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100 年度下半年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國立臺北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 聯絡人:林裕山簡任祕書 聯絡電話:02-26748189 分機 6604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大學校院主管:侯崇文校長

100年度下半年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 NTPU · 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三校檢視自身 優、劣勢後,擬跳脫舊有藩籬,以因應國內外教育環境改變的衝擊,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00年度下半年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國立臺北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

    聯絡人:林裕山簡任祕書 聯絡電話:02-26748189 分機 6604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大學校院主管:侯崇文校長

  • 目錄

    導論 ……………………………………………………………………1

    項目一、學校自我定位 ………………………………………………4

    項目二、校務治理與經營 ……………………………………………22

    項目三、教學與學習資源 ……………………………………………42

    項目四、績效與社會責任 ……………………………………………75

    項目五、持續改善與品質保證機制 ………………………………102

    總結 …………………………………………………………………119

     

  • 導論

    一、國立臺北大學之歷史沿革

    國立臺北大學創校根源為38年11月成立之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當年創校係為協助追隨政府來臺之大專失學青年,完成未竟

    學業,及培育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級地方行政幹部;44 年 7月,行政專校與成立於 39 年春的行政專修班合併,改制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44 年 11 月起奉准成立夜間部,為我國第一所開設夜間部的大專院校。

    50 年 7 月,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與設於臺中市之臺灣省立農學院合併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60 年 7 月,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改制為國立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成立後,因法商學院始終位於臺北市,仍維持原省立法

    商學院之編制與行政體系,人事、經費預算與臺中校本部皆分別編

    列。因受限於校地狹隘、發展不易,經師生多次集會研商,並獲校友

    大力協助,於 78 年獲教育部同意研擬遷校臺北縣三峽鎮新校區計畫報核,並於 81 年奉行政院核准國立臺北大學發展計畫。

    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於 82 年 2 月 5 日奉准設立,至 89 年 2月 1 日以原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與臺北進修部為基礎,正式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現有法律、商學、公共事務、社會科學、人文與電機資訊等 6 學院,下設 16 學系、8 獨立研究所、23 碩士班、8博士班、8 碩士在職專班以及 9 進修學士班。另有師資培育中心與通識教育中心及亞洲研究中心等 9 個研究中心。

    臺北大學遷移三峽校區歷經艱辛過程:從 89 年借用三峽國中教室上課開始, 90 年人文大樓啟用,91 年第一期三棟宿舍完成,92年商學大樓落成,94 年行政大樓完工,行政單位全數遷移。96 年社會科學大樓開始使用,98 年法學大樓、公共事務大樓以及國際認證標準的運動場暨地下停車場工程同時完成。本校臺北校區原有總樓地

    板面積 67,288 平方公尺,以 89 年學生 8,436 人計,平均每位學生享有 7.98 平方公尺。經戮力建設,100 年全校總樓地板面積共有222,551 平方公尺,學生 9,541 人,平均每位學生享有 23.33 平方公尺,成長近 3 倍(292%),充分供應師生學習研究使用。

    目前圖書資訊大樓已於 100 年 5 月中旬開工,預計 102 年 9 月開學時正式啟用。另積極辦理學生活動中心暨體育館工程,並規劃興

    建電機資訊學院大樓與第二期學生宿舍。原臺北校區則規劃空間再利

  • 用,除進修暨推廣部外,另朝國際學術交流、產學合作方向進行。

    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三校檢視自身

    優、劣勢後,擬跳脫舊有藩籬,以因應國內外教育環境改變的衝擊,

    故推動籌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歷經多次會議,於 100 年 2 月 14 日獲教育部臺技(二)字第 1000017391 號函核定正式成立。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分教務、學務、總務、研發、國際事務、資訊、圖書七組積極

    進行各項合作交流,以三校長期合作共同建立的默契,擴增系統內部

    整體能量,追求三校教學研究卓越開展,目標為發展成領域完整的綜

    合型聯合大學系統,建立新時代跨領域教學與研究的整合新典範。臺

    北聯合大學系統的發展,也將形成國立臺北大學的特色與優勢。

    二、自我評鑑過程

    本校為辦理 100 年大學院校校務評鑑,成立「校務評鑑前置評鑑小組」,99 年 4 月 8 日召開第一次會議,10 月 26 日召開第 2 次會議,今(100)年 1 月 10 日召開第三次會議,確定本校評鑑報告撰寫內容及評鑑作業辦理時程。

    圖 1 國立臺北大學校務評鑑工作小組組織圖

    本校自我評鑑報告書內容係由各單位針對評鑑項目之效標提

    供,經研發處、教務處、學務處及秘書室彙整及修正,於 100 年 3月底完成,做為委員評鑑之依據。

    本校於今(100)年 4 月 13 及 14 日,舉行兩天校務自我評鑑作業,邀請 10 名校外委員蒞校訪評。包括本校前校長、也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召集人李建興;國立中正大學吳志揚校長;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林新發校長;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中國醫藥大學許

    重義講座教授;前輔仁大學校長、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首席顧

    問、也是本校傑出校友楊敦和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蔡

    連康博士;前美國密西根州立賽基諾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銘傳大學

    顏善邦副校長;前行政院主計長、佛光大學劉三錡副校長;東海大學

    計算機中心蔡清欉主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黃世疇學務長等。

    評鑑第一天預備會議,委員們互推李建興前校長擔任召集人,統

  • 籌自我評鑑工作之進行。李前校長為本校改制後第一任校長,對本校

    校務發展及規劃知之甚詳。中正大學及佛光大學 100 年 3 月才完成高教評鑑中心正式評鑑作業,吳校長及劉副校長的參與,讓本校自我

    評鑑更能符合正式評鑑之要求。(本校校務自我評鑑流程如附錄 0-1、委員自我評鑑報告如附錄 0-2)。

    自我評鑑結束後,本校分別於 100 年 4 月 25 日、5 月 9 日及 5月 17 日召開三場檢討會議,討論自我評鑑委員意見辦理情形,並於7 月 28 日召開之第 4 次工作小組會議中,先由各單位就校務自我評鑑之委員建議項目.填列辦理情形,繼而將相關內容分別納入自評報

    告或附錄。就委員肯定的部份在「現況描述」與「特色」清晰呈現,

    就未臻理想、尚待改進事項,則分別於「問題與困難」、「改善策略」

    中敘述。有關本校校務評鑑相關公文、會議紀錄及各項資料,均載於

    本校網頁首頁「校務評鑑專區」,使用者先登入「學生 / 教師 / 行政資訊系統」之帳號及密碼,即可進入網頁瀏覽相關內容。

  • 項目一、學校自我定位

    (一)現況描述

    效標 1-1 分析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確立自我定位 本校為一所具優良歷史之嶄新大學,自 38 年 11 月前身「臺灣省

    行政專科學校」設立算起已超過一甲子歲月。嗣後歷經「臺灣省立法

    商學院」、「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等時期,至 89 年 2 月 1 日正式成立「國立臺北大學」。60 餘年來本校畢業生在國家考試成績輝煌,校友遍布中央與地方政府、司法部

    門、檢調警政體系、律師界與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控股集團,擔

    任領導與中堅幹部,為本校重要之發展優勢與支持後盾。 本校擁有三峽與臺北兩個校區,三峽校區校園寬敞優美,臺北校

    區位居首都政經中心,交通便捷,本校自 98 年已經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助,經由執行該計畫,本校持續開設跨領域課程,加強英

    文教學,並與世界知名大學簽約,拓展外國學生招生,成為眾多莘莘

    學子希望入學之目標,加上本校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於 97 年起共同協商籌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並於 100 年 2 月 14日奉教育部核定,同時配合臺北縣自 99 年底升格為新北市,以及本校配合政府開放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均成為本校發展校務之有利機

    會。 為有效發揮本校內在優勢與掌握外部有利機會,以促進校務發

    展,本校設有「校務發展委員會」,負責研議及推動本校中長程校務

    發展計畫,以五年為一期,訂定執行方案以求具體落實。校發會以校

    長、研發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校務

    會議代表自本校副教授以上專任教師當中選出,每一學院至少一人。 在實務推動上,本校係依校務發展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五條「為推

    動重大校務發展計畫,得置任務編組之工作小組及諮詢顧問若干人」

    之規定,由校發會授權校長召集一級行政及教學研究單位主管,共組

    工作小組研擬計畫,經校務發展委員會、校務會議通過後定案。本校

    規劃 95~99 年度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時,經辦理兩次全校同仁及單位主管問卷調查,決議以「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

    之願景作為自我定位。 至本校規劃 100~104 年度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時,仍由校發會

    授權校長召集一級行政及教學研究單位主管,由學術副校長負責組成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專案小組」,推動中長程校務

    發展計畫之規劃,為加強配合時勢潮流之發展,確實掌握發展契機及

    消弭競爭威脅,同時為配合校務評鑑、系所評鑑,以及其他各類型專

  • 業評鑑活動之辦理,乃進一步利用 SWOT 分析就本校自我定位、校務使命與發展目標等議題,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之綜合分

    析(SWOT 分析簡表如表 1-1),並確認本校自我定位為「以學生為本位,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以該自我定位作為釐

    定中長程發展計畫之規劃基準。(請參閱附錄 1-1)

    表 1- 1 本校 SWOT 分析 效標 1-2 依據自我定位,擬定校務發展計畫 1. 校務發展計畫訂定機制

    為促進本校校務發展,本校設有「校務發展委員會」。校務發展

    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二條規定該會第一項職掌為「研議及推動本校中長

    程校務發展計畫」,第五條規定「為推動重大校務發展計畫,得置任

    務編組之工作小組及諮詢顧問若干人」,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每

    五年規劃一次,由校務發展委員會授權校長召集一級行政及教學研究

    單位主管,並由副校長負責組成工作小組研擬計畫草案,研擬過程彙

    集校內各行政與教研單位以及師生意見,經校務發展委員會、校務會

    議通過後定案,將計畫書發送各單位,使全校教職員工生知悉,並配

    合落實執行。

    優勢 ●位於首善之區,具有地理優勢 ●法商歷史悠久,研究教學成果斐然

    ●環境設備優勢,有助學生學習 ●師資結構完整,有利教學研究 ●學生人數規模適中,素質優良 ●學生畢業表現卓越,涵蓋各專業領

    劣勢 ●改制時間短,品牌尚未建立 ●缺乏經費與人力資源 ●師生員額調整彈性不足 ●校園建設非一蹴可幾 ●圖書資訊資源有待充實 ●遠離市區,影響學生就讀意願 ●通識課程選擇少  

    機會 ●合聘人才,增進教學研究資源 ●結合在地文化,發展自我特色 ●教育政策開放陸生來 ●臺北縣升格,建設資源增加 

    威脅

    ●少子化趨勢,學生來源減少 ●大學廣設,造成資源緊縮 ●師生員額總量管制,不利發展 ●重科技輕人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國際化趨勢,全球性競爭 

    S W

    O T

  • 2.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擬定過程 (1)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擬訂過程與自我定位

    本校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擬定過程,依當時學術副校長協同研發長與各學院教授共組「中長程發展計畫諮詢委員會」,

    提供規劃指導與諮詢協助,並經辦理兩次全校同仁及單位主管問卷調

    查,並請各單位提供中長程計畫後,於 95 年 11 月完成草案,提 95學年度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第 1 學期第 2 次臨時校務會議審議通過。

    本校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係以「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作為自我定位,主要理由為當時本校甫轉型成立

    不久,僅有部分學院遷至三峽校區,基礎校舍建築仍未完成,各項校

    務亟待整頓,為有效解決當時遷校進度緩慢、建校經費不足、軟硬體

    建設不敷使用、校地未能完全徵收等重大校務問題,乃採取以解決問

    題為導向之規劃方式進行,惟為延續前身中興法商之優良傳統,並結

    合校長治校理念,同時兼顧以客觀系所評鑑為依歸,設定教學與研究

    結合之發展目標,以及配合系所特色與優勢,設定發揮競爭力之發展

    目標,並經 94-95 年間辦理兩次全校性專任教師與院系所主管問卷調查確認,故本校設定以「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之

    願景作為當期之自我定位。 (2)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

    為持續推動本校校務工作之發展,比照前例由校發會授權校長召

    集一級行政及教學研究單位主管,並由學術副校長負責組成「中長程

    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專案小組,推動本校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專案小組先請各單位提供前期計畫所負責

    執行方案之辦理情形說明,以及本期計畫有關發展業務之策略規劃意

    見,兩度召開「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會議」規劃,並

    辦理「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使命意見調查」、「本校中長程校務規劃策

    略與發展議題訪談」,以蒐集校內單位主管與師生之意見。 經「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專案小組衡量本校優

    勢、劣勢、機會與威脅等條件,在延續前期計畫自我定位之前提下,

    確認本校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自我定位為「以學生為本位,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除邀請各行政單位

    提出中長程計畫,並請教、學、總、研四處提出「校務發展使命」,

    進行全校專任教師及學生代表之問卷調查,並辦理校務規劃策略與發

    展議題訪談,徵詢一級行政與教學主管、校務會議教師與學生代表意

    見。 相關結果送經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會議討論,決議以「提升各領

    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展之系所」為本校發展願

    景,並以「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的視野」、「加強教師的研究量能」、「強

  • 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活化臺北校區的資產」作為校務使命,同時

    配合本校校園精神、教育目標、學生基本素養與八大核心能力,納入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規劃,並擬定學術研究、教學品質、學生事務、校園環境、組織與人力、支援統合等六大執行方案,交由

    相關各單位據以推動。 效標 1-3 校院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1.本校已依據校務發展計畫中的校務發展目標與學校自我定位,以及本校學術單位所屬學門之專業發展現況與趨勢,發展、研訂本校校

    級、院級教育目標、學生基本素養與畢業時應具備之核心能力 本校依據校務發展計畫中本校的自我定位,以「追求真理、服務

    人群」為校園精神;以成為卓越教育學府,培育企業界的最愛,國家

    公部門中高階人才的一流大學為願景,沿襲建校以來之優秀傳統,致

    力於培養社會與企業所需之人才,於 97 年 3 月第 32 次行政會議決定,將本校教育目標訂為:「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與社會關懷

    之優質現代公民」。並由各學院,根據本校教育目標,衍生出學院的

    教育目標,再由各系所根據學院教育目標,衍生出系所教育目標。因

    此,本校分校、院、系所三個層級之教育目標。 本校所謂「學生基本素養」及「學生核心能力」概念,界定如下:

    本校「學生基本素養」係指本校畢業生所應具備的各種應用核心知能

    於生活中的一般性能力與態度,這些素養是經由本校的培育而得。本

    校根據教育目標--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與社會關懷之優質現代公民,設定本校畢業生應具備 4 大基本素養及 8 大核心能力,該 4大基本素養及 8 大核心能力與本校校園精神與教育目標之對應關係架構圖如圖 1-1。

    圖 1- 1 本校基本素養、核心能力與校園精神及教育目標相呼應

    追求真理,服務人群

    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與社會關懷之優質現代公民

    專業 倫理 人際 國際觀

    創意

    思考

    問題

    解決

    綜合

    統整

    溝通

    協調

    團隊

    合作

    多元

    關懷

    跨界

    宏觀

    誠信

    正直

    尊重

    自省

    八大核心

    能 力

    基本素養

    教育目標

    校園精神

  • 2.各學院已發展出教育目標、學生基本素養與應具備之核心能力 本校共有六個學院,各院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均能反映各該學

    院特色,並與校務發展目標及本校自我定位結合,務使學生進入本校

    後能在校院教育目標之指引下,經由有效學習而具備上述基本素養與

    核心能力,同時有助學生畢業後成為公私部門的中流砥柱。(請參閱附錄 1-2)

    各學院教育目標多以培育專業領域之人才為主,符合本校「提升

    各領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展之系所」的發展願

    景,亦與「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與社會關懷之優質現代公民」

    的校級教育目標呼應。 3.輔導及協助系所精進研訂學生核心能力之機制

    各系所教育目標與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由系所課程委員會及

    系所務會議討論決議,送院級、校級課程委員會審議。各系所已研訂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提送 97 年 6 月召開之校級課程委員會審議。本校各系所並於 98 年接受高教評鑑中心系所評鑑,評鑑結果僅國企所與資管所兩單位列為待觀察,其餘系所均為評鑑通過,通過率達

    95.3%。 為使校院系所 3 級教育目標及學生核心能力能互相協調,共同致

    力於朝向落實校務發展目標,教務處已訂定「精進全校性課程地圖製

    作之共同注意事項」,據以輔導及協助系所精進研訂學生核心能力。

    上開共同注意事項所規範之系所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研訂等步

    驟,如圖 1-2;並已經由本校精進版全校性課程地圖具體呈現。(有關課程地圖,另請參閱效標 3-4 :校院課程規劃機制、效標 4-2:學校規劃與評核學生達成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之機制)。

    圖 1-2 系所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研訂之步驟 4.利用多元管道,向師生宣導校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並評估宣導成效

    宣導管道及評估宣導成效之方法如下: (1)在學生方面

    確立系所

    教育目標

    研訂學生應

    備之核心能

    根據核心能

    力引導課程

    規劃,評估

    其與課程之

    關聯性

    檢核核心能

    力指標之達

    成程度

    規劃學生職

    涯發展模組

  • 為協助學生瞭解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於課程規劃的脈絡,本校將

    4 大素養與 8 大核心能力納入課程地圖的建構要素,利用「數位學苑2.0」平臺以線上較活潑的互動方式,吸引學生暸解本校 4 大素養與8 大核心能力,同時於每學期選課時在選課資訊系統中顯示本校 4 大素養與 8 大核心能力訊息,並於網路版新生學生手冊上載明相關訊息。

    在宣導成效評估方面,本校於新生訓練結束後要求學生填答相關

    問卷,以瞭解學生對本校 4 大素養與 8 大核心能力的認識程度,入學後於每學期院系所週會上,請學生填答相關問卷,以提供宣導之反思

    回饋,作為後續改進宣導之參考。 (2)在教師方面

    本校除在課程綱要中明列課程與校院系所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關係,同時在教學卓越計畫之各種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會、每學年舉辦

    之導師研習會,以及每學期舉辦之新進教師研習會等活動,說明本校

    4 大素養與 8 大核心能力之內涵,以協助教師據以進行課程設計與課程規劃,促進教師教學更貼近本校 4 大素養與 8 大核心能力之精神。

    在宣導成效評估方面,本校係透過「數位學苑 2.0」平臺提供教師對4大素養與8大核心能力於課程設計與實際授課上之執行建言管道,並循校、院、系所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等會議系統,廣泛瞭解

    教師之相關回饋建言,以求更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發展多元課程,提

    升本校教學成效,因應快速變化之社會發展趨勢。

    效標 1-4 校院學術單位之設置,符合校務發展計畫規劃 1. 本校學術單位設置與調整之現況

    本校前身為中興法商學院,改制為獨立大學後原有系所中心延續

    至今,但其間亦經歷多次調整:前身中興法商學院時代之共同科於設

    校後分別擴充為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應用外語學系,此外並單獨

    成立一級通識教育中心。為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所需之專業人才,商學

    院增設休閒運動與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國

    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為培育國內少數特殊

    領域之專業人才,社會科學學院增設犯罪學研究所,人文學院增設古

    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國際談判及同步翻譯中心、東西哲學與詮

    釋學研究中心。為配合本校逐步發展成綜合型大學之規劃,先於商學

    院下成立資訊工程學系、通訊工程研究所,至 96 年度電機工程研究所成立後,電機工程研究所乃與原有之資訊工程學系、通訊工程研究

    所,共同成立電機資訊學院,使本校學術單位之組織架構趨於完整。 本校亦積極推動設立學位學程之學術單位,例如本校為配合政府

    擴大招收境外學生之政策,同時提升本校於城市治理專業強項領域之

  • 10 

    教學與研究之國際化程度,建立學院辦理學位學程招收外籍生之首

    例,公共事務學院在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財政學系之支援下,以外加名額方式增設「城市治理英語碩士學位學

    程」(Master Program of Urban Management),第一年招收 15 名外籍生,第二年起每年招收 30 名外籍生,該案已報部審核中,可望於101 學年度正式招生。本校經由上述設置及調整學術單位之努力,各系所及研究中心均高度符合本校校務發展計畫中有關設置學術單位

    之規劃,同時配合時代需求與國家政策發展趨勢,使本校逐步朝向綜

    合型大學發展。 2. 學術單位設置之審核機制與流程

    本校目前共有 6 個學院、25 個系所、8 個院級研究中心。配合教育部政策,本校每學年進行總量調查填報作業,根據「國立臺北大

    學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總量發展管制審查辦法」,增設系

    所者,應先經其所屬之系(所)務會議及院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送校發會及校務會議審議,再陳報教育部。其審核過程需先依各院生師比

    計算可發展之總量,在可發展總量範圍內之學院才能增設系所。 院級研究中心之設置需先成立籌備處,撰寫計畫書與擬定設置辦

    法,提送院務會議通過後再提送校發會議通過,最後經校務會議決議

    通過後成立。院級研究中心因不涉及師生總量問題,設置、變更與廢

    止僅需院務會議討論後,依序提校發會、校務會議通過,修改組織規

    程即可。本校及各學院均訂有增設、調整系所及研究單位之辦法。 效標 1-5 依據校務發展計畫,擬定校院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 1. 本校發展定位、願景與配合策略

    本校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以「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為自我定位,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延續前期計畫之規劃精神,並考量相關評鑑重點與趨勢,調整採用「以

    學生為本位,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作為自我定

    位。在該項自我定位之引導下,本校兩期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專案

    小組,定出以「提升各領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

    展之系所」作為本校校務發展之長期願景,期盼各系所能承襲前身中

    興法商時代之優良傳統,經由傑出之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

    域領先發展之系所,使本校發展成為培育企業界最愛,以及國家公部

    門中高階人才之一流學府,此即本校推動校務工作之重要基本發展方

    向。 依循此一發展方向,可將本校 95~99 年及 100~104 年中長程校

    務發展計畫之重點特色,以「強化學術研究」、「發展教學卓越」、「增

    進國際交流」、「強化學生學習」、「校園規劃建設」、「提升服務效能」

  • 11 

    等六大構面具體顯示。該六大構面之重點特色,亦可與本校 100~104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的視野」、「加強教師的

    研究量能」、「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活化臺北校區的資產」等 4項校務使命相互呼應,形成具體可資依循之校務發展特色目標。

    在配合策略方面,本校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是以推動「學術研究」、「教學品質」、「學生事務」、「校園環境」、「組織調整」、

    「支援統合」等六大執行方案,作為貫徹計畫之手段;在 100~104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中,亦以「學術研究」、「教學品質」、「學生事

    務」、「校園環境」、「組織與人力」、「支援統合」等六大執行方案,作

    為計畫之主要內涵,以求本校兩期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均能有效依

    循發展方向,具體展現本校之校務重點特色。 2. 各院發展方向、願景與配合策略

    本校各學院均能依其專業領域,匯集所屬系所教學與研究特色,

    配合校務發展與願景進行規劃,並經院務會議討論確定,分述如下: (1) 法律學院 ●推動國際化:持續協助系上增聘各專業領域留學各國師資,與

    姐妹校進行實質交流,鼓勵師生參與各項國際活動,增強學生

    語文能力之具體目標,建置同步翻譯視訊設備。 ●重視倫理:經由實際協助民眾解法律問題,培養團隊合作;協

    助系開設相關課程,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優質學習環境,落實關

    懷弱勢;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演;專業倫理課程:律師倫

    理、法官倫理、檢察官倫理、企業界倫理、醫學倫理…等。 ●發展專業:積極添購專業圖書,充實資料庫,加強學術交流;,

    藉由研究中心舉辦國際交流活動;提升法學論叢水準,維持在

    TSSCI 並邁向國際;因應法學教育改革,協助課程改革,培養法學人才,與各地方法院建立合作關係。

    ●促進人際:協助系上與院友結合執行榮譽導師制度及經驗傳

    承;辦理各種活動:如法律營、讀書會;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資

    格。 (2) 商學院

    商學院為申請 AACSB 國際認證,2010 年召開院中長程發展會議,以「立足臺灣、放眼國際、躋升為亞太地區最佳的商學教育與研

    究學府之一」為願景,具體中長程發展計畫則分三大面向推動:在「目

    標與組織架構」方面,包含爭取 AACSB 國際商學認證、整合規劃系所組織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教學與課程設計」方面含豐富課堂教

    學內容、建立教師評量制度、推動教師獎酬制度、推動校院課程整合

    及推動全英授課課程;在「研究與專業表現」含鼓勵優質論文發表、

    協助研究經費申請、營造良好研究環境及舉辦國際學術會議。

  • 12 

    (3) 公共事務學院

    本院配合校務發展計畫,訂定 96-100 學年度院務發展計畫,延續本校 95-99 年發展願景,學院本身定位為「協助各單位達成發展特色及目標」的輔助角色,協助各單位提升競爭力。本院發展目標在研

    究、教學、服務三方面分別如下: ●研究方面:全球公共事務領域的研究重鎮 ●教學方面:培育國家高級文官及一流專業技師人才的搖籃 ●服務方面:國家及社會發展諮詢的智庫 (4) 社會科學院

    本院為達成培育社會科學專業人才、落實社會關懷與服務、致力

    社會科學之研究,成為國內頂尖社會科學學院之目標,積極從事實質

    學術交流,提升國內外之知名度及國際化程度,獎勵各系、所、中心

    出版專業性學術期刊,提供收錄於「指標性知名期刊」之必要資源,

    同時綜合區域安全、經濟發展與社會價值之多元面向,發揮跨領域研

    究之特色,秉持學術專業,參與政策研討或諮詢,擴展與三峽鄰近社

    區之互動,落實課程與實務結合之理想,發展獨具特色之三鶯學領域。 (5) 人文學院

    本院為達成培育具備現代化之文史哲、教育與科技人才,養成主

    動學習,創新思維,擁有國際觀、關懷社會及人文素養的學生之目標,

    積極提升專業課程教學品質,強化與三鶯鄰近社區的情境學習,拓展

    國際交流合作對象,以追求新世紀人文精神為學院願景。 (6) 電機資訊學院

    本院為本校最新設立之學院,雖在本校的發展歷史不久,但教學

    研究成果均相當豐碩,其中長程發展目標為「與產業界合作、整合電

    機資訊學院的研發能量、與產官學界重點單位進行學術交流與策略聯

    盟、與國際知名大學交流」,在策略上分為兩大方向,在空間與經費

    方面,期望能於三峽校區成立電資學院大樓及產學合作中心,臺北校

    區成立產業研發中心;在員額方面,擬擴增電機資訊學院師生員額。 效標 1-6 師生對校院自我定位與校務發展之認同瞭解 1. 全校師生參與校務及院務發展之管道及作法 (1) 校務發展性質之會議納入教師與學生代表

    本校主要負責校務發展之規劃指導與提案審議之組織為「校務發

    展委員會」,教師可藉由擔任該委員會委員,直接參與校務發展工作

    並表達意見。雖本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五條規定「為推動重

    大校務發展計畫,得置任務編組之工作小組及諮詢顧問若干人」,可

    據此聘任校外專家學者擔任諮詢顧問,提供校務建言,惟該辦法尚無

  • 13 

    設置學生代表或校外專家學者之規定,本校將儘速作通盤檢討。 校務會議為本校議決校務重大事項之最高決策會議,校務發展委

    員會相關重大校務發展決議,仍須送校務會議審議,始能定案。校務

    會議成員除校長、副校長與一級行政單位主管外,包含教師及研究人

    員代表及學生代表,其中教師代表人數不得少於全體會議代表人數之

    二分之一,由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互選之,學生代表包含各學制代

    表。其他校級行政性會議如經費稽核委員會、教務會議、學生事務會

    議,以及各學院之院務會議等,亦規定須包含教師代表與學生代表,

    參與重要校務治理議題之討論。 院務會議師生代表人數由各學院院務會議設置辦法規定,學生代

    表須依學制比例分配人數,教師代表不得少於全體會議代表人數之二

    分之一,確保師生有充分參與及表達意見之管道。 (請參閱附錄 1-6) (2) 校務發展規劃以問卷、投票方式彙集師生意見

    本校規劃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時,曾對全校專任教師與院系所主管進行問卷調查;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規劃過程,則先請行政單位提出各自重要的發展使命,再請教師、校務會議

    代表、校發會委員、院系所主管圈選出心目中的重要發展使命。(請參閱附錄 1-7)

    97 年請學生會舉辦全校性票選活動,最後選出以「追求真理,服務人群」作為校園精神以取代傳統校訓,顯示本校在進行校務發展

    或重要政策的規劃上均有效蒐集全體師生的意見。(請參閱附錄 1-8) 除上述機制外,本校校務建言系統及學生會刊物均提供校內師生

    參與校務之管道,後者更藉由對校務之關注和批判,喚起學生重視自

    我權益。 2. 促使師生對校務及院務發展認同與瞭解之作法

    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每五年規劃一次,過程中彙集師生意

    見,研擬之草案經校發會、校務會議通過後定案,將計畫書發送各行

    政與教研單位,使全校教職員生都能知悉,並落實執行計畫。本校定

    期發行之「國立臺北大學校訊」,亦是使師生瞭解校務發展動態及各

    項資訊的重要資訊來源。 本校首頁 flash 動畫及「介紹北大」的網頁中說明了校園精神、

    願景、教學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每年舉辦新生座談會、提供

    學生手冊,同時在本校 Facebook 簡介上也有相關說明,可增加師生、校友與各界對本校的認同與瞭解。

    各學院未來規劃及訂立之教育目標、基本素養等,則利用學院網

    頁、各學院佈告欄及學院大樓電視螢幕播放等方式進行宣傳,或請院

    務會議代表向所屬系所師生告知與宣傳。

  • 14 

    (二)特色

    特色一:承襲中興法商優良傳統,配合規劃良好之自我定位,展現校

    院系所特色,穩健推動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 本校前身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在法商領域累積厚實之教學與研

    究實力,並在社會上建立良好之學術聲譽,多年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

    之肯定。本校現有 25 系所,其中自然資源研究所為全臺首設,都市計劃研究所,犯罪學研究所、民俗藝術研究所、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為全國特殊領域之少數獨立研究所,甚具特色。 本校歷屆校友在各領域均有良好表現,不乏領袖人物,各系所畢

    業生表現亦相當出色,在國家考試方面,97 年度共錄取 556 人,98年度共錄取 515 人,98 學年共計有 429 位畢業校友任職於全國前四大會計事務所,據國內遠見雜誌「臺灣 1000 大企業人才策略與最愛大學生調查」,本校在 2008 年、2009 年及 2010 年「國立大學畢業生職場表現排名」名列前十名,也是本校一直引以為傲之辦學成果。

    為延續發揚本校在中興法商時代之光榮傳統,本校以「朝向研究

    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作為校務發展之自我定位,並配合時

    代潮流發展,彰顯本校在校務發展上重視學生學習成效與權益之作

    法,加入「以學生為本位」之基本立場敘述,可謂兼具理想與務實之

    雙重特色。 經由 SWOT 分析與策略規劃之步驟,本校認為中長程校務發展

    計畫如欲達成預期效益,並展現學校特色,必須積極採取以下之作為: 1. 發揮本校優勢:維持並提升本校在法商人文社會科學之高度競爭

    力,並善用本校執行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優勢,持續朝向成為

    完整之綜合型大學目標邁進,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 2. 掌握外部機會:運用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資源,發揮本校教學研究

    資源之乘數效果,達成提升教學研究成果之目的。本校為新北市

    唯一綜合型國立大學,利用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建設資源增加

    之契機,結合三峽地區特殊人文與地方資產,協助地方產業發展,

    積極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繁榮,以掌握更多校外資源與發展機會。 3. 減低本校劣勢:因教育部招生總量管制政策,使本校自然科學領

    域系所發展受限,且部分校園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校務基金挹注

    經費極大,本校應有效運用經費與學生教師員額,發展重點教學

    研究領域,增設具發展性新興系所,以突破政策管制。 4. 消弭外部威脅:國內大學校院數量眾多,競爭激烈,高教經費逐

    年縮減,不利校務正常發展,高教發展潮流日趨國際化且人文社

    會科學畢業學生就業不易,形成本校教學與輔導上之壓力。 整體而言,本校各院系所中心在規劃良好之學校自我定位之指引

  • 15 

    下,訂有個別之發展目標,通過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實

    施,充分彰顯本校與各院系所中心之教育理念及明確發展願景,具體

    展現本校在教學、研究、服務與行政上之優勢及特色。

    特色二:在明確自我定位下,具體制定發展主軸,並貫穿兩期中長程

    校務發展計畫 在前述明確之學校自我定位引導下,本校 95~99 年中長程校務

    發展計畫,除「調整組織員額與招生總量發展」之預期成效因受限於

    教育部招生總量管制政策而未能順利達成外,其餘之項目均經本校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檢討暨規劃會議」、校務發展委員會,以

    及校務會議初步確認,已確認達成預期成效,包含(1)培育辦學目標所定之專業人才;(2)提升教學與研究水準;(3)完善校園總體規劃與加速校園建設;(4)彰顯校院系所特色,明確發展目標;(5)改善校務發展缺失,提升整體競爭力;(6)推動校務國際化發展;(7)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等預定計畫成效。

    本校本期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在延續前期計畫成效之基礎上,訂

    定校務發展使命,持續推動(1)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之視野;(2)持續加強教師之研究量能;(3)強化學生之學習能力;(4)活化臺北校區之資產;(5)順利調整組織員額,提高行政服務效率;(6)加速校務全面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7)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等預期計畫目標。

    如將本校前後兩期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成效與目標予以歸

    納,可發現其間係由共通之六大校務發展構面相互串聯而成,具有承

    先啟後之特色如圖 1-3,該六大校務發展構面與中長程校務計畫內容要素之關係如表 1-2。

    圖 1- 3 本校自我定位、發展主軸、校務使命、發展願景之關聯圖

    自 我 定 位 以學生為本位,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

    校 務 使 命

    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的視野

    加強教師的研究量能

    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活化臺北校區的資產

    六 大 校 務 發 展 構 面

    強化學 術研究

    發展教學卓越

    增進國際交流

    強化學生學習

    提升服務效能

    校園規劃建設

    發 展 願 景 提升各領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展之系所

  • 16 

    表 1-2 校務發展主軸與中長程校務計畫要素關係一覽表 校務發展構面 95-99 年中長程校務計畫要素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計畫要素

    一、強化學術研究 鼓勵教師致力研究 鼓勵教師研究國際化 提升本校研究整合

    獎勵教師研究,樹立學術特色 獎勵師生國際交流,擴大國際化成果 研究中心增設、整合及績效評估

    二、發展教學卓越 降低系所生師比 減輕教師負擔 強化英語教學 加強課程整合

    精進課程改善機制,建立教學領域特色 提升教師教學品質,深化卓越教學能量 運用彈性改革與發展通識教育 培養學生在地紮根之行動力

    三、增進國際交流 鼓勵教師研究國際化 加強學生國際交流

    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之視野 強化國際學生及大陸學生輔導 設置一級國際事務處 打造友善國際校園,提升國際知名度

    四、強化學生學習 加強學生國際交流 強化學生職涯規劃輔導 專案籌設新增系所 增設學士乙班

    擴增外語學習資源,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

    強化自主多元學習,確保學生學習效果 增設電機資訊學院博士班學位學程、通訊工

    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 規劃進修學士班轉型

    五、校園規劃建設 加速執行遷校計畫 推動東西院規劃定案

    規劃臺北校區未來多功能使用 配合本校特色規劃三峽校園整體營造 興建圖資大樓、電資學院大樓、體育館 塑造三峽校區永續之綠色環保生態環境

    六、提升服務效能 強化學院應有功能 提升行政服務配合 系所增聘優秀師資 發揮語文中心功能 調整經費分配機制

    尊重學生權益,建構完善申訴制度 學生顧客導向,提供優質服務 建立教師輔導及退場機制 提升整合服務與行政革新 參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增購圖書期刊資料庫 擴充及改善資訊設備 建立穩定經費分配機制,增進教學資源 開展校友服務、增強校友向心力,擴大校友

    募款績效

    特色三: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資源共享,追求卓越

    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在各自專長領域均具有

    舉足輕重地位,經由檢視自身學校之優、劣勢與外在環境機會與威

    脅,三校皆擬跳脫舊有藩籬,以因應現今國內外教育環境之變化與衝

    擊,採行聯合大學系統模式成為三校追求長遠發展之最佳選擇。 三校校長於 2009 年 5 月 19 日座談會中同意共同成立籌備「臺

    北聯合大學系統」,嗣後歷經多次會議,於 2011 年 2 月 14 日始獲教育部臺技(二)字第 1000017391 號函復「所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計畫書一案,准予核定」。並於 2011 年 5 月 26 日召開首次系統委員會議,推舉侯崇文校長擔任成立後第一年之系統校長。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相關合作事項,在籌備期間即已分教務、學

    務、總務、研發、國際事務、圖書、資訊等委員會次第進行。諸如全

    面開放三校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互選(請參閱附錄 1-9);聯合舉辦學

  • 17 

    生社團活動、諮商講座、體育競賽與國際學生交流;圖書資源共享與

    規劃資訊交換平台等。未來三校在共同之目標上繼續合作,將在提升

    研究品質之同時,也將致力強化教學品質,將規劃三校共同分享教學

    卓越計畫措施,於課程規劃、師資提升、教學改善、學生輔導等面向,

    追求教學品質之全面提升。同時發揮學術之互補作用,開發多元豐富

    之課程,有利跨領域整合型計畫研究專案團隊之形成,強化學術研究

    陣容,更可增加學術研究能量,提升學生學習之廣度與視野,在經營

    上發揮規模經濟之效果,帶動及提升我國大學校院之競爭力,並進而

    以發展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系統作為長程發展之追求目標。

    特色四:考量教育政策、就業趨勢、評鑑結果,進行系所調整 本校系所調整能考量教育政策、就業市場趨勢、系所自我評鑑及

    實地訪評結果等因素,作為調整之參考。近年系所調整增設情形如下: 1. 96 學年法學系、司法系、財法系為統合資源並提升競爭力,整併

    為法律學院法律學系,包含學士班、碩博士班與進修學士班。 2. 金融與合作經濟學系前身為「合作經濟學系」,98 學年正式更名,

    並進行課程與教學方向調整,著重財務金融與市場經營領域之人

    才培育。 3. 中國語文系於 98 學年度更名為中國文學系,以傳統中文系之學識

    規模為本體,發展「中國文哲當代詮釋」與「中文資訊化」,以符

    合學生求學深造與專長發展之需要。 4. 古典文獻學研究所與民俗藝術研究所自 100 學年起整併,並更名

    為「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分組為「民俗藝術組」、「古典

    文獻組」。 5. 98 年度系所評鑑本校通過率達 95.3%,除待觀察之國際企業研究

    所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繼續接受追蹤評鑑外,並由學校與商學院共

    同積極介入協助改善,由未來發展規劃、師資員額補充、招生名

    額調整、課程精進充實,以及教學資源挹注等方向提供協助。

    特色五:依據「研究與教學並重」自我定位,校務發展成果顯著 本校為一所以經社法政領域為主要教學與研究的中型大學,以首

    都為名,以立足臺灣、揚名國際為目標,標榜「追求真理、服務人群」

    之校園精神,由於辦學認真,教學品質優良,有效引導學生高度投入

    各類公益與社區活動,受到社會與社區之一致好評,各系所碩、博士

    學位論文歷年參加各類國內外重要學生論文競賽屢獲佳績,畢業生及

    在校生參加各類國家考試以及專業證照考試,歷年表現十分傑出,成

    為我國公務人員基礎教育之養成所,也是培育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部

    門菁英與國家人才之搖籃,畢業生表現更廣泛受到企業界之高度評

    價,具體顯示本校教學與實務之高度結合,充分展現本校學生學以致

  • 18 

    用、服務社會之學習精神。 尤其是在推動教學卓越部分,本校積極申請並挹注經費,期望能

    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97 年由校務基金提撥 1,500萬元推動教學卓越計畫,98 年獲得教育部補助 2,800 萬元,加上本校自籌 1,300 多萬元,總計畫經費為 4,100 多萬元,因執行情況良好,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通過再次提撥 1,000 萬元申請 100 年度獎勵教學卓越計畫,亦順利通過獲得 3,500 萬元補助,高度展現本校豐碩之教學成果。

    本校研究風氣盛行,現有校級亞洲研究中心與 8 個院級研究中心,校內共計辦理有 12 種各領域專業學術期刊,其中 5 種期刊為收錄於 TSSCI 及 THCI 的期刊,在國內學術界素享盛名;本校專任教師研究計畫案件數與通過率,以及學術期刊論文與著作發表數,逐年

    呈現大幅成長,例如本校專任教師 97 學年度於 SCI、SSCI、TSSCI、EI 等指標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總篇數共 117 篇,平均每人期刊發表篇數水準高於國內大學校院平均發表篇數,本校於 97 年底通過鼓勵教師申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補助試辦要點後,98 年度申請國科會補助計畫案 127 件,99 年度申請國科會補助計畫案 164 件,提升29.1%(請參閱附錄 1-10),對以人文社會科學為背景的本校而言,誠屬不易。另本校非常重視國際學術合作交流,在短短 10 年內已與 47所國外大學與學術機構簽訂交流協定,成果相當豐碩,尤其與大陸重

    點大學之交流更是蓬勃發展,高度顯示本校充沛之研究創新力與競爭

    力。(請參閱附錄 1-11)

    (三)問題與困難

    1. 遷校三峽校區初期,因縣有土地取得問題,影響校園建設進度 在本校設校規劃階段,臺北縣政府為配合本校之設立,於 86 年

    以區段徵收方式開發「臺北大學特定區」,提供「臺北大學設校預定

    地」約 54 公頃,其中 14 筆共 350,112 平方公尺為縣有土地,惟依86 年開發當時之法令規定,大學校地需以有償撥用方式取得,縣府須報請縣議會同意,並出具土地使用同意書,臺北縣政府同意無償撥

    用,但縣議會僅同意將該公地提供本校無償使用 10 年。 至無償撥用期限 95 年屆滿,臺北縣縣府原計畫繼續無償撥用土

    地給本校使用,但因平均地權條例明訂公有地開發案需財務平衡,才

    能無償撥交其他機關使用,且「臺北大學特定區」開發案仍有一件與

    原地主訴訟官司在進行,涉訟金額 58 億,臺北縣府以徵收作業未完成財務結算平衡,延遲辦理無償撥用予本校。

    本校原認為只要本校遷校三峽校區順當,三峽校區之縣有土地產

  • 19 

    權,自然理當移轉本校。然由於上述不可預料之因素,致使本校遷校

    計畫無法完全依照原訂計畫實施,不僅影響遷校進度,且因本校處於

    無權使用狀態,致後續圖書館及綜合體育館等待建工程無法進行,延

    宕三峽校區預定校舍建築之施工進度,不利本校校務發展計畫推動。 2. 高等教育經費規模逐年縮減,影響預算編列與校務發展

    本校為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收入主要依賴政府預算補助以及學雜

    費收入,然教育部預算補助因整體高教經費縮減關係,補助金額逐年

    下降,且教育部對於大學學費已經凍結調漲多年,在政策上並無明確

    之經費協助指示。又本校各項校園硬體建設仍在興建或規劃中,校務

    基金多須撥款挹注,且隨著三峽校區新建大樓陸續完工,相關折舊及

    基本營運維持費用逐年增加,相關業務計畫由於預算編列問題,某種

    程度上影響校務運作。 3. 申請增設新系所不易,影響本校規模及教學研究發展

    本校以人社法商為立校基礎,若欲朝向綜合型大學目標邁進,需

    強化理工科技之學術領域,然自 95 學年度起教育部限制各大學以增設系所方式請增師生員額,此一政策轉變不利本校依原先規劃推動校

    務發展。此外,本校電機資訊學院雖於 96 年度成立,然所屬之資訊工程學系、通訊工程研究所、電機工程研究所等三系所尚無專屬之學

    院大樓,仍借用社會科學學院及人文學院之大樓空間使用,由於系所

    屬性不同,使用及調度上極為不便,若干程度影響該三系所正常教學

    及研究活動之進行。

    (四)改善策略

    1. 土地取得問題已圓滿解決,可順利開展校園規劃與建設 經多番努力與協商,臺北縣政府地政局針對延宕多年之本案,提

    出相關衍生性的財務缺口計畫,報准內政部同意後,經縣長周錫瑋批

    准,於 100 年 9 月 23 日發函同意臺北縣三峽鎮大學段一小段 191 地號等 14 筆土地無償撥用案,正式轉移給本校,本校立即擬具公用不動產撥用計劃書函教育部轉行政院申請無償撥用,俾管理機關變更登

    記為本校,取得管理權屬,完成後隨即提出圖資大樓建照申請案,並

    獲縣府核可後正式施工,使本校校務發展計畫得以正常推動。後續相

    關之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學生二期宿舍及電資學院教學大樓等,

    亦可望順利進行。 2. 鼓勵對外爭取研究資源,靈活拓展經費管道,挹注校務基金 (1)主動協助及鼓勵對外爭取研究資源

    本校認為應將經費大餅作大,向外爭取更多經費,有效滿足校內教

    學研究單位提升教學與學術研究水準之發展需要。除國科會專題研

  • 20 

    究計畫外,本校教師可更積極爭取國科會與教育部、行政院研考

    會、內政部、經濟部等其他政府機關、民間部門之各種不同類型研

    究計畫,開發更多學術資源之機會,本校也將主動協助教師以分工

    合作整體之力量申請,大幅提升獲得補助之可能性。 (2)擴大指定用途募款,調整經費分配模式

    本校將擴大對校友與企業之籌募規模,特別是擴大學術獎勵指定用

    途募款。為增加對研究計畫爭取之誘因,凡獲得校外經費補助之計

    畫案,視情況適度再加碼補助,計畫所需之學校自籌款由校方編列

    支應。另外,學術研究部分經費由學校統籌運用,並導入競爭型經

    費之分配與執行成果考核機制,使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益,並將提

    高學院經費自主程度,並賦予績效之考核責任,建立學術研究之責

    任管理制度。 (3)靈活拓展經費來源管道

    在「政府編列預算撥付部分」,積極爭取政府各部門(教育部)之

    競爭性經費獎補助計畫,成立計畫撰寫團隊,爭取每一可能之計

    畫。同時本校亦應執行進修學士班之轉型和正確之招生策略,降低

    核定人數和實際在學人數差額所造成之學費短收對學校經費造成

    之衝擊。在「五項自籌」方面,積極做好臺北校區之開發,以利增

    加「推廣教育收入」和「場地設備管理收入」。 (4)建立有效之風險評估機制及激勵性之績效獎酬

    為提升財務績效,需審慎評估各項資源投資和重大資本支出之決

    策,特別是本校將來在三峽和臺北兩校區仍有許多重大建設和開發方

    案需要進行,必須審慎評估本校長期性資本支出之決策,正確引導並

    試算模擬本校中期財務規劃,藉此評估校內進行各項資源開發之合理

    性。未來本校財務規劃之短中期重點在於固定資產投資計畫、評析資

    金需求、固定資產營運預測、研擬資金籌措之可行因應方案,以及適

    宜的風險評估機制。此外,本校亦須制訂合理之績效獎酬制度,藉由

    引進專業經理人,規劃及評估本校最適之資產配置,以提高校務經營

    績效。 3. 配合政府高教政策走向與本校校務發展,靈活申請並調整本校學術單位

    本校規劃新設系所之規劃原則,除須符合教育部大學總量標準及

    本校總量法規外,申請增設新系所應視所屬學門領域的評鑑結果,並

    考量相關系所現有基礎及規模、學校整體資源之合理分配及使用效益

    等作必要調整。 未來本校申請增設新系所之策略,如涉及請增師資員額與招生名

    額,應主動配合國家重大政策及新興專案進行,同時考慮本校校務發

    展之重點方向。若是一般增設系所班組方式或學位學程,則可於本校

  • 21 

    核定總量內,協調招生不足系所移撥招生名額供申請新設系所或學位

    學程使用。另一方面,由於學位學程之設置,有助推動學院或所屬系、

    所、中心教學、研究教學資源之整合,並有利統整校內學術領域之發

    展,符合未來科際整合之趨勢,是本校未來擴增教學研究單位規模之

    另一選擇。

    (五)總結

    本校自 89 年從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轉型設立後,在繼承先前優良傳統之基礎下,積極思考依據自身之優勢條件,把握外部有利機會,

    開創本校之發展新局,在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自我定位中,以「朝向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綜合型大學發展」之願景作為學校發

    展之自我定位。在建校過程中雖遭遇縣有土地無法順利移轉、政府補

    助經費減少、遷校速度遲滯、校園設施不足等挑戰,然本校仍堅持向

    前發展之理想,努力設法降低本身之劣勢,並克服外部威脅,具體執

    行學校之發展願景與目標。經學校師生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以及對

    於自我定位之認同,加上前述不利因素有部分已順利解決,目前校務

    發展漸入佳境。但本校並不以此自滿,將確實依循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確立學校自我定位,積極落實各項策略與行

    動方案,使校務發展再登上更高一層樓。

  • 22 

    項目二、校務治理與經營

    (一)現況描述

    效標 2-1 校長治校理念符應校務發展計畫情形為何? 本校於 89 年由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改制成為獨立的綜合大

    學。91 年 3 月在首任李建興校長引領下完成「國立臺北大學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草案,作為建校初期的校務規劃依循,也成為後續校

    務發展的重要參考藍圖。 侯崇文校長自 93 年接任校長以來,治校理念重點包括:大學教

    授享有教學研究自由,不受行政之干預;加速延聘專任教授及合聘教

    授,強化師資陣容,提升學術知名度;提升教學品質暨教學資源與服

    務;增加學生多元學習機會,促進全人發展,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加

    強學生英語能力;提供優質大學校園環境;建立 e 化校園;完成遷校,執行三峽校園規劃案;落實教師評鑑制度,並且建立管考機制等,均

    具體落實於 95-99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中。 本校 100 年 10 月新任的薛富井校長提出未來四年校務發展之方

    向包括:進行教與學的工程改造計畫;厚植研究能量,整合跨領域研

    究,打造校、院級研究品牌;強化國際化資源,加速邁向國際舞台;

    三峽校園優質化,臺北校園企業化;加強與社會連結,強化社會影響

    力;健全財務規劃,支援校務永續發展;推動行政革新,提升經營與

    治理效能等七項構面,均著力於達成本校 100-104 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以「培養學生具放眼全球的視野」、「加強教師的研究能量」、「強

    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活化臺北校區的資產」等校務發展使命。 效標 2-2 校務發展規劃與擬定之機制與運作情形為何?

    為落實大學自治及教授治校之精神,有關全校性之校務發展事

    項,皆由合議組織審議後決定。依業務屬性不同,本校組織章程設有

    各類校級會議,其中層級最高為校務會議及校務發展委員會,組織成

    員經由定期性選舉產生,依法定期召開會議,歷次會議資料及紀錄均

    可由本校網頁下載(http://www.ntpu.edu.tw/admin/a3/conference.php),讓全體師生與員工都能了解校務運作。(請參閱附錄 2-1)

    「校務發展委員會」以校長、研發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

    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校務會議代表自本校副教授以上專任教師當

    中選出,每一學院至少一人。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每五年規劃一

    次,由校務發展委員會授權學術副校長召集一級行政及學術單位主

    管,共組工作小組彙集校內各行政與學術單位以及師生意見研擬草

    案,經校務發展委員會、校務會議通過後定案,並落實執行。

  • 23 

    圖 2-1 校務發展計畫規劃流程

    本校校務會議由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

    研究發展長、各學學院院長、進修暨推廣部主任、主任秘書、教師及

    研究人員代表四十二人、軍訓教官(含護理教師)代表一人、助教代

    表二人、職員代表三人、及學生代表七人組織而成,校務會議為議決

    校務重大事項之最高決策會議。 依據本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設置辦法規定,為推動重大校務發展計

    畫,得置諮詢顧問若干人。本校自 96 年 10 月起,敦聘國立成功大學前校長高強教授與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博士,擔任本校校務發

    展顧問,借重兩位學者的學術涵養、行政經驗與理工專業背景,突破

    法商傳統,帶給學校更周延的思考與建議。 本校在擬定校務發展相關計畫,係結合全面品質管理 PDCA「計

    畫(Plan)—執行(Do)—檢核(Check)—行動(Act)」之循環圈概念,建立持續性改善之品質保證機制。根據本校校務發展目標、條

    件資源能力等,擬定校務發展各項計畫據以落實執行。並規劃設計符

    合自身需求之考評機制,建立務實之自我評鑑機制,經由利害關係人

    意見與考核結果之回饋,檢核自我定位,擬定品質改善行動方案,確

    保本校校務之永續發展。 效標 2-3 學校行政組織與相關委員會(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環保安衛管理組織、交通安全推動組織、教師評審委員會等)運作情形

    為何? 本校依據教育部核定之「國立臺北大學組織規程」,設置本校教

    學研究、行政各級單位及委員會。本校組織規程自教育部 88 年 8 月19 日核定以來,已依據需求歷經多次修正。(請參閱附錄 2-2)

    在教學研究單位部分,本校現有法律、商學、公共事務、社會科

    學、人文與電機資訊等 6 學院,下設 16 學系、8 研究所、23 碩士班、

    校務會議

    校務發展委員會

    規劃工作小組

    教學行政單位

    審議計畫並監督各單位執行

    審議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

    分析本校內外部條件,進行SOWT 分析,並擬

    定計畫草案

    彙整各單位資料,意見調查並定期向召集人

    回報

    提報計畫與前次執行成效

  • 24 

    8 博士班、8 碩士在職專班以及 9 進修學士班(請參閱附錄 2-3)。各院、系及所設有院務會議、系務會議及所務會議,討論各院及系、所重要

    事項。 行政單位部分,設有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研究發展處、

    圖書館、體育室、秘書室、人事室、會計室、資訊中心、進修暨推廣

    部、校友中心等。(請參閱附錄 2-4) 基於特殊任務及需要,本校設有相關委員會,重要事項均經由會

    議討論,茲分述如下。 1.校、院級教師評審委員會 (1)校級教師評審委員會

    校級教評會置委員 15 人,除學術副校長為當然委員外,另 14 人每年改選二分之一,由本校講師以上專任教師就專任教授中以無記

    名限制連記法投票選出。委員任期一年,採學年制,連選得連任一

    次。 (2)院級教師評審委員會

    院級教評會置委員 9 至 15 人,由各學院講師以上專任教師就各該學院專任教授、副教授中依各學院教評會組織辦法選出。

    2.各項申訴評議委員會 (1)教師申訴評議委員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15 人,其中由校長遴聘臺北地區教師組織或分會代表及教育學者各一人,其餘 13 人由本校專任教師推選代表組成。

    (2)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本校為處理學生、學生會及其他相關學生自治組織申訴案件,成立

    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其組成人數為 13 至 19 位,由各學院互選教師代表各兩名及學生代表各乙名組成,其任期均為一年。

    (3)職員申訴評議委員會 本校為保障編制內職員之權益,設置職員申訴評議委員會。職員對

    於學校所提供之工作條件及所為之管理認為不當者,得向其提出申

    訴。本會置委員 9 人,其中 6 人由本校職員票選產生,另 3 人由校長邀請本校相關人員擔任,其中至少 1 人為非主管人員。

    (4)技工工友申訴委員會 本校為保障技工、工友之權益,設置技工工友申訴委員會,置委員

    9 人,其中 5 人,由總務長邀請本校相關人員擔任,但主管人員不得超過二分之一;另 4 人由技工、工友推選。

    3.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本校於 94 年 1 月 14 日校務會議通過

    「國立臺北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組織辦法」,並據以成立「國立

  • 25 

    臺北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現有委員 11 人,其中女性 8 人,超過二分之ㄧ,其中家長代表及學生代表各一人,外聘委員 3 人。委員任期 2 年,不定期召開會議,迄今(99 學年度)已召開 23 次會議,並建立完整會議紀錄檔案。

    在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積極運作及督促下,法律學院、社會

    科學院所屬相關系所及通識教育中心於課程規劃中納入兩性主題課

    程,如「性別平等與法律專題研究」、「性別與法律」、「性別與社會」、

    「性別與工作」、「性別社會學」、「婦女與生活」、「性別與發展」、「婦

    女福利」等,積極推動性別教育,使學生擁有正確性別意識與性別法

    律觀念,消除性別偏見,以尊重取代歧視,促進學生的兩性平等互動。 人事室、學務處及各學院經常舉辦以兩性或性別為主題之課程或

    專題講座,如人事室舉辦「性別平等在校園」訓練課程、學生諮商中

    心辦理「男女大不同~兩性相處之道」講座等,提供全校師生同仁參

    與並接觸該領域議題之機會,藉以培養健康之性別態度,維護兩性人

    格尊嚴。 4.環保安衛管理組織

    本校於 100 年 4 月 1 日依組織規程成立總務處環境組,針對環境保護、環境及勞工安全衛生、環保教育、永續校園及評鑑缺失做計

    畫性之執行、查核及改善。目前環境保護業務,有關樹木植栽、解說,

    清潔與資源回收由營繕組及事務組辦理。教職員工暨學生之衛生保健

    業務由學務處衛保組規劃執行辦理。校園安全部分由學務處軍訓室校

    安中心及總務處環境組等二單位協調分工。 環境組設置前,在各業務單位分工合作下,屢獲上級單位肯定。

    如在環保節能方面,96 年推動節能工作獲行政院評鑑為「執行績優」、96 年及 97 年獲能源局頒省電精英卓越獎、民生校區 96 年獲台北市政府頒節能優良獎、建國校區 97 年獲台北市政府頒省電成效優良獎。

    在安全維護方面,為確保校區暨學生安全,裝置有智慧化監控系

    統,得以隨時了解校內之各項動靜;對於緊急危難或狀況,建置緊急

    應變流程及災害發生時之處理機制,並成立校安中心建置緊急通報系

    統及流程;為確保學生夜間來往安全,除延長路燈熄燈時間外,並建

    置安全步道及緊急呼救系統,提供舒適而安全的校園空間。 在校園安全部分,本校平時設有「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通報處理

    中心」,作為校園災害管理機制之聯絡平台,遇有緊急、重大校安事

    件發生時,依狀況需要得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召開應變會議,以有

    效掌握校園安全狀況,適時協調各行政單位疏處校園危機。 在節能減碳方面,本校三峽校區歷經十年養護,目前已有各類喬

    木百餘種,總數超過 8 千株。全校每年減碳量估計達 54,292 公斤。

  • 26 

    另本校污水處理場並委託新北市政府營運,處理包含三峽鄰近地區污

    水,對於環境維護具有顯著功效。 5.交通安全推動組織

    本校交通安全業務之推動,由軍訓室全權負責。教官室每學期透

    過新生學習成長營等活動,結合學務電子報、校園網站公告及多媒體

    電視牆宣導,引導學生對交通安全之認識。並運用交通意外傷亡通報

    事件及校安中心意外通報事件,予以統計分析降低風險。每學期辦理

    交通安全教育宣導講座及海報、漫畫、書籤等相關比賽,藉以提醒學

    生重視交通安全。定期參與三峽分局交通隊或新北市道安會報中心,

    對本校周邊危險路段實施改善作業。

    效標 2-4 學校行政人力配置之運用情形為何?是否合理並符合實際需要? 1.本校員額編制狀況

    本校職員編制員額數 103 人,現有職員(公務人員)97 人、駐衛警 6 人、校務基金聘僱人員 89 人、助教 56 人;另其他類別人員(教育部或國科會補助計畫經費進用之專任助理)約 50 人,教師 337 人,技工工友 52 人。現有編制內職員與編制外行政人力約為 1 比 1.46,職員占教職員總數比率為 17.36%,總行政人力(含職員、校務基金聘僱人員、助教、專任助理)佔全校教職員工百分比為 42.52%。現有職員除人事室編制 7 人,會計室編制 9 人,其餘 87 人,已配置至各行政單位,其中主管 16 人;全體職員扣除 3 位醫事人員不列入職務列等外,其餘列委任 28 人,列薦任 65 人,列簡任 7 人,符合「各機關職稱及官等職等員額配置準則」所訂比例。 2.本校行政人力運用情形與分配機制

    本校各類行政人員管理制度,編制內職員適用公務人員相關人事

    行政法規,技工工友則適用勞動基準法、事務管理規則工友管理編相

    關條文,編制外臨時人員除適用勞動基準法外,並依校務基金等相關

    規範另訂管理規定。 本校各單位均訂有分層負責明細表及業務之標準處理作業流

    程,配合業務分層授權、簡化工作流程,使業務無縫接軌、請假出缺代理制度完整。 (請參閱附錄 2-5)

    本校行政人員出勤管理全面採打卡制,將差勤制度電子化管理;

    自 99 年 5 月起再提昇功能,建置刷卡錄影系統,同時製作新版結合圖書證號與悠遊卡功能的識別證,以感應刷卡方式結合人事基本資料

    系統(P2K)差勤管理子系統資料庫管與差勤電子表單(請假)系統管理,大幅減少作業之時間與管理之成本。

    本校人力資源規劃,係配合未來發展組織所需之人力種類、數

  • 27 

    量、進用時機與現職人力培訓等,檢視人力配置及辦理教育訓練提高

    其專業素養,作整體之合理運用與調配。現有正式編制人員,原則上

    已經比較固定配置在各單位,人力調配較具彈性者,係依據本校「聘

    僱人員管理辦法」一年一聘的約聘雇人員,計有 10 餘人,其分配機制係依上開辦法第四條規定,由用人單位逐年檢討受僱者工作表現及

    人力需要程度,送請員額管控小組審議分配之。

    效標 2-5 校務行政電腦化之資訊安全與校園網路安全之管理與作業為何? 1.整合性校務自動化系統

    本校校務行政資訊系統發展配合學校中長期校務發展計畫與實

    務需求,自行研發設計。建立學校行政與教學集中式資料庫,藉由校

    園網路達成便捷的資料傳送與即時資料交換。並考量系統整體未來之

    擴充彈性,提供便利使用性及高度親和性。 目前整體校務行政資訊系統提供服務包括校務行政(教務、學

    務、總務)資訊系統、學生資訊系統、教師資訊系統及其他網頁、電

    子公文等系統。另外校內各單位自行購置系統包括人事系統、會計系

    統及出納系統。 2.資訊安全與智慧財產權保護之宣導與檢核

    本校已訂定完備的制度,並積極推動。主要係依據本校「網路使

    用管理辦法」、「宿舍網路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資通安全推動管理

    委員會設置辦法」、「學術網路疑似侵權處理程序」及「智慧財產權宣

    導及執行小組設置要點」等規定,採不定期以電子郵件及網頁公告本

    校同仁周知方式進行宣導,並配合教育部每年度執行資訊安全演練之

    作業(如:社交工程演練),以及教育部每年要求填報「大專校院保

    護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執行自評表」,強化校園資訊安全之防護與校

    園網路管理;對資訊安全設備之封包紀錄資料,以不定期抽核方式進

    行檢核作業等。有關智慧財產權宣導與保護的措施,另請見本校效標

    3-10:學校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措施及成效。 3.資訊安全環境之建置

    目前本校的資訊安全設備建置由資訊中心系統組規劃、測試及建

    置,並以資訊中心提供之全校性資訊服務的資訊安全為範疇。目前的

    建置有:1.網頁防毒閘道器(anchiva);2.入侵偵測系統(IPS);3.網頁流量控制器(P-cube);4.網路認證閘道器(sonicwall);5.校園防毒軟體(OfficeScan);6.防火牆;7.校園即時監測病毒服務(ESO)。 4.校園網路使用規範

    為規範校園網路活動,除教育部訂定之「台灣學術網路使用規範」

    及「BBS 站管理使用公約」,本校亦訂定「國立臺北大學網路使用管

  • 28 

    理辦法」、「國立臺北大學資通安全推動管理委員會設置辦法」、「國立

    臺北大學校園伺服器管理辦法」、「國立臺北大學網路流量管理辦

    法」、「國立臺北大學宿舍網路管理辦法」等,作為管理規範。

    效標 2-6 學校檢核並提升行政服務品質之作法為何? 1.內部定期召開檢討會議

    本校每學期召開之校務會議及行政會議,議程包括各單位工作檢

    討報告,各處室內部亦均有處務或室務會議,就業務定期檢討。另透

    過校務建言系統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以確保行政品質之持續改善。

    (請參閱附錄 2-6) 2.定期教育訓練提昇員工服務品質

    人事室積極鼓勵同仁參與國家文官學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力發

    展中心、教育部或其他外界公私立訓練機構辦理之研習課程。每年亦

    結合會計室、資訊中心、總務處文書組、秘書室辦理內部之會計作業、

    資訊專業、文書處理、行政程序、行政倫理等教育訓練,藉以提昇員

    工之專業素養,提高服務品質。 3.獎勵優質行政服務之機制

    為激勵同仁士氣、獎優汰劣,本校 95 年 10 月 20 日召開第 27次行政會議,通過「國立臺北大學職員獎懲要點」。編制內職員皆依

    該要點獎懲原則審議。其他現行激勵措施包括:優秀公務人員表揚及

    服務優良技工、工友表揚等。 4.行政人員考績組織及制度

    本校依「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平時考核要點」規定,於

    每年 4 月及 8 月辦理本校職員平時考核,對表現優異及表現較差同仁,均提醒單位主管面談瞭解。另依公務人員考績法等相關規定,設

    置職員甄選暨考績委員會,覈實辦理公務人員考績,以達獎優汰劣之

    效。 聘僱人員部分,依據本校聘僱人員管理辦法第 10 條辦理編制外

    聘僱人員年終考核,每年由用人單位進行考核,包括 6 月底之平時考核和 12 月之年終考核,作為續約、晉級之依據。技工工友部份,依「國立臺北大學技工工友甄審考績委員會設置辦法」,由本校技工工

    友甄選暨考績委員會覈實辦理考績。

    效標 2-7 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情形為何? 依本校組織章程,關於全校性之校務發展規劃與擬定之機制,均

    有學生代表參與,學生代表主要由學生會及學生議會推薦,由學務處

    課外組分別提報各相關會議,包括校務會議學生代表 7 名、行政會議學生代表 2 名、經費稽核委員會學生代表 1 名列席、教務會議學生代

  • 29 

    表 4 名、校級課程委員會學生代表 6 人列席、學生事務會議學生代表數 5 名。(請參閱附錄 2-7-1 及 2-7-2) 效標 2-10 公立學校校務基金之組織運作制度、預算決算管理、營運作業管理、基金財務績效及與校務整體發展規劃的關係為何? 1.校務基金之資源規劃

    本校校務基金運作以校務發展計畫為依據,進行資源之規劃與運用,以有效發展校務特色。由於本校為新設學校,教育經費資源較一般國立大學不足,對於未來之經營策略,分短中長期說明如次: (1)短期之策略,以厚植基金為首要目標,在開源方面,從多元管道

    來爭取資源,例如:以企業化精神與執行力,活化臺北校區資產;積極辦理募款,鼓勵民間捐贈財務及認養相關設施;積極爭取相關單位補助等。在節流方面,督促各處室及系所(院)檢討不必要之業務開支,以充裕校務基金。

    (2)中長期之策略,則配合校務發展定位、總體目標與中長程計畫,落實至校務基金年度預算編製,以利各項定位、目標與計畫可確實契合。 未來增設系所將於本校不發生實質短絀之前提下,優先檢討核列

    新增系所之開辦費、設備費和圖書費。另依本校 100 年度各院系所(中心)經費分配事宜會議決議,未來三年各單位之年度分配數以維持 100 年度分配額度為原則,使新增系所不致排擠其他系所經費。 2.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

    本校於 89 年 6 月 5 日第 2 次校務會議通過「國立臺北大學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辦法」。依該辦法第 2 條之規定,委員會置委員15 人,除校長為當然委員並任召集人外,其餘委員由校長提名,經校務會議同意後聘任;委員任期 2 年,採曆年制,並得連任,委員會每學期至少開會一次,會計及財務管理單位並應對基金運用情形,提出例行報告。另依據辦法第 5 條之規定,委員會接受經費稽核委員會之監督,每學期應向經費稽核委員會報告基金之運用情形。

    自 90 年 1 月 1 日至 100 年 8 月 31 日止,已召開 34 次委員會議,完成重大工作包括歷年度概算擬編之審議、經費收支執行情形(決算)之審議、教學、研究及推廣與建築及工程興建所需財源之審議、校內預算(含行政單位與院系所)分配原則之審議、推動並落實開源節流措施、審議通過 5 項自籌收入之收支管理規定。 3.校務基金運用分配及支用公開之相關辦法

    本校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及「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擬訂 5 項自籌收支管理辦法計有 19 項,經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審議通過,並循序陳報教育部獲准備查。

    為利經費資源作合理且有效支用,並賦予各單位較大自主與彈性支配經費,特訂定「國立臺北大學預算編列與分配準則」及「各系所(中心)經費分配原則」,兩者分於 90 年 11 月 28 日第 6 次及 91 年

  • 30 

    1 月 4 日第 7 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會議通過實施。 為使本校教職員瞭解校務基金制度、分配及支用相關規範,本校

    採行之措施如次:(1)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於新舊任委員更替時,均準備歷次委員會委員簡介、會議概況與決議事項供新任委員參

    考。(2)會計室每年均舉辦有關校務基金會計業務講習,讓教職員工瞭解校務基金相關法規、經費之動支、分配及核銷之作業程序。(3)會計室網頁即時公告與更新制度、會計法規及核銷注意事項,並繕發

    電子公告週知全校教職員生。(4)就本校五項自籌收入收支管理、中央政府各機關之相關支出標準、本校預算分配運用之作業流程等規

    章,整理彙總編訂「會計室標準作業流程(SOP)手冊」。 4.經費稽核委員會

    本校 89 年成立之初,依規定訂定「國立台北大學經費稽核委員會組織辦法」,並據以成立經費稽核委員會。91 年 6 月間,又訂定「國立臺北大學經費稽核委員會稽核作業實施辦法」,以作為稽核作業之依據。經費稽核委員會現置委員 9 人,每屆任期 1 年,召集人係由委員互相推選而產生。 5.預算編列及檢討

    本校依據校務發展需求目標與中程發展計畫之需要訂定教學研究等計畫目標,並參酌往年執行成效、當年度預算分配額度與新年度業務增減概況編列預算。對各項預算之執行,各單位均能隨時透過電腦系統掌控執行進度;於每年底檢討執行成效後,向經費稽核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具體執行措施如下: (1) 以有限資源,覈實編列預算

    各單位於提編新年度預算需求時,把握零基預算之精神檢討所有

    計畫之成本效益。 (2) 實施歲出預算額度分配制度

    在教學單位部分,訂定「國立臺北大學預算編列與分配原則」與

    「各院系所(中心)經費分配原則」,使各系所獲配額度具合理化

    與特色化。在行政單位部分,按其業務之輕重緩急及權責,分配

    年度歲出額度,提升基金運用績效。 (3)隨時掌控預算執行進度,定期檢討差異原因研擬改善措施

    按月填報資本支出計畫執行情形表,遇有執行率偏低情事時,則請

    各單位就其執行情況說明落後原因及研擬具體改善措施。於年度終

    了後編製決算書表,並於各該表報中說明預決算數差異之原因。另

    編製部門別(依各行政及教學單位分列)預算執行狀況表,對於各

    部門預算執行差異達 20%者,則請其提出分析及說明,除作為編製下年度概算需求之參考外,且據以分別於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會

    議及經費稽核委員會會議中提具決算報告。 (4)研訂預算執行改進計畫並將其納入新年度預算編審程序

  • 31 

    在教學單位部分,訂定業務費同意繼續留存運用,以及設備費賸餘

    款如欲轉入以後年度繼續支用者,得於次年編列預算時,按預算程

    序提出需求之改善措施,有效減緩歲末經費支用驟增之情事。 在行政單位部分,訂有「年度預算行政單位額度分配注意事項」,

    並研議開源節流具體方案,另分別透過「支出移轉」、「減少支出」

    及「增加收入」等規劃年度預算運用事宜。至於建教合作、推廣教

    育、場地收支、交通車等則參酌上年度之執行情形,及依其收支成

    本分析狀況,作為收入、票價需否調整之準據,進而調整年度預算

    編列金額。 6.會計、出納、財產採購與保管之標準作業程序 (1)會計標準作業程序

    本校會計室 91 年 10 月完成編製「會計業務作業流程及法規彙編」;96 年 8 月重新整編修訂「會計室標準作業流程(SOP)手冊」,計建置 11 項作業流程。會計室室務會議針對現行業務推動概況、跨部門協商之問題與校內會議(校務會議、經費稽核委員會與行政

    會議)指示事項予以討論,並研訂管制表控管執行成果與進度,使

    會計人員了解學校業務作業之情形,以協助校內業務單位程序作業

    上發揮事半功倍之效,俾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及提升業務品

    質。 (2)出納標準作業程序

    總務處出納組 96 年 8 月完成編製出納標準作業流程 7 項,內容包括相關法令規章、作業步驟與方式、使用表單與作業流程圖等四個

    構面,詳細紀載編列作業要項內容並繪製流程圖。出納組也針對現

    行業務運作情況,利用網路資訊公告。並彙總會計單位意見供全校

    業務單位參考運用,縮短作業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3)財產採購標準作業程序

    採購區分為工程類、財物類、勞務類及中央共同供應契約採購及小

    額採購等 5 類別,總務處採購組 99 年 7 月完成編製採購標準作業流程 18 項,內容包括相關法令規章、作業步驟與方式、注意事項、及使用表單與作業流程圖等四個構面,詳細紀載編列作業要項內容

    並繪製流程圖。採購組利用各種會議及網路公告,定期宣導採購規

    章法令或舉辦教育相關研討會,加強內部溝通,製訂工程、勞務、

    財物採購各階段應完成程序及文件審查表提供參考,並彙整共同供

    應契約中各單位常採購項目具環保標章產品供全校參考,每季公佈

    各單位綠色採購比率,使採購人員與需求單位請購人員遵循規範相

    互配合。 (4)財產保管標準作業程序

    保管業務主要區分為財產管理、學位服管理、不動產管理及消耗品

  • 32 

    管理作業 4 類。總務處保管組 96 年 8 月完成編製標準作業流程 15項。彙集財產管理相關法令規章及常見問題,提供詳細資料予各單

    位參考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