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永不停下腳步」是各界對王永慶和 台塑集團的既定印象。17歲在嘉義開了 生平第一家米店,開啟一生的創業之路 ,之後經營木材行再到建立塑膠王國, 仍未以此自滿。 1994年,在雲林麥寮進行台灣有史以 來最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計畫,創建台塑 六輕,成功垂直整合石化業上、中、下 游,並陸續跨足醫療、生物科技及鋼鐵 等領域,不斷與時俱進,以維持並擴大 台塑集團的領先地位。 企業足跡從台灣逐步向海外拓展,不 斷創造利潤及就業機會,成為國家經濟 發展強大的穩定力量。 直到長眠前一刻,他仍遠赴美國進行 業務考察,正如王永慶最愛的長跑一樣 ,他是用盡一生在做一場劃時代的長跑 ,不但是為自己、為集團而跑,也跑出 台灣的奇蹟與驕傲。 他一生誠懇打拚,勤勞樸實,追求效 率、止於至善,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奮鬥 不懈的人生態度,時時刻刻,猶如標竿 ,警惕著大家。 王永慶一生對於政治始終保持距離, 但每次遇到有違經濟發展、攸關全民利 益等情事,就會親自執筆,向政府上「 萬言書」,他那企業家愛國愛民精神, 讓人敬佩。 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前,他舉行記 者會強調環保、經濟與兩岸政策,主張 台灣應放棄兩國論、修正戒急用忍、開 放兩岸三通。同年,健保面臨財務危機 ,王永慶發表專文,強調醫療資源浪費 是根本原因,應從杜絕浪費、改革制度 著手,而非調高保費、增加人民負擔。 文中並提及,今天台灣社會弊端叢生 ,乃受政府公共工程漏洞流失的不法之 財毒害所致,若能徹底改革,將為社會 革新帶來一道曙光。 2003年底,王永慶再呈萬言書,他認 為台灣北部已經有國際機場及順暢之陸 運網路,若再興建一座國際港埠,將可 塑造國際級首府都市,促進國際商業交 流,為經濟前景添注活力。在在可見他 以改革社會沉痾、提振經濟及產業發展 而提出的針砭卓見。 王永慶在生活上始終自奉儉樸,但在 行事上卻熱心公益、為善不欲人知,是 一位深具愛心的企業家。他常說:「有 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提到,台塑一向 做很多公益,只是比較不宣揚而已,以 前是老董事長從創辦長庚醫院和三所學 校(明志科技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 技大學),一步一步走來。公益這件事 情對集團而言,是重中之重。 台塑集團常務委員王瑞華也說,兩位 創辦人在1976年創設「財團法人長庚紀 念醫院」,就是想要給台灣最好的醫療 服務,提升整體醫療水準。 台灣921大地震時,台塑集團捐款協 助救災,並且認養16所地震受損小學, 後續更協助60所台灣各地的老舊危險學 校進行改建。 要辦就辦最好的!王永慶經營理念落 實到人才培育,像強調實務教學、產學 合作的明志科技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 以及強調學術研究的長庚大學,一步一 腳印成為國內知名大學,同時是企業、 醫療界培育菁英的搖籃。 王永慶在1954年創業後不到十年,一 切還在風雨飄搖時,就決定興辦明志工 專,創校時,推動全體住校的生活教育 ,結合實務學習,培養勤勞樸實態度。 當時明志以公立學校的收費,加上實 施工讀實習制度,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唸 書,另一半時間到台塑各個工廠工讀賺 錢,讓許多家庭經濟不優渥但有心向學 的孩子有了另一個選擇,所以早期許多 明志的學生都是放棄前段的高中或專科 志願,慕名而來的,而這項工讀制度也 成為明志獨特的校風。 而分別創立於1987、1988年的長庚醫 學院和長庚護專,以培育優秀的醫學和 護理人才為目標。其間,王永慶更特別 在長庚護專開設原住民專班,幫助原住 民少女就學及就業,也在明志工專開設 技術訓練班,學成後可選擇到台塑內部 或外面公司工作,讓當時資源貧乏的原 住民一代就脫貧。 2008年10月17日清晨6時30分,載著 王永慶靈柩的班機降落桃園機場;當時 守候多時的弟弟王永在,望著緩緩移動 的靈柩,撲身向前,用盡氣力大喊一聲 「阿兄」,痛哭失聲幾乎癱軟的情景, 即使過了十年,仍讓人歷歷在目,為之 鼻酸。 王永慶嚴肅耿直,王永在則平易近人 ,兩人個性不同,卻默契十足,王永慶 擘劃大局,掌控集團發展方向,王永在 負責執行,使命必達。 同時,王永在隨和圓融,很了解兄長 的脾氣,有些事雖和王永慶意見相左, 但不會意氣用事,轉過頭仍會確實執行 兄長所訂的政策。 王文淵說,早期台灣企業,代表人都 只有一位,所以他的伯父是董事長,大 家都以他為主,他父親就比較低調,其 實兩兄弟個性有非常大的互補,這在台 灣的企業界很少看到,兄弟會這麼合作 無間,五十多年來,都一起共事、一起 經營企業,企業界沒有第二個。 記者吳秉鍇/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2008年10月15日在美辭世至今(15)日滿十年,有 著「經營之神」稱號的他,終其一生致力於企業經營與社會回饋,留給世 人彌足珍貴的典範,同時更繼續影響社會正能量的提升。 追求效率 奮鬥不懈 堅持理想 永不妥協 無私大愛 濟貧扶弱 兄弟同心 業界美談 產學合作 培育菁英 王永慶語錄摘要 社會哲理 人生哲理 萬事先求知,有知才有覺,即不 知就不覺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 做好事 經營者要有改革的心;經營者要 有利人利己的胸襟 富助貧,強讓弱,地球村願景, 終能成 人生活一日,便盡一日本分,一 旦死去則氣散,歸天地,亦無遺 在比賽中打倒旁人或被人打倒有 一點差別,不過打倒自己的紀錄 ,更有意義 從做中學習,有壓力才有效率, 有競爭才有進步 要能體會勤勞樸實,就要做有用 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能啟發 經營哲理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兩 兄弟攜手創業70多年從未分開,哥哥 是耿直嚴謹的決策者,弟弟是處事圓 融的執行者。倆人個性互補、一方一 圓,胼手胝足締造台塑王國,雖然兄 弟倆相繼離世,但他們「勤勞樸實」 精神卻永留人心。 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 ,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實幹型、領袖型的人。 兩人自小建立良好默契 ,就如同秤與砣,配 在一起天衣無縫。 不過,兩人個性大不同。王永慶個 性耿直、強悍,力行「合理化」的數 字管理,並時常有跳脫一般人看法的 卓見,是企業發展策略的擘劃者及拍 板定案的決策者。 至於王永在性格豪爽、圓融處事, 謹守分寸和奉行「老二哲學」,只要 哥哥訂出目標、方針,他必然戮力執 行,兄弟倆一方一圓在工作上正好形 成互補。 哥哥17歲在嘉義開起米店,弟弟即 在店裡幫忙照顧生意,後來開設木材 行,到投資台塑生產PVC、六輕建廠 ,打造出龐大的台塑事業王國。這對 兄弟從創業開始就沒有分開過、也沒 鬧過分家,王永慶極為疼惜這位弟弟 ,王永在也緊跟哥哥身後。 而王永慶和王永在的深厚情感,在 集團裡王永在總是隱身在王永慶之後 ,連車牌都彰顯這項精神。 最可以讓人了解到王永慶、王永在 兄弟合作的故事,台塑六輕就可以證 明,該項投資案由王永慶決定推動、 王永在親自主持,落腳雲林麥寮的六 輕工程啟動與海爭地的「填海造陸」 ,締造了台塑另一個高峰,弟弟因此 也被譽為「六輕總工程師」。 但王永在從不逾矩、不居功,不僅 常把哥哥掛在嘴邊,也曾說過「台塑 只有一個董事長,就是我哥哥」。 每當外界問起王永在如何和王永慶 分工合作,王永在一定回答:「阿兄 說的我都聽!」王永在尊敬王永慶的 心思,反映在各個台塑集團大小場合 上。 只要有台塑集團董座王永慶的場合 ,他的弟弟-台塑集團總座王永在都不 會出頭,總是選擇退後一步。一人在 前,一人在後,兄友弟恭,相互體諒 。當王永慶與賓客打招呼時,王永在 一定等王永慶講完才發言。 有時候王永慶太一板一眼,都還要 靠王永在圓融處事才能解決。王永慶 不滿國內政經政策,動輒發表萬言書 明志。兄長態度慷慨激昂,王永在常 居中擔任緩衝要角,幫王永慶、也幫 台塑集團緩頰。 台塑集團在90年代後快速地擴張, 王永在親力親為協助各項計畫一一落 實,對外代表王永慶洽談各項投資案 ,對內仍以王永慶為尊,王永在曾說 :「他(王永慶)是董事長哪!要聽 他的話,要照他的裁決,不然公司不 是亂糟糟?」 而王永慶、王永在的合作無間、性 格互補,一起成就了今日的台塑王國 。未來,企業界大概不可能再有如此 動人又成功的兄弟檔企業家了,兩人 彌足珍貴的兄弟情將會萬古留芳,深 深影響後人。 王永在追隨阿兄 共創霸業 台塑創辦人 王永在 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台塑創辦人一生勤懇打拚 無私回饋社會 至今讓人難忘 王永慶 創辦人:王惕吾 總機:(02)86925588 工商服務及廣告:(02)86433576 客服訂報:0809-080-186 採訪中心:(02)86433562 每份訂價20中華民國1071015日 星期一 農曆戊戌年9718483經濟日報網 money.udn.com 紀念特刊 王永慶辭世十周年

107 10 15 9 7 18483 王永慶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 …...2018/10/15  · 精神卻永留人心。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7 10 15 9 7 18483 王永慶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 …...2018/10/15  · 精神卻永留人心。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永不停下腳步」是各界對王永慶和

台塑集團的既定印象。17歲在嘉義開了

生平第一家米店,開啟一生的創業之路

,之後經營木材行再到建立塑膠王國,

仍未以此自滿。

1994年,在雲林麥寮進行台灣有史以

來最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計畫,創建台塑

六輕,成功垂直整合石化業上、中、下

游,並陸續跨足醫療、生物科技及鋼鐵

等領域,不斷與時俱進,以維持並擴大

台塑集團的領先地位。

企業足跡從台灣逐步向海外拓展,不

斷創造利潤及就業機會,成為國家經濟

發展強大的穩定力量。

直到長眠前一刻,他仍遠赴美國進行

業務考察,正如王永慶最愛的長跑一樣

,他是用盡一生在做一場劃時代的長跑

,不但是為自己、為集團而跑,也跑出

台灣的奇蹟與驕傲。

他一生誠懇打拚,勤勞樸實,追求效

率、止於至善,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奮鬥

不懈的人生態度,時時刻刻,猶如標竿

,警惕著大家。

王永慶一生對於政治始終保持距離,

但每次遇到有違經濟發展、攸關全民利

益等情事,就會親自執筆,向政府上「

萬言書」,他那企業家愛國愛民精神,

讓人敬佩。

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前,他舉行記

者會強調環保、經濟與兩岸政策,主張

台灣應放棄兩國論、修正戒急用忍、開

放兩岸三通。同年,健保面臨財務危機

,王永慶發表專文,強調醫療資源浪費

是根本原因,應從杜絕浪費、改革制度

著手,而非調高保費、增加人民負擔。

文中並提及,今天台灣社會弊端叢生

,乃受政府公共工程漏洞流失的不法之

財毒害所致,若能徹底改革,將為社會

革新帶來一道曙光。

2003年底,王永慶再呈萬言書,他認

為台灣北部已經有國際機場及順暢之陸

運網路,若再興建一座國際港埠,將可

塑造國際級首府都市,促進國際商業交

流,為經濟前景添注活力。在在可見他

以改革社會沉痾、提振經濟及產業發展

而提出的針砭卓見。

王永慶在生活上始終自奉儉樸,但在

行事上卻熱心公益、為善不欲人知,是

一位深具愛心的企業家。他常說:「有

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提到,台塑一向

做很多公益,只是比較不宣揚而已,以

前是老董事長從創辦長庚醫院和三所學

校(明志科技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

技大學),一步一步走來。公益這件事

情對集團而言,是重中之重。

台塑集團常務委員王瑞華也說,兩位

創辦人在1976年創設「財團法人長庚紀

念醫院」,就是想要給台灣最好的醫療

服務,提升整體醫療水準。

台灣921大地震時,台塑集團捐款協

助救災,並且認養16所地震受損小學,

後續更協助60所台灣各地的老舊危險學

校進行改建。

要辦就辦最好的!王永慶經營理念落

實到人才培育,像強調實務教學、產學

合作的明志科技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

以及強調學術研究的長庚大學,一步一

腳印成為國內知名大學,同時是企業、

醫療界培育菁英的搖籃。

王永慶在1954年創業後不到十年,一

切還在風雨飄搖時,就決定興辦明志工

專,創校時,推動全體住校的生活教育

,結合實務學習,培養勤勞樸實態度。

當時明志以公立學校的收費,加上實

施工讀實習制度,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唸

書,另一半時間到台塑各個工廠工讀賺

錢,讓許多家庭經濟不優渥但有心向學

的孩子有了另一個選擇,所以早期許多

明志的學生都是放棄前段的高中或專科

志願,慕名而來的,而這項工讀制度也

成為明志獨特的校風。

而分別創立於1987、1988年的長庚醫

學院和長庚護專,以培育優秀的醫學和

護理人才為目標。其間,王永慶更特別

在長庚護專開設原住民專班,幫助原住

民少女就學及就業,也在明志工專開設

技術訓練班,學成後可選擇到台塑內部

或外面公司工作,讓當時資源貧乏的原

住民一代就脫貧。

2008年10月17日清晨6時30分,載著

王永慶靈柩的班機降落桃園機場;當時

守候多時的弟弟王永在,望著緩緩移動

的靈柩,撲身向前,用盡氣力大喊一聲

「阿兄」,痛哭失聲幾乎癱軟的情景,

即使過了十年,仍讓人歷歷在目,為之

鼻酸。

王永慶嚴肅耿直,王永在則平易近人

,兩人個性不同,卻默契十足,王永慶

擘劃大局,掌控集團發展方向,王永在

負責執行,使命必達。

同時,王永在隨和圓融,很了解兄長

的脾氣,有些事雖和王永慶意見相左,

但不會意氣用事,轉過頭仍會確實執行

兄長所訂的政策。

王文淵說,早期台灣企業,代表人都

只有一位,所以他的伯父是董事長,大

家都以他為主,他父親就比較低調,其

實兩兄弟個性有非常大的互補,這在台

灣的企業界很少看到,兄弟會這麼合作

無間,五十多年來,都一起共事、一起

經營企業,企業界沒有第二個。

記者吳秉鍇/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2008年10月15日在美辭世至今(15)日滿十年,有

著「經營之神」稱號的他,終其一生致力於企業經營與社會回饋,留給世

人彌足珍貴的典範,同時更繼續影響社會正能量的提升。

追求效率 奮鬥不懈

堅持理想 永不妥協

無私大愛 濟貧扶弱

兄弟同心 業界美談

產學合作 培育菁英

王永慶語錄摘要

社會哲理 人生哲理

萬事先求知,有知才有覺,即不

知就不覺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

做好事經營者要有改革的心;經營者要

有利人利己的胸襟 富助貧,強讓弱,地球村願景,

終能成

人生活一日,便盡一日本分,一

旦死去則氣散,歸天地,亦無遺

在比賽中打倒旁人或被人打倒有

一點差別,不過打倒自己的紀錄

,更有意義從做中學習,有壓力才有效率,

有競爭才有進步 要能體會勤勞樸實,就要做有用

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能啟發

經營哲理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兩

兄弟攜手創業70多年從未分開,哥哥

是耿直嚴謹的決策者,弟弟是處事圓

融的執行者。倆人個性互補、一方一

圓,胼手胝足締造台塑王國,雖然兄

弟倆相繼離世,但他們「勤勞樸實」

精神卻永留人心。

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

,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實幹型、領袖型的人。

兩人自小建立良好默契

,就如同秤與砣,配

在一起天衣無縫。

不過,兩人個性大不同。王永慶個

性耿直、強悍,力行「合理化」的數

字管理,並時常有跳脫一般人看法的

卓見,是企業發展策略的擘劃者及拍

板定案的決策者。

至於王永在性格豪爽、圓融處事,

謹守分寸和奉行「老二哲學」,只要

哥哥訂出目標、方針,他必然戮力執

行,兄弟倆一方一圓在工作上正好形

成互補。

哥哥17歲在嘉義開起米店,弟弟即

在店裡幫忙照顧生意,後來開設木材

行,到投資台塑生產PVC、六輕建廠

,打造出龐大的台塑事業王國。這對

兄弟從創業開始就沒有分開過、也沒

鬧過分家,王永慶極為疼惜這位弟弟

,王永在也緊跟哥哥身後。

而王永慶和王永在的深厚情感,在

集團裡王永在總是隱身在王永慶之後

,連車牌都彰顯這項精神。

最可以讓人了解到王永慶、王永在

兄弟合作的故事,台塑六輕就可以證

明,該項投資案由王永慶決定推動、

王永在親自主持,落腳雲林麥寮的六

輕工程啟動與海爭地的「填海造陸」

,締造了台塑另一個高峰,弟弟因此

也被譽為「六輕總工程師」。

但王永在從不逾矩、不居功,不僅

常把哥哥掛在嘴邊,也曾說過「台塑

只有一個董事長,就是我哥哥」。

每當外界問起王永在如何和王永慶

分工合作,王永在一定回答:「阿兄

說的我都聽!」王永在尊敬王永慶的

心思,反映在各個台塑集團大小場合

上。

只要有台塑集團董座王永慶的場合

,他的弟弟-台塑集團總座王永在都不

會出頭,總是選擇退後一步。一人在

前,一人在後,兄友弟恭,相互體諒

。當王永慶與賓客打招呼時,王永在

一定等王永慶講完才發言。

有時候王永慶太一板一眼,都還要

靠王永在圓融處事才能解決。王永慶

不滿國內政經政策,動輒發表萬言書

明志。兄長態度慷慨激昂,王永在常

居中擔任緩衝要角,幫王永慶、也幫

台塑集團緩頰。

台塑集團在90年代後快速地擴張,

王永在親力親為協助各項計畫一一落

實,對外代表王永慶洽談各項投資案

,對內仍以王永慶為尊,王永在曾說

:「他(王永慶)是董事長哪!要聽

他的話,要照他的裁決,不然公司不

是亂糟糟?」

而王永慶、王永在的合作無間、性

格互補,一起成就了今日的台塑王國

。未來,企業界大概不可能再有如此

動人又成功的兄弟檔企業家了,兩人

彌足珍貴的兄弟情將會萬古留芳,深

深影響後人。

王永在追隨阿兄 共創霸業

台塑創辦人

王永在

經營之神典範永存台塑創辦人一生勤懇打拚 無私回饋社會 至今讓人難忘

王永慶

創辦人:王惕吾 總機:(02)86925588 工商服務及廣告:(02)86433576 客服訂報:0809-080-186 採訪中心:(02)86433562 每份訂價20元

中華民國1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農曆戊戌年9月7日 �第18483號 經濟日報網 money.udn.com

紀念特刊

王永慶辭世十周年

Page 2: 107 10 15 9 7 18483 王永慶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 …...2018/10/15  · 精神卻永留人心。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台塑創辦人

王永慶

AA2 中華民國1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紀念特刊王永慶辭世十周年

他,一磚一瓦 砌築王國從小米商到經營之神 靠著獨到眼光及精準判斷 締造台塑奇蹟

記者吳秉鍇/台北報導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於台北縣新店直潭。王家幾代都以種茶

為生,只能勉強餬口。15歲那年,王永慶小學畢業,先到茶園做雜工

,然後到嘉義的一家小米店當學徒,學會了如何經營米店,兩年後,

他用父親借來的200塊錢,開了一間自己的小米店,踏上創業之路。

而新店開張,他除了挨家挨戶地去

推銷之外,更從品質與服務上下功夫

他會認真將米裡的雜質統統撿乾淨

,使米的賣相更佳;當送貨到客戶家

時,也會先將米缸裡的舊米倒出來,

新米先倒入、舊米放上層,維持先進

先出;並記下客戶家裡人數,算一算

米快吃完了,就主動送米上門。

此外,王永慶還一一記住顧客發薪

日期,待領薪日過後兩三天再去收帳

。透過種種用心,讓許多人成為固定

客戶。

隨著米店的客戶增多,王永慶進一

步買了碾米機來碾米,向上游延伸,

以擴大米店的獲利空間,這也是他日

後創業積極朝向垂直整合的概念起源

二次大戰後,台灣百廢待舉,有個

美援項目要投資PVC,當時的臺灣銀

行董事長尹仲容找上王永慶,王永慶

曾回憶說:「有一批美援78萬美金,

要做PVC,我也不曉得PVC是什麼東

西,但是總有個機會,我就感謝、我

就答應!」自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1954年,他運用了這筆貸款,創辦

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但一如大家所

預料的,一開始投產立刻就遇到銷售

問題。

工廠雖然一天只生產4公噸PVC,

但卻因為成本過高、品質不佳,只能

看著倉庫存貨逐日增加而苦無去處。

王永慶兄弟一方面努力地改善品質

,一方面則大膽地逆向思考,一口氣

將產能擴充到日產20公噸。而在生產

成本大幅降低之後,台塑產品競爭力

大為提升,讓他們總算看到了希望。

接著,他們開始採取延伸到下游

、投資加工廠的策略,以進一步解決

PVC庫存問題。

1958年成立南亞塑膠,買進台塑

PVC再加工成膠布膠皮後外銷。1963

年再成立新東塑膠加工公司,用南亞

的塑膠布生產皮包、皮鞋、吹氣玩具

等三次加工產品。

當時新東塑膠有接不完的出口訂單

,王永慶卻出乎意料決定關閉新東,

鼓勵這些已學得塑膠加工技術的員工

自行創業,一時間,塑膠加工廠如雨

後春筍設立,為當時的台灣經濟注入

一股起飛的活力。

而王永慶培植、壯大塑膠加工業體

系後,開始思考,當時PVC的上游原

料乙烯除了少部份可向中油公司購買

外,大多數仍須仰賴進口,難以控制

價量。

為此,在1973年,王永慶向政府爭

取投資輕油裂解廠,要自己生產乙烯

。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在1986年獲

得政府點頭,同意台塑興建台灣的第

六座輕油裂解廠,不料,這卻是新一

波挑戰的開始,六輕的廠址選擇一個

換過一個,最後才選定在雲林麥寮的

海邊,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由弟弟

王永在擔任總工程師,1994年動工,

一邊填海造陸、一邊建廠,克服空前

嚴峻的挑戰,和時間賽跑。四年後第

一座乙烯廠正式投料試車,效率驚人

直到現在,六輕占地2,603公頃,涵

蓋麥寮港、發電廠、煉油廠、輕油裂

解廠、汽電共生廠等,總投資額達新

台幣8,301億元,投資手筆及工程之浩

大,均為石化業之最。

六輕一年產值超過1兆元,並帶動

相關中下游產業發展,大幅提升台灣

經濟成長及石化產業升級,也造就了

台塑集團營運登上巔峰。

而王永慶兄弟的成功,是小人物通

過自己的努力,踏踏實實地創業,兢

兢業業地工作,最終取得巨大成就的

楷模。

1954

王永慶獲得美援貸款78

萬美元,設立「台塑公

司」,興建台灣第一座

PVC廠

成立「南亞塑膠公司

」,為台塑的PVC找到

出路

成立「台化公司」,

奠定紡織王國基礎

「長庚醫院」

台北門診中心開幕

於美國紐澤西州

成立「台塑美國

公司」,首次跨

足美國

成立「長庚醫學院」

(現長庚大學)

成立「台塑石化公

司」,從事油品煉

製及行銷

成立「南亞科技

公司」,從事

DRAM研發及產銷

六輕計畫正式動工

10月15日

創辦人王永慶在美

國辭世,由總統頒

發褒揚令,表彰一

生對國家之貢獻

台塑河靜公司在

越南舉行第一支

高爐打樁儀式,

展開建廠工程

11月27日

創辦人王永在辭世

,總統頒發褒揚令

,表彰「六輕總工

程師」對產業及經

濟之貢獻

5月18日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第

二座高爐正式點火

1958

1963

2012

1965

宣布六輕設立

於雲林麥寮

1987

1995

1992

1994

1976

1978

1991

2008

20182014

6月5日

王永慶及王永在

宣布交棒予行政

中心

台塑大事紀

1998 2006

2017

● 成立「新東塑膠公

司」,台灣成為皮

包、皮鞋等塑膠製

品出口大國

● 成立明志工專(現

明志科技大學)

● 5月29日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第

一座高爐正式點火

● 6月1日

家族成員進入管理

中心,走向所有

權與經營權分

離模式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營之神

王永慶跟王永在兄弟共患難、同甘苦的

創業情誼是經營企業的不朽傳奇。台塑

集團總裁王文淵說,能跟在兩位經營企

業風格完全不同,又是全球最頂尖企業

領袖旁邊學習,是他這生最大的福氣。

台塑集團常務委員王瑞華則說,「能

成為王永慶的女兒真的太幸運了!有這

樣一位父親,此生受益無窮」。父親是

一位感恩念舊的人,他對人的誠與情,

是身為子女永遠難以忘懷。

王文淵回憶兩位創辦人,伯父王永慶

跟父親王永在對於他人生的影響時間可

分成二大階段,早期跟伯父相處時間長

,深刻了解一位企業經營者必須要高瞻

遠矚,建立最佳的企業管理制度。

隨著在集團任職時間拉長,後期跟在

父親身邊工作,學會父親營運決策如何

去落實推動,裡面還包含奧妙的工廠管

理學問。王永慶跟王永在兩個人的經營

管理哲學,成為王文淵後來掌管台塑重

要根基。

王文淵說:「自己11歲就住到伯父家

去,住了兩年多以後去英國唸書,在英

國的時候,所有的信,都是伯父每個禮

拜寄來,我也會回信給他,在英國待了

一段時間之後,再轉往美國讀書,一直

到研究所畢業、在美國工作,伯父總是

陪伴在自已的身邊,之後我在美國結婚

,也是伯父前來主持。」

王文淵後來回來台灣工作後,父親也

很少過問他的事情,大多數時間都是和

伯父在一起;進入台塑集團比較晚期,

才開始有時間好好跟父親相處。王文淵

笑笑說,「一般來講,我和他們兩人的

個性都有一些相像」。

王文淵跟王永在開始有較多的時間相

處,是在六輕建廠,他說當時所有的決

策伯父都交給我父親去處理,從找地到

評估到建廠都是由王永在推動落實,真

正開始學習到王永在工程和工廠管理的

精神。

王文淵回憶,當時六輕要開始籌備,

必須由選地開始,探訪過許多地點,有

一次到雲林來找地,一群人抵達麥寮,

一眼望去大部份都沉在海平面下,如果

選擇麥寮恐怕要進行艱鉅填海造陸工程

,當時因為六輕找地已經耗費多年未果

,所以父親仍然決定六輕落腳在麥寮。

後來王永在告訴他,「當時做這個決

定真的是『挫咧等』,就像是把錢丟在

海裡」,他才開始體會到一位決策者的

孤獨。到現在還很佩服父親經營決策的

眼光及勇氣。

興建六輕時,每個月都要到麥寮去參

加工程會,去程弟弟王文潮會和父親一

同搭車,回程王文淵坐父親的車,整個

來回的路程,都是在聊麥寮的管理、建

廠的事情,在那段時間最紮實地學到父

親經營管理的祕訣。

王永在曾對王文淵說:「如果工廠管

得好,經營上就省去了一大半的工作,

若是工廠天天發生問題,你就必須整天

注意工廠,就沒有辦法去做經營管理,

所以工廠管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工作」。

另一方面,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則回

憶:「父親雖然離開大家,然而傳承下

來『勤勞樸實,止於至善』的精神就是

永恆的典範,也是接手經營管理台塑集

團後,永遠不能忘掉的原則。」

在王瑞華的心中,王永慶不只是一位

了不起的經營之神,更是一位了不起的

爸爸。她回憶,小時候要準備出國唸書

,想到要跟父母親分離,內心總是依依

不捨。父親知道她內心很難過,就告訴

她:「每次要跟你們分開,我內心也會

很不捨,然而只要想到再過不久就會再

見面,難過的感覺逐漸被沖淡,開始期

待相逢時間到來」。父親用最簡單的方

式,教子女要用正向思考。

王永慶對待子女,包括叔叔王永在的

子女都是一視同仁,送第二代出國後,

會要求第二代必須要寫信給他,希望把

生活上的點滴告訴他,一收到信就會在

清晨3、4時起床開始回信給大家,而且

第二代通常只寫一張信紙,他的回信卻

多達七、八張,在信裡面會分析他對遭

遇困難的看法,也會分享做人處事的道

理,文字中無不透露出對於晚輩的叮嚀

、指導和關懷之情。

王瑞華說,父親用身教、言教來教子

女做人處事,他一直保存著創業之初中

央日報有一篇文章,非常感謝這個記者

能基於一個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道德良知

,發出正義之聲。

王文淵:伯父與父親影響我一生 王瑞華:父親的精神永遠不能忘記

不朽傳奇 世代延續

六輕第一座工廠

正式投料試車,

年產45萬公噸乙

Page 3: 107 10 15 9 7 18483 王永慶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 …...2018/10/15  · 精神卻永留人心。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紀念特刊王永慶辭世十周年 AA3中華民國1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A9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台

塑集團去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

利益額高達3,915億元、年增率

17.3%。儘管獲利表現強勁,總

裁王文淵這幾年來持續拓展投資

,替未來的台塑集團成長奠定基

礎。

台塑集團第二代成員自2006年

正式接班以來,經歷2008年全球

金融危機,在接班後的十年,都

秉持著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勤

勞樸實,止於至善」的精神推動

各項改善,同時積極推動資源共

享的集團跨部門合作,發展整合

行銷,朝著客戶服務一條龍目標

挺進,強化企業競爭力與經營體

質。

對於台塑集團的擴充,王文淵

倒是很謙虛,他說台塑沒有什麼

布局,發現美國可以大量開採頁

岩氣,它成本低、利潤高,就盡

量來投資。台灣因為土地面積小

、市場也小,而且什麼都要進口

,所以發展空間較為受限。東南

亞則是剛剛起步的市場,因此選

擇前往投資。

王文淵也說,經營企業要謙虛

、不能自滿,因為世界變化太快

,如果不用這樣的思考方式,很

難跳出營運的框架;企業經營要

做到知己知彼,了解業界都在研

發什麼產品,而且這樣的改善是

無止盡,才能夠維持集團的競爭

力。

近年來,台塑集團考量全球各

國產業發展條件,投資布局的比

重已翻轉為國外8、台灣2。

王文淵語重心長地表示,2015

年5月8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提出「中國製造2025年」的十大

產業別,明確指出要將中國從「

製造大國」加速轉向為「製造強

國」;同樣的,2017年7月21日

,美國總統川普提到「Made in

America(美國製造)」,目的

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

美國重返榮耀)」,這兩個世界

最大GDP強國,都在強調「以製

造業治國」,可見製造業對國家

的經濟、國防、民生等等,是非

常重要的。

對此,他非常無奈地說,台灣

對塑化產業發展政策有許多的限

制,就算台塑集團有心想要擴大

在台投資也沒有機會,只能走到

海外投資,這是非常不得已的選

擇。

以美國德州為例,台塑的前兩

座輕油裂解廠都蓋在德州,且以

石油進料。

2013年前後,美國頁岩氣開採

技術有很大的進展,成本也降低

,台塑決定再加碼投資64億美元

,興建第三座裂解廠、聚乙烯及

乙二醇及下游相關石化工廠,但

這次是以頁岩氣作為裂解原料,

目前已陸續分階段完工。

2017年則考量美國新領導人對

於製造業的高度重視,讓石化

產業的長期發展極具優勢,決

定再投資94億美元,在路易斯安

那州擴建乙烯、丙烯、HDPE、

LLDPE、EG、PP等生產廠,成

為一貫化基地,預計2020年開始

建廠。

中國大陸則具備廣大市場及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優勢,在2017

年已經規劃,將再投資28億美元

,擴建及新建投資案共十項,包

括漳州年產30萬噸冷軋不銹鋼廠

新建工程、寧波石化產品產能擴

建、以及惠州擴大銅箔基板、玻

璃纖維布產能布局等。

此外,位於東南亞的越南,具

備區域經濟免關稅、新興市場成

長迅速等有利條件,台塑越鋼總

投資106.87億美元,目前兩座高

爐全部投產,年產鋼胚710萬噸

,未來也會評估擴大鋼鐵中、下

游的布局。

台塑集團第二代接班後,承續

第一代的精神,走出自己的路,

在全球變局中迅速掌握新科技與

新契機,朝向最有利的方向布局

全球,不負使命,帶領集團邁向

永續發展。

全球布局 壯大產業版圖當王前董事長非常成功的

時候,我才是一個小企業家

,他的一舉一行都牽動到我

們的價值觀的取向,我覺得

我們最佩服他的第一個是誠

信、說話算話,第二個是勤

勞,第三個最重要的是律己

甚嚴。

縱使他已經功成名就了,

可是我了解他還是保持著刻

苦勤勞的生活起居,尤其他

當時五、六十歲時,每天早

上還是在台塑後面跑5,000公

尺,我自己也跑過,好像看

起來很簡單,不過跑了幾天

之後就沒有堅持下去,所以

堅持的毅力,是讓我最佩服

他的地方。

王永慶創辦人留給台灣社

會最大的價值…應該說正確

的價值就是,第一他不靠父

母,第二他不靠政府,第三

不靠學歷,他靠的是一分耕

耘、一分收穫,像台灣牛的

精神、默默耕耘,他總會有

收穫,這是留給台灣最大的

資產。

不管台灣所有的企業家、

或是年輕的創業家,甚至於

年輕的學子、甚至我們工商

界的朋友們,我覺得他留給

我們這個社會這樣子的價值

。他堅守耕耘就會有收穫,

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穫,而且

不要靠別人、要靠自己,這

是最大的價值觀。

王創辦人帶給現在的年輕

人,我要說…不管時代進步

到哪裡,王永慶創辦人帶給

年輕人的是什麼?第一、不

投機、不取巧,一步一腳印

,也就是說嚴以律己、寬以

待人,這些是最值得讓年輕

人學習的,只要辛勤努力工

作,你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但不管時代進步到哪裡,

不管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或是

最新科技的時代,年輕人要

堅信,只有自己努力工作、

克勤克儉,你才會有成功的

一天,我覺得這是他留給年

輕人最好學習的榜樣。

我看到在報紙上有登過的

一句話影響我很大,這句話

是在他身後之後,公開了他

留給子女的那封信,信上是

這樣寫的…這段話我到現在

記得非常清楚,他說任何人

終其一生不論累積多少財富

,當生命終結時,辭世之際

,那些財富、財產將會全數

歸回給社會,無人可例外。

我前妻過世的時候,我就

記取這句話,所以我也讓自

己的財產九成都捐給了公益

,我覺得這是他對我影響最

深刻的一句話。 (郭台銘口述

,記者黃淑惠整理)

郭台銘追憶經營之神

律己甚嚴 無私大愛

王文淵行動派 創最大效益 效法上一代精神 推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業4.0及AI計畫 每年繳出傲人成績單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接班至今12年,儘管面臨許多挑戰,仍

一步一腳印擴充事業版圖,尤其他主導推動「節能減排」、

「循環經濟」,到最新的「工業4.0」,還打算引進火紅的

AI(人工智慧)技術等重大計畫,成功為集團創造大效益。

光是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台

塑集團19年來累積投資將近252

億元,估計一年就可創造高達

266億元的效益,超過累

計投資金額。

王文淵表示,

台塑集團「對

於工安環保

的投資沒有

上限」,下

一步,透過

工業4.0和AI

等新技術的導

入,希望把公司帶到真正的電腦

化管理。以下為王文淵接受本報

專訪紀要:

問:您領導台塑集團有何

方法?

答:我們的老董

事長、董座所說

的「勤勞樸實、

止於至善」,

這八個字就是

我們台塑集團

的核心價值。其

實經營企業沒什

麼祕訣,第一個你要認真做事要

累積經驗,從錯誤中去累積經驗

;每一個人都會做錯事情,每一

個階段做錯的事情,就不斷地改

進自己,然後你就會慢慢地減少

錯誤。所以,嚴格來講,沒有什

麼祕訣。

問:台塑企業對於工安環保投

注許多心力,在你的主導下,先

前大手筆斥資百億元,全面汰換

六輕老舊管線,什麼原因讓你下

這麼大的決心?

答:麥寮是一個「風頭水尾」

的地方,環境非常惡劣,東北季

風非常大,而且濁水溪的砂又特

別細,很多管架容易生銹,雖然

在建廠前我們就了解到這個情形

,但實際的腐蝕速度比先前我們

實驗所得到的資料還要快,發生

一些工安問題。

修修補補不是萬能,後來評估

後決定不做不行,所有老舊管線

全部汰換,規模之大我們戲稱是

「萬里長城」,總投資金額高達

146億元。從這次的更新作業,

我們從錯誤中了解原因、並進行

改善,現在就好很多。

問:針對麥寮六輕,台塑還做

了哪些改善的計畫?

答:大概從2000年開始,我們

就推動「節能減排」,到之後的

「循環經濟」,兩項計畫都是由

我自己跳下來帶頭做。這是從我

父親身上學到的經驗。

早期台塑效法日本,推動包含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在內的「5S」現場管理法,但一

直推不動,因為不同單位有不同

考量。後來我父親一句「我來做

」,有了領導中心,果然發揮帶

頭效果,很快就施行下去,這讓

我體會到,這些重大政策一定要

由最高主管親自帶頭做才容易成

功。

台塑推動節能減排,一開始就

朝「三點不漏」做起,包含不漏

汽、不漏水、不漏油。每次我去

工廠,就是看整個地板,如果地

板有潮濕,就是有問題。至於循

環經濟,重點則包括原物料、能

源、廢棄物到用水等四個循環,

以一滴水為例,我們最高可以做

到重覆使用7.3次。

19年來,光是節能減排和循環

經濟,我們累積投資金額將近

252億元,但光是一年就可創造

高達266億元的效益,超過累計

投資。而且不只是省下這些錢,

整個工廠效率提升許多。

問:台塑集團接下來還有哪些

重大計畫?

答:台塑集團的下一個目標就

是「工業4.0」,這我已經研究

很久,但之前碰到很多瓶頸,因

為資料量太大沒辦法處理,不過

現在有了AI技術,可以打通任督

二脈。

之前我們捐了3,000萬元給中

研院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並分兩

期、共派出97人去學習AI技術,

思考如何將AI技術應用在石化廠

。光是台塑公司,目前已提出多

達77個案子,打算透過導入AI讓

製程更優化,預估每年效益高達

6,400萬元 ,未來將逐步導入實

施。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台塑集團主要布局

美國 中國 越南 台灣

主要

公司台塑、南亞、台化

、台塑化、南亞科

●�台灣第一大石化集

團,年營業額超過2兆元

●�朝高值化產品發展

主要

公司台塑河靜鋼鐵、台

灣興業

●�紡織、聚酯纖維、

鋼鐵等

●�第二支高爐今年已

投產,明年兩支高

爐全產開出

主要

公司台塑、台化、南亞

、福欣等

●�各類石化、塑膠、

電子產品等

●�持續朝石化原料及

下游加工產品擴建

主要

公司台塑美國、南亞等

●�乙烯一貫化生產、

塑化產品、聚酯等

●�德州64億美元擴建

案、路州94億美元

一貫化投資案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台塑河靜鋼鐵

鋼鐵明志科大、長庚大學、

長庚科大

教育

長庚醫院、台塑生醫

醫療生技

南亞、台化

、福懋

紡織與纖維

台塑集團事業橫跨領域

南亞電路板、南亞

科技、台塑勝高

電子

塑化

台化、台塑石化

塑膠

台塑、南亞、台化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

Page 4: 107 10 15 9 7 18483 王永慶經營之神典範永存 - …...2018/10/15  · 精神卻永留人心。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倆相 差5歲,都是元月出生,生 日只差幾天,同為摩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苦幹

AA4 中華民國1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紀念特刊王永慶辭世十周年

因應社會經濟快速變化所衍生

的問題與需求,都是台塑集團最

關心的議題之一,總裁王文淵扮

演關鍵推手,例如王文淵說:「

一個毒品收容人,背後就代表一

個家庭」。因此,推動彩虹計畫

、向陽計畫,協助毒品收容人重

獲新生,減少對社會的影響,並

促進和諧。

王文淵指出,監獄裡面有50%

以上的收容人都跟吸毒有關,而

且監獄裡面毒品收容人出獄後,

在兩年後又犯罪回鍋到監獄的

比率非常高,一般回監率60%至

80%,所以台塑集團推動三個方

向,訓練他們有一技之長,讓他

們出獄後有工作能力,其次,進

行心理輔導,第三幫助他就業找

到工作,降低毒品收容人再犯的

比率。

自2006年台塑集團開始陸續資

助雲林第二監獄、台北及高雄監

獄,推動「彩虹計畫」專案;2012年

起再向前延伸於雲林第二監獄、

高雄監獄,辦理向陽計畫,2016年

王文淵獲得「港澳台灣慈善基金

會愛心獎」,他不但捐出個人獎金

,並由王詹樣公益信託捐助同等金

額在花蓮監獄、台南監獄與高雄

女子監獄,擴大辦理向陽計畫。經

過兩年追蹤,回監率只有10%以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積極發展事業的同時,多年來不遺餘力地順應社會

的實際需求,推動各項社會公益項目,其中有多項均為台灣

首開先例,並且具有長遠意義的項目。包括推動醫療產業升

級,提升整體醫療水準及服務;彩虹計畫、向陽計畫協助毒

品收容人重獲新生;贊助體育項目培育有潛力之年輕優秀體

育人才;到現在因應高齡化社會,協助長者健康樂活。

向陽計畫 援助毒品收容人王文淵主導 訓練收容人有一技之長、進行心理輔導、協助就業 三管齊下降低再犯比率

王瑞華:承襲父志 力行公益謹記「財富是社會託付給我們的,一定要照顧員工、要做利益社會的事」

追蹤範圍,且持續保持聯繫,由

於毒品收容人出獄後很難追蹤,

「還能持續聯繫,代表對我們產

生信賴感和信心,因為向陽計畫

的個案管理師與她們有情感交流

,讓收容人相信對方願意幫助她

們」,這也是向陽計畫的特色之

一。目前七位收容人大部分都在

工廠或小攤工作,也有的當全職

主婦,生活及工作都很穩定,大

家都很感謝台塑集團願意長期付

出與關懷收容人,不但幫助他們

習得一技之長,還協助他們重拾

家庭溫暖,成為出獄後安全的避

風港,是鼓勵收容人願意浴火重

生的最大動力。

台塑集團常務委員王瑞華拿著父親王永慶的親筆信說,能成為王

永慶的女兒真的太幸運了!能有這樣一位父親,此生受益無窮。

下,遠低於一般回監率。

王文淵舉一個成功的實例,六

輕裡面有一個油漆的承包廠商,

他底下大概三百個員工,整年度

都承包六輕的油漆工程,裡面百

分百包括他自己都是更生人,其

實,這只是台塑企業推動公益其

中一個例子而已。

另一個例子,某日在高雄女子

監獄有兩位女性在上課時忽然抱

頭痛哭,她們都是因毒品而入獄

服刑的收容人,監獄的長官一問

才知道兩人是母女,當時她們都

參加台塑集團暨王詹樣公益信託

「向陽計畫」,因為在各項心理

、生理與技職訓練的課程中,讓

她們得以靜下心來,回想過去的

一切,從中思考母女兩人及整個

家庭的未來,並深切反省,承諾

彼此支持,共同為戒毒努力往前

邁進。

「碰到這樣案例我們很感慨,

不願意看到一代或兩代家庭都淪

陷毒品,但說實在這常發生,看

到她們在監獄中懺悔和解,很

希望未來不要再這樣下去。

」高雄女子監獄副典獄長

劉昕蓉說,高雄女子監獄2017年

開始推動向陽計畫,她曾拜訪台

塑總裁王文淵,「企業為何願意

投入資源,給大家認為最沒成效

的一群人?總裁說過一句話讓我

很感動:因為救一位毒品收容人

者,就是救一個家庭。」劉昕蓉

說,一般企業不太願意與監所接

觸,因為社會觀感不好,但當她

聽到王文淵這句話,深切感受到

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良心。

「向陽計畫彌足珍貴,再犯率

會比一般公部門從勒戒所出來的

人更低,」該計畫給予有毒品收

容人生理衛教,讓他們了解毒品

對身體的傷害,「我常說吸毒人

最笨就是拿錢買毒,傷害自己身

體,還要關監獄,」劉昕蓉說,

計畫讓收容人可藉由醫療的幫助

來戒毒,再來是心理輔導,因為

毒品難戒,主要是心裡的癮最難

戒,這也是向陽計畫重點之一,

提高收容人願意改變的動機。

比如教導情緒控制法,當吵架

或不開心時,不要用吸食毒品來

緩解心情;藉由培養收容人才藝

,運用植物治療或是藝術治療等

,讓心智更趨於正常。

她表示,觀察從去年到今年陸

續出監的七位收容人,不但都在

另外,王文淵也分享,台塑集

團為提升國內運動水準,使國內

優秀體育人才實力與國際接軌,

贊助體育項目,培育有潛力之年

輕優秀體育人才,自2011年起推

動「燃星計畫」及「未來之星計

畫」,針對適合東方人的運動項

目(如:撞球、網球、桌球、高

爾夫球),提供優秀青年選手參

與國際賽事之經費補助及各項訓

練所需費用;目前已贊助有潛力

的選手217人次,共獲得247項國

際賽事冠軍。

台塑企業公益項目

向陽計畫(針對毒品收容人)

罕見疾病全方位照護計畫

燃星計畫、未來之星-體育

人才培訓計畫

公益信託王詹樣

社會福利基金

老人住宅改善及家電補助計畫

捐助社福機構白米及日用品計畫

偏鄉學生助學及培育補助計畫

民眾急難救助計畫

捐助老人及身心障礙 機構交通車計畫

公益信託慶寶

社會福利基金

台東、花蓮英語協同計畫

傅爾布萊特-台塑企業獎助學金

弱勢家庭兒少成長扶助計畫

社區早療服務補助計畫

失親兒助學金計畫

公益信託王長庚

社會福利基金

樂齡健康活力中心計畫

勤勞社福機構工讀計畫

勤勞清寒獎助學金

勤勞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資料來源:台塑企業

台塑集團暨王詹樣公益信託長期扶助收容人,由雲林第二監獄推薦並獲法務部肯定,獲選「2016

年度表揚參與監所教化及保護事業有功人士團體」,圖為集團總裁王文淵(左)代表王詹樣公益

信託於2016年接受蔡英文總統表揚。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

營之神王永慶辭世十年,他的女

兒,也是目前台塑集團常務委員

王瑞華回憶,「父親生前講過一

句話,財富是社會託付給我們的

,一定要照顧員工、做利益社會

的事。」台塑集團長期持續關注

社會問題,因應不同時期的社會

需求,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繼

續解決社會上需要改善的問題及

需要幫助的人。

台塑集團積極發展事業的同時

,也關懷社會實際需求,推動各

項社會公益項目。王瑞華回憶,

父親在1976年創設「財團法人長

庚紀念醫院」,就是想給台灣最

好的醫療服務,推動醫療產業升

級,提升整體醫療水準及服務。

2011年1月11日林口長庚醫院舉

行「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動土

典禮,共投入新台幣約54億元,引

進全台第一部質子治療機,不但

使台灣成為繼日本、韓國、中國

後,第四個擁有質子治療設備的

亞洲國家,並且為進一步提升服

務量能,更規劃於高雄

設置全國第二座質

子中心,預計2018

年底前啟用。

王瑞華進一步

指出,為關懷發

展遲緩兒童,台

塑集團暨王詹樣

基金會從2006年推動

的「早期療育」,幫助超

過萬名的慢飛天使。該基金會官

網特別設置「早期療育交流平台

」,提供專業知識文章,以及各

個教學檔案,完全免費供家長及

專業人員參考,目前加入會員人

數已有6,700人,使用者來自兩岸

三地。

其後台塑集團再因應高齡化社

會,自2011年起,與中華民國老

投入社會關懷 建四不防護網

人福利推動聯盟合作,針對貧困

老人推動住宅修繕計畫,到目前

已修繕完成800多戶。

2013年進一步辦理「樂齡健康

活力中心」,針對60歲以上健康

長者推動「健康、體力、活力、

腦力及社會參與」五大面向課程

活動,達到延長及提升長者身心

健康的目標,目前全台已設置十

個據點,累計7,700多人次參加。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

不分老幼、不分年齡、不分族群

、不分性別。」這是台塑集團投

入社會關懷的原則。台塑集團創

辦人王永慶和王永在「取之於社

會,用之於社會」的社會公益精

神,如今台塑總裁王文淵等第二

代子女們持續傳承下去,並發揚

光大。

台塑集團長期投入各項公益事

業,關懷面向多元,包括老人、

收容人、身心障礙、婦女及兒少

等社會議題,推廣本土特色文化

,同時也重視台灣體壇發展。

但台塑集團推動各項公益專案

的做法,不只是捐錢做愛心,還

親自參與,首先是了解問題的根

源,分析原因,同時結合專家、

學者,共同研擬具體可行作業方

式。

此外,在各項目中還要導入企

業管理的理念與精神,並設立許

多KPI以利追蹤管理,進而作為

改善的依據,透過以「全面性、

整體性、系統性」的方式推動各

項公益專案,確保符合社會的實

際需求與辦理成效。

有許多社福機構反映他們與台

塑集團合作的心聲,初期都抱持

著做公益怎麼當企業經營在做

的疑惑,但經過幾年合作後,

許多機構反而從中學到了成本

與管理的概念和做法,可以幫

助各機構了解服務的成本,進

而節省不需要浪費的資源,不

但擴大服務效益,還可更精準地

提高服務品質,這是合作初期最

意想不到的成果。

如此推動後頗有效益,讓很多

社福團體知道「台塑是玩真的,

不是玩假的,」並不是捐錢了事

,現在他們反而都很感謝台塑。

王詹樣社會福利

慈善基金會

早療服務提升計畫

彩虹計畫(針對毒癮愛滋收容人)

捐贈老人肺炎鏈球菌疫苗 計畫

早療服務提升計畫

向陽計畫