率 w 是影響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和利潤的兩個

關鍵因素接下來對其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

表 2 反映了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當

倉單質押率 507 固定時融資利率未達 44 之

前其最優利潤隨著融資利率的上升而緩慢上升

超過 44 之後對應的最優潤因融資利率的上升

而隨之下降因而融資利率的高低對融資企業的

利潤影響顯著

表 3 反映了不同倉單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2

最佳訂貨量當固定融資利率為 44零售商的

倉單質押率越高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越少

相應的最優利潤隨之緩慢上升但票據貨數量的

減少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倉單質押率不

僅影響了零售商的訂貨數量和利潤同時也影響

了市場需求滿足率

表 2 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

r π

0040 406083

0042 406717

0044 406989

0046 406895

0048 406801

0050 406707

表 3 不同倉庫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訂貨量

w π Q

0501 406707 234

0504 406849 233

0507 406989 232

0510 407130 230

0513 407271 229

0516 407411 227

3 結論及未來研究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生鮮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及自

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打折

與訂貨模型將时间因素對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和

最佳訂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並通過

算例分析給出了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以及不足

下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的最佳訂購決策和最優利

研究結果首先表明了當生鮮零售商自有資金

不足時可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解決其短期資金不

足的困難同時通過優化決策達到最佳收益

其次本文驗證了在自有資金充足情景下產品

打折时间点的时间因子是影響生鮮零售最優利潤

的關鍵因素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可以通過在銷售

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進行打折銷售而實現

再者本文還進一步表明了在自有資金不足採

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鮮零售商的融資利率和倉

單質押率是影響其最優利潤的關鍵因素零售商

最優利潤可以在融資利率區間的中間某個點上實

現並隨著倉當質押率的上升而上升

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融資在

生鮮零售行業的理論內容同時給生鮮零售商在

實務上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打折時點訂購和融資

決策參考

32 未來研究

在商業實踐中保兌倉融資實施還存在一些

潛在的問題例如金融機構如何控制發貨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文尚未考慮生鮮零售商違約以及破

產的風險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

致 謝

本研究得到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編號為 FRG-

19-033-MSB 項目的資助

[1] 胡躍飛 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2] 李晨暉李俊霞農產品供應鏈的金融支持研究mdashmdash基於供應鏈金

融的角度[J] 新農村 2012(2) 210-211

[3] 巫卓宸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之特徵操作模式及價值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2) 21-23

[4] 林強李苗保兌倉融資模式下收益共用契約的參數設計[J]系統科

學與數學 201333(4)430-444

参考文献

23

[5] 許淑蘭呂春梅陸曉英現代企業信用體系與應收賬款管理分

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2 59

[6] 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1) 295-297

[7] 安娜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吉

林大學2015

[8] 焦貝貝鄭風田保兌倉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最優訂貨策

略分析mdashmdash基於貝葉斯報童模型]研究了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

鮮農產品零售商的貝葉斯報童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6 38(1)12-15

[9] Cronin John E Method of making stacked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regions of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given stack level US5602051A 1997

[10] Camerinelli ESupply chain finance[J]Journal of Payments StaregyampampSystems 20093(2)114-128

[11]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ME financi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MC13-121 2008 (10) 14-15

[12] Randall W FarrisT II Supply chain financingusing cash-tocash variable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ampamp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8)669-689

[13] Hartley-Urquhart WR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US US6167385 2000

[14] Wuttke DA Blome C Heese H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8 72-81

[15] Cavenaghi E Supply-chain fi nance The new frontier in the world of paymen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amp Systems 2014 7(4) 290-293

[16] Yang S A Birge J R Trade credit risk sharing and inventory fi nancing portfolios[J]Management Science 2018 64(8) 3667-3689

[17] Kouvelis P ZHAO W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 der fi 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341mdash2357

[18] 楊德禮 郭瓊 何勇 徐經意供應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理學報 2006 (1) 117-125

[19] 張蔚虹王鑫宋盼基於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

模式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8(2) 27-34

[20] 張佳卉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

業2018(18) 52-54

[21] 劉兆瑩戴志遠趙曉玲武晖基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中小企業供應

鏈融資[J]農村金融研究 2017(10)26-29

[22] 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供應鏈融資研究[J]商業經

濟研究2018(12) 170-172

[23] 塗祥楊琦峰宋平楊興忠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決策分析[[J]武漢

金融2016(10)21-25

[24] 劉伶蕾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J]財訊2019(1)113

[25] Ishii H Nose T Perishable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wo types of customers and different selling prices under the warehouse capacity co ns train 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4(1-2) 167-176

[26] Abad PL Optimal price and order size under partial backordering incorporating shortage backorder and lost sale co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79-186

[27] Parker C Ramdas KSavva N Is it enough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Indiarsquos agriculture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9) 1-23

[28] 陳軍但斌張旭梅多級價格折扣下基於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

品EOQ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9(7) 43-54

[29] 賈濤徐渝耿凱平部分延期付款下易腐品聯合經濟訂貨批量

模型[J]運籌與管理 2011 20(4) 1-9

[30] 陳淮莉韓偉基於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訂貨批量以及定價決策研

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18)3 19-23

[31] 趙菊花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17(6) 1-3

[32] 紀賢兵徐健孫玉玲多週期下的生鮮農產品 EOQ 模型[J]內蒙古

科技與經濟2018(16) 85-86

[33] 仇戈 吳勝高鐵快運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決策[J]西南交

通大学學報 201853(2) 392-399

[34] Bhattachaqee S Ramesh R A multi-period profi t maximizing model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side mechanis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2(3) 584-601

[35] Qin Y Wang J Wei C 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2(2) 42-48

[36] Feng LChan Y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es for perishable goods when the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displayed stocksand expiration d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1718511-20

[37] 李琳範體軍零售商主導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対比

研究[J]中國管理 科學201523(12) 113-123

[38] 常麗娜基於參考競爭的電商生鮮品動態定價策略[J]物流工程與

管理201638(3)73-75

[39] Hahn KH Hwang H Shinn SW A returns policy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 coordination of perishable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2(3) 770-780

[40]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小企業融資信用風險研究會計之

友2010 9(4)56-57

[41] 李巍 淺析生鮮品供應鏈物流的金融模式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33(9) 44mdash45

[42] 陳小梅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機制研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 2013 6(3)14mdash18

[43] 劉秀莉基於信用風險視角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農業經濟

2014 4(7) 32mdash33

[44] 劉傑生鮮品O2O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收益博弈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 2016

[45] 林強賀勇資金約束下給予零售商競爭的融資模式對比研究

20156 10-12

[46] 嚴暢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廣州華南理

工大學 2017

[47] 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 2005(10) 179-182

[48] 李小金保兌倉融資供應鏈決策模型的構建及參數求解[J]金融教

育研究 2016 29(2) 57-64

[49] 张继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肅科

技20084 106-107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蔣楠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農業作為中國基礎性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生產效率是衡量農業綜合生產力

的重要指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長久以來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

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但是在度量時僅僅基於傳統的資本勞動和土地

等基本要素忽略了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際上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各國農業

發展面臨的難題是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取得如此巨

大的成績一方面依託大自然的饋贈得到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經濟增長是建立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的代價之上尤其是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逐年遞增

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時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有數據表明在全國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17未來形式會更加嚴峻毫無疑問中國農

業經濟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不能建立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代價的基礎上為了實現農

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者統籌協調發展通過梳理

農業生產效率的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導整個產業

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本文將對相關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並對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及

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重新定義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關鍵詞 農業綠色生產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碳排放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basic industry in China is a major event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a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o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bor and land and ignore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ac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come diffi cult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收稿日期2020-03-23修訂日期2020-04-29通訊作者蔣楠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nji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1931

25

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 40 多年中國農業在這個歷程

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確立家庭農場承包責任

制以來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從農業總產值上

看2016 年中國農業總產值是 1978 年 50 多倍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6從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上看2016 年是改革開放時期收入的 90 多

倍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7為 123636 元從中

國糧食總產量上看2016 年取得糧食總產量是改

革開放時期的 2 倍多達到 61625 萬噸養活了

地球上接近 20 的人口解決了人民的溫飽的問

題我國目前沒有形成有效的回收機制化學製

品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而

且很可能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

問題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的日程上同時近年來

農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

的重點議題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

逐年遞增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形式

會更加嚴峻 [1]有數據表明在全國溫室氣體排

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 17[2]2009

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明

確制定了碳減排的目標並達成了《哥本哈根協

議》根據《哥本哈根協議》中國政府規劃提

出了相比 2015 年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量降

低 172015 年中國政府再次下達了新一輪的

碳減排的目標這是我國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

框架公約》之後主動再次提升碳減排的目標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幾千年

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歷史農業相比其他行業

一直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政府一直重點關注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

展連續十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ldquo三農

問題rdquo並且頒佈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2015-2030)》綱領性文件指導我國農業進一

步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

大量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率的目標這也是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觀點古典經濟增長理

論認為生產率的增長是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的源泉因此很多學者在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時

把視角放在了生產率上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問

題時很多學者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把研究的

視角放在農業生產率這個視角上試圖找到農業

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很多領域的學者嘗試了很多方法測定農業生產率

希望能識別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路徑也為後

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通過梳理關於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問題研究文獻發現很多學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s achieved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relied on the gift of nature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fi lms it has brought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optimistic Data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 for about 17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form will be more severe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not be based on the cos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gricultur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ordin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it is found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perspectives only on a specifi c industry lacking a policy path to guide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y to improve ecological effi 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defi n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s

26

者對農業生產率的度量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的投入上忽視了資源的投入

僅僅關注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等這幾個要素

而且在產出方面也只是關注農業經濟的總量增長

也沒有兼顧生態和環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理

念相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古典經濟學理論在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核心分歧在於資源和環境也

可以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變量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2 研究目的

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以來基礎的產業承擔起

了國計民生的重任作為一個產業具有很強的

經濟屬性有常規的投入和產出而衡量投入產

出的手段就是效率評價將效率評價作為一種

技術手段評價農業部門的真實績效這種績效

兼顧了農業部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研

究農業綠色生產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

過去建立起的評價傳統農業部門經濟績效的框架

是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改變成為亟須研究的

課題通過梳理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很多學者

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

導整個產業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之上將對相關理論進行

全面梳理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3 相關文獻綜述

31農業碳排放源研究

關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最早是在

1997 年出版的《京都議定書》該書認為產生碳

排放源主要包括農業土壤水稻種植焚燒和秸

稈燃燒等方面也包括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 [3]在

《氣候變化 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

放總量是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構成的第二大源泉 [4]

國外學者對於農業碳排放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Jane MF Johnson 對農業生產過程的調查發現的結

論農業生產投入使用的化肥農業化石燃料的

使用均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5]Prashant Rajput 等

則是通過研究印度北部的小麥和水稻發現農戶燃

燒農田中的小麥和水稻會導致大量農業碳排放 [6]

Immo Kaumlmpf 等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強

度與不同氣候的地區土壤有相關的關係溫帶地

區的森林砍伐和農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7]

國內對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較晚更

多關於低碳農業的研究直到 2000 年以後才興起

趙其國等研究發現農業碳源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

工農田中的廢棄物和秸稈回收等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甲烷和一氧

化氮 [8]李波等發現碳排放的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

投入的化學製品比如農藥化肥農膜以及

農業生產過程中翻耕灌溉以及農業機械化 [9]田

雲和張俊飆等調研湖北省的農業碳排放源認為

農業碳源產生的絕大部分是農業耕作投入使用的

化肥農藥農膜以及土地翻耕農業機耕的

柴油等方面 [10]因此通過上述農業碳源基本

可以界定農業碳源主要是由以下 4 類產生1)農

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化學製品主要是農業

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藥化肥農膜農耕灌

溉等 [9-11]2)農業機械化使用的能源產生的農業

碳排放 [12]3)農業碳源不僅包括農地直接產生

也包括農地間接產生的碳排放 [13]4)廣義的農業

碳排放不僅指農地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包

括家禽牲畜農地直接生產過程農業機械化使

用的能源等等 [14-15]

在厘清出農業碳源後發現關於農業碳源的

測算與影響碳源的因素文獻主要從國家和省級兩

個方面為切入點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

面 [9-10 16-20]

(1) 關 於 農 業 碳 排 放 量 的 測 算Keith

Paustian 發現溫室氣體總量中農業生產活動導致占

27

五分之一而且隨著農業生產規模擴張可能加速

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增加氣候逐漸變暖 [21]Jane

M-F Johnson 認為農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是導致農

業碳排放逐年遞增的直接因素 [5]田雲等發現中國

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為ldquo上升mdash下降mdash上升rdquo

的特點對碳排放總量貢獻最大來自於中國糧食

主產區的農業大省 [10]劉治國等李煒通過對山

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山西省的

碳排放量最是由農田秸稈燃燒導致而且呈現遞

增的趨勢其中山西省中晉中運城臨汾等三

個城市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較高 [22-23]高標等通過

分析區域農業碳排放量發現導致白城市碳排放

量活躍因素是化肥和水稻種植總體的農業碳排

放量呈現出先遞增後遞減的特徵 [24]閆吉以吉林

省以例通過測算 1990-2013 年吉林省及 2013 年

各州市農地生產投入使用的生產資料的碳排放量

分析了吉林省碳排放量與碳排放強度的變化趨勢

並針對導致吉林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因素

提出了減少碳排放強度相關的政策建議 [25]李賽

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發現河南省農業碳排放

量主要來源是化肥的使用和農業機耕等兩方面產

生受其變化而變化而且農業碳排放強度處在

較高水平 [26]

(2) 農 業 碳 排 放 影 響 因 素 分 析 國 外 學

者對農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學者 LM

Vleeshouwers 等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或者種植過程的模式二

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降水氣溫土壤條件 [27]

Michael R 等主要是研究宏觀因素對農業碳排放量

的影響發現全球碳排放量的強度與經濟總量

人口規模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有相關關係 [28]

P Fernandez 等以歐盟 27 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

LMDI 對數分解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表明歐盟

27 國的碳排放量與能源使用效率有關 [29]Hannah

等通過 LMDI 模型研究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使用

能源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碳排放強

度進而會影響氣候 [30]Waggoner PE 等以丹麥

為研究對象利用 IPAT 模型分析了農作物種植的

產量與農業碳排量之間的關係 [31]

國內學者主要通過 LMDI 模型分解農業碳排

放驅動因素因其可以進行加法分解乘法分解

等相互分解而且操作簡便張小平等以甘肅省

為例通過 LMDI 模型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農業

碳排放量的因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業

結構越合理會減少農業碳排放量而農業經濟發

展程度越低和勞動力文化程度越低會增加農業生

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20]王妍利用 LMDI 對數分

解模型以宏觀層面為視角分析了中國農業碳排量

的影響因素通過分解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農業

經濟發展程度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32]田雲等以 1996-2009

年武漢市 14 個方面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碳排量測

算數據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經濟因素能

源效率能源結構和人口規模的影響 [33]堯波等

利用碳轉化係數法估算了江西省 2000-2010 年的農

業碳排放量分析了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

特徵以及影響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因素 [34]

32 農業效率研究綜述

效率最先應用在評價經濟活動通過比較成

本和收益的關係得到效率值從評價經濟活動延

伸到評價生產過程比較投入和產出的關係評

價某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可以指該單元在

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得到了最優的利用也可

以是指在產出的產量得到了最大化稱之為有效

性 [35]對於生產效率的定義國外很多組織對此

有很多相關的闡述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歐洲環境署聯合國貿易與

發展會議等機構 [36]

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集中在農業

生產效率測算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和農業生產

效率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包括農業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如

李周於法穩馬鳳才等周腰華周亞光 [37-39]

(1)農業生產效率測算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28

通過梳理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相

關的文獻包含了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以

及從微觀地區及宏觀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效率

首先對於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國外學者主

要採用的方法是非參數和參數生產率的分析方法

Ball 等分析了美國和歐洲 9 個國家近 20 年的農業

生產率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增

加資本投入的途徑 [40]Ajibefun 和 Aderinola 以尼

日利亞為研究對象發現糧食作物的生產效率中

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41]Bravo-

Ureta 等測算了各大洲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效

率並對比分析 167 個國家的農業技術效率 [42]

Dubey 等對比分析了美國俄亥俄州與印度旁遮普省

的農業效率發現俄亥俄州的農業效率整體高於

印度旁遮普省 [43]Lio MC 等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

了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44]

國內學者在測算傳統農業生產率主要是以隨

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為主郭軍

華等研究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因素包括城市

化進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農業受災率和政府的財政支農水平發現前

兩者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係是正向促進的而其

餘的影響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阻礙的作用 [45]

車維漢等通過對比中國農業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的

農業生產率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對

農業生產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46]彭代彥等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技術

效率整體偏低而且受到勞動力結構和老齡化的

影響 [47]楊剛等通過運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實證

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性

並呈現空間集聚的特點 [48]後期的一些文獻在研

究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統稱

為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農業生產效率傅東平等以

廣西各地級市為例通過 Malmqusit-DEA 模型分

析了 2006-2014 年各地級市農業生產效率發現廣

西農業全要素增長率先下降後上升的特點農業

生產率在考察期間存在收斂的特性 [49]李博等是

在碳排放約束下運用非期望產出的 SBM 模型

得到了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發現絕大部分地區的

農業生產效率差異性較大並且到達有效率的省

份較少 [16]朱紀廣等通過 DEA 模型分解為農業綜

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發現 2000-2010

年黃淮海平原多數縣域的農業規模效率處在遞增

的階段而且農業綜合效率達到 1 的縣域較多 [50]

賀正楚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在很多地區

技術效率不高只有 5 個省市的農業生產效率達

到了有效率 [51]吳昊運用 Malmquist-DEA 模型分

析了我國 2003-2012 年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分

析了各省的靜態農業生產效率和動態農業生產效

率並對其進行差值分析 [52]田雲等在運用 DEA-

Malmquist 模型測算中國各省農業生產效率包含

了好的產出和壞的產出 [53]潘丹等改進了 SBM 模

型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並從投入冗

餘率和產出不足率等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效率的

政策建議 [54]楊俊等通過 DEA 模型中方向性距離

函數和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我國三大區域的農業環

境效率 [55]沈能等在結合 DEA 模型和共同前沿

函數法分析了不同環境和技術下我國農業生產效

率的地區差異空間特徵 [56]潘丹等在測算的農

業生產效率包含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對環境造成

的污染對此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57]劉志成

等通過組合 DEA 模型將傳統的 DEA 測算方法

和 SBM-Undesirable 模型結合一起分析了湖南

省 2004-2013 年的農業生產效率造成農業生產效

率損失的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化

學製品 [58]其他方法如朱玉林等運用了能值分析

法研究了湖南農業生態系統吳小慶等將 AHP 方

法和 DEA 方法結合分析無錫市農業生產的環境污

染 [59-60]

(2)農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很多通過梳理文

獻影響因素基本選定在宏觀因素包括農業結構

變遷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政府

的財政支農水平產業結構以及農地流轉對農

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在研究農業結構變遷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認為是農業生產效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 Fan

Lin 和 Kalirajan 等 [61-63]鄭晶等和黃少安等分別

從我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和土地制度分析了對我

國農業生產率及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4-65]

Huang Kalirajan 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的因素除了從農業投入的角度可以提升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還可以從提升農戶勞動力資本和市

場化改革這兩個方面著手 [66]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戶生產

規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研究和開發等

方面入手研究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 Fan

和 PardeySen李谷成王紅林等 [67-70]梁流濤

等則從農業生產結構變動和農業生產投入的程度

分析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71]韓海彬在分析對

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中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因

素是農業經營收入占比政府的農業政策勞動

力受教育水平有著負向阻礙的作用的因素是農

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地農村的工業化程度 [72]

梅國平等分析了 29 個省 10 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呈現區域差異性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同時考

慮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程度產業結構等因

素 [73]程翠雲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生

態效率高低受制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資源稟賦而

且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因素在不同時期對當地的生

態效率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優化農資投入和加大

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促進生態效率 [74]楊騫等

通過分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發現農業

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取決於當地基礎設施條件

狀況和環境規章制度 [75]洪開榮等通過網絡 DEA

模型測算了農業生態效率並發現區位條件自

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對農業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人均農業 GDP農業機械化密度對農業生態效率

起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受災率工業化發展水

平農業市場化程度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生態

效率起著負向的阻礙作用 [76]從農地流轉的角度

研究對農業生產率的間接影響如劉衛柏等分析

了加速農地流轉進而提升農戶的勞動生產效率

最終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積極作用 [77]戚焦耳等

分別分析農地流轉中轉入和轉出對農業生產效率

的影響農地流轉轉入的農戶相比農地流轉轉出

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要更高 [78]田雲等通過 Tobit

模型分析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

及政府的財政政策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 [53]龐家

幸和陳玉華從全國層面與個省分別研究了農業生

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35 79]

(3)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研究

關於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少較多

的收斂性文獻研究集中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

斂性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對於同一個

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有的

學者認為存在收斂有的學者認為不存在收斂

Lamber 和 Parker 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存在

區域差異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特

別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制

度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明顯 [80]田偉等

檢驗了 1998-2010 年全國和區域的農業技術效率收

斂性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差異不會隨著時

間的變化而自動消失不存在 σ 收斂 [81]潘丹等

通過收斂性檢驗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在 1998-2009

年考察期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

數僅僅存在條件收斂收斂性跟特定地區的條件

有關不存在其他方式收斂 [57]韓海彬等檢驗了

1993-2010 年我國 29 個省份的農業環境全要素生

產率指數的收斂性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是收斂的存在絕對 σ 和條件 szlig 收斂 [72]

33 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綜述

全要素生產率最早是由 Solow 提出相比單

要素生產率能同時考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

素對產出的貢獻率而且能解釋技術進步對產出

的貢獻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延伸到了很

多研究領域並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結合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是研究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考慮

勞動力土地資本等投入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

貢獻與此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獲得農業技術進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0

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

算的研究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的研

究以及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步被認為是農業經濟增

長的基礎也一直成為國內外許多農業經濟學家

研 究 的 重 點Grilliches 與 AlstonJorgenson 和

Gollop 等對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都

認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美國農業經濟產出貢獻

很大甚至貢獻率達到了 82以及後來的學者

包括 McMillan 等Lambert 和 Bayda 也對此進行

了研究 [82-83]除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

問題研究也包括日本農業經濟增長和印度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學者 Hayami 和 Rutta

Rosegrant 和 Evenson均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動

力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特別是技術進步

對其他國家的研究如巴基斯坦東非一些國家

北歐的丹麥和中歐的瑞士中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

率 的 研 究 包 括 學 者 AParikh 等Heshmati 和

Mulugeta 以及 JFAgger 等 [84-86]除此之外很多

國外學者也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研究

特別是中國確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對中

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78Wen 也

對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 1979-1984 年對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近 50[87] Kalirajan 等也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認為這段期間推動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動力不在於農業技術進步

而是在於農業技術效率的進步 [6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 Xin

和 Qin 通過測算中國 1987-2005 年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發現東部地區的最高中部地區其次西部

地區最低 [88]Hou Linke 等以縣域層面出發以我

國 1924 個縣為研究樣本對 1995 年到 1999 年的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分析 [89]

(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是研究各地區的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差異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

消失或者這種差異是否於特定的條件有關以

及這種差異是否長期存在簡而言之是研究不同

地區是否存在追趕趨勢和趨同效應

國內外關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文獻成

果較豐富集中討論存在何種收斂和收斂速度

Bernard 和 Jones 檢驗了歐盟在十七年間十四個國

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結果顯示存在 σ

收斂和絕對 szlig 收斂收斂速度為 65[90]McCunn

和 Huffman 檢驗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

發現美國 42 個州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條件 szlig

收斂收斂平均速度為 101並發現影響收斂速

度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研發的投入程度和從事農業

生產的勞動力素質 [91]Martin 和 Mitra 擴大了研究

對象範圍是以 51 個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

樣本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否存在收斂性而

且研究認為農業部門的科研投入影響農業全要素

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速

度快於這些國家製造業收斂速度 [92]Alexiadis 研

究發現歐盟一些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俱

樂部收斂的特徵一些國家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93]

AN Rezitis(2010)分析檢驗了美國和歐盟九個國

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但是相比測算方法

有了改進用窗口 Malmquist 指數的方法研究發

現樣本期間呈現的收斂性不一致有顯著的時間

差異 [94]Liu 等實證研究發現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僅存在絕對 szlig 收斂和條件 szlig 收斂不存在 σ 收

斂 [95]

McErlean 和 Wu 以 我 國 1985 到 2000 年 期 間

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直到

1992 年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呈現出收斂的趨

勢但是收斂的速度較慢僅為 31[96]

國內學者在測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主

要是以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為主在此基礎上對我

國或者地區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檢驗研究成

果較多趙蕾等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

在收斂的特徵即使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表現出

了時間省份等差異但是仍然存在收斂 [97]石

慧等採用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中國 1985-2005

31

年 28 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績效的動態表現研究發

現八大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均為正增長

規模效率呈現出較明顯的負增長配置效率的波

動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的首要推動力 [98]田

偉等首先是通過非參數的模型方法測算了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研究發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

沒有收斂的特徵但是區域內部之間卻表現出不

同的收斂特徵 [81]馬述忠等測算了我國農業生產

率的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了我國農業技術效率

的收斂特徵結果顯示有收斂的趨勢並呈現出

逐步增強的特點 [99]欒義君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存在追高趨勢即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較低的地區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地區有

追趕趨勢並且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100]

(3)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研究

雖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

但國內及海外學者的主要研究包括農業內部結

構農業制度農業價格政策人力資本等因素

Peneder M 研究發現表明提升整個農業部門的全

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產率較高的要素

流動到農業部門因此要調整農業部門中生產要素

流動 [101]Lin 研究了農業制度對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變革或創新傳統農業制度是

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62]

Daniel C Monchuk(2009)研究了價格調控對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設定合理的價格

對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和流動起積極作用進而可

以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價格過高反而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不良影響 [102]除此之外

Appleton 等人認為提升農業中人力資本也直接

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在市場信息收集

日常管理農業資源配上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 [10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雖不多

但涉及到了除農業領域的其他領域如工業全

要素生產率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全要

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潘丹等選定了投資開發度

農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城鄉收入差距農產品

價格政策等影響因素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

影響發現農業的投資開放度越大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越完善更能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但是當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農產品價格政策不合

理會導致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 [104]陳超

凡建立了 SYS-GMM 動態面板模型研究了投資開

放度和企業規模對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兩者對其影響並不明顯但優化工業企

業的產權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卻對工業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起著積極作用 [105]丁黎黎等研究了

工業規模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海洋產業結構

優化對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

僅有工業規模對其起著負面顯著的作用其他影

響因素均對其起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106]汪鋒等通

過研究我國 30 個省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因素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反而降低了我國綠色全

要素生產率但是市場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

產業結構升級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起著顯著

的積極作用 [107]

4 總結

41 文獻綜述

通過梳理以上相關的文獻綜述發現農業碳排

放源主要是通過測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

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農膜以及農業機械使

用的能源灌溉翻耕等幾個方面產生的碳排放

而且多數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農業碳排放源由

於在測量技術手段的限制很難去統計其他經濟

作物或者森林對碳匯的吸收量因此碳排放量測

算估算肯定存在偏差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包括

農業生產效率測算收斂性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有的學者從微觀出發研究單個農戶的生產效率

有的學者從宏觀層面地區層級去研究農業生產

效率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以數據包絡分析

法為主但是得到效率也有差異原因在於有的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2

學者在測算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

響有的學者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

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是否存在收斂性存在爭議

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很多學者肯定了農業制度變

遷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生產效率的積極作用

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城鎮化進程工業

化發展水平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結論不一致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和測算基本與農

業生產效率得到的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對

於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研究文獻不多

42 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

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

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是農業綠色生產率及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王利提出1998 年聯合國環境署

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高級研討會上ldquo綠色生產

率rdquo(Green ProductivityGP)的概念在《國際清

潔生產宣言》中首先提出 [108]此後隨著生產過

程中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諸

多國內外學者評價經濟效益時開始把資源和環

境因素納入到研究範圍中亞洲生產率組織將ldquo綠

色生產率rdquo的概念闡述為ldquo通過生產技術以及管

理水平的提升生產環保產品服務從而達到

環境保護的戰略以及提高生產率rdquo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與傳統的生產率相

比綠色生產率是扣除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

破壞後的生產率水平基於此本文將ldquo農業綠

色生產率rdquo定義為將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素

納入研究範圍內的農業生產率水平ldquo綠色全要

素生產率rdquo定義為在傳統以資源為投入要素

以生產總值等為期望產出核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基

礎上將污染排放(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

歸入到測算生產率體系之內從而得到的全要素

生產率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變動趨勢

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32-38

[2] 董紅敏李玉娥陶秀萍等 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

技術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0)269-273

[3] 夏慶利 基於碳匯功能的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生態經

濟2010(10)106-109

[4] 秦大河羅勇陳振林等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IPCC 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解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6)311-314

[5] Jane M-F Johnsonet Alan JF Sharon LW Donald C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7 150(6)107-124

[6] Prashant Rajput M Sarin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aerosols from large-scale agricultural-waste burning emissions in Nor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to organic mass-to-organic carbon ratio Original Research Chemosphere 2012 103(5)74-79

[7] Kaumlmpf I Haumllzel N Staumlrrle M Potential of temperate agricultural soil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land-use eff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10)428-435

[8] 趙 其 國 錢 海 燕 低 碳 經 濟 與 農 業 發 展 思 考 生 態 環 境 學

報200918(5)1609-1614

[9]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影響因素分

解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8)80-86

[10] 田雲張俊飆李波湖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時空特徵與脫鉤彈

性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514-1519

[11] 張志高袁征李貝歌等 基於投入視角的河南省農業碳

排 放 時 空 演 化 特 徵 與 影 響 因 素 分 解 中 國 農 業 資 源 與 區 劃 201738(10)152-161

[12] 李國志李 宗 植 中國農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因素分解實證分

析mdashmdash基於LMDI模型農業技術經濟 2010(10)66-72

[13] 李俊傑 民族地區農地利用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

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222(9)42-47

[14] 曹俊文曹玲娟 江西省農業碳排放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生態

經濟 201632(7)66-68

[15] 楊紅娟李明雲劉紅琴 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mdashmdash

以雲南為例生態經濟 201531(10)76-78

[16] 李博張文忠餘建輝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地區

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636(9)150-157

[17] 黃祖輝米松華農業碳足跡研究mdashmdash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

題2011(11)40-47

[18] 楊鈞中國農業碳排放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河南農業大

學學報201246(3)336-342

参考文献

33

[19] 高標房驕許清濤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及驅動因

素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617-621

[20] 張小平王龍飛甘肅省農業碳排放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乾旱區

地理2014(05)1029-1035

[21] Keith Paustian Vernon Cole C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135-162

[22] 劉治國張紅李煒 等 山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及時空特徵研

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7(08)124-129

[23] 李煒 山西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學 2014

[24] 高標房 驕許清濤等 白城市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與碳減排

潛力分析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37(9)195-203

[25] 閆吉 吉林省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吉林吉林農業

大學 2016

[26] 李賽河北省農業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設計[D]河北河北地質

大學 2016

[27] LM Vleeshollwers AVerhagen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by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model Study for Europ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519-530

[28] MR Raupach G Marland P Ciais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4)10288-10293

[29] P Fernandez Gonzalez M Landajo MJ Presn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anges in CO2 emission levels in EU-27 Differences between member sta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policy20143811-16

[30] Hannan Foerdter Katja Schumacher Enrica DE CIAN et al Europea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ies beyond 2030 - A sectoral multi-model decompositio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34(Suppl1)13400041-134000429

[31] Waggoner PE Ausubel JH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 renovated IPAT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200299(12)7860-7865

[32] 王妍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空間效應研究[D]雲南 雲南財

經大學 2017

[33] 田雲李波張俊飆 武漢市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解研究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88- 92

[34] 堯波鄭豔明等 江西省縣域農業碳排放的時空動態及影響因

素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3(3)311- 318

[35] 龐家幸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6

[36] 孫露 耿湧等 基於能值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生產效率評估[J] 生態學雜誌 2014(02)462- 468

[ 3 7 ] 李 周 於 法 穩 西 部 地 區 農 業 生 產 效 率 的 分 析 中 國 農 村 觀

察2005(6)2-9

[38] 馬鳳才趙連閣 任瑩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農業技術

經濟2008(2)91-92

[39] 周腰華周亞光1996-2007 年遼寧省 14 個市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與比較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59-260

[40] Ball VE Nehring R Levels of Farm Sector Productiv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 15(1)5-29

[41] Ajibefun I Aderinola Eeditors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 cienc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irical study of Nigerian food crop farmers Final Report Presentation at Bi-annual Research Workshop of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Nairobi Kenya 2004

[42] Bravo-Ureta BE Soliacutes D Loacutepez VH M et al Technical effi ciency in farming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7 27(1)57-72

[4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332-350

[44] Monchi L Hu J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ross-country aggregate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60(1)40-61

[45] 郭軍華倪明李幫義基於三階段DEA 模型的農業生產效率

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7-38

[46] 車維漢楊榮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

提高mdashmdash基於國際比較的實證分析財經研究201036(3)113-123

[47] 彭代彥吳翔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mdashmdash基於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經濟學家2013(9)68-76

[48] 楊剛楊孟禹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關聯效應mdashmdash基於

靜態與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1333(11)122-129

[49] 傅東平王鑫 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與氣候變化mdashmdash以廣西為

例生態經濟2017(05)155-159

[50] 朱紀廣李二玲李小建等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效率及其分

解的時空格局 地理科學 2013(12)1458-1466

[51] 賀正楚吳豔周震虹 我國各省市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評價 經濟地理2011(06)999-1002

[52] 吳昊 ldquo兩型農業rdquo視角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陝西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 2016

[53] 田雲張俊飆吳賢榮等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

長與分解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29(11)7-12

[54] 潘丹應瑞瑤環境污染約束下農業生產率增長地區差異及其動

態分佈演進中國科技論壇20131(05)60-67

[55] 楊俊陳怡基於環境因素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研究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6)153-157

[56] 沈能周晶晶王群偉考慮技術差距的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

庫茲涅茨曲線再估計地理空間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13(12)72-83

[57] 潘丹 應瑞瑤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評價方法與實證mdashmdash基於非期

望產出的SBM模型分析 生態學報 2013(12)3837-3845

[58] 劉志成張晨成湖南省農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mdashmdash基於 SBM-undesirable 模型與CCR 模型的對比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9(6)32-36

[59] 朱 玉 林 周 傑 李 莎 等 基 於 能 值 理 論 的 湖 南 農 業 生

態 經 濟 系 統 生 態 效 率 分 析 湖 南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201114(6)86-89

[60] 吳小慶王亞平何麗梅等基於 AHP 和 DEA 模型的農業生態

效率評價mdashmdash以無錫市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6)714-719

[61] Fan S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266-275

[62] 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34-51

[63] Kalirajan 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78(2)331-338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4

[64] 鄭晶沮思美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的影響1988-2005改革2007(7)40-47

[65] 黃少安孫聖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

影響mdashmdash對 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中國

社會科學2005(3)48-61

[66] Huang Y Kalirajan KP Potential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household dat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7(2-3)191-199

[67] Fan S Pardey P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68] Sen A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5)425-450

[69]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評

論2009(2)60-68

[70] 王紅林張林秀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公共投資作用研究mdash以江蘇

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2(10)21-25

[71] 梁流濤曲福田馮淑怡基於環境污染約束視角的農業技術效

率測度自然資源學報2012(9)1580-1589

[72] 韓海彬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經濟與管理研

究2013(9)61-68

[73] 梅國平甘敬義朱清貞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研

究當代財經2014(7)13-20

[74] 程翠雲任景明王如松我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生態學

報201434(1)142-148

[75] 楊騫劉華軍污染排放約束下中國農業水資源效率的區域差異

與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1)114-128

[76] 洪開榮陳誠豐超等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

素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1-41

[77] 劉衛柏鄭愛民 彭魏倬加 等 農村土地流轉與勞動生產率變

化mdashmdash基於CIR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經濟地理 2017(12)195-202

[78] 戚焦耳郭貫成 陳永生 農地流轉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

究mdashmdash基於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資源科學 2015(09)1816- 1824

[79] 陳玉華 雲南省農業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雲南雲南農

業大學 2017

[80] Lambert D K Parker E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Provinci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49(3)378-392

[81] 田偉柳思維中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及收斂性分析mdashmdash

基於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農業經濟問題2012(12)11-18

[82] Mc Millan et al The Impact of Chinarsquo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83] DK Lambert VV Bayda The Impacts of Farm Financial Structure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1)277-289

[84] A Parikh et al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of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45(1)132-138

[85] A Heshmati Y Mmulugeta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Ugandan matoke farm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63(7)491-494

[86] JF Agger LG Lawson M Lund T Coelli Lameness 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 91(1-2)157-172

[87] Wen GJ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rsquo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 tural Change199342(1)1-41

[88] Xin Xiangfei Qin Fu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92-100

[89] Hou Linke Zhang Yanjie Zhan Jinyan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22(1)167-178

[90] Bernard A and Jones CI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Measurement across Industries and Coun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5)1216-1238

[91] McCunn A Huffman W 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 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o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370-388

[92] Martin W Mitra D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versus manufact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149(2)403-22

[93] S Alexiadis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023(11)84-96

[94] AN Reziti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8) 1029-1044

[95] Liu Yucan CR Shumwa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agriculture new cointegration panel data results Applied Economics 201143(1)91-102

[96] McErlean and Wu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China Food Policy 200328(3)237-252

[97] 趙蕾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及收斂性分析農業技術經

濟2007(02)93-98

[98] 石慧孟令杰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地區差距及波動性研

究mdashmdash基於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科學2008(03)20-33

[99] 馬述忠馮晗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效率衰退會終結嗎mdashmdash基於

開放與收斂視角的考察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5)3189-3196

[100] 欒義君任傑我國農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斂性研究中國農

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5)20-24

[101] Peneder M 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 WIFO Working Paper182Vienna2002

[102] Daniel C Monchuk The non-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9247-56

[103] Appleton S Balihuta 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8415-444

[104] 潘丹應瑞瑤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時空變異基於文獻

的再研究經濟地理201232(07)113-117+128

[105] 陳超凡中國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mdashmdash基於ML生

產率指數及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1633(03)53-62

[106] 丁黎黎朱琳何廣順中國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

影響因素中國科技論壇2015(02)72-78

[107] 汪鋒解晉中國分省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研究中國人口科

學2015(02)53-62+127

[108] 王利 我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7

3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觀勝1佟偉俊2

(1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2中國南方航空廣東)

摘要 為提高民航客艙的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對客艙安全狀態全面和快捷的評估本研究基於

中國民航局2006-2019年共計359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以系統工程理論中ldquo人mdashmdash

機mdashmdash環境三要素為依據通過探索性因數分析(EFA)對問卷調研的資料進行處理並結合

相關領域專家訪談結果從人員環境管理乘載等四個方面選取了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評估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性可靠性及量化其路徑係

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在已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SEM)並通過 AMOS軟體對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CFA)最後提出建立客

艙安全評估系統的構想並提供全面(包含17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和快捷(包含14個二

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兩套評估方式及其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客艙安全安全評估結構方程模型(SEM)AMOS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1 Weijun T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2China Southern Airlines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abin saf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359 valid cabin unsafe events by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human-machine-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Processing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abin safe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n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lo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quantify its path coeffi cients and determine its degree of infl uenc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MO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confi 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orsFinally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a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wo set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17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0 tertiary indicators) and quick (including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provided Specifi c method

Keywords Cabin safety safety assess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MOS

收稿日期2020-04-07修訂日期2020-06-08通訊作者劉觀勝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King_lao123hotmailcomTel 00853-66885272

36

0 研究背景

民用航空運輸源於上世紀初期德國的齊

柏林飛艇 [1]LZ-129 在著陸時不幸著火爆炸LZ-

129ldquo興登堡號rdquo的災難開始引起了人們對航空

器客艙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穩定性使民用飛機的事故

率逐步下降但和在上世紀 80 年代發生的航空事

件 [2]如 1983 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 DC-9 飛機和

1985 年英國航空旅遊公司的 B-737 飛機著火事件

使得各界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再次引起關注和恐

慌直至近期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巴基斯坦

國際航空 8303 號班機一架空客 A320 由拉合爾

飛往卡拉奇於降落時雙發失效在巴基斯坦南

部卡拉奇市郊居民區附近墜毀事故仍在調查中

因此航空事故的頻密發生促使美國聯邦航空

局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運輸部開始加

強關注保障乘員安全和事故後存活率等問題他

們對客艙安全技術研究提出更多的要求1990 年

初來自各國的運輸部門及其客艙安全研究團隊

提議組建客艙安全研究技術組致力於研究客艙

安全問題尤其是飛行中和墜機後客艙成員的安

全性和存活率等問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亦定期

發表報告在 2018 年出版的《國際民航組織安全

報告》[3] 中也提到通過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航

空界合作以改善安全性重點是通過標準化

監測和實施來改善安全績效在過去十年的致命

事故和死亡人數普遍呈下降趨勢

安全是民航業界永恆的名詞是民航運輸業

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民航業界的共同目標

客艙安全作為飛行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

航空運輸客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經濟

快速增長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

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 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4] 顯示民航安全運行

平穩可控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

動值為 0013(世界平均水準為 0153)自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2018 年底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

行 100 個月累計安全飛行 6836 萬小時2018 年

運輸航空事故徵候 568 起同比下降 122其中

運輸航空嚴重事故徵候 16 起同比下降 2381

嚴重事故徵候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分

別為 00139 和 00329各項指標均較好控制在年

度安全目標範圍內2018 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

周轉量 120653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114全

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 6117377 萬人次比上年增

長 109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 73851 萬噸

比上年增長 46民航運輸業迅猛發展機遇和

挑戰並存但航空業的發展要以保證安全作為前

提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按照這

種水準估算整個ldquo十三五rdquo期間事故增長率將

會有增無減因此用最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

企業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管理航空安全將

安全管理從原來的事件查處事態管理走向科學

的系統管理和風險預警管理轉變實施安全管理

關口前移不斷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成為民航

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中國民航正在高速發展航空器日益先進

客艙乘務員從業人數也在急速增長日趨複雜的

客艙運行環境與ldquo速成式rdquo的崗前培訓形成鮮明

的反差這些都是客艙不安全事件頻發的誘因

王燕青和周紅月 [5] 認為民用客機嚴重事故和飛行

事故時有發生且難以完全避免提升客艙乘務

員安全疏散能力對減少人員傷亡損失有著重要

意義另外由於行業內對乘務員崗位的認識普

遍存在誤區因此在公司運營層面對客艙安全的

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航空公司為追求經濟效益普

遍存在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現象這與民航快

速發展的整體態勢極不相稱與社會大眾對航空

安全的期待也不相符

客艙安全相關研究偏重於飛行空管或機場

等技術方面本研究結合人機環境系統

工程理論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等多種理論通過

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採用定性和定量理論聯

繫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民航客艙運行過程中的不

安全事件進行分類與分析對影響民航客艙安全

3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探究民航客艙安全事故的

內涵及致因機理研究各因素間的相關性確定

客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為客艙事故致因理論

的發展民航客艙安全評估水準的提高奠定理論

基礎為客艙安全管理理論的推進提供實證同

時由於是直接使用民航統計資料來研究民航客

艙運行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其目的

是為現有局方客艙安全評價系統的改善方案提供

新的思路在安全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標值的確

定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經過 AMOS 結構方程檢

驗提供全面和快捷兩套評估方式和及其具體操

作方法並劃定評價指標的值域範圍這使得本

研究對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客艙安全是處理客艙成

員存活率延長從飛機逃生的有效時間可分為

機上安全和空難求生兩個方面研究重點是機載

人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而歐洲航空安全局則認

為客艙安全是在飛行全程中為乘客及機組成員提

供安全環境及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減低傷亡國際

航空運輸協會認為客艙安全應該包含在航空公司

安全管理系統中包含主動性的資料搜集和事前

預防與監督活動簡言之有關客艙安全的研究

大概可以分為緊急事故的逃生(通常發生在航空

器墜落起火或沖出跑道等階段)與航空保安

相關的課題 ( 如劫機或乘客攜帶危險物品等 )其

他不正常的事件 ( 如亂流乘客吸煙與性騷擾等 )

客艙內的環境與健康條件 ( 如通風條件與傳染病的

預防等 ) 四個方面

11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現況

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方面嚴文婷 [6] 運用風

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客艙安全進行探討建立風

險管理體系會給我們的客艙安全監控和管理帶來

巨大的幫助李紅毅 [7] 認為只有明確了民航客

艙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瞭解民航客

艙安管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風險管理

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規避民航客艙安全風險進

而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飛行環境從于蓉 [8] 的

研究客艙安全中提到客艙安全是飛行安全最為

直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確保飛行安全的

重要基礎更是民航安全運輸管理系統的最後屏

客艙安全管理可以從旅客乘務員設備

以及需求四个方面進行理解

在旅客方面崔振新和趙慶濤 [9] 從旅客客艙

不安全行為致因機理提出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

影響因素之間的假設關係態度風險感知風

險傾向和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行為意向

在乘務員方面王漢滋 [10] 等人認為為提高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對乘務員應

急處置能力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素質然後依次為

處置能力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另外李青 [11]

認為客艙乘務員對飛機的飛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

障作用不僅有效管理客艙安全而且有效整合

資源為旅客提供最安全最溫馨的服務關鍵

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設備方面柳智慧 [12] 研究中表明客艙設

備選型安全性(適航性)分析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熊力 [13] 認為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

當中越來越離不開通訊設備在飛機上也對通

訊服務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人們熱切期

望在民航客機上也享受到無線通訊服務不過通

訊設備會在客機運行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輻射干擾

進而影響客機飛行時的安全性

在需求方面沈巧 [14] 認為日益增多的需求給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

須加強民航客艙之安全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12 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研究

美國聯邦航空局客艙安全研究範圍主要涉及機

38

上安全與空難求生兩個方面其研究重點在機載人

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上研究跨度從飛機開始研製

到運營維修直至退役涵蓋了 FAR23 部FAR25

部FAR91 部FAR121 部FAR135 部及相關 AC

和 TSO 等要求加拿大運輸部與運輸安全委員會

認為客艙安全的研究範圍應包含機身耐撞毀性客

艙作業人為因素心理生理人體工學與教育

等方面澳洲運輸安全局下轄的澳洲聯邦運輸與區

域服務部針對客艙安全的研究有客艙安全溝通

大眾觀點態度與行為最佳乘客管理的疏散指令

機內兒童的固定機上嬰兒的安全提升火災時安

全性的新材料歐盟執行委員會於 2004 年提出ldquo未

來歐洲飛機安全計劃rdquo該計劃的目標是創造系

列技術革新以阻止類似 9middot11 事件的再次發生

Airbus 認為客艙安全的重點在預防即主動安全

其研究重點主要有五個方面防火材質防煙功能

提升Halon 滅火劑替代品燃油系統的改良機

上氧氣提供方式的研發

客艙安全研究大致可分為組員間的溝通逃

生劫機客艙組員等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委員

會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認為應將飛行機組與客艙機

組成員視為一個團隊加強駕駛艙與客艙組員間

的團隊精神另外FSF Editorial Staff[15] 認為乘客

如能清楚瞭解與遵守違禁品的相關規定則可減

輕客艙組員的壓力

13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研究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6] 認為由人的缺陷導致

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主導原因從海因里希因果

連鎖論 [17] 提出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件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互相之間的連鎖關係並以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

鎖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8]

更加符合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認為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管理失誤以及亞當斯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9]

提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

為現場失誤目的在於提醒不安全行爲和不安全 圖 1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

狀態的變化性質

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個複雜的人造社會

技術系統在瑞士乳酪理論 [20] 提出動失誤和潛在

條件造成的系統防禦層上的漏洞是事故成因認

為在縱深防禦條件下任何技術失效人誤違

章都只是事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當

這些觸發器與縱深防禦系統重合時才會發生事

故而崔振新和趙慶濤 [21] 客艙安全事故發生的原

因可以從人員設備管理環境訊息乘載

六個方面來分析人員方面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

綜合水準工作人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

整個組織安全文化等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主要

表現在管理思想僵化手段落後規章制度不完

善制定的安全規定得不到落實管理流程不合

理而導致的管理無效效率較低尤其是ldquo重飛

行輕客艙rdquo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思想在過

去佔據主導地位等問題在複雜的運行環境中

如果環境中存在的誘因突破了防範機制所能承受

的極限事故就必然會發生

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資訊化程度也有所提

升資訊在傳遞和辨識中出現的問題使管理不

能發揮對人物環境的協調和控制這就可能

導致潛在的風險演變成事故航空運輸已經大眾

化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

齊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

都是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本研究以系統工程理

論中ldquo人mdashmdash機mdashmdash環境rdquo[22] 三要素為依據結

合專家訪談結果並在趙荔 [23]崔振新和趙慶濤 [24]

等人的文獻從人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

乘載等六個方面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

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具體評估綜上所述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可用圖 1 來表示

人员缺陷

信息缺陷

安全事故

乘载缺陷

管理缺陷

环境缺陷人员

缺陷

39

2 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1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構建

為客觀全面地選取客艙安全評估指標從人

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乘載等六個方面

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

全進行具體評估並根據相關指標設計調查問卷

運用 SPSS 軟體並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數

分析和確立客艙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就客艙安

全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艙安全影響因

素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院校及幾大航空公司

包括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及海南

航空的主管進行了訪談結合實際狀況對已選

出的評估指標進行修正和整理使得評估指標更

加全面貼合實際具有可靠性和針對性便於

目標群體對問卷的理解從而提高問卷測量的效

度通過對以上專業人士意見的歸納和整理並綜

合考慮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在參考客艙安全事故

致因理論模型分析結果借鑒民航飛行安全評估

的相關資料後整理出了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如表 1 所示

根據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客艙安全風

險評估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受訪

者的基本資訊二是包含 40 個評估指標的客艙安

全量表要求受訪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指標打

分評分 1 到 5分值越大說明該指標重要性越

強本研究樣本取自中國民航各個單位為全面

評估中國民航客艙安全現狀本次調研選取了不

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中國民航單位為代表進行調

查統計受訪者主要為民航客艙管理人員共於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放問卷 438 份對於資料

缺失的問卷填寫時間少於 100 秒或者大於 200

秒得分為 2001601208040該問卷視為

無效最後確定的有效問卷為 300 份為保證測

量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

(Cronbach α)係數來檢驗同質性信度各因數

的 Cronbach α 係數都在 08 以上 ( 表 2)問卷總

體的信度為 0942問卷發放採取局方監察員協助

的方式確保問卷填寫資訊的真實性問卷收集

的樣本量為總測試題的 10 倍且結果穩定說明問

卷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問卷基本資訊統計結

果顯示受訪者中 95 的人聽說目睹或者親身經

歷過客艙不安全事件說明中國民航在客艙不安

全的事件頻率較高8167 的航空公司都是有內

外結合進行客艙安全評估僅有 83 的公司重視

客艙安全評估工作表明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表 1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0

表 2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4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40 指標 因子載荷 (40 指標 )

人員 913 91

機器 839 84

環境 918 87

管理 958 93

信息 822 79

承載 834 81

總體 969 93

表 3 KMO及 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30指標)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30 指標)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91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045849

df 780

Sig 00032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 項)體系構建

對航空公司進行仔細全面的評價評價指

標當然越多越好該評價體系由 6 個方面 40 個

評價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時需要涉及多個部門

製定多張表格並進行打分耗時長工作量

大不適合日常應用因此全面細緻的安全

評價體系適用於定期評估但從日常管理的角

度看航空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對生產營運中所

有指標都進行充分的關注與分析需要在眾多

的評價指標中遴選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全狀況

的關鍵指標來評價過去和當前的安全狀態

為客觀分析影響民航客艙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收集到中國民航局 2006-2019 年共計 359

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其中對事

故原因明確的 317 案件逐一進行分析後製作統

計不安全事件的原因作為參考並歸類依據

按照其性質可以歸類到人員管理環境乘

載四個因素中並選用預警指標參照的標準有

專家經驗標準行業均值標準以及行業強制標

準具體的量化方法 ( 參見附表 1)

為使評估指標更為精簡本研究擬採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重新整理指標內容首

先對數據進行了 KMO 和 Bartlett 來檢驗結

果如表 3 所示其中KMO 統計量為 0918

Bartlett 球體檢驗統計量的 P 值為 0說明非常

適合進行因數分析其次我們以 Varimax 旋

轉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如表 45 所示發現因子 1 中包含一般安全事

件等 10 項指標因子 2 中包含機型設備狀況等 8

項指標因子 3 中包含操作違規率等 9 項指標

因子 4 中包含乘客安全水準等 3 項指標 ( 表 4表

5)累計解釋方差為 6642

表 4 旋轉成份矩陣 a

旋轉成份矩陣 a30 個指標 成份

1 2 3 4

一般安全事件 802 218 174 209空防安全事件 796 148 131 260安全組織計劃 757 193 135 255安全標準規章 755 268 206 092安全監督檢查 744 214 291 184安全激勵機制 730 201 263 123領導重視程度 729 246 266 063資訊處理能力 712 340 151 200安全教育培訓 702 309 177 159資訊處理能力 663 279 103 200機型設備狀況 250 773 171 096飛機使用時間 324 728 182 065空管保障能力 244 726 135 210機場管理能力 221 675 137 062內部保障能力 241 614 221 306維修差錯概率 192 574 183 280設備故障情況 355 553 099 342設備達標情況 403 544 236 242操作違規概率 038 227 772 -054操作失誤概率 056 268 762 -037事故發生概率 344 055 755 141業務技能水平 035 146 717 055組織管理能力 327 035 684 249協調配合能力 351 140 684 150工作超限時數 408 275 642 140身體健康狀態 351 090 550 449心理健康狀態 348 197 530 390乘客安全水準 171 292 041 773乘客乘機素質 239 319 145 728乘載危險程度 309 364 297 548

41

使指標在評估工作中概念更清楚能更好地反映實

際情況將環境因數下屬的原評估指標ldquo飛機廠家

型號rdquo修正為ldquo機型設備情況rdquoldquo安全綜合計劃rdquo

修正為ldquo安全性群組織計劃rdquoldquo乘客應急能力rdquo修

正為ldquo乘客安全水準rdquo但所有指標在評估量表中的

解釋意義均保持不變僅做名稱上的修正

3 實證研究

31 模型構建

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可靠

性及量化其路徑係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給客

艙安全評估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基

於上述已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系統工程

的ldquo人rdquoldquo機rdquoldquo環rdquoldquo管rdquo的原理 [25]

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全球航空安全計劃》[26]

中的要件把指標體系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包

括管理水準環境保障機器性能人員表現

乘載影響並建立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影響關

係的初始理論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圖

2)把路徑圖轉化成因數與指標間關係的測量

模型和因數間關係的結構模型如圖 3 所示

使用 AMOS 軟體對模型進行檢測和修正從

而確定最佳的模型

表 6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項)體系

表 5 解釋的總方差根據因數分析結果結合專家以及問卷回饋

意見將 40 個評估指標合併為 30 個指標(表6)

重新對合併後的 30 個指標進行因數分析雖然指

標數量精簡但更具有代表性解釋性更強操

作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

雖然新的指標分類與初始分類有個別指標存在

差異但其原來的意義完全支援新類別的共同屬性

即在大的因數分類上基本一致只是將資訊因素合併

作為管理因數的評估指標因此確定的 30 個指標

的評估系統由ldquo人員環境管理乘載rdquo四個因數

構成另外根據專家回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為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2

圖 2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

43

圖 3 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 圖 4 驗證性因數分析模型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4

本研究驗證性因數分析 (CFA) 方法對測量模

型進行檢驗如圖 4 所示各因子 Cronbach α 係

數與因子載荷如表 7 所示

32 結果分析

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後得出了

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larr環境保

障rdquo兩條路徑未達到顯著性外測量模型的整

體擬合情況較好各擬合指標值均達到了要求的

數值鑒於關鍵的擬合指標已達到要求不再對

模型指標做修正只對部分路徑進行調整表 8

列出了對修正後的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

的結果模型 1ldquo人員表現larr環境保障rdquo模型

2刪除路徑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

larr環境保障rdquo

模型 1 和模型 2 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見表 9

可以看到經路徑調整後的模型各因數之間的顯著

性明顯提高而模型與資料擬合的評價指標值變

化不大因此確定第二次路徑調整後的模型 2

為最終模型

表 7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3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30 指標 ) 因子載荷

人員 876 92

環境 876 85

管理 926 91

承載 813 78

總體 942 92

表 9 模型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

評價指標 建議要求 模型 1 模型 2

χ2 越小越好 385567 391832

χ2df

(P > 005) < 3 2294 2399

GFI > 09 0868 0889

AGFI > 08 0861 0861

IFI > 09 0938 0937

TLI > 09 0927 0927

RMSEA < 007 0068 0068

表 8 因數載荷與路徑係數分析

路徑 標準化回歸係數

模型 1 模型 2

機場管理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832 0831

空管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69 0769

内部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92 0798

維修差错概率 larr 環境保障 0727 0729

飛行使用時間 larr 環境保障 0909 0923

飛機廠家型號 larr 環境保障 0692 0692

設備故障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531 0511

設備逹標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611 0632

安全綜合計劃 larr 管理水平 0821 0826

安全標準規章 larr 管理水平 0788 0778

空防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805 0819

信息處理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87 0789

一般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764 0774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624 0634

安全監督檢查 larr 管理水平 0662 0673

領導重視程度 larr 管理水平 0721 0736

安全教育培訓 larr 管理水平 0626 0634

資訊辨認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22 0732

乘客應急能力 larr 乘載影响 0888 0893

乘客乘機素質 larr 乘載影响 0821 0837

乘載危险程度 larr 乘載影响 0668 0679

操作失誤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10 0810

工作超限時數 larr 人員表现 0524 0519

業務技能水平 larr 人員表现 0651 0651

操作違規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34 0836

事故發生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766 0778

身體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716 0742

心理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621 0625

協調配合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11 0723

組織管理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81 0790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746 0749

人員表现 larr 管理水平 0628 0638

人員表现 larr 環境保障 0234 0228

乘載影响 larr 管理水平 0422 0652

乘載影响 larr 人員表现 0148

乘載影响 larr 環境保障 0177

注plt001

45

模型 2 的路徑係數如圖 5 所示可以看到

1) 人員表現操作違規及失誤兩個指標的載

荷均較高這表明對於客艙不安全事件而言操

作失誤和違規都是對其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

也是衡量客艙安全水準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其

中在人員表現中操作違規的載荷最大這與民航

局客艙不安全事件記錄統計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情

況是吻合的工作超限時數業務技能水準指標

心理健康狀態與其他指標相比載荷較低這可能

與實際運行中的狀況有關另外管理水準和環境

保障亦會使人員表現出現變化這也是明確了

持續的培訓提升管理技巧和環境變化是影響人員

表現的先決條件故此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

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27](CCAR-121

部)中對客艙運行人員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對

於客艙運行人員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局方近年

來也將客艙監察工作的重點放在運行資格和超

時上所以儘管大家都反映飛行疲勞但實際上

由於錯誤操作引發的客艙不安全事件在數量和影

響上遠遠超過因超時而導致的而且操作違規和

失誤的根本原因除了是身心健康和態度的問題

也是由於業務技能不熟悉而引起的故明確對維

修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作嚴格的要求和提升協調

能力

2) 管理水準除了安全激勵機制安全監督

檢查和安全教育培訓外其他指標的因數載荷都

較大這表明管理水準因素對於客艙運行安全而

言其意義非常重大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一

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內部分工細緻且與外部各個

單位聯繫密切還有管理水準的好與壞對環境

保障人員表現乘載影響都有關係因此加

強管理力度理順各種關係才能讓這個複雜的

系統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把潛在的風

險和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3) 環境保障分為內部環境保障和外部環境

保障這大部分的指標載荷都較高從近年顛簸

傷人事件頻發可以反映出來另外環境保障與

管理水準互為影響也對人員表現提供了變化

因此加強對客艙運行中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的預

測和掌控成為減少此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

段另一方面飛機使用時間指標的因數載荷均

較大表明這指標能較好地作為環境保障中機器

性能部分的衡量標準其中設備型號設備性能

及飛機役齡對設備的影響都直接體現在設備的

故障率上而這恰恰是不安全事件記錄中佔據很

大比例的一部分同時也受到環境保障管理水

準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合適的環境有助客艙安

全的提高

4) 乘載影響乘員安全水準和乘機素質載荷

係數都比較高原因是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大

眾化包括乘載人和乘載物對航空安全的影響越

來越大也受到管理水準的優劣所影響首先是

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齊

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都是

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

4 結論

在實際使用時客艙安全評估系統儘可能使

用多樣化簡單可行且客觀公正的檢查評估方式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本評估系統對於 30 個評估

指標採用以下 7 種評估方式1) 由客艙安全檢查

員按照民航局飛行檢查標準使用檢查單進行跟班

飛行檢查2) 由檢查組按照評估檢查單對航空公

司進行實地檢查3) 被評估公司填寫公司報告表

格4) 通過採集記錄器中的資料對客艙運行品質

進行檢查5) 由檢查組出題對有關人員特別是客

艙安全運行人員進行考試6) 系統給出個人意見

單分發到基層單位由公司群眾對公司安全現狀

安全管理等專案進行評分7) 由檢查評估人員對

被評估單位的人員進行隨機的實地訪談

客艙安全管理提升方面要不斷加強客艙運

行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差錯管理方法的學習

強化業務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良好安全意識和

業務技能的客艙人員降低客艙不安全事件發生

的概率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是保證飛行和客艙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6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附表 1預警指標量化表

4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48

運行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飛機設備的把關

安全是最基本的服務服務工作不能影響安全工

作加強客艙安全運行的管理力度強調客艙運

行中安全基礎不能動搖客艙運行相關部門應加

強溝通保持資訊共用加強人對於客艙的掌控

力度從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來減少這些因素對客

艙運行安全的影響

圖 5 模型 2路徑係數圖

49

[1] 江東飛艇自主飛行的方舟[J]大飛機2012(02)90-91

[2] 民用航空[J]國際航空1999(06)3-5

[3] ICAO Latest edition of ICAO Safety Report confirms 2017 as aviationrsquos safest year [EBOL] (2017) [2020-6-03] httpswwwicaointNewsroomPagesLatest-edition-of-ICAO-Safety-Report-confi rms-2017-as-aviations-safest-yearaspx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中國中國民

用航空局 2019

[5] 王燕青周紅月 民機客艙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中國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9165-169

[6] 嚴文婷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內江科 201334(08)21-22+24

[7] 李紅毅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索 ldquo決策

論壇mdashmdash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rdquo論文集(下) 2016年06月25日北京《決策與資訊》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

學院 2016171

[8] 于蓉 民航客艙安全文化初探[J] 民航管理 2015(08)18-20

[9]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

與環境學報 201818(03)993-997

[10] 王漢滋杜紅兵賈曼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9(31)407-412

[11] 李青 民航客艙乘務員在飛行安全中的作用探討[J] 企業改革與

管理 2019(02)99+101

[12] 柳智慧 民航飛機客艙設備選型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民用航空 2008(10)90-91

[13] 熊力 民航客機客艙內無線通信設備天線輻射干擾危害研究[J] 電子製作 2016(11)47+50

[14] 沈巧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現代經濟

資訊 2019(10)386

[15] FSF Editorial Staff Generic Checklists Focus Response to In-fl ight Dangerous-good Incidents[EBOL] (2005-1) [2020-7-29] httpsfl ightsafetyorgccsccs_jan-feb05pdf

[16] 徐小杰呂海霞宋建麗事故致因理論發展現狀研究[J]航空標準

化與質量 2019(06)42-45

[17] 趙立祥劉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及其應用[J] 經濟論壇 2009(09)94-95

[18] 歐陽帆 基於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內河水上交通事故成因分

析[J] 水運管理 2007(12)31-33+35

[19] 肖莉 典型化工設備事故致因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14

[20] 劉金玲張傳興 從ldquo瑞士乳酪理論rdquo看血液質量與安全建設的重

要性[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S1)165

[21]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2] 彭忠運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J]工業

安全與防塵 1990(04)26-29

[23] 趙荔 航空公司人力資源預警機制研究[D] 湖北武漢理工大

學2006

[24]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5] 張朋鵬 航空公司安全績效評價研究[D] 中國民航大學2008

[26] ICAO 全球航空安全計劃[EBOL] (2016) [2020-6-03] httpswwwicaointsafetyGASPGASP20LibraryPrevious20GASP20documentation2017-201920Edition10004_zhpdf

[27] 中國民用航空局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

規則》第五次修訂的解讀[EBOL] (2017-10-09) [2020-6-6]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CJD201710t20171009_47121html

参考文献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學生活動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學生榮獲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優勝獎

由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園林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近

日圓滿落幕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本科生鄒淇凱榮獲大賽優勝獎指導老師為人

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

比賽是各地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專業性比賽迄今共舉辦了七屆今年大賽的主題是ldquo從lsquo城市動脈rsquo

到lsquo城市靜脈rsquordquo學生鄒淇凱在 300 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優勝獎他創作的獲獎

作品《飛鳥與海浪》將ldquo飛鳥rdquo和ldquo海浪rdquo的元素提取到設計中以波浪形狀為場地主線用翅膀的護

河呈現河道修復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素養展現了澳科大設計專業師生的風采鄒淇凱表示一直有關

注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該比賽提供給景觀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子一個展示個人風采與能

力的廣闊舞台也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50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陳宜有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伴隨

這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步加深保險業隨著國際市場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保險行

銷策略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此

基礎上創新符合國際行銷的策略已成為現今中國保險企業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在頻繁的經貿活動

和國家間關係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傳統的保險行銷策略和市場環境無法適應因此本文以經濟

全球化為基礎著眼點希望借由本次研究為中國保險企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故本文

先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行銷的影響進行分析 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最後给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中國保險業行銷理念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E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s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come closer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also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ow to occupy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on this basis to innovat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sh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reform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quent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ditional insur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annot adap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scientifi 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 rs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n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Maca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Marketing Concept

收稿日期2020-04-29修訂日期2020-07-13通訊作者陳宜有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銷學

E-mail hahamamananahotmailcomTel 00853-66998837

0 引言

保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保

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無可

取代的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國際

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都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國際

行銷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的聯繫

更為密切 [2]中國加入 WTO 以來面臨和接受經

51

濟全球化的改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最大體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

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

區的流動 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繫的一

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

趨勢 [3]近年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

術的飛速發展各國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升級不斷

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在全球經濟帶來了世界市場

的巨大變化中極大地促進了行銷策略的變化和創

新 [3]

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 越來

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資源與市場機

遇 [4]企業要想得到不斷的發展 就要對市場的全

球化及全球化的劇烈競爭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

中國保險企業必須隨著發生的變化改進現有不符

合市場要求的體制如果中國保險企業在發展中

仍然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

將被其他適應變化的國際保險企業所取代因此

中國保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

之地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那就必須在經濟全球

化的基礎上創新保險行銷管道的現代運作模式

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以

尋求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的影響

1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管道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不再限

定於本土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其已擴展為全球同

行業之間的競爭這不僅使市場競爭越加激烈

也使得企業所面對的發展與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加

大 [5]保險企業都在謀求創新市場行銷的策略希

望借由全新的市場行銷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與

市場的發展需求同時面對全新的需求保險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巨大中國作為新興經

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較發達經濟體還很

不健全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賴某一能

源資源容易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5]因此在創新行

銷模式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法想像的各種問題所

以這需要保險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模式調整現

有的行銷管理制度 從而創造有效創新市場行銷

管道因為行銷管道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企業賴以

生存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

費者的整個過程和路徑任何行銷管道的起點都

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終點均為消費者或用戶

對於保險業而言整個保險行銷管道的過程無論

是保險公司本身還是仲介人最終面對的都是保

險產品的消費者或需求者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

漸迅速這不僅使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也

使各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

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 [6]現階段資訊的傳遞

與共用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為世界各國之間的

貿易往來與經濟交往創造了便捷條件企業獲取

市場訊息的管道也愈加豐富化與多樣化電子商

務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與技術優勢面對這些

新的情況如何做好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成為企

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7]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行銷挑戰諸多企業已

跨過產品競爭直接採用品牌行銷的全新行銷方式

眾所周知的國際品牌逐漸由自身轉為國家的臉面

和名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逐漸加深因

此在今後考慮市場行銷時就需要充分考量消費

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且需與國外接軌可見

企業必須越加重視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

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的市場行銷進行新的思考與

發展以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企業自

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8]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

保險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保險銷售的弊端

日益突出作為行業中謀求上進的小型保險公司

為生存開創了較多的行銷方式為市場帶來了更

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引入了符合國際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2

標準的高端行銷管道

便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保險企業需要將行

銷管道納入其市場戰略和管理體系之中並建立

或擁有產品代理仲介和零售終端架構在保險

行銷過程中實現高度協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管

道衝突最終于行銷管道建設中形成最有效最

理想的管道是整合管道由此可見具有雄厚資

金和綜合實力且願意做出改變的保險企業將建立

新的整合管道體系通過行銷和企業管理創新達

到管道整合的效果

12 經濟全球化使銷售管道網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保險企業為了

獲取長足的發展已經將相關業務拓展到世界各

個角落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的經濟也得

以注入新鮮的血液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資訊

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也認識到

網路資訊技術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

越來越密不可分線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電

商活動以低成本低庫存以及打破交易時間和區

域的絕對優勢加速滲透到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

面也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全世界提

供了方便且統一的交互平臺造就了任何有野心

的企業都可以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種便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

網路行銷投入特別是針對那些消費類產品的企

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企業也逐步加大了投

入可想而知若企業在這個時代還處在固步自封

的思維向使用且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企業就勢必

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而忽略的企業將

在國際市場上中難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採用通

過網路環境來進行行銷且利用互聯網環境為行

銷提供的便利使企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

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也能夠樹立品牌形

象 [9]因此保險企業更需要注重在網路化環境下

的市場訊息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及時瞭解市場上

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資訊技術的及時整合並通

過全球網路範圍的各種資源整合及時調整產品結

構使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吻合

在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保險企業之

間的競爭也非常殘酷保險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

不再是他們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經營理

念和行銷策略的競爭只有擁有較為先進的經營

理念並且不斷對行銷方式和行銷手段進行改進

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市場份額

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擁護讓企業能夠提升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企業 非常地同

質化他們的商品並不具備獨特性這就更需要

創新行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佔領市場也能夠

更好地抓住機遇打開銷售管道增加銷售額 [9]

在網路化的資金透明度和網路支付的安全性

使線民與網路購物使用者激增的今天電子商務

為代表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經濟高速發展

同時也象徵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正因

如此互聯網保險以低價和便利的行銷模式近

年來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借由此出現的網路行

銷方式給變革的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功

能來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並線上完成保

險交易的一種銷售形式 特別是借助支付寶和微信

等協力廠商的網路銷售平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

逐漸成為保險行銷的最前沿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開創了國際貿易和行銷的

新紀元網路行銷在這個數位時代取得了長足的

進步伴隨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行銷活動行

銷中的行銷連結逐漸與網路集成在一起 [3]借由網

路化的市場行銷發展使傳統企業行銷的局限性

得以打破嶄新的電子行銷管道使保險企業與保

護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

掌握大量的產品資訊從而節省了許多流通環節

使用這種全新的消費管道的保險消費者完全可以

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購買過程甚至不需要出門就

能夠瞭解各種最新的商品消息以及完成相關的購

買活動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方

便快捷全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說還可以有效

53

降低市場的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險企業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全新

的銷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並且在提高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以及多

元化的消費需求更重要是在保險銷售的同時還

可以大面積地採集客戶資訊深吸根據客戶的意

見回饋調整產品和服務的性能使客戶認為保險

企業銷售的產品是定制化的服務是貼心的對

保險企業而言採用合理且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段

對於保險企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最

終為保險企業提供科學合理方法降低成本並提

升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當順應社會發展

趨勢盡可能多地豐富自己的銷售管道增加企業

多方收入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11]

13 經濟全球化下的互動行銷模式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企業市場行銷帶來了

巨大的挑戰 傳統企業行銷市場導向絕大部份依賴

於產品的銷售量 不深入調查市場走向 盲目的大

批量生產產品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產品日

新月異 更新速度十分快 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很

容易出現供大於求的產品滯留現象 [12]移動電子

商務互動行銷摆脱了傳統電子商務行銷對時間和

地點的束縛利用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即可以實

現交易的全部過程使交易更加靈活而且通過

移動終端設備還能夠實現賣家與買家的商業對話

實現賣家產品推廣和行銷目的的同時滿足買家

對商品的實際需求 [13]

面對電子商務為主的行銷管道並在經濟全

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中國消費者

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購物的方式而依託於網路

進行的互動保險商業模式就需要保險企業在更加

謹慎地細化行銷環節的同時加強對行銷環節的

管理借由此保證行銷環節的品質

由於保險企業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和保險

產品後續的服務者若採用網路互動行銷模式進

行保險行銷就更加需要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

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電腦和資訊通信快速發展

的時代移動電子商務互動行銷不斷對傳統商業

模式進行著衝擊使用各種 APP 的消費者與保險

企業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方式這種互動的行銷

模式逐漸成為管道模式的主體消費者完全可以

借由這種全新的模式實現足不出戶的產品選擇

和採購這也使得因為這種基於互聯網的直銷方

式更有效地實現了保險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使

消費者可以更加快捷地選定所需產品整個消費

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個性化這種全新的消費

模式標誌著消費者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

選購過程中也可獲得了更多的產品資訊滿足客

戶的權益的同時也給保險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因此可見保險企業熟練使用並借由互動行

銷產品推廣和銷售效果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

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的性質

和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互動行銷模式才能對

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和銷售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

電子商務互動行銷模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

需要著重培養和吸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對

現有和未來將要推出的 APP 不斷地完善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不斷提高

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的互動行銷是適應

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未來產品推廣和行銷的主要

模式之一並伴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

逐漸成為產品銷售模式的主流保險企業借助這

種互動行銷模式收集顧客的資訊可以説明保險

企業在高品質高效率地完成產品和服務的回饋

更重要的可以幫助保險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

可以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方

式實現互動行銷的最終目標 [14]

當然這種全新的互動行銷模式也直接地削

弱了仲介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15]雖然通過互聯網

交易保險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增強

保險產品的供求關係得到極大的協調使消費者

和保險企業在行銷管道中充分互動但是在互

動的基礎上保險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

務導致其成本變相的增加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4

2 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

調 研 考 察 在 2019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1 月 期

間進行調研目標包括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公

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

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且最

有代表性的一線銷售人員從七個方面對現有中

國保險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行銷策略做出

調查参照学者们对营销影响因素做出的模型

总结根据行业特性选出现今中国保险业常见问

题 [16]分別是忽視網路行銷反向行銷模糊

行銷落後管理品牌意識差忽略品牌意識

缺乏品牌形象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400 張收

回 361 張回收率 9025其中中國太平保險集

團有限公司占 317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占 292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占 26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

125詳見表 3-1

表 3-2 行銷組織和概念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173 481

忽視網路行銷 同意 164 456

不同意 23 64

非常同意 99 275

反向行銷 同意 136 378

不同意 125 347

非常同意 29 81

模糊行銷 同意 106 294

不同意 225 625

非常同意 97 269

落後管理 同意 202 561

不同意 61 169

表 3-1 所屬公司占比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中國太平 114 317

中國人保 96 292

所屬公司

中國平安 105 267

太平洋保險 45 125

21 缺乏行銷組織和概念

保險企業行銷的理論和概念是每個現金保險

企業建立的基礎但是對於現今中國保險企業來

說他們並沒有增強自己的行銷意識也沒有正

式科學合理的行銷組織及相關計畫雖然中

國保險企業順應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使用並實現

了一定的全新行銷手段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中國保險企業的行銷觀念還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和應用這可能是由於中國保險企業仍然採用的

傳統的行銷方式或行銷思想形成的並沒有與時

俱進再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忽略網路行銷最為

嚴重不同意比率只占 64其次是落後的經營

理念不同意比率占 169而反向行銷並沒有收到

較好的結果不同意比率占 347最終模糊行銷

方式基本已被取締不同意比率占 625可見落

後的經營理念和忽略網路行銷是主要問題詳見

表 3-2

22 忽略品牌意識

對於中國保險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化的浪

潮中創建良好的品牌意識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重

要的核心建立中國保險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企

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品牌不僅可以體現

在產品的品質和外觀上還包括服務的品質和信

譽度當前中國保險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

是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儘管通過媒體不斷宣傳

自身品牌希望可以通過宣傳提高企業本身的知

名度從而在行銷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

保險企業並不關心自己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內涵

最終導致保險企業無法在高強度的全球經濟化浪

55

表 3-3 品牌意識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65 181

品牌意識差 同意 189 525

不同意 106 294

非常同意 100 278

忽略品牌意識 同意 222 617

不同意 38 106

非常同意 98 272

缺乏品牌形象 同意 125 347

不同意 137 381

潮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調查結果缺乏品牌形象

和忽略品牌意識差是主要問題分別占 619和

894如圖 3-3 所示

3 結論和建議

31 加强行銷的組織概念和市場推廣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走向和行銷方式的不斷变

化保險行銷的傳統方式和方法已不能獲得既有

的效果因此需要保險企業跟緊時代的轉變認

真審視競爭的轉變即由產品行銷上的競爭轉

化為品牌行銷的全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保險企

業的進駐所帶來的全新品牌已對現有中國保險企

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消費者選擇保險產品的

考慮角度已經從能否滿足需要轉變為考量保險企

業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實力因此在全球經濟化

的影響下進行行銷行為的中國保險企業需要充分

考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場行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完成一

是通過網路方式進行全新包裝包裝應當符合當

地消費者的口味並針對網路的病毒性傳播特性

設計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實用性保險行銷策略二

是打折策略我們可以考慮以通過網路投保帶來

的成本降低將降低的成本以折扣的方式回歸客

戶第三是加強管理及售後服務消費者雖然無

法直接體會保險企業的管理能力但完全可以透

過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對保險企業的管理給予評價

尤其是資訊技術和其他產品的售後服務因此

如果我們能在售後服務中獲得客戶的認可則更

容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四是嚴格控制產

品品質只有真正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才能贏得

消費者的聲譽這將影響行銷管道的順利建立

也將對利潤產生影響

32 增強品牌與產品的連接和創新

保險企業的競爭主要通過保險產品來實現

這也是所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 許多

中國保險企業在創新行銷策略時會參照國際標

準分析國際消費者的心理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

的消費需求但伴随網路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數

十幾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和認知的統一平臺國

內保險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所選擇的保險產

品全面地瞭解同時對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

品牌形象進行解讀最終導致選擇保險產品方式

也越來越多因此保險企業在重視保險產品銷售

的同時就更需要注重企業的品牌價值的建立

並在激烈的選擇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更重要

的是對於保險企業這個類似消費實際是服務型企

業來說如果能夠良好運用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理賠資訊展出來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

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

同時因為在保險企業對保險產品的過程中

不僅要全面考慮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即保險產

品帶來的保障還應在行銷的過程中對構建良好

的企業文化引起從而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如

果可以合理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行销中可見在將

來中國保險企業完全可借由此實現中國保險產品

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6

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保險

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不同

雖然國內市場是國內企業熟悉的環境但是與國

際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環境更加陌生且不可估

量 因此中國保險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經營決

策和發展中通過分析國際行銷中產生的各種問

題來制定合理的計畫和方案最終讓國際行銷為

中國保險企業帶來更多的指導意見更重要的是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保險企業不能

自我封閉需要膽大心細地在國際市場上發展遨

遊不能以百年老店為目標要以建立全球知名

品牌為己任藉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我

們要無時無刻地清醒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國際化行銷是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

活動是確保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重視並採用先進的行銷模式是每個中

國保險企業必不可少的改革這是國際市場發展

而決定的

33 研究限制及後續建議

此次研究對於中国保险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

的行销进行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说明但

受調研條件和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樣本選取上

本研究不能得到中国所有所有保險企業的總體抽

樣只選擇了名列前四的保險企業從而導致嚴

格意義上無法對全部中国保险企業做出有效的評

測也無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如港澳地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後續研究之可擴大研究範圍選取範圍更加廣泛

並進行深入研究

同時由於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雖大體種類

可以歸類但個別子類別無法詳細進行闡述也

就導致無法針對產品的特性對行銷的方法和企業

品牌的建立進行有效的分析故在後續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並在針對每一個產品做出的研究中產生有益於增

強研究的實踐性意義

[1] 謝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資保險公司行銷策略研究[D]清華

大學2003

[2] 王銳邱蘭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銷組合策略變化[J] 農家參謀2019(24)191

[3] Lamberton C and Stephen A T (2016)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rketing 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6)146-172

[4] 張偉汪濤 網路化行銷能力及其對企業國際化績效的影響mdashmdash基

於企業知識基礎理論[J] 珞珈管理評論2019(02)139-155

[5] 周晶楊馥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保險發展mdashmdash來自ldquo一帶一路rdquo

沿線國家的實證研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2)5-11

[6] 牟豔蓉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現代行銷(資訊版)2020(03)246

[7] 戴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探討[J] 現代行

銷(下旬刊)2020(03)60-61

[8] Wang Jianfeng Zhang Chuang (2020) The impa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62118-127

[9] 仇 志 清 如 何 做 好 市 場 行 銷 工 作 的 變 革 與 創 新 [ J ] 行 銷

界2019(26)146-147

[10] Kumar A Bezawada R Rishika R Janakiraman R and Kannan PK (2016) From Social to Sale The Effects of Firm-Generated Content in Social Media on Custo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 (January) 7ndash25

[11] 葉蔚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0(01)78-79

[12] Watson IV G F Wormb S Palmatier R W Ganesan S (2015)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Trend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546-568

[13] 李 曉 丹 廣 播 融 媒 體 互 動 行 銷 的 創 新 探 索 [ J ] 中 國 廣

播2019(08)57-59

[14] 黃 淑 貞 互 動 行 銷 網 路 時 代 的 行 銷 [ J ] 現 代 行 銷 ( 下 旬

刊)2019(07)75-76

[15] Venkatesan R Farris P Guissoni L A and Neves M F (2015) Consumer Brand Marketing through Full- and Self-Service Channel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644-659

[16] Palmatier Robert et al ldqu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 Meta-Analysisrdquo Journal of Marketing 704 (2006) 136ndash153

参考文献

57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郭泰麟黃斐王璟寧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聚焦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意願上在傳統的衝動購買

行為模型基礎上聯繫了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概念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

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探討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構建了相

應的研究假設和模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了249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並採用結

構方程來分析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數據主要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傳統因

素對於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而且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也有重要影響同時感知價值也是衝動購買意願產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澳門互聯網消費信貸衝動購買意願自我效能感知價值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focus on major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onsumers in thei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personal online fi nancial services will affect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and consum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ho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Ant Credit Pay 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Moreover time press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e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Ant Credit Pay thus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loans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elf-effi cacyPerceived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29修訂日期2020-07-08通訊作者黃斐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E-mail fhu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191

0 背景

根據《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 2018 年已經達到 71

億報告認同網絡消費的供需兩端的ldquo雙升級rdquo

正為中國電商市場注入充沛的發展動力在這大

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普及應用可以被

視為水到渠成的供給端服務升級是品質電商對

58

傳統消費信貸服務的自然創新成為豐富消費服

務場景和催化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上

龐大的業務用戶和數據等方面的資源發揮

電子商務交互中用戶關係消費情境和商業情資

的優勢不僅提升了電商時代中受限於傳統消費

信貸的服務能力而且升級了消費信貸服務中的

產品業務和風控等行業發展要素互聯網消費

信貸工具一般能夠簡化消費信貸的程式以便利大

眾用戶又能在大數據環境中精准營銷目標客戶

滿足其用戶需求然而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

迅猛發展正在重塑中國傳統的ldquo量入為出rdquo和側

重儲蓄的消費觀念在享受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

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助長了

ldquo超前消費rdquoldquo過度消費rdquo這樣的負面消費信

貸行為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另一

不可不知的是衝動性購買是常見又重要的

消費者行為衝動性購買行為依然需要經歷消費

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它不單由消費者自身特質決

定環境因素往往扮演關鍵的驅動角色而互聯

網消費信貸工具的兩面性可能會形成重要的環境

刺激 [1]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的用

戶群體發展迅猛在大學生和初入職場新鮮人中

中非常流行既與網絡購物和電子支付應用的普

及趨勢相契合分期付款先消費再支付等規則

又能去打動ldquo不夠錢的慾望rdquo的用戶痛點刺激

計劃外和衝動性的購買行為研究者需要跟進理

解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我們

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

經驗探究這些用戶的衝動性購買意願的主要影

響因素

我們研究聚焦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

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上在衝動性購買的既有

文獻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發展並通過實證研究

不僅討論了傳統的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和金錢

充裕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且提出消費者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自我效能感來顯示互聯網

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在消費者心理歷程中與衝動

性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同時還將消費者對商品

的感知價值來作為內外部刺激作用衝動性購買意

願的仲介因素期望能更全面地反映消費者在衝

動性購買行為發展中的心理決策平衡的歷程並

能針對性地給出推廣和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衝動性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長期以來受到持續

的研究關注早期研究通過對比實際購買商品和

購物清單上商品而得出的非計劃購買行為的認識

逐步加入消費者感知的刺激因素而產生的不同衝

動性購買行為模式在簡單的計劃與否的差異中

進一步區分購買行為中理性的變化不斷擴充對

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感知和情緒的影響作

用的理解突出了衝動性購買行為裡較少理性思

考決策較多內生感性反應的特徵明確衝動性

購買受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驅動的內涵

Rook 等人的研究 (1995) 將ldquo衝動性購買rdquo

定義為消費者出乎意料經歷內心中突然強烈

而難以抗拒的購物慾望常常體現出愉悅中其他

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還伴隨不顧後果的思考傾

向 [2]Bayley 和 Nancarrow (1998) 認為ldquo衝動性購

買rdquo在心理歷程裡包含了突發強烈情感享樂導

向的特徵並且歸納出四種衝動的類型(1)盲

目的衝動(blind impluse)當時完全被商品的單

一特性吸引忽略全面的價值衡量產生出即時

和執著的購買慾望往往容易在事後注意到決策

的不正常就像消費者回顧當時購買行為過程裡

如同被催眠了一樣(2)加速的衝動(Accelerator

Impulse)消費者出於未來需求的滿足而願意當

前更多地購買某商品作為一定的存貨譬如用促

銷提醒消費者在當下需要以外進行提前購買和儲

59

存(3)補償的衝動(Compensatory Impulse)

消費者對於自身感受的偏差而進行的平衡和報酬

的自我心理適應譬如情緒低落目標失落任

務艱難自尊受損等情況下消費者進行無理性

的非計劃購買(4)突破的衝動(Breakthrough

Impulse) 出於消費者改變自身生活現狀的決心而

進行的超乎尋常的購買行動往往表現出異常的高

消費和違背習慣的購物決策譬如昂貴又超乎消

費水準的儀式場景珠寶藝術品等 [3]Omar 和

Kent(2001) 描述了消費者在商品購買決策過程裡出

現即時即刻的自發的情緒反應不僅顯示對商品

欠缺理性認知的平衡思考而且在短時間內出現

缺少自我控制的失衡狀態 [4]

我們在這些文獻基礎上選擇確定本研究中衝

動性購買(Impulse Buying)需要包含了非計劃性

購買內在的消費者認知和情感消費者對於外

部刺激的反應等三大部分內容將衝動性購買定

義為ldquo消費者產生非計劃內的強烈且難以抗拒

的對於商品的購買慾望並且缺失正常情況中對

商品多方面特性的衡量思考rdquo以此作為在我們消

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構面基礎

由於衝動性購買行為在消費者購物經驗中並

不少見在某些品類的消費活動裡會佔有很高比

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會比在傳統線下購物消費

環境時擁有更高的衝動購物傾向 [5]究其原因互

聯網時代下線上購物模式提供給消費者時間和空

間上充分的靈活度其價格發現和交易過程也更

為彈性和效率比普通線下購物環境更有效地滿

足用戶的購物欲望既有研究認為線上購物環境

裡衝動消費行為存在且普遍 [5]本研究注意到互聯

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客觀上也能提升了

支付環節的彈性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感知

和決策評估由於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

唄)可以與線上購物支付過程融合一體研究這

個用戶群體內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會具有

普遍意義並在研究的可討論性上得到一定支援

對於引導和管理消費者的此類互聯網消費貸款工

具使用行為帶來一些實證證據

12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中

將商品營銷情境和消費者個人特質結合在一起

用營銷情境中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金錢壓力

和決策評估等因素與消費者個人差異化較明顯

的衝動性傾向易受社會影響和自我主控性自

我價值觀等因素對立統一起來基本促使研究衝

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注意區分消費者個人

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 [1]考慮互聯網消費貸款應用

可以為消費者幫助提供金錢我們研究將時間壓

力和金錢充裕作為重要的前置變量影響衝動性購

買行為

時間壓力 (Time Pressure) 很早就被辨識為影響

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外因時間壓力主要體現在影

響消費者處理資訊和決策轉換的限制因素在時

間限制下消費者感知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轉換策略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準確度

Dhar 與 Nowlis(1999)總結出時間壓力對於消費

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加速接受和處理商

品相關資訊自覺聚焦自認為的突出特徵容易衝

動性購買並後悔其購買決策 [6]而金錢充裕 (Money

Available) 主要是說明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決策

歷程中對於消費預算的權衡研究者將其視為購

買意願的重要驅動因素代表了消費者感知的某

種購物實力 [1]在影響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因素中

金錢充裕關係到消費者對於消費後果的擔憂和顧

慮較高的金錢充足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預算

較易刺激消費者的非計劃購買甚或衝動性購買

線上購物環境中倒數式的限時策略比較常

見以往研究成果也普遍認可時間壓力會對消費

者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也能套用金錢充裕的概念來解釋用戶的心理變

化所以這兩個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中的外部變

數被納入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

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

經典的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的個人認知行為和

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因果模式對於促使消費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0

者發展使用某能力的信心並使用該能力執行和

完成特定任務再通過目標系統成就來加強個人

動機其中自我效能作為個人對於未來行動達成

目標或期望的信念和自我能力的評估判斷可以

作為基礎動力使自己有動機去進行個人行動所

以個人自我效能將影響個人特定行動相關的決策

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對於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的自我效能高低會採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因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表現 [7]具體而言自我

效能感(Self-effi cacy)概念通過表達個體判斷自

身是否完成某任務或行為的信心程度體現出個

體對於行為前後的自我能力方面的理性評估其

結果會直接影響行為相關決策不僅影響個體對

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引導個體選擇不同難

易程度的行為的轉換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行為前後的情緒自我效能較高的人相對表現

出更有信心和更積極的情緒 [8]個人特定的自我效

能較低時較會採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而個人特

定的自我效能較高時較會採取積極應對的行為

自我效能感經常出現在科技接受行為研究中譬

如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意願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直

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包含的效能預期(能夠執行

特定行為的自信)和結果預期(相信執行特定行

為的結果)能夠持續影響物件行為的初始和進行

所以線上購物環境中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其自我效能感代表用戶對線上上購物過程裡

關於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行為和使用結果

的認知在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能否

出現自我效能與意圖之間的正向影響這引發了

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

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另一外部變數的研究興趣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在衝

動意圖形成機制中著重觀察研究了消費者情緒

的作用同期類似的研究也很多會去討論消費者

個體的心理狀態人格特徵和性格傾向 [1]由於普

遍接受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並不特別偏向非理

性(甚至病態)的部分而多數研究將衝動購買

視為非計劃性特別刺激後的消費者決策結果的

產物圍繞商品的行銷刺激因素曾被認為是衝動

性購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商品自身的

諸如產品資訊展示方式和行銷刺激等容易刺

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但是這較難以充分評估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者在資訊傳遞和認知上的差

異也不能解釋不具有此類行銷刺激因素的商品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Dholakia(2000) 解

釋了消費者從衝動欲望轉化成實際的衝動性購買

行為的過程提出了在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

素中需要檢驗消費者在購買欲望產生後隨即進行

的理性反應和決策評估存在哪些阻礙購買行動

的限制因素 [9]

研究者大多認同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圍繞商

品的付出和收益的比較結果包含了消費者對商

品支付價格換取的相對品質的評估從而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價值上的認知此認知對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有直接影響Zeithaml 等人提出(1988)大

多數消費者會關心商品的價格和品質的平衡這

種權衡包含了消費者基於收益和付出的個人觀點

對商品作出的整體評估形成消費者感知購買收

穫的相對商品品質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偏向正面

即消費者對商品判斷的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這

種主觀整體認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一般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10]在ldquo物有所值rdquo

的基本思路下消費者對商品的收穫利益和付出

成本的主觀判斷可以包含了金錢因素和非金錢

因素個體經驗和特徵的綜合內容相對鮮明的

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者們開發出眾多的感

知價值的構成部分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思路

其一是偏向購買基於理性思考傳統地圍繞商品

性價比和主要特質所形成的功利方面的價值典

型的有節省的價格價值品質的功能價值有用

的實用價值認同的社會價值等其二是描述消

費者個人的情緒感知集中在消費者主觀在商品

和購買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主要的有娛樂的享樂

價值滿足的個人價值獵奇的求知價值愉悅

的情感價值等Babin 和 Attaway(2000) 將感知價

值主要劃分在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兩個部分Lee

61

and Overby(2004) 則用實用價值和體驗價值來進行

區分 [1112]在感知價值的內在構成上我們主要

沿用 Sweeney amp Soutar (2001) 總結前人研究得出的

四維度劃分分別是情感價值 - 消費者感知的生理

心理的情緒狀態和主觀體驗社會價值 - 消費者對

於其社會自我概念的增強有效性的判斷價格價

值 - 消費者對於付出成本的減少的評估品質價值 -

消費者對實際感知品質和預期的品質的比較 [13]

所以在諸如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外部環

境因素之外圍繞購物標的的感知品質和感知付

出的消費者心理我們研究用消費者感知價值來

作為消費者認知的利得和利失的評估並認為感

知價值可以在主要外部變數與衝動購買意圖之間

起到仲介作用希望以此豐富研究互聯網消費信

貸工具用戶產生衝動購買意圖的心理決策過程

2 研究設計  

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過程中既有研究文獻成果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礎本研究首先主要借鑒了 Beatty 等

(1998)的衝動購買模型(圖 2-1)[1]其研究結

果突出了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購物樂趣以及衝

動購買傾向通過仲介變量來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

買意願

圖 2-1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1]

再結合了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電子商務背

景將技術接受概念和消費場景聯繫在一起選

擇ldquo消費者感知價值rdquo去替代原有模型中ldquo購物

情緒rdquo的仲介因素能夠適當完整消費者在購物

決策過程中的複雜感知同時以社會認知理論中

的ldquo自我效能rdquo來反映消費者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使用中的ldquo信念rdquo在個人行為層面上

可以整合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後進一步探討對ldquo衝

動購買意願rdquo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實了時間壓力是消費者在購物決

策過程裡的重要情境變數作為消費者感知的時

間可用和時間緊張感是造成非計畫購買的關鍵

推手時間壓力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買

意願 [14]Graa 等(2014)的研究分析驗證了時間

壓力通過消費者感知的時間限定催促消費者加快

做出購物決策並執行並引發消費者對於購物時

間短缺的情緒感受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物

意願和購物行為 [15]研究希望證實互聯網消貸應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2

用的用戶的衝動消費意願如常會受到時間壓力的

影響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1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

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儘管傳統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中包含消費

者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認知但是無論是非計畫購

買行為研究還是電子商務研究都有不少結果顯

示感知價值對於購物意願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14]

電子商務背景中購物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資訊

吸引力依然是通過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評估來塑造

相關信念來推動購物意願感知價值的提高能

夠產生衝動購買意願的提升研究希望檢驗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在消費決策過程中的感知價值

能夠影響其衝動消費意願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包含的不同價

值內容感知和整體收益成本的比較評估而時間

壓力被證實會催促消費者的決策思考在時間壓

力和感知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論缺口上有些實踐

經驗顯示了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如果較低價格會

減少對商品品質的思考判斷時間壓力對感知價

值的影響關係是較為直觀存在的曾有研究者也

試圖去證實它 [16]Etkin 等(2015)通過實驗顯示

出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評估內容的增加會讓消

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的增加並且產生壓迫感和

焦慮感去影響消費者對於付出和補償的比較從

而在價值感知上推動相關決策 [17]由於時間讓消

費者能對目標和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更仔

細地評估其價值Lu 和 Jen(2016)注意到消費

者在評估產品的服務和成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

決策猶豫和衝突感知在決策困難的同時時間

緊迫感對於感知價值判斷的影響切實存在 [18]研

究希望檢驗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網消貸應用

的用戶感受到時間壓力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

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

響有仲介效果

金錢充裕作為消費者感知的可支配金錢的相

對滿足在網路金融投資的實證研究中會反映在

網路金融投資者對於投資價值的判定裡 [19]類似

的關係也發生在消費情境中當消費者認為金錢

充裕時會更關注待購買商品的品質並願意付

出更高的價格成本而當消費者認為金錢充裕相

對較低時消費者對於待購買商品的價格更敏感

並對商品的非首要品質較為不重視 [20]在俗稱的

零花錢效應裡經常發現經濟狀況較好與價格的

低估較高的購買意願和較高的衝動消費行為聯

繫在一起Newcomb 和 Rabow(1999) 認為在人的

心理中在金錢的交易工具的理解以外更能形

成諸如快樂和控制的心理價值評估更進一步反

映在自己對個人財務管理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

好的習慣認知其中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好的習

慣認知很接近去消費者的自我經濟狀況評估對於

價格感知風險和感知價值的影響 [21]研究希望

由此聯繫到消費決策情境中的感知價值中收益獲

取和成本付出的對比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的金錢充裕認知對其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

如下假設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

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自我效能作為個人認知的重要基本因素聯繫

到社會認知理論中個人認知環境和行為的三元

相互關係自我效能因素能夠對個體行為形成關

鍵影響很多研究證實個體的自我效能直接影響

相關信念和價值觀從而逐步引導去影響個體的

實際行為 [22]在證實自我效能是個人執行相關行

為的重要因素的時候也有研究注意到自我效能

在顧客服務進程中可以產生變化而這種自我效

能的變化能夠顯著影響顧客對於服務的價值感知

如果企業能夠在服務顧客的過程裡提升顧客的

自我效能感這種認知水準的提升會讓顧客產生

更高的服務滿意和更好的價值體驗 [23]在社會認

知理論框架下一些研究試圖證實自我效能與特

定的感知價值內容之間的關係由於感知價值實

質上作為消費者的決策評價不僅圍繞商品的客

觀品質而且更多地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評估

所以消費者的個人經驗和特質無疑會影響整體感

63

知價值的結果 [24]研究希望去思考感知價值的評

估在用戶的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感

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

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5 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

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

有仲介效果

如前所討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自我

效能體現出個體對於自身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的能力評估以往研究顯示了互聯網使用者相

關的自我效能可以對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意願產生

正向影響還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此類的自我認

知會通過作用表現在用戶的心情和情緒影響其

衝動消費意願 [25]在科技接受理論的研究發展中

自我效能也被證實可以成為用戶的行為意願的重

要影響因素而且也是個人執行相關行為的重要

因素 [26]由此我們研究試圖驗證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用戶的自我效能會否影響其衝動購買意願

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

願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在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的基礎上聯繫了消費感知價值科技接受理論

和社會認知理論的概念加入感知價值和自我效

能的新變數意願進一步討論這些因素在互聯網

消費信貸應用用戶中對於其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

關係總共提出如下六個主要研究假設並繪出

以下研究模型(見圖 2-2)

H1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5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

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圖 2-2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研究模型圖

在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選擇上主要是依據

對應的經典文獻作為量表題項的開發基礎並採

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dquo非常同意rdquoldquo同意rdquoldquo普

通rdquoldquo不同意rdquo以及ldquo非常不同意rdquo分別由ldquo5rdquo

到ldquo1rdquo來表示分數越高表示受訪者越贊同問題

內容

ldquo時間壓力rdquo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時消費者感受到購物過程中可用的時間被

壓縮rdquo採用了 J Duncan Herrington(1995)的時

間壓力量表作為主要參考(見表 2-1)[27]

金錢充裕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時消費者對可支配金錢多寡的認知程度rdquo參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4

考 了 Beatty 和 Ferrell (1998) 的 金 錢 充 裕 量 表

適當修改調整作為測量本研究金錢充裕量表(表

2-2)[1]

自我效能定義為ldquo個人對自身能夠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來完成消費行為的主觀認知採

用 Compeau DR 和 CA Higgins (1995) 所發表的

自我效能量表適當修改整理得出本研究自我效

能量表(表 2-3)[8]

感知價值主要根據 Sweeney(2001) 等人的定

義 [13]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包含了四個部分

(1)情感價值(PVE)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所獲得的感情或情感狀態

的效用(2)社會價值(PVS)使用互聯網消

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認知到可以提高

自己與社會連接的地位(3)價格價值(PVP)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

成本的看法(4)質量價值(PVQ)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品質的看

法是否與先前預估的一致(表 2-4)

衝動購買意願定義為ldquo消費者在購買商品

時產生消費衝動的認知rdquo結合 Rook and Fisher

(1995) 的衝動消費量表 [2]作為本研究的量表基礎

(表 2-5)

表 2-1 時間壓力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TA1我認為我必須動作快點才能完成我的購物之旅

TA2我覺得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物

時間壓力

TA3我可以在我空暇的時間購物 TA4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我的購物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2 金錢充裕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MA1我不認為我可以負擔任何非計劃性的購買 MA2我認為我的錢夠用 金錢充裕

MA3我的購物預算比較緊張 MA4我覺得我在購物中有足夠的閒錢

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3 自我效能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SE1即使周圍沒有人告訴我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怎麼使用

我也能使用它

SE2即使我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我也會使

用它

SE3當我碰到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的使用困難時我可

以找到人幫助我我就能使用它

SE4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學習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

的使用方式我就能使用它

SE5只要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具有線上求助(幫助)或

疑難解答的功能我就能使用它

SE6如果我以前有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類似的其他

軟件及應用我就能使用它

自我效能

65

表 2-4 感知價值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PVE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喜歡購物

PVE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PVE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感覺很好

PVE4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給我帶來快樂

PVS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是被普遍接受的

PVS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PVS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PVP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合理的

PVP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願意支付的

PVP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可以負擔的

PVQ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有一定水準的

PVQ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的品質是好的

PVQ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實用的

情感價值

社會價值

價格價值

質量價值

表 2-5 衝動購買意願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衝動購買意願

IB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有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

東西我覺得我很想買

IB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發現有很多想買但不

在購物單清單的東西

IB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覺得臨時的自發性購

買是可以接受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願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性購買行為引入了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因

素加強傳統的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的因素整

合在一起探討對於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對

像是有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使用經驗的消費者

並不限定年齡性別等人口特徵實際操作中

本研究在正式發放問卷前進行了前測請 20 位受

訪者回答測試問卷並依據實測受訪者的建議修

改了題項的措辭以提升正式問卷的可答性

正式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以瞭解消費者基本資訊和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時

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能感知價值以及衝

動購買意願的量表來衡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關係共計 36 個題項

針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進行邀請問捲

髮放採用便利抽樣法在網絡上填寫問卷且

回收填寫問卷 249 份回收率為 100調查期間

為 2018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共兩周有

效問卷 249 份

完成問卷回收後開始對問卷進行整理將

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基本資料資訊由 SPSS

統計學軟件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其餘主要以 Amo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項分析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249 份根據樣本

的回收情況對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網購頻率等

分別進行所佔百分比分配分析

(1)在男女比例上女性的人數是男性人數的

三倍(2)在年齡的分佈方面21-30 歲的人最多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6

所佔樣本 5622其次是 31-40 歲20-40 歲的樣本

人群數佔總樣本的 80 以上(3)在教育程度上

以本科 專科明顯居多佔整個樣本數量的 8192

(4)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頻率來看一周至

少使用 1 次的人最多佔總體樣本的 5441

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Cronbachrsquos Alpha)信

度系數來檢查調查問卷研究變量在各個測量題項

上的一致性程度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

能社會價值價格價值情感價值質量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等主要變量的 Cronbachrsquos Alpha 系

數 分 別 為 09120929090508380917

087709000862均大於 07 的標準表明所

有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且刪除任

意題項均不會引起 Cronbachrsquos Alpha 值增加這

也同樣表明所有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基於經典文獻來保障

變量之間的關係構建並且根據問卷前測的結果

對題項措辭作了修正和完善量表可被認為能夠

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由下表 3-1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主

要變量各題項標準化因素負荷均大於 05 以上殘

差均為正而且顯著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

效能感知價值社會價值價格價值質量價

值情感價值衝動購買意願的組成信度分別為

0913093209060828084109200902

08800865均大於 07平均變異萃取量分別

為 072607750617054706380792

075506470681均大於 05均達到收斂效

度的標準配適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此保留

全部題目作為後續分析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構面 題項 非標準化 標準誤 CR P 標準化 CR AVE 因素負荷 SE (t-value) 因素負荷 時間壓力 SDS1 1 0757 0913 0726 SDS2 1145 0082 1401 0846 SDS3 1144 0076 14996 0899 SDS4 1239 0083 14981 0898 金錢充裕 Be10 1 0896 0932 0775 Be11 0974 0041 23672 0942 Be12 0841 0042 2017 0875 Be13 0848 005 16907 0802 自我效能 Le2 1 0815 0906 0617 Le3 0996 0073 13725 078 Le4 1065 0077 13748 0781 Le5 1134 008 14157 0798 Le6 1091 0078 14017 0793 Le7 0911 0071 12885 0744 感知價值 社會價值 1 0715 0828 0547 價格價值 1231 0158 7793 0781 質量價值 0943 0132 7164 0679 情感價值 1106 0143 7756 0779 社會價值 Lo1 1 0802 0841 0638 Lo2 1113 0087 12758 0822 Lo3 0872 0072 12125 0772 價格價值 Bo1 1 0838 092 0792 Bo2 1092 0058 18978 093 Bo3 1045 0057 18222 09 質量價值 Sa1 1 0806 0902 0755 Sa2 11 0069 15947 0878 Sa3 1144 0069 16597 0919 情感價值 Se1 1 0839 088 0647 Se2 0935 006 15602 0849 Se3 1054 0071 14795 0816 Se4 0835 0069 1217 0706 衝動購買意願 Be1 1 0859 0865 0681 Be2 0794 0059 13515 0809 Be3 0889 0066 13476 0806

67

區別效度分析是驗證不同的兩個構面相關在

統計上是否有差異在不同構面的題項應該不具

有高度相關如有(085 以上)就表示這些題

項是測量同一件事通常會發生在構面的定義如

有過度重疊時本研究採用較嚴謹的 AVE 法對區

別效度進行評估 由下表 3-2 可知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自我效能與感知價值之間的相關係數

本研究進一步使用 AMOS210 軟件對研究

問卷進行結構方程研究分析首先對各因數與其

對應的各問項之間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明確實

際的測量數據與理論架構的適配狀況(見表3-3)

從表 3-3 可知大多的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結構方程

研究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模型具有不錯

的適配度同時研究模型路徑結果分析如下表

3-4 所示

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數β=0198

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7 且 Plt005 表 明 金 錢 充 裕 對 感 知 價

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感知價

值的標準化系數 β=0213且 Plt005表明自我

效能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感知

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290且

Plt005表明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

系數 β=0223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衝動

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318且 Plt005

表明時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

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9且 Plt005表明自我效能對衝動購

表 3-2 相關分析和區別效度 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 自我效能 感知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

時間壓力 0852

金錢充裕 411 0880

自我效能 563 356 0785

感知價值 344 328 354 0739

衝動購買意願 537 552 528 496 0825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表 3-3 模型擬合度

擬合指標 可接受範圍 測量值

CMIN 53479

DF 391

CMINDF lt3 1366

GFI gt09 0878

AGFI gt09 0855

RMSEA lt008 0038

IFI gt09 0973

TLI(NNFI) gt09 0970

CFI gt09 0973

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其中假設 12

6 皆成立

在驗證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金錢充裕和使

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無仲介效

果的假設 345

本文採用 bootstrap 方法設定 bootstrap 樣本

數位 1000執行仲介效應檢驗bootstrap 置信區

間不包含 0則對應的間接效應存在

1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30131]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08011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57因此分析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8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3 成立

2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200135]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7012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6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4 成立

3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10139]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00137]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2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裕對購買意圖結

構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5 成立

4 結論和建議  

衝動消費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的貢獻一直

比較突出近年來出現很多研究集中在情緒在消

費者決策過程裡的作用將情緒作為預測衝動性

購買意願的前置因素然後轉向找尋環境因素(譬

如互聯網上版面產品等因素)與個人情緒反應

之間的聯繫將其作為消費者個人認知和情感的

反映塑造消費者的決策判斷譬如越正面的情

緒狀態越有助於形成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 [28]

這個部分不僅擴充了而且是聯繫了傳統的強調

外部情境的刺激因素(場地商品優惠等)和

消費者自身個體的特徵因素(消費態度價值觀

性格等)為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實際情境進一步

提示了內外刺激因素的合成作用 [1]本研究考慮到

互聯網消費貸應用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壓力和

預算判斷試圖將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

效能感來作為消費者個體內在特徵並嘗試以感

知價值來作為反映用戶個體情緒和認知的結合的

顯示來研究它們對於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

整體上本研究在經典的衝動消費行為研究基

礎上並通過聯繫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

表 3-4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路徑關係 標準化系數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誤差 T 值 P 值 假設成立

感知價值larr時間壓力 0198 0162 0075 216 0031 支持

感知價值larr金錢充裕 0227 0196 0066 2961 0003 支持

感知價值larr自我效能 0213 0202 0086 2346 001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感知價值 029 0323 0077 4193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時間壓力 0223 0204 0063 3231 0001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金錢充裕 0318 0305 0056 540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自我效能 0229 0243 0072 336 支持

表 3-5 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檢驗

路徑

間接效應 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計值 95CI 95CI

1 時間壓力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57 0013 0131

2 金錢充裕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6 0020 0135

3 自我效能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2 0011 0139

69

加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認知

來研究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衝動

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了時間

壓力自我效能和感知價值均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直接產生顯著影響而金錢充裕不但可以直接影

響到衝動購買意願還能夠與時間壓力和自我效

能通過感知價值的仲介作用來影響沖購買意願

一時間壓力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1 的結果顯著證實了時間壓力與消費

者決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大的時間壓力就

越會導致消費者衝動消費類似 Jung Chang Yan

和 Eckman (2014)在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衝動購

買意願產生影響的研究發現降低時間壓力可

以緩解消費者對衝動購買的意願以及情緒上的積

極反應 [29]意味著商家讓消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

例如商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被出售或促銷消費

者會覺得錯過了該時間段就無法購買或享受不到

優惠會直接使消費者產生衝動購買意願對商

家來說也能在限定期間內提升商品的販賣量

二感知價值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2 的成立驗證了感知價值是衝動購買產

生的前提之一感知價值是能夠影響衝動購買意

願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感知價值

的認知尤其是享樂方面的體驗可以促使消費者

快速購買該商品 [30]本研究討論了消費者在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消費者對於感知價值的認

知如何影響購買意願而衝動購物的消費行為依

然可以通過商品物超所值資訊來進行付出收益的

比較做出非計畫內的購物決策

三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對衝動

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時間壓力與消費者感知價值之間的關係存在

一些理論缺口本研究通過研究時間壓力對消費

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拓展了這個部分的理解時

間壓力對消費者非理性決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

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與衝動

購買意願之間的仲介效應檢驗如同 Ahituv 等人

(1998)研究認為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消費者

想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獲得付出對應的價

值 [31]假設 H3 的驗證讓本研究注意到感知價值在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影響衝動購買最常見的經典因素之一就有

消費者的金錢預算假設 H4 的檢驗結果也支持這

一發現消費者認知中可支配金錢的增加在認

為預算充足的認知下會推動衝動消費意願而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來獲取所需要金錢也十

分便利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意外之財時會

較平常更快速更不經思考地進行購買 [18]本研

究驗證了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的

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及感知

價值在其間具有仲介效應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消費者個體在其個人特

徵偏好的差異都會對商品的感知產生影響 [32]

從 H5 和 H6 的假設看來自我效能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較為顯著Kalla(2016)在衝動購買的內因

動機的研究中也表明消費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到其

對於衝動購買的信念 [33]由此當消費者對於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越具有較高自我效能者有

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購買意願本研究的假設 H5

和 H6 的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當消費者對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者使用

經驗會正面激勵他們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進行消費活動並認為自己不會失控刺激衝動

消費意願並且驗證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感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本研究針對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通過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驗證在金錢充裕和時間壓力

這些較成熟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以外提

出了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在衝動購買意願

的產生過程裡的相關性以此理解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的新因素商家可以在定價和支付過程裡

通過引入互聯網消費貸應用使用的安排設置優惠

刺激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幫助開發設計相應

的推廣策略此外也需要不斷改善互聯網消費

貸應用在網路購物和支付平臺的介面設計説明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70

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行為習慣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正是改變了中國消

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從前ldquo先儲蓄再消費rdquo的

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超前消費分期付款正在取

而代之在認可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市場

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現代消費觀念變化

的這一新動向注意到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很

可能造成無視自身真正的消費實力而盲目地信貸

消費進而遭遇個人財務陷阱當前的消費者需

要堅持理性消費的習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時候要重視法律和社會規範上要求提高

風險防範意識

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努力探索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在

衝動性購買意願上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在傳

統成熟因素以外找尋一些新的線索試圖加入互

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的

因素儘管在研究設計和架構上儘量達成嚴謹的

要求但在條件限制下依然有以下的問題期許

可以在以後的研究中改進

首先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

在既有研究文獻裡的角色並不確定有的場合也

將其作為控制變數所以對於這個部分的作用可

以在更強力的文獻支援下進一步地嘗試和加強

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

人而且女性比例偏高以後可以更貼近互聯網消

費貸應用使用者的人口分佈特徵去更全面瞭解和

分析這個部分人群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法的方法本身限制更深入地真實

地和準確地瞭解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

買意願的形成過程和喜好想法未來研究可以考

慮實驗法通過一些新科技(移動應用和 VR

AR)來探索和驗證某些影響因素對衝動購買意願

的作用

[1] Beatty S E amp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2] Rook D W amp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3) 305-313

[3] Bayley G amp Nancarrow C (1998)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99-114

[4] OmarOand KentA(2001)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fluences on Impulse Shopping Trait and Norm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9(5) 226-235

[5] T Verhagen W van Dolen (2011)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tore beliefs on consum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A model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48(8) 320ndash327

[6] Dhar R amp Nowlis S M (1999)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 choice deferr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4) 369-384

[7] Compeau D R amp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 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89-211

[8]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9] Dholakia UM (2000) Temptation and Resistance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nsumption Impulse Formation and Enactment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17 955-982

[1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22

[11] Babin B J amp Attaway J S (2000) Atmospheric affect as a tool for creating value and gaining share of custom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9(2) 91-99

[12] Lee E amp Overby J W (2004) Creating value for online shoppers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7 54-67

[13] Sweeney J C amp Soutar G 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77(2) 203-220

[14] Peng L Zhang W Wang X amp Liang S (2019)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social E-commerce sales promo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56(2) 317-328

[15] Graa A Dani-Elkebir M amp Bensaid M (2014)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Using the Mehrabian and Russells Framework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参考文献

71

13(24) 101-114

[16] Lin Y H amp Chen C F (2013) Passengers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airportsndash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impulse buying tendency Tourism Management 36 426-434

[17] Etkin J Evangelidis I amp Aaker J (2015) Pressed for time Goal confl ict shapes how time is perceived spent and valued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2(3) 394-406

[18] Lu M amp Jen W (2016) Effects of Product Option Framing and Temporal Distance on Consumer Cho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ess versus Outcome Mental Simulations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33(10) 856-863

[19] Lea S E amp Webley P (2006) Money as tool money as drug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y of a strong incentive Behavioral amp Brain Sciences29(2) 161-176

[20] Foroughi A Buang N A amp Sadeghi R H M (2012)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money amp time available)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among different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damental Psychology amp Social Sciences 2(2) 41-44

[21] Newcomb Michael D Rabow Jerom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pr99 Vol 29 Issue 4 p852-869

[2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2) 122-147

[23] van Beuningen Jacqueline de Ruyter Ko Wetzels Martin(2011)The Power of Self-Efficacy Change During Service Provision Making Your Custom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mselves Pays Off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4(1) p108-125

[24] Zhu G So K K F amp Hudson S (2017) Inside the sharing econom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9) 2218-2239

[25] Chen Tser-Yieth Yeh Tsai-Lien Lo Wen-Chun(2017) Impacts on Online Impulse Purchase through Perceived Cogn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29(5) p319-330

[26] Tandon U Kiran R amp Sah A N (2016) 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India unifi 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 with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 Service Science 8(4) 420-437

[27] Duncan Herrington J amp Capella L M (1995) Shopper reactions to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3(12) 13-20

[28] Gillespie Brian Muehling Darrel D Kareklas Ioannis Fitting product placements Affective fi t and cognitive fi t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placed brand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2(1) 90-102

[29] Jung Chang H Yan R N amp Eckman M (2014)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uls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42(4) 298-314

[30] Karbasivar A amp Yarahmadi H (2011) Evaluating effective factors on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ies 2(4) 174-181

[31] Ahituv N Igbaria M amp Sella A V (1998)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o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5(2) 153-172

[32] De Kerviler G Demoulin N T amp Zidda P (2016) Adoption of in-store mobile payment Are perceived risk and convenience the only driv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31 334-344

[33] Kalla S M (2016) Impulse buying What instills this desire to indulge Internal motivating factors of impulse buy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Indian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Retail Management Research 10(2)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建設

澳科大首度躋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第32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 6 月 3 日公佈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內地共有 81 所大學進入排名港澳地區共有 8 所大學入榜澳門科技大

學首次參與排名亞洲大學第 32 位其中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入榜高校中澳科大排名第 13 位

是澳門地區排名最好的大學

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科大首次進入世界三百強並且在 2019 年軟科中國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澳科大再創新高首進二十強展現了澳科大近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政府的

支持下教學質量和創新科技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囊括了亞洲 30 個國家 地區共 489 所大學是對研究型大

學的所有核心使命進行評判的亞洲大學績效排行榜此排行榜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 13 個績效指標

並對它們進行了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院校的屬性包括教學(學習環境)25科研(産量收入和聲譽)

30引用量(研究影響力)30 國際視野(教員學生和研究)75産業收入(知識轉化)75

有關《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regional-rankingpage0length25

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陳季敏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拉斐爾前派是活躍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與藝術流派這場短命卻影響深遠的藝術革

命起源於幾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對浪漫主義及中世紀的迷戀他們厭惡學院派的守舊與古板

一心想重回拉斐爾以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返樸歸真的狀態同時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們

熱愛文學與同時代的詩人又來往甚密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文學主題屢見不鮮女模特

女性角色和肖像是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最深的印象而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關的核心成員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與拉斐爾前派初衷最背道而馳卻影響至深的帶有女性肖像烙印的畫家

兼詩人本文擬從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角度出發研究探討拉斐爾前派代表作品中投射出的女性

主義元素及其象徵性並結合時代背景及藝術理念挖掘其成因及其它相關性此外論文亦從

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拉斐爾前派的女藝術家們的身份認同及轉變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拉斐爾前派繪畫女性形象象徵性女性主義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lso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poetic and artistic group founded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This short-lived but far-reaching artistic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obsession with Romanticism and the Middle Ages of several Royal Academy students They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old-fashioned and lifeless academy and wanted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al state of early Italian art before Raphael Also these passionate young artists loved literature and had close contact with Victorian poets making the literary themes in their paintings common Female models female images and portraits are the deepest impressions of Pre-Raphaelite painting and the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painting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is both a painter and a poe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eminist elements and their symbolism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re-Raphael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other correlation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idea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ntity change and identifi cation of Pre-Raphaelite female artist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Keywords Pre-Raphaelite painting Female image Symbolism Feminism

收稿日期2020-03-12修訂日期2020-04-12通訊作者陳季敏女碩士(博士在讀)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美術

E-mail jmichenmustedumoTel 00853-88972075

73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0 引言

英國留給世界的美術瑰寶除浪漫主義外還

有 19 世紀的寫實主義即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發起並衍生出的拉

斐爾前派這一概念模糊有失精准的命名旨在

打破古典主義及學院派的墨守成規用核心成員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話說ldquo是為了牢

記我們的決心對抗今日輕浮的藝術rdquo(Honour

and Fleming 666)[1]因此除成立拉斐爾前派的

初衷有跡可循外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拉斐爾前

派的定義和特徵不僅是因為每個代表畫家的畫

風皆不相同而且同一畫家前後風格亦不統一

早期或鼎盛時期的拉斐爾前派的確呈現出一種後

浪漫主義的自然風亦有古風時期《採花的少女》

之意味但多數作品仍是晦澀說教的文藝風即

引用古典文學(多為中世紀)作品中偏宗教性的

場景來繪製作品說拉斐爾前派承襲古典之風或

許是因為其內容大有復興中世紀基督教教義之意

但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一幅幅

夢幻般的女性肖像及藝術家們和模特間的風流韻

事畫家們筆下的自然與女性真實細緻大膽奔

放天人合一顏色上亦是濃鬱熱烈姹紫嫣紅

張揚不羈若擯棄象徵與說教性後期的拉斐爾

前派大有復興女主之風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作

品中的女性都為拉斐爾前派主義注入了濃墨重彩

的唯美光環 [2]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批判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焦點都在對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和階級矛盾進行批判

當時頂尖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也真實深刻地反映出

貧富差距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拉斐爾前派雖

也強調真實客觀地描繪事物他們雇傭模特並堅

持寫生但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卻是脫離現實的

他們用一種象徵性和神秘主義來描繪中世紀的文

學題材和神話故事體現出一種避世消極的ldquo非

現實主義rdquo價值觀後期及追隨者們更是將拉斐

爾前派演變成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唯美主義風俗

畫美則美矣全無最初時的那種隱喻和象徵性

19 世紀中葉歐洲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爆發

這場持續到 20 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主義浪潮雖主要

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但卻反映了女性已逐漸從依

附家庭男權社會的地位中覺醒開始意識到自

身獨立人格的存在和意義自浪漫主義後期最富

盛名的女作家簡 bull 奧斯丁(Jane Austen)以匿名的

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後更多

的女性開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各界嶄露頭角

向世界證明自身不俗的才情和能力如文學界的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美術界的瑪

麗bull斯巴達利(Marie Spartali Stillman)伊麗莎白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等

本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拉斐爾前派繪

畫中女性形象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和象徵性並結

合藝術家自身的藝術理念挖掘其創作女性人物

背後的主觀及客觀性此外拉斐爾前派及之後

的追隨者們創造了大量的女性肖像有些女模特

自身也是畫家這些模特兼畫家的女藝術家的作

品和自身命運反映了怎麼樣的時代信息這些幾

乎被歷史遺忘了的拉斐爾前派女藝術家們的創作

風格是否亦體現出女性主義特徵

1 研究現狀及意義

11 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

國內目前關於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較為綜合

全面的研究是 2014 年及 2011 年的兩篇碩士論文

張雨在《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研究》一文中探索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與特定的時

代和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繫重點探討維多

利亞時期女性的道德標準及生活狀況對藝術家創

作的女性形象的影響 [3]另一位學者楊燦在更早

的《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

74

以女性形象角度入手通過圖像分析法比較對

照法歸納法對一系列繪畫作品及史料文本進

行挖掘探討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

特質及藝術價值 [4]兩篇文章都大同小異地介紹

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女性形象產生

的社會背景及條件並用憂鬱唯美墮落來歸

類分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及這些形象

對後世女性塑造的影響其餘女性方面的研究主

要是期刊論文基本圍繞該學派的一些代表畫家

展開如張鵬峰的《論羅塞蒂女性審美救贖觀的

形成》和《論羅塞蒂詩畫藝術中的女性主題及其

倫理內涵》王金玲的《從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

蒂的女模特看其女性觀》呐喊的《命運註定的

女性mdashmdash淺談但丁 bull 加佈裏埃爾 bull 羅塞蒂的女性題

材創作》李昕的《唯美神秘mdashmdash淺談羅塞蒂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憂鬱美》等 [5]這些期刊論文多

是通過圖像學分析比較探討羅塞蒂不同時期的

女性主題的創作變化並結合藝術家個人生活經

歷來挖掘其女性觀背後成因但除羅塞蒂之外的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研究幾乎空白兩篇碩士論

文也不約而同地把女性主題的繪畫放在工業革命

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進行討論沒有提及西方

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與女性題材創作的關聯

相 比 之 下 西 方 學 界 對 19 世 紀 的 女 畫

家 尤 其 是 拉 斐 爾 前 派 姐 妹 團(Pre-Raphaelite

Sisterhood)的研究更為全面和細緻有專門研究

諸如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瑪麗 bull 斯巴達利簡 bull 莫

里斯(Jane Morris)克里斯蒂娜bull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等女畫家及詩人的專著這些多為傳記

的著作除對女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盡的整理

外側重於討論她們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成員間的密切關係及隨

之形成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如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

蒂這位維多利亞時期女詩人的插圖作品以塗鴉爲

主充滿了宗教隱喻技法隨性而童真生動逗

趣多少受到了其兄但丁 bull 加百利 bull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及其它拉斐爾前派相關成員的影

響 [6]而西達爾從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禦用模特到

自己成爲藝術家離不開其耳聞目染及丈夫羅塞蒂

潛移默化的影響 [7]對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最為深

入的英國女作家簡 bull 瑪什(Jan Marsh)除為藝術

家們單獨撰寫傳記外亦曾出版過多部以女性形

象或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為題的相關著作如 Pre-

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1988) Pre-

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1997) 等 [8] [9]其中對羅

塞蒂作品影響頗深的其妹克里斯蒂娜實則是維多

利亞時代著名的女詩人其妻西達爾後來也成為

一名畫家這些現今來看才華卓越的女性當時並

非標榜自己為女權主義者19 世紀中葉女權運動

初露端倪她們用行動捍衛女性權利和尊嚴是

真正的女性主義的標杆和原型而男藝術家們前

期作品裡的女性角色雖富含較重的道德說教意味

但亦為各種狀況的女性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對現

實生活中形形色色卻一貫驚豔的模特的選擇雖是

男權的典型特徵之一但這些不隨波逐流的女性

卻慢慢走出被命運安排好的既定角色在藝術氛

圍的影響下走向自我走向獨立西方學者對拉

斐爾前派女性的個案或群體研究多是探討人與人

即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影響不同

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元素和技法相互比較是傳承

抑或顛覆及對某一作品或現象進行深入反復挖

掘而並未像國內學者針對作者身処的時代背景

大環境影響進行剖析探討雖沒有涉及女性主義

思潮但西方學者在對個案和集體的女藝術家的

研究中無不充斥著女性力量的元素為本文從女

性主義視覺下對女性形象進行研究提供了有力基

礎和依據

12 女性主義研究

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feminism)這個舶來詞

的核心理念即男女平等換言之當在男權社會

生活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面對諸

多因性別而產生的限制時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便應運而生了女性運動的第一波浪潮源於 19 世

75

紀中產階級婦女對選舉權的關注20 世紀 50-60

年代婦女運動再次蘇醒大批女性學者及作家

把女性意識的觸角伸向家庭社會身份性別

身體與自我所產生的矛盾衝突有關注女性作家

窘境的弗吉尼亞 bull 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

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rsquos Own)也有像波

娃 Simone de Beauvoir 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和貝蒂 bull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奧

秘》(The Feminine Mystique)等探討女性價值和

定位的代表著作問世

女性主義的藝術研究是一種ldquo關注作爲藝術

家贊助人觀者與 或對象的婦女rdquo的研究西

方女性藝術討論的開端是由美國藝術史學家 Linda

Nochlin 於 1971 年發表的題為《爲什麽沒有偉大

的女性藝術家》一文歸因當然是由於性別而產

生的各種歧視阻礙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10]

現今女性主義藝術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意識形

態對藝朮創作和藝術家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的

凝視對象或ldquo作爲表達與強化父權制價值觀的手

段的女性身體的拷問rdquo變得尤爲突出藝術史家

Amelia Jones 認爲女性身體具有特殊力量有潛在

的政治意圖 [11]以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和

Helene Cixous 這些女性主義藝朮史家為代表的作

品則更多地關注ldquo多元與交叉的身份mdashmdash種族

階級家庭年齡性取向等等mdashmdash是如何有助

於決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對女性的再現的rdquo[12]

比如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一定會探究義大利女藝術

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基於聖經次經中的女英雄

Judith 誅殺敵營首領 Holofernes 的故事所繪之作品

比多數男藝術家同名主題的作品更加暴力和血腥

的原因並對其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和她與別不

同的訓練創作環境買家贊助人等等細枝末

節刨根問底女性主義藝術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

究語境及方式並成功融入解構主義與後結構主

義為研究主體創造了多元性

本論文把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及女藝術家們

與同時代的女性主義運動相結合擬從女性主義

的視角探討作品有意或無意折射出的女性意識及

元素客觀評價總結這些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

對於西方幾波女性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對現代女性

繪畫的影響

2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討論

本文從作品切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選取拉

斐爾前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所呈現

出的女性主義元素及特徵的解讀和剖析來挖掘作

品創作背後的動機及意義

這裡先嘗試解讀分析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代表作之一《良心覺醒》(Figure 1)[13]

作品的標題讓人聯想到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凱特 bull

蕭 邦(Kate Chopin) 于 1899 年 出 版 的《 覺 醒 》

(The Awakening)小說講述已婚婦女 Edna 如

何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探索自身獨立人格的

價值與需求對反傳統的渴望與掙紮致其最終選

擇死亡亨特的這幅畫作中男女主角的身份與關

係要從家居佈置散落的樂譜掛毯上飛禽啄食

莊稼及萎靡的少婦地上的貓與死鳥女主的戒

指與男主掉落的手套窗外陽光明媚綠意盎然

的景致等一系列圖像細節和象徵性來分析判斷

局促而淩亂的室內形成男女偷歡之所男主隨性

地撥撩著琴鍵為女主伴唱一首名為ldquoOften in the

Still Nightrdquo的歌女主似被某句歌詞或其聯想陡

然震懾幡然覺醒她面向敞開的窗戶望著窗

外的春意盎然從男主身上一躍而起雙目噙淚

不管這位美麗的少婦頓悟或追求的是什麼畫中

的她此刻已從小鳥依人戲謔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對自我和自身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藝術家

亨特在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偏好宗教和道德象徵性

他是拉斐爾前派宗旨最執著的實踐和引領者此

類主題無非是維多利亞時期隨處可見的墮落女性

的縮影亨特在追求自然法則和道德隱喻的同時

關注到了男權社會中的中下層女性的生存環境和

自身追求同時也下意識地喚醒了大時代下的女

性意識

初次以模特身份亮相的貧苦酒吧女安妮 bull 米勒

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76

(Annie Miller)即《良心覺醒》中的女主人公

成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和生活中的繆斯和

寵兒她與亨特和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的核心成員羅

塞蒂之間的情感糾葛導致兄弟團關係惡化之後

同亨特結緣的模特沃家姐妹范妮(Fanny Waugh)

和伊迪絲(Edith Waugh)外形上總有米勒的影子

亨特亦不惜背負亂倫的罪名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之

路 [14]

第二幅作品是源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及濟慈

的同名敘事詩《伊莎貝拉》的女主人公 Isabella 的

悲劇故事伊莎貝拉是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寵

兒這位柔弱卻又堅韌的富家小姐在尋獲自己朝思

暮想的情人 Lorenzo 的屍首後毅然砍下其頭顱

植入羅勒花盆內每日以淚滋養最後花盆被偷

Isabella 抑鬱而終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

作品(Figure 2)[15] 表現的是管家 Lorenzo 在被殺

前與 Isabella 家族聚餐以致兩人親密關係暴露的場

景Isabella 安然自若的神情舉止映襯出周圍每個

人的不安猜疑憤恨和驚恐所有細節都預示

著她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亨特(Figure 3)[16] 和

另一位後拉斐爾前派畫家沃特豪斯(Figure 4)[17]

則把焦點放在了 Isabella 和裝有愛人頭顱的羅勒花

盆上女人和自然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細想這

個纖弱之軀在陰森的樹林裡掘出愛人的屍體並割

下其頭顱埋入花盆以淚澆灌這等絕望而又殘

暴的愛情折射出金錢至上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對於

宿命的不甘與控訴Isabella 人前人後靜如處子般

的表情與其炙熱的暴力感情形成強烈對比對情

人的極端的佔有欲亦是女性主義最極端的呐喊

拉斐爾前派筆下的絕世美女們大都體型豐滿

且有一頭黝黑或者紅棕色的秀髮這與西方傳統文

化中的典型美女相悖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是傳

統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而黑色是純潔的

對立面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裡亦描寫過一位有

別於傳統的ldquo黑女士rdquo而紅色更是叛逆與非主

流的象徵維多利亞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遵循傳

統的女性標籤mdashmdash柔美而嬌弱作為拉斐爾前派

繪畫核心卻不典型的成員兩棲藝術家羅塞蒂既

是畫家又是詩人他 95 的詩歌和 98 的繪畫

都與女性有關(Sonstroem 28)[18]羅塞蒂畫中的

女模特普遍體態壯實膀大頸粗身著寬鬆的衣

袍扮演著各種中世紀聖經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這些唯美憂鬱的女性肖像幾乎成了羅塞蒂和拉

斐爾前派繪畫的標籤雖然這些特徵與拉斐爾前

派藝術成立的初衷相去甚遠其中羅塞蒂摯愛的

創作繆斯簡bull莫里斯(Jane Morris)(Figure 5-6)[19]

Figure 1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William Holman Hunt

Figure 2 Isabella (1849) John Everett Millais

77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3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868) William Holman Hunt

F igure 5 Pandora (1871)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 i g u r e 6 Proserpine (1874) Dante G a b r i e l Rossetti

Figure 4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907)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78

Figure 7 La Ghirlandata (1873)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igure 8 The Roman Widow (1874) Dante Gabriel Rossetti

[20] 一反西方女性傳統一頭烏黑濃烈的長卷髮

身材與輪廓皆具陽剛之氣雖說她扮演的潘朵拉

和冥後都帶有詭邪之意但莫里斯本身作為模特

的獨特氣質和外形打破了西方傳統美女的刻板印

象羅塞蒂的獨具慧眼更昇華了莫里斯的這種另類

的獨特性讓她美得深沉而獨立而另一位羅塞

蒂的御用模特阿萊克夏 bull 懷爾丁(Alexa Wilding)

(Figure 7-8)[21] [22] 所扮演的美人及寡婦皆有著一

頭亮紅的秀髮身形碩大明豔動人花團錦簇

色彩斑斕的色調直逼感官展現出維多利亞女性

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另一面

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和克里

斯蒂娜 bull 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是羅塞蒂早期

作品裡的御用模特她們蒼白消瘦的儀態同上一

節提到的羅塞蒂後期作品中的創作繆斯大相徑庭

同多數拉斐爾前派的女模特一樣西達爾出身低

微她是刀具工匠的女兒被挖掘前在磨坊和縫

紉廠工作她的模特成名作《奧菲莉亞》(1851-2)

成就了米萊也使她成為了羅塞蒂的模特學生

及妻子在羅塞蒂的幫助和影響下西達爾開始

繪畫她的畫風與技巧同羅塞蒂以中世紀為主題

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哥特式造型幾何平面構

圖豐富濃烈的色彩使她即刻獲得了維多利亞著

名藝術評論家及拉斐爾前派的擁護者羅斯金(John

Ruskin)的賞識與資助《夏洛特之女》(Figure 9)

源於維多利亞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基於

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撰寫的一首抒情民謠無數藝

術家曾為這一故事創作過繪畫他們多以女主回

眸後被織布纏繞或因詛咒最後死於小船上為主題

創作但西達爾女士選取的是女主回眸的致命性

的瞬間這看似波瀾不驚衝破詛咒的孕育性的一

刻註定了她悲慘的結局西達爾作為藝術家的感

知與悟性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男藝術家但現實

生活中的她受情愛與健康所累只能活在丈夫耀

眼的光芒下 [23]與印象派的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相比西達爾的逆來順受和在藝術上的

謹小慎微更像是出身階級所致她短暫的一生映

照出女性主義微弱的掙紮和曙光與之相比羅

79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9 The Lady of Shalott (1853) Elizabeth Siddal

Figure 10 Pencil illustrations added by Christina Rossetti in her copy of John Keble The Christian Year 1837

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身上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更

為突出

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蒂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詩

人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其兄在美術史

上的地位相較她雖不標榜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但有多部詩集為女性發聲繼而被貼上了女性主

義的標籤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因宗教信仰不

同解除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成員之一詹姆斯 bull 科

林森(James Collinson)的婚約之後又因同一原

因相繼拒絕了兩位追求者的求婚終生未嫁克

里斯蒂娜幼時習畫卻由於性別和家庭經濟的原

因沒有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但這絲毫不影響

她的創作才情浸淫在拉斐爾前派兄弟團及詩人

與藝術家的社交圈中她時而為家人畫肖像畫

並習慣性地為自己與他人的詩作配插圖她為自

己 的 詩 集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精

靈市集》)以及為 John Keble 的宗教靈修書 The

Christian Year 私下繪製的業餘插畫及塗鴉(Figure

10)妙筆橫飛線條恣意大膽比起西達爾拘謹

的筆觸及畫風似乎更顯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曾在

她學習繪畫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布朗(Ford Madox

Brown)曾表示克里斯蒂娜若堅持繪畫創作的話

當與她哥哥相比肩

3 結語

本文選取了亨特的《良心覺醒》三位拉斐

爾前派藝術家對同一文學主題《伊莎貝拉》的不

同詮釋拉斐爾前派核心畫家羅塞蒂筆下的女性

代表形象及拉斐爾前派兩位女藝術家的經歷和作

品進行分析與解讀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了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和現實中的女

性身份的象徵性通過對作品中及作品背後的女

性主義相關元素及拉斐爾前派女性對生活和藝術

追求的分析討論不難看出 19 世紀的男女藝術家

們已經從不同角度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

現狀身份意識並對女性不亞於男性的藝術領

80

悟與才華予以支持而女藝術家對身份的轉換和

認同亦持開放態度無論是模特藝術家還是

愛人繆斯抑或妻子她們隨心所欲盡情創作

不受外界約束作品更多的是反應內心mdashmdash即興

的情緒和想像並不刻意追求真實與技巧這種

恣意的創作倒更趨近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的藝朮風

格無論受到女性運動影響與否拉斐爾前派女

性形象與女藝術家們都為女性主義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素材她們與藝術家們彼此成就成爲藝術

家和藝朮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雖不起源於藝術但在

藝術中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女性的崛起對 19 世

紀以來的政治文化及社會各領域均產生了重大而

深遠的影響拉斐爾前派藝術以女性肖像為典型代

表開啟了象徵主義和唯美主義的風潮為現代及

後現代女性形象的創作和研究給予靈感和方向

[1] Honour Hugh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藝術史 吳介禎等譯 北京美

術攝影出版社 2013

[2] 朱伯雄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兿術家出版社 2003

[3] 張雨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江蘇師範

大學2014

[4] 楊燦 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1

[5] All mentioned journal articles are from CNKI journal

[6] Owens Susan Christina Rossetti Poetry in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7] Marsh Jan The Legend of Elizabeth Siddal Quartet Books 2010

[8] Marsh Jan Pre-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Harmony Books 1988

[9] Marsh Jan and Pamela Gerrish Nunn Pre-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 1997

[10] Nochlin Linda From 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Art Media Artnews Llc 2015

[11] Jones Amelia Body Art - Performing the Subjec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12] Cixous Heacute legrave ne and Susan Sellers The Helene Cixous Reader 1994

[13] ldquoThe Awakening Conscience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Mar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wakening_Conscience

[14] Hiramatsu Hiroshi 美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世界 謝玥譯 第1

版 ed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

[15] ldquoIsabella (Millais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2 July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Millais_painting)

[16] ldquo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Feb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and_the_Pot_of_Basil

[17] ldquoJohn William Waterhouse and John Keats ndash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Byronrsquos Muse 31 Oct 2017 httpbyronsmusewordpresscom20171031john-william-waterhouse-and-john-keats-isabella-and-the-pot-of-basil

[18] Sonstroem David Rossetti and the Fair Lady[M]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70 28 20

[19] ldquolsquoPandorarsquo Dante Gabriel Rossettirdquo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httpwwwliverpoolmuseumsorgukwalkerexhibitionsrossettiworkslateworkpandoraaspx

[20] ldquoProserpine (Rossetti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erpine_(Rossetti_painting)

[21] ldquoAlexa Wild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xa_Wilding

[22] ldquoRoman Widow bull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rdquo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 14 Sept 2017 httppreraphaelitesisterhoodcomroman-widow

[23] Brown Phillip et al ldquo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Elizabeth Siddalrdquo LizzieSiddalcom httplizziesiddalcomportallizzies-art

参考文献

服務澳門

澳科大醫學院專家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測試系統

期望盡快生產應對澳門抗疫需求

2 月 11 日香港理工大學宣佈經過四年研究成功研發全自動多重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診斷系統

可快速於一小時内準確檢測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 (NCP)沙士 (SARS)中東呼吸综

合症病毒 (MERS)禽流感 (H5H7 H9) 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參與研發團隊他表示 該診斷系統目前已進行多次臨床樣本測試

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结果測試全部準確霍院長期望此技術在現時疫情下能盡快生產並在市場應

用填補現時澳門對快速及準確病毒測試的需求

8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鄭應峰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經歷了四次轉換每次轉換背後都聯繫著特定的環境因素和歷史內涵

四次轉換主要是指從清末19世紀30年代到當代的演變過程第一次是ldquo搭棚時期粵劇劇場作

為儀程的部分體現了澳門華人社會民族文化在閾限地帶的中介交融性和自我認同第二次是志

士班和抗戰時期劇場空間由劇場性向預設的在場性轉換體現了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意識第三

次是戲院時期市民文化消費的市場性決定了粵劇的職業化繁榮是粵劇劇場性的集中體現第

四次是澳門粵劇由職業化向業餘化的劇場空間轉換體現了澳門粵劇和資本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

內在聯繫

關鍵詞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在场公共领域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theatre space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has undergone four transformations each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 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The fi rst time was in the period of Straw Shack As a part of the ritual the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embodied the intermediary blending and self-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Macau in the threshold area The second is the period of Zhishiban and Anti-Japanese War The theatre space changed from theatricality to presupposed presence refl ec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ird is the theatre period The marketability of citizenscultural consumption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of Cantonese oper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 ection of the theatricality of Cantonese opera The fourth ti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atre space from professionalism to amateurism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which refl 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au Cantonese Opera and the public domain of capital civil society

Keywords Maca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Space Presence Public Domain

收稿日期2020-03-26修訂日期2020-04-05本文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FRG-19-011-UIC)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鄭應峰男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戲劇

E-mail yfzhe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366

0 引言

澳門粵劇的劇場空間每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

所側重體現了粵劇文化與市民社會的環境聯繫

和內在互動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演變既有特定

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聯繫著不同的民俗內涵澳

門粵劇的發展可以從其劇場空間的轉換看到不

同階段的歷史特點反映了澳門粵劇的社會環境

82

轉換過程從澳門粵劇可以看到粵劇劇場空間

並非單純的舞臺空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

會生活的延伸歸屬於日常經驗所在的市民公共

領域

1 儀式性的劇場空間

根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清朝咸豐年間澳門已

有粵劇演出ldquo粵劇何時傳入澳門雖是一個尚

待考證的問題但起碼在 19 世紀 30 年代即已

在澳門生根開花並深受民眾歡迎rdquo[1] 在澳門粵

劇的早期階段並無固定的演出場所ldquo搭棚rdquo

成為澳門粵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所謂ldquo搭棚rdquo

是指用竹子搭建用以粵劇臨時表演隨唱隨拆

的粵劇舞臺形式今天主要見於香港澳門地區

對於澳門粵劇而言ldquo搭棚rdquo既是演出空間也

代表著相應的劇場文化清代晚期之前澳門的

劇場空間並無代表性的固定演出場所一直以ldquo搭

棚rdquo為主ldquo在清平戲院建成之前即 1870 年以前

澳門的粵劇演出場地大都在搭棚中進行rdquo[2] 這一

時期的粵劇主要以普及為主和當地華人民俗需

求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研究資料顯示1830 年

在澳門華人人口為 3 萬左右規模性的華人社會

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也是粵劇的誕生和形成時

期粵劇主要體現為民間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植

根於市民的精神意識

首先是作為ldquo酬神rdquo的儀式在澳門華人民

間信仰中以演戲的形式來感謝神明的保佑自粵

劇傳入之後即已有之即後來所稱ldquo神功戲rdquo

十六世紀利瑪竇神父到達澳門的時候記述曾見

到一種民間戲劇表演當代學者陳樹榮認為這極

有可能是粵劇的前身澳門古戲劇什麼時間開始

參與ldquo酬神rdquo儀式目前尚無確切記錄有較明

確時間記載的是澳門粵劇從藝術發展角度神

功戲促進了粵劇這一劇種的普及與推廣比如法

國旅行家畫家博爾傑 1839 年曾在澳門住過半年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ldquo如果說廟前空地上擠

滿了各行各業的人群以及看熱鬧的人們的話那

麼廟裏卻是無人問津早晨有個別虔誠者來幾臺

前拜佛白天則杳無一人rdquo[3] 又如瑞典學者龍思

泰在《早期澳門史對澳門中國人娛樂的反對》

中說道ldquo告誡書發表的日期是 1816 年 4 月 15 日

書中以慈父般的語調勸誡說所有的基督教徒為

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遊行隊伍通過時

不能在街上或透過百葉窗簾觀看違者革除教籍

但這種懲戒無法實行因為在基督教徒總人數中

也許不到 50 名為成年人他們能夠抑制誘惑的衝

動然而其他人卻認為觀看是一種享樂中國

人的儀式太隆重了整整持續了三天rdquo[4]

然而神功戲粵劇如果僅僅作為民眾娛樂的形

式則仍未能解釋粵劇在早期幾乎以ldquo搭棚rdquo存在

的問題ldquo搭棚rdquo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屬於祭祀程

式深層次則聯繫著在澳華人的身份認同有學

者認為ldquo中國戲曲是世俗的宗教祭禮有了宗教

並不一定就會產生戲曲但是沒有宗教戲曲是

決然不會產生rdquo[5] 由此可見戲劇和宗教信仰的密

切聯繫神功戲的演出舞臺一般都是臨時搭建在

廟宇的對面讓神明ldquo觀演rdquo以示酬謝在澳

門而言ldquo舉辦神功戲演出照例都要搭建戲棚

戲棚多在廟前空地搭建面向神壇以方便神佛

觀賞酬神之戲rdquo[6] 在這個意義上粵劇的劇場空

間已經不僅僅體現演出的設施功能更是作為神

佛ldquo觀演rdquo的專門性場所帶有濃厚的儀式色彩

而這一儀式則與當時澳門人口結構和社會分層有

關神功戲出現的清末在澳華人日漸增多資

本主義ldquo專營rdquo模式的推行使澳門華商階層開

始出現然而ldquo葡化華人在價值觀念上趨同於

西方卻不被西人所完全接納在故土上對lsquo祖

國rsquo懷有深厚的情感家鄉人卻已將其唾棄葡

人沒有將葡化華人視為同族的人中國人則視之

為lsquo假洋鬼子rsquo這勢必會使得這些人在民族情

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亂rdquo[7] 由於澳門所處位置

特殊毗鄰大陸文化交流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母文化影響非常強大有力地抵抗著外來文化屬

性的侵佔ldquo澳門處於中西交融地帶文化視野

的包容性使其具備lsquo文化中介rsquo的特色rdquo[8]ldquo文

83

化中介rdquo的特點實際上使被殖民者和殖民宗主國

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對抗的關係

ldquo於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在優越與自卑純正與

摻雜模仿與戲弄的矛盾狀態中經常形成一種

既排斥又吸引的依存關係rdquo[9] 又如在十九世紀的

澳門土生葡人在社會地位上要高於一般華人

但對於血統純正的葡萄牙人來說又低了一等

在這種略微矛盾的身份狀態中土生葡人戲侃葡

萄牙人為ldquo牛叔rdquo(ldquo牛叔rdquo一說見澳門土生葡

語話劇《畢哥去西洋》土生葡人調侃葡國葡人

為ldquoNgau-sokrdquo)大致說明了澳門城市當時類

後殖民文化的社會結構特徵粵劇神功戲結合為

民俗祭祀儀式顯在部分實際上已經通向精神層

面的自我提升通過祭祀神明這樣的儀程來喚

起和提醒當地華人的歷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從

而獲得在社會結構中的自我認同在殖民者外來

文化和母文化的間隙中保持一種適當的精神張力

粵劇神功戲處在在地文化和外來殖民文化的罅隙

交融地帶粵劇正是在祭祀神功戲這樣的層面彰

顯了當地華人的文化潛意識

2 民族意識的劇場空間

粵劇劇場空間的第二次轉換是在清末志士班

時期孫中山提出ldqu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quo的口

號進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1889 年陳少白

等人利用粵劇來宣傳革命成立粵劇組織是為

ldquo志士班rdquo的開始ldquo這種志士班以宣傳革命

改良戲劇為宗旨時人稱之為新劇或新派劇以

示有別於舊式戲班helliphellip乙巳(一九 Ο 五年)東在

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登出開眼所排新劇頗博

世人好評實開粵省粵劇界革命之先聲rdquo[10] 志

士班在澳門的活動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功用而

輕娛樂比如香港記者黃魯逸黃軒胄歐博

明等人在澳門成立ldquo優天社rdquo數月而散ldquo該

社(優天社)設於澳門籌備數月後舉行首演 當

時許多社會名流出席觀看並大聲喝采鼓掌而

黃魯逸認為這些上層人士認可反說明下層群眾

認為不可說明了改良的不徹底和失敗遂決定

將優天社宣佈解散改名優天影社表示要徹底

改良的決心rdquo[11] 黃魯逸志不稍懈邀請黃軒胄

陳鐵軍等人在澳門成立優天影社不久也解散了

澳門優天社優天影社都屬於志士班的範疇其

主要是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在藝術上有突破和

改良之處時人稱為改良粵劇但也帶有探索過

程的粗糙之處當時自詡正統粵劇的ldquo紅船班rdquo

嘲笑志士班稱之為ldquo白船班rdquo以示區別在

劇場空間的選擇上志士班不拘一格到廣東各

地南洋華僑聚居地巡迴演出其主要目的是為

了推翻滿清籌措軍火物資

志士班在澳門的演出突破了神功戲ldquo搭棚rdquo

的範疇實際上也是對演劇文化意識的外向延伸

這時候的粵劇實際上是以社會空間作為劇場設

定空間以塑造真實的在場來取代傳統程式化表

演的劇場是從儀式向現實的轉化是精神力量

尋求生活依據的社會實踐這種在場是指接近

真實的幻覺也即戲劇在場性的幻覺性體現這

從志士班改良粵劇的兩大特徵可以看得出來一

是大量採用粵語演劇最早的粵劇只有地域意義

以流行在兩廣地區為特徵演劇語言並非粵語

ldquo以前的粵劇用戲棚官話唱梆黃板腔和念白

舞臺上使用的語言和觀眾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helliphellip改良新戲的舞臺實踐驅使志

士班的演員在扮演多種角色時使用廣州方言去演

唱舞臺語言的改變直接促進了唱詞唱腔的

生活化和通俗化rdquo[11] 採用粵語演劇是由志士班

的任務所決定的就是要通過戲劇演出來喚起民

眾的反封建革命意識當時作為和內地毗鄰的澳

門其精神內蘊和其他中國人渴望擺脫貧弱走向

富強的意識是共鳴的甚至因為接觸到西方殖民

文化的影響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讓這種願

望還要更強烈一些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革命

志士班在演劇過程中直接用粵語演講現身說法

這一做法影響了其他的粵劇戲班甚至傳統粵劇行

會組織八和會館也掛出了ldquo籍古代衣冠實行宣傳

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rdquo的對聯第二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4

是大量創作改編時事新劇如早期志士班的《皇

帝征蚩尤》《六國朝宗》《文天祥殉國》優天社

優天影的《 虐牌報》《 賊現官身》《火燒大沙頭》

《盲公問米》《義刺馬申儀》等都是和時事有關

或映射當時社會的像《盲公問米》是反對迷信

《義刺馬申儀》是針對清朝高官《自梳女不落

家》是揭露社會黑暗等等志士班的劇場空間

和在場性緊密相關這一特點體現出反傳統舞臺

的傾向傳統舞臺和劇場性程式化表意性等

聯繫在一起而志士班的宗旨則是要觀眾聯繫當

下是要寫實再現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特

徵使改良粵劇和文明新戲的話劇有不少重疊之處

也正是這樣的舞臺特徵使得志士班在辛亥革命

之後走向了衰落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ldquo在場性rdquo

依據的喪失

志士班之後再次突破舞臺依據尋求在場

性再現的澳門粵劇空間轉換階段就是在抗戰時期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當時澳門的《朝陽日報》

和《大眾報》聯合發起組織了ldquo澳門學界音樂界體

育界戲劇界救災會rdquo時人稱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

ldquo在lsquo四界救災會rsquo遊藝部中包含了一支以粵劇名

伶為代表的粵劇股粵劇股主任為粵曲名家陳卓

瑩副主任是粵劇紅伶任劍輝和張植華helliphellip當晚

先後有麗仙惠蘭寄塵杜鵑兒紅玲彩雲

六位粵劇藝術家演唱了《搥烏龜》《琵琶紅淚》《無

定河邊骨》《關山胡馬渡黃魂》《血濺紅樓》等曲

目演出中的許多唱段慷慨激昂使得在場觀眾

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博得了陣陣掌聲rdquo[12] 此後

澳門粵劇界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愛國演劇活動

這一特殊時期的澳門粵劇已不似改良粵劇階段

的探索如帶有大段獨白演講體系日臻完善

經典劇碼日趨完整甚至即將迎來澳門粵劇的巔

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劇場空間的轉換中依然帶

有突破舞臺力圖再現在場性的特點比如四界

救災會的戲劇界到茶樓演出到臨近的香山縣演

出無不是為了喚起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歷史在場

澳門抗戰粵劇和志士班改良粵劇雖先後相隔幾十

年然而其劇場空間的在場性特點是一致的其

對應的就是在地文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認知

3 劇場空間的劇場性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第三次轉換是在澳門戲院

興起時期大致以清平戲院的啟用始至二十世

紀五十年代永樂戲院的建成澳門從十九世紀末

開始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前後相繼

的中式戲院的修建過程主要戲院的時間點如下

清平戲院 1870 年開始修造1875 年正式啟用域

多利戲院 1911 年建成國華戲院 1929 年建成

南京戲院 1933 年開業平安戲院 1935 年開業

1940 年樂斯戲院開業還有後來居上 1952 年建成

的永樂戲院澳門中式戲院的陸續建成主要基於

兩個產業一是粵劇二是電影業比如清平戲

院主要以演粵劇為主域多利戲院主攻電影兼

演粵劇永樂戲院既演電影又支持演劇戲院

的出現使澳門粵劇迎來發展的巔峰時期形成

了和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粵劇文化消費期

首先戲院期帶來的最顯著後果就是澳門粵劇

的職業化發展在戲院期到來之前澳門粵劇主要

是以民間化外來化的形式存在有名的劇團班

社較少更缺乏常駐澳門的劇團逢有節日慶典

祭祀禮儀重大事件粵劇以不定期的形式演出

談不上有真正的本土粵劇在一系列劇院建成之

後澳門逐漸出現了常駐的正規班社劇團各

劇院也以某某名班作為自己的招牌以延攬觀眾

進入戲院期之後在澳門演出的劇團數不勝數

像三十年代人壽年劇團劍花豔影勝壽年劇團

興中華劇團等四十年代覺先聲劇團新日月星

劇團平安劇團新聲劇團等等這些劇團大部

分是外來的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劇團常駐澳

門喜歡臨時組班以班牌為號召吸引觀演促

使了澳門本地粵劇職業化的形成其中一個顯著

標誌就是 1943 年澳門新聲劇團的成立新聲劇團

以任劍輝歐陽儉白雪仙靚次伯等人為骨幹

陣容固定在澳門長期演出成為澳門職業名班

澳門粵劇的職業化意味著劇場空間從志士班抗

85

戰時期的在場拉回到劇場而這一選擇是由觀眾

決定的同時又和澳門粵劇普及時期的十九世

紀不同那時的神功戲劇場是作為儀式化的一部

分必須以搭棚的形式演出於神廟的旁邊如果

將舞臺演出視作文本那麼澳門戲院恰恰是要將

劇場空間和文本進行剝離讓觀眾進入由文本所

建構的劇場世界在現實當中各劇院紛紛解數

以標榜各自的先進設施為噱頭來吸引觀演如

1942 年 6 月 3 日國華戲院在報紙上刊出ldquo獨家

啟用電風扇rdquo字樣廣告又如 1942 年 11 月 14 日

再度啟業的海鏡戲院在報紙上打廣告放出ldquo唯

一高尚娛樂場所rdquo字樣戲院作為劇場空間的提供

一方營造舒適便捷的觀劇環境是為了塑造更好

的劇場觀演氛圍也可以說是為了切斷觀眾在進

入觀演時與外界的聯繫減少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而這一結果也是市場化的選擇比如 1942 年 9 月

澳門為了試用新發電機規定每晚 9 時至 12 時不

能啟用馬達要求各戲院停放夜場ldquo但院商叫

苦連天紛稱放映時間過早導致觀眾銳減rdquo[13]

那時的戲院不能不考慮市民的觀演感受而成立

於五十年代初的永樂戲院則是繼清平戲院之後最

重要的粵劇演出場所1979 年在此演出廣東粵劇

《搜書院》吸引了包括澳門總督在內一大批社

會名流前來觀演永樂戲院是澳門粵劇戲院期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戲院期帶來的第二個後果就是澳門粵劇的革

新和發展戲院文化的形成讓澳門有了常駐劇

團的基礎形成劇團爭勝的局面其後果就是各

劇團推陳出新在客觀上推動了粵劇藝術的發展

首先是形成名角班底競爭與合作局面如覺先

聲劇團以薛覺先為台柱義擎天由靚少鳳率領

新聲劇團則有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國壽年

台柱有白玉堂廖俠懷上海妹各戲院則延請

名班以招來觀眾如平安戲院和任白的新聲

劇團長期合作而域多利戲院則打出大觀劇團的

招牌兩大劇團在 1944 年形成爭勝局面1945 年

新聲劇團和清平戲院的太上劇團形成對壘這些

戲院劇團在商業上形成競爭同時也不乏同行

業的合作如平安戲院邀約太上劇團合作改革粵

劇另外劇人之間的另外組班客串也是常有之

事其次是促使澳門粵劇不斷推出新劇創造了

一批經典作品像與任劍輝關係密切的徐若呆

為鏡花豔影創作了《雙鳳擁蛟龍》《漢奸之子》

令鏡花豔影劇團震動澳門香港後來徐若呆又

為新聲劇團創作了《晨妻暮嫂》《紅樓夢》等粵

劇經典讓新聲劇團名動一時何非凡創作《情

僧偷到瀟湘館》火爆異常還有馮志芬唐滌

生廖俠懷等都為澳門粵劇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

的作品新聲劇團還演出由話劇改編成粵劇的《雷

雨》第三就是根據戲院設施改善粵劇舞臺佈景

和設置ldquo像lsquo覺先聲rsquo於國華演出時曾邀請lsquo結

他聖手崔薇林客串玩電結他rsquordquo[13] 甚至粵劇還

取用話劇舞臺佈景的長處聘請澳門話劇人員為粵

劇佈景ldquo近來本澳的粵劇壇上卷起了一種新

風尚那就是話劇工作人從事於粵班佈景之白

熱化趙鍵黃濤開其端而鮑洛夫又起而繼之helliphellip

擇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有虛心合作的最好辦法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寧非觀眾之眼福不淺

嗎rdquo[14] 澳門戲院期和粵劇的發展與革新有重要

聯繫其直接動力是來自於市民的文化消費選擇

戲院這一劇場空間是澳門粵劇職業化的見證和符

號然而澳門粵劇的戲院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之

後因為這時觀眾回流粵港和其他各地電影業

復蘇促使澳門粵劇職業化趨於消失但是在澳

門粵劇職業化的戲院期粵劇卻得到了有力的推

廣最終使粵劇走向市民化和普及化

4 日常經驗的劇場空間

澳門粵劇的第四次劇場空間轉換是在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以來的當代經歷了一個從戲院到社

區從職業向業餘普及的社會轉換過程太平洋

戰爭結束後澳門粵劇趨於冷清職業劇團紛紛

回流或解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業的重新興

起和戰時人口的回流ldquo香港事變後的時年本

澳的粵班稀少到差不多沒有了電影片也是殘舊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6

不堪張雪峰領導下lsquo藝聯rsquo延續了四十多天的

生命在澳門一樣的能夠賣座但不一定是lsquo藝

聯rsquo劇團本身的成功當時是無戲可看rdquo[15]ldquo雖

然二戰期間沒有戲院倒閉但放映拷貝不足大

量粵劇公演亦見經營的困難跨過 1945 年戲

院的鑼鼓聲逐漸緩慢下來澳門的粵劇演出亦盛

況不再除了清平戲院其他戲院都恢復放映電

影rdquo[13] 粵劇和話劇一樣職業化的過程伴隨著

戰爭這個客觀環境但是粵劇的發展要比話劇更

繁榮一些

澳門粵劇在戰後的劇場空間顯著的轉換是

退出戲院劇場向公園廣場乃至私人庭院轉

移這一轉移雖然意味著粵劇職業化的退場

但是和職業化之前情況不同的是粵劇在澳門市民

中得到極大的推廣粵劇真正成為澳門的民俗文

化戰後澳門粵劇民俗化主要從兩大形式上展

首先是粵劇的曲藝化發展粵劇和粵曲本屬

於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別粵劇如其他劇種強調

唱念做打照顧各大行當粵曲曲本以唱腔為主

演唱者一人分飾多角以代言敘述為主兩者互

相借鑒互相吸收共同發展但是在民間這

兩者的區分並不是那麼嚴格許多人把粵曲當成

粵劇的分化戰後原來的戲院為適應市場以

演電影為主粵劇失去了原有的劇場空間然而

在市民中卻培養了許多愛好者其顯著標誌就是

各種粵劇曲藝團體的成立和出現ldquo50 年代中期

澳門興起清池頤園等十多個音樂曲藝會(社)

1961 年澳門濠鏡業餘音樂會成立首任會長是

何賢副會長是崔德祺陳瓊rdquo[6]70 年代有澳門

祥樂樂團青年曲藝團海濤粵劇曲藝會等80

年代有澳門音樂曲藝協會黑沙環區協會粵樂組

等90 年代的粵劇曲藝組更是如雨後春筍2004

年 10 月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像這些社團粵

劇粵曲兼攻多以曲藝為主劇曲相融也有主

攻粵劇的社團像 1991 年成立的澳門勵進粵劇社

1994 年成立的娛樂之友曲藝會但是曲藝團體在

澳門占絕對多數如果要嚴格區分曲劇像粵曲

的ldquo師娘rdquo女伶茶座等傳統標誌已經逐步喪失

劇和曲在戰後的澳門形成合流之勢形成了澳門

粵劇的曲藝化曲藝化使得粵劇不再拘束於舞臺

也不必拘於做表對劇場空間的要求大為減少

極適合在市民中開展有利於為粵劇文化的傳承

培養後備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粵劇不僅深

入市民生活而且成為民間對外交流的常見藝術

品類粵劇的劇場空間可以說是收縮了由唱念

做打變成以唱為主主要在較戲院為小的空間開

展在這種情況下由戲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

空闊的劇場空間已經消失由適合表意轉為以欣

賞節奏韻律為主劇場性要素逐步減少故事

內容或不再完整而音樂的比重得到強調標誌

著市民審美趣味的偏轉

承粵劇劇場空間的轉換而來澳門粵劇在戰

後的當代逐漸形成一種公園演劇文化有些曲藝

社有專門的室內訓練場所或操練地點但並不普

遍對於更廣泛的粵劇愛好者而言公園則成為

他們社會生活的延伸公園具有日常的便利在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看來社會空間包含日常生

活經驗的重要性公園這一場所並不僅僅是粵

劇操演練習的地點市民在此聚集在此談論和

分享粵劇作為精神文化和資本市民社會的公共

性聯繫在一起由粵劇而形成的公園文化從而成

為澳門這一獨特城市的文化表徵粵劇的公園文

化形成於戰後的當代歷史較久的有盧廉若公園

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像盧廉若公

園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何賢先生助葡澳政府購

入的盧九花園修葺後對公眾開放重新命名而

成的公園公園建成後這裏成為粵劇粵曲操

演的重要場所唱曲演劇一般從上午九點到中午

像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也有不少票

友戲迷甚至引發了附近居民的一些雜訊投訴

公園演劇文化對於粵劇發展而言重要的影響在

於將粵劇從劇場性轉換為非劇場的自娛性主要

體現為音樂關注實際上是形成了新的審美方向

經久不衰的神功戲可為一例當下澳門的神功戲

已是粵劇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但與前此階段的

87

神功戲有所不同以前的神功戲主要是儀式化

演劇劇場就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借由演劇而表

達對神明的感恩正是演劇所要達到的劇場性人

的情感跟戲是高度融合的然而公園演劇文化實

現了粵劇的通俗性轉換公園這一天然ldquo劇場rdquo

恰恰是提醒了人與戲的距離感和審視化由隨意

的自娛目的形成的觀演不可避免導致粵劇傳統

審美標準的游離更多時候是戲就人而非人就

戲體現出粵劇曲藝化的特色今天的神功戲

減少了過往的儀式化和神秘性更多地成為一種

節日慶典一種民俗的紀念方式比如說現在的

哪吒廟神功戲哪吒仔不再站立成人肩頭散花

仙女也有成年女性參與這都和以往不同但是

卻強化了粵劇的市民性和現場感這正是由劇場

空間轉換帶來相應民俗形成的一個例證有了民

俗文化的鋪墊澳門粵劇才具有了成為本地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基礎

澳門粵劇發展從 19 世紀 30 年代至當代

社會經歷了近 200 年的時間依然方興未艾

以神功戲起劇場空間以特定的ldquo搭棚rdquo內化為

祭祀和儀式的一部分內中隱含著文化閾限地帶

存在的民族意識粵劇在民間形成一種自由的發

展形勢在辛亥革命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澳門粵劇

以其文化歸屬由空間劇場向預設社會劇場轉換

劇場空間帶有強烈的在場意識形成志士班和抗

戰兩大戲劇在場同時在戰爭期間因為電影

凋零的客觀環境澳門粵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黃

金時期戲院成為這一時期劇場空間的標誌市

民的選擇使粵劇經歷了在場向劇場的轉向隨著

戰爭的結束澳門粵劇重歸平靜但是此前的

職業化卻大大促進了粵劇的業餘發展澳門業餘

粵劇收縮了劇場性空間造成人與劇的疏離與審

視並逐步形成公園演劇文化公園演劇文化是

澳門粵劇收縮劇場性通向世俗化的重要轉變

也是使澳門粵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社會

基礎作為社會空間行為的延伸公園演劇在市

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從整體而言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四次轉變

分別對應的是清末民俗時期國族意識時期戰

爭環境時期當代市民時期體現了粵劇因應市

民需求而產生的藝術轉變進程粵劇藝術具體而

微有著適應時代的不同改變對於當代粵劇而

言如何適應市民突破固定劇場限制的大眾化要

求以及在大眾娛樂文化浪潮中獲得更多年輕人

的認可和支持是關係粵劇藝術未來生命力的重

要思考方向

[1] 李岩 繽紛妙響 澳門音樂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

[2] 楊迪 戲棚劇院私夥局mdashmdash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粵劇活動

的場所變化 戲曲研究 2017 100(2) 66

[3] 轉引自陳棟 天府瑤光百載神功戲 澳門 2001 22 36

[4] 轉引自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5] 郭英德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 香港國際文化出

版社 1998

[6] 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7] 陳文源李琴 明清時期澳門人口族群與階層分析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33(3) 186

[8] 鄭應峰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戲劇 2019 64(2) 104

[9] 生安鋒 霍米bull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 張福光(整理) 廣東早期及抗戰前的話劇概述 中國戲劇家協

會廣東分會廣東話劇研究會(編) 廣東話劇運動史料集bull第一集 1984 2

[11] 謝彬籌 清末民初的粵劇改良活動 學術研究 1982 25(1) 8882

[12] 何燕漪 抗戰時期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的愛國活動 人文天下 2015 9 87

[13] 黃夏柏 澳門戲院志 香港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2012

[14] 佚名 話劇人從事粵班佈景的白熱化 鮑洛夫設計ldquo紅樓夢rdquo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N] 澳門市民日報 1945-8-7

[15] 佚名 藝聯劇團是機會者 澳門的話劇運動 劉芳排演lsquo金玉滿

堂rsquo定下六月計畫[N] 澳門市民日報 1944-12-3

参考文献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蕭寶鳳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他早年曾受存在主義哲學的重大影響此後對人的

存在的關注也一直是他思想中的內在因素本文通過探討他對兩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和

薩特思想的繼承和批判並大致勾勒他本人的思想發展脈絡考察馬爾庫塞思想中存在主義思想

因素的消長

關鍵詞 馬爾庫塞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Marc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ologis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existence is all along the intrinsic factors in his thinking philosophy which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great forepart infl uence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on him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ebb and fl ow of the factors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Marcusersquos thinking philosophy through drawing the venation of his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hi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wo Existentialism masters Heidegger and Sartre

Keywords Marcuse Heidegger Sartre Existentialism

收稿日期2020-06-23修訂日期2020-08-28通訊作者蕭寶鳳女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

E-mail bfxiaomustedumoTel 00853-88972801

0 引言

赫 伯 特 bull 馬 爾 庫 塞(Herbert Marcuse1898-

1978)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早年研究

德國文學海德格爾黑格爾後轉向弗洛依德

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ldquo嫁接性rdquo

的特點即會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文化思潮

從中尋找批判理論的生長點根據馬爾庫塞在不

同歷史時期所受的理論影響及其相關著作中顯現

的研究重心的轉換研究者認為他的思想發展軌

跡依次是海德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黑格

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

89

主義者本文擬對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存在主義因

素作一大略考察在他的思想起步階段海德格

爾曾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馬爾庫塞最終背

離了這一哲學路徑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人的存

在的關注一直是馬爾庫塞思想的內在因素其晚

期作品也常被視為向早年海德格爾時期 的回歸 [1]

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馬爾庫塞還曾認真研讀過

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著作並對其有關於

個體內在自由的論述進行了批判但在他的晚期

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中卻又可看到對於薩特思想

的遙相呼應

1 探尋ldquo具體的哲學rdquo

1928 年- 1932 年是馬爾庫塞的ldquo海德格爾化

的馬克思主義者rdquo時期他此時師從於海德格爾

嘗試把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

來一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對人的具體存在

的關注使它從對經濟決定論的過度執著中解放

出來另一方面賦予存在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的

歷史感把對人的本質的探詢帶入真正的社會關

係和歷史場景中

1918 年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失敗以後馬爾庫

塞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有效性感到懷疑他脫離

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投入到對德國浪漫主義

文學的研究中並於 1922 年完成他的第一部著述

《德國藝術小說》1927 年馬爾庫塞研讀了海

德格爾的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中發現了

繼胡塞爾現象學之後的ldquo哲學的又一個新起點rdquo

馬爾庫塞晚年在一次談話中說道ldquo我們在海德

格爾那裡發現了我們曾經在胡塞爾那裡發現的東

西即一種新的開端一種新的希望以便把哲

學置之於真正具體的基礎mdashmdash讓哲學關注人的生

存人的條件而不是那些純屬抽象的觀念和原

則 [2]rdquo他於 1928 年進入弗萊堡大學成為海德

格爾的弟子馬爾庫塞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接受

啟發他創造一種關注人的實存的具體哲學他在

弗萊堡大學時期發表的論文中認為海德格爾的

《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標誌意味著資產

階級哲學從內部消解了自己並打開了一條通向

具體哲學的新途徑在馬爾庫塞的這一階段的作

品中用到了很多海德格爾的特有詞彙如ldquo被

拋處境rdquoldquo決斷rdquoldquo此在rdquoldquo關切rdquo可以說

寫作這兩篇論文時他完全在其老師的思想籠罩

之下

馬爾庫塞試圖綜合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

存在主義但是憑著他哲學家的敏銳意識和馬

克思主義者的激進立場他很快發現之前將海

德格爾的思想當作一種具體哲學是一種誤認儘

管海德格爾大談歷史性但這種歷史性從來都是

非歷史的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以時間為本性

的此在(Dasein)從根本上就是歷史地生存著但

這並不同於所謂的ldquo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rdquo此

在並非由於總在ldquo歷史之中rdquo而是時間性的恰

恰相反由於它本來就是緣構時性的它才歷史

性地生存ldquo時間性就是這種原本的在自身之中

並為了自身地lsquo出離自身rsquordquo而ldquo將來rdquoldquo已

在rdquoldquo當前rdquo這些已被刻畫的現象為時間性的諸

ldquo出神態rdquo或ldquo逸出態rdquo[3]馬爾庫塞認為這種

存在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存在和時間性概念事實上

排斥了具體的歷史並將ldquo人rdquo和他的ldquo世界rdquo

從宏大的歷史社會整體和動態的歷史性中抽離了

出來使人的此在的現象學跳過了歷史此在的物

質內容而這種非歷史傾向在面對歷史時不能產

生他所期待的激進行為

馬爾庫塞認為需要以更積極的哲學來調合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中遺世獨立的靜觀冥思

色彩和對於歷史的消極性使其從ldquo歷史性rdquo回

到真實ldquo歷史rdquo場景將存在本體論轉為歷史本

體論他選擇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即試圖融合黑

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

體論由此打開將歷史性證明為此在的根本規定

性的道路這形成了馬爾庫塞彼時思想探尋路徑

的獨特標記 [4]馬爾庫塞始終強調思想對具體的

社會 - 歷史場景的介入與批判功能在《試論一

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1928)一文中馬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0

爾庫塞明確地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科學理

論helliphellip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和歷史行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對資產階級社會的革

命性批判的理論rdquo相對於海德格爾黑格爾哲

學的理性主義及其對總體性和否定性的關注無疑

與馬爾庫塞的思想底色更為契合mdashmdash對馬爾庫塞

來說他始終更關切在革命實踐中而非在哲學意

義上實現人的主體解放

馬爾庫塞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申

請教職的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和歷史理論的基

礎》是對《存在與時間》的一種解構式閱讀黑

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人的本質看作一個自

我創造的過程把人的歷史看作人的自我創造和

自我實現的歷史而人的現實性就體現為從人的

本質力量外化到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從而為歷

史的運動找到了思辨的表達馬爾庫塞在論文中

引入了黑格爾的此種ldquo否定性辯證法rdquo和ldquo歷史

原則rdquo賦予實踐唯物主義哲學以批判價值和革

命功能為真正克服異化與實現人的本質和解放

指明道路馬爾庫塞試圖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意

義上的ldquo歷史性rdquoldquo存在rdquo概念注入海德格爾的

存在和時間性中最終以一種迂迴的策略從內部

解構了海德格爾的靜態的ldquo存在和時間性rdquo使

它們敞向更為宏大的動態的歷史mdashmdashldquo社會整體

和歷史性rdquo如此一來海德格爾以現象學原則

清除出的黑格爾的ldquo存在的歷史性rdquo和ldquo歷史的

流動性rdquo被馬爾庫塞重新召喚回來ldquo人在世界

中的存在rdquo變成了ldquo人在歷史 - 社會整體中的存

在rdquo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個人被置於人

與人的關係之中ldquo我rdquo成了ldquo我們rdquo馬爾庫

塞所做的這個推演正對應於馬克思的階級學說

而階級才是新的歷史運動的承擔者海德格爾顯

然看到了馬爾庫塞綜合唯物史觀與存在之思的思

想路徑的激進色彩及其對自己思想的背離他拒

絕授予馬爾庫塞授課資格這樣馬爾庫塞離開

了弗萊堡大學並在胡塞爾和阿多諾等人的引薦下

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1933 年納粹上臺

馬爾庫塞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起流亡到

美國結束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甚至

不再在此後的著作中使用海德格爾的術語

2 對薩特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

當馬爾庫塞於 1948 年再次接觸存在主義時

他已是一個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那時

在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存在主義是薩特的ldquo存在主

義的馬克思主義rdquo薩特的這種整合存在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與馬爾庫塞哲學思考第一

階段所做的努力有神似之處不過與馬爾庫塞不

同的是薩特是由現象學存在主義走到存在主義

的馬克思主義如果說 1932 年《黑格爾的本體論

和歷史理論的基礎》是由內部迂回地批判了存在

主義的話這時的馬爾庫塞已經擺脫了存在主義

的影響完全從外部來對存在主義進行再批判

當然此時的薩特也還未實現在《辯證理性批判》

中對ldquo歷史人學rdquo的理論構建

任何哲學都如文學一樣是對一定歷史狀況的

表述與回應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文學尤其如此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是他在巴黎淪陷時期撰寫

並於 1944 年出版的當時他正體驗著現代世界的

恐怖和戰爭對人身自由的殘酷剝奪這種極端體

驗促使其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下降至生存

的人道主義層面將被抽象描繪的存在論意義上

的 Being 闡說為 human beingsldquo籌畫rdquo成了必須

為之負責的ldquo選擇rdquo在《沉默的共和國》一文中

薩特描述了從 1940 年到 1945 年法國抵抗運動時

期的生活這是一群失去了大地和世界並被拋入

他人之中的個體正因為有外在的壓迫力量強迫

人們保持沉默壓制人們的反抗行動在這種處

境下人們的語言行動和選擇也便有了特別的

意義具有原則宣言的價值 [5]在薩特的思想裡

純粹的本體論和現象學由於現實歷史的侵入而退

隱他繼承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個人但個

人不再身處海德格爾哲學世界中去歷史化的寂靜

安穩的大地而是被拋入到德國人佔領下的巴黎

91

進入到一種極限處境中這種包圍著真實個體的

處境是一種召喚由人們自己去用行動作出選擇

和定義自由薩特曾說過納粹的法西斯統治使

他真正理解了自由的本質它意味著一種ldquo意向

性的行動rdquo即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一種意向性的

自由選擇去獲得自己的本質創造自己的價值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靜觀主義的哲學而是告訴人

們希望只存在於人的行動之中只有行動才能

使人生活得有意義他認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最

終的不可剝奪的自由是說一聲ldquo不rdquo[6]

馬爾庫塞認為薩特所主張的在死亡與奴役之

間的自由選擇既不自由也不是一種選擇他嚴

厲地指出薩特絕對自由的哲學的藝術遊戲ldquo每一

肯定都演示到它的否定把每一陳述都變成為它

的反論把每一觀點都推及荒誕使自由成為強制

而使強制成為自由使選擇成為必然使必然成

為選擇從哲學到純文學又從純文學到哲學

把本體論與性欲攪在一起rdquo [7]他認為薩特的生存

論分析抽象掉了構成經驗的具體性的歷史性因素

這些歷史性因素只是用來圖解形而上學思想和元 -

歷史性思想而薩特關於自由與選擇的唯心論表

述反而填平了劊子手和被迫害者之間的鴻溝mdashmdash

他們都是自由的自負其責的選擇的主人mdashmdash這無

疑歪曲了人的真實存在也使ldquo自由rdquo的含義喪

失殆盡使得存在主義哲學的激進主義成為一種

假象而且儘管薩特在其ldquo欲望態度rdquo的分析

中觸及到了唯物主義原則的革命性作用但卻依

然局限在哲學的框架內並未導向對意識形態與

社會組織本身的摧毀因而薩特的ldquo內在自由rdquo

說到底只不過是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最後避難

所在這個思想階段的馬爾庫塞對ldquo內在自由rdquo

是心懷抗拒的因為它排除了一種從外部改變不

自由狀況的革命激情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

立場使他堅持要探究人的實在必須邁出哲學

的殿堂進入社會理論的領域他強調存在主義

應由哲學意識形態向革命理論轉向將對人類自

由的界定由意識的領域轉到物質滿足的領域從

苦役的領域轉到快樂的領域從道德原則的領域

轉到快樂原則的領域即是說只有社會革命才

會使社會主體得到解放從而現實地實現自由

ldquo他人即地獄rdquo這是薩特的哲學中最聳人

聽聞最為人熟知的話了在闡釋ldquo我rdquo與ldquo他者rdquo

的對立時薩特說ldquo由於把我擲於我之外而拋向

一些同時逃避我又定義我的結果一開始就對我

揭示了他人rdquo他者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透明的

存在ldquo他者的存在就其本性來看是一件偶

然的不可歸納的事實他者是被遭遇到他不

是被(自我)建構起來的 [8]rdquo我把握不了他者

存在的真實性而他者的存在本身對我則是一個

威脅是我的世界的侵佔者他者的ldquo看rdquo總是

像美杜莎的凝視一樣使我成為一個ldquo被欣賞和評

價的物件rdquo使我的自我世界轉化為一個ldquo物化rdquo

的世界在論述這種物化關係時薩特甚至認為

平常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男女雙方不斷

把對方貶為物的過程因為快感正來源於雙方把

對方的身體當作物來利用所獲的征服感並導致

施虐和受虐兩種情況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

化這可以說是一種極富創意的關於情感的心理

學理論馬爾庫塞認為ldquo薩特的人際關係主要是

一種身體關係rdquo而他並不認為身體關係就是像

薩特所認為的一種物化關係他有更為激進樂觀

的看法這可以看作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弗洛

伊德學說的ldquo愛欲rdquo作為其新的哲學體系出發點

的徵兆馬爾庫塞指出薩特的哲學世界並非指

向ldquo歷史-社會rdquo而是一個ldquo人際關係rdquo的社會

其所規定的人際之間的內在矛盾並非現實的全

面的本質的ldquo人性rdquo危機對馬克思意義上的

社會運動的信念與介入精神使馬爾庫塞看到群體

聯合的重要性他強調立足於人的社會存在來探

索人的解放問題由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定的社

會團體的作用與反作用來創造ldquo國家rdquoldquo階級rdquo

馬爾庫塞認為存在主義通過把人存在的特

殊歷史條件賦予存在論以及形而上學上的特點

通過對人類自由的一種ldquo存在論mdash現象學rdquo分析

存在主義就變成了他所反對的那種意識形態的一

部分而薩特所謂的自由本體在現實生活中也只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2

是奴役的象徵其激進主義是一個幻覺更像一

種ldquo唯心主義的神秘化rdquo從具體的歷史狀況來

分析可以說 1948 年的馬爾庫塞對 1943 年的薩

特的理解並不十分公正因為戰爭時期他生活在

安全的美國而不是像薩特那樣生活在被德國佔

領下的巴黎被剝奪了任何外部自由ldquo內在自

由rdquo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自由而且更不應忽視的

是存在主義的薩特同時又是抵抗運動的成員並

始終提倡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日後當寫作《愛欲與

文明》(1955)時特別是見證了 1968 年的法國

ldquo五月風暴rdquo學生反抗運動失敗後馬爾庫塞結

束了對任何外在自由的可能性探索重新回到了

ldquo內在自由rdquo中另外薩特的存在主義在精神分

析學上的深刻性以及對身體的關注儘管在這時還

是馬爾庫塞批駁的靶子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

後也將進入他的理論視野並被他作為建構新的

文明發展動力學說的基礎理論

3 旅行回歸批判與救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馬爾庫塞再次面臨

了理論上的尷尬局面那就是黑格爾的馬克思主

義所期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無產階級和作為歷史

運動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經消失整個社會呈現

一種肯定性傾向唯一的革命能量似乎只保存在

孤獨個體的心靈深處馬爾庫塞的歷史主體概念

在一次次地縮小一步步從群體變成孤獨的個體

甚至是有待添寫的空白1955 年發表的《愛欲與

文明》是其思想發展路徑的一個大轉向這次轉

向對他後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的發展具

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節將主要從考察馬爾庫塞

後期的美學思想的角度分析馬爾庫塞後期思想中

存在主義因素的的復歸

也許應該先提到馬爾庫塞後期社會批判理論

中的核心即對人的單向度性的批判和對否定意識

的召喚早在《試論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

中馬爾庫塞就已從哲學上將海德格爾的ldquo非本真

性rdquo和ldquo沉淪rdquo的概念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和物

化的概念加以合併因此他認為海德格爾所

說日常的焦慮體驗逼近的死亡罪感是對本真性

狀態的籌畫條件應意味著導向一種改變現實存

在境遇的激進行為關於技術對人的統治海德

格爾也有很多追問與沉思他認為科學技術事先

假定了同自然的工具性和控制性關係因而具有

天然的禁錮性他曾說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

暗意味著最大的時代貧乏使世界的意義也變

得晦暗不明 [9]海德格爾認為追問技術的本質

應該先追問存在本身他希望在ldquo存在之思rdquo中

獲得技術的自我解蔽馬爾庫塞的後期作品《單

向度的人》(1964)也認為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經濟力量技術和生產設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限定了人的工作領域生活態度和思想意願等

導致了政治領域和話語領域的封閉使人們喪失

了有洞見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成為ldquo單向度

的人rdquo 馬爾庫塞由此論及ldquo文明的辯證法rdquo

當技術上升為文明的替代物時文明的辯證法也

就成了技術的辯證法技術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

政治特性成為更有效統治的工具並創造出強大

的極權主義領域操縱著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

技術也由此成為最具破壞性和壓抑性同時最為空

洞化的意識形態隨著現代世界的前進薩特式

的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人所唯一能夠經驗的自由

社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自由之島越來越小有多

少人能清醒地意識到為了保存自己最後一點自由

應該堅持說ldquo不rdquo可以說馬爾庫塞對於當下社

會中人的單向度狀態的分析正是對海德格爾的ldquo沉

淪rdquo概念的沿用而他對人的否定意識的呼喚在

理論上也正是對薩特的充滿否定性的ldquo內在自我rdquo

的一種呼應只是他似乎要比海德格爾激進也

要比薩特樂觀他提出了ldquo超越性謀劃rdquo的概念

來強調歷史實踐的特殊性質ldquo它產生於對理解

組織超越現實的其他那些道路之一的決定性選

擇和捕捉rdquo它通過對文明的生產成就提供保存

和改進的前景並以其結構基本趨勢和關係為

準繩來規定已確立的總體來證明自己具有更高的

合理性為生存的和平提供更大機會 [10]

93

因而馬爾庫塞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

賴以控制社會的技術有其破壞性和壓抑性但反

過來控制的技術也會削弱控制的基礎而技術

的高度發展也可能會為社會變革消除異化勞動

提供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一切使得想象的烏

托邦要求充滿了歷史的現實性而未來的自由社

會人的解放也就具有了在必然王國基礎上實現

的可能性

美學是馬爾庫塞思想發展史的最後階段是

他在一切外部革命的可能性喪失之後尋求到的唯

一的革命潛能所在他曾這樣說道ldquo永恆的美

學顛覆這就是藝術的道路 [11]rdquo在馬爾庫塞看

來這是一個只能在內部重建業已在外部失去了確

定性的時代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是融合在他對

資本主義及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中的

與人的解放學說聯繫在一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

代的《愛欲與文明》開始到晚年的《審美之維》

馬爾庫塞開始充分地闡釋藝術對現實的超離所具

有的批判解放革命的意味認為通過審美之

維的革命能在根本上重塑嶄新的人及其心理 - 觀念

結構在此前提下社會變革才有一個深厚的人

性基礎在《愛欲與文明》中他借鑒了弗洛伊

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闡述的文明與本能的對

立關係指出資本主義文明的統治除了對人的快

樂本能施加了建立和維護文明所必需的ldquo基本壓

抑rdquo之外還施加了為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

某些社會集團的特殊利益的ldquo剩餘壓抑rdquo而這

種ldquo剩餘壓抑rdquo是一個異化的世界剝奪了人的自

然本性的具體表現使人的潛能不能得到發揮

人的愛欲不能得到實現他認為非壓抑性文明形

成的過程即是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ldquo幸福的實

質就是自由rdquo而 ldquo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壓制的

解除rdquo由此他呼喚一種愛欲的徹底解放而

這種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的審美感性的恢

復美學領域正是愛欲得以自由釋放的領域 [12]

馬爾庫塞將審美領域作為批判性超越的最重

要的領域他援引了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概念ldquo大

拒絕rdquo(the Great Refusal)來界定藝術最核心的

特徵它拒絕了現實的一切原則和生存方式以

美的法則及其ldquo否定理性rdquo來衝擊現實的異化

藝術真正的潛能存在於其審美之維中通過ldquo異

在rdquo性實現其ldquo革命rdquo性其中內蘊著一種真正

的社會批判潛能在談到藝術作品的政治潛能時

他特別強調藝術作品只有作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

政治發生關係ldquo藝術的政治潛能僅僅存在於它

自身的審美層面藝術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強

就越會弱化自身的異在力量越會迷失根本的超

越的變革目標 [13]rdquo他的ldquo審美之維rdquo實際是通

向人的本能解放這個ldquo烏托邦rdquo構想的在他看

來ldquo烏托邦rdquo不是一種空間化的遠景而是一種

對人的自由解放的嶄新構想是使得人們在精

神上獲得社會變革的自我意識的阿基米德點這

仍是一種相當激進的美學觀與 1944 年的薩特有

了共鳴薩特在《什麼是文學》(1947)中提倡

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認為文學是一種行動模式一

種作家的自由行動這種行動力圖訴諸其他個人

的自由並最終訴諸人類集體的整個自由而在重

估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的關係將藝術作為一種

對存在的最後的烏托邦救贖上他們又可以與海

德格爾對話《存在與時間》中本體論的魅力就

在於它是一種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對世界的描述

而藝術正是這種烏托邦精神最純粹的實現方式

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性否定晚期海德格爾對

詩學和詩歌的啟迪意義有特別的偏好在海德格

爾那裡詩人是真正執著于本真生存的人ldquo能

在世界黑暗的時代裡道說神聖 [14]rdquo

4 結語

馬爾庫塞是一位具有激進批判精神和深重歷

史責任感的人本主義者所以在他吸收理論資源

時總是會出於對現實關切的需要對這種理論資源

進行激進化的闡釋和改寫但他又是一個深受德

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影響的烏托邦主義者這也

預示了其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進徑正如一位思

想家所言馬爾庫塞的思想具有一種旅行的意味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4

旅行是為了探險但旅行的最終目標卻是回家

馬爾庫塞思想的終結點正是對早年自己的詩學回

歸對個體實存的關注和回歸自然從很大意義

上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回歸這與他作為法蘭克

福學派中最具批判力也最具烏托邦主義樂觀色彩

的形象並不衝突這個學派的另一成員那位憂

鬱的天才瓦爾特 bull 本雅明在法西斯時代之初曾經寫

道ldquo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

賜予了我們 [15]rdquomdashmdash馬爾庫塞將這句話作為他

的著作《單向度的人》的結尾

[1] 馬丁傑伊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 程巍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3]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Richard Wolin amp John Abromeit Heideggerian Marxism Herbert Marcuse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5]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dashmdash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4

[6] 薩特薩特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馬爾庫塞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

店1989

[8] 薩特存在與虛無[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店2007

[9]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10][1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11][13] 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4]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参考文献

兩岸四地

澳科大生參加2019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

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

2019 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於 12 月 18

日至 23 日在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組織來自法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及人文藝術學院五名學生赴北京參加是次活動

研習營於 19 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開營儀式邀請了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饒戈平教授進

行ldquo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比較視角rdquo的主題演講在場營員受益良多當天下午營員們參訪了人民大

會堂及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楊兆業主任座談楊主任深入淺出地

解讀了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分析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拓寬了營員們的思路和眼界

研習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還聆聽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教授主講的ldquo中國國際戰略形勢與

外交政策rdquo專題講座深入了解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形勢通過參與澳門菁英圓桌峰會與在

京優秀澳門青年討論規劃個人未來發展最後營員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北京大學校園定向比賽

在比賽中學習燕園文化和學風增進了彼此間友誼

營員們也前往南開大學與該校學生社團進行交流和學習前往天津和北京體驗了相聲文化遊覽了

具有悠久歷史的故宮閉幕儀式上營員們觀看各組活動成果展示視頻北京大學為所有營員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受益良多不僅增進澳門與內地學生的交流的同時也加強了澳門青年

學生的國家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為祖國強大為民族復興為維護一國兩制制度持續穩定

實施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薛文超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摘要 面對能躲避的不法侵害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的疑難歐陸理論通

說是防衛人無須退避英美法歷史上是以肯定退避義務為原則我國內地實務上不要求防衛人退

避除非遭遇無行為能力人侵害時存例外2005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的ldquo不退避法案全面否

定了防衛人存在退避義務但這一立場面對爭議巨大不斷有重新修法肯定退避義務的動議美

國學界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是效果性的而歐陸與我國理論上缺少對防衛認定與否的效果

關照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ldquo唯結果論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限縮適用問

題但也不可矯枉過正不能使正當防衛的成立走向另一個極端使用致命性防衛手段的防衛人

應當存在退避義務在具有退避可能性前提下法益權衡與比例原則約束正當防衛的成立

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必要性 退避義務 不退避法案 緊急避險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It is diffi cult in determination of self-defense that Whether the defenders have the duty of retreat in the face of the unlawful infringement which can be avoided The continental theory stands that defenders do not have to retreat and China takes a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the principle was the obligation of affi rmative withdrawal The SYG bill passed by several US states since 2005 totally denies the retreat duty in defense but the SYG bill faces controversy due to the 2013 trial of Trayvon Martin in Virginia Based on the social effect of case law the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elf-defense has a results-only situation which limits the authorized defense right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defense should not be overcorrected and go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defender who uses the fatal defense means should be obliged to retre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treat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and proportion of legal interests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defense

Keywords self-defense necessity duty of retreat Stand Your Ground Laws(SYG) emergency measures

收稿日期2020-03-04修訂日期2020-03-30通訊作者薛文超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E-mail wcxuemustedumoTel 00853-88973292

0 问题的提出

當造成不法侵害的威脅時如被侵害人在很

大可能性上能躲開險境但卻並未逃離而是選擇

實施ldquo以暴制暴rdquo的防衛行為甚至採取致命性

暴力手段殺死不法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而阻卻

不法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

務的問題如勞東燕教授認為ldquo防衛人不負有

96

退避義務在各國刑法理論上幾乎沒有爭議建立

在法益權衡基礎上的優越利益原理無法解釋不退

避的立場rdquo[ 1] 加之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

法實踐中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

限縮適用問題越發成為學界和輿論所重視的話

題[2]ldquo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

趨保守不敢或者不善於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將

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

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現象仍然客

觀存在rdquo[3] 照此理解若肯定防衛人有退避義務

則也就意味著對防衛權的削弱進一步限縮正當

防衛的成立範圍但是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的

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推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

衛判斷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在歐陸與英美刑法

發展史上特別是晚近英美刑事立法經驗來看

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其學術爭議內容較有

啟發性無論對有無退避義務本身例外情形

抑或所持立場的根據都很有爭議結合內地司

法實踐來看學界通說觀點失之絕對化防衛人

有無退避義務爭議有著深厚的法文化背景與法

效益上的理由有必要對相關論爭進行考察和研

究對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有無給出充分的理由

1 大陸法系理論的基本立場與我國內地通說之考察

11原則上無退避義務的基本立場與依據

判斷不法侵害受害人正當防衛之成立實

際上涉及侵害人與防衛人(受害人)之間的互

動關係以及法規範所設定的行為預期防衛人

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有無退避義務換言之在

存在退避可能性時而不退避的情形是否成立

正當防衛抑或防衛行為是否需具備ldquo不得

已rdquo要件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大陸法系主

流刑法理論與我國之通說基本契合以 Roxin

KindhaumluserMurmannBuumllte 等學者為代表的德

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防衛者不負任何退避義務

(Ausweichpfl icht)防衛者只要對抗不法侵害者

無須顧慮其有無罪責防衛者亦不負退避義務

也不考量個案的法益權衡關係可採取ldquo果斷且

無須遲疑性rdquo(Schneidigkeit)的防衛措施[4] 換

言之當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客觀上可以躲避

但未退避而直接實施ldquo反擊rdquo的防衛行為時也

屬於正當防衛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以ldquo於海明正

當防衛案rdquo為代表的案件使得ldquo法不能向不法

讓步rdquo成為司法機關和學界頗為肯定的論點 [5]

其一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或ldquo優越利益說rdquo

從 正 當 防 衛 權 屬 性 上 理 解 防 衛 人 有 無 退 避 義

務德國通說認為正當防衛阻卻違法的基礎是

保 護 防 衛 人 的 更 為 優 越 的 利 益(Uumlberwiegende

Interessen)即ldquo合法無須向不法讓步rdquo(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6]

也可以從緊急權角度理解正當防衛是法律緊急

權體系之一部分是一種法定的權利ldquo緊急時

無法律rdquo團藤重光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

救行為和義務衝突都認為是在緊急狀態下所產

生的權利[7] 我國內地學界通說認為ldquo正當防

衛是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手段是公民的權

利並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換言之中

國刑法並未將正當防衛規定為一種ldquo不得已rdquo的

應急措施並未要求防衛人窮盡一切手段之後才

能實施正當防衛相反即使防衛人在有條件躲

避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的情況下仍然有

權實施正當防衛rdquo[8]

其二ldquo必要性說rdquo或稱ldquo個人權利保護說rdquo

對於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人而言可以不退避地

實施防衛行為是拯救生命等緊迫利益必需的ldquo所

謂防衛的必要性是指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

要的行為與緊急避險中的補充性要件不同它

不以行為人沒有其他辦法為必要對於不法侵害

行為人即使可以採取躲避等其他方法但不躲避而

實施反擊的也符合防衛的必要性rdquo[9] ldquohelliphellip

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立場不應要求 A 只可選擇

逃避而非反擊行為故在面對多數人開槍射擊包

97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圍下的防衛者採取擊斃對手的措施以保全性

命即屬必要的措施而得適用正當防衛以阻卻

違法rdquo[10] 因此從效果上為不退避地防衛提供依

據由於退避本身不必然能夠發生預期作用退

避不成功還是要通過防衛手段對抗退避方法的

失效可能增加攻擊的強度造成更多損害因此

主張退避義務之目的是避免兩敗俱傷但是過度

課予退避義務反而是兩敗俱傷特別是促進被

侵害人受害的原因

其三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或稱ldquo法確證原則rdquo

德國主流觀點認為該見解之基礎是法確證原則

(Rechtsbewaumlhrung)ldquo防衛者透過反擊捍衛

保護了法的秩序其反擊行動當然應果敢為之

沒有必要顧慮或關心原不法侵害者的法益即便

有其他雙方均不成傷的退避可能性rdquo[11] 臺灣學

者許達恒不認同法確證原則基於個人保護觀點

認為防衛者也不負擔優先退避的法律義務侵害

者之法益因侵害強度而部分ldquo懸置rdquo法外喪失

了法益屬性的利益因此防衛者可以積極侵害

不違反法秩序是暫時不屬於法益的利益也不

再尋找任何法之保護機制的必然推論[12]ldquo確證rdquo

也可以被理解為刑罰的積極一般預防論中追求的

公民對法的信賴效果確證了法規範的妥當性[13]

實施正當防衛以傷害侵害人的合法根據來自於不

法侵害對法規範的動搖

12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與依據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較少有學者認為原

則上防衛人有退避義務只有佐伯仁志有這一立

場的表達他認為只要出現正當防衛的情狀

任何防衛者均負有優先採取退避措施的義務理

由在於ldquo正當防衛不可避免將造成侵害者法益受

損為求雙方之間利益的最大化或可要求防衛

者優先採取退避措施不僅防衛者可以保護自己

也不會造成侵害者的利益受損是兩全其美的解

決方案rdquo[14] 在通說意義上大陸法系的主流觀

點都是認為在特殊情況下防衛人有退避義務但

是該特殊情況的範圍不同理論與實務立場有所

不同

在《德國刑法典》第 32 條第 1 款規定的緊急

防衛ldquo要求性rdquo也即ldquo被(法律)允許性rdquo的

判斷中羅克辛認為有五種情況下緊急防衛權可

能受到限制並稱之為緊急防衛權的ldquo社會道德

性限制rdquo具體包括(1)無罪責或者有重大減

輕罪責的攻擊(2)由被攻擊者違法挑起的攻擊

(3)輕微攻擊(4)在保證關係範圍內的攻擊

(5)通過威脅的勒索性攻擊[15] 羅克辛對防衛人

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大致是從侵害人的主體

特徵與不法行為危害程度兩個方面進行限定但

在遭受精神病人的攻擊等情況下也並非完全排

斥防衛行為必須判斷是否出於ldquo道德上的理由

放棄對防衛所必要的措施rdquo羅克辛還將ldquo逃跑rdquo

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他認為當招來其他人的幫助

就是一種逃跑並且會暫時給攻擊者以控制權時

就不必要實施防衛也即向他人求助也是防衛

例如學生在面對攻擊他的同學時有義務首先尋

求老師的幫助不可以一種ldquo粗暴的榮譽概念rdquo

鼓勵學生採取放棄攻擊者生命的手段進行防衛[16]

還有學者認為德國之通說是原則上被攻擊

者必須使用最婉轉的即最小危險的或損害的防

衛手段等不需要局限於純粹的防守(ldquo保護的

防衛rdquoSchutzwehr)當情勢對於攻擊的防衛是必

要的時可以轉向而為積極的對抗的防衛(ldquo抵

抗的防衛rdquoTrutzwehr)但存在例外情形當具

有較少的攻擊強度的案件例如被一個醉漢所侮

辱的人不可立即使用暴力而在住宅被侵害的

人在不得已之時必須請求警方的救助[17]

在德國司法實務的觀點上防衛人有退避義

務的判例局限在ldquo親密親屬間的正當防衛rdquo和ldquo挑

唆防衛rdquo兩種情形之中但裁判立場並不完全一

致德國判例認為當丈夫不法侵害妻子時妻

子的防衛權因最近親屬之故而受有限制妻子負

有退避義務如果無法退避以保全雙方法益時

也只能設法採取較和緩的反擊措施[18] 但臺灣有

學者認為這一立場並不妥當不論從保證人地

98

位或者親屬或婚姻制度所產生的社會連帶等觀

點都無法合理說明最近親屬負退避義務的理由

從保證人的觀點上當保證人成為防衛者時會

陷入保護對方 保護自己的兩難關係因此認為

挑唆防衛是唯一可以限制正當防衛ldquo果斷而無遲

疑rdquo特性的規範事由必須先行退避[19]

在日本實務判例中對防衛人是否具有退避

義務也存在爭議裁判立場發生變化核心在於

對不法侵害ldquo急迫性rdquo的解釋1955 年的判例認

為被告人早已預見不正侵害而迅速有力地予以還

擊這一不正侵害不能言之為急迫因此否定了

正當防衛[20]1970 年日本最高裁判例修改了立場

認為ldquo刑法第 36 條所謂急迫是指法益侵害現在

已經存在或者已經逼近身邊即便事先已經預

期到該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接導致急

迫性的喪失rdquo[21] 這裡重視的還是有合理理由

不回避已經預期的侵害但立場在 1976 年再次轉

換最高裁認為ldquo正當防衛以存在侵害的急迫性

為要件但其宗旨並不在於已經預期到的損害

科以應當回避的義務因此即便是當然或幾乎

已確定地預期到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

接導致侵害的急迫性的喪失然而從該條將侵

害的急迫性作為要件的宗旨來看在並非僅僅是

未能避免所預期到的侵害而是出於利用此機會

積極地向對方實施加害行為的意思而面對侵害的

場合認為這並未滿足侵害的急迫性要件是合適

的rdquo[22] 其核心在於存在ldquo積極的加害意思rdquo時

否定急迫性並不成立正當防衛例如2001 年

一起判例中防衛人在確信暴力團成員就要趕來

襲擊之後本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離開辦公室或

者請求員警的幫助卻並不採取這種措施而是

做好充分的反擊準備實際上也實施了反擊應

否定存在急迫性不認定其成立正當防衛[23] 可

見日本實務原則上肯定防衛人無躲避義務但

是在例外情形下足以認定ldquo加害意思rdquo的侵害不

認定為防衛行為

我國內地通說觀點認為正當防衛制度是鼓勵

公民與犯罪作鬥爭但是司法實務中的傾向卻

表現出ldquo截然不同的傾向rdquoldquo裁判者常用迂回

的方式將退避義務引入到正當防衛的構成中rdquo[24]

表現為以缺乏緊迫性必要性或者防衛意識將

反擊行為人的為ldquo鬥毆rdquoldquo互毆rdquo或者故意傷害

通說上認為例外主張防衛人應有躲避義務的情形

主要有三類(1)侵害人是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

的未成年人(2)侵害人是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25](3)防衛挑撥的特別情形ldquo防

衛挑撥人可以行使有限的正當防衛權所謂限制

一是指這種正當防衛必須出於迫不得已如果能

夠躲避就應當躲避能夠緊急避險就應當緊急避

險能夠用其他方法保全本人的人身就應該採

用其他方法rdquo[26] 這一ldquo原則 + 例外rdquo的通說立

場肯定了在一般情形下防衛人即使在有躲避可

能性時也可以實施防衛行為除非特定例外

例如《刑事審判參考》曾刊載一例精神病人侵害

的案件認為ldquo被侵害者不得對精神病人採取可

能損害其利益的攻擊性防衛措施rdquo[27]

13 大陸法系與我國內地通說存在的疑問

第一作為論證防衛人無退避義務價值基礎

的三種學說也包括例外上有退避義務的根據

實際上都存在疑問存在論證上的ldquo明希豪森困

境rdquo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為防衛人不退避提供了一

個不容反駁的高階出處但某一特定權利的正當

性從來不來自於其本身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與ldquo個

人權利保護說rdquo雖然給出了實體上有一定說服力

的理由但存在著論證上的片面法秩序從來都

不是單方的法秩序防衛人與加害人同樣是法秩

序的一部分降低對一方法的保護需要充分的理

由而非僅給出一個加害人安全法益ldquo懸置rdquo法

外的論點即可這種武斷終止論證的結論顯然

並沒有提供真正的依據對於例外情況而言兩

類無行為能力人退避義務是否違背個人保護原

則這種情況降低對防衛人保護依據是什麼很

顯然都不是可以單純通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的

問題

99

第二原則上堅持不退避原則的法效果如何

或許是真正能夠回答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的理

由刑法作為行為規範並非僅是個案的權衡

更給社會確定行為預期三階犯罪論體系中正

當防衛作為違法性排除事由防衛本身是符合構

成要件的有危害結果的行為雖然刑法並不將其

評價為犯罪但並不意味著造成傷害的事實本身

是法所期待的況且防衛過當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鼓勵不退避很容易導致防衛行為由合法滑坡到犯

罪並在整體上影響社會安全在無論歐陸抑或

我國內地的文獻中都較少涉及對肯定退避義務

的防衛案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以及個案的社會影

響這一效果性評價

第三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需要面對的法益

衡量與價值難題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法益真的

不值得保護嗎探討退避義務的場域是防衛人

在確實能夠躲避侵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取防

衛手段進而肯定對不法侵害人合限度的傷害

肯定退避義務的價值主張ldquo生命法益高於財產法

益rdquoldquo生命法益高於身體法益rdquo受到學者的批評

為ldquo貌似無可辯駁的抽象說辭rdquo[28] 但這種價值

又並非無意義法是否降低對侵害人的保護本身

才是一個缺乏原理性的需要證明的主張不法侵

害人的法益在防衛人有退避義務時是否值得保

護這種價值權衡並非空洞的疑問而是實實在

在的兩難

2 英美刑法中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Stand Your Ground原則與Duty of Retreat原則的爭議

21肯定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普通法傳統及其

立場轉向

在普通法歷史上對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

(self defence)是現代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這

一確立並非天然的在英國中世紀時期緩慢發

展直到西元 13 世紀以正當防衛為由實施的

殺傷(homicide)也是違法行為19 世紀以來英

國普通法全面承認了實施正當防衛可以實施致命

暴力的一般原則但該防衛行為受到必要性原則

(necessity)的嚴格限制普通法傳統對防衛人退

避義務的立場是一致的即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以

及在例外情形的可不退避遭受蓄意殺害搶劫

綁架強姦等威脅人身財產等行為的受害人

在採取可能導致不法行為人生命危險的防衛行為

前應當先履行退避義務但是如果這侵害是

發生在住所(residence)的話就不要求履行退避

義務這被稱為ldquo退避原則rdquo(Duty of Retreat)

與ldquo 城 堡 原 則 rdquo(Castle doctrinedefence of

habitation)後者的稱謂是由於將住宅視為人的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退無可退之時可採取

無限制的防衛行為

英國普通法傳統對正當防衛規定了嚴格的退

避義務(duty of retreat)除非能夠證明其對侵犯

者(aggressor)實施暴力殺害行為前其已經退

無可退(back to the wall)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曾闡釋了這種觀點

ldquo法律要求當一人在其自衛中殺死另一個

人應當已盡其可能採取安全的退避以避免對

襲擊者使用暴力這種退避不應當是虛假的或

者是伺機而動而是出於一種盡力避免讓同胞流

血的真摯情感在兩國交戰時這樣做可能會被

視為懦夫之行但是對於受法律管束的兩個主體

而言沒有這種榮譽可言mdashmdash國王和法庭才是不

法行為之復仇者(vindices injuriarum)會給予犯

錯的一方應得之懲罰rdquo[29]

雖然防衛人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但是這一原

則卻一直受到不同觀點的挑戰並進而逐漸轉變

為以不退避(No retreat)為原則柯克爵士 (Edward

Coke) 就認為退避義務對於遭受侵害的人來說是

不恰當的[30] 在英國 1969 年的判決中法庭認

為退避是構成正當防衛抗辯理由的先決條件(pre-

requisite)防衛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欲採

取武力的意思但這一立場已被改變在 1985 年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0

一起案件中上訴法院認為儘管防衛人表明不

欲暴力對抗的行為是表明其出於善意防衛的最好

證據但在一般情形下自我防衛無須退避妥

協但是當退避是唯一的合理(reasonable)選

擇的情形防衛行為(stand and fi ght)就不再是正

當的[31] 可見英國法對退避義務原則上是否定

的但基於合理性的判斷將個案中是否構成正

當防衛委諸司法裁量當有躲避可能性時即使

非致命的暴力(non-deadly force)防衛措施也是不

合法的[32]

美國在早期同樣對正當防衛規定了一般性的

退避義務同時規定了一定情形下的例外不過

在 19 世紀中晚期以後以聯邦最高法院和有影響

的數個州法院裁判為代表美國本土法律觀點轉

向了不退避(Stand Your Ground)原則成為強觀

點最具開創性的案件是 1876 年的 Erwin v State

案件愛荷華州高等法院認為一個無辜的個人

無義務躲開那些試圖採用暴力和無法預知的手段

惡意地嚴重傷害生命或肢體的不法侵害者[33] 而

且這一認識並非基於促人免於懦弱(cowardice)

而是因為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原則是最好的保護

和防衛人生命的手段1877 年印第安那州高級法

院同樣重申了不退避原則在對 Runyan v State 案

的判決中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中對退避原則

的堅守和ldquonecessityrdquo要件的肯定[34]

ldquo身處住宅之內rdquo作為退避原則的例外是一個

發展的歷程1895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Beard vs

U S 案中確立了現代法上的城堡原則(Doctrine

of Castle)即在住宅遭受襲擊之人可採取無限

制防衛自從 20 世紀初開始處在其住宅之中

只要其合理的相信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其自身

就可以採取致命暴力[35] 在 1921 年的 Brown v U

S 案中霍姆斯(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援引並肯定了 Beard v U S 案的立場他認為不退

避原則是更符合人類天性的[36] 霍姆斯認為ldquo面

對出鞘之利刃無暇可為冷靜之權衡rdquo[37] 在緊

迫傷害帶來的壓力下作出是否退避的精確判斷

是超出人能力範圍的Brown 案確定的先例是

由住宅享有的完全不需退避的特權進一步擴大

到任何行為人有合理理由擔憂將遭受緊迫的身體

重傷或死亡的傷害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霍姆

斯的判決不僅使得司法上免除了遭受致命暴力危

害者的退避義務而且是普遍的 SYG 原則的立法

的開始[38]

ldquo一個長時間適用的法律規定並非其為正確

的理由rdquo對於不退避原則來說也是如此轉向

防衛人不退避的理由在於一該原則可以拯救

生命潛在襲擊者可能因為考慮到被襲擊者有權

合法殺害而放棄實施危害行為二退避原則要

求無辜的被襲擊者在面對緊迫危險時採取退避或

迎擊的生存可能性這是強人所難的是一種ldquo不

切實際的假設rdquo[39] 神經學家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大腦控制包括恐懼焦慮情緒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在面對高強度壓力時能壓倒理

智的功能區第二這類情況下的情緒崩潰會促

使個人作出無意識的行為選擇[40] 第三一些法

院判決基於公平原則等確認了不退避原則例如

1990 年 Culverson v State 案被指控一級謀殺的被

告人以法官不適當地向陪審團闡釋正當防衛應當

滿足退避義務[41] 內華達州高級法院推翻了下級

法院判決肯定了不退避原則並援引了 90 年前

的先例 State v Grimmett(1910)此外還有法

文化的因素的觀點認為在 1800 年代脫胎於英

國普通法的美國法開始改變普通法傳統特別是

以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重心的美國南部和中西部

地區對勇氣和榮譽(bravery and honor)的推崇

與工業化的東部地區不同不成文法上認為防衛

不須負退避義務到了這些地區逐步工業化後

這些不成文法傳統依舊保留下來[42]

儘管實務上有裁判觀點轉向不退避原則但

美國模範刑法典(The Model Penal Code MPC)一

直規定了防衛人的退避義務ldquo防衛人在能夠採

取躲避或者通過放棄對物的佔有的情況而避免損

害時採取致命性暴力手段不是正當防衛rdquo[43]

同 時 也 MPC 也 規 定 了 城 堡 原 則 即 在 住 所

(home)被襲擊的情況下可不退避地直接採取

101

致命性暴力措施[44] 依普通法的通說採取致命

性暴力手段而被認為合法的正當防衛需要有三個

要 素(1) 必 要 性(necessity)(2) 比 例 性

(proportionality)(3)合理的確信(reasonable

belief)[45] 必要性要素要求在防衛場合使用暴

力包括致命性暴力手段(deadly force)與非致

命性暴力手段(non-deadly force)只有在必要的程

度上才應該被採用只有當防衛人沒有其他選擇

時才可以採取致命性暴力如果採取非致命性

防衛對於制止襲擊是充分的那麼就不應當使用

致命性防衛手段[46] 普通法判例對正當防衛必要

性規定了ldquo迫近的rdquo(imminent)和ldquo直接的rdquo

(immediate)兩個要素[47] 這就意味著普通法

對成立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先履行退避義務對

此要求防衛人退避是法律和社會重視人生命的

保護超越了對個人在面對襲擊時表現出男子氣

與勇氣(manly or brave)這一價值[48]

在我國學者翻譯的英美刑法的著作中認為

肯定可以 ldquo不躲避rdquo 使用致命暴力是司法實踐中

較少存在情況並指出ldquo趨勢是遠離lsquo不躲避rsquo

規則rdquo[49] 這一觀點並未總結美國各州的實際立

法狀況其指出的趨勢也並不準確[50] 也有研究

認為美國對於正當防衛退避必要性問題有兩

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就整個社會來說應盡可能地

減少不必要的損害應採取能退避就不自衛的態

度這是普通法的傳統觀點另一種認為對侵害

者躲避無異於鼓勵犯罪是不光彩的丟臉做法

因此在即使能夠躲避時也可以進行自衛在美國

後一種觀點占統治地位但極少數州採取了前一

種態度並作了一些補充例如在使用致命暴

力之前如果防衛人可以安全躲避則應當躲

避[51] 這一認識是基本符合 2005 年後美國各州大

量修法之前的狀況

22 不退避原則立法的背景與內容

在 20 世紀後半葉逐步提升的城市化和犯

罪論驅使著正當防衛權利的進一步成比例地

擴大[52]2005 年 10 月佛羅里達州修法通過

Protection of PersonsUse of Force Bill 法 案 對 四

條法律確立了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SYG)即不

退避原則(No Retreat)對於遭受致命威脅的受

害人來說並不負有首先試著採取躲避的責任[53]

這一立法改變了自我防衛中的城堡原則取消了

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有先行躲避義務的規定即改

變了原有傳統上正當防衛成立的必要性和比例性

原則的內容[54] 這一修法直接改變了類似案件的

罪與非罪判斷在法案通過一年之前聲稱因擔

心遭受醉酒乘客襲擊而強殺乘客的 Robert Smiley

案獲得有罪判決但如果該案件發生在一年之後

那麼可能就會被作為正當防衛認定[55] 肯定的觀

點認為SYG 法案並未創設一個新的權利也即

在公民感受到侵害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危險時

採取防衛行為是一種歷史性的自然權利它根

植於不可剝奪的自我保護的權利[56] 在弗羅裡達

州之後三十餘個州陸續通過了類似法案或者以

判例確認了不退避原則

佛羅里達州 SYG 法案的核心在於將無限制

的不退避實施防衛特別是致命性防衛手段的條

件擴大到公共場所遭遇的侵害而在此前採取

這種防衛手段的情境受到嚴格限制佛羅里達州

在 1929 年 Pell v State 案中首次明確闡述了不退避

權(ldquoRight to stand onersquos groundrdquo)除了在一

般情況下實施正當防衛負有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應

當先行退避義務的情形在自己住宅遭受暴力襲

擊的無須退避[57] 此後通過判例陸續擴大了

可不退避防衛的情形其中關於住宅的界定防

衛人與侵害人關係等都值得關注

1965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擴大了這一

無須退讓權利的適用範圍即使襲擊是來自處在

住宅中的受邀者或客人同樣適用[58] 不過

無論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抑或美國最高法院在

Bobbitt 案中都否認了該原則適用在同居關係的兩

人發生傷害中的正當防衛行為[59] 美國最高法院

認為城堡原則的基礎在於每個人在其住所中免

受侵害的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對於同居一處的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2

來說雙方並無一方優越于另一方

但是到了 1999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在

Weiand v State 案中針對是否推翻 Bobbitt 案的

判決發出複審令法庭判決認為該案婦女具有ldquo受

虐 待 婦 女 綜 合癥rdquo(Battered-spouse Syndrome)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認定受害婦女

可不負有退避義務首先Bobbitt 案確定的原

則是建立在對財產權利之上的而非人身權之上

的第二家庭暴力在社會中的持續嚴重化使得

有必要確定更嚴格的保護政策因此應當將

住宅視為ldquo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rdquo(the ultimate

sanctuary)城堡原則應涵蓋來自配偶的襲擊[60]

佛州的城堡原則的適用也從住宅擴大到工作

場所(place of employment)聯邦第三巡迴法庭

在 Redondo v State 案中如此認為[61] 且如在住宅

遭受襲擊的立場一致均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同

在一處工作者(co-workers)並不適用於城堡原

則[62] 不過城堡原則的擴大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在 2003 年的 State v James 上訴案中聯邦第三巡

迴法庭判決受邀請到住宅中的第三人實施防衛

行為並不被免除退避義務這是基於被邀請者缺

乏住宅所有人所具有的最後避難所權利[63] 而且

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同樣拒絕將城堡原則適用於

汽車(vehicles)在 Baker v State 案法庭認為

汽車本身為駕乘者提供的退避的手段不宜免除

退避義務[64]

更為細緻地分析SYG 法案的內容主要有

1 免除了在公共場所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

將城堡原則的限制條件取消

2 允 許 對 侵 害 對 物 的 佔 有(defence of

Property)而非人身的行為實施致命性的防衛手

段至少有九個州的 SYG 法案允許對於沒有身

體傷害危險為了保護物權而允許槍擊[65] 還有一

個州甚至允許這種情況下侵害者在逃跑中實施槍

擊[66] 四個州允許為了保護包括現金手機和相

機等個人財物而使用致命性暴力[67]

3SYG 法案帶來的一個程式上的預設在某

些情形下用槍殺人是合法的在受害人(發起襲

擊者)死亡且沒有證人或者錄影作為證據的情

況下一般就很難推翻辯解這迫使裁判者必然

只能宣判其無罪而傳統上對於無罪的證明是

建立在排除合理懷疑之上的

4 刑事程式上對逮捕可能涉嫌防衛過當者更

為困難修法之前一般是基於一種合理的確信

(reasonable belief)槍擊殺害某人的一般足以引

起逮捕但是六個州的 SYG 法案要求對於主

張基於正當防衛目的槍擊的行為人員警如果不

能發現否定其主張的證據就不能實施逮捕[68]

這會導致偵查程式上的困難

5 裁 判 程 式 的 改 變 八 個 州 的 SYG 法 案

在刑事起訴程式之前建立了訴前的審理程式

(immunity hearing)[69] 由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

的證據決定是否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如構成

則撤銷案件(dismiss)如不構成正當防衛則

案件進入審判程式(trial)這一程式的設置改

變了由陪審團審判案件事實的做法

6 民事責任的免除十一個州的法案對於

合法使用暴力的行為完全免除了民事責任(civil

immunity)包括引起無辜第三者傷害的情形也

不能對行為人提起告訴[70]

23 不退避原則立法引起的爭議與修法動議

SYG 原則這一個百年歷史的陳舊話題在近

年來有了新的闡述佔據了主流媒體的頭條並

成為公眾輿論學者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影響

和改變司法體制的力量[71]2013 年夏天George

Zimmerman 射 殺 Trayvon Martin 一 案 弗 羅 裡

達州的無罪裁判引起了相當大的政治風暴並對

SYG 原則的適用產生了動搖

對 SYG 原則三個有影響力的指責(incendiary

charges)是第一該原則內在是種族主義的

第二立法確認該原則其動因是全美步槍協會(the

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主導的推動擁有槍支運

動第三該原則促進和提升了致死暴力事件的

發生率雖然通過 SYG 法案的州都聲稱是為了防

103

控犯罪(deter criminals)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州

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發生並未受法案實施的影響

同時這些州的殺人傷害案件發生率卻在上升

應當正視 SYG 法案實際上免除了在種族群體中的

行兇者毒販暴徒等人在傷害案件中的法律責

任並且實際上導致了犯罪率上升據 2013 年的

一項研究在佛羅里達州通過該犯案後被裁判

為合法的殺人案件(Justifi able Homicides)比例上

升了 200對當時全部 22 個通過了 SYG 法案的

州這一數位為平均上升了 53[72] 該原則的確

立受到質疑反對和批評者稱之為 Shoot First 原

則即ldquoShoot fi rstAsk Questions Laterrdquo批評

者認為這一法律可能會導致該州陷入更多暴力

的境地特別的對於佛州這樣一個高犯罪率人

口眾多監獄人滿為患種族複雜的州來說更是

如此[73]

Trayvon Martin 事件發生後州政府委派小組

調查 SYG 法案爭議2013 年該調查的最終報告

出爐[74] 報告指出ldquo違法行為rdquo要件應當被進

一步明確以確保法律統一適用並使無辜者免受

不當侵害概念缺乏明確性也會使得法律適用不一

致而這一概念是認定是否成立了正當防衛的基礎

性(fundamental)概念有學者專門研究了ldquo違法

行為rdquo概念的範圍問題建議法庭在司法適用中應

統一概念[75] 有觀點認為 SYG 法案破壞了普通

法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要素(necessity)取消

了執法檢察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多了暴力活

動[76]2013 年 5 月美國民事權利協會(the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USCCR))以 53 的投

票勝出決定對 SYG 法案引起的種族歧視(racial

bias)問題進行調查這是近十幾年來該協會第一

起有關種族問題的調查

2013 年 美 國 律 師 協 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對美國多個州通過 SYG 法案的情況及其對刑事司

法系統與公共安全的影響進行研究[77] 該報告指

出SYG 法案缺少必要性(necessity)主要包括

(1)法案帶來的問題遠多於解決的問題對法案

內容的解釋分歧與模糊邊界使其適用更加困難

而修法之前對公民的保護本已充分(2)SYG 法

案的不退避抗辯實際上多是由毒品犯罪者非

法持槍者等刑事慣犯所主張SYG 法案使公民享

有過多的使用致命暴力的自由使其幾乎有了ldquo殺

人 執 照 rdquo (a license to kill)[78](3)SYG 法 案

對於遏制暴力犯罪並無實際作用研究者給出了

詳實的資料據研究者估計因該法律的頒佈

每月會多發生 28 到 33 名白人男性被殺事件以

2010 年的資料為例這一數量約站到全面被殺害

人數的 8 到 9[79] 而且儘管槍支協會聲稱

SYG 法案的目的在於遏制犯罪但是有學者研究

了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s (UCR) 的實證資料

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法案對於盜竊搶劫等犯罪有

任何的遏制效果[80] 法案產生的ldquo一個自相矛盾

的結局是法律賦予殺戮的自由越多就造就了

更多對被害的擔憂rdquo[81]

Trayvon Martin 案引起的社會普遍呼籲是修法

的直接動因影響從佛羅里達州擴展到全國範圍

內有修改或推翻法案立法動議的州包括阿拉

巴馬佐治亞印第安那弗羅裡達肯塔基

路易斯安那密西根新罕布林等有州議員

州長學者等提出了修改或廢除 SYG 法案的建議

或者議案經過審議但是迄今並未有真正實現的

例子

3 結論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則的評價與啟示

邱吉爾有一句關於防衛的名言ldquo當你面對

來自他人的威脅之時絕不要背過身去試圖逃

離這危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放大了一倍

的危險但如果你當時就直面這威脅毫無懼

色你就將這威脅減半了絕不要逃避什麼絕

不rdquo[82] 但是這種面對國民的政治性宣示強

調的是正面的鼓呼而法律人面對的則是無限複

雜的個案情勢與價值選擇學界對英美法正當防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4

衛認定討論熱烈的退避義務問題還較少關注劉

士心教授新近指出ldquo躲避原則rdquo對中國刑法具

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即不應將 ldquo正義不必屈從

于非正義rdquo絕對化應當盡力減少防衛中對生命

的損害對致命性暴力與非致命性暴力分別設置

使用條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衛中增加躲避義

務的要求司法中應當區分不同情形的躲避義務

分別把握其範圍和限度[83] 本文對該論點進一步

從晚近英美立法與司法現實問題展開並對比大

陸法系與我國的立場對關於防衛人的退避義務

從上述論述中有如下判斷

第一英美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更具規則

主義堅守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更為精細一般

情況下大陸法法系對正當防衛成立相比英美法系

更寬鬆但在對住宅等可不退避的場域則保護防

衛人立場明確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

則上肯定的立場而其例外情形比較狹窄大陸

法系正當防衛構成要件中欠缺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

行為人並非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正

當防衛即便存在逃避報警等其他同樣有效的

法益保護措施也不妨礙行為人直面侵害出手

反擊英美刑法對防衛人躲避義務的退避原則與

不退避原則的爭議突出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法益

衡量原則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與司法判

例更為豐富與細緻SYG 法案在多個州法出臺之

後的效果受到媒體專業機構與學者的關注

並對其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對法案的科學性進

行評估儘管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的

法益衡量過於粗糙ldquo探究國家保護我們的責任

與個人使用暴力甚至是致命暴力擊退和消除侵

犯者的權利之前的界限變得無比重要並不存

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來劃定國家權力和個人自保權

利之間的界限rdquo[84] 學理上的簡單論斷並不足以

支撐案正確與規則有效

第二應當重視正當防衛認定的社會效果評

價與思考對我國正當防衛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情形

不可也不必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對

防衛人躲避義務的論斷清晰但缺乏說理效果

性的評價就如同美國相關機構對 SYG 法案的

研究一樣得出了這一旨在保護社會的立法效果

卻是引發了暴力案件的增多反觀我國也同樣

存在如此情形以於歡案為例不能否認的事實

是討債公司的暴力非法拘禁侮辱等手段在

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暫時或者可預見的

長期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歡遭遇到的ldquo辱

母rdquo當然正常人都會無比憤怒但卻算不得少

見mdashmdash畢竟面對人性之惡遠甚於此的刑事案件每

天發生如果債務人(哪怕是非法債權)遭遇此

類侵權就可以無限制地採取致命性暴力這無

疑有賦予其ldquo殺人之刀rdquo在社會治理無效的背

景下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個案問題無疑將成為賦

予社會正確性期待的規則問題如果因此引發此

類討債中的大量致人死傷的刑事案件增長將是

社會與司法無法承受之重規範上對正當防衛的

理解並不重視結果而是基於行為本身那麼實

務是否屬於ldquo唯結果論rdquo還需要考察實務判決

中是否對防衛行為本身的正當性進行了恰當的闡

釋因此更應當重視行為上的判斷

第三法益衡量與比例原則同樣制約正當防衛

的成立必要性因素是正當防衛特別是採取致

命暴力手段防衛手段成立的判斷要素退避義務

並非完全沒有適用的空間法益衡量貫穿英美法

對退避原則的討論ldquo退避原則本身從不是旨在

提高無辜者的危險其正確適用也不要求沒有過

錯的受害人以其自身受傷害的可能性提升來更

好保護侵害者的安全rdquo[85] 比例原則要求的防衛

與危害的適應性是法益衡量原則的具體落實儘

管我國刑法規定ldquo防衛限度rdquo和ldquo避險限度rdquo都

採用了ldquo必要限度rdquo一詞但無論學界還是實務

界都已達成共識在判斷防衛行為是否超過限度

時並不需要像緊急避險那樣進行嚴格的法益衡

量正當防衛是相比緊急避險有更為充分的自主

權不能將緊急避險中的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ldquo偷樑

換柱rdquo到正當防衛中來[86] 緊急權(Notrecht)是

公民在緊急狀態下為保護法益而損害他人法益的

權利利益衡量是一切緊急權的基礎利益衡量

105

理論的立場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在為維護更好價

值的利益時犧牲較低價值利益的行為是合法的

傳統的單一法益衡量說已經走向綜合的利益衡量

說不再是以ldquo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人身權

利中生命最高財產權利以財產價值大小來衡量rdquo

的公式的簡單對比而是綜合危險的急迫程度

危險源與避險物件的關係法益損害的強度行

為人對危險狀態的責任等事實具體考察在眾多

緊急權中正當防衛權是在行使過程中所受限制

條件最少進攻性最強的一種那麼法律在授予

公民正當防衛權時必然慎之又慎既要保證公民

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要為這種激烈的自

救方式的適用範圍劃定合理的邊界ldquo必要性原

則的深層意義在於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暴力犯

罪者的生命都是有價值並值得保護的rdquo[87] 有

學者主張當不法侵害的程度沒有達到嚴重的不

法侵害時可以按照防禦性的緊急避險來判斷

將無責任能力者的侵害等排除出正當防衛的正當

性體系中[88] 陳興良教授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

正當防衛制度未得到有效實施的表現是防衛人

的利益優先未被貫徹是一種司法偏差[89] 但是

正當防衛的極端強勢性更決定了其適用範圍的

謙抑性而在致命性暴力場合的退避義務需要在

實踐中闡述和明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 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構無價值論的不足》《中外

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2] 參見陳璿《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20頁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果無

價值論的不足》《中外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3] 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人民法院報》

2017年6月26日第2版

[4] vgl Roxin (Fn 18) S 398 Kindhaumluser Zur Genese der Formel 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ldquo in FreundMurmannBloyPerron (Hrsg) Frisch-FS Berlin 2013 S 494 Buumllte (Fn 13) S 146-147 Neumann Individuelle und uumlberindividuelle Begruumlndung des Notwehrrechts in Luumlderssen (Hrsg) Modernes Strafrecht und ultima ratio Prinzip Frankfurt a M 1990 S 219 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

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44頁

[5] 黎宏《ldquo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dquo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民

法院報》2019年7月25日第006版於海明正當防衛案檢例

第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

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8年12月18日

[6] Vgl Roxin (Fn 1) sect 14 Rn 40 JescheckWeigend (Fn 1) S 326 Schaffstein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

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1期

[7] 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頁

[8] 參見高銘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頁

[9] 參見陳家林《外國刑法基礎理論與研究動向》陳家林著 2013第133頁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第206-207頁

[11] Vorallem Kuumlhl (Fn 1) sect 7 Rn 78轉引自林鈺雄《新刑法總

則》元照2014年9月4版第252頁

[12]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22頁369-370頁

[13] 參見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版第62-63頁

[14] 參見佐伯仁志《日本正當防衛論之新開展》黃士軒譯

《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第172-175頁

[15]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3-446頁

[16]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1-442頁

[17] 參見薛泰成《德國刑法中合法化事由的體系》薛泰成自發

行2007年第43頁

[18] vgl Wohlers (Fn 45) S 434-435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

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頁

[19]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376頁

[20] 昭和30bull10bull25刑集9卷11號2295頁

[21] 昭和46bull11bull16刑集25卷8號996頁

[22] 昭和52bull7bull21刑集31卷4號747頁

[23] 東京地判平成14bull1bull11刑集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5] 參見劉憲權《刑法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128頁蘇惠漁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規劃教材刑法

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賈宇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頁從司

法考試等教材來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認可參見羅翔編著

《2014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第47頁

参考文献

106

[26] 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8] 陳璇《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2015年第

3期第120頁

[29]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184-8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69)轉引自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ce 42 Am J Crim L 89 2014-2015

[30] See eg Edward Coke The Third Part of the Institutes of the Laws of England 55-56 (1669)

[31] Julien [1969] 1 WLR 839 Law Relating to Self DefenceEric Baskind LLB (Hons) FHEA MCIArb 7th Dan BJJAGB

[32] See A J Ashworth Self-defence and the Right to Life 34 Camb LJ282(1975)

[33] Erwin v State 29 Ohio St 186 194-99 (Ohio 1876))

[34] 57 Ind 80 (Ind 1877)

[35] 158 US 550(1895)

[36] 256 US 335 (1921)

[37] ldquoDetached reflection cannot be demand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uplifted kniferdquo

[38] See generally Christine Cantalfamo Note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 RUTGERS JL amp PUB POLrsquoY 504 509 (2007)

[39] 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se 42 Am J Crim L 89 105(2015)

[40] Richard Restak The Law The Fiction of the Reasonable Man WASH POST May 17 1987 at C3

[41] Culverson v State 797 P2d 238 (Nev 1990)

[42] Richard Maxwell Brown Southern Violence-Regional Problem or National Nemesis Legal Attitudes Towards Southern Homici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VAND L REV 225 232 (1979) 507-508

[43]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

[44]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ii)(i)

[45]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1-222

[46]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2

[47] State v Norman 378 SE2d 8 13 (NC 1989)

[48]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49] 參見[美]約書亞bull德雷斯勒《美國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

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註腳[36]

[50] 趙秉志主編《英美刑法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0年

版第136頁

[51] 儲槐植江溯《美國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

[52] James D Brewer The Danger from Strangers Confronting the Threat of Assault 119 (1994)

[53] Fla Stat sectsect 776012 013 031 032 (2005)

[54] Christine Catalfamo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mp Public Policy

Fall 2007 Vol 43

[55]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7 2016

[56] Joshua Prince Allen Thompson The Inalienable Right to Stand Your Ground St Thomas law Review Vol272015 pp47

[57] 122 So 11o 116 (Fla 1929)

[58] Hedges v State 172 So 2d 824 827 (Fla 1965)

[59] Fla State v Bobbitt 389 So 2d 1094 Fla 1st Dist Ct App 1980 State v Bobbitt 415 So 2d 724 (1982)

[60] 732 So 2d 1044 (Fla 1999)

[61] Redondo v State 38o So 2d 1107 1110-11 (Fla 3d Dist Ct App 1980)

[62] Frazier v State 681 So 2d 824 825 (Fla 2d Dist Ct App 1996)

[63] 867 So 2d 414 (Fla 3d Dist Ct App 2003)

[64] Baker v State 5o6 So 2d 1056 1059 (1987)

[65]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a)(3) Arizona ARS sect 13-411(A) Florida Fla Stat sectsect 776031 77608 Georgia OCGA sect 16-3-23(3)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Kentucky KRS sect 503080(2)(b)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6]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2)(B)

[67]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8]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G)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B)

[69]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e)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1) Georgia OCGA sect 16-3-24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 14-513(b)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70]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Arizona ARS sect 13-413 Florida Fla Stat sect 776032 Kansas KSA sect 21-3219 Kentucky KRS sectsect 503085 Louisiana La Rev Stat Ann sect 9280019 Mississippi Miss Code Ann sect 97-3-15(5)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sect 14-512(b) 14-513(b) Oklahoma 21 Okla Sta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Texas VTCA sect 83001

[71] Travis Jessica and James Jeffrey Know the Ground Youre Standing On Analyzing Stand Your Ground and Self-Defense in Floridas Legal System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5 p91 (2015)

[72] Aya GruberRace to Incarcerate Punitive Impulse and the Bid to Repeal Stand Your Ground68 U Miami L Rev 961 2013-2014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961 (2014)

[73] Linda Kliendienst Welcome to Florida But Look Out Expanded Self-Defense Law Sparks Campaign to Alert Guests SUN-SENTINEL (Ft Lauderdale Fla) Broward Metro Edition Sept 26 2005 at lB

[74] 全文參見The Honourable Jennifer Carroll Governorrsquos Task Force on Citizen Safety and Protection (2013) available at http

107

wwwflgov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Citizen-Safety-and-Protection-Task-Force-Report- FINALpdf

[75] Campbell R Christopher (2015) ldquoUnlawfulCriminal Activity The Ill-Defi ned and Inadequate Provision for a Stand Your Ground Defenserdquo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3pp44

[76]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5 2016 p717

[77]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al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Sep 2015 P4

[78] Megale EB (2010) ldquoMaking Murder Legal How Laws Expanding Self-Defense Allow Criminals to ldquoGet Away with Murderrdquo Working Paper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elizabeth_megale1

[79] Chandler B McClellan Erdal Teki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Homicides and Injurie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8187 June 2012 httpwwwnberorgpapersw18187

[80] Cheng C and M Hoekstra (2012) ldquoDoes Strengthening Self-Defense Law Deter Crime or Escalate Violence Evidence from Castle Doctrinerdquo 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ampM University

[81] Elizabeth Megale A Call for Change A Contextual-Configurative Analysis of Floridarsquos Stand Your Ground Law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1051p1094

[82] One ought never to turn ones back on a threatened danger and try to run away from i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double the danger But if you meet it promptly and without flinching you will reduce the danger by half Never run away from anything Nev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83] 劉士心《英美刑法正當防衛中ldquo躲避原則rdquo及其啟示》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 5期第113頁

[84] [美]喬治bull弗萊徹《地鐵裡的槍聲mdashmdash正當防衛還是持槍殺

人》陳緒剛範文潔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85] Wayne R LaFave Modern Criminal Law Cases Comments and Questions 4th edition Thomson West (2006) pp492

[86] 劉沛清著《刑法的實踐面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

51-52頁

[87]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88] 參見趙雪爽《對無責任能力者進行正當防衛兼論刑法的緊急

權體系》《中外法學》2018年第6期第1614頁

[89] 陳興良《正當防衛的司法偏差及其糾正》《政治與法律》

2019年第8期第41頁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校園生活

澳科大致力推廣節能文化 建設可持續綠色智慧校園

今年澳門科技大學連續第 13 年支持由澳門特區政府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ldquo澳門節能週 2020rdquo

活動作為是次活動協辦單位之一澳科大全體教職員積極響應ldquo齊熄燈一小時rdquo和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

共同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支持環保

澳科大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包括響應主辦方建議於 6 月 15 日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關掉

大學 9 棟建築物非必要的燈一小時呼籲教職員當天晚上在家參與熄燈活動在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期間

調節室內空調系統溫度維持不低於 25deg C在不影響專業形象前提下大學教職員穿著輕便服飾上班共

同營造輕裝上班的節能文化等

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宣傳推廣節能的行動并沒有停止在加強校園防疫措施確保環境安全的

前提下6 月 16 日唐嘉樂副校長龐川副校長鄺應華副校長和孫建榮協理副校長帶領學院和行政單

位代表人員一同穿上大學和學院的彩色 T 恤身體力行共同倡導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

近年來澳科大大力支持環保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於 2019 年大學新落成的 R 座綜合教學大樓是以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出發作出整體規劃和建築單體設計整體規劃方面在不改變大學整體發展的合理

佈局模式且滿足新大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為今後大學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空間儘量減少

硬質鋪地多配置綠化喬木灌木等建築單體設計方面外牆採用可回收利用的ldquo穿孔rdquo金屬鋁板材料

充分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減少對用電設備的使用率照明多以具有節能長壽環保特性的 LED

燈為主通過智慧化設計控制升降機的使用以及按日常時段需要控制燈光根據實際空間使用需要的

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空調的開閉和空調量從各方面保證新大樓可持續發展等

10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黃志新1王向陽2

(1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2 中山大學數學學院)

摘要 現在概率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量的種類比較稀少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

矩而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一的數學意義並且由於三四階矩的計算較複雜

因此不常用這樣就更顯得現有的數字特徵量種類稀少了有鑑於此本文定義了一些新的數字

特徵量如左右概率左右平均負正均差等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

均值公式而且還研究出了一個不用絕對值計算的平均差公式由於平均差比方差更能真實地反

映數據離散的狀況本文希望該公式能被大家重視並廣泛使用上述這些新的統計特徵量是同一

總體對應特徵量的線性最小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它們擴充了統計特徵量的數量及種類從各方面

反映出概率統計資料的真實內涵與資訊

關鍵詞 平均差左右概率左右均值 正負均差平衡定理三均值公式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1 Xiangyang W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2 School of Math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Nowadays the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probability statistics including only mean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However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ctually represent almost the same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si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results in fewer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currentl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defi nes some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such as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etc On this basis the equilibrium theorem and tri-mean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a mean difference formula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absolute value is studied ou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ula should be valued and widely used as the average deviation can refl ect the discrete state of the data more truly than the variance The aforementioned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the minimum variance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Thus the quantities and types o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expanded to refl ect the true meaning and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rom all aspects

Keywords mean difference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 balance theoremtri-mean formula

收稿日期2020-04-08 修訂日期2020-06-24 通訊作者黃志新男碩士研究生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概率統計數學物理

E-mail 871367655qqcomTel+86 1552123619913005107434

0 引言

現在概率統計中數字特徵量的種類很少

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矩而

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樣的數學意

義而且它們僅代表統計資料的一些的數字特徵

而統計資料的局部特徵如順序統計量的前半部

或後半部的特徵就無從表述因此它們並不是概

109

率統計中全面而理想的數字特徵量

為了表達資料的離散情況現在一般是選用樣

本的修正方差 ( ) 因為它是總體的一致最小方

差無偏估計這是很大的優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

諸多缺陷

1)它的量綱與均值不同是均值的平方

2)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修正方差卻

是平方變換

3)儘管標準差沒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它卻有

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樣本標準差不是總體標準差的

無偏估計甚至用上述的經無偏修正的方差直接開

方得到的標準差 也不是其總體標準差的無偏

估計 [1]

4)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指標只適合於正態分

佈它們基本上表達同一個意義區別只在於有沒

有開方

5)三四階矩的計算都是很複雜的沒有多

少實用價值

因此這些僅有的幾個數字特徵量只能反映統

計資料所蘊含豐富資訊的極少部分在科技日新月

異進步的大數據時代概率統計還是靠這幾個數字

特徵量來表徵是很不全面的

很多文獻曾經建議選用絕對平均差作為對統

計資料平均值離散狀況的描述他們在這方面做過

不少的研究 [2]-[6] 認為平均差反映資料對中心的平

均波動程度意義既直觀又簡潔準確並且對

極少數異常值也不太敏感 因而它的抗幹擾性能比

方差好但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差採用離差的絕對值

來計算所以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有諸多問

題因而平均差在概率統計中處於無關重要的地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系列新

的數字特徵量如左右概率 左右平

均 負正均差 並且在此基礎上研

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式還研究出了可以不

用絕對值計算的新平均差公式並且重新研究了平

均差 m的性質有利於對它的各方面優良品質的

理論分析研究及實用上的數值計算

1  新的數字特徵量

現在 概率統計文獻中 在介紹分佈函數時

基本採用左連續 有些也採用右連續 但這兩種連

續函數的定義 在本文使用中都不太理想 因此有

必要先定義一種新的連續方法 再介紹新的數字特

徵量

定義 101 一個函數 具有左極限和右極限 那

麼它們的中間值是

上面式子裡 中括號內的第一項是左極限 第

二項是右極限而中極限是左極限與右極限的平

均值

定義 102 一個具有間斷點的階躍函數 在間

斷點處既有左連續函數 又有

右連續函數 那麼它們的中間

稱 為中連續今後凡是中極限或中連續

的函數它的下標帶一個 ldquordquo做記號

在概率統計中凡階躍函數如離散型隨機變

數的概率函數及分佈函數一般的數理統計數據

若要分段計算在本文中都採用中連續進行處理

11 新數字特徵量的定義

定義 11 設X為任一概率空間 ( ) 上的隨機變數

為中極限 ( 也即平均極限 )

稱 為以中連續定義的概率分佈 稱

是以中連續定義的隨機變量 X 的分佈函數

註 這樣定義的連續函數稱為中連續函數 介

孚於左連續函數及右連續函數之間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0

在隨機變量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群隨機

變量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概率上應該是平權

的用中連續進行分割是平權分割而用左連續

或右連續來分割分後的兩群數據就不是平權了

始終有一群比另一群多分一個隨機變數的概率

因此中連續比左連續或右連續更為合理

在中連續隨機變量函數中 存在數學期望

以 為界把這隨機變數分為左和右兩部分

當 X 恰好在 這一點有概率

時就把它的一半 分別加到左右各部

分中去

定義 12

分別稱 的左概率和右概率

這裡

注 這一項只是用在離散

型隨機變數上當且僅當恰好在 這一點有

概率 時才加上去 否則這一項為 0(對於數理

統計也同理)而對於連續型隨機變數因為任

何一點的概率為 0因此 以下的公式中凡

是有這一項的按同一方法處理

定義 13 設以下隨機變量為中連續分割

分別稱 和 為 的左右分佈函

這裏的分佈函數是一種一元隨機變數被分

割後的條件分佈函數這是一種特殊的條件分佈

函數它把整個隨機變數分成兩個既不相同又

互有關聯的分佈函數 其中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這兩種條件分佈也存在著通常條件分佈的性

定義 14 設以下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

在 且以下積分絕對收斂

分別稱 為 的左右條件期望 ( 左右

條件均值)以上兩個積分的外形十分相似僅

是積分區域不同而已 (注意 對應ldquo rdquo區

域 對應ldquo rdquo區域)以下類推以上

兩個是既不相同又互有關聯的條件期望從下

面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等號當且僅當單點分佈時成立

先證 對於(13)式的積分

在積分號內分別乘以

或 並且由於 所以有

所以 同理可證 結合起來就

定義 15 設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在且以

下的積分絕對收斂令

分別稱 和 為 的負均差和正均差 經過運算對比(13)式得

111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2 數理統計中的新數字特徵量

在數理統計中 也有對應的新數字特徵量 或

稱為新線性統計量因為統計資料基本上都是離

散型的 所以這些新統計特徵量的公式與上述的離

散型隨機變數的同名公式十分相似在此應以某

一樣本頻率 替換相應的概率 以樣本均值

替換隨機變量均值 ( 為任意腳標既可以

為 也可以不添加)前兩者分別為左右

頻率後者為第 項的頻率把上述新定義的統計

量公式寫於下麵( 公式編號與第一節類似的公式

的編號相對應在上面加兩撇以示異同 )在數

理統計與概率論中類似的線性公式其證明方法

基本雷同為了節省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再證

明瞭

121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頻率上式取絕對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有的被求

和的各項都取非負值而絕對值不是變數的解析

函數 不具有良好的數學性質因此對於理論的深

入探討及實際應用有諸多的不便人們轉而求其

方差但正如前言所述平均差比方差有著更多

的優點因此有必要尋找不用計算絕對值的平均

差公式為此先把上式分成三段求和式

因為中間項恒為 0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只要各項的絕對值號內被減數

大於減數就能達到所有的求和項都能取非負值

的目的其中第二項自然成立因此絕對值號可

以改為小括弧而第一項卻全部相反(被減數小

於減數)絕對值號內全為負值但只需把 與

的位置互換一下即把 用 替換

式中 稱為小於樣本均值的經驗

分佈函數 分別稱為經驗分佈

函數的左右頻率 分別稱為左右頻數

為總頻數若統計資料 在均值 這一點沒有

頻率則 以下同理

122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均值的公式

類似於公式 15負正均差的另一公式為

123 樣本統計量的負正均差公式

13 重新探討平均差的計算公式

131 現在統計上通用的絕對平均差公式

112

一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原公式可以

改寫為

這就是求有限樣本統計資料的新平均差公式

因為上式求和號內全部取非負值這樣既可以達

到不用求每個離差的絕對值也使得新平均差公

式中 的值與絕對平均差公式(16)保持一致  

132 在一般的隨機變數中的平均差公式

同理按平均差的定義在一般的隨機變數

中上式也可以寫成 R-S 積分形式

該公式通用於隨機變數的各種類型分佈中

以上兩個公式把求平均差的絕對值運算變成

了求普通統計資料(隨機變數)的線性泛函了

這些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在統計界使用的絕對平

均差公式所得結果完全相同既保持了原公式的

優異性但卻又不用求絕對值又具有線性泛函

的優良品質能以清晰的線性泛函理論深入的研

究探討它的性質及用途使得對它的理論探討

以及計算應用都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下

遇到平均差時全部應用(17)或(17)rsquo式計算

14 三種均差的區別

平均差與正負均差都是表徵隨機變數(或

統計資料)平均偏離中心狀態的特徵參數它們

在使用時的區別在於

141 當分佈為對稱或偏態很少時(考慮到隨

機誤差)就可用平均差來表徵它們對均值的離

散狀況

142 當偏態較大時則應該用正負均差來

表徵它倆一定要成對地應用它們除了可以分

別表徵資料左右兩邊的平均誤差之外還可以

表徵分佈對中心的偏態狀況

15 新偏態係數

現在的偏態係數要用到離差的三階係數求和

既繁雜意義也不太明確下麵重新定義新偏態係

數意義既明確且計算又簡便綜合上述狀況

一起分析

2 平衡定理与三均值公式

21 半均差

在概率統計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定理一

階中心矩為 0

把上述積分寫成三段之和

因為中間的積分項為 0可以消去其餘項

移項整理後得到

113

22 平衡定理

定理 1 設隨機變數X 的數學期望及正負均

差都存在 則有平衡定理

                     

證 根據 (14) 式 (21)式可以寫成

把上式右邊的上下兩行寫成一個等式便可

得證此定理從上述證明中可以看出M是一個

不變數從中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穎的定理和公式

把(22)式經比例變形運算可得平衡定理的

另一種運算式平衡定理的反比例式

把 (11) 式中有關左右頻數與頻率的關係式

代入 (25) 式化簡得到有限統計樣本中的平衡

定理公式

設M為半均差把上式右邊小括弧內的 的位

置調轉然後去掉該積分前的負號有

以(21)rsquo上下兩式相加得

與(17)式對比可得

即平均差 就等於兩倍的半均差 (24)及 (24)rsquo這三組公式也是平衡定理的另一種表達

形式

它們是平均差的更為簡潔實用的計算公

式 其 計 算 結 果 與(16)(17) 式 完 全 一 致

           

23 新統計量的平衡定理

把(15)式代入上式可得一個更實用的

公式

又根據(22)式 對於有限的統計樣本(25)

式可以寫成 圖 1 概率曲線中的各種新數位特徵值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4

24 随机变数的三均值公式

推論 2 設X為隨機變數它具有均值 左

均值 右均值 左概率 右概率 則有三均值公式如下

             

證把(15)式代入平衡定理(22)式

因為 所以得(27)式定理證畢

推論 3 新統計量的的三均值公式

對於數理統計有相似的三均值公式與前面

一樣只要把(27)式的 置換成相應的

便可 [7][8]

公式 (27)是用頻數寫出的三均值公式只

要把 代進 (27)式整理後便可得到 平衡定理與三均值公式是新數位特徵值的基

本公式之一依據它們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的定

理及公式既可以深化概率統計的理論研究在

實際計算中也可以使運算得到簡化

3 新數位特徵量的線性變換

31 以上所定義的新數位特徵量都是其總

體分佈函數 的線性泛函

即型如

形式的X的線性泛函

這裡所述的新數位特徵值都是 一階及以下

的原點矩或中心矩 ( 包括數學期望 )它們都是統

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在線性變換下它們有著非

常優異的線性協變性 [7]

( 以下設X為隨機變數 Y 是X的線性函數

定理 4 數學期望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這是期望值的普通性質在一般教科書上都

有介紹

定理 5 左右均值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證先證(31)的第一式該式實質是對分

佈 求條件數學期望類似於數學期望的

協變性由條件數學期望的性質得到 ( 對於均值這

一點的處理按照定義 11 處理 )

同理可證

定理 6 平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變性

證因為(32)

(31)

代入 (24) 式 並考慮到 (21) 式以及定理 4

因為中括弧裡是 證畢

115

定理 7 正負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

變性

定理 8 方差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線性協變性

證 當原統計資料具有尺度變換

時其方差的尺度變換為

在此證明瞭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方

差卻是的平方變換定理得證因此方差不具有

尺度變換下的協變性故它以下的三項性能都較

差 [7]

(1)方差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因為當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偏離均值很大的奇異值

時設該奇異值對均值的離差是平均離差的 倍

而該奇異值的方差卻被放大成 倍 [7]

因此它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2)方差的量綱與均值不同它的量綱是均

值量綱的平方見(34)式正如美國著名統計

學教授 DAFreedman 所說方差常常用來度量散

佈然而方差有錯誤的單位和錯誤的大小因

此要取平方根來得到 SD(標準差)[9]

(3)至於 SD(標準差)它雖然沒有方差

這方面的缺點但是它卻是 的有偏估計欲求

它的無偏估計卻要乘一個很麻煩的變化係數 [1]因

此很少應用這 無偏估計這一指標

(4)由此外推當 時是各種大於一階

的原點矩及中心矩它們都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

線性協變性

證 先證第二式當 時由 (15) 式得

所以

同理可證

4 新數字特徵量在同名點估計中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同名點估計與現在文獻所述的

點估計定義有點不同本文的點估計特別強調同

名(或近似同名)點估計即以樣本的某一局部

頻率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概率以樣本的某一局

部的均值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值以樣本的

某一局部的均差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差其

餘同理

定理 9 設 是來自總體的分佈族 的

樣本資料 其左右頻率是其總體左右概率的強

相合和最佳估計也是其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UMVUE)

證由於左右頻率 都是經驗分佈函數

的線性統計量 [7]-[13]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

樣本在 時 左右頻率以概率 1 分別強收

斂於左右概率 由於符合強大數定律

的估計是最佳估計因此是其 UMVUE[8] 業已證

定理 10 設 為可估函數 的

個相互獨立的線性無偏估計量而且它們具有相

同 的 方 差 並 且 則

統計量 的線性組合類中

可估函數 的(UMVUE)且有 (證

明見 [9])

推理 11 樣本均值是其數學期望的UMVUE

其方差為 一般教科書都業已證明 [10]-[11]

推理 12 樣本的左右均值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左右均值實質就是一種變異的條

件均值 它們也

具有條件均值的所有特點與性質它們也完全符

合定理 7 的條件及結論類似於推理 11因此該

推理也成立

推理 13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負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6

正均差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與平均值的線性函數(見(15)式)它們也

符合定理 7的條件與結論按照最小線性無偏估計

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的理論 [9]因此它

們也是其總體分佈中負正均差的UMVUE由於

在 樣本的前提下 的方差就等

於 與 方差之和即 [12]-[13]

同理可證

推理 14 樣本的平均差是其總體平均差的

UMVUE

證 根據(25)式 由於它們是

來自總體分佈族 的 變數所以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得知 所以上式可寫為

具有線密度 質量為 的一塊板材 以質

心(平均值 )為界將該板材一分為二 這兩部

分板材分別又具有各自相應的質量 稱為

左右質量(相當於概率上的左右概率 )

而左右均值 的數學意義就分別是這兩部分板材的質量中心或稱幾何中心其物理意義

就分別代表這兩部分的左右質心正負均差

就分別表示左右板材對總質心 的平均

距離(平均力臂長度)平均差則表示板材兩邊

對總質心的平均距離平衡定理(22)式表示左

右兩邊對質心的力矩平衡其相等代表靜力平衡

52 新數字特徵量的應用

521左右概率的應用(以收入統計為例)

表示收入較低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示收入較高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無偏性證畢

對於一個正常的分佈其左右概率基本是兩

個固定的比例常數因此 實際上是 的線性

函數而 都是最優線性無偏估計基於最優

線性無偏估計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 [8]

所以樣本的 是其總體 的UMVUE平均差

的這些性質比方差與標準差優越

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陳希孺教授曾經說過ldquo好

的點估計會產生好的區間估計rdquo由於這些新數字

特徵量具有以上的優良特性因此引進它們是很有

必要的並且還可以大大的擴展了對隨機變數或統

計資料各種資訊的描述以及各項性質的提煉

5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51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以一維分佈為例)

522 各種均值的應用

表 1 三種均值的用途

項目 左均值 平均值 右均值

1 工效統計(件 工) 落後者平均工效 全員平均工效 先進者平均工效

2 收入統計(元 月) 低收入者均值 全員平均收入 高收入者均值

3 年齡統計 ( 歲 ) 低齡人群均值 全員平均年齡 高齡人群的平均

4 水文統計 枯水年平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豐水年平均流量

5 潮水統計(m) 低潮平均水位 平均潮水位 高潮平均水位

117

523 正負均差的應用

正負均差 實際上已被應用於機械製

圖之中在機械圖中如標注為 即表

示以 50mm 為基本尺寸相當於數學期望極限

偏差寫在後面的在括弧內 + 0003 為上偏差相

當於最大正偏差-0004 為下偏差相當於最大

負偏差 [14]而 分別表示實際尺寸檢測的

正負平均偏差上偏差 = 下偏差 =

當機械的公差系統服從正態分佈

時上下偏差 =

6 例 有一組自動機床加工的零件其公稱

尺寸為 1mm 它的 10 次檢測資料如下 099609

9609991000100010011001100210021003

(mm) 分別求它們的均值新的特徵參數以

及方差和標準差

解為了簡化計算量首先把測量值減去公稱

尺寸得出每次的測量偏差(計量單位改為 )

計算完成之後把結

果加上公稱尺寸便可得到各種均值

1)先求每次檢測的偏差值

計算結果如下

-4-4-10011223

2)求整個資料組的平均偏差

3)零件檢測的平均值

= 公稱尺寸

4) 把資料以平均值為界分成左右兩組

並分別以(11rdquo)式求它們的區間頻率

5)分別以(13rdquo)式求它們的左右均值

6)分別以(15rdquo)式求它們的負正均差

因為 所以統計資料為負偏分佈

7)以 (25) 式驗證平衡定理

8)以 (25) 式求平均差

注用傳統的公式去求平均差

其結果與前式所求一樣但用(25)式計算

不用絕對值

由於各種均差的量綱在線性變換下的協變性

所以不論均值的尺寸單位用 還是 它們平均

差負正均差的單位與之都是相同的

9)樣本的無偏方差計算如下

從上式可以看出由於方差把統計資料的線

性變換變成平方變換所以

a)其量綱為均值的平方

b)當尺寸的量綱從 變為 時倍率為

1000但方差卻增加了 1000000 倍這就不再具

有線性協變性了 [9]

10)標準差

雖然標準差的量綱變化與均值相同但它卻

是有偏的而無偏標準差由於計算太複雜一般

都不使用

3 結論

本文引進了一些新的數字特徵量它們是

左右概率(頻率)左右均值負正均差

以及它們的平衡定理和三均值公式並重新研究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8

了絕對平均差得到了一個新的只用線性函數

計算的平均差計算公式

1)由於新增加的幾個統計特徵量都是統計資

料的線性泛函因此它們都具有線性泛函的優良

特性

a 無偏性樣本的線性統計量都是其總體相

應同名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線性無偏估計

b 相似性它們的量綱與均值相同線性統

計量與概率論的(特別是離散型)計算公式相似

2) 新的平均差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有的絕对

平均差是一樣的 但是免去了使用絕對值的麻煩

從而能大大地促進對它各方面性能的深入研究

因為它比方差能更真實地反映數據離散的狀況

並且還具有很多其他優良的性質應該成為表達

概率統計的有效數字特徵量之一

3)正負均差既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

的離散狀態也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的偏態

情況

4)在上述基礎上推導出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

式使得線性特徵參數在理論研究及實際計算中

更顯得合理與方便

5) 在穩健性方面新的特徵參數都比較穩定

比方差好

上述這些新的數字特徵量當用在數理統計

時它們都是統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基於這點

又可稱它們為線性特徵參數(或稱線性統計量)

它們都是其總體對應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的無

偏估計由於增加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優良的數字

特徵量加上現在已有的數字特徵量就能更準

確地反映統計資料各方面豐富多彩的資訊

今後還需完成的任務是

1 在大數據時代應大力推廣上述這些新

數字特徵量的研究與使用使它們與現有的幾

個數字特徵量(均值方差標準差)一起

以便較為準確全面地描述每一統計資料組群

的各個方面的數字特徵狀況本文順便提議及

希望能促進新的平均差計算公式及平衡定理在

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達到充分利用及壓縮統

計數據的功能

2 在此同時積極開展多元概率統計的新數

字特徵量的研究與開發把這些新觀念推廣到多

元概率統計中去

[1] 沈恒範(編)概率論講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35

[2] Tukey A Survey of Sampling from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s l Olkin and otherIn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Essays in Honor of Harold Hotelling Stanford 1960448-485

[3] Gong C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g Variability Indicators Zhe jiang Statistics2000004-005

[4] 朱子雲朱益超 平均差的演算法改型及其數學性質研究 麗 水 學 院 學 報 2012 (2)001-003

[5] Cen LGZang XFampZao HY Mean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ifference in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presentative DiscussionStatistical and Consulting 2012(4)271

[6] M F M Yousof H Ahmad M M Yaacob A Eyam S Muhammad and SS AhmedUsing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 (DABS) in Interpreting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ummit 2017005-007

[7] LWassermanAll of Statis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836-79

[8] 範金城吳可法(编)統計推斷導引科學出版社200146

[9] 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s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 (ISBN978-0-521-74385-3)first pud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ection 23

[10] 梁之舜鄧集賢楊維權等(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9(上冊) 44(下冊)

[11] 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編)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1--158

[12] 劉強王琳(編)應用數理統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367

[13] Huber PJRobust Statistical Procedures(5th Printing)SIAM1989

[14] 陳於萍周兆元(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122-24

参考文献

半年刊 2007年6月创刊

第十四卷 第一期 2020年6月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miannual Started in June 2007

Vol14 No1 June 2020

定价 20元澳门币(人民币港币)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

目 次

【管理与旅遊】压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调节作用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邹文篪苏玲林宝文蒲小红石永东  (1)

基于保兑仓模式下的生鲜零售商订单决策研究 middotmiddot 郎宇晴何丽鸥黃秀贤黃宣语唐华军 (14)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绿色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定义mdashmdash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研究评论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蒋楠 (24)

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研究--基于中国民航客舱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刘观胜佟伟俊 (35)

中国保险业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销策略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宜有 (50)

互联网消费信贷应用用户的冲动购买意图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郭泰麟黃斐王璟宁 (57)

【人文与艺术】女性主义视觉下的拉斐尔前派女性形象象征性研究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陈季敏 (72)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文化演变探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郑应峰 (81)

存在之思与历史性哲学的追寻论马尔库塞与存在主义的渊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萧宝凤 (88)

【法学】论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防卫人退避义务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薛文超 (95)

【资讯科技】概率统计的新数字特征值及其平衡定理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黄志新王向阳 (108)

【信息短文】学生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49)

大学建设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71)

服务澳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80)

两岸四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94)

校园活动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107)

Contents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 Ling SU Baowen LIN Xiaohong PU Yongdong SHI (1)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14)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24)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 Weijun TONG (35)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 (5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 (57)

Humanities and Arts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 (72)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 (81)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On the Rela 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 (88)

Law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 Xiangyang WANG (108)

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鄒文篪1蘇玲1林寶文1蒲小紅2石永東1

(1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

的影響機制374名来自澳门珠海南京和沈阳的在校大學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本研究的結果

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2)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影响網絡成癮

(3)主观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间發揮中介作用(4)外控型人格调节壓力型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壓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影响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产生的方法

關鍵詞 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1 Ling SU1 Baowen LIN1 Xiaohong PU2 Yongdong SHI1 (1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who come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Macau Zhuhai Nanjing and Sheny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3) subjective well-be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4)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out how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to overcome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020-06-19項目資助本研究獲得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FRG-19-039-MSB)

通訊作者石永東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係戰略管理博彩行為與心理市場調研等

E-mail ydshimustedumoTel 00853-88972041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

及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中國

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最新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

報告》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大陸青少年

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比

例 873 [1]而且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出現普遍

2

化和低齡化的特點網絡用戶中網絡成癮的發

生比率為 24-182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網

絡成癮人群 [2]而且這一比例的數字呈現逐年遞增

的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較多課外自主時間

課程教學依託於網絡以及缺少家長監督等原因

促使大學生成為青少年中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3]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是

一種非成癮物質使人產生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的

結果是一種不良適應行為的表現(maladaptive

behavior)[4]網絡成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

面分別是個體無節制的使用網絡以及網絡成

癮導致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損害 [5][6]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們試圖找到網絡

成癮的成因及其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並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尚未解決

的問題有待探尋和檢驗如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機

制的研究仍不夠全面 [7-11]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總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網

絡 應 用 程 式(applications) 社 會 支 持(social

support)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壓力

型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以及遺傳和生物

因素(genetic and biological factors)[12][13] 其中

心理因素又可細分為人格特質社交障礙自我

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孤獨感抑鬱等

由此得知網絡成癮的研究充滿多樣性和複雜性

而此種複雜性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如不同的心理因素(如生活滿意度人格特質

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在網絡成癮過程中發揮何

種作用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交互作用存在這

些都值得學者們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實證檢

驗因此現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完整的理論

體系時本研究做出如下發展和完善第一很

多研究者分析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時嘗試從網

絡成癮個體的內在特質進行解釋例如分析艾

森克人格特質感覺尋求焦慮特質來解釋網絡

成癮產生的原因 [14-18]但是這種類型的研究過度

關注了個體內在特質對網絡成癮發揮的影響力

忽略了外在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所以本研究將壓力型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面

對的外在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選擇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其不僅會影響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19]還會促使大學生選擇網

絡的方式來逃避壓力 [20-21]第二本研究還將外

在環境刺激(stimulus)和心理特征整合到一個研

究模型中分析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控型人格的

交互作用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響因為個體在面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其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存

在不同所以分析這樣的交互作用能更好的解釋

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第三本研究採用資源保

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作為整

個研究模型的全局理論(overarching theory)解

釋壓力型生活事件使個體擁有的資源(主觀幸福

感)產生變化時所導致的不良適應行為(網絡

成癮)同時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也是構

建本研究理論模型的重要依據 [22]根據該視角的

觀點認知會引發情感和行為反應而不良的認

知模式和習慣會導致慣性消極認知情緒和行為

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消解自我調節這些情緒

反應和衝突則會對個體生理或心理狀態造成負

面影響由此本研究認為引起個體主觀幸福感

變化且產生行為改變的並不只是壓力型生活事件

這一個因素而是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認知

和解讀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外控型人格這一代

表了個體歸因和認知特點的因素作為調節變量

分析大學生個體在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該人

格特質對應的認知特點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對

生活事件的解讀從而造成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

壓力型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學習工作家

庭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刺激的總和 [23]而其

中包含的刺激的種類範圍也很廣 可表現為具體的

3

事件如金錢損失失戀等也可表現為抽象範疇

的刺激如工作環境不理想領導風格嚴苛自卑

等而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刺激都會對個

體的生活情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23]網絡成

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適當使用從而引發個體產

生對網絡過分依賴難以戒斷的表現也是一種

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終日沉迷於此的上癮表現

網絡成癮者會持續不斷地有上網的欲望若得不

到滿足會有焦躁不安煩躁等情緒嚴重者甚至

會導致行為失控

資 源 保 存 理 論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認為個體自身擁有一定有價值的

資源包括物品(object)個體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條 件(conditions) 和 能 量

(energies)當個體的資源減少時會竭力保護資

源並盡力借助其他方式來補充自己的資源 [24]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本研究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會

使大學生個體產生自身擁有資源減少的認知這

是因為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壓力型生活事件大多與

校園生活有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

朋輩之間的比較異地求學帶來的陌生感和孤獨

感經濟困難導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缺少長期

處於不良的人際關係環境中等這樣的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發生會讓大學生個體感受到自身的資源

不斷失去也會產生尋求資源的動機

網絡的社交娛樂和媒體功能是大學生個體

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資源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現有

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資源損耗會提升青少年網絡

使用的頻率和時間 [2025-26]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

當不能獲得來自家庭老師朋輩情感上的鼓勵

和支持時大學生個體會很容易通過網絡在虛擬

世界中尋求這樣的情感支持以此作為壓力型生

活事件所導致的情感和關係缺失的補償 [27]此外

大學生個體在學業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在朋輩的壓

力下(peer pressure)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逃

避現實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可以暫

時忘卻學業和生活中的煩惱網絡遊戲和網絡社

區裏面的影響力又可以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自我認

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個體從新

資源的獲得中體會到網絡帶來的滿足感根據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 H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

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正向影響

12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按照自己主觀確定的標準

對其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做出的評價包括生活

旺盛(fl ourishing)積極情感(positive feeling)

和消極情感(negative feeling)三個維度 [28]生活

旺盛是個體依據其主觀體驗判斷其是否擁有幸福

生活的認知評價而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個體

通過評估自身生活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29-30]

再將兩者作比較從而得出的關於情感體驗方面

的評價所以主觀幸福感代表個體對其生活中

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其情緒資源狀況的評價 [28]

研究表明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個體

的生活旺盛感產生負面影響 [23]這是基於資源保

存理論的主要觀點即資源的保存會給個體的生

活帶來正面的價值資源的獲取能夠對個體的心

理生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會帶來消

極影響因此從生活旺盛的維度來看壓力型

生活事件的發生會導致個體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

活資源無法得到保存及持續獲取在大學生個體

主觀的評價中會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使

自己難以達到幸福的標準降低了生活旺盛感

導致主觀幸福感的下滑

再者壓力型生活事件經歷得越多個體承

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就越大 [30]根據關於壓力的

交互作用模型 (Transactional model) [32-33] 視角

大學生個體會判斷生活事件事件對其資源產生的

影響依據判斷的結果大學生個體會產生壓力

應對過程和應激反應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會

導致個體產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负面评价帶來積

極情感資源流失並降低主觀幸福感此外研究

者們也指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的關聯因素

例如頻率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會影響大學生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4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34-3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

提出假設 H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產生負向影響

13 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

網絡資源使用動機分為學習(learn)社

會 補 償(social compensation) 消 磨 時 間(pass

time)娛樂(entertainment)和朋輩聯繫(peer

communication)[36]但大學生個體的上網動機

更多是為了獲取身心的愉悅或者彌補對現實世界

的不滿 [37]也就是上述動機中的社會補償動機

社會補償屬於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的表現是指當個體遇到困境或挫折

時希望通過其他物質心靈等資源的獲得來

補償因挫折給其帶來的消極情感或行為而帶來資

源的損失以此來減輕內心不安和恢復心理的穩

定 [38-39]

主觀幸福感代表了大學生在其生活中所擁有

的資源的多少 [27]前文論述了壓力型生活事件給

大學生帶來資源損失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為

這樣的資源損失會導致個體負面情感的產生并

影響主觀幸福感在此情況下個體需要通過社

會補償的形式來獲取資源減少資源損失給自身

帶來的負面情感上網作為社會補償的方式之一

能對個體的負面情感的產生感進行補償 [25-26]因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下降会造成網絡成癮

的產生反之當大學生個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

福感其需要通過網絡獲得社會補償的動機會大

大降低這也会降低了網絡成癮的產生

此外情緒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水準和思考風

格負性情緒會增加個體認知偏差出現的可能性

如焦慮個體會過分注重自身產生的失誤擾亂正

常的認知過程神經質的個體會有情緒波動與衝

動對生活滿足感的認知會出現錯誤評價 [40]由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低的大學生對自身與

他人的關係的感知更為消極認為他人不能理解

自己 [41]所以會與他人保持疏遠關係 [26]而由於

現實生活中趣事的發現通常需要多人參與及分享

所以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大學生會表現出相對較低

的主觀幸福感這樣的個體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

獲取相對應的情緒資源和社會支持比如轉向虛

擬網絡尋求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以滿足現實

生活中與朋輩關係疏遠消磨時間和娛樂的需求

所以本研究認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低其需

要尋求的補償和替代資源就越多花費在網絡中

的時間也越长網絡成瘾发生的概率也相對越高

反之若主观幸福感较越高网络成瘾发生概率

相对越低

綜合假設 1 和假設 2 的論述以及主觀幸福感

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 H3主觀幸

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

作用

14 心理控制源的調節作用

現有的研究發現在生活中盡管個體在經歷

重大壓力型生活事件後認知和情緒會遭受強烈打

擊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

理疾病如抑鬱和自殺傾向這說明消極認知或

情緒在進行遞進轉換時可能有其他因素對原有

關係發生了影響如人格特質 [42]心理控制源作

為一種典型的個體人格特質會將個體經歷的生

活事件做不同的歸因這種歸因會使個體產生不

同的情感和行為 [43]其歸因方式包括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兩種互為反向的歸因類型 [44]傾向於外控歸因的

個體可稱之為外控型人格他們傾向於把結果

歸因於外部因素影響認為結果是由運氣或命運

等外部作用力決定的 [45]相反傾向於內控歸因

的個體可稱之為內控型人格他們認為結果與

個體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有關並認為

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因此

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理解會受心理控制源的

影響在此情況下若大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

5

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通常做外部歸因認為

外部因素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難以掌控前途命

運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弱於內控型人格

面對的壓力也隨之更大這使其受壓力型生活事

件影響時心理資源流失會遠高於內控型人格個

體最終導致主觀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46]基於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 H4外控型人格調

節壓力型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當

大學生個體表現為高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負向影響增強

綜合前文分析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和

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構建了研究模型提

出了中介假設和調節假設這樣的假設共同構建

了有調節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

因此我們提出假設 H5 壓力型生活事件經過

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受到外控

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外控型人

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

癮產生的效果減弱研究假設對應模型如圖 1 所

2 方法

21 被試

本 研 究 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與 SPSS 的

Process 插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抽樣的過程中採取

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便利抽樣向位於澳門珠

海南京瀋陽的七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问

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的同学共發

放問卷 450 份回收並剔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

問卷 374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其中男生 146

人女生 228 人樣本年齡範圍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20 歲

22 工具

採用的外控型人格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原始版

本皆為英文因此需要對英文量表進行翻譯和修

訂為了確保量表意義的準確性本研究對量表

的翻譯採用了標準的ldquo翻譯mdash回譯rdquo程式最終

得到正式施測量表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

採用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47]該量表由 27 項壓力型生活事件構

成包括 6 個分量表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受

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將選項設

置為未發生(評分為 0)和發生後的影響程度(1

= 沒有影響5 = 極重影響)6 個選項本研究中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22 外控型人格

採用 Spector [48] (1988)編制的心理控制源量

表中的外控型(externality)維度量表因為施測

對象是大學生所以將部份題目文字進行微調

圖 1 假設模型路徑圖

壓力型生活事件

外控型人格

主觀幸福感 網絡成癮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6

以適合施測對象背景該部分量表包含 8 個條目

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為 087

223 網絡成癮

採用白羽和樊富瑉針對中國大學生修訂的網

絡成癮量表的中文版 [49]該量表根據 Young[6] 及

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r[50] 的量表發展而成

共 19 個條目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6

224 主觀幸福感

採用 Diener 等 [28] 開發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该

量表测量了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以及生活的

旺盛感共计 20 个条目该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其中關於積極和消極情緒問題的評

分方法採用ldquo1= 從不5= 大部分時間rdquo關於

流暢感問題評分方法用ldquo1 = 非常不同意5 = 非

常同意rdquo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 SPSS220 進行信度分析描述

統計分析和 Pearson 相關分析採用 SPSS Process

組件進行中介檢驗和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採用

Mplus83 進行區分效度檢驗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數分析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採用了匿名和保密

的方式對調查程式進行了控制以減少自我報告

式的問卷收集方法所導致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common method bias) 同 時 應 用 Mplus83

對区分效度進行檢驗由於量表的題項數量較多

按 照 Little Cunningham Shahar 和 Widaman[51] 的

建議採用了隨機打包(parceling)的方法將每個

變量打包成 3 個指標後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表

1 中報告了包含四個變量(壓力型生活事件外

控型人格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的基準模型

(baseline model)和其他四個備選模型(alternative

model)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擬合指標來看基準

模型的擬合度最好 χ2df =240RMSEA為008

小於 01CFI 和 NNFI 的值在 090 以上與基準

模型相比其餘 4 個備選模型的卡方值增加而

且擬合指標和基準模型相比也不理想表明各變

數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

法偏差問題

表 1 測量模型之間的比較結果

注SLE 代表壓力型生活事件ELC 外控型人格IA 代表網絡成癮SWB代表主觀幸福感ldquo+rdquo代表變數合並

 模型 包含因數 χ2 df χ2df RMSEA CFI SRMR

基準模型 4 因子SLE ELC IA SWB 11502 48 240 006 097 005

模型 1 3 因子SLE+ELC IA SWB 38503 51 755 014 086 011

模型 2 2 因子SLE+ELC IA+SWB 72784 53 1373 021 073 015

模型 3 2 因子SLE+IA ELC+SWB 73127 53 1380 020 072 018

模型 4 單因子SLE+IA+ELC+SWB 83447 54 1545 021 068 015

7

32 描述統計分析

表 2 顯示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r

= 066 p lt 001)和外控型人格(r = 035 p lt

001)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r

= -037 plt 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

與外控型人格(r = 065 p lt 001)存在顯著的

正相關上述結果符合中介檢驗的前提條件此

外表 2 还報告了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

萃 取 量(AVE) 的 檢 驗 結 果CR 均 大 於 07

AVE 均大於 05表明有較好的組合信度和收斂

效度

33 中介檢驗

在檢驗變數之間的中介關係時本研究採用

了 Cole Walter 和 Burch[52] 的 檢 驗 方 式 並 按 照

Hayes[53] 編寫的拔靴法(Bootstrap)腳本檢驗中介

效應的顯著性從表 3 中可以看到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產生正面影響(β=060 p=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β=-

044 p =000) 壓 力 型 生 活 事 件 通 過 主 觀 幸

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β=050 p=000)Sobel 檢驗(正態分佈假定)結果也表

明了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Sobel z =

531 p= 000)對網絡成癮產生間接影響Bootstrap

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在 95 的置信區間條件下

經過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沒有包括 0(006 015)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

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表 2 研究變數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注N = 374 代表plt005 代表plt001

   變 數 M SD 1 2 3 4 組合信度(CR)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1 壓力型生活事件 291 070 mdash 088 071

2 外控型人格 310 068 035 mdash 077 052

3 主觀幸福感 314 082 -037 -028 mdash 074 050

4 網絡成癮 306 064 066 065 -049 mdash 081 058

表 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 374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 (下限)UL=upper limit (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 (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直接效應和總效應(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 060 036 168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主觀幸福感 -044 006 -786 000

主觀幸福感到網絡成癮(控制壓力型生活事件) -022 031 -726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控制主觀幸福感) 050 004 1389 000

Value SE LL95CI UL95CI z p

正態分佈下的間接效果和顯著性(Indirec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using normal distribution)

Sobel 010 002 009 019 531 000

M SE LL95CI UL95CI

拔靴法間接效果(Bootstrap results for indirect effect)

Effect 010 002 006 015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8

34 有調節的中介檢驗

表 4 上半部分報告的是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

控型人格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對主

觀幸福感的影響當个体表现为高外控型人格時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观幸福感的影響力增强(B =

018 p lt 001) 基 於 Aiken 和 West[54] 的 方 法

本研究畫出調節效果圖(圖 2)表 4 下半部分報

告的是在外控型人格取不同值的情況下有條件的

間接作用效果(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在外

控型人格取低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

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11在 90 的置

信區間是(006 018)沒有包括零在外控型

人格取高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05在 90 的置信區

間是(001 010)沒有包括零有調節的中介

指數為 -004在 90 的置信區間是(-010 000)

基於上述結果有調節的中介假設得到支持

表 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374 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下限)UL=upper limit(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主觀幸福感

常數 632 066 9 6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92 024 -388 000

外控型人格 -069 022 -318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times外控型人格 018 008 237 002

網絡成癮

常數 230 017 1359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50 004 1389 000

主觀幸福感 -022 003 -726 000

外控型人格 Boot indirect effect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外控型人格取值(M plusmn 1SD)範圍內的有條件的間接效果

-SD (-068) 011 003 006 018

M (000) 008 002 005 013

+SD (068) 005 002 001 010

Index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有調節的中介指數 (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

外控型人格 -004 003 -010 000

圖 2外控型人格調節效果圖

4 研究结果与討論

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同時還檢驗了主觀

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研

究結果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產

生正向影響(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

9

產生負向影響(3)主觀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網

絡成癮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4)壓力型生活

事件經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

受到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

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對主觀幸福

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效果減弱

41 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促進網絡成癮

過往的研究中對於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

癮的分析雖然有相對一致的結論但是不同的學

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以及對網絡成癮分析的視角不

同例如德國一項關於網絡依賴兒童(11-14 歲)

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網絡和視頻遊戲

是他們面對壓力時的首選應對方式 [55]神經生理

視角的研究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Liu 和 Luo [56] 對比了 33 名網絡成癮青少年和 33 名正常青少

年的末梢血多巴胺水準(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和 血 漿 多 巴 胺 水 準(plasma dopamine

level)對比後發現血漿多巴胺水準與每週上

網時長顯著正相關Zhao[57] 等人的研究表明和

普通人相比網絡成癮者經歷的壓力型生活事件

更多程度更嚴重胡丹耿 [58] 對中國 2003-2009

年的 20 篇(含 10287 名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成癮

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壓力型

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具有正向影響 此外

國內外很多其他研究的結果也與此一致 [59-61]

雖然很多研究者都發現生活中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會造成網絡成癮但是本研究的一个首要贡

献是采用了資源保存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解釋

了為什麼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產生影響原因如下第一網絡成癮是對個體

因壓力型生活事件而損失的資源的補償行為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個體具有保護自己現有資源和

獲取額外資源的需求對大學生而言當個體感

覺到資源損失時上網這一流行容易獲得並

且能帶來快樂的方式就成為了他們補償資源的方

式第二儘管是不恰當的應對方式但網絡成

癮是壓力型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之一網絡遊戲

因其反饋和獎賞的即時性給人帶來快樂社交網

站因其緩解了個體的孤獨感滿足了個體的人際

支持需求而成為青少年乃至很多成人應對壓力的

方式 [11]因此資源保存的觀點為解釋大學生使

用網絡的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即網絡使

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和增加大學生個體的資源

判斷是否是合理補充資源還是網絡成癮關鍵在

於其補充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幫助其從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恢複且不會因為過度使用

網絡而造成網絡成癮這樣的研究視角帶來的客

觀分析結果也會在未來幫助研究者確定新的網

絡成癮的判斷標注和開發新的方法此外如本

研究前文所述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青少年

群體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分析其網絡成癮行為

能夠更客觀有效地對該群體的網絡使用動機進行

客觀的解讀

42 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

事件與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存在的消極影響會首先作用

在個體的認知上形成對自身生活方面的評價認

知降低根據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理論這種負

面的認知隨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產生不良

行為如網絡成癮另一方面消極情緒是個體

主觀幸福感的判別條件之一積極情緒的減少

消極情緒的增加會促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下降

同時主觀幸福感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個

體所擁有的資源的多少較低水準的主觀幸福感

代表個體擁有的資源狀態不佳難以緩解壓力型

生活事件帶給個體的消極影響根據社會補償的

觀點 [37]個體某方面資源的流失需要其從另一領

域補償這種心理體驗或行為損失上網是一個非

常簡單易得的補償途徑這是由於上網具備匿名

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

現實性(Escape)的特徵網絡使用不僅能給個體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0

帶來快樂還容易成為個體補償心理資源的重要

方式若個體經歷較多或較嚴重的壓力型生活事

件其需要獲得的額外心理資源也越多上網這

種資源獲取方式就會變得頻繁久之就形成網絡

成癮行為

43 外控型人格的調節效應分析

壓力型生活事件會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心理

和行為兩方面的應對方式但並非所有個體的心

理應對方式都趨於一致這其中的原因包括人格

特質帶來的認知差異 [25]不同人格對壓力或負面

狀態進行的不同歸因會使個體產生認知上的差

異即導致不同個體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情感反

應的差異外控型人格傾向於外部歸因他們在

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壓力時會把壓力型生活

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外在因素的掌控認為自己無

法改變這種壓力狀態對自我能力表現出否定

這種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會使其經歷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表現得更加無助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

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也會更強這樣的心理狀

態會使外控型人格感受到自己心理資源的缺失

從而在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影響下其幸福感會降

低得更為明顯因此外控型人格的認知和歸因

特征會影響大學生經歷壓力型生活事件後的主觀

幸福感的高低该研究结论对先前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完善

此外過往的研究中多是將外控型或內控型

人格做自變量處理分析其對個體產生的影響 [62]

但近階段開始有學者將心理控制源(外控型或內

控型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分析其對大學生學業

成績產生的影響 [63]這是因為人格特質在作為一

種心理狀態(state)的表現在不同的情境刺激

(stimulus)之下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表現 [64]因此

本研究將外控型人格特征作為調節變量處理可

以更好地說明大學生個體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這

樣的情境刺激時人格特質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

差異最終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所產生的影響

5 实践意義與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和ldquo認知 - 情

感 - 行為rdquo模型從認知的角度探尋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及主觀幸福感在網絡成癮機制中的角色和作

用研究發現的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與

網絡成癮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對現有網絡成癮理

論框架的重要補充其次外控型人格會增強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影響調節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大學

生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大學生

個體而言當自身遇到生活中的負面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例如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長期處於不

良的人際關係環境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一定

時期內會面對資源損失的困境導致幸福感下降但

是要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補償自身的資源

這樣積極有效的方式包含參加社團活動來從志同

道合的朋友中獲得理解和支持從事自願者活動

參與到社會服務當中從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中獲得

自我的價值感和生活的意義感拓展自己學習知識

和技能的渠道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來應對學業壓

力帶來的挑戰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運動和網絡

娛樂時間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壓

力型生活事件的能力總體而言建議大學生個體

通過多種有益的渠道來幫助自己補充資源降低生

活事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

增加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如加大對校園社團及

文體活動的支持鼓勵老師課後與同學們進行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些都會直

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反

應在提升大學生個體幸福感的同時避免其網路成

癮的發生

對於外控型人格發揮的影響可以通過心理健

康課程及工作坊的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

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弱點在其對自身性

格有了准確認知之後可以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中積

極培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減少過度外部歸因造成

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也可以為通過專業機構和

11

從業人員大學生個體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詢和心靈成

長服務通過心理幹預來引導大學生個體幫助其

構建積極的生活認知模式和習慣

儘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

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

中加以完善第一研究方法方面採用了橫截

面(cross-sectional)和自我報告的研究方法未來

可採用縱向(longitudinal)研究法更有效地追蹤

壓力型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網

絡成癮之間關係及其動態變化過程此外網絡

成癮的行為表現還可採用同伴父母評價的方式

避免個體自評帶來的社會稱許(social desirable)

現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没

有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生

活事件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学生

群体在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面对的生活事件是不

同的例如大一新生面对的更多是来自新环境和

新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但大四的同学除了学

业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就业或读研压力带来的挑

战从专业方面看就业相对容易的热门专业领

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和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面对的就业压力(壓力型生活事件)是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具体地分析不同年

级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壓力型生活事件有哪些

以及这些壓力型生活事件产生的作用效果第三

基于前文讨论到不同年级和专业同学面对的生活

事件的差异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分析不同維度的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影

響對比不同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效果第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人

際關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外虛擬網路

中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其幸福感例如網路霸

淩(cyber bullying)給大學生人際關係帶來的影

響 [65]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測量大學生的生活

壓力事件時也要將大學生在網路虛擬世界經歷

的事件作為因素之一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的主

觀幸福感和網路成癮現象產生的影響同時還

可以通過虛擬和現實世界經歷的人際關係產生的

影響效果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現實

和虛擬世界的生活事件給大學生幸福感帶來的影

響第五本研究採用的外控型人格量表測量的

維度集中在學業方面但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

經歷的生活事件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未來的

研究中也會考慮開發符合中國大學生群體特點的

多維度的大學生外控型人格量表用來測量在不

同生活情境中大學生群體的外控型人格特點的表

現第六在衡量網路成癮衡量方面未來也需

要找出更有效準確的方法和標準因為智能手機

和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很多生活

學業和工作上的溝通及問題的處理會通過網絡

所以個體使用網絡的平均時間及使用頻率都會提

升那麼原有的衡量網絡成癮的標準(例如網絡

使用時間)和方法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發

展和完善例如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路不只是

玩遊戲和網路直播等單純的娛樂他們還會通過

各種網路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未

來要更加細緻地測量非網路學習時間以外的過

度的網路娛樂時間作為網路成癮的衡量標準尤

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不只是大學生

整個社會的網路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在增加因

此未來需要開發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環境的網

路成癮量表第七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經歷給大

學生造成的資源流失除了可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

獲得補償之外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

非常好的補償途徑例如以往的研究中提到的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66] 以及社會活動(social

activities)[67]所以未來的研究中還可以考慮分析

現實的人際關係網路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緩衝效

果(buffer effects)除此之外從資源保存理論

的視角來看個體在生活中擁有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也會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影響產生緩衝效果進

而對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產生影響所以未來的研

究還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作為個

體差異納入到研究中分析其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效果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2

[1]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 2016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

告(2016-08)[2019-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2]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44(1) 64ndash73

[3] 周世傑 唐志紅 彭陽網路成癮青少年的網路相關行為特徵 中國

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2) 151ndash153

[4] 葉寶娟 方小婷 楊強等情緒調節困難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相貌負面身體自我和社交回避與苦惱的鏈式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

與教育 2017 33(2) 249ndash256

[5] Yung K Eickhoff E Davis D L Klam W P amp Doan A P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blematic use of google glasstrade in patient treated at a 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2015 41 58ndash60

[6] Young K S Rodgers R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998 1(1) 25ndash28

[7]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VandeCreek L amp Jackson T eds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7 19ndash31

[8] Young K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Montag C Reuter M (eds)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5 Springer Cham

[9] Caplan S 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m Behavior 2002 18(5) 553ndash575

[10] Caplan S E Preference for Onl ine Socia l In teract 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3 30(6) 625ndash648

[11] Weinstein A amp Lejoyeux M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77ndash283

[12] Cerniglia L Zoratto F Cimino S Laviola G Ammaniti M amp Adriani W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Neurobiological psychosocial and clin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mp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6 174ndash184

[13] Poli R Internet addiction upd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ssessment and prevalence Neuropsychiatry (London) 2017 7(1) 04ndash08

[14] 聶佳 鄭麗娜 張微冒險情境與獎懲資訊對網路成癮者決策行為

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6 24(4) 601ndash604

[15] 王潔 陳健芷 楊琳等感覺尋求與網路成癮關係的元分析 心理科

學進展 2013 21(10) 1720ndash1730

[16] 徐遠超 楊裕萍 吳大興衝動性在負性情緒與大學生網路過度使

用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6) 942ndash945

[17] Munno D Cappellin F Saroldi M Bechon E Guglielmucci F amp Passera R Zullo 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pathological overuse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6 248 1ndash5

[18] Tao Z Wu G Wang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in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anxiety binge eat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pringerplus 2016 5(1) 1579

[19] 傅俏俏 葉寶娟 溫忠麟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

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20] 羅一君 孔繁昌 牛更楓等壓力事件對初中生抑鬱的影響網路

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強度的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7 33(3) 337ndash344

[21] Anderson D R Collins P A Schmitt K L amp Jacobvitz R 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 23(3) 243ndash260

[22] Crossley C 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social undermining A closer look at perceived offender mo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9 108(1) 14ndash24

[23] Liu X Kurita H Uchiyama M Okawa M Liu L amp Ma D Life events locus of contro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56(12) 1565ndash1577

[24] Hobfoll S E The infl 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1 50 337ndash421

[25] 魏華 周宗奎 李雄等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網路遊戲成癮逃避動機

的中介效應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3) 357ndash361

[26] Frison E amp Eggermont S 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rsquo depressed mood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4(44) 315ndash325

[27] Zhao F Zhang Z H Bi L Wu X S Wang W J Li Y F amp Sun Y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28]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amp Biswas-Diener R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97(2) 143ndash156

[29] Christopher A N Lasane T P Troisi J D amp Park L E Materialism defensive and assertive self-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 26(10) 1146ndash1163

[30]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ndash575

[31] Diener E amp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5) 926ndash935

[3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1) 1ndash22

[33] Lazarus R amp Folkman S Stres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Barcelona Martiacutenez Roca 1986

[34] 傅俏俏 叶宝娟 温忠麟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35]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ndash183

[36]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参考文献

13

学 2011

[37] 石如彬何凯蒙静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智库时代 2020(16) 112ndash114

[38]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 48(4)402-415

[39]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学 2011

[40] 郭丹高低神经质个体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 2014

[41] 艳宁 孔风 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01) 50ndash51

[4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3) 281ndash291

[43] 黃曙傑 郭菲 王雅芯等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

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 25(1) 70ndash74

[44] 石怡 周永紅 曾垂凱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

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5 23(3) 538ndash540

[45]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46] Diener E Emmons R A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7(5) 1105

[47] 劉賢臣 劉連啟 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1 34ndash36

[48] Spector P 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locus of control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8 61(4) 335ndash340

[49] 白羽樊富瑉 大學生網路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 心理發

展與教育 2005 21(4) 99ndash104

[50] Morahan-Martin J amp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 13ndash29

[51] Little T D Cunningham WA Shahar G amp Widaman K F To parcel or not to parcel Exploring the question weighing the meri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9(2) 151ndash173

[52] Cole M S Walter F Bruch H Aff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dysfunctional behavior to performance in work tea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5) 945ndash958

[53]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ublications 2017

[54] Aiken L S amp West S G amp Reno R R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Sage 1991

[55] Winkler A Doumlrsing B Rief W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2) 317-329

[56] Liu M Luo J H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ey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6)

9943ndash9948

[57] Zhao F Zhang Z H Bi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58] 胡丹耿 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原因元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 2011 6

66ndash70

[59] Leung L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 Behavior 2007 10(2)

204ndash214

[60] Young K Internet Addict 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9 39

241ndash246

[61] 侯友 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0 39(4) 19ndash22

[62] Stewart M A De Georgewalker L Self-handicapping

perfection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 path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160ndash164

[63] Albert M A Dahling J J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teract to predict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45ndash248

[64]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65] Gahagan K Vaterlaus J M Frost L R College student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onceptualization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bystander responsibi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1097ndash1105

[66] Leung L Lee P S N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the

roles of Internet activities use of new media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elematics amp Informatics 2005 22(3)161ndash180

[67] Jeong E J Kim D H Social activities self-efficacy game

attitudes and game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4) 213ndash221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郎宇晴何麗鷗黃秀賢黃宣語唐華軍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隨著線上新零售的出現線下零售商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痛點如生鮮產品易

腐易變質生鮮供需易分散冷鏈中斷和缺失等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其中許多中小型生鮮零

售商常常面臨資金流斷裂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

題金融機構如銀行聯合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本

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作為易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了生鮮零售商在

自有資金充足時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資方案下的最優打折時點與訂貨決策本文進

一步研究了敏感性分析探析了產品打折時間點對於生鮮零售商最優利潤和最優訂貨量的影響

從而為生鮮零售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保兌倉生鮮零售決策優化敏感性分析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online retailing offl ine retailers encounter the challeng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fresh products dispersed supply and demand interruption of cold chain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tailers often have poor capital flow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capit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CF)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C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feature of fresh produ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iscount time and order decision of retailers under the two cases suffi cient capital fl ow and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 nancing Furthermore this work mak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time on the optimal profi t and optimal profi 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retailers of fresh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confi rming warehouse fresh retailing decision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3-18修訂日期2020-04-22 通訊作者唐華軍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交通優化與綠色物流

E-mail hjt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874

0 前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

生鮮 O2O 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2012 年以後的交易額的增速保持在約 65截至

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高達 179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 65生鮮一躍成為了

零售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存在2016 年以來出現

15

了阿裏的ldquo盒馬鮮生rdquo永輝的ldquo超級物種rdquo等

線上新零售物種作為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在面

臨新零售這一嶄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挑戰時

嘗試以線下為主體穩定線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

度發揮門店內購買全方位消費體驗的優勢

同時借助線上導流再次奪回大眾的目光在生

鮮零售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遇到了不少痛點

如生鮮產品易腐爛易變質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都影響了線下零售業的

發展以至於許多中小型生鮮零售企業都面臨著

因資金不充足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而

且中小型的生鮮零售商普遍處在資信等級較低

擔保機制不是十分健全以及缺乏固定資產銀行

往往會減少對其的貸款額度這導致中小型生鮮

零售商得不到充足的信貸資金的支援此外生

鮮零售商往往實行ldquo提前支付折扣rdquoldquo延長支

付賬期rdquo和ldquo使用賒銷結算rdquo等方式但是卻往

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得不到及時的貨款積壓的

賬單資金會使得此壓力往上下遊疊加造成牛

鞭效應與整條供應鏈的總體利益相沖突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供應鏈中資金鏈梗阻以

及優化資金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供應

鏈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推出了新型的供應鏈

融資方案供應鏈融資相比傳統融資管道更易

幫助中小型企業獲得資金這使得其成為目前大

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擔

保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授信彌補了中小型企業

授信的空白為其供應鏈的運營註入了資金盤

活了資金流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

供應鏈金融是指為了適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的資金需要而開展的資金與相關服務定價與市

場交易活動 [1]主要通過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

或以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提供的金融類產

品及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2]流程(見附錄-

圖 1)

(1)采購階段的保兌倉模式

保兌倉屬於供應鏈金融中的預付款融資模

式 [3]該模式採用多種信用增級方式降低了企

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效地解決了中小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保兌倉模式

進行融資即上遊核心企業如供應商與下遊中小

企業如零售商簽訂購銷和回購合同但其提貨和

發貨的權利是由銀行控制零售商用指定倉庫的

既定倉單去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一般指定的

倉庫由獨立的物流企業提供

保兌倉模式適用於上遊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

采購正如林強等 [4] 認為相比於傳統融資渠道

保兌倉模式下的融資能增加供應鏈上下遊的收益

優化整體的供應鏈在該模式下上遊供應商根

據合同對下遊零售商未售出的商品實施一定的經

濟補償比如進行殘值回收此時上遊供應商

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遊零售商的利益從而穩

固了合作夥伴的忠誠度達到反哺的效果

(2)運營階段的融通倉模式

一般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固定資產比例往往

較小動產比例較大基本上利用不動產貸款

是很難獲得高金額的抵押貸款因而可通過存貨

融資模式即融通倉模式銀行交託物流企業首

先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動產進行價值評估如果

滿足質押條件銀行通過貸款並敲定額度完成

質押合同回購合同倉儲監管合同

(3)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 [5] 一般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

等而形成的應向對方收取而未收取款項的流動資

產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指使用未到期的應收

賬款來向金融機構如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處於

供應鏈上遊的中小型企業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收到

下遊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

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業務此時核心企

業成為反擔保的角色若有違約行為或合同中斷

核心企業將依照合同承諾來補償銀行後續的虧損

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下

首先核心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出應收賬款

單據成為這段交易關係中的債務人 [6]其次

中小型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依靠的就是應

收賬款憑據接著核心企業便向銀行出具應收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6

賬款證明然後銀行資質審核通過後貸款給

中小型企業 [7]最後等到核心企業銷售產品

收到貨款後再將預付賬款的金額支付到銀行指

定的賬號從中小型生鮮零售商的角度來說保

兌倉模式的週期短頻率高適合於生鮮品補貨

頻繁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零售商資金不足的困

難從而保障了貨源的供應通暢[8]

本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

作為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充足時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

資方案的最優訂貨決策從而為生鮮零售業提供

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

1 文獻綜述

為便於清晰表述以下分別從供應鏈金融

生鮮產品訂貨定價及其融資模式與決策等四方

面進行文獻綜述

11 供應鏈金融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

連接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新的融

資模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較早地提出和研究供應鏈金融國外

學 者 一 般 將ldquoSupply chain fi nance (SCF)rdquo 或

ldquo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rdquo 稱

為供應鏈金融Cronin[9] 認為在未來的金融服務

行業中電子商務將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領

域Camerineri[10] 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以金融機構

為中心金融機構給連鎖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產

品和服務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重視資訊流動和貨

物流動的管控但供應鏈金融卻是強調資金在組

織間集成和優化最終共同創造價值 [11]Randall

和 Farris[12] 提出依賴於協助是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供應鏈的參與者通常會用降低債務成本來獲取貸

款的機會或減少供應鏈的運營資金的方法來讓整

條供應鏈提高信任承諾以及盈利水準而在解

決中小企業融資方案的研究之中Urquhart[13] 是

最先研究其融資額方案並深入分析其運作的過

程在此之後Wuttke 等 [14] 證實了供給鏈金融能

夠延長零售商的支付時間以提高整體績效並且

運用擴散模型推導出企業引進鏈條金融的最合適

時機和最優的營運決策供企業參考在此基礎上

Cavenaghi[15] 論證了利用實時不斷更新的數據加速

資金的流通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通過協力廠商

資訊平臺的溝通可以大大縮短供應需求這雙方

間資金在銀行中轉的週期問題對於銀行來說

也減弱了貸款的風險而 Yang 和 Birge[16] 則是從

風險分擔的方面出發研究了貿易信用的重要性

證實了貿易徵信在庫存融資中是十分重要的融資

通道Kouvelis 和 Zhao[17] 研究的則是對於存在

破產成本的前提下資金約束供應鏈融資之時如

何協調的相關問題

(2)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起

步較晚胡躍飛和黃少卿 [1] 是最先提出供應鏈金

融的概念該如何界定的學者博弈分析則是柳鍵

馬士華聯手合作得出不同契約下的均衡結果和結

論 [1]在某些定性的研究領域楊德禮等學者 [18]

通過分析與總結後得出了幾種典型供應鏈契約的

基本數學模型張蔚虹等 [19] 闡述開展供應鏈融資

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mdashmdash供應商全程融資與經銷

商全程融資及其匹配的融資產品就供應鏈中

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了新的

思路和新的方法張佳卉 [20] 剖析了供應鏈融資在

不同角色下的不同策略 供應商的應收賬款策略

製造商的存貨質押策略和分銷商的預付賬款策略

且對供應鏈融資策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論證

劉兆瑩和戴誌遠等 [21] 從企業自身銀行資本市

場三個方面分析中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抵押

擔保不足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並提出資產證券化

模式對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證券化進行了可

17

行性分析商業貿易流通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位置

具備了進行供應鏈融資的天然基礎經過多年的

供應鏈融資為商業貿易流通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

了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驗凡俊 [22] 對選擇了內部

融資或外部融資均可以為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商貿

流通的企業產生最大的利益進行了分析同時強

調了供給鏈的融資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線上供

應鏈金融日趨發展完善塗祥和宋平 [23] 認為線上

的模式能夠提高融資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線上化是大勢所趨而這

一趨勢的主導者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或者是核心企業主體將會更加的廣泛此後

劉伶蕾 [24] 提出在現在的大數據背景之下供應鏈

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把區

塊鏈的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如若二者協同

發展則能夠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風險

12 生鮮產品供訂貨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的不同程度的變質情

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高優先級(2)低

優先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給出不同的定價策

略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不同程度的變質率把它

們分為了兩種類型高優先級和低優先級定價

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均是依據不同類型

的產品給出的Abad[26] 把商品變質率作為考慮因

素為零售商提供最優定價和訂貨策略Parker[27]

等對電子商務能否促進生鮮品的供應鏈提高透明

化以方便對其進行管理進行了實例論證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在考慮生鮮產品在流通期間會有

所損耗的情況之下引入生鮮度的因素建立了

變質庫存模型以降低損耗為目標研究在不同

折扣下的最優訂貨策略賈濤等 [29] 基於供應商和

零售商之間一部分貸款延期交付是被允許的前提

下對有腐壞率是一個常數的產品建立了經濟訂

貨批量的決策模型而陳淮莉和韓偉 [30] 論證了隨

機的需求下生鮮品的多個週期訂貨批量和有所

損耗的產品的折扣力度進行了研究不僅僅考慮

了單一產品同時也考慮了可能存在替代關係的

產品的情況下為有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建立了

多週期訂貨批量模型並站在從零售商的角度給

予最優訂貨批量和最優的折扣價的建議趙菊花 [31]

在考慮生鮮品有庫存總成本的情況下運用經典

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最優的訂貨量和合理

的庫存數量紀賢兵等 [32] 引入庫存變質率的變量

建立了多週期生鮮產品的 EOQ 模型並得出零售

商的最優訂單決策而仇戈與吳勝 [33] 則是利用指

數函數的模型來闡釋生鮮品的新鮮度會隨時間的

增加而減小這一關係

13 生鮮產品定價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Bhattacharjee 和 Ramesh[34] 建立了動態的規劃

模型為易腐爛的產品得出利潤最大化並設計了

啟發式演算法以推導出訂貨量和價格Qin 等 [35]

探討發現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其質量價格以

及庫存狀況相關在考慮運輸途中或是保存的過

程中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研究了生鮮產品

零售商如何制定最佳的售價和訂貨的策略生鮮

品通常來說都會考慮到庫存和新鮮度Feng[36] 表

示鼓勵消費者購買可以通過新增庫存展示並構

建了與價格新鮮度和庫存展示相關多個變量的

庫存模型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基於零售商有一定的需求量和以

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添加了影響降價的因素對

不同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

基礎上李琳和範體軍 [37] 針對生鮮產品的特殊性

質建立三種模式(固定的價格動態的價格

會降價的價格)下單週期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8

在定價策略這一方面常麗娜 [38] 在競爭的定價方

法上建立了定價模型

14 基於供應鏈金融生鮮品的模式和決策研究

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Hahn 等 [39] 假設基於

回購合同的前提下對折扣影響生鮮零售商的定

價和訂貨策略進行研究國內該方面的研究相對

較多例如韓明輝 [40] 對農業企業的採購營運

以及銷售期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保兌倉融資

融通倉融資和應付賬款融資)進行分析而李巍 [41]

提出了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

這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陳小梅 [42] 詳細解釋了應

收款訂單質押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劉

秀麗 [43] 指出了倉單融資回購合同保理和方向

保理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四個主要模式它們均

可以緩解中小生鮮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融資難的

問題劉傑 [44] 不僅分析了生鮮品 O2O 供應鏈金融

模式同時也運用 Shapley 值法對比了供應鏈金融

模式和傳統的融資模式兩者之間的收益差焦貝

貝與鄭風田 [8] 研究是否參與保兌倉融資會對供應

鏈中生鮮產品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利潤有所

影響林強 [45] 等證實了採用保兌倉融資可增加零

售商的訂貨量同時還可以提高供應商的利潤和

提高供應鏈的績效嚴暢 [46] 考慮了應收賬款的模

式和生鮮產品的特殊性質對中小型企業沒有資

金約束有資金約束時不進行融資與有資金約束

的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額

度和不同情況下中小型生鮮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15 本文创新

現有文獻大多是聚焦於研究生鮮零售商的訂

貨決策和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但是現實

中有很多小型的生鮮零售面臨日常的訂購決策

打折促銷策略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供應鏈

融資模式下的相應決策問題本文正是基於這樣

的現實背景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易變質性需要在

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打折促銷研究當天最佳的打

折促銷時點以及日常訂貨量以及當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不足採用供應鏈融資方案時的最佳決策

2 模型與分析

21 自有資金充足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1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不完善多數生鮮產

品隨意擺放在貨架上在此過程中生鮮零售超市

難以控制顧客因隨意挑選和翻動帶來的損壞風險

導致隨著時間增長人為損壞愈加嚴重新鮮度快

速下降因此構建新鮮度函數 θ (t)= θt [28] 用來

描述新鮮度的變化規律其中 0ltθ le 1表示產品

剛上架時的初始新鮮度該函數可以描述出生鮮產

品在最初時刻的最新鮮狀態(即 t= 0時θ (t)= 1)

是指時間 t 的單調連續遞減函數根據普遍規律

如果生鮮產品的新鮮度較高且價格較低顧客會傾

向於提高購買數量因此假設生鮮產品的需求率

D(t)=(a-bntimespn )timesθ tn(註a 表示市場潛在需求

b 表示價格對需求的敏感系數)

零售商設定折扣時點主要參照存貨量和剩餘

銷售時長為此設折扣時點(降價的初始時刻)t_

i=(1-ki)T其中 i=12hellipn-1n 表示銷售時段數

即零售商在銷售期 T 內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k 是

時間分段因數0 < k < 1通過 k 的不同取值

能夠實現對銷售期的任意劃分 [28] 本文假設生鮮零

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假設

(1)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滿足對生鮮農產品日

19

常需求的采購

(2)生鮮產品在出廠後立即上架即日過了

一段時間顧客也難以分辨出新鮮度變化故假

設初始銷售時間段的新鮮度恒定為 θ

(3)據市場調研零售過程中主要的損耗來

源於認為過度挑選因此忽略了生鮮產品在非營

業時間內自然變質造成的損耗

(4)零售商按需求訂貨沒有庫存故不計

庫存成本等特點

(5)人為因素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使得零售商

難以預測後期的損耗情況設每個銷售時段取其

平均損耗率

(6)生鮮產品的殘值為 0

相關符號釋義

c單位產品進貨成本

P1折扣前單位產品售價

P2折扣後單位產品售價

λ1折扣前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λ2折扣後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Q(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訂貨量

R(n) 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收益

π(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利潤

基於上文關於生鮮零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的假設n=2

212 模型構建

本文基於陳軍等人 [28] 的多級折扣模型導

出零售商每天提供 1 次價格折扣時的利潤模型

其中

由於 t1 = (1-k)T因此可得到關於時間分段因

素 k 的利潤模型

由此可得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

及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最優的時間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13 算例1

通過市場調研以蝦為例進行優化分析某

生鮮超市從 0600 開始營業2000 打烊營業時

間 T=14 小時假設新鮮度 θ=095打折前平均

損耗率 λ1 = 002打折後平均損耗率 λ2 = 005

市場潛在需求率 a=50 斤 小時b1=01b2=05c

=10由於零售商只提供一次價格折扣通過調查

得折扣前 p1 = 100 元折扣後 p2 = 80 元通過優

化分析得最優時間因數 k = 0107即最優打折時

間為下午 18 時 30 分最優訂貨量为 684 斤最

優利潤为 403858 元

214 敏感性分析

本小節在算例 1 的基礎上討論時間因數 k

的變化對最優訂貨量和利潤的影響除了最佳時

間因數為 0107 之外分析了時間因素分別為 008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0

009 011013 及 015 時的訂貨量和利潤

表 1 反映了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

潤在未達 0107 之前時間因數越大價格下降

其面臨的需求变化不大但零售商的最優总利潤

隨之上升在超過 0107 之後時間因素越大意

味著打折時間過早導致零售商的最優利潤隨之下

當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足時本文採用了保

兌倉融資模式下面就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模式

下的最優決策和最優利潤進行優化分析

22 保兌倉模式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2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保兌倉是指供應商承諾向銀行退回承兌金額

與發貨金額的差價或回購的前提下向銀行申請以

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的貸款融

資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業務模式 [47]

關鍵是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在於整條供應鏈

上的參與方可以統一獲得授信或者統一檢查授信

不僅公開且透明而且可以實現槓桿採購銀行

以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為基礎合同中

零售商的提貨權或在途存貨均可成為保兌倉模式

下融資的擔保零售商也要付出一定的義務每

次銷售收入都要優先償還貸款零售商融得所需

表 1 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潤

k Q π

008 679 200496

009 682 301892

0107 684 403858

011 685 375262

013 684 301892

015 679 200496

資金供應商可以批量銷售形成規模經濟銀行

獲得利息多方共贏因此成就[48]

模式步驟

首先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供應

商和銀行簽訂回購合同而零售商向銀行提交一

定比例的保證金

其次金融機構開具票面金額為 Qtimesc 的銀行

承兌匯票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按照 r 的利率向零售

商收取利息 Qtimesctimesr

接著供應商收到匯票後向銀行指定的物流

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質押

然後每次零售商向銀行追加 (1-w)timesQtimesc 的保

證金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分批 (1-w)timesQ 的票

據貨即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發貨經零售商

售完再次追加保證金

最後零售商獲得銷售收入當市場需求量

DltQ 時零售商無法到期償還銀行敞口則供應

商負責以進貨價 c 向銀行回購剩餘庫存產品 (Q-D)

到期供應商到銀行將承兌價值為 Qtimesc 的銀行承兌

匯票或提前貼現 [48]

假設

(1)生鮮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滿足對生鮮日

常需求的採購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問題

(2)除資金問題外模型一的其餘假設在模

型二中均成立

(3)供銷週期短通常 6 個月以內故不考

慮資金時間價值

21

(4)零售商單位產品售價 P 應大於單位銀行

利率與單位進貨價之和 Ctimes(1+r)否則銷售無利可

圖且不融資

(5)倉單質押率為貸款本金 貨物市值

即 w= (Qtimesc)(Qtimesp)

(6)採取保兌倉模式應滿足企業自有資金大

於保證金數額負責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且票據貨要滿足上游供應商最低訂貨批量

相關符號釋義(已有的符號意義不變)

r銀行利率

w倉單質押率

(1-w)timesQ票據貨

222 模型構建

採取保兌倉模式下單次訂貨量為票據貨數

量因此根據模型 (1)可得採取保兌倉模式時的

利潤函數為

類似地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及

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融資模式下最優的時間

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

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23 算例2

在算例 1 的基礎上假設自有資金無法滿足

採購資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採用保兌

倉融資方案r=44w=507通過優化分析計

算得最優折扣時間因數 k=0263即最優打折時間

為 16 時 25 分最優訂貨量为 232 斤以及相應

的最優利潤為 406989 元

224 敏感性分析

對於保兌倉模式而言融資利率 r 和倉單質押

率 w 是影響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和利潤的兩個

關鍵因素接下來對其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

表 2 反映了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當

倉單質押率 507 固定時融資利率未達 44 之

前其最優利潤隨著融資利率的上升而緩慢上升

超過 44 之後對應的最優潤因融資利率的上升

而隨之下降因而融資利率的高低對融資企業的

利潤影響顯著

表 3 反映了不同倉單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2

最佳訂貨量當固定融資利率為 44零售商的

倉單質押率越高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越少

相應的最優利潤隨之緩慢上升但票據貨數量的

減少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倉單質押率不

僅影響了零售商的訂貨數量和利潤同時也影響

了市場需求滿足率

表 2 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

r π

0040 406083

0042 406717

0044 406989

0046 406895

0048 406801

0050 406707

表 3 不同倉庫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訂貨量

w π Q

0501 406707 234

0504 406849 233

0507 406989 232

0510 407130 230

0513 407271 229

0516 407411 227

3 結論及未來研究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生鮮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及自

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打折

與訂貨模型將时间因素對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和

最佳訂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並通過

算例分析給出了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以及不足

下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的最佳訂購決策和最優利

研究結果首先表明了當生鮮零售商自有資金

不足時可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解決其短期資金不

足的困難同時通過優化決策達到最佳收益

其次本文驗證了在自有資金充足情景下產品

打折时间点的时间因子是影響生鮮零售最優利潤

的關鍵因素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可以通過在銷售

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進行打折銷售而實現

再者本文還進一步表明了在自有資金不足採

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鮮零售商的融資利率和倉

單質押率是影響其最優利潤的關鍵因素零售商

最優利潤可以在融資利率區間的中間某個點上實

現並隨著倉當質押率的上升而上升

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融資在

生鮮零售行業的理論內容同時給生鮮零售商在

實務上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打折時點訂購和融資

決策參考

32 未來研究

在商業實踐中保兌倉融資實施還存在一些

潛在的問題例如金融機構如何控制發貨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文尚未考慮生鮮零售商違約以及破

產的風險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

致 謝

本研究得到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編號為 FRG-

19-033-MSB 項目的資助

[1] 胡躍飛 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2] 李晨暉李俊霞農產品供應鏈的金融支持研究mdashmdash基於供應鏈金

融的角度[J] 新農村 2012(2) 210-211

[3] 巫卓宸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之特徵操作模式及價值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2) 21-23

[4] 林強李苗保兌倉融資模式下收益共用契約的參數設計[J]系統科

學與數學 201333(4)430-444

参考文献

23

[5] 許淑蘭呂春梅陸曉英現代企業信用體系與應收賬款管理分

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2 59

[6] 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1) 295-297

[7] 安娜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吉

林大學2015

[8] 焦貝貝鄭風田保兌倉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最優訂貨策

略分析mdashmdash基於貝葉斯報童模型]研究了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

鮮農產品零售商的貝葉斯報童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6 38(1)12-15

[9] Cronin John E Method of making stacked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regions of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given stack level US5602051A 1997

[10] Camerinelli ESupply chain finance[J]Journal of Payments StaregyampampSystems 20093(2)114-128

[11]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ME financi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MC13-121 2008 (10) 14-15

[12] Randall W FarrisT II Supply chain financingusing cash-tocash variable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ampamp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8)669-689

[13] Hartley-Urquhart WR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US US6167385 2000

[14] Wuttke DA Blome C Heese H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8 72-81

[15] Cavenaghi E Supply-chain fi nance The new frontier in the world of paymen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amp Systems 2014 7(4) 290-293

[16] Yang S A Birge J R Trade credit risk sharing and inventory fi nancing portfolios[J]Management Science 2018 64(8) 3667-3689

[17] Kouvelis P ZHAO W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 der fi 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341mdash2357

[18] 楊德禮 郭瓊 何勇 徐經意供應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理學報 2006 (1) 117-125

[19] 張蔚虹王鑫宋盼基於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

模式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8(2) 27-34

[20] 張佳卉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

業2018(18) 52-54

[21] 劉兆瑩戴志遠趙曉玲武晖基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中小企業供應

鏈融資[J]農村金融研究 2017(10)26-29

[22] 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供應鏈融資研究[J]商業經

濟研究2018(12) 170-172

[23] 塗祥楊琦峰宋平楊興忠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決策分析[[J]武漢

金融2016(10)21-25

[24] 劉伶蕾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J]財訊2019(1)113

[25] Ishii H Nose T Perishable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wo types of customers and different selling prices under the warehouse capacity co ns train 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4(1-2) 167-176

[26] Abad PL Optimal price and order size under partial backordering incorporating shortage backorder and lost sale co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79-186

[27] Parker C Ramdas KSavva N Is it enough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Indiarsquos agriculture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9) 1-23

[28] 陳軍但斌張旭梅多級價格折扣下基於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

品EOQ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9(7) 43-54

[29] 賈濤徐渝耿凱平部分延期付款下易腐品聯合經濟訂貨批量

模型[J]運籌與管理 2011 20(4) 1-9

[30] 陳淮莉韓偉基於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訂貨批量以及定價決策研

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18)3 19-23

[31] 趙菊花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17(6) 1-3

[32] 紀賢兵徐健孫玉玲多週期下的生鮮農產品 EOQ 模型[J]內蒙古

科技與經濟2018(16) 85-86

[33] 仇戈 吳勝高鐵快運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決策[J]西南交

通大学學報 201853(2) 392-399

[34] Bhattachaqee S Ramesh R A multi-period profi t maximizing model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side mechanis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2(3) 584-601

[35] Qin Y Wang J Wei C 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2(2) 42-48

[36] Feng LChan Y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es for perishable goods when the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displayed stocksand expiration d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1718511-20

[37] 李琳範體軍零售商主導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対比

研究[J]中國管理 科學201523(12) 113-123

[38] 常麗娜基於參考競爭的電商生鮮品動態定價策略[J]物流工程與

管理201638(3)73-75

[39] Hahn KH Hwang H Shinn SW A returns policy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 coordination of perishable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2(3) 770-780

[40]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小企業融資信用風險研究會計之

友2010 9(4)56-57

[41] 李巍 淺析生鮮品供應鏈物流的金融模式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33(9) 44mdash45

[42] 陳小梅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機制研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 2013 6(3)14mdash18

[43] 劉秀莉基於信用風險視角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農業經濟

2014 4(7) 32mdash33

[44] 劉傑生鮮品O2O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收益博弈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 2016

[45] 林強賀勇資金約束下給予零售商競爭的融資模式對比研究

20156 10-12

[46] 嚴暢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廣州華南理

工大學 2017

[47] 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 2005(10) 179-182

[48] 李小金保兌倉融資供應鏈決策模型的構建及參數求解[J]金融教

育研究 2016 29(2) 57-64

[49] 张继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肅科

技20084 106-107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蔣楠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農業作為中國基礎性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生產效率是衡量農業綜合生產力

的重要指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長久以來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

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但是在度量時僅僅基於傳統的資本勞動和土地

等基本要素忽略了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際上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各國農業

發展面臨的難題是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取得如此巨

大的成績一方面依託大自然的饋贈得到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經濟增長是建立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的代價之上尤其是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逐年遞增

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時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有數據表明在全國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17未來形式會更加嚴峻毫無疑問中國農

業經濟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不能建立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代價的基礎上為了實現農

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者統籌協調發展通過梳理

農業生產效率的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導整個產業

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本文將對相關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並對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及

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重新定義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關鍵詞 農業綠色生產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碳排放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basic industry in China is a major event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a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o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bor and land and ignore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ac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come diffi cult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收稿日期2020-03-23修訂日期2020-04-29通訊作者蔣楠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nji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1931

25

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 40 多年中國農業在這個歷程

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確立家庭農場承包責任

制以來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從農業總產值上

看2016 年中國農業總產值是 1978 年 50 多倍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6從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上看2016 年是改革開放時期收入的 90 多

倍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7為 123636 元從中

國糧食總產量上看2016 年取得糧食總產量是改

革開放時期的 2 倍多達到 61625 萬噸養活了

地球上接近 20 的人口解決了人民的溫飽的問

題我國目前沒有形成有效的回收機制化學製

品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而

且很可能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

問題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的日程上同時近年來

農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

的重點議題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

逐年遞增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形式

會更加嚴峻 [1]有數據表明在全國溫室氣體排

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 17[2]2009

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明

確制定了碳減排的目標並達成了《哥本哈根協

議》根據《哥本哈根協議》中國政府規劃提

出了相比 2015 年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量降

低 172015 年中國政府再次下達了新一輪的

碳減排的目標這是我國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

框架公約》之後主動再次提升碳減排的目標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幾千年

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歷史農業相比其他行業

一直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政府一直重點關注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

展連續十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ldquo三農

問題rdquo並且頒佈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2015-2030)》綱領性文件指導我國農業進一

步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

大量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率的目標這也是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觀點古典經濟增長理

論認為生產率的增長是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的源泉因此很多學者在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時

把視角放在了生產率上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問

題時很多學者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把研究的

視角放在農業生產率這個視角上試圖找到農業

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很多領域的學者嘗試了很多方法測定農業生產率

希望能識別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路徑也為後

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通過梳理關於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問題研究文獻發現很多學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s achieved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relied on the gift of nature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fi lms it has brought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optimistic Data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 for about 17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form will be more severe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not be based on the cos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gricultur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ordin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it is found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perspectives only on a specifi c industry lacking a policy path to guide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y to improve ecological effi 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defi n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s

26

者對農業生產率的度量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的投入上忽視了資源的投入

僅僅關注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等這幾個要素

而且在產出方面也只是關注農業經濟的總量增長

也沒有兼顧生態和環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理

念相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古典經濟學理論在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核心分歧在於資源和環境也

可以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變量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2 研究目的

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以來基礎的產業承擔起

了國計民生的重任作為一個產業具有很強的

經濟屬性有常規的投入和產出而衡量投入產

出的手段就是效率評價將效率評價作為一種

技術手段評價農業部門的真實績效這種績效

兼顧了農業部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研

究農業綠色生產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

過去建立起的評價傳統農業部門經濟績效的框架

是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改變成為亟須研究的

課題通過梳理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很多學者

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

導整個產業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之上將對相關理論進行

全面梳理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3 相關文獻綜述

31農業碳排放源研究

關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最早是在

1997 年出版的《京都議定書》該書認為產生碳

排放源主要包括農業土壤水稻種植焚燒和秸

稈燃燒等方面也包括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 [3]在

《氣候變化 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

放總量是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構成的第二大源泉 [4]

國外學者對於農業碳排放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Jane MF Johnson 對農業生產過程的調查發現的結

論農業生產投入使用的化肥農業化石燃料的

使用均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5]Prashant Rajput 等

則是通過研究印度北部的小麥和水稻發現農戶燃

燒農田中的小麥和水稻會導致大量農業碳排放 [6]

Immo Kaumlmpf 等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強

度與不同氣候的地區土壤有相關的關係溫帶地

區的森林砍伐和農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7]

國內對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較晚更

多關於低碳農業的研究直到 2000 年以後才興起

趙其國等研究發現農業碳源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

工農田中的廢棄物和秸稈回收等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甲烷和一氧

化氮 [8]李波等發現碳排放的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

投入的化學製品比如農藥化肥農膜以及

農業生產過程中翻耕灌溉以及農業機械化 [9]田

雲和張俊飆等調研湖北省的農業碳排放源認為

農業碳源產生的絕大部分是農業耕作投入使用的

化肥農藥農膜以及土地翻耕農業機耕的

柴油等方面 [10]因此通過上述農業碳源基本

可以界定農業碳源主要是由以下 4 類產生1)農

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化學製品主要是農業

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藥化肥農膜農耕灌

溉等 [9-11]2)農業機械化使用的能源產生的農業

碳排放 [12]3)農業碳源不僅包括農地直接產生

也包括農地間接產生的碳排放 [13]4)廣義的農業

碳排放不僅指農地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包

括家禽牲畜農地直接生產過程農業機械化使

用的能源等等 [14-15]

在厘清出農業碳源後發現關於農業碳源的

測算與影響碳源的因素文獻主要從國家和省級兩

個方面為切入點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

面 [9-10 16-20]

(1) 關 於 農 業 碳 排 放 量 的 測 算Keith

Paustian 發現溫室氣體總量中農業生產活動導致占

27

五分之一而且隨著農業生產規模擴張可能加速

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增加氣候逐漸變暖 [21]Jane

M-F Johnson 認為農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是導致農

業碳排放逐年遞增的直接因素 [5]田雲等發現中國

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為ldquo上升mdash下降mdash上升rdquo

的特點對碳排放總量貢獻最大來自於中國糧食

主產區的農業大省 [10]劉治國等李煒通過對山

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山西省的

碳排放量最是由農田秸稈燃燒導致而且呈現遞

增的趨勢其中山西省中晉中運城臨汾等三

個城市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較高 [22-23]高標等通過

分析區域農業碳排放量發現導致白城市碳排放

量活躍因素是化肥和水稻種植總體的農業碳排

放量呈現出先遞增後遞減的特徵 [24]閆吉以吉林

省以例通過測算 1990-2013 年吉林省及 2013 年

各州市農地生產投入使用的生產資料的碳排放量

分析了吉林省碳排放量與碳排放強度的變化趨勢

並針對導致吉林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因素

提出了減少碳排放強度相關的政策建議 [25]李賽

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發現河南省農業碳排放

量主要來源是化肥的使用和農業機耕等兩方面產

生受其變化而變化而且農業碳排放強度處在

較高水平 [26]

(2) 農 業 碳 排 放 影 響 因 素 分 析 國 外 學

者對農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學者 LM

Vleeshouwers 等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或者種植過程的模式二

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降水氣溫土壤條件 [27]

Michael R 等主要是研究宏觀因素對農業碳排放量

的影響發現全球碳排放量的強度與經濟總量

人口規模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有相關關係 [28]

P Fernandez 等以歐盟 27 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

LMDI 對數分解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表明歐盟

27 國的碳排放量與能源使用效率有關 [29]Hannah

等通過 LMDI 模型研究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使用

能源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碳排放強

度進而會影響氣候 [30]Waggoner PE 等以丹麥

為研究對象利用 IPAT 模型分析了農作物種植的

產量與農業碳排量之間的關係 [31]

國內學者主要通過 LMDI 模型分解農業碳排

放驅動因素因其可以進行加法分解乘法分解

等相互分解而且操作簡便張小平等以甘肅省

為例通過 LMDI 模型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農業

碳排放量的因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業

結構越合理會減少農業碳排放量而農業經濟發

展程度越低和勞動力文化程度越低會增加農業生

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20]王妍利用 LMDI 對數分

解模型以宏觀層面為視角分析了中國農業碳排量

的影響因素通過分解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農業

經濟發展程度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32]田雲等以 1996-2009

年武漢市 14 個方面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碳排量測

算數據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經濟因素能

源效率能源結構和人口規模的影響 [33]堯波等

利用碳轉化係數法估算了江西省 2000-2010 年的農

業碳排放量分析了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

特徵以及影響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因素 [34]

32 農業效率研究綜述

效率最先應用在評價經濟活動通過比較成

本和收益的關係得到效率值從評價經濟活動延

伸到評價生產過程比較投入和產出的關係評

價某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可以指該單元在

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得到了最優的利用也可

以是指在產出的產量得到了最大化稱之為有效

性 [35]對於生產效率的定義國外很多組織對此

有很多相關的闡述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歐洲環境署聯合國貿易與

發展會議等機構 [36]

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集中在農業

生產效率測算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和農業生產

效率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包括農業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如

李周於法穩馬鳳才等周腰華周亞光 [37-39]

(1)農業生產效率測算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28

通過梳理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相

關的文獻包含了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以

及從微觀地區及宏觀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效率

首先對於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國外學者主

要採用的方法是非參數和參數生產率的分析方法

Ball 等分析了美國和歐洲 9 個國家近 20 年的農業

生產率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增

加資本投入的途徑 [40]Ajibefun 和 Aderinola 以尼

日利亞為研究對象發現糧食作物的生產效率中

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41]Bravo-

Ureta 等測算了各大洲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效

率並對比分析 167 個國家的農業技術效率 [42]

Dubey 等對比分析了美國俄亥俄州與印度旁遮普省

的農業效率發現俄亥俄州的農業效率整體高於

印度旁遮普省 [43]Lio MC 等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

了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44]

國內學者在測算傳統農業生產率主要是以隨

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為主郭軍

華等研究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因素包括城市

化進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農業受災率和政府的財政支農水平發現前

兩者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係是正向促進的而其

餘的影響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阻礙的作用 [45]

車維漢等通過對比中國農業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的

農業生產率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對

農業生產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46]彭代彥等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技術

效率整體偏低而且受到勞動力結構和老齡化的

影響 [47]楊剛等通過運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實證

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性

並呈現空間集聚的特點 [48]後期的一些文獻在研

究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統稱

為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農業生產效率傅東平等以

廣西各地級市為例通過 Malmqusit-DEA 模型分

析了 2006-2014 年各地級市農業生產效率發現廣

西農業全要素增長率先下降後上升的特點農業

生產率在考察期間存在收斂的特性 [49]李博等是

在碳排放約束下運用非期望產出的 SBM 模型

得到了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發現絕大部分地區的

農業生產效率差異性較大並且到達有效率的省

份較少 [16]朱紀廣等通過 DEA 模型分解為農業綜

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發現 2000-2010

年黃淮海平原多數縣域的農業規模效率處在遞增

的階段而且農業綜合效率達到 1 的縣域較多 [50]

賀正楚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在很多地區

技術效率不高只有 5 個省市的農業生產效率達

到了有效率 [51]吳昊運用 Malmquist-DEA 模型分

析了我國 2003-2012 年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分

析了各省的靜態農業生產效率和動態農業生產效

率並對其進行差值分析 [52]田雲等在運用 DEA-

Malmquist 模型測算中國各省農業生產效率包含

了好的產出和壞的產出 [53]潘丹等改進了 SBM 模

型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並從投入冗

餘率和產出不足率等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效率的

政策建議 [54]楊俊等通過 DEA 模型中方向性距離

函數和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我國三大區域的農業環

境效率 [55]沈能等在結合 DEA 模型和共同前沿

函數法分析了不同環境和技術下我國農業生產效

率的地區差異空間特徵 [56]潘丹等在測算的農

業生產效率包含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對環境造成

的污染對此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57]劉志成

等通過組合 DEA 模型將傳統的 DEA 測算方法

和 SBM-Undesirable 模型結合一起分析了湖南

省 2004-2013 年的農業生產效率造成農業生產效

率損失的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化

學製品 [58]其他方法如朱玉林等運用了能值分析

法研究了湖南農業生態系統吳小慶等將 AHP 方

法和 DEA 方法結合分析無錫市農業生產的環境污

染 [59-60]

(2)農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很多通過梳理文

獻影響因素基本選定在宏觀因素包括農業結構

變遷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政府

的財政支農水平產業結構以及農地流轉對農

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在研究農業結構變遷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認為是農業生產效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 Fan

Lin 和 Kalirajan 等 [61-63]鄭晶等和黃少安等分別

從我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和土地制度分析了對我

國農業生產率及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4-65]

Huang Kalirajan 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的因素除了從農業投入的角度可以提升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還可以從提升農戶勞動力資本和市

場化改革這兩個方面著手 [66]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戶生產

規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研究和開發等

方面入手研究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 Fan

和 PardeySen李谷成王紅林等 [67-70]梁流濤

等則從農業生產結構變動和農業生產投入的程度

分析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71]韓海彬在分析對

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中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因

素是農業經營收入占比政府的農業政策勞動

力受教育水平有著負向阻礙的作用的因素是農

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地農村的工業化程度 [72]

梅國平等分析了 29 個省 10 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呈現區域差異性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同時考

慮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程度產業結構等因

素 [73]程翠雲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生

態效率高低受制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資源稟賦而

且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因素在不同時期對當地的生

態效率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優化農資投入和加大

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促進生態效率 [74]楊騫等

通過分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發現農業

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取決於當地基礎設施條件

狀況和環境規章制度 [75]洪開榮等通過網絡 DEA

模型測算了農業生態效率並發現區位條件自

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對農業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人均農業 GDP農業機械化密度對農業生態效率

起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受災率工業化發展水

平農業市場化程度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生態

效率起著負向的阻礙作用 [76]從農地流轉的角度

研究對農業生產率的間接影響如劉衛柏等分析

了加速農地流轉進而提升農戶的勞動生產效率

最終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積極作用 [77]戚焦耳等

分別分析農地流轉中轉入和轉出對農業生產效率

的影響農地流轉轉入的農戶相比農地流轉轉出

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要更高 [78]田雲等通過 Tobit

模型分析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

及政府的財政政策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 [53]龐家

幸和陳玉華從全國層面與個省分別研究了農業生

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35 79]

(3)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研究

關於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少較多

的收斂性文獻研究集中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

斂性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對於同一個

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有的

學者認為存在收斂有的學者認為不存在收斂

Lamber 和 Parker 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存在

區域差異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特

別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制

度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明顯 [80]田偉等

檢驗了 1998-2010 年全國和區域的農業技術效率收

斂性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差異不會隨著時

間的變化而自動消失不存在 σ 收斂 [81]潘丹等

通過收斂性檢驗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在 1998-2009

年考察期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

數僅僅存在條件收斂收斂性跟特定地區的條件

有關不存在其他方式收斂 [57]韓海彬等檢驗了

1993-2010 年我國 29 個省份的農業環境全要素生

產率指數的收斂性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是收斂的存在絕對 σ 和條件 szlig 收斂 [72]

33 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綜述

全要素生產率最早是由 Solow 提出相比單

要素生產率能同時考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

素對產出的貢獻率而且能解釋技術進步對產出

的貢獻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延伸到了很

多研究領域並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結合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是研究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考慮

勞動力土地資本等投入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

貢獻與此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獲得農業技術進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0

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

算的研究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的研

究以及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步被認為是農業經濟增

長的基礎也一直成為國內外許多農業經濟學家

研 究 的 重 點Grilliches 與 AlstonJorgenson 和

Gollop 等對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都

認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美國農業經濟產出貢獻

很大甚至貢獻率達到了 82以及後來的學者

包括 McMillan 等Lambert 和 Bayda 也對此進行

了研究 [82-83]除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

問題研究也包括日本農業經濟增長和印度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學者 Hayami 和 Rutta

Rosegrant 和 Evenson均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動

力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特別是技術進步

對其他國家的研究如巴基斯坦東非一些國家

北歐的丹麥和中歐的瑞士中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

率 的 研 究 包 括 學 者 AParikh 等Heshmati 和

Mulugeta 以及 JFAgger 等 [84-86]除此之外很多

國外學者也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研究

特別是中國確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對中

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78Wen 也

對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 1979-1984 年對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近 50[87] Kalirajan 等也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認為這段期間推動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動力不在於農業技術進步

而是在於農業技術效率的進步 [6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 Xin

和 Qin 通過測算中國 1987-2005 年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發現東部地區的最高中部地區其次西部

地區最低 [88]Hou Linke 等以縣域層面出發以我

國 1924 個縣為研究樣本對 1995 年到 1999 年的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分析 [89]

(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是研究各地區的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差異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

消失或者這種差異是否於特定的條件有關以

及這種差異是否長期存在簡而言之是研究不同

地區是否存在追趕趨勢和趨同效應

國內外關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文獻成

果較豐富集中討論存在何種收斂和收斂速度

Bernard 和 Jones 檢驗了歐盟在十七年間十四個國

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結果顯示存在 σ

收斂和絕對 szlig 收斂收斂速度為 65[90]McCunn

和 Huffman 檢驗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

發現美國 42 個州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條件 szlig

收斂收斂平均速度為 101並發現影響收斂速

度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研發的投入程度和從事農業

生產的勞動力素質 [91]Martin 和 Mitra 擴大了研究

對象範圍是以 51 個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

樣本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否存在收斂性而

且研究認為農業部門的科研投入影響農業全要素

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速

度快於這些國家製造業收斂速度 [92]Alexiadis 研

究發現歐盟一些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俱

樂部收斂的特徵一些國家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93]

AN Rezitis(2010)分析檢驗了美國和歐盟九個國

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但是相比測算方法

有了改進用窗口 Malmquist 指數的方法研究發

現樣本期間呈現的收斂性不一致有顯著的時間

差異 [94]Liu 等實證研究發現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僅存在絕對 szlig 收斂和條件 szlig 收斂不存在 σ 收

斂 [95]

McErlean 和 Wu 以 我 國 1985 到 2000 年 期 間

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直到

1992 年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呈現出收斂的趨

勢但是收斂的速度較慢僅為 31[96]

國內學者在測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主

要是以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為主在此基礎上對我

國或者地區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檢驗研究成

果較多趙蕾等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

在收斂的特徵即使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表現出

了時間省份等差異但是仍然存在收斂 [97]石

慧等採用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中國 1985-2005

31

年 28 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績效的動態表現研究發

現八大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均為正增長

規模效率呈現出較明顯的負增長配置效率的波

動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的首要推動力 [98]田

偉等首先是通過非參數的模型方法測算了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研究發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

沒有收斂的特徵但是區域內部之間卻表現出不

同的收斂特徵 [81]馬述忠等測算了我國農業生產

率的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了我國農業技術效率

的收斂特徵結果顯示有收斂的趨勢並呈現出

逐步增強的特點 [99]欒義君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存在追高趨勢即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較低的地區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地區有

追趕趨勢並且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100]

(3)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研究

雖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

但國內及海外學者的主要研究包括農業內部結

構農業制度農業價格政策人力資本等因素

Peneder M 研究發現表明提升整個農業部門的全

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產率較高的要素

流動到農業部門因此要調整農業部門中生產要素

流動 [101]Lin 研究了農業制度對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變革或創新傳統農業制度是

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62]

Daniel C Monchuk(2009)研究了價格調控對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設定合理的價格

對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和流動起積極作用進而可

以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價格過高反而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不良影響 [102]除此之外

Appleton 等人認為提升農業中人力資本也直接

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在市場信息收集

日常管理農業資源配上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 [10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雖不多

但涉及到了除農業領域的其他領域如工業全

要素生產率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全要

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潘丹等選定了投資開發度

農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城鄉收入差距農產品

價格政策等影響因素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

影響發現農業的投資開放度越大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越完善更能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但是當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農產品價格政策不合

理會導致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 [104]陳超

凡建立了 SYS-GMM 動態面板模型研究了投資開

放度和企業規模對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兩者對其影響並不明顯但優化工業企

業的產權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卻對工業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起著積極作用 [105]丁黎黎等研究了

工業規模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海洋產業結構

優化對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

僅有工業規模對其起著負面顯著的作用其他影

響因素均對其起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106]汪鋒等通

過研究我國 30 個省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因素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反而降低了我國綠色全

要素生產率但是市場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

產業結構升級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起著顯著

的積極作用 [107]

4 總結

41 文獻綜述

通過梳理以上相關的文獻綜述發現農業碳排

放源主要是通過測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

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農膜以及農業機械使

用的能源灌溉翻耕等幾個方面產生的碳排放

而且多數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農業碳排放源由

於在測量技術手段的限制很難去統計其他經濟

作物或者森林對碳匯的吸收量因此碳排放量測

算估算肯定存在偏差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包括

農業生產效率測算收斂性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有的學者從微觀出發研究單個農戶的生產效率

有的學者從宏觀層面地區層級去研究農業生產

效率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以數據包絡分析

法為主但是得到效率也有差異原因在於有的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2

學者在測算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

響有的學者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

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是否存在收斂性存在爭議

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很多學者肯定了農業制度變

遷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生產效率的積極作用

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城鎮化進程工業

化發展水平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結論不一致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和測算基本與農

業生產效率得到的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對

於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研究文獻不多

42 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

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

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是農業綠色生產率及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王利提出1998 年聯合國環境署

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高級研討會上ldquo綠色生產

率rdquo(Green ProductivityGP)的概念在《國際清

潔生產宣言》中首先提出 [108]此後隨著生產過

程中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諸

多國內外學者評價經濟效益時開始把資源和環

境因素納入到研究範圍中亞洲生產率組織將ldquo綠

色生產率rdquo的概念闡述為ldquo通過生產技術以及管

理水平的提升生產環保產品服務從而達到

環境保護的戰略以及提高生產率rdquo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與傳統的生產率相

比綠色生產率是扣除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

破壞後的生產率水平基於此本文將ldquo農業綠

色生產率rdquo定義為將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素

納入研究範圍內的農業生產率水平ldquo綠色全要

素生產率rdquo定義為在傳統以資源為投入要素

以生產總值等為期望產出核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基

礎上將污染排放(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

歸入到測算生產率體系之內從而得到的全要素

生產率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變動趨勢

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32-38

[2] 董紅敏李玉娥陶秀萍等 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

技術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0)269-273

[3] 夏慶利 基於碳匯功能的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生態經

濟2010(10)106-109

[4] 秦大河羅勇陳振林等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IPCC 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解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6)311-314

[5] Jane M-F Johnsonet Alan JF Sharon LW Donald C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7 150(6)107-124

[6] Prashant Rajput M Sarin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aerosols from large-scale agricultural-waste burning emissions in Nor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to organic mass-to-organic carbon ratio Original Research Chemosphere 2012 103(5)74-79

[7] Kaumlmpf I Haumllzel N Staumlrrle M Potential of temperate agricultural soil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land-use eff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10)428-435

[8] 趙 其 國 錢 海 燕 低 碳 經 濟 與 農 業 發 展 思 考 生 態 環 境 學

報200918(5)1609-1614

[9]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影響因素分

解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8)80-86

[10] 田雲張俊飆李波湖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時空特徵與脫鉤彈

性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514-1519

[11] 張志高袁征李貝歌等 基於投入視角的河南省農業碳

排 放 時 空 演 化 特 徵 與 影 響 因 素 分 解 中 國 農 業 資 源 與 區 劃 201738(10)152-161

[12] 李國志李 宗 植 中國農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因素分解實證分

析mdashmdash基於LMDI模型農業技術經濟 2010(10)66-72

[13] 李俊傑 民族地區農地利用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

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222(9)42-47

[14] 曹俊文曹玲娟 江西省農業碳排放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生態

經濟 201632(7)66-68

[15] 楊紅娟李明雲劉紅琴 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mdashmdash

以雲南為例生態經濟 201531(10)76-78

[16] 李博張文忠餘建輝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地區

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636(9)150-157

[17] 黃祖輝米松華農業碳足跡研究mdashmdash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

題2011(11)40-47

[18] 楊鈞中國農業碳排放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河南農業大

學學報201246(3)336-342

参考文献

33

[19] 高標房驕許清濤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及驅動因

素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617-621

[20] 張小平王龍飛甘肅省農業碳排放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乾旱區

地理2014(05)1029-1035

[21] Keith Paustian Vernon Cole C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135-162

[22] 劉治國張紅李煒 等 山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及時空特徵研

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7(08)124-129

[23] 李煒 山西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學 2014

[24] 高標房 驕許清濤等 白城市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與碳減排

潛力分析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37(9)195-203

[25] 閆吉 吉林省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吉林吉林農業

大學 2016

[26] 李賽河北省農業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設計[D]河北河北地質

大學 2016

[27] LM Vleeshollwers AVerhagen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by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model Study for Europ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519-530

[28] MR Raupach G Marland P Ciais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4)10288-10293

[29] P Fernandez Gonzalez M Landajo MJ Presn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anges in CO2 emission levels in EU-27 Differences between member sta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policy20143811-16

[30] Hannan Foerdter Katja Schumacher Enrica DE CIAN et al Europea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ies beyond 2030 - A sectoral multi-model decompositio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34(Suppl1)13400041-134000429

[31] Waggoner PE Ausubel JH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 renovated IPAT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200299(12)7860-7865

[32] 王妍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空間效應研究[D]雲南 雲南財

經大學 2017

[33] 田雲李波張俊飆 武漢市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解研究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88- 92

[34] 堯波鄭豔明等 江西省縣域農業碳排放的時空動態及影響因

素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3(3)311- 318

[35] 龐家幸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6

[36] 孫露 耿湧等 基於能值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生產效率評估[J] 生態學雜誌 2014(02)462- 468

[ 3 7 ] 李 周 於 法 穩 西 部 地 區 農 業 生 產 效 率 的 分 析 中 國 農 村 觀

察2005(6)2-9

[38] 馬鳳才趙連閣 任瑩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農業技術

經濟2008(2)91-92

[39] 周腰華周亞光1996-2007 年遼寧省 14 個市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與比較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59-260

[40] Ball VE Nehring R Levels of Farm Sector Productiv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 15(1)5-29

[41] Ajibefun I Aderinola Eeditors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 cienc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irical study of Nigerian food crop farmers Final Report Presentation at Bi-annual Research Workshop of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Nairobi Kenya 2004

[42] Bravo-Ureta BE Soliacutes D Loacutepez VH M et al Technical effi ciency in farming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7 27(1)57-72

[4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332-350

[44] Monchi L Hu J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ross-country aggregate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60(1)40-61

[45] 郭軍華倪明李幫義基於三階段DEA 模型的農業生產效率

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7-38

[46] 車維漢楊榮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

提高mdashmdash基於國際比較的實證分析財經研究201036(3)113-123

[47] 彭代彥吳翔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mdashmdash基於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經濟學家2013(9)68-76

[48] 楊剛楊孟禹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關聯效應mdashmdash基於

靜態與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1333(11)122-129

[49] 傅東平王鑫 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與氣候變化mdashmdash以廣西為

例生態經濟2017(05)155-159

[50] 朱紀廣李二玲李小建等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效率及其分

解的時空格局 地理科學 2013(12)1458-1466

[51] 賀正楚吳豔周震虹 我國各省市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評價 經濟地理2011(06)999-1002

[52] 吳昊 ldquo兩型農業rdquo視角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陝西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 2016

[53] 田雲張俊飆吳賢榮等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

長與分解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29(11)7-12

[54] 潘丹應瑞瑤環境污染約束下農業生產率增長地區差異及其動

態分佈演進中國科技論壇20131(05)60-67

[55] 楊俊陳怡基於環境因素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研究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6)153-157

[56] 沈能周晶晶王群偉考慮技術差距的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

庫茲涅茨曲線再估計地理空間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13(12)72-83

[57] 潘丹 應瑞瑤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評價方法與實證mdashmdash基於非期

望產出的SBM模型分析 生態學報 2013(12)3837-3845

[58] 劉志成張晨成湖南省農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mdashmdash基於 SBM-undesirable 模型與CCR 模型的對比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9(6)32-36

[59] 朱 玉 林 周 傑 李 莎 等 基 於 能 值 理 論 的 湖 南 農 業 生

態 經 濟 系 統 生 態 效 率 分 析 湖 南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201114(6)86-89

[60] 吳小慶王亞平何麗梅等基於 AHP 和 DEA 模型的農業生態

效率評價mdashmdash以無錫市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6)714-719

[61] Fan S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266-275

[62] 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34-51

[63] Kalirajan 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78(2)331-338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4

[64] 鄭晶沮思美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的影響1988-2005改革2007(7)40-47

[65] 黃少安孫聖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

影響mdashmdash對 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中國

社會科學2005(3)48-61

[66] Huang Y Kalirajan KP Potential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household dat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7(2-3)191-199

[67] Fan S Pardey P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68] Sen A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5)425-450

[69]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評

論2009(2)60-68

[70] 王紅林張林秀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公共投資作用研究mdash以江蘇

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2(10)21-25

[71] 梁流濤曲福田馮淑怡基於環境污染約束視角的農業技術效

率測度自然資源學報2012(9)1580-1589

[72] 韓海彬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經濟與管理研

究2013(9)61-68

[73] 梅國平甘敬義朱清貞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研

究當代財經2014(7)13-20

[74] 程翠雲任景明王如松我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生態學

報201434(1)142-148

[75] 楊騫劉華軍污染排放約束下中國農業水資源效率的區域差異

與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1)114-128

[76] 洪開榮陳誠豐超等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

素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1-41

[77] 劉衛柏鄭愛民 彭魏倬加 等 農村土地流轉與勞動生產率變

化mdashmdash基於CIR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經濟地理 2017(12)195-202

[78] 戚焦耳郭貫成 陳永生 農地流轉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

究mdashmdash基於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資源科學 2015(09)1816- 1824

[79] 陳玉華 雲南省農業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雲南雲南農

業大學 2017

[80] Lambert D K Parker E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Provinci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49(3)378-392

[81] 田偉柳思維中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及收斂性分析mdashmdash

基於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農業經濟問題2012(12)11-18

[82] Mc Millan et al The Impact of Chinarsquo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83] DK Lambert VV Bayda The Impacts of Farm Financial Structure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1)277-289

[84] A Parikh et al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of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45(1)132-138

[85] A Heshmati Y Mmulugeta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Ugandan matoke farm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63(7)491-494

[86] JF Agger LG Lawson M Lund T Coelli Lameness 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 91(1-2)157-172

[87] Wen GJ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rsquo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 tural Change199342(1)1-41

[88] Xin Xiangfei Qin Fu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92-100

[89] Hou Linke Zhang Yanjie Zhan Jinyan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22(1)167-178

[90] Bernard A and Jones CI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Measurement across Industries and Coun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5)1216-1238

[91] McCunn A Huffman W 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 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o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370-388

[92] Martin W Mitra D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versus manufact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149(2)403-22

[93] S Alexiadis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023(11)84-96

[94] AN Reziti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8) 1029-1044

[95] Liu Yucan CR Shumwa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agriculture new cointegration panel data results Applied Economics 201143(1)91-102

[96] McErlean and Wu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China Food Policy 200328(3)237-252

[97] 趙蕾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及收斂性分析農業技術經

濟2007(02)93-98

[98] 石慧孟令杰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地區差距及波動性研

究mdashmdash基於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科學2008(03)20-33

[99] 馬述忠馮晗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效率衰退會終結嗎mdashmdash基於

開放與收斂視角的考察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5)3189-3196

[100] 欒義君任傑我國農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斂性研究中國農

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5)20-24

[101] Peneder M 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 WIFO Working Paper182Vienna2002

[102] Daniel C Monchuk The non-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9247-56

[103] Appleton S Balihuta 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8415-444

[104] 潘丹應瑞瑤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時空變異基於文獻

的再研究經濟地理201232(07)113-117+128

[105] 陳超凡中國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mdashmdash基於ML生

產率指數及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1633(03)53-62

[106] 丁黎黎朱琳何廣順中國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

影響因素中國科技論壇2015(02)72-78

[107] 汪鋒解晉中國分省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研究中國人口科

學2015(02)53-62+127

[108] 王利 我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7

3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觀勝1佟偉俊2

(1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2中國南方航空廣東)

摘要 為提高民航客艙的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對客艙安全狀態全面和快捷的評估本研究基於

中國民航局2006-2019年共計359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以系統工程理論中ldquo人mdashmdash

機mdashmdash環境三要素為依據通過探索性因數分析(EFA)對問卷調研的資料進行處理並結合

相關領域專家訪談結果從人員環境管理乘載等四個方面選取了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評估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性可靠性及量化其路徑係

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在已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SEM)並通過 AMOS軟體對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CFA)最後提出建立客

艙安全評估系統的構想並提供全面(包含17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和快捷(包含14個二

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兩套評估方式及其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客艙安全安全評估結構方程模型(SEM)AMOS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1 Weijun T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2China Southern Airlines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abin saf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359 valid cabin unsafe events by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human-machine-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Processing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abin safe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n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lo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quantify its path coeffi cients and determine its degree of infl uenc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MO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confi 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orsFinally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a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wo set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17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0 tertiary indicators) and quick (including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provided Specifi c method

Keywords Cabin safety safety assess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MOS

收稿日期2020-04-07修訂日期2020-06-08通訊作者劉觀勝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King_lao123hotmailcomTel 00853-66885272

36

0 研究背景

民用航空運輸源於上世紀初期德國的齊

柏林飛艇 [1]LZ-129 在著陸時不幸著火爆炸LZ-

129ldquo興登堡號rdquo的災難開始引起了人們對航空

器客艙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穩定性使民用飛機的事故

率逐步下降但和在上世紀 80 年代發生的航空事

件 [2]如 1983 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 DC-9 飛機和

1985 年英國航空旅遊公司的 B-737 飛機著火事件

使得各界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再次引起關注和恐

慌直至近期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巴基斯坦

國際航空 8303 號班機一架空客 A320 由拉合爾

飛往卡拉奇於降落時雙發失效在巴基斯坦南

部卡拉奇市郊居民區附近墜毀事故仍在調查中

因此航空事故的頻密發生促使美國聯邦航空

局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運輸部開始加

強關注保障乘員安全和事故後存活率等問題他

們對客艙安全技術研究提出更多的要求1990 年

初來自各國的運輸部門及其客艙安全研究團隊

提議組建客艙安全研究技術組致力於研究客艙

安全問題尤其是飛行中和墜機後客艙成員的安

全性和存活率等問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亦定期

發表報告在 2018 年出版的《國際民航組織安全

報告》[3] 中也提到通過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航

空界合作以改善安全性重點是通過標準化

監測和實施來改善安全績效在過去十年的致命

事故和死亡人數普遍呈下降趨勢

安全是民航業界永恆的名詞是民航運輸業

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民航業界的共同目標

客艙安全作為飛行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

航空運輸客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經濟

快速增長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

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 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4] 顯示民航安全運行

平穩可控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

動值為 0013(世界平均水準為 0153)自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2018 年底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

行 100 個月累計安全飛行 6836 萬小時2018 年

運輸航空事故徵候 568 起同比下降 122其中

運輸航空嚴重事故徵候 16 起同比下降 2381

嚴重事故徵候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分

別為 00139 和 00329各項指標均較好控制在年

度安全目標範圍內2018 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

周轉量 120653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114全

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 6117377 萬人次比上年增

長 109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 73851 萬噸

比上年增長 46民航運輸業迅猛發展機遇和

挑戰並存但航空業的發展要以保證安全作為前

提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按照這

種水準估算整個ldquo十三五rdquo期間事故增長率將

會有增無減因此用最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

企業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管理航空安全將

安全管理從原來的事件查處事態管理走向科學

的系統管理和風險預警管理轉變實施安全管理

關口前移不斷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成為民航

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中國民航正在高速發展航空器日益先進

客艙乘務員從業人數也在急速增長日趨複雜的

客艙運行環境與ldquo速成式rdquo的崗前培訓形成鮮明

的反差這些都是客艙不安全事件頻發的誘因

王燕青和周紅月 [5] 認為民用客機嚴重事故和飛行

事故時有發生且難以完全避免提升客艙乘務

員安全疏散能力對減少人員傷亡損失有著重要

意義另外由於行業內對乘務員崗位的認識普

遍存在誤區因此在公司運營層面對客艙安全的

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航空公司為追求經濟效益普

遍存在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現象這與民航快

速發展的整體態勢極不相稱與社會大眾對航空

安全的期待也不相符

客艙安全相關研究偏重於飛行空管或機場

等技術方面本研究結合人機環境系統

工程理論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等多種理論通過

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採用定性和定量理論聯

繫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民航客艙運行過程中的不

安全事件進行分類與分析對影響民航客艙安全

3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探究民航客艙安全事故的

內涵及致因機理研究各因素間的相關性確定

客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為客艙事故致因理論

的發展民航客艙安全評估水準的提高奠定理論

基礎為客艙安全管理理論的推進提供實證同

時由於是直接使用民航統計資料來研究民航客

艙運行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其目的

是為現有局方客艙安全評價系統的改善方案提供

新的思路在安全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標值的確

定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經過 AMOS 結構方程檢

驗提供全面和快捷兩套評估方式和及其具體操

作方法並劃定評價指標的值域範圍這使得本

研究對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客艙安全是處理客艙成

員存活率延長從飛機逃生的有效時間可分為

機上安全和空難求生兩個方面研究重點是機載

人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而歐洲航空安全局則認

為客艙安全是在飛行全程中為乘客及機組成員提

供安全環境及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減低傷亡國際

航空運輸協會認為客艙安全應該包含在航空公司

安全管理系統中包含主動性的資料搜集和事前

預防與監督活動簡言之有關客艙安全的研究

大概可以分為緊急事故的逃生(通常發生在航空

器墜落起火或沖出跑道等階段)與航空保安

相關的課題 ( 如劫機或乘客攜帶危險物品等 )其

他不正常的事件 ( 如亂流乘客吸煙與性騷擾等 )

客艙內的環境與健康條件 ( 如通風條件與傳染病的

預防等 ) 四個方面

11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現況

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方面嚴文婷 [6] 運用風

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客艙安全進行探討建立風

險管理體系會給我們的客艙安全監控和管理帶來

巨大的幫助李紅毅 [7] 認為只有明確了民航客

艙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瞭解民航客

艙安管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風險管理

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規避民航客艙安全風險進

而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飛行環境從于蓉 [8] 的

研究客艙安全中提到客艙安全是飛行安全最為

直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確保飛行安全的

重要基礎更是民航安全運輸管理系統的最後屏

客艙安全管理可以從旅客乘務員設備

以及需求四个方面進行理解

在旅客方面崔振新和趙慶濤 [9] 從旅客客艙

不安全行為致因機理提出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

影響因素之間的假設關係態度風險感知風

險傾向和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行為意向

在乘務員方面王漢滋 [10] 等人認為為提高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對乘務員應

急處置能力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素質然後依次為

處置能力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另外李青 [11]

認為客艙乘務員對飛機的飛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

障作用不僅有效管理客艙安全而且有效整合

資源為旅客提供最安全最溫馨的服務關鍵

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設備方面柳智慧 [12] 研究中表明客艙設

備選型安全性(適航性)分析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熊力 [13] 認為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

當中越來越離不開通訊設備在飛機上也對通

訊服務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人們熱切期

望在民航客機上也享受到無線通訊服務不過通

訊設備會在客機運行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輻射干擾

進而影響客機飛行時的安全性

在需求方面沈巧 [14] 認為日益增多的需求給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

須加強民航客艙之安全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12 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研究

美國聯邦航空局客艙安全研究範圍主要涉及機

38

上安全與空難求生兩個方面其研究重點在機載人

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上研究跨度從飛機開始研製

到運營維修直至退役涵蓋了 FAR23 部FAR25

部FAR91 部FAR121 部FAR135 部及相關 AC

和 TSO 等要求加拿大運輸部與運輸安全委員會

認為客艙安全的研究範圍應包含機身耐撞毀性客

艙作業人為因素心理生理人體工學與教育

等方面澳洲運輸安全局下轄的澳洲聯邦運輸與區

域服務部針對客艙安全的研究有客艙安全溝通

大眾觀點態度與行為最佳乘客管理的疏散指令

機內兒童的固定機上嬰兒的安全提升火災時安

全性的新材料歐盟執行委員會於 2004 年提出ldquo未

來歐洲飛機安全計劃rdquo該計劃的目標是創造系

列技術革新以阻止類似 9middot11 事件的再次發生

Airbus 認為客艙安全的重點在預防即主動安全

其研究重點主要有五個方面防火材質防煙功能

提升Halon 滅火劑替代品燃油系統的改良機

上氧氣提供方式的研發

客艙安全研究大致可分為組員間的溝通逃

生劫機客艙組員等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委員

會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認為應將飛行機組與客艙機

組成員視為一個團隊加強駕駛艙與客艙組員間

的團隊精神另外FSF Editorial Staff[15] 認為乘客

如能清楚瞭解與遵守違禁品的相關規定則可減

輕客艙組員的壓力

13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研究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6] 認為由人的缺陷導致

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主導原因從海因里希因果

連鎖論 [17] 提出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件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互相之間的連鎖關係並以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

鎖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8]

更加符合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認為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管理失誤以及亞當斯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9]

提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

為現場失誤目的在於提醒不安全行爲和不安全 圖 1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

狀態的變化性質

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個複雜的人造社會

技術系統在瑞士乳酪理論 [20] 提出動失誤和潛在

條件造成的系統防禦層上的漏洞是事故成因認

為在縱深防禦條件下任何技術失效人誤違

章都只是事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當

這些觸發器與縱深防禦系統重合時才會發生事

故而崔振新和趙慶濤 [21] 客艙安全事故發生的原

因可以從人員設備管理環境訊息乘載

六個方面來分析人員方面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

綜合水準工作人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

整個組織安全文化等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主要

表現在管理思想僵化手段落後規章制度不完

善制定的安全規定得不到落實管理流程不合

理而導致的管理無效效率較低尤其是ldquo重飛

行輕客艙rdquo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思想在過

去佔據主導地位等問題在複雜的運行環境中

如果環境中存在的誘因突破了防範機制所能承受

的極限事故就必然會發生

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資訊化程度也有所提

升資訊在傳遞和辨識中出現的問題使管理不

能發揮對人物環境的協調和控制這就可能

導致潛在的風險演變成事故航空運輸已經大眾

化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

齊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

都是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本研究以系統工程理

論中ldquo人mdashmdash機mdashmdash環境rdquo[22] 三要素為依據結

合專家訪談結果並在趙荔 [23]崔振新和趙慶濤 [24]

等人的文獻從人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

乘載等六個方面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

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具體評估綜上所述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可用圖 1 來表示

人员缺陷

信息缺陷

安全事故

乘载缺陷

管理缺陷

环境缺陷人员

缺陷

39

2 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1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構建

為客觀全面地選取客艙安全評估指標從人

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乘載等六個方面

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

全進行具體評估並根據相關指標設計調查問卷

運用 SPSS 軟體並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數

分析和確立客艙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就客艙安

全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艙安全影響因

素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院校及幾大航空公司

包括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及海南

航空的主管進行了訪談結合實際狀況對已選

出的評估指標進行修正和整理使得評估指標更

加全面貼合實際具有可靠性和針對性便於

目標群體對問卷的理解從而提高問卷測量的效

度通過對以上專業人士意見的歸納和整理並綜

合考慮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在參考客艙安全事故

致因理論模型分析結果借鑒民航飛行安全評估

的相關資料後整理出了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如表 1 所示

根據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客艙安全風

險評估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受訪

者的基本資訊二是包含 40 個評估指標的客艙安

全量表要求受訪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指標打

分評分 1 到 5分值越大說明該指標重要性越

強本研究樣本取自中國民航各個單位為全面

評估中國民航客艙安全現狀本次調研選取了不

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中國民航單位為代表進行調

查統計受訪者主要為民航客艙管理人員共於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放問卷 438 份對於資料

缺失的問卷填寫時間少於 100 秒或者大於 200

秒得分為 2001601208040該問卷視為

無效最後確定的有效問卷為 300 份為保證測

量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

(Cronbach α)係數來檢驗同質性信度各因數

的 Cronbach α 係數都在 08 以上 ( 表 2)問卷總

體的信度為 0942問卷發放採取局方監察員協助

的方式確保問卷填寫資訊的真實性問卷收集

的樣本量為總測試題的 10 倍且結果穩定說明問

卷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問卷基本資訊統計結

果顯示受訪者中 95 的人聽說目睹或者親身經

歷過客艙不安全事件說明中國民航在客艙不安

全的事件頻率較高8167 的航空公司都是有內

外結合進行客艙安全評估僅有 83 的公司重視

客艙安全評估工作表明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表 1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0

表 2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4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40 指標 因子載荷 (40 指標 )

人員 913 91

機器 839 84

環境 918 87

管理 958 93

信息 822 79

承載 834 81

總體 969 93

表 3 KMO及 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30指標)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30 指標)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91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045849

df 780

Sig 00032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 項)體系構建

對航空公司進行仔細全面的評價評價指

標當然越多越好該評價體系由 6 個方面 40 個

評價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時需要涉及多個部門

製定多張表格並進行打分耗時長工作量

大不適合日常應用因此全面細緻的安全

評價體系適用於定期評估但從日常管理的角

度看航空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對生產營運中所

有指標都進行充分的關注與分析需要在眾多

的評價指標中遴選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全狀況

的關鍵指標來評價過去和當前的安全狀態

為客觀分析影響民航客艙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收集到中國民航局 2006-2019 年共計 359

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其中對事

故原因明確的 317 案件逐一進行分析後製作統

計不安全事件的原因作為參考並歸類依據

按照其性質可以歸類到人員管理環境乘

載四個因素中並選用預警指標參照的標準有

專家經驗標準行業均值標準以及行業強制標

準具體的量化方法 ( 參見附表 1)

為使評估指標更為精簡本研究擬採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重新整理指標內容首

先對數據進行了 KMO 和 Bartlett 來檢驗結

果如表 3 所示其中KMO 統計量為 0918

Bartlett 球體檢驗統計量的 P 值為 0說明非常

適合進行因數分析其次我們以 Varimax 旋

轉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如表 45 所示發現因子 1 中包含一般安全事

件等 10 項指標因子 2 中包含機型設備狀況等 8

項指標因子 3 中包含操作違規率等 9 項指標

因子 4 中包含乘客安全水準等 3 項指標 ( 表 4表

5)累計解釋方差為 6642

表 4 旋轉成份矩陣 a

旋轉成份矩陣 a30 個指標 成份

1 2 3 4

一般安全事件 802 218 174 209空防安全事件 796 148 131 260安全組織計劃 757 193 135 255安全標準規章 755 268 206 092安全監督檢查 744 214 291 184安全激勵機制 730 201 263 123領導重視程度 729 246 266 063資訊處理能力 712 340 151 200安全教育培訓 702 309 177 159資訊處理能力 663 279 103 200機型設備狀況 250 773 171 096飛機使用時間 324 728 182 065空管保障能力 244 726 135 210機場管理能力 221 675 137 062內部保障能力 241 614 221 306維修差錯概率 192 574 183 280設備故障情況 355 553 099 342設備達標情況 403 544 236 242操作違規概率 038 227 772 -054操作失誤概率 056 268 762 -037事故發生概率 344 055 755 141業務技能水平 035 146 717 055組織管理能力 327 035 684 249協調配合能力 351 140 684 150工作超限時數 408 275 642 140身體健康狀態 351 090 550 449心理健康狀態 348 197 530 390乘客安全水準 171 292 041 773乘客乘機素質 239 319 145 728乘載危險程度 309 364 297 548

41

使指標在評估工作中概念更清楚能更好地反映實

際情況將環境因數下屬的原評估指標ldquo飛機廠家

型號rdquo修正為ldquo機型設備情況rdquoldquo安全綜合計劃rdquo

修正為ldquo安全性群組織計劃rdquoldquo乘客應急能力rdquo修

正為ldquo乘客安全水準rdquo但所有指標在評估量表中的

解釋意義均保持不變僅做名稱上的修正

3 實證研究

31 模型構建

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可靠

性及量化其路徑係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給客

艙安全評估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基

於上述已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系統工程

的ldquo人rdquoldquo機rdquoldquo環rdquoldquo管rdquo的原理 [25]

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全球航空安全計劃》[26]

中的要件把指標體系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包

括管理水準環境保障機器性能人員表現

乘載影響並建立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影響關

係的初始理論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圖

2)把路徑圖轉化成因數與指標間關係的測量

模型和因數間關係的結構模型如圖 3 所示

使用 AMOS 軟體對模型進行檢測和修正從

而確定最佳的模型

表 6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項)體系

表 5 解釋的總方差根據因數分析結果結合專家以及問卷回饋

意見將 40 個評估指標合併為 30 個指標(表6)

重新對合併後的 30 個指標進行因數分析雖然指

標數量精簡但更具有代表性解釋性更強操

作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

雖然新的指標分類與初始分類有個別指標存在

差異但其原來的意義完全支援新類別的共同屬性

即在大的因數分類上基本一致只是將資訊因素合併

作為管理因數的評估指標因此確定的 30 個指標

的評估系統由ldquo人員環境管理乘載rdquo四個因數

構成另外根據專家回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為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2

圖 2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

43

圖 3 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 圖 4 驗證性因數分析模型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4

本研究驗證性因數分析 (CFA) 方法對測量模

型進行檢驗如圖 4 所示各因子 Cronbach α 係

數與因子載荷如表 7 所示

32 結果分析

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後得出了

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larr環境保

障rdquo兩條路徑未達到顯著性外測量模型的整

體擬合情況較好各擬合指標值均達到了要求的

數值鑒於關鍵的擬合指標已達到要求不再對

模型指標做修正只對部分路徑進行調整表 8

列出了對修正後的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

的結果模型 1ldquo人員表現larr環境保障rdquo模型

2刪除路徑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

larr環境保障rdquo

模型 1 和模型 2 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見表 9

可以看到經路徑調整後的模型各因數之間的顯著

性明顯提高而模型與資料擬合的評價指標值變

化不大因此確定第二次路徑調整後的模型 2

為最終模型

表 7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3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30 指標 ) 因子載荷

人員 876 92

環境 876 85

管理 926 91

承載 813 78

總體 942 92

表 9 模型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

評價指標 建議要求 模型 1 模型 2

χ2 越小越好 385567 391832

χ2df

(P > 005) < 3 2294 2399

GFI > 09 0868 0889

AGFI > 08 0861 0861

IFI > 09 0938 0937

TLI > 09 0927 0927

RMSEA < 007 0068 0068

表 8 因數載荷與路徑係數分析

路徑 標準化回歸係數

模型 1 模型 2

機場管理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832 0831

空管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69 0769

内部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92 0798

維修差错概率 larr 環境保障 0727 0729

飛行使用時間 larr 環境保障 0909 0923

飛機廠家型號 larr 環境保障 0692 0692

設備故障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531 0511

設備逹標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611 0632

安全綜合計劃 larr 管理水平 0821 0826

安全標準規章 larr 管理水平 0788 0778

空防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805 0819

信息處理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87 0789

一般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764 0774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624 0634

安全監督檢查 larr 管理水平 0662 0673

領導重視程度 larr 管理水平 0721 0736

安全教育培訓 larr 管理水平 0626 0634

資訊辨認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22 0732

乘客應急能力 larr 乘載影响 0888 0893

乘客乘機素質 larr 乘載影响 0821 0837

乘載危险程度 larr 乘載影响 0668 0679

操作失誤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10 0810

工作超限時數 larr 人員表现 0524 0519

業務技能水平 larr 人員表现 0651 0651

操作違規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34 0836

事故發生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766 0778

身體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716 0742

心理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621 0625

協調配合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11 0723

組織管理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81 0790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746 0749

人員表现 larr 管理水平 0628 0638

人員表现 larr 環境保障 0234 0228

乘載影响 larr 管理水平 0422 0652

乘載影响 larr 人員表现 0148

乘載影响 larr 環境保障 0177

注plt001

45

模型 2 的路徑係數如圖 5 所示可以看到

1) 人員表現操作違規及失誤兩個指標的載

荷均較高這表明對於客艙不安全事件而言操

作失誤和違規都是對其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

也是衡量客艙安全水準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其

中在人員表現中操作違規的載荷最大這與民航

局客艙不安全事件記錄統計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情

況是吻合的工作超限時數業務技能水準指標

心理健康狀態與其他指標相比載荷較低這可能

與實際運行中的狀況有關另外管理水準和環境

保障亦會使人員表現出現變化這也是明確了

持續的培訓提升管理技巧和環境變化是影響人員

表現的先決條件故此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

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27](CCAR-121

部)中對客艙運行人員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對

於客艙運行人員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局方近年

來也將客艙監察工作的重點放在運行資格和超

時上所以儘管大家都反映飛行疲勞但實際上

由於錯誤操作引發的客艙不安全事件在數量和影

響上遠遠超過因超時而導致的而且操作違規和

失誤的根本原因除了是身心健康和態度的問題

也是由於業務技能不熟悉而引起的故明確對維

修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作嚴格的要求和提升協調

能力

2) 管理水準除了安全激勵機制安全監督

檢查和安全教育培訓外其他指標的因數載荷都

較大這表明管理水準因素對於客艙運行安全而

言其意義非常重大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一

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內部分工細緻且與外部各個

單位聯繫密切還有管理水準的好與壞對環境

保障人員表現乘載影響都有關係因此加

強管理力度理順各種關係才能讓這個複雜的

系統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把潛在的風

險和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3) 環境保障分為內部環境保障和外部環境

保障這大部分的指標載荷都較高從近年顛簸

傷人事件頻發可以反映出來另外環境保障與

管理水準互為影響也對人員表現提供了變化

因此加強對客艙運行中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的預

測和掌控成為減少此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

段另一方面飛機使用時間指標的因數載荷均

較大表明這指標能較好地作為環境保障中機器

性能部分的衡量標準其中設備型號設備性能

及飛機役齡對設備的影響都直接體現在設備的

故障率上而這恰恰是不安全事件記錄中佔據很

大比例的一部分同時也受到環境保障管理水

準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合適的環境有助客艙安

全的提高

4) 乘載影響乘員安全水準和乘機素質載荷

係數都比較高原因是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大

眾化包括乘載人和乘載物對航空安全的影響越

來越大也受到管理水準的優劣所影響首先是

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齊

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都是

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

4 結論

在實際使用時客艙安全評估系統儘可能使

用多樣化簡單可行且客觀公正的檢查評估方式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本評估系統對於 30 個評估

指標採用以下 7 種評估方式1) 由客艙安全檢查

員按照民航局飛行檢查標準使用檢查單進行跟班

飛行檢查2) 由檢查組按照評估檢查單對航空公

司進行實地檢查3) 被評估公司填寫公司報告表

格4) 通過採集記錄器中的資料對客艙運行品質

進行檢查5) 由檢查組出題對有關人員特別是客

艙安全運行人員進行考試6) 系統給出個人意見

單分發到基層單位由公司群眾對公司安全現狀

安全管理等專案進行評分7) 由檢查評估人員對

被評估單位的人員進行隨機的實地訪談

客艙安全管理提升方面要不斷加強客艙運

行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差錯管理方法的學習

強化業務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良好安全意識和

業務技能的客艙人員降低客艙不安全事件發生

的概率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是保證飛行和客艙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6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附表 1預警指標量化表

4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48

運行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飛機設備的把關

安全是最基本的服務服務工作不能影響安全工

作加強客艙安全運行的管理力度強調客艙運

行中安全基礎不能動搖客艙運行相關部門應加

強溝通保持資訊共用加強人對於客艙的掌控

力度從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來減少這些因素對客

艙運行安全的影響

圖 5 模型 2路徑係數圖

49

[1] 江東飛艇自主飛行的方舟[J]大飛機2012(02)90-91

[2] 民用航空[J]國際航空1999(06)3-5

[3] ICAO Latest edition of ICAO Safety Report confirms 2017 as aviationrsquos safest year [EBOL] (2017) [2020-6-03] httpswwwicaointNewsroomPagesLatest-edition-of-ICAO-Safety-Report-confi rms-2017-as-aviations-safest-yearaspx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中國中國民

用航空局 2019

[5] 王燕青周紅月 民機客艙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中國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9165-169

[6] 嚴文婷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內江科 201334(08)21-22+24

[7] 李紅毅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索 ldquo決策

論壇mdashmdash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rdquo論文集(下) 2016年06月25日北京《決策與資訊》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

學院 2016171

[8] 于蓉 民航客艙安全文化初探[J] 民航管理 2015(08)18-20

[9]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

與環境學報 201818(03)993-997

[10] 王漢滋杜紅兵賈曼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9(31)407-412

[11] 李青 民航客艙乘務員在飛行安全中的作用探討[J] 企業改革與

管理 2019(02)99+101

[12] 柳智慧 民航飛機客艙設備選型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民用航空 2008(10)90-91

[13] 熊力 民航客機客艙內無線通信設備天線輻射干擾危害研究[J] 電子製作 2016(11)47+50

[14] 沈巧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現代經濟

資訊 2019(10)386

[15] FSF Editorial Staff Generic Checklists Focus Response to In-fl ight Dangerous-good Incidents[EBOL] (2005-1) [2020-7-29] httpsfl ightsafetyorgccsccs_jan-feb05pdf

[16] 徐小杰呂海霞宋建麗事故致因理論發展現狀研究[J]航空標準

化與質量 2019(06)42-45

[17] 趙立祥劉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及其應用[J] 經濟論壇 2009(09)94-95

[18] 歐陽帆 基於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內河水上交通事故成因分

析[J] 水運管理 2007(12)31-33+35

[19] 肖莉 典型化工設備事故致因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14

[20] 劉金玲張傳興 從ldquo瑞士乳酪理論rdquo看血液質量與安全建設的重

要性[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S1)165

[21]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2] 彭忠運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J]工業

安全與防塵 1990(04)26-29

[23] 趙荔 航空公司人力資源預警機制研究[D] 湖北武漢理工大

學2006

[24]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5] 張朋鵬 航空公司安全績效評價研究[D] 中國民航大學2008

[26] ICAO 全球航空安全計劃[EBOL] (2016) [2020-6-03] httpswwwicaointsafetyGASPGASP20LibraryPrevious20GASP20documentation2017-201920Edition10004_zhpdf

[27] 中國民用航空局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

規則》第五次修訂的解讀[EBOL] (2017-10-09) [2020-6-6]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CJD201710t20171009_47121html

参考文献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學生活動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學生榮獲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優勝獎

由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園林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近

日圓滿落幕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本科生鄒淇凱榮獲大賽優勝獎指導老師為人

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

比賽是各地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專業性比賽迄今共舉辦了七屆今年大賽的主題是ldquo從lsquo城市動脈rsquo

到lsquo城市靜脈rsquordquo學生鄒淇凱在 300 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優勝獎他創作的獲獎

作品《飛鳥與海浪》將ldquo飛鳥rdquo和ldquo海浪rdquo的元素提取到設計中以波浪形狀為場地主線用翅膀的護

河呈現河道修復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素養展現了澳科大設計專業師生的風采鄒淇凱表示一直有關

注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該比賽提供給景觀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子一個展示個人風采與能

力的廣闊舞台也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50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陳宜有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伴隨

這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步加深保險業隨著國際市場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保險行

銷策略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此

基礎上創新符合國際行銷的策略已成為現今中國保險企業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在頻繁的經貿活動

和國家間關係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傳統的保險行銷策略和市場環境無法適應因此本文以經濟

全球化為基礎著眼點希望借由本次研究為中國保險企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故本文

先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行銷的影響進行分析 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最後给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中國保險業行銷理念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E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s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come closer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also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ow to occupy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on this basis to innovat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sh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reform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quent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ditional insur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annot adap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scientifi 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 rs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n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Maca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Marketing Concept

收稿日期2020-04-29修訂日期2020-07-13通訊作者陳宜有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銷學

E-mail hahamamananahotmailcomTel 00853-66998837

0 引言

保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保

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無可

取代的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國際

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都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國際

行銷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的聯繫

更為密切 [2]中國加入 WTO 以來面臨和接受經

51

濟全球化的改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最大體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

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

區的流動 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繫的一

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

趨勢 [3]近年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

術的飛速發展各國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升級不斷

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在全球經濟帶來了世界市場

的巨大變化中極大地促進了行銷策略的變化和創

新 [3]

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 越來

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資源與市場機

遇 [4]企業要想得到不斷的發展 就要對市場的全

球化及全球化的劇烈競爭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

中國保險企業必須隨著發生的變化改進現有不符

合市場要求的體制如果中國保險企業在發展中

仍然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

將被其他適應變化的國際保險企業所取代因此

中國保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

之地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那就必須在經濟全球

化的基礎上創新保險行銷管道的現代運作模式

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以

尋求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的影響

1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管道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不再限

定於本土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其已擴展為全球同

行業之間的競爭這不僅使市場競爭越加激烈

也使得企業所面對的發展與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加

大 [5]保險企業都在謀求創新市場行銷的策略希

望借由全新的市場行銷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與

市場的發展需求同時面對全新的需求保險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巨大中國作為新興經

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較發達經濟體還很

不健全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賴某一能

源資源容易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5]因此在創新行

銷模式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法想像的各種問題所

以這需要保險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模式調整現

有的行銷管理制度 從而創造有效創新市場行銷

管道因為行銷管道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企業賴以

生存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

費者的整個過程和路徑任何行銷管道的起點都

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終點均為消費者或用戶

對於保險業而言整個保險行銷管道的過程無論

是保險公司本身還是仲介人最終面對的都是保

險產品的消費者或需求者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

漸迅速這不僅使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也

使各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

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 [6]現階段資訊的傳遞

與共用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為世界各國之間的

貿易往來與經濟交往創造了便捷條件企業獲取

市場訊息的管道也愈加豐富化與多樣化電子商

務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與技術優勢面對這些

新的情況如何做好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成為企

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7]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行銷挑戰諸多企業已

跨過產品競爭直接採用品牌行銷的全新行銷方式

眾所周知的國際品牌逐漸由自身轉為國家的臉面

和名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逐漸加深因

此在今後考慮市場行銷時就需要充分考量消費

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且需與國外接軌可見

企業必須越加重視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

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的市場行銷進行新的思考與

發展以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企業自

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8]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

保險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保險銷售的弊端

日益突出作為行業中謀求上進的小型保險公司

為生存開創了較多的行銷方式為市場帶來了更

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引入了符合國際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2

標準的高端行銷管道

便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保險企業需要將行

銷管道納入其市場戰略和管理體系之中並建立

或擁有產品代理仲介和零售終端架構在保險

行銷過程中實現高度協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管

道衝突最終于行銷管道建設中形成最有效最

理想的管道是整合管道由此可見具有雄厚資

金和綜合實力且願意做出改變的保險企業將建立

新的整合管道體系通過行銷和企業管理創新達

到管道整合的效果

12 經濟全球化使銷售管道網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保險企業為了

獲取長足的發展已經將相關業務拓展到世界各

個角落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的經濟也得

以注入新鮮的血液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資訊

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也認識到

網路資訊技術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

越來越密不可分線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電

商活動以低成本低庫存以及打破交易時間和區

域的絕對優勢加速滲透到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

面也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全世界提

供了方便且統一的交互平臺造就了任何有野心

的企業都可以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種便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

網路行銷投入特別是針對那些消費類產品的企

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企業也逐步加大了投

入可想而知若企業在這個時代還處在固步自封

的思維向使用且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企業就勢必

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而忽略的企業將

在國際市場上中難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採用通

過網路環境來進行行銷且利用互聯網環境為行

銷提供的便利使企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

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也能夠樹立品牌形

象 [9]因此保險企業更需要注重在網路化環境下

的市場訊息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及時瞭解市場上

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資訊技術的及時整合並通

過全球網路範圍的各種資源整合及時調整產品結

構使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吻合

在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保險企業之

間的競爭也非常殘酷保險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

不再是他們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經營理

念和行銷策略的競爭只有擁有較為先進的經營

理念並且不斷對行銷方式和行銷手段進行改進

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市場份額

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擁護讓企業能夠提升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企業 非常地同

質化他們的商品並不具備獨特性這就更需要

創新行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佔領市場也能夠

更好地抓住機遇打開銷售管道增加銷售額 [9]

在網路化的資金透明度和網路支付的安全性

使線民與網路購物使用者激增的今天電子商務

為代表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經濟高速發展

同時也象徵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正因

如此互聯網保險以低價和便利的行銷模式近

年來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借由此出現的網路行

銷方式給變革的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功

能來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並線上完成保

險交易的一種銷售形式 特別是借助支付寶和微信

等協力廠商的網路銷售平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

逐漸成為保險行銷的最前沿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開創了國際貿易和行銷的

新紀元網路行銷在這個數位時代取得了長足的

進步伴隨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行銷活動行

銷中的行銷連結逐漸與網路集成在一起 [3]借由網

路化的市場行銷發展使傳統企業行銷的局限性

得以打破嶄新的電子行銷管道使保險企業與保

護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

掌握大量的產品資訊從而節省了許多流通環節

使用這種全新的消費管道的保險消費者完全可以

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購買過程甚至不需要出門就

能夠瞭解各種最新的商品消息以及完成相關的購

買活動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方

便快捷全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說還可以有效

53

降低市場的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險企業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全新

的銷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並且在提高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以及多

元化的消費需求更重要是在保險銷售的同時還

可以大面積地採集客戶資訊深吸根據客戶的意

見回饋調整產品和服務的性能使客戶認為保險

企業銷售的產品是定制化的服務是貼心的對

保險企業而言採用合理且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段

對於保險企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最

終為保險企業提供科學合理方法降低成本並提

升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當順應社會發展

趨勢盡可能多地豐富自己的銷售管道增加企業

多方收入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11]

13 經濟全球化下的互動行銷模式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企業市場行銷帶來了

巨大的挑戰 傳統企業行銷市場導向絕大部份依賴

於產品的銷售量 不深入調查市場走向 盲目的大

批量生產產品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產品日

新月異 更新速度十分快 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很

容易出現供大於求的產品滯留現象 [12]移動電子

商務互動行銷摆脱了傳統電子商務行銷對時間和

地點的束縛利用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即可以實

現交易的全部過程使交易更加靈活而且通過

移動終端設備還能夠實現賣家與買家的商業對話

實現賣家產品推廣和行銷目的的同時滿足買家

對商品的實際需求 [13]

面對電子商務為主的行銷管道並在經濟全

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中國消費者

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購物的方式而依託於網路

進行的互動保險商業模式就需要保險企業在更加

謹慎地細化行銷環節的同時加強對行銷環節的

管理借由此保證行銷環節的品質

由於保險企業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和保險

產品後續的服務者若採用網路互動行銷模式進

行保險行銷就更加需要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

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電腦和資訊通信快速發展

的時代移動電子商務互動行銷不斷對傳統商業

模式進行著衝擊使用各種 APP 的消費者與保險

企業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方式這種互動的行銷

模式逐漸成為管道模式的主體消費者完全可以

借由這種全新的模式實現足不出戶的產品選擇

和採購這也使得因為這種基於互聯網的直銷方

式更有效地實現了保險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使

消費者可以更加快捷地選定所需產品整個消費

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個性化這種全新的消費

模式標誌著消費者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

選購過程中也可獲得了更多的產品資訊滿足客

戶的權益的同時也給保險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因此可見保險企業熟練使用並借由互動行

銷產品推廣和銷售效果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

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的性質

和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互動行銷模式才能對

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和銷售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

電子商務互動行銷模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

需要著重培養和吸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對

現有和未來將要推出的 APP 不斷地完善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不斷提高

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的互動行銷是適應

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未來產品推廣和行銷的主要

模式之一並伴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

逐漸成為產品銷售模式的主流保險企業借助這

種互動行銷模式收集顧客的資訊可以説明保險

企業在高品質高效率地完成產品和服務的回饋

更重要的可以幫助保險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

可以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方

式實現互動行銷的最終目標 [14]

當然這種全新的互動行銷模式也直接地削

弱了仲介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15]雖然通過互聯網

交易保險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增強

保險產品的供求關係得到極大的協調使消費者

和保險企業在行銷管道中充分互動但是在互

動的基礎上保險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

務導致其成本變相的增加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4

2 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

調 研 考 察 在 2019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1 月 期

間進行調研目標包括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公

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

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且最

有代表性的一線銷售人員從七個方面對現有中

國保險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行銷策略做出

調查参照学者们对营销影响因素做出的模型

总结根据行业特性选出现今中国保险业常见问

题 [16]分別是忽視網路行銷反向行銷模糊

行銷落後管理品牌意識差忽略品牌意識

缺乏品牌形象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400 張收

回 361 張回收率 9025其中中國太平保險集

團有限公司占 317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占 292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占 26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

125詳見表 3-1

表 3-2 行銷組織和概念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173 481

忽視網路行銷 同意 164 456

不同意 23 64

非常同意 99 275

反向行銷 同意 136 378

不同意 125 347

非常同意 29 81

模糊行銷 同意 106 294

不同意 225 625

非常同意 97 269

落後管理 同意 202 561

不同意 61 169

表 3-1 所屬公司占比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中國太平 114 317

中國人保 96 292

所屬公司

中國平安 105 267

太平洋保險 45 125

21 缺乏行銷組織和概念

保險企業行銷的理論和概念是每個現金保險

企業建立的基礎但是對於現今中國保險企業來

說他們並沒有增強自己的行銷意識也沒有正

式科學合理的行銷組織及相關計畫雖然中

國保險企業順應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使用並實現

了一定的全新行銷手段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中國保險企業的行銷觀念還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和應用這可能是由於中國保險企業仍然採用的

傳統的行銷方式或行銷思想形成的並沒有與時

俱進再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忽略網路行銷最為

嚴重不同意比率只占 64其次是落後的經營

理念不同意比率占 169而反向行銷並沒有收到

較好的結果不同意比率占 347最終模糊行銷

方式基本已被取締不同意比率占 625可見落

後的經營理念和忽略網路行銷是主要問題詳見

表 3-2

22 忽略品牌意識

對於中國保險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化的浪

潮中創建良好的品牌意識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重

要的核心建立中國保險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企

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品牌不僅可以體現

在產品的品質和外觀上還包括服務的品質和信

譽度當前中國保險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

是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儘管通過媒體不斷宣傳

自身品牌希望可以通過宣傳提高企業本身的知

名度從而在行銷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

保險企業並不關心自己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內涵

最終導致保險企業無法在高強度的全球經濟化浪

55

表 3-3 品牌意識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65 181

品牌意識差 同意 189 525

不同意 106 294

非常同意 100 278

忽略品牌意識 同意 222 617

不同意 38 106

非常同意 98 272

缺乏品牌形象 同意 125 347

不同意 137 381

潮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調查結果缺乏品牌形象

和忽略品牌意識差是主要問題分別占 619和

894如圖 3-3 所示

3 結論和建議

31 加强行銷的組織概念和市場推廣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走向和行銷方式的不斷变

化保險行銷的傳統方式和方法已不能獲得既有

的效果因此需要保險企業跟緊時代的轉變認

真審視競爭的轉變即由產品行銷上的競爭轉

化為品牌行銷的全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保險企

業的進駐所帶來的全新品牌已對現有中國保險企

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消費者選擇保險產品的

考慮角度已經從能否滿足需要轉變為考量保險企

業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實力因此在全球經濟化

的影響下進行行銷行為的中國保險企業需要充分

考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場行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完成一

是通過網路方式進行全新包裝包裝應當符合當

地消費者的口味並針對網路的病毒性傳播特性

設計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實用性保險行銷策略二

是打折策略我們可以考慮以通過網路投保帶來

的成本降低將降低的成本以折扣的方式回歸客

戶第三是加強管理及售後服務消費者雖然無

法直接體會保險企業的管理能力但完全可以透

過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對保險企業的管理給予評價

尤其是資訊技術和其他產品的售後服務因此

如果我們能在售後服務中獲得客戶的認可則更

容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四是嚴格控制產

品品質只有真正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才能贏得

消費者的聲譽這將影響行銷管道的順利建立

也將對利潤產生影響

32 增強品牌與產品的連接和創新

保險企業的競爭主要通過保險產品來實現

這也是所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 許多

中國保險企業在創新行銷策略時會參照國際標

準分析國際消費者的心理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

的消費需求但伴随網路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數

十幾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和認知的統一平臺國

內保險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所選擇的保險產

品全面地瞭解同時對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

品牌形象進行解讀最終導致選擇保險產品方式

也越來越多因此保險企業在重視保險產品銷售

的同時就更需要注重企業的品牌價值的建立

並在激烈的選擇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更重要

的是對於保險企業這個類似消費實際是服務型企

業來說如果能夠良好運用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理賠資訊展出來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

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

同時因為在保險企業對保險產品的過程中

不僅要全面考慮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即保險產

品帶來的保障還應在行銷的過程中對構建良好

的企業文化引起從而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如

果可以合理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行销中可見在將

來中國保險企業完全可借由此實現中國保險產品

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6

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保險

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不同

雖然國內市場是國內企業熟悉的環境但是與國

際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環境更加陌生且不可估

量 因此中國保險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經營決

策和發展中通過分析國際行銷中產生的各種問

題來制定合理的計畫和方案最終讓國際行銷為

中國保險企業帶來更多的指導意見更重要的是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保險企業不能

自我封閉需要膽大心細地在國際市場上發展遨

遊不能以百年老店為目標要以建立全球知名

品牌為己任藉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我

們要無時無刻地清醒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國際化行銷是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

活動是確保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重視並採用先進的行銷模式是每個中

國保險企業必不可少的改革這是國際市場發展

而決定的

33 研究限制及後續建議

此次研究對於中国保险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

的行销进行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说明但

受調研條件和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樣本選取上

本研究不能得到中国所有所有保險企業的總體抽

樣只選擇了名列前四的保險企業從而導致嚴

格意義上無法對全部中国保险企業做出有效的評

測也無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如港澳地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後續研究之可擴大研究範圍選取範圍更加廣泛

並進行深入研究

同時由於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雖大體種類

可以歸類但個別子類別無法詳細進行闡述也

就導致無法針對產品的特性對行銷的方法和企業

品牌的建立進行有效的分析故在後續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並在針對每一個產品做出的研究中產生有益於增

強研究的實踐性意義

[1] 謝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資保險公司行銷策略研究[D]清華

大學2003

[2] 王銳邱蘭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銷組合策略變化[J] 農家參謀2019(24)191

[3] Lamberton C and Stephen A T (2016)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rketing 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6)146-172

[4] 張偉汪濤 網路化行銷能力及其對企業國際化績效的影響mdashmdash基

於企業知識基礎理論[J] 珞珈管理評論2019(02)139-155

[5] 周晶楊馥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保險發展mdashmdash來自ldquo一帶一路rdquo

沿線國家的實證研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2)5-11

[6] 牟豔蓉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現代行銷(資訊版)2020(03)246

[7] 戴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探討[J] 現代行

銷(下旬刊)2020(03)60-61

[8] Wang Jianfeng Zhang Chuang (2020) The impa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62118-127

[9] 仇 志 清 如 何 做 好 市 場 行 銷 工 作 的 變 革 與 創 新 [ J ] 行 銷

界2019(26)146-147

[10] Kumar A Bezawada R Rishika R Janakiraman R and Kannan PK (2016) From Social to Sale The Effects of Firm-Generated Content in Social Media on Custo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 (January) 7ndash25

[11] 葉蔚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0(01)78-79

[12] Watson IV G F Wormb S Palmatier R W Ganesan S (2015)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Trend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546-568

[13] 李 曉 丹 廣 播 融 媒 體 互 動 行 銷 的 創 新 探 索 [ J ] 中 國 廣

播2019(08)57-59

[14] 黃 淑 貞 互 動 行 銷 網 路 時 代 的 行 銷 [ J ] 現 代 行 銷 ( 下 旬

刊)2019(07)75-76

[15] Venkatesan R Farris P Guissoni L A and Neves M F (2015) Consumer Brand Marketing through Full- and Self-Service Channel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644-659

[16] Palmatier Robert et al ldqu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 Meta-Analysisrdquo Journal of Marketing 704 (2006) 136ndash153

参考文献

57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郭泰麟黃斐王璟寧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聚焦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意願上在傳統的衝動購買

行為模型基礎上聯繫了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概念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

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探討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構建了相

應的研究假設和模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了249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並採用結

構方程來分析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數據主要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傳統因

素對於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而且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也有重要影響同時感知價值也是衝動購買意願產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澳門互聯網消費信貸衝動購買意願自我效能感知價值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focus on major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onsumers in thei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personal online fi nancial services will affect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and consum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ho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Ant Credit Pay 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Moreover time press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e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Ant Credit Pay thus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loans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elf-effi cacyPerceived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29修訂日期2020-07-08通訊作者黃斐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E-mail fhu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191

0 背景

根據《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 2018 年已經達到 71

億報告認同網絡消費的供需兩端的ldquo雙升級rdquo

正為中國電商市場注入充沛的發展動力在這大

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普及應用可以被

視為水到渠成的供給端服務升級是品質電商對

58

傳統消費信貸服務的自然創新成為豐富消費服

務場景和催化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上

龐大的業務用戶和數據等方面的資源發揮

電子商務交互中用戶關係消費情境和商業情資

的優勢不僅提升了電商時代中受限於傳統消費

信貸的服務能力而且升級了消費信貸服務中的

產品業務和風控等行業發展要素互聯網消費

信貸工具一般能夠簡化消費信貸的程式以便利大

眾用戶又能在大數據環境中精准營銷目標客戶

滿足其用戶需求然而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

迅猛發展正在重塑中國傳統的ldquo量入為出rdquo和側

重儲蓄的消費觀念在享受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

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助長了

ldquo超前消費rdquoldquo過度消費rdquo這樣的負面消費信

貸行為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另一

不可不知的是衝動性購買是常見又重要的

消費者行為衝動性購買行為依然需要經歷消費

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它不單由消費者自身特質決

定環境因素往往扮演關鍵的驅動角色而互聯

網消費信貸工具的兩面性可能會形成重要的環境

刺激 [1]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的用

戶群體發展迅猛在大學生和初入職場新鮮人中

中非常流行既與網絡購物和電子支付應用的普

及趨勢相契合分期付款先消費再支付等規則

又能去打動ldquo不夠錢的慾望rdquo的用戶痛點刺激

計劃外和衝動性的購買行為研究者需要跟進理

解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我們

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

經驗探究這些用戶的衝動性購買意願的主要影

響因素

我們研究聚焦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

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上在衝動性購買的既有

文獻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發展並通過實證研究

不僅討論了傳統的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和金錢

充裕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且提出消費者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自我效能感來顯示互聯網

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在消費者心理歷程中與衝動

性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同時還將消費者對商品

的感知價值來作為內外部刺激作用衝動性購買意

願的仲介因素期望能更全面地反映消費者在衝

動性購買行為發展中的心理決策平衡的歷程並

能針對性地給出推廣和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衝動性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長期以來受到持續

的研究關注早期研究通過對比實際購買商品和

購物清單上商品而得出的非計劃購買行為的認識

逐步加入消費者感知的刺激因素而產生的不同衝

動性購買行為模式在簡單的計劃與否的差異中

進一步區分購買行為中理性的變化不斷擴充對

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感知和情緒的影響作

用的理解突出了衝動性購買行為裡較少理性思

考決策較多內生感性反應的特徵明確衝動性

購買受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驅動的內涵

Rook 等人的研究 (1995) 將ldquo衝動性購買rdquo

定義為消費者出乎意料經歷內心中突然強烈

而難以抗拒的購物慾望常常體現出愉悅中其他

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還伴隨不顧後果的思考傾

向 [2]Bayley 和 Nancarrow (1998) 認為ldquo衝動性購

買rdquo在心理歷程裡包含了突發強烈情感享樂導

向的特徵並且歸納出四種衝動的類型(1)盲

目的衝動(blind impluse)當時完全被商品的單

一特性吸引忽略全面的價值衡量產生出即時

和執著的購買慾望往往容易在事後注意到決策

的不正常就像消費者回顧當時購買行為過程裡

如同被催眠了一樣(2)加速的衝動(Accelerator

Impulse)消費者出於未來需求的滿足而願意當

前更多地購買某商品作為一定的存貨譬如用促

銷提醒消費者在當下需要以外進行提前購買和儲

59

存(3)補償的衝動(Compensatory Impulse)

消費者對於自身感受的偏差而進行的平衡和報酬

的自我心理適應譬如情緒低落目標失落任

務艱難自尊受損等情況下消費者進行無理性

的非計劃購買(4)突破的衝動(Breakthrough

Impulse) 出於消費者改變自身生活現狀的決心而

進行的超乎尋常的購買行動往往表現出異常的高

消費和違背習慣的購物決策譬如昂貴又超乎消

費水準的儀式場景珠寶藝術品等 [3]Omar 和

Kent(2001) 描述了消費者在商品購買決策過程裡出

現即時即刻的自發的情緒反應不僅顯示對商品

欠缺理性認知的平衡思考而且在短時間內出現

缺少自我控制的失衡狀態 [4]

我們在這些文獻基礎上選擇確定本研究中衝

動性購買(Impulse Buying)需要包含了非計劃性

購買內在的消費者認知和情感消費者對於外

部刺激的反應等三大部分內容將衝動性購買定

義為ldquo消費者產生非計劃內的強烈且難以抗拒

的對於商品的購買慾望並且缺失正常情況中對

商品多方面特性的衡量思考rdquo以此作為在我們消

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構面基礎

由於衝動性購買行為在消費者購物經驗中並

不少見在某些品類的消費活動裡會佔有很高比

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會比在傳統線下購物消費

環境時擁有更高的衝動購物傾向 [5]究其原因互

聯網時代下線上購物模式提供給消費者時間和空

間上充分的靈活度其價格發現和交易過程也更

為彈性和效率比普通線下購物環境更有效地滿

足用戶的購物欲望既有研究認為線上購物環境

裡衝動消費行為存在且普遍 [5]本研究注意到互聯

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客觀上也能提升了

支付環節的彈性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感知

和決策評估由於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

唄)可以與線上購物支付過程融合一體研究這

個用戶群體內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會具有

普遍意義並在研究的可討論性上得到一定支援

對於引導和管理消費者的此類互聯網消費貸款工

具使用行為帶來一些實證證據

12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中

將商品營銷情境和消費者個人特質結合在一起

用營銷情境中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金錢壓力

和決策評估等因素與消費者個人差異化較明顯

的衝動性傾向易受社會影響和自我主控性自

我價值觀等因素對立統一起來基本促使研究衝

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注意區分消費者個人

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 [1]考慮互聯網消費貸款應用

可以為消費者幫助提供金錢我們研究將時間壓

力和金錢充裕作為重要的前置變量影響衝動性購

買行為

時間壓力 (Time Pressure) 很早就被辨識為影響

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外因時間壓力主要體現在影

響消費者處理資訊和決策轉換的限制因素在時

間限制下消費者感知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轉換策略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準確度

Dhar 與 Nowlis(1999)總結出時間壓力對於消費

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加速接受和處理商

品相關資訊自覺聚焦自認為的突出特徵容易衝

動性購買並後悔其購買決策 [6]而金錢充裕 (Money

Available) 主要是說明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決策

歷程中對於消費預算的權衡研究者將其視為購

買意願的重要驅動因素代表了消費者感知的某

種購物實力 [1]在影響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因素中

金錢充裕關係到消費者對於消費後果的擔憂和顧

慮較高的金錢充足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預算

較易刺激消費者的非計劃購買甚或衝動性購買

線上購物環境中倒數式的限時策略比較常

見以往研究成果也普遍認可時間壓力會對消費

者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也能套用金錢充裕的概念來解釋用戶的心理變

化所以這兩個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中的外部變

數被納入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

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

經典的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的個人認知行為和

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因果模式對於促使消費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0

者發展使用某能力的信心並使用該能力執行和

完成特定任務再通過目標系統成就來加強個人

動機其中自我效能作為個人對於未來行動達成

目標或期望的信念和自我能力的評估判斷可以

作為基礎動力使自己有動機去進行個人行動所

以個人自我效能將影響個人特定行動相關的決策

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對於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的自我效能高低會採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因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表現 [7]具體而言自我

效能感(Self-effi cacy)概念通過表達個體判斷自

身是否完成某任務或行為的信心程度體現出個

體對於行為前後的自我能力方面的理性評估其

結果會直接影響行為相關決策不僅影響個體對

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引導個體選擇不同難

易程度的行為的轉換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行為前後的情緒自我效能較高的人相對表現

出更有信心和更積極的情緒 [8]個人特定的自我效

能較低時較會採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而個人特

定的自我效能較高時較會採取積極應對的行為

自我效能感經常出現在科技接受行為研究中譬

如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意願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直

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包含的效能預期(能夠執行

特定行為的自信)和結果預期(相信執行特定行

為的結果)能夠持續影響物件行為的初始和進行

所以線上購物環境中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其自我效能感代表用戶對線上上購物過程裡

關於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行為和使用結果

的認知在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能否

出現自我效能與意圖之間的正向影響這引發了

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

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另一外部變數的研究興趣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在衝

動意圖形成機制中著重觀察研究了消費者情緒

的作用同期類似的研究也很多會去討論消費者

個體的心理狀態人格特徵和性格傾向 [1]由於普

遍接受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並不特別偏向非理

性(甚至病態)的部分而多數研究將衝動購買

視為非計劃性特別刺激後的消費者決策結果的

產物圍繞商品的行銷刺激因素曾被認為是衝動

性購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商品自身的

諸如產品資訊展示方式和行銷刺激等容易刺

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但是這較難以充分評估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者在資訊傳遞和認知上的差

異也不能解釋不具有此類行銷刺激因素的商品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Dholakia(2000) 解

釋了消費者從衝動欲望轉化成實際的衝動性購買

行為的過程提出了在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

素中需要檢驗消費者在購買欲望產生後隨即進行

的理性反應和決策評估存在哪些阻礙購買行動

的限制因素 [9]

研究者大多認同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圍繞商

品的付出和收益的比較結果包含了消費者對商

品支付價格換取的相對品質的評估從而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價值上的認知此認知對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有直接影響Zeithaml 等人提出(1988)大

多數消費者會關心商品的價格和品質的平衡這

種權衡包含了消費者基於收益和付出的個人觀點

對商品作出的整體評估形成消費者感知購買收

穫的相對商品品質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偏向正面

即消費者對商品判斷的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這

種主觀整體認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一般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10]在ldquo物有所值rdquo

的基本思路下消費者對商品的收穫利益和付出

成本的主觀判斷可以包含了金錢因素和非金錢

因素個體經驗和特徵的綜合內容相對鮮明的

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者們開發出眾多的感

知價值的構成部分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思路

其一是偏向購買基於理性思考傳統地圍繞商品

性價比和主要特質所形成的功利方面的價值典

型的有節省的價格價值品質的功能價值有用

的實用價值認同的社會價值等其二是描述消

費者個人的情緒感知集中在消費者主觀在商品

和購買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主要的有娛樂的享樂

價值滿足的個人價值獵奇的求知價值愉悅

的情感價值等Babin 和 Attaway(2000) 將感知價

值主要劃分在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兩個部分Lee

61

and Overby(2004) 則用實用價值和體驗價值來進行

區分 [1112]在感知價值的內在構成上我們主要

沿用 Sweeney amp Soutar (2001) 總結前人研究得出的

四維度劃分分別是情感價值 - 消費者感知的生理

心理的情緒狀態和主觀體驗社會價值 - 消費者對

於其社會自我概念的增強有效性的判斷價格價

值 - 消費者對於付出成本的減少的評估品質價值 -

消費者對實際感知品質和預期的品質的比較 [13]

所以在諸如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外部環

境因素之外圍繞購物標的的感知品質和感知付

出的消費者心理我們研究用消費者感知價值來

作為消費者認知的利得和利失的評估並認為感

知價值可以在主要外部變數與衝動購買意圖之間

起到仲介作用希望以此豐富研究互聯網消費信

貸工具用戶產生衝動購買意圖的心理決策過程

2 研究設計  

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過程中既有研究文獻成果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礎本研究首先主要借鑒了 Beatty 等

(1998)的衝動購買模型(圖 2-1)[1]其研究結

果突出了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購物樂趣以及衝

動購買傾向通過仲介變量來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

買意願

圖 2-1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1]

再結合了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電子商務背

景將技術接受概念和消費場景聯繫在一起選

擇ldquo消費者感知價值rdquo去替代原有模型中ldquo購物

情緒rdquo的仲介因素能夠適當完整消費者在購物

決策過程中的複雜感知同時以社會認知理論中

的ldquo自我效能rdquo來反映消費者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使用中的ldquo信念rdquo在個人行為層面上

可以整合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後進一步探討對ldquo衝

動購買意願rdquo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實了時間壓力是消費者在購物決

策過程裡的重要情境變數作為消費者感知的時

間可用和時間緊張感是造成非計畫購買的關鍵

推手時間壓力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買

意願 [14]Graa 等(2014)的研究分析驗證了時間

壓力通過消費者感知的時間限定催促消費者加快

做出購物決策並執行並引發消費者對於購物時

間短缺的情緒感受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物

意願和購物行為 [15]研究希望證實互聯網消貸應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2

用的用戶的衝動消費意願如常會受到時間壓力的

影響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1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

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儘管傳統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中包含消費

者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認知但是無論是非計畫購

買行為研究還是電子商務研究都有不少結果顯

示感知價值對於購物意願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14]

電子商務背景中購物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資訊

吸引力依然是通過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評估來塑造

相關信念來推動購物意願感知價值的提高能

夠產生衝動購買意願的提升研究希望檢驗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在消費決策過程中的感知價值

能夠影響其衝動消費意願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包含的不同價

值內容感知和整體收益成本的比較評估而時間

壓力被證實會催促消費者的決策思考在時間壓

力和感知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論缺口上有些實踐

經驗顯示了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如果較低價格會

減少對商品品質的思考判斷時間壓力對感知價

值的影響關係是較為直觀存在的曾有研究者也

試圖去證實它 [16]Etkin 等(2015)通過實驗顯示

出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評估內容的增加會讓消

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的增加並且產生壓迫感和

焦慮感去影響消費者對於付出和補償的比較從

而在價值感知上推動相關決策 [17]由於時間讓消

費者能對目標和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更仔

細地評估其價值Lu 和 Jen(2016)注意到消費

者在評估產品的服務和成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

決策猶豫和衝突感知在決策困難的同時時間

緊迫感對於感知價值判斷的影響切實存在 [18]研

究希望檢驗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網消貸應用

的用戶感受到時間壓力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

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

響有仲介效果

金錢充裕作為消費者感知的可支配金錢的相

對滿足在網路金融投資的實證研究中會反映在

網路金融投資者對於投資價值的判定裡 [19]類似

的關係也發生在消費情境中當消費者認為金錢

充裕時會更關注待購買商品的品質並願意付

出更高的價格成本而當消費者認為金錢充裕相

對較低時消費者對於待購買商品的價格更敏感

並對商品的非首要品質較為不重視 [20]在俗稱的

零花錢效應裡經常發現經濟狀況較好與價格的

低估較高的購買意願和較高的衝動消費行為聯

繫在一起Newcomb 和 Rabow(1999) 認為在人的

心理中在金錢的交易工具的理解以外更能形

成諸如快樂和控制的心理價值評估更進一步反

映在自己對個人財務管理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

好的習慣認知其中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好的習

慣認知很接近去消費者的自我經濟狀況評估對於

價格感知風險和感知價值的影響 [21]研究希望

由此聯繫到消費決策情境中的感知價值中收益獲

取和成本付出的對比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的金錢充裕認知對其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

如下假設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

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自我效能作為個人認知的重要基本因素聯繫

到社會認知理論中個人認知環境和行為的三元

相互關係自我效能因素能夠對個體行為形成關

鍵影響很多研究證實個體的自我效能直接影響

相關信念和價值觀從而逐步引導去影響個體的

實際行為 [22]在證實自我效能是個人執行相關行

為的重要因素的時候也有研究注意到自我效能

在顧客服務進程中可以產生變化而這種自我效

能的變化能夠顯著影響顧客對於服務的價值感知

如果企業能夠在服務顧客的過程裡提升顧客的

自我效能感這種認知水準的提升會讓顧客產生

更高的服務滿意和更好的價值體驗 [23]在社會認

知理論框架下一些研究試圖證實自我效能與特

定的感知價值內容之間的關係由於感知價值實

質上作為消費者的決策評價不僅圍繞商品的客

觀品質而且更多地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評估

所以消費者的個人經驗和特質無疑會影響整體感

63

知價值的結果 [24]研究希望去思考感知價值的評

估在用戶的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感

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

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5 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

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

有仲介效果

如前所討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自我

效能體現出個體對於自身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的能力評估以往研究顯示了互聯網使用者相

關的自我效能可以對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意願產生

正向影響還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此類的自我認

知會通過作用表現在用戶的心情和情緒影響其

衝動消費意願 [25]在科技接受理論的研究發展中

自我效能也被證實可以成為用戶的行為意願的重

要影響因素而且也是個人執行相關行為的重要

因素 [26]由此我們研究試圖驗證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用戶的自我效能會否影響其衝動購買意願

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

願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在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的基礎上聯繫了消費感知價值科技接受理論

和社會認知理論的概念加入感知價值和自我效

能的新變數意願進一步討論這些因素在互聯網

消費信貸應用用戶中對於其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

關係總共提出如下六個主要研究假設並繪出

以下研究模型(見圖 2-2)

H1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5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

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圖 2-2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研究模型圖

在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選擇上主要是依據

對應的經典文獻作為量表題項的開發基礎並採

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dquo非常同意rdquoldquo同意rdquoldquo普

通rdquoldquo不同意rdquo以及ldquo非常不同意rdquo分別由ldquo5rdquo

到ldquo1rdquo來表示分數越高表示受訪者越贊同問題

內容

ldquo時間壓力rdquo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時消費者感受到購物過程中可用的時間被

壓縮rdquo採用了 J Duncan Herrington(1995)的時

間壓力量表作為主要參考(見表 2-1)[27]

金錢充裕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時消費者對可支配金錢多寡的認知程度rdquo參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4

考 了 Beatty 和 Ferrell (1998) 的 金 錢 充 裕 量 表

適當修改調整作為測量本研究金錢充裕量表(表

2-2)[1]

自我效能定義為ldquo個人對自身能夠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來完成消費行為的主觀認知採

用 Compeau DR 和 CA Higgins (1995) 所發表的

自我效能量表適當修改整理得出本研究自我效

能量表(表 2-3)[8]

感知價值主要根據 Sweeney(2001) 等人的定

義 [13]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包含了四個部分

(1)情感價值(PVE)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所獲得的感情或情感狀態

的效用(2)社會價值(PVS)使用互聯網消

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認知到可以提高

自己與社會連接的地位(3)價格價值(PVP)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

成本的看法(4)質量價值(PVQ)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品質的看

法是否與先前預估的一致(表 2-4)

衝動購買意願定義為ldquo消費者在購買商品

時產生消費衝動的認知rdquo結合 Rook and Fisher

(1995) 的衝動消費量表 [2]作為本研究的量表基礎

(表 2-5)

表 2-1 時間壓力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TA1我認為我必須動作快點才能完成我的購物之旅

TA2我覺得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物

時間壓力

TA3我可以在我空暇的時間購物 TA4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我的購物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2 金錢充裕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MA1我不認為我可以負擔任何非計劃性的購買 MA2我認為我的錢夠用 金錢充裕

MA3我的購物預算比較緊張 MA4我覺得我在購物中有足夠的閒錢

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3 自我效能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SE1即使周圍沒有人告訴我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怎麼使用

我也能使用它

SE2即使我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我也會使

用它

SE3當我碰到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的使用困難時我可

以找到人幫助我我就能使用它

SE4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學習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

的使用方式我就能使用它

SE5只要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具有線上求助(幫助)或

疑難解答的功能我就能使用它

SE6如果我以前有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類似的其他

軟件及應用我就能使用它

自我效能

65

表 2-4 感知價值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PVE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喜歡購物

PVE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PVE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感覺很好

PVE4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給我帶來快樂

PVS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是被普遍接受的

PVS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PVS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PVP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合理的

PVP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願意支付的

PVP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可以負擔的

PVQ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有一定水準的

PVQ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的品質是好的

PVQ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實用的

情感價值

社會價值

價格價值

質量價值

表 2-5 衝動購買意願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衝動購買意願

IB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有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

東西我覺得我很想買

IB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發現有很多想買但不

在購物單清單的東西

IB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覺得臨時的自發性購

買是可以接受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願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性購買行為引入了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因

素加強傳統的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的因素整

合在一起探討對於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對

像是有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使用經驗的消費者

並不限定年齡性別等人口特徵實際操作中

本研究在正式發放問卷前進行了前測請 20 位受

訪者回答測試問卷並依據實測受訪者的建議修

改了題項的措辭以提升正式問卷的可答性

正式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以瞭解消費者基本資訊和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時

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能感知價值以及衝

動購買意願的量表來衡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關係共計 36 個題項

針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進行邀請問捲

髮放採用便利抽樣法在網絡上填寫問卷且

回收填寫問卷 249 份回收率為 100調查期間

為 2018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共兩周有

效問卷 249 份

完成問卷回收後開始對問卷進行整理將

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基本資料資訊由 SPSS

統計學軟件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其餘主要以 Amo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項分析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249 份根據樣本

的回收情況對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網購頻率等

分別進行所佔百分比分配分析

(1)在男女比例上女性的人數是男性人數的

三倍(2)在年齡的分佈方面21-30 歲的人最多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6

所佔樣本 5622其次是 31-40 歲20-40 歲的樣本

人群數佔總樣本的 80 以上(3)在教育程度上

以本科 專科明顯居多佔整個樣本數量的 8192

(4)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頻率來看一周至

少使用 1 次的人最多佔總體樣本的 5441

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Cronbachrsquos Alpha)信

度系數來檢查調查問卷研究變量在各個測量題項

上的一致性程度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

能社會價值價格價值情感價值質量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等主要變量的 Cronbachrsquos Alpha 系

數 分 別 為 09120929090508380917

087709000862均大於 07 的標準表明所

有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且刪除任

意題項均不會引起 Cronbachrsquos Alpha 值增加這

也同樣表明所有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基於經典文獻來保障

變量之間的關係構建並且根據問卷前測的結果

對題項措辭作了修正和完善量表可被認為能夠

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由下表 3-1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主

要變量各題項標準化因素負荷均大於 05 以上殘

差均為正而且顯著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

效能感知價值社會價值價格價值質量價

值情感價值衝動購買意願的組成信度分別為

0913093209060828084109200902

08800865均大於 07平均變異萃取量分別

為 072607750617054706380792

075506470681均大於 05均達到收斂效

度的標準配適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此保留

全部題目作為後續分析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構面 題項 非標準化 標準誤 CR P 標準化 CR AVE 因素負荷 SE (t-value) 因素負荷 時間壓力 SDS1 1 0757 0913 0726 SDS2 1145 0082 1401 0846 SDS3 1144 0076 14996 0899 SDS4 1239 0083 14981 0898 金錢充裕 Be10 1 0896 0932 0775 Be11 0974 0041 23672 0942 Be12 0841 0042 2017 0875 Be13 0848 005 16907 0802 自我效能 Le2 1 0815 0906 0617 Le3 0996 0073 13725 078 Le4 1065 0077 13748 0781 Le5 1134 008 14157 0798 Le6 1091 0078 14017 0793 Le7 0911 0071 12885 0744 感知價值 社會價值 1 0715 0828 0547 價格價值 1231 0158 7793 0781 質量價值 0943 0132 7164 0679 情感價值 1106 0143 7756 0779 社會價值 Lo1 1 0802 0841 0638 Lo2 1113 0087 12758 0822 Lo3 0872 0072 12125 0772 價格價值 Bo1 1 0838 092 0792 Bo2 1092 0058 18978 093 Bo3 1045 0057 18222 09 質量價值 Sa1 1 0806 0902 0755 Sa2 11 0069 15947 0878 Sa3 1144 0069 16597 0919 情感價值 Se1 1 0839 088 0647 Se2 0935 006 15602 0849 Se3 1054 0071 14795 0816 Se4 0835 0069 1217 0706 衝動購買意願 Be1 1 0859 0865 0681 Be2 0794 0059 13515 0809 Be3 0889 0066 13476 0806

67

區別效度分析是驗證不同的兩個構面相關在

統計上是否有差異在不同構面的題項應該不具

有高度相關如有(085 以上)就表示這些題

項是測量同一件事通常會發生在構面的定義如

有過度重疊時本研究採用較嚴謹的 AVE 法對區

別效度進行評估 由下表 3-2 可知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自我效能與感知價值之間的相關係數

本研究進一步使用 AMOS210 軟件對研究

問卷進行結構方程研究分析首先對各因數與其

對應的各問項之間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明確實

際的測量數據與理論架構的適配狀況(見表3-3)

從表 3-3 可知大多的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結構方程

研究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模型具有不錯

的適配度同時研究模型路徑結果分析如下表

3-4 所示

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數β=0198

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7 且 Plt005 表 明 金 錢 充 裕 對 感 知 價

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感知價

值的標準化系數 β=0213且 Plt005表明自我

效能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感知

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290且

Plt005表明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

系數 β=0223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衝動

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318且 Plt005

表明時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

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9且 Plt005表明自我效能對衝動購

表 3-2 相關分析和區別效度 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 自我效能 感知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

時間壓力 0852

金錢充裕 411 0880

自我效能 563 356 0785

感知價值 344 328 354 0739

衝動購買意願 537 552 528 496 0825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表 3-3 模型擬合度

擬合指標 可接受範圍 測量值

CMIN 53479

DF 391

CMINDF lt3 1366

GFI gt09 0878

AGFI gt09 0855

RMSEA lt008 0038

IFI gt09 0973

TLI(NNFI) gt09 0970

CFI gt09 0973

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其中假設 12

6 皆成立

在驗證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金錢充裕和使

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無仲介效

果的假設 345

本文採用 bootstrap 方法設定 bootstrap 樣本

數位 1000執行仲介效應檢驗bootstrap 置信區

間不包含 0則對應的間接效應存在

1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30131]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08011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57因此分析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8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3 成立

2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200135]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7012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6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4 成立

3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10139]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00137]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2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裕對購買意圖結

構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5 成立

4 結論和建議  

衝動消費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的貢獻一直

比較突出近年來出現很多研究集中在情緒在消

費者決策過程裡的作用將情緒作為預測衝動性

購買意願的前置因素然後轉向找尋環境因素(譬

如互聯網上版面產品等因素)與個人情緒反應

之間的聯繫將其作為消費者個人認知和情感的

反映塑造消費者的決策判斷譬如越正面的情

緒狀態越有助於形成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 [28]

這個部分不僅擴充了而且是聯繫了傳統的強調

外部情境的刺激因素(場地商品優惠等)和

消費者自身個體的特徵因素(消費態度價值觀

性格等)為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實際情境進一步

提示了內外刺激因素的合成作用 [1]本研究考慮到

互聯網消費貸應用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壓力和

預算判斷試圖將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

效能感來作為消費者個體內在特徵並嘗試以感

知價值來作為反映用戶個體情緒和認知的結合的

顯示來研究它們對於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

整體上本研究在經典的衝動消費行為研究基

礎上並通過聯繫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

表 3-4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路徑關係 標準化系數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誤差 T 值 P 值 假設成立

感知價值larr時間壓力 0198 0162 0075 216 0031 支持

感知價值larr金錢充裕 0227 0196 0066 2961 0003 支持

感知價值larr自我效能 0213 0202 0086 2346 001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感知價值 029 0323 0077 4193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時間壓力 0223 0204 0063 3231 0001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金錢充裕 0318 0305 0056 540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自我效能 0229 0243 0072 336 支持

表 3-5 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檢驗

路徑

間接效應 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計值 95CI 95CI

1 時間壓力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57 0013 0131

2 金錢充裕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6 0020 0135

3 自我效能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2 0011 0139

69

加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認知

來研究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衝動

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了時間

壓力自我效能和感知價值均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直接產生顯著影響而金錢充裕不但可以直接影

響到衝動購買意願還能夠與時間壓力和自我效

能通過感知價值的仲介作用來影響沖購買意願

一時間壓力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1 的結果顯著證實了時間壓力與消費

者決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大的時間壓力就

越會導致消費者衝動消費類似 Jung Chang Yan

和 Eckman (2014)在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衝動購

買意願產生影響的研究發現降低時間壓力可

以緩解消費者對衝動購買的意願以及情緒上的積

極反應 [29]意味著商家讓消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

例如商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被出售或促銷消費

者會覺得錯過了該時間段就無法購買或享受不到

優惠會直接使消費者產生衝動購買意願對商

家來說也能在限定期間內提升商品的販賣量

二感知價值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2 的成立驗證了感知價值是衝動購買產

生的前提之一感知價值是能夠影響衝動購買意

願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感知價值

的認知尤其是享樂方面的體驗可以促使消費者

快速購買該商品 [30]本研究討論了消費者在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消費者對於感知價值的認

知如何影響購買意願而衝動購物的消費行為依

然可以通過商品物超所值資訊來進行付出收益的

比較做出非計畫內的購物決策

三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對衝動

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時間壓力與消費者感知價值之間的關係存在

一些理論缺口本研究通過研究時間壓力對消費

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拓展了這個部分的理解時

間壓力對消費者非理性決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

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與衝動

購買意願之間的仲介效應檢驗如同 Ahituv 等人

(1998)研究認為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消費者

想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獲得付出對應的價

值 [31]假設 H3 的驗證讓本研究注意到感知價值在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影響衝動購買最常見的經典因素之一就有

消費者的金錢預算假設 H4 的檢驗結果也支持這

一發現消費者認知中可支配金錢的增加在認

為預算充足的認知下會推動衝動消費意願而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來獲取所需要金錢也十

分便利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意外之財時會

較平常更快速更不經思考地進行購買 [18]本研

究驗證了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的

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及感知

價值在其間具有仲介效應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消費者個體在其個人特

徵偏好的差異都會對商品的感知產生影響 [32]

從 H5 和 H6 的假設看來自我效能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較為顯著Kalla(2016)在衝動購買的內因

動機的研究中也表明消費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到其

對於衝動購買的信念 [33]由此當消費者對於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越具有較高自我效能者有

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購買意願本研究的假設 H5

和 H6 的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當消費者對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者使用

經驗會正面激勵他們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進行消費活動並認為自己不會失控刺激衝動

消費意願並且驗證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感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本研究針對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通過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驗證在金錢充裕和時間壓力

這些較成熟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以外提

出了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在衝動購買意願

的產生過程裡的相關性以此理解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的新因素商家可以在定價和支付過程裡

通過引入互聯網消費貸應用使用的安排設置優惠

刺激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幫助開發設計相應

的推廣策略此外也需要不斷改善互聯網消費

貸應用在網路購物和支付平臺的介面設計説明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70

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行為習慣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正是改變了中國消

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從前ldquo先儲蓄再消費rdquo的

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超前消費分期付款正在取

而代之在認可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市場

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現代消費觀念變化

的這一新動向注意到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很

可能造成無視自身真正的消費實力而盲目地信貸

消費進而遭遇個人財務陷阱當前的消費者需

要堅持理性消費的習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時候要重視法律和社會規範上要求提高

風險防範意識

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努力探索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在

衝動性購買意願上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在傳

統成熟因素以外找尋一些新的線索試圖加入互

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的

因素儘管在研究設計和架構上儘量達成嚴謹的

要求但在條件限制下依然有以下的問題期許

可以在以後的研究中改進

首先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

在既有研究文獻裡的角色並不確定有的場合也

將其作為控制變數所以對於這個部分的作用可

以在更強力的文獻支援下進一步地嘗試和加強

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

人而且女性比例偏高以後可以更貼近互聯網消

費貸應用使用者的人口分佈特徵去更全面瞭解和

分析這個部分人群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法的方法本身限制更深入地真實

地和準確地瞭解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

買意願的形成過程和喜好想法未來研究可以考

慮實驗法通過一些新科技(移動應用和 VR

AR)來探索和驗證某些影響因素對衝動購買意願

的作用

[1] Beatty S E amp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2] Rook D W amp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3) 305-313

[3] Bayley G amp Nancarrow C (1998)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99-114

[4] OmarOand KentA(2001)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fluences on Impulse Shopping Trait and Norm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9(5) 226-235

[5] T Verhagen W van Dolen (2011)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tore beliefs on consum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A model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48(8) 320ndash327

[6] Dhar R amp Nowlis S M (1999)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 choice deferr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4) 369-384

[7] Compeau D R amp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 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89-211

[8]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9] Dholakia UM (2000) Temptation and Resistance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nsumption Impulse Formation and Enactment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17 955-982

[1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22

[11] Babin B J amp Attaway J S (2000) Atmospheric affect as a tool for creating value and gaining share of custom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9(2) 91-99

[12] Lee E amp Overby J W (2004) Creating value for online shoppers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7 54-67

[13] Sweeney J C amp Soutar G 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77(2) 203-220

[14] Peng L Zhang W Wang X amp Liang S (2019)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social E-commerce sales promo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56(2) 317-328

[15] Graa A Dani-Elkebir M amp Bensaid M (2014)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Using the Mehrabian and Russells Framework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参考文献

71

13(24) 101-114

[16] Lin Y H amp Chen C F (2013) Passengers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airportsndash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impulse buying tendency Tourism Management 36 426-434

[17] Etkin J Evangelidis I amp Aaker J (2015) Pressed for time Goal confl ict shapes how time is perceived spent and valued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2(3) 394-406

[18] Lu M amp Jen W (2016) Effects of Product Option Framing and Temporal Distance on Consumer Cho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ess versus Outcome Mental Simulations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33(10) 856-863

[19] Lea S E amp Webley P (2006) Money as tool money as drug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y of a strong incentive Behavioral amp Brain Sciences29(2) 161-176

[20] Foroughi A Buang N A amp Sadeghi R H M (2012)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money amp time available)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among different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damental Psychology amp Social Sciences 2(2) 41-44

[21] Newcomb Michael D Rabow Jerom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pr99 Vol 29 Issue 4 p852-869

[2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2) 122-147

[23] van Beuningen Jacqueline de Ruyter Ko Wetzels Martin(2011)The Power of Self-Efficacy Change During Service Provision Making Your Custom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mselves Pays Off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4(1) p108-125

[24] Zhu G So K K F amp Hudson S (2017) Inside the sharing econom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9) 2218-2239

[25] Chen Tser-Yieth Yeh Tsai-Lien Lo Wen-Chun(2017) Impacts on Online Impulse Purchase through Perceived Cogn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29(5) p319-330

[26] Tandon U Kiran R amp Sah A N (2016) 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India unifi 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 with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 Service Science 8(4) 420-437

[27] Duncan Herrington J amp Capella L M (1995) Shopper reactions to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3(12) 13-20

[28] Gillespie Brian Muehling Darrel D Kareklas Ioannis Fitting product placements Affective fi t and cognitive fi t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placed brand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2(1) 90-102

[29] Jung Chang H Yan R N amp Eckman M (2014)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uls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42(4) 298-314

[30] Karbasivar A amp Yarahmadi H (2011) Evaluating effective factors on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ies 2(4) 174-181

[31] Ahituv N Igbaria M amp Sella A V (1998)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o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5(2) 153-172

[32] De Kerviler G Demoulin N T amp Zidda P (2016) Adoption of in-store mobile payment Are perceived risk and convenience the only driv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31 334-344

[33] Kalla S M (2016) Impulse buying What instills this desire to indulge Internal motivating factors of impulse buy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Indian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Retail Management Research 10(2)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建設

澳科大首度躋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第32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 6 月 3 日公佈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內地共有 81 所大學進入排名港澳地區共有 8 所大學入榜澳門科技大

學首次參與排名亞洲大學第 32 位其中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入榜高校中澳科大排名第 13 位

是澳門地區排名最好的大學

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科大首次進入世界三百強並且在 2019 年軟科中國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澳科大再創新高首進二十強展現了澳科大近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政府的

支持下教學質量和創新科技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囊括了亞洲 30 個國家 地區共 489 所大學是對研究型大

學的所有核心使命進行評判的亞洲大學績效排行榜此排行榜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 13 個績效指標

並對它們進行了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院校的屬性包括教學(學習環境)25科研(産量收入和聲譽)

30引用量(研究影響力)30 國際視野(教員學生和研究)75産業收入(知識轉化)75

有關《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regional-rankingpage0length25

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陳季敏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拉斐爾前派是活躍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與藝術流派這場短命卻影響深遠的藝術革

命起源於幾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對浪漫主義及中世紀的迷戀他們厭惡學院派的守舊與古板

一心想重回拉斐爾以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返樸歸真的狀態同時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們

熱愛文學與同時代的詩人又來往甚密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文學主題屢見不鮮女模特

女性角色和肖像是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最深的印象而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關的核心成員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與拉斐爾前派初衷最背道而馳卻影響至深的帶有女性肖像烙印的畫家

兼詩人本文擬從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角度出發研究探討拉斐爾前派代表作品中投射出的女性

主義元素及其象徵性並結合時代背景及藝術理念挖掘其成因及其它相關性此外論文亦從

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拉斐爾前派的女藝術家們的身份認同及轉變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拉斐爾前派繪畫女性形象象徵性女性主義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lso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poetic and artistic group founded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This short-lived but far-reaching artistic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obsession with Romanticism and the Middle Ages of several Royal Academy students They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old-fashioned and lifeless academy and wanted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al state of early Italian art before Raphael Also these passionate young artists loved literature and had close contact with Victorian poets making the literary themes in their paintings common Female models female images and portraits are the deepest impressions of Pre-Raphaelite painting and the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painting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is both a painter and a poe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eminist elements and their symbolism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re-Raphael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other correlation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idea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ntity change and identifi cation of Pre-Raphaelite female artist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Keywords Pre-Raphaelite painting Female image Symbolism Feminism

收稿日期2020-03-12修訂日期2020-04-12通訊作者陳季敏女碩士(博士在讀)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美術

E-mail jmichenmustedumoTel 00853-88972075

73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0 引言

英國留給世界的美術瑰寶除浪漫主義外還

有 19 世紀的寫實主義即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發起並衍生出的拉

斐爾前派這一概念模糊有失精准的命名旨在

打破古典主義及學院派的墨守成規用核心成員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話說ldquo是為了牢

記我們的決心對抗今日輕浮的藝術rdquo(Honour

and Fleming 666)[1]因此除成立拉斐爾前派的

初衷有跡可循外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拉斐爾前

派的定義和特徵不僅是因為每個代表畫家的畫

風皆不相同而且同一畫家前後風格亦不統一

早期或鼎盛時期的拉斐爾前派的確呈現出一種後

浪漫主義的自然風亦有古風時期《採花的少女》

之意味但多數作品仍是晦澀說教的文藝風即

引用古典文學(多為中世紀)作品中偏宗教性的

場景來繪製作品說拉斐爾前派承襲古典之風或

許是因為其內容大有復興中世紀基督教教義之意

但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一幅幅

夢幻般的女性肖像及藝術家們和模特間的風流韻

事畫家們筆下的自然與女性真實細緻大膽奔

放天人合一顏色上亦是濃鬱熱烈姹紫嫣紅

張揚不羈若擯棄象徵與說教性後期的拉斐爾

前派大有復興女主之風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作

品中的女性都為拉斐爾前派主義注入了濃墨重彩

的唯美光環 [2]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批判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焦點都在對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和階級矛盾進行批判

當時頂尖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也真實深刻地反映出

貧富差距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拉斐爾前派雖

也強調真實客觀地描繪事物他們雇傭模特並堅

持寫生但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卻是脫離現實的

他們用一種象徵性和神秘主義來描繪中世紀的文

學題材和神話故事體現出一種避世消極的ldquo非

現實主義rdquo價值觀後期及追隨者們更是將拉斐

爾前派演變成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唯美主義風俗

畫美則美矣全無最初時的那種隱喻和象徵性

19 世紀中葉歐洲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爆發

這場持續到 20 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主義浪潮雖主要

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但卻反映了女性已逐漸從依

附家庭男權社會的地位中覺醒開始意識到自

身獨立人格的存在和意義自浪漫主義後期最富

盛名的女作家簡 bull 奧斯丁(Jane Austen)以匿名的

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後更多

的女性開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各界嶄露頭角

向世界證明自身不俗的才情和能力如文學界的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美術界的瑪

麗bull斯巴達利(Marie Spartali Stillman)伊麗莎白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等

本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拉斐爾前派繪

畫中女性形象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和象徵性並結

合藝術家自身的藝術理念挖掘其創作女性人物

背後的主觀及客觀性此外拉斐爾前派及之後

的追隨者們創造了大量的女性肖像有些女模特

自身也是畫家這些模特兼畫家的女藝術家的作

品和自身命運反映了怎麼樣的時代信息這些幾

乎被歷史遺忘了的拉斐爾前派女藝術家們的創作

風格是否亦體現出女性主義特徵

1 研究現狀及意義

11 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

國內目前關於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較為綜合

全面的研究是 2014 年及 2011 年的兩篇碩士論文

張雨在《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研究》一文中探索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與特定的時

代和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繫重點探討維多

利亞時期女性的道德標準及生活狀況對藝術家創

作的女性形象的影響 [3]另一位學者楊燦在更早

的《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

74

以女性形象角度入手通過圖像分析法比較對

照法歸納法對一系列繪畫作品及史料文本進

行挖掘探討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

特質及藝術價值 [4]兩篇文章都大同小異地介紹

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女性形象產生

的社會背景及條件並用憂鬱唯美墮落來歸

類分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及這些形象

對後世女性塑造的影響其餘女性方面的研究主

要是期刊論文基本圍繞該學派的一些代表畫家

展開如張鵬峰的《論羅塞蒂女性審美救贖觀的

形成》和《論羅塞蒂詩畫藝術中的女性主題及其

倫理內涵》王金玲的《從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

蒂的女模特看其女性觀》呐喊的《命運註定的

女性mdashmdash淺談但丁 bull 加佈裏埃爾 bull 羅塞蒂的女性題

材創作》李昕的《唯美神秘mdashmdash淺談羅塞蒂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憂鬱美》等 [5]這些期刊論文多

是通過圖像學分析比較探討羅塞蒂不同時期的

女性主題的創作變化並結合藝術家個人生活經

歷來挖掘其女性觀背後成因但除羅塞蒂之外的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研究幾乎空白兩篇碩士論

文也不約而同地把女性主題的繪畫放在工業革命

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進行討論沒有提及西方

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與女性題材創作的關聯

相 比 之 下 西 方 學 界 對 19 世 紀 的 女 畫

家 尤 其 是 拉 斐 爾 前 派 姐 妹 團(Pre-Raphaelite

Sisterhood)的研究更為全面和細緻有專門研究

諸如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瑪麗 bull 斯巴達利簡 bull 莫

里斯(Jane Morris)克里斯蒂娜bull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等女畫家及詩人的專著這些多為傳記

的著作除對女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盡的整理

外側重於討論她們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成員間的密切關係及隨

之形成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如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

蒂這位維多利亞時期女詩人的插圖作品以塗鴉爲

主充滿了宗教隱喻技法隨性而童真生動逗

趣多少受到了其兄但丁 bull 加百利 bull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及其它拉斐爾前派相關成員的影

響 [6]而西達爾從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禦用模特到

自己成爲藝術家離不開其耳聞目染及丈夫羅塞蒂

潛移默化的影響 [7]對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最為深

入的英國女作家簡 bull 瑪什(Jan Marsh)除為藝術

家們單獨撰寫傳記外亦曾出版過多部以女性形

象或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為題的相關著作如 Pre-

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1988) Pre-

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1997) 等 [8] [9]其中對羅

塞蒂作品影響頗深的其妹克里斯蒂娜實則是維多

利亞時代著名的女詩人其妻西達爾後來也成為

一名畫家這些現今來看才華卓越的女性當時並

非標榜自己為女權主義者19 世紀中葉女權運動

初露端倪她們用行動捍衛女性權利和尊嚴是

真正的女性主義的標杆和原型而男藝術家們前

期作品裡的女性角色雖富含較重的道德說教意味

但亦為各種狀況的女性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對現

實生活中形形色色卻一貫驚豔的模特的選擇雖是

男權的典型特徵之一但這些不隨波逐流的女性

卻慢慢走出被命運安排好的既定角色在藝術氛

圍的影響下走向自我走向獨立西方學者對拉

斐爾前派女性的個案或群體研究多是探討人與人

即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影響不同

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元素和技法相互比較是傳承

抑或顛覆及對某一作品或現象進行深入反復挖

掘而並未像國內學者針對作者身処的時代背景

大環境影響進行剖析探討雖沒有涉及女性主義

思潮但西方學者在對個案和集體的女藝術家的

研究中無不充斥著女性力量的元素為本文從女

性主義視覺下對女性形象進行研究提供了有力基

礎和依據

12 女性主義研究

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feminism)這個舶來詞

的核心理念即男女平等換言之當在男權社會

生活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面對諸

多因性別而產生的限制時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便應運而生了女性運動的第一波浪潮源於 19 世

75

紀中產階級婦女對選舉權的關注20 世紀 50-60

年代婦女運動再次蘇醒大批女性學者及作家

把女性意識的觸角伸向家庭社會身份性別

身體與自我所產生的矛盾衝突有關注女性作家

窘境的弗吉尼亞 bull 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

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rsquos Own)也有像波

娃 Simone de Beauvoir 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和貝蒂 bull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奧

秘》(The Feminine Mystique)等探討女性價值和

定位的代表著作問世

女性主義的藝術研究是一種ldquo關注作爲藝術

家贊助人觀者與 或對象的婦女rdquo的研究西

方女性藝術討論的開端是由美國藝術史學家 Linda

Nochlin 於 1971 年發表的題為《爲什麽沒有偉大

的女性藝術家》一文歸因當然是由於性別而產

生的各種歧視阻礙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10]

現今女性主義藝術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意識形

態對藝朮創作和藝術家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的

凝視對象或ldquo作爲表達與強化父權制價值觀的手

段的女性身體的拷問rdquo變得尤爲突出藝術史家

Amelia Jones 認爲女性身體具有特殊力量有潛在

的政治意圖 [11]以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和

Helene Cixous 這些女性主義藝朮史家為代表的作

品則更多地關注ldquo多元與交叉的身份mdashmdash種族

階級家庭年齡性取向等等mdashmdash是如何有助

於決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對女性的再現的rdquo[12]

比如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一定會探究義大利女藝術

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基於聖經次經中的女英雄

Judith 誅殺敵營首領 Holofernes 的故事所繪之作品

比多數男藝術家同名主題的作品更加暴力和血腥

的原因並對其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和她與別不

同的訓練創作環境買家贊助人等等細枝末

節刨根問底女性主義藝術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

究語境及方式並成功融入解構主義與後結構主

義為研究主體創造了多元性

本論文把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及女藝術家們

與同時代的女性主義運動相結合擬從女性主義

的視角探討作品有意或無意折射出的女性意識及

元素客觀評價總結這些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

對於西方幾波女性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對現代女性

繪畫的影響

2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討論

本文從作品切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選取拉

斐爾前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所呈現

出的女性主義元素及特徵的解讀和剖析來挖掘作

品創作背後的動機及意義

這裡先嘗試解讀分析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代表作之一《良心覺醒》(Figure 1)[13]

作品的標題讓人聯想到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凱特 bull

蕭 邦(Kate Chopin) 于 1899 年 出 版 的《 覺 醒 》

(The Awakening)小說講述已婚婦女 Edna 如

何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探索自身獨立人格的

價值與需求對反傳統的渴望與掙紮致其最終選

擇死亡亨特的這幅畫作中男女主角的身份與關

係要從家居佈置散落的樂譜掛毯上飛禽啄食

莊稼及萎靡的少婦地上的貓與死鳥女主的戒

指與男主掉落的手套窗外陽光明媚綠意盎然

的景致等一系列圖像細節和象徵性來分析判斷

局促而淩亂的室內形成男女偷歡之所男主隨性

地撥撩著琴鍵為女主伴唱一首名為ldquoOften in the

Still Nightrdquo的歌女主似被某句歌詞或其聯想陡

然震懾幡然覺醒她面向敞開的窗戶望著窗

外的春意盎然從男主身上一躍而起雙目噙淚

不管這位美麗的少婦頓悟或追求的是什麼畫中

的她此刻已從小鳥依人戲謔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對自我和自身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藝術家

亨特在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偏好宗教和道德象徵性

他是拉斐爾前派宗旨最執著的實踐和引領者此

類主題無非是維多利亞時期隨處可見的墮落女性

的縮影亨特在追求自然法則和道德隱喻的同時

關注到了男權社會中的中下層女性的生存環境和

自身追求同時也下意識地喚醒了大時代下的女

性意識

初次以模特身份亮相的貧苦酒吧女安妮 bull 米勒

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76

(Annie Miller)即《良心覺醒》中的女主人公

成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和生活中的繆斯和

寵兒她與亨特和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的核心成員羅

塞蒂之間的情感糾葛導致兄弟團關係惡化之後

同亨特結緣的模特沃家姐妹范妮(Fanny Waugh)

和伊迪絲(Edith Waugh)外形上總有米勒的影子

亨特亦不惜背負亂倫的罪名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之

路 [14]

第二幅作品是源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及濟慈

的同名敘事詩《伊莎貝拉》的女主人公 Isabella 的

悲劇故事伊莎貝拉是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寵

兒這位柔弱卻又堅韌的富家小姐在尋獲自己朝思

暮想的情人 Lorenzo 的屍首後毅然砍下其頭顱

植入羅勒花盆內每日以淚滋養最後花盆被偷

Isabella 抑鬱而終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

作品(Figure 2)[15] 表現的是管家 Lorenzo 在被殺

前與 Isabella 家族聚餐以致兩人親密關係暴露的場

景Isabella 安然自若的神情舉止映襯出周圍每個

人的不安猜疑憤恨和驚恐所有細節都預示

著她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亨特(Figure 3)[16] 和

另一位後拉斐爾前派畫家沃特豪斯(Figure 4)[17]

則把焦點放在了 Isabella 和裝有愛人頭顱的羅勒花

盆上女人和自然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細想這

個纖弱之軀在陰森的樹林裡掘出愛人的屍體並割

下其頭顱埋入花盆以淚澆灌這等絕望而又殘

暴的愛情折射出金錢至上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對於

宿命的不甘與控訴Isabella 人前人後靜如處子般

的表情與其炙熱的暴力感情形成強烈對比對情

人的極端的佔有欲亦是女性主義最極端的呐喊

拉斐爾前派筆下的絕世美女們大都體型豐滿

且有一頭黝黑或者紅棕色的秀髮這與西方傳統文

化中的典型美女相悖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是傳

統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而黑色是純潔的

對立面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裡亦描寫過一位有

別於傳統的ldquo黑女士rdquo而紅色更是叛逆與非主

流的象徵維多利亞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遵循傳

統的女性標籤mdashmdash柔美而嬌弱作為拉斐爾前派

繪畫核心卻不典型的成員兩棲藝術家羅塞蒂既

是畫家又是詩人他 95 的詩歌和 98 的繪畫

都與女性有關(Sonstroem 28)[18]羅塞蒂畫中的

女模特普遍體態壯實膀大頸粗身著寬鬆的衣

袍扮演著各種中世紀聖經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這些唯美憂鬱的女性肖像幾乎成了羅塞蒂和拉

斐爾前派繪畫的標籤雖然這些特徵與拉斐爾前

派藝術成立的初衷相去甚遠其中羅塞蒂摯愛的

創作繆斯簡bull莫里斯(Jane Morris)(Figure 5-6)[19]

Figure 1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William Holman Hunt

Figure 2 Isabella (1849) John Everett Millais

77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3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868) William Holman Hunt

F igure 5 Pandora (1871)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 i g u r e 6 Proserpine (1874) Dante G a b r i e l Rossetti

Figure 4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907)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78

Figure 7 La Ghirlandata (1873)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igure 8 The Roman Widow (1874) Dante Gabriel Rossetti

[20] 一反西方女性傳統一頭烏黑濃烈的長卷髮

身材與輪廓皆具陽剛之氣雖說她扮演的潘朵拉

和冥後都帶有詭邪之意但莫里斯本身作為模特

的獨特氣質和外形打破了西方傳統美女的刻板印

象羅塞蒂的獨具慧眼更昇華了莫里斯的這種另類

的獨特性讓她美得深沉而獨立而另一位羅塞

蒂的御用模特阿萊克夏 bull 懷爾丁(Alexa Wilding)

(Figure 7-8)[21] [22] 所扮演的美人及寡婦皆有著一

頭亮紅的秀髮身形碩大明豔動人花團錦簇

色彩斑斕的色調直逼感官展現出維多利亞女性

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另一面

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和克里

斯蒂娜 bull 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是羅塞蒂早期

作品裡的御用模特她們蒼白消瘦的儀態同上一

節提到的羅塞蒂後期作品中的創作繆斯大相徑庭

同多數拉斐爾前派的女模特一樣西達爾出身低

微她是刀具工匠的女兒被挖掘前在磨坊和縫

紉廠工作她的模特成名作《奧菲莉亞》(1851-2)

成就了米萊也使她成為了羅塞蒂的模特學生

及妻子在羅塞蒂的幫助和影響下西達爾開始

繪畫她的畫風與技巧同羅塞蒂以中世紀為主題

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哥特式造型幾何平面構

圖豐富濃烈的色彩使她即刻獲得了維多利亞著

名藝術評論家及拉斐爾前派的擁護者羅斯金(John

Ruskin)的賞識與資助《夏洛特之女》(Figure 9)

源於維多利亞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基於

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撰寫的一首抒情民謠無數藝

術家曾為這一故事創作過繪畫他們多以女主回

眸後被織布纏繞或因詛咒最後死於小船上為主題

創作但西達爾女士選取的是女主回眸的致命性

的瞬間這看似波瀾不驚衝破詛咒的孕育性的一

刻註定了她悲慘的結局西達爾作為藝術家的感

知與悟性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男藝術家但現實

生活中的她受情愛與健康所累只能活在丈夫耀

眼的光芒下 [23]與印象派的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相比西達爾的逆來順受和在藝術上的

謹小慎微更像是出身階級所致她短暫的一生映

照出女性主義微弱的掙紮和曙光與之相比羅

79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9 The Lady of Shalott (1853) Elizabeth Siddal

Figure 10 Pencil illustrations added by Christina Rossetti in her copy of John Keble The Christian Year 1837

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身上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更

為突出

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蒂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詩

人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其兄在美術史

上的地位相較她雖不標榜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但有多部詩集為女性發聲繼而被貼上了女性主

義的標籤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因宗教信仰不

同解除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成員之一詹姆斯 bull 科

林森(James Collinson)的婚約之後又因同一原

因相繼拒絕了兩位追求者的求婚終生未嫁克

里斯蒂娜幼時習畫卻由於性別和家庭經濟的原

因沒有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但這絲毫不影響

她的創作才情浸淫在拉斐爾前派兄弟團及詩人

與藝術家的社交圈中她時而為家人畫肖像畫

並習慣性地為自己與他人的詩作配插圖她為自

己 的 詩 集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精

靈市集》)以及為 John Keble 的宗教靈修書 The

Christian Year 私下繪製的業餘插畫及塗鴉(Figure

10)妙筆橫飛線條恣意大膽比起西達爾拘謹

的筆觸及畫風似乎更顯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曾在

她學習繪畫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布朗(Ford Madox

Brown)曾表示克里斯蒂娜若堅持繪畫創作的話

當與她哥哥相比肩

3 結語

本文選取了亨特的《良心覺醒》三位拉斐

爾前派藝術家對同一文學主題《伊莎貝拉》的不

同詮釋拉斐爾前派核心畫家羅塞蒂筆下的女性

代表形象及拉斐爾前派兩位女藝術家的經歷和作

品進行分析與解讀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了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和現實中的女

性身份的象徵性通過對作品中及作品背後的女

性主義相關元素及拉斐爾前派女性對生活和藝術

追求的分析討論不難看出 19 世紀的男女藝術家

們已經從不同角度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

現狀身份意識並對女性不亞於男性的藝術領

80

悟與才華予以支持而女藝術家對身份的轉換和

認同亦持開放態度無論是模特藝術家還是

愛人繆斯抑或妻子她們隨心所欲盡情創作

不受外界約束作品更多的是反應內心mdashmdash即興

的情緒和想像並不刻意追求真實與技巧這種

恣意的創作倒更趨近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的藝朮風

格無論受到女性運動影響與否拉斐爾前派女

性形象與女藝術家們都為女性主義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素材她們與藝術家們彼此成就成爲藝術

家和藝朮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雖不起源於藝術但在

藝術中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女性的崛起對 19 世

紀以來的政治文化及社會各領域均產生了重大而

深遠的影響拉斐爾前派藝術以女性肖像為典型代

表開啟了象徵主義和唯美主義的風潮為現代及

後現代女性形象的創作和研究給予靈感和方向

[1] Honour Hugh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藝術史 吳介禎等譯 北京美

術攝影出版社 2013

[2] 朱伯雄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兿術家出版社 2003

[3] 張雨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江蘇師範

大學2014

[4] 楊燦 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1

[5] All mentioned journal articles are from CNKI journal

[6] Owens Susan Christina Rossetti Poetry in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7] Marsh Jan The Legend of Elizabeth Siddal Quartet Books 2010

[8] Marsh Jan Pre-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Harmony Books 1988

[9] Marsh Jan and Pamela Gerrish Nunn Pre-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 1997

[10] Nochlin Linda From 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Art Media Artnews Llc 2015

[11] Jones Amelia Body Art - Performing the Subjec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12] Cixous Heacute legrave ne and Susan Sellers The Helene Cixous Reader 1994

[13] ldquoThe Awakening Conscience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Mar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wakening_Conscience

[14] Hiramatsu Hiroshi 美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世界 謝玥譯 第1

版 ed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

[15] ldquoIsabella (Millais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2 July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Millais_painting)

[16] ldquo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Feb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and_the_Pot_of_Basil

[17] ldquoJohn William Waterhouse and John Keats ndash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Byronrsquos Muse 31 Oct 2017 httpbyronsmusewordpresscom20171031john-william-waterhouse-and-john-keats-isabella-and-the-pot-of-basil

[18] Sonstroem David Rossetti and the Fair Lady[M]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70 28 20

[19] ldquolsquoPandorarsquo Dante Gabriel Rossettirdquo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httpwwwliverpoolmuseumsorgukwalkerexhibitionsrossettiworkslateworkpandoraaspx

[20] ldquoProserpine (Rossetti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erpine_(Rossetti_painting)

[21] ldquoAlexa Wild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xa_Wilding

[22] ldquoRoman Widow bull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rdquo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 14 Sept 2017 httppreraphaelitesisterhoodcomroman-widow

[23] Brown Phillip et al ldquo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Elizabeth Siddalrdquo LizzieSiddalcom httplizziesiddalcomportallizzies-art

参考文献

服務澳門

澳科大醫學院專家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測試系統

期望盡快生產應對澳門抗疫需求

2 月 11 日香港理工大學宣佈經過四年研究成功研發全自動多重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診斷系統

可快速於一小時内準確檢測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 (NCP)沙士 (SARS)中東呼吸综

合症病毒 (MERS)禽流感 (H5H7 H9) 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參與研發團隊他表示 該診斷系統目前已進行多次臨床樣本測試

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结果測試全部準確霍院長期望此技術在現時疫情下能盡快生產並在市場應

用填補現時澳門對快速及準確病毒測試的需求

8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鄭應峰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經歷了四次轉換每次轉換背後都聯繫著特定的環境因素和歷史內涵

四次轉換主要是指從清末19世紀30年代到當代的演變過程第一次是ldquo搭棚時期粵劇劇場作

為儀程的部分體現了澳門華人社會民族文化在閾限地帶的中介交融性和自我認同第二次是志

士班和抗戰時期劇場空間由劇場性向預設的在場性轉換體現了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意識第三

次是戲院時期市民文化消費的市場性決定了粵劇的職業化繁榮是粵劇劇場性的集中體現第

四次是澳門粵劇由職業化向業餘化的劇場空間轉換體現了澳門粵劇和資本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

內在聯繫

關鍵詞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在场公共领域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theatre space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has undergone four transformations each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 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The fi rst time was in the period of Straw Shack As a part of the ritual the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embodied the intermediary blending and self-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Macau in the threshold area The second is the period of Zhishiban and Anti-Japanese War The theatre space changed from theatricality to presupposed presence refl ec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ird is the theatre period The marketability of citizenscultural consumption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of Cantonese oper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 ection of the theatricality of Cantonese opera The fourth ti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atre space from professionalism to amateurism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which refl 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au Cantonese Opera and the public domain of capital civil society

Keywords Maca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Space Presence Public Domain

收稿日期2020-03-26修訂日期2020-04-05本文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FRG-19-011-UIC)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鄭應峰男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戲劇

E-mail yfzhe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366

0 引言

澳門粵劇的劇場空間每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

所側重體現了粵劇文化與市民社會的環境聯繫

和內在互動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演變既有特定

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聯繫著不同的民俗內涵澳

門粵劇的發展可以從其劇場空間的轉換看到不

同階段的歷史特點反映了澳門粵劇的社會環境

82

轉換過程從澳門粵劇可以看到粵劇劇場空間

並非單純的舞臺空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

會生活的延伸歸屬於日常經驗所在的市民公共

領域

1 儀式性的劇場空間

根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清朝咸豐年間澳門已

有粵劇演出ldquo粵劇何時傳入澳門雖是一個尚

待考證的問題但起碼在 19 世紀 30 年代即已

在澳門生根開花並深受民眾歡迎rdquo[1] 在澳門粵

劇的早期階段並無固定的演出場所ldquo搭棚rdquo

成為澳門粵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所謂ldquo搭棚rdquo

是指用竹子搭建用以粵劇臨時表演隨唱隨拆

的粵劇舞臺形式今天主要見於香港澳門地區

對於澳門粵劇而言ldquo搭棚rdquo既是演出空間也

代表著相應的劇場文化清代晚期之前澳門的

劇場空間並無代表性的固定演出場所一直以ldquo搭

棚rdquo為主ldquo在清平戲院建成之前即 1870 年以前

澳門的粵劇演出場地大都在搭棚中進行rdquo[2] 這一

時期的粵劇主要以普及為主和當地華人民俗需

求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研究資料顯示1830 年

在澳門華人人口為 3 萬左右規模性的華人社會

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也是粵劇的誕生和形成時

期粵劇主要體現為民間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植

根於市民的精神意識

首先是作為ldquo酬神rdquo的儀式在澳門華人民

間信仰中以演戲的形式來感謝神明的保佑自粵

劇傳入之後即已有之即後來所稱ldquo神功戲rdquo

十六世紀利瑪竇神父到達澳門的時候記述曾見

到一種民間戲劇表演當代學者陳樹榮認為這極

有可能是粵劇的前身澳門古戲劇什麼時間開始

參與ldquo酬神rdquo儀式目前尚無確切記錄有較明

確時間記載的是澳門粵劇從藝術發展角度神

功戲促進了粵劇這一劇種的普及與推廣比如法

國旅行家畫家博爾傑 1839 年曾在澳門住過半年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ldquo如果說廟前空地上擠

滿了各行各業的人群以及看熱鬧的人們的話那

麼廟裏卻是無人問津早晨有個別虔誠者來幾臺

前拜佛白天則杳無一人rdquo[3] 又如瑞典學者龍思

泰在《早期澳門史對澳門中國人娛樂的反對》

中說道ldquo告誡書發表的日期是 1816 年 4 月 15 日

書中以慈父般的語調勸誡說所有的基督教徒為

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遊行隊伍通過時

不能在街上或透過百葉窗簾觀看違者革除教籍

但這種懲戒無法實行因為在基督教徒總人數中

也許不到 50 名為成年人他們能夠抑制誘惑的衝

動然而其他人卻認為觀看是一種享樂中國

人的儀式太隆重了整整持續了三天rdquo[4]

然而神功戲粵劇如果僅僅作為民眾娛樂的形

式則仍未能解釋粵劇在早期幾乎以ldquo搭棚rdquo存在

的問題ldquo搭棚rdquo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屬於祭祀程

式深層次則聯繫著在澳華人的身份認同有學

者認為ldquo中國戲曲是世俗的宗教祭禮有了宗教

並不一定就會產生戲曲但是沒有宗教戲曲是

決然不會產生rdquo[5] 由此可見戲劇和宗教信仰的密

切聯繫神功戲的演出舞臺一般都是臨時搭建在

廟宇的對面讓神明ldquo觀演rdquo以示酬謝在澳

門而言ldquo舉辦神功戲演出照例都要搭建戲棚

戲棚多在廟前空地搭建面向神壇以方便神佛

觀賞酬神之戲rdquo[6] 在這個意義上粵劇的劇場空

間已經不僅僅體現演出的設施功能更是作為神

佛ldquo觀演rdquo的專門性場所帶有濃厚的儀式色彩

而這一儀式則與當時澳門人口結構和社會分層有

關神功戲出現的清末在澳華人日漸增多資

本主義ldquo專營rdquo模式的推行使澳門華商階層開

始出現然而ldquo葡化華人在價值觀念上趨同於

西方卻不被西人所完全接納在故土上對lsquo祖

國rsquo懷有深厚的情感家鄉人卻已將其唾棄葡

人沒有將葡化華人視為同族的人中國人則視之

為lsquo假洋鬼子rsquo這勢必會使得這些人在民族情

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亂rdquo[7] 由於澳門所處位置

特殊毗鄰大陸文化交流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母文化影響非常強大有力地抵抗著外來文化屬

性的侵佔ldquo澳門處於中西交融地帶文化視野

的包容性使其具備lsquo文化中介rsquo的特色rdquo[8]ldquo文

83

化中介rdquo的特點實際上使被殖民者和殖民宗主國

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對抗的關係

ldquo於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在優越與自卑純正與

摻雜模仿與戲弄的矛盾狀態中經常形成一種

既排斥又吸引的依存關係rdquo[9] 又如在十九世紀的

澳門土生葡人在社會地位上要高於一般華人

但對於血統純正的葡萄牙人來說又低了一等

在這種略微矛盾的身份狀態中土生葡人戲侃葡

萄牙人為ldquo牛叔rdquo(ldquo牛叔rdquo一說見澳門土生葡

語話劇《畢哥去西洋》土生葡人調侃葡國葡人

為ldquoNgau-sokrdquo)大致說明了澳門城市當時類

後殖民文化的社會結構特徵粵劇神功戲結合為

民俗祭祀儀式顯在部分實際上已經通向精神層

面的自我提升通過祭祀神明這樣的儀程來喚

起和提醒當地華人的歷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從

而獲得在社會結構中的自我認同在殖民者外來

文化和母文化的間隙中保持一種適當的精神張力

粵劇神功戲處在在地文化和外來殖民文化的罅隙

交融地帶粵劇正是在祭祀神功戲這樣的層面彰

顯了當地華人的文化潛意識

2 民族意識的劇場空間

粵劇劇場空間的第二次轉換是在清末志士班

時期孫中山提出ldqu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quo的口

號進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1889 年陳少白

等人利用粵劇來宣傳革命成立粵劇組織是為

ldquo志士班rdquo的開始ldquo這種志士班以宣傳革命

改良戲劇為宗旨時人稱之為新劇或新派劇以

示有別於舊式戲班helliphellip乙巳(一九 Ο 五年)東在

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登出開眼所排新劇頗博

世人好評實開粵省粵劇界革命之先聲rdquo[10] 志

士班在澳門的活動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功用而

輕娛樂比如香港記者黃魯逸黃軒胄歐博

明等人在澳門成立ldquo優天社rdquo數月而散ldquo該

社(優天社)設於澳門籌備數月後舉行首演 當

時許多社會名流出席觀看並大聲喝采鼓掌而

黃魯逸認為這些上層人士認可反說明下層群眾

認為不可說明了改良的不徹底和失敗遂決定

將優天社宣佈解散改名優天影社表示要徹底

改良的決心rdquo[11] 黃魯逸志不稍懈邀請黃軒胄

陳鐵軍等人在澳門成立優天影社不久也解散了

澳門優天社優天影社都屬於志士班的範疇其

主要是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在藝術上有突破和

改良之處時人稱為改良粵劇但也帶有探索過

程的粗糙之處當時自詡正統粵劇的ldquo紅船班rdquo

嘲笑志士班稱之為ldquo白船班rdquo以示區別在

劇場空間的選擇上志士班不拘一格到廣東各

地南洋華僑聚居地巡迴演出其主要目的是為

了推翻滿清籌措軍火物資

志士班在澳門的演出突破了神功戲ldquo搭棚rdquo

的範疇實際上也是對演劇文化意識的外向延伸

這時候的粵劇實際上是以社會空間作為劇場設

定空間以塑造真實的在場來取代傳統程式化表

演的劇場是從儀式向現實的轉化是精神力量

尋求生活依據的社會實踐這種在場是指接近

真實的幻覺也即戲劇在場性的幻覺性體現這

從志士班改良粵劇的兩大特徵可以看得出來一

是大量採用粵語演劇最早的粵劇只有地域意義

以流行在兩廣地區為特徵演劇語言並非粵語

ldquo以前的粵劇用戲棚官話唱梆黃板腔和念白

舞臺上使用的語言和觀眾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helliphellip改良新戲的舞臺實踐驅使志

士班的演員在扮演多種角色時使用廣州方言去演

唱舞臺語言的改變直接促進了唱詞唱腔的

生活化和通俗化rdquo[11] 採用粵語演劇是由志士班

的任務所決定的就是要通過戲劇演出來喚起民

眾的反封建革命意識當時作為和內地毗鄰的澳

門其精神內蘊和其他中國人渴望擺脫貧弱走向

富強的意識是共鳴的甚至因為接觸到西方殖民

文化的影響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讓這種願

望還要更強烈一些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革命

志士班在演劇過程中直接用粵語演講現身說法

這一做法影響了其他的粵劇戲班甚至傳統粵劇行

會組織八和會館也掛出了ldquo籍古代衣冠實行宣傳

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rdquo的對聯第二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4

是大量創作改編時事新劇如早期志士班的《皇

帝征蚩尤》《六國朝宗》《文天祥殉國》優天社

優天影的《 虐牌報》《 賊現官身》《火燒大沙頭》

《盲公問米》《義刺馬申儀》等都是和時事有關

或映射當時社會的像《盲公問米》是反對迷信

《義刺馬申儀》是針對清朝高官《自梳女不落

家》是揭露社會黑暗等等志士班的劇場空間

和在場性緊密相關這一特點體現出反傳統舞臺

的傾向傳統舞臺和劇場性程式化表意性等

聯繫在一起而志士班的宗旨則是要觀眾聯繫當

下是要寫實再現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特

徵使改良粵劇和文明新戲的話劇有不少重疊之處

也正是這樣的舞臺特徵使得志士班在辛亥革命

之後走向了衰落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ldquo在場性rdquo

依據的喪失

志士班之後再次突破舞臺依據尋求在場

性再現的澳門粵劇空間轉換階段就是在抗戰時期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當時澳門的《朝陽日報》

和《大眾報》聯合發起組織了ldquo澳門學界音樂界體

育界戲劇界救災會rdquo時人稱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

ldquo在lsquo四界救災會rsquo遊藝部中包含了一支以粵劇名

伶為代表的粵劇股粵劇股主任為粵曲名家陳卓

瑩副主任是粵劇紅伶任劍輝和張植華helliphellip當晚

先後有麗仙惠蘭寄塵杜鵑兒紅玲彩雲

六位粵劇藝術家演唱了《搥烏龜》《琵琶紅淚》《無

定河邊骨》《關山胡馬渡黃魂》《血濺紅樓》等曲

目演出中的許多唱段慷慨激昂使得在場觀眾

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博得了陣陣掌聲rdquo[12] 此後

澳門粵劇界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愛國演劇活動

這一特殊時期的澳門粵劇已不似改良粵劇階段

的探索如帶有大段獨白演講體系日臻完善

經典劇碼日趨完整甚至即將迎來澳門粵劇的巔

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劇場空間的轉換中依然帶

有突破舞臺力圖再現在場性的特點比如四界

救災會的戲劇界到茶樓演出到臨近的香山縣演

出無不是為了喚起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歷史在場

澳門抗戰粵劇和志士班改良粵劇雖先後相隔幾十

年然而其劇場空間的在場性特點是一致的其

對應的就是在地文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認知

3 劇場空間的劇場性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第三次轉換是在澳門戲院

興起時期大致以清平戲院的啟用始至二十世

紀五十年代永樂戲院的建成澳門從十九世紀末

開始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前後相繼

的中式戲院的修建過程主要戲院的時間點如下

清平戲院 1870 年開始修造1875 年正式啟用域

多利戲院 1911 年建成國華戲院 1929 年建成

南京戲院 1933 年開業平安戲院 1935 年開業

1940 年樂斯戲院開業還有後來居上 1952 年建成

的永樂戲院澳門中式戲院的陸續建成主要基於

兩個產業一是粵劇二是電影業比如清平戲

院主要以演粵劇為主域多利戲院主攻電影兼

演粵劇永樂戲院既演電影又支持演劇戲院

的出現使澳門粵劇迎來發展的巔峰時期形成

了和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粵劇文化消費期

首先戲院期帶來的最顯著後果就是澳門粵劇

的職業化發展在戲院期到來之前澳門粵劇主要

是以民間化外來化的形式存在有名的劇團班

社較少更缺乏常駐澳門的劇團逢有節日慶典

祭祀禮儀重大事件粵劇以不定期的形式演出

談不上有真正的本土粵劇在一系列劇院建成之

後澳門逐漸出現了常駐的正規班社劇團各

劇院也以某某名班作為自己的招牌以延攬觀眾

進入戲院期之後在澳門演出的劇團數不勝數

像三十年代人壽年劇團劍花豔影勝壽年劇團

興中華劇團等四十年代覺先聲劇團新日月星

劇團平安劇團新聲劇團等等這些劇團大部

分是外來的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劇團常駐澳

門喜歡臨時組班以班牌為號召吸引觀演促

使了澳門本地粵劇職業化的形成其中一個顯著

標誌就是 1943 年澳門新聲劇團的成立新聲劇團

以任劍輝歐陽儉白雪仙靚次伯等人為骨幹

陣容固定在澳門長期演出成為澳門職業名班

澳門粵劇的職業化意味著劇場空間從志士班抗

85

戰時期的在場拉回到劇場而這一選擇是由觀眾

決定的同時又和澳門粵劇普及時期的十九世

紀不同那時的神功戲劇場是作為儀式化的一部

分必須以搭棚的形式演出於神廟的旁邊如果

將舞臺演出視作文本那麼澳門戲院恰恰是要將

劇場空間和文本進行剝離讓觀眾進入由文本所

建構的劇場世界在現實當中各劇院紛紛解數

以標榜各自的先進設施為噱頭來吸引觀演如

1942 年 6 月 3 日國華戲院在報紙上刊出ldquo獨家

啟用電風扇rdquo字樣廣告又如 1942 年 11 月 14 日

再度啟業的海鏡戲院在報紙上打廣告放出ldquo唯

一高尚娛樂場所rdquo字樣戲院作為劇場空間的提供

一方營造舒適便捷的觀劇環境是為了塑造更好

的劇場觀演氛圍也可以說是為了切斷觀眾在進

入觀演時與外界的聯繫減少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而這一結果也是市場化的選擇比如 1942 年 9 月

澳門為了試用新發電機規定每晚 9 時至 12 時不

能啟用馬達要求各戲院停放夜場ldquo但院商叫

苦連天紛稱放映時間過早導致觀眾銳減rdquo[13]

那時的戲院不能不考慮市民的觀演感受而成立

於五十年代初的永樂戲院則是繼清平戲院之後最

重要的粵劇演出場所1979 年在此演出廣東粵劇

《搜書院》吸引了包括澳門總督在內一大批社

會名流前來觀演永樂戲院是澳門粵劇戲院期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戲院期帶來的第二個後果就是澳門粵劇的革

新和發展戲院文化的形成讓澳門有了常駐劇

團的基礎形成劇團爭勝的局面其後果就是各

劇團推陳出新在客觀上推動了粵劇藝術的發展

首先是形成名角班底競爭與合作局面如覺先

聲劇團以薛覺先為台柱義擎天由靚少鳳率領

新聲劇團則有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國壽年

台柱有白玉堂廖俠懷上海妹各戲院則延請

名班以招來觀眾如平安戲院和任白的新聲

劇團長期合作而域多利戲院則打出大觀劇團的

招牌兩大劇團在 1944 年形成爭勝局面1945 年

新聲劇團和清平戲院的太上劇團形成對壘這些

戲院劇團在商業上形成競爭同時也不乏同行

業的合作如平安戲院邀約太上劇團合作改革粵

劇另外劇人之間的另外組班客串也是常有之

事其次是促使澳門粵劇不斷推出新劇創造了

一批經典作品像與任劍輝關係密切的徐若呆

為鏡花豔影創作了《雙鳳擁蛟龍》《漢奸之子》

令鏡花豔影劇團震動澳門香港後來徐若呆又

為新聲劇團創作了《晨妻暮嫂》《紅樓夢》等粵

劇經典讓新聲劇團名動一時何非凡創作《情

僧偷到瀟湘館》火爆異常還有馮志芬唐滌

生廖俠懷等都為澳門粵劇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

的作品新聲劇團還演出由話劇改編成粵劇的《雷

雨》第三就是根據戲院設施改善粵劇舞臺佈景

和設置ldquo像lsquo覺先聲rsquo於國華演出時曾邀請lsquo結

他聖手崔薇林客串玩電結他rsquordquo[13] 甚至粵劇還

取用話劇舞臺佈景的長處聘請澳門話劇人員為粵

劇佈景ldquo近來本澳的粵劇壇上卷起了一種新

風尚那就是話劇工作人從事於粵班佈景之白

熱化趙鍵黃濤開其端而鮑洛夫又起而繼之helliphellip

擇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有虛心合作的最好辦法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寧非觀眾之眼福不淺

嗎rdquo[14] 澳門戲院期和粵劇的發展與革新有重要

聯繫其直接動力是來自於市民的文化消費選擇

戲院這一劇場空間是澳門粵劇職業化的見證和符

號然而澳門粵劇的戲院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之

後因為這時觀眾回流粵港和其他各地電影業

復蘇促使澳門粵劇職業化趨於消失但是在澳

門粵劇職業化的戲院期粵劇卻得到了有力的推

廣最終使粵劇走向市民化和普及化

4 日常經驗的劇場空間

澳門粵劇的第四次劇場空間轉換是在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以來的當代經歷了一個從戲院到社

區從職業向業餘普及的社會轉換過程太平洋

戰爭結束後澳門粵劇趨於冷清職業劇團紛紛

回流或解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業的重新興

起和戰時人口的回流ldquo香港事變後的時年本

澳的粵班稀少到差不多沒有了電影片也是殘舊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6

不堪張雪峰領導下lsquo藝聯rsquo延續了四十多天的

生命在澳門一樣的能夠賣座但不一定是lsquo藝

聯rsquo劇團本身的成功當時是無戲可看rdquo[15]ldquo雖

然二戰期間沒有戲院倒閉但放映拷貝不足大

量粵劇公演亦見經營的困難跨過 1945 年戲

院的鑼鼓聲逐漸緩慢下來澳門的粵劇演出亦盛

況不再除了清平戲院其他戲院都恢復放映電

影rdquo[13] 粵劇和話劇一樣職業化的過程伴隨著

戰爭這個客觀環境但是粵劇的發展要比話劇更

繁榮一些

澳門粵劇在戰後的劇場空間顯著的轉換是

退出戲院劇場向公園廣場乃至私人庭院轉

移這一轉移雖然意味著粵劇職業化的退場

但是和職業化之前情況不同的是粵劇在澳門市民

中得到極大的推廣粵劇真正成為澳門的民俗文

化戰後澳門粵劇民俗化主要從兩大形式上展

首先是粵劇的曲藝化發展粵劇和粵曲本屬

於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別粵劇如其他劇種強調

唱念做打照顧各大行當粵曲曲本以唱腔為主

演唱者一人分飾多角以代言敘述為主兩者互

相借鑒互相吸收共同發展但是在民間這

兩者的區分並不是那麼嚴格許多人把粵曲當成

粵劇的分化戰後原來的戲院為適應市場以

演電影為主粵劇失去了原有的劇場空間然而

在市民中卻培養了許多愛好者其顯著標誌就是

各種粵劇曲藝團體的成立和出現ldquo50 年代中期

澳門興起清池頤園等十多個音樂曲藝會(社)

1961 年澳門濠鏡業餘音樂會成立首任會長是

何賢副會長是崔德祺陳瓊rdquo[6]70 年代有澳門

祥樂樂團青年曲藝團海濤粵劇曲藝會等80

年代有澳門音樂曲藝協會黑沙環區協會粵樂組

等90 年代的粵劇曲藝組更是如雨後春筍2004

年 10 月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像這些社團粵

劇粵曲兼攻多以曲藝為主劇曲相融也有主

攻粵劇的社團像 1991 年成立的澳門勵進粵劇社

1994 年成立的娛樂之友曲藝會但是曲藝團體在

澳門占絕對多數如果要嚴格區分曲劇像粵曲

的ldquo師娘rdquo女伶茶座等傳統標誌已經逐步喪失

劇和曲在戰後的澳門形成合流之勢形成了澳門

粵劇的曲藝化曲藝化使得粵劇不再拘束於舞臺

也不必拘於做表對劇場空間的要求大為減少

極適合在市民中開展有利於為粵劇文化的傳承

培養後備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粵劇不僅深

入市民生活而且成為民間對外交流的常見藝術

品類粵劇的劇場空間可以說是收縮了由唱念

做打變成以唱為主主要在較戲院為小的空間開

展在這種情況下由戲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

空闊的劇場空間已經消失由適合表意轉為以欣

賞節奏韻律為主劇場性要素逐步減少故事

內容或不再完整而音樂的比重得到強調標誌

著市民審美趣味的偏轉

承粵劇劇場空間的轉換而來澳門粵劇在戰

後的當代逐漸形成一種公園演劇文化有些曲藝

社有專門的室內訓練場所或操練地點但並不普

遍對於更廣泛的粵劇愛好者而言公園則成為

他們社會生活的延伸公園具有日常的便利在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看來社會空間包含日常生

活經驗的重要性公園這一場所並不僅僅是粵

劇操演練習的地點市民在此聚集在此談論和

分享粵劇作為精神文化和資本市民社會的公共

性聯繫在一起由粵劇而形成的公園文化從而成

為澳門這一獨特城市的文化表徵粵劇的公園文

化形成於戰後的當代歷史較久的有盧廉若公園

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像盧廉若公

園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何賢先生助葡澳政府購

入的盧九花園修葺後對公眾開放重新命名而

成的公園公園建成後這裏成為粵劇粵曲操

演的重要場所唱曲演劇一般從上午九點到中午

像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也有不少票

友戲迷甚至引發了附近居民的一些雜訊投訴

公園演劇文化對於粵劇發展而言重要的影響在

於將粵劇從劇場性轉換為非劇場的自娛性主要

體現為音樂關注實際上是形成了新的審美方向

經久不衰的神功戲可為一例當下澳門的神功戲

已是粵劇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但與前此階段的

87

神功戲有所不同以前的神功戲主要是儀式化

演劇劇場就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借由演劇而表

達對神明的感恩正是演劇所要達到的劇場性人

的情感跟戲是高度融合的然而公園演劇文化實

現了粵劇的通俗性轉換公園這一天然ldquo劇場rdquo

恰恰是提醒了人與戲的距離感和審視化由隨意

的自娛目的形成的觀演不可避免導致粵劇傳統

審美標準的游離更多時候是戲就人而非人就

戲體現出粵劇曲藝化的特色今天的神功戲

減少了過往的儀式化和神秘性更多地成為一種

節日慶典一種民俗的紀念方式比如說現在的

哪吒廟神功戲哪吒仔不再站立成人肩頭散花

仙女也有成年女性參與這都和以往不同但是

卻強化了粵劇的市民性和現場感這正是由劇場

空間轉換帶來相應民俗形成的一個例證有了民

俗文化的鋪墊澳門粵劇才具有了成為本地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基礎

澳門粵劇發展從 19 世紀 30 年代至當代

社會經歷了近 200 年的時間依然方興未艾

以神功戲起劇場空間以特定的ldquo搭棚rdquo內化為

祭祀和儀式的一部分內中隱含著文化閾限地帶

存在的民族意識粵劇在民間形成一種自由的發

展形勢在辛亥革命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澳門粵劇

以其文化歸屬由空間劇場向預設社會劇場轉換

劇場空間帶有強烈的在場意識形成志士班和抗

戰兩大戲劇在場同時在戰爭期間因為電影

凋零的客觀環境澳門粵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黃

金時期戲院成為這一時期劇場空間的標誌市

民的選擇使粵劇經歷了在場向劇場的轉向隨著

戰爭的結束澳門粵劇重歸平靜但是此前的

職業化卻大大促進了粵劇的業餘發展澳門業餘

粵劇收縮了劇場性空間造成人與劇的疏離與審

視並逐步形成公園演劇文化公園演劇文化是

澳門粵劇收縮劇場性通向世俗化的重要轉變

也是使澳門粵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社會

基礎作為社會空間行為的延伸公園演劇在市

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從整體而言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四次轉變

分別對應的是清末民俗時期國族意識時期戰

爭環境時期當代市民時期體現了粵劇因應市

民需求而產生的藝術轉變進程粵劇藝術具體而

微有著適應時代的不同改變對於當代粵劇而

言如何適應市民突破固定劇場限制的大眾化要

求以及在大眾娛樂文化浪潮中獲得更多年輕人

的認可和支持是關係粵劇藝術未來生命力的重

要思考方向

[1] 李岩 繽紛妙響 澳門音樂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

[2] 楊迪 戲棚劇院私夥局mdashmdash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粵劇活動

的場所變化 戲曲研究 2017 100(2) 66

[3] 轉引自陳棟 天府瑤光百載神功戲 澳門 2001 22 36

[4] 轉引自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5] 郭英德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 香港國際文化出

版社 1998

[6] 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7] 陳文源李琴 明清時期澳門人口族群與階層分析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33(3) 186

[8] 鄭應峰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戲劇 2019 64(2) 104

[9] 生安鋒 霍米bull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 張福光(整理) 廣東早期及抗戰前的話劇概述 中國戲劇家協

會廣東分會廣東話劇研究會(編) 廣東話劇運動史料集bull第一集 1984 2

[11] 謝彬籌 清末民初的粵劇改良活動 學術研究 1982 25(1) 8882

[12] 何燕漪 抗戰時期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的愛國活動 人文天下 2015 9 87

[13] 黃夏柏 澳門戲院志 香港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2012

[14] 佚名 話劇人從事粵班佈景的白熱化 鮑洛夫設計ldquo紅樓夢rdquo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N] 澳門市民日報 1945-8-7

[15] 佚名 藝聯劇團是機會者 澳門的話劇運動 劉芳排演lsquo金玉滿

堂rsquo定下六月計畫[N] 澳門市民日報 1944-12-3

参考文献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蕭寶鳳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他早年曾受存在主義哲學的重大影響此後對人的

存在的關注也一直是他思想中的內在因素本文通過探討他對兩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和

薩特思想的繼承和批判並大致勾勒他本人的思想發展脈絡考察馬爾庫塞思想中存在主義思想

因素的消長

關鍵詞 馬爾庫塞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Marc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ologis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existence is all along the intrinsic factors in his thinking philosophy which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great forepart infl uence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on him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ebb and fl ow of the factors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Marcusersquos thinking philosophy through drawing the venation of his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hi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wo Existentialism masters Heidegger and Sartre

Keywords Marcuse Heidegger Sartre Existentialism

收稿日期2020-06-23修訂日期2020-08-28通訊作者蕭寶鳳女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

E-mail bfxiaomustedumoTel 00853-88972801

0 引言

赫 伯 特 bull 馬 爾 庫 塞(Herbert Marcuse1898-

1978)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早年研究

德國文學海德格爾黑格爾後轉向弗洛依德

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ldquo嫁接性rdquo

的特點即會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文化思潮

從中尋找批判理論的生長點根據馬爾庫塞在不

同歷史時期所受的理論影響及其相關著作中顯現

的研究重心的轉換研究者認為他的思想發展軌

跡依次是海德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黑格

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

89

主義者本文擬對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存在主義因

素作一大略考察在他的思想起步階段海德格

爾曾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馬爾庫塞最終背

離了這一哲學路徑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人的存

在的關注一直是馬爾庫塞思想的內在因素其晚

期作品也常被視為向早年海德格爾時期 的回歸 [1]

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馬爾庫塞還曾認真研讀過

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著作並對其有關於

個體內在自由的論述進行了批判但在他的晚期

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中卻又可看到對於薩特思想

的遙相呼應

1 探尋ldquo具體的哲學rdquo

1928 年- 1932 年是馬爾庫塞的ldquo海德格爾化

的馬克思主義者rdquo時期他此時師從於海德格爾

嘗試把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

來一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對人的具體存在

的關注使它從對經濟決定論的過度執著中解放

出來另一方面賦予存在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的

歷史感把對人的本質的探詢帶入真正的社會關

係和歷史場景中

1918 年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失敗以後馬爾庫

塞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有效性感到懷疑他脫離

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投入到對德國浪漫主義

文學的研究中並於 1922 年完成他的第一部著述

《德國藝術小說》1927 年馬爾庫塞研讀了海

德格爾的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中發現了

繼胡塞爾現象學之後的ldquo哲學的又一個新起點rdquo

馬爾庫塞晚年在一次談話中說道ldquo我們在海德

格爾那裡發現了我們曾經在胡塞爾那裡發現的東

西即一種新的開端一種新的希望以便把哲

學置之於真正具體的基礎mdashmdash讓哲學關注人的生

存人的條件而不是那些純屬抽象的觀念和原

則 [2]rdquo他於 1928 年進入弗萊堡大學成為海德

格爾的弟子馬爾庫塞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接受

啟發他創造一種關注人的實存的具體哲學他在

弗萊堡大學時期發表的論文中認為海德格爾的

《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標誌意味著資產

階級哲學從內部消解了自己並打開了一條通向

具體哲學的新途徑在馬爾庫塞的這一階段的作

品中用到了很多海德格爾的特有詞彙如ldquo被

拋處境rdquoldquo決斷rdquoldquo此在rdquoldquo關切rdquo可以說

寫作這兩篇論文時他完全在其老師的思想籠罩

之下

馬爾庫塞試圖綜合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

存在主義但是憑著他哲學家的敏銳意識和馬

克思主義者的激進立場他很快發現之前將海

德格爾的思想當作一種具體哲學是一種誤認儘

管海德格爾大談歷史性但這種歷史性從來都是

非歷史的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以時間為本性

的此在(Dasein)從根本上就是歷史地生存著但

這並不同於所謂的ldquo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rdquo此

在並非由於總在ldquo歷史之中rdquo而是時間性的恰

恰相反由於它本來就是緣構時性的它才歷史

性地生存ldquo時間性就是這種原本的在自身之中

並為了自身地lsquo出離自身rsquordquo而ldquo將來rdquoldquo已

在rdquoldquo當前rdquo這些已被刻畫的現象為時間性的諸

ldquo出神態rdquo或ldquo逸出態rdquo[3]馬爾庫塞認為這種

存在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存在和時間性概念事實上

排斥了具體的歷史並將ldquo人rdquo和他的ldquo世界rdquo

從宏大的歷史社會整體和動態的歷史性中抽離了

出來使人的此在的現象學跳過了歷史此在的物

質內容而這種非歷史傾向在面對歷史時不能產

生他所期待的激進行為

馬爾庫塞認為需要以更積極的哲學來調合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中遺世獨立的靜觀冥思

色彩和對於歷史的消極性使其從ldquo歷史性rdquo回

到真實ldquo歷史rdquo場景將存在本體論轉為歷史本

體論他選擇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即試圖融合黑

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

體論由此打開將歷史性證明為此在的根本規定

性的道路這形成了馬爾庫塞彼時思想探尋路徑

的獨特標記 [4]馬爾庫塞始終強調思想對具體的

社會 - 歷史場景的介入與批判功能在《試論一

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1928)一文中馬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0

爾庫塞明確地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科學理

論helliphellip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和歷史行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對資產階級社會的革

命性批判的理論rdquo相對於海德格爾黑格爾哲

學的理性主義及其對總體性和否定性的關注無疑

與馬爾庫塞的思想底色更為契合mdashmdash對馬爾庫塞

來說他始終更關切在革命實踐中而非在哲學意

義上實現人的主體解放

馬爾庫塞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申

請教職的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和歷史理論的基

礎》是對《存在與時間》的一種解構式閱讀黑

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人的本質看作一個自

我創造的過程把人的歷史看作人的自我創造和

自我實現的歷史而人的現實性就體現為從人的

本質力量外化到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從而為歷

史的運動找到了思辨的表達馬爾庫塞在論文中

引入了黑格爾的此種ldquo否定性辯證法rdquo和ldquo歷史

原則rdquo賦予實踐唯物主義哲學以批判價值和革

命功能為真正克服異化與實現人的本質和解放

指明道路馬爾庫塞試圖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意

義上的ldquo歷史性rdquoldquo存在rdquo概念注入海德格爾的

存在和時間性中最終以一種迂迴的策略從內部

解構了海德格爾的靜態的ldquo存在和時間性rdquo使

它們敞向更為宏大的動態的歷史mdashmdashldquo社會整體

和歷史性rdquo如此一來海德格爾以現象學原則

清除出的黑格爾的ldquo存在的歷史性rdquo和ldquo歷史的

流動性rdquo被馬爾庫塞重新召喚回來ldquo人在世界

中的存在rdquo變成了ldquo人在歷史 - 社會整體中的存

在rdquo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個人被置於人

與人的關係之中ldquo我rdquo成了ldquo我們rdquo馬爾庫

塞所做的這個推演正對應於馬克思的階級學說

而階級才是新的歷史運動的承擔者海德格爾顯

然看到了馬爾庫塞綜合唯物史觀與存在之思的思

想路徑的激進色彩及其對自己思想的背離他拒

絕授予馬爾庫塞授課資格這樣馬爾庫塞離開

了弗萊堡大學並在胡塞爾和阿多諾等人的引薦下

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1933 年納粹上臺

馬爾庫塞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起流亡到

美國結束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甚至

不再在此後的著作中使用海德格爾的術語

2 對薩特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

當馬爾庫塞於 1948 年再次接觸存在主義時

他已是一個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那時

在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存在主義是薩特的ldquo存在主

義的馬克思主義rdquo薩特的這種整合存在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與馬爾庫塞哲學思考第一

階段所做的努力有神似之處不過與馬爾庫塞不

同的是薩特是由現象學存在主義走到存在主義

的馬克思主義如果說 1932 年《黑格爾的本體論

和歷史理論的基礎》是由內部迂回地批判了存在

主義的話這時的馬爾庫塞已經擺脫了存在主義

的影響完全從外部來對存在主義進行再批判

當然此時的薩特也還未實現在《辯證理性批判》

中對ldquo歷史人學rdquo的理論構建

任何哲學都如文學一樣是對一定歷史狀況的

表述與回應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文學尤其如此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是他在巴黎淪陷時期撰寫

並於 1944 年出版的當時他正體驗著現代世界的

恐怖和戰爭對人身自由的殘酷剝奪這種極端體

驗促使其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下降至生存

的人道主義層面將被抽象描繪的存在論意義上

的 Being 闡說為 human beingsldquo籌畫rdquo成了必須

為之負責的ldquo選擇rdquo在《沉默的共和國》一文中

薩特描述了從 1940 年到 1945 年法國抵抗運動時

期的生活這是一群失去了大地和世界並被拋入

他人之中的個體正因為有外在的壓迫力量強迫

人們保持沉默壓制人們的反抗行動在這種處

境下人們的語言行動和選擇也便有了特別的

意義具有原則宣言的價值 [5]在薩特的思想裡

純粹的本體論和現象學由於現實歷史的侵入而退

隱他繼承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個人但個

人不再身處海德格爾哲學世界中去歷史化的寂靜

安穩的大地而是被拋入到德國人佔領下的巴黎

91

進入到一種極限處境中這種包圍著真實個體的

處境是一種召喚由人們自己去用行動作出選擇

和定義自由薩特曾說過納粹的法西斯統治使

他真正理解了自由的本質它意味著一種ldquo意向

性的行動rdquo即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一種意向性的

自由選擇去獲得自己的本質創造自己的價值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靜觀主義的哲學而是告訴人

們希望只存在於人的行動之中只有行動才能

使人生活得有意義他認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最

終的不可剝奪的自由是說一聲ldquo不rdquo[6]

馬爾庫塞認為薩特所主張的在死亡與奴役之

間的自由選擇既不自由也不是一種選擇他嚴

厲地指出薩特絕對自由的哲學的藝術遊戲ldquo每一

肯定都演示到它的否定把每一陳述都變成為它

的反論把每一觀點都推及荒誕使自由成為強制

而使強制成為自由使選擇成為必然使必然成

為選擇從哲學到純文學又從純文學到哲學

把本體論與性欲攪在一起rdquo [7]他認為薩特的生存

論分析抽象掉了構成經驗的具體性的歷史性因素

這些歷史性因素只是用來圖解形而上學思想和元 -

歷史性思想而薩特關於自由與選擇的唯心論表

述反而填平了劊子手和被迫害者之間的鴻溝mdashmdash

他們都是自由的自負其責的選擇的主人mdashmdash這無

疑歪曲了人的真實存在也使ldquo自由rdquo的含義喪

失殆盡使得存在主義哲學的激進主義成為一種

假象而且儘管薩特在其ldquo欲望態度rdquo的分析

中觸及到了唯物主義原則的革命性作用但卻依

然局限在哲學的框架內並未導向對意識形態與

社會組織本身的摧毀因而薩特的ldquo內在自由rdquo

說到底只不過是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最後避難

所在這個思想階段的馬爾庫塞對ldquo內在自由rdquo

是心懷抗拒的因為它排除了一種從外部改變不

自由狀況的革命激情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

立場使他堅持要探究人的實在必須邁出哲學

的殿堂進入社會理論的領域他強調存在主義

應由哲學意識形態向革命理論轉向將對人類自

由的界定由意識的領域轉到物質滿足的領域從

苦役的領域轉到快樂的領域從道德原則的領域

轉到快樂原則的領域即是說只有社會革命才

會使社會主體得到解放從而現實地實現自由

ldquo他人即地獄rdquo這是薩特的哲學中最聳人

聽聞最為人熟知的話了在闡釋ldquo我rdquo與ldquo他者rdquo

的對立時薩特說ldquo由於把我擲於我之外而拋向

一些同時逃避我又定義我的結果一開始就對我

揭示了他人rdquo他者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透明的

存在ldquo他者的存在就其本性來看是一件偶

然的不可歸納的事實他者是被遭遇到他不

是被(自我)建構起來的 [8]rdquo我把握不了他者

存在的真實性而他者的存在本身對我則是一個

威脅是我的世界的侵佔者他者的ldquo看rdquo總是

像美杜莎的凝視一樣使我成為一個ldquo被欣賞和評

價的物件rdquo使我的自我世界轉化為一個ldquo物化rdquo

的世界在論述這種物化關係時薩特甚至認為

平常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男女雙方不斷

把對方貶為物的過程因為快感正來源於雙方把

對方的身體當作物來利用所獲的征服感並導致

施虐和受虐兩種情況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

化這可以說是一種極富創意的關於情感的心理

學理論馬爾庫塞認為ldquo薩特的人際關係主要是

一種身體關係rdquo而他並不認為身體關係就是像

薩特所認為的一種物化關係他有更為激進樂觀

的看法這可以看作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弗洛

伊德學說的ldquo愛欲rdquo作為其新的哲學體系出發點

的徵兆馬爾庫塞指出薩特的哲學世界並非指

向ldquo歷史-社會rdquo而是一個ldquo人際關係rdquo的社會

其所規定的人際之間的內在矛盾並非現實的全

面的本質的ldquo人性rdquo危機對馬克思意義上的

社會運動的信念與介入精神使馬爾庫塞看到群體

聯合的重要性他強調立足於人的社會存在來探

索人的解放問題由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定的社

會團體的作用與反作用來創造ldquo國家rdquoldquo階級rdquo

馬爾庫塞認為存在主義通過把人存在的特

殊歷史條件賦予存在論以及形而上學上的特點

通過對人類自由的一種ldquo存在論mdash現象學rdquo分析

存在主義就變成了他所反對的那種意識形態的一

部分而薩特所謂的自由本體在現實生活中也只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2

是奴役的象徵其激進主義是一個幻覺更像一

種ldquo唯心主義的神秘化rdquo從具體的歷史狀況來

分析可以說 1948 年的馬爾庫塞對 1943 年的薩

特的理解並不十分公正因為戰爭時期他生活在

安全的美國而不是像薩特那樣生活在被德國佔

領下的巴黎被剝奪了任何外部自由ldquo內在自

由rdquo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自由而且更不應忽視的

是存在主義的薩特同時又是抵抗運動的成員並

始終提倡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日後當寫作《愛欲與

文明》(1955)時特別是見證了 1968 年的法國

ldquo五月風暴rdquo學生反抗運動失敗後馬爾庫塞結

束了對任何外在自由的可能性探索重新回到了

ldquo內在自由rdquo中另外薩特的存在主義在精神分

析學上的深刻性以及對身體的關注儘管在這時還

是馬爾庫塞批駁的靶子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

後也將進入他的理論視野並被他作為建構新的

文明發展動力學說的基礎理論

3 旅行回歸批判與救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馬爾庫塞再次面臨

了理論上的尷尬局面那就是黑格爾的馬克思主

義所期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無產階級和作為歷史

運動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經消失整個社會呈現

一種肯定性傾向唯一的革命能量似乎只保存在

孤獨個體的心靈深處馬爾庫塞的歷史主體概念

在一次次地縮小一步步從群體變成孤獨的個體

甚至是有待添寫的空白1955 年發表的《愛欲與

文明》是其思想發展路徑的一個大轉向這次轉

向對他後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的發展具

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節將主要從考察馬爾庫塞

後期的美學思想的角度分析馬爾庫塞後期思想中

存在主義因素的的復歸

也許應該先提到馬爾庫塞後期社會批判理論

中的核心即對人的單向度性的批判和對否定意識

的召喚早在《試論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

中馬爾庫塞就已從哲學上將海德格爾的ldquo非本真

性rdquo和ldquo沉淪rdquo的概念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和物

化的概念加以合併因此他認為海德格爾所

說日常的焦慮體驗逼近的死亡罪感是對本真性

狀態的籌畫條件應意味著導向一種改變現實存

在境遇的激進行為關於技術對人的統治海德

格爾也有很多追問與沉思他認為科學技術事先

假定了同自然的工具性和控制性關係因而具有

天然的禁錮性他曾說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

暗意味著最大的時代貧乏使世界的意義也變

得晦暗不明 [9]海德格爾認為追問技術的本質

應該先追問存在本身他希望在ldquo存在之思rdquo中

獲得技術的自我解蔽馬爾庫塞的後期作品《單

向度的人》(1964)也認為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經濟力量技術和生產設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限定了人的工作領域生活態度和思想意願等

導致了政治領域和話語領域的封閉使人們喪失

了有洞見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成為ldquo單向度

的人rdquo 馬爾庫塞由此論及ldquo文明的辯證法rdquo

當技術上升為文明的替代物時文明的辯證法也

就成了技術的辯證法技術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

政治特性成為更有效統治的工具並創造出強大

的極權主義領域操縱著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

技術也由此成為最具破壞性和壓抑性同時最為空

洞化的意識形態隨著現代世界的前進薩特式

的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人所唯一能夠經驗的自由

社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自由之島越來越小有多

少人能清醒地意識到為了保存自己最後一點自由

應該堅持說ldquo不rdquo可以說馬爾庫塞對於當下社

會中人的單向度狀態的分析正是對海德格爾的ldquo沉

淪rdquo概念的沿用而他對人的否定意識的呼喚在

理論上也正是對薩特的充滿否定性的ldquo內在自我rdquo

的一種呼應只是他似乎要比海德格爾激進也

要比薩特樂觀他提出了ldquo超越性謀劃rdquo的概念

來強調歷史實踐的特殊性質ldquo它產生於對理解

組織超越現實的其他那些道路之一的決定性選

擇和捕捉rdquo它通過對文明的生產成就提供保存

和改進的前景並以其結構基本趨勢和關係為

準繩來規定已確立的總體來證明自己具有更高的

合理性為生存的和平提供更大機會 [10]

93

因而馬爾庫塞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

賴以控制社會的技術有其破壞性和壓抑性但反

過來控制的技術也會削弱控制的基礎而技術

的高度發展也可能會為社會變革消除異化勞動

提供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一切使得想象的烏

托邦要求充滿了歷史的現實性而未來的自由社

會人的解放也就具有了在必然王國基礎上實現

的可能性

美學是馬爾庫塞思想發展史的最後階段是

他在一切外部革命的可能性喪失之後尋求到的唯

一的革命潛能所在他曾這樣說道ldquo永恆的美

學顛覆這就是藝術的道路 [11]rdquo在馬爾庫塞看

來這是一個只能在內部重建業已在外部失去了確

定性的時代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是融合在他對

資本主義及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中的

與人的解放學說聯繫在一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

代的《愛欲與文明》開始到晚年的《審美之維》

馬爾庫塞開始充分地闡釋藝術對現實的超離所具

有的批判解放革命的意味認為通過審美之

維的革命能在根本上重塑嶄新的人及其心理 - 觀念

結構在此前提下社會變革才有一個深厚的人

性基礎在《愛欲與文明》中他借鑒了弗洛伊

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闡述的文明與本能的對

立關係指出資本主義文明的統治除了對人的快

樂本能施加了建立和維護文明所必需的ldquo基本壓

抑rdquo之外還施加了為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

某些社會集團的特殊利益的ldquo剩餘壓抑rdquo而這

種ldquo剩餘壓抑rdquo是一個異化的世界剝奪了人的自

然本性的具體表現使人的潛能不能得到發揮

人的愛欲不能得到實現他認為非壓抑性文明形

成的過程即是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ldquo幸福的實

質就是自由rdquo而 ldquo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壓制的

解除rdquo由此他呼喚一種愛欲的徹底解放而

這種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的審美感性的恢

復美學領域正是愛欲得以自由釋放的領域 [12]

馬爾庫塞將審美領域作為批判性超越的最重

要的領域他援引了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概念ldquo大

拒絕rdquo(the Great Refusal)來界定藝術最核心的

特徵它拒絕了現實的一切原則和生存方式以

美的法則及其ldquo否定理性rdquo來衝擊現實的異化

藝術真正的潛能存在於其審美之維中通過ldquo異

在rdquo性實現其ldquo革命rdquo性其中內蘊著一種真正

的社會批判潛能在談到藝術作品的政治潛能時

他特別強調藝術作品只有作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

政治發生關係ldquo藝術的政治潛能僅僅存在於它

自身的審美層面藝術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強

就越會弱化自身的異在力量越會迷失根本的超

越的變革目標 [13]rdquo他的ldquo審美之維rdquo實際是通

向人的本能解放這個ldquo烏托邦rdquo構想的在他看

來ldquo烏托邦rdquo不是一種空間化的遠景而是一種

對人的自由解放的嶄新構想是使得人們在精

神上獲得社會變革的自我意識的阿基米德點這

仍是一種相當激進的美學觀與 1944 年的薩特有

了共鳴薩特在《什麼是文學》(1947)中提倡

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認為文學是一種行動模式一

種作家的自由行動這種行動力圖訴諸其他個人

的自由並最終訴諸人類集體的整個自由而在重

估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的關係將藝術作為一種

對存在的最後的烏托邦救贖上他們又可以與海

德格爾對話《存在與時間》中本體論的魅力就

在於它是一種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對世界的描述

而藝術正是這種烏托邦精神最純粹的實現方式

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性否定晚期海德格爾對

詩學和詩歌的啟迪意義有特別的偏好在海德格

爾那裡詩人是真正執著于本真生存的人ldquo能

在世界黑暗的時代裡道說神聖 [14]rdquo

4 結語

馬爾庫塞是一位具有激進批判精神和深重歷

史責任感的人本主義者所以在他吸收理論資源

時總是會出於對現實關切的需要對這種理論資源

進行激進化的闡釋和改寫但他又是一個深受德

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影響的烏托邦主義者這也

預示了其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進徑正如一位思

想家所言馬爾庫塞的思想具有一種旅行的意味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4

旅行是為了探險但旅行的最終目標卻是回家

馬爾庫塞思想的終結點正是對早年自己的詩學回

歸對個體實存的關注和回歸自然從很大意義

上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回歸這與他作為法蘭克

福學派中最具批判力也最具烏托邦主義樂觀色彩

的形象並不衝突這個學派的另一成員那位憂

鬱的天才瓦爾特 bull 本雅明在法西斯時代之初曾經寫

道ldquo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

賜予了我們 [15]rdquomdashmdash馬爾庫塞將這句話作為他

的著作《單向度的人》的結尾

[1] 馬丁傑伊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 程巍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3]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Richard Wolin amp John Abromeit Heideggerian Marxism Herbert Marcuse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5]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dashmdash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4

[6] 薩特薩特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馬爾庫塞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

店1989

[8] 薩特存在與虛無[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店2007

[9]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10][1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11][13] 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4]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参考文献

兩岸四地

澳科大生參加2019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

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

2019 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於 12 月 18

日至 23 日在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組織來自法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及人文藝術學院五名學生赴北京參加是次活動

研習營於 19 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開營儀式邀請了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饒戈平教授進

行ldquo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比較視角rdquo的主題演講在場營員受益良多當天下午營員們參訪了人民大

會堂及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楊兆業主任座談楊主任深入淺出地

解讀了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分析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拓寬了營員們的思路和眼界

研習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還聆聽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教授主講的ldquo中國國際戰略形勢與

外交政策rdquo專題講座深入了解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形勢通過參與澳門菁英圓桌峰會與在

京優秀澳門青年討論規劃個人未來發展最後營員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北京大學校園定向比賽

在比賽中學習燕園文化和學風增進了彼此間友誼

營員們也前往南開大學與該校學生社團進行交流和學習前往天津和北京體驗了相聲文化遊覽了

具有悠久歷史的故宮閉幕儀式上營員們觀看各組活動成果展示視頻北京大學為所有營員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受益良多不僅增進澳門與內地學生的交流的同時也加強了澳門青年

學生的國家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為祖國強大為民族復興為維護一國兩制制度持續穩定

實施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薛文超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摘要 面對能躲避的不法侵害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的疑難歐陸理論通

說是防衛人無須退避英美法歷史上是以肯定退避義務為原則我國內地實務上不要求防衛人退

避除非遭遇無行為能力人侵害時存例外2005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的ldquo不退避法案全面否

定了防衛人存在退避義務但這一立場面對爭議巨大不斷有重新修法肯定退避義務的動議美

國學界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是效果性的而歐陸與我國理論上缺少對防衛認定與否的效果

關照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ldquo唯結果論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限縮適用問

題但也不可矯枉過正不能使正當防衛的成立走向另一個極端使用致命性防衛手段的防衛人

應當存在退避義務在具有退避可能性前提下法益權衡與比例原則約束正當防衛的成立

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必要性 退避義務 不退避法案 緊急避險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It is diffi cult in determination of self-defense that Whether the defenders have the duty of retreat in the face of the unlawful infringement which can be avoided The continental theory stands that defenders do not have to retreat and China takes a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the principle was the obligation of affi rmative withdrawal The SYG bill passed by several US states since 2005 totally denies the retreat duty in defense but the SYG bill faces controversy due to the 2013 trial of Trayvon Martin in Virginia Based on the social effect of case law the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elf-defense has a results-only situation which limits the authorized defense right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defense should not be overcorrected and go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defender who uses the fatal defense means should be obliged to retre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treat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and proportion of legal interests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defense

Keywords self-defense necessity duty of retreat Stand Your Ground Laws(SYG) emergency measures

收稿日期2020-03-04修訂日期2020-03-30通訊作者薛文超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E-mail wcxuemustedumoTel 00853-88973292

0 问题的提出

當造成不法侵害的威脅時如被侵害人在很

大可能性上能躲開險境但卻並未逃離而是選擇

實施ldquo以暴制暴rdquo的防衛行為甚至採取致命性

暴力手段殺死不法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而阻卻

不法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

務的問題如勞東燕教授認為ldquo防衛人不負有

96

退避義務在各國刑法理論上幾乎沒有爭議建立

在法益權衡基礎上的優越利益原理無法解釋不退

避的立場rdquo[ 1] 加之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

法實踐中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

限縮適用問題越發成為學界和輿論所重視的話

題[2]ldquo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

趨保守不敢或者不善於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將

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

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現象仍然客

觀存在rdquo[3] 照此理解若肯定防衛人有退避義務

則也就意味著對防衛權的削弱進一步限縮正當

防衛的成立範圍但是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的

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推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

衛判斷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在歐陸與英美刑法

發展史上特別是晚近英美刑事立法經驗來看

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其學術爭議內容較有

啟發性無論對有無退避義務本身例外情形

抑或所持立場的根據都很有爭議結合內地司

法實踐來看學界通說觀點失之絕對化防衛人

有無退避義務爭議有著深厚的法文化背景與法

效益上的理由有必要對相關論爭進行考察和研

究對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有無給出充分的理由

1 大陸法系理論的基本立場與我國內地通說之考察

11原則上無退避義務的基本立場與依據

判斷不法侵害受害人正當防衛之成立實

際上涉及侵害人與防衛人(受害人)之間的互

動關係以及法規範所設定的行為預期防衛人

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有無退避義務換言之在

存在退避可能性時而不退避的情形是否成立

正當防衛抑或防衛行為是否需具備ldquo不得

已rdquo要件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大陸法系主

流刑法理論與我國之通說基本契合以 Roxin

KindhaumluserMurmannBuumllte 等學者為代表的德

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防衛者不負任何退避義務

(Ausweichpfl icht)防衛者只要對抗不法侵害者

無須顧慮其有無罪責防衛者亦不負退避義務

也不考量個案的法益權衡關係可採取ldquo果斷且

無須遲疑性rdquo(Schneidigkeit)的防衛措施[4] 換

言之當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客觀上可以躲避

但未退避而直接實施ldquo反擊rdquo的防衛行為時也

屬於正當防衛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以ldquo於海明正

當防衛案rdquo為代表的案件使得ldquo法不能向不法

讓步rdquo成為司法機關和學界頗為肯定的論點 [5]

其一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或ldquo優越利益說rdquo

從 正 當 防 衛 權 屬 性 上 理 解 防 衛 人 有 無 退 避 義

務德國通說認為正當防衛阻卻違法的基礎是

保 護 防 衛 人 的 更 為 優 越 的 利 益(Uumlberwiegende

Interessen)即ldquo合法無須向不法讓步rdquo(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6]

也可以從緊急權角度理解正當防衛是法律緊急

權體系之一部分是一種法定的權利ldquo緊急時

無法律rdquo團藤重光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

救行為和義務衝突都認為是在緊急狀態下所產

生的權利[7] 我國內地學界通說認為ldquo正當防

衛是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手段是公民的權

利並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換言之中

國刑法並未將正當防衛規定為一種ldquo不得已rdquo的

應急措施並未要求防衛人窮盡一切手段之後才

能實施正當防衛相反即使防衛人在有條件躲

避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的情況下仍然有

權實施正當防衛rdquo[8]

其二ldquo必要性說rdquo或稱ldquo個人權利保護說rdquo

對於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人而言可以不退避地

實施防衛行為是拯救生命等緊迫利益必需的ldquo所

謂防衛的必要性是指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

要的行為與緊急避險中的補充性要件不同它

不以行為人沒有其他辦法為必要對於不法侵害

行為人即使可以採取躲避等其他方法但不躲避而

實施反擊的也符合防衛的必要性rdquo[9] ldquohelliphellip

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立場不應要求 A 只可選擇

逃避而非反擊行為故在面對多數人開槍射擊包

97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圍下的防衛者採取擊斃對手的措施以保全性

命即屬必要的措施而得適用正當防衛以阻卻

違法rdquo[10] 因此從效果上為不退避地防衛提供依

據由於退避本身不必然能夠發生預期作用退

避不成功還是要通過防衛手段對抗退避方法的

失效可能增加攻擊的強度造成更多損害因此

主張退避義務之目的是避免兩敗俱傷但是過度

課予退避義務反而是兩敗俱傷特別是促進被

侵害人受害的原因

其三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或稱ldquo法確證原則rdquo

德國主流觀點認為該見解之基礎是法確證原則

(Rechtsbewaumlhrung)ldquo防衛者透過反擊捍衛

保護了法的秩序其反擊行動當然應果敢為之

沒有必要顧慮或關心原不法侵害者的法益即便

有其他雙方均不成傷的退避可能性rdquo[11] 臺灣學

者許達恒不認同法確證原則基於個人保護觀點

認為防衛者也不負擔優先退避的法律義務侵害

者之法益因侵害強度而部分ldquo懸置rdquo法外喪失

了法益屬性的利益因此防衛者可以積極侵害

不違反法秩序是暫時不屬於法益的利益也不

再尋找任何法之保護機制的必然推論[12]ldquo確證rdquo

也可以被理解為刑罰的積極一般預防論中追求的

公民對法的信賴效果確證了法規範的妥當性[13]

實施正當防衛以傷害侵害人的合法根據來自於不

法侵害對法規範的動搖

12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與依據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較少有學者認為原

則上防衛人有退避義務只有佐伯仁志有這一立

場的表達他認為只要出現正當防衛的情狀

任何防衛者均負有優先採取退避措施的義務理

由在於ldquo正當防衛不可避免將造成侵害者法益受

損為求雙方之間利益的最大化或可要求防衛

者優先採取退避措施不僅防衛者可以保護自己

也不會造成侵害者的利益受損是兩全其美的解

決方案rdquo[14] 在通說意義上大陸法系的主流觀

點都是認為在特殊情況下防衛人有退避義務但

是該特殊情況的範圍不同理論與實務立場有所

不同

在《德國刑法典》第 32 條第 1 款規定的緊急

防衛ldquo要求性rdquo也即ldquo被(法律)允許性rdquo的

判斷中羅克辛認為有五種情況下緊急防衛權可

能受到限制並稱之為緊急防衛權的ldquo社會道德

性限制rdquo具體包括(1)無罪責或者有重大減

輕罪責的攻擊(2)由被攻擊者違法挑起的攻擊

(3)輕微攻擊(4)在保證關係範圍內的攻擊

(5)通過威脅的勒索性攻擊[15] 羅克辛對防衛人

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大致是從侵害人的主體

特徵與不法行為危害程度兩個方面進行限定但

在遭受精神病人的攻擊等情況下也並非完全排

斥防衛行為必須判斷是否出於ldquo道德上的理由

放棄對防衛所必要的措施rdquo羅克辛還將ldquo逃跑rdquo

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他認為當招來其他人的幫助

就是一種逃跑並且會暫時給攻擊者以控制權時

就不必要實施防衛也即向他人求助也是防衛

例如學生在面對攻擊他的同學時有義務首先尋

求老師的幫助不可以一種ldquo粗暴的榮譽概念rdquo

鼓勵學生採取放棄攻擊者生命的手段進行防衛[16]

還有學者認為德國之通說是原則上被攻擊

者必須使用最婉轉的即最小危險的或損害的防

衛手段等不需要局限於純粹的防守(ldquo保護的

防衛rdquoSchutzwehr)當情勢對於攻擊的防衛是必

要的時可以轉向而為積極的對抗的防衛(ldquo抵

抗的防衛rdquoTrutzwehr)但存在例外情形當具

有較少的攻擊強度的案件例如被一個醉漢所侮

辱的人不可立即使用暴力而在住宅被侵害的

人在不得已之時必須請求警方的救助[17]

在德國司法實務的觀點上防衛人有退避義

務的判例局限在ldquo親密親屬間的正當防衛rdquo和ldquo挑

唆防衛rdquo兩種情形之中但裁判立場並不完全一

致德國判例認為當丈夫不法侵害妻子時妻

子的防衛權因最近親屬之故而受有限制妻子負

有退避義務如果無法退避以保全雙方法益時

也只能設法採取較和緩的反擊措施[18] 但臺灣有

學者認為這一立場並不妥當不論從保證人地

98

位或者親屬或婚姻制度所產生的社會連帶等觀

點都無法合理說明最近親屬負退避義務的理由

從保證人的觀點上當保證人成為防衛者時會

陷入保護對方 保護自己的兩難關係因此認為

挑唆防衛是唯一可以限制正當防衛ldquo果斷而無遲

疑rdquo特性的規範事由必須先行退避[19]

在日本實務判例中對防衛人是否具有退避

義務也存在爭議裁判立場發生變化核心在於

對不法侵害ldquo急迫性rdquo的解釋1955 年的判例認

為被告人早已預見不正侵害而迅速有力地予以還

擊這一不正侵害不能言之為急迫因此否定了

正當防衛[20]1970 年日本最高裁判例修改了立場

認為ldquo刑法第 36 條所謂急迫是指法益侵害現在

已經存在或者已經逼近身邊即便事先已經預

期到該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接導致急

迫性的喪失rdquo[21] 這裡重視的還是有合理理由

不回避已經預期的侵害但立場在 1976 年再次轉

換最高裁認為ldquo正當防衛以存在侵害的急迫性

為要件但其宗旨並不在於已經預期到的損害

科以應當回避的義務因此即便是當然或幾乎

已確定地預期到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

接導致侵害的急迫性的喪失然而從該條將侵

害的急迫性作為要件的宗旨來看在並非僅僅是

未能避免所預期到的侵害而是出於利用此機會

積極地向對方實施加害行為的意思而面對侵害的

場合認為這並未滿足侵害的急迫性要件是合適

的rdquo[22] 其核心在於存在ldquo積極的加害意思rdquo時

否定急迫性並不成立正當防衛例如2001 年

一起判例中防衛人在確信暴力團成員就要趕來

襲擊之後本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離開辦公室或

者請求員警的幫助卻並不採取這種措施而是

做好充分的反擊準備實際上也實施了反擊應

否定存在急迫性不認定其成立正當防衛[23] 可

見日本實務原則上肯定防衛人無躲避義務但

是在例外情形下足以認定ldquo加害意思rdquo的侵害不

認定為防衛行為

我國內地通說觀點認為正當防衛制度是鼓勵

公民與犯罪作鬥爭但是司法實務中的傾向卻

表現出ldquo截然不同的傾向rdquoldquo裁判者常用迂回

的方式將退避義務引入到正當防衛的構成中rdquo[24]

表現為以缺乏緊迫性必要性或者防衛意識將

反擊行為人的為ldquo鬥毆rdquoldquo互毆rdquo或者故意傷害

通說上認為例外主張防衛人應有躲避義務的情形

主要有三類(1)侵害人是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

的未成年人(2)侵害人是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25](3)防衛挑撥的特別情形ldquo防

衛挑撥人可以行使有限的正當防衛權所謂限制

一是指這種正當防衛必須出於迫不得已如果能

夠躲避就應當躲避能夠緊急避險就應當緊急避

險能夠用其他方法保全本人的人身就應該採

用其他方法rdquo[26] 這一ldquo原則 + 例外rdquo的通說立

場肯定了在一般情形下防衛人即使在有躲避可

能性時也可以實施防衛行為除非特定例外

例如《刑事審判參考》曾刊載一例精神病人侵害

的案件認為ldquo被侵害者不得對精神病人採取可

能損害其利益的攻擊性防衛措施rdquo[27]

13 大陸法系與我國內地通說存在的疑問

第一作為論證防衛人無退避義務價值基礎

的三種學說也包括例外上有退避義務的根據

實際上都存在疑問存在論證上的ldquo明希豪森困

境rdquo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為防衛人不退避提供了一

個不容反駁的高階出處但某一特定權利的正當

性從來不來自於其本身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與ldquo個

人權利保護說rdquo雖然給出了實體上有一定說服力

的理由但存在著論證上的片面法秩序從來都

不是單方的法秩序防衛人與加害人同樣是法秩

序的一部分降低對一方法的保護需要充分的理

由而非僅給出一個加害人安全法益ldquo懸置rdquo法

外的論點即可這種武斷終止論證的結論顯然

並沒有提供真正的依據對於例外情況而言兩

類無行為能力人退避義務是否違背個人保護原

則這種情況降低對防衛人保護依據是什麼很

顯然都不是可以單純通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的

問題

99

第二原則上堅持不退避原則的法效果如何

或許是真正能夠回答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的理

由刑法作為行為規範並非僅是個案的權衡

更給社會確定行為預期三階犯罪論體系中正

當防衛作為違法性排除事由防衛本身是符合構

成要件的有危害結果的行為雖然刑法並不將其

評價為犯罪但並不意味著造成傷害的事實本身

是法所期待的況且防衛過當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鼓勵不退避很容易導致防衛行為由合法滑坡到犯

罪並在整體上影響社會安全在無論歐陸抑或

我國內地的文獻中都較少涉及對肯定退避義務

的防衛案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以及個案的社會影

響這一效果性評價

第三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需要面對的法益

衡量與價值難題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法益真的

不值得保護嗎探討退避義務的場域是防衛人

在確實能夠躲避侵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取防

衛手段進而肯定對不法侵害人合限度的傷害

肯定退避義務的價值主張ldquo生命法益高於財產法

益rdquoldquo生命法益高於身體法益rdquo受到學者的批評

為ldquo貌似無可辯駁的抽象說辭rdquo[28] 但這種價值

又並非無意義法是否降低對侵害人的保護本身

才是一個缺乏原理性的需要證明的主張不法侵

害人的法益在防衛人有退避義務時是否值得保

護這種價值權衡並非空洞的疑問而是實實在

在的兩難

2 英美刑法中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Stand Your Ground原則與Duty of Retreat原則的爭議

21肯定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普通法傳統及其

立場轉向

在普通法歷史上對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

(self defence)是現代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這

一確立並非天然的在英國中世紀時期緩慢發

展直到西元 13 世紀以正當防衛為由實施的

殺傷(homicide)也是違法行為19 世紀以來英

國普通法全面承認了實施正當防衛可以實施致命

暴力的一般原則但該防衛行為受到必要性原則

(necessity)的嚴格限制普通法傳統對防衛人退

避義務的立場是一致的即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以

及在例外情形的可不退避遭受蓄意殺害搶劫

綁架強姦等威脅人身財產等行為的受害人

在採取可能導致不法行為人生命危險的防衛行為

前應當先履行退避義務但是如果這侵害是

發生在住所(residence)的話就不要求履行退避

義務這被稱為ldquo退避原則rdquo(Duty of Retreat)

與ldquo 城 堡 原 則 rdquo(Castle doctrinedefence of

habitation)後者的稱謂是由於將住宅視為人的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退無可退之時可採取

無限制的防衛行為

英國普通法傳統對正當防衛規定了嚴格的退

避義務(duty of retreat)除非能夠證明其對侵犯

者(aggressor)實施暴力殺害行為前其已經退

無可退(back to the wall)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曾闡釋了這種觀點

ldquo法律要求當一人在其自衛中殺死另一個

人應當已盡其可能採取安全的退避以避免對

襲擊者使用暴力這種退避不應當是虛假的或

者是伺機而動而是出於一種盡力避免讓同胞流

血的真摯情感在兩國交戰時這樣做可能會被

視為懦夫之行但是對於受法律管束的兩個主體

而言沒有這種榮譽可言mdashmdash國王和法庭才是不

法行為之復仇者(vindices injuriarum)會給予犯

錯的一方應得之懲罰rdquo[29]

雖然防衛人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但是這一原

則卻一直受到不同觀點的挑戰並進而逐漸轉變

為以不退避(No retreat)為原則柯克爵士 (Edward

Coke) 就認為退避義務對於遭受侵害的人來說是

不恰當的[30] 在英國 1969 年的判決中法庭認

為退避是構成正當防衛抗辯理由的先決條件(pre-

requisite)防衛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欲採

取武力的意思但這一立場已被改變在 1985 年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0

一起案件中上訴法院認為儘管防衛人表明不

欲暴力對抗的行為是表明其出於善意防衛的最好

證據但在一般情形下自我防衛無須退避妥

協但是當退避是唯一的合理(reasonable)選

擇的情形防衛行為(stand and fi ght)就不再是正

當的[31] 可見英國法對退避義務原則上是否定

的但基於合理性的判斷將個案中是否構成正

當防衛委諸司法裁量當有躲避可能性時即使

非致命的暴力(non-deadly force)防衛措施也是不

合法的[32]

美國在早期同樣對正當防衛規定了一般性的

退避義務同時規定了一定情形下的例外不過

在 19 世紀中晚期以後以聯邦最高法院和有影響

的數個州法院裁判為代表美國本土法律觀點轉

向了不退避(Stand Your Ground)原則成為強觀

點最具開創性的案件是 1876 年的 Erwin v State

案件愛荷華州高等法院認為一個無辜的個人

無義務躲開那些試圖採用暴力和無法預知的手段

惡意地嚴重傷害生命或肢體的不法侵害者[33] 而

且這一認識並非基於促人免於懦弱(cowardice)

而是因為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原則是最好的保護

和防衛人生命的手段1877 年印第安那州高級法

院同樣重申了不退避原則在對 Runyan v State 案

的判決中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中對退避原則

的堅守和ldquonecessityrdquo要件的肯定[34]

ldquo身處住宅之內rdquo作為退避原則的例外是一個

發展的歷程1895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Beard vs

U S 案中確立了現代法上的城堡原則(Doctrine

of Castle)即在住宅遭受襲擊之人可採取無限

制防衛自從 20 世紀初開始處在其住宅之中

只要其合理的相信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其自身

就可以採取致命暴力[35] 在 1921 年的 Brown v U

S 案中霍姆斯(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援引並肯定了 Beard v U S 案的立場他認為不退

避原則是更符合人類天性的[36] 霍姆斯認為ldquo面

對出鞘之利刃無暇可為冷靜之權衡rdquo[37] 在緊

迫傷害帶來的壓力下作出是否退避的精確判斷

是超出人能力範圍的Brown 案確定的先例是

由住宅享有的完全不需退避的特權進一步擴大

到任何行為人有合理理由擔憂將遭受緊迫的身體

重傷或死亡的傷害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霍姆

斯的判決不僅使得司法上免除了遭受致命暴力危

害者的退避義務而且是普遍的 SYG 原則的立法

的開始[38]

ldquo一個長時間適用的法律規定並非其為正確

的理由rdquo對於不退避原則來說也是如此轉向

防衛人不退避的理由在於一該原則可以拯救

生命潛在襲擊者可能因為考慮到被襲擊者有權

合法殺害而放棄實施危害行為二退避原則要

求無辜的被襲擊者在面對緊迫危險時採取退避或

迎擊的生存可能性這是強人所難的是一種ldquo不

切實際的假設rdquo[39] 神經學家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大腦控制包括恐懼焦慮情緒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在面對高強度壓力時能壓倒理

智的功能區第二這類情況下的情緒崩潰會促

使個人作出無意識的行為選擇[40] 第三一些法

院判決基於公平原則等確認了不退避原則例如

1990 年 Culverson v State 案被指控一級謀殺的被

告人以法官不適當地向陪審團闡釋正當防衛應當

滿足退避義務[41] 內華達州高級法院推翻了下級

法院判決肯定了不退避原則並援引了 90 年前

的先例 State v Grimmett(1910)此外還有法

文化的因素的觀點認為在 1800 年代脫胎於英

國普通法的美國法開始改變普通法傳統特別是

以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重心的美國南部和中西部

地區對勇氣和榮譽(bravery and honor)的推崇

與工業化的東部地區不同不成文法上認為防衛

不須負退避義務到了這些地區逐步工業化後

這些不成文法傳統依舊保留下來[42]

儘管實務上有裁判觀點轉向不退避原則但

美國模範刑法典(The Model Penal Code MPC)一

直規定了防衛人的退避義務ldquo防衛人在能夠採

取躲避或者通過放棄對物的佔有的情況而避免損

害時採取致命性暴力手段不是正當防衛rdquo[43]

同 時 也 MPC 也 規 定 了 城 堡 原 則 即 在 住 所

(home)被襲擊的情況下可不退避地直接採取

101

致命性暴力措施[44] 依普通法的通說採取致命

性暴力手段而被認為合法的正當防衛需要有三個

要 素(1) 必 要 性(necessity)(2) 比 例 性

(proportionality)(3)合理的確信(reasonable

belief)[45] 必要性要素要求在防衛場合使用暴

力包括致命性暴力手段(deadly force)與非致

命性暴力手段(non-deadly force)只有在必要的程

度上才應該被採用只有當防衛人沒有其他選擇

時才可以採取致命性暴力如果採取非致命性

防衛對於制止襲擊是充分的那麼就不應當使用

致命性防衛手段[46] 普通法判例對正當防衛必要

性規定了ldquo迫近的rdquo(imminent)和ldquo直接的rdquo

(immediate)兩個要素[47] 這就意味著普通法

對成立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先履行退避義務對

此要求防衛人退避是法律和社會重視人生命的

保護超越了對個人在面對襲擊時表現出男子氣

與勇氣(manly or brave)這一價值[48]

在我國學者翻譯的英美刑法的著作中認為

肯定可以 ldquo不躲避rdquo 使用致命暴力是司法實踐中

較少存在情況並指出ldquo趨勢是遠離lsquo不躲避rsquo

規則rdquo[49] 這一觀點並未總結美國各州的實際立

法狀況其指出的趨勢也並不準確[50] 也有研究

認為美國對於正當防衛退避必要性問題有兩

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就整個社會來說應盡可能地

減少不必要的損害應採取能退避就不自衛的態

度這是普通法的傳統觀點另一種認為對侵害

者躲避無異於鼓勵犯罪是不光彩的丟臉做法

因此在即使能夠躲避時也可以進行自衛在美國

後一種觀點占統治地位但極少數州採取了前一

種態度並作了一些補充例如在使用致命暴

力之前如果防衛人可以安全躲避則應當躲

避[51] 這一認識是基本符合 2005 年後美國各州大

量修法之前的狀況

22 不退避原則立法的背景與內容

在 20 世紀後半葉逐步提升的城市化和犯

罪論驅使著正當防衛權利的進一步成比例地

擴大[52]2005 年 10 月佛羅里達州修法通過

Protection of PersonsUse of Force Bill 法 案 對 四

條法律確立了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SYG)即不

退避原則(No Retreat)對於遭受致命威脅的受

害人來說並不負有首先試著採取躲避的責任[53]

這一立法改變了自我防衛中的城堡原則取消了

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有先行躲避義務的規定即改

變了原有傳統上正當防衛成立的必要性和比例性

原則的內容[54] 這一修法直接改變了類似案件的

罪與非罪判斷在法案通過一年之前聲稱因擔

心遭受醉酒乘客襲擊而強殺乘客的 Robert Smiley

案獲得有罪判決但如果該案件發生在一年之後

那麼可能就會被作為正當防衛認定[55] 肯定的觀

點認為SYG 法案並未創設一個新的權利也即

在公民感受到侵害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危險時

採取防衛行為是一種歷史性的自然權利它根

植於不可剝奪的自我保護的權利[56] 在弗羅裡達

州之後三十餘個州陸續通過了類似法案或者以

判例確認了不退避原則

佛羅里達州 SYG 法案的核心在於將無限制

的不退避實施防衛特別是致命性防衛手段的條

件擴大到公共場所遭遇的侵害而在此前採取

這種防衛手段的情境受到嚴格限制佛羅里達州

在 1929 年 Pell v State 案中首次明確闡述了不退避

權(ldquoRight to stand onersquos groundrdquo)除了在一

般情況下實施正當防衛負有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應

當先行退避義務的情形在自己住宅遭受暴力襲

擊的無須退避[57] 此後通過判例陸續擴大了

可不退避防衛的情形其中關於住宅的界定防

衛人與侵害人關係等都值得關注

1965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擴大了這一

無須退讓權利的適用範圍即使襲擊是來自處在

住宅中的受邀者或客人同樣適用[58] 不過

無論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抑或美國最高法院在

Bobbitt 案中都否認了該原則適用在同居關係的兩

人發生傷害中的正當防衛行為[59] 美國最高法院

認為城堡原則的基礎在於每個人在其住所中免

受侵害的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對於同居一處的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2

來說雙方並無一方優越于另一方

但是到了 1999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在

Weiand v State 案中針對是否推翻 Bobbitt 案的

判決發出複審令法庭判決認為該案婦女具有ldquo受

虐 待 婦 女 綜 合癥rdquo(Battered-spouse Syndrome)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認定受害婦女

可不負有退避義務首先Bobbitt 案確定的原

則是建立在對財產權利之上的而非人身權之上

的第二家庭暴力在社會中的持續嚴重化使得

有必要確定更嚴格的保護政策因此應當將

住宅視為ldquo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rdquo(the ultimate

sanctuary)城堡原則應涵蓋來自配偶的襲擊[60]

佛州的城堡原則的適用也從住宅擴大到工作

場所(place of employment)聯邦第三巡迴法庭

在 Redondo v State 案中如此認為[61] 且如在住宅

遭受襲擊的立場一致均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同

在一處工作者(co-workers)並不適用於城堡原

則[62] 不過城堡原則的擴大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在 2003 年的 State v James 上訴案中聯邦第三巡

迴法庭判決受邀請到住宅中的第三人實施防衛

行為並不被免除退避義務這是基於被邀請者缺

乏住宅所有人所具有的最後避難所權利[63] 而且

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同樣拒絕將城堡原則適用於

汽車(vehicles)在 Baker v State 案法庭認為

汽車本身為駕乘者提供的退避的手段不宜免除

退避義務[64]

更為細緻地分析SYG 法案的內容主要有

1 免除了在公共場所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

將城堡原則的限制條件取消

2 允 許 對 侵 害 對 物 的 佔 有(defence of

Property)而非人身的行為實施致命性的防衛手

段至少有九個州的 SYG 法案允許對於沒有身

體傷害危險為了保護物權而允許槍擊[65] 還有一

個州甚至允許這種情況下侵害者在逃跑中實施槍

擊[66] 四個州允許為了保護包括現金手機和相

機等個人財物而使用致命性暴力[67]

3SYG 法案帶來的一個程式上的預設在某

些情形下用槍殺人是合法的在受害人(發起襲

擊者)死亡且沒有證人或者錄影作為證據的情

況下一般就很難推翻辯解這迫使裁判者必然

只能宣判其無罪而傳統上對於無罪的證明是

建立在排除合理懷疑之上的

4 刑事程式上對逮捕可能涉嫌防衛過當者更

為困難修法之前一般是基於一種合理的確信

(reasonable belief)槍擊殺害某人的一般足以引

起逮捕但是六個州的 SYG 法案要求對於主

張基於正當防衛目的槍擊的行為人員警如果不

能發現否定其主張的證據就不能實施逮捕[68]

這會導致偵查程式上的困難

5 裁 判 程 式 的 改 變 八 個 州 的 SYG 法 案

在刑事起訴程式之前建立了訴前的審理程式

(immunity hearing)[69] 由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

的證據決定是否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如構成

則撤銷案件(dismiss)如不構成正當防衛則

案件進入審判程式(trial)這一程式的設置改

變了由陪審團審判案件事實的做法

6 民事責任的免除十一個州的法案對於

合法使用暴力的行為完全免除了民事責任(civil

immunity)包括引起無辜第三者傷害的情形也

不能對行為人提起告訴[70]

23 不退避原則立法引起的爭議與修法動議

SYG 原則這一個百年歷史的陳舊話題在近

年來有了新的闡述佔據了主流媒體的頭條並

成為公眾輿論學者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影響

和改變司法體制的力量[71]2013 年夏天George

Zimmerman 射 殺 Trayvon Martin 一 案 弗 羅 裡

達州的無罪裁判引起了相當大的政治風暴並對

SYG 原則的適用產生了動搖

對 SYG 原則三個有影響力的指責(incendiary

charges)是第一該原則內在是種族主義的

第二立法確認該原則其動因是全美步槍協會(the

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主導的推動擁有槍支運

動第三該原則促進和提升了致死暴力事件的

發生率雖然通過 SYG 法案的州都聲稱是為了防

103

控犯罪(deter criminals)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州

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發生並未受法案實施的影響

同時這些州的殺人傷害案件發生率卻在上升

應當正視 SYG 法案實際上免除了在種族群體中的

行兇者毒販暴徒等人在傷害案件中的法律責

任並且實際上導致了犯罪率上升據 2013 年的

一項研究在佛羅里達州通過該犯案後被裁判

為合法的殺人案件(Justifi able Homicides)比例上

升了 200對當時全部 22 個通過了 SYG 法案的

州這一數位為平均上升了 53[72] 該原則的確

立受到質疑反對和批評者稱之為 Shoot First 原

則即ldquoShoot fi rstAsk Questions Laterrdquo批評

者認為這一法律可能會導致該州陷入更多暴力

的境地特別的對於佛州這樣一個高犯罪率人

口眾多監獄人滿為患種族複雜的州來說更是

如此[73]

Trayvon Martin 事件發生後州政府委派小組

調查 SYG 法案爭議2013 年該調查的最終報告

出爐[74] 報告指出ldquo違法行為rdquo要件應當被進

一步明確以確保法律統一適用並使無辜者免受

不當侵害概念缺乏明確性也會使得法律適用不一

致而這一概念是認定是否成立了正當防衛的基礎

性(fundamental)概念有學者專門研究了ldquo違法

行為rdquo概念的範圍問題建議法庭在司法適用中應

統一概念[75] 有觀點認為 SYG 法案破壞了普通

法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要素(necessity)取消

了執法檢察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多了暴力活

動[76]2013 年 5 月美國民事權利協會(the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USCCR))以 53 的投

票勝出決定對 SYG 法案引起的種族歧視(racial

bias)問題進行調查這是近十幾年來該協會第一

起有關種族問題的調查

2013 年 美 國 律 師 協 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對美國多個州通過 SYG 法案的情況及其對刑事司

法系統與公共安全的影響進行研究[77] 該報告指

出SYG 法案缺少必要性(necessity)主要包括

(1)法案帶來的問題遠多於解決的問題對法案

內容的解釋分歧與模糊邊界使其適用更加困難

而修法之前對公民的保護本已充分(2)SYG 法

案的不退避抗辯實際上多是由毒品犯罪者非

法持槍者等刑事慣犯所主張SYG 法案使公民享

有過多的使用致命暴力的自由使其幾乎有了ldquo殺

人 執 照 rdquo (a license to kill)[78](3)SYG 法 案

對於遏制暴力犯罪並無實際作用研究者給出了

詳實的資料據研究者估計因該法律的頒佈

每月會多發生 28 到 33 名白人男性被殺事件以

2010 年的資料為例這一數量約站到全面被殺害

人數的 8 到 9[79] 而且儘管槍支協會聲稱

SYG 法案的目的在於遏制犯罪但是有學者研究

了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s (UCR) 的實證資料

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法案對於盜竊搶劫等犯罪有

任何的遏制效果[80] 法案產生的ldquo一個自相矛盾

的結局是法律賦予殺戮的自由越多就造就了

更多對被害的擔憂rdquo[81]

Trayvon Martin 案引起的社會普遍呼籲是修法

的直接動因影響從佛羅里達州擴展到全國範圍

內有修改或推翻法案立法動議的州包括阿拉

巴馬佐治亞印第安那弗羅裡達肯塔基

路易斯安那密西根新罕布林等有州議員

州長學者等提出了修改或廢除 SYG 法案的建議

或者議案經過審議但是迄今並未有真正實現的

例子

3 結論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則的評價與啟示

邱吉爾有一句關於防衛的名言ldquo當你面對

來自他人的威脅之時絕不要背過身去試圖逃

離這危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放大了一倍

的危險但如果你當時就直面這威脅毫無懼

色你就將這威脅減半了絕不要逃避什麼絕

不rdquo[82] 但是這種面對國民的政治性宣示強

調的是正面的鼓呼而法律人面對的則是無限複

雜的個案情勢與價值選擇學界對英美法正當防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4

衛認定討論熱烈的退避義務問題還較少關注劉

士心教授新近指出ldquo躲避原則rdquo對中國刑法具

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即不應將 ldquo正義不必屈從

于非正義rdquo絕對化應當盡力減少防衛中對生命

的損害對致命性暴力與非致命性暴力分別設置

使用條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衛中增加躲避義

務的要求司法中應當區分不同情形的躲避義務

分別把握其範圍和限度[83] 本文對該論點進一步

從晚近英美立法與司法現實問題展開並對比大

陸法系與我國的立場對關於防衛人的退避義務

從上述論述中有如下判斷

第一英美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更具規則

主義堅守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更為精細一般

情況下大陸法法系對正當防衛成立相比英美法系

更寬鬆但在對住宅等可不退避的場域則保護防

衛人立場明確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

則上肯定的立場而其例外情形比較狹窄大陸

法系正當防衛構成要件中欠缺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

行為人並非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正

當防衛即便存在逃避報警等其他同樣有效的

法益保護措施也不妨礙行為人直面侵害出手

反擊英美刑法對防衛人躲避義務的退避原則與

不退避原則的爭議突出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法益

衡量原則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與司法判

例更為豐富與細緻SYG 法案在多個州法出臺之

後的效果受到媒體專業機構與學者的關注

並對其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對法案的科學性進

行評估儘管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的

法益衡量過於粗糙ldquo探究國家保護我們的責任

與個人使用暴力甚至是致命暴力擊退和消除侵

犯者的權利之前的界限變得無比重要並不存

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來劃定國家權力和個人自保權

利之間的界限rdquo[84] 學理上的簡單論斷並不足以

支撐案正確與規則有效

第二應當重視正當防衛認定的社會效果評

價與思考對我國正當防衛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情形

不可也不必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對

防衛人躲避義務的論斷清晰但缺乏說理效果

性的評價就如同美國相關機構對 SYG 法案的

研究一樣得出了這一旨在保護社會的立法效果

卻是引發了暴力案件的增多反觀我國也同樣

存在如此情形以於歡案為例不能否認的事實

是討債公司的暴力非法拘禁侮辱等手段在

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暫時或者可預見的

長期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歡遭遇到的ldquo辱

母rdquo當然正常人都會無比憤怒但卻算不得少

見mdashmdash畢竟面對人性之惡遠甚於此的刑事案件每

天發生如果債務人(哪怕是非法債權)遭遇此

類侵權就可以無限制地採取致命性暴力這無

疑有賦予其ldquo殺人之刀rdquo在社會治理無效的背

景下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個案問題無疑將成為賦

予社會正確性期待的規則問題如果因此引發此

類討債中的大量致人死傷的刑事案件增長將是

社會與司法無法承受之重規範上對正當防衛的

理解並不重視結果而是基於行為本身那麼實

務是否屬於ldquo唯結果論rdquo還需要考察實務判決

中是否對防衛行為本身的正當性進行了恰當的闡

釋因此更應當重視行為上的判斷

第三法益衡量與比例原則同樣制約正當防衛

的成立必要性因素是正當防衛特別是採取致

命暴力手段防衛手段成立的判斷要素退避義務

並非完全沒有適用的空間法益衡量貫穿英美法

對退避原則的討論ldquo退避原則本身從不是旨在

提高無辜者的危險其正確適用也不要求沒有過

錯的受害人以其自身受傷害的可能性提升來更

好保護侵害者的安全rdquo[85] 比例原則要求的防衛

與危害的適應性是法益衡量原則的具體落實儘

管我國刑法規定ldquo防衛限度rdquo和ldquo避險限度rdquo都

採用了ldquo必要限度rdquo一詞但無論學界還是實務

界都已達成共識在判斷防衛行為是否超過限度

時並不需要像緊急避險那樣進行嚴格的法益衡

量正當防衛是相比緊急避險有更為充分的自主

權不能將緊急避險中的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ldquo偷樑

換柱rdquo到正當防衛中來[86] 緊急權(Notrecht)是

公民在緊急狀態下為保護法益而損害他人法益的

權利利益衡量是一切緊急權的基礎利益衡量

105

理論的立場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在為維護更好價

值的利益時犧牲較低價值利益的行為是合法的

傳統的單一法益衡量說已經走向綜合的利益衡量

說不再是以ldquo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人身權

利中生命最高財產權利以財產價值大小來衡量rdquo

的公式的簡單對比而是綜合危險的急迫程度

危險源與避險物件的關係法益損害的強度行

為人對危險狀態的責任等事實具體考察在眾多

緊急權中正當防衛權是在行使過程中所受限制

條件最少進攻性最強的一種那麼法律在授予

公民正當防衛權時必然慎之又慎既要保證公民

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要為這種激烈的自

救方式的適用範圍劃定合理的邊界ldquo必要性原

則的深層意義在於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暴力犯

罪者的生命都是有價值並值得保護的rdquo[87] 有

學者主張當不法侵害的程度沒有達到嚴重的不

法侵害時可以按照防禦性的緊急避險來判斷

將無責任能力者的侵害等排除出正當防衛的正當

性體系中[88] 陳興良教授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

正當防衛制度未得到有效實施的表現是防衛人

的利益優先未被貫徹是一種司法偏差[89] 但是

正當防衛的極端強勢性更決定了其適用範圍的

謙抑性而在致命性暴力場合的退避義務需要在

實踐中闡述和明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 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構無價值論的不足》《中外

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2] 參見陳璿《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20頁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果無

價值論的不足》《中外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3] 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人民法院報》

2017年6月26日第2版

[4] vgl Roxin (Fn 18) S 398 Kindhaumluser Zur Genese der Formel 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ldquo in FreundMurmannBloyPerron (Hrsg) Frisch-FS Berlin 2013 S 494 Buumllte (Fn 13) S 146-147 Neumann Individuelle und uumlberindividuelle Begruumlndung des Notwehrrechts in Luumlderssen (Hrsg) Modernes Strafrecht und ultima ratio Prinzip Frankfurt a M 1990 S 219 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

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44頁

[5] 黎宏《ldquo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dquo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民

法院報》2019年7月25日第006版於海明正當防衛案檢例

第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

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8年12月18日

[6] Vgl Roxin (Fn 1) sect 14 Rn 40 JescheckWeigend (Fn 1) S 326 Schaffstein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

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1期

[7] 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頁

[8] 參見高銘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頁

[9] 參見陳家林《外國刑法基礎理論與研究動向》陳家林著 2013第133頁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第206-207頁

[11] Vorallem Kuumlhl (Fn 1) sect 7 Rn 78轉引自林鈺雄《新刑法總

則》元照2014年9月4版第252頁

[12]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22頁369-370頁

[13] 參見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版第62-63頁

[14] 參見佐伯仁志《日本正當防衛論之新開展》黃士軒譯

《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第172-175頁

[15]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3-446頁

[16]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1-442頁

[17] 參見薛泰成《德國刑法中合法化事由的體系》薛泰成自發

行2007年第43頁

[18] vgl Wohlers (Fn 45) S 434-435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

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頁

[19]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376頁

[20] 昭和30bull10bull25刑集9卷11號2295頁

[21] 昭和46bull11bull16刑集25卷8號996頁

[22] 昭和52bull7bull21刑集31卷4號747頁

[23] 東京地判平成14bull1bull11刑集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5] 參見劉憲權《刑法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128頁蘇惠漁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規劃教材刑法

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賈宇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頁從司

法考試等教材來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認可參見羅翔編著

《2014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第47頁

参考文献

106

[26] 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8] 陳璇《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2015年第

3期第120頁

[29]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184-8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69)轉引自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ce 42 Am J Crim L 89 2014-2015

[30] See eg Edward Coke The Third Part of the Institutes of the Laws of England 55-56 (1669)

[31] Julien [1969] 1 WLR 839 Law Relating to Self DefenceEric Baskind LLB (Hons) FHEA MCIArb 7th Dan BJJAGB

[32] See A J Ashworth Self-defence and the Right to Life 34 Camb LJ282(1975)

[33] Erwin v State 29 Ohio St 186 194-99 (Ohio 1876))

[34] 57 Ind 80 (Ind 1877)

[35] 158 US 550(1895)

[36] 256 US 335 (1921)

[37] ldquoDetached reflection cannot be demand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uplifted kniferdquo

[38] See generally Christine Cantalfamo Note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 RUTGERS JL amp PUB POLrsquoY 504 509 (2007)

[39] 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se 42 Am J Crim L 89 105(2015)

[40] Richard Restak The Law The Fiction of the Reasonable Man WASH POST May 17 1987 at C3

[41] Culverson v State 797 P2d 238 (Nev 1990)

[42] Richard Maxwell Brown Southern Violence-Regional Problem or National Nemesis Legal Attitudes Towards Southern Homici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VAND L REV 225 232 (1979) 507-508

[43]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

[44]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ii)(i)

[45]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1-222

[46]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2

[47] State v Norman 378 SE2d 8 13 (NC 1989)

[48]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49] 參見[美]約書亞bull德雷斯勒《美國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

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註腳[36]

[50] 趙秉志主編《英美刑法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0年

版第136頁

[51] 儲槐植江溯《美國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

[52] James D Brewer The Danger from Strangers Confronting the Threat of Assault 119 (1994)

[53] Fla Stat sectsect 776012 013 031 032 (2005)

[54] Christine Catalfamo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mp Public Policy

Fall 2007 Vol 43

[55]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7 2016

[56] Joshua Prince Allen Thompson The Inalienable Right to Stand Your Ground St Thomas law Review Vol272015 pp47

[57] 122 So 11o 116 (Fla 1929)

[58] Hedges v State 172 So 2d 824 827 (Fla 1965)

[59] Fla State v Bobbitt 389 So 2d 1094 Fla 1st Dist Ct App 1980 State v Bobbitt 415 So 2d 724 (1982)

[60] 732 So 2d 1044 (Fla 1999)

[61] Redondo v State 38o So 2d 1107 1110-11 (Fla 3d Dist Ct App 1980)

[62] Frazier v State 681 So 2d 824 825 (Fla 2d Dist Ct App 1996)

[63] 867 So 2d 414 (Fla 3d Dist Ct App 2003)

[64] Baker v State 5o6 So 2d 1056 1059 (1987)

[65]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a)(3) Arizona ARS sect 13-411(A) Florida Fla Stat sectsect 776031 77608 Georgia OCGA sect 16-3-23(3)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Kentucky KRS sect 503080(2)(b)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6]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2)(B)

[67]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8]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G)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B)

[69]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e)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1) Georgia OCGA sect 16-3-24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 14-513(b)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70]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Arizona ARS sect 13-413 Florida Fla Stat sect 776032 Kansas KSA sect 21-3219 Kentucky KRS sectsect 503085 Louisiana La Rev Stat Ann sect 9280019 Mississippi Miss Code Ann sect 97-3-15(5)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sect 14-512(b) 14-513(b) Oklahoma 21 Okla Sta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Texas VTCA sect 83001

[71] Travis Jessica and James Jeffrey Know the Ground Youre Standing On Analyzing Stand Your Ground and Self-Defense in Floridas Legal System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5 p91 (2015)

[72] Aya GruberRace to Incarcerate Punitive Impulse and the Bid to Repeal Stand Your Ground68 U Miami L Rev 961 2013-2014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961 (2014)

[73] Linda Kliendienst Welcome to Florida But Look Out Expanded Self-Defense Law Sparks Campaign to Alert Guests SUN-SENTINEL (Ft Lauderdale Fla) Broward Metro Edition Sept 26 2005 at lB

[74] 全文參見The Honourable Jennifer Carroll Governorrsquos Task Force on Citizen Safety and Protection (2013) available at http

107

wwwflgov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Citizen-Safety-and-Protection-Task-Force-Report- FINALpdf

[75] Campbell R Christopher (2015) ldquoUnlawfulCriminal Activity The Ill-Defi ned and Inadequate Provision for a Stand Your Ground Defenserdquo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3pp44

[76]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5 2016 p717

[77]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al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Sep 2015 P4

[78] Megale EB (2010) ldquoMaking Murder Legal How Laws Expanding Self-Defense Allow Criminals to ldquoGet Away with Murderrdquo Working Paper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elizabeth_megale1

[79] Chandler B McClellan Erdal Teki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Homicides and Injurie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8187 June 2012 httpwwwnberorgpapersw18187

[80] Cheng C and M Hoekstra (2012) ldquoDoes Strengthening Self-Defense Law Deter Crime or Escalate Violence Evidence from Castle Doctrinerdquo 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ampM University

[81] Elizabeth Megale A Call for Change A Contextual-Configurative Analysis of Floridarsquos Stand Your Ground Law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1051p1094

[82] One ought never to turn ones back on a threatened danger and try to run away from i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double the danger But if you meet it promptly and without flinching you will reduce the danger by half Never run away from anything Nev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83] 劉士心《英美刑法正當防衛中ldquo躲避原則rdquo及其啟示》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 5期第113頁

[84] [美]喬治bull弗萊徹《地鐵裡的槍聲mdashmdash正當防衛還是持槍殺

人》陳緒剛範文潔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85] Wayne R LaFave Modern Criminal Law Cases Comments and Questions 4th edition Thomson West (2006) pp492

[86] 劉沛清著《刑法的實踐面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

51-52頁

[87]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88] 參見趙雪爽《對無責任能力者進行正當防衛兼論刑法的緊急

權體系》《中外法學》2018年第6期第1614頁

[89] 陳興良《正當防衛的司法偏差及其糾正》《政治與法律》

2019年第8期第41頁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校園生活

澳科大致力推廣節能文化 建設可持續綠色智慧校園

今年澳門科技大學連續第 13 年支持由澳門特區政府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ldquo澳門節能週 2020rdquo

活動作為是次活動協辦單位之一澳科大全體教職員積極響應ldquo齊熄燈一小時rdquo和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

共同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支持環保

澳科大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包括響應主辦方建議於 6 月 15 日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關掉

大學 9 棟建築物非必要的燈一小時呼籲教職員當天晚上在家參與熄燈活動在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期間

調節室內空調系統溫度維持不低於 25deg C在不影響專業形象前提下大學教職員穿著輕便服飾上班共

同營造輕裝上班的節能文化等

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宣傳推廣節能的行動并沒有停止在加強校園防疫措施確保環境安全的

前提下6 月 16 日唐嘉樂副校長龐川副校長鄺應華副校長和孫建榮協理副校長帶領學院和行政單

位代表人員一同穿上大學和學院的彩色 T 恤身體力行共同倡導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

近年來澳科大大力支持環保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於 2019 年大學新落成的 R 座綜合教學大樓是以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出發作出整體規劃和建築單體設計整體規劃方面在不改變大學整體發展的合理

佈局模式且滿足新大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為今後大學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空間儘量減少

硬質鋪地多配置綠化喬木灌木等建築單體設計方面外牆採用可回收利用的ldquo穿孔rdquo金屬鋁板材料

充分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減少對用電設備的使用率照明多以具有節能長壽環保特性的 LED

燈為主通過智慧化設計控制升降機的使用以及按日常時段需要控制燈光根據實際空間使用需要的

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空調的開閉和空調量從各方面保證新大樓可持續發展等

10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黃志新1王向陽2

(1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2 中山大學數學學院)

摘要 現在概率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量的種類比較稀少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

矩而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一的數學意義並且由於三四階矩的計算較複雜

因此不常用這樣就更顯得現有的數字特徵量種類稀少了有鑑於此本文定義了一些新的數字

特徵量如左右概率左右平均負正均差等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

均值公式而且還研究出了一個不用絕對值計算的平均差公式由於平均差比方差更能真實地反

映數據離散的狀況本文希望該公式能被大家重視並廣泛使用上述這些新的統計特徵量是同一

總體對應特徵量的線性最小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它們擴充了統計特徵量的數量及種類從各方面

反映出概率統計資料的真實內涵與資訊

關鍵詞 平均差左右概率左右均值 正負均差平衡定理三均值公式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1 Xiangyang W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2 School of Math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Nowadays the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probability statistics including only mean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However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ctually represent almost the same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si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results in fewer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currentl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defi nes some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such as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etc On this basis the equilibrium theorem and tri-mean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a mean difference formula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absolute value is studied ou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ula should be valued and widely used as the average deviation can refl ect the discrete state of the data more truly than the variance The aforementioned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the minimum variance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Thus the quantities and types o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expanded to refl ect the true meaning and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rom all aspects

Keywords mean difference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 balance theoremtri-mean formula

收稿日期2020-04-08 修訂日期2020-06-24 通訊作者黃志新男碩士研究生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概率統計數學物理

E-mail 871367655qqcomTel+86 1552123619913005107434

0 引言

現在概率統計中數字特徵量的種類很少

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矩而

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樣的數學意

義而且它們僅代表統計資料的一些的數字特徵

而統計資料的局部特徵如順序統計量的前半部

或後半部的特徵就無從表述因此它們並不是概

109

率統計中全面而理想的數字特徵量

為了表達資料的離散情況現在一般是選用樣

本的修正方差 ( ) 因為它是總體的一致最小方

差無偏估計這是很大的優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

諸多缺陷

1)它的量綱與均值不同是均值的平方

2)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修正方差卻

是平方變換

3)儘管標準差沒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它卻有

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樣本標準差不是總體標準差的

無偏估計甚至用上述的經無偏修正的方差直接開

方得到的標準差 也不是其總體標準差的無偏

估計 [1]

4)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指標只適合於正態分

佈它們基本上表達同一個意義區別只在於有沒

有開方

5)三四階矩的計算都是很複雜的沒有多

少實用價值

因此這些僅有的幾個數字特徵量只能反映統

計資料所蘊含豐富資訊的極少部分在科技日新月

異進步的大數據時代概率統計還是靠這幾個數字

特徵量來表徵是很不全面的

很多文獻曾經建議選用絕對平均差作為對統

計資料平均值離散狀況的描述他們在這方面做過

不少的研究 [2]-[6] 認為平均差反映資料對中心的平

均波動程度意義既直觀又簡潔準確並且對

極少數異常值也不太敏感 因而它的抗幹擾性能比

方差好但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差採用離差的絕對值

來計算所以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有諸多問

題因而平均差在概率統計中處於無關重要的地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系列新

的數字特徵量如左右概率 左右平

均 負正均差 並且在此基礎上研

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式還研究出了可以不

用絕對值計算的新平均差公式並且重新研究了平

均差 m的性質有利於對它的各方面優良品質的

理論分析研究及實用上的數值計算

1  新的數字特徵量

現在 概率統計文獻中 在介紹分佈函數時

基本採用左連續 有些也採用右連續 但這兩種連

續函數的定義 在本文使用中都不太理想 因此有

必要先定義一種新的連續方法 再介紹新的數字特

徵量

定義 101 一個函數 具有左極限和右極限 那

麼它們的中間值是

上面式子裡 中括號內的第一項是左極限 第

二項是右極限而中極限是左極限與右極限的平

均值

定義 102 一個具有間斷點的階躍函數 在間

斷點處既有左連續函數 又有

右連續函數 那麼它們的中間

稱 為中連續今後凡是中極限或中連續

的函數它的下標帶一個 ldquordquo做記號

在概率統計中凡階躍函數如離散型隨機變

數的概率函數及分佈函數一般的數理統計數據

若要分段計算在本文中都採用中連續進行處理

11 新數字特徵量的定義

定義 11 設X為任一概率空間 ( ) 上的隨機變數

為中極限 ( 也即平均極限 )

稱 為以中連續定義的概率分佈 稱

是以中連續定義的隨機變量 X 的分佈函數

註 這樣定義的連續函數稱為中連續函數 介

孚於左連續函數及右連續函數之間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0

在隨機變量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群隨機

變量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概率上應該是平權

的用中連續進行分割是平權分割而用左連續

或右連續來分割分後的兩群數據就不是平權了

始終有一群比另一群多分一個隨機變數的概率

因此中連續比左連續或右連續更為合理

在中連續隨機變量函數中 存在數學期望

以 為界把這隨機變數分為左和右兩部分

當 X 恰好在 這一點有概率

時就把它的一半 分別加到左右各部

分中去

定義 12

分別稱 的左概率和右概率

這裡

注 這一項只是用在離散

型隨機變數上當且僅當恰好在 這一點有

概率 時才加上去 否則這一項為 0(對於數理

統計也同理)而對於連續型隨機變數因為任

何一點的概率為 0因此 以下的公式中凡

是有這一項的按同一方法處理

定義 13 設以下隨機變量為中連續分割

分別稱 和 為 的左右分佈函

這裏的分佈函數是一種一元隨機變數被分

割後的條件分佈函數這是一種特殊的條件分佈

函數它把整個隨機變數分成兩個既不相同又

互有關聯的分佈函數 其中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這兩種條件分佈也存在著通常條件分佈的性

定義 14 設以下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

在 且以下積分絕對收斂

分別稱 為 的左右條件期望 ( 左右

條件均值)以上兩個積分的外形十分相似僅

是積分區域不同而已 (注意 對應ldquo rdquo區

域 對應ldquo rdquo區域)以下類推以上

兩個是既不相同又互有關聯的條件期望從下

面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等號當且僅當單點分佈時成立

先證 對於(13)式的積分

在積分號內分別乘以

或 並且由於 所以有

所以 同理可證 結合起來就

定義 15 設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在且以

下的積分絕對收斂令

分別稱 和 為 的負均差和正均差 經過運算對比(13)式得

111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2 數理統計中的新數字特徵量

在數理統計中 也有對應的新數字特徵量 或

稱為新線性統計量因為統計資料基本上都是離

散型的 所以這些新統計特徵量的公式與上述的離

散型隨機變數的同名公式十分相似在此應以某

一樣本頻率 替換相應的概率 以樣本均值

替換隨機變量均值 ( 為任意腳標既可以

為 也可以不添加)前兩者分別為左右

頻率後者為第 項的頻率把上述新定義的統計

量公式寫於下麵( 公式編號與第一節類似的公式

的編號相對應在上面加兩撇以示異同 )在數

理統計與概率論中類似的線性公式其證明方法

基本雷同為了節省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再證

明瞭

121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頻率上式取絕對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有的被求

和的各項都取非負值而絕對值不是變數的解析

函數 不具有良好的數學性質因此對於理論的深

入探討及實際應用有諸多的不便人們轉而求其

方差但正如前言所述平均差比方差有著更多

的優點因此有必要尋找不用計算絕對值的平均

差公式為此先把上式分成三段求和式

因為中間項恒為 0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只要各項的絕對值號內被減數

大於減數就能達到所有的求和項都能取非負值

的目的其中第二項自然成立因此絕對值號可

以改為小括弧而第一項卻全部相反(被減數小

於減數)絕對值號內全為負值但只需把 與

的位置互換一下即把 用 替換

式中 稱為小於樣本均值的經驗

分佈函數 分別稱為經驗分佈

函數的左右頻率 分別稱為左右頻數

為總頻數若統計資料 在均值 這一點沒有

頻率則 以下同理

122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均值的公式

類似於公式 15負正均差的另一公式為

123 樣本統計量的負正均差公式

13 重新探討平均差的計算公式

131 現在統計上通用的絕對平均差公式

112

一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原公式可以

改寫為

這就是求有限樣本統計資料的新平均差公式

因為上式求和號內全部取非負值這樣既可以達

到不用求每個離差的絕對值也使得新平均差公

式中 的值與絕對平均差公式(16)保持一致  

132 在一般的隨機變數中的平均差公式

同理按平均差的定義在一般的隨機變數

中上式也可以寫成 R-S 積分形式

該公式通用於隨機變數的各種類型分佈中

以上兩個公式把求平均差的絕對值運算變成

了求普通統計資料(隨機變數)的線性泛函了

這些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在統計界使用的絕對平

均差公式所得結果完全相同既保持了原公式的

優異性但卻又不用求絕對值又具有線性泛函

的優良品質能以清晰的線性泛函理論深入的研

究探討它的性質及用途使得對它的理論探討

以及計算應用都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下

遇到平均差時全部應用(17)或(17)rsquo式計算

14 三種均差的區別

平均差與正負均差都是表徵隨機變數(或

統計資料)平均偏離中心狀態的特徵參數它們

在使用時的區別在於

141 當分佈為對稱或偏態很少時(考慮到隨

機誤差)就可用平均差來表徵它們對均值的離

散狀況

142 當偏態較大時則應該用正負均差來

表徵它倆一定要成對地應用它們除了可以分

別表徵資料左右兩邊的平均誤差之外還可以

表徵分佈對中心的偏態狀況

15 新偏態係數

現在的偏態係數要用到離差的三階係數求和

既繁雜意義也不太明確下麵重新定義新偏態係

數意義既明確且計算又簡便綜合上述狀況

一起分析

2 平衡定理与三均值公式

21 半均差

在概率統計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定理一

階中心矩為 0

把上述積分寫成三段之和

因為中間的積分項為 0可以消去其餘項

移項整理後得到

113

22 平衡定理

定理 1 設隨機變數X 的數學期望及正負均

差都存在 則有平衡定理

                     

證 根據 (14) 式 (21)式可以寫成

把上式右邊的上下兩行寫成一個等式便可

得證此定理從上述證明中可以看出M是一個

不變數從中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穎的定理和公式

把(22)式經比例變形運算可得平衡定理的

另一種運算式平衡定理的反比例式

把 (11) 式中有關左右頻數與頻率的關係式

代入 (25) 式化簡得到有限統計樣本中的平衡

定理公式

設M為半均差把上式右邊小括弧內的 的位

置調轉然後去掉該積分前的負號有

以(21)rsquo上下兩式相加得

與(17)式對比可得

即平均差 就等於兩倍的半均差 (24)及 (24)rsquo這三組公式也是平衡定理的另一種表達

形式

它們是平均差的更為簡潔實用的計算公

式 其 計 算 結 果 與(16)(17) 式 完 全 一 致

           

23 新統計量的平衡定理

把(15)式代入上式可得一個更實用的

公式

又根據(22)式 對於有限的統計樣本(25)

式可以寫成 圖 1 概率曲線中的各種新數位特徵值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4

24 随机变数的三均值公式

推論 2 設X為隨機變數它具有均值 左

均值 右均值 左概率 右概率 則有三均值公式如下

             

證把(15)式代入平衡定理(22)式

因為 所以得(27)式定理證畢

推論 3 新統計量的的三均值公式

對於數理統計有相似的三均值公式與前面

一樣只要把(27)式的 置換成相應的

便可 [7][8]

公式 (27)是用頻數寫出的三均值公式只

要把 代進 (27)式整理後便可得到 平衡定理與三均值公式是新數位特徵值的基

本公式之一依據它們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的定

理及公式既可以深化概率統計的理論研究在

實際計算中也可以使運算得到簡化

3 新數位特徵量的線性變換

31 以上所定義的新數位特徵量都是其總

體分佈函數 的線性泛函

即型如

形式的X的線性泛函

這裡所述的新數位特徵值都是 一階及以下

的原點矩或中心矩 ( 包括數學期望 )它們都是統

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在線性變換下它們有著非

常優異的線性協變性 [7]

( 以下設X為隨機變數 Y 是X的線性函數

定理 4 數學期望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這是期望值的普通性質在一般教科書上都

有介紹

定理 5 左右均值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證先證(31)的第一式該式實質是對分

佈 求條件數學期望類似於數學期望的

協變性由條件數學期望的性質得到 ( 對於均值這

一點的處理按照定義 11 處理 )

同理可證

定理 6 平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變性

證因為(32)

(31)

代入 (24) 式 並考慮到 (21) 式以及定理 4

因為中括弧裡是 證畢

115

定理 7 正負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

變性

定理 8 方差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線性協變性

證 當原統計資料具有尺度變換

時其方差的尺度變換為

在此證明瞭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方

差卻是的平方變換定理得證因此方差不具有

尺度變換下的協變性故它以下的三項性能都較

差 [7]

(1)方差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因為當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偏離均值很大的奇異值

時設該奇異值對均值的離差是平均離差的 倍

而該奇異值的方差卻被放大成 倍 [7]

因此它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2)方差的量綱與均值不同它的量綱是均

值量綱的平方見(34)式正如美國著名統計

學教授 DAFreedman 所說方差常常用來度量散

佈然而方差有錯誤的單位和錯誤的大小因

此要取平方根來得到 SD(標準差)[9]

(3)至於 SD(標準差)它雖然沒有方差

這方面的缺點但是它卻是 的有偏估計欲求

它的無偏估計卻要乘一個很麻煩的變化係數 [1]因

此很少應用這 無偏估計這一指標

(4)由此外推當 時是各種大於一階

的原點矩及中心矩它們都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

線性協變性

證 先證第二式當 時由 (15) 式得

所以

同理可證

4 新數字特徵量在同名點估計中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同名點估計與現在文獻所述的

點估計定義有點不同本文的點估計特別強調同

名(或近似同名)點估計即以樣本的某一局部

頻率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概率以樣本的某一局

部的均值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值以樣本的

某一局部的均差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差其

餘同理

定理 9 設 是來自總體的分佈族 的

樣本資料 其左右頻率是其總體左右概率的強

相合和最佳估計也是其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UMVUE)

證由於左右頻率 都是經驗分佈函數

的線性統計量 [7]-[13]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

樣本在 時 左右頻率以概率 1 分別強收

斂於左右概率 由於符合強大數定律

的估計是最佳估計因此是其 UMVUE[8] 業已證

定理 10 設 為可估函數 的

個相互獨立的線性無偏估計量而且它們具有相

同 的 方 差 並 且 則

統計量 的線性組合類中

可估函數 的(UMVUE)且有 (證

明見 [9])

推理 11 樣本均值是其數學期望的UMVUE

其方差為 一般教科書都業已證明 [10]-[11]

推理 12 樣本的左右均值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左右均值實質就是一種變異的條

件均值 它們也

具有條件均值的所有特點與性質它們也完全符

合定理 7 的條件及結論類似於推理 11因此該

推理也成立

推理 13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負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6

正均差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與平均值的線性函數(見(15)式)它們也

符合定理 7的條件與結論按照最小線性無偏估計

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的理論 [9]因此它

們也是其總體分佈中負正均差的UMVUE由於

在 樣本的前提下 的方差就等

於 與 方差之和即 [12]-[13]

同理可證

推理 14 樣本的平均差是其總體平均差的

UMVUE

證 根據(25)式 由於它們是

來自總體分佈族 的 變數所以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得知 所以上式可寫為

具有線密度 質量為 的一塊板材 以質

心(平均值 )為界將該板材一分為二 這兩部

分板材分別又具有各自相應的質量 稱為

左右質量(相當於概率上的左右概率 )

而左右均值 的數學意義就分別是這兩部分板材的質量中心或稱幾何中心其物理意義

就分別代表這兩部分的左右質心正負均差

就分別表示左右板材對總質心 的平均

距離(平均力臂長度)平均差則表示板材兩邊

對總質心的平均距離平衡定理(22)式表示左

右兩邊對質心的力矩平衡其相等代表靜力平衡

52 新數字特徵量的應用

521左右概率的應用(以收入統計為例)

表示收入較低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示收入較高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無偏性證畢

對於一個正常的分佈其左右概率基本是兩

個固定的比例常數因此 實際上是 的線性

函數而 都是最優線性無偏估計基於最優

線性無偏估計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 [8]

所以樣本的 是其總體 的UMVUE平均差

的這些性質比方差與標準差優越

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陳希孺教授曾經說過ldquo好

的點估計會產生好的區間估計rdquo由於這些新數字

特徵量具有以上的優良特性因此引進它們是很有

必要的並且還可以大大的擴展了對隨機變數或統

計資料各種資訊的描述以及各項性質的提煉

5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51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以一維分佈為例)

522 各種均值的應用

表 1 三種均值的用途

項目 左均值 平均值 右均值

1 工效統計(件 工) 落後者平均工效 全員平均工效 先進者平均工效

2 收入統計(元 月) 低收入者均值 全員平均收入 高收入者均值

3 年齡統計 ( 歲 ) 低齡人群均值 全員平均年齡 高齡人群的平均

4 水文統計 枯水年平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豐水年平均流量

5 潮水統計(m) 低潮平均水位 平均潮水位 高潮平均水位

117

523 正負均差的應用

正負均差 實際上已被應用於機械製

圖之中在機械圖中如標注為 即表

示以 50mm 為基本尺寸相當於數學期望極限

偏差寫在後面的在括弧內 + 0003 為上偏差相

當於最大正偏差-0004 為下偏差相當於最大

負偏差 [14]而 分別表示實際尺寸檢測的

正負平均偏差上偏差 = 下偏差 =

當機械的公差系統服從正態分佈

時上下偏差 =

6 例 有一組自動機床加工的零件其公稱

尺寸為 1mm 它的 10 次檢測資料如下 099609

9609991000100010011001100210021003

(mm) 分別求它們的均值新的特徵參數以

及方差和標準差

解為了簡化計算量首先把測量值減去公稱

尺寸得出每次的測量偏差(計量單位改為 )

計算完成之後把結

果加上公稱尺寸便可得到各種均值

1)先求每次檢測的偏差值

計算結果如下

-4-4-10011223

2)求整個資料組的平均偏差

3)零件檢測的平均值

= 公稱尺寸

4) 把資料以平均值為界分成左右兩組

並分別以(11rdquo)式求它們的區間頻率

5)分別以(13rdquo)式求它們的左右均值

6)分別以(15rdquo)式求它們的負正均差

因為 所以統計資料為負偏分佈

7)以 (25) 式驗證平衡定理

8)以 (25) 式求平均差

注用傳統的公式去求平均差

其結果與前式所求一樣但用(25)式計算

不用絕對值

由於各種均差的量綱在線性變換下的協變性

所以不論均值的尺寸單位用 還是 它們平均

差負正均差的單位與之都是相同的

9)樣本的無偏方差計算如下

從上式可以看出由於方差把統計資料的線

性變換變成平方變換所以

a)其量綱為均值的平方

b)當尺寸的量綱從 變為 時倍率為

1000但方差卻增加了 1000000 倍這就不再具

有線性協變性了 [9]

10)標準差

雖然標準差的量綱變化與均值相同但它卻

是有偏的而無偏標準差由於計算太複雜一般

都不使用

3 結論

本文引進了一些新的數字特徵量它們是

左右概率(頻率)左右均值負正均差

以及它們的平衡定理和三均值公式並重新研究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8

了絕對平均差得到了一個新的只用線性函數

計算的平均差計算公式

1)由於新增加的幾個統計特徵量都是統計資

料的線性泛函因此它們都具有線性泛函的優良

特性

a 無偏性樣本的線性統計量都是其總體相

應同名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線性無偏估計

b 相似性它們的量綱與均值相同線性統

計量與概率論的(特別是離散型)計算公式相似

2) 新的平均差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有的絕对

平均差是一樣的 但是免去了使用絕對值的麻煩

從而能大大地促進對它各方面性能的深入研究

因為它比方差能更真實地反映數據離散的狀況

並且還具有很多其他優良的性質應該成為表達

概率統計的有效數字特徵量之一

3)正負均差既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

的離散狀態也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的偏態

情況

4)在上述基礎上推導出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

式使得線性特徵參數在理論研究及實際計算中

更顯得合理與方便

5) 在穩健性方面新的特徵參數都比較穩定

比方差好

上述這些新的數字特徵量當用在數理統計

時它們都是統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基於這點

又可稱它們為線性特徵參數(或稱線性統計量)

它們都是其總體對應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的無

偏估計由於增加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優良的數字

特徵量加上現在已有的數字特徵量就能更準

確地反映統計資料各方面豐富多彩的資訊

今後還需完成的任務是

1 在大數據時代應大力推廣上述這些新

數字特徵量的研究與使用使它們與現有的幾

個數字特徵量(均值方差標準差)一起

以便較為準確全面地描述每一統計資料組群

的各個方面的數字特徵狀況本文順便提議及

希望能促進新的平均差計算公式及平衡定理在

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達到充分利用及壓縮統

計數據的功能

2 在此同時積極開展多元概率統計的新數

字特徵量的研究與開發把這些新觀念推廣到多

元概率統計中去

[1] 沈恒範(編)概率論講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35

[2] Tukey A Survey of Sampling from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s l Olkin and otherIn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Essays in Honor of Harold Hotelling Stanford 1960448-485

[3] Gong C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g Variability Indicators Zhe jiang Statistics2000004-005

[4] 朱子雲朱益超 平均差的演算法改型及其數學性質研究 麗 水 學 院 學 報 2012 (2)001-003

[5] Cen LGZang XFampZao HY Mean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ifference in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presentative DiscussionStatistical and Consulting 2012(4)271

[6] M F M Yousof H Ahmad M M Yaacob A Eyam S Muhammad and SS AhmedUsing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 (DABS) in Interpreting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ummit 2017005-007

[7] LWassermanAll of Statis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836-79

[8] 範金城吳可法(编)統計推斷導引科學出版社200146

[9] 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s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 (ISBN978-0-521-74385-3)first pud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ection 23

[10] 梁之舜鄧集賢楊維權等(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9(上冊) 44(下冊)

[11] 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編)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1--158

[12] 劉強王琳(編)應用數理統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367

[13] Huber PJRobust Statistical Procedures(5th Printing)SIAM1989

[14] 陳於萍周兆元(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122-24

参考文献

半年刊 2007年6月创刊

第十四卷 第一期 2020年6月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miannual Started in June 2007

Vol14 No1 June 2020

定价 20元澳门币(人民币港币)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

Contents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 Ling SU Baowen LIN Xiaohong PU Yongdong SHI (1)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14)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24)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 Weijun TONG (35)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 (5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 (57)

Humanities and Arts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 (72)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 (81)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On the Rela 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 (88)

Law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 Xiangyang WANG (108)

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鄒文篪1蘇玲1林寶文1蒲小紅2石永東1

(1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

的影響機制374名来自澳门珠海南京和沈阳的在校大學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本研究的結果

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2)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影响網絡成癮

(3)主观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间發揮中介作用(4)外控型人格调节壓力型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壓力型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影响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产生的方法

關鍵詞 壓力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The Infl 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enchi ZOU1 Ling SU1 Baowen LIN1 Xiaohong PU2 Yongdong SHI1 (1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who come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Macau Zhuhai Nanjing and Sheny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2) stressful life event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3) subjective well-be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4)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out how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to overcome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020-06-19項目資助本研究獲得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FRG-19-039-MSB)

通訊作者石永東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戶關係戰略管理博彩行為與心理市場調研等

E-mail ydshimustedumoTel 00853-88972041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

及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中國

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最新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

報告》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大陸青少年

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比

例 873 [1]而且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出現普遍

2

化和低齡化的特點網絡用戶中網絡成癮的發

生比率為 24-182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網

絡成癮人群 [2]而且這一比例的數字呈現逐年遞增

的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較多課外自主時間

課程教學依託於網絡以及缺少家長監督等原因

促使大學生成為青少年中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3]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是

一種非成癮物質使人產生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的

結果是一種不良適應行為的表現(maladaptive

behavior)[4]網絡成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

面分別是個體無節制的使用網絡以及網絡成

癮導致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損害 [5][6]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們試圖找到網絡

成癮的成因及其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並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尚未解決

的問題有待探尋和檢驗如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機

制的研究仍不夠全面 [7-11]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總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網

絡 應 用 程 式(applications) 社 會 支 持(social

support)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壓力

型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以及遺傳和生物

因素(genetic and biological factors)[12][13] 其中

心理因素又可細分為人格特質社交障礙自我

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孤獨感抑鬱等

由此得知網絡成癮的研究充滿多樣性和複雜性

而此種複雜性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如不同的心理因素(如生活滿意度人格特質

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在網絡成癮過程中發揮何

種作用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交互作用存在這

些都值得學者們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實證檢

驗因此現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完整的理論

體系時本研究做出如下發展和完善第一很

多研究者分析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時嘗試從網

絡成癮個體的內在特質進行解釋例如分析艾

森克人格特質感覺尋求焦慮特質來解釋網絡

成癮產生的原因 [14-18]但是這種類型的研究過度

關注了個體內在特質對網絡成癮發揮的影響力

忽略了外在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所以本研究將壓力型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面

對的外在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

響選擇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其不僅會影響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19]還會促使大學生選擇網

絡的方式來逃避壓力 [20-21]第二本研究還將外

在環境刺激(stimulus)和心理特征整合到一個研

究模型中分析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控型人格的

交互作用對網絡成癮產生的影響因為個體在面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其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存

在不同所以分析這樣的交互作用能更好的解釋

網絡成癮產生的原因第三本研究採用資源保

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作為整

個研究模型的全局理論(overarching theory)解

釋壓力型生活事件使個體擁有的資源(主觀幸福

感)產生變化時所導致的不良適應行為(網絡

成癮)同時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也是構

建本研究理論模型的重要依據 [22]根據該視角的

觀點認知會引發情感和行為反應而不良的認

知模式和習慣會導致慣性消極認知情緒和行為

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消解自我調節這些情緒

反應和衝突則會對個體生理或心理狀態造成負

面影響由此本研究認為引起個體主觀幸福感

變化且產生行為改變的並不只是壓力型生活事件

這一個因素而是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認知

和解讀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外控型人格這一代

表了個體歸因和認知特點的因素作為調節變量

分析大學生個體在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時該人

格特質對應的認知特點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個體對

生活事件的解讀從而造成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

壓力型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學習工作家

庭和社會環境中遇到的各種刺激的總和 [23]而其

中包含的刺激的種類範圍也很廣 可表現為具體的

3

事件如金錢損失失戀等也可表現為抽象範疇

的刺激如工作環境不理想領導風格嚴苛自卑

等而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刺激都會對個

體的生活情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23]網絡成

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適當使用從而引發個體產

生對網絡過分依賴難以戒斷的表現也是一種

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終日沉迷於此的上癮表現

網絡成癮者會持續不斷地有上網的欲望若得不

到滿足會有焦躁不安煩躁等情緒嚴重者甚至

會導致行為失控

資 源 保 存 理 論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認為個體自身擁有一定有價值的

資源包括物品(object)個體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條 件(conditions) 和 能 量

(energies)當個體的資源減少時會竭力保護資

源並盡力借助其他方式來補充自己的資源 [24]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本研究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會

使大學生個體產生自身擁有資源減少的認知這

是因為大學生個體面對的壓力型生活事件大多與

校園生活有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

朋輩之間的比較異地求學帶來的陌生感和孤獨

感經濟困難導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缺少長期

處於不良的人際關係環境中等這樣的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發生會讓大學生個體感受到自身的資源

不斷失去也會產生尋求資源的動機

網絡的社交娛樂和媒體功能是大學生個體

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資源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現有

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資源損耗會提升青少年網絡

使用的頻率和時間 [2025-26]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

當不能獲得來自家庭老師朋輩情感上的鼓勵

和支持時大學生個體會很容易通過網絡在虛擬

世界中尋求這樣的情感支持以此作為壓力型生

活事件所導致的情感和關係缺失的補償 [27]此外

大學生個體在學業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在朋輩的壓

力下(peer pressure)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逃

避現實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可以暫

時忘卻學業和生活中的煩惱網絡遊戲和網絡社

區裏面的影響力又可以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自我認

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會讓大學生個體從新

資源的獲得中體會到網絡帶來的滿足感根據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 H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

大學生網絡成癮產生正向影響

12 壓力型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按照自己主觀確定的標準

對其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做出的評價包括生活

旺盛(fl ourishing)積極情感(positive feeling)

和消極情感(negative feeling)三個維度 [28]生活

旺盛是個體依據其主觀體驗判斷其是否擁有幸福

生活的認知評價而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個體

通過評估自身生活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 [29-30]

再將兩者作比較從而得出的關於情感體驗方面

的評價所以主觀幸福感代表個體對其生活中

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其情緒資源狀況的評價 [28]

研究表明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個體

的生活旺盛感產生負面影響 [23]這是基於資源保

存理論的主要觀點即資源的保存會給個體的生

活帶來正面的價值資源的獲取能夠對個體的心

理生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會帶來消

極影響因此從生活旺盛的維度來看壓力型

生活事件的發生會導致個體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

活資源無法得到保存及持續獲取在大學生個體

主觀的評價中會認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使

自己難以達到幸福的標準降低了生活旺盛感

導致主觀幸福感的下滑

再者壓力型生活事件經歷得越多個體承

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就越大 [30]根據關於壓力的

交互作用模型 (Transactional model) [32-33] 視角

大學生個體會判斷生活事件事件對其資源產生的

影響依據判斷的結果大學生個體會產生壓力

應對過程和應激反應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會

導致個體產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负面评价帶來積

極情感資源流失並降低主觀幸福感此外研究

者們也指出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發生的關聯因素

例如頻率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會影響大學生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4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34-3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

提出假設 H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產生負向影響

13 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

網絡資源使用動機分為學習(learn)社

會 補 償(social compensation) 消 磨 時 間(pass

time)娛樂(entertainment)和朋輩聯繫(peer

communication)[36]但大學生個體的上網動機

更多是為了獲取身心的愉悅或者彌補對現實世界

的不滿 [37]也就是上述動機中的社會補償動機

社會補償屬於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的表現是指當個體遇到困境或挫折

時希望通過其他物質心靈等資源的獲得來

補償因挫折給其帶來的消極情感或行為而帶來資

源的損失以此來減輕內心不安和恢復心理的穩

定 [38-39]

主觀幸福感代表了大學生在其生活中所擁有

的資源的多少 [27]前文論述了壓力型生活事件給

大學生帶來資源損失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為

這樣的資源損失會導致個體負面情感的產生并

影響主觀幸福感在此情況下個體需要通過社

會補償的形式來獲取資源減少資源損失給自身

帶來的負面情感上網作為社會補償的方式之一

能對個體的負面情感的產生感進行補償 [25-26]因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下降会造成網絡成癮

的產生反之當大學生個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

福感其需要通過網絡獲得社會補償的動機會大

大降低這也会降低了網絡成癮的產生

此外情緒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水準和思考風

格負性情緒會增加個體認知偏差出現的可能性

如焦慮個體會過分注重自身產生的失誤擾亂正

常的認知過程神經質的個體會有情緒波動與衝

動對生活滿足感的認知會出現錯誤評價 [40]由

此有理由認為主觀幸福感低的大學生對自身與

他人的關係的感知更為消極認為他人不能理解

自己 [41]所以會與他人保持疏遠關係 [26]而由於

現實生活中趣事的發現通常需要多人參與及分享

所以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大學生會表現出相對較低

的主觀幸福感這樣的個體需要借助其他方式來

獲取相對應的情緒資源和社會支持比如轉向虛

擬網絡尋求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以滿足現實

生活中與朋輩關係疏遠消磨時間和娛樂的需求

所以本研究認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低其需

要尋求的補償和替代資源就越多花費在網絡中

的時間也越长網絡成瘾发生的概率也相對越高

反之若主观幸福感较越高网络成瘾发生概率

相对越低

綜合假設 1 和假設 2 的論述以及主觀幸福感

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假設 H3主觀幸

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

作用

14 心理控制源的調節作用

現有的研究發現在生活中盡管個體在經歷

重大壓力型生活事件後認知和情緒會遭受強烈打

擊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心

理疾病如抑鬱和自殺傾向這說明消極認知或

情緒在進行遞進轉換時可能有其他因素對原有

關係發生了影響如人格特質 [42]心理控制源作

為一種典型的個體人格特質會將個體經歷的生

活事件做不同的歸因這種歸因會使個體產生不

同的情感和行為 [43]其歸因方式包括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兩種互為反向的歸因類型 [44]傾向於外控歸因的

個體可稱之為外控型人格他們傾向於把結果

歸因於外部因素影響認為結果是由運氣或命運

等外部作用力決定的 [45]相反傾向於內控歸因

的個體可稱之為內控型人格他們認為結果與

個體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有關並認為

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因此

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理解會受心理控制源的

影響在此情況下若大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

5

型生活事件外控型人格通常做外部歸因認為

外部因素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難以掌控前途命

運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弱於內控型人格

面對的壓力也隨之更大這使其受壓力型生活事

件影響時心理資源流失會遠高於內控型人格個

體最終導致主觀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46]基於上

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 H4外控型人格調

節壓力型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當

大學生個體表現為高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負向影響增強

綜合前文分析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和

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視角構建了研究模型提

出了中介假設和調節假設這樣的假設共同構建

了有調節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

因此我們提出假設 H5 壓力型生活事件經過

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受到外控

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外控型人

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

癮產生的效果減弱研究假設對應模型如圖 1 所

2 方法

21 被試

本 研 究 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與 SPSS 的

Process 插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抽樣的過程中採取

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便利抽樣向位於澳門珠

海南京瀋陽的七所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问

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的同学共發

放問卷 450 份回收並剔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

問卷 374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其中男生 146

人女生 228 人樣本年齡範圍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20 歲

22 工具

採用的外控型人格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原始版

本皆為英文因此需要對英文量表進行翻譯和修

訂為了確保量表意義的準確性本研究對量表

的翻譯採用了標準的ldquo翻譯mdash回譯rdquo程式最終

得到正式施測量表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

採用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47]該量表由 27 項壓力型生活事件構

成包括 6 個分量表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受

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將選項設

置為未發生(評分為 0)和發生後的影響程度(1

= 沒有影響5 = 極重影響)6 個選項本研究中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22 外控型人格

採用 Spector [48] (1988)編制的心理控制源量

表中的外控型(externality)維度量表因為施測

對象是大學生所以將部份題目文字進行微調

圖 1 假設模型路徑圖

壓力型生活事件

外控型人格

主觀幸福感 網絡成癮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6

以適合施測對象背景該部分量表包含 8 個條目

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為 087

223 網絡成癮

採用白羽和樊富瑉針對中國大學生修訂的網

絡成癮量表的中文版 [49]該量表根據 Young[6] 及

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r[50] 的量表發展而成

共 19 個條目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

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6

224 主觀幸福感

採用 Diener 等 [28] 開發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该

量表测量了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以及生活的

旺盛感共计 20 个条目该量表採用了李克特 5

點量表評分其中關於積極和消極情緒問題的評

分方法採用ldquo1= 從不5= 大部分時間rdquo關於

流暢感問題評分方法用ldquo1 = 非常不同意5 = 非

常同意rdquo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3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 SPSS220 進行信度分析描述

統計分析和 Pearson 相關分析採用 SPSS Process

組件進行中介檢驗和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採用

Mplus83 進行區分效度檢驗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數分析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採用了匿名和保密

的方式對調查程式進行了控制以減少自我報告

式的問卷收集方法所導致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common method bias) 同 時 應 用 Mplus83

對区分效度進行檢驗由於量表的題項數量較多

按 照 Little Cunningham Shahar 和 Widaman[51] 的

建議採用了隨機打包(parceling)的方法將每個

變量打包成 3 個指標後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表

1 中報告了包含四個變量(壓力型生活事件外

控型人格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的基準模型

(baseline model)和其他四個備選模型(alternative

model)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擬合指標來看基準

模型的擬合度最好 χ2df =240RMSEA為008

小於 01CFI 和 NNFI 的值在 090 以上與基準

模型相比其餘 4 個備選模型的卡方值增加而

且擬合指標和基準模型相比也不理想表明各變

數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

法偏差問題

表 1 測量模型之間的比較結果

注SLE 代表壓力型生活事件ELC 外控型人格IA 代表網絡成癮SWB代表主觀幸福感ldquo+rdquo代表變數合並

 模型 包含因數 χ2 df χ2df RMSEA CFI SRMR

基準模型 4 因子SLE ELC IA SWB 11502 48 240 006 097 005

模型 1 3 因子SLE+ELC IA SWB 38503 51 755 014 086 011

模型 2 2 因子SLE+ELC IA+SWB 72784 53 1373 021 073 015

模型 3 2 因子SLE+IA ELC+SWB 73127 53 1380 020 072 018

模型 4 單因子SLE+IA+ELC+SWB 83447 54 1545 021 068 015

7

32 描述統計分析

表 2 顯示壓力型生活事件與網絡成癮(r

= 066 p lt 001)和外控型人格(r = 035 p lt

001)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主觀幸福感(r

= -037 plt 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

與外控型人格(r = 065 p lt 001)存在顯著的

正相關上述結果符合中介檢驗的前提條件此

外表 2 还報告了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

萃 取 量(AVE) 的 檢 驗 結 果CR 均 大 於 07

AVE 均大於 05表明有較好的組合信度和收斂

效度

33 中介檢驗

在檢驗變數之間的中介關係時本研究採用

了 Cole Walter 和 Burch[52] 的 檢 驗 方 式 並 按 照

Hayes[53] 編寫的拔靴法(Bootstrap)腳本檢驗中介

效應的顯著性從表 3 中可以看到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產生正面影響(β=060 p=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β=-

044 p =000) 壓 力 型 生 活 事 件 通 過 主 觀 幸

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β=050 p=000)Sobel 檢驗(正態分佈假定)結果也表

明了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主觀幸福感(Sobel z =

531 p= 000)對網絡成癮產生間接影響Bootstrap

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在 95 的置信區間條件下

經過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沒有包括 0(006 015)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

生活事件和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表 2 研究變數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注N = 374 代表plt005 代表plt001

   變 數 M SD 1 2 3 4 組合信度(CR)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1 壓力型生活事件 291 070 mdash 088 071

2 外控型人格 310 068 035 mdash 077 052

3 主觀幸福感 314 082 -037 -028 mdash 074 050

4 網絡成癮 306 064 066 065 -049 mdash 081 058

表 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 374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 (下限)UL=upper limit (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 (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直接效應和總效應(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 060 036 168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主觀幸福感 -044 006 -786 000

主觀幸福感到網絡成癮(控制壓力型生活事件) -022 031 -726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到網絡成癮(控制主觀幸福感) 050 004 1389 000

Value SE LL95CI UL95CI z p

正態分佈下的間接效果和顯著性(Indirec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using normal distribution)

Sobel 010 002 009 019 531 000

M SE LL95CI UL95CI

拔靴法間接效果(Bootstrap results for indirect effect)

Effect 010 002 006 015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8

34 有調節的中介檢驗

表 4 上半部分報告的是壓力型生活事件和外

控型人格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對主

觀幸福感的影響當个体表现为高外控型人格時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观幸福感的影響力增强(B =

018 p lt 001) 基 於 Aiken 和 West[54] 的 方 法

本研究畫出調節效果圖(圖 2)表 4 下半部分報

告的是在外控型人格取不同值的情況下有條件的

間接作用效果(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在外

控型人格取低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

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11在 90 的置

信區間是(006 018)沒有包括零在外控型

人格取高數值(+1SD)的情況下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力是 005在 90 的置信區

間是(001 010)沒有包括零有調節的中介

指數為 -004在 90 的置信區間是(-010 000)

基於上述結果有調節的中介假設得到支持

表 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注N =374 報告結果為非標準化回歸係數Bootstrap sample size = 5000SE=standard Error (標準誤差)LL=lower limit(下限)UL=upper limit(上限)CI=confident interval(置信區間)

  變 數 Β SE t p

主觀幸福感

常數 632 066 9 63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92 024 -388 000

外控型人格 -069 022 -318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times外控型人格 018 008 237 002

網絡成癮

常數 230 017 1359 000

壓力型生活事件 050 004 1389 000

主觀幸福感 -022 003 -726 000

外控型人格 Boot indirect effect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外控型人格取值(M plusmn 1SD)範圍內的有條件的間接效果

-SD (-068) 011 003 006 018

M (000) 008 002 005 013

+SD (068) 005 002 001 010

Index Boot SE BootLL90CI BootUL90CI

有調節的中介指數 (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

外控型人格 -004 003 -010 000

圖 2外控型人格調節效果圖

4 研究结果与討論

本研究依據資源保存理論分析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同時還檢驗了主觀

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研

究結果顯示(1)壓力型生活事件對網絡成癮產

生正向影響(2)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

9

產生負向影響(3)主觀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網

絡成癮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4)壓力型生活

事件經過主觀幸福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間接效果

受到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當大學生表現為高

外控型人格時壓力型生活事件通過對主觀幸福

感對網絡成癮產生的效果減弱

41 壓力型生活事件正向促進網絡成癮

過往的研究中對於壓力型生活事件和網絡成

癮的分析雖然有相對一致的結論但是不同的學

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以及對網絡成癮分析的視角不

同例如德國一項關於網絡依賴兒童(11-14 歲)

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網絡和視頻遊戲

是他們面對壓力時的首選應對方式 [55]神經生理

視角的研究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Liu 和 Luo [56] 對比了 33 名網絡成癮青少年和 33 名正常青少

年的末梢血多巴胺水準(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和 血 漿 多 巴 胺 水 準(plasma dopamine

level)對比後發現血漿多巴胺水準與每週上

網時長顯著正相關Zhao[57] 等人的研究表明和

普通人相比網絡成癮者經歷的壓力型生活事件

更多程度更嚴重胡丹耿 [58] 對中國 2003-2009

年的 20 篇(含 10287 名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成癮

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壓力型

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具有正向影響 此外

國內外很多其他研究的結果也與此一致 [59-61]

雖然很多研究者都發現生活中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會造成網絡成癮但是本研究的一个首要贡

献是采用了資源保存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解釋

了為什麼壓力型生活事件會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產生影響原因如下第一網絡成癮是對個體

因壓力型生活事件而損失的資源的補償行為基

於資源保存理論個體具有保護自己現有資源和

獲取額外資源的需求對大學生而言當個體感

覺到資源損失時上網這一流行容易獲得並

且能帶來快樂的方式就成為了他們補償資源的方

式第二儘管是不恰當的應對方式但網絡成

癮是壓力型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之一網絡遊戲

因其反饋和獎賞的即時性給人帶來快樂社交網

站因其緩解了個體的孤獨感滿足了個體的人際

支持需求而成為青少年乃至很多成人應對壓力的

方式 [11]因此資源保存的觀點為解釋大學生使

用網絡的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即網絡使

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和增加大學生個體的資源

判斷是否是合理補充資源還是網絡成癮關鍵在

於其補充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幫助其從壓力型生

活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恢複且不會因為過度使用

網絡而造成網絡成癮這樣的研究視角帶來的客

觀分析結果也會在未來幫助研究者確定新的網

絡成癮的判斷標注和開發新的方法此外如本

研究前文所述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青少年

群體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分析其網絡成癮行為

能夠更客觀有效地對該群體的網絡使用動機進行

客觀的解讀

42 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

事件與網絡成癮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存在的消極影響會首先作用

在個體的認知上形成對自身生活方面的評價認

知降低根據ldquo認知 - 情感 - 行為rdquo理論這種負

面的認知隨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產生不良

行為如網絡成癮另一方面消極情緒是個體

主觀幸福感的判別條件之一積極情緒的減少

消極情緒的增加會促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下降

同時主觀幸福感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個

體所擁有的資源的多少較低水準的主觀幸福感

代表個體擁有的資源狀態不佳難以緩解壓力型

生活事件帶給個體的消極影響根據社會補償的

觀點 [37]個體某方面資源的流失需要其從另一領

域補償這種心理體驗或行為損失上網是一個非

常簡單易得的補償途徑這是由於上網具備匿名

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

現實性(Escape)的特徵網絡使用不僅能給個體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0

帶來快樂還容易成為個體補償心理資源的重要

方式若個體經歷較多或較嚴重的壓力型生活事

件其需要獲得的額外心理資源也越多上網這

種資源獲取方式就會變得頻繁久之就形成網絡

成癮行為

43 外控型人格的調節效應分析

壓力型生活事件會促使大學生個體產生心理

和行為兩方面的應對方式但並非所有個體的心

理應對方式都趨於一致這其中的原因包括人格

特質帶來的認知差異 [25]不同人格對壓力或負面

狀態進行的不同歸因會使個體產生認知上的差

異即導致不同個體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情感反

應的差異外控型人格傾向於外部歸因他們在

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壓力時會把壓力型生活

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外在因素的掌控認為自己無

法改變這種壓力狀態對自我能力表現出否定

這種自我否定的消極認知會使其經歷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表現得更加無助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

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也會更強這樣的心理狀

態會使外控型人格感受到自己心理資源的缺失

從而在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影響下其幸福感會降

低得更為明顯因此外控型人格的認知和歸因

特征會影響大學生經歷壓力型生活事件後的主觀

幸福感的高低该研究结论对先前的壓力型生活

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完善

此外過往的研究中多是將外控型或內控型

人格做自變量處理分析其對個體產生的影響 [62]

但近階段開始有學者將心理控制源(外控型或內

控型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分析其對大學生學業

成績產生的影響 [63]這是因為人格特質在作為一

種心理狀態(state)的表現在不同的情境刺激

(stimulus)之下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表現 [64]因此

本研究將外控型人格特征作為調節變量處理可

以更好地說明大學生個體面對壓力型生活事件這

樣的情境刺激時人格特質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

差異最終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所產生的影響

5 实践意義與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和ldquo認知 - 情

感 - 行為rdquo模型從認知的角度探尋了壓力型生活

事件及主觀幸福感在網絡成癮機制中的角色和作

用研究發現的主觀幸福感在壓力型生活事件與

網絡成癮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對現有網絡成癮理

論框架的重要補充其次外控型人格會增強壓

力型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影響調節壓力型生活事

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大學

生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大學生

個體而言當自身遇到生活中的負面壓力型生活

事件時例如就業的壓力考試失利長期處於不

良的人際關係環境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一定

時期內會面對資源損失的困境導致幸福感下降但

是要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補償自身的資源

這樣積極有效的方式包含參加社團活動來從志同

道合的朋友中獲得理解和支持從事自願者活動

參與到社會服務當中從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中獲得

自我的價值感和生活的意義感拓展自己學習知識

和技能的渠道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來應對學業壓

力帶來的挑戰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運動和網絡

娛樂時間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壓

力型生活事件的能力總體而言建議大學生個體

通過多種有益的渠道來幫助自己補充資源降低生

活事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

增加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如加大對校園社團及

文體活動的支持鼓勵老師課後與同學們進行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些都會直

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個體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反

應在提升大學生個體幸福感的同時避免其網路成

癮的發生

對於外控型人格發揮的影響可以通過心理健

康課程及工作坊的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

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優點和弱點在其對自身性

格有了准確認知之後可以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中積

極培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減少過度外部歸因造成

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也可以為通過專業機構和

11

從業人員大學生個體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詢和心靈成

長服務通過心理幹預來引導大學生個體幫助其

構建積極的生活認知模式和習慣

儘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

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

中加以完善第一研究方法方面採用了橫截

面(cross-sectional)和自我報告的研究方法未來

可採用縱向(longitudinal)研究法更有效地追蹤

壓力型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網

絡成癮之間關係及其動態變化過程此外網絡

成癮的行為表現還可採用同伴父母評價的方式

避免個體自評帶來的社會稱許(social desirable)

現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没

有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生

活事件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学生

群体在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面对的生活事件是不

同的例如大一新生面对的更多是来自新环境和

新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但大四的同学除了学

业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就业或读研压力带来的挑

战从专业方面看就业相对容易的热门专业领

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和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面对的就业压力(壓力型生活事件)是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具体地分析不同年

级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壓力型生活事件有哪些

以及这些壓力型生活事件产生的作用效果第三

基于前文讨论到不同年级和专业同学面对的生活

事件的差异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分析不同維度的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影

響對比不同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效果第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人

際關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外虛擬網路

中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其幸福感例如網路霸

淩(cyber bullying)給大學生人際關係帶來的影

響 [65]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測量大學生的生活

壓力事件時也要將大學生在網路虛擬世界經歷

的事件作為因素之一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的主

觀幸福感和網路成癮現象產生的影響同時還

可以通過虛擬和現實世界經歷的人際關係產生的

影響效果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現實

和虛擬世界的生活事件給大學生幸福感帶來的影

響第五本研究採用的外控型人格量表測量的

維度集中在學業方面但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

經歷的生活事件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未來的

研究中也會考慮開發符合中國大學生群體特點的

多維度的大學生外控型人格量表用來測量在不

同生活情境中大學生群體的外控型人格特點的表

現第六在衡量網路成癮衡量方面未來也需

要找出更有效準確的方法和標準因為智能手機

和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很多生活

學業和工作上的溝通及問題的處理會通過網絡

所以個體使用網絡的平均時間及使用頻率都會提

升那麼原有的衡量網絡成癮的標準(例如網絡

使用時間)和方法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發

展和完善例如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路不只是

玩遊戲和網路直播等單純的娛樂他們還會通過

各種網路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未

來要更加細緻地測量非網路學習時間以外的過

度的網路娛樂時間作為網路成癮的衡量標準尤

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不只是大學生

整個社會的網路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在增加因

此未來需要開發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環境的網

路成癮量表第七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經歷給大

學生造成的資源流失除了可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

獲得補償之外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

非常好的補償途徑例如以往的研究中提到的社

會支持(social support)[66] 以及社會活動(social

activities)[67]所以未來的研究中還可以考慮分析

現實的人際關係網路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的緩衝效

果(buffer effects)除此之外從資源保存理論

的視角來看個體在生活中擁有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也會

對壓力型生活事件產生的影響產生緩衝效果進

而對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產生影響所以未來的研

究還可以將大學生的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作為個

體差異納入到研究中分析其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效果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2

[1]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 2016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

告(2016-08)[2019-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2]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44(1) 64ndash73

[3] 周世傑 唐志紅 彭陽網路成癮青少年的網路相關行為特徵 中國

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2) 151ndash153

[4] 葉寶娟 方小婷 楊強等情緒調節困難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相貌負面身體自我和社交回避與苦惱的鏈式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

與教育 2017 33(2) 249ndash256

[5] Yung K Eickhoff E Davis D L Klam W P amp Doan A P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blematic use of google glasstrade in patient treated at a 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2015 41 58ndash60

[6] Young K S Rodgers R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998 1(1) 25ndash28

[7]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VandeCreek L amp Jackson T eds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7 19ndash31

[8] Young K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Montag C Reuter M (eds)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5 Springer Cham

[9] Caplan S 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a theory-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omputers in Humam Behavior 2002 18(5) 553ndash575

[10] Caplan S E Preference for Onl ine Socia l In teract 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3 30(6) 625ndash648

[11] Weinstein A amp Lejoyeux M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77ndash283

[12] Cerniglia L Zoratto F Cimino S Laviola G Ammaniti M amp Adriani W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Neurobiological psychosocial and clin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mp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7 76 174ndash184

[13] Poli R Internet addiction upd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ssessment and prevalence Neuropsychiatry (London) 2017 7(1) 04ndash08

[14] 聶佳 鄭麗娜 張微冒險情境與獎懲資訊對網路成癮者決策行為

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6 24(4) 601ndash604

[15] 王潔 陳健芷 楊琳等感覺尋求與網路成癮關係的元分析 心理科

學進展 2013 21(10) 1720ndash1730

[16] 徐遠超 楊裕萍 吳大興衝動性在負性情緒與大學生網路過度使

用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6) 942ndash945

[17] Munno D Cappellin F Saroldi M Bechon E Guglielmucci F amp Passera R Zullo 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pathological overuse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6 248 1ndash5

[18] Tao Z Wu G Wang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in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anxiety binge eating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pringerplus 2016 5(1) 1579

[19] 傅俏俏 葉寶娟 溫忠麟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

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20] 羅一君 孔繁昌 牛更楓等壓力事件對初中生抑鬱的影響網路

使用動機與網路使用強度的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7 33(3) 337ndash344

[21] Anderson D R Collins P A Schmitt K L amp Jacobvitz R 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 23(3) 243ndash260

[22] Crossley C 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social undermining A closer look at perceived offender mo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9 108(1) 14ndash24

[23] Liu X Kurita H Uchiyama M Okawa M Liu L amp Ma D Life events locus of contro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56(12) 1565ndash1577

[24] Hobfoll S E The infl 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1 50 337ndash421

[25] 魏華 周宗奎 李雄等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網路遊戲成癮逃避動機

的中介效應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3) 357ndash361

[26] Frison E amp Eggermont S 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rsquo depressed mood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4(44) 315ndash325

[27] Zhao F Zhang Z H Bi L Wu X S Wang W J Li Y F amp Sun Y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28]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amp Biswas-Diener R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97(2) 143ndash156

[29] Christopher A N Lasane T P Troisi J D amp Park L E Materialism defensive and assertive self-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 26(10) 1146ndash1163

[30]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ndash575

[31] Diener E amp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5) 926ndash935

[32] Lazar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1) 1ndash22

[33] Lazarus R amp Folkman S Stres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Barcelona Martiacutenez Roca 1986

[34] 傅俏俏 叶宝娟 温忠麟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

影响机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16ndash523

[35] Huebner E S Ash C Laughlin J E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 55(2) 167ndash183

[36]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参考文献

13

学 2011

[37] 石如彬何凯蒙静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智库时代 2020(16) 112ndash114

[38]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 48(4)402-415

[39] 曾铸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

学 2011

[40] 郭丹高低神经质个体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 2014

[41] 艳宁 孔风 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01) 50ndash51

[4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3) 281ndash291

[43] 黃曙傑 郭菲 王雅芯等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

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 25(1) 70ndash74

[44] 石怡 周永紅 曾垂凱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

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5 23(3) 538ndash540

[45]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46] Diener E Emmons R A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7(5) 1105

[47] 劉賢臣 劉連啟 楊傑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1 34ndash36

[48] Spector P 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locus of control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8 61(4) 335ndash340

[49] 白羽樊富瑉 大學生網路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 心理發

展與教育 2005 21(4) 99ndash104

[50] Morahan-Martin J amp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 13ndash29

[51] Little T D Cunningham WA Shahar G amp Widaman K F To parcel or not to parcel Exploring the question weighing the meri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9(2) 151ndash173

[52] Cole M S Walter F Bruch H Aff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dysfunctional behavior to performance in work tea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5) 945ndash958

[53]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ublications 2017

[54] Aiken L S amp West S G amp Reno R R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Sage 1991

[55] Winkler A Doumlrsing B Rief W et al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2) 317-329

[56] Liu M Luo J H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dopamine leve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ey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6)

9943ndash9948

[57] Zhao F Zhang Z H Bi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0 30ndash38

[58] 胡丹耿 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原因元分析 中國特殊教育 2011 6

66ndash70

[59] Leung L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 Behavior 2007 10(2)

204ndash214

[60] Young K Internet Addict 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9 39

241ndash246

[61] 侯友 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0 39(4) 19ndash22

[62] Stewart M A De Georgewalker L Self-handicapping

perfection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 path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160ndash164

[63] Albert M A Dahling J J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teract to predict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45ndash248

[64] Lefcourt H M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mp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4

[65] Gahagan K Vaterlaus J M Frost L R College student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onceptualization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bystander responsibi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1097ndash1105

[66] Leung L Lee P S N Multiple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the

roles of Internet activities use of new media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elematics amp Informatics 2005 22(3)161ndash180

[67] Jeong E J Kim D H Social activities self-efficacy game

attitudes and game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4) 213ndash221

鄒文篪等 壓力型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外控型人格的調節作用

1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郎宇晴何麗鷗黃秀賢黃宣語唐華軍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隨著線上新零售的出現線下零售商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痛點如生鮮產品易

腐易變質生鮮供需易分散冷鏈中斷和缺失等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其中許多中小型生鮮零

售商常常面臨資金流斷裂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

題金融機構如銀行聯合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本

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作為易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了生鮮零售商在

自有資金充足時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資方案下的最優打折時點與訂貨決策本文進

一步研究了敏感性分析探析了產品打折時間點對於生鮮零售商最優利潤和最優訂貨量的影響

從而為生鮮零售商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保兌倉生鮮零售決策優化敏感性分析

Study of Retailer Order Decision of Fresh Products with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nancing

Yuqing LANG Liou HE Xiuxian HUANG Xuanyu HUANG Huajun T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online retailing offl ine retailers encounter the challenges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fresh products dispersed supply and demand interruption of cold chain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tailers often have poor capital flow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capit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CF)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C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feature of fresh produ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iscount time and order decision of retailers under the two cases suffi cient capital fl ow and confi rming warehouse fi nancing Furthermore this work mak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time on the optimal profi t and optimal profi 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retailers of fresh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confi rming warehouse fresh retailing decision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3-18修訂日期2020-04-22 通訊作者唐華軍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交通優化與綠色物流

E-mail hjt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874

0 前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

生鮮 O2O 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2012 年以後的交易額的增速保持在約 65截至

2017 年我國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高達 179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 65生鮮一躍成為了

零售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存在2016 年以來出現

15

了阿裏的ldquo盒馬鮮生rdquo永輝的ldquo超級物種rdquo等

線上新零售物種作為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在面

臨新零售這一嶄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挑戰時

嘗試以線下為主體穩定線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

度發揮門店內購買全方位消費體驗的優勢

同時借助線上導流再次奪回大眾的目光在生

鮮零售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遇到了不少痛點

如生鮮產品易腐爛易變質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都影響了線下零售業的

發展以至於許多中小型生鮮零售企業都面臨著

因資金不充足融資難等問題而倒閉的局面而

且中小型的生鮮零售商普遍處在資信等級較低

擔保機制不是十分健全以及缺乏固定資產銀行

往往會減少對其的貸款額度這導致中小型生鮮

零售商得不到充足的信貸資金的支援此外生

鮮零售商往往實行ldquo提前支付折扣rdquoldquo延長支

付賬期rdquo和ldquo使用賒銷結算rdquo等方式但是卻往

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得不到及時的貨款積壓的

賬單資金會使得此壓力往上下遊疊加造成牛

鞭效應與整條供應鏈的總體利益相沖突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供應鏈中資金鏈梗阻以

及優化資金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供應

鏈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推出了新型的供應鏈

融資方案供應鏈融資相比傳統融資管道更易

幫助中小型企業獲得資金這使得其成為目前大

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擔

保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授信彌補了中小型企業

授信的空白為其供應鏈的運營註入了資金盤

活了資金流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

供應鏈金融是指為了適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的資金需要而開展的資金與相關服務定價與市

場交易活動 [1]主要通過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

或以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提供的金融類產

品及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2]流程(見附錄-

圖 1)

(1)采購階段的保兌倉模式

保兌倉屬於供應鏈金融中的預付款融資模

式 [3]該模式採用多種信用增級方式降低了企

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效地解決了中小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保兌倉模式

進行融資即上遊核心企業如供應商與下遊中小

企業如零售商簽訂購銷和回購合同但其提貨和

發貨的權利是由銀行控制零售商用指定倉庫的

既定倉單去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一般指定的

倉庫由獨立的物流企業提供

保兌倉模式適用於上遊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

采購正如林強等 [4] 認為相比於傳統融資渠道

保兌倉模式下的融資能增加供應鏈上下遊的收益

優化整體的供應鏈在該模式下上遊供應商根

據合同對下遊零售商未售出的商品實施一定的經

濟補償比如進行殘值回收此時上遊供應商

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遊零售商的利益從而穩

固了合作夥伴的忠誠度達到反哺的效果

(2)運營階段的融通倉模式

一般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固定資產比例往往

較小動產比例較大基本上利用不動產貸款

是很難獲得高金額的抵押貸款因而可通過存貨

融資模式即融通倉模式銀行交託物流企業首

先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動產進行價值評估如果

滿足質押條件銀行通過貸款並敲定額度完成

質押合同回購合同倉儲監管合同

(3)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 [5] 一般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

等而形成的應向對方收取而未收取款項的流動資

產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指使用未到期的應收

賬款來向金融機構如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處於

供應鏈上遊的中小型企業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收到

下遊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

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業務此時核心企

業成為反擔保的角色若有違約行為或合同中斷

核心企業將依照合同承諾來補償銀行後續的虧損

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下

首先核心企業向中小型企業發出應收賬款

單據成為這段交易關係中的債務人 [6]其次

中小型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依靠的就是應

收賬款憑據接著核心企業便向銀行出具應收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6

賬款證明然後銀行資質審核通過後貸款給

中小型企業 [7]最後等到核心企業銷售產品

收到貨款後再將預付賬款的金額支付到銀行指

定的賬號從中小型生鮮零售商的角度來說保

兌倉模式的週期短頻率高適合於生鮮品補貨

頻繁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零售商資金不足的困

難從而保障了貨源的供應通暢[8]

本文基於供應鏈金融思想考慮到生鮮產品

作為變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分別討論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充足時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取保兌倉融

資方案的最優訂貨決策從而為生鮮零售業提供

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

1 文獻綜述

為便於清晰表述以下分別從供應鏈金融

生鮮產品訂貨定價及其融資模式與決策等四方

面進行文獻綜述

11 供應鏈金融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

連接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新的融

資模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較早地提出和研究供應鏈金融國外

學 者 一 般 將ldquoSupply chain fi nance (SCF)rdquo 或

ldquo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rdquo 稱

為供應鏈金融Cronin[9] 認為在未來的金融服務

行業中電子商務將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領

域Camerineri[10] 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以金融機構

為中心金融機構給連鎖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產

品和服務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重視資訊流動和貨

物流動的管控但供應鏈金融卻是強調資金在組

織間集成和優化最終共同創造價值 [11]Randall

和 Farris[12] 提出依賴於協助是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供應鏈的參與者通常會用降低債務成本來獲取貸

款的機會或減少供應鏈的運營資金的方法來讓整

條供應鏈提高信任承諾以及盈利水準而在解

決中小企業融資方案的研究之中Urquhart[13] 是

最先研究其融資額方案並深入分析其運作的過

程在此之後Wuttke 等 [14] 證實了供給鏈金融能

夠延長零售商的支付時間以提高整體績效並且

運用擴散模型推導出企業引進鏈條金融的最合適

時機和最優的營運決策供企業參考在此基礎上

Cavenaghi[15] 論證了利用實時不斷更新的數據加速

資金的流通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通過協力廠商

資訊平臺的溝通可以大大縮短供應需求這雙方

間資金在銀行中轉的週期問題對於銀行來說

也減弱了貸款的風險而 Yang 和 Birge[16] 則是從

風險分擔的方面出發研究了貿易信用的重要性

證實了貿易徵信在庫存融資中是十分重要的融資

通道Kouvelis 和 Zhao[17] 研究的則是對於存在

破產成本的前提下資金約束供應鏈融資之時如

何協調的相關問題

(2)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起

步較晚胡躍飛和黃少卿 [1] 是最先提出供應鏈金

融的概念該如何界定的學者博弈分析則是柳鍵

馬士華聯手合作得出不同契約下的均衡結果和結

論 [1]在某些定性的研究領域楊德禮等學者 [18]

通過分析與總結後得出了幾種典型供應鏈契約的

基本數學模型張蔚虹等 [19] 闡述開展供應鏈融資

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mdashmdash供應商全程融資與經銷

商全程融資及其匹配的融資產品就供應鏈中

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了新的

思路和新的方法張佳卉 [20] 剖析了供應鏈融資在

不同角色下的不同策略 供應商的應收賬款策略

製造商的存貨質押策略和分銷商的預付賬款策略

且對供應鏈融資策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了論證

劉兆瑩和戴誌遠等 [21] 從企業自身銀行資本市

場三個方面分析中小型企業財務不健全抵押

擔保不足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並提出資產證券化

模式對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證券化進行了可

17

行性分析商業貿易流通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位置

具備了進行供應鏈融資的天然基礎經過多年的

供應鏈融資為商業貿易流通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

了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驗凡俊 [22] 對選擇了內部

融資或外部融資均可以為在供應鏈環節中的商貿

流通的企業產生最大的利益進行了分析同時強

調了供給鏈的融資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線上供

應鏈金融日趨發展完善塗祥和宋平 [23] 認為線上

的模式能夠提高融資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

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線上化是大勢所趨而這

一趨勢的主導者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或者是核心企業主體將會更加的廣泛此後

劉伶蕾 [24] 提出在現在的大數據背景之下供應鏈

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把區

塊鏈的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如若二者協同

發展則能夠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風險

12 生鮮產品供訂貨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的不同程度的變質情

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高優先級(2)低

優先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給出不同的定價策

略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

Ishii 和 Nose[25] 根據產品不同程度的變質率把它

們分為了兩種類型高優先級和低優先級定價

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模型均是依據不同類型

的產品給出的Abad[26] 把商品變質率作為考慮因

素為零售商提供最優定價和訂貨策略Parker[27]

等對電子商務能否促進生鮮品的供應鏈提高透明

化以方便對其進行管理進行了實例論證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在考慮生鮮產品在流通期間會有

所損耗的情況之下引入生鮮度的因素建立了

變質庫存模型以降低損耗為目標研究在不同

折扣下的最優訂貨策略賈濤等 [29] 基於供應商和

零售商之間一部分貸款延期交付是被允許的前提

下對有腐壞率是一個常數的產品建立了經濟訂

貨批量的決策模型而陳淮莉和韓偉 [30] 論證了隨

機的需求下生鮮品的多個週期訂貨批量和有所

損耗的產品的折扣力度進行了研究不僅僅考慮

了單一產品同時也考慮了可能存在替代關係的

產品的情況下為有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建立了

多週期訂貨批量模型並站在從零售商的角度給

予最優訂貨批量和最優的折扣價的建議趙菊花 [31]

在考慮生鮮品有庫存總成本的情況下運用經典

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最優的訂貨量和合理

的庫存數量紀賢兵等 [32] 引入庫存變質率的變量

建立了多週期生鮮產品的 EOQ 模型並得出零售

商的最優訂單決策而仇戈與吳勝 [33] 則是利用指

數函數的模型來闡釋生鮮品的新鮮度會隨時間的

增加而減小這一關係

13 生鮮產品定價研究

(1)國外相關研究

Bhattacharjee 和 Ramesh[34] 建立了動態的規劃

模型為易腐爛的產品得出利潤最大化並設計了

啟發式演算法以推導出訂貨量和價格Qin 等 [35]

探討發現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其質量價格以

及庫存狀況相關在考慮運輸途中或是保存的過

程中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研究了生鮮產品

零售商如何制定最佳的售價和訂貨的策略生鮮

品通常來說都會考慮到庫存和新鮮度Feng[36] 表

示鼓勵消費者購買可以通過新增庫存展示並構

建了與價格新鮮度和庫存展示相關多個變量的

庫存模型

(2)國內相關研究

陳軍等人 [28] 基於零售商有一定的需求量和以

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添加了影響降價的因素對

不同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

基礎上李琳和範體軍 [37] 針對生鮮產品的特殊性

質建立三種模式(固定的價格動態的價格

會降價的價格)下單週期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18

在定價策略這一方面常麗娜 [38] 在競爭的定價方

法上建立了定價模型

14 基於供應鏈金融生鮮品的模式和決策研究

國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Hahn 等 [39] 假設基於

回購合同的前提下對折扣影響生鮮零售商的定

價和訂貨策略進行研究國內該方面的研究相對

較多例如韓明輝 [40] 對農業企業的採購營運

以及銷售期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保兌倉融資

融通倉融資和應付賬款融資)進行分析而李巍 [41]

提出了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

這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陳小梅 [42] 詳細解釋了應

收款訂單質押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劉

秀麗 [43] 指出了倉單融資回購合同保理和方向

保理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四個主要模式它們均

可以緩解中小生鮮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融資難的

問題劉傑 [44] 不僅分析了生鮮品 O2O 供應鏈金融

模式同時也運用 Shapley 值法對比了供應鏈金融

模式和傳統的融資模式兩者之間的收益差焦貝

貝與鄭風田 [8] 研究是否參與保兌倉融資會對供應

鏈中生鮮產品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利潤有所

影響林強 [45] 等證實了採用保兌倉融資可增加零

售商的訂貨量同時還可以提高供應商的利潤和

提高供應鏈的績效嚴暢 [46] 考慮了應收賬款的模

式和生鮮產品的特殊性質對中小型企業沒有資

金約束有資金約束時不進行融資與有資金約束

的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額

度和不同情況下中小型生鮮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15 本文创新

現有文獻大多是聚焦於研究生鮮零售商的訂

貨決策和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但是現實

中有很多小型的生鮮零售面臨日常的訂購決策

打折促銷策略以及自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供應鏈

融資模式下的相應決策問題本文正是基於這樣

的現實背景考慮到生鮮產品的易變質性需要在

適當的時間點進行打折促銷研究當天最佳的打

折促銷時點以及日常訂貨量以及當生鮮零售商

自有資金不足採用供應鏈融資方案時的最佳決策

2 模型與分析

21 自有資金充足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1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不完善多數生鮮產

品隨意擺放在貨架上在此過程中生鮮零售超市

難以控制顧客因隨意挑選和翻動帶來的損壞風險

導致隨著時間增長人為損壞愈加嚴重新鮮度快

速下降因此構建新鮮度函數 θ (t)= θt [28] 用來

描述新鮮度的變化規律其中 0ltθ le 1表示產品

剛上架時的初始新鮮度該函數可以描述出生鮮產

品在最初時刻的最新鮮狀態(即 t= 0時θ (t)= 1)

是指時間 t 的單調連續遞減函數根據普遍規律

如果生鮮產品的新鮮度較高且價格較低顧客會傾

向於提高購買數量因此假設生鮮產品的需求率

D(t)=(a-bntimespn )timesθ tn(註a 表示市場潛在需求

b 表示價格對需求的敏感系數)

零售商設定折扣時點主要參照存貨量和剩餘

銷售時長為此設折扣時點(降價的初始時刻)t_

i=(1-ki)T其中 i=12hellipn-1n 表示銷售時段數

即零售商在銷售期 T 內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k 是

時間分段因數0 < k < 1通過 k 的不同取值

能夠實現對銷售期的任意劃分 [28] 本文假設生鮮零

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假設

(1)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滿足對生鮮農產品日

19

常需求的采購

(2)生鮮產品在出廠後立即上架即日過了

一段時間顧客也難以分辨出新鮮度變化故假

設初始銷售時間段的新鮮度恒定為 θ

(3)據市場調研零售過程中主要的損耗來

源於認為過度挑選因此忽略了生鮮產品在非營

業時間內自然變質造成的損耗

(4)零售商按需求訂貨沒有庫存故不計

庫存成本等特點

(5)人為因素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使得零售商

難以預測後期的損耗情況設每個銷售時段取其

平均損耗率

(6)生鮮產品的殘值為 0

相關符號釋義

c單位產品進貨成本

P1折扣前單位產品售價

P2折扣後單位產品售價

λ1折扣前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λ2折扣後銷售時間段的平均損耗率

Q(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訂貨量

R(n) 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收益

π(n)提供 n-1 次價格折扣的總利潤

基於上文關於生鮮零售商每天只有 1 次打折

的假設n=2

212 模型構建

本文基於陳軍等人 [28] 的多級折扣模型導

出零售商每天提供 1 次價格折扣時的利潤模型

其中

由於 t1 = (1-k)T因此可得到關於時間分段因

素 k 的利潤模型

由此可得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

及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最優的時間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13 算例1

通過市場調研以蝦為例進行優化分析某

生鮮超市從 0600 開始營業2000 打烊營業時

間 T=14 小時假設新鮮度 θ=095打折前平均

損耗率 λ1 = 002打折後平均損耗率 λ2 = 005

市場潛在需求率 a=50 斤 小時b1=01b2=05c

=10由於零售商只提供一次價格折扣通過調查

得折扣前 p1 = 100 元折扣後 p2 = 80 元通過優

化分析得最優時間因數 k = 0107即最優打折時

間為下午 18 時 30 分最優訂貨量为 684 斤最

優利潤为 403858 元

214 敏感性分析

本小節在算例 1 的基礎上討論時間因數 k

的變化對最優訂貨量和利潤的影響除了最佳時

間因數為 0107 之外分析了時間因素分別為 008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0

009 011013 及 015 時的訂貨量和利潤

表 1 反映了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

潤在未達 0107 之前時間因數越大價格下降

其面臨的需求变化不大但零售商的最優总利潤

隨之上升在超過 0107 之後時間因素越大意

味著打折時間過早導致零售商的最優利潤隨之下

當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足時本文採用了保

兌倉融資模式下面就零售商在保兌倉融資模式

下的最優決策和最優利潤進行優化分析

22 保兌倉模式下的最優訂單決策

221 問題描述和假設

問題描述

保兌倉是指供應商承諾向銀行退回承兌金額

與發貨金額的差價或回購的前提下向銀行申請以

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的貸款融

資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業務模式 [47]

關鍵是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在於整條供應鏈

上的參與方可以統一獲得授信或者統一檢查授信

不僅公開且透明而且可以實現槓桿採購銀行

以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為基礎合同中

零售商的提貨權或在途存貨均可成為保兌倉模式

下融資的擔保零售商也要付出一定的義務每

次銷售收入都要優先償還貸款零售商融得所需

表 1 不同時間因數下的訂貨量和利潤

k Q π

008 679 200496

009 682 301892

0107 684 403858

011 685 375262

013 684 301892

015 679 200496

資金供應商可以批量銷售形成規模經濟銀行

獲得利息多方共贏因此成就[48]

模式步驟

首先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購貨合同供應

商和銀行簽訂回購合同而零售商向銀行提交一

定比例的保證金

其次金融機構開具票面金額為 Qtimesc 的銀行

承兌匯票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按照 r 的利率向零售

商收取利息 Qtimesctimesr

接著供應商收到匯票後向銀行指定的物流

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質押

然後每次零售商向銀行追加 (1-w)timesQtimesc 的保

證金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分批 (1-w)timesQ 的票

據貨即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發貨經零售商

售完再次追加保證金

最後零售商獲得銷售收入當市場需求量

DltQ 時零售商無法到期償還銀行敞口則供應

商負責以進貨價 c 向銀行回購剩餘庫存產品 (Q-D)

到期供應商到銀行將承兌價值為 Qtimesc 的銀行承兌

匯票或提前貼現 [48]

假設

(1)生鮮零售商的自有資金不滿足對生鮮日

常需求的採購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問題

(2)除資金問題外模型一的其餘假設在模

型二中均成立

(3)供銷週期短通常 6 個月以內故不考

慮資金時間價值

21

(4)零售商單位產品售價 P 應大於單位銀行

利率與單位進貨價之和 Ctimes(1+r)否則銷售無利可

圖且不融資

(5)倉單質押率為貸款本金 貨物市值

即 w= (Qtimesc)(Qtimesp)

(6)採取保兌倉模式應滿足企業自有資金大

於保證金數額負責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且票據貨要滿足上游供應商最低訂貨批量

相關符號釋義(已有的符號意義不變)

r銀行利率

w倉單質押率

(1-w)timesQ票據貨

222 模型構建

採取保兌倉模式下單次訂貨量為票據貨數

量因此根據模型 (1)可得採取保兌倉模式時的

利潤函數為

類似地當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零以及

二階導數為負時可得到融資模式下最優的時間

分段因素 k相應的日訂貨量以及最優利潤其中

利潤關於 k 的一階導數為

223 算例2

在算例 1 的基礎上假設自有資金無法滿足

採購資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採用保兌

倉融資方案r=44w=507通過優化分析計

算得最優折扣時間因數 k=0263即最優打折時間

為 16 時 25 分最優訂貨量为 232 斤以及相應

的最優利潤為 406989 元

224 敏感性分析

對於保兌倉模式而言融資利率 r 和倉單質押

率 w 是影響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和利潤的兩個

關鍵因素接下來對其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

表 2 反映了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當

倉單質押率 507 固定時融資利率未達 44 之

前其最優利潤隨著融資利率的上升而緩慢上升

超過 44 之後對應的最優潤因融資利率的上升

而隨之下降因而融資利率的高低對融資企業的

利潤影響顯著

表 3 反映了不同倉單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2

最佳訂貨量當固定融資利率為 44零售商的

倉單質押率越高分批單次採購貨物的數量越少

相應的最優利潤隨之緩慢上升但票據貨數量的

減少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倉單質押率不

僅影響了零售商的訂貨數量和利潤同時也影響

了市場需求滿足率

表 2 不同融資利率下的最優利潤

r π

0040 406083

0042 406717

0044 406989

0046 406895

0048 406801

0050 406707

表 3 不同倉庫質押率下的最優利潤和訂貨量

w π Q

0501 406707 234

0504 406849 233

0507 406989 232

0510 407130 230

0513 407271 229

0516 407411 227

3 結論及未來研究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生鮮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及自

有資金不足時採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打折

與訂貨模型將时间因素對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和

最佳訂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並通過

算例分析給出了零售商在自有資金充足以及不足

下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的最佳訂購決策和最優利

研究結果首先表明了當生鮮零售商自有資金

不足時可採用保兌倉融資方案解決其短期資金不

足的困難同時通過優化決策達到最佳收益

其次本文驗證了在自有資金充足情景下產品

打折时间点的时间因子是影響生鮮零售最優利潤

的關鍵因素零售商的最優利潤可以通過在銷售

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進行打折銷售而實現

再者本文還進一步表明了在自有資金不足採

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鮮零售商的融資利率和倉

單質押率是影響其最優利潤的關鍵因素零售商

最優利潤可以在融資利率區間的中間某個點上實

現並隨著倉當質押率的上升而上升

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融資在

生鮮零售行業的理論內容同時給生鮮零售商在

實務上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打折時點訂購和融資

決策參考

32 未來研究

在商業實踐中保兌倉融資實施還存在一些

潛在的問題例如金融機構如何控制發貨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文尚未考慮生鮮零售商違約以及破

產的風險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

致 謝

本研究得到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編號為 FRG-

19-033-MSB 項目的資助

[1] 胡躍飛 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2] 李晨暉李俊霞農產品供應鏈的金融支持研究mdashmdash基於供應鏈金

融的角度[J] 新農村 2012(2) 210-211

[3] 巫卓宸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之特徵操作模式及價值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2) 21-23

[4] 林強李苗保兌倉融資模式下收益共用契約的參數設計[J]系統科

學與數學 201333(4)430-444

参考文献

23

[5] 許淑蘭呂春梅陸曉英現代企業信用體系與應收賬款管理分

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2 59

[6] 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1) 295-297

[7] 安娜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吉

林大學2015

[8] 焦貝貝鄭風田保兌倉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最優訂貨策

略分析mdashmdash基於貝葉斯報童模型]研究了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生

鮮農產品零售商的貝葉斯報童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6 38(1)12-15

[9] Cronin John E Method of making stacked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regions of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given stack level US5602051A 1997

[10] Camerinelli ESupply chain finance[J]Journal of Payments StaregyampampSystems 20093(2)114-128

[11]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ME financi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MC13-121 2008 (10) 14-15

[12] Randall W FarrisT II Supply chain financingusing cash-tocash variable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ampamp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8)669-689

[13] Hartley-Urquhart WR Supply chain fi 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US US6167385 2000

[14] Wuttke DA Blome C Heese H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8 72-81

[15] Cavenaghi E Supply-chain fi nance The new frontier in the world of paymen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amp Systems 2014 7(4) 290-293

[16] Yang S A Birge J R Trade credit risk sharing and inventory fi nancing portfolios[J]Management Science 2018 64(8) 3667-3689

[17] Kouvelis P ZHAO W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 der fi 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341mdash2357

[18] 楊德禮 郭瓊 何勇 徐經意供應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理學報 2006 (1) 117-125

[19] 張蔚虹王鑫宋盼基於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

模式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8(2) 27-34

[20] 張佳卉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

業2018(18) 52-54

[21] 劉兆瑩戴志遠趙曉玲武晖基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中小企業供應

鏈融資[J]農村金融研究 2017(10)26-29

[22] 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供應鏈融資研究[J]商業經

濟研究2018(12) 170-172

[23] 塗祥楊琦峰宋平楊興忠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決策分析[[J]武漢

金融2016(10)21-25

[24] 劉伶蕾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J]財訊2019(1)113

[25] Ishii H Nose T Perishable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wo types of customers and different selling prices under the warehouse capacity co ns train 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4(1-2) 167-176

[26] Abad PL Optimal price and order size under partial backordering incorporating shortage backorder and lost sale co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4(1) 179-186

[27] Parker C Ramdas KSavva N Is it enough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Indiarsquos agriculture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9) 1-23

[28] 陳軍但斌張旭梅多級價格折扣下基於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

品EOQ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9(7) 43-54

[29] 賈濤徐渝耿凱平部分延期付款下易腐品聯合經濟訂貨批量

模型[J]運籌與管理 2011 20(4) 1-9

[30] 陳淮莉韓偉基於保質期約束的生鮮品訂貨批量以及定價決策研

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18)3 19-23

[31] 趙菊花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17(6) 1-3

[32] 紀賢兵徐健孫玉玲多週期下的生鮮農產品 EOQ 模型[J]內蒙古

科技與經濟2018(16) 85-86

[33] 仇戈 吳勝高鐵快運背景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貨決策[J]西南交

通大学學報 201853(2) 392-399

[34] Bhattachaqee S Ramesh R A multi-period profi t maximizing model for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side mechanis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2(3) 584-601

[35] Qin Y Wang J Wei C 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2(2) 42-48

[36] Feng LChan Y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es for perishable goods when the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displayed stocksand expiration d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1718511-20

[37] 李琳範體軍零售商主導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対比

研究[J]中國管理 科學201523(12) 113-123

[38] 常麗娜基於參考競爭的電商生鮮品動態定價策略[J]物流工程與

管理201638(3)73-75

[39] Hahn KH Hwang H Shinn SW A returns policy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 coordination of perishable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2(3) 770-780

[40]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小企業融資信用風險研究會計之

友2010 9(4)56-57

[41] 李巍 淺析生鮮品供應鏈物流的金融模式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33(9) 44mdash45

[42] 陳小梅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機制研究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 2013 6(3)14mdash18

[43] 劉秀莉基於信用風險視角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農業經濟

2014 4(7) 32mdash33

[44] 劉傑生鮮品O2O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收益博弈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 2016

[45] 林強賀勇資金約束下給予零售商競爭的融資模式對比研究

20156 10-12

[46] 嚴暢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廣州華南理

工大學 2017

[47] 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 2005(10) 179-182

[48] 李小金保兌倉融資供應鏈決策模型的構建及參數求解[J]金融教

育研究 2016 29(2) 57-64

[49] 张继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肅科

技20084 106-107

郎宇晴等 基於保兌倉模式下的生鮮零售商訂單決策研究

24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基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蔣楠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農業作為中國基礎性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生產效率是衡量農業綜合生產力

的重要指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長久以來對於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

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但是在度量時僅僅基於傳統的資本勞動和土地

等基本要素忽略了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際上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各國農業

發展面臨的難題是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取得如此巨

大的成績一方面依託大自然的饋贈得到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經濟增長是建立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的代價之上尤其是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逐年遞增

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時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有數據表明在全國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17未來形式會更加嚴峻毫無疑問中國農

業經濟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不能建立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代價的基礎上為了實現農

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者統籌協調發展通過梳理

農業生產效率的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導整個產業

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本文將對相關理論進行全面梳理並對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及

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重新定義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關鍵詞 農業綠色生產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碳排放

Redefi ni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mdashA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Studies

Nan 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basic industry in China is a major event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a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measure 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only based on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bor and land and ignore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ac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come diffi cult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r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收稿日期2020-03-23修訂日期2020-04-29通訊作者蔣楠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nji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1931

25

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 40 多年中國農業在這個歷程

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確立家庭農場承包責任

制以來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從農業總產值上

看2016 年中國農業總產值是 1978 年 50 多倍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6從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上看2016 年是改革開放時期收入的 90 多

倍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7為 123636 元從中

國糧食總產量上看2016 年取得糧食總產量是改

革開放時期的 2 倍多達到 61625 萬噸養活了

地球上接近 20 的人口解決了人民的溫飽的問

題我國目前沒有形成有效的回收機制化學製

品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而

且很可能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

問題已經提上了環境保護的日程上同時近年來

農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

的重點議題隨著化肥農藥和農膜等使用量的

逐年遞增我國的碳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形式

會更加嚴峻 [1]有數據表明在全國溫室氣體排

放總量中農業產生的碳排放大約占比 17[2]2009

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明

確制定了碳減排的目標並達成了《哥本哈根協

議》根據《哥本哈根協議》中國政府規劃提

出了相比 2015 年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量降

低 172015 年中國政府再次下達了新一輪的

碳減排的目標這是我國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

框架公約》之後主動再次提升碳減排的目標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著幾千年

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歷史農業相比其他行業

一直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政府一直重點關注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

展連續十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ldquo三農

問題rdquo並且頒佈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2015-2030)》綱領性文件指導我國農業進一

步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

大量生產要素投入實現高增長率的目標這也是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觀點古典經濟增長理

論認為生產率的增長是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的源泉因此很多學者在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時

把視角放在了生產率上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問

題時很多學者在研究農業經濟增長把研究的

視角放在農業生產率這個視角上試圖找到農業

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很多領域的學者嘗試了很多方法測定農業生產率

希望能識別農業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路徑也為後

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通過梳理關於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問題研究文獻發現很多學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s achieved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relied on the gift of nature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based 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fi lms it has brought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optimistic Data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 for about 17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form will be more severe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not be based on the cos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gricultur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ordin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 ciency it is found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perspectives only on a specifi c industry lacking a policy path to guide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y to improve ecological effi 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defi ne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s

26

者對農業生產率的度量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的投入上忽視了資源的投入

僅僅關注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等這幾個要素

而且在產出方面也只是關注農業經濟的總量增長

也沒有兼顧生態和環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理

念相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古典經濟學理論在

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核心分歧在於資源和環境也

可以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變量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2 研究目的

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以來基礎的產業承擔起

了國計民生的重任作為一個產業具有很強的

經濟屬性有常規的投入和產出而衡量投入產

出的手段就是效率評價將效率評價作為一種

技術手段評價農業部門的真實績效這種績效

兼顧了農業部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研

究農業綠色生產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

過去建立起的評價傳統農業部門經濟績效的框架

是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改變成為亟須研究的

課題通過梳理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很多學者

將視角僅僅放在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業欠缺了指

導整個產業和區域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政策路徑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之上將對相關理論進行

全面梳理以為日後相關研究打好基石

3 相關文獻綜述

31農業碳排放源研究

關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最早是在

1997 年出版的《京都議定書》該書認為產生碳

排放源主要包括農業土壤水稻種植焚燒和秸

稈燃燒等方面也包括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 [3]在

《氣候變化 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農業部門產生的碳排

放總量是全球溫室氣體總量構成的第二大源泉 [4]

國外學者對於農業碳排放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Jane MF Johnson 對農業生產過程的調查發現的結

論農業生產投入使用的化肥農業化石燃料的

使用均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5]Prashant Rajput 等

則是通過研究印度北部的小麥和水稻發現農戶燃

燒農田中的小麥和水稻會導致大量農業碳排放 [6]

Immo Kaumlmpf 等的實證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強

度與不同氣候的地區土壤有相關的關係溫帶地

區的森林砍伐和農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7]

國內對於農業領域的碳排放源的研究較晚更

多關於低碳農業的研究直到 2000 年以後才興起

趙其國等研究發現農業碳源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

工農田中的廢棄物和秸稈回收等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甲烷和一氧

化氮 [8]李波等發現碳排放的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

投入的化學製品比如農藥化肥農膜以及

農業生產過程中翻耕灌溉以及農業機械化 [9]田

雲和張俊飆等調研湖北省的農業碳排放源認為

農業碳源產生的絕大部分是農業耕作投入使用的

化肥農藥農膜以及土地翻耕農業機耕的

柴油等方面 [10]因此通過上述農業碳源基本

可以界定農業碳源主要是由以下 4 類產生1)農

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化學製品主要是農業

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藥化肥農膜農耕灌

溉等 [9-11]2)農業機械化使用的能源產生的農業

碳排放 [12]3)農業碳源不僅包括農地直接產生

也包括農地間接產生的碳排放 [13]4)廣義的農業

碳排放不僅指農地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包

括家禽牲畜農地直接生產過程農業機械化使

用的能源等等 [14-15]

在厘清出農業碳源後發現關於農業碳源的

測算與影響碳源的因素文獻主要從國家和省級兩

個方面為切入點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

面 [9-10 16-20]

(1) 關 於 農 業 碳 排 放 量 的 測 算Keith

Paustian 發現溫室氣體總量中農業生產活動導致占

27

五分之一而且隨著農業生產規模擴張可能加速

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增加氣候逐漸變暖 [21]Jane

M-F Johnson 認為農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是導致農

業碳排放逐年遞增的直接因素 [5]田雲等發現中國

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為ldquo上升mdash下降mdash上升rdquo

的特點對碳排放總量貢獻最大來自於中國糧食

主產區的農業大省 [10]劉治國等李煒通過對山

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山西省的

碳排放量最是由農田秸稈燃燒導致而且呈現遞

增的趨勢其中山西省中晉中運城臨汾等三

個城市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較高 [22-23]高標等通過

分析區域農業碳排放量發現導致白城市碳排放

量活躍因素是化肥和水稻種植總體的農業碳排

放量呈現出先遞增後遞減的特徵 [24]閆吉以吉林

省以例通過測算 1990-2013 年吉林省及 2013 年

各州市農地生產投入使用的生產資料的碳排放量

分析了吉林省碳排放量與碳排放強度的變化趨勢

並針對導致吉林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因素

提出了減少碳排放強度相關的政策建議 [25]李賽

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發現河南省農業碳排放

量主要來源是化肥的使用和農業機耕等兩方面產

生受其變化而變化而且農業碳排放強度處在

較高水平 [26]

(2) 農 業 碳 排 放 影 響 因 素 分 析 國 外 學

者對農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學者 LM

Vleeshouwers 等發現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或者種植過程的模式二

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降水氣溫土壤條件 [27]

Michael R 等主要是研究宏觀因素對農業碳排放量

的影響發現全球碳排放量的強度與經濟總量

人口規模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有相關關係 [28]

P Fernandez 等以歐盟 27 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

LMDI 對數分解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表明歐盟

27 國的碳排放量與能源使用效率有關 [29]Hannah

等通過 LMDI 模型研究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使用

能源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碳排放強

度進而會影響氣候 [30]Waggoner PE 等以丹麥

為研究對象利用 IPAT 模型分析了農作物種植的

產量與農業碳排量之間的關係 [31]

國內學者主要通過 LMDI 模型分解農業碳排

放驅動因素因其可以進行加法分解乘法分解

等相互分解而且操作簡便張小平等以甘肅省

為例通過 LMDI 模型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農業

碳排放量的因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越高產業

結構越合理會減少農業碳排放量而農業經濟發

展程度越低和勞動力文化程度越低會增加農業生

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20]王妍利用 LMDI 對數分

解模型以宏觀層面為視角分析了中國農業碳排量

的影響因素通過分解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農業

經濟發展程度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32]田雲等以 1996-2009

年武漢市 14 個方面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碳排量測

算數據研究發現農業碳排放量受經濟因素能

源效率能源結構和人口規模的影響 [33]堯波等

利用碳轉化係數法估算了江西省 2000-2010 年的農

業碳排放量分析了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變化

特徵以及影響江西省農業碳排放量的因素 [34]

32 農業效率研究綜述

效率最先應用在評價經濟活動通過比較成

本和收益的關係得到效率值從評價經濟活動延

伸到評價生產過程比較投入和產出的關係評

價某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可以指該單元在

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得到了最優的利用也可

以是指在產出的產量得到了最大化稱之為有效

性 [35]對於生產效率的定義國外很多組織對此

有很多相關的闡述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歐洲環境署聯合國貿易與

發展會議等機構 [36]

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集中在農業

生產效率測算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和農業生產

效率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包括農業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如

李周於法穩馬鳳才等周腰華周亞光 [37-39]

(1)農業生產效率測算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28

通過梳理國內外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相

關的文獻包含了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以

及從微觀地區及宏觀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效率

首先對於農業生產效率測算的方法國外學者主

要採用的方法是非參數和參數生產率的分析方法

Ball 等分析了美國和歐洲 9 個國家近 20 年的農業

生產率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增

加資本投入的途徑 [40]Ajibefun 和 Aderinola 以尼

日利亞為研究對象發現糧食作物的生產效率中

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41]Bravo-

Ureta 等測算了各大洲的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效

率並對比分析 167 個國家的農業技術效率 [42]

Dubey 等對比分析了美國俄亥俄州與印度旁遮普省

的農業效率發現俄亥俄州的農業效率整體高於

印度旁遮普省 [43]Lio MC 等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

了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效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44]

國內學者在測算傳統農業生產率主要是以隨

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為主郭軍

華等研究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因素包括城市

化進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農業受災率和政府的財政支農水平發現前

兩者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係是正向促進的而其

餘的影響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阻礙的作用 [45]

車維漢等通過對比中國農業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的

農業生產率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對

農業生產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46]彭代彥等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技術

效率整體偏低而且受到勞動力結構和老齡化的

影響 [47]楊剛等通過運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實證

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性

並呈現空間集聚的特點 [48]後期的一些文獻在研

究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統稱

為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農業生產效率傅東平等以

廣西各地級市為例通過 Malmqusit-DEA 模型分

析了 2006-2014 年各地級市農業生產效率發現廣

西農業全要素增長率先下降後上升的特點農業

生產率在考察期間存在收斂的特性 [49]李博等是

在碳排放約束下運用非期望產出的 SBM 模型

得到了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發現絕大部分地區的

農業生產效率差異性較大並且到達有效率的省

份較少 [16]朱紀廣等通過 DEA 模型分解為農業綜

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發現 2000-2010

年黃淮海平原多數縣域的農業規模效率處在遞增

的階段而且農業綜合效率達到 1 的縣域較多 [50]

賀正楚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在很多地區

技術效率不高只有 5 個省市的農業生產效率達

到了有效率 [51]吳昊運用 Malmquist-DEA 模型分

析了我國 2003-2012 年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分

析了各省的靜態農業生產效率和動態農業生產效

率並對其進行差值分析 [52]田雲等在運用 DEA-

Malmquist 模型測算中國各省農業生產效率包含

了好的產出和壞的產出 [53]潘丹等改進了 SBM 模

型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並從投入冗

餘率和產出不足率等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效率的

政策建議 [54]楊俊等通過 DEA 模型中方向性距離

函數和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我國三大區域的農業環

境效率 [55]沈能等在結合 DEA 模型和共同前沿

函數法分析了不同環境和技術下我國農業生產效

率的地區差異空間特徵 [56]潘丹等在測算的農

業生產效率包含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對環境造成

的污染對此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57]劉志成

等通過組合 DEA 模型將傳統的 DEA 測算方法

和 SBM-Undesirable 模型結合一起分析了湖南

省 2004-2013 年的農業生產效率造成農業生產效

率損失的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化

學製品 [58]其他方法如朱玉林等運用了能值分析

法研究了湖南農業生態系統吳小慶等將 AHP 方

法和 DEA 方法結合分析無錫市農業生產的環境污

染 [59-60]

(2)農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很多通過梳理文

獻影響因素基本選定在宏觀因素包括農業結構

變遷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政府

的財政支農水平產業結構以及農地流轉對農

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在研究農業結構變遷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認為是農業生產效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 Fan

Lin 和 Kalirajan 等 [61-63]鄭晶等和黃少安等分別

從我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和土地制度分析了對我

國農業生產率及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4-65]

Huang Kalirajan 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的因素除了從農業投入的角度可以提升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還可以從提升農戶勞動力資本和市

場化改革這兩個方面著手 [66]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戶生產

規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研究和開發等

方面入手研究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 Fan

和 PardeySen李谷成王紅林等 [67-70]梁流濤

等則從農業生產結構變動和農業生產投入的程度

分析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 [71]韓海彬在分析對

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中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因

素是農業經營收入占比政府的農業政策勞動

力受教育水平有著負向阻礙的作用的因素是農

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地農村的工業化程度 [72]

梅國平等分析了 29 個省 10 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呈現區域差異性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同時考

慮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程度產業結構等因

素 [73]程翠雲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生

態效率高低受制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資源稟賦而

且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因素在不同時期對當地的生

態效率起的作用也不一樣優化農資投入和加大

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促進生態效率 [74]楊騫等

通過分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發現農業

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取決於當地基礎設施條件

狀況和環境規章制度 [75]洪開榮等通過網絡 DEA

模型測算了農業生態效率並發現區位條件自

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對農業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人均農業 GDP農業機械化密度對農業生態效率

起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受災率工業化發展水

平農業市場化程度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生態

效率起著負向的阻礙作用 [76]從農地流轉的角度

研究對農業生產率的間接影響如劉衛柏等分析

了加速農地流轉進而提升農戶的勞動生產效率

最終對農業生產效率起著積極作用 [77]戚焦耳等

分別分析農地流轉中轉入和轉出對農業生產效率

的影響農地流轉轉入的農戶相比農地流轉轉出

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要更高 [78]田雲等通過 Tobit

模型分析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

及政府的財政政策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 [53]龐家

幸和陳玉華從全國層面與個省分別研究了農業生

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 [35 79]

(3)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研究

關於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少較多

的收斂性文獻研究集中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

斂性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對於同一個

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有的

學者認為存在收斂有的學者認為不存在收斂

Lamber 和 Parker 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存在

區域差異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特

別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制

度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明顯 [80]田偉等

檢驗了 1998-2010 年全國和區域的農業技術效率收

斂性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差異不會隨著時

間的變化而自動消失不存在 σ 收斂 [81]潘丹等

通過收斂性檢驗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在 1998-2009

年考察期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

數僅僅存在條件收斂收斂性跟特定地區的條件

有關不存在其他方式收斂 [57]韓海彬等檢驗了

1993-2010 年我國 29 個省份的農業環境全要素生

產率指數的收斂性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是收斂的存在絕對 σ 和條件 szlig 收斂 [72]

33 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綜述

全要素生產率最早是由 Solow 提出相比單

要素生產率能同時考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

素對產出的貢獻率而且能解釋技術進步對產出

的貢獻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延伸到了很

多研究領域並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結合農業全

要素生產率是研究農業經濟增長的源泉考慮

勞動力土地資本等投入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

貢獻與此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獲得農業技術進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0

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

算的研究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的研

究以及對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步被認為是農業經濟增

長的基礎也一直成為國內外許多農業經濟學家

研 究 的 重 點Grilliches 與 AlstonJorgenson 和

Gollop 等對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都

認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美國農業經濟產出貢獻

很大甚至貢獻率達到了 82以及後來的學者

包括 McMillan 等Lambert 和 Bayda 也對此進行

了研究 [82-83]除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

問題研究也包括日本農業經濟增長和印度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學者 Hayami 和 Rutta

Rosegrant 和 Evenson均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動

力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特別是技術進步

對其他國家的研究如巴基斯坦東非一些國家

北歐的丹麥和中歐的瑞士中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

率 的 研 究 包 括 學 者 AParikh 等Heshmati 和

Mulugeta 以及 JFAgger 等 [84-86]除此之外很多

國外學者也對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研究

特別是中國確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對中

國農業生產效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78Wen 也

對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 1979-1984 年對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近 50[87] Kalirajan 等也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認為這段期間推動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動力不在於農業技術進步

而是在於農業技術效率的進步 [6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如 Xin

和 Qin 通過測算中國 1987-2005 年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發現東部地區的最高中部地區其次西部

地區最低 [88]Hou Linke 等以縣域層面出發以我

國 1924 個縣為研究樣本對 1995 年到 1999 年的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分析 [89]

(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研究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是研究各地區的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差異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

消失或者這種差異是否於特定的條件有關以

及這種差異是否長期存在簡而言之是研究不同

地區是否存在追趕趨勢和趨同效應

國內外關於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文獻成

果較豐富集中討論存在何種收斂和收斂速度

Bernard 和 Jones 檢驗了歐盟在十七年間十四個國

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性結果顯示存在 σ

收斂和絕對 szlig 收斂收斂速度為 65[90]McCunn

和 Huffman 檢驗了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收斂性

發現美國 42 個州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條件 szlig

收斂收斂平均速度為 101並發現影響收斂速

度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研發的投入程度和從事農業

生產的勞動力素質 [91]Martin 和 Mitra 擴大了研究

對象範圍是以 51 個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

樣本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否存在收斂性而

且研究認為農業部門的科研投入影響農業全要素

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速

度快於這些國家製造業收斂速度 [92]Alexiadis 研

究發現歐盟一些國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在俱

樂部收斂的特徵一些國家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93]

AN Rezitis(2010)分析檢驗了美國和歐盟九個國

家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但是相比測算方法

有了改進用窗口 Malmquist 指數的方法研究發

現樣本期間呈現的收斂性不一致有顯著的時間

差異 [94]Liu 等實證研究發現美國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僅存在絕對 szlig 收斂和條件 szlig 收斂不存在 σ 收

斂 [95]

McErlean 和 Wu 以 我 國 1985 到 2000 年 期 間

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直到

1992 年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呈現出收斂的趨

勢但是收斂的速度較慢僅為 31[96]

國內學者在測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主

要是以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為主在此基礎上對我

國或者地區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檢驗研究成

果較多趙蕾等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存

在收斂的特徵即使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表現出

了時間省份等差異但是仍然存在收斂 [97]石

慧等採用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中國 1985-2005

31

年 28 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績效的動態表現研究發

現八大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均為正增長

規模效率呈現出較明顯的負增長配置效率的波

動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的首要推動力 [98]田

偉等首先是通過非參數的模型方法測算了我國農

業技術效率研究發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擴大

沒有收斂的特徵但是區域內部之間卻表現出不

同的收斂特徵 [81]馬述忠等測算了我國農業生產

率的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了我國農業技術效率

的收斂特徵結果顯示有收斂的趨勢並呈現出

逐步增強的特點 [99]欒義君等研究發現我國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存在追高趨勢即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較低的地區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地區有

追趕趨勢並且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100]

(3)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研究

雖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

但國內及海外學者的主要研究包括農業內部結

構農業制度農業價格政策人力資本等因素

Peneder M 研究發現表明提升整個農業部門的全

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產率較高的要素

流動到農業部門因此要調整農業部門中生產要素

流動 [101]Lin 研究了農業制度對農業全要素生產

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變革或創新傳統農業制度是

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62]

Daniel C Monchuk(2009)研究了價格調控對農業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設定合理的價格

對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和流動起積極作用進而可

以促進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價格過高反而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不良影響 [102]除此之外

Appleton 等人認為提升農業中人力資本也直接

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在市場信息收集

日常管理農業資源配上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農

業全要素生產率 [103]

國內學者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雖不多

但涉及到了除農業領域的其他領域如工業全

要素生產率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全要

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潘丹等選定了投資開發度

農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城鄉收入差距農產品

價格政策等影響因素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

影響發現農業的投資開放度越大農村基礎設

施建設越完善更能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但是當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農產品價格政策不合

理會導致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 [104]陳超

凡建立了 SYS-GMM 動態面板模型研究了投資開

放度和企業規模對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兩者對其影響並不明顯但優化工業企

業的產權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卻對工業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起著積極作用 [105]丁黎黎等研究了

工業規模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海洋產業結構

優化對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

僅有工業規模對其起著負面顯著的作用其他影

響因素均對其起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106]汪鋒等通

過研究我國 30 個省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因素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反而降低了我國綠色全

要素生產率但是市場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

產業結構升級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起著顯著

的積極作用 [107]

4 總結

41 文獻綜述

通過梳理以上相關的文獻綜述發現農業碳排

放源主要是通過測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

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農膜以及農業機械使

用的能源灌溉翻耕等幾個方面產生的碳排放

而且多數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農業碳排放源由

於在測量技術手段的限制很難去統計其他經濟

作物或者森林對碳匯的吸收量因此碳排放量測

算估算肯定存在偏差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包括

農業生產效率測算收斂性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有的學者從微觀出發研究單個農戶的生產效率

有的學者從宏觀層面地區層級去研究農業生產

效率對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測算以數據包絡分析

法為主但是得到效率也有差異原因在於有的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2

學者在測算農業生產效率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影

響有的學者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

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是否存在收斂性存在爭議

在影響因素研究中很多學者肯定了農業制度變

遷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生產效率的積極作用

但是對於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城鎮化進程工業

化發展水平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結論不一致

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和測算基本與農

業生產效率得到的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對

於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研究文獻不多

42 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

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

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是農業綠色生產率及綠色

全要素生產率王利提出1998 年聯合國環境署

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高級研討會上ldquo綠色生產

率rdquo(Green ProductivityGP)的概念在《國際清

潔生產宣言》中首先提出 [108]此後隨著生產過

程中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諸

多國內外學者評價經濟效益時開始把資源和環

境因素納入到研究範圍中亞洲生產率組織將ldquo綠

色生產率rdquo的概念闡述為ldquo通過生產技術以及管

理水平的提升生產環保產品服務從而達到

環境保護的戰略以及提高生產率rdquo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與傳統的生產率相

比綠色生產率是扣除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

破壞後的生產率水平基於此本文將ldquo農業綠

色生產率rdquo定義為將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素

納入研究範圍內的農業生產率水平ldquo綠色全要

素生產率rdquo定義為在傳統以資源為投入要素

以生產總值等為期望產出核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基

礎上將污染排放(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

歸入到測算生產率體系之內從而得到的全要素

生產率為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變動趨勢

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32-38

[2] 董紅敏李玉娥陶秀萍等 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

技術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0)269-273

[3] 夏慶利 基於碳匯功能的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生態經

濟2010(10)106-109

[4] 秦大河羅勇陳振林等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IPCC 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解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6)311-314

[5] Jane M-F Johnsonet Alan JF Sharon LW Donald C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7 150(6)107-124

[6] Prashant Rajput M Sarin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aerosols from large-scale agricultural-waste burning emissions in Nor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to organic mass-to-organic carbon ratio Original Research Chemosphere 2012 103(5)74-79

[7] Kaumlmpf I Haumllzel N Staumlrrle M Potential of temperate agricultural soil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land-use eff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10)428-435

[8] 趙 其 國 錢 海 燕 低 碳 經 濟 與 農 業 發 展 思 考 生 態 環 境 學

報200918(5)1609-1614

[9]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影響因素分

解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8)80-86

[10] 田雲張俊飆李波湖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時空特徵與脫鉤彈

性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12)1514-1519

[11] 張志高袁征李貝歌等 基於投入視角的河南省農業碳

排 放 時 空 演 化 特 徵 與 影 響 因 素 分 解 中 國 農 業 資 源 與 區 劃 201738(10)152-161

[12] 李國志李 宗 植 中國農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因素分解實證分

析mdashmdash基於LMDI模型農業技術經濟 2010(10)66-72

[13] 李俊傑 民族地區農地利用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

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222(9)42-47

[14] 曹俊文曹玲娟 江西省農業碳排放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生態

經濟 201632(7)66-68

[15] 楊紅娟李明雲劉紅琴 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mdashmdash

以雲南為例生態經濟 201531(10)76-78

[16] 李博張文忠餘建輝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地區

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經濟地理201636(9)150-157

[17] 黃祖輝米松華農業碳足跡研究mdashmdash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

題2011(11)40-47

[18] 楊鈞中國農業碳排放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河南農業大

學學報201246(3)336-342

参考文献

33

[19] 高標房驕許清濤等吉林省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及驅動因

素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617-621

[20] 張小平王龍飛甘肅省農業碳排放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乾旱區

地理2014(05)1029-1035

[21] Keith Paustian Vernon Cole C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135-162

[22] 劉治國張紅李煒 等 山西省農業碳排放總量及時空特徵研

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7(08)124-129

[23] 李煒 山西省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學 2014

[24] 高標房 驕許清濤等 白城市農業碳排放動態變化與碳減排

潛力分析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37(9)195-203

[25] 閆吉 吉林省農業碳排放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吉林吉林農業

大學 2016

[26] 李賽河北省農業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設計[D]河北河北地質

大學 2016

[27] LM Vleeshollwers AVerhagen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by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model Study for Europ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519-530

[28] MR Raupach G Marland P Ciais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4)10288-10293

[29] P Fernandez Gonzalez M Landajo MJ Presn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anges in CO2 emission levels in EU-27 Differences between member sta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policy20143811-16

[30] Hannan Foerdter Katja Schumacher Enrica DE CIAN et al Europea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ies beyond 2030 - A sectoral multi-model decompositio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34(Suppl1)13400041-134000429

[31] Waggoner PE Ausubel JH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 renovated IPAT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200299(12)7860-7865

[32] 王妍中國農業碳排放時空特徵及空間效應研究[D]雲南 雲南財

經大學 2017

[33] 田雲李波張俊飆 武漢市碳排放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解研究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88- 92

[34] 堯波鄭豔明等 江西省縣域農業碳排放的時空動態及影響因

素分析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3(3)311- 318

[35] 龐家幸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6

[36] 孫露 耿湧等 基於能值和數據包絡分析的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生產效率評估[J] 生態學雜誌 2014(02)462- 468

[ 3 7 ] 李 周 於 法 穩 西 部 地 區 農 業 生 產 效 率 的 分 析 中 國 農 村 觀

察2005(6)2-9

[38] 馬鳳才趙連閣 任瑩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農業技術

經濟2008(2)91-92

[39] 周腰華周亞光1996-2007 年遼寧省 14 個市農業生產效率分析

與比較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59-260

[40] Ball VE Nehring R Levels of Farm Sector Productiv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 15(1)5-29

[41] Ajibefun I Aderinola Eeditors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 cienc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irical study of Nigerian food crop farmers Final Report Presentation at Bi-annual Research Workshop of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Nairobi Kenya 2004

[42] Bravo-Ureta BE Soliacutes D Loacutepez VH M et al Technical effi ciency in farming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7 27(1)57-72

[4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332-350

[44] Monchi L Hu J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ross-country aggregate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60(1)40-61

[45] 郭軍華倪明李幫義基於三階段DEA 模型的農業生產效率

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27-38

[46] 車維漢楊榮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

提高mdashmdash基於國際比較的實證分析財經研究201036(3)113-123

[47] 彭代彥吳翔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mdashmdash基於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經濟學家2013(9)68-76

[48] 楊剛楊孟禹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關聯效應mdashmdash基於

靜態與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1333(11)122-129

[49] 傅東平王鑫 農業生產效率收斂性與氣候變化mdashmdash以廣西為

例生態經濟2017(05)155-159

[50] 朱紀廣李二玲李小建等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效率及其分

解的時空格局 地理科學 2013(12)1458-1466

[51] 賀正楚吳豔周震虹 我國各省市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評價 經濟地理2011(06)999-1002

[52] 吳昊 ldquo兩型農業rdquo視角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研究[D] 陝西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 2016

[53] 田雲張俊飆吳賢榮等 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

長與分解研究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29(11)7-12

[54] 潘丹應瑞瑤環境污染約束下農業生產率增長地區差異及其動

態分佈演進中國科技論壇20131(05)60-67

[55] 楊俊陳怡基於環境因素的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研究中國人口bull資源與環境201121(6)153-157

[56] 沈能周晶晶王群偉考慮技術差距的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

庫茲涅茨曲線再估計地理空間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13(12)72-83

[57] 潘丹 應瑞瑤 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評價方法與實證mdashmdash基於非期

望產出的SBM模型分析 生態學報 2013(12)3837-3845

[58] 劉志成張晨成湖南省農業生態效率評價研究mdashmdash基於 SBM-undesirable 模型與CCR 模型的對比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9(6)32-36

[59] 朱 玉 林 周 傑 李 莎 等 基 於 能 值 理 論 的 湖 南 農 業 生

態 經 濟 系 統 生 態 效 率 分 析 湖 南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201114(6)86-89

[60] 吳小慶王亞平何麗梅等基於 AHP 和 DEA 模型的農業生態

效率評價mdashmdash以無錫市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6)714-719

[61] Fan S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266-275

[62] 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34-51

[63] Kalirajan 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78(2)331-338

蔣楠 碳排放約束下ldquo農業綠色生產率rdquo及ldquo綠色全要素生產率rdquo的重新定義mdashmdash中國農業綠色生產率研究評論

34

[64] 鄭晶沮思美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的影響1988-2005改革2007(7)40-47

[65] 黃少安孫聖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

影響mdashmdash對 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中國

社會科學2005(3)48-61

[66] Huang Y Kalirajan KP Potential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household dat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7(2-3)191-199

[67] Fan S Pardey P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68] Sen A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5)425-450

[69]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評

論2009(2)60-68

[70] 王紅林張林秀 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公共投資作用研究mdash以江蘇

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2(10)21-25

[71] 梁流濤曲福田馮淑怡基於環境污染約束視角的農業技術效

率測度自然資源學報2012(9)1580-1589

[72] 韓海彬中國農業環境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經濟與管理研

究2013(9)61-68

[73] 梅國平甘敬義朱清貞資源環境約束下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研

究當代財經2014(7)13-20

[74] 程翠雲任景明王如松我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生態學

報201434(1)142-148

[75] 楊騫劉華軍污染排放約束下中國農業水資源效率的區域差異

與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1)114-128

[76] 洪開榮陳誠豐超等農業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

素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1-41

[77] 劉衛柏鄭愛民 彭魏倬加 等 農村土地流轉與勞動生產率變

化mdashmdash基於CIRS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經濟地理 2017(12)195-202

[78] 戚焦耳郭貫成 陳永生 農地流轉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

究mdashmdash基於DEA-Tobit模型的分析 資源科學 2015(09)1816- 1824

[79] 陳玉華 雲南省農業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雲南雲南農

業大學 2017

[80] Lambert D K Parker E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Provinci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49(3)378-392

[81] 田偉柳思維中國農業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及收斂性分析mdashmdash

基於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農業經濟問題2012(12)11-18

[82] Mc Millan et al The Impact of Chinarsquo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83] DK Lambert VV Bayda The Impacts of Farm Financial Structure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1)277-289

[84] A Parikh et al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of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45(1)132-138

[85] A Heshmati Y Mmulugeta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Ugandan matoke farm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63(7)491-494

[86] JF Agger LG Lawson M Lund T Coelli Lameness 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 91(1-2)157-172

[87] Wen GJ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rsquo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 tural Change199342(1)1-41

[88] Xin Xiangfei Qin Fu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92-100

[89] Hou Linke Zhang Yanjie Zhan Jinyan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22(1)167-178

[90] Bernard A and Jones CI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Measurement across Industries and Coun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5)1216-1238

[91] McCunn A Huffman W Convergence in U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griculture Implications of Interstate Research Spollovers for Fund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370-388

[92] Martin W Mitra D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versus manufact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149(2)403-22

[93] S Alexiadis Convergenc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023(11)84-96

[94] AN Reziti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vergenc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8) 1029-1044

[95] Liu Yucan CR Shumwa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agriculture new cointegration panel data results Applied Economics 201143(1)91-102

[96] McErlean and Wu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China Food Policy 200328(3)237-252

[97] 趙蕾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及收斂性分析農業技術經

濟2007(02)93-98

[98] 石慧孟令杰王懷明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地區差距及波動性研

究mdashmdash基於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科學2008(03)20-33

[99] 馬述忠馮晗中國農業生產的技術效率衰退會終結嗎mdashmdash基於

開放與收斂視角的考察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5)3189-3196

[100] 欒義君任傑我國農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斂性研究中國農

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5)20-24

[101] Peneder M 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 WIFO Working Paper182Vienna2002

[102] Daniel C Monchuk The non-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9247-56

[103] Appleton S Balihuta 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8415-444

[104] 潘丹應瑞瑤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時空變異基於文獻

的再研究經濟地理201232(07)113-117+128

[105] 陳超凡中國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mdashmdash基於ML生

產率指數及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1633(03)53-62

[106] 丁黎黎朱琳何廣順中國海洋經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及

影響因素中國科技論壇2015(02)72-78

[107] 汪鋒解晉中國分省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研究中國人口科

學2015(02)53-62+127

[108] 王利 我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7

3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觀勝1佟偉俊2

(1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2中國南方航空廣東)

摘要 為提高民航客艙的安全管理水準實現對客艙安全狀態全面和快捷的評估本研究基於

中國民航局2006-2019年共計359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以系統工程理論中ldquo人mdashmdash

機mdashmdash環境三要素為依據通過探索性因數分析(EFA)對問卷調研的資料進行處理並結合

相關領域專家訪談結果從人員環境管理乘載等四個方面選取了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評估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性可靠性及量化其路徑係

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在已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SEM)並通過 AMOS軟體對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CFA)最後提出建立客

艙安全評估系統的構想並提供全面(包含17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和快捷(包含14個二

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兩套評估方式及其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客艙安全安全評估結構方程模型(SEM)AMOS

Research on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mdashmdash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Guansheng LIU1 Weijun TONG2

(1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2China Southern Airlines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 aviation cab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abin safe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359 valid cabin unsafe events by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human-machine-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Processing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abin safe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ersonn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lo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quantify its path coeffi cients and determine its degree of infl uenc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MO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confi 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orsFinally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a cabin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wo set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17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0 tertiary indicators) and quick (including 1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0 tertiary indicators) were provided Specifi c method

Keywords Cabin safety safety assess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MOS

收稿日期2020-04-07修訂日期2020-06-08通訊作者劉觀勝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

E-mail King_lao123hotmailcomTel 00853-66885272

36

0 研究背景

民用航空運輸源於上世紀初期德國的齊

柏林飛艇 [1]LZ-129 在著陸時不幸著火爆炸LZ-

129ldquo興登堡號rdquo的災難開始引起了人們對航空

器客艙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提高了飛機的性能和穩定性使民用飛機的事故

率逐步下降但和在上世紀 80 年代發生的航空事

件 [2]如 1983 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 DC-9 飛機和

1985 年英國航空旅遊公司的 B-737 飛機著火事件

使得各界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再次引起關注和恐

慌直至近期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巴基斯坦

國際航空 8303 號班機一架空客 A320 由拉合爾

飛往卡拉奇於降落時雙發失效在巴基斯坦南

部卡拉奇市郊居民區附近墜毀事故仍在調查中

因此航空事故的頻密發生促使美國聯邦航空

局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運輸部開始加

強關注保障乘員安全和事故後存活率等問題他

們對客艙安全技術研究提出更多的要求1990 年

初來自各國的運輸部門及其客艙安全研究團隊

提議組建客艙安全研究技術組致力於研究客艙

安全問題尤其是飛行中和墜機後客艙成員的安

全性和存活率等問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亦定期

發表報告在 2018 年出版的《國際民航組織安全

報告》[3] 中也提到通過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航

空界合作以改善安全性重點是通過標準化

監測和實施來改善安全績效在過去十年的致命

事故和死亡人數普遍呈下降趨勢

安全是民航業界永恆的名詞是民航運輸業

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民航業界的共同目標

客艙安全作為飛行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

航空運輸客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經濟

快速增長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

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 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4] 顯示民航安全運行

平穩可控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

動值為 0013(世界平均水準為 0153)自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2018 年底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

行 100 個月累計安全飛行 6836 萬小時2018 年

運輸航空事故徵候 568 起同比下降 122其中

運輸航空嚴重事故徵候 16 起同比下降 2381

嚴重事故徵候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分

別為 00139 和 00329各項指標均較好控制在年

度安全目標範圍內2018 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

周轉量 120653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114全

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 6117377 萬人次比上年增

長 109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 73851 萬噸

比上年增長 46民航運輸業迅猛發展機遇和

挑戰並存但航空業的發展要以保證安全作為前

提中國民航近十年運輸航空百萬架次按照這

種水準估算整個ldquo十三五rdquo期間事故增長率將

會有增無減因此用最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

企業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管理航空安全將

安全管理從原來的事件查處事態管理走向科學

的系統管理和風險預警管理轉變實施安全管理

關口前移不斷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成為民航

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

中國民航正在高速發展航空器日益先進

客艙乘務員從業人數也在急速增長日趨複雜的

客艙運行環境與ldquo速成式rdquo的崗前培訓形成鮮明

的反差這些都是客艙不安全事件頻發的誘因

王燕青和周紅月 [5] 認為民用客機嚴重事故和飛行

事故時有發生且難以完全避免提升客艙乘務

員安全疏散能力對減少人員傷亡損失有著重要

意義另外由於行業內對乘務員崗位的認識普

遍存在誤區因此在公司運營層面對客艙安全的

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航空公司為追求經濟效益普

遍存在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現象這與民航快

速發展的整體態勢極不相稱與社會大眾對航空

安全的期待也不相符

客艙安全相關研究偏重於飛行空管或機場

等技術方面本研究結合人機環境系統

工程理論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等多種理論通過

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採用定性和定量理論聯

繫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民航客艙運行過程中的不

安全事件進行分類與分析對影響民航客艙安全

3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的各種因素進行辨識探究民航客艙安全事故的

內涵及致因機理研究各因素間的相關性確定

客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為客艙事故致因理論

的發展民航客艙安全評估水準的提高奠定理論

基礎為客艙安全管理理論的推進提供實證同

時由於是直接使用民航統計資料來研究民航客

艙運行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其目的

是為現有局方客艙安全評價系統的改善方案提供

新的思路在安全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標值的確

定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經過 AMOS 結構方程檢

驗提供全面和快捷兩套評估方式和及其具體操

作方法並劃定評價指標的值域範圍這使得本

研究對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為客艙安全是處理客艙成

員存活率延長從飛機逃生的有效時間可分為

機上安全和空難求生兩個方面研究重點是機載

人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而歐洲航空安全局則認

為客艙安全是在飛行全程中為乘客及機組成員提

供安全環境及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減低傷亡國際

航空運輸協會認為客艙安全應該包含在航空公司

安全管理系統中包含主動性的資料搜集和事前

預防與監督活動簡言之有關客艙安全的研究

大概可以分為緊急事故的逃生(通常發生在航空

器墜落起火或沖出跑道等階段)與航空保安

相關的課題 ( 如劫機或乘客攜帶危險物品等 )其

他不正常的事件 ( 如亂流乘客吸煙與性騷擾等 )

客艙內的環境與健康條件 ( 如通風條件與傳染病的

預防等 ) 四個方面

11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現況

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方面嚴文婷 [6] 運用風

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客艙安全進行探討建立風

險管理體系會給我們的客艙安全監控和管理帶來

巨大的幫助李紅毅 [7] 認為只有明確了民航客

艙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瞭解民航客

艙安管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風險管理

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規避民航客艙安全風險進

而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飛行環境從于蓉 [8] 的

研究客艙安全中提到客艙安全是飛行安全最為

直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確保飛行安全的

重要基礎更是民航安全運輸管理系統的最後屏

客艙安全管理可以從旅客乘務員設備

以及需求四个方面進行理解

在旅客方面崔振新和趙慶濤 [9] 從旅客客艙

不安全行為致因機理提出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

影響因素之間的假設關係態度風險感知風

險傾向和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行為意向

在乘務員方面王漢滋 [10] 等人認為為提高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對乘務員應

急處置能力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素質然後依次為

處置能力職業技能知識基礎另外李青 [11]

認為客艙乘務員對飛機的飛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保

障作用不僅有效管理客艙安全而且有效整合

資源為旅客提供最安全最溫馨的服務關鍵

是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設備方面柳智慧 [12] 研究中表明客艙設

備選型安全性(適航性)分析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熊力 [13] 認為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

當中越來越離不開通訊設備在飛機上也對通

訊服務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人們熱切期

望在民航客機上也享受到無線通訊服務不過通

訊設備會在客機運行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輻射干擾

進而影響客機飛行時的安全性

在需求方面沈巧 [14] 認為日益增多的需求給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必

須加強民航客艙之安全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12 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研究

美國聯邦航空局客艙安全研究範圍主要涉及機

38

上安全與空難求生兩個方面其研究重點在機載人

員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上研究跨度從飛機開始研製

到運營維修直至退役涵蓋了 FAR23 部FAR25

部FAR91 部FAR121 部FAR135 部及相關 AC

和 TSO 等要求加拿大運輸部與運輸安全委員會

認為客艙安全的研究範圍應包含機身耐撞毀性客

艙作業人為因素心理生理人體工學與教育

等方面澳洲運輸安全局下轄的澳洲聯邦運輸與區

域服務部針對客艙安全的研究有客艙安全溝通

大眾觀點態度與行為最佳乘客管理的疏散指令

機內兒童的固定機上嬰兒的安全提升火災時安

全性的新材料歐盟執行委員會於 2004 年提出ldquo未

來歐洲飛機安全計劃rdquo該計劃的目標是創造系

列技術革新以阻止類似 9middot11 事件的再次發生

Airbus 認為客艙安全的重點在預防即主動安全

其研究重點主要有五個方面防火材質防煙功能

提升Halon 滅火劑替代品燃油系統的改良機

上氧氣提供方式的研發

客艙安全研究大致可分為組員間的溝通逃

生劫機客艙組員等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委員

會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認為應將飛行機組與客艙機

組成員視為一個團隊加強駕駛艙與客艙組員間

的團隊精神另外FSF Editorial Staff[15] 認為乘客

如能清楚瞭解與遵守違禁品的相關規定則可減

輕客艙組員的壓力

13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研究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6] 認為由人的缺陷導致

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主導原因從海因里希因果

連鎖論 [17] 提出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件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互相之間的連鎖關係並以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

鎖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8]

更加符合現代安全管理的需要認為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管理失誤以及亞當斯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9]

提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

為現場失誤目的在於提醒不安全行爲和不安全 圖 1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

狀態的變化性質

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個複雜的人造社會

技術系統在瑞士乳酪理論 [20] 提出動失誤和潛在

條件造成的系統防禦層上的漏洞是事故成因認

為在縱深防禦條件下任何技術失效人誤違

章都只是事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當

這些觸發器與縱深防禦系統重合時才會發生事

故而崔振新和趙慶濤 [21] 客艙安全事故發生的原

因可以從人員設備管理環境訊息乘載

六個方面來分析人員方面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

綜合水準工作人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

整個組織安全文化等方面的不足管理方面主要

表現在管理思想僵化手段落後規章制度不完

善制定的安全規定得不到落實管理流程不合

理而導致的管理無效效率較低尤其是ldquo重飛

行輕客艙rdquoldquo重服務輕安全rdquo的思想在過

去佔據主導地位等問題在複雜的運行環境中

如果環境中存在的誘因突破了防範機制所能承受

的極限事故就必然會發生

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資訊化程度也有所提

升資訊在傳遞和辨識中出現的問題使管理不

能發揮對人物環境的協調和控制這就可能

導致潛在的風險演變成事故航空運輸已經大眾

化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

齊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

都是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本研究以系統工程理

論中ldquo人mdashmdash機mdashmdash環境rdquo[22] 三要素為依據結

合專家訪談結果並在趙荔 [23]崔振新和趙慶濤 [24]

等人的文獻從人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

乘載等六個方面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

三級指標對客艙安全進行具體評估綜上所述

民航客艙安全事故致因機理可用圖 1 來表示

人员缺陷

信息缺陷

安全事故

乘载缺陷

管理缺陷

环境缺陷人员

缺陷

39

2 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1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構建

為客觀全面地選取客艙安全評估指標從人

員機器環境管理訊息乘載等六個方面

選取了 17 個二級指標和 40 個三級指標對客艙安

全進行具體評估並根據相關指標設計調查問卷

運用 SPSS 軟體並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數

分析和確立客艙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就客艙安

全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艙安全影響因

素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院校及幾大航空公司

包括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及海南

航空的主管進行了訪談結合實際狀況對已選

出的評估指標進行修正和整理使得評估指標更

加全面貼合實際具有可靠性和針對性便於

目標群體對問卷的理解從而提高問卷測量的效

度通過對以上專業人士意見的歸納和整理並綜

合考慮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在參考客艙安全事故

致因理論模型分析結果借鑒民航飛行安全評估

的相關資料後整理出了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如表 1 所示

根據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客艙安全風

險評估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受訪

者的基本資訊二是包含 40 個評估指標的客艙安

全量表要求受訪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指標打

分評分 1 到 5分值越大說明該指標重要性越

強本研究樣本取自中國民航各個單位為全面

評估中國民航客艙安全現狀本次調研選取了不

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中國民航單位為代表進行調

查統計受訪者主要為民航客艙管理人員共於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放問卷 438 份對於資料

缺失的問卷填寫時間少於 100 秒或者大於 200

秒得分為 2001601208040該問卷視為

無效最後確定的有效問卷為 300 份為保證測

量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

(Cronbach α)係數來檢驗同質性信度各因數

的 Cronbach α 係數都在 08 以上 ( 表 2)問卷總

體的信度為 0942問卷發放採取局方監察員協助

的方式確保問卷填寫資訊的真實性問卷收集

的樣本量為總測試題的 10 倍且結果穩定說明問

卷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問卷基本資訊統計結

果顯示受訪者中 95 的人聽說目睹或者親身經

歷過客艙不安全事件說明中國民航在客艙不安

全的事件頻率較高8167 的航空公司都是有內

外結合進行客艙安全評估僅有 83 的公司重視

客艙安全評估工作表明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表 1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40項)體系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0

表 2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4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40 指標 因子載荷 (40 指標 )

人員 913 91

機器 839 84

環境 918 87

管理 958 93

信息 822 79

承載 834 81

總體 969 93

表 3 KMO及 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30指標)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30 指標)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91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045849

df 780

Sig 00032 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 項)體系構建

對航空公司進行仔細全面的評價評價指

標當然越多越好該評價體系由 6 個方面 40 個

評價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時需要涉及多個部門

製定多張表格並進行打分耗時長工作量

大不適合日常應用因此全面細緻的安全

評價體系適用於定期評估但從日常管理的角

度看航空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對生產營運中所

有指標都進行充分的關注與分析需要在眾多

的評價指標中遴選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全狀況

的關鍵指標來評價過去和當前的安全狀態

為客觀分析影響民航客艙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收集到中國民航局 2006-2019 年共計 359

個有效客艙不安全事件的記錄樣本其中對事

故原因明確的 317 案件逐一進行分析後製作統

計不安全事件的原因作為參考並歸類依據

按照其性質可以歸類到人員管理環境乘

載四個因素中並選用預警指標參照的標準有

專家經驗標準行業均值標準以及行業強制標

準具體的量化方法 ( 參見附表 1)

為使評估指標更為精簡本研究擬採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重新整理指標內容首

先對數據進行了 KMO 和 Bartlett 來檢驗結

果如表 3 所示其中KMO 統計量為 0918

Bartlett 球體檢驗統計量的 P 值為 0說明非常

適合進行因數分析其次我們以 Varimax 旋

轉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如表 45 所示發現因子 1 中包含一般安全事

件等 10 項指標因子 2 中包含機型設備狀況等 8

項指標因子 3 中包含操作違規率等 9 項指標

因子 4 中包含乘客安全水準等 3 項指標 ( 表 4表

5)累計解釋方差為 6642

表 4 旋轉成份矩陣 a

旋轉成份矩陣 a30 個指標 成份

1 2 3 4

一般安全事件 802 218 174 209空防安全事件 796 148 131 260安全組織計劃 757 193 135 255安全標準規章 755 268 206 092安全監督檢查 744 214 291 184安全激勵機制 730 201 263 123領導重視程度 729 246 266 063資訊處理能力 712 340 151 200安全教育培訓 702 309 177 159資訊處理能力 663 279 103 200機型設備狀況 250 773 171 096飛機使用時間 324 728 182 065空管保障能力 244 726 135 210機場管理能力 221 675 137 062內部保障能力 241 614 221 306維修差錯概率 192 574 183 280設備故障情況 355 553 099 342設備達標情況 403 544 236 242操作違規概率 038 227 772 -054操作失誤概率 056 268 762 -037事故發生概率 344 055 755 141業務技能水平 035 146 717 055組織管理能力 327 035 684 249協調配合能力 351 140 684 150工作超限時數 408 275 642 140身體健康狀態 351 090 550 449心理健康狀態 348 197 530 390乘客安全水準 171 292 041 773乘客乘機素質 239 319 145 728乘載危險程度 309 364 297 548

41

使指標在評估工作中概念更清楚能更好地反映實

際情況將環境因數下屬的原評估指標ldquo飛機廠家

型號rdquo修正為ldquo機型設備情況rdquoldquo安全綜合計劃rdquo

修正為ldquo安全性群組織計劃rdquoldquo乘客應急能力rdquo修

正為ldquo乘客安全水準rdquo但所有指標在評估量表中的

解釋意義均保持不變僅做名稱上的修正

3 實證研究

31 模型構建

為確保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正確可靠

性及量化其路徑係數和確定其影響程度給客

艙安全評估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基

於上述已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系統工程

的ldquo人rdquoldquo機rdquoldquo環rdquoldquo管rdquo的原理 [25]

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全球航空安全計劃》[26]

中的要件把指標體系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包

括管理水準環境保障機器性能人員表現

乘載影響並建立客艙安全評估指標間影響關

係的初始理論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圖

2)把路徑圖轉化成因數與指標間關係的測量

模型和因數間關係的結構模型如圖 3 所示

使用 AMOS 軟體對模型進行檢測和修正從

而確定最佳的模型

表 6 航空公司客艙安全評估指標(30項)體系

表 5 解釋的總方差根據因數分析結果結合專家以及問卷回饋

意見將 40 個評估指標合併為 30 個指標(表6)

重新對合併後的 30 個指標進行因數分析雖然指

標數量精簡但更具有代表性解釋性更強操

作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

雖然新的指標分類與初始分類有個別指標存在

差異但其原來的意義完全支援新類別的共同屬性

即在大的因數分類上基本一致只是將資訊因素合併

作為管理因數的評估指標因此確定的 30 個指標

的評估系統由ldquo人員環境管理乘載rdquo四個因數

構成另外根據專家回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為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2

圖 2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

43

圖 3 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 圖 4 驗證性因數分析模型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4

本研究驗證性因數分析 (CFA) 方法對測量模

型進行檢驗如圖 4 所示各因子 Cronbach α 係

數與因子載荷如表 7 所示

32 結果分析

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後得出了

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larr環境保

障rdquo兩條路徑未達到顯著性外測量模型的整

體擬合情況較好各擬合指標值均達到了要求的

數值鑒於關鍵的擬合指標已達到要求不再對

模型指標做修正只對部分路徑進行調整表 8

列出了對修正後的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

的結果模型 1ldquo人員表現larr環境保障rdquo模型

2刪除路徑ldquo乘載影響larr人員表現rdquoldquo乘載影響

larr環境保障rdquo

模型 1 和模型 2 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見表 9

可以看到經路徑調整後的模型各因數之間的顯著

性明顯提高而模型與資料擬合的評價指標值變

化不大因此確定第二次路徑調整後的模型 2

為最終模型

表 7 各因數的 Cronbach α係數 (30 指標 )

因子 Cronbach α 系数 (30 指標 ) 因子載荷

人員 876 92

環境 876 85

管理 926 91

承載 813 78

總體 942 92

表 9 模型擬合評價指標值比較

評價指標 建議要求 模型 1 模型 2

χ2 越小越好 385567 391832

χ2df

(P > 005) < 3 2294 2399

GFI > 09 0868 0889

AGFI > 08 0861 0861

IFI > 09 0938 0937

TLI > 09 0927 0927

RMSEA < 007 0068 0068

表 8 因數載荷與路徑係數分析

路徑 標準化回歸係數

模型 1 模型 2

機場管理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832 0831

空管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69 0769

内部保障能力 larr 環境保障 0792 0798

維修差错概率 larr 環境保障 0727 0729

飛行使用時間 larr 環境保障 0909 0923

飛機廠家型號 larr 環境保障 0692 0692

設備故障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531 0511

設備逹標情況 larr 環境保障 0611 0632

安全綜合計劃 larr 管理水平 0821 0826

安全標準規章 larr 管理水平 0788 0778

空防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805 0819

信息處理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87 0789

一般安全事件 larr 管理水平 0764 0774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624 0634

安全監督檢查 larr 管理水平 0662 0673

領導重視程度 larr 管理水平 0721 0736

安全教育培訓 larr 管理水平 0626 0634

資訊辨認能力 larr 管理水平 0722 0732

乘客應急能力 larr 乘載影响 0888 0893

乘客乘機素質 larr 乘載影响 0821 0837

乘載危险程度 larr 乘載影响 0668 0679

操作失誤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10 0810

工作超限時數 larr 人員表现 0524 0519

業務技能水平 larr 人員表现 0651 0651

操作違規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834 0836

事故發生概率 larr 人員表现 0766 0778

身體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716 0742

心理健康狀態 larr 人員表现 0621 0625

協調配合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11 0723

組織管理能力 larr 人員表现 0781 0790

安全激勵機制 larr 管理水平 0746 0749

人員表现 larr 管理水平 0628 0638

人員表现 larr 環境保障 0234 0228

乘載影响 larr 管理水平 0422 0652

乘載影响 larr 人員表现 0148

乘載影响 larr 環境保障 0177

注plt001

45

模型 2 的路徑係數如圖 5 所示可以看到

1) 人員表現操作違規及失誤兩個指標的載

荷均較高這表明對於客艙不安全事件而言操

作失誤和違規都是對其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

也是衡量客艙安全水準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其

中在人員表現中操作違規的載荷最大這與民航

局客艙不安全事件記錄統計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情

況是吻合的工作超限時數業務技能水準指標

心理健康狀態與其他指標相比載荷較低這可能

與實際運行中的狀況有關另外管理水準和環境

保障亦會使人員表現出現變化這也是明確了

持續的培訓提升管理技巧和環境變化是影響人員

表現的先決條件故此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

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27](CCAR-121

部)中對客艙運行人員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對

於客艙運行人員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局方近年

來也將客艙監察工作的重點放在運行資格和超

時上所以儘管大家都反映飛行疲勞但實際上

由於錯誤操作引發的客艙不安全事件在數量和影

響上遠遠超過因超時而導致的而且操作違規和

失誤的根本原因除了是身心健康和態度的問題

也是由於業務技能不熟悉而引起的故明確對維

修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作嚴格的要求和提升協調

能力

2) 管理水準除了安全激勵機制安全監督

檢查和安全教育培訓外其他指標的因數載荷都

較大這表明管理水準因素對於客艙運行安全而

言其意義非常重大航空公司客艙運行系統是一

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內部分工細緻且與外部各個

單位聯繫密切還有管理水準的好與壞對環境

保障人員表現乘載影響都有關係因此加

強管理力度理順各種關係才能讓這個複雜的

系統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把潛在的風

險和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3) 環境保障分為內部環境保障和外部環境

保障這大部分的指標載荷都較高從近年顛簸

傷人事件頻發可以反映出來另外環境保障與

管理水準互為影響也對人員表現提供了變化

因此加強對客艙運行中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的預

測和掌控成為減少此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

段另一方面飛機使用時間指標的因數載荷均

較大表明這指標能較好地作為環境保障中機器

性能部分的衡量標準其中設備型號設備性能

及飛機役齡對設備的影響都直接體現在設備的

故障率上而這恰恰是不安全事件記錄中佔據很

大比例的一部分同時也受到環境保障管理水

準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合適的環境有助客艙安

全的提高

4) 乘載影響乘員安全水準和乘機素質載荷

係數都比較高原因是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大

眾化包括乘載人和乘載物對航空安全的影響越

來越大也受到管理水準的優劣所影響首先是

乘載人員身份日趨複雜乘機素質也參差不齊

其次乘載物的危險性也是日新月異這些都是

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

4 結論

在實際使用時客艙安全評估系統儘可能使

用多樣化簡單可行且客觀公正的檢查評估方式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本評估系統對於 30 個評估

指標採用以下 7 種評估方式1) 由客艙安全檢查

員按照民航局飛行檢查標準使用檢查單進行跟班

飛行檢查2) 由檢查組按照評估檢查單對航空公

司進行實地檢查3) 被評估公司填寫公司報告表

格4) 通過採集記錄器中的資料對客艙運行品質

進行檢查5) 由檢查組出題對有關人員特別是客

艙安全運行人員進行考試6) 系統給出個人意見

單分發到基層單位由公司群眾對公司安全現狀

安全管理等專案進行評分7) 由檢查評估人員對

被評估單位的人員進行隨機的實地訪談

客艙安全管理提升方面要不斷加強客艙運

行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差錯管理方法的學習

強化業務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良好安全意識和

業務技能的客艙人員降低客艙不安全事件發生

的概率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是保證飛行和客艙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46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附表 1預警指標量化表

47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影響 評估要素 評估指標 量化方法 要素說明指標等級(10 分制) 單

位週期優> 8 良 6 ~ 8 中 4 ~ 6 差 2 ~ 4 劣< 2

人的因素

個人素質

身體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體檢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換算成比值 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身體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心理健康狀態 根據民航心理測試標準 運用評分法得到分數 並換算成比值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的基本心理條件 > 95 80 ~ 95 60 ~ 80 50 ~ 60 < 50

工作超限時數 空勤當月 當年飛行超限時數 = 當月 當年飛行時數 -1101100地勤人員當日工作超限時數 = 當日工作時數 -8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超限工作的情況 反映疲勞程度 < 90 90 ~ 100 1 0 0 ~110

1 1 0 ~115 > 120

工作技能

業務技能水準 技術考核不合格率 =( 考核不合格的客艙運行人員數 執行客艙相關任務的人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準 100 80 ~ 90 60 ~ 80 < 60 < 50

協調配合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管理作風民主性分工合理性及配合的主動程度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分工合理性及配合默契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組織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對子指標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 運用打分法得到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工作效果操作失誤概

率可從飛行品質監測資料分析處置失誤次數得出操作違規率 =( 違規操作事件次數 航班次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機器因素

飛機狀態飛機廠家型號 可通過機務和簽派以及客艙專家打分法獲取 用來衡量飛機性能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飛機使用時間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得出 用飛機役齡來衡量性能衰減對安全的影響 0 ~ 10 10 ~ 20 20 ~ 25 25 ~ 30 > 30

設備影響 安全設備情況 此項指標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 用來衡量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客艙安全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100 95 ~ 100 90 ~ 95 85 ~ 90 < 85

維護情況自然環境

設備未達成率 可從機務相關記錄資料分析得出客艙設備未達成率 =( 客艙設備未達標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未達目標客艙設備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環境保障

維修保障 維修差錯概率 客艙維修差錯率 =( 客艙故障數量 參與考察的客艙設備總數 )x100 用來衡量機務客艙設備維修品質以及失誤或漏洞等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自然環境航路天氣狀況 可通過氣象預報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自然條件因素對客艙安全的客觀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航線其他情況 可通過飛行資料與放行標準對比 進行打分來得到 衡量飛機在運行時航路其他客觀條件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保障環境

空管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空管的硬體品質和技術保障水準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機場管理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內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內部各保障單位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外部保障能力 可通過量表打分來獲取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外部各協定保障單位的保障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環境 空防安全事件 以局方事故劃分標準來確定 此項指標衡量社會環境的穩定程度航空安防工作的成效對客艙安全的影響 0 0 ~ 5 5 ~ 10 10 ~ 15 > 15

管理效果 事故發生概率 事故發生率 =( 原因事件次數 當年不安全事件總數 )X100 用來衡量相關人員的工作效果反映差錯情況 <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管理因素

計畫監督

安全綜合計畫 可通過德爾菲法獲得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計畫和安全預案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標準規章 通過局方檢查記錄來確定安全規章的完善程度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標準規章的完善程度 90 ~ 100 80 ~ 90 70 ~ 80 60 ~ 70 < 60

安全監督檢查 可通過年度月度檢查次數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相關的監督檢查有效程度 4 3 2 1 0

安全組織 安全機構設置 按規章的標準通過問卷調查評分來獲取 衡量航空公司組織結構 尤其是公司客艙安全運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文化

安全激勵機制 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確定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的客艙安全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領導重視程 度

此項指標可通過客艙安全管理相關人員量表調查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管理層對客艙安全的看法和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 可對相關人員使用問卷來評估其對安全知識的熟悉程度來確定加上安全會議和培訓的次數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客艙安全教育的投入多寡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信息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安全資訊處理能力 = 已處理的的安全資訊 全部的安全資訊times100 用來衡量航空公司對危險資訊的處理能力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載因素

人員素質乘客乘機素質 此項指標可通過機組人員對旅客的表現打分來得到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個人綜合素質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乘客應急能力 可對旅客使用問卷法或者訪談法來評估旅客對應急處理知識的熟悉程度確定 用來衡量航班旅客特情處置能力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80 70 ~ 80 60 ~ 70 50 ~ 60 < 50

危險程度 乘載危險程度 可通過對特殊旅客人數超大的行李件數乘載危險品的危險性等級用綜合打分法來取得 用來衡量航班中包括特殊旅客和特殊貨物等乘載物對客艙安全的影響程度 < 50 50 ~ 60 60 ~ 70 70 ~ 80 > 80

48

運行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飛機設備的把關

安全是最基本的服務服務工作不能影響安全工

作加強客艙安全運行的管理力度強調客艙運

行中安全基礎不能動搖客艙運行相關部門應加

強溝通保持資訊共用加強人對於客艙的掌控

力度從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來減少這些因素對客

艙運行安全的影響

圖 5 模型 2路徑係數圖

49

[1] 江東飛艇自主飛行的方舟[J]大飛機2012(02)90-91

[2] 民用航空[J]國際航空1999(06)3-5

[3] ICAO Latest edition of ICAO Safety Report confirms 2017 as aviationrsquos safest year [EBOL] (2017) [2020-6-03] httpswwwicaointNewsroomPagesLatest-edition-of-ICAO-Safety-Report-confi rms-2017-as-aviations-safest-yearaspx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中國中國民

用航空局 2019

[5] 王燕青周紅月 民機客艙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 中國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9165-169

[6] 嚴文婷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內江科 201334(08)21-22+24

[7] 李紅毅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索 ldquo決策

論壇mdashmdash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rdquo論文集(下) 2016年06月25日北京《決策與資訊》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

學院 2016171

[8] 于蓉 民航客艙安全文化初探[J] 民航管理 2015(08)18-20

[9]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安全

與環境學報 201818(03)993-997

[10] 王漢滋杜紅兵賈曼 民航飛機客艙乘務員應急處置能力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9(31)407-412

[11] 李青 民航客艙乘務員在飛行安全中的作用探討[J] 企業改革與

管理 2019(02)99+101

[12] 柳智慧 民航飛機客艙設備選型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民用航空 2008(10)90-91

[13] 熊力 民航客機客艙內無線通信設備天線輻射干擾危害研究[J] 電子製作 2016(11)47+50

[14] 沈巧 風險管理在民航客艙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現代經濟

資訊 2019(10)386

[15] FSF Editorial Staff Generic Checklists Focus Response to In-fl ight Dangerous-good Incidents[EBOL] (2005-1) [2020-7-29] httpsfl ightsafetyorgccsccs_jan-feb05pdf

[16] 徐小杰呂海霞宋建麗事故致因理論發展現狀研究[J]航空標準

化與質量 2019(06)42-45

[17] 趙立祥劉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及其應用[J] 經濟論壇 2009(09)94-95

[18] 歐陽帆 基於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內河水上交通事故成因分

析[J] 水運管理 2007(12)31-33+35

[19] 肖莉 典型化工設備事故致因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14

[20] 劉金玲張傳興 從ldquo瑞士乳酪理論rdquo看血液質量與安全建設的重

要性[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S1)165

[21]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2] 彭忠運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J]工業

安全與防塵 1990(04)26-29

[23] 趙荔 航空公司人力資源預警機制研究[D] 湖北武漢理工大

學2006

[24] 崔振新趙慶濤 民航旅客客艙不安全行為機理研究[J] 中國民

航大學學報 201836(02)45-49

[25] 張朋鵬 航空公司安全績效評價研究[D] 中國民航大學2008

[26] ICAO 全球航空安全計劃[EBOL] (2016) [2020-6-03] httpswwwicaointsafetyGASPGASP20LibraryPrevious20GASP20documentation2017-201920Edition10004_zhpdf

[27] 中國民用航空局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

規則》第五次修訂的解讀[EBOL] (2017-10-09) [2020-6-6]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CJD201710t20171009_47121html

参考文献

劉觀勝等 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研究mdashmdash基於中國民航客艙安全評估的實證分析

學生活動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學生榮獲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優勝獎

由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園林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近

日圓滿落幕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本科生鄒淇凱榮獲大賽優勝獎指導老師為人

文藝術學院馮晶磊講師

比賽是各地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專業性比賽迄今共舉辦了七屆今年大賽的主題是ldquo從lsquo城市動脈rsquo

到lsquo城市靜脈rsquordquo學生鄒淇凱在 300 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優勝獎他創作的獲獎

作品《飛鳥與海浪》將ldquo飛鳥rdquo和ldquo海浪rdquo的元素提取到設計中以波浪形狀為場地主線用翅膀的護

河呈現河道修復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素養展現了澳科大設計專業師生的風采鄒淇凱表示一直有關

注ldquo文科杯rdquo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該比賽提供給景觀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子一個展示個人風采與能

力的廣闊舞台也點亮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50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陳宜有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伴隨

這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步加深保險業隨著國際市場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保險行

銷策略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此

基礎上創新符合國際行銷的策略已成為現今中國保險企業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在頻繁的經貿活動

和國家間關係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傳統的保險行銷策略和市場環境無法適應因此本文以經濟

全球化為基礎著眼點希望借由本次研究為中國保險企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故本文

先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行銷的影響進行分析 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最後给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中國保險業行銷理念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Yiyou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E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s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come closer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also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ow to occupy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on this basis to innovat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sh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reform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requent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ditional insur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annot adap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scientifi 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 rs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n raises some questions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Maca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Marketing Concept

收稿日期2020-04-29修訂日期2020-07-13通訊作者陳宜有男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銷學

E-mail hahamamananahotmailcomTel 00853-66998837

0 引言

保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保

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無可

取代的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國際

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都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國際

行銷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的聯繫

更為密切 [2]中國加入 WTO 以來面臨和接受經

51

濟全球化的改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最大體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

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

區的流動 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繫的一

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

趨勢 [3]近年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

術的飛速發展各國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升級不斷

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在全球經濟帶來了世界市場

的巨大變化中極大地促進了行銷策略的變化和創

新 [3]

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 越來

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資源與市場機

遇 [4]企業要想得到不斷的發展 就要對市場的全

球化及全球化的劇烈競爭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

中國保險企業必須隨著發生的變化改進現有不符

合市場要求的體制如果中國保險企業在發展中

仍然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

將被其他適應變化的國際保險企業所取代因此

中國保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

之地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那就必須在經濟全球

化的基礎上創新保險行銷管道的現代運作模式

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以

尋求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的影響

11 經濟全球化對保險行銷管道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不再限

定於本土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其已擴展為全球同

行業之間的競爭這不僅使市場競爭越加激烈

也使得企業所面對的發展與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加

大 [5]保險企業都在謀求創新市場行銷的策略希

望借由全新的市場行銷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與

市場的發展需求同時面對全新的需求保險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巨大中國作為新興經

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較發達經濟體還很

不健全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賴某一能

源資源容易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5]因此在創新行

銷模式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法想像的各種問題所

以這需要保險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模式調整現

有的行銷管理制度 從而創造有效創新市場行銷

管道因為行銷管道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企業賴以

生存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

費者的整個過程和路徑任何行銷管道的起點都

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終點均為消費者或用戶

對於保險業而言整個保險行銷管道的過程無論

是保險公司本身還是仲介人最終面對的都是保

險產品的消費者或需求者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

漸迅速這不僅使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也

使各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

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 [6]現階段資訊的傳遞

與共用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為世界各國之間的

貿易往來與經濟交往創造了便捷條件企業獲取

市場訊息的管道也愈加豐富化與多樣化電子商

務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與技術優勢面對這些

新的情況如何做好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成為企

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7]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行銷挑戰諸多企業已

跨過產品競爭直接採用品牌行銷的全新行銷方式

眾所周知的國際品牌逐漸由自身轉為國家的臉面

和名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逐漸加深因

此在今後考慮市場行銷時就需要充分考量消費

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且需與國外接軌可見

企業必須越加重視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

這就需要企業對自身的市場行銷進行新的思考與

發展以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企業自

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8]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

保險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保險銷售的弊端

日益突出作為行業中謀求上進的小型保險公司

為生存開創了較多的行銷方式為市場帶來了更

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引入了符合國際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2

標準的高端行銷管道

便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保險企業需要將行

銷管道納入其市場戰略和管理體系之中並建立

或擁有產品代理仲介和零售終端架構在保險

行銷過程中實現高度協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管

道衝突最終于行銷管道建設中形成最有效最

理想的管道是整合管道由此可見具有雄厚資

金和綜合實力且願意做出改變的保險企業將建立

新的整合管道體系通過行銷和企業管理創新達

到管道整合的效果

12 經濟全球化使銷售管道網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保險企業為了

獲取長足的發展已經將相關業務拓展到世界各

個角落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的經濟也得

以注入新鮮的血液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資訊

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也認識到

網路資訊技術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

越來越密不可分線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電

商活動以低成本低庫存以及打破交易時間和區

域的絕對優勢加速滲透到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

面也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全世界提

供了方便且統一的交互平臺造就了任何有野心

的企業都可以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種便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

網路行銷投入特別是針對那些消費類產品的企

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企業也逐步加大了投

入可想而知若企業在這個時代還處在固步自封

的思維向使用且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企業就勢必

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而忽略的企業將

在國際市場上中難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採用通

過網路環境來進行行銷且利用互聯網環境為行

銷提供的便利使企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

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也能夠樹立品牌形

象 [9]因此保險企業更需要注重在網路化環境下

的市場訊息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及時瞭解市場上

消費者的需求通過資訊技術的及時整合並通

過全球網路範圍的各種資源整合及時調整產品結

構使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相吻合

在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保險企業之

間的競爭也非常殘酷保險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

不再是他們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經營理

念和行銷策略的競爭只有擁有較為先進的經營

理念並且不斷對行銷方式和行銷手段進行改進

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市場份額

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擁護讓企業能夠提升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企業 非常地同

質化他們的商品並不具備獨特性這就更需要

創新行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佔領市場也能夠

更好地抓住機遇打開銷售管道增加銷售額 [9]

在網路化的資金透明度和網路支付的安全性

使線民與網路購物使用者激增的今天電子商務

為代表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經濟高速發展

同時也象徵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正因

如此互聯網保險以低價和便利的行銷模式近

年來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借由此出現的網路行

銷方式給變革的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功

能來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並線上完成保

險交易的一種銷售形式 特別是借助支付寶和微信

等協力廠商的網路銷售平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

逐漸成為保險行銷的最前沿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開創了國際貿易和行銷的

新紀元網路行銷在這個數位時代取得了長足的

進步伴隨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行銷活動行

銷中的行銷連結逐漸與網路集成在一起 [3]借由網

路化的市場行銷發展使傳統企業行銷的局限性

得以打破嶄新的電子行銷管道使保險企業與保

護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

掌握大量的產品資訊從而節省了許多流通環節

使用這種全新的消費管道的保險消費者完全可以

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購買過程甚至不需要出門就

能夠瞭解各種最新的商品消息以及完成相關的購

買活動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方

便快捷全面對於保險企業來說還可以有效

53

降低市場的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險企業完全可以借助這種全新

的銷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並且在提高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同時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以及多

元化的消費需求更重要是在保險銷售的同時還

可以大面積地採集客戶資訊深吸根據客戶的意

見回饋調整產品和服務的性能使客戶認為保險

企業銷售的產品是定制化的服務是貼心的對

保險企業而言採用合理且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段

對於保險企業的發展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最

終為保險企業提供科學合理方法降低成本並提

升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當順應社會發展

趨勢盡可能多地豐富自己的銷售管道增加企業

多方收入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11]

13 經濟全球化下的互動行銷模式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企業市場行銷帶來了

巨大的挑戰 傳統企業行銷市場導向絕大部份依賴

於產品的銷售量 不深入調查市場走向 盲目的大

批量生產產品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產品日

新月異 更新速度十分快 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很

容易出現供大於求的產品滯留現象 [12]移動電子

商務互動行銷摆脱了傳統電子商務行銷對時間和

地點的束縛利用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即可以實

現交易的全部過程使交易更加靈活而且通過

移動終端設備還能夠實現賣家與買家的商業對話

實現賣家產品推廣和行銷目的的同時滿足買家

對商品的實際需求 [13]

面對電子商務為主的行銷管道並在經濟全

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中國消費者

越來越多地使用網上購物的方式而依託於網路

進行的互動保險商業模式就需要保險企業在更加

謹慎地細化行銷環節的同時加強對行銷環節的

管理借由此保證行銷環節的品質

由於保險企業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和保險

產品後續的服務者若採用網路互動行銷模式進

行保險行銷就更加需要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

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電腦和資訊通信快速發展

的時代移動電子商務互動行銷不斷對傳統商業

模式進行著衝擊使用各種 APP 的消費者與保險

企業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方式這種互動的行銷

模式逐漸成為管道模式的主體消費者完全可以

借由這種全新的模式實現足不出戶的產品選擇

和採購這也使得因為這種基於互聯網的直銷方

式更有效地實現了保險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使

消費者可以更加快捷地選定所需產品整個消費

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個性化這種全新的消費

模式標誌著消費者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

選購過程中也可獲得了更多的產品資訊滿足客

戶的權益的同時也給保險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因此可見保險企業熟練使用並借由互動行

銷產品推廣和銷售效果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

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的性質

和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互動行銷模式才能對

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和銷售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對

電子商務互動行銷模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

需要著重培養和吸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對

現有和未來將要推出的 APP 不斷地完善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不斷提高

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的互動行銷是適應

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未來產品推廣和行銷的主要

模式之一並伴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

逐漸成為產品銷售模式的主流保險企業借助這

種互動行銷模式收集顧客的資訊可以説明保險

企業在高品質高效率地完成產品和服務的回饋

更重要的可以幫助保險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

可以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方

式實現互動行銷的最終目標 [14]

當然這種全新的互動行銷模式也直接地削

弱了仲介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15]雖然通過互聯網

交易保險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增強

保險產品的供求關係得到極大的協調使消費者

和保險企業在行銷管道中充分互動但是在互

動的基礎上保險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

務導致其成本變相的增加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4

2 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

調 研 考 察 在 2019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1 月 期

間進行調研目標包括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公

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

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且最

有代表性的一線銷售人員從七個方面對現有中

國保險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行銷策略做出

調查参照学者们对营销影响因素做出的模型

总结根据行业特性选出现今中国保险业常见问

题 [16]分別是忽視網路行銷反向行銷模糊

行銷落後管理品牌意識差忽略品牌意識

缺乏品牌形象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400 張收

回 361 張回收率 9025其中中國太平保險集

團有限公司占 317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占 292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占 26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

125詳見表 3-1

表 3-2 行銷組織和概念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173 481

忽視網路行銷 同意 164 456

不同意 23 64

非常同意 99 275

反向行銷 同意 136 378

不同意 125 347

非常同意 29 81

模糊行銷 同意 106 294

不同意 225 625

非常同意 97 269

落後管理 同意 202 561

不同意 61 169

表 3-1 所屬公司占比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中國太平 114 317

中國人保 96 292

所屬公司

中國平安 105 267

太平洋保險 45 125

21 缺乏行銷組織和概念

保險企業行銷的理論和概念是每個現金保險

企業建立的基礎但是對於現今中國保險企業來

說他們並沒有增強自己的行銷意識也沒有正

式科學合理的行銷組織及相關計畫雖然中

國保險企業順應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使用並實現

了一定的全新行銷手段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中國保險企業的行銷觀念還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和應用這可能是由於中國保險企業仍然採用的

傳統的行銷方式或行銷思想形成的並沒有與時

俱進再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忽略網路行銷最為

嚴重不同意比率只占 64其次是落後的經營

理念不同意比率占 169而反向行銷並沒有收到

較好的結果不同意比率占 347最終模糊行銷

方式基本已被取締不同意比率占 625可見落

後的經營理念和忽略網路行銷是主要問題詳見

表 3-2

22 忽略品牌意識

對於中國保險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化的浪

潮中創建良好的品牌意識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重

要的核心建立中國保險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企

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品牌不僅可以體現

在產品的品質和外觀上還包括服務的品質和信

譽度當前中國保險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

是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儘管通過媒體不斷宣傳

自身品牌希望可以通過宣傳提高企業本身的知

名度從而在行銷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

保險企業並不關心自己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內涵

最終導致保險企業無法在高強度的全球經濟化浪

55

表 3-3 品牌意識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非常同意 65 181

品牌意識差 同意 189 525

不同意 106 294

非常同意 100 278

忽略品牌意識 同意 222 617

不同意 38 106

非常同意 98 272

缺乏品牌形象 同意 125 347

不同意 137 381

潮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調查結果缺乏品牌形象

和忽略品牌意識差是主要問題分別占 619和

894如圖 3-3 所示

3 結論和建議

31 加强行銷的組織概念和市場推廣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走向和行銷方式的不斷变

化保險行銷的傳統方式和方法已不能獲得既有

的效果因此需要保險企業跟緊時代的轉變認

真審視競爭的轉變即由產品行銷上的競爭轉

化為品牌行銷的全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保險企

業的進駐所帶來的全新品牌已對現有中國保險企

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消費者選擇保險產品的

考慮角度已經從能否滿足需要轉變為考量保險企

業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實力因此在全球經濟化

的影響下進行行銷行為的中國保險企業需要充分

考慮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場行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完成一

是通過網路方式進行全新包裝包裝應當符合當

地消費者的口味並針對網路的病毒性傳播特性

設計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實用性保險行銷策略二

是打折策略我們可以考慮以通過網路投保帶來

的成本降低將降低的成本以折扣的方式回歸客

戶第三是加強管理及售後服務消費者雖然無

法直接體會保險企業的管理能力但完全可以透

過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對保險企業的管理給予評價

尤其是資訊技術和其他產品的售後服務因此

如果我們能在售後服務中獲得客戶的認可則更

容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四是嚴格控制產

品品質只有真正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才能贏得

消費者的聲譽這將影響行銷管道的順利建立

也將對利潤產生影響

32 增強品牌與產品的連接和創新

保險企業的競爭主要通過保險產品來實現

這也是所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 許多

中國保險企業在創新行銷策略時會參照國際標

準分析國際消費者的心理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

的消費需求但伴随網路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數

十幾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和認知的統一平臺國

內保險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所選擇的保險產

品全面地瞭解同時對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

品牌形象進行解讀最終導致選擇保險產品方式

也越來越多因此保險企業在重視保險產品銷售

的同時就更需要注重企業的品牌價值的建立

並在激烈的選擇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更重要

的是對於保險企業這個類似消費實際是服務型企

業來說如果能夠良好運用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理賠資訊展出來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

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

同時因為在保險企業對保險產品的過程中

不僅要全面考慮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即保險產

品帶來的保障還應在行銷的過程中對構建良好

的企業文化引起從而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如

果可以合理地將企業文化融入行销中可見在將

來中國保險企業完全可借由此實現中國保險產品

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陳宜有 中國保險業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的行銷策略研究

56

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保險

企業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不同

雖然國內市場是國內企業熟悉的環境但是與國

際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環境更加陌生且不可估

量 因此中國保險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經營決

策和發展中通過分析國際行銷中產生的各種問

題來制定合理的計畫和方案最終讓國際行銷為

中國保險企業帶來更多的指導意見更重要的是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保險企業不能

自我封閉需要膽大心細地在國際市場上發展遨

遊不能以百年老店為目標要以建立全球知名

品牌為己任藉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我

們要無時無刻地清醒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國際化行銷是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

活動是確保中國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重視並採用先進的行銷模式是每個中

國保險企業必不可少的改革這是國際市場發展

而決定的

33 研究限制及後續建議

此次研究對於中国保险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

的行销进行方式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说明但

受調研條件和時間精力的限制在樣本選取上

本研究不能得到中国所有所有保險企業的總體抽

樣只選擇了名列前四的保險企業從而導致嚴

格意義上無法對全部中国保险企業做出有效的評

測也無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如港澳地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

後續研究之可擴大研究範圍選取範圍更加廣泛

並進行深入研究

同時由於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雖大體種類

可以歸類但個別子類別無法詳細進行闡述也

就導致無法針對產品的特性對行銷的方法和企業

品牌的建立進行有效的分析故在後續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並在針對每一個產品做出的研究中產生有益於增

強研究的實踐性意義

[1] 謝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資保險公司行銷策略研究[D]清華

大學2003

[2] 王銳邱蘭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銷組合策略變化[J] 農家參謀2019(24)191

[3] Lamberton C and Stephen A T (2016)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rketing 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6)146-172

[4] 張偉汪濤 網路化行銷能力及其對企業國際化績效的影響mdashmdash基

於企業知識基礎理論[J] 珞珈管理評論2019(02)139-155

[5] 周晶楊馥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保險發展mdashmdash來自ldquo一帶一路rdquo

沿線國家的實證研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2)5-11

[6] 牟豔蓉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現代行銷(資訊版)2020(03)246

[7] 戴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探討[J] 現代行

銷(下旬刊)2020(03)60-61

[8] Wang Jianfeng Zhang Chuang (2020) The impa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62118-127

[9] 仇 志 清 如 何 做 好 市 場 行 銷 工 作 的 變 革 與 創 新 [ J ] 行 銷

界2019(26)146-147

[10] Kumar A Bezawada R Rishika R Janakiraman R and Kannan PK (2016) From Social to Sale The Effects of Firm-Generated Content in Social Media on Custo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80 (January) 7ndash25

[11] 葉蔚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市場行銷戰略新思維研究[J] 科技經濟市場2020(01)78-79

[12] Watson IV G F Wormb S Palmatier R W Ganesan S (2015)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Trend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546-568

[13] 李 曉 丹 廣 播 融 媒 體 互 動 行 銷 的 創 新 探 索 [ J ] 中 國 廣

播2019(08)57-59

[14] 黃 淑 貞 互 動 行 銷 網 路 時 代 的 行 銷 [ J ] 現 代 行 銷 ( 下 旬

刊)2019(07)75-76

[15] Venkatesan R Farris P Guissoni L A and Neves M F (2015) Consumer Brand Marketing through Full- and Self-Service Channel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Journal of Retailing 91(4) 644-659

[16] Palmatier Robert et al ldqu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 Meta-Analysisrdquo Journal of Marketing 704 (2006) 136ndash153

参考文献

57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郭泰麟黃斐王璟寧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澳門)

摘要 本研究聚焦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意願上在傳統的衝動購買

行為模型基礎上聯繫了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概念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

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探討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構建了相

應的研究假設和模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了249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並採用結

構方程來分析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數據主要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傳統因

素對於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而且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也有重要影響同時感知價值也是衝動購買意願產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澳門互聯網消費信貸衝動購買意願自我效能感知價值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of Users of Internet Consumer Loans Applications

Tailin GUO Fei HUANG Jingning WANG(School of Busines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focus on major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onsumers in thei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personal online fi nancial services will affect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and consum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umers who were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Ant Credit Pay 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Moreover time press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e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gnition of Ant Credit Pay thus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impulse buying inten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loansImpulse buying intentionSelf-effi cacyPerceived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29修訂日期2020-07-08通訊作者黃斐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E-mail fhua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191

0 背景

根據《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在 2018 年已經達到 71

億報告認同網絡消費的供需兩端的ldquo雙升級rdquo

正為中國電商市場注入充沛的發展動力在這大

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普及應用可以被

視為水到渠成的供給端服務升級是品質電商對

58

傳統消費信貸服務的自然創新成為豐富消費服

務場景和催化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上

龐大的業務用戶和數據等方面的資源發揮

電子商務交互中用戶關係消費情境和商業情資

的優勢不僅提升了電商時代中受限於傳統消費

信貸的服務能力而且升級了消費信貸服務中的

產品業務和風控等行業發展要素互聯網消費

信貸工具一般能夠簡化消費信貸的程式以便利大

眾用戶又能在大數據環境中精准營銷目標客戶

滿足其用戶需求然而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

迅猛發展正在重塑中國傳統的ldquo量入為出rdquo和側

重儲蓄的消費觀念在享受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

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助長了

ldquo超前消費rdquoldquo過度消費rdquo這樣的負面消費信

貸行為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另一

不可不知的是衝動性購買是常見又重要的

消費者行為衝動性購買行為依然需要經歷消費

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它不單由消費者自身特質決

定環境因素往往扮演關鍵的驅動角色而互聯

網消費信貸工具的兩面性可能會形成重要的環境

刺激 [1]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的用

戶群體發展迅猛在大學生和初入職場新鮮人中

中非常流行既與網絡購物和電子支付應用的普

及趨勢相契合分期付款先消費再支付等規則

又能去打動ldquo不夠錢的慾望rdquo的用戶痛點刺激

計劃外和衝動性的購買行為研究者需要跟進理

解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我們

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

經驗探究這些用戶的衝動性購買意願的主要影

響因素

我們研究聚焦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

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上在衝動性購買的既有

文獻基礎之上進行理論發展並通過實證研究

不僅討論了傳統的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和金錢

充裕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而且提出消費者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自我效能感來顯示互聯網

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在消費者心理歷程中與衝動

性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同時還將消費者對商品

的感知價值來作為內外部刺激作用衝動性購買意

願的仲介因素期望能更全面地反映消費者在衝

動性購買行為發展中的心理決策平衡的歷程並

能針對性地給出推廣和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衝動性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長期以來受到持續

的研究關注早期研究通過對比實際購買商品和

購物清單上商品而得出的非計劃購買行為的認識

逐步加入消費者感知的刺激因素而產生的不同衝

動性購買行為模式在簡單的計劃與否的差異中

進一步區分購買行為中理性的變化不斷擴充對

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感知和情緒的影響作

用的理解突出了衝動性購買行為裡較少理性思

考決策較多內生感性反應的特徵明確衝動性

購買受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驅動的內涵

Rook 等人的研究 (1995) 將ldquo衝動性購買rdquo

定義為消費者出乎意料經歷內心中突然強烈

而難以抗拒的購物慾望常常體現出愉悅中其他

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還伴隨不顧後果的思考傾

向 [2]Bayley 和 Nancarrow (1998) 認為ldquo衝動性購

買rdquo在心理歷程裡包含了突發強烈情感享樂導

向的特徵並且歸納出四種衝動的類型(1)盲

目的衝動(blind impluse)當時完全被商品的單

一特性吸引忽略全面的價值衡量產生出即時

和執著的購買慾望往往容易在事後注意到決策

的不正常就像消費者回顧當時購買行為過程裡

如同被催眠了一樣(2)加速的衝動(Accelerator

Impulse)消費者出於未來需求的滿足而願意當

前更多地購買某商品作為一定的存貨譬如用促

銷提醒消費者在當下需要以外進行提前購買和儲

59

存(3)補償的衝動(Compensatory Impulse)

消費者對於自身感受的偏差而進行的平衡和報酬

的自我心理適應譬如情緒低落目標失落任

務艱難自尊受損等情況下消費者進行無理性

的非計劃購買(4)突破的衝動(Breakthrough

Impulse) 出於消費者改變自身生活現狀的決心而

進行的超乎尋常的購買行動往往表現出異常的高

消費和違背習慣的購物決策譬如昂貴又超乎消

費水準的儀式場景珠寶藝術品等 [3]Omar 和

Kent(2001) 描述了消費者在商品購買決策過程裡出

現即時即刻的自發的情緒反應不僅顯示對商品

欠缺理性認知的平衡思考而且在短時間內出現

缺少自我控制的失衡狀態 [4]

我們在這些文獻基礎上選擇確定本研究中衝

動性購買(Impulse Buying)需要包含了非計劃性

購買內在的消費者認知和情感消費者對於外

部刺激的反應等三大部分內容將衝動性購買定

義為ldquo消費者產生非計劃內的強烈且難以抗拒

的對於商品的購買慾望並且缺失正常情況中對

商品多方面特性的衡量思考rdquo以此作為在我們消

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構面基礎

由於衝動性購買行為在消費者購物經驗中並

不少見在某些品類的消費活動裡會佔有很高比

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會比在傳統線下購物消費

環境時擁有更高的衝動購物傾向 [5]究其原因互

聯網時代下線上購物模式提供給消費者時間和空

間上充分的靈活度其價格發現和交易過程也更

為彈性和效率比普通線下購物環境更有效地滿

足用戶的購物欲望既有研究認為線上購物環境

裡衝動消費行為存在且普遍 [5]本研究注意到互聯

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唄)客觀上也能提升了

支付環節的彈性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感知

和決策評估由於互聯網個人消貸應用(譬如某

唄)可以與線上購物支付過程融合一體研究這

個用戶群體內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會具有

普遍意義並在研究的可討論性上得到一定支援

對於引導和管理消費者的此類互聯網消費貸款工

具使用行為帶來一些實證證據

12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中

將商品營銷情境和消費者個人特質結合在一起

用營銷情境中消費者感知的時間壓力金錢壓力

和決策評估等因素與消費者個人差異化較明顯

的衝動性傾向易受社會影響和自我主控性自

我價值觀等因素對立統一起來基本促使研究衝

動性購買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注意區分消費者個人

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 [1]考慮互聯網消費貸款應用

可以為消費者幫助提供金錢我們研究將時間壓

力和金錢充裕作為重要的前置變量影響衝動性購

買行為

時間壓力 (Time Pressure) 很早就被辨識為影響

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外因時間壓力主要體現在影

響消費者處理資訊和決策轉換的限制因素在時

間限制下消費者感知的心理壓力不僅影響消費者

的決策轉換策略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準確度

Dhar 與 Nowlis(1999)總結出時間壓力對於消費

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加速接受和處理商

品相關資訊自覺聚焦自認為的突出特徵容易衝

動性購買並後悔其購買決策 [6]而金錢充裕 (Money

Available) 主要是說明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決策

歷程中對於消費預算的權衡研究者將其視為購

買意願的重要驅動因素代表了消費者感知的某

種購物實力 [1]在影響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因素中

金錢充裕關係到消費者對於消費後果的擔憂和顧

慮較高的金錢充足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預算

較易刺激消費者的非計劃購買甚或衝動性購買

線上購物環境中倒數式的限時策略比較常

見以往研究成果也普遍認可時間壓力會對消費

者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也能套用金錢充裕的概念來解釋用戶的心理變

化所以這兩個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中的外部變

數被納入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

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

經典的社會認知理論強調的個人認知行為和

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因果模式對於促使消費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0

者發展使用某能力的信心並使用該能力執行和

完成特定任務再通過目標系統成就來加強個人

動機其中自我效能作為個人對於未來行動達成

目標或期望的信念和自我能力的評估判斷可以

作為基礎動力使自己有動機去進行個人行動所

以個人自我效能將影響個人特定行動相關的決策

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對於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的自我效能高低會採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因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表現 [7]具體而言自我

效能感(Self-effi cacy)概念通過表達個體判斷自

身是否完成某任務或行為的信心程度體現出個

體對於行為前後的自我能力方面的理性評估其

結果會直接影響行為相關決策不僅影響個體對

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而且引導個體選擇不同難

易程度的行為的轉換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個體

在行為前後的情緒自我效能較高的人相對表現

出更有信心和更積極的情緒 [8]個人特定的自我效

能較低時較會採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而個人特

定的自我效能較高時較會採取積極應對的行為

自我效能感經常出現在科技接受行為研究中譬

如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意願受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直

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包含的效能預期(能夠執行

特定行為的自信)和結果預期(相信執行特定行

為的結果)能夠持續影響物件行為的初始和進行

所以線上購物環境中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用

戶其自我效能感代表用戶對線上上購物過程裡

關於互聯網消費信貸工具的使用行為和使用結果

的認知在衝動購買意圖的影響因素框架中能否

出現自我效能與意圖之間的正向影響這引發了

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

的衝動購買意圖的另一外部變數的研究興趣

Beatty 等(1998)在衝動性購買行為模型在衝

動意圖形成機制中著重觀察研究了消費者情緒

的作用同期類似的研究也很多會去討論消費者

個體的心理狀態人格特徵和性格傾向 [1]由於普

遍接受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並不特別偏向非理

性(甚至病態)的部分而多數研究將衝動購買

視為非計劃性特別刺激後的消費者決策結果的

產物圍繞商品的行銷刺激因素曾被認為是衝動

性購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商品自身的

諸如產品資訊展示方式和行銷刺激等容易刺

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但是這較難以充分評估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者在資訊傳遞和認知上的差

異也不能解釋不具有此類行銷刺激因素的商品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Dholakia(2000) 解

釋了消費者從衝動欲望轉化成實際的衝動性購買

行為的過程提出了在衝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

素中需要檢驗消費者在購買欲望產生後隨即進行

的理性反應和決策評估存在哪些阻礙購買行動

的限制因素 [9]

研究者大多認同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圍繞商

品的付出和收益的比較結果包含了消費者對商

品支付價格換取的相對品質的評估從而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價值上的認知此認知對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有直接影響Zeithaml 等人提出(1988)大

多數消費者會關心商品的價格和品質的平衡這

種權衡包含了消費者基於收益和付出的個人觀點

對商品作出的整體評估形成消費者感知購買收

穫的相對商品品質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偏向正面

即消費者對商品判斷的收益大於付出的時候這

種主觀整體認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一般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10]在ldquo物有所值rdquo

的基本思路下消費者對商品的收穫利益和付出

成本的主觀判斷可以包含了金錢因素和非金錢

因素個體經驗和特徵的綜合內容相對鮮明的

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者們開發出眾多的感

知價值的構成部分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思路

其一是偏向購買基於理性思考傳統地圍繞商品

性價比和主要特質所形成的功利方面的價值典

型的有節省的價格價值品質的功能價值有用

的實用價值認同的社會價值等其二是描述消

費者個人的情緒感知集中在消費者主觀在商品

和購買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主要的有娛樂的享樂

價值滿足的個人價值獵奇的求知價值愉悅

的情感價值等Babin 和 Attaway(2000) 將感知價

值主要劃分在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兩個部分Lee

61

and Overby(2004) 則用實用價值和體驗價值來進行

區分 [1112]在感知價值的內在構成上我們主要

沿用 Sweeney amp Soutar (2001) 總結前人研究得出的

四維度劃分分別是情感價值 - 消費者感知的生理

心理的情緒狀態和主觀體驗社會價值 - 消費者對

於其社會自我概念的增強有效性的判斷價格價

值 - 消費者對於付出成本的減少的評估品質價值 -

消費者對實際感知品質和預期的品質的比較 [13]

所以在諸如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這些外部環

境因素之外圍繞購物標的的感知品質和感知付

出的消費者心理我們研究用消費者感知價值來

作為消費者認知的利得和利失的評估並認為感

知價值可以在主要外部變數與衝動購買意圖之間

起到仲介作用希望以此豐富研究互聯網消費信

貸工具用戶產生衝動購買意圖的心理決策過程

2 研究設計  

在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過程中既有研究文獻成果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礎本研究首先主要借鑒了 Beatty 等

(1998)的衝動購買模型(圖 2-1)[1]其研究結

果突出了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購物樂趣以及衝

動購買傾向通過仲介變量來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

買意願

圖 2-1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1]

再結合了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電子商務背

景將技術接受概念和消費場景聯繫在一起選

擇ldquo消費者感知價值rdquo去替代原有模型中ldquo購物

情緒rdquo的仲介因素能夠適當完整消費者在購物

決策過程中的複雜感知同時以社會認知理論中

的ldquo自我效能rdquo來反映消費者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使用中的ldquo信念rdquo在個人行為層面上

可以整合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後進一步探討對ldquo衝

動購買意願rdquo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實了時間壓力是消費者在購物決

策過程裡的重要情境變數作為消費者感知的時

間可用和時間緊張感是造成非計畫購買的關鍵

推手時間壓力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買

意願 [14]Graa 等(2014)的研究分析驗證了時間

壓力通過消費者感知的時間限定催促消費者加快

做出購物決策並執行並引發消費者對於購物時

間短缺的情緒感受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衝動購物

意願和購物行為 [15]研究希望證實互聯網消貸應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2

用的用戶的衝動消費意願如常會受到時間壓力的

影響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1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

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儘管傳統的衝動性購買行為定義中包含消費

者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認知但是無論是非計畫購

買行為研究還是電子商務研究都有不少結果顯

示感知價值對於購物意願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14]

電子商務背景中購物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資訊

吸引力依然是通過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評估來塑造

相關信念來推動購物意願感知價值的提高能

夠產生衝動購買意願的提升研究希望檢驗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在消費決策過程中的感知價值

能夠影響其衝動消費意願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感知價值作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包含的不同價

值內容感知和整體收益成本的比較評估而時間

壓力被證實會催促消費者的決策思考在時間壓

力和感知價值之間關係的理論缺口上有些實踐

經驗顯示了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如果較低價格會

減少對商品品質的思考判斷時間壓力對感知價

值的影響關係是較為直觀存在的曾有研究者也

試圖去證實它 [16]Etkin 等(2015)通過實驗顯示

出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評估內容的增加會讓消

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的增加並且產生壓迫感和

焦慮感去影響消費者對於付出和補償的比較從

而在價值感知上推動相關決策 [17]由於時間讓消

費者能對目標和條件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更仔

細地評估其價值Lu 和 Jen(2016)注意到消費

者在評估產品的服務和成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

決策猶豫和衝突感知在決策困難的同時時間

緊迫感對於感知價值判斷的影響切實存在 [18]研

究希望檢驗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網消貸應用

的用戶感受到時間壓力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

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

響有仲介效果

金錢充裕作為消費者感知的可支配金錢的相

對滿足在網路金融投資的實證研究中會反映在

網路金融投資者對於投資價值的判定裡 [19]類似

的關係也發生在消費情境中當消費者認為金錢

充裕時會更關注待購買商品的品質並願意付

出更高的價格成本而當消費者認為金錢充裕相

對較低時消費者對於待購買商品的價格更敏感

並對商品的非首要品質較為不重視 [20]在俗稱的

零花錢效應裡經常發現經濟狀況較好與價格的

低估較高的購買意願和較高的衝動消費行為聯

繫在一起Newcomb 和 Rabow(1999) 認為在人的

心理中在金錢的交易工具的理解以外更能形

成諸如快樂和控制的心理價值評估更進一步反

映在自己對個人財務管理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

好的習慣認知其中特價品和投資風險偏好的習

慣認知很接近去消費者的自我經濟狀況評估對於

價格感知風險和感知價值的影響 [21]研究希望

由此聯繫到消費決策情境中的感知價值中收益獲

取和成本付出的對比感知價值的評估在互聯

網消貸應用的用戶的金錢充裕認知對其衝動性購

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用所以提出

如下假設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

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自我效能作為個人認知的重要基本因素聯繫

到社會認知理論中個人認知環境和行為的三元

相互關係自我效能因素能夠對個體行為形成關

鍵影響很多研究證實個體的自我效能直接影響

相關信念和價值觀從而逐步引導去影響個體的

實際行為 [22]在證實自我效能是個人執行相關行

為的重要因素的時候也有研究注意到自我效能

在顧客服務進程中可以產生變化而這種自我效

能的變化能夠顯著影響顧客對於服務的價值感知

如果企業能夠在服務顧客的過程裡提升顧客的

自我效能感這種認知水準的提升會讓顧客產生

更高的服務滿意和更好的價值體驗 [23]在社會認

知理論框架下一些研究試圖證實自我效能與特

定的感知價值內容之間的關係由於感知價值實

質上作為消費者的決策評價不僅圍繞商品的客

觀品質而且更多地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評估

所以消費者的個人經驗和特質無疑會影響整體感

63

知價值的結果 [24]研究希望去思考感知價值的評

估在用戶的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感

對其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中起到仲介作

用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5 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

貸應用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

有仲介效果

如前所討論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自我

效能體現出個體對於自身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的能力評估以往研究顯示了互聯網使用者相

關的自我效能可以對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意願產生

正向影響還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此類的自我認

知會通過作用表現在用戶的心情和情緒影響其

衝動消費意願 [25]在科技接受理論的研究發展中

自我效能也被證實可以成為用戶的行為意願的重

要影響因素而且也是個人執行相關行為的重要

因素 [26]由此我們研究試圖驗證互聯網消費信

貸應用用戶的自我效能會否影響其衝動購買意願

所以提出如下假設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

願有正向影響

本研究在 Beatty 等人(1998)衝動購買模型

的基礎上聯繫了消費感知價值科技接受理論

和社會認知理論的概念加入感知價值和自我效

能的新變數意願進一步討論這些因素在互聯網

消費信貸應用用戶中對於其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

關係總共提出如下六個主要研究假設並繪出

以下研究模型(見圖 2-2)

H1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2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H3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4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與衝動購買意圖間

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5感知價值對互聯網消貸應用的使用自我

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仲介效果

H6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

圖 2-2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研究模型圖

在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選擇上主要是依據

對應的經典文獻作為量表題項的開發基礎並採

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dquo非常同意rdquoldquo同意rdquoldquo普

通rdquoldquo不同意rdquo以及ldquo非常不同意rdquo分別由ldquo5rdquo

到ldquo1rdquo來表示分數越高表示受訪者越贊同問題

內容

ldquo時間壓力rdquo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時消費者感受到購物過程中可用的時間被

壓縮rdquo採用了 J Duncan Herrington(1995)的時

間壓力量表作為主要參考(見表 2-1)[27]

金錢充裕定義為ldquo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時消費者對可支配金錢多寡的認知程度rdquo參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4

考 了 Beatty 和 Ferrell (1998) 的 金 錢 充 裕 量 表

適當修改調整作為測量本研究金錢充裕量表(表

2-2)[1]

自我效能定義為ldquo個人對自身能夠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來完成消費行為的主觀認知採

用 Compeau DR 和 CA Higgins (1995) 所發表的

自我效能量表適當修改整理得出本研究自我效

能量表(表 2-3)[8]

感知價值主要根據 Sweeney(2001) 等人的定

義 [13]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包含了四個部分

(1)情感價值(PVE)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

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所獲得的感情或情感狀態

的效用(2)社會價值(PVS)使用互聯網消

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認知到可以提高

自己與社會連接的地位(3)價格價值(PVP)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

成本的看法(4)質量價值(PVQ)使用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時消費者在購物中對品質的看

法是否與先前預估的一致(表 2-4)

衝動購買意願定義為ldquo消費者在購買商品

時產生消費衝動的認知rdquo結合 Rook and Fisher

(1995) 的衝動消費量表 [2]作為本研究的量表基礎

(表 2-5)

表 2-1 時間壓力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TA1我認為我必須動作快點才能完成我的購物之旅

TA2我覺得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物

時間壓力

TA3我可以在我空暇的時間購物 TA4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我的購物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2 金錢充裕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MA1我不認為我可以負擔任何非計劃性的購買 MA2我認為我的錢夠用 金錢充裕

MA3我的購物預算比較緊張 MA4我覺得我在購物中有足夠的閒錢

注帶星號為反向問題

表 2-3 自我效能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SE1即使周圍沒有人告訴我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怎麼使用

我也能使用它

SE2即使我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我也會使

用它

SE3當我碰到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的使用困難時我可

以找到人幫助我我就能使用它

SE4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學習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

的使用方式我就能使用它

SE5只要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具有線上求助(幫助)或

疑難解答的功能我就能使用它

SE6如果我以前有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類似的其他

軟件及應用我就能使用它

自我效能

65

表 2-4 感知價值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PVE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喜歡購物

PVE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PVE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感覺很好

PVE4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給我帶來快樂

PVS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是被普遍接受的

PVS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PVS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讓我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PVP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合理的

PVP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願意支付的

PVP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所產生的費用是我可以負擔的

PVQ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有一定水準的

PVQ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的品質是好的

PVQ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購物的商品是實用的

情感價值

社會價值

價格價值

質量價值

表 2-5 衝動購買意願量表問卷題項

變量 構面 題項

衝動購買意願

IB1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有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

東西我覺得我很想買

IB2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發現有很多想買但不

在購物單清單的東西

IB3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如ldquo某唄rdquo等)時我覺得臨時的自發性購

買是可以接受的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意願研究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性購買行為引入了感知價值和自我效能因

素加強傳統的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的因素整

合在一起探討對於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對

像是有過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使用經驗的消費者

並不限定年齡性別等人口特徵實際操作中

本研究在正式發放問卷前進行了前測請 20 位受

訪者回答測試問卷並依據實測受訪者的建議修

改了題項的措辭以提升正式問卷的可答性

正式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以瞭解消費者基本資訊和互聯

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時

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能感知價值以及衝

動購買意願的量表來衡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關係共計 36 個題項

針對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用戶進行邀請問捲

髮放採用便利抽樣法在網絡上填寫問卷且

回收填寫問卷 249 份回收率為 100調查期間

為 2018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共兩周有

效問卷 249 份

完成問卷回收後開始對問卷進行整理將

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中基本資料資訊由 SPSS

統計學軟件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其餘主要以 Amo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項分析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 249 份根據樣本

的回收情況對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月收入網購頻率等

分別進行所佔百分比分配分析

(1)在男女比例上女性的人數是男性人數的

三倍(2)在年齡的分佈方面21-30 歲的人最多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6

所佔樣本 5622其次是 31-40 歲20-40 歲的樣本

人群數佔總樣本的 80 以上(3)在教育程度上

以本科 專科明顯居多佔整個樣本數量的 8192

(4)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使用頻率來看一周至

少使用 1 次的人最多佔總體樣本的 5441

本研究採用克朗巴哈(Cronbachrsquos Alpha)信

度系數來檢查調查問卷研究變量在各個測量題項

上的一致性程度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效

能社會價值價格價值情感價值質量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等主要變量的 Cronbachrsquos Alpha 系

數 分 別 為 09120929090508380917

087709000862均大於 07 的標準表明所

有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並且刪除任

意題項均不會引起 Cronbachrsquos Alpha 值增加這

也同樣表明所有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基於經典文獻來保障

變量之間的關係構建並且根據問卷前測的結果

對題項措辭作了修正和完善量表可被認為能夠

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由下表 3-1 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主

要變量各題項標準化因素負荷均大於 05 以上殘

差均為正而且顯著時間壓力金錢充裕自我

效能感知價值社會價值價格價值質量價

值情感價值衝動購買意願的組成信度分別為

0913093209060828084109200902

08800865均大於 07平均變異萃取量分別

為 072607750617054706380792

075506470681均大於 05均達到收斂效

度的標準配適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此保留

全部題目作為後續分析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構面 題項 非標準化 標準誤 CR P 標準化 CR AVE 因素負荷 SE (t-value) 因素負荷 時間壓力 SDS1 1 0757 0913 0726 SDS2 1145 0082 1401 0846 SDS3 1144 0076 14996 0899 SDS4 1239 0083 14981 0898 金錢充裕 Be10 1 0896 0932 0775 Be11 0974 0041 23672 0942 Be12 0841 0042 2017 0875 Be13 0848 005 16907 0802 自我效能 Le2 1 0815 0906 0617 Le3 0996 0073 13725 078 Le4 1065 0077 13748 0781 Le5 1134 008 14157 0798 Le6 1091 0078 14017 0793 Le7 0911 0071 12885 0744 感知價值 社會價值 1 0715 0828 0547 價格價值 1231 0158 7793 0781 質量價值 0943 0132 7164 0679 情感價值 1106 0143 7756 0779 社會價值 Lo1 1 0802 0841 0638 Lo2 1113 0087 12758 0822 Lo3 0872 0072 12125 0772 價格價值 Bo1 1 0838 092 0792 Bo2 1092 0058 18978 093 Bo3 1045 0057 18222 09 質量價值 Sa1 1 0806 0902 0755 Sa2 11 0069 15947 0878 Sa3 1144 0069 16597 0919 情感價值 Se1 1 0839 088 0647 Se2 0935 006 15602 0849 Se3 1054 0071 14795 0816 Se4 0835 0069 1217 0706 衝動購買意願 Be1 1 0859 0865 0681 Be2 0794 0059 13515 0809 Be3 0889 0066 13476 0806

67

區別效度分析是驗證不同的兩個構面相關在

統計上是否有差異在不同構面的題項應該不具

有高度相關如有(085 以上)就表示這些題

項是測量同一件事通常會發生在構面的定義如

有過度重疊時本研究採用較嚴謹的 AVE 法對區

別效度進行評估 由下表 3-2 可知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自我效能與感知價值之間的相關係數

本研究進一步使用 AMOS210 軟件對研究

問卷進行結構方程研究分析首先對各因數與其

對應的各問項之間進行驗證性因數分析明確實

際的測量數據與理論架構的適配狀況(見表3-3)

從表 3-3 可知大多的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結構方程

研究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模型具有不錯

的適配度同時研究模型路徑結果分析如下表

3-4 所示

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數β=0198

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感知價值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7 且 Plt005 表 明 金 錢 充 裕 對 感 知 價

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感知價

值的標準化系數 β=0213且 Plt005表明自我

效能對感知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感知

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290且

Plt005表明感知價值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影響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

系數 β=0223且 Plt005表明時間壓力對衝動

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金錢充裕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數 β=0318且 Plt005

表明時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

相關影響自我效能對衝動購買意願的標準化系

數 β=0229且 Plt005表明自我效能對衝動購

表 3-2 相關分析和區別效度 時間壓力 金錢充裕 自我效能 感知價值 衝動購買意願

時間壓力 0852

金錢充裕 411 0880

自我效能 563 356 0785

感知價值 344 328 354 0739

衝動購買意願 537 552 528 496 0825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表 3-3 模型擬合度

擬合指標 可接受範圍 測量值

CMIN 53479

DF 391

CMINDF lt3 1366

GFI gt09 0878

AGFI gt09 0855

RMSEA lt008 0038

IFI gt09 0973

TLI(NNFI) gt09 0970

CFI gt09 0973

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影響其中假設 12

6 皆成立

在驗證感知價值對時間壓力金錢充裕和使

用自我效能與衝動購買意圖間的影響有無仲介效

果的假設 345

本文採用 bootstrap 方法設定 bootstrap 樣本

數位 1000執行仲介效應檢驗bootstrap 置信區

間不包含 0則對應的間接效應存在

1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30131]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08011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57因此分析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68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3 成立

2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200135]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70129]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6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購買意圖結構

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4 成立

3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驗證結果如表 4-5

本文中同時在 95 置信水準下 Bias-Corrected 方

法置信區間為 [00110139]Pereentile 方法置信

區間為 [00100137]均不包含 0 在內說明間

接效應存在間接效應估計值為 0062因此分析

結果顯示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裕對購買意圖結

構模型中具有仲介效應假設 5 成立

4 結論和建議  

衝動消費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的貢獻一直

比較突出近年來出現很多研究集中在情緒在消

費者決策過程裡的作用將情緒作為預測衝動性

購買意願的前置因素然後轉向找尋環境因素(譬

如互聯網上版面產品等因素)與個人情緒反應

之間的聯繫將其作為消費者個人認知和情感的

反映塑造消費者的決策判斷譬如越正面的情

緒狀態越有助於形成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 [28]

這個部分不僅擴充了而且是聯繫了傳統的強調

外部情境的刺激因素(場地商品優惠等)和

消費者自身個體的特徵因素(消費態度價值觀

性格等)為衝動性購買意願的實際情境進一步

提示了內外刺激因素的合成作用 [1]本研究考慮到

互聯網消費貸應用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壓力和

預算判斷試圖將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

效能感來作為消費者個體內在特徵並嘗試以感

知價值來作為反映用戶個體情緒和認知的結合的

顯示來研究它們對於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

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作用

整體上本研究在經典的衝動消費行為研究基

礎上並通過聯繫社會認知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

表 3-4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路徑關係 標準化系數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誤差 T 值 P 值 假設成立

感知價值larr時間壓力 0198 0162 0075 216 0031 支持

感知價值larr金錢充裕 0227 0196 0066 2961 0003 支持

感知價值larr自我效能 0213 0202 0086 2346 001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感知價值 029 0323 0077 4193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時間壓力 0223 0204 0063 3231 0001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金錢充裕 0318 0305 0056 5409 支持

衝動購買意願larr自我效能 0229 0243 0072 336 支持

表 3-5 感知價值的仲介效應檢驗

路徑

間接效應 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計值 95CI 95CI

1 時間壓力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57 0013 0131

2 金錢充裕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6 0020 0135

3 自我效能 --- 感知價值 --- 購買意圖 0062 0011 0139

69

加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和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認知

來研究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時衝動

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了時間

壓力自我效能和感知價值均能對衝動購買意願

直接產生顯著影響而金錢充裕不但可以直接影

響到衝動購買意願還能夠與時間壓力和自我效

能通過感知價值的仲介作用來影響沖購買意願

一時間壓力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1 的結果顯著證實了時間壓力與消費

者決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大的時間壓力就

越會導致消費者衝動消費類似 Jung Chang Yan

和 Eckman (2014)在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衝動購

買意願產生影響的研究發現降低時間壓力可

以緩解消費者對衝動購買的意願以及情緒上的積

極反應 [29]意味著商家讓消費者感受到時間壓力

例如商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被出售或促銷消費

者會覺得錯過了該時間段就無法購買或享受不到

優惠會直接使消費者產生衝動購買意願對商

家來說也能在限定期間內提升商品的販賣量

二感知價值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

假設 H2 的成立驗證了感知價值是衝動購買產

生的前提之一感知價值是能夠影響衝動購買意

願從以往研究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感知價值

的認知尤其是享樂方面的體驗可以促使消費者

快速購買該商品 [30]本研究討論了消費者在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消費者對於感知價值的認

知如何影響購買意願而衝動購物的消費行為依

然可以通過商品物超所值資訊來進行付出收益的

比較做出非計畫內的購物決策

三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和金錢充裕對衝動

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時間壓力與消費者感知價值之間的關係存在

一些理論缺口本研究通過研究時間壓力對消費

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拓展了這個部分的理解時

間壓力對消費者非理性決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

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價值在時間壓力與衝動

購買意願之間的仲介效應檢驗如同 Ahituv 等人

(1998)研究認為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消費者

想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獲得付出對應的價

值 [31]假設 H3 的驗證讓本研究注意到感知價值在

時間壓力對衝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影響衝動購買最常見的經典因素之一就有

消費者的金錢預算假設 H4 的檢驗結果也支持這

一發現消費者認知中可支配金錢的增加在認

為預算充足的認知下會推動衝動消費意願而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來獲取所需要金錢也十

分便利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意外之財時會

較平常更快速更不經思考地進行購買 [18]本研

究驗證了感知價值在金錢充裕對衝動購買意願的

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四自我效能正向影響衝動購買意願及感知

價值在其間具有仲介效應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消費者個體在其個人特

徵偏好的差異都會對商品的感知產生影響 [32]

從 H5 和 H6 的假設看來自我效能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較為顯著Kalla(2016)在衝動購買的內因

動機的研究中也表明消費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到其

對於衝動購買的信念 [33]由此當消費者對於使用

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越具有較高自我效能者有

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購買意願本研究的假設 H5

和 H6 的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當消費者對使用互

聯網消費信貸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者使用

經驗會正面激勵他們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

進行消費活動並認為自己不會失控刺激衝動

消費意願並且驗證感知價值在自我效能感對衝

動購買意願的作用中具有仲介效應

本研究針對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通過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驗證在金錢充裕和時間壓力

這些較成熟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以外提

出了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在衝動購買意願

的產生過程裡的相關性以此理解影響衝動購買

意願的新因素商家可以在定價和支付過程裡

通過引入互聯網消費貸應用使用的安排設置優惠

刺激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意願幫助開發設計相應

的推廣策略此外也需要不斷改善互聯網消費

貸應用在網路購物和支付平臺的介面設計説明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70

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行為習慣

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正是改變了中國消

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從前ldquo先儲蓄再消費rdquo的

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超前消費分期付款正在取

而代之在認可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應用的市場

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現代消費觀念變化

的這一新動向注意到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很

可能造成無視自身真正的消費實力而盲目地信貸

消費進而遭遇個人財務陷阱當前的消費者需

要堅持理性消費的習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信貸

應用的時候要重視法律和社會規範上要求提高

風險防範意識

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努力探索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在

衝動性購買意願上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在傳

統成熟因素以外找尋一些新的線索試圖加入互

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和感知價值的

因素儘管在研究設計和架構上儘量達成嚴謹的

要求但在條件限制下依然有以下的問題期許

可以在以後的研究中改進

首先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的用戶自我效能感

在既有研究文獻裡的角色並不確定有的場合也

將其作為控制變數所以對於這個部分的作用可

以在更強力的文獻支援下進一步地嘗試和加強

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職場新

人而且女性比例偏高以後可以更貼近互聯網消

費貸應用使用者的人口分佈特徵去更全面瞭解和

分析這個部分人群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法的方法本身限制更深入地真實

地和準確地瞭解互聯網消費貸應用用戶的衝動購

買意願的形成過程和喜好想法未來研究可以考

慮實驗法通過一些新科技(移動應用和 VR

AR)來探索和驗證某些影響因素對衝動購買意願

的作用

[1] Beatty S E amp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2] Rook D W amp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3) 305-313

[3] Bayley G amp Nancarrow C (1998)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99-114

[4] OmarOand KentA(2001)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fluences on Impulse Shopping Trait and Norm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9(5) 226-235

[5] T Verhagen W van Dolen (2011)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tore beliefs on consum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A model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48(8) 320ndash327

[6] Dhar R amp Nowlis S M (1999)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 choice deferr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4) 369-384

[7] Compeau D R amp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 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89-211

[8] Busch T (199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2) 147-158

[9] Dholakia UM (2000) Temptation and Resistance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onsumption Impulse Formation and Enactment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17 955-982

[1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22

[11] Babin B J amp Attaway J S (2000) Atmospheric affect as a tool for creating value and gaining share of custom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9(2) 91-99

[12] Lee E amp Overby J W (2004) Creating value for online shoppers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7 54-67

[13] Sweeney J C amp Soutar G 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77(2) 203-220

[14] Peng L Zhang W Wang X amp Liang S (2019)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social E-commerce sales promo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amp Management 56(2) 317-328

[15] Graa A Dani-Elkebir M amp Bensaid M (2014)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Using the Mehrabian and Russells Framework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参考文献

71

13(24) 101-114

[16] Lin Y H amp Chen C F (2013) Passengers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airportsndash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impulse buying tendency Tourism Management 36 426-434

[17] Etkin J Evangelidis I amp Aaker J (2015) Pressed for time Goal confl ict shapes how time is perceived spent and valued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2(3) 394-406

[18] Lu M amp Jen W (2016) Effects of Product Option Framing and Temporal Distance on Consumer Cho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ess versus Outcome Mental Simulations Psychology amp Marketing 33(10) 856-863

[19] Lea S E amp Webley P (2006) Money as tool money as drug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y of a strong incentive Behavioral amp Brain Sciences29(2) 161-176

[20] Foroughi A Buang N A amp Sadeghi R H M (2012)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money amp time available) on impulse buying behaviour among different eth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damental Psychology amp Social Sciences 2(2) 41-44

[21] Newcomb Michael D Rabow Jerom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pr99 Vol 29 Issue 4 p852-869

[2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2) 122-147

[23] van Beuningen Jacqueline de Ruyter Ko Wetzels Martin(2011)The Power of Self-Efficacy Change During Service Provision Making Your Custom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mselves Pays Off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4(1) p108-125

[24] Zhu G So K K F amp Hudson S (2017) Inside the sharing econom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9) 2218-2239

[25] Chen Tser-Yieth Yeh Tsai-Lien Lo Wen-Chun(2017) Impacts on Online Impulse Purchase through Perceived Cogn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29(5) p319-330

[26] Tandon U Kiran R amp Sah A N (2016) 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India unifi 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 with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 Service Science 8(4) 420-437

[27] Duncan Herrington J amp Capella L M (1995) Shopper reactions to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3(12) 13-20

[28] Gillespie Brian Muehling Darrel D Kareklas Ioannis Fitting product placements Affective fi t and cognitive fi t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placed brand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2(1) 90-102

[29] Jung Chang H Yan R N amp Eckman M (2014) Moderating effects of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uls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mp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42(4) 298-314

[30] Karbasivar A amp Yarahmadi H (2011) Evaluating effective factors on consumer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ies 2(4) 174-181

[31] Ahituv N Igbaria M amp Sella A V (1998)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o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5(2) 153-172

[32] De Kerviler G Demoulin N T amp Zidda P (2016) Adoption of in-store mobile payment Are perceived risk and convenience the only driv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31 334-344

[33] Kalla S M (2016) Impulse buying What instills this desire to indulge Internal motivating factors of impulse buy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Indian contex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Retail Management Research 10(2)

郭泰麟等 互聯網消費信貸用戶的衝動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建設

澳科大首度躋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第32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 6 月 3 日公佈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國內地共有 81 所大學進入排名港澳地區共有 8 所大學入榜澳門科技大

學首次參與排名亞洲大學第 32 位其中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入榜高校中澳科大排名第 13 位

是澳門地區排名最好的大學

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科大首次進入世界三百強並且在 2019 年軟科中國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澳科大再創新高首進二十強展現了澳科大近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政府的

支持下教學質量和創新科技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囊括了亞洲 30 個國家 地區共 489 所大學是對研究型大

學的所有核心使命進行評判的亞洲大學績效排行榜此排行榜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 13 個績效指標

並對它們進行了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院校的屬性包括教學(學習環境)25科研(産量收入和聲譽)

30引用量(研究影響力)30 國際視野(教員學生和研究)75産業收入(知識轉化)75

有關《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regional-rankingpage0length25

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陳季敏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拉斐爾前派是活躍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與藝術流派這場短命卻影響深遠的藝術革

命起源於幾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對浪漫主義及中世紀的迷戀他們厭惡學院派的守舊與古板

一心想重回拉斐爾以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返樸歸真的狀態同時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們

熱愛文學與同時代的詩人又來往甚密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文學主題屢見不鮮女模特

女性角色和肖像是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最深的印象而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關的核心成員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是與拉斐爾前派初衷最背道而馳卻影響至深的帶有女性肖像烙印的畫家

兼詩人本文擬從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角度出發研究探討拉斐爾前派代表作品中投射出的女性

主義元素及其象徵性並結合時代背景及藝術理念挖掘其成因及其它相關性此外論文亦從

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拉斐爾前派的女藝術家們的身份認同及轉變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拉斐爾前派繪畫女性形象象徵性女性主義

A Study of Symbolism of the Pre-Raphaelite Femal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Jimin CHEN(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lso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poetic and artistic group founded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This short-lived but far-reaching artistic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obsession with Romanticism and the Middle Ages of several Royal Academy students They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old-fashioned and lifeless academy and wanted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al state of early Italian art before Raphael Also these passionate young artists loved literature and had close contact with Victorian poets making the literary themes in their paintings common Female models female images and portraits are the deepest impressions of Pre-Raphaelite painting and the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painting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is both a painter and a poe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eminist elements and their symbolism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re-Raphael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other correlations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idea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ntity change and identifi cation of Pre-Raphaelite female artist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Keywords Pre-Raphaelite painting Female image Symbolism Feminism

收稿日期2020-03-12修訂日期2020-04-12通訊作者陳季敏女碩士(博士在讀)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美術

E-mail jmichenmustedumoTel 00853-88972075

73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0 引言

英國留給世界的美術瑰寶除浪漫主義外還

有 19 世紀的寫實主義即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發起並衍生出的拉

斐爾前派這一概念模糊有失精准的命名旨在

打破古典主義及學院派的墨守成規用核心成員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話說ldquo是為了牢

記我們的決心對抗今日輕浮的藝術rdquo(Honour

and Fleming 666)[1]因此除成立拉斐爾前派的

初衷有跡可循外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拉斐爾前

派的定義和特徵不僅是因為每個代表畫家的畫

風皆不相同而且同一畫家前後風格亦不統一

早期或鼎盛時期的拉斐爾前派的確呈現出一種後

浪漫主義的自然風亦有古風時期《採花的少女》

之意味但多數作品仍是晦澀說教的文藝風即

引用古典文學(多為中世紀)作品中偏宗教性的

場景來繪製作品說拉斐爾前派承襲古典之風或

許是因為其內容大有復興中世紀基督教教義之意

但拉斐爾前派繪畫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一幅幅

夢幻般的女性肖像及藝術家們和模特間的風流韻

事畫家們筆下的自然與女性真實細緻大膽奔

放天人合一顏色上亦是濃鬱熱烈姹紫嫣紅

張揚不羈若擯棄象徵與說教性後期的拉斐爾

前派大有復興女主之風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作

品中的女性都為拉斐爾前派主義注入了濃墨重彩

的唯美光環 [2]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批判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焦點都在對

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和階級矛盾進行批判

當時頂尖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也真實深刻地反映出

貧富差距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拉斐爾前派雖

也強調真實客觀地描繪事物他們雇傭模特並堅

持寫生但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卻是脫離現實的

他們用一種象徵性和神秘主義來描繪中世紀的文

學題材和神話故事體現出一種避世消極的ldquo非

現實主義rdquo價值觀後期及追隨者們更是將拉斐

爾前派演變成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唯美主義風俗

畫美則美矣全無最初時的那種隱喻和象徵性

19 世紀中葉歐洲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爆發

這場持續到 20 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主義浪潮雖主要

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但卻反映了女性已逐漸從依

附家庭男權社會的地位中覺醒開始意識到自

身獨立人格的存在和意義自浪漫主義後期最富

盛名的女作家簡 bull 奧斯丁(Jane Austen)以匿名的

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後更多

的女性開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各界嶄露頭角

向世界證明自身不俗的才情和能力如文學界的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美術界的瑪

麗bull斯巴達利(Marie Spartali Stillman)伊麗莎白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等

本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拉斐爾前派繪

畫中女性形象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和象徵性並結

合藝術家自身的藝術理念挖掘其創作女性人物

背後的主觀及客觀性此外拉斐爾前派及之後

的追隨者們創造了大量的女性肖像有些女模特

自身也是畫家這些模特兼畫家的女藝術家的作

品和自身命運反映了怎麼樣的時代信息這些幾

乎被歷史遺忘了的拉斐爾前派女藝術家們的創作

風格是否亦體現出女性主義特徵

1 研究現狀及意義

11 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

國內目前關於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較為綜合

全面的研究是 2014 年及 2011 年的兩篇碩士論文

張雨在《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研究》一文中探索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與特定的時

代和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繫重點探討維多

利亞時期女性的道德標準及生活狀況對藝術家創

作的女性形象的影響 [3]另一位學者楊燦在更早

的《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

74

以女性形象角度入手通過圖像分析法比較對

照法歸納法對一系列繪畫作品及史料文本進

行挖掘探討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

特質及藝術價值 [4]兩篇文章都大同小異地介紹

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女性形象產生

的社會背景及條件並用憂鬱唯美墮落來歸

類分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及這些形象

對後世女性塑造的影響其餘女性方面的研究主

要是期刊論文基本圍繞該學派的一些代表畫家

展開如張鵬峰的《論羅塞蒂女性審美救贖觀的

形成》和《論羅塞蒂詩畫藝術中的女性主題及其

倫理內涵》王金玲的《從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

蒂的女模特看其女性觀》呐喊的《命運註定的

女性mdashmdash淺談但丁 bull 加佈裏埃爾 bull 羅塞蒂的女性題

材創作》李昕的《唯美神秘mdashmdash淺談羅塞蒂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憂鬱美》等 [5]這些期刊論文多

是通過圖像學分析比較探討羅塞蒂不同時期的

女性主題的創作變化並結合藝術家個人生活經

歷來挖掘其女性觀背後成因但除羅塞蒂之外的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研究幾乎空白兩篇碩士論

文也不約而同地把女性主題的繪畫放在工業革命

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進行討論沒有提及西方

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與女性題材創作的關聯

相 比 之 下 西 方 學 界 對 19 世 紀 的 女 畫

家 尤 其 是 拉 斐 爾 前 派 姐 妹 團(Pre-Raphaelite

Sisterhood)的研究更為全面和細緻有專門研究

諸如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瑪麗 bull 斯巴達利簡 bull 莫

里斯(Jane Morris)克里斯蒂娜bull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等女畫家及詩人的專著這些多為傳記

的著作除對女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盡的整理

外側重於討論她們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成員間的密切關係及隨

之形成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如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

蒂這位維多利亞時期女詩人的插圖作品以塗鴉爲

主充滿了宗教隱喻技法隨性而童真生動逗

趣多少受到了其兄但丁 bull 加百利 bull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及其它拉斐爾前派相關成員的影

響 [6]而西達爾從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禦用模特到

自己成爲藝術家離不開其耳聞目染及丈夫羅塞蒂

潛移默化的影響 [7]對拉斐爾前派女性研究最為深

入的英國女作家簡 bull 瑪什(Jan Marsh)除為藝術

家們單獨撰寫傳記外亦曾出版過多部以女性形

象或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為題的相關著作如 Pre-

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1988) Pre-

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1997) 等 [8] [9]其中對羅

塞蒂作品影響頗深的其妹克里斯蒂娜實則是維多

利亞時代著名的女詩人其妻西達爾後來也成為

一名畫家這些現今來看才華卓越的女性當時並

非標榜自己為女權主義者19 世紀中葉女權運動

初露端倪她們用行動捍衛女性權利和尊嚴是

真正的女性主義的標杆和原型而男藝術家們前

期作品裡的女性角色雖富含較重的道德說教意味

但亦為各種狀況的女性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對現

實生活中形形色色卻一貫驚豔的模特的選擇雖是

男權的典型特徵之一但這些不隨波逐流的女性

卻慢慢走出被命運安排好的既定角色在藝術氛

圍的影響下走向自我走向獨立西方學者對拉

斐爾前派女性的個案或群體研究多是探討人與人

即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影響不同

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元素和技法相互比較是傳承

抑或顛覆及對某一作品或現象進行深入反復挖

掘而並未像國內學者針對作者身処的時代背景

大環境影響進行剖析探討雖沒有涉及女性主義

思潮但西方學者在對個案和集體的女藝術家的

研究中無不充斥著女性力量的元素為本文從女

性主義視覺下對女性形象進行研究提供了有力基

礎和依據

12 女性主義研究

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feminism)這個舶來詞

的核心理念即男女平等換言之當在男權社會

生活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面對諸

多因性別而產生的限制時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便應運而生了女性運動的第一波浪潮源於 19 世

75

紀中產階級婦女對選舉權的關注20 世紀 50-60

年代婦女運動再次蘇醒大批女性學者及作家

把女性意識的觸角伸向家庭社會身份性別

身體與自我所產生的矛盾衝突有關注女性作家

窘境的弗吉尼亞 bull 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

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rsquos Own)也有像波

娃 Simone de Beauvoir 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和貝蒂 bull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奧

秘》(The Feminine Mystique)等探討女性價值和

定位的代表著作問世

女性主義的藝術研究是一種ldquo關注作爲藝術

家贊助人觀者與 或對象的婦女rdquo的研究西

方女性藝術討論的開端是由美國藝術史學家 Linda

Nochlin 於 1971 年發表的題為《爲什麽沒有偉大

的女性藝術家》一文歸因當然是由於性別而產

生的各種歧視阻礙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10]

現今女性主義藝術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意識形

態對藝朮創作和藝術家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的

凝視對象或ldquo作爲表達與強化父權制價值觀的手

段的女性身體的拷問rdquo變得尤爲突出藝術史家

Amelia Jones 認爲女性身體具有特殊力量有潛在

的政治意圖 [11]以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和

Helene Cixous 這些女性主義藝朮史家為代表的作

品則更多地關注ldquo多元與交叉的身份mdashmdash種族

階級家庭年齡性取向等等mdashmdash是如何有助

於決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對女性的再現的rdquo[12]

比如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一定會探究義大利女藝術

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基於聖經次經中的女英雄

Judith 誅殺敵營首領 Holofernes 的故事所繪之作品

比多數男藝術家同名主題的作品更加暴力和血腥

的原因並對其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和她與別不

同的訓練創作環境買家贊助人等等細枝末

節刨根問底女性主義藝術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

究語境及方式並成功融入解構主義與後結構主

義為研究主體創造了多元性

本論文把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及女藝術家們

與同時代的女性主義運動相結合擬從女性主義

的視角探討作品有意或無意折射出的女性意識及

元素客觀評價總結這些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

對於西方幾波女性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對現代女性

繪畫的影響

2 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討論

本文從作品切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選取拉

斐爾前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所呈現

出的女性主義元素及特徵的解讀和剖析來挖掘作

品創作背後的動機及意義

這裡先嘗試解讀分析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代表作之一《良心覺醒》(Figure 1)[13]

作品的標題讓人聯想到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凱特 bull

蕭 邦(Kate Chopin) 于 1899 年 出 版 的《 覺 醒 》

(The Awakening)小說講述已婚婦女 Edna 如

何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探索自身獨立人格的

價值與需求對反傳統的渴望與掙紮致其最終選

擇死亡亨特的這幅畫作中男女主角的身份與關

係要從家居佈置散落的樂譜掛毯上飛禽啄食

莊稼及萎靡的少婦地上的貓與死鳥女主的戒

指與男主掉落的手套窗外陽光明媚綠意盎然

的景致等一系列圖像細節和象徵性來分析判斷

局促而淩亂的室內形成男女偷歡之所男主隨性

地撥撩著琴鍵為女主伴唱一首名為ldquoOften in the

Still Nightrdquo的歌女主似被某句歌詞或其聯想陡

然震懾幡然覺醒她面向敞開的窗戶望著窗

外的春意盎然從男主身上一躍而起雙目噙淚

不管這位美麗的少婦頓悟或追求的是什麼畫中

的她此刻已從小鳥依人戲謔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對自我和自身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藝術家

亨特在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偏好宗教和道德象徵性

他是拉斐爾前派宗旨最執著的實踐和引領者此

類主題無非是維多利亞時期隨處可見的墮落女性

的縮影亨特在追求自然法則和道德隱喻的同時

關注到了男權社會中的中下層女性的生存環境和

自身追求同時也下意識地喚醒了大時代下的女

性意識

初次以模特身份亮相的貧苦酒吧女安妮 bull 米勒

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76

(Annie Miller)即《良心覺醒》中的女主人公

成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和生活中的繆斯和

寵兒她與亨特和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的核心成員羅

塞蒂之間的情感糾葛導致兄弟團關係惡化之後

同亨特結緣的模特沃家姐妹范妮(Fanny Waugh)

和伊迪絲(Edith Waugh)外形上總有米勒的影子

亨特亦不惜背負亂倫的罪名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之

路 [14]

第二幅作品是源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及濟慈

的同名敘事詩《伊莎貝拉》的女主人公 Isabella 的

悲劇故事伊莎貝拉是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寵

兒這位柔弱卻又堅韌的富家小姐在尋獲自己朝思

暮想的情人 Lorenzo 的屍首後毅然砍下其頭顱

植入羅勒花盆內每日以淚滋養最後花盆被偷

Isabella 抑鬱而終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

作品(Figure 2)[15] 表現的是管家 Lorenzo 在被殺

前與 Isabella 家族聚餐以致兩人親密關係暴露的場

景Isabella 安然自若的神情舉止映襯出周圍每個

人的不安猜疑憤恨和驚恐所有細節都預示

著她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亨特(Figure 3)[16] 和

另一位後拉斐爾前派畫家沃特豪斯(Figure 4)[17]

則把焦點放在了 Isabella 和裝有愛人頭顱的羅勒花

盆上女人和自然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細想這

個纖弱之軀在陰森的樹林裡掘出愛人的屍體並割

下其頭顱埋入花盆以淚澆灌這等絕望而又殘

暴的愛情折射出金錢至上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對於

宿命的不甘與控訴Isabella 人前人後靜如處子般

的表情與其炙熱的暴力感情形成強烈對比對情

人的極端的佔有欲亦是女性主義最極端的呐喊

拉斐爾前派筆下的絕世美女們大都體型豐滿

且有一頭黝黑或者紅棕色的秀髮這與西方傳統文

化中的典型美女相悖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是傳

統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而黑色是純潔的

對立面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裡亦描寫過一位有

別於傳統的ldquo黑女士rdquo而紅色更是叛逆與非主

流的象徵維多利亞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遵循傳

統的女性標籤mdashmdash柔美而嬌弱作為拉斐爾前派

繪畫核心卻不典型的成員兩棲藝術家羅塞蒂既

是畫家又是詩人他 95 的詩歌和 98 的繪畫

都與女性有關(Sonstroem 28)[18]羅塞蒂畫中的

女模特普遍體態壯實膀大頸粗身著寬鬆的衣

袍扮演著各種中世紀聖經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這些唯美憂鬱的女性肖像幾乎成了羅塞蒂和拉

斐爾前派繪畫的標籤雖然這些特徵與拉斐爾前

派藝術成立的初衷相去甚遠其中羅塞蒂摯愛的

創作繆斯簡bull莫里斯(Jane Morris)(Figure 5-6)[19]

Figure 1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William Holman Hunt

Figure 2 Isabella (1849) John Everett Millais

77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3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868) William Holman Hunt

F igure 5 Pandora (1871)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 i g u r e 6 Proserpine (1874) Dante G a b r i e l Rossetti

Figure 4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1907)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78

Figure 7 La Ghirlandata (1873) Dante Gabriel Rossetti

Figure 8 The Roman Widow (1874) Dante Gabriel Rossetti

[20] 一反西方女性傳統一頭烏黑濃烈的長卷髮

身材與輪廓皆具陽剛之氣雖說她扮演的潘朵拉

和冥後都帶有詭邪之意但莫里斯本身作為模特

的獨特氣質和外形打破了西方傳統美女的刻板印

象羅塞蒂的獨具慧眼更昇華了莫里斯的這種另類

的獨特性讓她美得深沉而獨立而另一位羅塞

蒂的御用模特阿萊克夏 bull 懷爾丁(Alexa Wilding)

(Figure 7-8)[21] [22] 所扮演的美人及寡婦皆有著一

頭亮紅的秀髮身形碩大明豔動人花團錦簇

色彩斑斕的色調直逼感官展現出維多利亞女性

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另一面

伊麗莎白 bull 西達爾(Elizabeth Siddal)和克里

斯蒂娜 bull 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是羅塞蒂早期

作品裡的御用模特她們蒼白消瘦的儀態同上一

節提到的羅塞蒂後期作品中的創作繆斯大相徑庭

同多數拉斐爾前派的女模特一樣西達爾出身低

微她是刀具工匠的女兒被挖掘前在磨坊和縫

紉廠工作她的模特成名作《奧菲莉亞》(1851-2)

成就了米萊也使她成為了羅塞蒂的模特學生

及妻子在羅塞蒂的幫助和影響下西達爾開始

繪畫她的畫風與技巧同羅塞蒂以中世紀為主題

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哥特式造型幾何平面構

圖豐富濃烈的色彩使她即刻獲得了維多利亞著

名藝術評論家及拉斐爾前派的擁護者羅斯金(John

Ruskin)的賞識與資助《夏洛特之女》(Figure 9)

源於維多利亞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基於

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撰寫的一首抒情民謠無數藝

術家曾為這一故事創作過繪畫他們多以女主回

眸後被織布纏繞或因詛咒最後死於小船上為主題

創作但西達爾女士選取的是女主回眸的致命性

的瞬間這看似波瀾不驚衝破詛咒的孕育性的一

刻註定了她悲慘的結局西達爾作為藝術家的感

知與悟性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男藝術家但現實

生活中的她受情愛與健康所累只能活在丈夫耀

眼的光芒下 [23]與印象派的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相比西達爾的逆來順受和在藝術上的

謹小慎微更像是出身階級所致她短暫的一生映

照出女性主義微弱的掙紮和曙光與之相比羅

79陳季敏 女性主義視覺下的拉斐爾前派女性形象象徵性研究

Figure 9 The Lady of Shalott (1853) Elizabeth Siddal

Figure 10 Pencil illustrations added by Christina Rossetti in her copy of John Keble The Christian Year 1837

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身上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更

為突出

克里斯蒂娜 bull 羅塞蒂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詩

人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其兄在美術史

上的地位相較她雖不標榜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但有多部詩集為女性發聲繼而被貼上了女性主

義的標籤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因宗教信仰不

同解除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團成員之一詹姆斯 bull 科

林森(James Collinson)的婚約之後又因同一原

因相繼拒絕了兩位追求者的求婚終生未嫁克

里斯蒂娜幼時習畫卻由於性別和家庭經濟的原

因沒有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但這絲毫不影響

她的創作才情浸淫在拉斐爾前派兄弟團及詩人

與藝術家的社交圈中她時而為家人畫肖像畫

並習慣性地為自己與他人的詩作配插圖她為自

己 的 詩 集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精

靈市集》)以及為 John Keble 的宗教靈修書 The

Christian Year 私下繪製的業餘插畫及塗鴉(Figure

10)妙筆橫飛線條恣意大膽比起西達爾拘謹

的筆觸及畫風似乎更顯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曾在

她學習繪畫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布朗(Ford Madox

Brown)曾表示克里斯蒂娜若堅持繪畫創作的話

當與她哥哥相比肩

3 結語

本文選取了亨特的《良心覺醒》三位拉斐

爾前派藝術家對同一文學主題《伊莎貝拉》的不

同詮釋拉斐爾前派核心畫家羅塞蒂筆下的女性

代表形象及拉斐爾前派兩位女藝術家的經歷和作

品進行分析與解讀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討了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和現實中的女

性身份的象徵性通過對作品中及作品背後的女

性主義相關元素及拉斐爾前派女性對生活和藝術

追求的分析討論不難看出 19 世紀的男女藝術家

們已經從不同角度下意識地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

現狀身份意識並對女性不亞於男性的藝術領

80

悟與才華予以支持而女藝術家對身份的轉換和

認同亦持開放態度無論是模特藝術家還是

愛人繆斯抑或妻子她們隨心所欲盡情創作

不受外界約束作品更多的是反應內心mdashmdash即興

的情緒和想像並不刻意追求真實與技巧這種

恣意的創作倒更趨近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的藝朮風

格無論受到女性運動影響與否拉斐爾前派女

性形象與女藝術家們都為女性主義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素材她們與藝術家們彼此成就成爲藝術

家和藝朮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雖不起源於藝術但在

藝術中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女性的崛起對 19 世

紀以來的政治文化及社會各領域均產生了重大而

深遠的影響拉斐爾前派藝術以女性肖像為典型代

表開啟了象徵主義和唯美主義的風潮為現代及

後現代女性形象的創作和研究給予靈感和方向

[1] Honour Hugh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藝術史 吳介禎等譯 北京美

術攝影出版社 2013

[2] 朱伯雄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兿術家出版社 2003

[3] 張雨 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江蘇師範

大學2014

[4] 楊燦 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1

[5] All mentioned journal articles are from CNKI journal

[6] Owens Susan Christina Rossetti Poetry in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7] Marsh Jan The Legend of Elizabeth Siddal Quartet Books 2010

[8] Marsh Jan Pre-Raphaelite Women Images of Femininity Harmony Books 1988

[9] Marsh Jan and Pamela Gerrish Nunn Pre-Raphaelite Women Artists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 1997

[10] Nochlin Linda From 1971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Art Media Artnews Llc 2015

[11] Jones Amelia Body Art - Performing the Subjec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12] Cixous Heacute legrave ne and Susan Sellers The Helene Cixous Reader 1994

[13] ldquoThe Awakening Conscience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Mar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wakening_Conscience

[14] Hiramatsu Hiroshi 美的反叛者 拉斐爾前派的世界 謝玥譯 第1

版 ed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

[15] ldquoIsabella (Millais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2 July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Millais_painting)

[16] ldquo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Feb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abella_and_the_Pot_of_Basil

[17] ldquoJohn William Waterhouse and John Keats ndash 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rdquo Byronrsquos Muse 31 Oct 2017 httpbyronsmusewordpresscom20171031john-william-waterhouse-and-john-keats-isabella-and-the-pot-of-basil

[18] Sonstroem David Rossetti and the Fair Lady[M]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70 28 20

[19] ldquolsquoPandorarsquo Dante Gabriel Rossettirdquo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httpwwwliverpoolmuseumsorgukwalkerexhibitionsrossettiworkslateworkpandoraaspx

[20] ldquoProserpine (Rossetti Paint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4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erpine_(Rossetti_painting)

[21] ldquoAlexa Wildingrdqu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2 Dec 20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xa_Wilding

[22] ldquoRoman Widow bull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rdquo Pre-Raphaelite Sisterhood 14 Sept 2017 httppreraphaelitesisterhoodcomroman-widow

[23] Brown Phillip et al ldquo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Elizabeth Siddalrdquo LizzieSiddalcom httplizziesiddalcomportallizzies-art

参考文献

服務澳門

澳科大醫學院專家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測試系統

期望盡快生產應對澳門抗疫需求

2 月 11 日香港理工大學宣佈經過四年研究成功研發全自動多重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診斷系統

可快速於一小時内準確檢測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 (NCP)沙士 (SARS)中東呼吸综

合症病毒 (MERS)禽流感 (H5H7 H9) 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參與研發團隊他表示 該診斷系統目前已進行多次臨床樣本測試

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结果測試全部準確霍院長期望此技術在現時疫情下能盡快生產並在市場應

用填補現時澳門對快速及準確病毒測試的需求

81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鄭應峰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經歷了四次轉換每次轉換背後都聯繫著特定的環境因素和歷史內涵

四次轉換主要是指從清末19世紀30年代到當代的演變過程第一次是ldquo搭棚時期粵劇劇場作

為儀程的部分體現了澳門華人社會民族文化在閾限地帶的中介交融性和自我認同第二次是志

士班和抗戰時期劇場空間由劇場性向預設的在場性轉換體現了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意識第三

次是戲院時期市民文化消費的市場性決定了粵劇的職業化繁榮是粵劇劇場性的集中體現第

四次是澳門粵劇由職業化向業餘化的劇場空間轉換體現了澳門粵劇和資本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

內在聯繫

關鍵詞 澳门粤剧剧场空间在场公共领域

Spati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Yingfeng ZHENG(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The theatre space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has undergone four transformations each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 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The fi rst time was in the period of Straw Shack As a part of the ritual the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embodied the intermediary blending and self-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Macau in the threshold area The second is the period of Zhishiban and Anti-Japanese War The theatre space changed from theatricality to presupposed presence refl ec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ird is the theatre period The marketability of citizenscultural consumption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of Cantonese oper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 ection of the theatricality of Cantonese opera The fourth ti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atre space from professionalism to amateurism of Macau Cantonese Opera which refl 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au Cantonese Opera and the public domain of capital civil society

Keywords Maca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 Space Presence Public Domain

收稿日期2020-03-26修訂日期2020-04-05本文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基金項目(FRG-19-011-UIC)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鄭應峰男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戲劇

E-mail yfzhengmustedumoTel 00853-88972366

0 引言

澳門粵劇的劇場空間每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

所側重體現了粵劇文化與市民社會的環境聯繫

和內在互動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演變既有特定

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聯繫著不同的民俗內涵澳

門粵劇的發展可以從其劇場空間的轉換看到不

同階段的歷史特點反映了澳門粵劇的社會環境

82

轉換過程從澳門粵劇可以看到粵劇劇場空間

並非單純的舞臺空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

會生活的延伸歸屬於日常經驗所在的市民公共

領域

1 儀式性的劇場空間

根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清朝咸豐年間澳門已

有粵劇演出ldquo粵劇何時傳入澳門雖是一個尚

待考證的問題但起碼在 19 世紀 30 年代即已

在澳門生根開花並深受民眾歡迎rdquo[1] 在澳門粵

劇的早期階段並無固定的演出場所ldquo搭棚rdquo

成為澳門粵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所謂ldquo搭棚rdquo

是指用竹子搭建用以粵劇臨時表演隨唱隨拆

的粵劇舞臺形式今天主要見於香港澳門地區

對於澳門粵劇而言ldquo搭棚rdquo既是演出空間也

代表著相應的劇場文化清代晚期之前澳門的

劇場空間並無代表性的固定演出場所一直以ldquo搭

棚rdquo為主ldquo在清平戲院建成之前即 1870 年以前

澳門的粵劇演出場地大都在搭棚中進行rdquo[2] 這一

時期的粵劇主要以普及為主和當地華人民俗需

求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研究資料顯示1830 年

在澳門華人人口為 3 萬左右規模性的華人社會

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也是粵劇的誕生和形成時

期粵劇主要體現為民間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植

根於市民的精神意識

首先是作為ldquo酬神rdquo的儀式在澳門華人民

間信仰中以演戲的形式來感謝神明的保佑自粵

劇傳入之後即已有之即後來所稱ldquo神功戲rdquo

十六世紀利瑪竇神父到達澳門的時候記述曾見

到一種民間戲劇表演當代學者陳樹榮認為這極

有可能是粵劇的前身澳門古戲劇什麼時間開始

參與ldquo酬神rdquo儀式目前尚無確切記錄有較明

確時間記載的是澳門粵劇從藝術發展角度神

功戲促進了粵劇這一劇種的普及與推廣比如法

國旅行家畫家博爾傑 1839 年曾在澳門住過半年

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ldquo如果說廟前空地上擠

滿了各行各業的人群以及看熱鬧的人們的話那

麼廟裏卻是無人問津早晨有個別虔誠者來幾臺

前拜佛白天則杳無一人rdquo[3] 又如瑞典學者龍思

泰在《早期澳門史對澳門中國人娛樂的反對》

中說道ldquo告誡書發表的日期是 1816 年 4 月 15 日

書中以慈父般的語調勸誡說所有的基督教徒為

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遊行隊伍通過時

不能在街上或透過百葉窗簾觀看違者革除教籍

但這種懲戒無法實行因為在基督教徒總人數中

也許不到 50 名為成年人他們能夠抑制誘惑的衝

動然而其他人卻認為觀看是一種享樂中國

人的儀式太隆重了整整持續了三天rdquo[4]

然而神功戲粵劇如果僅僅作為民眾娛樂的形

式則仍未能解釋粵劇在早期幾乎以ldquo搭棚rdquo存在

的問題ldquo搭棚rdquo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屬於祭祀程

式深層次則聯繫著在澳華人的身份認同有學

者認為ldquo中國戲曲是世俗的宗教祭禮有了宗教

並不一定就會產生戲曲但是沒有宗教戲曲是

決然不會產生rdquo[5] 由此可見戲劇和宗教信仰的密

切聯繫神功戲的演出舞臺一般都是臨時搭建在

廟宇的對面讓神明ldquo觀演rdquo以示酬謝在澳

門而言ldquo舉辦神功戲演出照例都要搭建戲棚

戲棚多在廟前空地搭建面向神壇以方便神佛

觀賞酬神之戲rdquo[6] 在這個意義上粵劇的劇場空

間已經不僅僅體現演出的設施功能更是作為神

佛ldquo觀演rdquo的專門性場所帶有濃厚的儀式色彩

而這一儀式則與當時澳門人口結構和社會分層有

關神功戲出現的清末在澳華人日漸增多資

本主義ldquo專營rdquo模式的推行使澳門華商階層開

始出現然而ldquo葡化華人在價值觀念上趨同於

西方卻不被西人所完全接納在故土上對lsquo祖

國rsquo懷有深厚的情感家鄉人卻已將其唾棄葡

人沒有將葡化華人視為同族的人中國人則視之

為lsquo假洋鬼子rsquo這勢必會使得這些人在民族情

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亂rdquo[7] 由於澳門所處位置

特殊毗鄰大陸文化交流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母文化影響非常強大有力地抵抗著外來文化屬

性的侵佔ldquo澳門處於中西交融地帶文化視野

的包容性使其具備lsquo文化中介rsquo的特色rdquo[8]ldquo文

83

化中介rdquo的特點實際上使被殖民者和殖民宗主國

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對抗的關係

ldquo於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在優越與自卑純正與

摻雜模仿與戲弄的矛盾狀態中經常形成一種

既排斥又吸引的依存關係rdquo[9] 又如在十九世紀的

澳門土生葡人在社會地位上要高於一般華人

但對於血統純正的葡萄牙人來說又低了一等

在這種略微矛盾的身份狀態中土生葡人戲侃葡

萄牙人為ldquo牛叔rdquo(ldquo牛叔rdquo一說見澳門土生葡

語話劇《畢哥去西洋》土生葡人調侃葡國葡人

為ldquoNgau-sokrdquo)大致說明了澳門城市當時類

後殖民文化的社會結構特徵粵劇神功戲結合為

民俗祭祀儀式顯在部分實際上已經通向精神層

面的自我提升通過祭祀神明這樣的儀程來喚

起和提醒當地華人的歷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從

而獲得在社會結構中的自我認同在殖民者外來

文化和母文化的間隙中保持一種適當的精神張力

粵劇神功戲處在在地文化和外來殖民文化的罅隙

交融地帶粵劇正是在祭祀神功戲這樣的層面彰

顯了當地華人的文化潛意識

2 民族意識的劇場空間

粵劇劇場空間的第二次轉換是在清末志士班

時期孫中山提出ldqu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quo的口

號進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1889 年陳少白

等人利用粵劇來宣傳革命成立粵劇組織是為

ldquo志士班rdquo的開始ldquo這種志士班以宣傳革命

改良戲劇為宗旨時人稱之為新劇或新派劇以

示有別於舊式戲班helliphellip乙巳(一九 Ο 五年)東在

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登出開眼所排新劇頗博

世人好評實開粵省粵劇界革命之先聲rdquo[10] 志

士班在澳門的活動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功用而

輕娛樂比如香港記者黃魯逸黃軒胄歐博

明等人在澳門成立ldquo優天社rdquo數月而散ldquo該

社(優天社)設於澳門籌備數月後舉行首演 當

時許多社會名流出席觀看並大聲喝采鼓掌而

黃魯逸認為這些上層人士認可反說明下層群眾

認為不可說明了改良的不徹底和失敗遂決定

將優天社宣佈解散改名優天影社表示要徹底

改良的決心rdquo[11] 黃魯逸志不稍懈邀請黃軒胄

陳鐵軍等人在澳門成立優天影社不久也解散了

澳門優天社優天影社都屬於志士班的範疇其

主要是為社會政治目的服務在藝術上有突破和

改良之處時人稱為改良粵劇但也帶有探索過

程的粗糙之處當時自詡正統粵劇的ldquo紅船班rdquo

嘲笑志士班稱之為ldquo白船班rdquo以示區別在

劇場空間的選擇上志士班不拘一格到廣東各

地南洋華僑聚居地巡迴演出其主要目的是為

了推翻滿清籌措軍火物資

志士班在澳門的演出突破了神功戲ldquo搭棚rdquo

的範疇實際上也是對演劇文化意識的外向延伸

這時候的粵劇實際上是以社會空間作為劇場設

定空間以塑造真實的在場來取代傳統程式化表

演的劇場是從儀式向現實的轉化是精神力量

尋求生活依據的社會實踐這種在場是指接近

真實的幻覺也即戲劇在場性的幻覺性體現這

從志士班改良粵劇的兩大特徵可以看得出來一

是大量採用粵語演劇最早的粵劇只有地域意義

以流行在兩廣地區為特徵演劇語言並非粵語

ldquo以前的粵劇用戲棚官話唱梆黃板腔和念白

舞臺上使用的語言和觀眾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helliphellip改良新戲的舞臺實踐驅使志

士班的演員在扮演多種角色時使用廣州方言去演

唱舞臺語言的改變直接促進了唱詞唱腔的

生活化和通俗化rdquo[11] 採用粵語演劇是由志士班

的任務所決定的就是要通過戲劇演出來喚起民

眾的反封建革命意識當時作為和內地毗鄰的澳

門其精神內蘊和其他中國人渴望擺脫貧弱走向

富強的意識是共鳴的甚至因為接觸到西方殖民

文化的影響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讓這種願

望還要更強烈一些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革命

志士班在演劇過程中直接用粵語演講現身說法

這一做法影響了其他的粵劇戲班甚至傳統粵劇行

會組織八和會館也掛出了ldquo籍古代衣冠實行宣傳

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rdquo的對聯第二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4

是大量創作改編時事新劇如早期志士班的《皇

帝征蚩尤》《六國朝宗》《文天祥殉國》優天社

優天影的《 虐牌報》《 賊現官身》《火燒大沙頭》

《盲公問米》《義刺馬申儀》等都是和時事有關

或映射當時社會的像《盲公問米》是反對迷信

《義刺馬申儀》是針對清朝高官《自梳女不落

家》是揭露社會黑暗等等志士班的劇場空間

和在場性緊密相關這一特點體現出反傳統舞臺

的傾向傳統舞臺和劇場性程式化表意性等

聯繫在一起而志士班的宗旨則是要觀眾聯繫當

下是要寫實再現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特

徵使改良粵劇和文明新戲的話劇有不少重疊之處

也正是這樣的舞臺特徵使得志士班在辛亥革命

之後走向了衰落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ldquo在場性rdquo

依據的喪失

志士班之後再次突破舞臺依據尋求在場

性再現的澳門粵劇空間轉換階段就是在抗戰時期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當時澳門的《朝陽日報》

和《大眾報》聯合發起組織了ldquo澳門學界音樂界體

育界戲劇界救災會rdquo時人稱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

ldquo在lsquo四界救災會rsquo遊藝部中包含了一支以粵劇名

伶為代表的粵劇股粵劇股主任為粵曲名家陳卓

瑩副主任是粵劇紅伶任劍輝和張植華helliphellip當晚

先後有麗仙惠蘭寄塵杜鵑兒紅玲彩雲

六位粵劇藝術家演唱了《搥烏龜》《琵琶紅淚》《無

定河邊骨》《關山胡馬渡黃魂》《血濺紅樓》等曲

目演出中的許多唱段慷慨激昂使得在場觀眾

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博得了陣陣掌聲rdquo[12] 此後

澳門粵劇界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愛國演劇活動

這一特殊時期的澳門粵劇已不似改良粵劇階段

的探索如帶有大段獨白演講體系日臻完善

經典劇碼日趨完整甚至即將迎來澳門粵劇的巔

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劇場空間的轉換中依然帶

有突破舞臺力圖再現在場性的特點比如四界

救災會的戲劇界到茶樓演出到臨近的香山縣演

出無不是為了喚起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歷史在場

澳門抗戰粵劇和志士班改良粵劇雖先後相隔幾十

年然而其劇場空間的在場性特點是一致的其

對應的就是在地文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認知

3 劇場空間的劇場性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第三次轉換是在澳門戲院

興起時期大致以清平戲院的啟用始至二十世

紀五十年代永樂戲院的建成澳門從十九世紀末

開始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前後相繼

的中式戲院的修建過程主要戲院的時間點如下

清平戲院 1870 年開始修造1875 年正式啟用域

多利戲院 1911 年建成國華戲院 1929 年建成

南京戲院 1933 年開業平安戲院 1935 年開業

1940 年樂斯戲院開業還有後來居上 1952 年建成

的永樂戲院澳門中式戲院的陸續建成主要基於

兩個產業一是粵劇二是電影業比如清平戲

院主要以演粵劇為主域多利戲院主攻電影兼

演粵劇永樂戲院既演電影又支持演劇戲院

的出現使澳門粵劇迎來發展的巔峰時期形成

了和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粵劇文化消費期

首先戲院期帶來的最顯著後果就是澳門粵劇

的職業化發展在戲院期到來之前澳門粵劇主要

是以民間化外來化的形式存在有名的劇團班

社較少更缺乏常駐澳門的劇團逢有節日慶典

祭祀禮儀重大事件粵劇以不定期的形式演出

談不上有真正的本土粵劇在一系列劇院建成之

後澳門逐漸出現了常駐的正規班社劇團各

劇院也以某某名班作為自己的招牌以延攬觀眾

進入戲院期之後在澳門演出的劇團數不勝數

像三十年代人壽年劇團劍花豔影勝壽年劇團

興中華劇團等四十年代覺先聲劇團新日月星

劇團平安劇團新聲劇團等等這些劇團大部

分是外來的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劇團常駐澳

門喜歡臨時組班以班牌為號召吸引觀演促

使了澳門本地粵劇職業化的形成其中一個顯著

標誌就是 1943 年澳門新聲劇團的成立新聲劇團

以任劍輝歐陽儉白雪仙靚次伯等人為骨幹

陣容固定在澳門長期演出成為澳門職業名班

澳門粵劇的職業化意味著劇場空間從志士班抗

85

戰時期的在場拉回到劇場而這一選擇是由觀眾

決定的同時又和澳門粵劇普及時期的十九世

紀不同那時的神功戲劇場是作為儀式化的一部

分必須以搭棚的形式演出於神廟的旁邊如果

將舞臺演出視作文本那麼澳門戲院恰恰是要將

劇場空間和文本進行剝離讓觀眾進入由文本所

建構的劇場世界在現實當中各劇院紛紛解數

以標榜各自的先進設施為噱頭來吸引觀演如

1942 年 6 月 3 日國華戲院在報紙上刊出ldquo獨家

啟用電風扇rdquo字樣廣告又如 1942 年 11 月 14 日

再度啟業的海鏡戲院在報紙上打廣告放出ldquo唯

一高尚娛樂場所rdquo字樣戲院作為劇場空間的提供

一方營造舒適便捷的觀劇環境是為了塑造更好

的劇場觀演氛圍也可以說是為了切斷觀眾在進

入觀演時與外界的聯繫減少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而這一結果也是市場化的選擇比如 1942 年 9 月

澳門為了試用新發電機規定每晚 9 時至 12 時不

能啟用馬達要求各戲院停放夜場ldquo但院商叫

苦連天紛稱放映時間過早導致觀眾銳減rdquo[13]

那時的戲院不能不考慮市民的觀演感受而成立

於五十年代初的永樂戲院則是繼清平戲院之後最

重要的粵劇演出場所1979 年在此演出廣東粵劇

《搜書院》吸引了包括澳門總督在內一大批社

會名流前來觀演永樂戲院是澳門粵劇戲院期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戲院期帶來的第二個後果就是澳門粵劇的革

新和發展戲院文化的形成讓澳門有了常駐劇

團的基礎形成劇團爭勝的局面其後果就是各

劇團推陳出新在客觀上推動了粵劇藝術的發展

首先是形成名角班底競爭與合作局面如覺先

聲劇團以薛覺先為台柱義擎天由靚少鳳率領

新聲劇團則有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國壽年

台柱有白玉堂廖俠懷上海妹各戲院則延請

名班以招來觀眾如平安戲院和任白的新聲

劇團長期合作而域多利戲院則打出大觀劇團的

招牌兩大劇團在 1944 年形成爭勝局面1945 年

新聲劇團和清平戲院的太上劇團形成對壘這些

戲院劇團在商業上形成競爭同時也不乏同行

業的合作如平安戲院邀約太上劇團合作改革粵

劇另外劇人之間的另外組班客串也是常有之

事其次是促使澳門粵劇不斷推出新劇創造了

一批經典作品像與任劍輝關係密切的徐若呆

為鏡花豔影創作了《雙鳳擁蛟龍》《漢奸之子》

令鏡花豔影劇團震動澳門香港後來徐若呆又

為新聲劇團創作了《晨妻暮嫂》《紅樓夢》等粵

劇經典讓新聲劇團名動一時何非凡創作《情

僧偷到瀟湘館》火爆異常還有馮志芬唐滌

生廖俠懷等都為澳門粵劇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

的作品新聲劇團還演出由話劇改編成粵劇的《雷

雨》第三就是根據戲院設施改善粵劇舞臺佈景

和設置ldquo像lsquo覺先聲rsquo於國華演出時曾邀請lsquo結

他聖手崔薇林客串玩電結他rsquordquo[13] 甚至粵劇還

取用話劇舞臺佈景的長處聘請澳門話劇人員為粵

劇佈景ldquo近來本澳的粵劇壇上卷起了一種新

風尚那就是話劇工作人從事於粵班佈景之白

熱化趙鍵黃濤開其端而鮑洛夫又起而繼之helliphellip

擇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有虛心合作的最好辦法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寧非觀眾之眼福不淺

嗎rdquo[14] 澳門戲院期和粵劇的發展與革新有重要

聯繫其直接動力是來自於市民的文化消費選擇

戲院這一劇場空間是澳門粵劇職業化的見證和符

號然而澳門粵劇的戲院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之

後因為這時觀眾回流粵港和其他各地電影業

復蘇促使澳門粵劇職業化趨於消失但是在澳

門粵劇職業化的戲院期粵劇卻得到了有力的推

廣最終使粵劇走向市民化和普及化

4 日常經驗的劇場空間

澳門粵劇的第四次劇場空間轉換是在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以來的當代經歷了一個從戲院到社

區從職業向業餘普及的社會轉換過程太平洋

戰爭結束後澳門粵劇趨於冷清職業劇團紛紛

回流或解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業的重新興

起和戰時人口的回流ldquo香港事變後的時年本

澳的粵班稀少到差不多沒有了電影片也是殘舊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6

不堪張雪峰領導下lsquo藝聯rsquo延續了四十多天的

生命在澳門一樣的能夠賣座但不一定是lsquo藝

聯rsquo劇團本身的成功當時是無戲可看rdquo[15]ldquo雖

然二戰期間沒有戲院倒閉但放映拷貝不足大

量粵劇公演亦見經營的困難跨過 1945 年戲

院的鑼鼓聲逐漸緩慢下來澳門的粵劇演出亦盛

況不再除了清平戲院其他戲院都恢復放映電

影rdquo[13] 粵劇和話劇一樣職業化的過程伴隨著

戰爭這個客觀環境但是粵劇的發展要比話劇更

繁榮一些

澳門粵劇在戰後的劇場空間顯著的轉換是

退出戲院劇場向公園廣場乃至私人庭院轉

移這一轉移雖然意味著粵劇職業化的退場

但是和職業化之前情況不同的是粵劇在澳門市民

中得到極大的推廣粵劇真正成為澳門的民俗文

化戰後澳門粵劇民俗化主要從兩大形式上展

首先是粵劇的曲藝化發展粵劇和粵曲本屬

於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別粵劇如其他劇種強調

唱念做打照顧各大行當粵曲曲本以唱腔為主

演唱者一人分飾多角以代言敘述為主兩者互

相借鑒互相吸收共同發展但是在民間這

兩者的區分並不是那麼嚴格許多人把粵曲當成

粵劇的分化戰後原來的戲院為適應市場以

演電影為主粵劇失去了原有的劇場空間然而

在市民中卻培養了許多愛好者其顯著標誌就是

各種粵劇曲藝團體的成立和出現ldquo50 年代中期

澳門興起清池頤園等十多個音樂曲藝會(社)

1961 年澳門濠鏡業餘音樂會成立首任會長是

何賢副會長是崔德祺陳瓊rdquo[6]70 年代有澳門

祥樂樂團青年曲藝團海濤粵劇曲藝會等80

年代有澳門音樂曲藝協會黑沙環區協會粵樂組

等90 年代的粵劇曲藝組更是如雨後春筍2004

年 10 月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像這些社團粵

劇粵曲兼攻多以曲藝為主劇曲相融也有主

攻粵劇的社團像 1991 年成立的澳門勵進粵劇社

1994 年成立的娛樂之友曲藝會但是曲藝團體在

澳門占絕對多數如果要嚴格區分曲劇像粵曲

的ldquo師娘rdquo女伶茶座等傳統標誌已經逐步喪失

劇和曲在戰後的澳門形成合流之勢形成了澳門

粵劇的曲藝化曲藝化使得粵劇不再拘束於舞臺

也不必拘於做表對劇場空間的要求大為減少

極適合在市民中開展有利於為粵劇文化的傳承

培養後備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粵劇不僅深

入市民生活而且成為民間對外交流的常見藝術

品類粵劇的劇場空間可以說是收縮了由唱念

做打變成以唱為主主要在較戲院為小的空間開

展在這種情況下由戲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

空闊的劇場空間已經消失由適合表意轉為以欣

賞節奏韻律為主劇場性要素逐步減少故事

內容或不再完整而音樂的比重得到強調標誌

著市民審美趣味的偏轉

承粵劇劇場空間的轉換而來澳門粵劇在戰

後的當代逐漸形成一種公園演劇文化有些曲藝

社有專門的室內訓練場所或操練地點但並不普

遍對於更廣泛的粵劇愛好者而言公園則成為

他們社會生活的延伸公園具有日常的便利在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看來社會空間包含日常生

活經驗的重要性公園這一場所並不僅僅是粵

劇操演練習的地點市民在此聚集在此談論和

分享粵劇作為精神文化和資本市民社會的公共

性聯繫在一起由粵劇而形成的公園文化從而成

為澳門這一獨特城市的文化表徵粵劇的公園文

化形成於戰後的當代歷史較久的有盧廉若公園

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像盧廉若公

園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何賢先生助葡澳政府購

入的盧九花園修葺後對公眾開放重新命名而

成的公園公園建成後這裏成為粵劇粵曲操

演的重要場所唱曲演劇一般從上午九點到中午

像三角花園祐漢公園白鴿巢公園也有不少票

友戲迷甚至引發了附近居民的一些雜訊投訴

公園演劇文化對於粵劇發展而言重要的影響在

於將粵劇從劇場性轉換為非劇場的自娛性主要

體現為音樂關注實際上是形成了新的審美方向

經久不衰的神功戲可為一例當下澳門的神功戲

已是粵劇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但與前此階段的

87

神功戲有所不同以前的神功戲主要是儀式化

演劇劇場就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借由演劇而表

達對神明的感恩正是演劇所要達到的劇場性人

的情感跟戲是高度融合的然而公園演劇文化實

現了粵劇的通俗性轉換公園這一天然ldquo劇場rdquo

恰恰是提醒了人與戲的距離感和審視化由隨意

的自娛目的形成的觀演不可避免導致粵劇傳統

審美標準的游離更多時候是戲就人而非人就

戲體現出粵劇曲藝化的特色今天的神功戲

減少了過往的儀式化和神秘性更多地成為一種

節日慶典一種民俗的紀念方式比如說現在的

哪吒廟神功戲哪吒仔不再站立成人肩頭散花

仙女也有成年女性參與這都和以往不同但是

卻強化了粵劇的市民性和現場感這正是由劇場

空間轉換帶來相應民俗形成的一個例證有了民

俗文化的鋪墊澳門粵劇才具有了成為本地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基礎

澳門粵劇發展從 19 世紀 30 年代至當代

社會經歷了近 200 年的時間依然方興未艾

以神功戲起劇場空間以特定的ldquo搭棚rdquo內化為

祭祀和儀式的一部分內中隱含著文化閾限地帶

存在的民族意識粵劇在民間形成一種自由的發

展形勢在辛亥革命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澳門粵劇

以其文化歸屬由空間劇場向預設社會劇場轉換

劇場空間帶有強烈的在場意識形成志士班和抗

戰兩大戲劇在場同時在戰爭期間因為電影

凋零的客觀環境澳門粵劇迎來了職業發展的黃

金時期戲院成為這一時期劇場空間的標誌市

民的選擇使粵劇經歷了在場向劇場的轉向隨著

戰爭的結束澳門粵劇重歸平靜但是此前的

職業化卻大大促進了粵劇的業餘發展澳門業餘

粵劇收縮了劇場性空間造成人與劇的疏離與審

視並逐步形成公園演劇文化公園演劇文化是

澳門粵劇收縮劇場性通向世俗化的重要轉變

也是使澳門粵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社會

基礎作為社會空間行為的延伸公園演劇在市

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從整體而言澳門粵劇劇場空間的四次轉變

分別對應的是清末民俗時期國族意識時期戰

爭環境時期當代市民時期體現了粵劇因應市

民需求而產生的藝術轉變進程粵劇藝術具體而

微有著適應時代的不同改變對於當代粵劇而

言如何適應市民突破固定劇場限制的大眾化要

求以及在大眾娛樂文化浪潮中獲得更多年輕人

的認可和支持是關係粵劇藝術未來生命力的重

要思考方向

[1] 李岩 繽紛妙響 澳門音樂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

[2] 楊迪 戲棚劇院私夥局mdashmdash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粵劇活動

的場所變化 戲曲研究 2017 100(2) 66

[3] 轉引自陳棟 天府瑤光百載神功戲 澳門 2001 22 36

[4] 轉引自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5] 郭英德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 香港國際文化出

版社 1998

[6] 張靜 升平戲樂澳門戲曲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7] 陳文源李琴 明清時期澳門人口族群與階層分析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33(3) 186

[8] 鄭應峰 澳門本土環境劇場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戲劇 2019 64(2) 104

[9] 生安鋒 霍米bull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 張福光(整理) 廣東早期及抗戰前的話劇概述 中國戲劇家協

會廣東分會廣東話劇研究會(編) 廣東話劇運動史料集bull第一集 1984 2

[11] 謝彬籌 清末民初的粵劇改良活動 學術研究 1982 25(1) 8882

[12] 何燕漪 抗戰時期ldquo澳門四界救災會rdquo的愛國活動 人文天下 2015 9 87

[13] 黃夏柏 澳門戲院志 香港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 2012

[14] 佚名 話劇人從事粵班佈景的白熱化 鮑洛夫設計ldquo紅樓夢rdquo 從此話劇粵劇打成一片[N] 澳門市民日報 1945-8-7

[15] 佚名 藝聯劇團是機會者 澳門的話劇運動 劉芳排演lsquo金玉滿

堂rsquo定下六月計畫[N] 澳門市民日報 1944-12-3

参考文献

鄭應峰 澳門粵劇劇場空間文化演變探析

8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蕭寶鳳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

摘要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他早年曾受存在主義哲學的重大影響此後對人的

存在的關注也一直是他思想中的內在因素本文通過探討他對兩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和

薩特思想的繼承和批判並大致勾勒他本人的思想發展脈絡考察馬爾庫塞思想中存在主義思想

因素的消長

關鍵詞 馬爾庫塞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

Thinking of Being and Pursuing Historic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cuses Thought and Existentialism

Baofeng XIAO(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Marc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ologis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ttention to the human existence is all along the intrinsic factors in his thinking philosophy which 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great forepart infl uence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on him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ebb and fl ow of the factors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Marcusersquos thinking philosophy through drawing the venation of his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hi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wo Existentialism masters Heidegger and Sartre

Keywords Marcuse Heidegger Sartre Existentialism

收稿日期2020-06-23修訂日期2020-08-28通訊作者蕭寶鳳女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

E-mail bfxiaomustedumoTel 00853-88972801

0 引言

赫 伯 特 bull 馬 爾 庫 塞(Herbert Marcuse1898-

1978)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巨擘早年研究

德國文學海德格爾黑格爾後轉向弗洛依德

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ldquo嫁接性rdquo

的特點即會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文化思潮

從中尋找批判理論的生長點根據馬爾庫塞在不

同歷史時期所受的理論影響及其相關著作中顯現

的研究重心的轉換研究者認為他的思想發展軌

跡依次是海德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黑格

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rarr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

89

主義者本文擬對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存在主義因

素作一大略考察在他的思想起步階段海德格

爾曾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馬爾庫塞最終背

離了這一哲學路徑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人的存

在的關注一直是馬爾庫塞思想的內在因素其晚

期作品也常被視為向早年海德格爾時期 的回歸 [1]

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馬爾庫塞還曾認真研讀過

另一位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著作並對其有關於

個體內在自由的論述進行了批判但在他的晚期

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中卻又可看到對於薩特思想

的遙相呼應

1 探尋ldquo具體的哲學rdquo

1928 年- 1932 年是馬爾庫塞的ldquo海德格爾化

的馬克思主義者rdquo時期他此時師從於海德格爾

嘗試把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

來一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對人的具體存在

的關注使它從對經濟決定論的過度執著中解放

出來另一方面賦予存在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的

歷史感把對人的本質的探詢帶入真正的社會關

係和歷史場景中

1918 年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失敗以後馬爾庫

塞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有效性感到懷疑他脫離

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投入到對德國浪漫主義

文學的研究中並於 1922 年完成他的第一部著述

《德國藝術小說》1927 年馬爾庫塞研讀了海

德格爾的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從中發現了

繼胡塞爾現象學之後的ldquo哲學的又一個新起點rdquo

馬爾庫塞晚年在一次談話中說道ldquo我們在海德

格爾那裡發現了我們曾經在胡塞爾那裡發現的東

西即一種新的開端一種新的希望以便把哲

學置之於真正具體的基礎mdashmdash讓哲學關注人的生

存人的條件而不是那些純屬抽象的觀念和原

則 [2]rdquo他於 1928 年進入弗萊堡大學成為海德

格爾的弟子馬爾庫塞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接受

啟發他創造一種關注人的實存的具體哲學他在

弗萊堡大學時期發表的論文中認為海德格爾的

《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標誌意味著資產

階級哲學從內部消解了自己並打開了一條通向

具體哲學的新途徑在馬爾庫塞的這一階段的作

品中用到了很多海德格爾的特有詞彙如ldquo被

拋處境rdquoldquo決斷rdquoldquo此在rdquoldquo關切rdquo可以說

寫作這兩篇論文時他完全在其老師的思想籠罩

之下

馬爾庫塞試圖綜合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

存在主義但是憑著他哲學家的敏銳意識和馬

克思主義者的激進立場他很快發現之前將海

德格爾的思想當作一種具體哲學是一種誤認儘

管海德格爾大談歷史性但這種歷史性從來都是

非歷史的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以時間為本性

的此在(Dasein)從根本上就是歷史地生存著但

這並不同於所謂的ldquo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rdquo此

在並非由於總在ldquo歷史之中rdquo而是時間性的恰

恰相反由於它本來就是緣構時性的它才歷史

性地生存ldquo時間性就是這種原本的在自身之中

並為了自身地lsquo出離自身rsquordquo而ldquo將來rdquoldquo已

在rdquoldquo當前rdquo這些已被刻畫的現象為時間性的諸

ldquo出神態rdquo或ldquo逸出態rdquo[3]馬爾庫塞認為這種

存在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存在和時間性概念事實上

排斥了具體的歷史並將ldquo人rdquo和他的ldquo世界rdquo

從宏大的歷史社會整體和動態的歷史性中抽離了

出來使人的此在的現象學跳過了歷史此在的物

質內容而這種非歷史傾向在面對歷史時不能產

生他所期待的激進行為

馬爾庫塞認為需要以更積極的哲學來調合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中遺世獨立的靜觀冥思

色彩和對於歷史的消極性使其從ldquo歷史性rdquo回

到真實ldquo歷史rdquo場景將存在本體論轉為歷史本

體論他選擇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即試圖融合黑

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

體論由此打開將歷史性證明為此在的根本規定

性的道路這形成了馬爾庫塞彼時思想探尋路徑

的獨特標記 [4]馬爾庫塞始終強調思想對具體的

社會 - 歷史場景的介入與批判功能在《試論一

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1928)一文中馬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0

爾庫塞明確地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科學理

論helliphellip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和歷史行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對資產階級社會的革

命性批判的理論rdquo相對於海德格爾黑格爾哲

學的理性主義及其對總體性和否定性的關注無疑

與馬爾庫塞的思想底色更為契合mdashmdash對馬爾庫塞

來說他始終更關切在革命實踐中而非在哲學意

義上實現人的主體解放

馬爾庫塞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申

請教職的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和歷史理論的基

礎》是對《存在與時間》的一種解構式閱讀黑

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人的本質看作一個自

我創造的過程把人的歷史看作人的自我創造和

自我實現的歷史而人的現實性就體現為從人的

本質力量外化到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從而為歷

史的運動找到了思辨的表達馬爾庫塞在論文中

引入了黑格爾的此種ldquo否定性辯證法rdquo和ldquo歷史

原則rdquo賦予實踐唯物主義哲學以批判價值和革

命功能為真正克服異化與實現人的本質和解放

指明道路馬爾庫塞試圖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意

義上的ldquo歷史性rdquoldquo存在rdquo概念注入海德格爾的

存在和時間性中最終以一種迂迴的策略從內部

解構了海德格爾的靜態的ldquo存在和時間性rdquo使

它們敞向更為宏大的動態的歷史mdashmdashldquo社會整體

和歷史性rdquo如此一來海德格爾以現象學原則

清除出的黑格爾的ldquo存在的歷史性rdquo和ldquo歷史的

流動性rdquo被馬爾庫塞重新召喚回來ldquo人在世界

中的存在rdquo變成了ldquo人在歷史 - 社會整體中的存

在rdquo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個人被置於人

與人的關係之中ldquo我rdquo成了ldquo我們rdquo馬爾庫

塞所做的這個推演正對應於馬克思的階級學說

而階級才是新的歷史運動的承擔者海德格爾顯

然看到了馬爾庫塞綜合唯物史觀與存在之思的思

想路徑的激進色彩及其對自己思想的背離他拒

絕授予馬爾庫塞授課資格這樣馬爾庫塞離開

了弗萊堡大學並在胡塞爾和阿多諾等人的引薦下

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1933 年納粹上臺

馬爾庫塞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成員一起流亡到

美國結束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甚至

不再在此後的著作中使用海德格爾的術語

2 對薩特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

當馬爾庫塞於 1948 年再次接觸存在主義時

他已是一個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那時

在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存在主義是薩特的ldquo存在主

義的馬克思主義rdquo薩特的這種整合存在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與馬爾庫塞哲學思考第一

階段所做的努力有神似之處不過與馬爾庫塞不

同的是薩特是由現象學存在主義走到存在主義

的馬克思主義如果說 1932 年《黑格爾的本體論

和歷史理論的基礎》是由內部迂回地批判了存在

主義的話這時的馬爾庫塞已經擺脫了存在主義

的影響完全從外部來對存在主義進行再批判

當然此時的薩特也還未實現在《辯證理性批判》

中對ldquo歷史人學rdquo的理論構建

任何哲學都如文學一樣是對一定歷史狀況的

表述與回應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文學尤其如此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是他在巴黎淪陷時期撰寫

並於 1944 年出版的當時他正體驗著現代世界的

恐怖和戰爭對人身自由的殘酷剝奪這種極端體

驗促使其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下降至生存

的人道主義層面將被抽象描繪的存在論意義上

的 Being 闡說為 human beingsldquo籌畫rdquo成了必須

為之負責的ldquo選擇rdquo在《沉默的共和國》一文中

薩特描述了從 1940 年到 1945 年法國抵抗運動時

期的生活這是一群失去了大地和世界並被拋入

他人之中的個體正因為有外在的壓迫力量強迫

人們保持沉默壓制人們的反抗行動在這種處

境下人們的語言行動和選擇也便有了特別的

意義具有原則宣言的價值 [5]在薩特的思想裡

純粹的本體論和現象學由於現實歷史的侵入而退

隱他繼承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個人但個

人不再身處海德格爾哲學世界中去歷史化的寂靜

安穩的大地而是被拋入到德國人佔領下的巴黎

91

進入到一種極限處境中這種包圍著真實個體的

處境是一種召喚由人們自己去用行動作出選擇

和定義自由薩特曾說過納粹的法西斯統治使

他真正理解了自由的本質它意味著一種ldquo意向

性的行動rdquo即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一種意向性的

自由選擇去獲得自己的本質創造自己的價值

存在主義不是一種靜觀主義的哲學而是告訴人

們希望只存在於人的行動之中只有行動才能

使人生活得有意義他認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最

終的不可剝奪的自由是說一聲ldquo不rdquo[6]

馬爾庫塞認為薩特所主張的在死亡與奴役之

間的自由選擇既不自由也不是一種選擇他嚴

厲地指出薩特絕對自由的哲學的藝術遊戲ldquo每一

肯定都演示到它的否定把每一陳述都變成為它

的反論把每一觀點都推及荒誕使自由成為強制

而使強制成為自由使選擇成為必然使必然成

為選擇從哲學到純文學又從純文學到哲學

把本體論與性欲攪在一起rdquo [7]他認為薩特的生存

論分析抽象掉了構成經驗的具體性的歷史性因素

這些歷史性因素只是用來圖解形而上學思想和元 -

歷史性思想而薩特關於自由與選擇的唯心論表

述反而填平了劊子手和被迫害者之間的鴻溝mdashmdash

他們都是自由的自負其責的選擇的主人mdashmdash這無

疑歪曲了人的真實存在也使ldquo自由rdquo的含義喪

失殆盡使得存在主義哲學的激進主義成為一種

假象而且儘管薩特在其ldquo欲望態度rdquo的分析

中觸及到了唯物主義原則的革命性作用但卻依

然局限在哲學的框架內並未導向對意識形態與

社會組織本身的摧毀因而薩特的ldquo內在自由rdquo

說到底只不過是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最後避難

所在這個思想階段的馬爾庫塞對ldquo內在自由rdquo

是心懷抗拒的因為它排除了一種從外部改變不

自由狀況的革命激情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

立場使他堅持要探究人的實在必須邁出哲學

的殿堂進入社會理論的領域他強調存在主義

應由哲學意識形態向革命理論轉向將對人類自

由的界定由意識的領域轉到物質滿足的領域從

苦役的領域轉到快樂的領域從道德原則的領域

轉到快樂原則的領域即是說只有社會革命才

會使社會主體得到解放從而現實地實現自由

ldquo他人即地獄rdquo這是薩特的哲學中最聳人

聽聞最為人熟知的話了在闡釋ldquo我rdquo與ldquo他者rdquo

的對立時薩特說ldquo由於把我擲於我之外而拋向

一些同時逃避我又定義我的結果一開始就對我

揭示了他人rdquo他者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透明的

存在ldquo他者的存在就其本性來看是一件偶

然的不可歸納的事實他者是被遭遇到他不

是被(自我)建構起來的 [8]rdquo我把握不了他者

存在的真實性而他者的存在本身對我則是一個

威脅是我的世界的侵佔者他者的ldquo看rdquo總是

像美杜莎的凝視一樣使我成為一個ldquo被欣賞和評

價的物件rdquo使我的自我世界轉化為一個ldquo物化rdquo

的世界在論述這種物化關係時薩特甚至認為

平常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男女雙方不斷

把對方貶為物的過程因為快感正來源於雙方把

對方的身體當作物來利用所獲的征服感並導致

施虐和受虐兩種情況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

化這可以說是一種極富創意的關於情感的心理

學理論馬爾庫塞認為ldquo薩特的人際關係主要是

一種身體關係rdquo而他並不認為身體關係就是像

薩特所認為的一種物化關係他有更為激進樂觀

的看法這可以看作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弗洛

伊德學說的ldquo愛欲rdquo作為其新的哲學體系出發點

的徵兆馬爾庫塞指出薩特的哲學世界並非指

向ldquo歷史-社會rdquo而是一個ldquo人際關係rdquo的社會

其所規定的人際之間的內在矛盾並非現實的全

面的本質的ldquo人性rdquo危機對馬克思意義上的

社會運動的信念與介入精神使馬爾庫塞看到群體

聯合的重要性他強調立足於人的社會存在來探

索人的解放問題由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定的社

會團體的作用與反作用來創造ldquo國家rdquoldquo階級rdquo

馬爾庫塞認為存在主義通過把人存在的特

殊歷史條件賦予存在論以及形而上學上的特點

通過對人類自由的一種ldquo存在論mdash現象學rdquo分析

存在主義就變成了他所反對的那種意識形態的一

部分而薩特所謂的自由本體在現實生活中也只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2

是奴役的象徵其激進主義是一個幻覺更像一

種ldquo唯心主義的神秘化rdquo從具體的歷史狀況來

分析可以說 1948 年的馬爾庫塞對 1943 年的薩

特的理解並不十分公正因為戰爭時期他生活在

安全的美國而不是像薩特那樣生活在被德國佔

領下的巴黎被剝奪了任何外部自由ldquo內在自

由rdquo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自由而且更不應忽視的

是存在主義的薩特同時又是抵抗運動的成員並

始終提倡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日後當寫作《愛欲與

文明》(1955)時特別是見證了 1968 年的法國

ldquo五月風暴rdquo學生反抗運動失敗後馬爾庫塞結

束了對任何外在自由的可能性探索重新回到了

ldquo內在自由rdquo中另外薩特的存在主義在精神分

析學上的深刻性以及對身體的關注儘管在這時還

是馬爾庫塞批駁的靶子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

後也將進入他的理論視野並被他作為建構新的

文明發展動力學說的基礎理論

3 旅行回歸批判與救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馬爾庫塞再次面臨

了理論上的尷尬局面那就是黑格爾的馬克思主

義所期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無產階級和作為歷史

運動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經消失整個社會呈現

一種肯定性傾向唯一的革命能量似乎只保存在

孤獨個體的心靈深處馬爾庫塞的歷史主體概念

在一次次地縮小一步步從群體變成孤獨的個體

甚至是有待添寫的空白1955 年發表的《愛欲與

文明》是其思想發展路徑的一個大轉向這次轉

向對他後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及美學思想的發展具

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節將主要從考察馬爾庫塞

後期的美學思想的角度分析馬爾庫塞後期思想中

存在主義因素的的復歸

也許應該先提到馬爾庫塞後期社會批判理論

中的核心即對人的單向度性的批判和對否定意識

的召喚早在《試論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現象學》

中馬爾庫塞就已從哲學上將海德格爾的ldquo非本真

性rdquo和ldquo沉淪rdquo的概念同馬克思主義的異化和物

化的概念加以合併因此他認為海德格爾所

說日常的焦慮體驗逼近的死亡罪感是對本真性

狀態的籌畫條件應意味著導向一種改變現實存

在境遇的激進行為關於技術對人的統治海德

格爾也有很多追問與沉思他認為科學技術事先

假定了同自然的工具性和控制性關係因而具有

天然的禁錮性他曾說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

暗意味著最大的時代貧乏使世界的意義也變

得晦暗不明 [9]海德格爾認為追問技術的本質

應該先追問存在本身他希望在ldquo存在之思rdquo中

獲得技術的自我解蔽馬爾庫塞的後期作品《單

向度的人》(1964)也認為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經濟力量技術和生產設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限定了人的工作領域生活態度和思想意願等

導致了政治領域和話語領域的封閉使人們喪失

了有洞見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成為ldquo單向度

的人rdquo 馬爾庫塞由此論及ldquo文明的辯證法rdquo

當技術上升為文明的替代物時文明的辯證法也

就成了技術的辯證法技術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

政治特性成為更有效統治的工具並創造出強大

的極權主義領域操縱著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

技術也由此成為最具破壞性和壓抑性同時最為空

洞化的意識形態隨著現代世界的前進薩特式

的自由將越來越成為人所唯一能夠經驗的自由

社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自由之島越來越小有多

少人能清醒地意識到為了保存自己最後一點自由

應該堅持說ldquo不rdquo可以說馬爾庫塞對於當下社

會中人的單向度狀態的分析正是對海德格爾的ldquo沉

淪rdquo概念的沿用而他對人的否定意識的呼喚在

理論上也正是對薩特的充滿否定性的ldquo內在自我rdquo

的一種呼應只是他似乎要比海德格爾激進也

要比薩特樂觀他提出了ldquo超越性謀劃rdquo的概念

來強調歷史實踐的特殊性質ldquo它產生於對理解

組織超越現實的其他那些道路之一的決定性選

擇和捕捉rdquo它通過對文明的生產成就提供保存

和改進的前景並以其結構基本趨勢和關係為

準繩來規定已確立的總體來證明自己具有更高的

合理性為生存的和平提供更大機會 [10]

93

因而馬爾庫塞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

賴以控制社會的技術有其破壞性和壓抑性但反

過來控制的技術也會削弱控制的基礎而技術

的高度發展也可能會為社會變革消除異化勞動

提供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一切使得想象的烏

托邦要求充滿了歷史的現實性而未來的自由社

會人的解放也就具有了在必然王國基礎上實現

的可能性

美學是馬爾庫塞思想發展史的最後階段是

他在一切外部革命的可能性喪失之後尋求到的唯

一的革命潛能所在他曾這樣說道ldquo永恆的美

學顛覆這就是藝術的道路 [11]rdquo在馬爾庫塞看

來這是一個只能在內部重建業已在外部失去了確

定性的時代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是融合在他對

資本主義及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中的

與人的解放學說聯繫在一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

代的《愛欲與文明》開始到晚年的《審美之維》

馬爾庫塞開始充分地闡釋藝術對現實的超離所具

有的批判解放革命的意味認為通過審美之

維的革命能在根本上重塑嶄新的人及其心理 - 觀念

結構在此前提下社會變革才有一個深厚的人

性基礎在《愛欲與文明》中他借鑒了弗洛伊

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闡述的文明與本能的對

立關係指出資本主義文明的統治除了對人的快

樂本能施加了建立和維護文明所必需的ldquo基本壓

抑rdquo之外還施加了為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

某些社會集團的特殊利益的ldquo剩餘壓抑rdquo而這

種ldquo剩餘壓抑rdquo是一個異化的世界剝奪了人的自

然本性的具體表現使人的潛能不能得到發揮

人的愛欲不能得到實現他認為非壓抑性文明形

成的過程即是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ldquo幸福的實

質就是自由rdquo而 ldquo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壓制的

解除rdquo由此他呼喚一種愛欲的徹底解放而

這種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的審美感性的恢

復美學領域正是愛欲得以自由釋放的領域 [12]

馬爾庫塞將審美領域作為批判性超越的最重

要的領域他援引了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概念ldquo大

拒絕rdquo(the Great Refusal)來界定藝術最核心的

特徵它拒絕了現實的一切原則和生存方式以

美的法則及其ldquo否定理性rdquo來衝擊現實的異化

藝術真正的潛能存在於其審美之維中通過ldquo異

在rdquo性實現其ldquo革命rdquo性其中內蘊著一種真正

的社會批判潛能在談到藝術作品的政治潛能時

他特別強調藝術作品只有作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

政治發生關係ldquo藝術的政治潛能僅僅存在於它

自身的審美層面藝術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強

就越會弱化自身的異在力量越會迷失根本的超

越的變革目標 [13]rdquo他的ldquo審美之維rdquo實際是通

向人的本能解放這個ldquo烏托邦rdquo構想的在他看

來ldquo烏托邦rdquo不是一種空間化的遠景而是一種

對人的自由解放的嶄新構想是使得人們在精

神上獲得社會變革的自我意識的阿基米德點這

仍是一種相當激進的美學觀與 1944 年的薩特有

了共鳴薩特在《什麼是文學》(1947)中提倡

ldquo介入的文學rdquo認為文學是一種行動模式一

種作家的自由行動這種行動力圖訴諸其他個人

的自由並最終訴諸人類集體的整個自由而在重

估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的關係將藝術作為一種

對存在的最後的烏托邦救贖上他們又可以與海

德格爾對話《存在與時間》中本體論的魅力就

在於它是一種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對世界的描述

而藝術正是這種烏托邦精神最純粹的實現方式

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性否定晚期海德格爾對

詩學和詩歌的啟迪意義有特別的偏好在海德格

爾那裡詩人是真正執著于本真生存的人ldquo能

在世界黑暗的時代裡道說神聖 [14]rdquo

4 結語

馬爾庫塞是一位具有激進批判精神和深重歷

史責任感的人本主義者所以在他吸收理論資源

時總是會出於對現實關切的需要對這種理論資源

進行激進化的闡釋和改寫但他又是一個深受德

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影響的烏托邦主義者這也

預示了其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進徑正如一位思

想家所言馬爾庫塞的思想具有一種旅行的意味

蕭寶鳳 存在之思與歷史性哲學的追尋論馬爾庫塞與存在主義的淵源

94

旅行是為了探險但旅行的最終目標卻是回家

馬爾庫塞思想的終結點正是對早年自己的詩學回

歸對個體實存的關注和回歸自然從很大意義

上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回歸這與他作為法蘭克

福學派中最具批判力也最具烏托邦主義樂觀色彩

的形象並不衝突這個學派的另一成員那位憂

鬱的天才瓦爾特 bull 本雅明在法西斯時代之初曾經寫

道ldquo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

賜予了我們 [15]rdquomdashmdash馬爾庫塞將這句話作為他

的著作《單向度的人》的結尾

[1] 馬丁傑伊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 程巍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3]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Richard Wolin amp John Abromeit Heideggerian Marxism Herbert Marcuse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5]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dashmdash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4

[6] 薩特薩特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馬爾庫塞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

店1989

[8] 薩特存在與虛無[M]上海生活bull讀書bull新知三聯書店2007

[9]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10][1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11][13] 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4]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海德格爾選集(上)[M] 上海三聯書

店1996

参考文献

兩岸四地

澳科大生參加2019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

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

2019 北京大學中國方略ldquo當代中國與世界rdquo研習營mdashmdash紀念澳門回歸二十週年青年峰會於 12 月 18

日至 23 日在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組織來自法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及人文藝術學院五名學生赴北京參加是次活動

研習營於 19 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開營儀式邀請了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饒戈平教授進

行ldquo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比較視角rdquo的主題演講在場營員受益良多當天下午營員們參訪了人民大

會堂及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楊兆業主任座談楊主任深入淺出地

解讀了一國兩制的國家政策分析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拓寬了營員們的思路和眼界

研習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還聆聽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教授主講的ldquo中國國際戰略形勢與

外交政策rdquo專題講座深入了解國家外交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形勢通過參與澳門菁英圓桌峰會與在

京優秀澳門青年討論規劃個人未來發展最後營員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北京大學校園定向比賽

在比賽中學習燕園文化和學風增進了彼此間友誼

營員們也前往南開大學與該校學生社團進行交流和學習前往天津和北京體驗了相聲文化遊覽了

具有悠久歷史的故宮閉幕儀式上營員們觀看各組活動成果展示視頻北京大學為所有營員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受益良多不僅增進澳門與內地學生的交流的同時也加強了澳門青年

學生的國家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為祖國強大為民族復興為維護一國兩制制度持續穩定

實施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95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薛文超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摘要 面對能躲避的不法侵害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的疑難歐陸理論通

說是防衛人無須退避英美法歷史上是以肯定退避義務為原則我國內地實務上不要求防衛人退

避除非遭遇無行為能力人侵害時存例外2005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的ldquo不退避法案全面否

定了防衛人存在退避義務但這一立場面對爭議巨大不斷有重新修法肯定退避義務的動議美

國學界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是效果性的而歐陸與我國理論上缺少對防衛認定與否的效果

關照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ldquo唯結果論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限縮適用問

題但也不可矯枉過正不能使正當防衛的成立走向另一個極端使用致命性防衛手段的防衛人

應當存在退避義務在具有退避可能性前提下法益權衡與比例原則約束正當防衛的成立

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必要性 退避義務 不退避法案 緊急避險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Law

Wenchao XUE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

Abstract It is diffi cult in determination of self-defense that Whether the defenders have the duty of retreat in the face of the unlawful infringement which can be avoided The continental theory stands that defenders do not have to retreat and China takes a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the principle was the obligation of affi rmative withdrawal The SYG bill passed by several US states since 2005 totally denies the retreat duty in defense but the SYG bill faces controversy due to the 2013 trial of Trayvon Martin in Virginia Based on the social effect of case law the American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uty of retreat in self-defen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self-defense has a results-only situation which limits the authorized defense right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defense should not be overcorrected and go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defender who uses the fatal defense means should be obliged to retre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treat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and proportion of legal interests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defense

Keywords self-defense necessity duty of retreat Stand Your Ground Laws(SYG) emergency measures

收稿日期2020-03-04修訂日期2020-03-30通訊作者薛文超男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E-mail wcxuemustedumoTel 00853-88973292

0 问题的提出

當造成不法侵害的威脅時如被侵害人在很

大可能性上能躲開險境但卻並未逃離而是選擇

實施ldquo以暴制暴rdquo的防衛行為甚至採取致命性

暴力手段殺死不法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而阻卻

不法這是正當防衛認定中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

務的問題如勞東燕教授認為ldquo防衛人不負有

96

退避義務在各國刑法理論上幾乎沒有爭議建立

在法益權衡基礎上的優越利益原理無法解釋不退

避的立場rdquo[ 1] 加之正當防衛在我國內地司

法實踐中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以及相對於規範本身的

限縮適用問題越發成為學界和輿論所重視的話

題[2]ldquo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

趨保守不敢或者不善於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將

本屬於正當防衛的行為認定為防衛過當甚至認

定為普通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現象仍然客

觀存在rdquo[3] 照此理解若肯定防衛人有退避義務

則也就意味著對防衛權的削弱進一步限縮正當

防衛的成立範圍但是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的

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推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

衛判斷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在歐陸與英美刑法

發展史上特別是晚近英美刑事立法經驗來看

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其學術爭議內容較有

啟發性無論對有無退避義務本身例外情形

抑或所持立場的根據都很有爭議結合內地司

法實踐來看學界通說觀點失之絕對化防衛人

有無退避義務爭議有著深厚的法文化背景與法

效益上的理由有必要對相關論爭進行考察和研

究對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有無給出充分的理由

1 大陸法系理論的基本立場與我國內地通說之考察

11原則上無退避義務的基本立場與依據

判斷不法侵害受害人正當防衛之成立實

際上涉及侵害人與防衛人(受害人)之間的互

動關係以及法規範所設定的行為預期防衛人

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有無退避義務換言之在

存在退避可能性時而不退避的情形是否成立

正當防衛抑或防衛行為是否需具備ldquo不得

已rdquo要件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大陸法系主

流刑法理論與我國之通說基本契合以 Roxin

KindhaumluserMurmannBuumllte 等學者為代表的德

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防衛者不負任何退避義務

(Ausweichpfl icht)防衛者只要對抗不法侵害者

無須顧慮其有無罪責防衛者亦不負退避義務

也不考量個案的法益權衡關係可採取ldquo果斷且

無須遲疑性rdquo(Schneidigkeit)的防衛措施[4] 換

言之當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客觀上可以躲避

但未退避而直接實施ldquo反擊rdquo的防衛行為時也

屬於正當防衛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以ldquo於海明正

當防衛案rdquo為代表的案件使得ldquo法不能向不法

讓步rdquo成為司法機關和學界頗為肯定的論點 [5]

其一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或ldquo優越利益說rdquo

從 正 當 防 衛 權 屬 性 上 理 解 防 衛 人 有 無 退 避 義

務德國通說認為正當防衛阻卻違法的基礎是

保 護 防 衛 人 的 更 為 優 越 的 利 益(Uumlberwiegende

Interessen)即ldquo合法無須向不法讓步rdquo(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6]

也可以從緊急權角度理解正當防衛是法律緊急

權體系之一部分是一種法定的權利ldquo緊急時

無法律rdquo團藤重光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

救行為和義務衝突都認為是在緊急狀態下所產

生的權利[7] 我國內地學界通說認為ldquo正當防

衛是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手段是公民的權

利並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換言之中

國刑法並未將正當防衛規定為一種ldquo不得已rdquo的

應急措施並未要求防衛人窮盡一切手段之後才

能實施正當防衛相反即使防衛人在有條件躲

避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的情況下仍然有

權實施正當防衛rdquo[8]

其二ldquo必要性說rdquo或稱ldquo個人權利保護說rdquo

對於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人而言可以不退避地

實施防衛行為是拯救生命等緊迫利益必需的ldquo所

謂防衛的必要性是指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

要的行為與緊急避險中的補充性要件不同它

不以行為人沒有其他辦法為必要對於不法侵害

行為人即使可以採取躲避等其他方法但不躲避而

實施反擊的也符合防衛的必要性rdquo[9] ldquohelliphellip

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立場不應要求 A 只可選擇

逃避而非反擊行為故在面對多數人開槍射擊包

97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圍下的防衛者採取擊斃對手的措施以保全性

命即屬必要的措施而得適用正當防衛以阻卻

違法rdquo[10] 因此從效果上為不退避地防衛提供依

據由於退避本身不必然能夠發生預期作用退

避不成功還是要通過防衛手段對抗退避方法的

失效可能增加攻擊的強度造成更多損害因此

主張退避義務之目的是避免兩敗俱傷但是過度

課予退避義務反而是兩敗俱傷特別是促進被

侵害人受害的原因

其三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或稱ldquo法確證原則rdquo

德國主流觀點認為該見解之基礎是法確證原則

(Rechtsbewaumlhrung)ldquo防衛者透過反擊捍衛

保護了法的秩序其反擊行動當然應果敢為之

沒有必要顧慮或關心原不法侵害者的法益即便

有其他雙方均不成傷的退避可能性rdquo[11] 臺灣學

者許達恒不認同法確證原則基於個人保護觀點

認為防衛者也不負擔優先退避的法律義務侵害

者之法益因侵害強度而部分ldquo懸置rdquo法外喪失

了法益屬性的利益因此防衛者可以積極侵害

不違反法秩序是暫時不屬於法益的利益也不

再尋找任何法之保護機制的必然推論[12]ldquo確證rdquo

也可以被理解為刑罰的積極一般預防論中追求的

公民對法的信賴效果確證了法規範的妥當性[13]

實施正當防衛以傷害侵害人的合法根據來自於不

法侵害對法規範的動搖

12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與依據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較少有學者認為原

則上防衛人有退避義務只有佐伯仁志有這一立

場的表達他認為只要出現正當防衛的情狀

任何防衛者均負有優先採取退避措施的義務理

由在於ldquo正當防衛不可避免將造成侵害者法益受

損為求雙方之間利益的最大化或可要求防衛

者優先採取退避措施不僅防衛者可以保護自己

也不會造成侵害者的利益受損是兩全其美的解

決方案rdquo[14] 在通說意義上大陸法系的主流觀

點都是認為在特殊情況下防衛人有退避義務但

是該特殊情況的範圍不同理論與實務立場有所

不同

在《德國刑法典》第 32 條第 1 款規定的緊急

防衛ldquo要求性rdquo也即ldquo被(法律)允許性rdquo的

判斷中羅克辛認為有五種情況下緊急防衛權可

能受到限制並稱之為緊急防衛權的ldquo社會道德

性限制rdquo具體包括(1)無罪責或者有重大減

輕罪責的攻擊(2)由被攻擊者違法挑起的攻擊

(3)輕微攻擊(4)在保證關係範圍內的攻擊

(5)通過威脅的勒索性攻擊[15] 羅克辛對防衛人

例外有退避義務的情形大致是從侵害人的主體

特徵與不法行為危害程度兩個方面進行限定但

在遭受精神病人的攻擊等情況下也並非完全排

斥防衛行為必須判斷是否出於ldquo道德上的理由

放棄對防衛所必要的措施rdquo羅克辛還將ldquo逃跑rdquo

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他認為當招來其他人的幫助

就是一種逃跑並且會暫時給攻擊者以控制權時

就不必要實施防衛也即向他人求助也是防衛

例如學生在面對攻擊他的同學時有義務首先尋

求老師的幫助不可以一種ldquo粗暴的榮譽概念rdquo

鼓勵學生採取放棄攻擊者生命的手段進行防衛[16]

還有學者認為德國之通說是原則上被攻擊

者必須使用最婉轉的即最小危險的或損害的防

衛手段等不需要局限於純粹的防守(ldquo保護的

防衛rdquoSchutzwehr)當情勢對於攻擊的防衛是必

要的時可以轉向而為積極的對抗的防衛(ldquo抵

抗的防衛rdquoTrutzwehr)但存在例外情形當具

有較少的攻擊強度的案件例如被一個醉漢所侮

辱的人不可立即使用暴力而在住宅被侵害的

人在不得已之時必須請求警方的救助[17]

在德國司法實務的觀點上防衛人有退避義

務的判例局限在ldquo親密親屬間的正當防衛rdquo和ldquo挑

唆防衛rdquo兩種情形之中但裁判立場並不完全一

致德國判例認為當丈夫不法侵害妻子時妻

子的防衛權因最近親屬之故而受有限制妻子負

有退避義務如果無法退避以保全雙方法益時

也只能設法採取較和緩的反擊措施[18] 但臺灣有

學者認為這一立場並不妥當不論從保證人地

98

位或者親屬或婚姻制度所產生的社會連帶等觀

點都無法合理說明最近親屬負退避義務的理由

從保證人的觀點上當保證人成為防衛者時會

陷入保護對方 保護自己的兩難關係因此認為

挑唆防衛是唯一可以限制正當防衛ldquo果斷而無遲

疑rdquo特性的規範事由必須先行退避[19]

在日本實務判例中對防衛人是否具有退避

義務也存在爭議裁判立場發生變化核心在於

對不法侵害ldquo急迫性rdquo的解釋1955 年的判例認

為被告人早已預見不正侵害而迅速有力地予以還

擊這一不正侵害不能言之為急迫因此否定了

正當防衛[20]1970 年日本最高裁判例修改了立場

認為ldquo刑法第 36 條所謂急迫是指法益侵害現在

已經存在或者已經逼近身邊即便事先已經預

期到該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接導致急

迫性的喪失rdquo[21] 這裡重視的還是有合理理由

不回避已經預期的侵害但立場在 1976 年再次轉

換最高裁認為ldquo正當防衛以存在侵害的急迫性

為要件但其宗旨並不在於已經預期到的損害

科以應當回避的義務因此即便是當然或幾乎

已確定地預期到侵害也不應認為這種預期可直

接導致侵害的急迫性的喪失然而從該條將侵

害的急迫性作為要件的宗旨來看在並非僅僅是

未能避免所預期到的侵害而是出於利用此機會

積極地向對方實施加害行為的意思而面對侵害的

場合認為這並未滿足侵害的急迫性要件是合適

的rdquo[22] 其核心在於存在ldquo積極的加害意思rdquo時

否定急迫性並不成立正當防衛例如2001 年

一起判例中防衛人在確信暴力團成員就要趕來

襲擊之後本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離開辦公室或

者請求員警的幫助卻並不採取這種措施而是

做好充分的反擊準備實際上也實施了反擊應

否定存在急迫性不認定其成立正當防衛[23] 可

見日本實務原則上肯定防衛人無躲避義務但

是在例外情形下足以認定ldquo加害意思rdquo的侵害不

認定為防衛行為

我國內地通說觀點認為正當防衛制度是鼓勵

公民與犯罪作鬥爭但是司法實務中的傾向卻

表現出ldquo截然不同的傾向rdquoldquo裁判者常用迂回

的方式將退避義務引入到正當防衛的構成中rdquo[24]

表現為以缺乏緊迫性必要性或者防衛意識將

反擊行為人的為ldquo鬥毆rdquoldquo互毆rdquo或者故意傷害

通說上認為例外主張防衛人應有躲避義務的情形

主要有三類(1)侵害人是未到達刑事責任年齡

的未成年人(2)侵害人是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25](3)防衛挑撥的特別情形ldquo防

衛挑撥人可以行使有限的正當防衛權所謂限制

一是指這種正當防衛必須出於迫不得已如果能

夠躲避就應當躲避能夠緊急避險就應當緊急避

險能夠用其他方法保全本人的人身就應該採

用其他方法rdquo[26] 這一ldquo原則 + 例外rdquo的通說立

場肯定了在一般情形下防衛人即使在有躲避可

能性時也可以實施防衛行為除非特定例外

例如《刑事審判參考》曾刊載一例精神病人侵害

的案件認為ldquo被侵害者不得對精神病人採取可

能損害其利益的攻擊性防衛措施rdquo[27]

13 大陸法系與我國內地通說存在的疑問

第一作為論證防衛人無退避義務價值基礎

的三種學說也包括例外上有退避義務的根據

實際上都存在疑問存在論證上的ldquo明希豪森困

境rdquoldquo法定權利說rdquo為防衛人不退避提供了一

個不容反駁的高階出處但某一特定權利的正當

性從來不來自於其本身ldquo法秩序保護說rdquo與ldquo個

人權利保護說rdquo雖然給出了實體上有一定說服力

的理由但存在著論證上的片面法秩序從來都

不是單方的法秩序防衛人與加害人同樣是法秩

序的一部分降低對一方法的保護需要充分的理

由而非僅給出一個加害人安全法益ldquo懸置rdquo法

外的論點即可這種武斷終止論證的結論顯然

並沒有提供真正的依據對於例外情況而言兩

類無行為能力人退避義務是否違背個人保護原

則這種情況降低對防衛人保護依據是什麼很

顯然都不是可以單純通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的

問題

99

第二原則上堅持不退避原則的法效果如何

或許是真正能夠回答防衛人是否有退避義務的理

由刑法作為行為規範並非僅是個案的權衡

更給社會確定行為預期三階犯罪論體系中正

當防衛作為違法性排除事由防衛本身是符合構

成要件的有危害結果的行為雖然刑法並不將其

評價為犯罪但並不意味著造成傷害的事實本身

是法所期待的況且防衛過當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鼓勵不退避很容易導致防衛行為由合法滑坡到犯

罪並在整體上影響社會安全在無論歐陸抑或

我國內地的文獻中都較少涉及對肯定退避義務

的防衛案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以及個案的社會影

響這一效果性評價

第三防衛人退避義務有無需要面對的法益

衡量與價值難題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法益真的

不值得保護嗎探討退避義務的場域是防衛人

在確實能夠躲避侵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取防

衛手段進而肯定對不法侵害人合限度的傷害

肯定退避義務的價值主張ldquo生命法益高於財產法

益rdquoldquo生命法益高於身體法益rdquo受到學者的批評

為ldquo貌似無可辯駁的抽象說辭rdquo[28] 但這種價值

又並非無意義法是否降低對侵害人的保護本身

才是一個缺乏原理性的需要證明的主張不法侵

害人的法益在防衛人有退避義務時是否值得保

護這種價值權衡並非空洞的疑問而是實實在

在的兩難

2 英美刑法中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Stand Your Ground原則與Duty of Retreat原則的爭議

21肯定防衛人退避義務的普通法傳統及其

立場轉向

在普通法歷史上對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

(self defence)是現代法的一個基本原則但這

一確立並非天然的在英國中世紀時期緩慢發

展直到西元 13 世紀以正當防衛為由實施的

殺傷(homicide)也是違法行為19 世紀以來英

國普通法全面承認了實施正當防衛可以實施致命

暴力的一般原則但該防衛行為受到必要性原則

(necessity)的嚴格限制普通法傳統對防衛人退

避義務的立場是一致的即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以

及在例外情形的可不退避遭受蓄意殺害搶劫

綁架強姦等威脅人身財產等行為的受害人

在採取可能導致不法行為人生命危險的防衛行為

前應當先履行退避義務但是如果這侵害是

發生在住所(residence)的話就不要求履行退避

義務這被稱為ldquo退避原則rdquo(Duty of Retreat)

與ldquo 城 堡 原 則 rdquo(Castle doctrinedefence of

habitation)後者的稱謂是由於將住宅視為人的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退無可退之時可採取

無限制的防衛行為

英國普通法傳統對正當防衛規定了嚴格的退

避義務(duty of retreat)除非能夠證明其對侵犯

者(aggressor)實施暴力殺害行為前其已經退

無可退(back to the wall)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曾闡釋了這種觀點

ldquo法律要求當一人在其自衛中殺死另一個

人應當已盡其可能採取安全的退避以避免對

襲擊者使用暴力這種退避不應當是虛假的或

者是伺機而動而是出於一種盡力避免讓同胞流

血的真摯情感在兩國交戰時這樣做可能會被

視為懦夫之行但是對於受法律管束的兩個主體

而言沒有這種榮譽可言mdashmdash國王和法庭才是不

法行為之復仇者(vindices injuriarum)會給予犯

錯的一方應得之懲罰rdquo[29]

雖然防衛人原則上有退避義務但是這一原

則卻一直受到不同觀點的挑戰並進而逐漸轉變

為以不退避(No retreat)為原則柯克爵士 (Edward

Coke) 就認為退避義務對於遭受侵害的人來說是

不恰當的[30] 在英國 1969 年的判決中法庭認

為退避是構成正當防衛抗辯理由的先決條件(pre-

requisite)防衛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欲採

取武力的意思但這一立場已被改變在 1985 年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0

一起案件中上訴法院認為儘管防衛人表明不

欲暴力對抗的行為是表明其出於善意防衛的最好

證據但在一般情形下自我防衛無須退避妥

協但是當退避是唯一的合理(reasonable)選

擇的情形防衛行為(stand and fi ght)就不再是正

當的[31] 可見英國法對退避義務原則上是否定

的但基於合理性的判斷將個案中是否構成正

當防衛委諸司法裁量當有躲避可能性時即使

非致命的暴力(non-deadly force)防衛措施也是不

合法的[32]

美國在早期同樣對正當防衛規定了一般性的

退避義務同時規定了一定情形下的例外不過

在 19 世紀中晚期以後以聯邦最高法院和有影響

的數個州法院裁判為代表美國本土法律觀點轉

向了不退避(Stand Your Ground)原則成為強觀

點最具開創性的案件是 1876 年的 Erwin v State

案件愛荷華州高等法院認為一個無辜的個人

無義務躲開那些試圖採用暴力和無法預知的手段

惡意地嚴重傷害生命或肢體的不法侵害者[33] 而

且這一認識並非基於促人免於懦弱(cowardice)

而是因為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原則是最好的保護

和防衛人生命的手段1877 年印第安那州高級法

院同樣重申了不退避原則在對 Runyan v State 案

的判決中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中對退避原則

的堅守和ldquonecessityrdquo要件的肯定[34]

ldquo身處住宅之內rdquo作為退避原則的例外是一個

發展的歷程1895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Beard vs

U S 案中確立了現代法上的城堡原則(Doctrine

of Castle)即在住宅遭受襲擊之人可採取無限

制防衛自從 20 世紀初開始處在其住宅之中

只要其合理的相信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其自身

就可以採取致命暴力[35] 在 1921 年的 Brown v U

S 案中霍姆斯(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援引並肯定了 Beard v U S 案的立場他認為不退

避原則是更符合人類天性的[36] 霍姆斯認為ldquo面

對出鞘之利刃無暇可為冷靜之權衡rdquo[37] 在緊

迫傷害帶來的壓力下作出是否退避的精確判斷

是超出人能力範圍的Brown 案確定的先例是

由住宅享有的完全不需退避的特權進一步擴大

到任何行為人有合理理由擔憂將遭受緊迫的身體

重傷或死亡的傷害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霍姆

斯的判決不僅使得司法上免除了遭受致命暴力危

害者的退避義務而且是普遍的 SYG 原則的立法

的開始[38]

ldquo一個長時間適用的法律規定並非其為正確

的理由rdquo對於不退避原則來說也是如此轉向

防衛人不退避的理由在於一該原則可以拯救

生命潛在襲擊者可能因為考慮到被襲擊者有權

合法殺害而放棄實施危害行為二退避原則要

求無辜的被襲擊者在面對緊迫危險時採取退避或

迎擊的生存可能性這是強人所難的是一種ldquo不

切實際的假設rdquo[39] 神經學家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大腦控制包括恐懼焦慮情緒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在面對高強度壓力時能壓倒理

智的功能區第二這類情況下的情緒崩潰會促

使個人作出無意識的行為選擇[40] 第三一些法

院判決基於公平原則等確認了不退避原則例如

1990 年 Culverson v State 案被指控一級謀殺的被

告人以法官不適當地向陪審團闡釋正當防衛應當

滿足退避義務[41] 內華達州高級法院推翻了下級

法院判決肯定了不退避原則並援引了 90 年前

的先例 State v Grimmett(1910)此外還有法

文化的因素的觀點認為在 1800 年代脫胎於英

國普通法的美國法開始改變普通法傳統特別是

以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重心的美國南部和中西部

地區對勇氣和榮譽(bravery and honor)的推崇

與工業化的東部地區不同不成文法上認為防衛

不須負退避義務到了這些地區逐步工業化後

這些不成文法傳統依舊保留下來[42]

儘管實務上有裁判觀點轉向不退避原則但

美國模範刑法典(The Model Penal Code MPC)一

直規定了防衛人的退避義務ldquo防衛人在能夠採

取躲避或者通過放棄對物的佔有的情況而避免損

害時採取致命性暴力手段不是正當防衛rdquo[43]

同 時 也 MPC 也 規 定 了 城 堡 原 則 即 在 住 所

(home)被襲擊的情況下可不退避地直接採取

101

致命性暴力措施[44] 依普通法的通說採取致命

性暴力手段而被認為合法的正當防衛需要有三個

要 素(1) 必 要 性(necessity)(2) 比 例 性

(proportionality)(3)合理的確信(reasonable

belief)[45] 必要性要素要求在防衛場合使用暴

力包括致命性暴力手段(deadly force)與非致

命性暴力手段(non-deadly force)只有在必要的程

度上才應該被採用只有當防衛人沒有其他選擇

時才可以採取致命性暴力如果採取非致命性

防衛對於制止襲擊是充分的那麼就不應當使用

致命性防衛手段[46] 普通法判例對正當防衛必要

性規定了ldquo迫近的rdquo(imminent)和ldquo直接的rdquo

(immediate)兩個要素[47] 這就意味著普通法

對成立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先履行退避義務對

此要求防衛人退避是法律和社會重視人生命的

保護超越了對個人在面對襲擊時表現出男子氣

與勇氣(manly or brave)這一價值[48]

在我國學者翻譯的英美刑法的著作中認為

肯定可以 ldquo不躲避rdquo 使用致命暴力是司法實踐中

較少存在情況並指出ldquo趨勢是遠離lsquo不躲避rsquo

規則rdquo[49] 這一觀點並未總結美國各州的實際立

法狀況其指出的趨勢也並不準確[50] 也有研究

認為美國對於正當防衛退避必要性問題有兩

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就整個社會來說應盡可能地

減少不必要的損害應採取能退避就不自衛的態

度這是普通法的傳統觀點另一種認為對侵害

者躲避無異於鼓勵犯罪是不光彩的丟臉做法

因此在即使能夠躲避時也可以進行自衛在美國

後一種觀點占統治地位但極少數州採取了前一

種態度並作了一些補充例如在使用致命暴

力之前如果防衛人可以安全躲避則應當躲

避[51] 這一認識是基本符合 2005 年後美國各州大

量修法之前的狀況

22 不退避原則立法的背景與內容

在 20 世紀後半葉逐步提升的城市化和犯

罪論驅使著正當防衛權利的進一步成比例地

擴大[52]2005 年 10 月佛羅里達州修法通過

Protection of PersonsUse of Force Bill 法 案 對 四

條法律確立了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SYG)即不

退避原則(No Retreat)對於遭受致命威脅的受

害人來說並不負有首先試著採取躲避的責任[53]

這一立法改變了自我防衛中的城堡原則取消了

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有先行躲避義務的規定即改

變了原有傳統上正當防衛成立的必要性和比例性

原則的內容[54] 這一修法直接改變了類似案件的

罪與非罪判斷在法案通過一年之前聲稱因擔

心遭受醉酒乘客襲擊而強殺乘客的 Robert Smiley

案獲得有罪判決但如果該案件發生在一年之後

那麼可能就會被作為正當防衛認定[55] 肯定的觀

點認為SYG 法案並未創設一個新的權利也即

在公民感受到侵害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危險時

採取防衛行為是一種歷史性的自然權利它根

植於不可剝奪的自我保護的權利[56] 在弗羅裡達

州之後三十餘個州陸續通過了類似法案或者以

判例確認了不退避原則

佛羅里達州 SYG 法案的核心在於將無限制

的不退避實施防衛特別是致命性防衛手段的條

件擴大到公共場所遭遇的侵害而在此前採取

這種防衛手段的情境受到嚴格限制佛羅里達州

在 1929 年 Pell v State 案中首次明確闡述了不退避

權(ldquoRight to stand onersquos groundrdquo)除了在一

般情況下實施正當防衛負有在使用致命暴力前應

當先行退避義務的情形在自己住宅遭受暴力襲

擊的無須退避[57] 此後通過判例陸續擴大了

可不退避防衛的情形其中關於住宅的界定防

衛人與侵害人關係等都值得關注

1965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擴大了這一

無須退讓權利的適用範圍即使襲擊是來自處在

住宅中的受邀者或客人同樣適用[58] 不過

無論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抑或美國最高法院在

Bobbitt 案中都否認了該原則適用在同居關係的兩

人發生傷害中的正當防衛行為[59] 美國最高法院

認為城堡原則的基礎在於每個人在其住所中免

受侵害的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對於同居一處的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2

來說雙方並無一方優越于另一方

但是到了 1999 年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在

Weiand v State 案中針對是否推翻 Bobbitt 案的

判決發出複審令法庭判決認為該案婦女具有ldquo受

虐 待 婦 女 綜 合癥rdquo(Battered-spouse Syndrome)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認定受害婦女

可不負有退避義務首先Bobbitt 案確定的原

則是建立在對財產權利之上的而非人身權之上

的第二家庭暴力在社會中的持續嚴重化使得

有必要確定更嚴格的保護政策因此應當將

住宅視為ldquo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rdquo(the ultimate

sanctuary)城堡原則應涵蓋來自配偶的襲擊[60]

佛州的城堡原則的適用也從住宅擴大到工作

場所(place of employment)聯邦第三巡迴法庭

在 Redondo v State 案中如此認為[61] 且如在住宅

遭受襲擊的立場一致均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同

在一處工作者(co-workers)並不適用於城堡原

則[62] 不過城堡原則的擴大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在 2003 年的 State v James 上訴案中聯邦第三巡

迴法庭判決受邀請到住宅中的第三人實施防衛

行為並不被免除退避義務這是基於被邀請者缺

乏住宅所有人所具有的最後避難所權利[63] 而且

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同樣拒絕將城堡原則適用於

汽車(vehicles)在 Baker v State 案法庭認為

汽車本身為駕乘者提供的退避的手段不宜免除

退避義務[64]

更為細緻地分析SYG 法案的內容主要有

1 免除了在公共場所的正當防衛退避義務

將城堡原則的限制條件取消

2 允 許 對 侵 害 對 物 的 佔 有(defence of

Property)而非人身的行為實施致命性的防衛手

段至少有九個州的 SYG 法案允許對於沒有身

體傷害危險為了保護物權而允許槍擊[65] 還有一

個州甚至允許這種情況下侵害者在逃跑中實施槍

擊[66] 四個州允許為了保護包括現金手機和相

機等個人財物而使用致命性暴力[67]

3SYG 法案帶來的一個程式上的預設在某

些情形下用槍殺人是合法的在受害人(發起襲

擊者)死亡且沒有證人或者錄影作為證據的情

況下一般就很難推翻辯解這迫使裁判者必然

只能宣判其無罪而傳統上對於無罪的證明是

建立在排除合理懷疑之上的

4 刑事程式上對逮捕可能涉嫌防衛過當者更

為困難修法之前一般是基於一種合理的確信

(reasonable belief)槍擊殺害某人的一般足以引

起逮捕但是六個州的 SYG 法案要求對於主

張基於正當防衛目的槍擊的行為人員警如果不

能發現否定其主張的證據就不能實施逮捕[68]

這會導致偵查程式上的困難

5 裁 判 程 式 的 改 變 八 個 州 的 SYG 法 案

在刑事起訴程式之前建立了訴前的審理程式

(immunity hearing)[69] 由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

的證據決定是否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如構成

則撤銷案件(dismiss)如不構成正當防衛則

案件進入審判程式(trial)這一程式的設置改

變了由陪審團審判案件事實的做法

6 民事責任的免除十一個州的法案對於

合法使用暴力的行為完全免除了民事責任(civil

immunity)包括引起無辜第三者傷害的情形也

不能對行為人提起告訴[70]

23 不退避原則立法引起的爭議與修法動議

SYG 原則這一個百年歷史的陳舊話題在近

年來有了新的闡述佔據了主流媒體的頭條並

成為公眾輿論學者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影響

和改變司法體制的力量[71]2013 年夏天George

Zimmerman 射 殺 Trayvon Martin 一 案 弗 羅 裡

達州的無罪裁判引起了相當大的政治風暴並對

SYG 原則的適用產生了動搖

對 SYG 原則三個有影響力的指責(incendiary

charges)是第一該原則內在是種族主義的

第二立法確認該原則其動因是全美步槍協會(the

National Rifl e Association)主導的推動擁有槍支運

動第三該原則促進和提升了致死暴力事件的

發生率雖然通過 SYG 法案的州都聲稱是為了防

103

控犯罪(deter criminals)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州

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發生並未受法案實施的影響

同時這些州的殺人傷害案件發生率卻在上升

應當正視 SYG 法案實際上免除了在種族群體中的

行兇者毒販暴徒等人在傷害案件中的法律責

任並且實際上導致了犯罪率上升據 2013 年的

一項研究在佛羅里達州通過該犯案後被裁判

為合法的殺人案件(Justifi able Homicides)比例上

升了 200對當時全部 22 個通過了 SYG 法案的

州這一數位為平均上升了 53[72] 該原則的確

立受到質疑反對和批評者稱之為 Shoot First 原

則即ldquoShoot fi rstAsk Questions Laterrdquo批評

者認為這一法律可能會導致該州陷入更多暴力

的境地特別的對於佛州這樣一個高犯罪率人

口眾多監獄人滿為患種族複雜的州來說更是

如此[73]

Trayvon Martin 事件發生後州政府委派小組

調查 SYG 法案爭議2013 年該調查的最終報告

出爐[74] 報告指出ldquo違法行為rdquo要件應當被進

一步明確以確保法律統一適用並使無辜者免受

不當侵害概念缺乏明確性也會使得法律適用不一

致而這一概念是認定是否成立了正當防衛的基礎

性(fundamental)概念有學者專門研究了ldquo違法

行為rdquo概念的範圍問題建議法庭在司法適用中應

統一概念[75] 有觀點認為 SYG 法案破壞了普通

法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要素(necessity)取消

了執法檢察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多了暴力活

動[76]2013 年 5 月美國民事權利協會(the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USCCR))以 53 的投

票勝出決定對 SYG 法案引起的種族歧視(racial

bias)問題進行調查這是近十幾年來該協會第一

起有關種族問題的調查

2013 年 美 國 律 師 協 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對美國多個州通過 SYG 法案的情況及其對刑事司

法系統與公共安全的影響進行研究[77] 該報告指

出SYG 法案缺少必要性(necessity)主要包括

(1)法案帶來的問題遠多於解決的問題對法案

內容的解釋分歧與模糊邊界使其適用更加困難

而修法之前對公民的保護本已充分(2)SYG 法

案的不退避抗辯實際上多是由毒品犯罪者非

法持槍者等刑事慣犯所主張SYG 法案使公民享

有過多的使用致命暴力的自由使其幾乎有了ldquo殺

人 執 照 rdquo (a license to kill)[78](3)SYG 法 案

對於遏制暴力犯罪並無實際作用研究者給出了

詳實的資料據研究者估計因該法律的頒佈

每月會多發生 28 到 33 名白人男性被殺事件以

2010 年的資料為例這一數量約站到全面被殺害

人數的 8 到 9[79] 而且儘管槍支協會聲稱

SYG 法案的目的在於遏制犯罪但是有學者研究

了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s (UCR) 的實證資料

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法案對於盜竊搶劫等犯罪有

任何的遏制效果[80] 法案產生的ldquo一個自相矛盾

的結局是法律賦予殺戮的自由越多就造就了

更多對被害的擔憂rdquo[81]

Trayvon Martin 案引起的社會普遍呼籲是修法

的直接動因影響從佛羅里達州擴展到全國範圍

內有修改或推翻法案立法動議的州包括阿拉

巴馬佐治亞印第安那弗羅裡達肯塔基

路易斯安那密西根新罕布林等有州議員

州長學者等提出了修改或廢除 SYG 法案的建議

或者議案經過審議但是迄今並未有真正實現的

例子

3 結論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則的評價與啟示

邱吉爾有一句關於防衛的名言ldquo當你面對

來自他人的威脅之時絕不要背過身去試圖逃

離這危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放大了一倍

的危險但如果你當時就直面這威脅毫無懼

色你就將這威脅減半了絕不要逃避什麼絕

不rdquo[82] 但是這種面對國民的政治性宣示強

調的是正面的鼓呼而法律人面對的則是無限複

雜的個案情勢與價值選擇學界對英美法正當防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04

衛認定討論熱烈的退避義務問題還較少關注劉

士心教授新近指出ldquo躲避原則rdquo對中國刑法具

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即不應將 ldquo正義不必屈從

于非正義rdquo絕對化應當盡力減少防衛中對生命

的損害對致命性暴力與非致命性暴力分別設置

使用條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衛中增加躲避義

務的要求司法中應當區分不同情形的躲避義務

分別把握其範圍和限度[83] 本文對該論點進一步

從晚近英美立法與司法現實問題展開並對比大

陸法系與我國的立場對關於防衛人的退避義務

從上述論述中有如下判斷

第一英美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更具規則

主義堅守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更為精細一般

情況下大陸法法系對正當防衛成立相比英美法系

更寬鬆但在對住宅等可不退避的場域則保護防

衛人立場明確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原

則上肯定的立場而其例外情形比較狹窄大陸

法系正當防衛構成要件中欠缺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

行為人並非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正

當防衛即便存在逃避報警等其他同樣有效的

法益保護措施也不妨礙行為人直面侵害出手

反擊英美刑法對防衛人躲避義務的退避原則與

不退避原則的爭議突出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法益

衡量原則對正當防衛退避義務的研究與司法判

例更為豐富與細緻SYG 法案在多個州法出臺之

後的效果受到媒體專業機構與學者的關注

並對其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對法案的科學性進

行評估儘管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對正當防衛的

法益衡量過於粗糙ldquo探究國家保護我們的責任

與個人使用暴力甚至是致命暴力擊退和消除侵

犯者的權利之前的界限變得無比重要並不存

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來劃定國家權力和個人自保權

利之間的界限rdquo[84] 學理上的簡單論斷並不足以

支撐案正確與規則有效

第二應當重視正當防衛認定的社會效果評

價與思考對我國正當防衛的ldquo唯結果論rdquo情形

不可也不必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對

防衛人躲避義務的論斷清晰但缺乏說理效果

性的評價就如同美國相關機構對 SYG 法案的

研究一樣得出了這一旨在保護社會的立法效果

卻是引發了暴力案件的增多反觀我國也同樣

存在如此情形以於歡案為例不能否認的事實

是討債公司的暴力非法拘禁侮辱等手段在

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暫時或者可預見的

長期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歡遭遇到的ldquo辱

母rdquo當然正常人都會無比憤怒但卻算不得少

見mdashmdash畢竟面對人性之惡遠甚於此的刑事案件每

天發生如果債務人(哪怕是非法債權)遭遇此

類侵權就可以無限制地採取致命性暴力這無

疑有賦予其ldquo殺人之刀rdquo在社會治理無效的背

景下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個案問題無疑將成為賦

予社會正確性期待的規則問題如果因此引發此

類討債中的大量致人死傷的刑事案件增長將是

社會與司法無法承受之重規範上對正當防衛的

理解並不重視結果而是基於行為本身那麼實

務是否屬於ldquo唯結果論rdquo還需要考察實務判決

中是否對防衛行為本身的正當性進行了恰當的闡

釋因此更應當重視行為上的判斷

第三法益衡量與比例原則同樣制約正當防衛

的成立必要性因素是正當防衛特別是採取致

命暴力手段防衛手段成立的判斷要素退避義務

並非完全沒有適用的空間法益衡量貫穿英美法

對退避原則的討論ldquo退避原則本身從不是旨在

提高無辜者的危險其正確適用也不要求沒有過

錯的受害人以其自身受傷害的可能性提升來更

好保護侵害者的安全rdquo[85] 比例原則要求的防衛

與危害的適應性是法益衡量原則的具體落實儘

管我國刑法規定ldquo防衛限度rdquo和ldquo避險限度rdquo都

採用了ldquo必要限度rdquo一詞但無論學界還是實務

界都已達成共識在判斷防衛行為是否超過限度

時並不需要像緊急避險那樣進行嚴格的法益衡

量正當防衛是相比緊急避險有更為充分的自主

權不能將緊急避險中的ldquo不得已rdquo要件ldquo偷樑

換柱rdquo到正當防衛中來[86] 緊急權(Notrecht)是

公民在緊急狀態下為保護法益而損害他人法益的

權利利益衡量是一切緊急權的基礎利益衡量

105

理論的立場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在為維護更好價

值的利益時犧牲較低價值利益的行為是合法的

傳統的單一法益衡量說已經走向綜合的利益衡量

說不再是以ldquo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人身權

利中生命最高財產權利以財產價值大小來衡量rdquo

的公式的簡單對比而是綜合危險的急迫程度

危險源與避險物件的關係法益損害的強度行

為人對危險狀態的責任等事實具體考察在眾多

緊急權中正當防衛權是在行使過程中所受限制

條件最少進攻性最強的一種那麼法律在授予

公民正當防衛權時必然慎之又慎既要保證公民

能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要為這種激烈的自

救方式的適用範圍劃定合理的邊界ldquo必要性原

則的深層意義在於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暴力犯

罪者的生命都是有價值並值得保護的rdquo[87] 有

學者主張當不法侵害的程度沒有達到嚴重的不

法侵害時可以按照防禦性的緊急避險來判斷

將無責任能力者的侵害等排除出正當防衛的正當

性體系中[88] 陳興良教授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

正當防衛制度未得到有效實施的表現是防衛人

的利益優先未被貫徹是一種司法偏差[89] 但是

正當防衛的極端強勢性更決定了其適用範圍的

謙抑性而在致命性暴力場合的退避義務需要在

實踐中闡述和明確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1] 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構無價值論的不足》《中外

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2] 參見陳璿《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20頁勞東燕《防衛過當的認定與結果無

價值論的不足》《中外法學》2015年第5期第1334頁

[3] 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人民法院報》

2017年6月26日第2版

[4] vgl Roxin (Fn 18) S 398 Kindhaumluser Zur Genese der Formel das Recht braucht dem Unrecht nicht zu weichenldquo in FreundMurmannBloyPerron (Hrsg) Frisch-FS Berlin 2013 S 494 Buumllte (Fn 13) S 146-147 Neumann Individuelle und uumlberindividuelle Begruumlndung des Notwehrrechts in Luumlderssen (Hrsg) Modernes Strafrecht und ultima ratio Prinzip Frankfurt a M 1990 S 219 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

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44頁

[5] 黎宏《ldquo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dquo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民

法院報》2019年7月25日第006版於海明正當防衛案檢例

第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

指導性案例的通知》2018年12月18日

[6] Vgl Roxin (Fn 1) sect 14 Rn 40 JescheckWeigend (Fn 1) S 326 Schaffstein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

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1期

[7] 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頁

[8] 參見高銘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頁

[9] 參見陳家林《外國刑法基礎理論與研究動向》陳家林著 2013第133頁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第206-207頁

[11] Vorallem Kuumlhl (Fn 1) sect 7 Rn 78轉引自林鈺雄《新刑法總

則》元照2014年9月4版第252頁

[12]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22頁369-370頁

[13] 參見張明楷《責任刑與預防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版第62-63頁

[14] 參見佐伯仁志《日本正當防衛論之新開展》黃士軒譯

《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第172-175頁

[15]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3-446頁

[16] 參見[德]克勞斯bull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王世洲譯法律出

版社2005年版第441-442頁

[17] 參見薛泰成《德國刑法中合法化事由的體系》薛泰成自發

行2007年第43頁

[18] vgl Wohlers (Fn 45) S 434-435轉引自許達恒《從個人保護

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頁

[19] 許達恒《從個人保護原則重構正當防衛》《台大法學論

叢》第45卷(2016年)第1期第374376頁

[20] 昭和30bull10bull25刑集9卷11號2295頁

[21] 昭和46bull11bull16刑集25卷8號996頁

[22] 昭和52bull7bull21刑集31卷4號747頁

[23] 東京地判平成14bull1bull11刑集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5] 參見劉憲權《刑法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128頁蘇惠漁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規劃教材刑法

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賈宇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頁從司

法考試等教材來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認可參見羅翔編著

《2014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第47頁

参考文献

106

[26] 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2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第二庭編《刑事審判參

考》(第45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頁

[28] 陳璇《侵害人視角下的正當防衛論》《法學研究》2015年第

3期第120頁

[29] William Blackstone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184-8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769)轉引自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ce 42 Am J Crim L 89 2014-2015

[30] See eg Edward Coke The Third Part of the Institutes of the Laws of England 55-56 (1669)

[31] Julien [1969] 1 WLR 839 Law Relating to Self DefenceEric Baskind LLB (Hons) FHEA MCIArb 7th Dan BJJAGB

[32] See A J Ashworth Self-defence and the Right to Life 34 Camb LJ282(1975)

[33] Erwin v State 29 Ohio St 186 194-99 (Ohio 1876))

[34] 57 Ind 80 (Ind 1877)

[35] 158 US 550(1895)

[36] 256 US 335 (1921)

[37] ldquoDetached reflection cannot be demand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uplifted kniferdquo

[38] See generally Christine Cantalfamo Note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 RUTGERS JL amp PUB POLrsquoY 504 509 (2007)

[39] Cynthia V Ward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and Self-Defense 42 Am J Crim L 89 105(2015)

[40] Richard Restak The Law The Fiction of the Reasonable Man WASH POST May 17 1987 at C3

[41] Culverson v State 797 P2d 238 (Nev 1990)

[42] Richard Maxwell Brown Southern Violence-Regional Problem or National Nemesis Legal Attitudes Towards Southern Homici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VAND L REV 225 232 (1979) 507-508

[43]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

[44] MODEL PENAL CODE sect 304(2)(b)(ii)(i)

[45]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1-222

[46]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2

[47] State v Norman 378 SE2d 8 13 (NC 1989)

[48]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49] 參見[美]約書亞bull德雷斯勒《美國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

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註腳[36]

[50] 趙秉志主編《英美刑法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0年

版第136頁

[51] 儲槐植江溯《美國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

[52] James D Brewer The Danger from Strangers Confronting the Threat of Assault 119 (1994)

[53] Fla Stat sectsect 776012 013 031 032 (2005)

[54] Christine Catalfamo Stand Your Ground Floridarsquos Castle Doctr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mp Public Policy

Fall 2007 Vol 43

[55]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7 2016

[56] Joshua Prince Allen Thompson The Inalienable Right to Stand Your Ground St Thomas law Review Vol272015 pp47

[57] 122 So 11o 116 (Fla 1929)

[58] Hedges v State 172 So 2d 824 827 (Fla 1965)

[59] Fla State v Bobbitt 389 So 2d 1094 Fla 1st Dist Ct App 1980 State v Bobbitt 415 So 2d 724 (1982)

[60] 732 So 2d 1044 (Fla 1999)

[61] Redondo v State 38o So 2d 1107 1110-11 (Fla 3d Dist Ct App 1980)

[62] Frazier v State 681 So 2d 824 825 (Fla 2d Dist Ct App 1996)

[63] 867 So 2d 414 (Fla 3d Dist Ct App 2003)

[64] Baker v State 5o6 So 2d 1056 1059 (1987)

[65]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a)(3) Arizona ARS sect 13-411(A) Florida Fla Stat sectsect 776031 77608 Georgia OCGA sect 16-3-23(3)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Kentucky KRS sect 503080(2)(b)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6]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2)(B)

[67] Kansas KSA sectsect 21-3212 21-3213 Nevada Nev Rev Stat Ann sect 200120(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643(3) Texas Tex Penal Code sect 942

[68]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G)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B)

[69]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e) Florida Fla sect Stat 776032(1) Georgia OCGA sect 16-3-242 Kansas KSA sect 21-5231(a) Kentucky KRS sect 503085(1)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 14-513(b) Oklahoma 21 Okl S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70] Alabama Code of Ala sect 13A-3-23(d) Arizona ARS sect 13-413 Florida Fla Stat sect 776032 Kansas KSA sect 21-3219 Kentucky KRS sectsect 503085 Louisiana La Rev Stat Ann sect 9280019 Mississippi Miss Code Ann sect 97-3-15(5) North Carolina NC Gen Stat sectsect 14-512(b) 14-513(b) Oklahoma 21 Okla Stat sect 128925(F) South Carolina SC Code Ann sect 16-11-450(A) Texas VTCA sect 83001

[71] Travis Jessica and James Jeffrey Know the Ground Youre Standing On Analyzing Stand Your Ground and Self-Defense in Floridas Legal System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5 p91 (2015)

[72] Aya GruberRace to Incarcerate Punitive Impulse and the Bid to Repeal Stand Your Ground68 U Miami L Rev 961 2013-2014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961 (2014)

[73] Linda Kliendienst Welcome to Florida But Look Out Expanded Self-Defense Law Sparks Campaign to Alert Guests SUN-SENTINEL (Ft Lauderdale Fla) Broward Metro Edition Sept 26 2005 at lB

[74] 全文參見The Honourable Jennifer Carroll Governorrsquos Task Force on Citizen Safety and Protection (2013) available at http

107

wwwflgov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Citizen-Safety-and-Protection-Task-Force-Report- FINALpdf

[75] Campbell R Christopher (2015) ldquoUnlawfulCriminal Activity The Ill-Defi ned and Inadequate Provision for a Stand Your Ground Defenserdquo Barry Law Review Vol 20 Iss 1 Article 3pp44

[76] Daniel Sweeney Standing up to ldquoStand Your Groundrdquo Laws How the Modern NRA-Inspired Self-Defense Statutes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Disrup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Increase Overall Violence 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64715 2016 p717

[77]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al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Sep 2015 P4

[78] Megale EB (2010) ldquoMaking Murder Legal How Laws Expanding Self-Defense Allow Criminals to ldquoGet Away with Murderrdquo Working Paper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elizabeth_megale1

[79] Chandler B McClellan Erdal Tekin Stand Your Ground Laws Homicides and Injurie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8187 June 2012 httpwwwnberorgpapersw18187

[80] Cheng C and M Hoekstra (2012) ldquoDoes Strengthening Self-Defense Law Deter Crime or Escalate Violence Evidence from Castle Doctrinerdquo 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exas AampM University

[81] Elizabeth Megale A Call for Change A Contextual-Configurative Analysis of Floridarsquos Stand Your Ground Law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681051p1094

[82] One ought never to turn ones back on a threatened danger and try to run away from i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double the danger But if you meet it promptly and without flinching you will reduce the danger by half Never run away from anything Nev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83] 劉士心《英美刑法正當防衛中ldquo躲避原則rdquo及其啟示》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7年第 5期第113頁

[84] [美]喬治bull弗萊徹《地鐵裡的槍聲mdashmdash正當防衛還是持槍殺

人》陳緒剛範文潔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頁

[85] Wayne R LaFave Modern Criminal Law Cases Comments and Questions 4th edition Thomson West (2006) pp492

[86] 劉沛清著《刑法的實踐面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

51-52頁

[87]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221 6th ed 2012 at 228

[88] 參見趙雪爽《對無責任能力者進行正當防衛兼論刑法的緊急

權體系》《中外法學》2018年第6期第1614頁

[89] 陳興良《正當防衛的司法偏差及其糾正》《政治與法律》

2019年第8期第41頁

薛文超 論正當防衛認定中的防衛人退避義務

校園生活

澳科大致力推廣節能文化 建設可持續綠色智慧校園

今年澳門科技大學連續第 13 年支持由澳門特區政府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ldquo澳門節能週 2020rdquo

活動作為是次活動協辦單位之一澳科大全體教職員積極響應ldquo齊熄燈一小時rdquo和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

共同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支持環保

澳科大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包括響應主辦方建議於 6 月 15 日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關掉

大學 9 棟建築物非必要的燈一小時呼籲教職員當天晚上在家參與熄燈活動在ldquo便服夏rdquo活動期間

調節室內空調系統溫度維持不低於 25deg C在不影響專業形象前提下大學教職員穿著輕便服飾上班共

同營造輕裝上班的節能文化等

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宣傳推廣節能的行動并沒有停止在加強校園防疫措施確保環境安全的

前提下6 月 16 日唐嘉樂副校長龐川副校長鄺應華副校長和孫建榮協理副校長帶領學院和行政單

位代表人員一同穿上大學和學院的彩色 T 恤身體力行共同倡導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

近年來澳科大大力支持環保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於 2019 年大學新落成的 R 座綜合教學大樓是以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出發作出整體規劃和建築單體設計整體規劃方面在不改變大學整體發展的合理

佈局模式且滿足新大樓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為今後大學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空間儘量減少

硬質鋪地多配置綠化喬木灌木等建築單體設計方面外牆採用可回收利用的ldquo穿孔rdquo金屬鋁板材料

充分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減少對用電設備的使用率照明多以具有節能長壽環保特性的 LED

燈為主通過智慧化設計控制升降機的使用以及按日常時段需要控制燈光根據實際空間使用需要的

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空調的開閉和空調量從各方面保證新大樓可持續發展等

108第 14 卷 第 1 期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Vol14 No1

2020 年 6 月 30 日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30 2020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黃志新1王向陽2

(1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2 中山大學數學學院)

摘要 現在概率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量的種類比較稀少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

矩而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一的數學意義並且由於三四階矩的計算較複雜

因此不常用這樣就更顯得現有的數字特徵量種類稀少了有鑑於此本文定義了一些新的數字

特徵量如左右概率左右平均負正均差等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

均值公式而且還研究出了一個不用絕對值計算的平均差公式由於平均差比方差更能真實地反

映數據離散的狀況本文希望該公式能被大家重視並廣泛使用上述這些新的統計特徵量是同一

總體對應特徵量的線性最小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它們擴充了統計特徵量的數量及種類從各方面

反映出概率統計資料的真實內涵與資訊

關鍵詞 平均差左右概率左右均值 正負均差平衡定理三均值公式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Their Balance Theorem

Zhixin HUANG1 Xiangyang W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2 School of Math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Nowadays the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relatively rare in probability statistics including only mean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However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ctually represent almost the same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they are not commonly used si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results in fewer types o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currentl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defi nes some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such as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etc On this basis the equilibrium theorem and tri-mean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a mean difference formula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absolute value is studied ou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ula should be valued and widely used as the average deviation can refl ect the discrete state of the data more truly than the variance The aforementioned new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the minimum variance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Thus the quantities and types o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are expanded to refl ect the true meaning and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rom all aspects

Keywords mean difference left and right probability left and right mea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difference balance theoremtri-mean formula

收稿日期2020-04-08 修訂日期2020-06-24 通訊作者黃志新男碩士研究生廣州市荔灣區科學技術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概率統計數學物理

E-mail 871367655qqcomTel+86 1552123619913005107434

0 引言

現在概率統計中數字特徵量的種類很少

僅有均值方差標準差以及三四階矩而

方差及標準差實際上表達的幾乎是同樣的數學意

義而且它們僅代表統計資料的一些的數字特徵

而統計資料的局部特徵如順序統計量的前半部

或後半部的特徵就無從表述因此它們並不是概

109

率統計中全面而理想的數字特徵量

為了表達資料的離散情況現在一般是選用樣

本的修正方差 ( ) 因為它是總體的一致最小方

差無偏估計這是很大的優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

諸多缺陷

1)它的量綱與均值不同是均值的平方

2)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修正方差卻

是平方變換

3)儘管標準差沒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它卻有

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樣本標準差不是總體標準差的

無偏估計甚至用上述的經無偏修正的方差直接開

方得到的標準差 也不是其總體標準差的無偏

估計 [1]

4)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指標只適合於正態分

佈它們基本上表達同一個意義區別只在於有沒

有開方

5)三四階矩的計算都是很複雜的沒有多

少實用價值

因此這些僅有的幾個數字特徵量只能反映統

計資料所蘊含豐富資訊的極少部分在科技日新月

異進步的大數據時代概率統計還是靠這幾個數字

特徵量來表徵是很不全面的

很多文獻曾經建議選用絕對平均差作為對統

計資料平均值離散狀況的描述他們在這方面做過

不少的研究 [2]-[6] 認為平均差反映資料對中心的平

均波動程度意義既直觀又簡潔準確並且對

極少數異常值也不太敏感 因而它的抗幹擾性能比

方差好但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差採用離差的絕對值

來計算所以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有諸多問

題因而平均差在概率統計中處於無關重要的地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系列新

的數字特徵量如左右概率 左右平

均 負正均差 並且在此基礎上研

究出了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式還研究出了可以不

用絕對值計算的新平均差公式並且重新研究了平

均差 m的性質有利於對它的各方面優良品質的

理論分析研究及實用上的數值計算

1  新的數字特徵量

現在 概率統計文獻中 在介紹分佈函數時

基本採用左連續 有些也採用右連續 但這兩種連

續函數的定義 在本文使用中都不太理想 因此有

必要先定義一種新的連續方法 再介紹新的數字特

徵量

定義 101 一個函數 具有左極限和右極限 那

麼它們的中間值是

上面式子裡 中括號內的第一項是左極限 第

二項是右極限而中極限是左極限與右極限的平

均值

定義 102 一個具有間斷點的階躍函數 在間

斷點處既有左連續函數 又有

右連續函數 那麼它們的中間

稱 為中連續今後凡是中極限或中連續

的函數它的下標帶一個 ldquordquo做記號

在概率統計中凡階躍函數如離散型隨機變

數的概率函數及分佈函數一般的數理統計數據

若要分段計算在本文中都採用中連續進行處理

11 新數字特徵量的定義

定義 11 設X為任一概率空間 ( ) 上的隨機變數

為中極限 ( 也即平均極限 )

稱 為以中連續定義的概率分佈 稱

是以中連續定義的隨機變量 X 的分佈函數

註 這樣定義的連續函數稱為中連續函數 介

孚於左連續函數及右連續函數之間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0

在隨機變量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把一群隨機

變量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概率上應該是平權

的用中連續進行分割是平權分割而用左連續

或右連續來分割分後的兩群數據就不是平權了

始終有一群比另一群多分一個隨機變數的概率

因此中連續比左連續或右連續更為合理

在中連續隨機變量函數中 存在數學期望

以 為界把這隨機變數分為左和右兩部分

當 X 恰好在 這一點有概率

時就把它的一半 分別加到左右各部

分中去

定義 12

分別稱 的左概率和右概率

這裡

注 這一項只是用在離散

型隨機變數上當且僅當恰好在 這一點有

概率 時才加上去 否則這一項為 0(對於數理

統計也同理)而對於連續型隨機變數因為任

何一點的概率為 0因此 以下的公式中凡

是有這一項的按同一方法處理

定義 13 設以下隨機變量為中連續分割

分別稱 和 為 的左右分佈函

這裏的分佈函數是一種一元隨機變數被分

割後的條件分佈函數這是一種特殊的條件分佈

函數它把整個隨機變數分成兩個既不相同又

互有關聯的分佈函數 其中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是當 時的條件分佈

這兩種條件分佈也存在著通常條件分佈的性

定義 14 設以下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

在 且以下積分絕對收斂

分別稱 為 的左右條件期望 ( 左右

條件均值)以上兩個積分的外形十分相似僅

是積分區域不同而已 (注意 對應ldquo rdquo區

域 對應ldquo rdquo區域)以下類推以上

兩個是既不相同又互有關聯的條件期望從下

面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等號當且僅當單點分佈時成立

先證 對於(13)式的積分

在積分號內分別乘以

或 並且由於 所以有

所以 同理可證 結合起來就

定義 15 設隨機變數 的數學期望 存在且以

下的積分絕對收斂令

分別稱 和 為 的負均差和正均差 經過運算對比(13)式得

111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2 數理統計中的新數字特徵量

在數理統計中 也有對應的新數字特徵量 或

稱為新線性統計量因為統計資料基本上都是離

散型的 所以這些新統計特徵量的公式與上述的離

散型隨機變數的同名公式十分相似在此應以某

一樣本頻率 替換相應的概率 以樣本均值

替換隨機變量均值 ( 為任意腳標既可以

為 也可以不添加)前兩者分別為左右

頻率後者為第 項的頻率把上述新定義的統計

量公式寫於下麵( 公式編號與第一節類似的公式

的編號相對應在上面加兩撇以示異同 )在數

理統計與概率論中類似的線性公式其證明方法

基本雷同為了節省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再證

明瞭

121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頻率上式取絕對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有的被求

和的各項都取非負值而絕對值不是變數的解析

函數 不具有良好的數學性質因此對於理論的深

入探討及實際應用有諸多的不便人們轉而求其

方差但正如前言所述平均差比方差有著更多

的優點因此有必要尋找不用計算絕對值的平均

差公式為此先把上式分成三段求和式

因為中間項恒為 0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在上式中只要各項的絕對值號內被減數

大於減數就能達到所有的求和項都能取非負值

的目的其中第二項自然成立因此絕對值號可

以改為小括弧而第一項卻全部相反(被減數小

於減數)絕對值號內全為負值但只需把 與

的位置互換一下即把 用 替換

式中 稱為小於樣本均值的經驗

分佈函數 分別稱為經驗分佈

函數的左右頻率 分別稱為左右頻數

為總頻數若統計資料 在均值 這一點沒有

頻率則 以下同理

122 樣本統計量的左右均值的公式

類似於公式 15負正均差的另一公式為

123 樣本統計量的負正均差公式

13 重新探討平均差的計算公式

131 現在統計上通用的絕對平均差公式

112

一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原公式可以

改寫為

這就是求有限樣本統計資料的新平均差公式

因為上式求和號內全部取非負值這樣既可以達

到不用求每個離差的絕對值也使得新平均差公

式中 的值與絕對平均差公式(16)保持一致  

132 在一般的隨機變數中的平均差公式

同理按平均差的定義在一般的隨機變數

中上式也可以寫成 R-S 積分形式

該公式通用於隨機變數的各種類型分佈中

以上兩個公式把求平均差的絕對值運算變成

了求普通統計資料(隨機變數)的線性泛函了

這些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在統計界使用的絕對平

均差公式所得結果完全相同既保持了原公式的

優異性但卻又不用求絕對值又具有線性泛函

的優良品質能以清晰的線性泛函理論深入的研

究探討它的性質及用途使得對它的理論探討

以及計算應用都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下

遇到平均差時全部應用(17)或(17)rsquo式計算

14 三種均差的區別

平均差與正負均差都是表徵隨機變數(或

統計資料)平均偏離中心狀態的特徵參數它們

在使用時的區別在於

141 當分佈為對稱或偏態很少時(考慮到隨

機誤差)就可用平均差來表徵它們對均值的離

散狀況

142 當偏態較大時則應該用正負均差來

表徵它倆一定要成對地應用它們除了可以分

別表徵資料左右兩邊的平均誤差之外還可以

表徵分佈對中心的偏態狀況

15 新偏態係數

現在的偏態係數要用到離差的三階係數求和

既繁雜意義也不太明確下麵重新定義新偏態係

數意義既明確且計算又簡便綜合上述狀況

一起分析

2 平衡定理与三均值公式

21 半均差

在概率統計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定理一

階中心矩為 0

把上述積分寫成三段之和

因為中間的積分項為 0可以消去其餘項

移項整理後得到

113

22 平衡定理

定理 1 設隨機變數X 的數學期望及正負均

差都存在 則有平衡定理

                     

證 根據 (14) 式 (21)式可以寫成

把上式右邊的上下兩行寫成一個等式便可

得證此定理從上述證明中可以看出M是一個

不變數從中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穎的定理和公式

把(22)式經比例變形運算可得平衡定理的

另一種運算式平衡定理的反比例式

把 (11) 式中有關左右頻數與頻率的關係式

代入 (25) 式化簡得到有限統計樣本中的平衡

定理公式

設M為半均差把上式右邊小括弧內的 的位

置調轉然後去掉該積分前的負號有

以(21)rsquo上下兩式相加得

與(17)式對比可得

即平均差 就等於兩倍的半均差 (24)及 (24)rsquo這三組公式也是平衡定理的另一種表達

形式

它們是平均差的更為簡潔實用的計算公

式 其 計 算 結 果 與(16)(17) 式 完 全 一 致

           

23 新統計量的平衡定理

把(15)式代入上式可得一個更實用的

公式

又根據(22)式 對於有限的統計樣本(25)

式可以寫成 圖 1 概率曲線中的各種新數位特徵值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4

24 随机变数的三均值公式

推論 2 設X為隨機變數它具有均值 左

均值 右均值 左概率 右概率 則有三均值公式如下

             

證把(15)式代入平衡定理(22)式

因為 所以得(27)式定理證畢

推論 3 新統計量的的三均值公式

對於數理統計有相似的三均值公式與前面

一樣只要把(27)式的 置換成相應的

便可 [7][8]

公式 (27)是用頻數寫出的三均值公式只

要把 代進 (27)式整理後便可得到 平衡定理與三均值公式是新數位特徵值的基

本公式之一依據它們可以推導出很多新的定

理及公式既可以深化概率統計的理論研究在

實際計算中也可以使運算得到簡化

3 新數位特徵量的線性變換

31 以上所定義的新數位特徵量都是其總

體分佈函數 的線性泛函

即型如

形式的X的線性泛函

這裡所述的新數位特徵值都是 一階及以下

的原點矩或中心矩 ( 包括數學期望 )它們都是統

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在線性變換下它們有著非

常優異的線性協變性 [7]

( 以下設X為隨機變數 Y 是X的線性函數

定理 4 數學期望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這是期望值的普通性質在一般教科書上都

有介紹

定理 5 左右均值在線性變換下具有協變性

證先證(31)的第一式該式實質是對分

佈 求條件數學期望類似於數學期望的

協變性由條件數學期望的性質得到 ( 對於均值這

一點的處理按照定義 11 處理 )

同理可證

定理 6 平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變性

證因為(32)

(31)

代入 (24) 式 並考慮到 (21) 式以及定理 4

因為中括弧裡是 證畢

115

定理 7 正負均差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綫性協

變性

定理 8 方差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線性協變性

證 當原統計資料具有尺度變換

時其方差的尺度變換為

在此證明瞭當分佈函數為線性變換時其方

差卻是的平方變換定理得證因此方差不具有

尺度變換下的協變性故它以下的三項性能都較

差 [7]

(1)方差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因為當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偏離均值很大的奇異值

時設該奇異值對均值的離差是平均離差的 倍

而該奇異值的方差卻被放大成 倍 [7]

因此它是穩健性較差的數字特徵值之一

(2)方差的量綱與均值不同它的量綱是均

值量綱的平方見(34)式正如美國著名統計

學教授 DAFreedman 所說方差常常用來度量散

佈然而方差有錯誤的單位和錯誤的大小因

此要取平方根來得到 SD(標準差)[9]

(3)至於 SD(標準差)它雖然沒有方差

這方面的缺點但是它卻是 的有偏估計欲求

它的無偏估計卻要乘一個很麻煩的變化係數 [1]因

此很少應用這 無偏估計這一指標

(4)由此外推當 時是各種大於一階

的原點矩及中心矩它們都不具有尺度變換下的

線性協變性

證 先證第二式當 時由 (15) 式得

所以

同理可證

4 新數字特徵量在同名點估計中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同名點估計與現在文獻所述的

點估計定義有點不同本文的點估計特別強調同

名(或近似同名)點估計即以樣本的某一局部

頻率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概率以樣本的某一局

部的均值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值以樣本的

某一局部的均差去估計總體同一部位的均差其

餘同理

定理 9 設 是來自總體的分佈族 的

樣本資料 其左右頻率是其總體左右概率的強

相合和最佳估計也是其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UMVUE)

證由於左右頻率 都是經驗分佈函數

的線性統計量 [7]-[13]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

樣本在 時 左右頻率以概率 1 分別強收

斂於左右概率 由於符合強大數定律

的估計是最佳估計因此是其 UMVUE[8] 業已證

定理 10 設 為可估函數 的

個相互獨立的線性無偏估計量而且它們具有相

同 的 方 差 並 且 則

統計量 的線性組合類中

可估函數 的(UMVUE)且有 (證

明見 [9])

推理 11 樣本均值是其數學期望的UMVUE

其方差為 一般教科書都業已證明 [10]-[11]

推理 12 樣本的左右均值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左右均值實質就是一種變異的條

件均值 它們也

具有條件均值的所有特點與性質它們也完全符

合定理 7 的條件及結論類似於推理 11因此該

推理也成立

推理 13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負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6

正均差的UMVUE且有

證 樣本的負正均差分別是其總體左右均

值與平均值的線性函數(見(15)式)它們也

符合定理 7的條件與結論按照最小線性無偏估計

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的理論 [9]因此它

們也是其總體分佈中負正均差的UMVUE由於

在 樣本的前提下 的方差就等

於 與 方差之和即 [12]-[13]

同理可證

推理 14 樣本的平均差是其總體平均差的

UMVUE

證 根據(25)式 由於它們是

來自總體分佈族 的 變數所以

根據博雷爾強大數定律得知 所以上式可寫為

具有線密度 質量為 的一塊板材 以質

心(平均值 )為界將該板材一分為二 這兩部

分板材分別又具有各自相應的質量 稱為

左右質量(相當於概率上的左右概率 )

而左右均值 的數學意義就分別是這兩部分板材的質量中心或稱幾何中心其物理意義

就分別代表這兩部分的左右質心正負均差

就分別表示左右板材對總質心 的平均

距離(平均力臂長度)平均差則表示板材兩邊

對總質心的平均距離平衡定理(22)式表示左

右兩邊對質心的力矩平衡其相等代表靜力平衡

52 新數字特徵量的應用

521左右概率的應用(以收入統計為例)

表示收入較低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示收入較高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無偏性證畢

對於一個正常的分佈其左右概率基本是兩

個固定的比例常數因此 實際上是 的線性

函數而 都是最優線性無偏估計基於最優

線性無偏估計在線性函數中具有可傳遞的性質 [8]

所以樣本的 是其總體 的UMVUE平均差

的這些性質比方差與標準差優越

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陳希孺教授曾經說過ldquo好

的點估計會產生好的區間估計rdquo由於這些新數字

特徵量具有以上的優良特性因此引進它們是很有

必要的並且還可以大大的擴展了對隨機變數或統

計資料各種資訊的描述以及各項性質的提煉

5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

51 新數字特徵量的物理意義(以一維分佈為例)

522 各種均值的應用

表 1 三種均值的用途

項目 左均值 平均值 右均值

1 工效統計(件 工) 落後者平均工效 全員平均工效 先進者平均工效

2 收入統計(元 月) 低收入者均值 全員平均收入 高收入者均值

3 年齡統計 ( 歲 ) 低齡人群均值 全員平均年齡 高齡人群的平均

4 水文統計 枯水年平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豐水年平均流量

5 潮水統計(m) 低潮平均水位 平均潮水位 高潮平均水位

117

523 正負均差的應用

正負均差 實際上已被應用於機械製

圖之中在機械圖中如標注為 即表

示以 50mm 為基本尺寸相當於數學期望極限

偏差寫在後面的在括弧內 + 0003 為上偏差相

當於最大正偏差-0004 為下偏差相當於最大

負偏差 [14]而 分別表示實際尺寸檢測的

正負平均偏差上偏差 = 下偏差 =

當機械的公差系統服從正態分佈

時上下偏差 =

6 例 有一組自動機床加工的零件其公稱

尺寸為 1mm 它的 10 次檢測資料如下 099609

9609991000100010011001100210021003

(mm) 分別求它們的均值新的特徵參數以

及方差和標準差

解為了簡化計算量首先把測量值減去公稱

尺寸得出每次的測量偏差(計量單位改為 )

計算完成之後把結

果加上公稱尺寸便可得到各種均值

1)先求每次檢測的偏差值

計算結果如下

-4-4-10011223

2)求整個資料組的平均偏差

3)零件檢測的平均值

= 公稱尺寸

4) 把資料以平均值為界分成左右兩組

並分別以(11rdquo)式求它們的區間頻率

5)分別以(13rdquo)式求它們的左右均值

6)分別以(15rdquo)式求它們的負正均差

因為 所以統計資料為負偏分佈

7)以 (25) 式驗證平衡定理

8)以 (25) 式求平均差

注用傳統的公式去求平均差

其結果與前式所求一樣但用(25)式計算

不用絕對值

由於各種均差的量綱在線性變換下的協變性

所以不論均值的尺寸單位用 還是 它們平均

差負正均差的單位與之都是相同的

9)樣本的無偏方差計算如下

從上式可以看出由於方差把統計資料的線

性變換變成平方變換所以

a)其量綱為均值的平方

b)當尺寸的量綱從 變為 時倍率為

1000但方差卻增加了 1000000 倍這就不再具

有線性協變性了 [9]

10)標準差

雖然標準差的量綱變化與均值相同但它卻

是有偏的而無偏標準差由於計算太複雜一般

都不使用

3 結論

本文引進了一些新的數字特徵量它們是

左右概率(頻率)左右均值負正均差

以及它們的平衡定理和三均值公式並重新研究

黃志新等 概率統計的新數字特徵量及其平衡定理

118

了絕對平均差得到了一個新的只用線性函數

計算的平均差計算公式

1)由於新增加的幾個統計特徵量都是統計資

料的線性泛函因此它們都具有線性泛函的優良

特性

a 無偏性樣本的線性統計量都是其總體相

應同名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線性無偏估計

b 相似性它們的量綱與均值相同線性統

計量與概率論的(特別是離散型)計算公式相似

2) 新的平均差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有的絕对

平均差是一樣的 但是免去了使用絕對值的麻煩

從而能大大地促進對它各方面性能的深入研究

因為它比方差能更真實地反映數據離散的狀況

並且還具有很多其他優良的性質應該成為表達

概率統計的有效數字特徵量之一

3)正負均差既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

的離散狀態也可以表徵資料分佈對中心的偏態

情況

4)在上述基礎上推導出平衡定理及三均值公

式使得線性特徵參數在理論研究及實際計算中

更顯得合理與方便

5) 在穩健性方面新的特徵參數都比較穩定

比方差好

上述這些新的數字特徵量當用在數理統計

時它們都是統計資料的線性泛函基於這點

又可稱它們為線性特徵參數(或稱線性統計量)

它們都是其總體對應數字特徵量的最小方差的無

偏估計由於增加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優良的數字

特徵量加上現在已有的數字特徵量就能更準

確地反映統計資料各方面豐富多彩的資訊

今後還需完成的任務是

1 在大數據時代應大力推廣上述這些新

數字特徵量的研究與使用使它們與現有的幾

個數字特徵量(均值方差標準差)一起

以便較為準確全面地描述每一統計資料組群

的各個方面的數字特徵狀況本文順便提議及

希望能促進新的平均差計算公式及平衡定理在

概率統計中的應用以達到充分利用及壓縮統

計數據的功能

2 在此同時積極開展多元概率統計的新數

字特徵量的研究與開發把這些新觀念推廣到多

元概率統計中去

[1] 沈恒範(編)概率論講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35

[2] Tukey A Survey of Sampling from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s l Olkin and otherIn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Essays in Honor of Harold Hotelling Stanford 1960448-485

[3] Gong C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lag Variability Indicators Zhe jiang Statistics2000004-005

[4] 朱子雲朱益超 平均差的演算法改型及其數學性質研究 麗 水 學 院 學 報 2012 (2)001-003

[5] Cen LGZang XFampZao HY Mean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ifference in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presentative DiscussionStatistical and Consulting 2012(4)271

[6] M F M Yousof H Ahmad M M Yaacob A Eyam S Muhammad and SS AhmedUsing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 (DABS) in Interpreting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ummit 2017005-007

[7] LWassermanAll of Statis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836-79

[8] 範金城吳可法(编)統計推斷導引科學出版社200146

[9] 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s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 (ISBN978-0-521-74385-3)first pud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ection 23

[10] 梁之舜鄧集賢楊維權等(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9(上冊) 44(下冊)

[11] 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編)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1--158

[12] 劉強王琳(編)應用數理統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367

[13] Huber PJRobust Statistical Procedures(5th Printing)SIAM1989

[14] 陳於萍周兆元(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122-24

参考文献

半年刊 2007年6月创刊

第十四卷 第一期 2020年6月出版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miannual Started in June 2007

Vol14 No1 June 2020

定价 20元澳门币(人民币港币)

第十四卷

第一期

JOU

RN

AL O

F MA

CA

U U

NIV

ER

SITY

OF SC

IEN

CE

AN

D T

EC

HN

OL

OG

YVol14 N

o1 Jun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