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103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103 年 6 年 26 年 1

103年 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會報 教師多元升等政策理念及推動方向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103年 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會報 教師多元升等政策理念及推動方向. 報告人:王明源專門委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103 年 6 月 26 日.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肆、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伍、結語. 壹、前言 ( 1/7 ). 為因應大學自主趨勢,本部自 80 年起逐步授權大學自行辦理教師資格審查,並自 95 學年度起分階段與分級辦理授權。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03 年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會報教師多元升等政策理念及推動方向

報告人:王明源專門委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03年 6 月 26日

1

簡報大綱壹、前言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肆、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伍、結語

2

壹、前言( 1/7)為因應大學自主趨勢,本部自 80年起逐步授權大學自行辦理教師資格審查,並自 95學年度起分階段與分級辦理授權。102年 12月 4 日教育部提出「人才培育白皮書」作為我國未來 10年人才培育的藍圖,其中大學教育的將「高教分流」納為重點政策,推動大學管理分流、教師升等分流、課程學位分流等事宜。本部推動多元升等試辦方案,即為落實教師升等分流,協助校建立特色,使教師得以其專業專長升等,並為 105學年度全面推動大學自審教師資格作準備。

壹、前言( 2/7)

4

壹、前言( 3/7) --- 人才培育白皮書架構圖

5

人才

培育

白皮

書架

構圖

全球化全球化

少子女化少子女化

高齡化高齡化

國民基本教育持續縮減城鄉

教育落差

師資培用及專業待提升

精進教師素質•師資培育、進修

及評鑑

精進教師素質•師資培育、進修

及評鑑

考試引導教學考試引導教學活化國中教學活化國中教學

教育資源區域不均教育資源區域不均

精緻高中職教育•區域均質化•學校優質化

精緻高中職教育•區域均質化•學校優質化

弱勢扶助不足弱勢扶助不足

提升教保品質•5 歲免學費、經濟弱勢加額補助、 5 年新增 100 園非營

利幼兒園

提升教保品質•5 歲免學費、經濟弱勢加額補助、 5 年新增 100 園非營

利幼兒園

技術職業教育平衡人力供需

學用落差學用落差

建置合作平臺•產官學研

建置合作平臺•產官學研

協助私校轉型協助私校轉型

基層產業人力不足基層產業人力不足

研訂技職專法研訂技職專法辦理產業學院

•4 年培育 24,000 名技術人才

辦理產業學院•4 年培育 24,000 名技

術人才

大學教育暨國際化

提高學生競爭力及大學自主性

課程教學不符學生及社會需求

課程教學不符學生及社會需求

推動高教分流•大學管理分流•教師升等分流•課程學位分流

推動高教分流•大學管理分流•教師升等分流•課程學位分流

大學治理缺乏自主彈性

大學治理缺乏自主彈性

暢通終身學習•學習與工作流動接軌

•數位學習

暢通終身學習•學習與工作流動接軌

•數位學習

國際人才布局及學生移動力不足國際人才布局及學生移動力不足

研訂人才專法•人事、經費、經營、人

才、教育鬆綁

研訂人才專法•人事、經費、經營、人

才、教育鬆綁強化國際育才•國外合作育才•鼓勵海外學習•精進公費留學•推動高教輸出

強化國際育才•國外合作育才•鼓勵海外學習•精進公費留學•推動高教輸出

數位化數位化

全球暖化全球暖化

國際趨勢國際趨勢 國內挑戰國內挑戰 重點政策重點政策 核心主題核心主題

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

高教轉型

與鬆綁

高教轉型

與鬆綁

產學合作

與接軌

產學合作

與接軌

壹、前言( 4/7) --- 推動高教分流

6

背景

重點措施

具體目標

1.政府管理偏重防弊,且學校欠缺自我課責。2.教師升等過於單一,未能兼顧各校教師專長特色。3.課程教學偏重學術研究導向,人才培育同質性高。

1.大學管理分流:擇定績優學校,試辦人事財會、招生收費等自主項目,並輔以資訊公開及內控機制,賦予辦學彈性。 105年至少擇定 20所大學參與試辦。

2.教師升等分流:透過多元升等制度,同等尊重教學和研究的成果,並賦予學校自主審查機制 。 105年至少 80所大學試辦。

3.課程學位分流:在「學術型」課程外,增加「實務型」課程,以推動學位分流。 105年至少有 40所大學推動。

103年起進行大學管理分流 (3 年 20校 ) 、教師升等分流 (3 年 80校 ) 、課程學位分流 (3 年 40校 ) 。

壹、前言( 5/7)

7

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務研究,確保教學品質,提升教學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務研究,確保教學品質,提升教學效能,培育具備多元能力優質人才效能,培育具備多元能力優質人才

壹、前言( 6/7)

• 國際潮流趨勢 目前先進國家皆由大學自行審查其教師聘任及審查資格,訂有相關規範,並建立各校教師專業分工的多元學術發展途徑,未有透過教育主管機關辦理複審及發證事宜。

8

壹、前言( 7/7)

透過升等制度改革,引導教師職涯發展與學生人才培育結合,確保良好學生學習成效,定位學校特色,提升競爭力。

9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1/14﹚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2/14﹚

類型 總校數 授權自審校數 授權比率一般公立大學 35 25 71.42%一般私立大學 36 23 63.89%公立科技校院 16 6 37.5%私立科技校院 61 5 8.20%

公私立專科學校 14 0 0

軍警學校 9 2 22.22%空中大學 2 0 0宗教研修學院 3 0 0總計 175 61 34.66%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3/14﹚

送審著作類型 送審人數 各類比率 通過率

專門著作 2878 94.33% 79.7%

技術報告 81 2.66% 84.1%

藝術作品 89 2.92% 89.7%

體育成就 3 0.09% 100%

總計 3051 100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4/14﹚

等級 96 97 98 99 100 101教授 789 616 740 788 798 901副教授 1,405 1,351 1,281 1,365 1,518 1,622助理教授

2,502 2,435 2,253 2,238 2,256 21,53

講師 2,933 3,089 2,770 2,675 2,420 2,136合計 7,629 7,491 7,044 7,037 6,992 6,812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5/14﹚

學年度 件數 學術著作 藝術作品 技術報告 體育成就 合計

98 學年度  

申請件數 781 42 63 3 889

通過件數 592 36 41 3 672

通 過 率 75.8% 85.7% 65.07%100.00

%75.59%

99 學年度  

申請件數 858 39 61 2 960

通過件數 716 33 39 2 790

通 過 率 83.44% 84.61% 63.93%100.00

%82.29%

100 學年度  

申請件數 831 36 57 2 926

通過件數 664 33 47 2 746

通 過 率 79.9% 91.66% 82.45%100.00

%80.56%

101 學年度  

申請件數 711 30 46 3 790

通過件數 554 27 31 3 615

通 過 率 77.91% 90% 67.39%100.00

%77.84%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6/14﹚

學年度 申請件數 通過件數 通過率96 學年度 1,758 1,266 72.01%

97 學年度 1,839 1,410 76.67%

98 學年度 2,015 1,547 76.77 %

99 學年度 2,246 1,713 76.27 %

100 學年度

2,426 1,824 75.18 %

101 學年度

2,680 2 ,014 75.15%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7/14﹚九、現行教師資格送審管道:

學位(文憑)送審:碩士(講師)、博士(助理教授或副教授)

非學位送審        1. 專門著作    2. 技術報告

     3. 藝術類作品(分為美術、音樂、       舞蹈、戲劇、電影、設計、民俗藝        術七類)      4.體育成就 

17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8/14﹚  十、現行審查意見表:      (一)評分項目(理工醫農類科) --甲表項目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及

能力學術及實務貢獻

送審前 5 年內(參考作 7 年內)且前一等級至本次申請等級時個人學術與專業之整體成就

教授 5 ﹪ 10 ﹪ 35 ﹪ 50 ﹪

副教授 10 ﹪ 20 ﹪ 30 ﹪ 40 ﹪

助理教授 20 ﹪ 25 ﹪ 25 ﹪ 30 ﹪

講師 25 ﹪ 30 ﹪ 25 ﹪ 20 ﹪

18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9/14﹚  十、現行審查意見表:      (二)審查意見(理工醫農類科) - 乙表

優 點(可複選)缺 點(可複選)

□內容充實見解創新□所獲結論具學術價值□所獲結論具實用價值□研究能力佳□取材豐富組織嚴謹□七年內(含代表著作 5 年內)研究成果優良

其他:

□無特殊創見□學術性不高□實用價值不高□無獨立研究能力□七年內(含代表著作 5 年內)研究成績差□研究方法及理論基礎均弱□不符合該類科學術論文寫作格式□析論欠深入□內容不完整□違反學術倫理涉及抄襲或其他違反學術倫理情事(於審查意見欄指出具體事實)

其他:

19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10/14﹚

 十一、現行審查評定基準:      ( 一 ) 專門著作:

    1. 教授:在該學術領域內有獨創及持續性著作並有具體貢獻者。

  2. 副教授:在該學術領域內有持續性著作並有具體貢獻者。

  3. 助理教授:應有相當於博士論文水準之著作並有獨立研究之能力者。

  4. 講師:應有相當於碩士論文水準之著作。

20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11/14﹚

十一、現行審查評定基準:    ( 二 ) 技術報告:

1. 教授:持續從事學術、技術或實務研發,並應在該專業或產業領域內有獨創及持續性著作或研發成果,且具有重要具體之貢獻者。2.副教授:持續從事學術、技術或實務研發,並應在該專業或產業領域內有持續性著作或研發成果,且具有具體之貢獻者。3.助理教授:持續從事學術、技術或實務研發,其研發成果貢獻良好並能顯示確實具有獨立研發之能力者。4.講師:持續從事學術、技術或實務研發,其研發成果及貢獻應具有相當之水準者。

21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12/14﹚  十一、現行審查評定基準:   ( 三 ) 藝術作品:

1.教授:應在該學術領域內有獨特及持續性作品並有重要具體  之貢獻者。2.副教授:應在該學術領域內有持續性作品並有具體之貢獻者。3.助理教授:應有相當於博士水準之創作作品。4.講師:應有相當於藝術碩士水準之作品。

22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13/14﹚

十一、現行審查評定基準:  ( 四 ) 體育成就:1.教授:應在該運動領域內,參加或擔任教練指導訓練他人參加重要國     際運動賽會,有獨特及持續性成就及競賽實務報告(或著作),並  有具體特優成果者。2.副教授:應在該運動領域內,參加或擔任教練指導訓練他人參加重要   國際運動賽會,有持續性成就及競賽實務報告(或著作),並有優良  成果者。3.助理教授:應在該運動領域內,參加或擔任教練指導訓練他人參加重  要國際運動賽會,有良好成果,並有相當於博士論文水準之競賽實務  報告及有獨立研究之能力者。4.講師:應在該運動領域內,參加或擔任教練指導訓練他人參加重要國  際運動賽會,有成績,並有相當於碩士論文水準之競賽實務報告者。

貳、教師升等制度實施現況及問題分析﹙ 14/14﹚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1/6﹚

24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2/6﹚

25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3/6﹚

26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4/6﹚

27

等級

PATHWAY 1

學術研究教師(現制)

PATHWAY 2

技術應用研究教師

PATHWAY 3

教學研究型教師

4 教授

(學術專門著作)

技術應用研究型教授

Professorial fellow

(技術報告/產學合作)

教學研究型教授

Professorial teaching fellow

(教學成果)

3 副教授

(學術專門著作)

技術應用研究型副教授

Senior research fellow

(技術報告/產學合作)

教學研究型資深教師

Senior teaching fellow

(教學成果)

2 助理教授

(文憑/學術專門著作)

技術應用研究型助理教授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技術報告/產學合作)

教學研究型教師

Associate teaching fellow

(教學成果)

1 講師/研究助理/博士後

(文憑)

多元升等制度 PATHWAYS

教師升等制度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5/6﹚

參、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政策理念 (6/6﹚配合各項政策及因應教育環境變遷,高等教育走在十字路口,多元教師資格審查制度攸關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與學校未來發展密切相關,該是由學校負起自主聘審權責

29

肆、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14﹚   一、  102學年度試辦學校申請情形

• 1.申請校數總計共 41校。• 2.獲通過補助學校總計共 28校,其中大學佔 18校 ( 自 16 、非 2)、科大佔 10校 ( 自 5 、非 5) ,學校類型分析如下:

30

肆、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2/14﹚

• 1.國立中興大學• 2.國立東華大學• 3.國立宜蘭大學• 4.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5.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6.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7.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9.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0.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11.大華科技大學• 12.大葉大學• 13.中山醫學大學• 14.中華大學

• 15.中國醫藥大學• 16.中臺科技大學• 17.弘光科技大學• 18.世新大學• 19.玄奘大學• 20.佛光大學• 21.東海大學• 22.高雄醫學大學• 23.南臺科技大學• 24.朝陽科技大學• 25.逢甲大學• 26.義守大學• 27.醒吾科技大學• 28.樹德科技大學

31

3.通過試辦學校名單:

肆、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3/14)

  二、申請多元升等制度試辦學校計畫相關規定

32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4/14)

33

103年計畫申請於 6 月 25日截止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5/14)

34

尚未授權自審學校推動多元升等制度授權辦理情形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6/14)

35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7/14)

36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8/14)

37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9/14)

38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0/14) 三、相關措施及補助資源

39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1/14)

四、送審委員的選任 (一)學校內部教評會:共識應由上而下, 多元組成模式,明訂於校內規章。

(二)技術類別外審委員:專業、產業、定 型化。 (三)教學類別外審委員:溝通、評鑑、聯 盟化。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2/14)

五、注意事項(一)技術報告、教學成果,仍應注意學術倫理。(二)技術報告應有具體產業成果為證,新創或創 新要清楚敘明。(三)教學成果應與學生表現或回饋結合,避免教 科書彙整式呈現,應提出教學方法與如何產

出教學模式的研究。(四)教學成果,應公開,研討或專業書刊皆可。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3/14)

六、 教學型研究升等( 一 ) 明定教學升等著作外審評分項目及標準 1.項目:五年內創新教材成果、七年內教學成果與貢    獻 2.標準: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各級配分與通過基    準( 二 ) 明定各級教評會權責 1.系教評會(資格審) 2.院教評會(初審) 3.校教評會(複審):含實地評估

肆、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方向 (14/14)

( 三 ) 配套措施  1.推動專責單位  2.協助或獎勵措施—非次等  3.諮詢與輔導  4.法制化   5.標準化流程

伍、結語

     依學校之定位與發展特色,完備教師升等管道,是本部近期努力推動的目標。     多元升等方案,鼓勵教師依其專長及貢獻選擇適合的升等管道應是可行之道。  

45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