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扬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扬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材料 汇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Page 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014 年 12 月 19 日前 言

2013 年 7 月 10 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

在北京召开,刘延东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

革方向和努力目标。会议前,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

投入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随后,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

台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

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

的意见》并同时印发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2014 年 5 月 8 日,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在南京联合召开全省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曹卫星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印发了《江苏省关于

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在此背景下,学校对国家和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积极反应,秉承我校办学传统 ,

Page 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着力体现国家意志,致力改革与创新,按照“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

适应需求、引领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

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本着“改革、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需

求为驱动,以分类培养为支撑,以质量保证为目标,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近

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有关招生、学位与培养、导师队伍建设、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等方面

的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制度框架。研究生院利用学校首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契机,对国家和省推进研究生教

育综合改革以来的有关精神和具体文件,以及我校根据校情制定出台的相关制度进行汇

编,供广大师生学习、讨论和参考。本手册分为“领导重要讲话”、“政府指导性文件”

和“学校制度文件”三个部分。其中“学校制度文件”包括即将出台的一些文件,这部

分文件还需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加以完善。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 年 12 月

目 录

Page 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一部分:领导重要讲话1、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0 日)2、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3 年 11 月 20 日)3、曹卫星在全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 年 5 月 8 日)

第二部分:政府指导性文件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3、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4、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5、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教财〔2014〕1号)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

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位〔2013〕36号)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

1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4号)1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5号)12、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13、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14、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15、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20号)16、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

17、江苏省学位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研〔2014〕5号)

18、江苏省委教育工委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意见(苏教研〔2014〕6号)

19、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物价局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苏财教〔2014〕2号)

20、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4〕1号)

Page 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1、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4〕2号)

第三部分:学校制度文件(一)总领性文件1、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扬大研〔2009〕21号)(二)招生工作2、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2002〕11号)

3、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届本科生考研工作的意见(扬大〔2007〕43号)4、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扬大〔2012〕58号)5、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校研〔2013〕29号)(三)培养工作6、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07 年 3 月 19 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7、扬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07 年 3 月 19 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8、关于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扬大研〔2007〕7号)9、关于修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扬大研〔2011〕10号)10、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扬大研〔2005〕9号)11、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2013〕26号)

12、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扬大研〔2005〕16号)13、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的通知(扬大研〔1999〕6号)14、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的规定(校研〔2004〕14号)15、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2009〕2号)

16、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5号)

(四)学位论文与学位申请工作17、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2011〕5号)18、扬州大学关于对省学位办抽检不合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处理意见(扬大研〔2006〕3号)19、关于印发《扬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6号)20、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配套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2013〕13号)

21、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研〔2013〕31号)22、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36号)23、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研〔2009〕22号)

Page 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4、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35号)(五)专业学位建设工作25、扬州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扬大研院〔2014〕35号)26、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校研院〔2014〕30号)27、关于印发《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校研院〔2014〕31号)

(六)导师管理工作28、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34号)

29、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18号)

30、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1号)

31、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2号)

32、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延长退休年龄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人事〔2014〕15号)

(七)学生管理与奖助学金工作33、关于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扬大委宣〔2008〕2号)3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扬大委〔2012〕40号)35、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本科生“1+1”引领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校党办〔2011〕10号)36、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试行规定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扬大研〔2001〕5号)

37、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3号)38、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2013〕7 号)39、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8号)40、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4号)41、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和《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扬大外教〔2012〕18号)

(八)经费管理工作42、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的暂行规定》(扬大财〔2004〕11号)43、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财〔2004〕15号)44、关于调整研究生业务费有关定额的通知(扬大财〔2005〕8号)45、关于印发《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经费管理的规定(试行)》的通知(扬大财〔2005〕7 号)

(九)拟发文件46、扬州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讨论稿)

Page 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47、扬州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讨论稿)48、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讨论稿)49、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讨论稿)50、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讨论稿)51、扬州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讨论稿)

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 年 7 月 10 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下一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开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不久前,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刚才三部委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明天新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还将就有关工作进行研究和审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

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要求出发,推动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1981 年我国建立学位制

Page 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度,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进入全面恢复和正规化建设的阶段。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重视下,研究生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形成了学科基本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类型不断丰富的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有力服务了现代化建设大局。

一是研究生培养能力持续提升。30多年来,我国共培养博士 49万人、硕士 426万人。2000 年研究生培养规模仅为 7万多人,到 2011 年已达 55万人,远远超过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美国的 61%。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人才培养结构日趋合理。1990 年设置了专业学位,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国共设置专业学位 39种,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200多万人。2012 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近 32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现在,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是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211 工程”、“985 工程”的实施,加快了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学科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平台,每年都有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论文发表。

四是培养体系更加灵活开放。跨部门、跨行业的互动合作,推动了科教资源整合以及产学研融合。教育部先后与 60多个行业部门合作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与卫生计生委联合推动全科医生培养,结合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培养工程博士,并广泛吸收部门、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教育指导,36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聘请 58个部门行业和 105 家用人单位专家担任委员。去年启动的以协同创新为特色的“2011计划”,拓展了高校内外创新力量融合发展的新空间,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五是投入保障更加有力。近些年对研究生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2008 年以来 5 年间,中央财政对“985 工程”、“211 工程”以及其他学科平台建设共投入 500多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累计投入近 140亿元,科研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支出政策逐步完善,对研究生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 年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并对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综合定额拨款,生均拨款标准提高一倍多。投入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有力支撑了学科建设,改善了研究生的培养条件。

六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先后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 64%

是近 10 年签署的。2012 年,在我国攻读学位的外国研究生达到 3.6万人,比 2008 年增加了 1.5

Page 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倍。“211 工程”、“985 工程”等建设经验被多个国家借鉴,学位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水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强大生命力。回顾

30多年不平凡历程,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基本国情,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还不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尤为欠缺,教育思想、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存在着追求发展速度、轻视质量建设的倾向,制约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障碍有待破除。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的发展路

径,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对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强国必先强教,实现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李克强总理指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缺乏根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以世界眼光对国际大势作出科学判断,以历史眼光对发展方位作出准确把握,以全局眼光对肩负使命保持高度自觉,充分认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传统优势在减弱,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同时,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诉求多元多样,急需大量高水平社会建设与管理人才;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面临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处理大国关系等诸多新课题,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创新升级”、“人才升级”的双重使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自主培养,力争实现高端人才质优、面广、满足需求,为打造经济升级版、

Page 1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实现国家战略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第二,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

竞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重视研究生教育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突出体现在:一是把研究生教育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英国 2010 年发布《跨越一步:发挥研究生教育的极致》报告。日本 2011 年再次出台《研究生教育振兴施策纲要》。欧盟 2011 年制定了《欧洲高教改革新战略》,提出欧洲需要造就大批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培养更多的博士。二是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日益紧密。新世纪以来,职业转换能力和软技能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更加受到重视,跨学科培养成为新趋势,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欧盟把促进教育、科研和创新的融合确定为博洛尼亚进程第二阶段的优先方向。三是更加重视质量保障与监督。美国近年来对全美 5000多个博士培养项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评估。欧洲 20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印度出台法案强化国家评估和认证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的评估。四是国际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教育强国和新兴大国纷纷加大吸引国际优秀学生的力度,生源竞争白热化,许多大学把联合设置学位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海外分校和联合培养日趋活跃。2012 年全球约有200个可授予学位的海外分校,比 2006 年增长了 1.5倍。研究生教育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抢占高端人才培养的先机,迎头赶上先进水平。

第三,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十八大的明确要求,是“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支撑。教育现代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可衡量的硬件指标,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符合规律的培养模式、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软件要素。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招生、选拔、培养和评价等均具有示范作用。现在距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只有七年时间,研究生教育必须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加快改革步伐,切实发挥好高端引领作用。

三、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经费投入、成本分担和奖助机制改革

实现重大突破,人才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这里,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研究生教育必须在国家大局中定好位,在创新发展中服好务。一要全方位适应多样化需求,分类指导学科发展。全面把握高端人才供求趋势,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优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学科,稳定支持基础学科,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加快世界一流

Page 1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科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不断优化类型结构。二要兼顾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避免人才培养的短期行为。既要着力培养各行各业高端紧缺人才,又要为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人才储备。学科设置要避免短视,稳定支持那些必不可少的“冷门”学科。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为未来职业发展打牢根基。三要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合理定位、特色办学。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这就要求 国家层面加强宏观规划,地方政府发挥好统筹作用,培养单位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四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强研究生教育的适应能力。在研究生培养已达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今后应把更多精力放到存量的调整优化上来。要加快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鼓励培养单位主动调整学科结构,完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授权机制,形成高质量、高效益、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第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培养模式、完善评价机制。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培养单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质量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一是资源投入与配置要强化质量导向。统筹考虑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等因素,加快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制度。更好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改进助研、助教和助管“三助”工作,加大对助研等津贴资助力度。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渠道,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自主研究。进一步完善招生计划与培养质量挂钩的机制办法,对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单位和学科,要减少招生计划乃至停止招生。二是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不同学科、类型、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应有不同的模式。学术学位研究生重在提高创新能力,要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鼓励科教联合培养和多学科交叉培养,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在增强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建立产学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加强产学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针对分类培养的不同要求,还要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招生制度。三是强化培养单位主体作用,构建内外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这是提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把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都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单位要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定期开展自我评估,积极推进国际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要进一步创新方法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把个人

Page 1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二要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研究生更多从事的是探索未知、创新创造的工作,培育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飞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优良学风具有特殊意义。要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对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不端行为及时进行警示、教育,加大对严重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三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责权机制。发挥好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课题组、实验室为平台和纽带,重视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四要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团员带头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和学术活动,增强研究生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要关注研究生面临的学术和生活双重压力,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第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各国广泛共识。一要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在国家外交大局中找准定位、加强谋划,把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加强与重点区域、周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和多边学位互认,积极参与全球教育竞争和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增强国家软实力。二要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高端人才。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加大“走出去”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力度,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的国际高层次人才。这既是衡量培养单位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体现。三要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借鉴国际研究生教育的有益经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培养能力和水平。加强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扩大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规模。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形成中外研究生共学互融、跨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

第五,坚持统筹协调,加快职能转变。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为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顶层设计,协调相关部门完善细化配套政策,推动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发挥好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投入保障、质量监管等责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举措。还要支持一些有条件的民办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培养能力。培养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有效集成各类资源,立足实际、主动创新,实现特色发展。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引导监督,及时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形成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协同推进,中央、地方、培养单位各负其责,招生、培养、评价各环节系统配套的综合改革新格局。

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办好人

Page 1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飞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age 1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3 年 11 月 20 日,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直面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一)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改革开放 35 年辉煌历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针,20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发布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别是 2010 年发布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 3 年来,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明显增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顺利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着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  (二)教育改革是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我们党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密切联系。按照《决定》关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新部署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Page 1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性、协同性”的新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是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而且要与党的各项事业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 1000美元上升到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的领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明确攻坚方向,凝聚社会共识,加强举措配套,统筹落实好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意义非常深远。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Page 1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班人。《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还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及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清晰表明我们党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政策基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决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特别是在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方面迈出新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相信这一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政策,将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搭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

Page 1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对此,《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循序渐进和制度创新,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这些都将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决定》专门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具体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等,都成为亮点,也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决定》提炼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要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决定》提出的系列改革举措,关键在于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将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决定》提出的极具创新性的政策要求,就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要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人教育领域,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实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阶段,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说,也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抓住历史性机遇,统筹安排改革保障措施,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一)切实增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度共识

Page 1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我国改革开放 35 年经验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从来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每次成功的改革,都是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同心攻坚的结果。我们要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必须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机制积弊,尽快克服改革动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在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中,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大政策举措,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除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注重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等环节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层面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重大教育改革实施前,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改革实施中,加强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及动态调整,避免产生大的偏差,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行使顺畅,为重大教育改革付诸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  改革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直面的问题。《决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投身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不同部门之间会有一定的职能交叉和需要彼此协调的关系。围绕《决定》所布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重点任务,要在国家层面制定指导性意见,注意增强部委之间的政策协调,逐项明确本届政府任期内重大教育改革清单。地方要以增强本级教育统筹为重点,制定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务,体现省域教育改革特征,重在解决本省的实际问题。国家建立鼓励支持改革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在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三)继续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全国一盘棋,但决不能一刀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实施时,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高校选取425个单位先行试点,经过 3 年的探索,在顶层设计、政策协调、咨询指导、监督检查、宣传推广等方面,初步建立一套改革推进机制。根据《决定》总结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重要经验,我们要继续沿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按照《决定》提出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以及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对国家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试点进行整体评估,形成新的改革方案,加强统筹,多措并举,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Page 1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快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Page 2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曹卫星在全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 年 5 月 8 日)同志们:去年以来,国家层面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刘延东副总理亲自出席

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并讲话,对下一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次全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主要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江苏实际,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努力推动我省这方面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召开好这次会议,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及其他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组织开展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考核验收和二期项目立项评审,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配套文件。刚才,3个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具体部署,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 6所高校介绍了经验做法,讲得都很好。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近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快速发

展,形成了学科基本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类型不断丰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 122个立项学科建设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家级重大项目研究、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集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批立项学科正加快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目标迈进。目前,全省共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29个、二级学科 64个,13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占总数的 14%,63个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 1%。

二是人才培养结构日趋合理。全省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 44个(不含军队院校和中科院直属单位),其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31个,在校研究生 14.6万人,其中博士生 2.5万人、硕士生 12.1万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为 87:11:2。建有专业学位点 201个,覆盖除警务硕士之外的 38

种专业学位类别;在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4.1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 34%,初步形成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格局。

Page 2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是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实施以抓质量、抓内涵、抓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支持建设 3个国家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 59个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企业建立近 2000个研究生工作站,高校内外创新力量融合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在全国较早开展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6篇、占总数的12%。

四是经费投入保障更加有力。这几年我省对研究生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2013 年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达 34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博士生和硕士生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 3万元、2万元,同时建立健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制度。支持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等重大专项,仅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4 年就累计投入 34.1亿元,有效支撑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二、切实增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基础建设。研

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的集中体现。各有关部门和高校一定要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以世界眼光、全局眼光、专业眼光审视这方面工作,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是顺应国际发展大势、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国家为促进产业振兴和经济复苏,都把培养高端人才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对科技、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美国实施吸引世界顶尖学生的“美国竞争力计划”,英国发布《跨越一步:发挥研究生教育的极致》,日本再次出台《研究生教育振兴施策纲要》,欧盟推出“欧洲高教改革新战略”,提出欧洲需要培养更多的博士。世界一流大学在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把学科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立足之本,千方百计推动学科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可以说,加强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加强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我们一定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深化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抢占高层次人才培养先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升级攻坚期,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主要标志,担负着创新升级和人才升级的双重使命。

Page 2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只有加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才能获得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更多先进技术装备,才能更好地支撑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握好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定位,明确方向、勇担重任,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许多学校的硬件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今后工作重心将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水平,而研究生教育对包括本专科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具有高端引领作用,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人才选拔及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照高等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我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主动服务大局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还不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欠缺,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亟需提升。我们一定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选好突破口,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不断深化优势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高峰与高原协调发展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一

期项目考核验收结果来看,122个立项学科中考核结果为 A 等的达 100个、占82%,工程建设基本达成预期目标。目前,二期项目 137个立项学科建设已正式启动。对一期项目滚动列入的立项学科,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乘势而上,力争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对新立项学科,要加强规划、全面指导,积极借鉴一期项目建设成功经验,加快实现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跨越。此外,对其他重点学科及相关学科,各高校也要按照统筹协调、扶优做强的思路,围绕凝炼方向、打造团队、建设平台、产出成果等关键环节推进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科高峰与学科高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关于优势学科建设,我再简要强调三点:

(一)明确目标,突出建设重点任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优势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包括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科学发展等四项内容。落实到二期建设项目中,要力争实现四个主要目标:一是立项学科要获得至少 2项重大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三大奖和省部级一等奖),或取得有望获奖的原创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或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或成为国家“2011计划”主要依托学科。二是立项学科要取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教学成果,具有博士授权资格的学科至少产生 2篇省优秀博士论文,具有硕士授权资格的学科每年至少产生 1

Page 2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篇省优秀硕士论文。三是立项学科要拥有 3至 5名高端人才,如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人社部“百千万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四是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必须参加国家学科评估排名,其中部属高校学科排名要力争第一,省属高校学科排名要力争前三。与此同时,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学科现有实力和特色,与各项目高校商定选择性目标任务。各高校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和核心指标,统筹推进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二)落实责任,防止重申报轻建设。近期,省管理协调小组将与各项目高校、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任务书,以此作为项目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各立项学科要以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为参照,按照不低于申报书所列的建设标准,认真制定项目任务书,真正达到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目的。各项目高校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并与学科带头人签订责任状,加强协调推动、过程管理和督查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细化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通过建立学科特区、人才特区、改革试验区等方式,在人、财、物、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学校和学院层面及学科本身都要配备专人负责,保证学科建设工作全校一盘棋、全程有人管,在常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目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坚决防止出现倾全校之力争取项目而不倾全校之力推进建设的现象,确保全面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各项目标,不断缩小立项学科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创新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益。优势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工程实施取得最大的人才效益、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加强总结宣传。一期项目经过 4 年建设,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省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一些高校好的做法,提炼形成省级层面政策措施,真正发挥优势学科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提升全省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交流研讨平台,努力使各方面都能了解掌握学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二是强化经费管理。各立项学科要按照预算及时落实经费安排使用,对项目结束时有明显结余经费的学科及高校,管理协调小组及财政部门要考虑采取相应的经费拨付调控措施。各项目高校要坚持专款专用,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真正把来之不易的经费用足用好。部属高校要整合资源、足额拨付立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中期报告检查和期满考核验收,探索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保证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对实施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项目,省财政要予以奖励支持;对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持续重点支持或适时增列;对建设措施不力、成效较差的项目,要及时约谈项目负责人,并调整出重点支持项目直至终止实施。希望通过二期项目建设,能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优势学科建设与管理模

Page 2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式,然后进入常态化、可持续的稳定状态。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经费投入、成本分担和奖助机制改革

实现重大突破,人才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继续坚持“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的发展思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一)优化结构布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社会满意的各类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一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博士生规模基本稳定、硕士生规模小幅度提高的原则,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方式从补偿性增长向协调性增长转变。要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重点发展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灵敏度,努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位类别和布点,加快完善与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二要兼顾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既要着力培养各行各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又要为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人才储备,避免人才培养的短视行为。全面把握前端性人才供求趋势,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优先支持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相关学科,稳定支持基础学科,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三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我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的试点地区,今后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存量调整上来,着力引导培养单位主动调整学科结构,坚决撤销不合格的学科授权点,加快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活力与效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各培养单位要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合理设置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努力办出特色和水平、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出台专门文件强调做好这项工作,各高校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高校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要创新方法途径,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引导研究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行全员育人的培养模式,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强大合力。二要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生更多从事的是探索未知、创新创造的工作,培育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诚实可信、团结合作的优良学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继续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制度

Page 2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和惩处机制,引导研究生尊重科学、刻苦求学、严谨治学。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和学术活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三要发挥好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导师要把培养人摆在首位,全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关注研究生面临的学术与生活压力,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引导研究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在赋予导师录取、培养、淘汰等方面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要强化导师的教育、指导和督促职责,对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科学研究、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等进行全程指导,并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倾心育人,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升高端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关键。要把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真正形成有利于质量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一要强化资源投入与配置的质量导向。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等因素,加快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制度,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更好地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改进助研、助教和助管“三助”工作,加大对助研等津贴资助力度。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渠道,鼓励支持研究生开展自主研究。健全招生计划与培养质量挂钩的机制办法,对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单位和学科,应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二要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要重在提高创新能力,通过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有机结合;鼓励科教联合培养、多学科交叉培养及硕博连续培养,支持学生更多地参与高水平学术活动和前沿性科技创新,促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升科研产出水平。对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要重在增强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努力满足行业发展需要;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建立产学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形成校企联合培养的稳定机制;积极推进专业学位课程及实践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互认、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准入制度衔接。要针对分类培养的不同要求,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招生制度。三要构建内外结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改革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把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一并纳入质量评价体系,改变单纯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和刊物级别的评价导向。各培养单位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坚持重心下移,增强导师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学科管理小组;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自我评估,积极推进国际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信息,加强社会监督。省学位委员会要继续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论文抽检工作,健全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强制退出机制;建立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探索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论文抽检。

(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效

Page 2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途径,研究生教育最有可能也最有必要与国际全方位接轨。一要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重点引进世界前 100名高校来我省合作办学,加快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课程及优秀教材,努力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更为开放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全英文授课课程,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必须与国际接轨,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要通过教材建设、全英文教学、课程管理等方式,加快建设国际水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二要鼓励师生海外研修和学术交流。加大选派研究生导师赴海外研修的力度,逐步做到所有研究生导师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选派一批以博士生为主的研究生到世界名校和科研机构师从一流导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鼓励导师和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幅度提高来江苏留学的研究生比例,努力营造共学互融、跨文化交流的良好环境。三要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创新合作方式,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形成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重大科研项目,在高端科研课题、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加强合作研究。注重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强强合作、强项合作,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今年是新一轮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各高校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立足实际、主动创新,有效集成各类资源,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省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督指导,及时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努力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总之,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age 2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 2009 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一)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

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

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 30 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

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

Page 2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我国自 1991 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

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学习方式可以全日制攻读,也可以非全日制攻读。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一)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

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 2 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三)实践要求

Page 2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四)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

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三、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一)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统筹规划,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三)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要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要建立和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办法。要不断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教育部2009 年 3 月 19 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Page 3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2.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和高等学校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切实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学校党委要有一名负责同志统筹负责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负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与党委有关工作部门共同研究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4.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研究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等学校,原则上应该设立

Page 3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实施全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规模较小的高等学校,可在研究生培养部门或党委学生工作部门设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选派专人负责有关工作。院(系)党政要具体负责本院(系)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落实具体责任人。  三、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5.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要求,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试点和实施工作。要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考试考核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廉洁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6.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要注意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培养研究生不畏艰难的科学作风、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求新探异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品格、合作沟通的团队精神。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要制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7.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要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做到有计划、有规范、有考核,形成长效机制。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地方政府等共同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安排必要的研究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研究生要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挂职锻炼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8.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要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9.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建立渠道,加强研究生与学校、导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排忧解难。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完善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要关心研究生学习、科研、

Page 3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生活条件的改善,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兼职岗位,承担教学、科研、管理辅助等“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要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引导他们结合国家需要和自身所长,到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行业去建功立业。  四、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0.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高等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班上。要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尝试在学科、实验室、课题组等建立党的组织,使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1.大力加强研究生团学组织和班级建设。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团学组织和班级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特点,开展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的各类活动,浓厚学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为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服务。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易班”等学生网上互动社区建设。研究生团组织要加强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并积极为各类研究生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搭建平台。  12.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研究生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更应体现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要积极为研究生开展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指导和帮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增长才干,全面发展。要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带动作用。要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他们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要注重表彰和宣传研究生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五、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要明确专门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组织协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应作用。   14.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

Page 3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高等学校要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定期评选优秀导师,不断提高导师育人水平。要积极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鼓励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党团和班集体建设及各类活动中,有效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要制订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进行考核检查。  15.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选聘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加强培养培训,使他们成为研究生辅导员的骨干,支持他们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成为专门人才。要充分利用青年教师资源,作为研究生辅导员配备的重要补充。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新上岗专业课年轻教师充实到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中,专职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工作,并选聘部分优秀教师、博士生兼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  六、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16.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定期听取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列入高等学校党建和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一并检查评估。  17.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高等学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调动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研究生教育职能管理部门要注意运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配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其他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积极配合,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18.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适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加强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的建设,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

Page 3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政治教育、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各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党委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

教育部2010 年 11 月 17 日

Page 3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教研〔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就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教育、科技和人才规划纲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2. 总体要求: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变。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改革招生选拔制度  3. 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基本稳定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学科总体规模,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Page 3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4. 深化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和改进招生计划管理,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形式,取消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计划分配办法,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学科、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发展。  5. 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注重对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6. 完善招生选拔办法。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办法,注重选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建立博士研究生中期分流名额补充机制。对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的选拔程序。加强对考试招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强化考试安全工作。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认真组织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8. 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9. 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Page 3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0. 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改进、优化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审查,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增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11.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研究生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研究,由培养单位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制定配套政策,支持研究生为完成高水平研究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加强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  12. 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完善研究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研究生权益保护。  四、健全导师责权机制  13. 改革评定制度。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  14. 强化导师责任。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15. 提升指导能力。加强导师培训,支持导师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逐步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交流与共享,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完善校所、校企双导师制度。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  五、改革评价监督机制  16. 改革质量评价机制。发布培养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学术学位注重学术创新能力评价,专业学位注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要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坚持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强化质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17. 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培养单位要加强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开展质

Page 3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量评价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应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加强国际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信息。  18. 完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加快建设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改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统筹学科评估。对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视情做出质量约谈、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建立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鼓励培养单位参与国际教育质量认证。  19. 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在学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质量标准,发布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20. 规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培养单位办学责任,加强统一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纳入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须将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上公示。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得以“研究生”和“硕士、博士学位”等名义举办课程进修班。  六、深化开放合作  21. 推进校所、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校所、校企联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通过跨学科、跨院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  22. 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有利于国际互认的学位资历框架体系,继续推动双边和多边学位互认工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政策,适时提高奖学金标准,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创新培养方式。扩大联合培养博士生出国留学规模,继续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海外教学实践基地。  23. 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华指导研究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支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联合学位”项目,合作开发研究生课程。加大对研究生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提高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经历的研究生比例。提高管理与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形成中外研究生共学互融、跨文化交流的校园环境。  七、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  24. 完善投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培养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大纵向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

Page 3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培养的力度,统筹财政投入、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各种资源,确保对研究生教学、科研和资助的投入。  25. 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健全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制度。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应贷尽贷。加大对基础学科、国家急需学科研究生的奖励和资助力度。奖助政策应在培养单位的招生简章中予以公开。  26. 加强培养条件和能力建设。在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中,突出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国家各类重大项目投资的仪器设备与平台,应向研究生开放。培养单位要改善培养条件,支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对生均资源过低的培养单位,减少其招生规模。对参与研究生培养和建设实践基地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  27. 鼓励改革试点。着力破除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平台,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的新机制。  八、加强组织领导  28. 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加大地方统筹力度,扩大培养单位的自主权。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认真制定本单位改革方案,强化改革的主体和责任意识,重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和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各地区和培养单位要重视宣传引导,加强风险评估,处理好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2013 年 3 月 29 日

Page 4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教研〔20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改革目标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改革招生制度  坚持招生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拓宽和规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渠道。  三、完善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分别制定培养方案。

Page 4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四、改进课程教学  培养单位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共同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晰各方责任权利。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健全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实践考核评价,保证实践质量。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  培养单位应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意见,分类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  七、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  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或培养单位,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八、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着力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鼓励培养单位引导研究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对职业领域及岗位的认识。鼓励培养单位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就业指导。加快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创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氛围。

Page 4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单位应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定条件,分类评聘,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科学合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单位是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培养单位应完善校内质量监督机制,建立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保障制度,加强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根据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规范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委员会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行(企)业的专家。  国家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制订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加快建立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信息公开。  十一、鼓励开展联合培养  鼓励培养单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二、支持开展改革试点  支持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结合行(企)业和区域人才需求,开展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树立专业学位特色品牌。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改革试点成效将作为培养单位申请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及专业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支持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加强对培养单位的指导,统筹编写教材、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设案例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等工作,推动本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案例库建设和师资培训。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Page 4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013 年 11 月 4 日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

教财〔20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中央部门所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财政部、教育部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财政部2014 年 2 月 21 日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行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章开展,确保评审质量和评审结果的权威性,根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应根据本校组织机构设置状况,建立健全与本校研究生规模和现有管理机构设置相适应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组织机制,加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工作。

第三条 高校应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订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监督本校评审工作;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指定有关部门统一保存本校的国家奖学金评审资料。

第四条 高校下设的基层单位(院、系、所、中心,下同)应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代表、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五条 评审委员会成员在履行评审工作职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Page 4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平等原则,即在评审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委员的意见,在平等、协商的气氛中提出评审意见;

(二)回避原则,即发生与评审对象存在亲属关系、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或有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的情形时,应主动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回避;

(三)公正原则,即不得利用评审委员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单独或与有关人员共同为评审对象提供获奖便利;

(四)保密原则,即不得擅自披露评审结果及其他评审委员的意见等相关保密信息。第六条 高校在分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时,应在各基层单位研究生规模的基础上,对培养质

量较高的基层单位、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学科予以适当的倾斜。第七条 高校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

请审批表》,统一组织学生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八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

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当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再具备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格。

第九条 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之间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原则上由高校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国家奖学金评审。

第十条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第十一条 研究生出现以下任一情况,不具备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一)参评学年违反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受到纪律处分者;(二)参评学年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三)参评学年学籍状态处于休学、保留学籍者。第十二条 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以研究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为基本条件,科学合理地

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指标体系。对学术型研究生,评审标准应偏重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和体现创新能力的科研成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评审标准应偏重考察其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 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机制,重点考察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成绩及考核评价情况,兼顾其在本科阶段取得的突出成绩,可采取复试时组织专家和研究生导师对其进行评审答辩等形式的考察,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入学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Page 4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四条 为保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的质量,扩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影响力和激励引导作用,评审工作可增加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竞赛、公开答辩等环节,实行差额评选。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基层单位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六条 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及相关人员,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申诉人对基层单位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高校公示阶段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七条 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可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但获奖成果不可重复申报使用。超出学制期限基本修业年限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第十八条 在学制期限基本修业年限内,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研究生,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由于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原因未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期间内原则上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第十九条 高校应及时报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材料。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将评审材料报其中央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将评审材料报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评审材料包括反映本校评审依据、评审程序、名额分配及评审结果等情况的评审报告及获奖研究生汇总表。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对所属高校评审情况和结果汇总后,每年 10 月 31 日前,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条 教育部、财政部委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备案材料,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第二十一条 科研院所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参照本办法执行。

Page 4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

 教学厅〔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研究生招生单位: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2006 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推动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进一步推动招生单位(推荐高校)科学规范选拔、择优录取,保障考生自主报考权利,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招生单位提高招生质量和办学水平,现就推免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推免生遴选工作  各推荐高校要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要进一步规范推免生遴选工作,相关工作要在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院系要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落实集体议事和集体决策制度。学校和院系推免生遴选办法均要严格遵守本通知及其他相关文件确定的推免政策和管理规定,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与推免名额一并提前公布并严格执行。  二、切实保障考生自主报考

Page 4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推荐高校要充分尊重并维护考生自主选择志愿的权利,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三、维护招生单位公平竞争、科学选拔  2014 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  四、大力推进信息公开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学函〔2013〕9号)和年度研究生招生文件精神,做好推免名额、推荐办法、推免生名单(含姓名、院系、综合测评成绩等)、复试录取办法、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含姓名、复试成绩等)、咨询申诉渠道等推免招生重要信息的公示公开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推荐高校和接收单位推免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五、调整优化工作程序  2014 年起,推荐、接收工作在时间上分为互不交叉的两个阶段。推荐工作统一于每年的 9 月 25

日前结束,推荐工作结束后启动接收录取工作,接收录取工作统一于每年的 10 月 25 日前结束。推荐阶段招生单位不得进行与考生签订接收录取协议等接收阶段工作,接收阶段不得开展推荐工作。  六、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开通时间另行公告),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推免生(含推免硕士生和直博生)资格审核确认、报考、录取以及备案公开等相关工作均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进行。  各推荐高校应在推荐阶段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将推荐办法,以及按照推免名额遴选并公示的推免生名单,报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进行政策审核,并按要求向教育部备案。备案截止后,不再进行补充备案。最终推免生名单以“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推荐高校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推免生无效。  各招生单位应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并在接收阶段发放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招生单位要将招收推免生章程、专业目录以及经过公示的拟录取推免生名单报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进行政策审核后,按要求向教育部备案。最终推免生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招生单位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考生不得录取。

Page 4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推免生可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查询招生单位的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推免服务系统”保障推免生自主报考,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  七、加强规范管理  推荐高校和招生单位分别是推荐工作和接收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开展推免工作要切实遵守推免政策,严格按名额推荐,规范工作程序。凡违反政策开展的推荐或录取工作,以及进行的相关承诺,一律无效。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切实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本地区推免工作及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相关单位进一步规范推免工作,提高推免招生选拔质量。  严格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 36号),对未按相关政策要求开展推免工作的,按照招生违规行为的相关处理规定对招生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教育部办公厅2014 年 7 月 25 日

Page 4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

学位〔20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自 1981 年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

实施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学习风气,认真做好学位授予工作,保证了我国学位授予的质量,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损害了我国学位形象。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Page 5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对树立良好学风,培养正直诚信、恪守科学道德、献身科学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各学位授予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保证学位授予质量,自觉维护我国学位授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健全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学位申请者和指

导教师进行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安排必修环节,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培养学位申请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教育,督促指导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

三、学位授予单位要不断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完善与学位授予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位授予质量的、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四、学位授予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对

学位授予工作中舞弊作伪行为的惩处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惩治舞弊作伪行为,促进学术自律。五、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学位授予单位对以下的舞弊作伪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一)在学位授予工作各环节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二)在学位论文或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三)购买或由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四)其他学术舞弊作伪行为。六、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处理学位授予工作中舞弊作伪行为的评决机构。学位

授予单位在处理舞弊作伪行为时,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根据舞弊作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做如下处理。

(一)对于学位申请者或学位获得者,可分别做出暂缓学位授予、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授予的处理;

(二)对于指导教师,可做出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严重败坏学术道德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三)对于参与舞弊作伪行为的相关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军队系统报军队学位委员会)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

受社会监督。七、学位授予单位调查和处理舞弊作伪行为,要规范程序,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正确把握政策

界限;要对举报人提供必要的保护;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复议程序,接受被调查者的复议申请,并在

Page 5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规定时间内做出复议决定;要维护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澄清。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授权从事学位工作的法人单位,对保证学位授予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要

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依据本《意见》精神,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细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九、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应对本区域或本系统学位授予单位落实本《意见》情况

进行监督,指导、协助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做好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0 年 2 月 9 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

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

Page 5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位〔2013〕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多渠道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保证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范管理,推动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健康发展

支持和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对符合条件和达到规定水平人员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是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通过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

员硕士、博士学位等途径,培养造就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的同时,强化管理、加强监管,推动这两项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二、端正办学思想,切实保证在职人员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各级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和在职人员学

位授予质量,把保证和提高在职人员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以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认真研究在职人员培养的特殊规律,按照

分类管理、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符合在职人员特点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创新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特点,改进、创新课程考试方法,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能力水平测试,科学、准确地认定同等学力人员学力水平。

要始终坚持服务需求、保证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从社会需求出发,切实根据学校自身办学能力,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工作。  三、强化单位责任,确保管理科学规范

Page 5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培养单位作为开展办学活动和授予学位的主体,对管理各类办学活动、保证在职人员培养质量负首要责任。各培养单位要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的管理全面纳入本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禁止院系自行组织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自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工作。培养单位要统一制定该两项工作的管理办法,规范、细化管理流程,建立并落实管理责任体系,做到责任清晰、责任到人。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究、追责必严;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除追究具体管理人员责任外,要追究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培养单位要加强对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的规范管理,严禁招生工作中的虚假、误导宣传和舞弊、违规行为,实行规范招生、阳光招生。从 2014 年起,各培养单位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不再自行组织考试招收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其招生工作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管理。严禁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和参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和教学活动。培养单位要明确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规范等,规定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或 500 学时。  同等学力人员的课程水平认定考试由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在培养单位内进行。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得以“研究生”和“硕士、博士学位”等名义举办课程进修班。已按《关于委托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行登记备案的通知》(学位办[1997 ] 2号)

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从本意见发布之日起不得再行招收新学员,待已招收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即行终止。从本意见发布之日,《关于委托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行登记备案的通知》即行废止。  培养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政策,按照国家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收费收入。  四、加强政府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理力度  培养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养单位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指导监督。各省(区、市)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和军队系统各培养单位开展这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工作检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于定期工作检查中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反映存在突出问题的培养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省级学位委员会开展定期工作检查,重点是对各培养单位开展有关工作的管理体系、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管理过程是否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责任是否具体落实进行检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协调和授权有关部门(机构)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进行教学及培养质量专项评估。

Page 5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省级学位委员会应责令培养单位限期整改,对省(区、市)和军队所属培养单位依法做出处理或向培养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对于专项评估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向培养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对于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力的,有关部门(机构)以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可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暂停其开展该项工作、暂停或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等处理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管理混乱、不能保证所授学位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依法做出处理决定。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查和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查工作中,加大对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的抽查比例,对于论文抽查存在问题的培养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完善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建立、完善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信息系统,对在职人员招生、培养、课程水平认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培养单位应利用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和学位授予信息,严格招生和学位授予资格条件审查。  对于招收录取的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审查获得通过的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以及经过所有水平认定环节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培养单位须对有关招生录取、资格审查和学力水平认定信息进行网上公示。招收录取的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公示在培养单位网站进行;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公示通过全国管理信息平台统一进行。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各省(区、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有关培养单位主管部门和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范管理工作,认真按照本意见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制定程序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做好新老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确保吝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和推动这两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保证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3 年 9 月 30 日

Page 5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

学位〔2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就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亟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国情和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办评分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以学位授予单位为重心,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明确各质量主体职责,保证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创新机制,激发学位授予单位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建设目标。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明确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主体的职责,增强质量自律,培育质量文化。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与宏观监管,以质量为主导统筹资源配置,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质量监督作用。  3.基本原则。①标准先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制订不同类型、层次和学科类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②分类监管。根据不同主体和对象,采取相应的质量监管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③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创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内外协调、积极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④支撑发展。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要有利于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Page 5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强化学位授予单位的质量保证  1.学位授予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要按照《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见附件),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与本单位办学定位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建立以培养质量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2.学位授予单位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质量保证方面的作用,审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质量评价等工作。不断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点,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科研实践的教育与指导。  3.学位授予单位要统筹各类研究生教育经费,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4.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定期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开展国际评估。  四、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管  1.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订《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学位授予单位实施研究生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质量监管提供基本依据。  2.建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制订科学的评估标准,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按类型、分层次组织实施评估工作,提高评估实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采取约谈、通报、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等处理办法。不断改进学科评估工作。  3.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加强学位授予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制度,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4.建立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及时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信息,开展质量调查,定期发布教育行政部门、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学术组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促进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自律,加强质量预警,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Page 5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5.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省级重点学科评选、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等工作。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区域协作机制建设。  五、充分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监督作用  1.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学术组织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研究、标准制订、评估论证及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标准制订、实践训练和专业学位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逐步建立独立、科学、公正,且具有良好声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要加强领导,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相关措施,统筹本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工作。学位授予单位要在全面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附件: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4 年 1 月 29 日

附件: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

  为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本规范。  一、目标与标准  确立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实际,确定研究生教育层次、类型、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并定期调整。  制订学位授予标准。在国家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订与本单位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制订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制订本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列与撤销办法,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的办法,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形成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结构,发展特色。  二、招生管理

Page 5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制订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状况,以及培养经费、科研任务、导师队伍、实践基地等研究生培养条件方面的因素,制订以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制订研究生招生选拔规定。建立有效的招生自我约束机制,规范招生选拔,充分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察,保证招生质量。  三、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予管理  制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吸收行业部门参与,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制订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类型。  制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明确授课教师资质,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中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中期考核或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  健全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论文开题要有规范的程序,论文评阅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外单位同行专家参与,加强匿名评阅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论文评阅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应探索国际同行评阅。  健全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完善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制度。答辩委员会和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要严格履行职责,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建立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安排必修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办法。  制订研究生分流与淘汰办法。制订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期考核、资格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等各阶段的分流与淘汰办法。  四、导师岗位管理  制订导师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导师岗位管理,实施导师招生资格审查,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  制订导师交流与培训办法。建立和完善导师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为导师提高学术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加强导师培训,不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

Page 5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与权力,调动导师育人积极性,发挥导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用。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  五、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制度。以鼓励创新为导向,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统筹制订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办法,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奖助学金的评选要有一定比例的导师和研究生参加。  建立研究生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正当利益诉求和权利救济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的权益保护。  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制度。健全研究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  六、条件保障与质量监督  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保障各类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和生活等基本条件。  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定期开展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参加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  建立质量跟踪和反馈制度。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定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信息,定期发布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七、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学位授予单位要明确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管理职责,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信息与档案管理。营造质量文化。通过质量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加强导师、研究生和管理人员的质

量意识,形成体现自身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

Page 6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

学位〔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4 年 1 月 29 日附件: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学位授权点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第三条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 6 年进行一轮,获得学位授权满 6 年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须进行合格评估。  第四条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主。每一轮评估的前 5 年为自我评估阶段,最后 1 年为随机抽评阶段。

Page 6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五条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第六条 博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军队系统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七条 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诊断式评估,是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检查,着眼于发现问题,办出特色,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开展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  第八条 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统筹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确定评估方式。基本程序是:  (一)制定自我评估实施方案,提出本单位自我评估的基本要求。  (二)学位授权点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本单位自我评估基本要求组织自我评估材料。  (三)聘请外单位同行专家对学位授权点进行评议,提出诊断式评议意见。专业学位授权点评议专家应有部分行业专家。  (四)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同行专家评议意见,提出各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结果。自我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五)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自我评估结果,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发展情况,按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有关办法申请放弃或调整部分学位授权点。  (六)学位授予单位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按抽评部门的要求撰写各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并在指定的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  第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是在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  (一)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抽评比例一般不低于 20%,覆盖所有学位授予单位。  (二)抽评材料主要是学位授予单位公开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从信息平台上直接调取。  (三)抽评采用通讯评议的方式进行,个别学位授权点可进行专家实地评估。  (四)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评议专家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评议专家,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自行确定。评议实行本单位专家回避制。

Page 6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五)抽评专家根据抽评材料和本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对学位授权点提出评议意见。评议意见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第十条 评估结果的认定。  (一)随机抽评的学位授权点按专家评议意见认定。即:1/3(含 1/3)至 1/2(不含 1/2)的参评专家认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属于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1/2(含 1/2)以上的参评专家认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属于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其它学位授权点属于合格学位授权点。  (二)未抽评的学位授权点按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认定。自我评估为“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属于合格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属于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  (三)未开展自我评估的学位授权点视为自动放弃学位授权,按不合格学位授权点认定。  第十一条 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和处理意见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第十二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和处理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分别做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撤销授权的学位授权点,5 年内不得申请学位授权,其在学研究生可按原渠道完成学位授予。  第十四条 新增学位授权点获得学位授权满 3 年后,须接受专项合格评估。专项合格评估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评估结果按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二条之规定进行认定和处理。  第十五条 学位授予单位要保证自我评估材料的真实可信,对公开材料存在弄虚作假的学位授权点,将直接列为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第十六条 各有关单位、组织、专家和人员应严格遵守评估纪律,坚决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对在评估活动中存在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省级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Page 6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

学位〔201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4 年 1 月 29 日

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做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制定本办法。

Page 6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二条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军队系统学位论文抽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三条 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 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 5%左右。  第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抽取方式,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自行确定。  第五条 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  第六条 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 3 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第七条 3 位专家中有 2 位以上(含 2 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八条 3 位专家中有 1 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 2 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 位复评专家中有 1 位以上(含 1 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九条 专家评议意见由各级抽检部门向学位授予单位反馈。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的专家评议意见还应同时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条 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的使用。  (一)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开。  (二)对连续 2 年均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质量约谈。  (三)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四)学位授予单位应将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作为本单位导师招生资格确定、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学位论文抽检坚决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抽检工作的正常进行,参与评议工作的专家要公正公平,独立客观地完成评议工作。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Page 6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2〕342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有关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Page 6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财政部 教育部2012 年 9 月 29 日

附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为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 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 1万名,硕士研究生 3.5万名。

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四条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2万元。  第五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第三章 名额分配与预算下达  第六条 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高等学校研究生规模、培养质量以及上一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执行情况,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年度分配名额和预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 3 月底前,提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审定。  第七条 每年 4 月 30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每年 5 月 31 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按程序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相关高校。  第八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倾斜。高等学校要统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其他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分配、评审和发放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第四章 评审组织

Page 6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九条 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与研究生规模和现有管理机构设置相适应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组织机制。  第十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定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监督本校评审工作;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指定有关部门统一保存本校的国家奖学金评审资料。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下设的基层单位(院、系、所,下同)应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有意愿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本人应如实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附件 1),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或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或已经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第十三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 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组织委员会委员对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初步评审,评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本基层单位学术组织、研究生导师的推荐意见。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基层单位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审定结果在高等学校全范围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五条 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学生对基层单位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高校公示阶段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六条 中央高校将评审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报中央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将评审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报至省级财政、教育部门。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高校评审情况和

Page 6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结果汇总后,填制《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附件 2)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附件 3),每年 10 月 31 日前,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六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于每年 11 月 30 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高等学校应将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中央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九条 财政部、教育部委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强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日常管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科研院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1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

财教〔2013〕19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培养能力不断增强,投入机制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

Page 6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存在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全面激发研究生教育的活力,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化解深层次矛盾,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坚持教育规律,促进质量提升。立足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坚持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充分调动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积极性,加强中央和地方政策衔接,确保顺利实施。   二、完善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一)完善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绩效拨款、奖助经费在内的财政拨款体系。从 2012 年起,中央财政对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中央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除外)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和财力状况,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中央财政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等因素确定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由学校自主安排用于研究生培养。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利用“985 工程”等经费,支持研究生教育发展。   (二)各地要参照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建立健全地方所属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拨款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三、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一)加大奖助经费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按规定统筹高等学校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二)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 10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

Page 7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年 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根据高等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   (三)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资助力度。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原则上,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列支,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等学校承担。高等学校要重视助研岗位设置并加大助研津贴资助力度,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开展自主研究,并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等科研经费较少的学科给予倾斜支持。研究生“三助”津贴标准由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四)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从2012 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博士生 1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30000元;硕士生 3.5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0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   (五)建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高等学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根据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给予支持,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高等学校按规定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加大奖助力度。   (六)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原则上不超过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按照现行办法由各级财政承担。落实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研究生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七)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高等学校要综合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面向高等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题研究项目,或提供实

Page 7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   四、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一)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二)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研究生学费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与本专科生学费标准及已收费研究生学费标准相衔接。原则上,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 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目前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三)加强研究生教育收费管理。研究生教育收费实行属地管理,具体标准由高等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经省级价格、财政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备案。研究生学费按学年收取,不得提前预收。研究生学费收入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由高等学校统筹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改善待遇等支出。   (四)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重大意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确保资金落实。地方财政部门要制定行政区域内有关资金的具体落实办法,确保应承担的资金落实到位。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要积极拓宽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是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待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全面准确地领会有关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为政策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全面提高质量,加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调整力度,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具体意见另行制定。

Page 7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五)完善科研机构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工作,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参照本意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推进。硕博连读研究生、医学教育长学制学生,分别参照执行相应学习阶段的有关政策。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Page 7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财教〔2013〕219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教育部2013 年 7 月 29 日

附件: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

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为做好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研究生是指中央高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三条 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中央高校负责组织实施。中央高校应按规定统筹利用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奖励支持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第四条 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对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8000元的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所需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列入年度部门预算。

第二章 奖励比例、标准与基本条件第五条 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收费标准、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和评定办法(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 60%。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中央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等级和奖励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Page 7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六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    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七条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第八条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以及校内其他研究生奖助政策资助。

第三章 评审组织与程序第九条 中央高校应建立健全与本校研究生规模和管理机构相适应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机制。第十条 中央高校应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评审领导小组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负责制定本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定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和监督本校评审工作,并裁决有关申诉事项。

第十一条 中央高校下设的基层单位(院、系、所,下同)应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十二条 基层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基层单位内进行不少于 3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 2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三条 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申诉人对基层单位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四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第四章 资金管理第十五条 中央高校于每年 11 月 30 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将

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第十六条 中央主管部门和中央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研究生

Page 7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业奖学金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 附则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精神,确定地方财政对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支持力度,制定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十八条 科研机构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Page 7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3〕220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教育部

 2013 年 7 月 29 日附件: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自 2014 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为做好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三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

第二章 资助标准  第四条 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 10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第五条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12000元, 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6000元。

Page 7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六条 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第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

第三章 预算下达  第八条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列入年度部门预算。  第九条 每年 9 月 30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测算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提前下达下一年度中央财政应承担的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预算。  第十条 每年 5 月 31 日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高校符合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条件的在校学生人数,编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名额和预算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审定。  第十一条 每年 6 月 30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名额和预算分配方案,并对中央财政应承担资金进行据实结算。  第十二条 每年 9 月 1 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教育部门按程序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名额和预算下达至相关高校。

  第四章 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高校应按月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  第十四条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发放国家助学金;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发放国家助学金。  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学制期限内,由于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暂停对其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待其恢复学籍后再行发放。超过规定学制年限的延期毕业生不再享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第十六条 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校主管部门、各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根据本办法精神,制定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Page 7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八条 科研机构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Page 7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3〕887号 中直管理局,中央党校,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总工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务局、教育局:  为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规范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收费行为,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研究生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综合考虑培养层次、学习方式、学科特点、专业属性、办学质量、当地物价水平及受教育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培养单位、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现阶段分别按照每生每学年不超过 8000元、10000元确定。研究生学费标准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2014 年秋季学期前入学的研究生仍执行原收费政策。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以及受教育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研究生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研究生学费标准的制定或调整实行属地化管理。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所在地高等学校申请提出意见,经同级价格、财政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备案。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的管理方式,由高等学校所在地省级价格、财政、教育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制定或调整研究生学费标准

Page 8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时,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杜绝各种违规审批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收费管理。高等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必须注明研究生学费具体标准。研究生学费原则上按学年收取。研究生因故休学、退学、提前结业或经批准转学等,高等学校应根据研究生在校实际学习时间、学习阶段,计退部分学费。高等学校收取研究生学费、住宿费、考试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时,应按规定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接受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并按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高等学校对研究生收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并按规定使用票据。高等学校要严格落实原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计价格〔2002〕792号)有关规定,将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研究生收费项目、标准向学生和社会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四、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党校等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对研究生的收费参照本通知相关规定执行。民办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招收研究生的收费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侨学生来内地(祖国大陆)接受研究生教育,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执行相同的收费政策。  五、切实保证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贯彻落实。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是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规定于今年 8

月底前出台当地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加强对本地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责任,提高执行力,切实保障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2013 年 5 月 6 日

Page 8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江苏省学位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研〔2014〕5号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

见》(教研[2013]1号),将我省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加快缩小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谱写江苏篇章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支撑,现就我省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一)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

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

Page 8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在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二)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要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和拓展形式多样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牢固确立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理念(三)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意识。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和我省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我省研究生教育要牢固确立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改革、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切实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切实落实各培养主体的责任,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服务社会需求、培养质量优良、研究生切实受益、人民群众普遍满意、优势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努力建设高品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高层次人才成长环境,使我省研究生教育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精英杰出人才成长发展的广阔天地。

(四)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我省研究生教育要以培养具有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较高科学人文素养与国际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为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较好胜任职业岗位要求、深受欢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积极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五)突出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要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

研究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坚持以学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科研为支撑。要强化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的培养,强化科研能力和方法的系统严格训练。导师要积极吸纳和指导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相应经费资助。要充分调动研究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支持他们独立发表学术见解。对博士研究生要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并落实相应培养措施,形成培养特色。

(六)突出应用型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应体现培养目标的显著职业性、培养过程的显著实践性、培养内容的显著领域性。实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

Page 8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为重要途径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及时补充相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实践训练等方法。要制定和落实专业实践制度,强化实践环节,做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撰写相结合。培养单位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建设教师队伍,实施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专业学位课程和实践考核与有关职(执)业资格考试互认,专业学位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颁发结合,专业学位教育与职(执)业准入制度有机衔接。

(七)强化各类研究生培养的共性要求。对各类研究生都要加强文献阅读、自主学习、实验实践、调查研究、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都要加强科学与人文精神、国际素养的培养。要注重适应社会需求,遵循教育规律,通过跨学科培养、导师团队指导等方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各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实现各类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

四、全面加强培养能力建设(八)着力加强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努力建设形成以优势学科为引领、重点学科为骨干、各门类

学科布局合理、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与专业学位授权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具有江苏特色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着力提升学位授权学科内涵式发展水平,着力加强我省战略新兴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需求的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统筹苏南、苏中、苏北学位授权学科布局。支持培养单位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兴、交叉的学位授权学科。

(九)着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强化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指导责任,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人格品德示导、政治思想教导、科学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导师要与研究生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各培养单位要统筹加强专职与兼职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和导师团队合作指导。建立导师指导研究生档案,健全导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全面实行新聘导师上岗培训、在岗导师提高培训、骨干导师高级研修和兼职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导师培训课程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选派研究生导师海外研修力度,逐步做到所有研究生导师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研修经历。鼓励培养单位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评聘研究生导师,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培养单位建立导师学术休假制度。

Page 8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十)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环节,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课程类型。不断提高课程的前沿性、精品性和应用性。重点建设一批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加快研究生教育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健全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平台,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建设工程。

(十一)着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单位应根据各类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积极联合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应具有相关专业实践条件,在岗位、课题、经费等方面提供积极支持。要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健全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实践考核评价,将实践基地建设成效作为对培养单位和相关学位授权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鼓励建立跨省、区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

(十二)着力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各培养单位要通过强化党政齐抓共管、落实各有关部门管理职责、加强研究生院(部、处)建设、强化二级院(系)、学科管理等措施,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强化研究生教育的统筹管理、分级管理和协调管理,确保学位授权学科管理、导师队伍建设、考试招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到位。要全面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严格管理,全面加强对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学习研究生的严格管理,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全面加强教学、科研单位研究生教育的严格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省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和交流。

五、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十三)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华指导研究生。积极引进海外优质研

究生教育资源,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合作开发研究生课程,积极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支持培养单位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培养,联合制定与实施培养方案,取得合作培养国际认证。加大对导师和研究生按照有关规定境外访学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的资助支持力度。

(十四)积极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各培养单位要通过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设立来华研究生奖学金等措施,为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创造良好条件。省优势学科立项学科至少有一个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实行全英文授课。加强境外、海外研究生招生宣传,大幅度提高在校留学研究生比例。

Page 8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十五)实施“江苏省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高校选派一批以博士生为主的研究生赴海外进行研修,制订“海外研修计划”实施办法,通过统筹财政拨款、省出国留学奖学金、培养单位自筹等途径,落实研究生海外研修经费。省优势学科立项学科和国家、省协同创新中心要率先实施“海外研修计划”,完成研修任务,其研修经费可在省财政相关专项经费中安排使用。

六、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十六)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深化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和录取。积极推行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度,充分发挥导师组在录取审核中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等方面考察把关作用。加强优秀生源的培养工作,加大接收校内外推免生力度,提高硕—博连读生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和本—硕连读生在硕士生中的比例。做好研究生考试安全工作,严肃考风考纪,提高招生信息透明度,确保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十七)强化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管理。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要抓紧抓实论文选题、前期准备、开题审查、中期督查、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关键环节。强化论文选题前沿性,论文内容创新性,论文写作规范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发明专利、案例研究、创作作品等可以作为专业学位论文的重要内容。

(十八)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各项措施,确保研究生奖助经费和培养经费投入到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按照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在认真落实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学业奖学金等政策的基础上,设立多种形式奖助学金制度,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管与助研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形成有利于激发研究生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积极创业的奖助体系。要积极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实践、生活条件,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十九)建立健全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自我保障机制。培养单位要强化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参照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高于国家基本要求的各学位授权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严格坚持学位授予标准。进一步加强导师和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建设,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鼓励培养单位建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对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检查评估,形成自我监督、自我保障的良性机制。鼓励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和试行研究生培养的淘汰分流机制。鼓励不同培养单位的相同学科、专业之间建立质量协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积极采用国际通用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参与国际教育质量认证或评估。

(二十)强化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外部监督机制。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全面开展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评估。分类开展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做好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奖励推广工作。坚持和完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科学道

Page 8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德建设的指导与管理。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动态数据库建设,建立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加强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跟踪机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质量管理考核,推进学位授权学科动态调整试点。支持相关机构、行业、领域、学会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

省学位委员会 省教育厅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省财政厅

2014 年 5 月 7 日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意见

苏教研〔2014〕6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政思〔2010〕1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进一步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切实加强我省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体上看,我省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状态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在一些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仍是薄弱环节;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人生观价值观

Page 8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有偏差、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在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新格局。

二、明确立德树人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立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立足于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要以引导和培养研究生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社会担当、优良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创新能力、突出的实践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团队精神等为明确导向,努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创新品格和务实风格的高层次人才。要针对研究生培养特点,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紧密联系我省研究生教育实际,注重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把立德树人工作全面落实到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要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使研究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成为广大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者。要重视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制订和实施研究生科学道德规范与细则。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其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考核,努力形成长效机制。着力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开发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要与切实解决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四、把立德树人工作深度融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立德树人工作要与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重要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的主渠道,积极适应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认真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育人资源,将立德树人工作切实融入到各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去。通过讲堂、讲座、论坛、主题报告会、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积极拓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第二课堂途

Page 8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径。将立德树人的导向要求深度融合到研究生学习、科研和专业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于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实践成果中。

五、充分发挥导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指导示范作用。要把育人作为导师的首要职责,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首要条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导师要全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把立德树人工作融入指导研究生的全过程。导师要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要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导师要在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学风文风等方面严于律己,为研究生树榜样、做表率,发挥师表模范作用。鼓励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或师德师风优秀导师。

六、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积极试行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科、班级、实验室、课题组上,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使研究生党组织活动与研究生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把研究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党组织,使研究生党组织成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组织和班级在团结、教育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鼓励、引导、支持、规范各类研究生社团组织针对研究生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的活动,激发研究生社团的正能量。在研究生中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发挥其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榜样带动作用。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他们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提高。

七、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的引领作用。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选拔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发挥自身学术专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各培养单位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辅导员。积极安排具有优良师德作风、较高学术声望的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要引导和支持研究生辅导员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工作、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培养、培训、考核、奖励力度,在晋级、晋职、评奖评优、课题立项、学术交流、社会考察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可纳入教师岗管理,评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八、注重发挥新媒体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对研究生施加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把新媒体打造成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先进平台、解决日常事务的有效工具和开展各种活动的便捷途径。

Page 8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九、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要强化组织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培养单位党委及其二级教学研究机构党组织要明确一位分管领导。要将研究生立德树人各项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党政各有关部门,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负责,党政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的工作体制。培养单位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将立德树人工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定期听取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情况汇报,深入调查研究,并切实解决人员、经费、场所政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把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党建等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科学研究。加强立德树人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 江苏省教育厅

2014 年 4 月 30 日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物价局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

苏财教〔2014〕2号省有关厅局,各省属高等学校,有关市、县(市)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

Page 9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013〕19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完善我省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培养能力不断增强,投入机制逐步健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投入,是推进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规模调控机制和结构调整机制的重要基础,对于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系统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化解深层次矛盾,完善符合国情和省情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二是坚持教育规律,促进质量提升。立足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四是坚持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充分调动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积极性,加强中央、省和地方政策衔接,确保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研究生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应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绩效拨款、奖助经费在内的财政拨款体系。省财政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和财力状况,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拨款水平。同时,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等因素继续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各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筹使用“211 工程”和优势学科等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教育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一)加大奖助经费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按规定统筹高等学校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二)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2000元,硕士研究生每

Page 9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生每年 6000元。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另行制定。  (三)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资助力度。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筹使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原则上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列支,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等学校承担。高等学校要重视助研岗位设置并加大助研津贴资助力度,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开展自主研究,并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等科研经费较少的学科给予倾斜支持。研究生“三助”津贴标准由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四)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从2012 年秋季学期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省设立了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30000元;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0元。每年 5 月 31 日前,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给我省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综合考虑高等学校基本规模、办学特色、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及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等因素,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相关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  (五)建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按照博士研究生平均每生每年不低于 10000元、硕士研究生平均每生每年不低于 8000元的标准设立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层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省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由省财政给予补助。各高等学校按规定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加大奖助力度。《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另行制定。  (六)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原则上不超过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按照现行办法由省财政承担。落实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研究生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具体实施办法按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各高等学校要综合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

Page 9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面向高等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题研究项目,或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苏攻读研究生学位。  四、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一)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二)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研究生学费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与本专科生学费标准及已收费研究生学费标准相衔接。原则上,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 10000元。  (三)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具体办法由省物价局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各有关部门及各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重大意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各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确保资金落实。各高等学校等研究生培养机构要积极拓宽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要确保研究生培养费投入,根据财力和研究生教育需求现状进行统筹安排,优先满足课程与教学建设、研究生创新培养、日常管理运行、研究生困难助补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是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待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机构要全面准确地领会有关精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校师生详细了解国家奖助学金的各项政策、评选条件和程序,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为政策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全面提高质量,加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调整力度,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五)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评价机制。省每年对培养单位的投入水平、培养质量、科研成果等进行评价,把“以评促建”作为有力抓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Page 9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省物价局 省教育厅 2014 年 1 月 23 日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Page 9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4〕1号

各高等学校,有关市、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  为完善省属高校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20号)精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2014 年 1 月 13 日附件:

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20号)精神,自 2014 年秋季学期起,江苏省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为做好全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在学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三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第二章 资助标准

第四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2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

第五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

第三章 预算下达第六条 省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第七条 每年 4 月 30 日前,省属高校将符合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条件的在学研究生人数报送

Page 9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八条 每年 9 月 1 日前,省财政厅、教育厅按程序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名额和预算下达至相关

高校。第四章 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学年分 10个月发放,七、八月份不发放;省属高校应按月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在学研究生,并在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发放情况。

第十条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确定身份参与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即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发放国家助学金,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发放国家助学金。

第十一条 研究生在学制期限内,由于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暂停对其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待其恢复学籍后再行发放。延期毕业研究生在超过规定学制年限的学习期间不享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第十二条 各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 附则第十三条 省内科研机构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四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日常管理工作,省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

学金有关备案材料和统计数据均报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Page 9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苏财规〔2014〕2号各高等学校,有关市、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  为激励省属高校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精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2014 年 1 月 13 日

附件: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

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219号)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下简称“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为做好省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研究生是指省属高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三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省属高校负责组织实施。省属高校应按规定统筹使用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奖励支持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第四条 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省财政对省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0000元的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 70%的比例、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8000元的标准以

Page 9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及在校生人数 40%的比例给予支持,所需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第二章 奖励比例、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五条 省属高校根据研究生收费标准、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和评定办法(可分三档设定奖励标准),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层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等级和奖励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六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三)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第七条 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

的层次确定身份参与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即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第八条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以及校内其他研究生奖助政策资助。

第三章 评审组织与程序第九条 省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本校研究生规模和管理机构相适应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机

制。第十条 省属高校应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评审领导小组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负责制定本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定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和监督本校评审工作,并裁决有关申诉事项。

第十一条 省属高校下设的基层单位(院、系、所,下同)应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十二条 基层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本基层单位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三条 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基层单位公示阶段向所在基层单位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申诉人对基层单位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

Page 9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第十四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

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省属高校于每年 11 月 30 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将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六条 省属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 附则第十七条 科研机构等其他研究生培养机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八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日常管理工作,省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

学金有关备案材料和统计数据均报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2014 年秋季学期后入学的研究生执行本办法,

此前入学的研究生不执行本办法。

Page 9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扬大研〔2009〕21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有关部门:  《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业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 州 大 学                 2009 年 11 月 26 日附件:

Page 10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研究生教育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制度化建设,现就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

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研究生招生

第一条 关于鼓励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学校重申《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届本科生考研工作的意见》(扬大[2007]43号)的相关规定。学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动员和鼓励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不断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学科要以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吸引本校优秀毕业生。

第二条 关于提高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初试合格率。学院要加强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科目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要加强与第三、第四两门统考科目或专业综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强化基础性和系统性,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合格率。

第三条 关于研究生“推荐免试”和“硕博连读”。要鼓励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竞争,以保持本科-硕士-博士科研工作的连续性。要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用足政策,选拔真正有志于学术和具有学术发展潜质的优质生源。

第四条 关于招收海外、境外研究生。学校将采取积极措施,支持、鼓励招收海外、境外研究生,特别是招收海外、境外博士研究生,不断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层次。各学院、学科要积极拓展与海外、境外的学术联系,扩大学术影响,积极招收留学研究生。关于海外、境外留学研究生的管理,学校将另行制定办法。

第五条 关于研究生导师招生数。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需要,博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到账科研经费才能申请招生。为保证导师的指导时间和精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一般 1 人/年;学科带头人根据科研需要,经申请并获批准,可增加招收博士研究生 1 人/年;校外导师一般不安排招生指标,如特殊需要,经申请并获批准,可招收 1 人/3 年。关于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学科、学院应加强师生比的调控,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校内、外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年度数量。

二、关于研究生培养第六条 关于明确导师。学科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 3个月内明确导师,学院在第一学期结束前汇

总报研究生处备案。学校提倡实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也可根据自身传统、学科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明确研究生的导师。培养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研究生导师,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 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学院、学科应按照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总体思路,提倡和加强以

Page 10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级学科为基础、以科研的多学科交叉为纽带、以国际合作为途径,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特色,切实落实培养措施,并在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予以具体体现。

第八条 关于研究生课程。学院、学科要加强课程建设,制定一级学科基础课程和二级学科必修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认真选用或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教育特点,采用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严格课程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第九条 关于研究生跨学院选修课程。为共享全校教学资源,推动学科交融,促进科研创新,学校鼓励研究生根据研究需要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可不参加考核、不计学分,但应办理登记手续;要求计算课程学分或参加实验技能学习者,按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授课教师应为已办理选修课程手续的外学科、外学院研究生提供方便,不得拒绝其听课。

第十条 关于“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促进创新性拔尖人才成长,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全面开展,学校组织、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特别鼓励博士研究生以优秀成果申报省、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要根据本学院研究生培养特点和要求,设立院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构建省、校、院三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体系。学院设立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应报研究生处备案,并作为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的依据。

第十一条 关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加强学校与科研单位、行业、企业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学科、导师要加强社会联系,扩大合作领域,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积极建立新的基地、站点,合作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十二条 关于资助研究生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应按照要求配套,并争取有计划地资助硕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活动。

第十三条 关于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博士、硕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攻读双学位。鼓励学院、学科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校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尤其鼓励、支持聘请国外教授短期参与我校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学科、导师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同行专家的紧密联系,以研究生培养为纽带,促进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努力形成良性互动。

第十四条 关于研究生学术报告。学校重申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研究生学术报告应按学院报告、学科报告、课题组报告三个层次开展,并强调学生主持、提问答辩、教师点评三个环节。学院、学科

Page 10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应加强对研究生学术报告的组织,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学术报告的指导。研究生学术报告应公开进行,并提前在校、院两级网站上发布预告。研究生必须完成学术报告的要求方能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第十五条 关于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统一考试。要加强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改革与建设,取消基础水平教学,强化写作和口语教学,切实提高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开设一学期。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应参加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也可以提出免修申请,但免修不免考。学院根据需要和可能,可开设专业外语选修课,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从2009级研究生开始,学校取消硕士研究生英语统考。

三、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申请第十六条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论文课题主要有两种来源: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学生根据导师的科研项目选题。无论何种来源,研究生都应在导师指导下,广泛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紧密跟踪学术前沿,深入思考后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课题。鼓励硕士研究生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博士研究生开展探索性课题研究。博士论文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第十七条 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研究进度,经所在二级学科协商后决定;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由所在二级学科统一安排;但最迟都不得晚于第四学期上半学期。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交叉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学科负责人担任组长;学科负责人要加强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论文选题的重点检查,保证其研究课题、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的一致性。开题报告结束后,导师应与研究生认真讨论考核小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开题报告,并组织认真实施。

第十八条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在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中必须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引用他人成果必须标注。严禁抄袭、剽窃、私自修改实验数据等不端行为,如有违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导师应加强教育、严格把关。

第十九条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本规范。学位论文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作为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提交评阅和答辩的学位论文必须格式规范。导师应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第二十条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相关程序。论文答辩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以二级学科组织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在二级学科内分组进行答辩。

第二十一条 关于论文定稿。学校从 2009 年开始实行先答辩后定稿制度: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后,根据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的人数打印相应份数的论文答辩稿,提交评阅和答辩;通过答辩后,应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论文,形成定稿,经导师同意后,打印规定的份数提交学

Page 10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校有关部门,并上传论文定稿的 Word 文本。第二十二条 关于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具备学校规定的科研成

果条件。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具体要求。学校鼓励研究生以多种形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高水平、高层次科研成果。

第二十三条 关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生源的实际状况,为切实保证培养时间、深入做好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学校重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制,取消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关于研究生毕业与申请学位。根据国家、省关于学历学位注册、统计、档案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学校统一毕业与学位的要求,符合申请学位的条件才能申请毕业,以进一步加强学位管理 ,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四、关于研究生管理第二十五条 关于研究生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研究生的学习管理(包括招生、培养、

学位等)由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如党团组织、学生团体、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各类评奖等)由学生处、团委负责,海外、境外研究生的管理由海外教育学院负责。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和检查,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必依。学院是负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具体单位,应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办公条件等方面加强建设,真正把研究生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十六条 关于研究生教育、培养责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导,应教书育人并重,既要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科应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加强招生录取、个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开题报告、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承担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责任。学院应全面落实学校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组织、管理、检查、监督,促进研究生成人、成才。

第二十七条 关于研究生学习管理。学校重申关于研究生学习纪律的规定。研究生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要求,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师应教育到位,管理到位;学院应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对有违规、违纪行为者,应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八条 关于研究生培养经费。为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科研激励机制,学校设置博士研究生助研津贴,重点改善非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在 3 年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为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办法,下移管理重心,逐步将研究生培养经费下达到学院。学院应以自有资金相配套,积极组织学科和导师根据自身条件,努力构建校、院、学科、导师多层次经费资助机制,结合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和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定,统筹兼顾研究生的

Page 10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习、科研和生活,切实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特别是自费研究生的培养条件。五、其它

第二十九条 本意见从公布之日起实施。学校以前发布的文件如与本意见相冲突,以本意见为准。研究生处应依照本意见,系统修订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第三十条 关于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校将另行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研〔2002〕11号各学院:

《扬州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办法》已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校长批准,现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Page 10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附件:《扬州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办法》扬州大学

2002 年 4 月 30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办法为保证博士生的生源质量,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根据国家和省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有

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对部分优秀硕士生试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简称提前攻博)的办法。一、选拔范围和对象1、提前攻博仅在我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内试行。2、提前攻博的选拔对象为我校在学的二年级全日制优秀硕士生。二、选拔条件1、思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中期考核合格。品学兼优、一年级被评为优秀研究生或中期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3、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如发表或撰写过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在学位论文设计中表现

出新颖性、独创性等。定向或委托培养的硕士生与提前攻博,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同时还需经原单位同意,且不得改变

定向或委托培养的性质。三、选拔办法选拔程序包括本人申请、专家考核、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公示和学校批准等。1、符合选拔条件的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两名研究生导师(至少一名是博士生导师)推荐,

填写《扬州大学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申请表》。2、由博士点所在学科带头人组织专家小组(5 人以上,含拟接纳该生的博士生导师)对申请者

进行业务考核,主要考核申请者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是否同意申请者提前攻博提出意见;接纳的博士生导师签署意见。

3、学院根据专家考核意见和拟接纳的博士生导师意见,结合申请者的思想政治表现,在学校当年下达的提前攻博指标内,提出审核意见。

4、在研究生处汇总各学院审核情况,列出本年度提前攻博名单,在本校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

5、准管校长批准提前攻博名单。四、有关说明

Page 10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学校根据博士生招生情况提出当年提前攻博的名额分配方案;提前攻博者的选拔应保证质量,宁缺勿滥。

2、经批准的提前攻博者不再执行原有的硕士生培养计划,转入博士生培养阶段,并于当年 9 月起享受博士生待遇。

五、办办法由研究生处(院)负责解释。六、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届本科生考研工作的意见扬大〔2007〕43号

应届本科生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考研”),是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对巩固我校本科教学评估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努力实现由“大校”向“强校”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与宣传发动工作  鼓励应届本科生考研是一项事关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我校

Page 10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各学科博、硕士点优秀生源的选拔,也关系到学校“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各学院、各有关部门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持续发展。  (一)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宣传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新进展和新突破,大力宣传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激励政策、发展前景与社会评价,动员和鼓励广大应届本科生报考我校。  (二)各学院要成立由学院主要负责人、学科点负责人、学生工作干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要结合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面向院内外高年级本科学生,围绕学科前沿、师资队伍、专业优势、就业前景等,通过见面会、介绍会、交流会、咨询会等形式,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科学引导,努力帮助学生确立考研目标  (一)各学院要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安排专家导师、学科带头人介绍我校相关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前景和优势,引导和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定成才目标。  (二)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导师制”、“导生制”工作,对于低年级已明确有考研意向或对专业兴趣较浓的学生,要创造条件尽早安排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要精心组织优秀研究生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学习体会、研究收获等交流会、报告会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确定考研目标。  (三)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对于立志考研学生,要在考研准备、实习安排、就业推荐等方面,主动关心,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努力提高报考率和录取率。  三、调整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的考研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学生考研积极性,学校建立如下激励措施与办法:  (一)第一志愿报考扬州大学的本校应届本科生,录取报到后,由学校奖励考试报名费。学院可以各种形式鼓励应届本科生报考本校。  (二)第一志愿报考扬州大学的本校应届本科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破格录取基本条件,可优先破格录取。  (三)应届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创造发明活动,获得创新学分者,第一志愿报考扬州大学并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分数线,同等条件下优先复试、优先录取。  (四)应届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且排名前两位的,第一志愿报考扬州大学并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分数线,经复试合格,可按全额资助研究生(原计划内研究生)录取。  (五)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 10 分的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Page 10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四、创造条件,扎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虑  (一)适度扩大全额资助研究生比例。全额资助研究生的比例由占总录取数(不含定向、委培,下同)的 50%扩大到 55%,所需经费由学校承担。  (二)对部分研究生提供培养经费资助。由学院、学科和导师三方共同集资,资助研究生的全部或部分培养费,资助面不少于总录取数的 20%。各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  (三)鼓励各学院依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科技成果和综合表现,试行经费资助的考核激励滚动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制度,凡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优先安排“三助”岗位。  五、加强考核,努力营造考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应届本科生考研率和录取率列入学院年度工作目标量化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之中。各学院要加强考核,对相关系科、专业、班级明确具体要求,努力营造应届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良好氛围。

扬州大学2007 年 10 月 12 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扬大〔2012〕58号

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考研辅导班的通知》(教学厅[2004]15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学〔2008〕1号)等文件精神,为保护学生权益,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严禁举办考研辅导班再次重申如下要求:

Page 10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活动,不得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的招生宣传和组织活动。  二、教职工要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诱惑,不参与社会上组织的各种考研辅导活动和编写考研辅导书籍或资料,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研辅导活动。  三、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教职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自命题环节的各项工作,加强对自命题教师的保密教育和纪律培训。命题教师不得公开其参与命题、考试工作的身份,不以任何形式透露试题的内容、命题工作情况和从事有关考试内容方面的任何咨询。  四、各学院、校相关部门要对备考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注重平时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具备真才实学,自觉抵制片面应试倾向;尤其要帮助他们克服过度依赖考研辅导活动的心理,纠正盲目参加考研辅导活动的倾向,谨防受骗上当。  五、对于违反规定的学院、部门、直属单位,学校将追究领导责任,对于借给学生辅导之名搞权钱交易,造成泄题、漏题等恶性事故的命题人员,按校规、校纪给予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特设监督电话:  监察处:0514-87971822

  研究生处:0514-87979213

扬州大学2012 年 12 月 5 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校研〔2013〕29号各学院:  为做好我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命题工作质量,切实保障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安全性和公平性,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

Page 11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制定《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规定》。现予以印发,今后,我校博士生、硕士生招生考试的初试及复试阶段的自命题工作均按照本规定执行。

研究生院2013 年 11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规定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自命题工作的

规范化管理,提高命题工作质量,增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安全性和公平性,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组织管理第一条 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自命题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为

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自命题工作。各命题学院的分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院领导为各学院自命题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所在学院自命题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条 各命题科目按招生学科、专业类别(或领域)组成命题小组。第三条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研招办)具体负责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命题任务及安

全保密责任,组织开展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和纪律培训。第二章 命题原则

  第四条 试题内容应结合研究生入学基本要求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确定,以研究生学习必备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突出考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类别(或领域)的优秀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能取得及格或及格以上成绩。

第五条 命题科目应与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公布的考试科目一致,招生专业目录中未公布的不得作为考试科目。命题时应将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考试大纲(或参考书目)作为主要依据。 第六条 试题应避免出现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并不得有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第三章 人员选聘与培训第七条 命题小组组长一般由学科、专业类别(或领域)负责人担任,应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

并具有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工作经验。第八条 命题小组成员应由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且近期担任教

学工作的人员组成,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每位命题人员原则上只能参加一门考

Page 11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试科目的命题工作。第九条 当年有直系亲属报考我校研究生的人员不得参加其直系亲属所报考学科、专业类别(或

领域)各科试题的命题、审题及相关工作。第十条 命题及涉密工作必须由责任心强、保密意识高的人员担任。学院对命题人员要进行相关

业务和纪律培训,熟悉并掌握研究生命题工作的相关要求。第四章 命题要求

第十一条 试题表述。题意要清晰明确,文字要准确简练,以免引起考生的误解。试题应明确答题要求,按流水号顺序编排,每道题的分值应注明。必要的原始数据、图表和资料须在试题中提供。一般不得要求考生使用计算器答题,对确需考生使用计算器(无编程功能)的科目,要在试题纸以及准考证上加以注明。

第十二条 试卷质量。对需命制 A卷和 B卷的科目,命制的 A卷和 B卷试题内容相同率不得超过 25%;与近两年试题内容相同率应不超过 10%;命制的试题不得有误导考生在试题纸上答题的信息(如留有空行、空格、括号等);无错、漏、别、多字等现象;命题年份、科目名称及代码、题号、字号及分值符合要求,标点符号、页码、页脚、图标标注规范;打印稿清晰。

第十三条 试卷审核。试卷审核包括内容审核和形式审查。内容审核由该科目命题组组长负责,对试卷内容的政治性、正确性、规范性和试卷结构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研究生院在制卷前组织对试卷进行形式审查,重点核对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题号、各题分值及总分值。

第五章 试卷交接第十四条 各科目命题组长应亲自将分别封装、签字后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于当日内交

学院研究生秘书或直接交研究生院试卷专管人员保管。学院研究生秘书须当日内将收取的本学院各科自命题试卷交研究生院试题专管人员,不得请其他人员代交。

研究生院试卷专管人员在接收试题时,须分别检查试题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袋的密封情况、签字情况,确认无误后,交接双方在试题交接本上签字确认。试题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袋须立即存入保密室,并分开保管。

第六章 制卷及寄发第十五条 制卷。研究生院选派保密意识强、政治素质高的正式在职人员担任制卷工作,纪检监

察部门派员全程参与并监督。制卷工作必须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场所进行,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制卷场所须配有监控设备,并确保全过程处于运行状态。

Page 11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六条 审核。试卷印制前由研究生院安排专人对科目进行形式审核,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格式、页码、分值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混杂其中,原稿是否符合印制要求等。

第十七条 印制。经审核无误的试题方可进行印制、封装,试卷按标准格式印制,严禁手写,严格按照使用份数及备用份数进行印制。

第十八条 封装。试卷采取一份一袋的方式封装。试题袋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印制,并提前按规定在封面上注明考生编号、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及考试时间等内容。试卷按考试科目分类分别装入试题袋,检查无误后,加以密封。试题袋内仅封装试卷,不得装答题纸(有特殊要求的科目除外)和草稿纸等。

第十九条 分装。将同一报考点封装后的考生试题袋分考试单元按考生编号顺序捆扎装入机要邮包,机要邮包封面上注明“(接收试题地点)×××同志亲启”以及“机密”、“非收件人不得拆封”等字样。

第二十条 寄发。研究生院在规定时间内,由两人以上(其中 1名为纪检监察人员)用专车将机要邮件送至机要局,通过机要局寄送到全国各相应的报考点。

第二十一条 接收。试卷的接收(包括校外各招生单位的试卷、各报考点考后回寄的试卷)与寄发由研究生院统一负责。

第七章 安全保密第二十二条 招生单位自命题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在启封前和使用过程中属国家机密级材

料。试卷的印制、装订、封装、分发、移交、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所有环节必须做到手续严密,准确无误,以确保试卷的绝对安全。

在制卷及寄发过程中要有专人监督,认真核对,严防错装、漏装。各科目要确保实际印制份数与寄出份数、留存份数及备用份数三项总和一致。

第二十三条 命题及涉密工作人员必须由责任心强、保密意识高的人员担任。涉密人员须签订《研究生入学考试涉密人员保守秘密责任书》,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命题人员的信息对外保密,命题人员不得参加任何有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补习、辅导活动,不参与任何与考研有关的复习资料编写、出版等活动。不得向任何人透露试题内容和命题工作情况,不得接受有关考试内容方面的咨询。

第二十四条 命题人员不得保留试题副本,试题命好后立即销毁与试题有关的草稿纸(含电子文本)等材料,可采用碎纸机粉碎或焚烧等方式,杜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防止泄题;命制的试题应由研究生院按机要文件保管,不得分散至二级学院保管。

Page 11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二十五条 命题设备管理。为切实保证命题信息的安全,原则上命题工作应在符合保密要求的计算机上完成,严禁在公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进行命题工作。不得将试题以电子邮件等方式通过互联网传递。各命题人员用于命题的计算机及保密介质(含U盘、移动硬盘等),在研究生考试结束前不得联网。

第二十六条 保密室管理。严格执行四部委《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的相关要求。试卷保密室和答卷保管室要具有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功能,要配备铁门、铁窗、铁柜,并配备报警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保证这些设备在使用期间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十七条 命题及印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卷及与试卷有关的保密内容应进行保密处理或统一销毁。

第八章 试卷评阅第二十八条 自命题评卷工作参照教育部《研究生自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省教育考

试院年度《评卷工作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执行。第九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 监督制约机制。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所有环节均须有明确负责人,并由两人以上(含两人)共同完成。学校监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对试卷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主动回避机制。当年有直系亲属报考我校研究生的人员应主动回避涉密工作(含命题、审题、阅卷、监考等)。

第三十一条 应急反应机制。对于发生试题泄密、丢失或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研究生院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在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织公安、保密等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就地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责任追究机制。对泄露或丢失试题,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责任。对错寄(含漏装、混装)试题的,应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责任。对违反规定给学校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根据《扬州大学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管理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07 年 3 月 19 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

Page 11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的精神,为做好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应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认真分析毕业硕士生的实际流向,深入研究并明确区分学术型硕士生与应用型硕士生的不同培养目标,使硕士生培养真正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衔接。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二、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为 5 年。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休学与在读的时间之和不得超过 5 年。学习优秀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

实施细则》(扬大研[2005]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学习年限至少为 2 年,医学临床类专业至少 2.5 年;必须确保毕业论文答辩等后续工作的质量,否则不得提前毕业。

硕士生延期毕业,必须写出书面说明,导师签署意见并明确加强培养的具体措施,经学科讨论同意、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反映学科基础、追踪学科发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相对稳定性;要体现学

科特色;要有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注意开拓新的研究方向,鼓励设置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

设立研究方向应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培养硕士生所需要的基础实验条件和文献资料。

四、课程设置与学习要求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硕士生课程设置的

总要求是: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兼顾基础性和前沿性,有利于拓宽、加强基础理论和专

Page 11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业水平;要考虑学术型与应用型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设置相应板块的课程群,有利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要结构合理,科学划分与本科生、博士生不同的课程层次。

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应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一级学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倡导和鼓励打通课程设置,以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二级学科的学位课程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设置。

每位硕士生导师一般开设 1-2门课程。导师可采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因材施教,加强对硕士生的个别辅导。学科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组织教授和副教授为硕士生授课。课程教学由任课教师负责。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兼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基础和前沿等,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应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富有实效。(一)总学分及成绩要求硕士生应完成 43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41个学分,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2个学分。考试成绩

60 分及格。(二)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1)、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课程应按一级学科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政治 2门 4 1-2 考试外语 4 1-2 考试

一级学科基础课程 2-3门 6

学科决定考试

非学位课程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 2-3门 6 考试二级学科选修课程 6门 12 考查

学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3-4门 9 考试

必修环节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不少于 10 次 2 考查

(2)、具有二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政治 2门 4 1-2 考试外语 4 1-2 考试

Page 11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基础课程 2-3门 6

学科决定考试

非学位课程

二级学科必修课程 2-3门 6 考试选修课程 6门 12 考查

学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3-4门 9 考试

必修环节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不少于 10 次 2 考查学科根据培养特点,可微调非学位课程的设置,但必须保证基本学分要求。硕士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

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的学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修读本专业学士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三)课程学习要求(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指导学习和科研工作。(2)外语课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进行学术交流。硕士生必须参加校硕

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考。(3)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课程一般包括:①拓宽学科基础的理论课、方法课、实验课;②重要文献的阅读讨论;③反

映当代科学前沿或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可以因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而异,采用自学、听课、讨论等方式,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课程考试可以是笔试或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应着重考察硕士生学习和运用本门课程知识的水平。

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试卷或课程论文由任课教师交学院存档。基于科研需要,鼓励硕士生跨学科选修硕士生课程或本科生课程;如计算学分,需经导师同意、

分管院长批准。五、培养方式与要求学院是硕士生培养和管理的基层单位,在负责日常管理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硕士生培养工作 ,

加强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热情关心,严格要求,保证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注意发挥整个学术集体特别是硕士点梯队的集体指导作用;要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

Page 11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业的培养方式,以利于进一步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提高硕士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鼓励采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学科负责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硕士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支持、协助导师努力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选修课程、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组织学术活动、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导师应认真负责,全面关心和指导硕士生的成长。

导师每年招收硕士生,一般不超过 5 人。硕士生培养应遵循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培育的特点,贯彻“素质、知识、能

力”的教育模式。应在符合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逐步建立使英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应根据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硕士生的不同目标和要求,科学安排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生踏实的学风、勤勉的精神、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要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和社会联系,开拓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应用型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企业改造、科技攻关、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等具体工作中,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与学位论文写作相结合。各学科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具体规定硕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六、培养环节与考核(一)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应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

学科负责人审定,一式两份,一份个人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最迟在第四学期上半学期,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考核工作由学

院统一组织,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核由学院党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由学科负责,主要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三)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硕士生应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导师应督促、检查或带领、指导硕士生参加校内外的专家讲

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

Page 11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后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整理 200字以上的学术活动述评;作过学术报告后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并附报告的书面材料或复印件。以上表格经导师认可、签字后由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收集,提交学院审核、存档,汇总情况报研究生处备案。完成《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校研[2004]14号)有关规定者,方能获得 2 学分,申请毕业。

(四)实践环节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规格,在培养方案中规定硕士生参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等的方式和相应的工作量。导师也可以结合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在个人培养计划中提出相关的具体要求。硕士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专业特长参加校、院组织的科技文化服务活动。

硕士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应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达到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经学院审核,方能申请毕业。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

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一)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确定具体研究课

题。选题应尽量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学术性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点和可行性;应用性选题应努力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二)开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或创造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小组由3-5 人组成,学位点负责人任组长。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必须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没有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三个月后重新进行论证。(三)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规范。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导师应及时检查论文的进度,指导、解决所遇到的

问题,确保论文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成果。

Page 11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四)论文评阅、答辩与学位申请具体环节和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八、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硕士生培养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科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具体规定。各

硕士点学科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体现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明确硕士生所应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

科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具体要求,以及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习要求、培养方式与培养要求、培养环节与考核、学位论文与答辩、课程简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学院应定期对硕士生学位论文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分析,检查培养方案执行的效果,组织学科修订、完善培养方案。

学院应定期对毕业硕士生的就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总结经验,调整、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扬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07 年 3 月 19 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Page 12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二、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一般 3 年;在职博士生一般 4 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一般 5 年(含硕士阶段)。博士研究生不得提前毕业,因需可延长学习年限,最多延长至 6 年。博士生延期毕业,必须写出书面说明,导师签署意见并明确加强培养的具体措施,经学科同意、

分管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反映学科基础、追踪学科发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相对稳定性;要体现学

科特色;要有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注意开拓新的研究方向,鼓励设置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设立研究方向应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培养博士生所需要的基础实验条件和文献资料。

四、课程设置与学习要求博士生课程设置的总要求是:有利于拓宽、深化基础理论和专业水平;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的最

新成果和相关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水平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要整体考虑与硕士生培养的联系与差异,科学合理地分层次设置课程。

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应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一级学科中有两个或两

Page 12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个以上具有二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倡导和鼓励打通课程设置,以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二级学科的学位课程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设置。课程教学由任课教师负责。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兼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基础和前沿等,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博士生导师一般开设 1-2门课程。导师应因材施教,加强对博士生的个别指导。学科应整合

优质教学资源,组织教授为博士生开课。(一)总学分及成绩要求博士生应完成 29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27个学分,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2个学分。课程成绩

60 分及格。(二)课程设置与学分配置

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政治 2 1 考试外语 2 1 考试

学科基础课程 2-3门 6

学科决定考试

非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 2门 4 考试选修课程 2门 4 考查

硕士阶段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3-4门 9 考试

必修环节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不少于 10 次 2 考查

学科根据培养特点,可微调非学位课程的设置,但必须保证基本学分要求。博士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博士研

究生经导师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的硕士阶段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学科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必须修读本专业硕士阶段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三)课程学习要求(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社会、指导学习和科研工作。(2)外语课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听说和学术交流能力。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博士生必须参加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考。(3)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一般包括:①拓宽和加深学科基础的理论课、方法课、实验课;②重要文献研读、本学科

Page 12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的文献阅读讨论;③反映当代科学前沿或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可以因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而异,采用自学、听课、讨论等方式,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课程考试可以是笔试或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应着重考察博士生学习和运用本门课程知识的水平。

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试卷或课程论文由任课教师交学院存档。基于科研需要,鼓励博士生跨学科选修博士生、硕士生课程;如计算学分,需经导师同意、分管

院长批准。五、培养方式与培养要求学院是博士生培养和管理的基层单位。要将博士生培养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在负责日常管理的同

时,应重视和加强博士生培养工作,加强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热情关心,严格要求,保证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注意发挥整个学术集体特别是博士点梯队的集体指导作用;要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博士生的知识面,提高博士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鼓励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科负责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博士生培养各个环节的工作,支持并协助导师努力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选修课程、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组织学术活动、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导师应认真负责,因材施教,全面关心和指导博士生的成长,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导师可根据需要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生,一般不超过 3 人。博士生培养应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现代化高层次人才培育的特点,贯彻“素质、知识、能

力”的教育模式。应在符合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计划,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对其课程、学位论文选题及科研等方面予以不同安排,逐步建立使英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博士生培养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博士生的学术规范、优良学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要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博士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专业特长参加校、院组织的科技文化服务活动。

六、培养环节与考核(一)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Page 12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博士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应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同意、学科负责人批准,一式两份,一份个人保存,一份学院存档。

(二)博士资格考试博士资格考试是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考试,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全面考查博士生在其研究方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本学科学业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广度,以及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

博士资格考试一般在第二学期修完全部课程后进行。博士资格考试由学院会同学科指定 3-5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考试小组,并确定考试小组负责人。考试小组负责人主持考试工作,提前通知博士生考试的时间,以便其作好准备。指导该生的博士生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小组,但不担任负责人。考试小组根据考试和博士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定,对考生的考试写出简要评语并评定成绩,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记载。

博士资格考试可以采用学科综合考试、分科(2-3门课程)考试、与开题报告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相关的具体要求,由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但笔试必须有试题,面试必须有记录。考试评语、记录或试卷及其成绩由学院存档。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工作。

博士资格考试不合格,由学院在 1 年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取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予以退学,发给肄业证书;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可以改做硕士学位论文。

(三)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博士生应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导师应督促、检查或带领、指导博士生参加校内外的专家讲

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后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整理 300字以上的学术活

动述评;作过学术报告后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并附报告的书面材料或复印件。以上表格经导师签字后由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收集,提交学院审核、存档,汇总情况报研究生处备案。完成《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校研[2004]14号)规定要求者,方能获得 2 学分,申请毕业。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

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一)选题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及具体研究课题。选题必

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努力在相关研究领域作出独创性成果。选题应尽量与导师

Page 12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相结合。(二)开题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应提交书面材料,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

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或创造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博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研究进度,与所在二级学科协商后自行决定,但最迟不得晚于第四学期上半学期。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小组由 5-7 人组成,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 50%,学位点负责人任组长。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论文选题,必须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没有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三个月后重新进行论证。(三)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要求文献详实、论证充分、文体规范,应在导师指导下

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导师应及时检查论文的进度,指导、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确保论文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成果。(四)预答辩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 2个月前由学科组织本专业 2-3名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审核,并

对答辩申请人公开进行预答辩,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预答辩必须专人记录,原件由学院存档。博士生应向导师和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通过预答辩者由学院汇总名单,报研究生处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 3个工作日,期满无异议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五)论文评阅、答辩与学位申请论文评阅、答辩与学位申请等工作的具体环节和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

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八、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博士生培养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具体规定。各招收

博士生的学科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体现本学科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明确博士生所应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

科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具体要求,以及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培养方案

Page 12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习要求、培养方式与培养要求、培养环节与考核、学位论文与答辩、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简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学院应定期对博士生学位论文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分析,检查培养方案执行的效果,组织学科修订、完善培养方案。

学院应定期对毕业博士生的就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总结经验,调整、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Page 12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扬大研〔2007〕7号

为切实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组织第十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制定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此前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修订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就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它既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又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习要求、培养方式与培养要求、培养环节与考核、学位论文与答辩、课程简介等。  二、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具有二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应根据“突出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要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培养的过程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合理性、规范性、交融性”原则。  合理性是指培养方案设置的研究方向要科学合理。各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充分考虑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努力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做到宽窄适度、整合精炼、相对稳定,力争形成结构合理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体系。  规范性是指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各项内容要符合基本的格式规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规范见《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附录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规范见《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附录2)。其中,相关表格的编排等要求见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格式(附录 3)、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格式(附录 4)。制定培养方案的重点在于依据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规定》提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必全录《暂行规定》的文字。  交融性是指要注意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和学术视野。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程原则上对所有研究生开放。鼓励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跨学院、跨学科选修课程。  五、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要体现“科学性、层次性、先进性”原则。

Page 12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科学性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同时也要认真研究研究生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着力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要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淘汰内容陈旧或重复的课程。  层次性是指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与博士生课程、全日制研究生课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全日制硕士生课程应强调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全日制博士生课程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先进性是指课程设置要在博采众长和反映本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特色。各学科必须加强调研,认真参考国内重点高校相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省级重点学科以上层次的学科和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科,应参考世界著名大学同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广泛考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相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点,结合本学科特色,制定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学科,课程设置应与合作办学的需求相衔接。  六、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因材施教”原则。硕士研究生培养应着重抓住共性的要求和环节,博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个性的发展。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促进研究生个人才能和特长的发挥,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七、认真安排,精心工作。相关工作的总体时间见下表:  八、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代码由研究生处统一编制,详见附录6;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代码由各学科编制,课程编号方法详见附录 5。  九、本次制定、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从 2007级开始执行。本意见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扬州大学2007 年 4 月 4

Page 12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修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扬大研〔2011〕10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国家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全面修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现对我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 基本要求  (一)各学院应根据教育部和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探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应突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内容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  (一)培养目标  在掌握某一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说明本领域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 2-3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各学科(领域)可根据学科(领域)特点和培养需要确定。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学位论文根据实际选题在校内或校外完成。  2、实行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一般应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选聘校外导师,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共

Page 12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同指导,以校内导师为主并负总责。校外导师重点参与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课题选择、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应面向实际应用,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应用能力为核心。既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实践性,更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解决生产、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工程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32 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不低于 4 学分)。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公共学位课≥5 学分(政治类课程 2 学分,英语类课程 3 学分);专业学位课≥7 学分;专业选修课≥8 学分。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或自己的兴趣选修公共选修课或相近专业的课程并获得学分。  各学院可在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重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课程,也可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凡是通过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研究生可以免修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  (六)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事业生产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学院要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要依托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单位以及导师的研究开发工作来完成。  学院要对实践环节实行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并组织实施考核,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进入企业工作站进行实践的研究生,要同时填写进站申请表及出站学员考核表。实践结束后各专业(领域)可组织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交流。  各学院要组织各专业(领域)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实践环节考核方案及考核要求,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七)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要侧重于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选题应来源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课题或工程技术实际问题,要求研究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应用研

Page 13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究、规划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等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领域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应用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八)学位申请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1、各教育中心应组织所属专业(领域)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形成制定相关本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该专业(领域)所依托的硕士点学科负责制定,相关学院负责审查。  3、各专业(领域)将经学院审查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报所在的教育中心。各教育中心必须根据国家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各专业(领域)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指导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于 7 月 11 日前将通过论证的培养方案,以电子邮件和打印稿两种形式报研究生处。

4、培养方案经研究生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实施。

扬州大学2011 年 6 月 28 日

Page 13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扬大研〔2005〕9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有关部门、各直属单位: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基础知识的获取、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水平是衡量学校研究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我校在研究生课程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已有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3门,其中 2门课程列入省研究生培养开放课程进行建设。  “十五”以来,我校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快速增长。如何在扩大招生形势下保证并逐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研讨的课题。为全面实施“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现对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体现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以研究生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主要目标  (一)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构建面向全校和跨学科门类的校级研究生公共课平台,学院相应建设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院级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平台,建成由高质量的校级公共课平台、院级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学科专业课程组成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二)以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为目标,建设 100门左右校优秀研究生课程,形成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基础和紧密跟踪学科前沿的课程发展模式,带动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实现对所建设课程长期、有效的跟踪监督。  三、具体要求  (一)研究生课程建设要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Page 13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研究生课程建设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突出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为重点,加大课程(包括实验课程)的调整和整合力度,加大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利于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及动态,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形成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制定或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二)研究生公共课程建设要坚持实效、实用的原则。  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注意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有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加强研究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之真正成为研究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工具和基础。  (三)建设一支与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通过研究生课程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学队伍,积极争取在研究生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任课教师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选用、实验安排、考查方式、成绩评定等拥有自主权。导师应关注、指导学生的课程选修和学习,将其作为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应重视研究生课程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教材应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倡选用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鼓励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重点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支持导师积极申报教育部“研究生教学用书”和学校教材基金,积极使用多媒体教材。  (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应精选、优化,注意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鼓励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统一。教学过程中应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或实验。要大力推行开放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本学科热点问题和前沿性课题的研讨。通过课程建设,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六)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  考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逐步覆盖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全部内容。考核形式可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而定。要加强对试卷、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的批改和分析,认真进行考试和课程教学的总结工作。  (七)加强研究生教学、科研的实验平台建设。  要加快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满足扩大招生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加强资源共享。学院、

Page 13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科也应增加投入,保证研究生的课程实验教学需求。  (八)积极使用外语或双语进行教学。  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专业,对国际通用性强的金融、管理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对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接受外国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其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尽快使用达到双语教学,部分课程可采用原版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  四、实施办法  (一)分批、分类建设。  学校计划每年建设 25门课程,其中学校公共课程 2门,同一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10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 13门。通过5至 7 年建设,构建较为完备的、高质量的研究生公共课程平台,建成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 100门左右。  凡被认定为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课程,由学校负责其讲课酬金及相关实验耗材的经费。  入选学校建设计划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 3 年,学校将下达一定的建设经费:校级公共课程 6000元/年,同一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4000元/年,二级学科专业课程 2000

元/年。  (二)保证质量,目标管理。  凡被认定为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课程,所在学院必须建立较为稳定的教学队伍,保证授课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加强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规程,完成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入选学校建设计划的研究生课程,所在学科和任课教师应保证建设质量,每年进行 1 次自查,按时完成预定的建设目标。  研究生处将组织专家对入选学校建设的研究生课程进行中期检查,对合格的课程下达后期建设经费;建设期满,组织验收,完成预定目标的课程授予“扬州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称号。  (三)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  课程负责人应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应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建设质量负责。  五、2005年学校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的评选办法及时间安排  (一)申报条件  申报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公共课程;

Page 13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跨不同学科门类、列入《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实已开放、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的专业课程。  凡属研究生课程,均可申报学校研究生建设课程。学校将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分期建设。  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开设、具有“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性质的课程,必须由我校导师任课程负责人进行申报。  (二)申报办法  申报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由学院明确的课程负责人组织申报。  申报学校研究生建设课程,由学科、专业明确的课程负责人申报。  此次首先进行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申报与认定。学校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  (三)评选程序  申报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公共课程申报表》(表格在研究生处网页下载),学院初审并签署意见,一式 8份,于 2005 年 6 月 25 日前报研究生处。研究生处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经校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报学校领导批准,于 2005 年 7 月初公布认定的课程名单。  从本学期起,学校按照此次认定的结果,统一支付研究生公共课程的讲课酬金以及相关费用。  六、组织与管理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由研究生处组织、指导、检查和验收,学院具体实施,其中包括组织申报、课程建设、自查及相关管理工作。  学院要鼓励有较好科研背景、专业背景和较好教学业绩的导师担任公共课程的负责人。学科、专业应根据课程建设要求,明确课程负责人。要逐步构建由研究生处、学院分管院长、课程负责人组成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和管理网络,保证研究生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二)制定规划,分层次建设。  学院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规划,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鼓励学院努力筹措经费,也可在研究生教学运行费中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开展此项工作。  (三)完善文件,及时归档。  研究生教学管理文件的完整、完善,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课程建设自查和检查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实验大纲)、研究生开课任务书、选课卡、教学规范、考核总结、学科专业教学研究记录及实验管理规定等。学院、学科在充实和完善文件内容的同时,应注意文件的

Page 13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内容、格式、管理方式等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  要做好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的保存和及时归档工作,其中特别要重视个人培养计划、中期检查表、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试卷、课程论文等重要材料的存档、管理等工作。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控。  学校将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管理力度,从建设规划、组织申报、资金落实、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学院要加强对本院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检查和管理,切实解决研究生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把课程建设的任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提升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扬州大学2005 年 6 月 14 日

Page 13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研〔2013〕26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3 年 11 月 1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加快我校研究生教育与

国际接轨进程,学校决定开展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为规范管理,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现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以国际化、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

标,以引进海外优质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切入点,重点围绕省优势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建设,兼顾校重点学科,建设一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计划每年立项 5-10个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集中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研究生全英文授课专业或课程群。

二、建设要求1、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须将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纳入学科建设整

体规划,每年至少建设一门全英文课程,逐步形成全英文课程群的集成建设效应和效益。以此为基础,拓展全英文专业建设。鼓励其他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探索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

Page 13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全英文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应为国际或港澳台地区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我校工作不少于 10个工作日。每门课程可由 1-3 位外籍专家共同讲授(我校聘用的海外客座教授除外),课程总学时不少于 36 学时。

3、相关学科须指定校内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全英文教学能力,一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从事过三年以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三、申报程序学校每年 5 月、11 月接受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各学院结合本单位研究生专业

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需要,在开课前一学期做好申报工作。由校内项目负责人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项目申请表》报所在学院。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初评,根据初评结果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项目申请汇总表》上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后择优资助。

四、课程管理1、获准立项的专业(课程),校内课程负责人与学校签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

程)项目立项协议书和计划书”,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按要求及时提交上网的各类资料(含宣传稿及照片)。

2、获准立项的专业(课程)原则上不得改变申报内容(包括聘请专家、来校天数、授课内容等)。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内容,需重新填写申报表报研究生院审批。如更换授课专家,新聘专家应与原计划聘请的专家具有相当或更高的教学、科研水平。

3、校内项目负责人应高度重视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程开课前,应将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含教学时间、地点、校内教师联系方式等)报研究生院核准。

4、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结束后,校内项目负责人需认真完成课程总结、填写结题报告书。结题报告书应包括课程安排(含教学时间、听课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成果材料(如编印讲义、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及反映教学效果的其它材料等)、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情况、经费使用说明及今后该课程建设规划等内容。

5、学院要积极了解、跟踪、督促受资助课程的建设进展情况,并接受研究生院组织的检查与评估。验收与评估结果将作为学校确定下年度各学院全英文专业(课程)项目申报指标的重要依据。

五、经费管理1、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立项的项目建设经费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支出。其他学

科获得立项的项目建设经费,由学校按每门课程资助 5万元人民币的标准拨付。鼓励有条件的学院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支持。

Page 13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经费由研究生院统一管理。校内课程负责人提交经费使用计划,经所在学院初审后报研究生院核准。项目经费的使用应符合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列支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资料费(包括复印,购置图书、文献、报刊及教学用品)、课程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研讨及国内调研差旅费、部分实验课程条件建设、成果鉴定费以及国外教授酬金、国际差旅费等。

六、 其它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扬大研〔2005〕16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生管理,推进依法治校,学校修订了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后的《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05 年 11 月 4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21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入学与注册第一条 新生持我校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时间到报到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时间在 2周以内的,由学院批

准;2周以上 1个月以内的,经所在学科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超过 1个月的,应办理保留

Page 13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入学资格手续。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需提供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的证明,补办与以上规定相应的请假手续,

否则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研究生处根据国家招生规定,在 3个月内对其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合格者

予以注册,取得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凡属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者,转交有关部门

查究。在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证明可以在

短期内治愈的,经研究生处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 1 年,回原籍或回原单位治疗。第三条 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须在下学年开学前 2个月内向研究生处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审查合格,

或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第四条 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入学资格:1、无正当理由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2、本人放弃入学资格的;3、入学复查不合格的;4、保留入学资格期满未按规定申请入学的,或虽申请入学但经复查不合格的。第五条 取消入学资格的新生,如属于违反与学校签订的有关协议者,按协议的相关规定处理;

如属于其它情况者,由学校按规定将其档案退回原档案所在地。第六条 每学期开学,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校,持研究生证到学校注册中心办理缴费、注册

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院长批准。暂缓注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1个月。

第七条 研究生应执行国家和学校的规定,缴纳学费及其它规定的费用。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需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注册。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能注册。二、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八条 研究生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应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参加规定的课程学习及考核;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的要求进行中期考核;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完成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专门技术训练等培养环节,接受考核。相关学习成绩和考核材料应及时归入本人档案。

Page 14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九条 根据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可以在校内跨学科选修课程,按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研究生经导师批准选修跨一级学科的低一层次学位课程,以同等学力资格入学、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按规定补修的低一层次课程,均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除校际间签署跨校修读课程、互认学分的协议之外,研究生应在本校修读规定的课程并参加考核。研究生对个人培养计划中已经学习过的课程,经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导师同意,学院批

准,可以免修,但必须参加该门课程的统一考试,以考试成绩记入成绩册。每人申请免修的课程不得超过 3门。

学科根据专业特点和学习要求决定研究生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的方式。所有课程考核以百分制记分,60 分为合格。

第十条 研究生课程考核不合格,必须缴费重修。重修课程的收费标准,按教学成本确定。重修课程不得超过 2门次。重修课程原则上应随下一年级听课、考核。

三、转专业与转学第十一条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改变招生时的学科专业。第十二条 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学科在协商的基

础上重新明确指导教师,学院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备案。第十三条 如因特殊情况本校无法继续培养或必须转学,可转到专业对口的培养单位。研究生提

出申请,导师、所在学科同意,学院签署意见,研究生处审核,校长批准,转入培养单位同意,报省教育厅批准。

四、休学与复学第十四条 研究生因创业、患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可以申请休学。休学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和学

科负责人同意,分管院长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审核批准。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办理休学手续后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休学期间,研究生不享受在校学生

待遇。第十六条 研究生因病休学一般以 1 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者,可继续申请休学。经批准休

学的研究生应回原籍或回原单位治疗。休学期间的医疗费用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办理。提倡参加医疗保险。

研究生因创业或其他特殊情况休学一般为 1 年。期满后如需要可申请继续休学。研究生在校学习(包括休学)的累计时间不得超过本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第十七条 研究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时间不计入学习

年限,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 1 年。

Page 14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八条 研究生休学期满,应于上一学期结束前 2周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因病休学的研究生,应持医院的健康证明和学校医疗管理部门的复查合格证明。经学院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准许复学。

五、退学第十九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退学:1、休学期满,未在规定时间提出复学申请或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者;2、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者; 3、未请假离校连续 2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实践等活动的,或一学期累计旷课达 40 学时者;4、开学后超过两个月未缴费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者;5、学习期间有 2门课程考试不合格,经重修后仍不合格者;6、中期考核成绩不合格,考核小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7、在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者;8、本人申请退学者。第二十条 对研究生的退学处理,由学院提出意见,研究生处会同学生处审核,校长会议研究决

定。对退学的研究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省教育厅备案。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退学自批准之日起,停止享受在校研究生一切待遇,并在 2周内办理离校手

续。第二十二条 对因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而退学的研究生,若指导教师和所在学科认为其仍可培养,

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科、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核,分管校长批准,可给予退学试读 1 年的处理。期满学业成绩良好以上者,取消退学决定,转入下一届继续学习。退学试读期间再次出现课程不合格或中期考核成绩低于良的,予以退学。

研究生在退学试读期间,按当年校财务处公布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自筹经费的培养费标准缴纳 1

年费用。第二十三条 退学研究生的善后工作,根据其入学前生源性质分别处理:1、入学前为在职人员的,退回原单位;2、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校学生处办理相关手续。

六、学  制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含休学)为 5 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为 4 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 6 年。

第二十五条 硕士研究生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提前毕业:

Page 14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修完个人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优良;2、中期考核成绩优良;3、在本专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以扬州大学为第一

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 2篇,其中 1篇为核心期刊;4、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合格。第二十六条 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科和学院考核并同意、研究

生处审查并报分管校长批准后,可进行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准予提前毕业。博士研究生不得提前毕业。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在正常时间内未完成学位论文的,可延期答辩。硕士研究生延期 1 年、博士研

究生延期 2 年后仍未答辩,本人必须写出书面说明,导师签署意见并明确加强培养的具体措施,经学科讨论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七、毕业、结业与肄业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在规定年限内,按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和各个培养

环节,德、智、体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第二十九条 符合《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扬大研[2004]9号)条件的,经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第三十条 研究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德、智、体考核合格

毕业论文未通过答辩者,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经审定认为学位论文不合格者,经修改论文,硕士研究生在 1 年内、博士

研究生在 1—2 年内可再申请答辩 1 次。申请答辩的费用自理。合格者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仍未通过的,不再具有答辩资格。

第三十一条 在校学习满 1 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发给肄业证书。在校学习不满 1 年退学者,发给课程学习证明。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对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予以追回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三十三条 研究生在毕业前应按管理部门要求做好自我总结,认真核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相关信息。导师、学科、学院要做好毕业鉴定,内容包括整个学习期间的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研究生的总结、鉴定、奖惩等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第三十四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可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Page 14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八、纪律与考勤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各种教育

教学环节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以及其他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第三十六条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办理请假手续,须经导师同意;时间在 2周内,由班主任批准;2周以上 1个月以内,由学院分管书记批准;超过 1个月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第三十七条 研究生出国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由本人申请,导师证明,学科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按期回国后应办理销假手续。逾期不归且无正当理由的,作退学处理。

九、奖励与处分第三十八条 学校对品学兼优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运动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

现突出的研究生,经过考核、评审,予以表扬和奖励。表扬和奖励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有: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品、奖学金,授予荣誉称号等。

第三十九条 对于违法、违规、违纪的研究生,学校根据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违纪研究生的纪律处分,按照《扬州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扬大学[2005]17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研究生对所受学籍处理、纪律处分有异议的,可以向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具体办法,按照《扬州大学学生申诉暂行办法》(扬大学[2005]17号)的规定执行。

十、附则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此前有关规定与本细则相抵触者,以本细则为准。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Page 14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的通知扬大研〔1999〕6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附件:1、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

2、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定表 扬州大学 1999 年 4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优秀,鞭策后进,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原国家教委有关精神,

Page 14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中期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和内容

在校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由学院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和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工作在每年 5 月份进行。

二、考核工作程序

1、考核工作由各有关学院负责,以系(所)为单位组成中期考核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考核小组成员一般为 5~7 人,小组成员及组长名单需报研究生部备案。

2、研究生需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定表》,并向考核小组汇报自己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健康状况,同时需向考核小组递交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有关材料(如专题报告、查阅文献记录和卡片、自我评定表、翻译资料、自制标本、科研成品或半成品等)。

3、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后,导师和班主任应向考核小组就研究生的德、智、体等方面情况作补充介绍。

4、考核小组听取汇报后,对被考核研究生进行必要的评议,并在考核登记表上逐项进行打分,提出综合评定意见。

三、考核办法

1、经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好、学习成绩合格、有一定科研能力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其中考核成绩优秀者(比例为参加考核研究生数的 15-20%),经考核小组推荐,系(所)负责人、院长签署意见,研究生部审核后,由学校进行表彰。

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给予警告,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较差;

(2)学习成绩较差(平均分数在 65 分以下);

(3)科研能力较差,开题报告未达要求。

3、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中止其研究生学习,并参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考核要求

1、中期考核前,各系(所)应向被考核的研究生作动员,说明中期考核的意义、要求和作法。

2、被考核研究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事求是地填写表格,主动配合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客观公正,不走过场。

4、中期考核后有关学院应认真总结经验,写出书面报告。

5、中期考核工作应在每年 5 月底前结束,所有考核材料应于 6 月中旬送交研究生部。

Page 14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Page 14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的规定校研〔2004〕14号

第一条 根据《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校研[2004]1号)文件精神,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校园学术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  第二条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学科主办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或指导下参加校外访学和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不得少于 10 次。  第三条 在校学习期间,硕士研究生必须作 1场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必须作 3-4场学术报告。  第四条 学院应做好研究生学术报告的有关组织工作。每学期开学两周内由导师与研究生协商本学期报告人和报告论题等具体内容,由报告人聘请主持人;各学科统筹安排本学科的研究生学术报告计划,学科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学院;学院安排报告的时间、地点,统一编制本学院的学期报告计划,以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报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处在校园网上公布全校研究生学术报告学期总计划。  学院负责在校区和校园网上预报每次学术报告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 研究生学术报告的基本程序是:主持人介绍报告人和报告论题,报告人作学术报告,自由提问并答疑,主持人评议。  第六条 学术报告的时间一般 1小时。其中学术报告 30—45 分钟,提问和答疑、评议的时间为15 分钟左右。  第七条 为保证学术报告的质量,报告人的导师应对学术报告进行指导,并旁听学术报告,会后给予点评和指导。  各学科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研究生的学术报告会,并积极参与学术讨论。  第八条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术报告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  第九条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交《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计划进行审核,研究生处复核。合格者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条 本规定从 2004级研究生开始执行,2002级、2003级研究生参照执行。

研究生处 2004 年 8 月 27 日

Page 14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研〔2009〕2号各学院、校机关各有关部门:  《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暂行办法》业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09 年 6 月 10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暂行办法一、实施目的

第一条 实施目的通过实施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加强研究生系统与严格的科研训练,强化研

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掘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创新性拔尖人才的成长,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项目设置第二条 项目设置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设置六种类型:扬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扬州大

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扬州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示范基地,扬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年度项目设置,根据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安排的当年

申报种类调整与确定。第三条 项目数额根据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下达给我校各类申报项目数,按一定比例确定扬州大学“研究生

培养创新工程”的年度项目数额。三、项目申报

第四条 申报对象与条件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申报对象为扬州大学在籍全日制研究生和在编教师。

Page 14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申报条件参照《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条 申报程序本人申报,填写申请表,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学院审查、决定向学校的推荐项目,院内公示;

研究生处审核,校研究生教育指导分委员会评审,校内公示;推荐省申报项目报省评审;公布省、校两级批准立项的项目,分别给予经费资助或奖励。

第六条 申报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院以申报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主。学院推荐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根据在籍全日制一、二年级博、硕士研究生(博士生 1 人按 2 人

折算)人数,按 35:1 的比例确定推荐项目上限;学院推荐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根据毕业博、硕士研究生(博士生 1 人按 2 人折算)人数

25:1 的比例确定推荐项目上限;其它类型项目自由申报。每位导师原则上申报 1项。学院应精心组织、严格审查、择优推荐、宁缺毋滥,推荐项目应经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

过,公示 1-3个工作日。鼓励学院设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构建省、校、院三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体系。

对列入院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项目,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第七条 申报原则自主申报,鼓励创新。鼓励研究生和导师结合课题研究,以创新性设计方案和优秀成果,积极申

报各类项目。严格遴选,择优录取。学院应在推荐项目数额之内认真评审,把各类最优秀的项目上报学校。

四、项目管理第八条 校、院两级管理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遴选立项、组织学校的创新工程项目交流汇报会和

成果验收。学院负责“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支持研究生、导师和相关学科积极开展研究

生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鼓励创新,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与指导,督促、检查项目的进展与完成情

Page 15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况,组织学院的创新工程项目交流汇报会,及时总结和推广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接受研究生处委托组织项目的结项总结工作。

第九条 项目申请人职责获得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优秀研究生课程、“产学研”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示范基地、研究生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项目主持人,应根据省相关项目管理的要求和申报书的承诺,认真组织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切实保证项目的圆满完成,并承担与项目有关的学术与法律责任。

第十条 项目调整“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需要进行较大调整或延期完成时,须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导师、

学科、学院签署意见,研究生处审核,报学校分管领导批准。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主持人的导师因故不能继续承担指导任务,所在学科要及时采取措施,明

确新的导师,同时上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按时完成。第十一条 项目终止项目主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所在学院应及时提出终止项目的报告,报研究生处批准:1、不再符合项目主持人条件者;2、不能继续开展研究与建设者;3、在研究与建设过程中有《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

[2009]3号)中所列学术不端行为者。对于不及时如实报告的学院,将取消其下一次申报同类型项目的资格。第十二条 项目成果“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专著等成果,原则上均应标注“扬州大学研究生

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及批准文号。“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主持人在项目实施期内,原则上应以第一作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

以上级别的学术刊物发表 1篇学术论文,或取得其它形式的实质性研究成果。第十三条 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由主持人使用。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经费由导师管理、在导师指导下使用,学院分管院长核批后报财务处核报,

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资料费(含与项目研究、建设相关的打印、复印费,图书文献购置

费)、实验材料消耗费、加工费、委托试验费等,为完成项目参加的学术会议费、必需的调研差旅费,与项目相关的论文版面费、成果鉴定费、著作出版费等。

Page 15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资助经费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开支。对未按要求完成项目任务及违规使用者,要追回资助经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项目结项项目主持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研究与建设任务,参加 1 次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创新工程

项目交流汇报会,按时结项。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主持人完成项目后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课题结项报告

书》,导师、学院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审核、存档,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主持人在规定的研究时间到期后,应及时完成结项报告,

提供相关成果,所在学院或部门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审查、存档。未按时或延期不履行正常结项手续者,学校将限制该主持人申报新的项目。第十五条 项目资助与奖励学校对于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优秀研究生课程、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产学研”联合培

养硕士研究生示范基地、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和获得省立项的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项目予以资助和奖励,标准为省同类项目资助、奖励经费的 50%。

学校对于获得全国(包括提名)、省、校三级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或导师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

根据学校《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暂行规定》(扬大人[2009]14号)的相关规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指导教师:奖励论文作者 3万元,为系我校在职教师的作者提供科研经费 10万元;奖励指导教师 2万元,提供科研经费 3万元。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获得者和指导教师:奖励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各 1万元;为系我校在职教师的作者提供科研经费 4万元。为校外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我校在职教师提供科研经费 3万元。

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配套奖励 3000元;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配套奖励 1000元;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 3000元;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 1000元。

第十六条 省级项目的推荐与管理学校在年度立项项目中推荐“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项目。省、校两级项目(除博士研

究生学术论坛)不兼得。根据省有关文件规定,学校承担“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五、其它

Page 15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

基金管理办法( 试行 ) 》的通知扬大研〔2013〕5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3 年 2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为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特设立《扬州大学博

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一、申请条件1、申请人应为扬州大学非在职在读博士研究生;2、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并以扬州大学名义撰写的学术论文被本学科在境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原则上应是由国际专业学会或协会主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正式接受,并应邀在大会或分会上作口头报告,有组委会正式邀请函;

3、申请人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进行口头学术交流。二、申请程序1、申请人填写《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申请表》,附上正式的会议邀请函及显示

有确切的会议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等信息的会议文件;2、导师、学院分管领导就国际会议的学术影响和申请人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格进行初审,并签署

意见,合格者报研究生院;3、研究生院对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层次和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核,并将评审结果通知申请人

及其所在学院。三、资助数量

Page 15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本基金每年资助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20名。四、经费管理1、资助金额一般为每人每次 3000—10000元,主要用于资助部分国际会议(境内外)往返路

费、会议注册费、境外住宿费等;2、每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只享受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的资助,每个会议每次最多资助两人;3、出国所需经费先由导师筹集支付,获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参会回国后需向研究生院提交参会

相关材料,填写《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资助会议总结表》,研究生院审核后一次性将资助经费拨给导师。

五 、附则1、对已获批准资助的申请者,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或放弃,否则取消本次资助资格,并不再受

理下次申请。2、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15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研〔2011〕5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审工作,学校对《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暂行办法》作了修订,现予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1 年 4 月 7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暂行办法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依据《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评审对象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同

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第二条 抽检方式

分为学校抽检和学院抽检两类:学校抽检由研究生处组织,抽中论文由研究生处统一送校外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学院抽检由学院组织,抽中论文由学院送专家进行双盲评审。

抽检分为随机抽检、定向抽检、跟踪抽检三种方式:随机抽检是指根据申请答辩人数,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学位论文;定向抽检是指对毕业生未满两届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专业类别(领域),以及对尚无两届毕业研究生的导师定向抽取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跟踪抽检是指对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的导师指导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检。

第三条 抽检比例(一)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学校全部抽检,每篇论文送审 1份。(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学校按一级学科随机抽检,抽中学位论文送审 1份;学院

抽检不得低于一级学科申请答辩数的 10%。

Page 15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学校按专业学位种类(领域)随机抽检,抽中学位论文送审1份;学院抽检不得低于专业学位种类(领域)申请答辩数的 15%,至少送审 1份。

(四)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校按专业学位种类(领域)随机抽检,抽中学位论文送审 1份;学院抽检不得低于专业学位种类(领域)申请答辩数的 20%,至少送审 1份。

(五)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全部抽检,每篇送审 3份。(六)定向抽检:学院负责组织对未满两届硕士毕业生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专业类别

(领域)进行抽检。对于首届硕士毕业生定向抽检比例不少于 50%,至少送审 1份论文;对次届硕士毕业生,抽检比例不低于 30%,至少送审 1份论文。学院负责组织定向抽检未满两届硕士毕业生的导师所指导的全部硕士学位论文,至少送审 1份。

(七)跟踪抽检:研究生处负责组织对上一年度出现质量问题的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进行跟踪抽检,送审论文不少于 1份。

(八)根据需要,可以加大抽检比例、增加送审论文份数。第四条 时间安排每年组织两次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学校抽检和学院抽检日期由研究生处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

工作安排确定。第五条 论文提交申请答辩的研究生应在抽检日期前完成学位论文。明确双盲评审学位论文的作者应提交盲审格式

学位论文的 Word 文档。盲审格式学位论文不得在封面、页眉、致谢、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作者自述以及其他地方出现作者或导师姓名。

第六条 结果处理(一)学位论文评审分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修改后重审和不同意答辩 4种结果。(二)不同评审结果的处理方式为:1、同意答辩:可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2、修改后答辩:必须对评阅人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并修改相应内容,修改论文经所在一级学科

学位点负责人认可(若无一级学科学位点,须经所在二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认可)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3、修改后重审:在下一次论文答辩申请前提交修改后的论文,修改论文经所在一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认可(若无一级学科学位点,须经所在二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认可)后,由学校重新组织双盲评审。

4、不同意答辩:作者对论文进行彻底修改,原则上 1 年后重新提交,由学校重新组织双盲评审。

Page 15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学院抽检评审结束后,抽检成绩汇总报研究生处。一般应在双盲评审结束后进行论文答辩。如需提前答辩,学院需向研究生处提出书面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

(四)学生若未能按时提交学校抽检或学院抽检的学位论文,将延期到下一次论文答辩申请前提交论文,由学校重新组织双盲评审。

第七条 评审经费跟踪抽检的学位论文评审费用和学位论文重新评审费用由导师承担,其他由学校送审的学位论

文评审费用由学校承担。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评审费用由论文作者自理。

第八条 工作纪律(一)工作人员不得外泄评阅人姓名和单位情况,不得将作者及其导师姓名透露给评阅人。(二)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不得向工作人员探询评阅专家信息。

第九条 其他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原扬大研[2009]4号文件废止。本办法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Page 15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扬州大学关于对省学位办抽检不合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处理意见

扬大研〔2006〕3号各有关学院:  为贯彻苏学位办[2004] 8号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和《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省学位办 2005 年抽检不合格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不合格论文),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1、研究生处将不合格论文及评语通知所在学院,学院组织学科负责人及同行专家对不合格论文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  2、学院通知不合格论文的研究生和导师,根据省学位办评审专家意见和学院专家意见,进行论文修改。  3、研究生在 1 年内(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 6个月)提交修改后的论文,并提出学位确认申请;研究生处聘请 2 位校外同行专家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双盲评审,通过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并进行学位重新确认。如逾期不能完成论文修改、未通过双盲评审或未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后,将取消其已授学位,并上报省学位办和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4、导师与学科负责人分别就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答辩工作做出书面汇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汇报材料经分管院长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5、研究生处将进一步完善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送审办法,加强对不合格论文所在学科、专业及导师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  6、今后如因导师严重失职造成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合格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扬州大学                     2006 年 3 月 13 日

Page 15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6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3 年 2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性科学研究,以促进高水平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产生。

第二条 该基金资助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10 人/年。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程序

第三条 在校注册学习一年以上,硕士阶段成果突出、课程成绩优良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均可提出申请。接受资助后的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该基金每年申请一次。

第四条 申请人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制定论文科研工作实施计划。对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国家级或部省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予以优先资助。

第五条 申请人需填写申请表,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通过后,由研究生院组织评审,必要时要求申请人进行答辩。评审结果须公示一周,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第三章 资助与成果要求

Page 15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六条 资助经费分为科研经费和生活费。原则上,科研经费1万元/年;生活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 1000元/月发放给该博士生,每年资助 12个月,逐月发放至该生毕业。总计资助期不超过两年。

第七条 原则上对已符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基本条件且达到本文第十三条要求者,经导师推荐并由专家审定,可作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对象,适当延迟答辩(一般不超过一年)。延长期内资助生活费 5000元/月,时间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获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需科学实施研究计划,项目结题时,应有以扬州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兼第一作者单位、且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具体要求见第五章。 第九条 获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须参加年度考核并在学位论文送审前撰写结题报告,交研究生院存档。同时该生的学位论文按《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暂行办法》进行盲审,如果盲审结果一致为优秀,并经答辩委员会及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则该学位论文优先作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遴选对象。

第四章 经费使用与管理第十条 获资助项目的科研经费由指导教师负责,单独建帐,实行专款专用。经费只能用于该生

从事研究和论文工作所需的文献查询费、出版费、实验材料消耗费、测试费、资料费、学术会议费、差旅费等。在规定时间内按计划使用经费。

第十一条 对于获资助的项目首期下拨 50%的科研经费作为启动费,研究生院按年度对获资助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年度考核合格后再下拨 50%的科研经费,考核不通过,则停止资助。

第十二条 获资助期间,若因故终止项目研究工作的,应及时报告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将停止发放经费。

第五章 结题成果要求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要求之一的受本基金资助博士研究生均可申请结题。1、文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SCI/A&HCI/CSSCI 检索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 SSCI/

A&HCI 检索论文或 2篇学校文科期刊榜B 类期刊论文。2、数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CI 检索论文。3、化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CI 检索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影响因子 5 以上或累计影响因

子 15 以上。4、农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CI 检索论文,其中至少有 1篇影响因子 5 以上,或 2篇影响

因子 3 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 12 以上。5、工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CI/EI 检索论文,其中 SCI 检索论文至少 2篇。6、医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 6篇 SCI/MEDLINE/EI 检索论文,其中 SCI 检索论文至少 3篇。

Page 16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7、在高影响 SCI杂志或学校文科期刊榜A 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有 2篇以上 SSCI或A&HCI

检索论文。第十四条 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在前五名)或部、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排

名在前三名)可等同于 SCI、SSCI或A&HCI 检索论文 1篇;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在前三名)可等同于 EI或 CSSCI 检索论文 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授权 2项(排名在前两名)可等同于 SCI 检索论文 1篇, 1项(排名在前两名)可等同于 EI 检索论文 1篇;文科博士研究生出版15万字以上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可等同于 CSSCI 检索论文 1篇。本条每项最多按 1篇计,但是各项可累计。

第六章 附则第十五条 本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16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配套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研〔2013〕13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配套资助暂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3 年 4 月 22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配套资助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办法》(2004 年 5 月修订),特设立“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配套资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配套资助资金”)。

第二条 专项配套资助的项目管理由扬州大学科技处或人文社科处负责,资金的使用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程序执行。

第三条 专项配套资助资金用于配套以扬州大学为项目单位的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申请者的科研项目或研究生培养项目。

第四条 申请专项资金资助的基本条件为:1.申请者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2.申请者需为扬州大学在编在岗教师(包括全脱产在扬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

作);3.申请时间在申请者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执行期内。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1.科学研究项目或研究生培养项目;

Page 16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具有较大的理论或现实意义,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思;3.具备较好的实施基础。第六条 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按教育部年度下拨资助经费 1:1 进行配套。

资助资金在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期间内分年度拨付。第七条 申请专项资金资助,申请者须填写《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配套资金

资助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并填写推荐意见后,向扬州大学科技处或人文社科处提出申请。第八条 资助者获得资助后,每年须填写《扬州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配套资金资

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经所在学院核实后,于 10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期间报扬州大学科技处或人文社科处。由科技处和人文社科处负责组织专家对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查,并决定继续或终止资助。

第九条 获资助项目不得更换获资助人。第十条 资助项目完成或终止后,由项目执行学院负责向扬州大学科技处或人文社科处提交项

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剩余经费退回,未拨经费停止拨付。第十一条 对于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被取消资助的作者,已获专项资金配套

资助的将终止资助。

Page 16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研〔2013〕31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增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规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工作,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订《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暂行规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13 年 12 月 8 日

附件: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暂行规定

为增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规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查新工作,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博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查新与论证工作。理、工、农、医类博士研究生到图书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选题查新,由科技查新工作站

出具《科技查新报告》;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到图书馆信息咨询与教学研究部进行定题检索,由图书馆出具基于文献

对比分析新颖性的《定题论证报告》。 第二条 选题查新结论是博士研究生参加学位论文开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如发现拟选课题属于重

复性研究课题或创新性不够,博士研究生应即时调整选题或研究方向,并重新查新。开题报告会上,博士研究生应将《科技查新报告》或《定题论证报告》提请导师组或评议组审议。

不能提交《科技查新报告》或《定题论证报告》的,不得参加开题。第三条 选题查新结论是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材料之一。

Page 16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同时提交《科技查新报告》或《定题论证报告》。不能提交《科技查新报告》或《定题论证报告》的,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第四条 学校图书馆免费提供学位论文选题查新与论证服务。博士研究生如在教育部认定的其他查新工作站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查新,所需费用自行承担。

第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第六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36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2014 年 11 月 19 日

附件:

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各学科、专业学位点均须按照本细则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博士、硕士学位。

第三条 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达到本细则规定要求者,均可向我校申请相应学位。

第二章 博士学位第四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基本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研

究方向的科学研究或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五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课程及考核要求

Page 16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语”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自己的判断。“外国语”课程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科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按上述课程要求,结合培养计划安排进行。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取得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三)课程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为合格。课程考试不合格者可以在该课程的下个教学周期内申请重修,重修考核未通过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第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

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申请学术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应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性课题或现实问题,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可采用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等多种形式。

(二)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特殊专业除外)。凡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必须同时提交中文译文。外国留学生可以采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但必须提交中文摘要。学位论文主体部分一般不少于 5万字(外语类专业论文篇幅相当)。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由学院根据专业(领域)相应的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制定。

第七条 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满足《扬州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和学院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更高要求。

第八条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核要求(一)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二)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学科综合考试合格。

Page 16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同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第九条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与审核(一)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认可后,于答辩前 2个月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二)学院委托学科组织本专业 3-5名专家对答辩申请人公开进行预答辩,根据答辩情况确定

申请人如期答辩还是延期答辩。(三)通过预答辩者应根据预答辩专家小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预答辩后的修改

时间不少于 1个月。修改后的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申请。对预答辩不通过者,必须根据预答辩专家小组提出的意见,针对课题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在导师指导下,作实质性的调整和改进,3个月后可再次提出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

(四)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根据论文答辩审核要求进行初审,报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查小组审查。答辩审查小组由院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导师等人员组成。

(五)学院论文答辩审查小组对学位申请人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课程学习、论文水平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评阅阶段。

第十条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一)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至少为 3 人,一般应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且均为校外同行专家。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外评阅人中,应至少有一位是相关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人在《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书》中除作较为详细的学术评语外,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应提出明确意见。

(二)拟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 3份学位论文由学校进行双盲送审。学院负责汇总、收集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寄送论文评阅材料,收集专家评阅意见。同行专家评阅意见收集后,由研究生院反馈给学院。

第十一条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一)答辩委员会的组成1.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 5-7

位(人数组成必须为单数)专家组成,其中二分之一以上专家为博士生导师且成员中至少有 2 位校外专家。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 5-7 位(人数组成必须单数)专家组成,其中二分之一以上专家为博士生导师且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专家。

3.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答

Page 16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辩委员会另设秘书 1 人,须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4.学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二)答辩委员会的职责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包括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提出学术评语,对论

文是否通过答辩、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投票表决。第十二条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于每年 5 月底或 11 月底前将预答辩、论文评阅等相关信息报研究生

院,研究生院审查合格后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3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学院方能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组织。在论文答辩前,学院应审核和确认各答辩委员会专家成员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具体答辩工作由答辩委员会负责。

(三)论文答辩程序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会,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以及参加论文答辩

的研究生姓名、专业、学位论文题目等事项。2.指导教师简要介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学科综合考试结果和科研成果等

情况。3.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不少于 30 分钟)。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申请人答辩(不少于 60 分钟)。5.答辩委员会讨论答辩情况,商定论文评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到会人员原则上必须为单

数)表决论文成绩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论文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须经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论文评语并宣布表决结果。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后,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四)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对会议内容做详细记录或录音。(五)答辩时,如有两名以上委员缺席,则不能组织答辩。(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须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再次修改论文。(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

答辩。(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

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提

Page 16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第十三条 博士学位评定(一)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汇总学位申请材料后,对申请人的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课程学习、

科研成果、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审核,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到会人员原则上必须为单数)通过,方可做出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并将该决议填入申请人的《扬州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书》。

(二)申请博士学位须提供的材料1.纸质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中外文论文摘要;评阅人对论文的评阅意见;《扬州大学博士学

位申请书》;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表决票。2.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上述材料,审核无误后报研究生院。对于不符合学校申请博士学位

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的,学院暂不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待申请人满足要求后,由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材料,申请人的导师、所在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院长签字、学院盖章后方可报研究生院审核。

(三)研究生院审核并确认材料合格后,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者,逐个逐项审查评议,以无

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参会成员的半数以上通过,做出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五)凡答辩委员会未建议授予学位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不进行

审核。对已经答辩委员通过的论文,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可对博士学位申请者做出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的决议。

第三章 硕士学位第十四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要求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或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

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课程及考核要求(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

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语”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外国语”课程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基本听说能力。学科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要求较好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

Page 16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二)硕士学位申请人应取得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每门课程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为合格;课程考试不合格必须重修,且不得超过两门次。

(三)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 3门主干课程,并考试合格。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第十六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

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须有较明确的职业(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特殊专业除外)。凡用外文撰写的论文,必须同时提交中文译文。学位论文主体部分一般不少于 3万字(外语类专业论文篇幅相当)。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由学院根据各专业(领域)相应的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制定。

第十七条 申请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须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学院学位评定分委

员会可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对硕士生提出具体的科研成果要求。第十八条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核要求(一)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二)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中期考核合格。(三)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同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第十九条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与审查(一)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经导师审阅认可后,于答辩前 2个月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二)在学位论文答辩前 2个月,学院或学院委托学科组织对申请答辩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

预审,确定如期答辩还是延期答辩,并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对于建议可以如期答辩、但暂不通过预审的硕士生,学院要给出警告,并要求研究生提交本人论文整改情况报告,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由学院对其学位论文进行盲审评阅。

(三)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根据论文答辩审核要求进行初审,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查小组审查。论文答辩审查小组由院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导师等人员组成。

(四)学院学位论文答辩审查小组对申请人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课程学习、论文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同行专家评阅阶段。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

Page 17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至少为两人,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其中至少有 1

位是校外同行专家,由学校抽选送审评阅的专家均为校外专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人中,应至少有 1 位相关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人在论文评阅书中应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提出明确意见。

(二)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即学院送审和学校抽选送审。1.学院送审。学院根据相关规定,统一组织送审,寄送论文及评阅材料,并负责收集、整理专

家评阅意见。2.学校抽选送审。学校委托研究生院以一定比例,按学科随机抽选送审论文。评阅意见收集后,

由研究生院反馈给各学院。由学校抽查评阅的论文作者,若未能按时提交论文,将继续作为下一次抽查评阅对象。

第二十一条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一)答辩委员会的组成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 5 位

专家(人数组成必须为单数)组成,答辩委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2.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实践经验丰富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不少于 5 位专家

(人数组成必须为单数)组成,其中应至少有 1 位相关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3.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并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答辩委员

会另设秘书 1 人,须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学位。学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答辩委员会的职责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包括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提出学术评语和是否

建议授予学位进行投票表决。第二十二条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于每年 5 月底或 11 月底前将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等相关信息报研究

生院,研究生院审查合格后学院方能组织学位论文答辩。(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组织。在论文答辩前,学院应审核和确认各答辩委员会专家

成员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具体答辩工作由答辩委员会负责。(三)论文答辩程序1.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会,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以及参加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姓名、

专业、学位论文题目等事项。

Page 17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指导教师介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中期考核结果和科研工作等简要情况。3.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不少于 15 分钟)。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申请人答辩(不少于 30 分钟)。5.答辩委员会讨论答辩情况,商定论文评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到会人员原则上必须为单

数)表决论文成绩、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论文答辩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须经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论文评语并宣布表决结果。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后,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四)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对会议内容做详细记录或录音。(五)答辩时,如有两位以上委员缺席,则不能组织答辩。(六)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须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再次修改论文。(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须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

请答辩。第二十三条 硕士学位评定(一)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汇总学位申请材料后,应对申请人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课程学习、

教学实践环节、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审核,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通过(到会人员须为单数),方可做出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并将该决议填入申请人的《扬州大学硕士学位申请书》,报研究生院审核。

(二)申请硕士学位须提供的材料1.纸质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中外文论文摘要;评阅人对论文的评阅意见;《扬州大学硕士学

位申请书》;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表决票。2.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上述材料,审核无误后,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院长签字、学院盖

章后方可报研究生院。(三)研究生院审核并确认材料合格后,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者进行审查评议,以无记名投

票方式,经全体参会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五)凡答辩委员会未建议授予学位的,不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和审定。对已经答辩委员会通过的,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后认为不合格的论文,可对硕士学位申请者分别做出在 1 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的决议。

第四章 其他

Page 17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二十四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于每年 6、9、12 月份分别召开授予学位例会。各级学位授予时间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批准授予学位之月 30 日。

第二十五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应将授予学位人员名单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布。对于不授予学位的人员一般应将决议送达本人。

博士学位证书应在经过 3个月公示无异议后颁发。在公示期,如有异议者应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反映。由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其授权机构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研究生院每年将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批准授予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名单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七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八条 学位申请者须将学位论文送学校图书馆存档(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按规定数量将学位论文定稿和相应的电子版提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报送有关机构。

第二十九条 对涉及军工机密和非军工机密的学位论文,学位申请人须提交论文定密申请。第三十条 学位授予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将学位申请书、论文的全文和中英文摘要、论文评阅

书、表决票、课程成绩表等有关学位申请材料整理立卷,送校档案馆存档。第三十一条 学位论文作者第一署名单位须为“扬州大学”。第三十二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参照本细则执行。第三十三条 以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参照本细则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其他相关规定如与本细则相抵触,以本细则为准。

Page 17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扬大研〔2009〕22号各学院,各有关部门:  《扬州大学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业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09 年 12 月 4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为加强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高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

位设置方案》(学位[2000]3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

号)以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申请工作作如下规定: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兽医实践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的课题,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一定的工作量。

Page 17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学位论文应由学位申请人独立完成,应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已达到博士水平。

3、提交学位论文应一式 3份,1份由研究生处双盲送审;另 2份由学院送审,其中至少 1 位评阅人是校外同行专家。

4、学位论文答辩应严格执行《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扬大研[2004]9号)规定的相关程序。

5、申请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应具备下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之一:(1)在本专业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篇(第一作者);(2)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 10 位)或省部级奖励(排名前 7 位)或市厅级奖励

(排名前 3 位);(3)获得批准的国家级新品种(排名前 10 位)或省级新品种(排名前 7 位);(4)获得批准的国家新兽药证书(排名前 7 位);(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 3 位);(6)获得批准的国家标准(排名前 5 位)或省级地方标准(排名前 3 位);(7)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省级及以上重大科研或推广项目并通过成果鉴定(排名前 5

位);(8)出版学术专著(10万字以上)。以上科研成果,应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Page 17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扬大研〔2013〕35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试行)》已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Page 17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特此通知扬州大学

2013 年 12 月 31 日附件:

扬州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试行)为切实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根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我校实际,现就我校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认定标准与范围(一)认定标准1. 博士生发表的论文依据 SCI、SSCI、EI(限境内中文期刊)、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

MI、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收录源期刊,结合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制定的《扬州大学学术期刊榜》(下称“中文期刊榜”)进行认定。

2. 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 ONLINE 为准。论文等级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负责鉴定、解释。

(二)认定范围1. 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须与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且为在学期间取得。2. 对于攻读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非本专业类所列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

关的学术论文,经博士生所属学科的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可,可视同在本专业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于扬州大学“中文期刊榜”以外的刊物,须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学院签署意见,报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审核,研究生院认定后,方可视为该学科权威期刊。

二、论文成果要求(一)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 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发表至少 1篇英文 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SCI收录论文;或

1篇中文期刊榜B 类以上期刊论文;或 2篇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2. 理科数学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少于 2篇 SCI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 EI(限境内

中文期刊)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3. 理科化学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少于 3篇 SCI收录论文,其中至少有 1篇影响因子为 3.0 以上;

或发表 SCI收录论文的期刊累计影响因子≥7.0。

Page 17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4. 农科类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少于 2篇 SCI收录论文,其中至少有 1篇为 SCI 三区以上;或 1篇SCI二区论文和 1篇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2篇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5. 工科类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少于 1篇 SCI收录论文(本学科认定的权威期刊);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 EI(限境内中文期刊)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 1篇 EI(限境内中文期刊)收录论文和 1篇 EI(限本学科一级学会会刊)收录论文。

6. 医科博士研究生发表不少于 2篇 SCI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MI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 1篇 SCI收录论文和 1篇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

7. 在 SCI 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的科研成果要求暂按《关于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

作的暂行规定》(扬大研〔2009〕22号)执行。三、其他形式的成果认定(一)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在前五名)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在

前三名),相当于 SCI(二区)、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收录论文 1篇。

(二)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在前三名),相当于 SCI、EI(限境内中文期刊)、MI

收录论文 1篇,CSCD (核心库)1篇或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1篇。(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项(排名在前两名;若排名第二,则第一必须是导师),相当

于 EI(限境内中文期刊)、MI收录论文 1篇。(四)同一条内成果仅计 1项,但各条之间抵充论文可累计。若第(一)、(二)条同时满足,

仅按第(一)条计。抵充后,每位博士生应至少发表 1篇列入本学科统计源的期刊论文。四、其他(一)本要求涉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须以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对于数学类按姓氏排名杂志 ,

排序由导师认定,1篇论文只能使用 1 次)、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若为 SCI 论文,须以扬州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中外合作联合培养除外)。科研奖励、发明专利均须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二)影响因子≥7.0 的 SCI 期刊论文经导师认定可供 2 位署名博士生各作 1篇三区论文申请学位(已有博士生按“在 SCI 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执行除外)。影响因子≥10.0 的 SCI 期刊论文

Page 17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Review 论文按上述影响因子≥7.0 的期刊论文执行)经导师认定可供两位署名博士生各作 1篇一区论文申请学位。

(三)自主设置的学位点按照所在学位点的博士生申请学位要求执行。(四)鼓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层次在本要求规定的基础上,提出更高且切实可行的要求 ,

报校学位委员会备案。(五)本要求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自 2014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扬州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扬大研院〔2014〕35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

Page 17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为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意见》(教研[2013]3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坚定方向、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研

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着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学位授权点。充分利用国家调整研究生类型结构、推动本科高校应用技术教育转型和发展职业教育等契机,寻找接口,准确把握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培育和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加大对国家优先发展的专业领域的重点培育和建设力度,形成定位明晰、科学合理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

(三)坚持“分类指导、协同建设,规范管理、提升质量,重点突破、特色创新”的建设思路,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综合效益。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集中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采取选择性发展,形成学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品牌特色。

二、主要任务(四)坚持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

信念教育、公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使研究生成为社会公德的弘扬者、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家庭美德的传承者和个人品德的示范者。

(五)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积极改进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政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形成社会迫切需求、行(企)业高度认可、学生普遍满意、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六)坚持分类培养,创新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体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我校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框架,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培养方法、论文要求、导师指导、管理方式等方面,既坚持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规律,又突出各自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Page 18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七)坚持“改革、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培养目标的服务面向和社会需求;改进课程教学,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有效性和多样性;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推行论文分类评阅制度;推进课程考核、实践考核等培养环节与职业人才评价标准、职业人才工作实际、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建立导师分类评聘制度,继续完善校内外“双导师”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制度,推行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制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合作培养和联合培养模式;完善奖助制度,发挥奖助制度体系的导向功能;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学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三、招生选拔(八)强化招生选拔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

不同类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学院在命题、初试和复试等环节上应坚持 “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分类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

(九)扩大选拔范围,保证生源质量。学院要用好、用足“推荐免试”、奖助体系等政策,吸引和接受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改革和完善复试环节,提高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通过扩大选拔范围,加大对上线考生的考查力度,选拔符合培养定位、有志于创新实践和职业发展的优质生源。

(十)加强师生比的调控,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应统筹安排校内、校外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数量,确保导师的指导时间和精力。根据科研和实践的需要,导师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超过 2 人/年。

四、培养目标(十一)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定位,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

培养内容的领域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应为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培养方案(十二)紧扣培养目标,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各学院应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特定

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依照教育部相应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结合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方向)的特点和自身优势,科

Page 18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学制订、定期修订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学校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对已制(修)订的各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完善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 2-3 年,最长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 5 年,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学制年限。

(十三)优化课程体系框架,强化实践类课程与实践实训环节的设置。各专业学位种类(领域)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明确培养环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实践类课程和实践实训环节的比重不少于总学分的 50%。

六、培养模式(十四)推进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

导向、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政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体,建立以行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协同为途径,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校通过设立改革试验区,推进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体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十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在培养方案、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设计)指导等教学改革方面,学院应主动吸引行(企)业全方位参与,充分吸收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十六)探索和建立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学院应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积极拓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协同等途径,构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有针对性选择具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资格的行(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

七、课程教学(十七)重视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教学是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学院要把课程教学视为思想

品德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科思维训练的主要路径。(十八)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课

程教学的职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应用。要注重理论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类课程的紧密衔接,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类课程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提倡

Page 18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更多实践类课程在实践基地完成。鼓励学院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与行(企)业共同

开展课程建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各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校企校政共建课程原则上不少于 2门。

(十九)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推动适合专业学位授权点开展案例库建设,开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典型教学案例。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尝试开设研究生 MOOC课程。

(二十)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区别,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注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八、实践教学(二十一)加强实践环节,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点环

节,是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建设社会的关键所在。学院应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兼顾科研发展潜能和职业发展潜能的挖掘。实践教学应蕴含在课程理论学习、教育见习、基地实训、论文写作等环节过程中。

(二十二)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实践效果。实践教学要有充分保证,做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二十三)建立健全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考核评价机制。学院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小组,监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学校定期举办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推进交流会,提炼实践教学特色,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二十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体系建设。学院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院、校、省三级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逐步建设一支与行(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学院应积极与行(企)业建设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应建立不少于 2个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利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十五)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成效。学院应与行(企)业共同建立健全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制度,明晰各方责任权利,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九、学位论文

Page 18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二十六)分类制订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学位论文环节是体现研究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情况的最直接途径,是体现研究生潜在职业能力和具体实践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根据相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意见,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要求由研究生院统一制订。

(二十七)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丰富专业学位论文表现形式。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专业学位论文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能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学院应根据教育部相应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结合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 ,确立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制定专业学位论文规范。继续开展校级专业学位“示范论文”项目评选活动。

十、师资队伍建设 (二十八)坚持分类评聘,评聘分开,继续完善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评聘制度。分类制订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和招生条件,实行分类评聘,评聘分开,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二十九)加强教师培训,实行新聘导师上岗培训、在岗导师提高培训、骨干导师高级研究制度。选派青年导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十)大力推行“双导师”制,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积极采取“双导师”制(即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也可以结合学院师资特点,重点培养“双师型”导师。学院应吸引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积极探索团队培养、集体会诊、个别指导、师生讨论等“双向互动”的研究生指导形式。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探索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三十一)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学院可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强化导师在育人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促使其关注研究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引导研究生养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强化区别于学术型导师的分类考核,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定期评审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导师。

Page 18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十一、职业衔接(三十二)积极探索,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大力推进课程考核、实践考核、培养内容、学位授予

与职业人才评价标准、职业人才工作实际、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有关职业资格考试互认,推进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结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准入制度有机衔接。要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校评奖评优和奖学金评价体系。

十二、质量保障体系(三十三)建立和完善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体、以培养单位自我评价

为基础、政府支持和保证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现从内部质量监督向外部质量监控转变,从一元质量标准向多元质量标准转变。完善内部质量监督机制,建立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保障制度,确保我校培养质量符合或高于国家质量标准。

(三十四)定期开展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或专项评估所规定的自我评估工作。各专业学位授权点要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从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要素,真实、准确考察本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目标达成度。学校建立自我评估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规划评估工作,制定包括评估方式、评估内容、时间安排和工作流程等方面在内的评估工作方案。

(三十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质量评估制度,推行学院、专业领域、导师形成自我监督、自我保障的良性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在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论文要求、管理方式等方面,学校与学院共同制定本类别专业学位相应的基本要求和培养标准,作为学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三十六)推行论文分类评阅制度,强化外部质量监控。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 1名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继续加强和完善论文双盲评阅制度。学校每年盲审评阅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论文不少于 15%,

鼓励学院实行全部盲审评阅。 十三、教育管理与就业指导(三十七)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拓展有效教育途径。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

容,拓展德育途径,将德育质量作为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建立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导师首要责任人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三十八)建立健全奖助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落实国家投入机制改革政策,不断完

Page 18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善奖助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奖助制度体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方向中的导向作用。创新“三助”工作机制,强化“三助”岗位设置的成效,促进研究生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三十九)建立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强化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为指向的就业指导。围绕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职业素养和人才评价标准,推动与职业资格衔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形式的活动,教育和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机制,注重专业学位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 十四、组织保障(四十)加强业务指导,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在学校层

面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规划和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及研究生教育成果的培育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设主任 1 人,副主任 2 人,委员会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行(企)业的专家。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培养指导委员会挂靠研究生院。

(四十一)完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学院设立相应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或领域办公室,跨学院的教育中心原则上设在生源主体学院。教育中心或领域办公室在培养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联络教育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教学活动的检查与监督、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工作以及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论文抽检工作。教育中心或专业领域办公室负责人原则上设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各 1 人,秘书 1 人。

扬州大学                 2014 年 11 月 14 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校研院〔2014〕30号

Page 18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y 研究生院 2014 年 11 月 7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08〕118号)、《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研〔2013〕2号)文件精神,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工作站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以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机构。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扬州大学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宣传部、团委、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办、社会合作与服务处、自然科学处、人文社科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制订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2)负责与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对接管理;(3)组织相关学科与企业或单位联合申报研究生工作站,组织审核申报材料;(4)加强过程管理,包括督促导师和研究生团队进站工作,对其进站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管

理,组织定期考核。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 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主要侧重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化工、纺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领域,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工作站重点支持应用性文科所需要的领域。  第六条 校外企业或单位申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Page 18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和明确的产品研发方向,已承担县级以上科技项目; (2)建有县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或具有相关技术研发工程实验条件; (3)具有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良好基础; (4)具有保证研究生团队进站后必需的生活及文体活动条件、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的具体制度和办法以及保证研究生工作站正常运行的专项经费。 (5)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工作站参照以上条件执行。 第七条 进站的相关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并有支持研究生团队及其导师进站工作的制度、政策、经费;(2)合作学科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为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并已形成配套的学科群;

(3)合作学科(学科群)具有相关的校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一定的应用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 (4)合作学科(学科群)具有能胜任企业或单位研发任务的研究生团队及指导教师,并具有与企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丰富经验。

第八条 研究生工作站以校外企业或单位为主,会同我校联合申报。申报前双方要加强对接交流,形成研发方向共识,达成合作协议,明确技术成果产权归属。 申报内容包括:合作双方的基本情况及合作协议,五年内拟研发的主要课题,进站研究生团队的人数,进站研究生的工作经费、生活资助、基本研究工作生活条件和管理制度等。

第九条 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由省教育厅、科技厅负责审查、评审、发文并授牌。研究生工作站有效期为五年,期满经考核合格确认后继续生效。

第四章 建设与管理第十条 设站企业或单位是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应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由企业负责人和高校院(系)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企业或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高校研究生导师。管理委员会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站的日常运行管理。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本企业或单位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或单位与高校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团队,保障进站导师和研究生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为进站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提供不低于每人每月 1200元、600元的在站生活补助,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鼓励设站企业或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创新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建设效益。

Page 18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一条 学校相关学科应充分利用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我校科研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鼓励将高水平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相关学科领域应积极组织研究生团队的进站工作,要把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作为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关学院应全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团队及其导师进站,选派富有技术研发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进站工作,适当减少导师在校的教学工作,承认进站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量,并纳入学院奖励绩效体系。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我校研究生兼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优化我校导师队伍结

构。研究生院协同相关部门和学院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工作向研究生工作站延伸,配合设站企业或单

位做好我校在站导师和研究生团队的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相关学院要合理使用研究生工作站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往返学校

与研究生工作站的差旅费及补贴等。2014 年后获批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专项经费将实行先建设,后以奖代补的政策。

第五章 进站与出站 第十三条 根据研究生工作站双方合作协议及研发课题,由相关学科领域负责人会同导师组按照课题申报时所填写的各年度进站研究生人数,按年度遴选优秀的博士和硕士进站,参与研发工作。进站研究生需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进站申请表》,并报研究生工作站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进站研究生在企业或单位工作每年不少于 6个月,研究生工作站为进站研究生建立在站档案。每工作 3个月,由学校与企业或单位共同对进站研究生进行阶段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在站档案。对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并取得相关专利技术或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的进站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学校将给予相应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工作站有权中止其在站工作,并停发其生活补贴。

第十五条 进站研究生参加工作站管委会安排的学习、研发等各项活动,接受企业或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使用学校和企业或单位提供的学习条件与科研资源。

第十六条 进站研究生参加有关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按规定享受研发成果有关权益,享有获得有关荣誉称号和奖励的评选权利。

第十七条 研究生在站期间,因公导致伤、残、亡的,在企业或单位的协助下,由学校按照国家及企业或单位有关规定处理,企业或单位承担有关费用。若非因公致伤、残、亡的,由学校按有关规定处理。

Page 18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八条 进站研究生应与企业或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守科研机密和企业或单位商业秘密。在站工作期间所形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须经建站双方同意,方可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

第十九条 研究生在站期间需要离站者,必须向工作站管委会请假。请假须由研究生本人书面提交,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由管委会负责人审批。请病假须同时提交医院证明。请假期满,须到工作站管委会办理销假手续。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站,须以传真或信件等方式向工作站管委会办理续假手续。 第二十条 在站工作期满,研究生工作站成立考核小组对进站研究生在站期间的工作时间、科研情况及思想表现进行考评,考核小组由学科领域负责人、导师组成员以及设站企业或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考核合格的研究生办理出站手续,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出站学员考核表》,并报研究生工作站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出站或离站时,须向企业或单位移交相关资料。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Page 19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校研院〔2014〕31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http://bgxt.yzu.edu.cn/ioas/fwclinfo.nsf/db0f6a736e37f9d5482569810049a802/2873d96f3888718348257d45

000e2e6e/$FILE/

_12esbq4tsvo9q7egjq7nh7lmt2eqf64uhks9t3k0jnqvh7ifq2f8qe4uimk9rrc8jq6jh7ffg2esto4u0tk9t9n8jq3817c

7c2erqg_.doc 研究生院 2014 年 11 月 7 日附件:

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为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意见》(教研[2013]3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Page 19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实践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经过研

究加工,通过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角色扮演、交流讨论等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有利于推进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切实保证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案例取材可通过调研、采访、参与或从已有文献资料中摘编等方式获得,其内容必须真实,个别具有保密性的内容或数字可在合理范围内处理,但需注明。

2、典型性。案例内容要在所属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应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3、客观性。案例应是从客观角度陈述,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带有任何个人观点和倾向。  4、时效性。案例内容应符合当前实际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能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用。  5、创新性。案例的选材和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附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案例库建设的范围案例库建设范围包括我校适宜采取案例教学的专业学位品种(领域)。案例库建设以课程为单位,

教学案例库的内容应尽可能覆盖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适度照顾选修课程,避免案例过于集中于某一领域或极少数课程。  四、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1、每个案例库中至少应包含 10个案例;案例应结合社会上热点问题,或领域内重点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应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案例及原创性案例,原创性案例不少于 80%。

2、案例库案例可分为综合课程案例、单一课程案例、知识点案例。综合课程案例是指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案例,一般不少于 5000字;单一课程案例是指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案例,一般不少于 3000字;知识点案例是指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中某一特定知识内容或知识点的案例,一般不少于 1000字。

3、案例库建设的具体形式要求参照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建设要求。4、案例库的建设成果可汇编成简装内部讲义的形式,可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予以展现,课件应

做到文字、图片、表格乃至动画相结合。鼓励各专业学位领域在建设案例库的基础上形成案例教材。  五、案例库建设的组织实施

Page 19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案例库建设由各学院根据本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学院应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工作,对适宜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学院都应积极组织人力、财力开展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扬大研〔2013〕34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已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3 年 12 月 31 日附件: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完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下文简称“博士生导师”)遴选制度,促进全校博士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

Page 19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遴选范围 限于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二级学位点。二、基本原则(一)有利于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二)有利于推进国家、省重点(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结构调整、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以

及学科间的协同创新与交叉融合。 (三)坚持遴选标准,做到程序公开、遴选公平、结果公正。 三、基本条件(一)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

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二)具有教授(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和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年龄应小于 58周岁(至申报截止时间)。(三)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有高水平专著、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 3 年来,或任现职以来(超过5 年按近 5 年计算),根据所属学科类别,申请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人文社科类(1)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6篇(其中本学科 C 类以上期刊论文不少于 3篇)。(2)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5篇(其中本学科 C 类以上期刊论文不少于 3篇),且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 1 部(第一作者,15万字左右)。

(3)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C 类以上期刊论文 2篇或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1篇。

(4)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1篇,或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 1篇(论点摘录除外)。2. 理科类(1)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5篇(其中至少有 1篇

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2)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有 1篇

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且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 1 部(第一作者,15万字左右)。

Page 19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3)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有 1篇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且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1项。

(4)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2篇。

3. 工科类(1)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5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2)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4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且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 1 部(第一作者,15万字左右)。

(3)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4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且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1项。(4)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

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2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4. 农科类(1)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5篇(其中至少有 1篇 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2)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有 1篇 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且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 1 部(第一作者,15万字左右)。

(3)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有 1篇 SCI 三区论文),且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1

项。(4)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

文期刊)收录论文 2篇。5. 医科类(1)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 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不少于 2篇)。

(2)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

Page 19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 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不少于 2篇),且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 1 部(第一作者,15万字左右)。

(3)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 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且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1项。

(4)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并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 2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上述公开发表论文,人文社科类申请人须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自

然科学类申请人须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唯一通讯作者。且联合署名论文中至少有1篇以上第一作者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或人文社科 C 类以上期刊论文。

在《扬州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相当于 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纳入统计范围,但最多按 1篇计。

(四)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申请人主持的重要科研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 近 5 年中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正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充足经费保证博士

生培养需要。(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每年确保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校内指导博士

研究生。(六)拥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系统主讲过 1门研究生课程或本科生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良好。(七)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近 3 年抽检中无“不合格”等级。四、破格申报条件(一)对具有明显学术优势或特色研究方向,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申请人,“基本条件”中第

(四)、(六)条规定可适当放宽。对新从国外引进且取得教授资格的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对待。(二)对年龄在 40岁以下的副教授,在满足“基本条件”中第(三)条规定的基础上,同时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1. 近 5 年内,主持 2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至少有 1项为任

现职以来新增,且人文社科类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扬州大学学术期刊榜》A 类论文 3篇或B 类论文 5篇(均为第一作者),自然科学类在 SCI 一区发表论文 3篇或三区以

Page 19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上期刊发表论文 8篇或总影响因子大于等于 20(均为第一作者);2. 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第一),且任现职以来新增 1项国家哲学社科基

金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基本条件”限制,直接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定:1. 人文社科类(1)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以上奖励(排名第一),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以

上奖励(排名第一),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且主持过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发表 SCI、SSCI或 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3篇,且主持过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3)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2篇,且主持过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4)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 2篇(论点摘录除外),且主持过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5)发表本学科 A 类期刊论文 4篇,且主持过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 自然科学类(1)在《Science》、《Nature》、《Cell》等高影响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且主持过国家级项

目。(2)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或省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一),且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总计发表 SCI 论文 20篇以上(第一作者,其中近 3 年来不少于 10篇),或累计影响因

子大于等于 40(第一作者,其中近 3 年来不少于 20),或 SCI 论文(第一作者)近 5 年总被他引次数超过 200 次,且主持过国家级项目。

五、直接认定条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导师资格可由校学位委员会直接认定:(一)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含青年千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863、973 等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小杰青)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二)江苏省特聘教授或与其水平相当的校特聘教授。(三)经研究生院认定,已在其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与我校博士生导师

Page 19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水平相当的新调入教师,以及在本细则公布前,已在其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且具有指导经历的我校在岗教师。

六、兼职博士生导师的选聘要求(一)根据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可设置少量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岗位。(二)兼职博士生导师应注重选聘科研院所和实际应用部门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以促

进我校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结合。(三)外单位申请人应是我校兼职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者),且符合本细则规定的校内

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与我校科研合作关系稳定,有合作科研攻关协议,已取得合作成果,并得到我校两位本学科博士生导师推荐。

(四)外单位申请人应征得其所在工作单位同意。七、论文认定(一) 论文成果形式依据 SCI、SSCI、EI (限境内中文期刊)、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

MI、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收录源期刊,结合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制定的《扬州大学学术期刊榜》进行认定。

(二)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 ONLINE 为准。论文等级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负责鉴定、解释。

八、遴选程序 (一)个人申请申请人填写《扬州大学申请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申请表》,表中相关基本信息

由学院负责审核,相关科研成果由科学技术处或人文社科处负责审核。申请资格认定人员填写《扬州大学申请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认定表》,并提供

本人博士生导师资格批文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二)院学位分委员会初审、推荐院学位分委员会根据本实施细则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以投票方式表决(申请资格认定者除

外)。对获赞成票超过全体委员人数 2/3者,向校学位委员会推荐。(三)研究生院审查、评议研究生院对院学位分委员会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于符合基本条件者(直接提交校学位委员

会审定者、申请资格认定者除外),组织 3名以上校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同行专家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是否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进行评议。

(四)校学位委员会审定

Page 19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校学位委员会根据上述推荐、审查、评议结果进行审议,以投票方式表决。赞成票超过全体委员人数 2/3者,方可通过。

(五)校内公示在校内公示一周。公示期内,由研究生院受理个人、集体对审定工作过程或结果的异议。 (六)发文公布学校发文公布批准具有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名单,并报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九、其他(一)本细则规定的遴选条件为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要求。鼓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

自身特点在本实施细则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更高且切实可行的要求,报校学位委员会备案。(二)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每两年遴选一次。(三)本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四)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工作实施细则》

(扬大研〔2004〕11号)自行废止。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扬大研院〔2014〕18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4 年 6 月 24 日附件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Page 19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一条 为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士生导师”)招生制度,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博士生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招生条件第二条 经校学位委员会遴选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接受过导师岗前培训的我校在岗在编教师。第三条 品德表现良好,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原则上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且培养质

量较好。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工作(包括教学、命题、阅卷、指导及学位点评估等)。

第四条 每年能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博士研究生。第五条 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 62周岁(截至招生年份的 12 月 31 日)。对符合延长退休年龄需

延期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延期招生申请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第六条 正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项目合同期内),或到帐科研经费金额人文社科类不

少于 10万元、理工农医类不少于 50万元的,可申请招收博士生。若未达到以上项目或经费要求,但近三年主持完成过同级别课题,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

份发表论文或取得其他科研业绩的,亦可申请招收博士生。具体条件如下:人文社科类: 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CSSCI核心收录论文 3篇;

或获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三等奖排名第一)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特等 奖排名前 3 位 , 一 等 奖排名前 2 位 ,二等 奖排名第 一 ) ,且在 本 学 科 发表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CSSCI核心收录论文 1篇。

理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 1篇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或获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三等奖排名第一)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3 位,一等奖排名前 2 位,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收录论文 1篇。

工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3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或获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三等奖排名第一)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3 位,一等奖排名前 2 位,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收录论文 1篇。

农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EI(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4篇(其中至少 1篇 SCI二区论文或 2篇 SCI 三区论文);或获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三等奖排名第一)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Page 20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排名前 3 位,一等奖排名前 2 位,二等奖排名第一),且在本学科发表 SCI收录论文 1篇。医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论文 4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2篇);或获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三等奖排名第一)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3 位,一等奖排名前 2 位,二等奖排名第一),并在本学科发表 SCI收录论文 1篇。

在本学科出版学术著作(独著或第一作者,15万字以上)或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1 部,可视作上述各学科 SCI、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1篇,且仅计 1篇。

第七条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直接申请招收博士生: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前 2 位,二等奖排名第

一)。2.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一)。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特等奖排名前 2 位,一等奖排名第一)。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第八条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如同一条中满足多项的,计一条)者,可直接申请招收博士生: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三、二

等奖排名第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二、二等奖排名第一);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一);与上述奖项级别相当、排名相同的艺术、体育类科研奖项等应用型奖项获得者。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部重大项目咨询专家。3.国家级创新团队首任负责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任带头人;省级

以上(含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任负责人;江苏高校优势(培育)学科首任负责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首任负责人。

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特等奖排名第三、一等奖排名第二、二等奖排名第一);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第一获奖者。

5.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或教育

Page 20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主持人。6.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Cell》等刊物(含子刊)上发表论文 1篇,

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至少 5篇第一作者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论点摘录除外)。

7.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第九条 博士生导师须提供博士研究生助研费(人文社科类 2000元/生·年、理工农医类 6000元/

生·年,原则上按 3 年计),上述经费须一次性到帐。第三章 招生条件的认定程序

第十条 博士生导师招生条件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已满足我校博士生导师招生条件者,参照当年下达给学院或学科的博士招生计划,通过个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审定等程序后方可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

第十一条 申请招收博士生的博士生导师须向招生学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申请招生登记表》。

第十二条 招生条件认定工作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招生计划、学科发展需要和导师指导能力等因素,对申请者做出是否符合招生条件的决定,报研究生院审核。

第十三条 研究生院组织审核,对符合招生条件者,列入下一年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我校兼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条件参照本校教师执行。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为博士生导师招生条件的基本要求,各学院可根据招生指标、导师指导能

力及各学科专业情况,参照本细则制定更高的博士生导师招生条件,并报研究生院备案。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工作实施细

则》(扬大研〔2004〕11号)同时废止。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0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Page 20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扬大研院〔2014〕21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4 年 7 月 15 日附件: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导师遴选制

度,加强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一)遴选工作应立足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

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二)遴选工作应以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为主线,有利于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有利

于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三)遴选工作应有利于国家级、省级重点(或优势)学科建设,有利于学科结构调整,有利于

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学科的协同创新和交叉融合。 (四)遴选工作应坚持标准,程序公开、公正、合理。 二、遴选范围遴选范围限于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学位种类(或领域)。三、基本要求(一)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

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二)目前从事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博士学

位的我校在岗人员和兼职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 55周岁(截至申报年份的 12 月 31 日,下同);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龄一般不超过 57周岁;45周岁以下者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学位课程和反映学科前

Page 20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沿动态的选修课;或长期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从事科技开发或社会发展等工作,具有明显的企(行)业背景,能够为研究生开设实践类课程或指导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或实践工作水平,能及时掌握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取得了较好的科研业绩或实践成果。

四、科研业绩要求(一)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申请者应具备的条件具有稳定的理论研究方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近三年,承担科研项

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 主持厅级及以上课题(不含校级课题);2. 主持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或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3. 主持横向委托课题,到帐经费人文社科类不低于 1万元、理科类不低于 3万元、工农医科类不

低于 5万元;4. 以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排名前 5 位);5. 以主要成员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排名前 3 位)。近三年,根据所申报硕士生导师所属学科类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取得其

他科研业绩,分别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人文社科类:1. 在本学科发表 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新华文摘、中国社

会科学文摘收录论文 1篇;或在本学科发表 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2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论文 3篇。

2. 出版学术著作(独著或第一作者)或主持出版译著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 部,且在本学科发表CSSCI(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1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论文 2篇。

3.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自然科学类:1. 在本学科发表 SCI、EI(限境内中文期刊)、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来源期刊目录

收录论文 1篇或CSCD(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核心期刊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

篇。

Page 20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 出版学术著作(独著或第一作者)或主持出版译著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 部,且在本学科发表CSCD(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篇。

3.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

4.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项(唯一发明人或排名第一)或 2项(排名前 2 位);或获得软件著作权、新产品新品种的省级以上鉴定 1项(排名前 3 位);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项。

(二)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申请者应具备的条件具有稳定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方向,所从事的实践研究方向应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近三年主持

或主要参加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市厅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或专业实践项目或工程项目(排名前 3 位),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取得其他科研业绩或实践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在 本 专 业 领域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 文 3 篇;或发表 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等收录论文 1篇;或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 部(排名前 3 位)。

2.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

3.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新产品新品种的省级以上鉴定 1项(排名前 3 位);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项。

4. 取得实践类成果 1项(排名第一)或 2项以上(排名前 2 位)(如制定重要的规划设计、工程设计、软件设计等,或起草制定地级以上政府法规和规章、政府决策咨询报告、大型企业咨询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或主持或参加本领域相关实践活动(如重要创作展演、重要外事活动口译笔译等),并获得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机构的奖励。

五、其他情况1. 与我校长期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科研院所、基础教育部门、政府机关以及行业管理

部门的我校兼职人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相应业务管理职务,或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应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能够为研究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或相关领域讲座的专家,年龄一般不超过 57周岁。

Page 20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 对从国外新引进的特殊人才,适用特殊支持政策;从外单位调入我校的教师,在原单位已具备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且符合本细则规定条件的,经个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可认定其具备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六、成果认定1. 论文成果形式认定依据 SCI、EI (限境内中文期刊)、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

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等收录源期刊。

2. 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 ONLINE 为准。论文等级由人文社科处或科学技术处负责鉴定和解释。

3. 相关专业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政府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创作展演等实践类成果以申请人起草制定的文件、报告或发表在主流报刊上的文章或政府部门、行业权威机构颁发的奖励等形式进行认定。

七、遴选程序 1. 申请人填写《扬州大学申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申请表》,并提供项目批文、论文、专

著、教材、专利、成果鉴定或奖励等有关复印件。表中相关基本信息由学院负责审核。相关科研类项目和成果(或实践类项目和成果)由学院初审,人文社科处或科学技术处负责复审。申请资格认定人员填写《扬州大学申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认定表》,并提供本人导师资格批文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2. 兼职导师申请人应与我校有稳定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需提供与我校合作科研攻关协议和双方单位合作培养研究生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且需征得其所在工作单位同意,并由我校两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推荐。

3.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实施细则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并以投票方式表决(申请资格认定者除外)。对获赞成票超过全体委员人数 2/3者,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

4. 研究生院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推荐、审查、评议结果进行审定,以投票方式表决。赞成票超过全体委员人数 2/3者方可通过。

5.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决议并在校内公示一周。公示期内,由研究生院负责受理个人或集体对审定工作提出的异议。

6. 学校发文公布批准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的名单。 八、附则1. 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年遴选 1 次。

Page 20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 本实施细则规定的遴选条件为申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鼓励学院在本实施细则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制定更高且切实可行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 ,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对于不同专业学位种类(或领域),学院须分类制定更详细且可操作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施行。

3.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办法》(扬大研〔2011〕17号)和《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办法》(扬大研〔2011〕18号)同时废止。

4. 本实施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0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扬大研院〔2014〕22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4 年 7 月 15 日附件: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硕士生导师”)招生制度,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硕士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招生条件第二条 我校在岗在编教师或兼职教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且接

受过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第三条 品德表现良好,能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承担过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教学。第四条 每年能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研究生。第五条 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或以博士学位身份获得我校硕士生

导师资格的在岗在编导师或兼职导师,招生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 57周岁(截至招生年份的 12 月31 日,下同);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招生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 60周岁;

Page 20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者,招生年龄按博士生导师招生工作相关要求执行。第六条 科研业绩要求(一) 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近三年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项目合同期内)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项目合同期内),

或到帐科研经费达到要求(人文社科类不低于 1万元、理科类不低于 3万元、工农医科类不低于 5万元),可申请招收硕士生。若未达到以上项目或经费要求,但近三年主持完成过同级别课题,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

份发表论文或取得其他科研业绩,根据所属学科类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亦可申请招收硕士生。具体条件如下:

人文社科类:

1. 在本学科发表 SCI、EI(限境内中文期刊)、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 1篇;或A&HCI(境内期刊)、CSSCI(核心期刊目录)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论文 2篇。

2.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

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独著或第一作者)或主持出版译著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 部,可视作CSSCI核心收录论文 1篇,且仅计 1篇。自然科学类:1. 在本学科发表 SCI、EI(限境内中文期刊)、SSCI、A&HCI(限境外外文期刊)论文 2篇(其

中 SCI收录论文至少 1篇);或在本学科发表CSCD(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 3篇。

2.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

3.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项(唯一发明人或排名第一)或 2项(排名前 2 位);或获得软件著作权、新产品新品种的省级以上鉴定 1项(排名前 3 位);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项。

出版本学科学术著作(独著或第一作者)或主持出版译著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 部,可视作SCI核心收录论文 1篇,且仅计 1篇。

Page 21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二) 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近三年,主持或主要参加本领域相关的市厅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专业实践项目或工程项目(排

名前 2 位),或到帐科研经费达到要求(人文社科类不低于 1万元、理科类不低于 3万元、工农医科类不低于 5万元),可申请招收硕士生。若未达到以上项目或经费要求,但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取得其他科

研业绩或实践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亦可申请招收硕士生。具体条件如下:1. 在本专业领域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篇;或发表 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

(核心库)、MI、中华医学会系列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 1篇;或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 部(排名前 3 位)。

3.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 10 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5 位;二等奖排名前 3 位;三等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 5 位;一等奖排名前 3 位;二等奖排名前 2 位);或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唯一获奖者或排名第一)。

4.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新产品新品种的省级以上鉴定 1项(排名前 3 位)或 2

项(排名前 2 位);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项。5. 取得实践类成果 1项(排名第一)或 2项以上(排名前 2 位)(如制定重要的规划设计、工

程设计、软件设计等,或起草制定地级以上政府法规和规章、政府决策咨询报告、大型企业咨询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或主持或参加本领域相关实践活动(如重要创作展演、重要外事活动口译笔译等),并获得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机构奖励。

第七条 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原则上作为第二导师指导研究生。以第一导师身份指导研究生的校外兼职导师除了满足第六条科研成果或实践成果要求外,应与我校相应硕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落实研究课题及培养经费,且到帐经费能够满足指导研究生需求(人文社科类不低于 1万元/生、理科类不低于 3万元/生、工农医科类不低于 5万元/生)。

第八条 博士生导师可直接申请招收硕士生。第九条 对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则上需提供助研经费,具体资助标准

参照学校研究生奖助管理相关规定执行。第三章 招生条件的认定程序

第十条 硕士生导师招生条件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认定工作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已满足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者,通过个人申请、学院组织认定、学校组织审核等程序后方可获得招生资格。

Page 21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十一条 申请招生的硕士生导师须向招生学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申请招生登记表》。

第十二条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招生计划、学科发展需要和导师指导能力等因素,对申请者做出是否符合招生条件的认定结果,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三条 研究生院对学院提交的认定结果组织审核,对符合招生条件者,列入下一年度硕士生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 未提出申请者不列入下一年度硕士生招生计划。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为硕士生导师招生条件的基本要求,各学院可根据招生指标、导师指导能力及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等情况,参照本细则制定和执行不低于本实施细则要求的硕士生导师招生条件,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办法》(扬大研〔2011〕17号)和《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办法》(扬大研〔2011〕18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1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延长退休年龄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人事〔2014〕15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延长退休年龄的暂行规定》已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 2014 年 5 月 29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延长退休年龄的暂行规定为充分发挥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校实际,现对

我校博士生导师(两院院士除外)延长退休年龄作如下规定:

Page 21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基本条件身体健康并具备下列相关基本条件的正高职博士生导师,本人可申请延长退休年龄。(一)正在承担我校教学和科研等重要任务,确因工作需要,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1至 5 年,

但不超过 65周岁。(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延长退休年龄至 70周岁: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前二,二等奖排名第一)。2.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一)。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特等奖排名前二,一等奖排名第一)。(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者(如同一条中满足多项的,计一条),可延长退休年龄至 70周

岁: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教学指导委

员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国家一级学会会长、副会长,国家二级学会会长或省级学会会长;科技部重大项目咨询专家。

2.国家级创新团队首任负责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任带头人;省级以上(含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任负责人;江苏高校优势(培育)学科首任负责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首任负责人。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或“万人计划”入选者。

4.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特等奖排名第三、一等奖排名第二、二等奖排名第一);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第一获奖者。

5.“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三、二等奖排名第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二、二等奖排名第一);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获得者(一等奖排名第一);与上述奖项级别相当、排名相同的艺术、体育类科研奖项等应用型奖项获得者。

6.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主持人。

7.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Cell》等刊物(含子刊)上发表论文 1篇,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至少 5篇第一作者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论点摘录除外)。

Page 21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二、审批程序(一)个人申请。填写《扬州大学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审批表》。上半年到龄的,应在上一年

12 月底前提出申请,下半年到龄的,应在当年 6 月底前提出申请。(二)学院初审。学院研究讨论、签署意见后,报人事处。(三)学校审定。三、附则(一)申请延长退休年龄的,每次批准延长时间为 1 年。1 年延长期满,需要继续延长的,应重

新提出申请。(二)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关于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扬大委宣〔2008〕2号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学校党委常委会精神,现就加强我校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大意义。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帮助他们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培养大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把握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内在要求,针对研究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着重进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

Page 21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对外政策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坚持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本科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建立研究生时势报告会制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英模人物和优秀校友定期为研究生作时事报告。各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研究生参加两场报告会(可以联合举办),并做好考勤考核和信息汇总工作。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建立和充实“形势与政策教育专家库”。  四、创新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和载体。结合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社团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组织博、硕士研究生参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其它宣讲活动。加强引导,提升层次,打造品牌,办好研究生“博雅”大讲堂,强化研究生自我教育。  五、切实加强对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牵头负责,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处、校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科学部)直接参与,各学院党委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将定期举办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各学院、各相关部门要把推进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健全制度,保障经费,狠抓落实,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共同开创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2008 年 3 月 14 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扬大委〔2012〕40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主要任务: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

Page 21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入学校学生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考核评估。定期听取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校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副书记分工负责,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实施。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学生工作部(处)合署办公,充分发挥全校学生工作干部的作用,形成研究生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合力。研究生处与研工部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统一。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牵头部门:党办  负责部门:党办、校办、研究生处、学工部(处)、研工部  4、制定和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管理模式。制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和学院等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分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和落实校党委的决定和工作部署。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院党政共同负责,院党委副书记分管,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牵头组织实施,院综合办公室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秘书(教务员)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师负责所指导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署、实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增补吸收分管研究生业务培养的院领导、学科点负责人、导师代表、院综合办公室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秘书(教务员)等作为组成成员。  牵头部门:党办  负责部门:党办、校办、组织部、研究生处、人事处、研工部  三、努力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  5、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要求,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设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研究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实际,加强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研究生廉洁自律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  牵头部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负责单位:宣传部、团委、研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6、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要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一是搭建研究生学术文化平台。建立和完善学院、学校学术

Page 21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交流载体,促进交叉学科学术交流;二是打造学术品牌,提升学术质量。办好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等品牌;三是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四是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研究生处、研工部  7、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就业创业服务,强化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开展毕业生就业“百千万工程”、“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年”等促进就业的活动。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开展研究生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活动,实施研究生就业帮扶工作,举办普适性指导和个性化咨询服务活动,努力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挖掘校内外资源,发挥校内就业市场的作用,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以周末市场和各类洽谈活动为基础,校院联动、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拓展研究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研工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学工部(处)、研工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8、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针对研究生心理特点,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和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档案,适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为研究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研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学工部(处)、研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9、深入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发挥“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载体的作用,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其以项目合作、科研攻关、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牵头部门:团委  负责部门:团委、研究生处、研工部  10、发挥网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针对研究生特点,积极利用新媒体为研

Page 21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研究生文明上网,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建设好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研究生会网站、菁扬网、扬州大学在线微博等。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与研究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宣传部、团委、研工部、信息中心  11、不断完善奖助帮扶制度,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修订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比办法,按照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提高省属普通高校研究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苏教财[2010]110号、苏财教[2010]295号)精神,提高研究生奖学金标准和获奖比例,进一步规范奖学金评比程序和办法,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继续在全日制非委培博士研究生中实施助研津贴,充分调动博士生科研积极性。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设立各级各类研究生奖助学金。认真开展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完善考核办法。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研工部、财务处、发展办  12、扎实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龙头,用党的力量凝聚研究生,抓支部带班级,抓党建促科研,推动育人工作全局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注重在学习、科研和团学组织骨干等优秀研究生群体中发展党员,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发展研究生党员的质量;二是要科学合理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使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增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三是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牵头部门:组织部  负责部门:组织部、研工部  13、大力加强研究生团学组织和班级建设。加强校、院党委对共青团、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班集体建设的若干规定,规范班集体管理,发挥团学组织和班级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特点,开展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实践服务等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各类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服务。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研工部

Page 21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4、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为研究生开展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指导和帮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增长才干,全面发展。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他们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带动作用,注重表彰和宣传研究生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研工部  四、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5、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负责所指导的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制定进一步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实施办法,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内容、途径。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加强对学生科学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培训;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考评机制,将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作为导师遴选和考评的必要条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搭建研究生导师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对育人工作突出的导师要给予评优表彰,发挥优秀导师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人事处、研工部  16、加强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 24号),按比例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制定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聘任党政管理干部兼任研究生辅导员,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导师担任兼职研究生班主任。加强对研究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支持他们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成为专门人才。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保障,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牵头部门:人事处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人事处、研工部  17、充分发挥学科点负责人、研究生工作秘书(教务员)等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学院学科点负责人要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建设、研究生业务培养紧密结合,积极配合学院党政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院综

Page 22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合办公室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秘书(教务员)要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教务等工作紧密结合 ,既负责研究生教务工作,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积极配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牵头部门:人事处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人事处、研工部  五、探索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计划  18、实施立德修身锻造计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开展社会公德、科学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和大学精神教育,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学术诚信等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讨论、座谈、征文等形式,在研究生中积极倡导优良学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引导研究生规范行为、立德修身、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研究生处、研工部  19、推进“研本 1+1”引领计划。搭建研究生锻炼的平台,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共建引领、结对引领、岗位引领、示范引领等平台,实施研究生对本科生的“三引三导”(思想引领、实践引航、就业引路、学习辅导、科研指导、心理疏导),发挥他们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带动本科生共同成长成才。通过实施“研本 1+1”引领计划,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管理合力,构建我校研本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工作部(处)、研工部  20、实施社会实践岗位锻炼计划。贯彻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根据实践育人的要求,发挥研究生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组织研究生在校内外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岗位锻炼,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导研究生在岗位实践中锻炼成长,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提前对接,提高社会适应性。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团委、研究生处、研工部  21、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继续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为依托,组织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申报与研究;紧密结合研究生培养环节,开展学术科研卓越活动、学科交叉创新

Page 22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沙龙等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一步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载体作用,组织研究生参与企业科技攻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牵头部门:研究生处  负责部门:团委、研究生处、研工部  六、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22、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团委等部门和各学院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各自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要加强统筹,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各学院沟通信息,调动各方面育人的积极性。研究生处等部门要运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支持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牵头部门:党办  负责部门: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处)、研工部  23、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社会实践、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经费;按照研究生规模设立相应额度的研究生“三助”、优秀奖学金和普通奖学金、博士生科研津贴、困难补助等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充分整合利用校内资源,为研究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各学院也要积极筹措资金,积极配套本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业工作等经费,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牵头部门:财务处  负责部门:研究生处、研工部、财务处、国资处  24、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和经验交流,努力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  牵头部门:研工部  负责部门:宣传部、研究生处、人文社科处、研工部  25、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评表彰。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院年度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年度考核开展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健全和完善相关评奖评优办法,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表彰。  牵头部门:研工部

Page 22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负责部门:党办、校办、组织部、团委、研究生处、学工部(处)、研工部

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 扬州大学2012 年 6 月 6 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本科生“1+1”引领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校党办〔2011〕10号

各学院党委、行政,校党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研究生、本科生“1+1”引领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2011 年 4 月 20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本科生“1+1”引领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

〔2010〕1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本科生共同成人成才,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管理合力,经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校实施研究生、本科生“1+1”引领计划(以下简称“研本 1+1”引领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研本 1+1”引领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目标,搭建研究生实践锻炼的平台,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领、

Page 22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引导研究生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管理合力,构建我校研本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主要内容“研本 1+1”引领计划,主要是指组织研究生在思想、实践、就业、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发挥自

身优势,在注重自我教育的同时,引领本科生成长,重在研究生的主动引领,落脚点放在研究生、本科生“同受益、双促进、共提高”上。主要内容包括“三引三导”等方面。

(一)思想引领发挥研究生党员优势,开展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

过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班团组织、理论社团结对等途径开展党日、团日活动,共同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

(二)实践引航发挥研究生实践优势,开展实践引航。通过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队,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积极

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增强社会适应性。(三)就业引路发挥研究生阅历优势,开展就业引路。研究生要带头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就业观。遴选品学兼优、

综合素质较高的研究生,通过对本科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带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就业经验分享、就业信息互通等方式,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带领本科生就业。

(四)学习辅导发挥研究生专业知识优势,开展学习辅导。开展“1+1”结对式指导,在专业学习、考研等方面

发挥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五)科研指导发挥研究生学术研究优势,开展科研指导。通过研究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指导本科生

积极参与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加强对本科生在文献检索、科研选题、项目申报、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指导,培养本科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水平。

(六)心理疏导发挥研究生心智相对成熟优势,开展心理疏导。通过扬老师 QQ 在线、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

朋辈心理咨询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三、主要形式“研本 1+1”引领计划主要通过共建引领、结对引领、岗位引领、示范引领等形式开展。

Page 22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一)共建引领主要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共建、团支部共建、班级共建、社团共建,科技创新小组、社会实

践联合组队等形式。(二)结对引领通过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结对形式开展引领。(三)岗位引领通过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考研辅导员、朋辈心理咨询员等岗位锻炼引领。(四)示范引领培育和宣传研究生中品学兼优的优秀典型,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本科生。各学院可结合本院实际创新“研本 1+1”引领的多种形式。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各学院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加强学

生的教育和引导。“研本 1+1”引领计划是我校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生、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载体,也是我校开展研本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探索。

(二)优化机制,形成合力“研本 1+1”引领计划从今年 5 月起在全校实施,学校将适时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议,开展评比

表彰,不断改进活动方案,以推动本项计划的深化;同时,将作为一项专项计划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之中,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共同成人成才的长效教育机制,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合力。

(三)扎实推进,确保实效各学院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精心遴选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较高的研究生参加此项计

划。注重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注重与正在开展的工作相结合、注重与本院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地组织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领,明确职责和要求,认真落实计划的各项内容,积极推进“研本 1+1”引领计划。工作中要不断丰富“研本 1+1”引领计划的内容,创新形式,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好的做法,加强理论研究,确保取得实效。

Page 22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试行规定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扬大研〔2001〕5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为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素质,发挥研究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经研究决

定,自 2001 年 4 月起,在研究生中开展兼任“三助”(助教、助管、助研)的试点工作。现将《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试行规定》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落实。 扬州大学 2001 年 3 月 25 日附件 1:

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试行规定为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应

有的作用,经研究决定从 2001 年起,在研究生中开展兼任“三助”(助教、助管、助研)的试点工作,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定酬,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具体规定如下:

一、机关各部门、各学院、系科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三助” 工作岗位,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及“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原则开展选聘工作。对于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

Page 22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虑。二、用人单位应与被聘研究生签署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聘期、工作内容、工作量、待遇、双方责任等。

三、被聘研究生可按岗位类型,每月领取相应的津贴。假期原则上同在职教工,其它待遇仍按同级研究生标准执行。

四、用人单位对被聘研究生所承担的工作要按学期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将继续聘任;考核不合格者,将不再聘任。

五、被聘研究生不延长学习年限,在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参加正常的毕业派遣。

六、各部门、学院、系科应指定专人负责“三助”岗位的设置、招聘和考核等工作。

七、本规定自 2001 年 4 月起试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附件 2:扬州大学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实施细则

一、设岗、招聘

1、机关、各部门、学院、系科按工作需要,申请设置“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岗位,由研究生处审核并报主管校长批准。

2、招聘对象为本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研究生在应聘前必须征得各自导师的同意。委培、定向研究生还需征得委培单位或定向单位同意后,方可应聘。

3、各招聘单位应公布“三助”工作的数量、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以供研究生选聘。招聘按“平等竞争,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应优先聘用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研究生。

4、用人单位应及时与被聘研究生签署合同,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研究生和研究生处各一份。合同内容包括:聘期、工作内容、工作量、待遇、双方责任等。

5、聘期一般为一年,期限满后可续聘。全年的工作量应为全时助教工作量的 1/3。

二、管理

6、部门、院、系等用人单位应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管理设岗、招聘和考核工作。

7、用人单位应对兼任“三助”工作的研究生进行学期和学年考核。被聘研究生应认真填写考核表,写出工作总结,由聘用单位认真审核后交研究生处和研究生所在学院保存。

8、若被聘的研究生不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聘用单位可解聘,但应提前一个月通知本人。解聘通知书须送研究生处一份。

Page 22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9、被解聘研究生可继续应聘其它适合自己的“三助”岗位。

三、待遇

10、被聘研究生在经学校审定的“三助”岗位上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每月可获得由聘用单位发给本人的“三助”津贴 200元,其中助教、助管 100元由研究生处核发,100元由用人单位支付;助研津贴全部由用人科研单位支付。

11、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后的相关管理如学籍管理、毕业分配、结婚、生育等仍按在读研究生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它

12、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学业,如有影响学业者,将停止“三助”工作。 13、本实施细则自 2001 年 4 月起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3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14 年 8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统筹政府投入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规范奖助学金的管理,保障研究生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奖助学金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学校自筹资金等。

第三条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学校教育基金会以及学院设

Page 22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立的其他奖学金。第四条 研究生助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

岗位津贴,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学校、学院设立的其他助学金。第五条 学校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掌握政策要点、制定学校研究生奖助

学金管理办法,统筹领导、协调、监督评审工作。第六条 获得奖励、资助的研究生须取得我校研究生学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二章 国家奖学金第七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

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管理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八条 博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30000元,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0元。奖励名额依据当年国家文件下达数执行,由学校统一评审。博士研究生奖励名额由学校统筹使用。硕士研究生奖励名额的 50%由学校统筹使用,其余 50%名额按学生比例分配至相关学院。

学校设立校长特别奖学金。对于博士在读期间第二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者,学校将同时颁发校长特别奖学金 20000元。

第九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标准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执行。

第三章 学业奖学金第十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学校统筹资金设立,用于支持奖励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研究生

学业奖学金的管理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第十一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均为 100%,具体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最高 18000元/

年,生均为 15600元/年;硕士研究生最高 12000元/年,生均为 9000元/年。第十二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标准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

则》执行。第四章 国家助学金

第十三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依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20号)管理和发放。

第十四条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职人员除外)。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12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6000元。资助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

Page 22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第五章 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第十五条 学校筹措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并提供相应津贴。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要求

的研究生均可申请研究生“三助”岗位,其中博士研究生仅可申请助研岗位。第十六条 研究生助研岗位由导师根据科研项目需要设置。研究生助教、助管工作由研究生工作部

牵头设定岗位数量,用人部门(或学院)制定岗位职责和相关要求,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信息发布和人员招聘与管理工作。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由研究生工作部和用人部门(或学院)共同确定岗位人选。研究生工作部依据岗位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惩。

第十七条 对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的全日制研究生,由导师负责考核并提供助研津贴(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职人员除外)。博士研究生助研经费发放标准为人文社科类不少于2000元/生·年、理工农医类不少于6000元/生·年;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支付标准为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000元/生·年、理工农医类不少于2000元/生·年。

对协助完成教学任务的全日制研究生,发放助教岗位津贴,发放标准不低于 25元/课时。对协助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全日制研究生,发放助管岗位补贴,发放标准为 400元/月。

助研岗位津贴由导师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助教和助管岗位津贴由学院或学校承担。发放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第六章 其它第十八条 对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研究生,落实学费补偿和国

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第十九条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资助,具体办法按照当年度研究

生国家助学贷款文件执行。学校通过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特殊困难补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签字、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工作部批准发放。

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3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大〔2013〕7 号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13 年 1 月 1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我校研究生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全面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和《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

Page 23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法>的通知》(苏财规[2012]35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 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 2

万元。  第四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第三章 名额分配  第五条 学校根据教育厅下达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综合考虑学院研究生规模、办学特色、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及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等因素,结合上一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执行情况,分配各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年度名额。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直接分配至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配各博士生培养学院预评名额,由学院组织申报、预评和公示后上报学校,学校按学科统筹差额评核审定。  第六条 各学院要统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其他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分配、评审和发放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第四章 评审组织  第七条 学校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监察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实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制定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制定名额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监督本校评审工作;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指定有关部门统一保存本校的国家奖学金评审资料。  第八条 学院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学院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委员,相关党政管理干部、研究生导师代表、学生代表任委员,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实施细则制定、宣传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九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可申请。有意愿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本人应如实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

Page 23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批表》,向所在学院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  第十条 学院评审委员会对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初步评审。学院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学院获奖学生初步名单后,应在本学院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填制《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汇总表》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报研究生院。 第十一条 学校召开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专题评审会,研究制定博士研究生学术科研量化评价指标和办法,按学科统筹差额评核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校同时授予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第十二条 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全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三条 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在学院公示阶段向所在学院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学生对学院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全校公示阶段向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四条 学校将评审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报至省财政厅、教育厅。

第六章 评审要求、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各学院评审委员会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宣传和评审工作,确保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研究生。  第十六条 学校通过打卡发放的方式,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七条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七章 附则第十八条 各学院结合本院学科、专业实际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突出学术科研

量化评价指标和办法,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Page 23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8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学校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量化评分细则(试行)》,制订了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量化评分细则。现将《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 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修订)     2.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试行)

扬州大学 2014 年 9 月 12 日

Page 23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Page 23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附 件 1:扬 州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国 家 奖 学 金 评 定 工 作 量 化 评 分 细 则 ( 修 订 )

类 别 项 目 代 码 及 内 容

分 值或 结果

备 注

A 综合 表现

A1 日 常表 现

A11 重大荣誉及事迹 直荐上会 A11 经认定在本地区或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学

校赢得重大荣誉。A12荣誉称号 每项3~10

分A12 获得国家级(10分)、省级(5 分)、校级(3 分)各类个人优秀称号,不同项可累加,同项以最高级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

A13 参加研本1+1实践活动 2 分A14 遵守教室、实验室、公寓等管理规定

2 分A15 近1 年内受到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

一票否决 A15 以发文时间为准,近一年时间范围为9 月1 日至次年8 月31日。A16 政治立场或学术道德有问题 一票否决A21 学校 1~6 分 A21 校研究生会主席6 分、副主席3 分、部长2 分、副部长1 分。

Page 23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A2 社 会工 作 A22 学院 1~4 分 A22 院研究生会主席4 分、副主席2 分、部长2 分、副部长1 分;班级班长、团

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2 分,班委、支委1 分。

B 学习 情况

B1 理 论课 程

B11 前10% 20分

B11~B15课程统计范围由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确定。B12 前20% 8 分B13 前30% 6 分B14 前40% 2 分B15 前50% 1 分B16 单科不及格 一票否决

B2 出 国交 流

B21 三个月以下 5 分B22 三个月(含)至六个月 10分B23 六个月(含)及以上 15分

C 科研 工作

C1 学 术论 文 、论 著 等

人文社科 理科 工科 农科 医科C11 一档 直荐上会 中国 社 会 科

学Nature 、 Science 、 Cell 主 刊 及 子刊,PNAS ,PRL ,JACS ,ANGEW ,或影响因子≥10(不含Review 类期刊)等。

C12 二档 每篇60分 1. 期刊榜 A类论文2. 《 新华文摘》 全 文转载

SCI 一区论文 1.SCI 一 区论文2. 计算机 学科规定 的 高影响会 议 论

SCI 一区论文 SCI 一 区 论文

Page 23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3. SSCI 、A&HCI (限境外期刊)、SCI收录论文

文(AAAI 、IJCAI )

C13 三档每篇50分

期刊榜 B 类论文

SCI 二区论文 1.SCI 二 区论文2.SCI ( 本学 科认定 的权威期刊,每个一级学科 限 定 1种)3. 计算机 学科规定 的 高影响会 议 论文(ICML 、SIGIR 、 ICDE )

SCI 二区论文 SCI 二 区 论文

每篇35分 — — SCI 三 区 论文

SCI 三区论文 —

Page 23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C14 四档 每篇20分

CSSCI ( 核心 期 刊 目录)收录论文

SCI 收录论文 1.SCI 收 录论文2.ASME 、IEEE 、ASCE、AIAA 系列期刊

SCI 收录论文 SCI 收录论文

C15 五档 每篇10分

1. 北 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EI (限境内 中 文 期刊)3.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4. 著作 ( 第一 作者, 15万字以上)

1.EI (限境内中文期刊)2.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1.EI (限境内 中 文 期刊)2.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1.EI (限境内中文期刊)2.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

1.EI (限境内 中 文 期刊)2. MI 收录论文3. 中华医学会 系 列 期刊论文4. 北 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 刊 目 录(中国医学类)5.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C2 学 术 报 C21 国际会议(境外举办)

10~20 分 C21 须参会并作口头报告20分,Poster 计10分,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期间仅计一次。

Page 23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告 C22 国内会议 5 分 C22 需参会作会议报告,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期间仅计一次。C23 省级学术论坛 5 分 C23~C24如博雅大讲堂、长三角论坛等,须作会议报告,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

期间仅各计一次。C24 校级学术论坛 2 分C3 知 识 产权 等

C31 授权发明专利 每项30分C31~C34限单位为扬州大学,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对于软件著作权其申报联系人需为学生,并附佐证材料。

C32 申请发明专利 每项5 分C33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每项5 分C34 软件著作权 每项5 分

C4 成 果 转化

C41 新品种 每个50分C41~C43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C42 新药 每个50分

C43 新产品 每个50分C5 创 新 工程 项 目

C51 省立省助 每项10分C51~C53 为立项分。C52 省立校助 每项5 分

C53 校立校助 每项2 分C6 科 研 奖励

C61 国家级 直荐上会C61~C63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C62 省部级一等奖 每个60分

C63 省部级二等奖 每个20分C7 学 科 竞赛

C71 特等奖 每项20分C71~C73级别系数国家级为1 ,省级为0.5 ;类别系数个人项目为1 ,团体项目排名第一为0.8 、排名第二为0.5 、第三及以后为0.2 。每个一级学科限定1 项竞赛。

C72 一等奖 每项10分C73 二等奖 每项5 分

说明:

Page 24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 )计分方法:总分= 综合表现分+ 学习情况分+ 科研工作分。2 )计分时间:细则内每项成果必须是在规定的学制期间内取得,以证书和发表时间为准。3 )计分原则:已申请获得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者,其申请成果不得作为再次申请时的成果使用,若新华文摘转摘论文转摘前已用于申报并获得奖励,则本次申报必须扣除上次享受分值。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ONLINE 为准,收录须提供检索资料;若成果具备多重性质,以最高分性质计,不重复累计;学术论文均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对于数学类按姓氏排名杂志,排序由导师认定,且1 篇论文只能使用1 次),或本人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C11 一档按100 分计,其余分值乘0.6 );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若为SCI 论文,同时须以扬州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中外合作联合培养除外);细则中涉及A 、B 类论文界定按照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榜执行。省级刊物最多计2 篇。A2 社会工作各项之间不累计,仅计最高分项。4 )特别说明:本细则中“一票否决”项为取消博士研究生评选国家奖学金资格;“直荐上会”项为不受学院分配的预评名额限制,可直接提交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评定。各评审项目由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4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附 件 2

扬 州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国 家 奖 学 金 评 定 工 作 量 化 评 分 细 则 ( 试 行 )

类 别 项 目 代 码 及 内 容

分 值或 结果

备 注

A 综合表现

A1 日 常 表现

A11 重大荣誉及事迹 直荐上会 A11 经认定在本地区或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学

校赢得重大荣誉。A12荣誉称号 每项3~10

分A12 获得国家级(10分)、省级(5 分)、校级(3 分)各类个人优秀称号,不同项可累加,同项以最高级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

A13 参加研本1+1实践活动 2 分A14 遵守教室、实验室、公寓等管理规定

2 分A15 近1 年内受到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

一票否决 A15 以发文时间为准,近一年时间范围为9 月1 日至次年8 月31日。A16 政治立场或学术道德有问题 一票否决A21 学校 1~6 分 A21 校研究生会主席6 分、副主席3 分、部长2 分、副部长1 分。

Page 24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A2 社 会 工作 A22 学院 1~4 分 A22 院研究生会主席4 分、副主席2 分、部长2 分、副部长1 分;班级班长、团

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2 分,班委、支委1 分。

A3 普 通 作品 类

A31中国研究生 3 分A31~A33每项限1 篇。A32扬大研究生 1 分

A33扬州大学报 1 分A4 非 专 业实 践 类 获奖

A41特等奖 每项20分A41~A44须经认定,级别系数国际、国家级为1 ,省级为0.5 ;类别系数个人项目为1 ,团体项目排名第一为0.8 、排名第二为0.5 、第三及以后为0.2 。

A42 一等奖 每项10分A43二等奖 每项6 分A44 三等奖 每项2 分

A5 专 业 实践 类 获 奖

A51特等奖 每项40分A51~A53须经认定,级别系数国际、国家级为1 ,省级为0.5 ;类别系数个人项目为1 ,团体项目排名第一为0.8 、排名第二为0.5 、第三及以后为0.2 。

A52 一等奖 每项30分A53二等奖 每项10分

B 学习情

B1 理 论 课程

B11 前10% 20分

B11~B15课程统计范围由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确定。B12 前20% 8 分B13 前30% 6 分B14 前40% 2 分B15 前50% 1 分B16 单科不及格 一票否决B21 三个月以下 5 分

Page 24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B2 出 国 交流

B22 三个月(含)至六个月 10分B23 六个月(含)及以上 15分

B3 社 会 考试 B31 英语考试 10分 如托福≥95、雅思≥6.5 、上海口译(高级)、BEC(高级),英语专业学生除

外。

C 科研工作

C1 学 术 论文 、 论 著等

人文社科 理科 工科 农科 医科C11 一档 直荐上会 中国 社 会 科

学Nature 、 Science 、 Cell 主 刊 及 子刊,PNAS ,PRL ,JACS ,ANGEW ,或影响因子≥10(不含Review 类期刊)等。

C12 二档 每篇60分

1. 期刊榜A类论文2. 《 新华文摘》 全 文转载3. SSCI 、A&HCI (限境外期刊)、SCI收录论文

SCI 一区论文 1.SCI 一 区论文2. 计算机 学科规定 的 高影响会 议 论文(AAAI 、IJCAI )

SCI 一区论文 SCI 一区论文

C13 三档 每篇50分 期刊榜B 类论文

SCI 二区论文 1.SCI 二 区论文

SCI 二区论文 SCI 二区论文

Page 24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2.SCI ( 本学 科认定 的权威期刊,每个一级学科 限 定 1种)3. 计算机 学科规定 的 高影响会 议 论文(ICML 、SIGIR 、 ICDE )

每篇35分 — — SCI 三区论文

SCI 三区论文 —

C14 四档 每篇20分

CSSCI ( 核心 期 刊 目录)收录论文

SCI 收录论文 1.SCI 收 录论文2.ASME 、IEEE 、ASCE、AIAA 系列期刊

SCI 收录论文 SCI 收录论文

C15 五档 每篇10分 1. 北 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EI (限境

1.EI (限境内中文期刊)2.CSCD (核心库)收录论

1.EI (限境内 中 文 期刊)2.CSCD

1.EI (限境内中文期刊)2.CSCD (核心库)收录论

1.EI (限境内 中 文 期刊)2. MI 收录

Page 24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内 中 文 期刊)3.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4. 著作 ( 第一 作者, 15万字以上)

文 (核心库)收录论文

文 论文3. 中华医学会 系 列 期刊论文4. 北 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 刊 目 录(中国医学类)5. 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

每篇6 分— 北大图书馆中

文核心期刊北 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C16 六档 每篇2 分 省级以上刊物C2 会 议 报告

C21 国际会议(境外举办) 10~20 分 C21 须参会并作口头报告20分,Poster 计10分,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期间仅计

一次。C22 国内会议 5 分 C22 需参会作会议报告,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期间仅计一次。C23 省级学术论坛 5 分 C23~C24如博雅大讲堂、长三角论坛等,须作会议报告,并附佐证材料。在学制

期间仅各计一次。C24 校级学术论坛 2 分C3 知 识 产权 等

C31 授权发明专利 每项30分 C31~C34限单位为扬州大学,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对于软件著作权其申报联系人需为学生,并附佐证材料。C32 申请发明专利 每项5 分

C33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每项5 分

Page 24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C34 软件著作权 每项5 分C4 成 果 转化

C41 新品种 每个50分C41~C43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C42 新药 每个50分

C43 新产品 每个50分C5 创 新 工程 项 目

C51 省立省助 每项15分C51~C53 为立项分。C52 省立校助 每项8 分

C53 校立校助 每项3 分C6 科 研 奖励

C61 国家级 直荐上会C61~C63排名前三,且只计除导师外排名第1 学生。C62 省部级一等奖 每个50分

C63 省部级二等奖 每个20分C7 学 科 竞赛

C71 特等奖 每项40分C71~C73级别系数国家级为1 ,省级为0.5 ;类别系数个人项目为1 ,团体项目排名第一为0.8 ,排名第二为0.5 ,第三及以后为0.2 。每个一级学科限定1 项竞赛。

C72 一等奖 每项20分C73 二等奖 每项5 分

说明: 1 )计分方法:总分= 综合表现分+ 学习情况分+ 科研工作分。2 )计分时间:细则内每项成果必须是在规定的学制期间内取得,以证书和发表时间为准。3 )计分原则:已申请获得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者,其申请成果不得作为再次申请时的成果使用,若新华文摘转摘论文转摘前已用于申报并获得奖励,则本次申报必须扣除上次享受分值。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ONLINE 为准,收录须提供检索资料;若成果具备多重性质,以最高分性质计,不重复累计;学术论文均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对于数学类按姓氏排名杂志,排序由导师认定,且1 篇论文只能使用1 次),或本人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C11 一档按100 分计,其余分值乘0.6 );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若为SCI 论文,同时须以扬州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中外合作联合培养除外);细则中涉及A 、B 类论文界定按照学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榜执行。省级刊物最多计2 篇。A2 社会工作各项之间

Page 24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不累计,仅计最高分项。4 )特别说明:本细则中“一票否决”项为取消硕士研究生评选国家奖学金资格;“直荐上会”项为不受学院分配的名额限制,可直接提交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评定。各评审项目由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4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大研院〔2014〕24号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14 年 8 月 28 日附件:

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国家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219号)和《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规〔2014〕2

号)精神,学校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为做好我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籍、具有本校研究生学籍且在规定学制范围内。第三条 学校按规定统筹使用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经费,支持奖励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

好地完成学业。第二章 奖励基本条件与标准

第四条 研究生申请学业奖学金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 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四) 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第五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 100%的比例覆盖在校研究生,按攻读学位类别设立奖励等级、奖励标

准和获奖比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奖励等级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因素确定。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学业奖学金的奖励等级标准和获奖比例:一年级新生每生每年

15600元;二、三年级设立三档标准,即一等奖每生每年 18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30%)、二等奖每生每年 15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60%)、三等奖每生每年 10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10%)。

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学业奖学金的奖励等级标准和获奖比例:一年级设立两档标准,

Page 24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即一等奖每生每年 12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25%)、二等奖每生每年 8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75%);二、三年级设立三档,即一等奖每生每年 12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25%)、二等奖每生每年 9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60%)、三等奖每生每年 4000元(获奖比例约为参评人数的 15%)。

博士生学业奖学金各档指标由学校统筹使用。硕士生学业奖学金各档指标由学院按比例执行。第六条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申请或享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

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以及校内其他研究生奖助政策资助。第三章 评审工作

第七条 学校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校评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负责制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定名额的具体分配方案,统筹领导、协调和监督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并裁决有关申诉事项。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监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财务处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同志和导师代表组成。

第八条 各学院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院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申请、评议等工作。院长(或院党委书记)任主任委员,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或院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研究生导师、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如院党委组织纪检员、团委负责人、研究生教学秘书、班主任/辅导员等)、研究生代表(如研究生分会主席)组成。

第九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符合评定资格的研究生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评审委员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院评审委员会的评议结果应在本学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条 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学院公示阶段向院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如申诉人对院评审委员会作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在学校公示阶段向校评审领导小组提请裁决。

第十一条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第四章 发放与管理第十二条 学校每年 11 月 30 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将研究生获

得学业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第十三条 研究生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取消其学业奖学金评定资格:(一) 未完成学籍注册者;(二) 退学研究生;

Page 25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三) 受警告及以上处分者,处分未撤销期间;(四) 学术行为不端者;(五) 发生其他不适宜继续享受学业奖学金的行为或情况者。第十四条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并自觉

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2014 年秋季学期后入学的研究生执行本办法,此前入学的研究生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Page 25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和《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扬大外教(2012)18号《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和《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

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附件:1.《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     2.《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扬州大学                         2012 年 7 月 18 日附件 1:

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 为支持和鼓励更多外国优秀学生和学者来我校留学,进一步推动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设立“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以资助品学兼优的外国学生和学者来扬州大学接受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教育。为进一步做好奖学金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申请资格1.非中国籍公民;2. 持有硕士学位证书,年龄不超过 45周岁;3. 遵守中国法律和扬州大学规章制度;4. 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身体健康;5. 未在中国同时获得其他奖学金。二、奖学金内容、等级和期限1.资助内容:1)本奖学金包括学费、住宿费、每月生活补助、一次性安置费、免费接机/接站服务等内容。2)学费:免交学费;3)住宿费:免费提供单人间住宿;

Page 25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4)生活补助:每月补贴 1000元,每年补贴 10个月;5)一次性安置费:新生入学时一次性补贴 1000元;6)免费接机/接站服务: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提供免费国内接机/接站服务。2.资助等级:本奖学金分为 A、B两个类别:A 类:包括第 1条所有 5项内容;B 类:包括第 1条除第 2项外所有内容。3.资助期限:本奖学金资助期限分为两个阶段,即汉语补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1)汉语补习阶段:奖学金生来校后须接受一学年汉语补习,在此期间享受B 类奖学金。第一学年汉语补习阶段结束后,学生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通过 HSK四级者,在专业学习阶段可享

受 A 类奖学金;通过 HSK 三级者,在专业学习阶段享受 B 类奖学金,专业学习期间再次参加 HSK 考试通过四级者,可申请下一学年的 A 类奖学金;不能通过HSK 三级者,取消奖学金资格。

2)持有 HSK四级及以上证书者可申请直接进入专业学习,享受A 类奖学金。3)专业学习阶段:三年。三、奖学金申请材料1.《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2.经过公证的最高学历证明。如申请人为在校学生或已就业,需另外提交本人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

证明或就业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3.经过公证的学习成绩单;4.来华学习和研究计划(不少于 1000字); 5.申请人毕业学校或就业单位两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6.《外国人体格检查表》(由中国卫生检疫部门统一印制)及其要求的各项附件。申请人应严格按照

表中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缺项、未贴有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盖骑缝章、无医师和医院签字盖章的《外国人体格检查表》无效。鉴于检查结果有效期为 6个月,请申请人据此确定本人进行体检的时间。

7.个人简历;8.护照复印件;9.申请有关特殊专业者可能会被要求提交本人的相关作品;10.申请者已发表的主要著作或论文目录。以上材料应提供中文或英文版本,一式两份。如证件原件为中文或英文以外的语言,须附上经公证的

中文或英文译本,一式两份。

Page 25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四、申请时间与评审程序1.申请与受理: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在每年 5 月 15 日 前提交以上申请材料。材料不齐备或者过期的

申请材料不予受理,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均不予退回。2.认定与审核:海外教育学院对申请者的资格、申请条件进行认定后,将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者名

单和材料报各相关学院审核,并汇总学院意见,提交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3. 评审与公布: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根据学院审核意见以及申请者的材料进行评

审(必要时可组织学生进行面试),审定学生名单及类别。海外教育学院在相关网站公布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并书面告知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

4.录取与通知: 7 月 30 日前,学校将《扬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2表)等入学材料寄给申请人。

五、学生报到及注册 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须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未经批准而逾期不报到者,按自动放

弃入学资格处理,所获得的奖学金资格亦自动取消。 六、学生考核与评审 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须按规定参加奖学金年度评审。评审不合格者,将被中止或取消其享受奖学金

的资格。七、解释本办法由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负责解释。海外教育学院联系方式: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 88号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邮编:225009

电话:0086-514-87971297 传真:0086-514-87971276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coe.yzu.edu.cn

附件 2: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生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扬州大学博士留学生奖学金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一、报到和注册1.奖学金生在确认奖学金申请获得批准后,须持《扬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

申请表》(JW202表)和《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本人的有效护照到中国驻有关国

Page 254: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家大使馆或总领馆申请来华学习签证(“X”签证),并按规定日期自行前往扬州大学报到。2.奖学金生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到校注册,可申请延期入学,延长期不超过一个月(如需重新制作

《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需重新缴纳注册费);如未经允许超期报到,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和奖学金。

3.奖学金生注册时应按规定交纳奖学金范围以外的费用,如注册费、综合保险费、住宿费等所需费用。4.奖学金生来华一周内须至扬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健康检查。拒不接受体检或体检后查出患有

中国法律规定不得入境及不适合继续学业的疾病者,应于三日内离境回国,所获得的入学及奖学金资格自动取消,体检及回国的有关费用自理。

5.奖学金生报到后一周内,学校将对其入学资格和奖学金资格进行复审,复审后符合要求的应于入境后三周内至扬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学习居留许可,办理居留许可的有关费用自理。

6.奖学金生均须入住海外学生公寓,未经批准在校外住宿者视为放弃奖学金生资格。二、奖学金的发放1.学生免交《录取通知书》中确定的奖学金类别中免除的费用。2.一次性安置费将于学生通过入学资格复审后发放。3.生活费每年发放 10个月(不包含 2、8 月),每月 15 日发放。4.因请假等原因停止学习者,当月在校超过 15天,发给全月生活费;不足 15天,发给半个月生

活费。休学、停学、退学或结业回国者,申请获批当月按照上例结算生活费,次月起停止发放生活费。三、年度评审1.扬州大学每年 5 月份进行奖学金年度评审。评审合格者方可获得下一年度奖学金。评审不合格者中

止或取消享受奖学金资格。2.评审对象包括汉补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的所有奖学金生。3.评审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考勤情况、行为表现、奖惩情况等。四、奖学金的中止和取消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止奖学金资格:1)年度考试(含考核科目)中累计达到 2门补考;2)学年内违反扬州大学各类学生管理规定累计达三次;3)学年出勤率低于 85%;2)所修课程连续两年未达到规定学分;3)未通过当年年度评审;4)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被中止享受奖学金资格者,自下一学年起停发奖学金,但本人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自费留校继

Page 255: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续学习。被中止奖学金期间,经本人申请,可参加本学年的奖学金年度评审。如评审合格,经学校批准,可自下一学年起恢复奖学金资格。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享受奖学金资格:1)受到开除学籍处分;2)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两次未通过年度评审;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评审;4)触犯中国法律法规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5)根据《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予以退学。被取消奖学金资格者,自公布之日起停发其奖学金,其享受奖学金资格不得恢复。五、奖学金的放弃、保留和延期1.奖学金生因个人原因申请延期入学者,如延长期超过一个月,但不超过一年,可申请保留入学资

格,但不保留奖学金资格;如未经允许超期报到,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和奖学金。2.奖学金生因患严重疾病需休学者,应回国休养,回国旅费自理。经学校批准休学者,享受奖学金

资格最长可保留一年。奖学金生因其他原因休学,其享受奖学金资格不予保留。3.奖学金生原则上不得变更专业和导师。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更专业或导师,须经所在学院及海外

教育学院批准。未经批准自行变更专业或导师,其享受奖学金资格不予保留。4.奖学金生要求进行超出学校教学计划的实验或实习,所需费用由本人自理。奖学金生不能在规定

的教学计划及时限内完成学业,可申请延长学习期限。专业学习延长期间可申请延长奖学金,延长期限不超过 1 年,延长期间享受B 类奖学金。

六、解释本办法由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负责解释。

海外教育学院联系方式: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 88号

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邮编:225009

电话:0086-514-87971297 传真:0086-514-87971276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coe.yzu.edu.cn

Page 256: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扬大财〔2004〕11号各学院,各有关部门、单位:  《扬州大学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的暂行规定》业经校财经领导小组 2004 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执行。                 扬州大学              2004 年 7 月 6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的暂行规定为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及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等)教育经费的

收支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根据省主管部门关于研究生收费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预算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一、标准  1、培养费标准,由财务处会同研究生处按照省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结合培养类型确定,经学校批准

Page 257: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后,在当年的招生简章或校园网上予以公布。2004 年各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费暂定标准见附件。  2、住宿费标准,对需要住宿且学校有条件安排宿舍的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3、各种代办费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培养费标准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本文下发之日已注册的,申请学位费按原规定的标准执行,未注册的按本规定标准执行。  二、收费管理  1、收费时必须使用校财务部门规定的收费票据,有关费用由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对日常收费的管理,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到账。具体职责及分工如下:  (1)研究生处负责提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有关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学院、培养类型、专业等;对未缴费的学生不予注册;对已完成学业而未缴清费用的扣发各种证书。  (2)财务处及有关财办负责根据规定的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定期提供欠费清单送交有关学院和研究生处。  (3)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在学院负责督促学生交费,并根据财务处提供的欠费名单进行欠费催收,对未交清费用的不得安排上课和考试。  三、培养费的分配及使用办法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养费实行先收后分、比例分配、包干使用的原则。具体分配及使用办法如下(以实际到账数作为基数):  1、培养费的 30%作为上交学校管理费。其中培养费的 8%委托研究生处管理,用于此类研究生的公共课(外语、政治)的教学运行费、上交国家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费,以及其他由研究生处集中支出的费用和学校统筹调剂。  2、培养费的 70%留由承办学院包干使用。用于此类研究生的教学运行费、论文指导费、导师津贴,以及招生、培养、学位管理等所需费用。跨学院修读课程,由学院间相互结算,一般按 100元/学分.生标准计算(实验课耗材学院间按实结算)。此类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中所需的实验材料、测试费等,不再另行收取,由学员自理。学院包干经费如有结余,应按结余数的 20%提取院发展基金,用于研究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开支。  四、其他规定  1、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以前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有关文件,一律停止执行。  2、本规定由校财务处和研究生处共同负责解释。

Page 258: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大财〔2004〕15号

各学院,各有关部门:   《扬州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业经学校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04 年 10 月 14 日附件:

扬州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为加强研究生业务费的管理,规范研究生业务费的支出,提高研究生业务费使用效益,保证研究生

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研究生业务费的管理原则

Page 259: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坚持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原则。各学院要统筹安排好研究生教学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开支需求,预算年度自求平衡,不得超支。  2、实行专款专用原则。研究生业务费只能用于培养研究生的成本消耗,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挪作他用。  3、倡导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提高效益原则。研究生业务费使用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要充分用好该项资金,提高业务费使用效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业务费的内容及其定额  研究生业务费主要包括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运行费和导师业务费。学校制订预算时,根据研究生处核定的在校研究生人数和相关预算定额确定预算年度的研究生业务费,并划拨至所在学院。其分类定额标准为:  1、博士生 31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16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1500元/人.年。   2、硕士生

(1)文科 19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10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900元/人.年。  (2)理工科 21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12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900元/人.年。  三、研究生业务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研究生教学运行费:主要用于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各项业务性开支。具体包括研究生教学和研究所需的实验材料费、教学参考书和资料复印费、基本教具、教学必需基础条件改善、小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研究生专业访学和参加专业学术活动的资助,培养方案中所开课程的超课时讲课酬金,国际或国内专家专门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的酬金等。其中本院教师超课时部分讲课酬金不超过 20元/课时;跨学院专业课程(非学校公共课程)的讲课酬金和实验材料消耗由学院间协商解决,原则上讲课酬金不超过 30元/课时,实验耗材按实际消耗收取;国际或国内专家专门为研究生开设课程和讲座的酬金不超过 200元/课时。对于研究生专业访学和参加专业学术活动的资助,原则上不超过 1 次/人。  2、研究生导师业务费:主要用于导师直接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所需的各项业务性开支。具体包括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实验材料费、加工费、必需的小型低值仪器设备购置费、资料复印费,学术活动差旅费,申请答辩所需的论文打印费、论文评阅费、论文答辩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补助费等。其中论文评阅费和论文答辩费,硕士研究生不得超过 700元/人,博士研究生不得超过 1500元/人;科研补助费的标准由导师根据专业特点酌情予以补助。  四、研究生业务费的报批程序  各学院分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负责人负责研究生业务费的管理。研究生各项业务费的开支原则上由分管负责人审批。教师超课时讲课酬金,须报研究生处审查同意后方能报支。学院也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将导师业务费授权导师进行审批,但导师经手的开支必须经学院分管负责人审批。导师业务费中单项开支

Page 260: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在 5000元以上的须由分管负责人加批。  五、研究生业务费使用的监督考核  研究生处和财务处负责对研究生业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校研究生处和财务处负责解释。扬大研[1998]04号文件停止执行。

关于调整研究生业务费有关定额的通知扬大财〔2005〕8号

各学院,各有关部门: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满足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实际需要,经研究,对《扬州大学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扬大财[2004]15号)中提出的有关分配定额调整如下:   1、博士生 31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25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600元/人·年。   2、硕士生  (1)文科 19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15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400元/人·年。  (2)理工科 210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17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400元/人·年。

请各学院、各有关导师按照调整后的定额,按规定管好、用好该项经费。

Page 261: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特此通知。

扬州大学2005 年 6 月 24 日

关于印发《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经费管理的规定(试行)》的通知扬大财〔2005〕7号

各有关学院,各有关部门:  现将《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经费管理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05 年 6 月 24 日 附件:

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经费管理的规定(试行)

  “中国政府奖学金”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划拨给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学习学校的

Page 262: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专项资金。为规范我校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经费的管理,保证外国研究生培养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培养质量和使用效益,特作如下规定:   一、经费管理原则  1、坚持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原则。各学院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好外国研究生生活、教学等方面所需的各项经费开支需求,预算年度自求平衡,不得超支。  2、实行专款专用原则。外国研究生经费只能用于培养外国研究生的相关开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挪作他用。  3、倡导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提高效益原则。外国研究生经费使用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要充分用好该项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证外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经费内容及定额  “中国政府奖学金”主要包括外国留学生的个人生活费用(如生活费、住宿费、医疗费、往返交通费等)、日常教学业务经费(导师业务费、学生基本教材费、教学运行费、教学管理费)及其它费用。  根据学院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外国留学生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导师业务费、学生基本教材费、教学运行费由所在学院管理使用;导师津贴和教学管理费由研究生处管理使用;其它的个人生活费等费用均由外事处统一管理使用。   根据专款专用原则,学校收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拨入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后,由外事处和研究生处根据在校外国研究生人数和相关预算定额,提出外国留学生经费的预算分配计划,通过财务处划拨至相关学院和部门。有关划拨定额如下:  (一)学院经费的分类定额为:  1、博士生 545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4250元/人·年;学生基本教材费 3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900元/人·年。  2、硕士生   (1)文科 345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2550元/人·年;学生基本教材费 3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600元/人·年;   (2)理工科 3750元/人·年。其中导师业务费 2850元/人·年;学生基本教材费 300元/人·年;教学运行费 600元/人·年。  (二)研究生处经费的分类定额为:   1、博士生:导师津贴 1920元/人·年;教学管理费 1100元/人·年。   2、硕士生:导师津贴 960元/人·年;教学管理费 600元/人·年。  (三)划拨定额以外的剩余经费为外事处统一掌握管理的经费。  三、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报批程序

Page 263: 文件汇编前言 - 研究生处(院)yjsc.yzu.edu.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 · Web view材 料 汇 编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4年12月19日

  1、导师业务费、教学运行费参照《扬州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费管理的暂行规定》(扬大财[2004]15

号)执行。学生基本教材费开支范围为研究生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所使用的教科书,报销手续参照导师业务费的报批程序执行。  2、导师津贴由研究生处根据当年实际指导外国研究生的情况发放给有关导师。如学校今后作为工作量计算,将纳入校岗津贴统一考虑,不再单独发放导师津贴。  3、教学管理费:主要用于公共课程《中国概况》讲课酬金、学位论文送审或抽查、学位授予和外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调研等相关开支。教学管理费由研究生处的“一支笔”审批报销。  4、其它费用:参照国家和学校相关的财务规定执行,由外事处的“一支笔”审批报销。  四、经费使用的监督考核  “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经费使用的各相关学院和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学校研究生处、外事处和财务处将负责对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研究生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对相应责任人实行问责。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校研究生处、外事处和财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