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勞動部 MINISTRY OF LABOR REPUBLIC OF CHINA,JUL.2017 中華民國 106 7 編印 中華民國 105 REPUBLIC OF CHINA 2016 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05 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 mol.gov.twstatdb.mol.gov.tw/html/trend/105/50001.pdf · 為該項資料絕對數甚小,計算變動比率時,幅度顯大,易生誤會,故從略。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勞動部 MINISTRY OF LABOR

    REPUBLIC OF CHINA,JUL.2017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編印

    中華民國 105 年

    REPUBLIC OF CHINA 2016

    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 凡 例

    1.本要覽資料因四捨五入關係,部分總計數字容不等於細項數字之和。

    2.本要覽各項資料來源、說明及附註等,分別註明於各該統計表下端。

    3.本要覽所用符號意義如下:

    0 表示數值不及半單位。 … 表示數值不明或尚未產生資料。 - 表示無數值。 a 概估統計。

    * − 為該項資料絕對數甚小,計算變動比率時,幅度顯大,易生誤會,故從略。

    -- 表示無意義數值。 p 表示初步統計數。 r 表示修正數。 f 表示預測數。

  • 勞動情勢統計要覽目次

    壹、主要勞動經濟指標 ................................................................... 2

    主要勞動經濟指標 ................................................................................. 3

    貳、人力資源統計........................................................................... 6

    一、人口概況 ............................................................................................... 7

    二、人力資源 ............................................................................................... 8

    三、就業 ...................................................................................................... 9

    四、失業 ................................................................................................... 12

    五、部分工時工作 ..................................................................................... 15

    六、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 16

    七、非勞動力狀況 ..................................................................................... 17

    參、性別勞動統計......................................................................... 18

    一、兩性薪資 ............................................................................................ 19

    二、兩性工時 ............................................................................................ 20

    三、性別工作平等法實行情形 ................................................................... 21

    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核付情形 ............................................................... 22

    五、受僱者因性別在職場上遭受不平等待遇情形 ...................................... 23

    六、女性從事主管及專技人員比率之國際比較 .......................................... 24

    肆、勞動關係 ................................................................................ 26

    一、工會數及會員數 .................................................................................. 27

    二、團體協約及勞資會議 ........................................................................... 28

    三、勞資爭議 ............................................................................................. 29

    (一)調解、協調及仲裁程序 ................................................................... 29

    (二)裁決程序 ......................................................................................... 30

    四、事業單位大量解僱勞工概況 ................................................................ 31

    五、勞工教育概況 ...................................................................................... 32

    伍、勞動條件 ................................................................................ 34

    一、受僱員工薪資 ...................................................................................... 35

    (一)受僱員工勞動報酬結構 ................................................................... 35

    (二)受僱員工薪資 .................................................................................. 36

    (三)初任人員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 ......................................................... 39

    二、受僱員工工作時間 ............................................................................... 42

  • (一)實際工時 ......................................................................................... 42

    (二)規定工作日數 .................................................................................. 43

    三、積欠工資墊償基金 ............................................................................... 44

    陸、勞動福祉及退休 ..................................................................... 46

    一、勞工服務中心服務概況........................................................................ 47

    二、勞工志願服務概況 ............................................................................... 48

    三、職工福利概況 ...................................................................................... 49

    四、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50

    五、勞工退休準備金(舊制) .................................................................... 51

    六、勞工退休金(新制) ........................................................................... 52

    柒、勞工保險 ................................................................................ 54

    一、勞工保險投保概況 ............................................................................... 55

    二、勞工保險保費來源與實計保險給付 ...................................................... 57

    三、勞工保險給付情形 ............................................................................... 58

    (一)生育給付 ......................................................................................... 58

    (二)失能給付 ......................................................................................... 59

    (三)老年給付 ......................................................................................... 60

    (四)死亡給付 ......................................................................................... 61

    (五)傷病給付及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 62

    捌、就業保險 ................................................................................ 64

    一、就業保險投保概況 ............................................................................... 65

    二、就業保險保費來源及實計保險給付 ...................................................... 67

    三、就業保險失業給付初次核付人數 ......................................................... 69

    玖、職業災害與勞工保護 .............................................................. 70

    一、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害給付情形 ........................................... 71

    二、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職業病給付情形............................................... 72

    三、經指定填報職業災害統計之事業單位職業災害情形 ............................. 73

    四、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補助概況 ............................................................. 74

    拾、勞動檢查及職業安全衛生 ....................................................... 76

    一、勞動檢查情形 ...................................................................................... 77

    二、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情形 ................................................................ 78

    三、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勞工之特殊健康檢查情形 ................................ 79

    拾壹、就業服務、職業訓練及技能檢定 ......................................... 80

  • 一、就業服務 ............................................................................................. 81

    (一)求職求才就業服務概況 ................................................................... 81

    (二)各職業類別求職求才就業服務概況 ................................................. 82

    (三)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概況 ................................................................ 83

    (四)定額進用身心障礙者概況 ................................................................ 84

    (五)身心障礙者促進就業業務概況 ......................................................... 85

    (六)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概況 ................................................................... 86

    二、公立職訓機構辦理職業訓練概況 ......................................................... 87

    三、技能檢定職類及合格數........................................................................ 88

    拾貳、外籍工作者......................................................................... 90

    一、產業外籍勞工人數 ............................................................................... 91

    二、社福外籍勞工人數 ............................................................................... 92

    三、外籍勞工工作內容、薪資及工時 ......................................................... 93

    (一)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之外籍勞工 ..................................................... 93

    (二)外籍家庭看護工 .............................................................................. 94

    四、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健康檢查 ............................................................. 95

    五、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行方不明 ............................................................. 96

    六、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犯罪件數及嫌疑人數 ........................................... 97

    七、受聘僱外國人職業災害保險給付情形 .................................................. 98

    八、有效聘僱許可之外國專業人員 ............................................................. 99

    拾參、各項基金運用情形 ............................................................ 100

    各項基金運用情形 ............................................................................. 101

    拾肆、國際勞動統計 ................................................................... 104

    一、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105

    二、經濟成長率 ....................................................................................... 106

    三、勞動力............................................................................................... 107

    四、勞動力參與率 .................................................................................... 108

    五、失業率................................................................................................ 110

    六、就業者平均年工時 .............................................................................. 111

    七、工業及服務業員工每月名目薪資(折合美元) ................................... 112

    八、消費者物價指數 ................................................................................. 113

    九、製造業每工時產出變動及單位勞動成本變動 ...................................... 114

    十、基本工資 ............................................................................................ 115

  • 壹、主要勞動經濟指標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

  • 壹、主要勞動經濟指標

    ▲105年經濟成長 1.48%,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2萬 2,540美元。

    105年全年經濟成長 1.48%,較 104年上升 0.76 個百分點,出口貿易值 2,803億美元,較 104

    年減少 1.76%,進口值 2,306億美元,較 104年減少 2.80%,工業生產指數增加 1.53%,每人國內

    生產毛額(GDP)2萬 2,540 美元。

    IHS環球透視預測 106年全球經濟成長 3.0%,為 101年以來最高,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世

    界貿易量增長亦由 105年 2.2%上升為 3.8%,全球經濟可望擺脫低緩成長態勢;我國則隨景氣回穩

    及政府持續提振景氣,逐步帶動穩健復甦,預測 106年國內經濟成長 2.05%,每人 GDP為 2萬 4,222

    美元,CPI上漲 0.95%。

    經濟成長率及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主要勞動經濟指標(一)

    年 別 經 濟 成 長 率 (%)

    每 人 國 內 生 產 毛 額 (美元)

    貿易值 工業生產指數

    出口 進口

    (100 年= 100) 較上年 增減率 (%) (億美元)

    較上年 增減率 (%)

    (億美元) 較上年 增減率 (%)

    95年 5.62 17,026 2,259 13.09 2,064 11.33 78.60 4.80

    96年 6.52 17,814 2,488 10.13 2,231 8.08 84.70 7.76

    97年 0.70 18,131 2,581 3.72 2,445 9.57 83.73 -1.15

    98年 -1.57 16,988 2,057 -20.30 1,776 -27.35 77.11 -7.91

    99年 10.63 19,278 2,780 35.18 2,563 44.30 95.75 24.17

    100年 3.80 20,939 3,129 12.56 2,881 12.40 100.00 4.44

    101年 2.06 21,308 3,064 -2.08 2,773 -3.73 99.75 -0.25

    102年 2.20 21,916 3,114 1.64 2,780 0.25 100.40 0.65

    103年 4.02 22,668 3,201 2.78 2,819 1.38 106.80 6.37

    104年 0.72 22,384 2,853 -10.86 2,372 -15.83 104.93 -1.75

    105年 1.48 22,540 2,803 -1.76 2,306 -2.80 106.54 1.53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財政部、經濟部。

    5.62 6.52

    0.70

    -1.57

    10.63

    3.80

    2.06

    2.20

    4.02

    0.72 1.48

    22,54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年

    經濟成長率(%) 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美元) %

    美元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

  • ▲10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1.40%;基本工資為 20,008元。

    105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05.10 較 104 年上漲 1.40%,主因為受外食費、穀類及其製品

    等上漲影響,致食物類上漲 5.24%,惟燃氣、電費及油料費,分別下跌 15.47%、6.11%及 5.88%,

    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之核心 CPI 上漲 0.84%。105 年躉售物價指數(WPI)

    84.80 較 104年下跌 2.99%,其中國產內銷品跌 3.23%,進口品跌 3.08%,出口品跌 2.71%。

    依勞動基準法第 21條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旨在保障勞工基本

    生活並維持其購買能力。104 年 7 月基本工資調整為每月 20,008 元,105 年 10 月時薪調整為每小

    時為 126元。

    物價指數增減率

    主要勞動經濟指標(二)

    單位:%、元、小時

    年 別 消費者物價 指 數 增 減 率

    躉售物價 指 數 增 減 率

    製造業勞動 生產力指數 增 減 率

    製造業單位 產出勞動成本 指數增減率

    工業及服務業 每人每月薪資

    工業及服務業 每人每月工時 基本工資

    增減率 增減率 月薪 時薪

    95年 0.60 5.63 4.07 -1.89 43,488 0.76 180.9 -0.55 15,840 66

    96年 1.80 6.47 7.23 -5.00 44,392 2.08 180.4 -0.28 17,280 95

    97年 3.52 5.14 -0.12 1.50 44,367 -0.06 179.7 -0.39 17,280 95

    98年 -0.86 -8.73 1.13 -7.57 42,182 -4.92 176.7 -1.67 17,280 95

    99年 0.96 5.46 15.51 -11.20 44,359 5.16 181.1 2.49 17,280 95

    100年 1.42 4.32 3.22 1.17 45,508 2.59 178.7 -1.33 17,880 98

    101年 1.93 -1.16 -0.66 2.25 45,589 0.18 178.4 -0.17 18,780 103

    102年 0.79 -2.43 0.03 0.27 45,664 0.16 177.0 -0.78 19,047 109

    103年 1.20 -0.57 4.12 -1.40 47,300 3.58 177.9 0.51 19,273 115

    104年 -0.31 -8.84 -0.91 6.22 48,490 2.52 175.3 -1.46 20,008 120

    105年 1.40 -2.99 5.74 -0.71 48,790 0.62 169.5 -3.31 20,008 12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勞動部。 說 明: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薪資自 98年起涵蓋範圍新增「教育服務業(僅含其他教育及教育輔助服務業)」。

    1.40

    -2.99

    -10.0

    -5.0

    0.0

    5.0

    10.0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年

    % 消費者物價增減率 躉售物價增減率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4

  •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5

  • 貳、人力資源統計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6

  • 貳、人力資源統計 一、人口概況

    ▲105 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 2,354 萬人,總人口增加率 2.03‰,扶老比持續增加至 17.96%。

    105 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 2,354 萬人,總人口增加率為 2.03‰,較 104 年下降 0.46 個千分

    點。依人口結構觀察,工作年齡人口(15~64 歲)為 1,729 萬人,占總人口之 73.46%,幼年人口

    (0~14 歲)314 萬人占 13.35%,65 歲以上者則為 311 萬人占 13.20%,與 95 年結構比較,工作

    年齡人口及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分別上升 1.58 及 3.20 個百分點,幼年人口則下降 4.77 個百分點。

    由於醫療技術進步壽命延長及少子女化影響,105 年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 1.17 人,扶

    老比持續增加至 17.96%,扶幼比減少至 18.17%。扶養比自 102年轉折上升後,105年續升至 36.13%,

    亦即平均每位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 0.36 個依賴(包括老年及幼年)人口,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仍屬於

    較低者。

    人口成長率及 65 歲以上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變動

    年底別

    總人口 按年齡(萬人)

    扶養比 (%)

    育齡婦女 平均每人 生育數 (人)

    (萬人) 增減率 (‰) 0~14 歲 15~64 歲 65歲以上

    扶幼比 扶老比

    %

    95 年 2,288 4.66 415 1,644 229 10.00 39.12 25.21 13.91 1.12

    96 年 2,296 3.58 403 1,658 234 10.21 38.43 24.30 14.13 1.10

    97 年 2,304 3.43 391 1,673 240 10.43 37.70 23.34 14.36 1.05

    98 年 2,312 3.59 378 1,688 246 10.63 36.93 22.38 14.56 1.03

    99 年 2,316 1.83 362 1,705 249 10.74 35.85 21.26 14.59 0.90

    100 年 2,322 2.71 350 1,719 253 10.89 35.07 20.37 14.70 1.07

    101 年 2,332 3.91 341 1,730 260 11.15 34.74 19.72 15.03 1.27

    102 年 2,337 2.47 335 1,733 269 11.53 34.85 19.31 15.55 1.07

    103 年 2,343 2.58 328 1,735 281 11.99 35.08 18.89 16.19 1.17

    104 年 2,349 2.49 319 1,737 294 12.51 35.28 18.36 16.92 1.18

    105 年 2,354 2.03 314 1,729 311 13.20 36.13 18.17 17.96 1.17 資料來源:內政部。 說 明:扶養比=(0~14 歲人口+65 歲以上人口)÷(15~64 歲人口)× 100 =扶幼比+扶老比。

    4.66 3.58 3.43 3.59

    1.83 2.71

    3.91

    2.47 2.58 2.49 2.03

    13.2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0.0

    2.0

    4.0

    6.0

    8.0

    10.0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年

    % ‰ 人口成長率(‰)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7

  • 二、人力資源 ▲105 年勞動力參與率為 58.75%,就業人數 1,126.7 萬人,失業率 3.92%。

    105 年全球經濟情勢仍屬疲弱,我國全年就業人數平均為 1,126 萬 7 千人,較 104 年增加 6 萬9 千人或 0.62%。失業率自 98 年 5.85%高峰下降後,105 年為 3.92%,較 104 年上升 0.14 個百分點。

    105 年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 58.75%,較 104 年上升 0.10 個百分點。近年來受高等教育普及影響,105 年大專及以上勞動力占全體勞動力比率增為 49.60%,較 95 年大幅增加 12.88 個百分點;依年齡結構分,雖勞動力主力與 10 年前相同皆為壯年族群(25~44 歲),然由於整體人口結構轉變,中高齡勞動力(45~64 歲)所占比重由 30.31%增至 36.84%,增加 6.53 個百分點。

    105 年人力資源總覽 勞動力年齡結構

    人力資源概況 單位:千人

    年平均 15 歲以上 民 間 人 口 勞動力

    非勞動力 勞動力 參與率 (%)

    失業率 (%) 就業者 失業者

    95 年 18,166 10,522 10,111 411 7,644 57.92 3.91 96 年 18,392 10,713 10,294 419 7,679 58.25 3.91 97 年 18,623 10,853 10,403 450 7,770 58.28 4.14 98 年 18,855 10,917 10,279 639 7,937 57.90 5.85 99 年 19,062 11,070 10,493 577 7,992 58.07 5.21

    100 年 19,253 11,200 10,709 491 8,053 58.17 4.39 101 年 19,436 11,341 10,860 481 8,096 58.35 4.24 102 年 19,587 11,445 10,967 478 8,142 58.43 4.18 103 年 19,705 11,535 11,079 457 8,170 58.54 3.96 104 年 19,842 11,638 11,198 440 8,204 58.65 3.78 105 年 19,962 11,727 11,267 460 8,235 58.75 3.9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範圍為臺灣地區(不含金門縣及連江縣),本章節以下各表同。 說 明:1.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占 15 歲以上民間人口之比率。

    2.失業率:失業者占勞動力之比率。

    7.90

    7.78

    9.55

    53.06

    56.23

    58.52

    36.84

    34.23

    30.31

    2.21

    1.76

    1.61

    0% 20% 40% 60% 80% 100%

    105年平均

    100年平均

    95年平均

    15-24歲 25-44歲 45-64歲 65歲以上

    15歲以上民間人口 1,996.2萬人

    勞動力 1,172.7萬人

    非勞動力 823.5萬人

    就業者 1,126.7萬人

    失業者 46.0萬人

    勞參率 58.75%

    失業率 3.92%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8

  • 三、就業

    ▲105 年就業人數 1,126.7 萬人,男性占 55.62%,高於女性之 44.38%,年齡以 25~44 歲 596.8

    萬人最多,大學及以上就業人數較 10年前大幅增加 181.9萬人。

    105年就業人數 1,126萬 7千人,其中男性為 626萬 7千人(占 55.62%),多於女性之 500萬

    人(占 44.38%),惟女性就業人數較 95 年增加 16.26%,遠高於男性的 7.86%;就年齡觀察,以

    25~44歲之壯年就業者 596萬 8千人(占 52.97%)最多,45~64歲者 422萬 7千人(占 37.52%)

    居次,10年來 45~64歲就業者增達 35.68 %,而 15~24歲就業者則減少 9.76%。

    受高等教育普及影響,就業者之教育結構與 10年前明顯不同,大學及以上就業人數由 95年 195

    萬 1 千人增至 105 年 377 萬人,大幅增加 181 萬 9 千人,占就業者比率由 19.30%增為 33.46%,

    反之國中及以下者則由 277萬人降為 200萬 9千人,比重由 27.40%降為 17.83%。

    就業者之教育程度

    就業者-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分

    單位:千人

    年平均 合計 按性別分 按年齡分 按教育程度分

    男 女 15~24歲

    25~44 歲

    45~64 歲

    65歲 以上

    國 中 及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 學 及以上

    95年 10,111 5,810 4,301 902 5,925 3,116 169 2,770 3,631 1,759 1,951

    96年 10,294 5,868 4,426 870 5,973 3,264 187 2,689 3,680 1,764 2,161

    97年 10,403 5,902 4,501 821 5,999 3,392 191 2,560 3,667 1,787 2,389

    98年 10,279 5,776 4,502 749 5,906 3,430 194 2,392 3,551 1,767 2,568

    99年 10,493 5,880 4,613 758 5,963 3,573 199 2,361 3,583 1,798 2,752

    100年 10,709 6,006 4,702 763 6,016 3,732 197 2,312 3,645 1,814 2,938

    101年 10,860 6,083 4,777 780 6,020 3,854 206 2,268 3,674 1,812 3,106

    102年 10,967 6,116 4,851 782 6,012 3,954 219 2,226 3,661 1,807 3,273

    103年 11,079 6,166 4,913 774 5,985 4,083 237 2,124 3,675 1,805 3,474

    104年 11,198 6,234 4,964 796 5,990 4,162 250 2,061 3.692 1,805 3,640

    105年 11,267 6,267 5,000 814 5,968 4,227 258 2,009 3,688 1,801 3,77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2,770

    3,631

    1,759 1,951

    2,312

    3,645

    1,814

    2,938

    2,009

    3,688

    1,801

    3,77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國中及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學及以上

    千人

    95年

    100年

    105年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9

  • ▲105年就業人數以服務業部門 666.7萬人最多,工業部門 404.3萬人居次。

    105年就業人數以服務業部門 666萬 7千人最多,工業部門 404萬 3千人居次,農業部門則為

    55萬 7千人;與 95年比較,服務業部門就業者占全體就業者比重由 57.92%提高為 59.17%,上升

    1.25個百分點,而工業部門就業者比重則持續下降,由 36.59%降至 35.88%,下降 0.71個百分點,

    農業部門亦由 5.48%降至 4.95%,下降 0.53個百分點。

    以行業別觀察,105年就業者人數以製造業 302萬 8千人最多,批發及零售業 185萬 3千人居

    次,營造業 89 萬 9 千人居第三;近 3 年人數增加幅度以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增加 8.02%、支

    援服務業增加 4.77%、住宿及餐飲業增加 4.28%較高,而人數減少者為公共行政及國防減 1.18%,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減 0.46%。

    就業人數產業結構 就業人數行業結構

    就業者-按行業分

    行業別 103年 (千人)

    104年 (千人)

    105年 (千人)

    105年較 103年 人數增減% % % %

    總計 11,079 100.00 11,198 100.00 11,267 100.00 1.70

    農業部門 548 4.95 555 4.95 557 4.95 1.68

    工業部門 4,004 36.14 4,035 36.03 4,043 35.88 0.97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4 0.04 4 0.04 4 0.03 1.34 製造業 3,007 27.14 3,024 27.00 3,028 26.87 0.69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9 0.26 30 0.27 30 0.27 3.57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82 0.74 82 0.73 82 0.73 - 0.46 營造業 881 7.96 895 7.99 899 7.98 1.98

    服務業部門 6,526 58.91 6,609 59.02 6,667 59.17 2.15

    批發及零售業 1,825 16.47 1,842 16.45 1,853 16.45 1.52 運輸及倉儲業 433 3.90 437 3.90 440 3.90 1.67 住宿及餐飲業 792 7.15 813 7.26 826 7.33 4.28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241 2.18 246 2.20 249 2.21 3.09 金融及保險業 416 3.76 420 3.75 424 3.77 1.96 不動產業 98 0.89 100 0.89 100 0.89 2.37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354 3.19 362 3.23 368 3.26 3.98 支援服務業 273 2.47 281 2.51 286 2.54 4.77 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 378 3.41 375 3.35 374 3.32 -1.18 教育服務業 645 5.82 650 5.80 652 5.79 1.09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432 3.90 438 3.91 444 3.94 2.73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95 0.86 99 0.89 103 0.91 8.02 其他服務業 543 4.90 546 4.87 547 4.86 0.7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說 明:依據「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 9次修訂)」編製。

    4.95%

    5.06%

    5.48%

    35.88%

    36.34%

    36.59%

    59.17%

    58.60%

    57.92%

    0% 20% 40% 60% 80% 100%

    105年

    100年

    95年

    農業部門 工業部門 服務業部門

    10,111千人

    10,709千人

    11,267千人

    其他 35.58%

    批發及零售業 16.45%

    製造業 26.87%

    教育服務業 5.79%

    住宿及餐飲業 7.33%

    營造業 7.98%

    105年

    11,267千人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0

  • ▲105年就業人數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占全體就業者 31.11%居首,近 10

    年則以專業人員增加 55.8萬人最多。

    就職業觀察,105 年就業人數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 350 萬 6 千人,占

    全體就業者 31.11%居首,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220萬 6千人(占 19.58%)次之,技術員及助理專

    業人員 202萬 9千人(占 18.01%)居第三,專業人員 138萬 9千人(占 12.32%)、事務支援人員

    125萬 7千人(占 11.16%)分居四、五。

    近 10 年各職業之就業人數,以專業人員增加 55 萬 8 千人最多,增幅亦最高達 67.00%,其次

    為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增加 28萬人或增加 14.52%。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則減少 7萬 1千人

    或減 15.68%,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減少 4萬 1千人或減 7.71%。

    就業人數職業結構

    就業者-按職業分

    職業別 95年

    (千人)

    100年 (千人)

    105年 (千人)

    105年較 95年增減

    % % % 人數(千人) %

    總 計 10,111 100.00 10,709 100.00 11,267 100.00 1,156 11.43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452 4.47 435 4.06 381 3.38 -71 -15.68

    專業人員 831 8.22 1,195 11.16 1,389 12.32 558 67.00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1,929 19.08 1,957 18.27 2,029 18.01 100 5.18

    事務支援人員 1,138 11.26 1,188 11.09 1,257 11.16 119 10.46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1,926 19.05 2,086 19.48 2,206 19.58 280 14.52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541 5.35 496 4.63 500 4.43 -41 -7.71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

    3,293 32.56 3,352 31.30 3,506 31.11 213 6.4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說 明:依據「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第 6次修訂)」編製。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3.38%

    事務支援人員 11.16%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18.01%

    專業人員 12.32%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 31.11%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4.43%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19.58%

    105年

    11,267千人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1

  • 四、失業

    ▲105年失業率平均為 3.92%,較 104年上升 0.14個百分點;男性失業率高出女性 0.62個百分點,

    青少年失業率 12.12%高於其他年齡層,大學教育程度失業率為 5.38%高於其他教育程度。

    105年全年失業率平均為 3.92%,較 104年上升 0.14個百分點,其中男性失業率為 4.19%,較

    女性 3.57%高出 0.62個百分點。

    按年齡層觀察,由於青少年(15~24歲)高等教育在學率偏高,俟畢業踏出校門,多數畢業生

    同時進入職場,對工作內容與希望待遇皆處於磨合階段,轉換工作頻率較高,致失業率 12.12%高於

    其他年齡層,其次為 25~44歲者 4.08%,45~64歲者則為 2.15%。

    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以大學 5.38%最高,其次依序為高中(職)者 3.90%、國中及以下者 3.09%、

    研究所 3.00%,專科 2.91%最低。

    近 5年各月失業率趨勢

    失業率-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分 單位:%

    年平均 合計 按性別分 按年齡分 按教育程度分

    男 女 15~24 歲

    25~44 歲

    45~64 歲

    國 中 及以下

    高中 (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

    95年 3.91 4.05 3.71 10.31 3.79 2.31 3.21 4.36 3.55 4.36 …

    96年 3.91 4.05 3.72 10.65 3.86 2.24 3.22 4.31 3.36 4.51 …

    97年 4.14 4.39 3.83 11.81 4.02 2.54 3.76 4.34 3.44 4.78 …

    98年 5.85 6.53 4.96 14.49 5.93 3.90 5.84 6.19 4.96 5.98 …

    99年 5.21 5.80 4.45 13.09 5.35 3.39 4.83 5.58 4.33 5.62 …

    100年 4.39 4.71 3.96 12.47 4.46 2.64 3.69 4.66 3.40 5.79 2.97

    101年 4.24 4.49 3.92 12.66 4.38 2.31 3.52 4.22 3.18 5.90 3.49

    102年 4.18 4.47 3.80 13.17 4.27 2.25 3.53 4.11 3.11 5.81 3.29

    103年 3.96 4.27 3.56 12.63 4.13 2.09 3.20 3.83 3.09 5.58 2.97

    104年 3.78 4.05 3.44 12.05 3.95 1.99 2.77 3.83 2.75 5.34 2.94

    105年 3.92 4.19 3.57 12.12 4.08 2.15 3.09 3.90 2.91 5.38 3.0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說 明:99年以前「大學」係含研究所。

    3.5

    4.0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

    101年(4.24%)

    102年(4.18%)

    103年(3.96%)

    104年(3.78%)

    105年(3.92%)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2

  • ▲105年失業人數為 46萬人,失業原因以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者 16.2萬人最多,占 35.21%。

    105年失業人數為 46萬人,失業原因以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 16萬 2千人最多,占 35.21%,

    其次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 12萬 1千人,占 26.30%,初次尋職者 10萬 9千人,占 23.72%

    居第三。與上年比較,失業人數增加 2 萬人或 4.44%,其中初次尋職者與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

    業而失業者分別增加 8千人與 5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亦增加 3千人。

    依年齡觀察,失業者以 25~44 歲者計 25萬 4 千人最多,15~24 歲者 11 萬 2 千人次之;依教

    育程度來看,以大學及以上失業者 19 萬 2 千人最多,高中(職)15 萬人次之;其主要失業原因,

    國中及以下者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占 4 成 1,高中(職)者及專科者均為對原有工作不滿

    意,分占該教育程度失業者 4 成 1 及 4 成,而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則以初次尋職居首占 4 成 3,對原

    有工作不滿意占 3成 4。

    失業者失業原因結構

    失業原因-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分 單位:千人

    項 目 別 總 計 初 次 尋職者

    非 初 次 尋 職 者

    小 計 工作場所業務 緊縮或歇業

    對原有工作 不滿意

    季節性或臨時性 工作結束

    健康 不良 其 他

    104年 440 101 339 116 161 44 9 10

    105年 460 109 351 121 162 47 10 11

    男 274 61 213 80 94 28 6 5

    女 185 48 137 40 68 19 4 7

    年齡

    15~24歲 112 72 40 7 26 4 1 2

    25~44歲 254 37 217 69 117 20 6 6

    45~64歲 93 0 93 45 18 23 4 3

    教育程度

    國中及以下 64 2 62 26 14 18 3 2

    高中(職) 150 18 131 49 61 14 4 4

    專科 54 6 48 20 22 4 1 1

    大學及以上 192 83 109 26 65 11 2 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說 明:65歲以上失業人數不及 1千人。

    對原有工作不滿意 35.21%

    健康不良 2.16% 其他 2.46%

    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 10.15%

    初次尋職者 23.72%

    工作場所務緊縮或歇業 26.30%

    105年

    460千人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3

  • ▲105年平均失業週數 25.1週,較 104年增加 0.1週,初次尋職者 26.9週,非初次尋職者 24.5週。

    105年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 25.1週,較 104年增加 0.1週,其中初次尋職者為 26.9週,較 104

    年增加 0.3 週,非初次尋職者為 24.5 週,與 104年持平。就年齡別而言,以 15~24歲青少年平均

    失業週數 19.9週最短,其次依序為 45~64歲 26.1週,25~44歲 27.0週。

    依教育程度觀察,以國中及以下者失業週數為 21.0週最短,其次依序為大學及以上程度者 24.8

    週、高中(職)者 26.2週、專科者為 27.9週。

    失業者之失業週數-按年齡分

    失業者-按年齡、教育程度分

    單位:千人

    項目別 總計 失業期間 平均失業

    週 數 (週) 1~2週 3~4週 5~13週 14~26週 27~52週 53週以上

    104年 440 45 49 121 79 76 69 25.0

    105年 460 57 53 122 72 88 69 25.1 初次尋職 109 11 11 31 18 19 19 26.9 非初次尋職 351 46 42 91 54 68 50 24.5

    年齡 15~24歲 112 14 14 36 20 18 10 19.9 25~44歲 254 27 27 66 41 50 43 27.0 45~64歲 93 16 11 20 11 20 16 26.1

    教育程度 國中及以下 64 12 10 15 7 12 8 21.0 高中(職) 150 19 17 36 24 30 24 26.2 專科 54 6 5 15 7 12 9 27.9 大學及以上 192 20 20 56 35 34 28 24.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說 明:65歲以上失業人數不及 1千人。

    25.1

    19.9

    27.0

    26.1

    0

    5

    10

    15

    20

    25

    30

    35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年

    全體 15-24歲 25-44歲 45-64歲 週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4

  • 五、部分工時工作

    ▲105年 5月部分工時受僱者有 36.4萬人,占總受僱者之 4.09%,以女性、青少年及高齡者、基層

    技術工及勞力工居多。

    105 年 5 月我國部分工時就業者為 41.1 萬人,占總就業者之 3.65%,其中部分工時受僱者有

    36.4 萬人,占總受僱者之 4.09%。

    按性別觀察,女性從事部分工時工作的比率明顯高於男性,男性部分工時受僱者為 15.0 萬人,

    占男性總受僱者之 3.19%,女性部分工時受僱者為 21.4萬人,占女性總受僱者之 5.10%。

    按年齡觀察,以青少年及高齡者之部分工時受僱者的比率較高,「15~24 歲」部分工時受僱者

    占該年齡層受僱者之 17.18%,「65歲以上」占 16.99%。

    按職業別觀察,以「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之部分工時受僱者比率較

    高,分別為 13.37%、9.86%。

    部分工時受僱者年齡結構

    部分工時就業者及受僱者人數-按性別、年齡、職業別分 單位:千人、%

    項目別 總就業者 部分工時就業者 總受僱者 部分工時受僱者

    (千人) (千人) 占總就業者 (千人) (千人) 占總受僱者比率 比率

    101年 5月 10,834 391 3.61 8,464 346 4.09 102年 5月 10,939 400 3.66 8,582 354 4.12 103年 5月 11,052 397 3.60 8,708 353 4.05 104年 5月 11,179 405 3.62 8,839 358 4.05 105年 5月 11,247 411 3.65 8,906 364 4.09 性 男性 6,260 170 2.72 4,702 150 3.19 別 女性 4,987 241 4.83 4,204 214 5.10

    年 齡 別

    15~24歲 800 133 16.57 753 129 17.18 25~34歲 2,870 46 1.62 2,611 41 1.58 35~44歲 3,096 69 2.23 2,612 62 2.36 45~54歲 2,734 80 2.92 1,990 65 3.26 55~64歲 1,489 66 4.42 874 56 6.42 65歲以上 257 17 6.70 66 11 16.99

    職 業 別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382 2 0.61 278 1 0.25 專業人員 1,386 61 4.43 1,278 53 4.13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2,025 17 0.86 1,816 14 0.78 事務支援人員 1,255 32 2.51 1,154 29 2.48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2,198 147 6.70 1,380 136 9.86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501 7 1.43 34 3 8.53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1,483 36 2.39 1,162 27 2.35 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1,396 29 2.11 1,237 26 2.08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621 79 12.73 566 76 13.3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 說 明:部分工時工作者係指受僱者每週應工作時數低於場所單位規定之正常上班時數,若場所單位未規定正常上班時數,原則上

    為非旺季或淡季期間之平均每週工作時數低於 35小時者;自僱身分者則由其自行認定。

    105年 5月

    364千人

    65歲以上 3.08%

    15~24歲 35.52%

    25~34歲 11.31%

    35~44歲 16.90% 45~54歲

    17.80%

    55~64歲 15.40%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5

  • 六、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

    ▲105年 5月我國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為 60.7萬人,占總受僱者之 6.81%,以青少年、基層技

    術工及勞力工居多。

    105 年 5 月我國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就業者為 62.1 萬人,占總就業者之 5.52%,其中受僱者有

    60.7萬人,占總受僱者之 6.81%。

    按性別觀察,兩性從事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的比率相當,其中男性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

    34.5萬人,占男性受僱者之 7.33%,女性為 26.2萬人,占女性受僱者之 6.24%。

    按年齡觀察,以青少年及高齡者之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的比率較高,其中「15~24歲」為

    22.36%,「65歲以上」占 13.26%,「55~64歲」占 9.16%。

    按職業別觀察,「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為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比率 30.38%較高,其次為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之 12.45%。

    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年齡結構

    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就業者及受僱者人數-按性別、年齡、職業別分 單位:千人、%

    項目別 總就業者 (千人)

    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就業者 總受僱者 (千人)

    臨時性或人力派遣 受僱者

    (千人) 占總就業 者比率 (千人)

    占總受僱者比率

    101年 5月 10,834 574 5.29 8,464 559 6.61 102年 5月 10,939 590 5.39 8,582 583 6.79 103年 5月 11,052 598 5.41 8,708 588 6.75 104年 5月 11,179 612 5.47 8,839 601 6.80 105年 5月 11,247 621 5.52 8,906 607 6.81 性別 男性 6,260 352 5.62 4,702 345 7.33 女性 4,987 269 5.39 4,204 262 6.24

    年齡別

    15~24歲 800 169 21.15 753 168 22.36 25~34歲 2,870 99 3.45 2,611 97 3.73 35~44歲 3,096 118 3.81 2,612 114 4.38 45~54歲 2,734 142 5.19 1,990 138 6.93 55~64歲 1,489 89 5.59 874 80 9.16 65歲以上 257 9 3.66 66 9 13.26

    職業別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382 0 0.04 278 0 0.06 專業人員 1,386 53 3.85 1,278 51 3.99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2,025 17 0.82 1,816 17 0.91 事務支援人員 1,255 30 2.39 1,154 30 2.57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2,198 157 7.16 1,380 154 11.19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501 7 1.42 34 4 11.82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1,483 147 9.93 1,162 145 12.45 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1,396 35 2.54 1,237 34 2.78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621 173 27.92 566 172 30.3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

    105年 5月

    607千人

    65歲以上 1.44%

    15~24歲 27.75%

    25~34歲 16.04%

    35~44歲 18.85%

    45~54歲 22.73%

    55~64歲 13.19%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6

  • 七、非勞動力狀況

    ▲105年非勞動力為 823.5萬人,未參與勞動原因以料理家務者占 30.94%最高,高齡、身心障礙者

    30.11%居次。

    105年非勞動力為 823萬 5千人,由未參與勞動原因結構觀察,以料理家務者占 30.94%最高,

    其次為高齡、身心障礙者占 30.11%,求學及準備升學者占 24.82%居第三。

    若與 95年比較,非勞動力增加 59萬 1千人,依未參與勞動原因觀察,增加人數最多者為高齡、

    身心障礙者,達 35 萬 9 千人,所占比率增加 2.36 個百分點,其他原因如賦閒、退休、傷病、待役

    等增加 32 萬 4 千人居次,所占比率增加 3.29 個百分點;因求學及準備升學而未參與勞動者則減少

    14 萬 6 千人,所占比率下降 3.83 個百分點,因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亦減少 4 萬 9 千人,所占比率下

    降 0.78個百分點。

    非勞動力人數 未參與勞動之原因結構

    非勞動力-按未參與勞動原因分

    單位:千人

    年平均 總計 想工作

    而未找 工 作

    求 學 及 準備升學

    料理家務

    高 齡 、 身心障礙

    其他

    % % % % % %

    95年 7,644 100.00 198 2.59 2,190 28.65 2,445 31.98 2,121 27.75 691 9.03

    96年 7,679 100.00 191 2.49 2,187 28.48 2,386 31.06 2,146 27.95 769 10.01

    97年 7,770

    100.00 168

    2.16 2,178

    28.03 2,376

    30.57 2,211

    28.45 838

    10.78

    98年 7,937 100.00 177 2.23 2,197 27.68 2,366 29.81 2,305 29.03 893 11.25

    99年 7,992 100.00 161 2.02 2,167 27.11 2,364 29.58 2,350 29.41 950 11.88

    100年 8,053 100.00 152 1.89 2,168 26.92 2,395 29.74 2,369 29.42 969 12.03

    101年 8,096 100.00 150 1.85 2,159 26.67 2,406 29.72 2,405 29.71 975 12.04

    102年 8,142 100.00 152 1.87 2,125 26.10 2,428 29.82 2,442 29.99 995 12.22

    103年 8,170 100.00 144 1.76 2,089 25.57 2,490 30.48 2,434 29.80 1,013 12.40

    104年 8,204 100.00 147 1.79 2,063 25.15 2,516 30.67 2,462 30.01 1,016 12.38

    105年 8,235 100.00 149 1.81 2,044 24.82 2,548 30.94 2,480 30.11 1,015 12.3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8,235

    7,500

    7,750

    8,000

    8,250

    8,500

    95 97 99 101 103 105

    千人

    其他 12.32%

    高齡、身心障礙

    30.11%

    求學及準備升學

    24.82%

    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

    1.81% 料理家務

    30.94%

    105年 8,235千人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7

  • 參、性別勞動統計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8

  • 參、性別勞動統計 一、兩性薪資

    ▲105年女性平均時薪為男性之 8成 6,兩性薪資差距逐漸縮小。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男性每人每月薪資為 52,824元,工時為 171.7小時,平均時薪為 308元。

    女性薪資為 44,168 元,工時為 166.9 小時,平均時薪為 265 元,是男性平均時薪之 86.0%,兩性

    薪資差距為 14.0%。

    兩性薪資因工作性質、年資、學經歷及職位不同,存在差異,觀察近 10 年兩性薪資差距,由

    95年之 18.8%降至 105年之 14.0%,顯示兩性薪資差距逐漸縮小。

    兩性薪資及差距

    我國兩性薪資差距

    年 別

    男性 女性 女/男 平均時薪比 (男性=100)

    (%)

    薪資 (元) (1)

    工時 (小時)

    (2)

    平均時薪 (元/小時)

    (1)/(2)

    薪資 (元) (3)

    工時 (小時)

    (4)

    平均時薪 (元/小時)

    (3)/(4)

    兩性差距 男-女(%)

    95年 48,015 183.0 262 38,032 178.5 213 81.2 18.8

    96年 48,874 182.5 268 39,016 178.0 219 81.8 18.2

    97年 48,994 181.9 269 38,829 177.1 219 81.4 18.6

    98年 46,376 178.4 260 37,206 174.8 213 81.9 18.1

    99年 48,716 183.3 266 39,195 178.4 220 82.7 17.3

    100年 50,045 181.2 276 40,160 175.7 229 82.8 17.2

    101年 49,935 180.7 276 40,486 175.6 231 83.4 16.6

    102年 49,931 179.5 278 40,673 174.2 233 83.9 16.1

    103年 51,464 180.3 285 42,481 175.0 243 85.0 15.0

    104年 52,653 177.6 296 43,709 172.5 253 85.5 14.5

    105年 52,824 171.7 308 44,168 166.9 265 86.0 14.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 說 明:薪資=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工時=正常工時+加班工時。

    0

    10

    20

    30

    40

    50

    6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年

    % 元

    女性薪資(元/小時)

    兩性平均時薪差距 男-女(%)

    男性薪資(元/小時)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19

  • 二、兩性工時

    ▲105年女性每人每月工時平均為 166.9小時,低於男性之 171.7小時,主要差距為加班工時。

    105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工時平均為 169.5 小時,較 104 年減少 5.8 小時。按性

    別觀察,女性受僱者每人每月工時平均為 166.9 小時,較男性之 171.7 小時低 4.8 個小時,主要原

    因為女性加班工時低於男性所致。

    依行業別觀察,105 年女性受僱者每人每月工時較長為「其他服務業」186.4 小時、「製造業」

    172.8 小時、「礦業及土石採取業」169.7 小時等三行業,而工時最短之行業為「教育服務業」135.6

    小時。兩性工時差距,以支援服務業(男性較女性多 25.6 小時)、教育服務業(女性較男性多 9.2

    小時)差距較大。

    105年各行業每人每月工時

    兩性每人每月工時之比較 單位:小時

    年 別 工時 正常工時 加班工時

    總計 男性 女性 總計 男性 女性 總計 男性 女性

    95年 180.9 183.0 178.5 171.8 172.3 171.3 9.1 10.7 7.2

    96年 180.4 182.5 178.0 171.4 171.8 170.9 9.0 10.7 7.1

    97年 179.7 181.9 177.1 171.5 172.2 170.7 8.2 9.7 6.4

    98年 176.7 178.4 174.8 170.4 171.1 169.7 6.3 7.3 5.1

    99年 181.1 183.3 178.4 172.3 173.1 171.3 8.8 10.2 7.1

    100年 178.7 181.2 175.7 170.3 171.2 169.2 8.4 10.0 6.5

    101年 178.4 180.7 175.6 170.4 171.1 169.5 8.0 9.6 6.1

    102年 177.0 179.5 174.2 168.6 169.4 167.7 8.4 10.1 6.5

    103年 177.9 180.3 175.0 169.3 170.2 168.2 8.6 10.1 6.8

    104年 175.3 177.6 172.5 167.0 167.8 166.0 8.3 9.8 6.5

    105年 169.5 171.7 166.9 161.0 161.7 160.2 8.5 10.0 6.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0

    50

    100

    150

    200

    250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製造業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營造業

    批發及零售業

    運輸及倉儲業

    住宿及餐飲業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金融及保險業

    不動產業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教育服務業

    醫療保健服務業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其他服務業

    小時 小時 男性(左標) 女性(左標) 兩性工時差距(男-女)(右標)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0

  • 三、性別工作平等法實行情形

    ▲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已十餘年,政府仍持續強化各項措施。105年事業單位同意員工申請性別工

    作平等各項措施之比率大部分達 8成以上。

    105年事業單位同意員工申請各項假別之比率,「產假」94.7%、「安胎休養」91.8%、「流產

    假」91.7%、「陪產假」85.9%、「生理假」85.3%、「產檢假」82.6%、「育嬰留職停薪」80.5%、

    「家庭照顧假」77.1%。

    員工 30人以上事業單位會同意員工申請「為撫育未滿 3歲子女,得減少或調整工作時間」之比

    率占 84.2%。

    事業單位在提供育兒及托兒措施方面,員工 250 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設立「托兒服務機構」或提

    供「托兒措施」占 81.5%,較 91年提高 45.2個百分點;員工 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設立「托兒服

    務機構」或提供「托兒措施」占 51.6%。

    員工 30 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占 85.7%(含 82.3%有

    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及 3.5%沒有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較 91年提高 50.2 個百分點。

    事業單位有提供哺乳時間占 80.3%;另員工 250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設置「哺乳室或集乳室」占

    84.2%,較 91年提高 64.6 個百分點;員工 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設置「哺乳室或集乳室」占 78.7%。

    事業單位實施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之情形 單位:%

    項 目 別 有 提 供 比 率

    同意員工申請 (或有提供)比率

    91年 93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104年 105年 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

    (員工規模30人以上) 35.5 55.0 81.4 82.3 82.7 82.1 83.8 85.2 85.7

    生理假 17.3 27.5 45.4 45.6 45.6 47.0 85.7 85.2 85.3 安胎休養 … … … 39.0 41.1 45.6 90.9 89.4 91.8 產檢假 … … … … … … … 82.4 82.6 流產假 41.6 39.5 54.6 55.0 56.5 56.6 93.1 91.7 91.7 產 假 78.1 83.5 96.8 96.8 96.8 96.8 95.1 94.7 94.7 陪產假 29.0 42.8 57.8 57.7 59.0 59.8 85.6 85.6 85.9 為撫育未滿3歲子女,得減少或 調整工作時間 (員工規模30人以上)

    23.0 28.9 47.5 47.7 48.5 47.0 81.5 83.0 84.2

    家庭照顧假 … … … 37.2 38.3 37.7 71.8 74.7 77.1 (員工規模5人以上) … … 36.8 39.3 39.4 38.8 72.6 75.5 77.6 (員工規模30人以上) 34.0 35.4 62.9 63.6 66.0 66.6 88.2 89.6 91.3

    育嬰留職停薪 … … 40.7 40.8 42.7 45.9 75.5 79.2 80.5 設立「托兒服務機構」或提供「托兒措施」 (員工規模100人以上)

    (員工規模250人以上) …

    36.3 …

    38.1 …

    68.9 …

    77.3 …

    76.7 …

    79.1 …

    81.4 …

    81.5 51.6 81.5

    哺乳時間 … … … … … 37.3 77.3 78.1 80.3 設置「哺乳室或集乳室」 (員工規模100人以上) … … … … … … … … 78.7 (員工規模250人以上) 19.6 42.9 75.7 72.5 76.3 71.2 80.1 84.2 84.2 資料來源:勞動部「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說 明:1. 102年以前「有無提供」之問法易使廠商因勞工沒有提出需求而回答未提供之虞,故103年以後問項修正為「是否會

    同意員工申請」。 2.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設立「托兒服務機構」或提供「托兒措施」、設置「哺(集)乳室」係為事業單位有 提供比率。

    3.性別工作平等法於105年5月修正擴大至僱用100人以上事業單位須提供「托兒設施或措施」及設置「哺(集)乳室」,爰 上表實施情形區分為員工規模100人以上及250人以上。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1

  • 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核付情形

    ▲105年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初次核付件數 92,268件,較 104年減少 0.08%;總核付件數 499,168

    件,核付金額為 91.7億元。

    被保險人於保險年資合計滿 1 年以上,子女滿 3 歲前可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被保險人

    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 6 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公教人員採平均保險俸(薪)給、軍人採平均保

    險基數)60%計算,於留職停薪期間按月發給,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 6個月,一次發給一人為限,

    父母應分別請領。另為即時紓緩勞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之經濟壓力,104 年 5 月 14 日修正發放方

    式,由按月於「期末」發給改為「期初」發給,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105 年育嬰留職停薪

    津貼總核付件數 499,168件,核付金額為 91.7億元,分別較 104年增加 0.29%及 2.15%。

    105年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初次核付件數 92,268件,較 104年減少 74件或 0.08%,依性別觀察,

    女性 76,632 件,占 83.05%,男性 15,636 件,占 16.95%;依申請人身分觀察,勞工 85,655 件,

    占 92.83%,公教人員 6,036 件,占 6.54%,軍人 577件,占 0.63%。

    105年勞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初次核付件數 85,655件,其中女性 70,746件,男性 14,909

    件;依年齡觀察,以 30~34歲者 37,161件,占 43.38%最多,其次為 35~39歲 21,802件,占 25.45%。

    自 98年 5月開辦起累計初次核付件數 459,776件。

    105年勞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初次核付件數

    5,776件

    31,385件

    04,0008,000

    12,00016,00020,00024,00028,00032,00036,00040,000

    15~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64

    男 女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核付情形-按保險類別及性別分

    單位:件、千元

    項目別 初次核付件數 核付件數

    核付金額 計 男 女 計 男 女

    103年 73,899 11,620 62,279 387,924 61,581 326,343 6,865,367

    104年 92,342 14,943 77,399 497,729 79,808 417,921 8,974,116

    105年 92,268 15,636 76,632 499,168 84,252 414,916 9,167,379

    就業保險 85,655 14,909 70,746 461,808 80,271 381,537 8,607,505

    公教人員保險 6,036 550 5,486 33,984 2,990 30,994 520,070

    軍人保險 577 177 400 3,376 991 2,385 39,804 資料來源:臺灣銀行、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說 明:勞工、公教人員及軍人,分別自 98年 5月 1日、98年 8月 1日及 99年 5月 14日起,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2

  • 五、受僱者因性別在職場上遭受不平等待遇情形

    ▲105年女性受僱者因性別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待遇以「調薪幅度」占 4.5%最高,男性則以「工作分

    配」占 2.8%最高。兩性不平等待遇差距最大為「調薪幅度」,女性為 4.5%,高於男性之 1.1%,

    差距 3.4個百分點。

    105年女性受僱者最近一年因性別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待遇以「調薪幅度」占 4.5%最高,其次為

    「陞遷」占 3.2%,「考績、考核」及「求職」再次,分別占 2.6%、2.5%。歷年各項因性別而遭受

    不平等待遇多呈現下降趨勢。

    男性受僱者最近一年因性別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待遇以「工作分配」占 2.8%最高,其次為「求職」

    及「考績、考核」,分別占 1.6%、1.5%。歷年各項因性別而遭受不平等待遇變動不大。

    兩性因性別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待遇差距最大為「調薪幅度」,女性高於男性 3.4個百分點,其次

    為「陞遷」相差 2.3個百分點,「育嬰留職停薪」、「考績、考核」亦相差 1.2及 1.1個百分點。

    受僱者因性別在職場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之比率

    單位:%

    性別 年別 求職 工作 分配

    調薪 幅度

    考績 考核

    陞遷 訓練 進修

    資遣離職或解僱

    員工福利措施

    育嬰留職停薪

    退休 權利

    女性

    93年 4.5 6.0 9.5 6.3 8.2 3.7 … 4.8 … …

    94年 - 8.7 9.3 3.5 6.0 2.1 … 1.8 … …

    95年 3.0 6.2 9.0 2.4 5.3 1.1 3.1 3.8 … …

    96年 4.4 2.8 5.6 2.0 3.9 1.1 2.0 2.0 … …

    97年 1.8 2.9 3.4 2.3 3.2 1.6 1.4 1.8 … …

    98年 2.5 3.4 5.3 3.5 5.0 2.3 2.2 2.8 … …

    99年 3.4 3.7 5.6 3.2 3.8 1.9 1.3 1.8 … …

    100年 3.8 3.2 5.0 2.3 3.7 2.2 1.7 2.0 … …

    101年 3.2 3.6 4.5 2.8 3.6 1.8 1.3 1.9 … …

    102年 3.3 3.4 5.2 2.3 2.5 1.1 1.1 1.8 1.0 0.0

    104年 1.9 2.2 4.1 3.3 3.7 1.4 1.3 1.7 2.0 0.6

    105年 2.5 1.9 4.5 2.6 3.2 1.0 0.8 1.3 1.5 0.2

    105年較 104年 增減百分點

    0.6 -0.3 0.4 -0.7 -0.5 -0.4 -0.5 -0.4 -0.5 -0.4

    男性

    99年 1.4 2.5 1.7 0.7 0.8 1.1 0.7 0.7 … …

    100年 2.5 3.0 0.8 1.4 1.5 0.5 1.4 1.5 … …

    101年 1.8 2.5 1.1 0.6 1.0 0.7 0.8 1.6 … …

    102年 1.0 1.9 0.9 0.5 0.4 0.7 0.3 0.5 0.3 0.0

    104年 0.9 2.4 1.9 1.9 0.9 1.5 0.8 1.8 0.9 0.6

    105年 1.6 2.8 1.1 1.5 1.0 0.2 0.7 0.9 0.3 0.3

    105年較 104年 增減百分點

    0.7 0.4 -0.8 -0.4 0.1 -1.3 -0.1 -0.9 -0.6 -0.3

    105年女性較男性增減百分點 0.9 -0.9 3.4 1.1 2.3 0.8 0.2 0.4 1.2 -0.1

    資料來源:勞動部「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說 明:"…"代表無此項樣本資料。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3

  • 六、女性從事主管及專技人員比率之國際比較

    ▲我國女性擔任主管比率高於日、韓;專技人員比率和德國相當,高於日、韓、新加坡。

    2016年主要國家「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女性之比率以美國 43.8%為最高,其次為瑞典

    39.2%,我國為 26.8%,高於亞洲之日本 12.9%、韓國 9.7%,低於新加坡之 35.2%。

    2016 年女性擔任「專技人員」以美國占 57.0%最高,我國為 51.3%,和德國 51.4%相當,高

    於亞洲之韓國 48.0%、新加坡 47.8%、日本 46.9%。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女性之比率 單位:%

    項目別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中華民國 17.5 17.9 19.4 20.5 21.6 23.2 25.0 25.4 25.3 26.8

    韓國 8.8 9.5 8.6 9.4 10.1 11.0 11.4 11.1 10.5 9.7

    新加坡 30.4 31.4 31.3 34.3 33.9 33.8 33.7 33.9 34.0 35.2

    日本 9.2 9.3 10.7 11.1 11.4 11.0 11.2 11.3 12.4 12.9

    美國 42.7 42.7 42.7 43.0 43.1 43.7 43.4 43.7 43.6 43.8

    法國 37.8 38.5 38.1 38.5 39.3 39.3 36.0 32.7 31.7 32.9

    德國 28.7 29.2 29.7 29.9 30.3 28.6 28.9 29.0 29.3 29.3

    義大利 33.7 33.4 33.8 32.8 25.1 26.0 26.9 26.6 26.6 27.6

    英國 34.4 34.8 35.6 35.7 34.6 34.4 34.0 35.3 35.4 36.0

    荷蘭 28.0 28.1 28.5 28.6 29.3 28.8 24.6 25.4 26.0 25.4

    比利時 33.9 32.7 34.0 34.1 29.9 32.5 31.3 31.7 32.6 32.6

    瑞典 31.6 32.1 32.5 31.3 34.3 35.6 35.6 37.0 39.8 39.2

    瑞士 30.4 30.2 31.5 33.0 33.0 33.1 32.7 33.8 35.3 35.5

    挪威 31.6 31.5 34.0 34.4 31.5 32.2 32.8 35.4 36.0 37.6

    冰島 29.9 32.7 33.3 34.5 40.0 41.2 36.8 35.3 41.2 35.0

    專技人員女性之比率 單位:%

    項目別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中華民國 46.7 47.1 47.4 47.3 47.3 47.7 48.5 49.8 50.8 51.3

    韓國 44.1 43.4 44.5 44.4 44.9 45.3 46.4 47.0 48.1 48.0

    新加坡 45.7 45.6 46.0 44.5 46.3 45.7 46.3 47.1 47.6 47.8

    日本 46.2 46.6 45.0 46.0 46.1 46.2 46.2 46.2 46.8 46.9

    美國 56.2 56.7 57.5 57.4 57.1 57.2 57.1 57.2 57.2 57.0

    法國 48.4 48.9 49.4 49.1 46.8 47.3 48.1 49.6 50.5 50.5

    德國 51.2 51.1 51.6 51.8 49.9 50.7 50.9 51.2 51.4 51.4

    義大利 47.0 47.4 47.5 47.6 46.3 45.9 45.1 45.6 45.2 45.4

    英國 48.1 48.6 48.3 49.0 49.4 49.2 49.5 49.4 49.2 49.3

    荷蘭 50.0 49.7 49.9 50.2 47.1 47.2 48.6 48.5 48.8 48.9

    比利時 48.9 49.0 49.1 50.1 48.6 49.8 50.7 51.2 51.9 51.8

    瑞典 50.9 50.8 51.2 51.3 52.1 52.0 52.2 51.9 52.1 52.5

    瑞士 46.5 47.6 47.0 46.9 46.3 46.4 47.1 47.9 47.9 47.2

    挪威 51.1 51.5 51.7 51.2 48.0 48.2 48.6 51.6 52.0 52.3

    冰島 55.8 56.1 57.9 59.0 58.5 58.1 56.1 58.8 57.7 55.3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日本-勞働力調查 http://www.stat.go.jp/

    韓國-http://kosis.kr/eng/;新加坡-http://www.mom.gov.sg/; 美國-http://www.bls.gov/cps/tables.htm#charemp;其餘-ILOSTAT Database。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4

    http://www.stat.go.jp/data/roudou/longtime/03roudou.htmhttp://www.stat.go.jp/http://kosis.kr/eng/http://www.mom.gov.sg/statistics-publications/national-labour-market-information/statistics/Pages/employment.aspxhttp://www.mom.gov.sg/http://www.bls.gov/cps/tables.htm#charemp

  •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5

  • 肆、勞動關係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6

  • 肆、勞動關係 一、工會數及會員數

    ▲105年底工會 5,485家(含工會聯合組織),較 104年底增加 61家,會員人數 334萬 9千人,則

    較 104年底減少 1,818人。

    105年底工會 5,485家(含工會聯合組織),較 104年底增加 61家,會員人數 334萬 9千人,

    則較 104年底減少 1,818人,工會組成之工會聯合組織計 255家,其中企業及產業工會聯合組織 43

    家,職業工會聯合組織 108 家,綜合性工會聯合組織 104 家。企業工會 924 家,會員人數 55 萬 4

    千人;產業工會 179家,會員人數 8萬人;職業工會 4,127家,會員人數 271萬 5千人。

    企業工會及產業工會家數按行業別觀察,以製造業 571 家(會員 28 萬 7 千人)最多,運輸及

    倉儲業 117家(6萬 5千人)次之,金融及保險業 66家(6萬 6千人)居第三。依職業工會家數觀

    察,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1,115 家(會員 95 萬 9 千人)最多,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1,051 家(63

    萬 9千人)居次,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534家(24萬 6千人)居第三。

    105年底工會概況

    企業工會及產業工會、職業工會之家數與人數 105年底 單位:家、人

    企業工會及產業工會 家數 人數 職業工會 家數 人數

    總計 1,103 633,502 總計 4,127 2,715,200 農、林、漁、牧業 9 1,329 各業工人聯合會 24 49,379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0 2,437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1 687 製造業 571 286,627 專業人員 348 196,827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15 30,987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426 148,361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6 1,972 事務支援人員 154 38,621 營建工程業 13 4,429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1,051 639,417 批發及零售業 23 2,482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111 60,040 運輸及倉儲業 117 64,955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1,115 958,583 住宿及餐飲業 8 1,640 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363 377,269 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 44 66,990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534 246,016 金融及保險業 66 66,238 不動產業 3 104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14 2,072 支援服務業 7 147 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 48 21,897 教育業 43 67,364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26 6,167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22 1,059 其他服務業 58 4,606 資料來源:勞動部。

    工會聯合組織 255家

    綜合性工會聯合組織 104家 團體會員數 4,247家

    團體會員數 308家

    團體會員數 623家 職業工會聯合組織 108家

    企業及產業工會聯合組織 43家

    工會 5,230家

    職業工會 4,127家

    產業工會 179家

    企業工會 924家 會員人數 553,815人

    會員人數 79,687人

    會員人數 2,715,200人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7

  • 二、團體協約及勞資會議

    ▲105年底團體協約有效家數計 698家,事業單位及其事業場所曾召開勞資會議者計有 66,003家。

    團體協約係指雇主或有法人資格之雇主團體與依工會法成立之工會,約定勞動關係及相關事項

    為目的所簽訂的書面契約。105年底團體協約有效家數計 698家,其中企業工會 161家,產業工會

    342家,職業工會 195家;與 104年比較,增加 34家。

    依勞動基準法第 83條規定,為協調勞資關係,促進勞資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事業單位應依勞

    資會議實施辦法規定舉辦勞資會議,其事業場所勞工人數在 30 人以上者,亦應分別舉辦。累計至

    105年事業單位及其事業場所曾召開勞資會議者計有 66,003家,較 104年增加 9,798家或 17.43%,

    其中公營事業 684家,民間事業單位 65,319家。

    簽訂團體協約工會類型結構 公民營事業單位召開勞資會議結構

    團體協約概況-按工會分 勞資會議概況-按公民營事業單位分 單位:家

    年底別 總計 企業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95年 75 73 - 2

    96年 71 69 - 2

    97年 60 59 - 1

    98年 43 42 - 1

    99年 43 42 - 1

    100年 67 62 4 1

    101年 83 77 5 1

    102年 101 94 6 1

    103年 300 106 3 191

    104年 664 131 342 191

    105年 698 161 342 195

    資料來源:勞動部。 說 明:本表數字係依 100年5月 1日修訂生效之工會法分類統計。

    單位:家

    年底別 總計 公營 民營

    95年 7,494 429 7,065

    96年 16,607 441 16,166

    97年 22,115 466 21,649

    98年 24,164 492 23,672

    99年 28,953 505 28,448

    100年 34,423 532 33,891

    101年 38,541 576 37,965

    102年 42,773 577 42,196

    103年 48,769 609 48,160

    104年 56,205 659 55,546

    105年 66,003 684 65,319

    產業工會

    49.00%

    職業工會

    27.94%

    企業工會

    23.07%

    105年底 698家

    民營

    98.96%

    公營

    1.04%

    105年底

    66,003家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8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N0020008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N0020008

  • 三、勞資爭議

    (一)調解、協調及仲裁程序

    ▲105 年勞資爭議案件計 25,587 件,較 104 年增加 10.27%;勞資爭議人數 36,582 人,亦較 104

    年增加 12.97%。

    105 年勞資爭議案件計 25,587 件,較 104 年增加 2,383 件或 10.27%;勞資爭議人數 36,582

    人,亦較 104年增加 4,199人或 12.97%。按爭議類別觀察,以「工資爭議」11,355件,占 44.38%

    最高(其中「積欠工資」占整體勞資爭議件數 39.68%);其次為「給付資遣費爭議」6,348 件,占

    24.81%;其餘依序為「職業災害補償爭議」1,854 件,「契約爭議」1,511 件與「給付退休金爭議」

    1,379件。

    105 年勞資爭議終結案件計 25,337 件,其中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構)11,688 件,占 46.13%,民

    間團體 13,649件,占 53.87%;處理方式以「調解」25,056件,占 98.89%最多,「協調」269件,

    占 1.06%,「仲裁」12件,占 0.05%。「調解」及「協調」均以「成立」者最多,分別占其處理方式

    的 51.82%、45.72%,「仲裁」則以「和解」占 41.67%最高。

    調解方式處理結果 協調方式處理結果 仲裁方式處理結果

    勞資爭議案件概況

    單位:件、人

    年別

    主要爭議類別 主要爭議類別

    爭議 人數 總計

    權利事項 權利事項

    調整 事項 小計

    契約 爭議

    給付 資遣費 爭議

    給付 退休金 爭議

    勞工 保險 給付 爭議

    職業 災害 補償 爭議

    工資爭議 工會 身分 保護 爭議

    休假 爭議

    其他 權利 事項 爭議

    積欠 工資

    101年 23,225 23,089 1,544 5,757 904 391 1,693 10,356 9,557 13 … 2,431 136 41,257

    102年 23,943 23,702 2,181 5,769 972 311 1,919 9,967 9,189 3 … 2,580 241 35,531

    103年 22,703 22,562 1,940 5,509 937 353 1,935 9,515 8,691 4 … 2,369 141 33,611

    104年 23,204 23,121 1,700 5,618 1,056 340 1,966 9,812 8,739 4 … 2,625 83 32,383

    105年 25,587 25,478 1,511 6,348 1,379 471 1,854 11,355 10,153 6 175 2,379 109 36,582

    105年較 104年增減(%)

    10.27 10.19 -11.12 12.99 30.59 38.53 -5.70 15.73 16.18 50.00 -- -9.37 31.33 12.97

    資料來源:勞動部。 說 明:自 105年起增列休假爭議類別。

    成立

    51.82%

    不成立

    32.16%

    撤回

    16.02%

    105年

    調解

    25,056件

    成立

    45.72%

    不成立

    31.60%

    撤回

    22.68%

    105年

    協調

    269件

    和解

    41.67%

    無法作

    成仲裁

    判斷

    33.33%

    作成仲

    裁判斷

    25.00%

    105年

    仲裁

    12件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29

  • (二)裁決程序

    ▲截至 105年底,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累計受理案件 331件、終結案件 314件。

    為確實保障勞工之團結權及協商權,回復集體勞資關係正常運作,自 100年 5月起勞工因雇主

    違反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2 項,或勞資雙方因團體協約法第 6 條第 1 項等規定所生之爭議,

    得自知悉有違反規定之事由或事實發生之次日起 90日內,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裁決。

    105 年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受理案件計 53 件,較 104 年減少 8 件或 13.11%,終結案件 56 件,

    與 104 年持平。截至 105 年底,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累計終結案件 314 件,其中裁決決定案件 157

    件,占 50.00%(構成不當勞動行為者 97 件),裁決委員會促成和解 90 件,占 28.66%,申請人撤

    回 67件,占 21.34%。

    截至 105年底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終結案件處理結果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案件審理概況 單位:件

    年別 受理 案件

    終結案件

    總計

    裁決決定案件 裁決委員會促成和解

    申請人 撤回 小計

    構成不當 勞動行為 駁回 不受理

    100年 5~12月 30 14 5 5 - - 3 6

    101年 72 69 44 23 13 8 11 14

    102年 62 64 24 19 5 - 24 16

    103年 53 55 24 13 11 - 22 9

    104年 61 56 23 13 7 3 19 14

    105年 53 56 37 24 11 2 11 8

    自 100年 5月起 累計數

    331 314 157 97 47 13 90 67

    105 年較 104 年增減數

    -8 - 14 11 4 -1 -8 -6

    資料來源:勞動部。

    裁決委員會

    促成和解

    28.66%

    構成不當

    勞動行為

    30.89%

    申請人

    撤回

    21.34%

    駁回

    14.97%

    不受理

    4.14%

    314件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0

  • 60日內

    同一事業單位之同一廠場僱用勞工人數

    適用該法的 解僱期限

    適用該法的 解僱勞工人數

    30人以下

    30人到199人

    200人以上到499人

    500人以上

    逾10人

    逾所僱用勞工人數1/3或單日逾20人

    逾所僱用勞工人數1/4或單日逾50人

    逾所僱用勞工人數1/5或單日逾80人

    同一事業單位 逾200人或單日逾100人

    四、事業單位大量解僱勞工概況

    ▲105年大量解僱通報案件 243件,以「歇業或轉讓」122件最多。

    事業單位大量解僱勞工指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之事業單位,有勞動基準法第 11條所

    定各款情形之一、或因併購、改組而解僱勞工,且於 60日內解僱勞工逾一定比例或人數者。105年

    大量解僱通報案件 243 件,較 104 年減少 23 件或 8.65%;計畫解僱人數 12,077 人,較 104 年減

    少 4,593人或 27.55%。觀察解僱理由(可複選)以「歇業或轉讓」122件最多,「業務緊縮」88件

    居次,其餘分別為「虧損」81 件,「業務性質變更」31 件,「因不可抗力停工」8 件,「併購」5 件

    及「改組」4件。

    按行業別觀察,105 年事業單位大量解僱案件以「製造業」83 件最多,「批發及零售業」59 件

    居次,「住宿及餐飲業」33件居第三。各行業實際解僱人數亦以「製造業」4,560 人最多,占 50.32%,

    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667 人,「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622人居第三。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適用門檻 事業單位通報大量解僱勞工概況-按行業分

    事業單位通報大量解僱勞工概況

    單位:件、人

    年別

    解僱理由(件)

    計畫 解僱 人數

    實際 解僱 人數

    事業單位 辦理輔導 轉業 (件) 總計

    歇業 或 轉讓

    虧損 業務 緊縮

    因不可 抗力 停工

    業務 性質 變更

    勞工 不能 勝任 工作

    併購 改組

    102年 213 99 75 92 5 28 1 7 5 8,727 7,765 63

    103年 244 126 75 74 22 28 1 3 5 11,420 12,597 88

    104年 266 107 86 105 20 48 1 6 15 16,670 10,721 90

    105年 243 122 81 88 8 31 - 5 4 12,077 9,062 80

    資料來源:勞動部。 說 明:每一通報案件容許 2項以上解僱理由。

    105年

    單位:件、人

    項目別 件數 實際解僱人數

    總 計 243 9,062

    製造業 83 4,560

    批發及零售業 59 1,667

    住宿及餐飲業 33 614

    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

    14 622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10 382

    其他 44 1,217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1

  • 五、勞工教育概況

    ▲105 年各級勞工行政單位所補助之勞工教育班數計 2,859 班,較 104 年減少 21 班;提撥勞工教

    育經費計 1億 5,285萬元,則增 452萬元。

    為倡導勞工終身學習,以增進勞工生活知能,發揮敬業精神,提高工作效能,各級勞工行政主

    管機關,依據勞工教育實施辦法,按年編列經費,補助事業單位或工會辦理勞工教育。105 年各級

    勞工行政單位所補助之勞工教育班數計 2,859 班,較 104 年減少 21 班,提撥勞工教育經費計 1 億

    5,285萬元,則增 452萬元。

    為提供各界多元、便利的勞動權益教育學習管道,本部自 93 年起建置「全民勞工教育 e 網」,

    提供各類勞動權益線上學習課程、影音節目及期刊報告等資訊。105年企業會員數為 97家,較 104

    年減少 7家或 6.73%,課程點閱數 122,161次,亦較 104年減少 53,019次或 30.27%。

    各級勞工行政單位提撥勞工教育經費

    勞工教育 全民勞工教育 e網

    年別 提撥勞工 教育經費 (千元)

    班數 (班)

    勞工刊物 (種)

    96年 137,329 4,389 3

    97年 157,412 4,577 3

    98年 148,288 4,655 3

    99年 184,326 5,515 15

    100年 173,814 5,425 25

    101年 165,280 4,855 7

    102年 174,620 4,937 18

    103年 170,718 3,536 19

    104年 148,332 2,880 28

    105年 152,854 2,859 2

    年別 企業 會員數 (家數)

    課程 點閱數 (次數)

    99年 85 88,350

    100年 110 86,666

    101年 86 84,210

    102年 84 67,927

    103年 119 84,489

    104年 104 175,180

    105年 97 122,161

    資料來源:勞動部。

    137 157

    148

    184 174

    165 175 171

    148 153

    0

    50

    100

    150

    200

    250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百萬元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2

  •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3

  • 伍、勞動條件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4

  • 伍、勞動條件 一、受僱員工薪資

    (一)受僱員工勞動報酬結構

    ▲104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全年勞動報酬平均為 67.5萬元,較 103年增加 2.41%。

    104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全年勞動報酬平均為 67.5萬元,較 103年增加 2.41%,其中

    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與非薪資報酬分別占 68.83%、17.38%與 13.80%。非薪資報酬以雇主為

    員工支付或提撥保險費、退休金為主,分占總報酬之 7.72%、4.66%。

    就行業別觀察,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教育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之經常性薪資均占 8 成以

    上,營造業、支援服務業之經常性薪資亦近 8 成;非經常性薪資比重較高者為金融及保險業、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分別占總報酬之 25.88%、23.51%;至於非薪資報酬比重,則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分占 25.62%、21.26%較高。

    受僱員工全年勞動報酬結構 104年

    受僱員工全年勞動報酬結構-按行業分 104年 單位:%

    報酬項目 行 業 別

    總報酬

    經常性薪 資

    非經常性薪資

    非薪資報 酬

    員工保 險 費

    退休準 備金或退休金

    資遣費 職工福利 金

    其他福 利 金

    工業及服務業部門 100.00 68.83 17.38 13.80 7.72 4.66 0.21 0.58 0.62

    工業部門 100.00 66.04 18.99 14.98 8.49 4.84 0.26 0.73 0.66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00.00 67.00 15.90 17.10 7.74 5.92 0.02 2.26 1.17 製造業 100.00 64.75 20.38 14.87 8.19 4.94 0.29 0.78 0.67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100.00 50.87 23.51 25.62 19.23 4.06 0.00 1.67 0.67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100.00 63.56 15.18 21.26 14.61 5.25 0.05 0.44 0.91 營造業 100.00 77.05 9.49 13.46 8.17 4.26 0.16 0.28 0.58 服務業部門 100.00 70.92 16.17 12.92 7.16 4.52 0.18 0.47 0.59 批發及零售業 100.00 71.63 15.48 12.89 7.61 4.18 0.32 0.42 0.36 運輸及倉儲業 100.00 66.13 16.79 17.09 7.33 8.26 0.05 0.68 0.78 住宿及餐飲業 100.00 80.00 10.16 9.85 6.18 2.87 0.03 0.25 0.52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100.00 69.25 17.14 13.61 7.02 4.86 0.18 0.56 0.99 金融及保險業 100.00 61.12 25.88 13.00 5.98 5.00 0.09 0.95 0.98 不動產業 100.00 72.02 13.77 14.21 8.53 4.39 0.16 0.53 0.61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100.00 74.57 13.04 12.39 7.18 4.04 0.28 0.29 0.61 支援服務業 100.00 78.06 9.04 12.90 8.30 4.06 0.10 0.16 0.27 教育服務業 100.00 81.05 4.85 14.10 9.10 4.25 0.04 0.24 0.48 醫療保健服務業 100.00 72.78 15.54 11.68 6.82 3.93 0.00 0.21 0.71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100.00 83.16 6.10 10.74 6.75 3.40 0.06 0.17 0.36

    其他服務業 100.00 75.85 13.43 10.72 6.54 3.52 0.04 0.22 0.3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動向調查」。 說 明:1.經常性薪資指按月支付員工之報酬,包括本薪、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 2.非經常性薪資包括加班費與非按月發放之工作(生產、績效、業績)獎金、年節獎金、員工紅利等。

    經常性薪資

    68.83%

    非經常性薪資

    17.38%

    員工保險費

    7.72%

    退休準備金

    或退休金

    4.66%

    資遣費

    0.21%

    職工福利金

    0.58% 其他福利金

    0.62%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5

  • (二)受僱員工薪資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 48,790元,較 104年增加 0.62%;每人每

    月實質總薪資平均為 46,422元,較 104年減少 0.77%。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8,790元,

    較 104年增加 0.62%、較 95年增加 12.19%。按部門別觀察,服務業部門總薪資平均為 50,146元,

    較 104年增加 0.57%、較 95年則增加 13.07%,十年間的增幅高於整體平均;工業部門總薪資平均

    為47,035元,較104年增加0.64%、較95年增加10.65%。105年工業部門總薪資占服務業之93.80%,

    二者差距除 98年因金融海嘯重創製造業而擴大外,近年多維持在 6~7個百分點的落差。

    經消費者物價指數(以 100 年為基期)平減後,105 年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平均為

    46,422元,年減 0.77%,較 95年減少 0.21%。

    受僱員工薪資變動

    受僱員工總薪資

    3.75

    4.25

    4.75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總薪資

    工業總薪資

    服務業總薪資

    實質總薪資

    單位:元、%

    年 別 每人每月

    總薪資

    消費者物價指數

    (100年=100)

    實質總薪資

    (以 100年為基期) 工業 服務業 工 業

    服務業

    95年 43,488 42,507 44,350 95.84 93.48 46,521

    96年 44,392 43,306 45,329 95.54 95.16 46,650

    97年 44,367 43,236 45,326 95.39 98.51 45,038

    98年 42,182 40,005 43,923 91.08 97.66 43,193

    99年 44,359 42,754 45,656 93.64 98.60 44,989

    100年 45,508 43,746 46,933 93.21 100.00 45,508

    101年 45,589 44,011 46,850 93.94 101.93 44,726

    102年 45,664 44,076 46,921 93.94 102.74 44,446

    103年 47,300 45,378 48,815 92.96 103.97 45,494

    104年 48,490 46,735 49,861 93.73 103.65 46,782

    105年 48,790 47,035 50,146 93.80 105.10 46,42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

    萬元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6

  •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94,292元最高,最低者為教育

    服務業 24,873元。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94,292元為最高,其次為金

    融保險業 85,417 元,再次為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67,709 元;最低者為教育服務業(僅含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24,873元,次低者為住宿及餐飲業 32,622元。

    與 104年相較,工業部門以製造業年增 1.02%較為顯著;服務業部門以教育服務業年增 2.35%

    最為突出,運輸及倉儲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醫療保健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亦年增近

    2%。

    受僱員工總薪資-按行業分

    105年

    0 2 4 6 8 10

    其他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醫療保健服務業教育服務業支援服務業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不動產業

    金融及保險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住宿及餐飲業運輸及倉儲業批發及零售業服務業部門

    營造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製造業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工業部門

    工業及服務業

    經常性

    非經常性

    萬元

    基本工資:20,008元

    受僱員工總薪資-按行業分

    單位:元、% 行 業 別 103年 104年 105年 年增率

    工業及服務業部門 47,300 48,490 48,790 0.62 工業部門 45,378 46,735 47,035 0.64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54,579 53,886 52,398 -2.76 製造業 45,207 46,781 47,258 1.02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94,022 96,444 94,292 -2.23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44,814 44,183 42,843 -3.03 營造業 43,251 43,346 42,839 -1.17 服務業部門 48,815 49,861 50,146 0.57 批發及零售業 44,422 45,488 45,429 -0.13 運輸及倉儲業 50,028 51,219 52,132 1.78 住宿及餐飲業 31,747 32,596 32,622 0.08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66,316 66,453 67,709 1.89 金融及保險業 83,092 84,696 85,417 0.85 不動產業 42,914 42,351 41,339 -2.39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57,414 58,252 58,708 0.78 支援服務業 34,909 35,671 36,023 0.99 教育服務業 24,224 24,302 24,873 2.35 醫療保健服務業 61,300 64,103 65,239 1.77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35,829 36,185 36,807 1.72

    其他服務業 35,086 34,526 34,145 -1.1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

    105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37

  • ▲105年 7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以主管及經理人員總薪資平均為 8.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